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赏析霸王别姬(精选7篇)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是《牡丹亭》中的一句话。用来形容我对Leslie的感觉再合适不过。电脑里存着他许多电影,最爱《霸王别姬》和《春光乍泄》,一直不舍得删掉。他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只是他去世的时候,满城似乎都在议论他为何纵身一跳的秘密。一直到后来喜欢陈奕迅,听陈奕迅唱张国荣的歌、听许多人模仿张国荣,才知道,这样一个男人,为什么会赢得那么多歌迷影迷的死心塌地。
“人生已经太匆匆,我好害怕总是泪眼朦胧,忘了我就没有用将往事留在风中,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底。”这是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中的片头曲。《霸王别姬》的作曲家是赵季平。他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精品率和获奖数也是最高的。
影片一开始,是段小楼和程蝶衣出现在剧院里,然后是段小楼和剧院管理员的对话,由此引出两人已22年未同台演出。倒叙的手法,画面转接到程蝶衣小时候。小豆子母亲为了让小豆子进戏班被挥刀斩断了他多出的小指头,随着小豆子的尖叫声,便是沉重的一声鼓。此时让人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之后是一声又一声的鼓声,再来是稍加紧凑的鼓声,这声音似乎在预示着故事的开展。小豆子被戏班其他孩子押着跪倒在地上,唢呐声在这时响起,这时京剧演奏中相当重要的乐器之一,它的出现,就像戏曲的开幕,程蝶衣的人生悲剧,正式拉开了序幕。小豆子签下卖身契后披着衣服进去戏班孩子们睡觉的房间时哼着所谓窑子里的小曲儿,孩子们便开始嘲笑小豆子,小豆子一句话也不说便把衣服烧了,他是自尊心极强的人。火光闪耀下,取笑他的孩子们纷纷闭上了嘴巴。第二天白天,戏班大爷抓着小豆子衣服,“是戏子就得听戏”,大鼓声一声一声又便沉重地响起。小石头帮小豆子踢掉压腿的石头被师父举水盆罚跪在冰天雪地里,回到屋子里时,小豆子拿着被子一把抱住小石头。这时候是一段笛子的声音,悠远辽阔,似乎是从远方传来,又似有一丝哀婉。我想,蝶衣应当是从这时候便已“入戏”了吧。小石头对他的好,在他眼里是及其难能可贵的。母亲抛弃了他,他再也无依无靠,而入戏班成为戏子必将承受难以承受的苦痛。这时候,小石头是他唯一的依靠。只有小石头真心真意对他好。而在后来文革开始后,段小楼的落井下石让我感到心冷,菊仙对小楼的付出也败给了小楼的懦弱。心灰意冷的菊仙最终穿着她的嫁衣吊死在屋梁上,此时广播里播放着的却是新时代的戏曲,这无疑是一种讽刺。或许是文革让他们都见到了真相,又或许一切都是冥冥中的安排。戏子无情,婊子无义。而我认为,无情的是段小楼,有义的是菊仙,走不出的是程蝶衣。戏总归是戏,霸王别姬,虞姬总会自刎,曲终总会人散。对蝶衣来说,他的这一生就挣扎在“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说到这一句,这部电影中有一个让我触动的情节,便是在那爷到戏班里听小豆子唱思凡时,小豆子仍旧无法改口唱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时,小石头一怒之下把烟嘴往小豆子嘴巴里塞,烫的小豆子嘴角都流出了血,小石头摆起了阵,为了留住那爷。而小豆子此时终于有所领悟,张开了满是鲜血的嘴巴,唱道“我本是女娇娥”,那时候的背景乐也是配得极好,锣鼓声在此时安静下来,唯有小鼓跟随着小豆子的声音,一声一声清脆地落下。似是一种催促,又像是戏班师父激动而恨铁不成钢的内心独白,而随后正是京剧版《霸王别姬》响起。
再回到《霸王别姬》的片头曲。一整部电影,之所动人,除了剧情及演员的演技不凡之外,配乐也极其重要。配乐能够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能将我们引入其中,仿佛置身戏内,仿佛我就是那程蝶衣你就是那段小楼。片头曲《当爱已成往事》唱的便是蝶衣。“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张国荣生就一张俊秀的脸,不能用帅形容,而是一种美丽,一种让人不由自主怜惜的美丽,而美丽总是易逝的。或许段小楼没有程蝶衣并不会有所不同,而段小楼却是程蝶衣的唯一,总是容易被往事打动,总是为你心痛。
陈凯歌的名字及其电影,始终与新时期中国电影的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第五代”相联系。在某种程度上,说陈凯歌是坚持第五代走向的代表更为确切,厚重感和思考的状态是他的特点,他执导的《霸王别姬》,在1993 年第四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该荣誉将陈凯歌的事业推上了巅峰,也让《霸王别姬》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绝唱。
该影片沿袭了导演沉稳大气、追求纯粹的风格,同时犀利独特的视角使得这部电影作品拥有一种让人情有独钟的痴迷。它以京剧舞台的造型出现,在锣鼓喧天,斑斓绚丽之间让一出韵味悠长的历史剧目把一段迂回曲折的戏梦人生唱响,以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艺人生活为模板,雕刻出他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在片中,陈凯歌借戏如梦的角度演绎了历史的风尘,借京剧的繁华与衰败诠释了民族性格的缺憾,影片将叙事的复杂与语言艺术近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堪称华语影坛的经典之作。
二、《霸王别姬》的叙事分析
(一)电影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陈凯歌电影的灵魂往往是在艺术作品中注入文化反思,他一贯的艺术目标就是透过电影阐述中国文化历史的变迁和沉浮。《霸王别姬》通过描述中国文化沉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通过他们之间生与死、爱与恨的感情冲突以及主人公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文革结束这几十年的时事风云,投射出一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
在《霸王别姬》中,程蝶衣是一位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在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候也未能尽情的爱恨,只是听从内心对戏、对小楼的痴迷,在动荡的年代里“人戏不分”的“从一而终”。事实上,使得程蝶衣成为“角儿”的喜福成科班在这里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精华与糟粕的一面,小癞子的死、程蝶衣的“不疯魔不成活”、以及小四在文革时期的叛变与无情绝大程度上都是规矩大于人性甚至有点没有人味的科班的苦果。
“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这句话与中国传统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出一辙,这种为艺术献身的艰苦放置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习艺术成为了无奈之举。小癞子的两次逃跑其实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挣扎,也是孩子们压抑在心底的想法。陈凯歌导演对这些现象的搬演与反思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于人性的思考发人深省。
(二)“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解读
影片中京戏唱段贯穿始终,不仅是整部影片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影片主题表达的另一个核心——“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这部影片里,陈凯歌将他对于历史、人性、艺术的理性思考,通过戏里戏外两个舞台、虚虚实实的京戏唱段、真真假假的同性爱情来传达,即影片采用了经典的戏中戏结构,有两个舞台。一个是京剧舞台,在这个虚假的搭设的舞台上,段小楼和程蝶衣从民国初年经历北伐到抗战再到解放军进城直到“文化大革命”,都在表演京剧《霸王别姬》,在不同的时代讲述相同的生离死别的古老故事;另一个舞台则是广阔的真实生活,变动的政权和生死难料的小人物交替上演,书写着现实中不安定的种种故事。
电影实则是隐藏了其作为“戏”的本质,并且以一种“人生”的常态吸引着观众,戏里戏外的故事和情感纠扯更让人分不清究竟是身在戏中还是置于现实中,影片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将京戏与人生交织在一起,将人物的生命过程置于《霸王别姬》的戏剧情境中,细腻地刻画人物孤独无依的生命,营造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影像境幻。
(三)电影对文化大革命的思考
对文革的展现和思考是影片着力的重中之重。陈凯歌亲身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的体验使他对文革的感念和把控异于常人,因此文革部分是影片极其出彩的片段之一,也大大拓展了影片的广度和深度。而在这一段中,人物之间矛盾对立的展现是它颇为出彩的重要原因。小四和程蝶衣的矛盾表现为优秀传统文化颠覆者和优秀传统文化维护者的对立;程蝶衣和菊仙的矛盾表现为精神与现实、艺术与世俗的对立;段小楼和菊仙的矛盾表现为人性的叛离与坚守的对立;段小楼和小四的矛盾表现为屈从与压迫的对立。而影片主人公段小楼和程蝶衣的关系几乎涵盖了以上所有的矛盾。程蝶衣在揭发段小楼时的那段话是影片的最高潮,“可这楚霸王都跪下来求饶了!京戏能不亡吗?”文革发生之前,在京戏的讨论中,段小楼默认了质量低劣缺乏艺术价值的工农兵京戏,更有圆滑世故见风使舵的戏园子老板支持工农兵新戏,惟有程蝶衣力争京戏的重要地位。在程蝶衣和小四的虞姬之争中,段小楼最终还是妥协退让了,文革前的一系列明争暗斗、反抗妥协等等情绪都在这段话中得到了释放,也是戏中人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是影片极其重要的一段内容。
影片通过描述人们对文革的态度挖掘出中国人很多自身的问题。在涉及到政治,尤其是在面对错误的政策时往往会选择自保,忍耐也是随处可见,这种忍耐甚至会展现出一种软弱无能的景象,最终又会导致自食苦果,在影片中段小楼是人性懦弱的代表,他不敢反抗,以至于最后失去本心,活成一个躯壳;而蝶衣,虽然做出了反抗,但最终还是落得个凄惨的下场,这都体现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人们的普遍性,更有中国人的特殊性。
三、电影视听语言的特色表现
视听语言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其视听语言的运用,通过声音、画面、把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作为了电影的主题,情节和感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再衬托以动荡不安的大背景,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一)色彩的渲染
该影片在色彩的渲染上主要使用了了黑、红、蓝三种不同的色调,一直贯穿影片始终,并且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事件有不同的色调。例如在影片的最开始则使用了黑白色调,因为小豆子将面临被母亲卖掉的命运,黑白色调的运用也暗示了程蝶衣一生命运悲惨的开始,用此色调意义深远,在影片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影片对于红色的运用也是另一亮点。尤其是文革时期,红色本该是象征着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铭记的神圣色彩,在这里,红色却显得令观众触目惊心,无论是象征革命的红旗、红袖章,还是菊仙上吊时的红色衣服、红蜡烛,都充满了讽刺与无奈,增加了些许悲怆与冷漠的意味,各种感情的混合也使影片的文化蕴涵更为丰富。
本片中也有不少蓝色的运用,主要是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悲凉和落寞。在蝶衣受到小楼的“背叛”后,最终还是去找了袁四爷,那场戏中就是以蓝色为主,蝶衣手中的那把剑通过反射原理发出幽蓝色的光,那是蝶衣对小楼娶了菊仙的悲伤和绝望。而在他离开袁府遇上日军进城的一幕中也是呈现蓝色的背景,这种不同色调的运用足以衬托出特有的气氛,更是体现了人物内心当时的悲凉。
(二)京剧及乐器的衬托
电影全篇大量使用了京剧中乐器班的配乐,不仅更加浓郁的体现出了民族传统韵味,也使得声画关系的配合、对影片主题的揭示都更深一层。在开始时戏班师徒抓小豆子拜师时的京剧声暗示了小豆子已无法改变自己戏子的命运;在小四抢戏的环节,台前京剧声的响起与其说是故事中的原声,不如说更是为了表现段小楼难以抉择却必须抉择、英雄末路的配音,虞姬的唱腔一直在耳边萦绕,却不是程蝶衣而是他认真栽培的徒弟小四的声音,更是增添了对今昔对比和对苦涩的现实的渲染。在“太庙大火”的场景中,沉重的打击乐声错落有致地响起,使我们的心头也饱受着和主人公一样的精神摧残。在菊仙自杀的时候,菊仙在空中悬挂的画面配着程段二人撕打发出的吼声和“听奶奶讲革命……”的歌声,使故事具有了荒诞色彩,而广播中的歌词“却原来,我是风里生雨里长”暗暗包含了对菊仙一生的概括,更使故事具有了悲凉感。
(三)画外音的配合
电影可以通过画外音的配合来调动观众的感官、感染观众的心灵。如在影片一开场即出现的“卖子”一段戏里,就非常成功的运用画外音感染了观众。一处是影片一开始艳红抱着小豆子来喜福成科班学戏,当关师傅拒绝了小豆子以后,艳红怀里夹着儿子大步走到当街,拿过磨刀师傅戗好了的菜刀麻利果决地毅然斩下小豆子的六指,在此之前导演仅仅通过两声“磨剪子来戗菜刀”的画外吆喝声来做暗示性铺垫。另一处是在小豆子的六指被斩断之后,母亲又将他裹挟回喜福成科班。画外响起苍凉的京剧“夜深沉”的曲牌声,而画面上伴随这样的弦乐声的是哀嚎的小豆子被强扭着在香案前给梨园行的祖师爷的神位磕头,并被强迫着用血淋淋的小手在卖身文书上按押。按好手印后艳红随即离去,仅仅几秒后镜头移到门口时已经不见了艳红的踪影,这暗示着小豆子被抛弃的命运,也为他一生的依恋铺垫了最基础的恋母情结。屋内,气氛压抑灯光昏暗,而屋外却正是漫天飞雪,这种写意式地渲染剧情气氛、借以传达母子间生离死别和此时此刻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印象化创作手法使得观众感同身受的融入到小豆子的精神世界中,铺垫了观影的情绪。
四、结语
作为到目前为止唯一一部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奖承认的国产影片,电影《霸王别姬》的每一个分支都拥有相当卓越的艺术成就,是中国电影业乃至世界电影业不可忽视的瑰宝,反观现在很多的影视剧,尤其以改编历史的影视剧为首,不仅不尊重历史,反而胡编乱造,将史实胡乱安插甚至与历史完全相反,拉低了影视圈的文化基准,破坏了影视剧的前进频率,更加混乱了观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做法是与电影人的原则背道而驰的。相较而言,像《霸王别姬》这样兼具艺术与美感、视听享受与人文气息的电影在当今浮躁的文艺界已然难以寻觅。
摘要:电影《霸王别姬》从中国传统文化脱胎,把一段凄美的历史绝唱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附加在中国近代两个伶人身上,让人目眩神迷,该影片自上映以来就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与推崇。探寻电影《霸王别姬》的审美趣味和文化意蕴,体会导演对艺术的至高追求,透过《霸王别姬》不同的叙事视角以及视听语言角度有助于我们体会其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
关键词:霸王;虞姬;人性;命运;悲剧
《霸王别姬》作为华语影片的巅峰之作,透过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展现出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之中对理想的坚持以及人性的转变。陈凯歌对于人物刻画格外细腻,赋予每一个角色鲜活的灵魂,以人性转变反思历史,引人深思。
小豆子自幼生长在妓院,天生的“六指儿”、拉下围巾后倔强的眼神,无不显示出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母亲的妓女身份注定了小豆子儿时“男性形象”的缺失,加之母亲从小就把他当女孩养,这从小豆子登场的女孩打扮可以看出,为其身份与形象误认埋下种子。为让他进入科班,母亲狠心切下多余的那根手指,与此同时,也让他潜意识里产生了“被阉割”的暗示,成为程蝶衣日后性别错位的开端。进入科班后,严苛痛苦的学戏生涯中,师兄对小豆子的关心与照顾俨然填补了小豆子心中缺席的“父亲形象”。当小石头用烟锅捣破小豆子的嘴之后,小豆子被迫念出《思凡》里的道白“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时,他对自我身份与形象的主观误认便开始了,而张公公的侵害无疑使这一错误认知完成了心理到生理的转变。从张公公府回戏班的路上,他不顾师傅反对执意收养弃婴小四,于是颇具深意的一幕出现了:小豆子披着凤褂充满母性的怀抱小四,小石头如父亲一般在一旁抚摸着婴儿的脸蛋,走进了巷子……成角儿后的蝶衣举手投足千娇百媚,将戏剧与人生完全融为一体。他谨记师傅的教诲:从一而终,一心想和小楼唱一辈子,然而小楼与蝶衣最大的区别在于唱戏对于小楼仅仅是个糊口的营生,蝶衣仅仅是他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很要好的师弟;而对于蝶衣来说唱戏是他人生的全部,小楼是他一个人的霸王。所以,与小楼决裂之后,他唱《贵妃醉酒》、《牡丹亭》、《拾玉镯》却不曾唱过《霸王别姬》,在他心目中霸王只有小楼一个,是不可替代的。蝶衣有着对母亲深厚的俄狄浦斯情结,然而母亲卑贱的妓女身份和狠心抛弃使他产生了对母亲的恨意,这种恨意延续到了同样是妓女的菊仙身上,加之对其女性身份的妒忌,抢走师兄的醋意,使其对菊仙火药味由第一次见面蝶衣扔给菊仙一双破鞋展露无疑。然而人物的复杂关系并未止步于此,童年亲情的缺失使成角儿后的蝶衣无比寂寞,给母亲的家书写了烧,烧了写。菊仙泼辣的性格,妓女的身份,娇媚的外表与母亲无比相似,因此,蝶衣对于菊仙,除了恨意,还处处表露出依赖和留恋,特别是当蝶衣毒瘾发作,痛苦不能自持。他被小楼捆起,陷入昏迷状态。此时,他身体一阵阵发冷,触动了童年的记忆,面对菊仙,他出现幻觉,仿佛又回到了幼年,一声声,哀哀地说:“娘,水都冻冰了”。这也激起菊仙的母性情结,她将他用衣服一件又一件裹上,抱在怀中,仿佛他是自己曾经失去的那个孩子。蝶衣的偏执、纯粹与不妥协自幼年时便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个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注定是个悲剧,而他的那个自小圆滑世俗的“霸王”为了自保,疯狂揭发着他的“虞姬”的种种罪行。尽管文革中小楼伤透了他的心,但对于他的“霸王”,蝶衣终究还是恨不起来,文革结束后,阔别十一年的蝶衣和小楼再次同台,师兄忘却了分别的年头,失掉了往日的王者之气,甚至连拿手戏《霸王别姬》也唱不全了。蝶衣仍是那个气闲神定的“虞姬”,小楼却始终成不了真正的“霸王”。台上一句戏言“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蝶衣愣住了,时光斗转,原来一辈子的痴迷与癫狂不过是一场梦,一场空,于是惨然一笑,拔剑自刎。性别归位,一切仿佛回到了原点,那个“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仿佛从未来过。小楼回身看见自刎的蝶衣劈声喊出“蝶衣!”,同时眼里满是惊异与疑惑。紧接着,默默叨念了一句“小豆子”,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却是深情与释然。
小石头自小仗义,善良,尊敬师傅,处事圆滑,爱护师弟,是个铁骨铮铮男儿汉,壮怀凛凛大丈夫。他为救师傅,救菊仙,数次板砖砸头,尽显豪情。而其在文革中被逼再以砖块击头,头部流血而砖块完好,一个完美的暗喻: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字骨头软了。我们痛心的看到:那个为给日本人唱戏而啐泣蝶衣的没有丝毫奴颜媚骨的段小楼,那个在爱国游行中怒斥盲目的学生正气凛然的小楼,那个为保护蝶衣与国民党士兵台上拼命的小楼,到文革时期却对蝶衣说出“你吃一回软儿,那还不是我的霸王你的虞姬”,原来人都是有劣根性的,原来为求苟活,他是可以放弃一切的。揭发蝶衣的那一场戏有一个细节充满深意:小楼起初在揭发时避重就轻,被红卫兵呵斥,于是开始断断续续,磕磕绊绊揭发蝶衣,后来越说越顺,越说越起劲,像极了小豆子被烟锅捣嘴之后那段“我本是女娇娥”的念白,前者完成了人性的沦丧,后者则完成了性别的转换。蝶衣与菊仙无疑是小楼生命中最珍贵的人,是他宁愿牺牲性命去保护的人,而此刻却要去“揭发”,要去彼此伤害,在对方筋肉的跳动中发出饱含血泪的颤抖地狂叫,那种痛彻心扉之感,比死更叫人痛苦。
无论从性格还是命运,我们不得不把蝶衣与菊仙放在一起来谈。菊仙出场跳楼的那一场戏,注定了这个女人不一般,泼辣,刚烈,果敢,自赎逼婚却又谎称被“撵出来的”,使小楼不得不收留了他,又表现出了她的聪明和心机。婚后她一心一意想和小楼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无处不如同母亲一样的保护照顾着小楼,她如同“霸王”留在世俗中的一根线,每当恍惚中“霸王”想同“虞姬”疯魔时,这根线便将“霸王”拉回现实中来。有一幕令我无比心痛的,文革时期,蝶衣被临场换角儿,落寞的离去,小楼一气之下罢演,蝶衣满心欢喜和骄傲的被“霸王”揽在怀里准备走出剧场,菊仙的一声“小楼!”叫醒了“霸王”,头盔兜兜转转,最后塞进了蝶衣手里,蝶衣怔怔的将头饰给小楼戴上,亲手将“霸王”拱手送人。京剧改革会上,小楼刚要附和蝶衣,她一声“小楼!”,并扔了一把雨伞给他,暗示“变天了”,要保护自己……但无论多精明的女人,面对爱情也总有失去理智的时候,菊仙将小楼视作生命的全部,当这个男人负她,弃她之时,她势必选择殉情。
有人将袁四爷与张公公相提并论,我个人并不赞同。袁四爷首次出场便目的明确,却又高明正大,打赏的礼物体面而又深得戏痴蝶衣的欢心,对于“霸王回营走几步”这种细枝末节的问题也看得一清二楚,足见其也是懂戏之人,面对小楼的反感并不焦躁,依旧淡定从容,仿佛料定了这场博弈的结局。再次出场,是蝶衣内心最脆弱和痛苦之时,他的霸王正与别的女人新婚承欢,蝶衣披散着头发,仰卧在椅子上,镜中袁四爷手持一对斜插入镜的翎子出现,暗示着袁四爷强势进入了蝶衣的生活和内心。翎子要选活雉鸡生取的,餐具要银质水晶的,爱的是纯粹绝美的京戏,连信奉的神明都是他口中“阴阳集于一身欢喜无量”的观音,无处不显示出袁四爷的追求极致和完美。个人认为他对于蝶衣并不是爱,而且认为蝶衣“完美”,院中蝶衣想起师兄的离弃黯然落泪,袁四爷并未如同爱人般心疼安慰,而是感叹蝶衣“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此貌非你莫有”。日据时期,蝶衣唱《贵妃醉酒》,空中忽降传单,剧场中顿时四下纷乱,蝶衣仍在台上旁若霓虹羽衣,风华绝代的旋转,台下唯有袁四爷气定神闲的鼓掌,袁四爷是真正懂戏,懂蝶衣的那个人。蝶衣被控给日本人唱堂会,小楼求四爷出手救人,说出一句“只要就出蝶衣,我们哥俩包银归您”的承诺,此时的袁四爷亦是没落了,但却依然眼皮都不抬一下的答道“没你哥俩的包银,我还喂不起这几只鸟了”,富贵之时不张狂,贫贱之时不苟且,所谓“守得贫,耐得富”,淡眉静目之间,便是气度。而言语间仍不忘的“七步之争”,挑眉问上一句“霸王回营到底应该走几步啊”,这份自信与笃定仿佛多年前的淡然不争亦是早已料定了这场博弈的结局。法庭上,袁四爷一番“辱我民族精神,灭我国家尊严”的辩述字字铿锵,慷慨激昂,于蝶衣危难之间挺身而出;赴刑场之时昂首挺胸如霸王回营般亮相,如英雄落幕,与小楼的苟且形成鲜明对比,袁四爷才是真霸王。可惜世间情分哪段不是落花无意,流水无情,剧中几个人兜兜转转,却都离不了同样的命运。
陈凯歌的此作有别于后期作品--并不急功近利的直白强势的阐明道理,而是仿佛一个超脱于世的老者娓娓讲述着剧中人物的故事,以“程蝶衣”这一形象,悼念“失落的文明”--日渐落寞的京剧艺术,寄托个人理想;以“段小楼”的形象拷问着时代熔炉下丑恶的人性,以其对历史的重新审视的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精神赋予每一个人物鲜活而又饱满的灵魂,发人深省的沉重悲剧感也扣响了每一个观众的心。
【参考文献】
[1]周星.电影学概论[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2]梅朵.名家看电影[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您说这虞姬她怎么演,她都有一死不是?
那林黛玉她不焚稿她叫什么林黛玉啊?
虞姬跟霸王说话中间还得隔条乌江那?
人纵有万般能耐,可终也敌不过天命啊!
贵妃醉酒》里唱的“人生在世如春梦。”
你也不出来看看,这世上的戏都唱到哪一出了。
自古宝剑酬知己,程老板愿意做我的红尘知己吗?
我是假霸王,你才是真虞姬。
老规矩了,多少年的老规矩了!
雌雄同体,人戏不分。
我这辈子就是想当虞姬!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娘,冷,水都结冰了……
有个叫清木的,他是懂戏的。
春香,不到园里,怎知春色如许?
什么叫“盛代元音”,这他就是!
人,得自个各儿成全自各儿。
怎么啦,眉毛这儿,汗一蛰,生疼!
更多霸王别姬经典台词
2.《霸王别姬》经典台词
3.最全东邪西毒经典台词
4.蜗居经典台词
5.《一代宗师》经典台词
6.最全霸王别姬经典台词
7.2015年末经典电影台词汇总
8.结婚誓言经典台词
9.经典的电影经典台词
作为荣获一九九三年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的电影《霸王别姬》,被认为是陈凯歌导演所拍的最完美的影片。该片场面精致华丽,人物刻画细腻丰满,故事荡气回肠,充分体现了导演驾驭镜头语言的娴熟程度。
程蝶衣与师兄,即楚霸王的饰演者段小楼,共同经历了代到70年代这段风雨历程。师兄段小楼跟他感情甚佳,段唱花脸,程唱青衣。两人因合演《霸王别姬》而成为名角,在京城红极一时。两人因合演《霸王别姬》而成为名角,在京城红极一时。蝶衣自小便被灌输“我本是女娇娥”的论断,渐渐长大的他也慢慢接受了这个观点,与师哥产生了雾里看花般的暧昧情愫。很快,这种局面被一个叫菊仙的女子打破……
故事的氛围营造可以说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满是那个年代的风情,精致的戏服之下缓缓流淌的是惆怅与感伤。作为第五代导演中最懂戏的陈凯歌,多次巧妙地将戏曲完美的勾勒出影片具有中国传统气息的氛围。
开头对于“磨剪子嘞…锵菜刀……”的声音和寒冷的冬天北京城的极力描画,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也营造了冷冽而略带悲怆,惆怅而略带苍凉的氛围。画面共三次出现了这充满了京味的叫卖。第一次是在北京灰暗的天空下,风尘女子抱着儿子走进戏班子之前。叫卖被拉得很长,像是画面出现的逼仄胡同。画面以冷色为主,营造了淡淡哀愁的氛围。第二次,在寒气逼人的戏班子外面,女子亲手将儿子怪异的第六指生生的砍去了。暗色的背景,深色的棉袄,与画面上鲜红的血迹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此时的全景镜头缓缓移动,像是一把刀钝钝的,一下一下将人带入刻意营造的带着一丝丝绝望的氛围。画面突然又转向了那逼仄的胡同,京味的叫卖,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神来之笔,原本不相关的情节被紧密联系,仿佛“磨剪子嘞…锵菜刀……”的叫卖就是小蝶衣的痛苦叫喊,灰暗的天气就是他内心的阴霾。第三次,是蝶衣挥舞着鲜血淋漓的手,一路跑向师傅的厅堂,摁下了学戏的契约。镜头在交待完拜师之后,又移向了胡同。背景音乐适时出现,舒缓了绝望的氛围。冰冷的冬日在有了音乐的镜头下变得有些暖意,之前情节的跌宕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氛围在傍晚的微醺灯光下变得抒情、夹杂挥之不去的怅然。
程蝶衣为日本人唱堂会中杜丽娘的华美唱腔和堂会安静到诡异的气氛,营造了和谐安宁甚至是美好的氛围,在这层表面之下,是巨大的苦楚与压抑。导演用一个移镜头将程蝶衣映在窗前唱戏的身影慢慢呈现,使得巧妙出现了一格一格的移动画面,表情木然的日本士兵把守在门外,这样的画面呈现了流畅的精致之美。画面又回到了堂内。蝶衣的扇若翩跹的蝶纷飞,他的表情是杜丽娘的寂寞:“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壁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伤心乐事谁家院!”眼神早已化为千年一曲戏梦中的伤情,也怪不得捧角儿的袁四爷赐与他“出神入化”的匾额。他的戏梦人生全是为爱伤透了心的女子。所以,他也成了女子,成了虞姬,为情所伤。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可下面竟是一群想体验“生活”的日本兵,他们礼貌的用白手套鼓掌,“啪、啪”,沉闷的声音使屋内的氛围变得古怪而沉闷,这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梨园文化与日本只会欺凌别国、根本不了解京剧的士兵所碰撞的必然结果。导演苦心安排了一个叫青木的官员,他懂戏。程蝶衣这样的戏痴,将他看成是上宾。以致几乎忘了他的初衷——他是为了救师哥段小楼而被迫唱的戏。在堂会中,青木第一个鼓掌,表现了对于蝶衣的首肯,后来鼓掌的近景镜头让画面呈现略微繁复之感。蝶衣的痛苦,蝶衣对于青木也懂戏的兴奋,在大堂沉闷鼓掌声中交织在一起,巨大的苦楚与压抑在整个空间化成无形的网,压向程蝶衣。
影片的最高潮,程蝶衣声嘶力竭的控诉,菊仙绝望的眼神,段小楼口不对心的呈述罪状,将故事的氛围推向了最高峰,营造了斗争激烈、悲愤绝望的氛围。人性的丑恶,师兄弟之间的情愫,戏子与妓女的爱情,都在那个火盆面前,扑向了盛大的死亡。程蝶衣被压倒在火盆前,妆花了一脸。他望着说着他罪状的段小楼,面部的特写让蝶衣内心活动表现在脸上,惊诧、失望、绝望,从那双眼睛里,所说着太多太多。他突然站起来,“我也揭发,揭发姹紫嫣红,揭发断壁颓垣!段小楼,你,自从和这个女人成亲之后,我就知道完了。全完了。……”从他的语无伦次里,从红卫兵“打倒一切牛鬼蛇神!”里,从菊仙惊恐的表情里,所有人性的丑恶,都在这阳光下暴露无遗。陈凯歌导演用人的角度审视了这一场文化浩劫,用直白的几乎像记录片的镜头,表现中国下九流的“职业”中的戏子与妓女不被中国人所认同,营造了悲愤的、绝望氛围。
寂寞的戏梦已伤千年。舞台上的蝶衣表情决绝,一把抽出“霸王”段小楼腰际中的宝剑。程蝶衣在戏中完成了最美的轮回,而霸王,一如千年之前的错愕。
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当年,杜牧途经石崇旧居金谷园,见昔日繁华美景,今已满目苍夷,只剩啼声哀怨断肠,落花飘散无情,不由的写下:“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怀思的是为夫而死的爱妾绿珠,而我总会忆起那个比烟花还要酸楚幻灭上千万倍的江边虞姬,在漫天风雨的岁月里回眸浅笑,清唱着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万劫不复...
这出戏在一九二四年的深冬开场,京城闹市,媚态盈盈的妓女抱着一清秀男童,在寒风人群中穿梭,来到敞亮的戏园子里,仿佛这一遭势在必行,她也不想,只是敌不过贫瘠,本以为戏园子能成为孩子的归宿,哪知横生出根畸指,不得已硬蒙住头,闭塞自己的耳朵,刀起刀落,“娘,手冷,水都冻冰了”的呼喊顷刻随着那指一同灭绝。
蒋雯丽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将这个笑中藏泪的母亲演活了,而断指之痛也成为小豆子梦靥的起源。
学徒小豆子成了他全新的身份,凄惨的经历没有被同龄人理解,反而因母亲的妓女形象遭到嘲笑鄙夷,本就脆弱不堪的小豆子更加痛苦,急忙将母亲留下的裘袄丢入火中,宣告着与这妓女的恩断义绝,要知道,这是母亲留下的唯一信物啊,血骨羁绊全在其间,可见小豆子是多么渴望得到身份的认同,多么需要可以依偎的怀抱。就在这时,小石头出现了,侠骨柔肠,英雄救美,暖被窝,挡板子,甘受罚,无时无刻都保护着自己,失去母亲的小豆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尊重,他逐渐将对母爱的渴望转移到了师兄身上,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依赖,没有他活不了。戏班的生活很幸酸,想成角就得自个成全自个儿,哭喊着“他们怎么成得角啊,得挨多少打啊”的小癞子没能坚持下去,糖葫芦还未下咽就去了。古人云: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可小豆子却偏偏说不顺这思凡。“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一错道尽迷茫。成长中,缺乏父性角色引领的小豆子从未由孩童到男子顺利过渡,他拼命为真正男性身份的认同而挣扎抵抗,没有人理解,包括小石头,这才是最残忍的。当小石头用烟杆子捣出满嘴鲜血时,他还是为了师哥的骐骥而屈服,转脸眼波婉转,似笑非笑,吟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娇柔,自此,跳进戏子的世界,彻底内化为女性,直到死的那一刻都未曾改变。
孤独敏感的小豆子找到了人生的寄托
这一舔,无意的柔情万种
看着师哥殷切焦急的目光,“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的执拗再没有发生,可谁又能预料,他的人生因此而恨错难返
在张府的第一折霸王别姬使他们有了名气,也断送了小豆子的为人路。张公公的淫爪就这样伸向了不解又恐惧的少年,摧毁了他的自我意象。台上小豆子可以纯美若天仙,台下却早已自认不是个东西,这也正是他只愿活在戏中的根本原因,因为现实中他只不过是个被世界抛弃拒绝的孤儿,自我毁灭的情绪蔓延心肺,只有在戏里他、师哥以及两人的感情才是最纯洁的。
张公公对童子尿的执着缘于对男性那玩意儿的渴望,用玩虐同性来满足自己的男性身份幻想实为可恨可悲
时光飞逝,师兄二人成了紫荆城里最风光的角儿,曾经的小豆子已是身戴琉璃冠冕,面抹胭粉红云的程蝶衣,他倾其所有醉身于霸王别姬中,可哪知和师哥演一辈子戏的美好幻境因菊仙的到来灰飞烟灭,而自己心心念念的“如果我是霸王,那你就是我的妃子”只不过是段小楼的一句戏言而已。不仅是作为情敌,菊仙的妓女身份也让蝶衣想起母亲,自然而然,他将对母亲的所有怨恨转移到了菊仙身上,从一开始就表露出鄙夷和厌恶的情绪,更不要说心爱的人被其所夺。当程蝶衣拿着苦苦找寻的剑来到段小楼的婚礼上,祈求对方回应昔日的誓言时,却被那句“又不上台,拿剑干什么”弄得无言以对,这一刻他的心碎了,对面的男人从来不曾理解他的爱与痛,唱思凡时没有,被张公公蹂躏时没有,入戏疯魔时还是没有,段小楼到底只是个假霸王,习惯了活在凡尘俗世中,逆来顺受,演戏是谋生的手段,戏罢就得抽身,然后娶妻生子,求一个安稳。而真正懂得蝶衣的只有袁四爷,他们都是情境中的人,有颗燃烧的灵魂。不论袁四爷的其他劣性,单从京戏这一点,对艺术的痴狂是值得敬仰的,在看戏时,他恍惚了,犹如看到虞姬再世,可见蝶衣对他而言是意境完美的化身,此生的终极追求。可惜,襄王有梦,神女无心,终归是宿命。
如果他能同他勾一辈子的脸,唱一辈子的戏该有多好,这是他们人生最绮丽的时光,可惜太过短暂
人戏不分,可对方不是,段小楼清醒的很。我们都知道虞姬的霸王只可能存活在那戏中的乌江畔,但程蝶衣偏偏要在这一辈子的执着里醉死梦生
寻到宝剑的欣喜,一心只为意中人
肉体的宽慰和知己二字哪抵得了灵魂的寂寥与空洞
酒过三巡,持剑起舞,泪痕滑落,果真如那四爷所言: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
段小楼跑去卖西瓜,程蝶衣在鸦片中沉沦,本决裂的两人因师傅重新走到一起,又由菊仙的流产而再次分离。时代变迁,波诡云谲,而程蝶衣依然是那个不疯魔不成活的戏子,他为前朝太监唱戏,为乡绅恶霸袁四爷唱戏,为日本人唱戏,为国民党官兵唱戏,为人民解放军唱戏,无论是乌江自刎的虞姬还是酒醉放浪的贵妃抑或死而复生的杜丽娘都被其演绎的出神入化,好似灵魂附体般的奇迹...但凡入了戏,哪还管看官是谁,并非忘却国仇家恨,只不过偏执癫狂到只知道“从一而终”四字,对戏是如此,对戏中人更是,就这样活在自己幻想的乌托邦中,被拒绝至自我欺骗,循环反复,直到段小楼由着第二个虞姬上了台,他不断退却原谅的心彻底崩塌,戏外还能够逼迫自己隐忍,可这戏里的位置竟也被占了去...这一刻,无路可逃,心烧成灰。
人纵有万般能耐,可终也敌不过天命啊,昔日家财万贯的张公公也在时代的变迁中沦落街头
如同鱼缸中浮游的鱼多么渴望呼吸,蝶衣错乱的在菊仙怀中说出断手之痛的呓语,那是对母亲矛盾纠缠的念想,恨爱难分,全都一股脑儿投射在菊仙身上
然而,伴着喧哗与躁动降临在这片土地上,那是中国最黑暗可怖的时代,也是导致程蝶衣终结生命的爆发点。批斗大会,人们像疯狗一样互相撕咬,丧失了最根本的人性,一切都印证了勒庞的《乌合之众》:“群体感情的狂暴,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来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所以,群体最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段小楼在死亡威胁下挖开了蝶衣内心深处最痛的那道疤,血淋淋,往下流,似陨落红叶,模糊了火光中扭曲的妆容,也散去了旧梦里的最后一丝余温。当然,被段小楼摧毁的还有菊仙这个刚烈重情的女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段小楼和菊仙是同一种人,都是市井中的凡夫俗子,但菊仙虽为妓女,可比霸王坦荡的多,甚至更懂程蝶衣。她代表了传统女性对幸福的坚定追求,从纵身一跃的死心塌地到风雨不改的陪伴追随换来的却是义正言辞的“真的,我不爱她”,这是何等的悲戚,也唯剩屋梁上的断颈绳和那袭红嫁衣以作见证罢了...
“连你楚霸王都跪下来求饶了,那这京戏他能不亡嘛?他能不亡嘛?报应!报应!”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使是婊子和戏子,有情有义才会被这炼狱摧残至死,才会被火光烧的面目全无
二十二载飞逝,戏台方寸间,再次翩翩起舞,千娇百媚,柔情似水流,刹那间,寒光闪过,碎的一声,他终于圆了愿,了了结,于戏中羽化重生,永远的活在了霸王的世界里。
袁世卿有心提醒那是真剑,段小楼却浑然不知,唉,“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死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种解脱,毕竟,虞姬怎么演,都是得一死的
内心世界空灵无杂物的蝶衣是不可能在这个充斥着欲望的罪恶之城得以存活的,这是个人的悲剧,亦是时代的悲剧。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我永远忘不了那绝美双眸下飞蛾扑火的灵魂...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春去冬来,就让这往事,留在风中...
曲终人未散 虞姬是 哥哥亦是
张国荣之于中国就像虞姬之于霸王
是几世修来的福分恩典
定当铭记于心 流芳百世
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 经过了数千年的锻造中文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管是从平平仄仄的发音,形象柔美的象形字体,还是从恰到好处的释意来看,皆是所有语言难以企及的。它用“氤氲”形容“气蒸云梦泽”的朦胧景象;用“馥郁”形容夏天的香气浓烈;更用“姽婳”形容女子的娴静美好的样子,将女性特有的气质美推至极致!
何为“姽婳”女子?姽婳女子“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卓尔不群,眉目清淡。生来就有一种芳香凛冽的气质。晓荷灵气般脱俗从容,她们会写汪洋恣意的文章,会抚琴当月吟唱恬静的曲子,出入于事物之间,不染红尘。
就如同虞姬。
虞姬,这位集万物之精华,聚八方之豪气意气风发的楚霸王的女子。当年,项羽困于垓下时,汉军包围了楚营唱了整整一宿的楚歌,歌声凄婉而悲凉,令楚兵军心大乱。楚兵皆仓皇逃离。惟有乌骓马,虞姬及八百壮士留下,项羽让乌骓马走乌骓马不走,项羽让虞姬走虞姬也不走。项羽仰天叹息“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听到这叹息,泫然泪下。她最后一次为项羽斟酒,最后一次为项羽舞剑,悲伤唱道:“汉军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毕拔剑自刎以助项羽下决心冲出重围。这样的女子,剧烈而决绝,骨子里那份姽婳女子独有的傲然的气质。犹如一多绽放在战火纷飞而又迅速消逝的夜合,清绝触目。
我相信项羽乌江自刎前想的绝不是形同虚设的权势,纵使他是天之骄子,使他曾拥有天下拥有一切权贵,可最后还不是一无所有,于冰冷的江水了结了他轰轰烈烈而又可悲可叹的一生。或许,此生的颠沛会让项羽懂得来世淡泊明志,与虞姬休憩隐居,珍重那些细微的幸福。
李碧华张爱玲洞悉世间琐事,她们为了记住这姽婳女子,选择用文字见证虞姬为世间留住的微薄灵气,以剧本形式将它凝固成一枚隐忍坚强的内核。细腻地表达了姽婳女子在这世间的美。在几转轮回之后的今天重新演绎了虞姬的千古绝唱。
关于虞姬,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看过戏剧霸王别姬么?角儿用哀转的调子淡淡唱着“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千年前的惋惜再次激起,将悲伤传递千古。
《霸王别姬》电影观后感范文
大家都知道霸王别姬的故事,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在走入无路之际写下一首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一个多麽悲壮凄美的爱情故事呀!
而93年陈凯歌拍的哪一部《霸王别姬》讲述的却又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求而不得的爱情是最让人感动的,即使这是同性恋。
这部电影长达三个多小时,但是看着却不让人疲倦或者觉得累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人心酸。电影的主线便是讲着一个妓女求着同为下九流的戏班收养她的儿子小豆子,小豆子和小石头长大后成了“角儿”,顿时身价百倍,小石头改名段小楼,小豆子改名程蝶衣,共同出演《霸王别姬》这部戏,程蝶衣假戏真做,认为段小楼就像虞姬的霸王一样爱着程蝶衣,但是段小楼却知道戏终究是戏,娶了妓女菊仙,最后在把这段孽缘了解。
主角程蝶衣在小时候被母亲剁下第六指从而卖给走江湖的戏班班主,而在戏班的孩子们嘲笑她是妓女的孩子的时候果断把她母亲留下的衣服丢入火中,可见是一个多麽自尊的孩子。在戏班里班主对孩子们特别的严厉,所以很多孩子都渴望外面的生活,想着怎样逃跑,而在那个时候戏班的孩子都属于班主的私人财产,逃跑被抓回来后惩罚措施特别的严厉,可是向往着自由的小赖子不断的逃跑,一次机会让小豆子和小赖子逃出了戏班的大门,当看到成名的“角儿”时,人山人海为一个名角疯狂的时候,小豆子知道了自己的未来,就是成为“角儿”。
想要成“角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中的辛酸又有多少人知道呢!人们看到的只是角儿的光鲜亮丽,为了这个付出的东西简直难以想象。都说不疯魔不成佛,而长得如此秀气可爱的小豆子便为戏而疯魔了。师傅让他背诵: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美娇娥,到底是美娇娥还是男儿郎,不管怎么打小豆子都背成了男儿郎,当敬爱的师兄小石头把烟斗塞到经常背错的嘴里剿出血来的时候,小豆子成魔了,由男儿郎变成了美娇娥。
第一次在《霸王别姬》的演出在一个公公的府上,师兄看上了一把剑,小石头记了一辈子,他们的出名却是小豆子被心理变态的公公亵玩,在有权有势的人家眼里戏子不过是一个玩物,即使是再出名的角儿,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段小楼和妓女菊仙结婚,程蝶衣和段小楼说:你还记得说过要和我演一辈子的戏吗?一个人要一辈子忠于一部戏一个人。这时的蝶衣是心痛的,曾经以为的一辈子,霸王和虞姬的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现实呢!
互相揭发,这是人民的灾难,在这个时候父子不亲,朋友不信,夫妻不爱。曾经被蝶衣收养的小四儿狼子野心,为了一套头面处处针对他的师父。在这样的背景下段小楼的心理防线被一步一步攻破,最终出卖了蝶衣,而失望的蝶衣 同样被逼疯,揭发菊仙,致使菊仙自杀,这样的揭发把每个人都逼到疯狂。在这个时期毁了的不止是人,还有一种传统,一种文化。《霸王别姬》引起的人山人海又去了哪里?
段小楼和程蝶衣的故事淹没在了时间的河流里,可是这份情却像霸王别姬一样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
看完了张国荣的<<霸王别姬>>的我,一时半刻真的是很难接受的,太悲凉了。让人郁郁不能止。这部电影一开始的确是看得让我真的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是,又很想看下去,想知道到底是讲什么的,程蝶衣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如果真有程蝶衣,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生,我要如何去接受。从小被抛弃,挨打苦练,学成受辱,兄弟离叛……而他当时想的却是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这个想法在现在看来很是平常,但在日本侵华之时,桀骜不驯的他只有碰壁受辱。新中国,那个时候的新中国给他的,是摧残,加上师兄的背叛反目,满目疮痍,他是如何活下来的?最后的死又是一次决绝的心灵告白。观他一生,不忍回想。
那个时代,不是一个执着于艺术的人该出生的年代,他是时代的祭品.人性的祭品。其实说真的,对于这个电影,我真的不能说自己是完全透彻地了解他真正深沉里面的意思。再深的悲,让我承受不了。我想以后不会有程蝶衣的悲剧了,起码时代过去了,说不准的只有人性了。让世界永远祥和安宁吧。
霸王别姬的时代背景的复杂是我看过的影片之最,它的故事横跨数十年,又涉及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最快的时期,从清末一直到革命结束。而两位主角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浪潮起起落落。
两位主角的命运映出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脉络。电影中处处蕴含着变与不变,大到从社会体制到人们思想的变革,小到人们的衣着。同样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同一个剧院演着一样的霸王别姬,连表情和脚步都未变,而底下的观众却换了一茬接一茬从太监,日本兵,国民党伤病,到人民解放军,含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不变的戏码,却因为时代的不同,观众的不同得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舞台上的京戏帷幕落下,舞台下更大的帷幕却拉开了。同样的演出错误,在清末时期可能是被投入大牢,在国民党时期是蛮狠的拳脚,而当观众换成了解放军,两位主角惯性般的做好了接受处罚的心理准备,但回以他们的是热烈的掌声,与“前进,前进,前进”的歌声。此时段小楼和程蝶衣的手足无措和小四脸上从愕然但微笑的表情变化让人记忆深刻。我也被此刻的场景深深震撼,嘹亮的歌声回响在曾经歌舞升平的剧院,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即将产生的变革和在这之后起推动作用的共产党思想的伟大。
程蝶衣在这电影中无疑是灵魂人物,而他跌宕的人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让我着迷。程蝶衣活的是精彩的,作为“角儿”,他为人狂热的喜爱。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一个个时代的烙印也深深的打在他的人生中。在清末,他年幼时为了进戏班而被切去了畸形的手指,为了讨生活,学技艺,忍受着严酷的打骂,成名后又受太监的欺辱。而到了七七事变,日本入侵后,他又染上了毒瘾,无法自拔。在后来,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庭也让人哭笑不得,程蝶衣当庭说自己是汉奸最后法官还是在百姓的质疑声中判他当庭释放。而在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后,他却下起了戒毒的决心,虽然电影中没有说明缘由,但我认为他应该也是感受到了社会即将改革的浪潮。
“不疯魔不成活”是段小楼两次用来形容程蝶衣的话。细细品味,程蝶衣对戏的执着是该要我去学习的。其实在电影中,程蝶衣始终只想好好的和段小楼演好戏,演一辈子的戏,无奈,时代弄人。但是他对戏的执着始终未变,他曾问过段小楼,虞姬为何而死。当时我并未想到答案,而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没办法完成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吧,同样这也许也是他最后选择像虞姬一般死去的原因吧。
最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认为我应该学习这种执着的精神,坚持自己的党性,并贯彻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关键词:霸王别姬,叙事结构,镜头语言
一、电影《霸王别姬》的主要内容
《霸王别姬》讲述京剧的故事, 著名导演陈凯歌巧妙借用《霸王别姬》将电影回归到经典的叙事层面。在影片中, 两个主角师兄蝶衣和师弟小楼是从小到大一起成长起来的, 长大后的他们一起演绎《霸王别姬》, 并且在整个京城非常有名, 此后他们约定要演一辈子京剧。但后来的小楼娶了妓女菊仙, 此后师兄弟二人关系决裂并且不再合作。在文化大革命中, 段小楼在造反派的威逼下, 师兄弟二人互相揭发罪行, 小楼的妻子最终经受不了刺激选择自尽。经过11 年打倒四人帮后, 这对师兄弟终于重归舞台, 最后一次唱响曾经誉满京城的《霸王别姬》。
二、《霸王别姬》的叙事结构与叙事时间
电影《霸王别姬》从历史述说的叙事角度出发, 把戏剧舞台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采用它—他者的叙述方式, 采用“镜像+字幕”的故事外的叙事方式。影片故事的表层结构讲述了程蝶衣段小楼菊仙的三角关系。
影片以倒叙结构作为影片的开始, 以时间顺序作为叙事线索。影片中的时间节点反映出历史背景与意义, 影片最开始的字幕时间是1977 年, 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时间是1976年, 所以设定1977 年是告诉我们文化大革命已结束的影片背景。而后影片倒叙至故事的起始时间1924 年的北平, 时处北洋政府时期。这时出现关键人物程蝶衣的母亲艳红。此时的女性着装应很保守, 而艳红的装扮妩媚, 并且嫖客的一句“臭婊子”让我们了解艳红的身份——妓女。而后时间推至1937 七七事变前夕, 这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夕, 有规避历史的嫌疑。这时也是师兄弟二人合作最紧密, 唱戏的高潮时期。而后是1945 年日本投降到1948 年是国民政府离开大陆之前, 北平是在国民政府统治下, 这时师兄弟二人决裂, 不再同台。1949 年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到1966 年北京文革前夕, 是电影发展的高潮, 经典表现了人物命运与历史时代紧密相连。影片最后一次出现的时间标注是11 年后, 又回到影片开篇的时间1977 年。
三、镜头语言中《霸王别姬》影像叙事的色彩分析
在影视创作中光与色是并存的, 把它们单独研究的理由是影视色彩不仅仅是客观人和物体的自然特征, 它本身就具有一种叙说的功能。
电影中京剧表演的形式感和华美的服装与舞台给影片以视觉上的支撑, 从而建立起绚丽虚幻、充满高度假设性的诸多场景。影片的摄影师顾长卫从用色彩入手来烘托画面情绪, 可谓自成一家。电影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人物情境采用不同的色彩基调, 影片一开始主人公进入戏班就采用了黑白为主的色彩基调, 目的是为了展示幽深长远的回忆, 同时也暗示了人物悲剧性的命运, 使人感到压抑。而后在程蝶衣与袁四爷讨剑的戏中, 影片出现蓝色的画面, 蓝色给人以清冷幽寂的感觉, 画面衬托着人物的内心, 表现出程蝶衣内心的痛苦与无助。在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花满楼相亲戏中, 大红色调铺天盖地, 几乎要点燃整个荧幕, 这是影片中最具有视觉张力的戏份, 给人带来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 同时也将程蝶衣和袁四爷扮装调戏的场面与清寡阴抑的调子形成强烈的对比, 加上淡淡的放烟效果, 展现了华美迷离的色调。影片将色彩与人物的命运相结合, 很容易融于整个叙事环节之中, 引起观众的情感上的共鸣, 形成了特别的视觉风格。在整部片子当中, 色彩的变幻反差不仅具有构成视觉的功能, 同时也展现了作为叙述者的叙述与组织功能。
四、影像叙事的符号学分析《霸王别姬》
电影里经常出现的表达方式, 就是镜子, 透过镜子拍摄人物。由于镜子当中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东西, 都是得不到的东西。有一个镜头是袁四爷转过身去, 透过镜子看虞姬, 为什么是透过镜子呢?因为那里面映着的, 是让他恍惚了的虞姬, 虚无缥缈的虞姬。在小楼和菊仙成婚的那儿晚, 菊仙一个人对着镜子自言自语“不要在唱戏了, 过着太平日子, 生个大胖小子, 一下得两, 够了。”对着镜子, 那里面映着的。是菊仙对未来婚姻虚幻的想象, 未来设定的那么好, 可这都是菊仙一个人对着镜子幸福的想象。影片结局, 程蝶衣在经历那么多风风雨雨之后, 却在最后安定的时候选择了结束生命。把微小的个体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那么再伟大也是很渺小的。这部电影在历史的细节上挖掘得很细腻, 情感也很丰富, 对于中国的变迁表现得也很棒。
五、结语
影片《霸王别姬》的成功, 可以看出导演陈凯歌对故事、人物的把握及叙述的成熟, 可体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追寻与发掘。影片呈现出特殊的变幻大时代背景下, 透过个体来表现历史, 透过历史塑造人物。电影阐释了京剧的辉煌, 探及了人性的巅峰;也讲述了京剧的衰老, 步入人生的低谷。在情感最为饱满丰沛的时刻, 我们仿佛和程蝶衣一起经历跌落万丈深渊的恐惧和绝望。在那些美丽的戏服化为熊熊烈火的时候, 我们同程蝶衣一起心碎成灰。作为具有诗人气质的陈凯歌导演, 在影片里呈现出对人生、对人性、对文化、对生命所进行的深刻反思与探究, 自觉化的文化视角和具有明显的忧患意识则构成了陈凯歌的影片与众不同的特征与风格。
参考文献
[1]戴锦华:《历史的影片——霸王别姬》, 《电影批评》,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