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6篇)
一、关于公民
1.关于公民的政治参与的原因、依据和意义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我国宪法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④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⑤调动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调动积极性,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⑥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⑦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都是基层群众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又深刻的实践; 2.公民应如何参与某项政治活动? ①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具体途径);
②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依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政治性义务;③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不断提高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二、有关“政府”的题型
1.政府做某事的原因或依据(为什么)
①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人民的政府;是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的要求;
③是政府的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④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⑤是政府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需要; ⑥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实行政务公开的要求; ⑦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树立政府的威信;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政府做某事的要求(怎么做)
①切实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②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顺政企关系,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坚持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④做到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⑤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⑥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监督权和知情权
⑦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行政管理方式,重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运用专家咨询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广泛收集民意,汇聚民智。⑧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宏观层面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发挥民主和法制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微观层面做到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政治参与应坚持的原则,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等。
三、有关“人大和政协”的题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是什么)
①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人民通过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关于人大做某事的原因、依据或者意义(为什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③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过程,体现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④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⑤ 人大开展专题询问,行使监督权,是因为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人大应该如何做?
①通过行使立法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②通过行使监督权,监督其它国家机关的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③通过行使决定权和任免权,决定重大事务。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4.人大代表为什么要积极履职?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国家机关;
②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③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④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应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有利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5.关于人大代表的做法
①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②履行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的义务;
③人大代表在自己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④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 6.关于民主党派和政协的内容
①性质和地位: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 2
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我国的参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③各民主党派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政协。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⑤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四、有关“中国共产党”的题型
1.中国共产党做某事的原因或理由(为什么)
①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阶级基础),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群众基础),有利于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②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有利于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③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需要; ④是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⑤是由党的作用决定的,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⑥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⑧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中国共产党做某事的措施和做法(怎么做)
①党要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规律,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⑤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⑥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完善领导方式(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
五、有关“国际社会”的题型
1.在对外关系中为什么做某事(为什么)
①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有不侵犯他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②作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应该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我国包括主权、安全和发展在内的国家利益。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⑤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⑥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⑦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⑧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在对外关系中应该如何做某事(怎么做)
①主权国家在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的同时,要履行不侵犯他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②作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应该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寻求共同利益的交汇点。
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要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⑤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一、基因突变的育种方法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自然界中的抗病、抗虫等性状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基因突变。但在自然突变中,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大多数都是有害的。为了能获得人们想要的性状,就要想办法提高突变的频率。可以用射线照射等方法提高突变频率,这样的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可以得到从来没有的性状,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性状。但是突变是不定向的,并且大多数是有害的,所以为了得到人们想要的个体,就必须大量处理样本。
诱变育种中最常见的就是太空育种。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通过太空育种,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例如,水稻种子经卫星搭载,获得了植株高、分孽力强、穗型大籽粒饱满和生育期短的性状变异。太空椒的果实比在陆地上培育的果实要大得多,口味、重量和外形也发生了变化。
二、基因重组的育种方法
1.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指遗传性状不同的种、类型或品种间进行有性杂交产生杂种,继而对杂种加以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可以得到杂合子,然后利用杂合子的杂种优势来获得高产、生存力强等性状。但由于杂种个体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不能通过自交来持续获得此性状。根据杂种优势的原理,通过育种手段的改进和创新,可以使农(畜)产品获得显著增长。这方面以杂种玉米的应用为最早,成绩也最显著,一般可增产20%以上。
杂交育种还可以通过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比如使抗病低产和不抗病高产的两种亲本杂交,得到子一代就会同时具有两个亲本的性状,再通过自交、筛选等步骤,就可以获得纯合的抗病高产的个体。杂交育种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育种周期太长。杂交育种最重要的应用就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和李振声小偃系列杂交小麦。
2.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基因工程育种有优点是可以定向地改变基因,从而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缺点是难操作,目的基因不好获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培养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等。比如转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就可以为人类生产胰岛素,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胰岛素的成本。
三、染色体变异的育种方法
1.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低温诱导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在一个世代中即可出现纯合的二倍体,从中选出的优良纯合系后代不分离,表现整齐一致。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育种周期短,缺点是容易不育。中国首先应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作物品种,已培育成了一些烟草、水稻、小麦等优良品种。
2.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最常用、最有效的多倍体育种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使细胞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而染色数目加倍。多倍體育种的优点是育种周期短,缺点是难操作。多倍体育种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无籽西瓜。
3.植物体细胞杂交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
(2)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1)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二)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 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2)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物价总体水平)⑴、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A、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C、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⑵、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消费的类型
(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
4、消费心理:
⑴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⑵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⑶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⑷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5、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②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②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于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5)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股份制经济不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
(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作为现代资本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提高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注意: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股份合作制是劳动和资本联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7)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
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总和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3)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②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注意:民营经济是除国有经济以外的其它所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官营经济而言的。
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4)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理解: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①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的经营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济组织
(2)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所有制类型:
①从性质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构成社会主义企业体系 ②从投资方式和组织形式看:企业包括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公司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2)设立: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3、公司的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通常都设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即公司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即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即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5.公司制的优点:二者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制度等优点
4、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司设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对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的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二)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1)直接目的:利润
(2)意义:保持一定的营利目的,公司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①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企业取得优势最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①企业形象的含义: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可;
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③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④树立企业信誉与形象的途径:开展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3、企业兼并和破产
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企业的经济现象; 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破产: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
(1)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本课必查问题清单:
1、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
3、实行改革开放的意义 4、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5、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本课核心问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①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一个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②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中国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基本国情:
①基本国情是什么: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把握基本国情的重要性:把握近代中国的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主要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20 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中国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①具有先进性、革命性、易组织等
特点的工人阶级的产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②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①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3)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①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②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2)我国革命和建设历程:
时间 任务 1949—1952 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1953 年 12 月 党中央得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4 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到 1956 年底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了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意义: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1)时间: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
(2)目的: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意义: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1)新时代内涵:
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从伟大事业角度看)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的时代(从奋斗目标角度看)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从人民期待角度看)
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从历史使命角度看)
⑤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从世界意义角度看)
(2)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第二课 共产党的先进性 本课必查问题清单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根本立场、执政理念、指导思想 2、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内涵及如何贯彻 3、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4、党应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具体内涵 6、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内涵、原因、要求 7、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8、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一个先进的政党 第二课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一个先进的政党 衡量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就是看它在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他政党的特质,看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所起的引领作用。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性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
工人阶级
的先锋队,同时是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根本立场是什么:
人民立场
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3.根本宗旨是什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什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党的执政理念的具体内涵:
立党为公
,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执政为民
,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6.怎样贯彻党的执政理念:.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根本宗旨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和
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7.党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①党的性质和宗旨
决定
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
人民利益
放在第一位,同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
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②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③
人民
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
人民主体
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8、党怎样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补)
①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同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③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2.2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
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
为行动指南。
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③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体现。
具体知识细化掌握: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具体内涵 解放 思想 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每次重大发展和变革,都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理念的更新。
实事 求是 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用以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指导方法。
与时 俱进 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求真 务实 就是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行事。
2、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①内涵: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指共产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
②原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党员好比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每个细胞都健康,党的整个组织就坚不可摧。因此,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是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③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要求共产党员在新征程上更加珍惜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的光荣称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学习的模范,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模范,做克已奉公、无私奉献的模范,做服从组织、严守纪律的模范,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模范,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模范,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8 模范)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第三课必查问题清单: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2、怎样坚持和坚强党的领导? 6、为什么要从严治党?(必要性+重要性)
7、怎样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 8、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之间的关系 9、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的(意义)
第三课核心问题:怎样坚持和坚强党的领导? ①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②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各国家机关、政协等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需要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及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③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两个才能)
2、怎样坚持和坚强党的领导? ①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②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各国家机关、政协等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需要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政治领导的含义、体现、要求 ①含义:就是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
②体现: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要求:要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最重要的是,必须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四个意识、一个自觉、三个始终)4、思想领导的含义、体现、要求 ①含义:就是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
②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要求:要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最重要的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组织领导的含义、体现、要求 ①含义:就是党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工作方面的领导。
②体现:主要体现于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③新时代的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到贯彻执行,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
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执行最重要的原则、重点,两个着力一个保证)
执行、干部、人才、组织保证 6、(1)为什么要从严治党?(必要性+重要性)
必要性:
①在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四个关系)
③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毫不动摇的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重要性:(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党自身意义)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更好践行党的宗旨,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关系,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人民和国家发展角度)
7、怎样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 ①总体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②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③党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④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⑤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8、科学执政的内涵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9、民主执政的含义及要求
含义: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证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10、依法执政的地位、重要体现及要求 地位: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重要体现: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要求: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
11、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者是有机统一的,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1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的(意义)
在于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
塑造自我1.1 自尊自爱
1、什么是自爱?
答:自爱就是珍爱我的生命,认识我的内心世界,悦纳并完善我自己。
★
2、自爱的意义:
答:①有了自爱,我们的人生就有了起点,有了目标,就能对自己的人生积极领悟,努力奋斗;②自爱是宝贵的心理品质,是美好道德的出发点。
3、什么是自尊?
答: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
4、自尊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②自尊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追求完善的自我,为他人做出贡献的内心动力和源泉;③使我们形成健康人格,更好地立身社会。
★
5、自尊和知耻的关系怎样?(为什么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答:自尊与知耻是互为表里的。知耻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的表现。知耻才能反省自己,纠正自己,完善自己;知耻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拒绝卑下,洁身自爱,才能维护自尊。
4、自尊与自负、虚荣的区别:
答: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
5、如何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答:①珍爱生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完善自己。②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③拒绝卑下,有所不为,洁身自爱,维护自尊。④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走出自卑的心理牢笼,抛开愚蠢的自负和表面的虚荣。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获得别人的欣赏与尊重。
★
7、什么是自卑?
答: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
8、自卑的危害?(为什么我们要走出自卑的心理牢笼?)
答: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陷入自卑,就会在自己的弱点和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失去生活的动力,甚至自暴自弃。
★
9、怎样克服自卑?
答:①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②学会悦纳自己,对自己的缺点或不足应坦然接受,并通过努力去弥补。③学会树立自信,发现和发挥自已的长处和优点,努力使自己取得更多的成功。
10、自负的表现和危害?
答:自负的人夸大自己的优点,制造虚幻的假象来欺骗自己,常常在过高地评价自己的同时贬低别人;自负的人希望得到超越自己实际价值的社会肯定。
11、虚荣的表现和危害?
答:虚荣心就是追求表面荣耀的心理。虚荣心膨胀就容易被夸张的言辞、华丽的外表和金钱、荣耀、排场这些看起来光彩夺目的东西遮蔽了双眼。虚荣心使人浅薄,使人忘记真正的价值。追求虚荣使人忙于收集光环,却丢弃了“钻石”。虚荣不仅不能增加人的价值,反而会失去别人尊重。
1.2 明辨是非
★
1、做人的两大品质是什么?
答: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每个人心中都不能缺少一把良知的标尺;良知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首要品质。
★
2、如何铸造心中良知的标尺?
答:①懂道德,学法律;②选择好的榜样。③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导致的不同后果‘④树立美好理想。
★
3、如何做到跨越障碍,正确选择?(怎样避免犯错,正直做人?)
答:我们要做正直的人,坚持正确行为,不做错事,就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①坚持正确的是非善恶观。②战胜自己,抵制诱惑:坚定意志,把握正确的良知标尺,主动抵御各种诱惑。③打破情面,不被动追随④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4、正确对待社会影响的必要性:
答:①社会生活是一幅异彩纷呈的画面,善恶美丑无所不包。来自各方面的社会信息,必须用良知的标尺加以判别;②只有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拒绝有害的毒素,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
5、如何正确对待社会流行?
答:①社会流行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定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它的发生常常有商业运作的背景,也少不了从众心理的推动。②面对社会流行,盲目跟风或完全拒绝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③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应用良知的标尺独立思考,理性行动,学会选择,吸收有益的拒绝有害的,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
6、如何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答:社会是复杂的,善恶美丑无所不包。所以我们要学会分析,对社会影响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①对长辈的言行,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②对公共传播媒体,要提高识别能力,学会选择,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③对流行事物,独立思考,理性行动,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1.3 自我负责
★
1、什么是责任感?
答:责任感是个人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自觉承担的态度。责任感意味着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懂得修正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果负责任。
2、什么样的人是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感的表现)
答:①有责任感的人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
②有责任感的人是有良知的人,懂得引导自己,约束自己,拒绝错误的行为。
3、不负责任的表现
答:①对自己不负责任;②对他人漠不关心;③对分内的事马马虎虎;④对自己的行为缺乏选择能力;⑤逃避责任,推卸责任。
4、责任感的重要性
答:一个人责任感的有与无、强与弱,是他的品德与素质高下的重要标志。
★
5、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的责任有哪些?
答:①对自己负责:完成学习任务,努力塑造自我。②对他人负责: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③对集体负责:为集体增添荣誉和力量。④对社会负责:以良好行为创造美好的社会。
★
6、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答:①了解和关注自己的责任,把承担责任作为生活的常态和习惯。②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③以良知指引自己的行为,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④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⑤对自己错误或无意识的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同时应接受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第二单元
善待他人
2.1 诚实守信
1、什么是诚实?
答:诚实就是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
★
2、诚实的重要性(诚实的重要意义)
答: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
① 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的品质;②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③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3、谎言的危害:
答:①污染了人格,使心灵变得晦暗;②信用的丧失,友谊的毁坏;③遭到朋友和社会的唾弃。
4、如何处理拒绝谎言和保留隐私的关系?
答:①诚实是拒绝谎言,却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们每个人有权保留自己的隐私,也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②我们无须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隐私,在隐私的界限内保持沉默不会影响一个人的诚实品德。同时我们还应尊重他人的隐私,张扬他人的隐私,不是诚实,而是侵权。
★
5、对“善意的谎言”的理解:
答: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那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任、不讲信用、损人利己的弄虚作假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6、重承诺的要求:
答:①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②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绝不能去承诺。
★
7、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答:①拒绝谎言,诚实做人,不自欺;②重承诺,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③靠自己努力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④自己做错事要勇于承认;⑤朋友做错事应诚实地说“不”。
8、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有哪些?
答:考试作弊、说谎、抄袭作业、借东西不还、失约;缺斤少两;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诈骗;盗版等;
2.2平等待人
★
1、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答: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作为人,每个人的人格的是平等的,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2、平等的重要性:
答:①平等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②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③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
3、如何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答:①在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思想和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②民主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与人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③我们承认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但是不能以此差异和不平等来否认人格的平等,也不能让人们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现象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④对待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正确态度是:承认差异,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
4、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答:平等待人的表现为与他人相处时,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①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②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③要摈除陈腐观念;④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歧视。
2.3 与人为善
1、什么是与人为善?
答: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
2、什么是善良?
答: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础,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3、善良的要求(表现):
答:①善良是无私的;②善良之心是博大的;③与人为善也需区分是非对错;④善良要见诸行动。
★
4、怎样做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将心比心就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①将心比心是急人所难;②将心比心是成人之美;③将心比心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伤害别人;④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答: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
6、帮助他人是一种“给予”,是一种付出,为什么同时还是一种收获、一种快乐呢? 答:①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②帮助他人是一种主动“给予”的活动,当你对他人怀着真诚的爱心,“给予”就不意味着自己“让出”或“牺牲”了什么,相反,“给予”让我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③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烈。所以,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助人因此是快乐的。★
7、怎样做到与人为善?
答:①正确认识善良;②将帮助他人作为快乐之本;③做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3.1 理解与宽容
1、什么是理解他人?
答:理解他人,就是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和个人好恶,以开放的胸怀去体察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想法,从而消除误解与隔阂,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2、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
答: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的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
★
3、怎样学会理解?
答:①尊重是理解的前提 ;②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 ③实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主动的接近、坦诚的交流、细心的领会)
★
4、宽容的重要性(宽容的重要意义):
答:①有宽容才能共处;②有宽容才有创造;③有宽容才能成就事业。
5、宽容的含义:
答:宽容,就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
★
6、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吗?(宽容的意义)
答:①宽容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张,不是为了一团和气,一味迎合别人。②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同时容纳别人合理的意见,和而不同,既维护个人创造性又保持集体合作。
★
7、如何培养宽容精神?
答:①要正确认识自己,承认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对不同意见保持谦虚的态度。②要提高自己修养和气质,宽容是良好修养和高贵气质的体现;③要不断求知;④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到换位思考。
3.2 欣赏与赞美
1、欣赏他人的含义:
答:欣赏他人,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去发现、感受和吸纳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优美和可爱之处。
★
2、如何在别人身上发现美?(怎样欣赏他人?)答:①人的不同体态有不同的美;②人的不同性格有不同的美;③还有一种深刻的美,会超越我们感官的喜好,打动和丰富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精神上满足,这就是心灵美和行为美。
★
3、为什么要赞美他人?
答:①能欣赏他人的美好,就是在自己心中播下快乐的种子。而真诚的赞美,就是把快乐的种子播向四方(欣赏需要赞美来表达);②真诚的赞美是一种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途径;③如果你需要指出别人的过失,赞美也不失为一种巧妙迂回的方法;④用赞美去温暖别人的心灵,你也会感受别人给你的温暖(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4、如何赞美他人?
答:①赞美要真诚;②赞美要发自内心;③赞美要实事求是;④赞美要把握好分寸和方式。
3.3 竞争与合作
1、什么是竞争?
答:竞争是激发人的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的活动。
2、竞争的作用(意义、重要性):
答:①竞争能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智慧与力量得到更快的发掘和施展;②群体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进步;③在竞争中新产品、新技术不断产生,新指标不断达到,人类的生活不断向更高的阶段迈进;④可以加速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的进步。
★
3、竞争的类型:
答:竞争分为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良性竞争是公平合理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恶性竞争是以不正当的卑劣或非法手段进行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破坏力量。我们应鼓励良性竞争,制止恶性竞争。
4、竞争的影响:
答:积极影响(动力),消极影响(压力)。
★
5、如何面对竞争的压力?
答:①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②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还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坚守自己的人格;③在竞争中尊重对手,达到双赢。
6、什么是合作?
答:合作是人们通过相互配合完成某件事情或达到某个目标。
7、合作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①合作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②合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手段;③古往今来,每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无不取决于团结合作。
★
8、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答:①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确立共同目标;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理解沟通与宽容;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
9、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答:①竞争与合作不是互相排斥的,相反,两者常常是不可分割的,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②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③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是无力的;④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是一潭死水,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10、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答:①尊重竞争对手,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取长补短,携手共进;②虚心向别人学习,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学会理解和谅解他人,会换位思考;③以诚相待,求得共同发展,共同提高,达到双赢。
第四单元 意义人生
4.1 关爱社会
1、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答: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就业压力;住房难问题;看病难问题;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问题;权利腐败和社会犯罪。
2、面对存在的社会问题,应该怎样做? 答: ①要依靠国家政府、社会各界和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②我们应该关注这些社会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③做好准备,积累知识,锻炼能力。
★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社会? 答:①学习做一个积极的社会成员;②树立回报社会意识;③培养亲社会行为;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⑤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
★
4、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答: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5、亲社会行为表现有哪些? 答:①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给予同情和关心;②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③在共同的事业中与他人合作; ④面对利益能与别人分享等。
6、什么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答:①增长社会知识;②锻炼实践能力;③培养优秀品德;④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
7、从志愿者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答:①乐于助人、乐于奉献;②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③同情弱者,帮助残疾人、与人为善;④团结互助,不计较个人得失。
4.2 胸怀世界
1、什么是文化? 答: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也是指在一定物质财富基础上的精神财富
1、在不同的文化中,存在着的相同的合理内核是什么? 答:在不同的文化中,必然存在着相同的合理内核——真诚、善良、友爱、和平等人类的共同价值。
2、正确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答:①世界各国文明历史有长短之别.但没有优劣之分。世界文化五光十色.不应追求单一或同化,而应学会相互认同和适应;②我们要学会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东西。平等交流、相互包容是不同文明间彼此沟通的侨梁。文化间的对话和文化交流需要各方面相互理解和尊重;③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求同存异,虚心学习其他文明的长处,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与不同文明形态的国家、民族友好往来。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
3、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
答:①平等交流,相互包容是不同文明间彼此沟通的桥梁;②只要人们放弃偏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就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和彼此的共同点;③只要人们对彼此的差异抱着理解宽容的态度,就能求同存异,达到和谐共处;④欣赏学习相辅相成友好热情、不卑不亢、自尊自信的态度。
★
4、我们应该怎样与外国人交往?(学会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交往)
答:①学会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友好交往的艺术;②学会尊重别人的习俗和信仰,包容别人与我们的差异,欣赏别人的特点和长处,表现出友好热情、不卑不亢、自尊自信的态度。
5、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答:和平与发展。
★
6、全球性问题有哪些?(人类共同面临的困忧?)
答:①人口压力;②环境污染;③资源枯竭;④安全威胁;⑤发展失衡„„
7、如何解决全球性问题?
答: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8、作为21世纪的中国少年,应该为世界和平与人类的未来做点什么?
答: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关注世界,了解世界,手挽手,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热情和理想,推动建设和平繁荣的和谐世界,创造人类美好的明天。
4.3 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1、为什么要思考人生的意义?
答:关于有意义的人生的问题,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目标、价值取向的思考与追求。①如果不明白人生的意义,人就会感到,彷徨、空虚,无所适从。②有目标的人生是有动力的,有意义的生活是充实的。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会激发我们生活的力量,让我们满怀信念去奋斗。
★
2、中学生怎样探索人生的价值?
答:①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②做利人、利社会的事情;③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不断增长和发挥自己的能力;④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3、平凡的人如何实现人生意义?
答: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对于家庭,对于朋友,对于集体,对于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
4、中学生怎样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第一章是高一物理的起始章节,跟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都有明显的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物理学科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较高.绝不能死记硬背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要全面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就本章的学习,要理解质点、加速度等重要概念;要充分认识矢量这一重要概念;再次就是要认识x-t、v-t图象的意义,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要认清四个关系:
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要能够正确理解.如:第2s末、2s时、第2s初等均为时刻;2s内、第2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
2.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3.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中一定要理解熟记公式及推论,并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
推导公式:
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以上两推论在纸带处理中经常用到,要熟练掌握.
(3)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都有
.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可以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逆向思维)
2.典型问题
(1)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此类问题一般有三种解法,解法一是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抓住两车间距有极值时速度应相等这一关键条件来求解;解法二是由位移关系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根的判别式来确定方程中各系数间的关系,这也是中学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解法三是通过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知识求解,利用相对运动的处理手段来使两车运动的关系变得简明.
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即速度相同时,两质点间距离最大或最小.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面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求解.解出结果,必要时可借助两质点的速度图象进行分析.在追赶过程中,速度相等是一个转折点:追者和被迫者速度v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也就是隐含条件.
(2)相遇类问题的不同情景异同点.
①匀加速运动追及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②匀速运动追及匀加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追不上以后就永远追不上了.此时二者相距最近.
③匀减速直线运动追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近,此时假设追不上,以后就永远追不上了.
④匀速运动追匀减速直线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⑤匀加速直线运动追匀加速直线运动,应当以一个运动物体当参照物,找出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相对位移.
(2)相对运动问题: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这样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我们平时的习惯相符.但在解决运动学问题时,同学们的思维不能僵化,因为同一道运动学问题,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运动的描述以及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可能差别很大.智者化繁为简,灵活地选取合理的参考系,巧妙地解决有关的运动学问题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通常选取除地面外的物体(经常是运动的,且与研究对象有着一定的关联)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就通俗地称为“相对运动”的解题思想.
如图1,甲球从离地面H高处 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同时使乙球从甲球的正下方地面处做竖直上抛运动.欲使乙球上升到
处与甲球
相撞,则乙球上抛的初速度应为 多大?
如果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则甲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高度为
,由运动学方程可得
;
乙做竖直上抛运动,若设乙球抛出的初速度为v,由运动学方程可得
两式联立解得
下面我们看看假如以自由下落的甲球为参考系,以向上为正方向,则乙球的初速度就为v相对=v0-0=v0向上,相对加速度为av相对=-g-(-g)=0,即乙将向上做匀速运动,则从抛出到两球相遇的时间为:
即等于甲自由落体的时间
可直接解得
对比发现选择相对运动系统中的物体,有时可以简化运动模型,匀速运动总比变速运动简洁吧.同学们可以自己通过实践来慢慢体会和有意识地熟练解题的方法,另外对本题同学们可以尝试选择乙物体为参考系,看看解题过程是否同样简洁.
3.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方法
一般公式法: 一般公式法指速度、位移和速度关系三式.它们都是矢量式,使用时注意方向性.一般v0的方向为正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与之相反者取负.
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有如下特点:
v中巾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解题时若能灵活运用,不但简便易行,而且省时、准确,能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效率,
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比如竖直上抛运动中所谓的对称性、可逆性就是如此.
图象法:应用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
【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政治常识)11-25
八下政治知识点归纳11-05
政治生活核心知识总结11-03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09-13
初二下册政治试卷总结归纳10-14
高二文化生活归纳总结07-08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09-19
个人党内政治生活总结09-28
考研政治常考会议归纳06-21
高中知识点总结政治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