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通用8篇)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或以及师生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倒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那么,教师的语言如何才能有魅力呢?
一、要有智慧之美。教师的语言不同于一般人的语言,因此决定了教师的语言应该充满了智慧之美。教师语言的智慧美表现在学识渊博、通情达理,分析问题能抓住本质,遣词造句颇有功夫,表达准确,逻辑严密。而更主要的应该体现在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发事件能够反应敏捷,随机应变,迅速正确的作出判断,运用巧妙的语言、智慧的语言变被动为主动,在教育教学中时时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和主导作用。
二、要有个性之美。这与老师个人的性格、修养、情趣等紧密联系,因此不同的教师由于有不同的性格而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或清新活泼,似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或沉稳刚毅,有缓有急;或诙谐风趣,妙语连珠,让人忍俊不禁;或温馨柔和,不紧不愠,却又富有哲理让人慢慢品味咀嚼。我觉得教师的语言要追求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各具魅力的个性特征,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用语言熏陶人的作用。
三、有艺术之美。形象生动,描绘事物绘声绘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语言的音调和谐、优美、高低起伏,节奏鲜明,疏密有致富有色彩感。得体巧妙:教师的语言要符合教师的身份,大方、庄重,不信口开河,力求用最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表达内容。教师语言的巧妙之处还在于由一个内容过渡到另一个内容,让转入与过渡显得自然。对于突出重难点,解释疑惑有经验的老师只需轻轻一点,就使学生豁然开朗。富有幽默感: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学习效果最好,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指出:“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亲其师”是最有效的办法,要做到“信其道”,在课堂展示你语言的魅力从而让学生感受你的魅力,也许是一条捷径吧!
1、讲述性语言:行云流水,一言一语皆幽默。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2、问答性语言:巧设机关,一问一答求互动。
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犹如一个个路标,可以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老师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在一次看似随意的语言训练中,显示出了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
3、情感性语言:春风化雨,一吟一咏润心田。
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课堂上。老师那饱含着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
4、激励性语言:点石成金。一字一句拨心弦。
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失当的、不利于课程目标达成的课堂激励俯拾皆是,或以含糊其辞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一味给以“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而一些讲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追求所谓“完美”的教学效果,更是常常只提问和激励那些回答问题正确率高而且流畅的学生,而对那些思考问题较慢、回答问题经常出错的学生.则置之不理。
老师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目光,温暖的抚摸,热情的期待,这些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语言,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使学习变成了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问形成良性互动。
1 表扬激励, 增强亲和力
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 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 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 甚至一生的命运 (“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 。针对这一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妨将课堂中对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 从而提高兴趣, 强化效果。比如一位教师在上《快乐的节日》一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夺星闯关”的形式。在导入新课后, 老师说:“为了对小朋友们的节日表示祝贺,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 看! (出示三颗星) 这三颗金光灿灿的星星, 想不想得到?"”这可不容易呀!只有把字音读准, 把句子读通, 把课文读流利才行呢!咱们比一比, 看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大家得到这三颗金星。有信心吗?“学生信心十足地回答:”有!“接着在每次完成学习任务, 夺得一颗星后, 老师都给予不同的激励:”小朋友们多不简单哪!只一会儿工夫, 就顺利地得到了第一颗金星。过关了, 夸夸自己吧!"“你们真了不起呀!这么难读的长句子都读通了。你瞧, 第二颗星星也在表扬你们呢!”“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读书的水平, 不但声音响亮, 而且读得非常流利。终于拥有了第三颗星, 我们又胜利了!你们个个都是学习的小主人!”学生就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声中, 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课堂也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教学的高潮, 整节课学生学得兴致勃勃。
而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来说,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 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 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 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 反馈中哪怕只有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 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如:“听出来了, 你已经读通读顺了。声音如果能再响亮些就更棒了!”“孩子, 自信些, 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通过同学的帮助, 现在请你再试试, 相信你会有进步的。”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会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 享受成功的喜悦。
2 风趣幽默, 赋予吸引力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 更是一种力量。它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 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 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 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特级教师贾志敏是幽默评价语的传播者, 他的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 让人感到轻松愉快。一次上《镇定的女主人》时, 贾老师请学生找“镇定”的反义词, 一学生讲“慌张”, 贾老师又问:“那把‘慌张’放入课题, 这课题应怎么读?”该生说:“是‘慌张的女主人’。”大家笑了。贾老师幽默地插了一句:“你才是一个‘慌张’的小姑娘呢!”大家笑得更欢了。这学生害羞地吐了一下舌头, 连忙改口说:“应该是‘不慌张的女主人’。”后来, 这学生举手举得特别卖力。到了最后抽读课文时, 贾老师还特意指名, “请那位慌张的小姑娘来读!”那小女孩兴奋极了, 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
适当运用教学幽默, 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 受到教育。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幽默而不失高雅, 风趣而不至落俗;要宜少不宜多, 宜精不宜粗。
3 点拨导向, 扩大影响力
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 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 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 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 点拨学习方法, 启迪学习思维, 化解学习矛盾, 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 促进其主动发展。如窦桂梅老师在引导学生“讲亲人”这一环节, 汇报哪些镜头最打动你时, 有一个学生谈到“小金花嘴角抽动着”, “狠狠地说”, “跺着脚”等语句时, 她这样评价提高:“抓住了细节来说, 你真会讲!”课堂是师生互相学习, 共同探求的过程, 师生不仅交流知识, 也交流经验。如识记生字字形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识记方法, 老师要帮助孩子推广他的学习经验, 要有意点拨:“你看, 他用形声字的办法记住了, 多好!”理解词语时, 也可以这样说:“他还能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这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要把一个孩子的智力过程变成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因为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和经验。当然, 教师的课堂评价还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 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 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 请再读下一段。”如能换成“声音很响亮, 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 注意停顿就更好了。”这种评价, 一分为二, 针对性强, 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知道努力的目标, 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4 真挚生动, 富有感染力
在评价过程中, 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 做到心诚意切, 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 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 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 实事求是地肯定学生的优点。教师要善于“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 产生莫大兴趣和动力, 教师决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 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 也不能把誉美之词当做廉价施舍, 那样的话, 效果也将适得其反。一次, 孙双金老师在上《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 在自读课文, 检查读书情况时说:愿意展示自己朗读才华的同学请举手。慢慢的, 几乎全班都举起了手, 这时孙老师发现他身旁有一女生没有举手, 于是, 他说:“孙老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你”, 女孩子还是没有举手, 孙老师又说:“你的手不好举起来, 就请你读。”读完后, 其余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老师激动地说:“同学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 你读得正确, 流畅!能说说你刚才为什么不举手吗?”女孩子轻轻地说:“不敢。”孙老师接着说:“你让孙老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 像你一样也有点胆小。”我想这位小女孩听了后, 心里有多高兴啊, 多幸福啊!自己没有举手, 老师不仅没有批评, 还说像他的女儿。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语言应该象温暖的阳光, 和煦的春风, 去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 去抚平学生的心灵创伤。并注意语言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 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让教师的课堂语言焕发出生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香青.语文教学中的放手与引导[J].浙江教育报刊社, 2005, 1, 27.
一、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其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讲,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成功。有时教师的失败,是由于他的声调太弱,学生听不清他的话,而他也不能用他的声调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声调如粗糙的晨号声,听着就非常刺耳。”可见,教师在讲话时必须注意语调的变化,并以此来控制学生的注意。
二、声情并茂的情感美
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的魅力之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语言应充满真情,应当是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的语言,才会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是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逻辑严密的理性美
教师的语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要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地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准确地表达所讲内容和严密地论证论点,必须推理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叙述严密,论据充分,要有鲜明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连贯性,使学生从教师逻辑性强的语言中对知识有一个清晰、透彻、深入的了解。教师要用逻辑的力量去吸引学生,去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地“征服”学生;那种罗嗦的、自相矛盾的、词不达意的语言要坚决摈弃。同时,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要抓纲张目,准确地把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全面概括出来,使整个一堂课的内容好像—串有大有小的葡萄一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记亿。
四、生动幽默的机智美
生动形象是教学语言魅力的生命。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振奋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一位语言学家这样说过:“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可以给人一种快感,干瘪的语言只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压抑。”
五、启迪心灵的道德美
启智导学是教学语言充满魅力的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问题教学法”中,要求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好奇心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启智导学的教学语言,能启迪学生的智慧,疏通思路,指引导向,“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教师应该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而不是把什么都告诉学生。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有时是一语道破天机的睿智,有时是一种激起千层浪的灵动;一问一答间有柳暗花明之巧,一言一语恰如春风化雨润泽学生心田,一叹一吟都能扣动学生心弦。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金乡二小)
【关键词】培养
引导
沟通
交谈对话
一、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发音、用词到掌握语法规则等无不如此。因此,幼儿所生活的家庭、幼儿园、社区中的成人、伙伴所使用的语言,便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这种语言环境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成人的言语范例的作用更大。成人应发音正确、标准;词汇丰富、用词确切;口语清楚,文理通顺;讲话要适合幼儿水平,在内容、语调、速度等方面均应做到。不能错误地以幼儿语言为标准,迁就幼儿。同时,应努力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使幼儿有事想说,有思想感情表达。广泛地接触自然,参加多种活动。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会使幼儿产生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愿望。向别人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讲”的内在动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言语与他人交流。然而,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使用“错误”语言。此时教师应正确对待“错误”,给幼儿以支持、鼓励。相信孩子会在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进行自我调整。教师积极的交往态度和高超的应答,不仅会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还会起到“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并使幼儿更加敏感主动地吸收、加工和输出语言信息,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我们在教室后面给幼儿设置了一个图书角,鼓励幼儿将家中的图书带到幼儿园来,共同阅读。在看书时,我们鼓励幼儿从开始到最后,一页一页的翻,每翻一页,请幼儿说说画面的内容。看图讲述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幼儿看自带的图书的兴趣远远超过老师提供的图书,他们读着自己喜欢的图书,在老师正确的示范下知道了看书应从左往右看,一页一页地看,阅读后要把书放回原处。不需要老师大声说教,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了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实践证明,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阅读经验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我们利用每天晨间谈话或离园前十五分钟,为幼儿创设自由谈论话题的时间,或谈论动画片或谈论玩具车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开展“一件事新闻”的讲述,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一件事新闻”语言资料,在集体面前讲述各自的发现,分享所获信息,并通过集体讲评与奖励的形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教师还应注重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有了宽松,幼儿才想说,才敢说。有些幼儿在家很能说,可到了幼儿园几天也听不到一点声音,通过与家长交谈、了解,我发现这样的孩子往往与教师有一定距离不敢说话。我班豪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家里他很爱说话,朗诵唐诗、讲故事样样能行,可一进幼儿园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嘴巴闭得紧紧的,连“老师早”都不问,针对这种情况每次豪豪来园,我都主动向他问好,自由活动时,与他接触、交谈、游戏,渐渐地与他拉近了距离,豪豪上课敢大胆发言了,问“老师早”他的声音最响亮,他住我家旁边,还经常邀请我去他家玩呢!
三、灵活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玩”的语言行为。
幼儿许多时候有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但由于语言发展没有跟上思维的发展,因此,头脑中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清楚,使幼儿当众表达没有把握,容易表现出胆小、羞怯的心态,有的更是不爱回答。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得无拘无束、轻松愉快,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伴随着游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教师们尝试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能引起幼儿愉快的自发参与,带给其无限的乐趣。
四、抓住一日活动中教育契机,让幼儿体验“讲”的乐趣。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就象木工需要亲自尝试才能掌握刨子的用法,裁缝需要经常练习才会使用缝纫机一样,幼儿只有在大量的语言运用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语言这种交流工具。因此,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应该抓住各种契机,让幼儿开展语言交流。比如:有一次户外活动时,草地上的七星瓢虫吸引了许多幼儿,他们围在一起,不由自主的进行观察研究,互相间也自然地开展语言交流,后来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讨论,并运用启发性提问引导他们深入观察想象表达。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力求标准性和规范性,克服方言化
教师的语言是幼儿语言的样板,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所以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国家普通话的要求。作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有的老师“n、l”不分,将“喝牛奶”念成“喝流来”;有的老师平翘舌不分,将“吃饭”念成“刺(ci)饭”;还有的老师将“小孩”说成“娃儿”(四川方言);将“你要苹果吗?”说成“阿要苹姑啊”(南京方言)等等。由于我们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语言的惯性使他们的语言方言化,所以出现上述的情况是难免的。这就要求教师应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发音,用心学习普通话,克服方言土语的干扰,加强语言的基本功训练,尽量做到顺畅、准确地使用普通话。
2、力求逻辑性,克服随意化
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必须使其内容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根据思维的逻辑准确运用概念,避免前后矛盾的话。例如,有的老师表扬幼儿时喜欢说:“今天表现最好的有某某、某某、某某„„”其实,一个“最”字表达的是独一无二的意思,但教师却随意地在“最好的”后面说出了好多个。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时间一长也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语言时应谨慎,力求逻辑性,避免出现因随意而犯的错误。
3、力求纯洁性,克服粗俗化
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与思想品德、文化素质等密切相关。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他的语言应该是纯洁、文明、健康的,应该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情感。反之,粗俗的语言只能给幼儿带来负面的影响。有一次,子卿上课总是调皮,我生气了,对他喊到:“你真是个万难头!”当时,有几个小朋友也跟着冲他喊:“万难头!”第二天,子卿刚进教室,教室里的幼儿就对着他喊“万难头!”子卿委屈的看着小朋友,眼里还含着泪水。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意识到我不经意间的一句气话已经对子卿造成了伤害。经过对子卿的安慰和对其他小朋友的教育,这件事平息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地愧疚。作为教师我们应避免使用“滚出去”、“猪脑子”、“笨死了”等等不文明的粗俗语言。要尽量使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幼儿,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总之,幼儿教师要提高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纯洁性,这是发挥语言魅力的前提条件。
二、幼儿教师的语言应体现人性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家、设计师都给房子、车、家具等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赋予了人性化的设计。作为人与人沟通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就更应该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了。幼儿教师与幼儿是互动的双方,作为互动一方的教师,其语言的人性化应表现在三个方面:
1、尊重幼儿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说话时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我们平时与幼儿说话是应尽量注意保护孩子的“面子”。小班的幼儿偶尔尿裤子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孩子尿了裤子不愿意告诉老师,怕老师说:“你怎么会尿裤子?”这样一说,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就会笑话自己尿了裤子,被大家笑话多没“面子”呀,只有自己忍着。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考虑一下,照顾孩子的感受,不用带有责备的质问,而是蹲下来亲切地、轻声地说一句:“没关系,我们悄悄地去办公室换上干净地裤子。放心吧,我会替你保密的,小朋友们不会发现的。”我想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有顾虑了,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2、平等交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做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这里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即要求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应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老师收玩具时,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锻炼幼儿,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气说:“快点,帮老师收玩具!”;当幼儿在美工角活动时,为了防止幼儿乱扔纸屑,我们可以委婉的提醒幼儿:“你们需要一个垃圾筐吗?”这样幼儿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要把纸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说:“不许把纸扔在地上。”我想则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常说,“你好”、“请”、“没关系”、“能不能”、“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你先试试看,如果需要帮忙就叫我。”、“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等,而不能习惯于用强制性的“要这样做”、“那样可不行”、“不许”、“不能”等等语言,否则会阻碍孩子主动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3、因人用语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比如,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的采用亲切地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在语速上适当地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的急燥情绪得以缓和。再如,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要多使用些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将一些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对于略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儿则要注意语言的坚定和亲切,使幼儿感到老师的话是经过思考的,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是值得听的。总之,对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因人用语,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参考资料:汪缚天《教师的语言修养及训练》
赵寄石《学前教育论稿》
《新〈纲要〉引领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变化》
——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
孙 苗 苗
摘要:在幼儿园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里,幼儿教师的语言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它是架起与幼儿相互沟通的桥梁,也是幼儿进入知识海洋的一把钥匙。它能够在活动过程中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由于幼儿时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教师的语言更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是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和自己多年的实践形成的,在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中能够运用自如,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语言行为方式。幼儿教师语言技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学习、情绪、情感的发展,关系到幼儿与教师的关系等。具体说,幼儿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积极地指导与建议、愉快的表达和适时地鼓励等语言策略。那幼儿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语言策略呢?
首先,教师要时时刻刻用普通话教幼儿说话。因为在孩子眼里,你就是他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语,他都会牢记心中,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在带中班时,有一个小朋友,由于家庭原因,在读了半个学期后转学了,那时他的普通话非常好,可一个月后,我在菜场碰到他,他的普通话里没有了卷舌音,说话的口气还怪怪的。我问他妈妈:“孩子的普通话怎么这样了?”“我离婚后,实在没时间照顾他,就放在私人托儿所,那个老师也是这个样的!”他妈妈无奈的说。唉,父母离婚,最苦的还是孩子,千万别耽误了孩子,毕竟孩子是最无辜的!
第二,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教师的语言,应当如同珠落玉盘,清晰悦耳,一字一词不能含糊不清。语言的表意达情,首先要让幼儿
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众所周知,幼儿语言的获得多由模仿而来,在家庭,幼儿主要模仿家长;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因而,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幼儿才能准确地模仿,幼儿的语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教师的语言应当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如果教师像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象播音员一样地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第四,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切忌词不达意。幼儿教师的语言不能单纯追求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避免以词害意。教师的语言,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精,口若悬河和侃侃而谈都不应是教师所追求。另外,教师的用语必须规范化,用词要求准确、符合科学性。学龄前儿童正是积累词汇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幼儿表现出对词汇极大的兴趣,他们关注新词,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使用新词,因此,幼儿教师使用词汇的水平直接地影响幼儿对词汇和积累和使用。
第五,教师语言应具有层次比较丰富的多适应性。所谓多适应性,就是适应各种不同的幼儿。因为即使是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其个性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幼儿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等方面的可接受性也不同。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应当必须选定在幼儿现有语言接受能力的起点上,并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提高和语言思维发展这个范围之内。这当中就蕴含了教师在语言上要“因人而语”,对不同的幼儿所使用的语言应当是不同的,主要指幼儿个体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比如说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不同,具体来说,对性格较为敏感、容易紧张、心理随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语言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的语言在语速上应当适当地慢一些,显得更有耐心;对性格较急的孩子说话时,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焦躁的情绪得以缓和等等。总之,教师的语言绝对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对不同的幼儿必须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此才能使教师的语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教育好幼儿,服务好家长,也为了我们幼儿教师的语言能更加的完美,更加的有进步,我认为我们幼儿教师还要做好以下要求:
一、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语言修养注重的是个体运用语言的熟练度、准确度和流畅度,及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教师的语言修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日积月累逐渐地形成,因而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必须加强思想修养。古人说:“言为心声”,没有心灵的丰满,就没有语言的丰满;没有心灵的高尚,就不会有高尚的语言。教师只有有高尚的师德,其语言才可能健康、文明、丰富、美好。其次,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它包括语音的训练,即练好普通话;包括仪态的训练,即举止稳重、态度大方、讲究仪容、从容镇定;包括必要的朗读训练、胆量训练和讲话训练等等。
二、是教师要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掌握语言技能、运用语言策略的前提。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幼儿思维、理解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当教师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幼儿说话时,他们听不出老师的正话反说。有一个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回答老师的“妈妈是男的还是女的?”的问题时说:“是男的。”老师非常生气,于是说:“你妈就是男的。”幼儿马上点头跟着说:“是男的。”这样的语言只能造成幼儿的思维更加混乱,不会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只会给孩子带来困惑。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也只能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很难理解喻意或语言的深层含义,年龄越小,这种特点表现得越明显。教师只有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把握幼儿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在不同场合、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有效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切记:幼儿教师不要对幼儿说反话。
三、是教师要会察言观色。别看孩子小,他们的心思可多着呢。如果你不会观察,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那是一个汇报演出的舞蹈排练,我班要选出16个幼儿参加,当我问婷婷是否想参加,她说:“我——我——不要。”由于
人数够,我就没叫她,可几天后,她妈妈说她不高兴来幼儿园了,因为老师没叫她跳舞。天呐,真是冤枉呀!后来,经过好说歹说,答应下次六一节一定叫她才算了事。是呀,孩子也有言不由衷的时候,也有耍心眼的时候,这时就要求教师更要懂得孩子的内心思想了!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科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课堂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数学课堂语言有着自己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更是比较特殊。传统的数学课堂语言片面地追求规范性和科学性,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特别是数学课堂的评价语言,往往因为教师的一时疏忽而造成一些教育教学的缺憾:如因为不够准确而导致错误引导、因为不够激励而导致缺乏效能、因为不够幽默而导致学生产生腻烦心理等等。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首先应该记住这一段话,因为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要保护好学生幼小心灵里迸发出的每一点火花,即使是异想天开的念头,也不要简单的加以否定和斥责,用语言点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这样的评价语言才会魅力无限。
一、赏识与鼓励 给孩子带来温暖的阳光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例如,对答案完整的学生可赞美他“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真不简单!”“你真聪明!”等。例如,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很好,也很聪明。可是胆子特别小,总不爱举手。有几次我见到他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当他回答正确后,便立刻表扬他“你的答案非常正确!老师真希望能再次听到你完整的答案。”如此几次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变得又大方又积极了。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为人师者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氛围,利用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我还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说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诙谐与幽默 给课堂带来笑声与欢乐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它的知识系统显得非常得抽象概括,直接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没有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那样形象生动、富有趣味。再加上传统的数学课堂语言片面地强调要规范、简洁、科学、准确,于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几乎成了“乏味”的代名词了。要改变这个现状,我认为还得从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开始,尤其是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数学课堂也可以充满激情和趣味,课堂评价语言也可以变得幽默、诙谐,教师的个性也可以渗透数学课堂,和学生打成一片,使整个数学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
有时因气候炎热或刚过完节假日,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孩子们真安静啊!看哪,第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 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可以问他“你梦见吃’多美丽’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
使原来濒临“崩溃”的课堂“起死回生”,而且有时可能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有一次课上,我在黑板上演示“汽车行使”时不小心碰到了挂在上面的小黑板,于是出现了黑板和学生一起“惊叫”的场面。幸好我立刻反应过来,及时的对他们说:“看到了没有,同学们,以后你们开车的时候千万不要像老师这样不小心,担心’翻车’呦!”学生笑了,但这是开心的笑、善意的笑、感兴趣的笑、愿意继续学习的笑……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教师表现出不知所措的行为举止,学生们会怎样,估计他们也会笑,笑老师、笑课堂、笑时间的逝去、笑他们自己的“无畏”和老师的无助……结局天壤之别!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扭转乾坤,这不是一句空话。
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商榷与探讨 让学生享受平等民主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不喜欢老师尽是的训诫和说教,他们期望着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特级教师魏书生不喜欢在学生犯错时大声训斥,让他们哑口无言,而是让他们红着脸为大家唱歌,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与交流。比如,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太小这样评价:“说得很精彩,如果声音能再响亮点儿就更好了。”学生回答时没有表情,也可以这样说:“读得真好听,你有一副主持人的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这些评价突出了问题的焦点,语气婉转,却能一语点中的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如何改进有明确的认识。再比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通过动手度量书本、课桌等实物,知道了把四条边的长度相加就是实物的周长。
师问:“如果说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宽会求周长吗?” 生1:我会,把四条边相加。
生2:太麻烦了,把两条长加两条宽。生3:我是把长加宽乘2。
师指图说:长+宽×2 请观察,学生们马上发现错了。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4:从图上观察生3只求了三条边。三条边不是周长。缺了一条。应该长乘2,宽也乘2,再相加,才是周长。
这时生3也发现自己少算了一条边,也举手找出自己的错因。生3:还可以先求长加宽的和,再乘2。
教师于是赞许地点点头:“你善于观察,勇于改正错误,最后又找出一种好的求周长的方法,你可真懂得读书啊。”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教师和风细语地帮助他们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中,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常常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
四、宽容与理解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使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学生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我们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材、与教师的理解有偏颇时,我们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面对学生错误的理解,有一位教师这样说:“我佩服你!你有已见、有思想,有个性!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佩服你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老师的话赢得了学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然既然是评价,我们就要明白其目的和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而更重要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看到自己学习的优势,提高自信心,如果如是,我们的课堂才可能是激情燃烧的,才可能有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因而教师评价的语言首先应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要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长处和缺点,评价的语言要富于变化,不能千篇一律,没有哪句评价语言是放之四海皆适的,而我们教师却容易忽视这一点,一句“太好了”一句“很好”就能走遍天下,对待所有的学生吗?答曰非也,评价应体现教师的“因材施评”;教师评价的语言应该机智更应该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试想有哪个学生愿意接受不真诚的评价?就说我们吧,当我们从别人对你虚伪的评论中听出“端倪”会作何感想?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尔虞我诈,可学生尚处未成年,他们是需要真诚的呀!所以评价的语言要以朴实为主,毋须华丽。因为华丽的外表下面往往寄生着不真实和不真诚,而这些正是与评价目的背道相驰的。
当然,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们深信, 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那么, 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 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之有物, 每举中的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讲课应言之有物, 论之有实, 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 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和成语典故等, 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做到言之有物, 每举中的。
二、言之有德, 文质兼美
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 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 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 水乳交融地阐发出来, 并通过自己的情感形成巨大的感染力, 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 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 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 又不失文学色彩, 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三、言之有理, 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 有物讲理, 理清楚;无物讲理, 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言之成理, 论之有据, 以理服人, 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 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 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 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四、言之有序, 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前, 教师应对教材作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 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 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 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 确定怎样开头, 怎样过渡, 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工夫, 思路井然有序, 讲解就会条理清晰, 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五、言之有启, 探究反思
语文课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 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备课, 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 探索新知识, 掌握新内容。
六、言之有情, 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 而应该建立在心灵相通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 真正做到理中蕴情, 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 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 做到情动于衷, 形诸于外, 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 以形象为手段, 以美育为突破口, 以情感为纽带, 激生情, 启其疑, 引其思, 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 提高学习效率。
七、言之有韵, 抑扬顿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本身虽无意义, 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 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 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 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 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 切忌平铺直叙, 平淡无奇, 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 长短结合, 疏密相间, 快慢适宜, 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 抑扬顿挫, 错落有致, 声情并茂, 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 精神饱满,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 语文教师就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关键词:语言魅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小学教育在国家教育规划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地位尤为突出。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学习数学可以塑造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学习兴趣,在学习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尤其重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身就是数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更是提升数学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日后学习数学,提升数学能力至关重要。要想达到这些目的就需要教授小学数学的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花心思,采用形式多样化的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魅力。
一、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升课堂语言的生动性,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调节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知识比较枯燥无味,这样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有经验的教师都比较善于利用课堂语言来调节课堂氛围,利用一些语言上的比喻、类比等方法,把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事物,利用课堂语言的魅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爱上这门学科。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幂”这个概念的时候,由于这个字比较难写,教师可以编一个故事:一个人头顶着太阳,用一块大布盖上,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这个字也就记住了。所以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能够弥补数学知识本身的枯燥乏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习。另外,课堂教学也需要一些幽默,幽默本身也是语言的魅力表现。与日常生活中的幽默就是开玩笑不同,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幽默更是一种艺术。有经验的教师与刚进入学校的教师的差别就在于此,教授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经验的教师可以讲的精彩无比,而与之截然相反的就是让人感觉平淡无奇,主要原因就在于课堂语言的表达能力。幽默有趣的语言不仅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其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使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二、课堂语言要具有灵活性
以往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习惯于给学生发出指令,学生根据教师所要求的事项展开学习活动,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一切都是按照教师的安排按部就班去做,学生本身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执行者,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才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一个比较和谐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语言的灵活性,改掉以往命令式的语言口吻,采用相对温和的语言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使用正确规范的课堂语言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准确性要求很高。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对数学概念一定要吃透,不能模棱两可。比如,算数与算术,二者的概念完全不同,所代表的意义也是截然不同的。二是要使用数学的专业用语来教学,不能够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因为所有的定理、公理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验证得来的,一字千金不容更改。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去掉同一平面内是不正确的,因为在立体几何中存在异面平行,不在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也是存在平行的。因此数学术语要严谨,表达要精确。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在课堂的学习中教师的课堂语言潜移默化成为小学生的模仿对象,对于日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深远,如果教师自身表达能力较差,语言使用不规范就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不能够理解透彻,总带着疑问学习,必然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数学教师必须使用正确规范的课堂语言,这对学生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高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但课堂上教师的课堂语言依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只有发挥语言本身的魅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教学水平,营造高效、快乐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谢文秋.把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孩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
【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推荐阅读: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11-07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12-18
幼儿教师课堂语言训练12-21
课堂教学的魅力09-27
展现魅力的高效课堂12-01
莲文化的魅力名家课堂06-15
课堂:教师成长的沃土09-12
[教师]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探究06-12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06-21
教师课堂评价语的作用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