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音乐鉴赏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受音乐鉴赏(精选8篇)

感受音乐鉴赏 篇1

感受音乐鉴赏——品味轻音乐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当初坚定地选了这门课,是缘于我对轻音乐的欣赏与喜爱。当时在我模糊的概念中,轻音乐是一种恬静清新的音乐,一串灵越轻快的音符。但现在,我也终于感受到:轻音乐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拯救心灵的力量。

在我的脑海里,轻音乐是音乐范畴里的一个品种。它是音乐中的轻武器,好比文学里的小品文。它具有轻便、通俗、小巧玲珑、易懂和易被人接受的特点。它和交响乐、协奏曲、大合唱、管弦乐等大型艺术形式形成鲜明的对照。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感觉在周围人群中间,轻音乐是最为受欣赏的音乐之一。它没有交响乐那种弘大的场景,没有辉煌音乐厅那般严肃的气氛,也没有协奏曲那样洋洋洒洒的篇幅,它是那么的随性,那么的轻描,却让人产生着有时并不逊于大型交响曲的共鸣与感叹,仿佛捧一杯香茗于宁静一隅,那种随着空气任意散发的清香慢慢地浸透了人的全身。

随着对轻音乐的了解的逐渐加深,我知道了其实轻音乐的这种魅力是与其自身的特点相关的。轻音乐的风格和特色,较之其他音乐形式更为轻快活泼,富有风趣,特别是它的曲调格外动听。一些交响乐、管弦乐、大合唱等作品,在手法上往往要借用和声、配器、复调等技术手段的帮助,而轻音乐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要靠旋律的优美来完成。因此,轻音乐对于曲调优美轻快的要求,比其他音乐形式更为严格。一首抒情歌曲应该是优美委婉的,一个圆舞曲必须节奏鲜明,音调悠扬,一个诙谐的歌曲要给人们以欢乐愉快的感染,一首讽刺歌曲,更应该是一种辛辣与犀利。这些轻音乐独具的表现特色,也就形成了它自身的风格,也形成了轻音乐与众不同的魅力。

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大自然的音响就是一种轻音乐,两者是相通的。其实每天我们周围都会有轻音乐,鸟语风声,泉鸣莺啼,娑娑叶声,比比皆是天籁,只是轻浮的生活让我们经常忽略了它们。

在个人的印象中,我比较熟悉的轻音乐基本上都是出自久石让和班得瑞。以前看宫崎骏的电影譬如《天空之城》、《龙猫》时,常常感叹于电影配乐的美妙的旋律与悠远的意境,它们的确是宫崎骏电影的亮点之一。久石让的音乐,会有一种能勾起心底最纯真的力量。不论是因动画而留意到配乐,还是单纯地爱着他的音乐。久石让是一个有神奇力量的人,神奇到能让各种人群在音乐厅乖乖地聆听,神奇到让沉迷于游戏动漫的少年第一次步入交响音乐厅—这种力量,也可以说是轻音乐的力量。

至于班得瑞,其作品的奇异的力量从专辑那些曼妙的花海草原、旷远湛蓝的碧空雪山中便可见一斑。我想他们的轻音乐作品之所以如此恬淡却具有无穷的力量,与他们苦心创造的环境有关。每次执行音乐制作时,班得瑞乐团从头到尾都会深居在阿尔卑斯山林中,坚持不掺杂一丝毫的人工混音,直到母带完成!置身在欧洲山野中,让班得瑞拥有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也找寻到自然脱俗的音质。每一声虫声、鸟鸣、花落流水,都是深入山林、湖泊,走访瑞士的阿尔卑斯山、罗春湖畔、玫瑰峰山麓等处实地纪录。这也说明了轻音乐与众不同的力量核心就是源自大自然的力量。

此二者便是我对轻音乐的最初的了解,也是把我引向轻音乐的喜爱之门的最初的动力。

在上了《音乐鉴赏》这门课以后,我也有机会聆听了更多美妙的轻音乐作品。在现代轻音乐在不断地发展,在以更多更美的方式向人们展示音乐的力量。

詹姆斯·拉斯特便是我见识到的又一位轻音乐大家。他的乐团的音乐与前面两人有着风格上的不同,詹姆斯·拉斯特乐团的作品常透露出乐观主义的气氛,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和动人心弦的感染力。一般人认为,古典音乐比较艰深难懂,但他以现代手法加以改编后,古典乐曲便注入了一种新的生命力,而且以使人亲近和了解的方式演奏出来,使从未听过欧洲古典音乐作品的人,也能享受到古典音乐的美妙。也许是源自不同地域,詹姆斯·拉斯特的轻音乐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崭新的轻音乐形式:原来轻音乐也可以这样演绎,同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轻音乐的“妙”不仅体现在形式的多样性,它的“妙”更体现在其近乎神奇的功用上。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飞快的社会。虽然音乐等艺术具有无与伦比的美丽,但是它们却时常被我们马马虎虎地忽略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们似乎忽视了轻音乐的魅力。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人的欲望膨胀,以致变得惶惑,不置可否,于是内心也变得空虚起来。欲壑难填,人们便无奈的选择了去寻找“刺激”。我思考,难道就再没有跟好的救赎方法了吗?

很显然,答案是“No”。因为有一种力量能直抵人心,有一种听觉便叫做Light Music(轻音乐)。它需要我们稍微停下来,闭上被纷繁世象所凌乱的双眼,稳住心静静地听。

轻轻地闭上眼睛,舒坦全身的筋骨,再将心中的忧虑倾出,放进水晶般的音符里,沉浸、涤荡、漂净..让心的忧容褪色、雾化,流进大海,遁入虚空!清凉剔透的水晶,返璞归真的天籁,如香汤沐浴、似甘露灌顶,纾解胸中沉积不散的郁闷,扫除心中许久以来的阴霾。

于紧张的劳动后,听一首轻音乐,可以摆脱繁杂的思绪,促使体内排泄一种有益于健康的生理活精神,援助你消弭倦怠,恢复精力。

晚上临睡前听听轻音乐,可以使你紧张了一天的神经得到松弛和调理,你会觉得仿佛一切都变得空明而清晰起来。

我以前更加在一些科学刊物上读到一些关于“轻音乐疗法”的研究文章。真的,我不禁惊叹于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妙不可言的力量。有人曾对平均年龄36岁的健康的、不抽烟的男性和女性志愿者进行研究发现,那些听他们感兴趣音乐的志愿者的上臂血管直径扩大了26%。血管扩张表明一氧化氮在全身释放出来,这就降低了血栓和低密度脂蛋白。音乐在血液循环中的影响仅持续几秒钟,但是听喜欢的音乐所获得的累积收益会持续下去,并且对所有年龄的人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更让我惊叹的是,听有压力的音乐,包括重金属音乐和说唱音乐,却会使血管收缩6%。轻音乐作为一种让人放松身心的旋律,与重金属音乐这样的音乐形式相比,其对人心身的裨益有时是我们所意想不到的。

轻音乐还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最近有研究表明轻音乐对短时记忆有着明显的促进功用。在此我认为需要界定一下这里所指的音乐的概念—-此研究针对的是狭义的音乐,就是特指没有歌词的纯音乐。音乐是打开无压力快速学习的大门的钥匙,是提高大脑工作效率和记忆力的积极有效的方法。而轻音乐就是其中作用效果最佳的一种形式之一。

科学家们的解释是这样的: 当听着宁静而舒缓的音乐,你的血压下降,你的心脏也开始健康有节奏地跳着;血压中的紧张因子没有了,因此,你的免疫系统得到了加强,同时你的脑电波下降6%,而放松的脑波却上升了6%,左右半脑达到同步效应。大脑和身体随着缓慢的韵律渐渐地进入了和谐状态—身体放松、大脑警觉,这正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佳状态。难怪身边有不少同学喜欢听着悠远的轻音乐看书学习—只要适当运用,轻音乐可以在带给你艺术美感的同时让你学得更有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我还留意到在新华书店里的一种情景。人们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氛围中,心情难免会因此而变得焦灼。但每次进入新华书店,耳朵里悠悠地想起类似于《Kiss the rain》,《Mountain stream》之类的轻音乐,这时我发现人们的表情会变得舒缓、淡定许多,大家也能悠闲地品读着书籍。我想这就是轻音乐力量之所在—它可以在一瞬间抓住你的或许有些凌乱、焦躁的内心,并全无迹象地替你注入真正鲜活的泉水。我们说,这就是轻音乐独特的“妙”,这就是轻音乐穿透人心的精神力量。

尽管目前我还没有达到写作轻音乐的水平,但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具有了一点鉴赏轻音乐的能力,也培养了对轻音乐的浓厚兴趣。这大概就是此门课的主要意义之一了。

就我而言,以前对音乐的鉴赏基本都停留在简单的欣赏层面上。换种方式说,我们的耳朵听到了有组织的音乐在进行,大脑便做出“好听”“不好听”“紧张”“愉快”等判断。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初级欣赏,属于每一个有正常听觉的人都能办到的一种鉴赏。

现在自己对音乐尤其是轻音乐的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就是说,已经到达感情欣赏的层面之上。这种欣赏比纯粹的官能欣赏进了一步,即根据音乐的进行,大体上听懂了音乐的内容和情趣,并能随着乐曲的进行发生感情上的变化在脑海里浮现。也就是说,对轻音乐的鉴赏已经成为一种有自主意识的联想活动。

以我比较爱听的《一杯淡水》音乐为例。我不会忘记自己每次听到这首曲子的内心舒畅平静。《一杯淡水》音乐是班得瑞乐团的代表作之一,像是平静的湖面泛起的涟漪,优美动听,悠扬婉转,画面渐渐展开。音乐始初,我品读到的是一种清心淡雅的画面,唯美的旋律让人一下子就进入到情境中。听至中段,我看到的是旧时时光的片片场景,因为音乐的舒缓节奏而蒙上了一层忧伤的色彩。行过中段,悲切变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迷惘与惆怅,是一种思念的情绪,也如一杯淡水的纯洁。《一杯淡水》音乐的最末,音乐的炫音依旧舒缓,色彩略有所变化。我读到的分明是在繁杂生活中突然寻求到一片宁静天地的舒缓与畅快,那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听罢整曲,真让人感受到一杯淡水其实也是一种人生,一种心境,让人明白“宁静以致远”之真谛。

或许学习工作之余我们倦了,暂时推开面前的文案,听听点轻音乐,宛如听听那冷雨;或许有时有点迷失、有点烦扰,抛开心中的担,听听点轻音乐,宛如听听那大海;又或许你此刻感到满身的轻松与开朗,先别兴奋,听听点轻音乐吧,宛如听听那涛声,此起彼伏,潮起潮落,这样你就可以讲你的愉悦升华到全新的高度,因为你看到了更高的高度,更远的远处—你从一面镜子中重新窥见了自己真实的内心。

通过《音乐鉴赏》的学习,对音乐的理解或者说自己认知的音乐圈更为宽广了。音乐的四大要素是旋律、和声、节奏以及音色,欣赏音乐包括纯美感享受、想象与联想、纯音乐鉴赏。音乐鉴赏这门课程教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温情与感动。

感受音乐鉴赏 篇2

一、融合情感,在音乐感染下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感受能力是一种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是取得一切音乐能力的核心与前提。情感是音乐的生命,只有通过情感的真切感受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音乐教学作为一种以情感来达到教育目的的载体,没有情感就无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从事某种活动有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首先要吸引学生能够安静地聆听,为学生提供留意音乐、发现音乐的机会。通过鉴赏,可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情绪,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并从音乐的变化多端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听音乐的愿望,通过与音乐一致的情感体验去发现音乐的美妙。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经常处于愉悦的精神状态中,使学生逐渐增强学习自信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进一步的学习之中,以获得至美的情感体验。学生所接触到的一些鉴赏乐曲有时是由老师演唱弹奏的,当音乐从老师的口中、手中流出时,学生会将对老师的那份喜爱注入到对音乐的喜爱中,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老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激情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心灵在聆听中感悟升华,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音乐素质。

二、多种感官参与,全面施展学生个性

音乐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学生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Jerome J Hausman在他的《Arts and the Schools》中谈到:“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艺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音乐鉴赏活动给予学生一个极为宽松并且自由的表现机会。作为教师,必须在课堂中给学生留出自由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学生还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这种行为方式合乎学生自由的天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用图谱、线条等来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可用图画、打击乐等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通过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切身体验并学习音乐文化,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让学生从聆听音乐到鉴赏音乐,并通过参与体验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题,将创作、表演与鉴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这样,既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使音乐素质好一些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通过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

音乐理论是为了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从事音乐一二度创作打基础的理论学科。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由浅至深地对学生的音乐理论进行指导教学,教师必须让学生在音乐理论方面有大体的了解,从而应用于对音乐作品的鉴赏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音乐,鉴赏音乐。另外,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多学科的渗透和综合、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音乐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手段。音乐鉴赏课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它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载体,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不只是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是一个社会人就应该认识到音乐教学在素质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摘要:音乐的感受与鉴赏决定了音乐是一种独特的情意行为, 这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使用情感、感受以及理论三者的结合来鉴赏音乐, 通过师生情感与音乐情感的碰撞, 以期能使众多学生在感受与鉴赏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创造, 达到真正理解音乐的目的。

关键词:感受,鉴赏,音乐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学论.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

[2]龙亚君.音乐新课程教学论.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还音乐课感受与鉴赏的本质 篇3

一、 【教学过程】

师:“这是一首由森林小动物的鸣叫声组成的歌曲,乐曲优美动听,是运用各种乐器来演绎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在聆听前对作品向学生作了大量的介绍。)在聆听期间,课件播放森林里各种动物的图片,想以“音画同步”的方式提高学生聆听的专注性。

在两遍结束后,向学生提出了疑问:“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的小耳朵,你们听出了有多少种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

学生一脸茫然,竟然没有一个人举手。师:“你听出了哪几种小动物在歌唱啊?”教师问一学生。生1:“老师,我……没听清楚。”他摸摸头,一副苦思冥想的样子。

师:(非常无奈)我们再听一遍,这次还特地在关键处停了一下音乐,又动用肢体语言和“必要”的补充介绍,唯恐语言不到位,学生不能全面感受,以此强化学生的“听后感”。这一次特地找了一个平时发言还算积极的学生。

生:“嗯……好像有小提琴的声音,又好像不是……我也不清楚?”

师:(随即迭生出了无奈与近似歇斯底里的索问)你们怎么还没听清楚啊?老师都播放了好多遍了,已经很明确了啊!……

生:一脸无辜的样子……

尾声:最后只好接着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听,结果还是事与愿违,最终没有完成预期目标,整堂课在无奈反复的听赏中以失败结束……

二、 【案例分析】

课后回忆课堂中失败尴尬的情景,我不禁沉思起来,《森林的歌声》欣赏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 教师的指导多了,学生的聆听少了

在这堂音乐欣赏课中,作为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我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因为我生怕学生难以听懂、理解老师的要求和引导,所以总是想方设法讲解、引导、激励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可是更多的是随潮流般“一边倒”的宣泄而没有真正的聆听、欣赏和理解。或者说是孩子们跟随着老师的指导“踏步走”,而缺少了可贵的课堂细细聆听欣赏的时间,到真正需要学生理解反馈表达的时候,显得一无所知了。

(二) 教学的激情多了,学习的静思少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所具有的是高涨热烈的教学激情,一味地加大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而对学生的聆听、欣赏和理解的关注却不够,给学生冷静思考的时间少了,缜密思维的空间窄了,学生听不出效果、欣赏不到音乐所表达的蕴意。

(三) 欣赏的手段多了,感受的时间少了

在教学组织中,为了能使学生加深欣赏的力度,理解音乐表达的丰富蕴意,我采用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但是课堂效果的变味让我大跌眼镜,不知所措。仔细想来,我越是用上了丰富的教学手段,挤占学生的时间越长,学生感受内化的时间也就越少,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感知感悟,又何来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 知识的分解多了,意境的完整少了

欣赏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了分解剖析,其本意是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欣赏曲目,听懂乐曲,加深感悟理解。殊不知,割裂了音乐的整体之美,破坏了音乐整体意境,因而出现尴尬失败的课堂结果也是不难理解的!

三、 【教后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要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而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带领的作用。《森林的歌声》一课原本想通过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的赏听时有所帮助,获得准确的音乐审美体验,结果却出现了“事与愿违”的局面。从这堂课的反思中,我也认识到为了能有效达成课堂目标,可以从下述途径入手,让学生真正领会到欣赏之美,培养起有效欣赏的综合能力。

(一) 应重视音乐作品的完整意境之美

任何艺术品都具有完整性,任何艺术品的表现形式也应该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音乐的赏析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注重理性的分析,把音乐肢体从乐句、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等各方面进行“大卸八块”,而忽略了完整的作品才具完整的艺术形象这一音乐审美原则。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音乐作品实际、根据音乐作品表达的整体意境之美,来进行正确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 保证音乐欣赏的完整和谐之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音乐的魅力来自于情感交流的和谐与融洽。音乐课堂中具有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最重要的是追求师生与作品之间的和谐完美——让学生通过仔细聆听理解音乐的情感性。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和体验。“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自然地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诚然,必要的讲解也不能少,但更要注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音乐本身,因为好的音乐作品是“听出来”“唱出来”“奏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用课件“演”出来的。

(三) 应关注学生欣赏的完整感受之美

对于欣赏音乐作品,我们要指导学生像欣赏别的艺术作品那样,追求艺术欣赏的完整完美的感受,即对整个艺术作品的具体、圆融、完整、充实的情感认知和审美享受,不能聆听到音乐作品的哪句旋律、哪段乐曲或者是哪些节奏韵律等就要求学生强为感悟、生硬地说出自己的欣赏感受。因为这样的欣赏和表达是欠缺不完整的,是片面孤单的,是狭隘单调的。

因此,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表达出整体的感觉和领悟,甚至有时可以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悟,表达时既可允许学生通过语言传输意蕴,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肢体语言、节奏态势等来传输,不必拘泥于某一表达方式。

(四) 应调动师生探究的完整协调之美

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需要师生共同的艺术审美眼光去寻找,需要师生共同的艺术审美探究去发现、去挖掘。在教学中,首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明确老师和学生共同的音乐欣赏审美享受;其次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习探究完美的协调配合,既有教师正确的引导,也有孩子们积极认真的理解,不能顾此失彼,左右失调;再次,要充分调动师生之间探究的完整协调,展现师生合作学习欣赏之美,还需要教师课前对教材的熟悉和精心的预设编排,全面考虑课堂行为的发展;最后,尽力完善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坚决摒弃多余话语和无用的废话,合理使用激励语言等。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明德学校 311200)

音乐鉴赏课的感受 篇4

音乐鉴赏课的感受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课程,音乐鉴赏这门课终于圆满的结束了,可以说这门课对我的影响与改变是特别大的。她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一些音乐的基本基础、种类、历史发展等等的,而且每次课都能欣赏到很多很多优秀动人的旋律,使我心情愉快,特别是在结束了一周忙碌的课程后能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同时这门课更是改变了我对音乐以前的一些看法,甚至是一些人生的态度。另外,在这门课上我还真正的体会到了大学课堂的感觉,很轻松,很教会人东西。总之,我很是喜欢这门课。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介绍自己,说自己有40年的教龄。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完了,这门课肯定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可能是上世纪的教学方法甚至古板死眼的,我不禁对我的选择充满了后悔………可是后来我发现,这门课不是我想象这个样子的,老师上课的方法十分符合我们的上课方式,课堂上轻松又自在,每次课除了讲一少部分的精辟的内容后,一般都是给我们欣赏一些美妙的音乐和精彩的电影,让我们自己去学习体会,我个人一直认为,大学就应该摆脱高中时那种醍醐灌顶的施教方法,提倡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才会更加锻炼学生个人能力。同时呢,老师在给我们欣赏之后,还会给我们一些简单而精彩的赏析,让我们更好地去学习发现。我认为这一点是其他很多课所不具备的。

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喜欢音乐和电影的人,我喜欢听音乐,流行歌曲,经典老歌,钢琴曲都有涉猎,我也喜欢唱歌,是我们寝室的麦霸,我认为好的音乐不单要听,还要亲身体会,因为好的音乐可以诗人心情愉快,甚至是改变人生;我爱看电影,不管片,军事片,舞台剧,历史剧,武侠剧还是什么的,我都喜欢看,可以说我家里的各种碟片足以开一家小型音像店的了。但是在这门课上,我欣赏很多曾经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的历史悠久,有的是最近流行的,不过不管是哪一样,都深深的吸引着我,看那场面宏伟的交响曲,动人心魄的舞台剧,历史悠久却是当时中国文化的瑰宝的思路飞雨,每一件都是那么的动人心弦,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在这门课上,第一个使我感到震撼的就是那个用古典乐器演奏出电子音乐才有的震撼与魄力的交响乐团,虽然名字我忘记了,但是当时我真的深深的被震撼了,那个宏伟的场面,紧张的氛围,精彩的表演,动人的音符,每一个元素都让我新潮澎湃,激情四射,活力无限。那个乐队的指挥,潇洒的指挥着乐队进行演奏,小提琴的表演者,忘我的拉着小提琴,美妙绝伦,弹钢琴的音乐家,手指在键盘上飞快的跳舞,真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妙动人,让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同时我更加认识到了,其实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是没有本质上的差异的,他只是变现的方法不同,但都可以说是一个大家族,真的很震撼。

后来看了一个电影,有关波兰爱国钢琴家肖邦的故事,影片从一开始一一段优美的钢琴曲开始,转入到了肖邦的少年,后来他的才能使他出名,但是他决绝为敌人演出而逃出波兰来到了巴黎,在这里他又遇到了许多挫折挑战,最终完成了许多的优秀作品,举世闻名。可以说,这部电影的钢琴曲并不是很多,但是每首都很经典,这部影片使我认识到了,爱国热情是每个人、每个职业都应该具备的,有了爱国之情,人们才会更加欣赏你,崇拜你甚至基本的被人所认可,可以说肖邦的名气不仅来自于他那美妙的音乐,有一大部分都来自于他那伟大的爱国热情。我很崇拜他。

在欣赏了一些国外的经典之后,老师拿出了压箱的宝物,那必然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艺术瑰宝了,像什么经典民歌,山歌,牧歌等等,每一首不单单旋律动人,歌声好听,这更是我们中华人民劳动生活的结晶,是属于我们的宝物,是不容践踏的历史瑰宝。在中国的经典歌曲中,我最喜欢的当属山歌,因为我觉得山歌虽然没有什么乐器的搭配,只是很随意的一个人扯着嗓子在那唱,但是这不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么,这么纯粹的唱着,声音优美动听,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让人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真的非常美妙。

后来我们看了一部我国的经典的舞台剧式电影——《思路飞雨》,故事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讲一对父女在沙漠上救了一个男子,后来父女遇到了强盗女子被抓走了,后来那个被救了的男子无意巧合之下发现了那个救了他的女子,于是这一回他又把她救了,最后他们一家三人团聚一起,美妙的生活。可以说这个剧情要我写都一定会比他精彩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这个电影的买点并不是在他那无聊到死般的剧情,而是电影中那些优美的舞蹈,可以说这部电影汇聚了中国各省各市的五花八门的舞蹈,演员们也都是跳的很卖力,舞蹈真的很好看,这真是中国文化的一件优秀的收藏品啊。

其实到了这里,我能写的也就结束了,不是这门课的东西结束了,因为有很多东西看在眼里放在脑子中后是拿不到纸上来着,就像上面我写的一些,都没有太完整的表达我脑海中的真正想法,因为他对我的影响是从感而发,有内心深处产生,所以,我无法太完美的写出毕竟我的文笔有限,但是这门课真的非常的好,他让我改变了以前我对音乐的一些看法,其实真正的音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是我们这帮凡夫俗子一时能够欣赏学会的,他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去亲身体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去找到艺术。

虽然,这门课已经结束了,但是她对我的影响却仍在继续着,她已经改变了我的一部分的人生观,正如上面我提到的,我将用我的一生去欣赏音乐,欣赏电影,欣赏艺术。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感受与鉴赏 篇5

关键词: 中学 音乐 感受 鉴赏

摘 要: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利用讲故事、配乐诗朗诵、体态律动、音乐剧、卡拉OK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体验,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扎实的基础。

中学新课程标准把音乐课程的内容分为四个教学领域,即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针对其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从形象感知、情感体验与熏陶、意境想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感知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完美能力,从而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要由知识的被动传授与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尽量创设开放式欣赏教学,努力营造学生积极主动、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体验。

一、针对年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从11、12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例如:“优美、活泼的”“开朗、奔放的”“兴奋、激昂的”“悲惨、哀怨的”等等。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应该有针对性的将中外一些优秀的经典的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的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欣赏。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中国戏曲剧种及其唱腔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和聆听几首作品,教法死板,将无法激活课堂的学习氛围,不能产生好的效果。于是,我让学生们观看了中央三台的戏曲票友大赛实况录像,舞台上演员声情并茂的表演,白燕升通俗的讲解,专家们独到的点评,让学生结合视觉和听觉,感受中国戏曲不同剧种的特性和风格。精彩的讲解与演唱交替进行,使学生看得真切,听得入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了艺术家们的风采,体会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等一些高质量的电影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

三、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

课前,先播放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教师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哪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马上说出了这些词。紧接着又问:“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放了一首“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最后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以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的课是非常受中学生欢迎的。”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在整个初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或是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都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四、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导欣赏。

中学生对叙述性的艺术作品较为关注,对剧中人物情感变化也很感兴趣。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就为同学们讲述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欣赏完整个乐曲后,有的同学为梁祝美好纯真的情感不禁黯然泪下,有的为两位当时年轻的曲作家能创作如此动人的民族交响音乐而骄傲。

五、以配乐诗朗诵引导欣赏。

音乐本身具有非语意性、模糊性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有时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借助姊妹艺术诗歌参与教学,既是同学们喜爱的形式,又能一语道破主题,为情绪情感推波助澜。例如,在欣赏《保卫黄河》时,伴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我这样说道“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一句句热情深切的问语,伴随着壮阔、辽远的音乐,把同学们引领进抗战时期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伴随着音乐的起伏,同学们心潮澎湃,情绪激荡。欣赏结束后,我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其中一位同学这样说:“我仿佛走进了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太深重了,然而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坚贞不屈,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夺取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诗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能使艺术形象更加淋漓尽致,尽善尽美,激发学生的情绪。

六、体态律动与歌曲欣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舞蹈与音乐是互相联系的,它富有动作性。初中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歌曲反映的内容编成简单优美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欣赏《青春舞曲》时,首先让学生通过电视画面欣赏维吾尔族的舞蹈,感知舞蹈特点,再听录音欣赏歌曲,感知歌曲的节奏特点,最后师生一起配乐舞蹈。在唱歌和鉴赏的同时,结合节奏和舞蹈的创编,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又符合青少年活泼、富于朝气的特点,在这种欢乐、和协的气氛中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创编音乐剧,领悟剧中角色情感。

鉴赏教学中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在音乐室的周围摆了各种动物头饰。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节奏及各种乐器所发出不同音色,来辨别这是什么动物,然后选择动物头饰。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角色,创编音乐剧,这样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和表演能力。

总之,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以情感达到教学目的。音乐表现的情绪是多样化的,学生在音乐的喜怒哀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体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使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做为一名音乐教师,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篇6

刘孝君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歌唱教学,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我相信,每个孩子都爱唱歌,但一旦到歌唱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就有些被动,有时会出现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而且总觉得孩子的歌声不动听。为什么会这样呢?重新审视我们的歌唱教学,造成这种困惑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于我们老师自身。如何来提高我们歌唱教学的效率,让歌唱成为孩子们的乐事,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孩子的学,追求并真正实现“真、善、美”三者的和谐统一。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信心激发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

1.引导幼儿主动愉快地歌唱。

我们的音乐活动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情感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幼儿是“老观众”,一部分幼儿是“老演员”,而老师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演员们”的身上,于是,造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2.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歌唱

有位教育家曾言:“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江泽民总书记也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们

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我们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爱心鼓励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歌唱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俗话说:“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不让孩子去尝试、实践,怎么会知道孩子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能力。虽然孩子们不会作词,谱曲,但他们能说,会唱,那就行了。在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我便让孩子更加大胆、自由地编自己的歌曲,对于这个“创举”,孩子们一下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变的非常活跃。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二、用心启迪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唱第六单元歌曲《渴望春天》时,学生们听了几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于是我决定让学生畅谈春天的美景后再看课件,果然,图片、音乐一出来,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纷纷讨论,踊跃举手,畅谈春天的美景。紧接着两个乐句的不同节拍对比又从听觉上再一次地让学生感受音

乐。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接着我就让学生一句句地跟着琴声学唱歌曲,这样一来让原本课堂上情感刚投入的学生们又被拉回了原点,歌声又黯淡无光下来,刚燃烧的火即将被熄灭。

感受音乐鉴赏 篇7

一、【教学过程】

师:“这是一首由森林小动物的鸣叫声组成的歌曲, 乐曲优美动听, 是运用各种乐器来演绎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在聆听前对作品向学生作了大量的介绍。) 在聆听期间, 课件播放森林里各种动物的图片, 想以“音画同步”的方式提高学生聆听的专注性。

在两遍结束后, 向学生提出了疑问:“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的小耳朵, 你们听出了有多少种动物在歌唱, 有几种主奏乐器?”

学生一脸茫然, 竟然没有一个人举手。师:“你听出了哪几种小动物在歌唱啊?”教师问一学生。生1:“老师, 我……没听清楚。”他摸摸头, 一副苦思冥想的样子。

师: (非常无奈) 我们再听一遍, 这次还特地在关键处停了一下音乐, 又动用肢体语言和“必要”的补充介绍, 唯恐语言不到位, 学生不能全面感受, 以此强化学生的“听后感”。这一次特地找了一个平时发言还算积极的学生。

生:“嗯……好像有小提琴的声音, 又好像不是……我也不清楚?”

师: (随即迭生出了无奈与近似歇斯底里的索问) 你们怎么还没听清楚啊?老师都播放了好多遍了, 已经很明确了啊!……

生:一脸无辜的样子……

尾声:最后只好接着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听, 结果还是事与愿违, 最终没有完成预期目标, 整堂课在无奈反复的听赏中以失败结束……

二、【案例分析】

课后回忆课堂中失败尴尬的情景, 我不禁沉思起来, 《森林的歌声》欣赏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 教师的指导多了, 学生的聆听少了

在这堂音乐欣赏课中, 作为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我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因为我生怕学生难以听懂、理解老师的要求和引导, 所以总是想方设法讲解、引导、激励孩子们的积极参与, 可是更多的是随潮流般“一边倒”的宣泄而没有真正的聆听、欣赏和理解。或者说是孩子们跟随着老师的指导“踏步走”, 而缺少了可贵的课堂细细聆听欣赏的时间, 到真正需要学生理解反馈表达的时候, 显得一无所知了。

(二) 教学的激情多了, 学习的静思少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老师所具有的是高涨热烈的教学激情, 一味地加大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而对学生的聆听、欣赏和理解的关注却不够, 给学生冷静思考的时间少了, 缜密思维的空间窄了, 学生听不出效果、欣赏不到音乐所表达的蕴意。

(三) 欣赏的手段多了, 感受的时间少了

在教学组织中, 为了能使学生加深欣赏的力度, 理解音乐表达的丰富蕴意, 我采用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 但是课堂效果的变味让我大跌眼镜, 不知所措。仔细想来, 我越是用上了丰富的教学手段, 挤占学生的时间越长, 学生感受内化的时间也就越少, 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感知感悟, 又何来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 知识的分解多了, 意境的完整少了

欣赏教学中, 我把知识进行了分解剖析, 其本意是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欣赏曲目, 听懂乐曲, 加深感悟理解。殊不知, 割裂了音乐的整体之美, 破坏了音乐整体意境, 因而出现尴尬失败的课堂结果也是不难理解的!

三、【教后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 要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而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带领的作用。《森林的歌声》一课原本想通过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的赏听时有所帮助, 获得准确的音乐审美体验, 结果却出现了“事与愿违”的局面。从这堂课的反思中, 我也认识到为了能有效达成课堂目标, 可以从下述途径入手, 让学生真正领会到欣赏之美, 培养起有效欣赏的综合能力。

(一) 应重视音乐作品的完整意境之美

任何艺术品都具有完整性, 任何艺术品的表现形式也应该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音乐的赏析过程中, 我们不能仅仅注重理性的分析, 把音乐肢体从乐句、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等各方面进行“大卸八块”, 而忽略了完整的作品才具完整的艺术形象这一音乐审美原则。在欣赏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音乐作品实际、根据音乐作品表达的整体意境之美, 来进行正确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 保证音乐欣赏的完整和谐之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音乐的魅力来自于情感交流的和谐与融洽。音乐课堂中具有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 最重要的是追求师生与作品之间的和谐完美——让学生通过仔细聆听理解音乐的情感性。在课堂上,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和体验。“艺术不能容忍说教, 审美不能依靠灌输”。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 而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 自然地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诚然, 必要的讲解也不能少, 但更要注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音乐本身, 因为好的音乐作品是“听出来”“唱出来”“奏出来”的, 而不是“说”出来的, 也不是用课件“演”出来的。

(三) 应关注学生欣赏的完整感受之美

对于欣赏音乐作品, 我们要指导学生像欣赏别的艺术作品那样, 追求艺术欣赏的完整完美的感受, 即对整个艺术作品的具体、圆融、完整、充实的情感认知和审美享受, 不能聆听到音乐作品的哪句旋律、哪段乐曲或者是哪些节奏韵律等就要求学生强为感悟、生硬地说出自己的欣赏感受。因为这样的欣赏和表达是欠缺不完整的, 是片面孤单的, 是狭隘单调的。

因此, 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 作为教师, 应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表达出整体的感觉和领悟, 甚至有时可以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悟, 表达时既可允许学生通过语言传输意蕴, 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肢体语言、节奏态势等来传输, 不必拘泥于某一表达方式。

(四) 应调动师生探究的完整协调之美

创设音乐情境,感受音乐之美 篇8

关键词:初中教学 音乐课堂 情境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创设音乐情境,即凭借一定的手段展现给学生生动、具体的形象,或以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刻地体验音乐。情境的创设一般分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直接情境就是使学生直接感知,身临其境,形成具体鲜明的形象。间接情境则主要通过学生展开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形成表象,以获取言语直观符号的效果。在初中音乐情境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出可以听、视、感、触的环境,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个性化体验、自由尝试和充分表现自我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认识音乐,从大量的音乐中欣赏与体验美的创造,在对音乐美的探究与创新过程中,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我们可通过以下的方式创造出情境。

一、用语言带入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美

语言不仅仅是人类信息沟通、传达感情的手段,在音乐教学中也常常被用于音乐情境的创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其语言是极其微妙和强烈的,并具有感染力。在教学中,教师无论是用语言表达,还是教唱歌曲,都应力争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融情与美于一体的语言教学情境,通过优美动听的歌(乐)曲演奏、生动形象和声情并茂的讲解、巧设质疑引发思考、讨论对话、对比联想等形式的活动,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启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从大量的歌乐(曲)内容中领略作品的内涵,发现歌词的内容美、文字美、声韵美、节奏美、结构美及意境美。

二、图画再现情境,加强视觉体验

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歌曲内容形象化。根据不同欣赏曲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与欣赏内容相关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真实有趣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内容,使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被激起,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体验到情境与音乐欣赏整合所带来的乐趣,感受到音乐的美。

三、借物现境,引导学生感受美

教师可结合作品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在教学中恰当使用道具,烘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更准确地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茉莉花》的时候,我们可以买一些做得十分逼真的假茉莉花然后喷上茉莉花香水,让学生边听《茉莉花》,边观察茉莉花是不是如歌曲中描写的那样。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心态安详,很快就进入状态,不仅学会了歌曲,还能准确地把握音乐的风格和所表达的情感。

四、借助游戏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新课程鼓励从“玩”中“学”,从“做”中“乐”。通过游戏创设的情境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也是情境创设中音乐课堂气氛最容易激活的一种。如在教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一课时,我让学生自行组织了一次中国民歌歌唱比赛,这样创设了一场歌曲比赛情境,全班都积极地参与到比赛中来,在竞争中彼此交流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为了取得好成绩更加努力地去练习唱歌。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唱”的能力,也使学生彼此“分享”了音乐知识。

五、舞蹈演练体验情境,增强对音乐的了解

我国音乐文化辉煌灿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我们对于这些独特音乐文化的理解仅从听一方面是难以实现的,要想对某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舞蹈就是一个很好地切入点。因此,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一些舞蹈,让他们在舞蹈动作中加强其对音乐的特性的理解。例如,《青春舞曲》《正月十五那一天》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典型乐曲,在教授这两乐曲时,教师可分别把简单的维族和藏族动作教给学生,能够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到一个民族的特色,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又如,在舞剧单元,芭蕾舞占了很大的篇幅,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几个简单的芭蕾手位脚位和动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到位还是非常困难的。在学习的困难过程中,学生会懂得舞蹈演员的艰辛和学艺的艰难,更为作品中优美的画面所折服。

六、影视欣赏,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普遍应用于各个学科,音乐这一学科也不例外。多媒体的应用尤其是对一些音乐影视作品的欣赏在教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影视欣赏声乐结合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娱乐性。而且多媒体还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要求。此外,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让学生观看,如《音乐之声》《猫》等。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

七、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创作

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多种爱好,提高识谱能力、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将起到较好的作用。教师利用口琴、竖笛、电子琴、打击乐等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萌发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情感,而且能让其从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为此,在加强节奏训练的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运用重组法进行节奏的创编与演奏练习,学生不仅能运用手中乐器进行自编练习,还能表现自己的创作兴趣。

八、生活展示情境

音乐不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它无时不在我们的身边。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使音乐教学焕发无限生机。生活化的音乐教学让学生放松、主动、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充满情境美感的音乐课堂导课艺术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实现从“学会音乐”到“会学音乐”的转变。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让他们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的王国里开始自由地遨游。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学会创造。

参考文献:

[1]吴文猗.思维、情感与音乐教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范晓君.新课程观下的音乐教学方法探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

[3]金亚文.音乐新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余文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5]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下一篇:泉州市质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