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等数学上册复习资料(精选8篇)

高等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篇1

1、注意几个特殊函数:符号函数,取整函数,狄利克雷函数;这些函数通常用于判断题中的反例

2、注意无界函数的概念

3、了解常用函数的图像和基本性质(特别是大家不太熟悉的反三角函数)第二节 数列的极限 会判断数列的敛散性 第三节 函数的极限

1、函数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左右极限存在并相等。(重要)

2、水平渐近线的概念,会求函数的水平渐近线(p37)。(重要)

3、了解函数极限的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第四节 无穷大和无穷小

1、无穷小和函数极限的关系:limf(x)Af(x)A,其中是无穷小。

xx0x

2、无穷大和无穷小是倒数关系

3、铅直渐近线的概念(p41), 会求函数的铅直渐近线

4、无界与无穷大的关系:无穷大一定无界,反之不对。

5、极限为无穷大事实上意味着极限不存在,我们把它记作无穷大只是为了描述函数增大的这种状态 第五节 极限的运算法则

1、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两个函数的极限都存在时才能用。以乘法为例比如f(x)x,g(x)但是limf(x)g(x)1

x01。limf(x)0,limg(x)。xx0x02、会求有理分式函数

p(x)的极限(P47 例3-例7)(重要)q(x)xx0时:若分母q(x0)0,则极限为函数值

0型极限,约去公因子 0 若只是分母为零,则极限为无穷大。(p75页9(1))

x时,用抓大头法,分子、分母同时约去x的最高次幂。第六节 极限存在的准则,两个重要极限(重要)

1、利用夹逼准则求极限: 例 p56也习题4(1)(2),及其中考试题(B)卷第三题(1)

2、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其他的极限(p56习题2)

1sinxsinx0;lim1 3 注意下面几个极限:limxsin0;limx0xx0xxx第七节 无穷小的比较(重要)

1、会比较两个无穷之间的关系(高阶、低阶、同阶,k 阶还是等价穷小)若分子和分母同时为零,则为

x22、常见的等价无穷小:sinx,tanx,arcsinx~x;1cosx~

2ex1~x;(1x)~1nx n13、若(x)为无穷小,则sin(x)~(x),(1(x))n~(x)n,ln(1(x))~(x),e(x)1~(x)。

4、替换无穷小时必须是因式

x0limtanxsinxx3limxx3x0x0

应该

x2xtanxsinxtanx(1cosx)1limlimlim2

2x0x0x0x3x3x35、会利用等价无穷小计算极限(p60页习题4)

第八节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重要)

1、函数在点x0连续 limf(x)f(x0)

xx0左连续limf(x)f(x0)且

xx0f(x)f(x0)

右连续limxx02、会判断间断点及其类型。讨论分段函数的连续性。

3、f(x)在点a连续f(x)在点a连续;但反之不对。

第九节 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上都是连续的,因而求某点处极限时可以直接把点代入求值。

4.注意三个例题:例6-例8(重要)

5、幂指函数u(x)v(x)求极限,可以利用等式u(x)v(x)=ev(x)lnu(x)来求。(重要)

6、若含有根式,则分子或者分母有理化(p75页9(2))是求极限的一种重要方法。(重要)

7、利用分段函数的连续性求未知数的值(如p70页 6)(重要)第十节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最大值最小值定理、零点定理、介值定理的内容 会零点定理证明方程根的存在性。(重要)补充说明 请熟悉函数e当x0,x0,x时的极限。第二章复习提要

1、导数的定义

(1)利用导数的定义求一些极限的值:例如P86页第6题 例

1、设f(0)0,f(0)k0,则limf(x)____.x0x1x例

2、设f(x0)存在,则limf(x0h)f(x0)________.(重要)

hh0(2)利用左右导数讨论函数的可导性:P125页第7题

sinx,x0例

3、已知f(x),求f(x)

x,x0注意分点处的导数应该用定义来求。(重要)

(3)利用左右导数求未知数的值:P87页第17题(重要)

sinx,x0例

4、设f(x)为可导的,求a的值

ax,x0(4)利用导数几何意义求切线和法线方程(重要)

(5)可导连续,反之不成立!

2、求导法则

(1)复合函数求导不要掉项;

(2)幂指函数u(x)v(x)ev(x)lnu(x)转化成指数来求导

3、高阶导数

(1)一般的函数求到2阶即可;(2)几个初等函数的n阶导数:

(eax)(n)aneax;y(n)sin(xn);(cosx)(n)cos(xn)

22[ln(1x)](n)(1)n1(n1)!(1x)n,(n1)!(1x)n[ln(1x)](n)(1)n1(1)n(n1)!(1x)n

由上面的求导公式我们容易推出下列求导公式:

1(n)n!()[ln(1x)](n1)(1)nn11x(1x)1(n)n!()[ln(1x)](n1)n11x(1x)(1(n)n!)[ln(ax)](n1)(1)nn1ax(ax)1(n)n!)[ln(1x)](n1)n1ax(ax)((3)二项式定理

(uv)(n)(nk)(k)Ckuv nk0n(4)间接法求高阶导数:

1x2例

5、求y的n阶导数:提示y1。

1x1x(5)注意下列函数的求导

6、求下列函数的二阶导数:P103页第3题(重要)(1)yf(x2);(2)yln[f(x)]

4、隐函数及参数方程求导(重要)(1)一般方法,两边对x球到后解出

dy。dx(2)会求二阶导数

(3)对数求导法适用于幂指函数和连乘或连除的函数(4)注意参数方程二阶导数的公式

dydyd()2()tdydtdx。(重要)dxdx2dtdxdxdt(5)相关变化率问题:

根据题意给出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

两边对t(或者是其他变量)求导

dydx和之间的关系,已知其中一个求另外一个。dtdt5、函数的微分

(1)微分与可导的关系:可微可导且dyf(x)dx(2)利用微分的形式不变性求隐函数或显函数的微分: 显函数的例子见课本的例题;下面给出隐函数的例子 例

7、设ysinxcos(xy)0,求dy。解: 利用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 有

d(ysinx)d(cos(xy))0

sinxdyycosxdxsin(xy)(dxdy)0

dyycosxsin(xy)dx。

sin(xy)sinx(3)近似计算公式:注意x0的选取原则。(一般不会考)f(x)f(x0)f(x0)(xx0)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复习提要 3.1 微分中值定理(重要)

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应用: 证明等式,一般通过证明导数为零

证明不等式:若不等式中不含x,则取x作为辅助函数的自变量;若含有x,则取t作为辅助函数的自变量。(重要)

判断方程的根(存在性用零点定理,唯一性或判断根的个数用中值定理,有时还要结合单调性,见153也习题6)(重要)

利用辅助函数和中值定理证明等式(一个函数用拉格朗日,二个用柯西)例1 设函数f(x)在[0,1]上连续,在(0,1)内可导,且f(1)0,证明至少存在一点(0,1)使得f()2f()。

证明:上述问题等价于f()2f()0。

令f(x)x2f(x),则f(x)在[0,1]上满足罗尔定理条件,于是少存在一点(0,1)使得

()2f()2f()0 即有f()2f()0。

(5)请熟悉132页例1.3.2 洛必达法则(重要)

(1)(其他类型的未定式)最终转化成0型和型未定式 0(2)每次用前需判断

(3)结合等价无穷小效果更佳。3.3 泰勒公式

(1)一般方法:求各阶导数代入公式即可;

(2)常见函数ex,ln(1x),sinx,cosx的麦克劳林公式 3.4 函数的单调性和凹凸性(1)会用列表法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凹凸区间(注意一般是闭区间),拐点。注意不要漏掉导数不存在的点也可能是单调区间的分点; 二阶导数不存在的点也可能是拐点。(2)利用单调性证明不等式(重要)(3)利用单调性判断方程的根(重要)3.5 极值和最值(重要)

(1)列表法求极值(极值可能点为驻点或不可导点)(2)最值(找出极值可能点再与端点比较)

(3)对于时间问题,若极值点唯一,则也为最值点。3.6 函数图形的描绘 注意渐近线 3.7 曲率

(1)弧微分公式

(2)曲率和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重要)第四章复习提要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

1、基本积分表

2、公式f(x)dxf(x)和f(x)dxf(x)C 

3、注意如下问题:(填空、选择、判断)若ex是f(x)的原函数,则x2f(lnx)dx若f(x)是ex的原函数,则12xC 2f(lnx)1dx C0lnxC xx若f(x)的导数为sinx,则f(x)的一个原函数是(B)。A 1sinx;B 1sinx;C 1cosx;D 1cosx

4.2 换元积分法(重要)

1、第一换元法的原理:g(x)dx

把被积函数g(x)凑成g(x)f((x))(x)的形式,因而这种方法也称为凑微分法。

2、一些规律: ①f(x)1xdx2f(x)(x)2f(x)dx

11f(axb)(axb)dxf(axb)d(axb)

aa②f(axb)dx1③f(lnx)dxf(lnx)(lnx)dxf(lnx)d(lnx)

x④sin(2k1)xcosnxdxsin2kxcosnxsinxdx(1cos2x)cosnxdcosx ⑤cos(2k1)kxsinxdxcosxsinxcosxdx(1sinx)sinnxdsinx n2kn2k注:sin(2k1)xdx和cos(2k1)xsinnxdx可以看做④和⑤的特殊情形。⑥sin2kxcos2nxdx用公式sin2x⑦tanxsecn2k2n2k1cos2x1cos2x和cos2x降次。22n2kxdxtanxsecxdtanxtanx(1tanx)dtanx

注sec2kxdx可以看做⑦的特殊情形

⑧csc2k2xdxcsc2kxcsc2xdx(1cot2x)dcotx

⑨tan(2k1)xsecnxdxtan2kxsecn1xdsecx(sec2x1)secn1xdsecx ⑩利用积化和差公式:

1cosAcosB[cos(AB)cos(AB)]

21sinAcosB[sin(AB)sin(AB)]

21cosAsinB[sin(AB)sin(AB)]

21sinAsinB[cos(AB)cos(AB)]

2第二换元法

被积函数中含有a2x2,利用代换xasint,t(被积函数中含有a2x2,利用代换xatant,t(kk,)22,)22被积函数中含有x2a2,利用代换xasect,t(0,)(一般要分情况讨论)被积函数为分式,分母次数比分子次数高,到代换 利用下列积分公式:

⒃tanxdxln|cosx|C;⒄cotxdxln|sinx|C

⒅secxdxln|secxtanx|C;⒆cscxdxln|cscxcotx|C ⒇dx1xdx1xaarctanC;(21)lnx2a22axaC aa2x2a(22)xdxarcsinC;ln(xa2x2)C(23)ax2a2a2x2dx(24)dxx2a2lnxx2a2C

4.3 分部积分法(重要)

1、分部积分公式:udvuvvdu

2、u的选取原则:反对幂指三。

这个原则不是绝对的,如通常exsinxdxsinxdex。

3、如果遇到反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高次幂,通常先换元更容易算。如(arcsinx)2dxarcsinxtt2dsint;

ln2x2ttdxlnxtedt x2遇到根式axb,先令taxb去根号。会做形如例7、8那样具有典型特点的题目。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重要)

1、P(x),先用多项式除法化成真分式; Q(x)P(x)的分解式: Q(x)

2、对Q(x)分解因式,根据分解结果用待定系数法确定x1x1AB:应设

(x2)(x3)(x2)(x3)x2x3 x2x2ABxC:应设 (2x1)(x2x1)(2x1)(x2x1)(2x1)(x2x1)x2x2ABx3Cx2DxE(2x1)(x2x1)2:应设(2x1)(x2x1)(2x1)(x2x1)2

原则就是分子的次数总是要比分母低一次。

3、三角函数可以通过如下换元法转化为有理函数的积分

xxx2tan1tan22tan2;cosx2;tanx2 sinxxxx1tan21tan21tan2222x令tant,则三角函数就转化成为有理函数

24.被积函数含有naxb或naxbcxd,则令tnaxb或tnaxbcxd 几个典型题目 P207页(42)x1dxdx,(43)x1x2P211页例7、8 x22x3补充说明:这一章的内容需要大家在掌握一定规律的前提下多做练习,方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第五章:定积分

5.1 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

1、定积分的定义:f(x)dxlimf(i)xi

abni02、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曲边梯形的面积

3、定积分的性质:利用定积分的性质判断积分的取值范围或比较两个积分的大小(p235,10,13)(重要)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1、yf(x),axb的积分上限的函数(重要)

(x)xaf(t)dt,axb

及其导数:(如p243,5题)(1)(x)f(x)

d(x)f(t)dtf((x))(x)adxda(3)f(t)dtf((x))(x)

dx(x)d(x)(4)f(t)dtf((x))(x)f((x))(x)

dx(x)

2、利用上面的公式计算极限、判断函数单调性等: 相应例题(p242,例7,8),相应习题(p243-244:习题9,12,12,14)(重要)(2)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函数F(x)为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一个原函数,则

baf(x)dxF(b)F(a),记作[F(x)]a或F(x)bba

注意:分段函数(或者带绝对值的函数)的积分应为分段积分的和:典型题目p244,习题10.5.3 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布积分法(重要)

1、第一换元公式:f[(x)](x)dtf(t)dt

ab

2、第二还原公式:f(x)dxf[(t)](t)dt

ab注意:一般来说应用第一换元公式,我们一般不需要把新变量写出来,因而也就

cos2不需要写出新变量的积分限,如cossinxdx 但是应用第二换元。

30公式,一般要写出新变量及其积分限,如

2023aasinta2x2dx(a0)xa22cos2tdt

003、分布积分公式:u(x)dv(x)u(x)v(x)av(x)du(x)

baabb说明:无论是还原法还是分布积分法,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计算过程都是相似的。

4、利用下面的公式能帮助我们简化计算:(重要)(1)偶倍寄零

00(2)2f(sinx)dx2f(cosx)dx(3)xf(sinx)dx020f(sinx)dx(p248, 例6,p270, 10(6))

(4)设f(x)是周期为T的连续函数:则

aTaf(x)dxf(x)dx;0TanTaf(x)dxnf(x)dx(nN).(p249,例7,p253,0T1(26))

5、形如例9这样的积分。5.4 反常积分

1、无穷限的反常积分:设F(x)是f(x)的原函数,引入记号

F()limF(x);F()limF(x)

xx则

af(x)dxF(x)|aF()F(a);f(x)dxF(x)|F()F().bf(x)dxF(x)|bF(b)F();

反常积分收敛意味着相应的F(),F()存在;特别的积分F(),F()同时存在。

f(x)dx收敛必须注意:对于无穷限积分来说,偶倍寄零原则不在成立!

2、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瑕积分):设F(x)是f(x)的原函数,则 若b为瑕点,f(x)dx F(x)aF(b)F(a);

bab若a为瑕点,则f(x)dxF(x)aF(b)F(a);

bab若a,b都为瑕点,f(x)dx F(x)aF(b)F(a);

bab则c(a,b)为瑕点,则f(x)dxf(x)dxf(x)dxF(x)c。aF(x)caacbcbb反常积分收敛意味着相应的F(a),F(b)存在;特别的积分f(x)dx(c(a,b)ab为瑕点)收敛必须F(c),F(c)同时存在。

说明:由上面的公式看出,反常积分与定积分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求原函数然后代入两个端点,只是对于非正常点(如和瑕点)算的是函数的极限。

3、换元法也适用于反常积分

4、会利用下面的两个重要反常积分来讨论一些函数的收敛性(重要)

ap1,dx(a0)1,p1xpp1(p1)a(ba)1qb,q1dx 1qa(xa)q,q1练习:p260,2题;求积分bdx的收敛性。

b(xb)qa5、遇到形如f(x)dx积分时,注意[a,b]是否含有瑕点。否则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adx。1x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

6.2 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

1、平面图形的面积(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下)(重要)

2、体积(特别是旋转体的体积)(重要)

3、三个弧长公式(重要)

高等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篇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中,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它明确提出在关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要关注数学思想与方法, 因为它可以让学生走得更宽广、更扎实。因此, 复习课要“面向未来”, 有知识增量, 有技能提升, 有思维深度, 使其充满活力。下面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期末复习为例, 谈谈如何让复习课具有生命力。

【教学设想 】

《长方形、正方形 》这一单元安排了5道例题, 分别是认识四边形,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了解周长的意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和用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 这五个知识点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笔者与实验稿教材进行了比较, 发现例5是新增的教学内容, 它需要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来解决问题。 总复习时安排了一题:“长6厘米, 宽3厘米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后的周长是多少? ”这与例题5紧密配套, 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丰富体验, 发展空间观念。 因此, 笔者觉得期末复习时可以抓住这一个问题进行拓展, 通过画一画、拼一拼得出新的图形, 找到相关数据, 计算出周长。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发现拼成的新图形的周长并不是单个长方形周长的两倍, 而且由于拼法不同, 周长也就不同。 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拼成后的图形少了两条宽或两条长, 以此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 逐步把这一现象与规律和教材中的例题进行联系与比较, 适当延伸到其他数学知识点中去, 让学生体验到复习课的魅力与生命力。

【教学实践 】

一、自主练习, 梳理单元知识的要点

数学复习课, 首先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个有效梳理, 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知识脉络。 课始, 笔者出示一张长6cm、 宽4cm的长方形和边长为3cm的正方形白纸, 设问:当看到这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你能想到什么知识?通过学生的回答梳理出该单元的知识框架 (如图1) 。 接着让学生独立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由两个基本的图形入手, 这样既简洁又快速, 不仅使学生系统回顾了所学知识, 较好地把握了本单元所涵盖的各个知识点, 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思维导图,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比较辨析, 感知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现象

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 笔者继续提供同样的一张正方形纸, 提问:如果把这两张正方形白纸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它们的周长又是多少?学生根据经验画出草图 (图2) , 明确不管是竖着拼还是横着拼, 它们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一样的, 均为 (6 +3) ×2 =18 (cm) 。 此时, 笔者质疑:为什么原来两个图形的周长和是24cm, 拼成后的周长是18cm?引导学生发现周长发生变化是因为减少了两条拼在一起的公共边, 就是2条3cm的边长, 因此, 也可以用3×4×2-3×2=18cm进行计算。

随后, 笔者再提供一张长6cm、宽4cm的长方形纸, 让学生猜想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纸与刚才那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拼在一起, 拼成后的大长方形的周长与原来两个独立的长方形的周长之和比较, 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学具摆放很快猜出大长方形的周长会比原来两个独立长方形周长的和少8cm或12cm。 其理由是:减少了两条宽也就是4×2=8 (cm) (图3) ;减少了两条长6×2=12 (cm) (图4) 。 为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计算验证:原长方形周长的和是: (6+4) ×2×2=40 (cm) , 把宽拼在一起 (图3) 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 (6+6+4) ×2=32 (cm) , 即减少了40-32=8 (cm) ; 把长拼在一起 (图4) 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 (6+4+4) ×2=28 (cm) , 即减少了40-28=12 (cm) 。

通过验证, 学生们发现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此时, 笔者设疑:是否必须采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的和少多少厘米?通过讨论、交流, 进一步明确两个图形拼成一个新图形后只要知道减少拼在一起公共边的长度, 就知道了拼成后图形的周长减少了多少。在此基础上一并呈现拼组后的3组图形, 组织学生观察他们的共同点:均有一条公共边, 减少拼在一起的两条边。

上述两个环节的学习, 一方面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回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拼成新图形后的周长计算方法, 同时也理解并掌握了求拼成后新图形周长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即:两个图形的周长和减去公共边×2的长度; 另一方面也知道了拼成后的新图形的周长与原来独立图形的周长和的关系, 逐步体会到了其中的变化规律。

三、分析推理, 掌握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本质

通过刚才的分析与验证, 学生对拼组后图形的周长变化已有一定的感知。 于是, 笔者出示了以下一组图形 (图5) , 要求是这5个图形都由一些同样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拼成, 拼成后新图形的周长与原来独立的几个图形的周长总和相比少了多少?通过分析, 学生很快知道每一个图形分别少了多少。接着, 笔者质疑第 (1) 、 (2) 两个图形的周长情况, 学生根据这两个图形均由3个正方形拼成, 而且均少了4条边长, 发现这两个图形虽然形状不一样, 但周长是一样的。

为进一步研究周长的变化, 掌握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本质, 笔者随即出示以下一组图形 (图6) 。 要求是下面7个图形都由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 想一想, 哪些图形拼成后周长是一样的? 哪些是不一样的? 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了拼成后周长一样的图形和周长不一样的图形。

生1:第 (1) (3) (4) (5) (7) 是一样的, 虽然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但都是把长方形的宽拼在一起, 也就是少了2条宽的长度, 所以拼成后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

生2:第 (2) 是少了2条长, 第 (6) 少的是两个长的一部分, 不确定具体少多少, 所以这两个图形与其他图形的周长是不一样的。

接着, 笔者出示教材第86页内容 (图7) :用16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怎样拼, 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组织学生回忆当时是如何研究这个题目的,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方法知道小军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最长, 小华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生1:现在我知道了小军这样拼在一起的图形少了30条边长, 而小军拼成后的图形少了44条边长, 小华少了48条边长, 所以小华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生2:我发现只有拼成接近于正方形的图形, 它的周长就越短, 而长与宽的差越大, 它的周长就越大。

生3:我发现, 还是直接算来得比较快。

师:刚才有同学说拼成的长与宽越接近, 周长越短;而长与宽的差越大, 周长越大。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经过思考, 认为其中的道理还是减少的边的多少决定了拼成后图形周长的长短。

师:刚才有同学说, 还是直接算来得快。在这个题中有这样一个现象, 但利用边减少的条数却能说明拼成的不同图形有不同周长的原因, 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上述环节中两个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第一题明确了图形拼组后减少了什么, 减少了多少?第二题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 通过分析边的减少来分析拼组后的图形的周长是否相等。有了上述环节的思考, 让学生回头来看曾经研究过的课本中的例题, 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图形拼组后周长的变化情况与减少的边的多少和减少什么边有关, 解题思路进一步拓展, 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升了学习能力。

四、延伸拓展, 彰显数学知识的魅力

从两个基本图形的拼组到多个不同图形的不同拼法, 学生对拼组图形的周长有了新的认识。 此时, 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一定的拓展, 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也为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是, 笔者出示一道在网络上广泛讨论的题目 (图8) :由A、B、C、D四个不同的长方形拼成, 这四个长方形的周长的和是18厘米。 请问, 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经过小组讨论, 学生认为:

生1:我们小组发现在长方形A、B、C、D的拼组过程中, 图形A少了一条长和一条宽, 图形B、C、D同样少了一条长和一条宽。这样少的边刚好是大长方形的周长, 也就是18÷2=9 (cm) 。

生2:我们小组赞同他们的方法, 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更加直观地知道, 老师我可以上来画图吗? (可以) ……

随后就出现如图9的图形。 通过这个小组所画图形的呈现, 学生直观地发现:外面一圈的长度与拼在一起的公共边的总长度是一样的, 就是把四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18cm平均分成了2份, 即9cm。 接着教师追问, 解决这个题目关键是看什么? 到了这里, 学生的回答自然水到渠成, 就是要运用“减少公共边的条数、长度”的知识点。

课堂上,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已学的知识, 还应让学生体验学习此知识的价值,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 笔者出示了以下问题:

(1) 有3个正方体 (图10) , 每个正方体有6个面, 如果按图11拼在一起, 要减少几个面?

(2) 苗族千人长桌宴, 如果一张方桌每边坐4个人 (图12) , 那么1000张方桌 (图13) 拼在一起可以坐多少个人?

第一题让学生感知不仅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拼组, 同样的长方体、正方体也可以拼组, 它的拼组与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息息相关;第二题让学生感知到图形的拼组还可以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就餐人数的变化与桌子拼组的变化有密切联系。 这两道题的呈现, 让学生体会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 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命力。

【教学反思 】

数学家华罗庚主张读书时要先把书“从薄读到厚”, 然后再“从厚读到薄”。这对我们的数学教学, 特别是复习教学指明了方向。复习时从梳理知识到知识构建, 再到延伸拓展与方法提升, 无不体现着这样的读书理念。 笔者认为:要让复习课能吸引学生, 不仅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回忆知识, 更应创设情境设计一条思维训练的主线。通过情境的发展和思路的拓展, 使并不紧密的题目变成 “一条线”, 使复习课在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走向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

教学中, 当教材中出现能够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拓宽学生视野的素材时, 作为数学教师应有敏锐的嗅觉, 及时捕捉住这些有价值的学习素材。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复习中, 笔者以例5和总复习的练习题为引子, 把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拼组的知识点进行了拓展。 从基本图形的特点、周长计算, 到图形的拼组, 再到图形拼组后周长的变化规律, 最后到运用这一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紧紧抓住了思维发展的主线, 构建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 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向纵深发展, 对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高等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篇3

《高等数学Ⅱ》复习资料

第五章定积分及其应用

1、理解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会利用积分中值定理求平均值。

2、熟练掌握和应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计算定积分,包括绝对值函数的积分计算。例如上册P225例7,例8等。

3、熟练掌握和应用微积分基本公式计算极限和导数。例如:上册P223例

3、例4等

4、熟练掌握和应用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例如:上册P230 例

1、例4,以及P232例

10、例11等;掌握一些积分技巧,例如:奇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积分计算。

5、会利用定积分计算直角坐标系下平面图形的面积。例如:上册P242例1,例2等.第六章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

1、理解二元函数极限和连续的概念,会求简单的二元函数的极限。例如:下册P13习题4(1)(2)等。

2、理解偏导数和全微分的定义,以及二元函数连续、可微和偏导数之间的关系。会求简单的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例如:下册P15例2,P24习题6-4第1(2),2题等.3、熟练掌握多元复合函数和隐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的计算。例如:下册P27 例

1、例2,P30 例8,例9等。

4、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计算方法。例如:下册PP35例6以及P43习题6-6 第5,7题等

5、熟练掌握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包括利用对称性和奇偶性化简二重积分的计算。例如:下册P51例

1、例2,P54例

6、例7,P55例9 以及P59例1等。

第八章微分方程

1、理解微分方程的一些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会利用常数变易法求解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例如:下册P112例

1、例2,P119例

1、P120例2等。

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三、计算题6个小题,共45分

考研数学复习规则:高等数学 篇4

2018年的考题与往年相比整体难度略有增加,尤其数二的考生,由于去年偏易,所以今年难度有所增加。就高数这部分题目,总体没有偏难偏怪的,但有个别题计算量还是很大的。所以,欲在考试那种高度紧张的环境下拿到高分也绝非易事。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高数”这座神奇的圣诞树上挂着怎样神奇的礼物,探究这些礼物剥开后的饱满果实,相应的也对备战2019考研的同学作出如下规划:

第一,考题“三基”为主,复习大纲先行。

数学作为一门经典的基础课程,历年命题者都会注重对基础内容的考查,今年也不例外,其中,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方法的考题能占了七成左右。建议同学们在复习的初期,要结合考试大纲和教材,根据自己所考的卷种,认认真真的把大纲中要求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看懂,吃透。相关的考试大纲如果手头没有的话,建议去看我们海文的基础教程,都是严格按照大纲知识点编写的,清晰明了。

第二,考点覆盖面广,复习注意细节,多思考。

对于数一、二、三不同卷种,高数这门学科的区分度是最高的。不同卷种更注重了对单独要求知识的考查,如今年数三不仅考到了常规的经济应用,而且继去年之后又考到了差分方程,数二也考到了较少涉及的曲率知识,所以同学们在备考初期一定要注重全面性。另外在高数的复习过程中千万不能只看不练,要多动手,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要勤于思考,注意总结做题方法与技巧,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第三,重点知识反复出现,复习时应对重点题型深刻理解,举一反三。

从今年的真题来看,历年重点题型仍然在延续,核心考点和难点基本不变,常规题型的比重还是非常大,以今年数二考题为例,大题中考查到的二重积分、不等式证明根、构造微分方程并求解、条件极值等这些题型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对往年重点题型进行着重训练,不仅是要了解该题如何做,更要对其考察的基本知识点和相应变形形式都要做到全面理解。

如何从大纲要求的200多个考点中抓住常考题型呢?

考生可以通过做往年的真题自己归纳总结,但是这样做会比较浪费时间,建议借助于参加一些口碑较好的辅导机构的课程。

更多考研常识,免费开课试听可以加王老师qq号622005161;加报考顾问李老师微信号:

★ 考研数学 高等数学知识点复习

★ 考研数学:线性代数怎么复习

★ 解析考研英语复习技巧

★ 如何提高考研数学复习效率

★ 考研数学复习心得优秀

★ 考研数学复习黄金复习方案

★ 考研数学复习策略指引

★ 考研数学复习概率论复习方法

★ 考研数学复习的误区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篇5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 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 )个圆;

高等数学应用数学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高等数学,应用数学,改革研究

一、引言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及财经类专业必修的基础学科, 熟练的掌握并应用高等数学在今后的专业学习、知识深造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高等数学的应用性胜于课本的理论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了。据一次对计算机专业、工民建专业及财经专业的学生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 有七成的学生还不能认识到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性, 或者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记忆了一些简单的公式理论。作为一门基础而又尤为重要的课程而言, 高等数学不仅是学习理工科及财经类专业的入门课程, 更是掌握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的应用手段。所以熟练掌握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较好的使用高等数学这一工具是十分重要的。在加强学生自己的重视意识之外, 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要。改革工作应加强高等数学应用数学, 强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现代化社会中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

任何科学都源于现实, 数学也不例外。自古代数学作为计量单位计数、测量长度、丈量土地面积到今计算各种微小的或巨大的建筑面积等更为先进的应用手段,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并指导实践, 它的应用是广泛的, 全方位的。伴随科技的进步, 数学科学也在不断进步着, 数学思想、数学理论都不断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应用。全社会使用数学的机会和频率越来越大。数学正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成分。数学的潜力是无穷的, 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实践问题, 也许都可以用数学来解释或解决。同时, 在实践中的应用使得数学科学本身不断发展完善, 越高数学科学的进步, 就要求越专业、越会应用数学科学的人才掌握数学知识, 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诸如保险、股票、分红、销售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运用数学进行统计、分析、决策, 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总结。这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已不像以往只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 初等数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了, 还需要具备丰富的高等数学知识背景作为支撑, 让应用数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国内外数学教学现状及趋势

经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力加强数学应用教学是一个世界潮流的态度。在经历了“新数学运动”和“回到基础”之后, 80年代开始美国对数学教育进行全国范围的改革, 更重视数学在实践应用, 促进国家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中的作用。数学不仅仅是公式, 还是直接实践于各行各业的基本手段。对国家如此, 对个人来说, 数学是学生打开求职大门的敲门砖, 良好的数学素养能促使他们做出更科学明智的判断。数学的如此重要使得美国不仅看重数学的教学, 更看重数学应用的能力。因而在中学数学教学目的方面明确提出要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了解数学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知道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特别是数学对文化形成以及我们生活的影响”, “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我国古代有以《九章算术》为突出代表的数学教材载有246个问题, 都是生产、生活领域中提出来的。近代有政府公布的《初级中学算学纲要》规定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依据数理关系推出事物的当然结果;供给研究自然科学的工具, 适应社会生活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有1951年的《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要训练学生稳健地应用数学去解决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实现高等数学应用教学改革收效的措施

1.改变观念

只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有正确的行动。指导思想即观念, 类似价值观, 这里是指对待数学的态度、对待教育的态度、对待人才的定义等。譬如看待数学的逻辑演绎体系, 认为数学纯粹是训练思维的工具, 甚至认为“应用数学是坏数学”, 认为数学的应用能力是掌握数学知识后的自发功能, 那么他不可能去重视数学的应用方面。

2.教师影响

教师应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提高教师自身应用数学水平, 这是数学应用教学成功的关键。如在财经专业讲授函数时, 在学会建立数学模型, 了解了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之后, 应重点讲授函数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简单举例我们生活中大量用到的存款利息问题, 由生活经验可知, 这是多数人都会算的, 可是实际生活中不会仅仅是这么生搬硬套的用公式, 存款利息也是随国家宏观调控所波动的, 当出现一个情景, 存款利息上调了, 对于已存入银行的本金是否转存呢?转存的话何时是最合适的契机呢?这些都需要对以上公式进行改写, 举一反三的将高等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 同时要求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应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有至少粗浅的了解, 以便跟随数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科目知识的结合点, 穿插更贴切的教学实例,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金英, 赵学华.加强高等数学的应用数学,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1.

[2]网晓宏.在高职学制改革中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湖南师范大学, 2008.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篇7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3、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

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100%

或:①求多百分之几:(大数÷小数 – 1) × 100%

② 求少百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100%

二 折扣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

=80﹪,六折五=0.65=65﹪

2、一成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如:五成表示( )%

“折扣”表示某种商品降价的幅度。 如:75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 )%

三 纳税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 = 总收入 ×税率

四 利息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8、本息=本金+利息

五 统计

一、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二、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考研高等数学 复习重点串讲 篇8

函数极限与连续部分:求极限是一个基本题型,也是一个基本的运算能力。广大考生一定要对它的基本方法和运算思路理解到位。第一章当中除了求极限之外,还有无穷小的比较,等价无穷小这样一个概念,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比较都是往年考查的重点,我们希望大家在拖暗敝杏枰怨刈。另外,关于间断点类型的判断,这块出题也是比较频繁的,大家在拖暗敝幸引起重视。

一元函数的微分学:这部分一定要注意导数的定义,对它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包括导数概念的一些充要条件要清楚。在一元函数微分学当中还有导数的应用,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内容,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以及方程根的应用都会在这块内容当中出题,这是一个难点。这一部分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关于微分中值定理,关于这一部分的^明题,需要大家掌握常见的解题思路。

一元函数的积分学: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限积分,它的各种性质都是我们考查的重点。变上限积分函数跟微分方程结合的一个点也可以出题的。还有定积分的应用,平面当中求面积,求旋转体的体积,一定要熟悉。

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微分学要重点掌握多元函数连续,多元函数偏导数存在以及偏导数存在以及可微这叁者之间的关系。另外,计算一定要掌握多元秃虾数求导和多元隐函数求导。

积分学当中数二和数叁的同学,重点非常单一了,我们要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包括二重积分的基本计算,选择合适的坐标系,选择合适的积分次序,以及进行必要的简化计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基本运算。老师要求考生这一部分一定要非常熟练。对于数一的`同学,还多了一块叁重积分和曲线积分、曲面积分,我们数一的同学一定要更多关注二型曲线积分和二型曲面积分的计算,它跟格林公式结合都是可以出大题的。另外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也是考查的一个重点。这是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的重点。

微分方程:除了要求大家掌握大纲上关于常见的几类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之外,提醒大家还要注意微分方程的一些综合题。比如前面提到的微分方程和变限积分函数相结合,和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以及实际应用问题都可以结合,对这块大家要格外注意一下。

微分方程数叁多了一个差分方程,数一多了一个欧拉方程。它不是我们的考查重点,大家b需要了解它的一般解法就可以了。

上一篇:优美的晚安QQ问候语下一篇:秋季运动会广播稿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