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类记叙文的写作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物类记叙文的写作(精选8篇)

人物类记叙文的写作 篇1

本节课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叫人物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2.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分类 3.学会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

一、什么叫人物细节描写?

人物细节描写,就是把人物细小特征,如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表情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举例

A句: 他在大街上走着,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B句: 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二、人物细节描写的分类

外貌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神态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1.外貌细节描写

举例: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 2.语言细节描写 举例:“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 《走一步,再走一步》

3.行动细节描写

举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

4.神态细节描写

举例: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故乡》

5.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举例: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上麻渣,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的事,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节,石榴花开得没有那么红,那么大。如果秋天来了,爸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三、人物细节描写视频赏析

人物细节描写视频: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四、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及前提

步步追问,细化延长;运用修辞,画其神韵;类比联想,添其内涵。前提条件:为刻画人物性格形象服务。

(一)人物细节描写方法一

1.步步追问(细化延长)从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步步追问,将人物描写逐步扩充延长,写得更加详细具体。例句: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要求:塑造一个伤心可怜的人物形象。

步步追问

①小到“什么”程度? ②怎么个“瘦法”? ③相貌怎样?

④穿得有多“差”?等等。2.步步补充

范句——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像一根柴站在我的面前。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3.练一练

句:他正向我们走来。

人物形象:幽默搞笑(运用步步追问法进行人物细节描写)步步追问:①

„„ 步步补充:①

„„

(二)人物细节描写方法二

1.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将人物描写得更生动形象。例句:这群清国留学生留着长辫子,戴着高帽子,站在那里。

要求:塑造一群滑稽可笑的人物形象。

范句——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了比喻、反语的修辞手法,进行细节描写)2.练一练

句:上晚自习之前,我们在教室里谈笑风生,这时,班主任老师从门口走进来了。人物形象:严肃认真(运用修辞法,进行细节描写。)运用修辞: ……

(三)人物细节描写方法三 3.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在描写一个人物特征时,想到与之相似的东西(两样东西有相似或相通之处),并将其描述出来,达到相互映衬的目的,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刻鲜明。

例句:当他沉浸在他描述的文学世界里的时候,他的眼光就会一点点远离我们,开始望向天花板,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要求:塑造一个热爱文学,并陶醉于文化世界的人物形象。

范句——当他沉浸在他描述的文学世界里的时候,他的眼光就会一点点远离我们,开始望向天花板,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见过,那启蒙先生的眼神是对古代文化的陶醉和沉迷;我曾在都德的《最后一课》里见过,韩迈尔先生的眼神是对法兰西语言的热爱和崇敬…… 2.练一练

例句:开学第一天,我们喜欢的英语老师又用她那流利而动听的英语向我们问好,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呀。

人物形象:业务精良、优雅而又有风度

运用类比法: ……(运用类比联想进行人物细节描写)

综合练习:人物细节描写片段

人物类记叙文的写作 篇2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课堂环节:

●人物动作描写”的概念

人物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个性特征的一种描写手段。

●“人物动作描写”的技法

(一)观察细致,生动描摹

【片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赏析】这段话中,作者善于细腻观察,通过“穿”“蹒跚”“攀”等动词将父亲过铁道的艰难情形生动地展现出来。

【训练】请结合下文段所营造出的情境,选用合适的动词填入下空。

妈妈送来了几个糖块,我也非常想吃,但妈妈说妹妹最近病了,让我不要和妹妹抢,看着妹妹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的眼睛____,嘴____,喉结____,手____。

(二)掌握顺序,巧用修辞

【片段】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子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赏析】这段话中,作者将主人公吃瓜子的失败与成功的过程按照恰当的顺序非常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引人入胜。

【训练】请在空格中补充一个比喻句。

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好像____,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

(三)动词锤炼,精妙展现

【片段】经过一天紧张的军训生活之后,小王拖着精疲力尽的身影,扎进床铺上,将一生的倦意平整地铺在了床上,安静地睡着了。

【赏析】这一段话中,最精妙的词语在于“拖”“扎”以及“铺”等。这些词语凸显了一个经过一天军训之后的“小王”身上浓浓的倦意。

【训练】请选用合适的动词填入下列的空格中。

老马来找我要钱,我____几张钞票给了他。(如果我喜欢老马用什么动词?厌恶用什么动词?)

●教师总结

人物动作描写须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内容是:注重观察,描写要讲究顺序,同时合理运用修辞与经过锤炼后的动词。

为了便于论说相关问题。我们先把上述的课例搁于一旁,来从语文教学的一些常识入手论说。众所周知,写作与阅读之间存在差异。写作强调输出,阅读侧重输入。写作强调的是语言文字的创造性运用,阅读侧重于对语言文字的审美鉴赏。因而,在实际的一线教学中,我们要牢牢秉持二者如上的差异,从知识本身的特性上将阅读课与写作课甄别对待,莫将两种课型混为一谈。从刚刚呈现的课例来看,笔者以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将阅读赏析作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进而轻视甚至是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本质特点。那么,究竟,中学语文阶段的作文教学有何本质性特性呢?笔者以为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写作知识的特殊性

我们每天教学所依赖的知识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分类标准不一,所得出的分类结果亦是不同。当下,影响较大的是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所提出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论说。在他看来,陈述性知识是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陈述某些事实或现象,描述某些事件及客体,也就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常回答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相对的程序性知识,就不是仅仅停留在我们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而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要回答“怎么办”的知识。

有了上述关于“知识”的分类认知之后,我们便不难对“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分类。显然,“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知道“哪篇文章写得好”“为什么这篇文章好”以及“这篇文章好在哪里”等“陈述性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明晓“这篇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等“程序性知识”。

二、写作教学的过程性

著名特级教师郑桂华老师曾说:“要较好地实施写作过程的教学指导,依赖两个条件,一是明确哪些知识对学生的写作有重要的训练价值,可以称之为‘公共知识’,二是围绕这些‘公共知识’,设计出若干个可以操作的、相对程式化的训练步骤。譬如关于描写,重点就不能只是让学生知道‘描写很重要’‘描写要具体、生动’的道理和写作要求,而是帮助他们做到如何具体生动地描写;再如记叙性文章的选材,不能只是让学生懂得‘材料应该具体典型新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出‘具体典型新颖的材料’,等等。”

这段话里,透露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其中,“写作过程的教学指导”是核心关键词。实际上,正是因为“作文教学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范畴,也就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办”的问题,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竭力创设一些环节来让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是怎么来的”,微观来讲,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个词语是怎么来的”。而微观层面的这种“写作过程”观为我们教授“人物动作描写”会带来极大的启发意义。

通过认真审阅上面的课例并结合关于“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之后,我们会发现“人物动作描写”的特质与“一般细节描写”的特质几乎保持了相当的吻合度。也即是说:一般意义上的细节描写,我们强调“细腻”“顺序得当”“突出特点”等特质,然而“人物动作描写”如果我们仍旧强调这些特质的话,“人物描写”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换言之,如果我们在“人物动作描写”中讲“细腻”,讲“突出特点”,那么“人物语言描写”呢?“人物外貌描写”呢?显然,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会发现,除了上面提到的“作文教学知识”的归属不清,常与“阅读教学知识”混淆、“作文教学过程”被忽视之外,“人物动作描写”的独特性的教学价值点也未得到有效显现。下面,笔者拟从“作文教学过程”“人物动作描写的特质”两个重要教学基点出发,以“程序性知识”的特点作为教学框架,对上述课例中的一个例子进行分析与完善。

在上述所呈现的课例“动词锤炼,精妙展现”部分中,教者引述了一句话:“经过一天紧张的军训生活之后,小王拖着精疲力尽的身影,扎进床铺上,将一生的倦意平整地铺在了床上,安静地睡着了。”并进行了相关“阅读教学式”的分析,我们自然是对这种分析持否定态度,但是从建构的意义上而言,我们应该着重讲解什么内容呢?我们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去呈现呢?

记叙文中人物刻画的一种方法 篇3

大师们在人物刻画上采用先声夺人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鲁迅在《故乡》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道德沦丧、经济窘迫、正在破败的杨二嫂——

“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用语言、神态描写来登场)——通过迅哥儿的眼睛刻画杨二嫂(“圆规”的比喻,堪称文学史上一奇葩)——“不认识么?我还抱过你咧!”(反问、感叹,似乎关系非一般,其实是盛气凌人。然后引出对昔日杨二嫂的回忆,又一次肖像描写,让读者体会出杨二嫂今非昔比是世道衰败所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一派不平的气势、鄙夷的神色和冷漠的笑容,这些描写,活现了杨二嫂的咄咄逼人)——要东西时的无中生有:“你阔了”“你放了道台了”“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吓,什么都瞒不过我。”(一个在农村集镇卖豆腐的小生意人,连珠炮似的穷夸对方富贵,其目的竟是索要对方那些“破烂木器”,家境败落可见一斑啊)——“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是有钱……”临走时顺便将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尖刻的语言,顺手牵羊的动作,使形象渐趋完整)——“我”将要离开故乡时,母亲的语言补充交代杨二嫂两件事:①她最近每天来“我”家,前天在灰堆里她发现十多个碗碟,咬定说是闰土想偷;②以此为功,便公然拿了那狗气杀跑了。(通过母亲陈述这一侧面描写,完善了人物形象。由于经济衰败杨二嫂已沦落到不知羞耻、无中生有、诬陷他人、不惜去偷的境地)

靠卖豆腐营生的杨二嫂,如今竟然破败到恬不知耻地不遗余力地觊觎人家的小东西,其中的缘由是什么?读者在赏析中可以概括,并找到合理的答案。精彩的语言、自然的形象、合情合理的演绎,读者不禁赞叹作者独运匠心。

再看看曹雪芹在鸿篇巨制《红楼梦》中,是怎样来介绍小说主要人物王熙凤出场的——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神态、语言描写,来者有歉意懂规矩合正统)——林黛玉的反应(用心理活动初现凤姐在黛玉心中的印象)——黛玉眼中的王熙凤(正面直视,写穿着打扮,从头、项、裙、身上穿戴、眼睛、身材等方面细致刻画,显示身价不菲气势不凡)——贾母对凤姐的调侃嬉戏(侧面写熙凤在贾母心中的印象)——众姐妹介绍王熙凤,引出其夫贾琏(侧面写凤姐,扩展小说人脉)——黛玉陪笑见礼,王熙凤携手打量黛玉、说、笑、哭(一连串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王熙凤的待人处事非同一般)——贾母劝止王熙凤流泪,她“忙转悲为喜”(细节描写,暗示王熙凤的随机应变)——王熙凤自责,询问黛玉后随即作出了生活安排(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王熙凤的精明能干老练)

王熙凤登场时的犀利语言,足见其待人处事有一套。她穿戴得光彩照人华丽非凡,说明其有身份有地位。从一连串的提问中显示出她的处事本领,贾母劝阻她的流泪后的忙转悲为喜的细节,可见其随机应变能力极强,也为下文表现她的势利性格伏笔。如果我们省略了所有描写,仅从情节发展的几条筋来看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我们就无法正确认识她。没有细致的描写,小说就不成其为小说。文学家正是通过细腻的描绘,有血有肉有筋骨,把这个能干势利的封建大家庭中的贵妇人“泼辣”的性格初现端倪。

以上两例在人物的刻画上都是先声夺人。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细节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具体地全方位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让读者自己去认识、去评判她们。这种按生活规律自然地表达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借鉴的。

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应该学习两位大师的“先声夺人法”,这样就可以吸引读者。平时我们必须善于捕捉多种人物形象,注意他们的言谈举止。在写作时,尽量不用议论少用抒情,尽量把那些概括性的语言,诸如“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横行霸道”化解成他们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尤其使用好“先声夺人法”,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说他自己的话表现他自己,也让喜闻乐见的文笔为你的文章加分。

身边的小人物高中记叙文 篇4

那天,雨过天晴。闹钟声叫醒了沉睡的我,赶忙出去时,我遇到了他。他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我不屑的看了他一眼,背上书包便走了。

缘分可能就是如此,放学回家的我再一次遇到了他。他依旧是穿着一身脏兮兮的工作服,他朝着我笑了笑,然后便继续的工作起来。他那一笑,就让他的身影印入了我的脑海里。

在夏天时,他在清理垃圾时,没有丝毫抱怨,那垃圾散发着的臭味本来就令人难受,炎热的阳光又雪上加霜,让垃圾的臭味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但他依旧热爱着这份人人嫌弃、唾弃的工作,不经意间,我对他开始产生了敬意。

那天中午,我看到了他一个人在清理的下水道,那一片的人们都往下水道倒满生活垃圾,走到他身边时,我不禁皱了皱眉,那上头的味道铺面而来,直入我的身体,我的身体有了反应,差一点受不了这味道,呕吐出来。“这里太脏了,你打扫别的地方吧,让别人打扫这里吧。”我用嘴巴呼吸,说话的声音携带着鼻音。

他先是怔了一下,然后转过身来,和蔼的对我说:“如果我不清理这里,如果我嫌弃这儿脏,别人也不会去打扫的,我要是把这儿的一片垃圾清理了,不就方便了更多的人了吗?”我被他的这番话点醒了,这让我对他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又是一次,我遇到了他。那时还是冬天,尽管未下雪,但依旧有一两度的低温。您穿着一身单薄的外套,外套上有了黑色的斑点,露出那黑黄色的手腕,他的脸被冻得通红。您又一次朝我笑了,我望着他那质朴的脸,他默默的拿起扫把扫起了雪。寒冷的天,冻僵的他,挥舞着扫把。

人物类记叙文的写作 篇5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教学目的1、学习人物和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2、学会抓住人物个性和景物特征描写

二、教学过程

(一)人物描写知识点

1、人物外貌描写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具有独特性。

2、采用多种描写手法,避免千人一面。

3、把人物放到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去描写。

4、主要人物重点写,次要人物略写、不写。

相应的语段说明略

(二)两种描写方法

1、动作描写

要点:要具体,不空洞,不抽象;

抓住特征,特别是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选择准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

用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相应的语段说明略

2、语言描写

要点:言为心声,人物语言能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等;

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

语言有自己的特点,反映情景下的感情。

(三)景物描写知识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有层次的描写

(四)作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为人物的活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空间和事件背景,更真实反映生活。

2、衬托人物性格、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3、渲染气氛,借景抒情。

(五)作文训练

1、训练题目:梧桐树下

要求:有适当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语言生动形象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字数不少于550字。

2、释题:

特定的校园环境,写校园生活,梧桐树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点缀,叶生叶落,同学们的初中生活随之变化、进步,多彩的校园生活会成为我们最深刻记忆。

3、例文赏析

4、作文设想

自由发表构想

记叙文六要素:人物 篇6

a、《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的流氓反动性格进行刻画的。

例: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流氓形象)

b、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巴尔扎克 《守财奴》 通过人物动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在动作描写时要注意:

1、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

2、动作描写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表现人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3、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作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

此类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

2、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

②肖像描写: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画眼睛”的写法。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初到鲁镇)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到鲁镇)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

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

示例:“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出现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以塑造刘和珍美丽的形象,更为了戳穿段政府的无耻谰言。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③语言描写: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

范例 香烟在哪里

“磊磊,好磊磊,快告诉爸爸嘛,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不,妈妈不让。”

“磊磊,你不知道吧,写文章抽支烟,一下子就写一大篇。”

“爸爸,生活顾问从来没有这样讲过。”

“磊磊,爸爸明天带你去玄武湖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诉我。”

“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就不告诉你。”

此类描写的常见失误是:

1、 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不符。

2、 语言无个性。

3、 语言拖沓重复枯燥。

④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用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荔枝蜜》中作者化为蜜蜂的描写也属此类。

[典题探究] 2007•高考湖南卷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⑤细节描写。所谓细节就是指人物那些看似普通平常、实则具有丰富个性和精神情感内涵的外在表现,它可以是言行的,可以是心理的,也可以是仪态服饰的。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一细节或作点击式的、或作细致入微的、或作反复强化的描摹刻画,力求达到生动传神,充分突现人物个性、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

人物类记叙文的写作 篇7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传记体通史, 全书共130篇, 直接记载人物的就有112篇。全书共记载了4000多个人物, 人物包括不同阶层、不同类型、不同职业, 描写人物事迹和性格特点, 强调人在历史变迁中的作用。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 通过描写人物的事迹, 人物精神面貌, 揭示他们的思想和人格魅力, 从而达到反映时代特征、感染教育读者的目的。两者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 研读《史记》的人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对人物通讯的写作是很有意义的。

一、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本质特点

在人物塑造上, 司马迁竭力做到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 这样既写活了历史, 人物也栩栩如生;他还非常善于注重人物细节描写, 注重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画。

《高祖本纪》写刘邦与项羽相峙于荥阳时, 项羽的部下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口, 而刘邦当时竟“乃扪足曰:‘虏中吾趾!’”生动的刻画了刘邦随机应变, 机智聪明, 同时又好骂人、粗俗的性格。当项羽被围垓下,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的时, 他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多情, 英雄末路形象跃然纸上。这些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可以成为当今新闻人物通讯写作借鉴的楷模。

描写是人物通讯写作的重要手法之一, 包括人物动作, 语言, 心理活动等等, 使人物血肉丰满跃然纸上, 是写好任何一篇人物通讯成功的关键。如《人民日报》1990年发表报道浙江东方集团滕增寿的人物通讯《温州奇人》, 在写作中通过人物的骨干事例, 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细节表现了优秀企业家的改革者的胸怀, 眼光和处事能力, 突出了这位企业家果敢, 执著, 机智有些鲁莽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1974年滕增寿带着一批待业青年创建玻璃钢建材厂。当时一批造反派说他“用生产压革命”, 手持利斧、棍棒, 要砸烂工厂设备。他闻讯, 虎地冲出门, 拦住来人, 大喝道:“谁敢砸我的锅, 我就砸烂他的头!”行凶者吓退了, 而他冲出的当儿, 关门过猛, 一个手指骨折断, 竟全然不知!为研制产品, 腾增寿和青年们在屋子里关了一百个日日夜夜, 大腿上长了一个肉瘤, 疼得钻心。他拿了一把消了毒的剪刀, 一咬牙划开了自己的腿部, 连脓带肉瘤, 一次清除。……”一系列的动作, 语言的描写把滕增寿的个性展现得活灵活现, 入木三分。

二、“互见法”的写法

《史记》在记述人物时, 广泛采用了“互见法”, 旁见侧出法, 又称互见法, 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 而在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即针对每个人物传记, 详记他的重要事迹、功勋、优点或主要性格特点, 而在有关人的传记中附带写出他的缺点或次要性格特点, 作为对本传的补充。这样完整真实地展现了人物复杂性格和生平。

如《高祖本纪》中, 详记了刘邦打江山的经过和功绩, 主要肯定他的胸怀大志, 能屈能伸, 知人善任等正面表现。而在《项羽本纪》中, 写刘邦在危难时刻为了自己逃生, 残忍得抛下儿女和父亲, 表现出冷血、自私的一面。在《萧相国世家》中写他给萧何派五百卫兵, 表面上为保护他实为监视的阴暗心理, 暴露他多疑的性格。在《留侯世家》中, 写他攻占咸阳后想把秦宫中的宝物、美女据为己有, 暴露出了他好色贪财的本性。在《张丞相列传》中, 刻画了他流氓无赖的嘴脸。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 把刘邦写得有血有肉, 真实全面, 是人而不是神, 比《高祖本纪》中呈现出的刘邦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

“互见法”虽然是适应纪传文体的需要而创造的述史方法和表现手法, 但这种写作方法可以给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一些适当的启发。不少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 “神化人”和“鬼化人”。即人物通讯的先进人物个个高大全, 形象高大, 意志超人, 甚至是不食人间烟火, 没有七情六欲, 没有家庭生活, 心里只有社会理想的“神”。对负面人物, 也是一味的脸谱化, “魔鬼化”, 对其人过去的好事, 贡献一字未提。

史记的“互见法”启发我们应该扭转这种报道理念, 塑造一批真实可信, 血肉丰满, 既有无私奉献又有个人价值的追求的人物, 回归人的真实本质。如:人物通讯《黑脊梁》中, 作者不仅表现了解放军某部连长李邦亮刻苦练兵, 代兵的事迹, 同时又着力刻画他抽空回家乡给自家盖房子, 孝敬父母, 尽一个儿子, 丈夫, 父亲的责任, 既表现“兵味儿”, 也表现了“人味儿”。在《生命的支柱》中, 作者郭梅尼不仅展示张海迪身残志坚, 顽强不屈的精神, 也记叙了她遭受了屡屡打击后曾经试图轻生的脆弱矛盾心理事实。这种报道理念, 使得人物真实可信。这真是新闻本身的魅力所在。

三、“辩而不华, 质而不俚”的语言

新闻语言的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是“准确, 简洁, 鲜明, 生动”。《史记》可以为新闻记者提供学习的范本。《史记》的语言特点“辩而不华, 质而不俚”, 语言平实质朴简洁, 尤其擅长用描写, 这和新闻语言中“白描”是相通的。《史记》在记录历史人物, 皆以“白描”式语言勾勒, 如《项羽本纪》中有一段:“项羽已杀卿子冠军, 威震楚国, 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救钜鹿。战少利, 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皆沈船, 破釜甑, 烧庐舍, 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 与秦军遇, 九战, 绝其甬道, 大破之, 杀苏角, 虏王离。涉间不降楚, 自烧杀。”

其语言叙述简洁, 生动, 准确与鲜明, 令人拍案而起。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记者, 《史》的白描语言为当今人物通讯写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熊国荣, 程前.《史记》与人物通讯写作[J].新闻与写作, 2010, 9.

课本人物颁奖词的写作 篇8

鲁 迅 他身材瘦小,却是文学巨匠、思想巨人。东渡扶桑,回击日本青年的无理挑衅;弃医从文,为国人铺就了一条救国的思想之路;文笔犀利而深刻,揭露黑暗现实,医治国民麻木。他是中华精神之脊梁!

庄 子 九千里豪情,三千方濮水,曳尾涂中,逍遥尘世。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一部《庄子》,深邃宏阔。那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怎能不令我们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分析 上面两则颁奖词体现了如下特点:

(1)高度概括,简洁精炼。“文学巨匠,思想巨人”概括了鲁迅的精神,“逍遥尘世”“深邃宏阔”浓缩了庄子的品格,文字简洁精炼。

(2)词吻意合,文笔优美。“东渡扶桑”“文笔犀利”准确地介绍了鲁迅的生平,“踌躇满志却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形象地描绘了庄子的才情。两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和比喻、排比等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做到尺幅之间,文采飞扬,给人以美的享受。

(3)言志寓义,饱含深情。“他是中华精神之脊梁”既饱含深情,又借此抒发了作者的感情,“那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怎能不令我们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庄子的赞美,洋溢着崇敬之意。

在写法上,前者采用总分式,首句是“总”,从“文学”和“思想”两个方面进行概括评价。中间一句(3个分句)是“分”,具体阐述鲁迅在文学上、思想上对民族和国民的影响和贡献。末句是“总”,照应第一句,总结升华。

后者采用用典式。“九千里豪情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暗含“庄子钓于濮水”的典故,“曳尾涂中”直接引用《庄子·秋水》中的句子,“逍遥尘世”“踌躇满志”“螳臂当车”都是与庄子相关的典故。整段文字,或用典,或引言,或化用,都与获奖人物有关,亲切自然,极具视听凝聚力。

再看看下面的一则颁奖词:

曹 操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显山露水的超然,是不喜形于色的淡定;败,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观花开花落,不惊宠辱,望云卷云舒,无意去留;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荣辱成败,尽显英雄本色。

分析 文段突出的特点是将相反相对的两方面进行比较比照,以突出获奖人物的精神品质。告诉我们,对于曹操,“成败”和“荣辱”都能“尽显英雄本色”。

【练习】

依据我们对司马迁的理解,为其写颁奖词。

【示例】

上一篇:关于举办公司趣味运动会活动通知下一篇:标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