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乡两基汇报材料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红古乡两基汇报材料

红古乡两基汇报材料 篇1

红古乡人民政府(2011年8月3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乡党委、乡政府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乡检查指导“两基”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乡三年来“两基”迎国检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红古乡位于红古区中部,北与永登县七山乡接壤,南与青海省民和县隔河相望,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14325人,其中农村人口12688人,城镇人口1637人,201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30多元。

全乡有八所中小学,其中7所完全小学,1所完全中学(兰州24中学),有兰州市一级一类标准化小学1所,二级二类标准化小学1所,三级三类标准化小学5所。兰州二十四中学已建成标准化初中;全乡中小学生1413人,其中小学生833人,初中生580人。

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

(一)普及程度

1、正常儿童、少年入学率

(1)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均为100%。

1(2)初中阶段入学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分别为110%、125%、125%、118%,其中女少年入学率四学分别为138%、124%、119%、114%。

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均为100%。

3、在校学生辍学率

小学辍学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均为0。初中辍学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分别为0.29%、0.46%、0.51%、0,其中女少年辍学率四学均为0.29%。4、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均为100%。5、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均为98%以上。6、15周岁人口文盲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均为0。

(二)师资水平 全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181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08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7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率达到100%。2001年以后新补充教师36名,其中小学新补充教师6名,初中新补充教师30名,学历合格率均为100%。

(三)办学条件

小学校舍总面积18313平米,生均22平米,初中校舍总面积13266平米,生均11.2平米,小学生均图书13册以上,达标率为100%;初中生均图书20册以上; 2所学校配有微机室,7所学校配备了农村远程教育设 备。全乡中小学均按省定标准配备了数、理、化、生、科学、音、体、美等器材,均已达标。

(四)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近三年,小学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率达到98%以上,初中毕业生85%以上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

(五)教育经费

全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区财政保障范围,教师工资由区财政按时足额拨付到教师个人工资帐户,并办理了“三金”和享受600元的取暖补助。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8年为240元,2009年为300元,2010年为400元。

(六)学校安全管理

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来抓,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的理念,开展了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校长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乡政府与学校、学校和教师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加强安全教育宣传,确定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为安全教育课,开学的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教育学生注意交通、饮食和防火安全,同时,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填写好安全台账。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到位,全乡师生安全意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近三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七)扫盲工作

2010年全乡青壮年总数为9277人,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率达100%。近三年脱盲后巩固提高211人,脱盲人员巩固率达100%。全乡8个行政村都建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覆盖面达100%。

三、巩固“两基”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我乡始终把发展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立了由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中心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同时,根据市区“两基”迎国检会议精神,明确“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多次召开专题会,听取“两基”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召开有全乡村干部和各校校长参加的“两基”迎国检工作会议,对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出举全乡之力,抓好“两基”迎国检工作的要求。

为强化“两基”巩固提高攻坚意识,增强责任感,乡政府与各部门和中小学签订了“两基”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职责任务。实行各村、学校定期向乡政府汇报“两基”工作制度,将巩固提高效果列入各部门及村两委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两基”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指导作用,加强过程督导,先后进行了“两基”资料滚动,学校图书配备使用、实验教学设施配备、实验教学管理、控辍工作等专项评估检查。有力地推动了我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了“两基”工作的效益和质量。

(二)落实分级办学方针,提高办学质量。近年来,乡村两级投资教育事业资金达51.19万元,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公平在我乡得到充分体现。一是加快硬件建设。新庄、红古、水车湾、旋子、新建等5所小学按照模式二配备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白板教学设备。王家口联校、24中学按照模式一建成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全乡中小学都有电脑并接通了宽带。2011年,投资14万元为各学校配 备图书4000多册,配备音、体、美、数学等教具和教学器材300余件,配备打印字复印机4台,配备书柜、书架20个。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万元,完成水车湾小学沼气厕所建设任务。投资49.5万元,硬化小学校园4420平方米,修建围墙1250米,翻建厕所1个70平方米,修建花坛8个,处理校舍屋面1320平方米。改造D级危房2000多平方米。建成了兰州二十四中教学楼、宿舍楼、综合实验楼、餐饮楼。投资10余万元,修建王家口联校围墙150米,花坛4个,硬化道路100多米,同时购臵了教具、体育器材等用品。三是强化人文关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针,在“三八节”、“教师节”及“六一儿童节”期间组织乡党政领导及各村“两委”班子成员赴各个学校对教职工进行慰问,累计发放慰问金8万余元。

(三)坚持依法治教,抓好“保学控辍”。一是加强宣传。成立了义务教育宣传队和执法队,通过宣传《义务教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了群众依法送子女入学的意识。二是明确责任。通过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 “保学控辍”工作职责,坚持“保学控辍”工作“四包六到位”,即机关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片、校长包学校、教师包学生和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动员工作到位、执法到位。三是实行学校承诺制,减少学校因素的辍学。组织学校向社会承诺: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以任何借口迫使学生退学、转学,不歧视后进生,不乱收费。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保证了学生不能因贫困而辍学。由于“保学控辍”措施有力,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辍学现象的发生。

(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扫除青壮年文盲。一是稳定成教队伍,保证成教工作的连续性,乡上成教专干坚持三年不变更。二是做好宣传工作,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优抚军烈属,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等活动中,宣传《扫盲工作条例》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三是采取集中上课与分散辅导相结合的扫盲办法。利用农闲时间,在乡政府或中心校集中开办扫盲培训班,学校负责上文化课,乡农技部门负责讲授农技知识。同时,借助学校的教学设施实行“日校办夜校,一长管两校,一师任两教”的办学方式,使学习文化知识与农业科技培训有机地结合,达到学一门技术、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的。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和初三毕业生的劳动技能培训。

(五)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学校都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了以制度管理教师,以制度创新激发学校活力,先后修订完善了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和目标管理奖罚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师生行为,教师的自律意识明显加强,师德师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严格按照新课程方案,课时计划组织教学工作,制止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和占用双休日、节假日补课现象,严禁给学生征订各种不同的教辅材料,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实行全员聘任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定岗位,定职责,定绩效,推行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建立了配套的考核方案,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三是认真落实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第二轮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培训和信息技术等培训,每年派出60多名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学新秀观摩教学活动,派出30多名教师参加国家和省上教育专家在甘肃省的专题讲座。目前,我乡有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劳模1名,市级优秀教师2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市级教学新秀1名,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5名。四是加强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学校管理,做到学校内部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必须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实行政务、校务公开制度,各校都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凡是学校人事安排,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学校建设、收费及财务支出等情况均在校内公开,接受教师及群众的监督。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xx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篇2

xxx乡人民政府乡长xxx

(2011年9月9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全乡干部群众对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xxx乡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乡人民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两基”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各位领导心系山区教育,不顾路途遥远到我县检查验收“两基”教育工作,这将会进一步促进xxx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向前发展。下面,我就xxx乡的“两基”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全乡基本概况

xxx乡位于肃北县东北部方向148公里处,北与瓜州接壤、东邻玉门市,总面积10110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1538.5万亩,全乡辖6个牧业村和1个农业村,总户数512户,人口1256人,其中农业户356户,人口1094人,占全乡总人

口的87.10%;非农业户156户,非农业人口16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2.90%,人口自然增长率2‰。

二、教育基本情况

xxx乡原有学校1所,学校占地总面积16779㎡,校舍建筑面积1606㎡,教师11名,本科学历3名,专科学历8名,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学生34人。2009年,经过全县教育体制改革,将xxx乡小学撤除。

三、“两基”主要指标情况。

截止目前,全乡共有在校学生98人,其中在园幼儿18人,小学34人,初中8人,高中25人,中专3人,大学2人。全乡7-12周岁人口34人,入学34人,入学率达100%;13-15周岁人口6人,入学6人,入学率达100%;7-15周岁残疾儿童共3人,入学3人,随班就读率达100%;适龄儿童辍学率为0;小学、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达100%、98%;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4%;全乡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710人,其中非文盲人数705人,非文盲率达99.3%。

四、巩固“两基”的主要措施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乡长巴依尔同志为组长,副乡长红卫同志为副组长,派出所、计生办、各村组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两基”办公室,负责全面“两基”工作,要求各村“两基”工作责任人,认真落实好综合协调、摸底调查、登记造册、档案整理等相应的工作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确保“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长效性和实效性。

二是召开“两基”动员大会,营造“两基”工作氛围。根据全县“两基”工作会议精神,我乡召开了“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各乡属单位负责人和村级负责人参会。会上,乡政府乡长巴依尔传达了县政府“两基”迎国检工作动员会议和教育局“两基”迎国检工作培训会议精神,并结合我乡的实际,制定了《xxx乡“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对各项工作的指导、督查和落实。并召开了“两基”迎国检工作部署会,制定“两基”攻坚责任制,签订了“两基”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和责任,细化了“两基”迎国

检工作要求,并与上级统计部门积极联系,以第六次人口普查表册及当地派出所户籍资料为基准,开展“两基”摸底工作,同时组织专干着手登记、汇总、整理、完善乡政府各“两基”档案。不定时召开“两基”工作汇报会议,认真听取近期“两基”进展情况,总结目前我乡“两基”工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重新分派任务,及时核对,校正。在此期间,在全乡各处板报上开辟“两基”工作专栏,张贴“两基”工作横幅及标语,做“两基”工作简报,在各村口、公路沿途刷写“两基”标语,营造了家喻户晓的“两基”迎国检氛围。

三是积极采取措施,打好 ”两基“攻坚战。实行目标责任制,确保“三线一致”即“县政府与乡镇”一条线和“县教育局与学校”一条线,“乡镇与行政村”一条线,层层签定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制定相应控辍保学措施。一方面组织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动员辍学在家的学生返校就读;另一面严把学生出口关,对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任务的人员,特别是在校中学生,严制了中学学生辍学的势头。据目前统计,全乡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辍学率为0,确保

了“两基”迎“国检”工作的达标。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两基”各阶段工作有序完成。乡党委书记、乡长亲自把关,不定期地督导检查“两基”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全乡“两基”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

五、扫盲教育成效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 “两基” 攻坚的另一项重要目标。为确保扫盲工作的圆满完成,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对全乡 15-50 周岁人口进行了文化摸底,登记造册。并结合我乡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扫盲力度,以提高牧民文化素质为核心,依托乡文化站、共青团、进村就业者、“三支一扶”工作人员组织开展扫盲任务,充分发挥师资、设备、场地等教育资源的作用,积极承担扫盲任务,采取签订扫盲责任书,实行包教到人责任制,做到扫盲工作责任到人,把送教上门与集中办班,学文化与学技术,脱盲与脱贫致富相结合起来,切实把扫盲工作做到了实处。

2008年—2010年期间,全乡开设扫盲班、巩固提高班、科学技术培训班9期,利用各季农闲时节对全乡文盲人员进行了为期 135天,每期不少于 300学时的扫盲教育。据目

前统计,全乡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710人,其中非文盲人数705人,非文盲率达99.3%,建立完善了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档案。保证了扫盲工作从管理、组织、教学等各个环节都能落到实处,圆满完成了扫盲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乡在“两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两基”工作任重而道远,与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乡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更进一步的做好我乡“两基”工作,为全县“两基”迎国检打好基础。

小关乡两基工作汇报(新)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

2003年,我乡完成了“普初”工作,为了完成“两基”攻坚任务,促进我乡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和谐发展,我们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整体规划,常抓不懈,努力提高“两基”成果。通过不懈努力,全民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进而推动了我乡经济的发展,全乡人民更加意识到提高“两基”水平,是富民强乡的长远大计。我乡根据县上的统一部署,对两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我乡“两基”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小关乡位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南角,平均海拔2300米,全乡共有6个行政村,57个合作社,2082户,10138人;全乡总耕地面积为14200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副业为辅,农作物以油菜、蚕豆、小麦为主,自然灾害频繁,常年产量低而不稳,2006年粮食总产量1706吨,单产175公斤,人均纯收入639元。由于小关乡地处偏僻,信息闭塞,群众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生活普遍困难,为全县最贫困乡之一。

2、学校基本情况

全乡共有6所完全小学,3所教学点,现有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为1294人,其中女622人,少数1002人,女478人。一年级299人,其中女140人,少数234人,女112人,二年级287人,其中女162人,少数224人,女128人,三年级242人,其中女110人,少数205人,女96人。四年级177人,其中女85人,少数127人,女57人,五年级156人,其中女70人,少数120人,女51人,六年级139人,其中女55人,少数92人,女34人。

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公派教师31人,其中女7人。代课6人,女5人,临聘教师17人,女1人。大专以上学历31人,女2人;中专学历10人,女2人;高中学历13人,女3人。教

师学历合格率为100%,高级6人,一级18人,未评30人,教师平均年龄为29岁。

二、普及程度

1、小关乡普初程度:

小关乡共有适龄儿童1213人,已入学1166人,入学率为96.1%,其中适龄女童590人,已入学568人,入学率为96.3%,少数民族适龄儿童995人,已入学953人,入学率为95.8%,少数适龄女童484人,已入学463人,入学率为95.7%;15周岁总人口192人,其中女104人,完成小学毕业人数184人,其中女99人,完成率分别为95.8%、95.2%;小学应届毕业生为178人,实际毕业178人,毕业率为100%;上学年初在校学生数为1171人,上学年末在校学生数为1166人,巩固率99.5%;小学实际毕业生178人,升入初中学生数为178人,升学率为100%。

2、小关乡普九程度:

小关乡共有适龄少年601人,已入学551人,(七年级178人,女94人,少数134人,女67人,八年级177人,女94人,少数142人,女81人,九年级196人,女112人,少数155人,女89人),入学率为91.7%,其中适龄女少年323人,已入学300人,入学率为92.9%,少数民族适龄少年473人,已入学431人,入学率为91.1%,少数女童254人,已入学237人,入学率为93.3%。

3、初中在校生的去向:

高关初级中学就读的学生有111人,其中女53人,七年级33人,其中女13人,八年级31人,其中女17人,九年级47人,其中女23人。

吹麻滩初级中学就读的学生有99人,其中女46人,七年级20人,其中女8人,八年级31人,其中女18人,九年级48人,其中女20人。

别藏中学就读的学生有204人,其中女108人,七年级93人,其中女53人,八年级76人,其中女33人,九年级35人,其中女22人。

居集中学就读的学生有4人,其中女2人,均在九年级。红台中学就读的学生有61人,其中女41人,七年级20人,其中女11人,八年级18人,其中女12人,九年级23人,其中

女18人。

韩集中学就读的学生有72人,其中女50人,七年级13人,其中女11人,八年级23人,其中女14人,九年级36人,其中女25人。

3、扫盲基本情况

小关乡15—50周岁的青壮年5043人,现有文盲和复盲人数为1100人,我们利用寒假农闲季节举办扫盲班12个,参加学习1089人,女503人,已脱盲890人,女387人,文盲率从10.9%下降到4.2%。

三、办学条件:

22小关学区占地总面积22983m,校舍总建筑面积3710m,生均22占地 17.8m,生均享受建筑面积2.9m,现有课桌凳746双人套,配齐率为100%,现有图书13068册,生均约10册,教学仪器172台(件),钢篮6付,微机27台。

四、所作的工作: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责任落实

为确保“两基”目标的顺利实现,小关乡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把“两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并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落实。今年组织召开全乡教育工作会议多次,认真研究分析“两基”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布署“两基”攻坚的具体工作。我乡根据州、县“两基”具体要求,结合我乡的实际,制定了《小关乡2009年“两基”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调整小关乡“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小关乡控辍保学制度》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职责。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工作氛围

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行为,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只有举全乡之力,充分组织和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才能打好“两基”攻坚战。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法治教是做好“两基”工作的前提。为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全乡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学校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在醒目的地方刷写永久性的“两基”宣传标语,让广大群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两基”工作的宣传进学校、到农户。村委和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开学、新生报到,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师生大会、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

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各方面的行为,使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根本保障。

3、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普及程度达标

实施“两基”就是组织和动员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针对我乡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巩固难等一系列问题,我乡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学年初学生开学之前,利用一周时间,对全乡各村的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进村入户的调查、核实;然后由所在村委会向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依法组织和动员送其子女入学。其次是对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和辍学生进行家访,对家长进行动员、宣传《义务教育法》,耐心说服教育,增强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认识。三是制定《小关乡控辍保学制度》,采取强制措施,对拒不送子女入学和子女未完成规定年限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每人200元的罚款或不分配救济物资。采取多种手段千方百计让流失学生返校复读。

4、筹措资金、改善条件

乡党委、乡政府为了完成“两基”达标的硬件指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多方与帮扶单位协调、联系,各帮扶单位从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积极帮助对口帮扶学校克服困难,给予了大力支持,截止目前,县财政局支持3.2万元,2万元用于大茨滩、尕阴洼校门前路面硬化,1.2万元用来解决600多名学生的校服;县残联支持7000元,用于唐藏小学校园硬化,二井沟小学校园平整;县文体局支持5000元用于五家堡小学的校园硬化;县教育局为小关小学修建教辅用房5间,硬化校园200多平方米;县农委领导亲到学校实际考察调研正准备对小关、大寺小学办事实。在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中英项目”、“香港福建希望工程”等项目之后,使如今的学校逐步形成了:“最新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环境是校园”的喜人景象。大多数村校都配齐远程教育接受站,中心小学配备了微机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室1间。多方联系争取课桌凳120双人套。

5、建立完善两基档案,认真搞好表册填写工作

认真建立完善“两基”资料,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完备、数据真实可靠、详实对口,专人负责,入档入柜。小关乡的“两基”业务工作在州、县各级领导、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在乡党委、政

府的统一部署下,召开多次业务培训会议,教育局督导室进行了为期3天的综合督导评估,具体解决业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全乡包村干部及教师派到全乡57个社进行摸底。在以村校为单位进行统计,学区抽调人员进行复核复查,严格按要求进行汇总,建立完善各种表册,竭尽全力地做到不漏、不重、不虚、不假,表格清晰,书写工整、规范。

六、今后的打算

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乡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两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科配套问题严重;三是“控辍保学”工作任务仍然很艰巨,尤其是初中辍学学生动员返校工作还需继续努力;四是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够,成效不够明显。

“两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抓好教育内部的各项改革,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力争使我乡教育事业全方位、快速、健康、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1、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基本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

2、坚持科研兴教,鼓励和支持教育教学创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和后备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争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4、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形成“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实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5、加强学校管理,继续抓好常规管理、安全管理和校园文化

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篇4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上级党政部门的战略布署,切实做好“两基”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我校近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学校简介。

华池二中始建于1958年,地处打庆公路沿线的悦乐镇。学校占地30664平方米,建筑面积12714平方米。现有学生652名(七年级203人,八年级232人,九年级217人),设初中部16个教学班。教职工69名,有专任教师58名,中级以上职称17名,县级学科带头人2名。学校已建起标准的理生化实验室4个、仪器室2个;建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远教收视室、电子备课室及校园局域网。音、体、美教学设施齐备。图书室藏书15000余册。校园绿化面积已达到6000平方米。

2、主要指标达标情况

学校把“两基”工作作为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2000年,我校顺利通过省“两基”检查验收。特别是近年来,坚持做到“两基”政策措施不变、工作力度不减、监测考核工作不懈,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两基”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

①普及程度:普及程度:辍学率08-09学为1.9%,09-10学2.0 %,10-11学年1.8%。学生的毕业率为98%。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比例逐年提高。

②师资水平:我校专任教师58名,学历合格率100%。教师全部达到任职要求。专任教师生师比:08-09学年,18:1;09-10学年,17:1;10-11学年,13:1。

③办学条件:学校建有三幢教学楼、一幢宿舍楼,生活服务设施齐备,建筑面积12714平方米,生均17.9平方米。图书室、阅览室建筑面积162平方米,藏书15000册,生均20册。

学校实验室、仪器室以农村二类标准装备可供26组学生同时进行分组或演示实验,实验开出率达90%以上,能保证正常的教学需要。音体美活动室等设备齐全,设施完善。学校为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模式三项目校,远教工程实施正常。

④教育经费:近三年公用经费: 2008年34.03 万元,2009年50万元,2010年60.7万元。学校确保按月足额发放教师工资,严格实施“两免一补”政策。⑤教育教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的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育人、教学”双管共建,逐步形成了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良好氛围,教育教学综合评估逐年上升。

⑥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责任全部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完备,预防、应急、演练制度健全,有基本的消防设施,周边环境治安良好。师生安全教育能经常化。

二、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高认识,增强“两基”工作责任感。学校多次刷写标语和创办宣传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纳入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工作措施、经费保障。

3.制定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五项”工作,不断提高“两基”水平

1.优化育人环境。近年来,学校在校园建设上下大力气,求大发展,使校园硬件设备不断完善,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一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文化立校”的育人理念,大力推进了书香校园建设,提升文化品位。三是不断绿化、美化校园,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四季常青。四是随着“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性”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率先弘扬生态文明,践行低碳生活,美化生活环境,创设生态校园。

2.严格控制辍学。我校把控制辍学工作作为学校实施全面育人目标的重要措,制定了《华池二中控辍保学工作制度》,采取严格学籍管理、加大帮扶力度、掌握学生去向、建立流失预警机制等措施。几年来,通过上级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力量的紧密配合,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对于贫困学生给予“两免一补”减免学费等资助,对于辍学学生,查找原因,及时进行劝返。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体罚、变相体罚、轰撵学生的教师给予严肃批评,共同监督教师不规范行为,把控辍保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指标纳入教师量化。

3.实现“减负增效”。学校严格遵守教学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单位时间内效率,科学设置学生作业,严格规定作业次数,考试成绩不排名、不公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4.建立健全教育网络。学校推行人文化管理,德、行并重,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依照<<华池二中德育序列化方案>>开展富有实效的德育活动,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挖掘德育资源,丰富德育内容,“养成”教育成 3 效明显,在“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等方面已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品牌。

5.重视安全工作。学校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我校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坚持“突出重点抓落实,注意层面保平安”的指导思想,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以防为主,防控结合,保证全体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一是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二是群力群治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三是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四是注重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五是严格报告制度,分级负责,学校教学秩序井然。

(三)推进“两项改革”,增强教育创新活力

一是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坚持民主办学、依法管理、以德治教的基本策略,强化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严把教师入口关,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聘任制,完善对教职工的考核制度,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二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我校始终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的学校管理理念,强化教学管理,严格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把提高学生素质的工作重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上来。学期教务处对全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测查、辅导、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增强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自觉性。

(四)狠抓“三项工程”,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一是抓继续教育工程。我们始终意识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关键是教师,因此以教师继续教育为突破口,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实施“青蓝”帮扶,鼓励教师学历拔高和外出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二是抓素质教育工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建立和完 善师生评价办法,分层培养,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三是抓行风建设工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五)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研层次

开展校本教研,出台校本教研制度,使教研教改工作制度化,走科研兴校的办学道路。一是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教学课件和课改理论学习,优化教学过程,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改进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途径,提高课堂效益。二是领导带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听、评、说课,每学期教师听课在15节以上。结合学校实际还不定期开展观摩课、示范课、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理论学习等教研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论文评选,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三是用集体备课形式,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相互切磋,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六)开展第二课堂,活跃课余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我校在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先后开设了书法、绘画、习作、合唱、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利用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开展活动,学校安排有专长的教师进行辅导,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努力拓宽学生活动空间,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特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方向。

存在的问题:一是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有待再提高。二是办学经费异常短缺,学校多年建设,欠帐数目大。

今后:一是开展校本培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强化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大力营造学习氛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阔视野,全员启动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内外氛围。二是多方筹集资金,逐步改善软硬件设施,为学校谋划发展作保障。三完善教学评价、学生评价体系,力创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四是是尽力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建设生态校园,把我校建设成景色宜人、环境幽雅的农村中学。

如今,面对机遇,我们满怀希望,迎接挑战,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坚信,学校校通过“两基”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改教研为突破口,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定能在滞后中崛起,能在关爱中兴旺,更能在机遇与挑战中腾飞!

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篇5

各位领导:

我镇自从九五年顺利通过省级“两基”验收达标以来,为了促进我镇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和谐发展,我们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把教育工作“两基”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当作社会性事业之首,整体规划,常抓不懈,尤其是近几年来以“教育骨干体系”创建工作为抓手,全面推动我镇“两基”工作及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创建成“市级义务教育示范镇”,全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两基”水平显著提高。现就我镇“两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川渝结合部,地处泸县东大门,距泸州市区38公里,永川市区40公里,属于泸县最偏远的东部镇。我镇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农村行政村10个,社区1个,人均耕地面积约0.63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85元,年人均财政收入75.2元。有寄宿制初中1所,中心小学校1所,下辖完小2所,中心校附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4所,成人教育中心1所,初中有20个班,在校生1082人;小学有44个班,在校生2507人,幼儿园教育24个在园学生1250人。全镇教职工167人(其中小学98人,中学69人)。

2009年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38元,年人均财政收入108.9元。有寄宿制初中1所,中心小学校1所,下辖完小2所,镇中 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4所,成人教育中心1所,初中有21个班,在校生1266人;小学有50个班,在校生3077人,幼儿园教育26个在园学生1320人。全镇教职工169人(其中小学91,中学71人,幼儿园3人)。

2010年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年人均财政收入155.5元。有寄宿制初中1所,中心小学校1所,下辖完小2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3所,成人教育中心1所,初中有21个班,在校生1175人;小学有44个班,在校生2625人,幼儿园教育42个在园学生2010人。全镇教职工173人(其中小学97,中学70人,幼儿园6人)。

二、“两基”指标实现及巩固提高情况:

1、普及程度:

(1)初等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

2008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952人(其中有女生1303人)入学率为100%。

2009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938人(其中有女生1316人)入学率为100%。

2010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863人(其中有女生1273人)入学率为100%。

(2)初级中等教育阶段人口入学率。

2008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120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103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17人,入学率98.50%。2009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321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287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10人,入学率98.09%。

2010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408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382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26人,入学率98.15%。

(3)初等教育辍学率: 08年在校学生2730人 09年在校学生3077人 10年在校学生2625人

三学年均无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4)初级中等教育在校学生辍学率:

08学年初级中等教育在校学生1082人,辍学率为0。09学年初级中等教育在校学生1266人,辍学人数13人,辍学率为1.20%。

10学年初级中等教育在校学生1175人,辍学人数 16人,辍学率为1.26%。

(5)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和文盲率:

08学年:15周岁人口403人,完成初等教育403人,完成率100%;

09学年:15周岁人口372人,完成初等教育372人,完成率100%;

10学年:15周岁人口457人,完成初等教育457人,完成率100%;(6)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

08学年:17周岁人口382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365人,完成率95.55%。

09学年:17周岁人口457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437人,完成率95.62%。

10学年:17周岁人口420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401人,完成率95.48%。

(7)中小学犯罪率为0。

3、师资水平: 2008学年:

(1)我镇共有中小学正副校长7人,其中,小学4人,中学3人。参加校长培训7人,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

(2)中小学专任教师163人,其中,小学95人,初中68人。小学专任教师中,中师以上95人,学历合格率100%,大专以上73人,占专任教师76.84%;中学专任教师中,大专以上68人,学历合格率97.1%,本科学历34人,占专任教师50%。

(3)中小学教师均已参加各种培训,且持有《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继续教育完成率100%;并全部取得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合格率为100%。

2009学年:

(1)我镇共有中小学正副校长7人,其中,小学4人,中学3人。参加校长培训7人,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2)中小学专任教师162人,其中,小学91人,初中71人。小学专任教师中,中师以上91人,学历合格率100%,大专以上73人,占专任教师80.21%;中学专任教师中,大专以上69人,学历合格率97.2%,本科学历43人,占专任教师60.56%。

(3)中小学教师均已参加各种培训,且持有《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继续教育完成率100%;并全部取得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合格率为100%。

2010学年:

(1)我镇共有中小学正副校长7人,其中,小学4人,中学3人。参加校长培训7人,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

(2)中小学专任教师166人,其中,小学97人,初中69人。小学专任教师中,中师以上97人,学历合格率100%,大专以上80人,占专任教师82.47%;中学专任教师中,大专以上68人,学历合格率98.6%,本科学历48人,占专任教师69.56%。

(3)中小学教师均已参加各种培训,且持有《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继续教育完成率100%;并全部取得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合格率为100%。

4、办学条件 2008学年:

(1)学校设置:全镇小学3所,有教学班44个,在校生2507 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中学一所,教学班20个在校生1080人。(2)校舍:3所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3084㎡,生均9.21㎡; 中学校园占地面积15308㎡,生均14.17㎡。小学校舍面积10134㎡,生均4.04㎡;中学校舍面积7007㎡,生均6.84㎡。全镇中小学校园设施、教室、行政用房、厕所设置全部达标。全镇已消除危漏校舍,多数学校已楼房化。桌凳完好率均为100%。

(3)全镇共有图书34346册,其中,小学21000册,生均8.38册;初中13346册,生均12.3册。

(4)教学仪器:中学设物理、化学、生物标准实验室各一个,小学实验室三间,仪器室两间,配器率全部达标,基本满足初中和小学的需要。中小学配有电脑104台,其中,小学65台;多媒体教室3间,中学39台,另有多媒体教室1间,视频教室1间,中学1个。中小学都连接了宽带网,配置了远程教育系统,信息化设备种类齐全,全镇覆盖。

2009学年:

(1)学校设置:全镇小学3所,有教学班50个,在校生3077 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中学一所,教学班21个在校生1266人。(2)校舍:3所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3084㎡,生均7.50㎡; 中学校园占地面积15308㎡,生均12.09㎡。小学校舍面积10134㎡,生均3.29㎡;中学校舍面积6462㎡,生均5.1㎡。全镇中小学校园设施、教室、行政用房、厕所设置全部达标。全镇已消除危漏校舍,多数学校已楼房化。桌凳完好率均为100%。

(3)全镇共有图书35651册,其中,小学22305册,生均 7.25册;初中13346册,生均10.5册。

(4)教学仪器:中学设物理、化学、生物标准实验室各一个,小学实验室三间,仪器室两间,配器率全部达标,基本满足初中和小学的需要。中小学配有电脑109台,其中,小学70台;多媒体教室3间,中学39台,有多媒体教室1间,视频教室一间,中小学都连接了宽带网,配置了远程教育系统,信息化设备种类齐全,全镇覆盖。

2010学年:

(1)学校设置:全镇小学3所,有教学班44个,在校生2625 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中学一所,教学班21个在校生1175人。(2)校舍:3所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3084㎡,生均8.79㎡; 中学校园占地面积15308㎡,生均13.02㎡。小学校舍面积1095㎡,生均3.96㎡;中学校舍面积8087㎡,生均6.87㎡。全镇中小学校园设施、教室、行政用房、厕所设置全部达标。全镇已消除危漏校舍,多数学校已楼房化。桌凳完好率均为100%。

(4)全镇共有图书39673册,其中,小学26513册,生均10.1册;初中13160册,生均11.2册。

(5)教学仪器:中学设物理、化学、生物标准实验室各一个,小学实验室三间,仪器室两间,配器率全部达标,基本满足初中和小学的需要。中小学配有电脑236台,其中,小学119台;多媒体教室3间,中学117台,有多媒体教室1间,视频教室一间,中小学都连接了宽带网,配置了远程教育系统,信息化设备种类 齐全,全镇覆盖。

5、教学质量:(1)小学:

2008学年:毕业生429人,全科合格425人,全科合格率99.1%,毕业429,毕业率100%。

2009学年:毕生400 人,全科合格395人,全科合格率98.75%,毕业生400人,毕业率100%。

2010学年:毕生403 人,全科合格393人,全科合格率97.75%,毕业生403人,毕业率100%。

(2)中学:

2008学年:毕业学生392人,全科合格人数348人,全科合格率88.7%,毕业生387人,毕业率95.1%。

2009学年:毕业学生人数333人全,全科合格人数305人,全科全格率91.59%,毕业人数327人毕业率98.20%。

2010年:毕业学生人数406人全,全科合格人数352人,全科全格率87.93%,毕业人数400人毕业率98.53%。

6、扫盲工作达标情况:

(1)全镇08年有青壮年人数22369人,青壮年非文盲人数22267人,非文盲率99.54%,行政村合格率100%,巩固率100%。2009年有青壮年人数22260人,青壮年非文盲人数22182人,非文盲率99.64%,行政村合格率100%,巩固率100%。2010年有青壮年人数22305人,青壮年非文盲人数22254人,非文盲率 99.76%,行政村合格率100%,巩固率100%。

(2)有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4所,有专用教室一间,兼职教师12人,2008年镇村两级农民参加文化技术学校教训4762人次。2009年镇村两级农民参加文化技术学校教训13064人次。2010镇村两级农民参加文化技术学校教训2436人次。

(3)扫盲成教经费:2008年投入10000元,2009年投入15000元2010年投入20000元。

全镇共有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所,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各农技校均有教室、有桌凳、有教员、有课表、有教学任务、有教学内容、有作业、有检查、有考核、有专人管理,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扫盲和为农服务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为扫除我镇青壮年文盲,为我镇地域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繁荣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知识基础。

三、深化、巩固“两基”工作的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狠抓落实。

镇上成立了以镇长唐挚斌为组长,主管教育的人大主席副主席罗建远为副组长,包括中学校长、小学校长,以及镇财政、司法人员为成员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群策群力,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力落实“两基”工作。

2、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①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进取,负重自强。广泛动员社会组织、领导群众捐资助学先后筹集资金20万余元,保证了中学综合实验楼和各小学校建工程如期完成;②“跑”项目,筹措资金80万元、使中学综合楼工程如期竣工;③学校内部最大限度投入资金用于校园环境的治理和内部设施等的添置、更新。目前,我镇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达标。

3、取消留级制度,严格控制学生辍学。①学校成立了控辍保学工作小组,每学期初,学校根据人口册同在校学生对照,摸清底子,列出未入学学生花名,师生进村入户动员劝返;②积极、及时落实兑现“两免一补”特困学生补助政策;③对未入学的学生同时上报镇政府,镇政府成立的“控辍保学”领导小组下发限(缓)期和处罚通知书,千方百计搞好控流工作,力争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

4、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与改革,创新管理机制。

①中学实行年级组管理机制,小学实行分片管理机制。分工负责,各尽其能,使中小学各项工作抓得紧、落得实、管得硬;②中学对教职工实行“五评一考一操作”制度,学区改革评价体系,中小学校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效能,使管理日趋规范;③实行全员目标化管理,使人人都能围绕素质教育,突出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这一核心,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及中小学生在校时间标准组织教学工作,减负增效,因材施教,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促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5、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①利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师德修 养;

②开展校内结对帮扶和远程教育师资校本培训工作,努力提 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设施的水平;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中学目前已取得本科学历48人,11人正在参加本科学习;小学取得大专学历80人。

6、坚持德育为首,狠抓学生德育与安全管理工作。①中学坚持每周开展“一会一课一活动”全方位落实学生思想教育工作;②中学设立校园“卫生监督岗”、“学生行为监督岗”、“安全监督岗”实现学生行为习惯的自制自管,并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③中小学坚持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坚持执行升国旗制度,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④中小学普遍设立“家长接待日”,成立家长管理委员会,实行家校联手,拓展学生管理空间,增强管理实效。

7、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中学、小学管理、素质教育质量等各项工作都位居中。立石中学创建成为泸县卫生先进单位、泸县庭院绿化合格单位、泸县综合治理模范单位、泸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泸县一级合格初中、国家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泸州市绿化示范学校、泸县校风示范学校、泸州市文明单位。小学创建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校风示范校、市级绿化示范校、县级文明单位、县十佳禁毒先进学校、县级规范书写先进单位、县级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在素质教育方面,08年获县一等奖、09年获县一等奖、2010年获二等奖2010年获泸州市义务教育示范镇。各种骨干体系建设丰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回顾以往工作,我们在巩固“两基”工作中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上级要求,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通过自查我们仍有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1、受整体财力的制约,教育投入空间还不够充分,教育经费还不太宽裕,学校高品位的育人环境建设还不能指日可待。

2、学校多功能育人的配套设施、信息化普及水平还标准较低,适应素质教育的整体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3、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青少年健康、生动、和谐成长发展的作用还不均衡,还没有完全形成强有力的综合教育网络和体系。

4、广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及控辍保学工作还任重道远。

上一篇:3.31教师会议发言下一篇:学区房广告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