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中长期规划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免疫规划中长期规划(推荐8篇)

免疫规划中长期规划 篇1

(一)自然概况

**区位于某省省中部偏北,**市中南部,是某省省会**最大的市辖区,东起章丘,西止长清,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米之间,比降为.,最高峰为梯子山,海拔.米,其余山峰在—米之间。地貌由南及北分为山区、丘陵、平原、沿黄四大类。**区

位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最高平均值.℃,最低.℃。平均日温差.℃。平均无霜期天,日照时数.小时。平均降水量为.毫米。降水多集中在—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左右。

**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众多,文物古迹荟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区内物产丰富,粮、棉、油、菜、瓜、果、肉、禽、蛋、奶、鱼等农产品种类齐全。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煤、花岗石、木鱼石、重晶石等。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部山区山峦绵延起伏,山清水秀,是省城**的“后花园”;北部平原荷花映日,滨河风光旖旎秀丽。主要旅游景点有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四门塔、药乡森林公园、红叶谷、华山、蟠龙山等。

(二)社会经济状况

**区辖个街道,个乡镇,个准乡镇级的工业示范区,个居民委员会,个行政村,总人口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万,农业人口.万。

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三)“十五”末发展预期目标

到“十五”末,全区生态林面积达到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万亩,花卉苗木面积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以上。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建设省城后花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

——坚持科教兴林。

——坚持依法治林。

三、奋斗目标

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到年,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年,林木覆盖率达到以上,生态环境趋于优化,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年,林木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以上,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平衡,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年(“十一五”期间)全区荒山造林.万亩,发展经济林万亩,花卉苗木万亩,速生丰产林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村镇植树万株(各的发展目标详见附表)。到年底,全区有林面积达到万亩,其中防护林万亩,经济林片林万亩,用材林万亩;堰边植树植果折实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万亩;花卉苗木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亿公斤;林业总产值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

———年全区补植完善防护林万亩,嫁接、改造、完善经济林万亩,新增花卉苗木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村镇植树万株。到年底,经济林总面积稳定在万亩,花卉苗木面积达到并稳定在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亿公斤,林业总产值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

第三章总体布局和重点建设区域

一、林业建设总体布局

实现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任务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大环境绿化、保泉绿化、绿色通道、封山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抓好宜林荒山、道渠两旁、城乡及村镇周围的绿化,努力实现全面绿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平;加快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努力建设好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适地发展用材林,依靠科技,依托市场,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林,保护好林木、野生植物资源;积极稳妥地发展、建设森林公园和游憩性森林;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向管理要效益,以改革促发展,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二、林业建设重点

(一)林业生态

体系建设、宜林荒山造林绿化。“十一五”期间继续抓好大环境绿化、保泉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体的重点工程,对宜林荒山进行全面、高标准绿化。

——区域性生态环境的改善。到“十五”末,全区宜林荒山面积虽较“九五”、“十五”期间大幅减少,但仍有.万亩荒山需要绿化。这些荒山大多分布在山体的中上部或顶部,地处高山远山,土层瘠薄,绿化难度大,“十一五”期间努力将宜林荒山全部绿化一遍。一治一条流峪,一治一座山头,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以实施重点工程为带动,高标准规划,严格造林技术规程,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最大限度地增加植被覆盖面积。通过重点区域治理,带动整个山区荒山绿化。

——景区景点周边的绿化美化。跑马岭、四门塔、九顶塔、红叶谷、药乡森林公园等现有景区景点,在保护、利用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提升绿化档次为主,根据景区各自的特点、面向的消费群体的不同因需在景区内密植各类观赏树种和摆放时令花卉,在绿化水平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新引进的景点景区以高标准绿化为主,增加植被,增强吸引力和观赏效果,为景点再扩张、再提升打好生态基础。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三座大型水库以及座中小型水库周围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主,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保障水库水质和周边环境良好,同时可适当点缀黄栌、五角枫、红栌等观赏树种,形成集绿化、美化、防护、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绿化体系。

——生态防护功能的增强及绿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十一五”期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后,从年开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努力实现全面绿化,做好“十一五”期间荒山造林成果的补植和完善;二是向高标准绿化迈进,增强生态防护功能,全面提高绿化水平。、平原绿化。

——农田林网建设。平原农田林网的新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施工,科学规划,统一网格标准,统一苗木规格,采用大苗、良种苗定植,确保一次成型,发挥最佳效益。农田林网的完善主要是对林带不整齐,布局不合理,网格偏大,标准不高的林网,按统一标准进行补植完善,达到合格农田林网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新建、完善农田林网万亩。“十一五”末,平原万亩农田基本实现林网化,农田防护体系更加完善。林网树木成材后,可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后进行间伐或轮伐,但伐后必须及时更新,以确保整个防护体系的完备。

——速生丰产林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以廉价的投入、高效的产出、管理粗放等优点正逐步被平原地区群众所认识和接受,也是平原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适时引导、鼓励农民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五年计划发展万亩。发展重点以沿黄、沿小清河的华某省部、遥墙、唐王、王舍人等平原乡镇为主。

——村镇绿化。城镇绿化以乡镇政府驻地为轴心,向四周辐射,以道路绿化为重点,向街巷延伸。重点搞好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城镇小广场建设和办公、商住区的绿化美化,提升乡镇的对外形象。

大力推进围村林建设。周围的生态环境如何已经成为村庄文明、富裕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需要。围村林建设本着“十一五”期间打基础、搞试点,“十一五”之后全面展开的思路,科学规划,因势利导,有条件的村可规划建设中心花园或小广场,多形式加快村庄绿化。同时,积极引导农村群众结合村庄绿化搞好庭院绿化,改善生活居住环境。、绿色通道建设。建设绿色通道是国土绿化和大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全区绿色通道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济青、东绕城高速公路的绿色通道建设,但今后的建设任务仍很艰巨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林果产业是南部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花卉苗木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地域带动作用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林果产业的提升和花卉苗木业的发展壮大。、林果产业。“十五”末,全区经济林总面积达万亩,“十一五”期间在稳固现有面积,适当扩大规模的同时,重点在挖掘内部潜力,产业提升上做文章。

①结构优化。突出抓好“五个一批”:

——新扩张一批果品基地。“十一五”期间再扩大经济林面积万亩,“十一五”末经济林总面积达到并稳定在万亩。重点突出仲宫、港沟、彩石、柳埠等目前经济林总量和人均面积较少的乡镇的退耕还果,大力发展经济林。坚持良种化、区域化、基地化的建设原则,重点发展桃、杏、核桃、板栗、花椒、大樱桃等当地名优品种和市场潜力大的干果和小水果,逐步扩大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规模,培育、扶持一批当地优势果品品牌,努力提高良种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更新改造一批中低产果园。现有经济林中,有近万亩的果园产量低、效益低下。“十一五”期间,重点对这些中低产果园进行提升改造。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推广果实套袋、微滴灌、树盘覆草等管理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树上树下科学管理,提高果树生产的单位面积效益和经济效益。

——嫁接提升一批低劣果树品种。现有经济林中,有.万亩属于老化、退化严重的低劣果树品种和新栽植的干果实生苗,管理滞后,影响农民增收。嫁接改造的重点是苹果、梨、桃等低劣杂品种以及新栽植的核桃、板栗实生苗。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引进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名优特新果树良种,引进良种接穗,大力开展果树嫁接改造工作,努力提高良种化水平。

——设施栽植一批果树大棚。果树设施栽培通过“十五”期间的实践,正逐步被山区群众所接受。“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果树大棚建设力度,根据果树生产状况和立地条件,正确引导,因地制宜地抓好果树设施栽培,深入挖掘果树生产的内在潜力。

——建设完善一批高标准林果示范园,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林果产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重点抓好核桃、板栗、扁桃、苹果、梨、桃、杏、葡萄、柿子等大类果品高标准示范园的建设。同时,抓好个左右的果树专业村,全面带动,提升全区果树管理整体水平。

②产业体系。全区经济林总量和产量虽大幅增加,但也存在销售渠道不畅、产业链条不健全的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也是林果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十一五”期间争取在果品精深加工和市场化建设上有新突破。

——果品精深加工。“十五”期间引进、发展的华鲁食品、大正食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效益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果品产销矛盾。“十一五”期间力争再引进几家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实行果品基地、产出、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果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果品的多次增值。

——完善产销体系。加强果品市场建设。在扩大已有的七里堡、仲宫、商家、西营等果品市场规模的同时,再规划建设柳埠、高而等处果品批发交易市场,避免因销售不畅造成的果品滞销压价,提高群众植树种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果树生产者协会和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向市场,面向果农,走出一条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销路子。、花卉苗木业。花卉苗木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十五”期间发展势头强劲,为今后的产业做大做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力度,新发展万亩,“十一五”末达到万亩,并形成规模。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积极引导、扶持唐王、董家、郭店、王舍人、华山等平原乡镇发展种苗繁育和花卉种植。在布局上逐步向济青高速公路、东绕城高速公路、孙唐路两侧集中,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带。坚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一批花卉苗木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现有企业和种植大户扩大规模。坚持市场拉动,发挥好区花卉苗木协会的作用,搞好市场信息沟通,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坚持园区化管理,做好花卉苗木产业园区的规划和招商,实现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

(三)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森林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管护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此,“十一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健全林业生态保护体系,抓好封山护(育)林、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施封山护(育)林及生态林补助项目。封山护(育)林是有效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全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持续不断地封山育林,有效增加了森林植被。“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封护力度,与实施生态林补助项目结合起来,对项目区森林资源实行重点封护,发挥项目区专职护林员的作用,管严管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以项目区为核心,向外延扩展,扩大封护范围。本着封低即封高,封近即封远,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封育管造四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类施封。“十一五”期间新封山护林万亩。

对位处高山远山偏远地带、人工造林难度大,比较适宜通过实施人工封育,达到增加植被目的的部分荒山,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行死封,按封山育林的标准和要求,配备护林房、护林员和瞭望设施,建设生态防护隔离围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林业投资,同时又能实现全面绿化。、森林防火。始终把森林防火放在林木资源管护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加强装备建设,根据任务需要,配齐必要的通讯、交通和扑火机具。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的管理,提高作战能力,完善区、乡镇、村三级护林网络,搞好护林联防。加强林火监测监控体系建设,科学防火,增加防火瞭望台(塔),安装先进的监控设施,减少监控死角。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森林防火的各项制度,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努力减少森林火警火灾发生起数,减小火灾危害。、资源林政管理。严格木材采伐审批程序,坚持实行林木采伐伐前公示制度,强化整个采伐过程的监督。严格实行木材采伐限额制度,减少违章采伐、乱砍滥伐等现象的发生。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和木材经营管理,规范木材经营市场,加强对从事木材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的管理,依法健全各项经营手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预防职务犯罪,提高林业案件的查处效能,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动植物检疫。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大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新建完善林木病虫测报点,配齐必要的防治设施和装备,增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能力。对柳埠、黑峪两处国有林场进行重点防治。全区林木病虫发生率、监测率、防治率都要达到省、市制定的管理目标,做到有虫不成灾。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防止林木检疫对象的侵入。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对驯养、繁殖、经营野生动植物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完善各种经营手续,依法经营,依法管理,逐步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四)森林旅游业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林场建设。柳埠、黑峪两处国有林场在保护、管理好国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争取在管理机制、经营方式、经济效益上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国有柳埠林场,在核心区域的森林资源划归跑马岭景区和四门塔景区管委会经营后,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盘活其余国有森林资源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新形势下,应紧紧抓住市场经济深入带来的重大机遇,打好“柳埠国家森林公园”这块牌子,广泛宣传,广泛招商引资,力争“十一五”期间盘活部分国有资源,努力使林场摆脱困境。两国有林场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对职工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转变职工思想观念,激发工作积极性,努力使林场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森林旅游业发展。森林旅游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人气越来越聚集。特别是国有黑峪林场与某省鲁建世纪集团以合作形式开发建设的蟠龙山森林公园年的成功建成开放,为全区乃至全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树立了样板。“十一五”期间继续发展优势、挖掘潜力,做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扩大蟠龙山森林公园的建设规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在此聚集;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全面发挥森林资源的三大效益,努力由投入期向效益回收期转变。协助做好唐王林场市级森林公园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工作,修订完善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用市场的手段开发经营森林公园,把唐王林场市级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全区北部滨河风光休闲旅游的亮点景区。同时,将其他林相较为整齐、环境较好、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林片经调查规划后,再申建处市级森林公园,构建全区森林旅游的大格局。

——休闲观光采摘果园。深入挖掘南部山区经济林的内在潜力,结合“农家乐”项目的实施,在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的经济林种植区,因地制宜,积极引导、鼓励单位或个人营建果品采摘园、果园超市等农业休闲观光项目。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引进企业连片开发,形成大型的休闲观光景观园,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柳埠自然保护区是市政府批准的市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面积为.万亩。“十一五”期间,重点是按照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做好制度完善,管护措施落实,区内环境改善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力争进一步扩大保护面积,整合周边森林资源,积极申建成为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

第四章“十一五”林业改革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加快新一轮林权证的核发工作,明确权属,切实维护林权证的法律效力,严格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进一步稳定承包关系。上一轮承包到期后,原承包做法基本合理的,可直接续包;原承包做法经依法认定明显不合理的,可在完善有关做法的基础上继续承包。农户不愿意继续承包的,可交回集体经济组织另行处置。对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可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将产权逐步明晰到个人。对宜林荒山荒地,总结“九五”、“十五”期间的经验做法,推广柳埠、锦绣川、孙村等乡镇的改革经验,进一步推行分包到户、招标、拍卖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造林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无偿转让给有能力的单位或个人经营,但必须限期绿化。

二、加快推进林地、林木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林地、林木使用权的流转。林地、林木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规范流转程序,加强流转管理,认真做好流转的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流转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出现乱砍滥伐、改变林地用途、改变公益林性质和公有资产流失等现象。

三、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民营企业、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按照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划定的事权等级和经营类别,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政策措施和资源管理办法。对公益林业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商品林业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继续实施好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助项目,按照项目要求,管严管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争取实施省级公益林补助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的招投标制度、报帐制度,实现林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

五、革新林业管理机制

(一)办公自动化与网络办公

办公自动化与网络办公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提高办公效率、保障林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十一五”期间,根据林业工作需要配齐计算机、传真机,配置带宽不小于兆的局域网络,构建**林业信息网,及时发布林业发展、改革、科技等信息,及时了解外县区、外市地、外省林业工作的动态,汲取经验做法。加强局域网络安全,配齐必需的防火墙、服务器等设备。加强网络管理,培训、确定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确保信息畅通。努力提高网络使用效率,逐步实现网上收发公文、查阅文件、网上传输数据,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业务监控、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各科站分工和业务需要,配备多媒体演示室、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建设林火监控室、资源消长监控室、林木病虫监测室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及时掌握全区森林资源消长动态,提高森林灾害的预防能力。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林业建设的领导

要充分认识加强林业建设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切实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干部群众国土绿化意识,激发积极性。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林业工作,共同推进林业事业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

二、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各方面的资金一起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筹融资投入机制。积极对上争取林业贴息贷款、国债造林以及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社会造林。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的覆盖面,提高义务植树的实际成效。抓好区、乡镇、村三级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植树登记、考核和监督检查制度,多形式加快林业建设。

三、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实现与国际接轨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林业发展。加大引进力度,着力引进资金、资源、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区外投资主体投资造林和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开展林产品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无公害林产品的开发建设,确立品牌优势,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依法治林

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逐步建成以专业执法队伍为骨干,以专职护林队伍为基础,专群结合、以专为主,防打结合、以防为主,反应迅速、打击有力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展专项教育,加强队伍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采用林业公安、林政、森保三位一体的联合执法模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加强以森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和乱征滥占林地、防治林木病虫害为主要内容的林木资源管护工作,依法严肃查处各类毁林案件,严厉打击毁林犯罪活动。

五、强化科教兴林

免疫规划中长期规划 篇2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近些年来,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随着电子商务领域的不断耕耘拓展,客观上进一步要求物流业有新的发展。在战略层面,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物流业需要进入一个整合发展的新阶段。

相比而言,物流业发展的水平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甚匹配。全行业“小、散、差”的现状并没有根本的改观,行业运营效率整体欠佳。这当然与物流业自身发展的阶段相关,也与各种外部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制约紧密相关。外部环境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即表现为物流业发展的成本偏高。倘若成本问题不着力加以解决,所谓行业发展的愿景有可能成为空谈。中央明确表态,要加快解决突出的“卡脖子”问题,而公路“三乱”即在“立行立改”之列。

公路乱收费,就是深刻影响物流业的一种畸形成本。公路关卡林立,严重推高物流业成本。强化治理公路“三乱”,借此减轻物流企业负担,已成共识。令国人费解的是,至今依然乱象迭出。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清理整顿乱收费、乱罚款等各种“雁过拔毛”行为,指向非常明确。物流企业唯有负担合理,才能够避免出现被逼“违法”超载的普遍情形。可以说,公路“三乱”不除,物流业则永无宁日,“中长期规划”亦有可能步“调整振兴规划”之后尘,又一次沦为“画饼”。

针对物流业“小、散、差”的现状,如何加快推动物流企业规模化?在政策层面,土地、投融资、税收等扶持政策,则同样会直接助益于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此前,政策层面亦曾有过努力,如减轻物流业税负、降低过路过桥收费等,但减税方面仍有不小的空间。物流成本的下降,必将增强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的活力。唯有如此,中国物流业与中国经济才有未来。物流业需要进步,而其进步又须依靠不断“减负”来谋求实现。物流企业服务成本降低之后,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物流运作效率的提高,进而提升整体经济运行的价值。

“民办教育”博弈教育中长期规划 篇3

5月20日14时20分,北京会议中心六号楼一楼会议室内,著名教育家、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正在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初稿)》(以下简称纲要)第十章——办学体制改革——逐字逐句读出。事关自身命运,与会者全体埋头记录。

这是第五届全国部分省市民办教育协会协作会的会场,不出与会者的意料,“实行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将民办学校分成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从这位副部级干部这里脱口而出。

在念初稿第十章之前,陶西平告诉与会者:“既然大家对‘分类管理的意见比较集中,这个问题也的确关键,那么我读完之后,大家就只围绕这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其他问题因为时间的原因不作涉及了。”

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自雄在14时32分第一个发言,他有备而来,直言“如果分类管理实施,将是最近7年间对民办教育的第六次冲击”。一时间,附和者众。

两种声音

马自雄以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董事长的身份,已经在5天之前来过一次北京,参加21世纪教育研究院舉办的“如何振兴民办教育”论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坦承,尽管自己身在民办教育界17年,但近来对民办教育的宏观政策却有些不摸底,来京参加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论坛,实际上就是想“探探风向”,毕竟,“如何振兴民办教育”研讨会打着为《纲要》建言献策的名头。

“如何振兴民办教育”的第二项主题正是“分类管理”是否需要实施,只是,阵营的明显分野让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都有些吃惊。

在“分类管理”讨论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袁绪程第一个作主题发言,“中国民办教育投资多,捐资少,主要是体制问题,产权没有明晰”,“随着民办教育做大,遇到困境时,潜伏的产权问题(土地、税收减免)都会浮上水面”,“以民办非企业法人地位为例,我们历来在这方面的制度就不清楚,而美国的学校是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登记;应该让举办者自己选择是办公益性教育(免费)还是私人品(收费)”,“我有两点建议,第一,修法修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第二,民办教育体制改革进行试点,在一些地区重新进行界定,对非营利的,政府要给予扶持”。

与会者数十人,具有政府和学界身份的与会者,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袁绪程的意见。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纲要》起草者之一王烽首先发言附议。王烽说:“我和我身边的人一致认为,分类管理势在必行。”

站在这一阵营对立面的,是民办教育出资人这一团队。马自雄在列举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7年间民办教育所受到的5次冲击之后表示,《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关于民办学校、民办教师地位上的“平等宣示”始终未能兑现,民办教育一直是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下与公办学校竞争。平等尚未兑现,又何谈加强规范管理?

次日,马自雄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明言,7年前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主题在于“促进”,寄望民办教育做大做强;如今,目标没有实现,就要改弦更张,未免在逻辑上混沌不清。

他在2007年曾经收到过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问卷调查:如果实施分类管理,你选择做营利性学校还是做非营利性学校?马自雄犹豫再三,在非营利性一栏打了钩。

据他所知,当地几乎百分百的民办教育出资人作出了和他一样的选择。无独有偶,5月20日,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王世虎在协作会上透露,上海也曾做过类似调查问卷,99%的被调查者选择去做非营利性学校,“问题是,目前中国99%的民办教育出资人的真实心态是希望营利的。”

“我们在基层工作的人,会觉得上面的人,包括一些学者和官员太书生气。”马自雄说,“如果你忽视两个截然对立的99%,就等于忽视社会基础,杨东平不是说中国还没到捐资阶段嘛!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连投资教育都举步维艰呢!那么,如果你硬要实施分类管理,带来的效果只有一个,大伙一起做假账,一起应对工商和税务的稽查。这将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也给腐败提供了机会。”

一轮“上书”

5月2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的民办教育协会协作会,马自雄决定参加。这天一大早,马自雄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打来电话:“今天下午的会议,我们会达成一个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公车上书”。

5月18日中午,接马自雄外出吃饭的朋友熟知医改内幕,他建议马自雄,不妨依托协会,联合民办教育界上书中央、上书教育部,以反映民办教育界在这次教育中长期规划中的呼声,“医改的部分市场化转向正是依托于此,两家医药协会在开完会员大会之后的‘上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马自雄听后连称“这是个好主意”。

当晚,马自雄在登上返回无锡的火车之前,打电话给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柴纯青,将自己的设想和盘托出,获得柴的支持。返回无锡后,马自雄随即与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朱晓春取得联系,请朱代为联络其他省份民办教育界代表,朱一口答应。

一如会前的“安排”,马自雄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读完《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第十章有关体制改革的内容之后第一个发言,直言“分类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仅就产权的界定就不是那么简单”。

在他看来,后来的投资办学乃至新近开始在东南沿海出现苗头的捐资办学产权尚好界定,但中国民办教育的第一阶段——储备金办学阶段产权很难界定。产权界定困难,分类管理自然无从谈起,“很多事情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有些问题也需要先放一放,等时机成熟再说”。

话音未落,他的观点就获得与会所有代表的支持,湖北、河北、上海、河南等地的民办教育协会代表纷纷发言支持马自雄的意见。而马言犹未尽,他建议:“大家今天的话题高度一致,应该由主办方根据记录整理出一份文件,作为我们民办教育界对分类管理、对教育中长期规划的集中意见,上报给教育部乃至中央。”这份建议,同样得到全场一致的支持,负责承办此次会议的东道主、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马学雷说:“这事情,我来办,先交给陶西平会长,请他代为上呈。”

多个难题

此时,陶西平已经有事先行离开了北京会议中心,在离开之前,他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分类管理远未到定局的地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一些领导就明确表示反对”。陶西平以前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曾经任职。

实际上,目前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5月15日的民办教育研讨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柴纯青转述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主任卢干奇对分类管理的意见:一、赞成分类管理,与国际接轨;二、选择做营利或非营利学校,由学校自己申请;三、如果分类管理实施,先要澄清“属性”,“民办非企业法人”问题必须要解决。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一位参与过义务教育法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起草的官员后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承认,尽管很多官员和学者赞成实施分类管理,但条件恐怕尚未成熟,“产权和会计师制度都还没跟上”,“民办非企业法人不仅仅存在于教育一个领域,单凭教育部门的力量,要动《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显然不现实”,“实施分类管理,还必须修订义务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的建议是,“现在最好还是找一个民办教育发达的省份先做一下试点”。至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内部关于分类管理的争论,这位官员表示,现在分类管理究竟实施与否远未定局,有争论很正常。一旦定局,“我们会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和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改之时,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两度被提上议事日程,在两部法律最初的文稿中,也曾出现“分类管理”的字样,但最终被否决。此番《纲要》中第3次出现这一字眼,能否通过尚难断言。

安全发展中长期规划 篇4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建设,培养造就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安全生产人才队伍,促进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好转,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根据公司“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及环翠区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为实现总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指标,我们要抓住机遇,负重自强,团结登攀,锐意进取,使安全标准化体系正常有效运行,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确立指导思想,明确管理目标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引领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考核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牢固树立“生命、健康、卫生、环保”的管理理念,为公司稳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7年内安全目标

(1)、无重大火灾、工伤设备、,无影响社会稳定事件。

(2)、千人重伤率:≤0.15‰

(3)、千人负伤率:≤2‰

(4)、争创各级文明、标准化安全生产现场。

二、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安保体系

1、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公司各级领导以及各岗位员工在管理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职责,是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

2、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新的形势对企业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是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

3、完善安全生产奖罚办法。制定合理的奖罚办法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4、完善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办法。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和处理办法。

三、加强学习宣传,全面提高认识

1、公司领导要进一步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提高认识,在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

2、各岗位员工要通过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条款,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

四、搞好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明确各岗位员工的安全职责,制定培训计划,并适时组织实施。

2、组织各岗位员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中的针对性条款,以便明确职责。

3、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工作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五、加强监督管理,减少事故发生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办法是监督管理的基础;配备高素质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重要保证。

2、公司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是生产过程中设备和人身事故、防火、防爆、中毒等项目,监管的重点是设备和人身安全。

3、各部门特别生产、库管部门应加大对自管项目监督检查的力度,遏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各部门每月应按时上报安全月报表。

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持续改进

1、重视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安全管理干部。

2、按公司生产要求和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安全人力资源的配备。

3、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反馈制度,虚心接受改进意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真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将好的建议、好的方法应用到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服务。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5

(2016年-2019年)

近几年来,通过全体师生共同持续努力,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特制定我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一、基础与现状

1、教师结构状况:学校现有在岗教师xx人,均为教学经验丰富,教龄长的资深教师。与此同时,学校正采取多种途径,不断充实教师队伍。

2、学校管理状况。近年来,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走向正规化,专业化。

二、存在的不足

1、教师队伍阵容不够充实,部分学科教师资源不足。

2、管理制度和方式尚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针对学生的课堂及课后管理。

三、学校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您把孩子交给我,我把奇迹还给您。

(二)办学目标:打造教育培训机构第一品牌。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目标:坚持制度化管理,努力打造教育培训机构第一品牌。措施:

1、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2、发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的作用。

3、积极与家长沟通,家校联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6、9——2017、8)目标:

1、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走向正规化的道路,2、积极扩充教师队伍。扩大办学规模。任务:

1、实行校长朱主抓,负责人牵头的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证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扩大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积极宣传,扩大办学规模。第二年(2017、9——2018、8)

目标: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学质量。任务:

1、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2、继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提升。第三年(2018、9——2019、8)

目标: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品牌知名度。任务:

1、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2、积极借助新媒体进行品牌推广,显著提升品牌知名度。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学校教学工作基本实现专业化,正规化的目标。

幼儿园中长期规划 篇6

幼儿园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重庆市教委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达标规划要求,较好实施学前三年教育,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和推进教育信息化为重点,幼儿园以“尊重幼儿期的生活价值、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关键”新的办学理念,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创造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教育。教育教学的整改思路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同时,大力实施以德和以法治园,坚持走科学高效的管理与开放灵活的教学相结合的办园模式。以家园与德育为首:以评价为抓手,全面、全员、全程实施无缝隙管理:以课改为先导,全力推进教学改革和观念更新;以师幼要求为导向,构建市场为主的立体式服务体系;以创业为精神动力,整合管理资源和教学资源,实现幼儿园跨越式发展。

二、现状分析

我园加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有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许多实际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有利条件:

(1)当地政府、周边村委的大力支持,省、市、县各级领导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学生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进一步认识,扩大发展了幼儿园发展空间,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2)园内外认识的统一,教师队伍不断强大,教育素质日益提高。

(3)教师队伍的日趋稳定,为提高质量提供了人力资源。

2、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由于生源快速扩大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幼儿缺乏活动场所。

(2)随着幼儿园规模的迅速扩大,幼儿保教费 达不到规定欠缺。

(3)幼儿规模扩大,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发展。

三、重点工作

1、努力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积极落实办园宗旨,大力改善办园条件,扩大学校幼儿园规模,争取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树立全员的大局意识和争先创意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深化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努力优化学科课程、开发环境课程、强化活动课程,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加强师德建设业务培训,坚持继续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保课程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

3、建立并完善幼儿园的管理制度。

以法治园、规范办园,严格管理,实现我们的追求。好学校培养好老师,好老师组成好学校,好的教育理念要有好的老师来实现。为此,幼儿园重点制定了长远的人才发展规划,花费大量心血和财力来打造一支专业、敬业、乐业的名师团队。

4、创新幼儿园管理机制

以培养和激励人的发展为先导,以幼儿园周边环境发展为依托,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课改,以诚信教育提高人质量,实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的办学目标。

5、向特色幼儿园发展,逐步形成本园教育特色。

6、搞好新型的社会服务。为不同层次的需求对象,提供对口适时的服务,搞好卫生保健安全工作。

四、奋斗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逐步提高办园质量,彻底完成由小学式教学到正规化幼儿教育的转型,形成自己的办园风格,培养有个人风格的幼儿教师,在当地得到好评,到2012年逐步改善幼儿园软、硬件设施,达到二级幼儿园标准。

(二)阶段性目标: 1、2009---2011年(1)彻底完成幼儿园转型工作,(2)探索自己的办园风格,(3)逐步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

2、2011--2013年(1)硬件设施达标,达到二类幼儿园标准,(2)培养出自己的名优教师,(3)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4)在社会上形成良好影响。3、2013--2019年(1)达到一类幼儿园标准(2)冲击市级特色幼儿园。

五、主要任务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激励教师互帮互学,继续实行新教师一帮一制度,开展公开课活动,分期组织教学培训。

3、形成教师你追我赶的教学风气,经常公布近期优秀教师案例。

4、幼儿园以“发展家园合作,稳定生源,拓展活动特色”为办园发展方向,提高教育 质量为宗旨,办园中不断探索,逐步开展幼儿双语教育、努力办出亲子活动、双语特色。

六、主要措施。

(一)认清形势,强抓机遇,加速跨越式发展。

承启2009年是幼儿园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的之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通过“关爱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个孩子”和“以诚信谋发展,以质量求生存”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全力推进幼儿园发展的大跨越,特别注意增强“五种”意识。

1、切实增强发展意识。把加快发展作为幼儿园工作的第一要务,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家园亲自活动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因小胜而满足,不因困难而退缩,聚精会神抓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

2、切实增强机遇意识。首先要依托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认识,扩展幼儿园发展空间,其次是在现有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开源节流,把钱花在最关键的地方,逐步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初步开展亲子园建设工程,切实搞好宣传活动,再次是幼儿园提出认真落实新课程方案,敢于打破固定有模式,善于突破思维定势,把幼儿园提出的办园目标和阶段性的中心工作转化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

3、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各项工作要开创新局面,必须要做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只有这样,我园按教育规律育人,按创新思维改革,按超常规度发展的办园理念才能落到实处。

4、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把干好每一项工作,教好每一个孩子视为自己的天职,牢固树立园兴我荣,园衰我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全力推进幼儿园的跨越式发展。

5、实施“五大”领域课程,并做好“五大”领域课程的研究。

6、狠抓入园率,巩固与提高工作特别工作,特别学前小班幼儿年龄小,农村年龄小,农村农活多,路途远,许多家长存早上一年晚上一年无所谓,造成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低。

7、狠抓幼儿教师的培训与培养工作,近几年我校幼儿教师调动频繁,大多青年教师没受过幼师教育,对幼教工作思路不清,方法不对头,缺乏成功的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经验,据此我们要下大力度培养一批精通幼儿教育的幼儿教师,让每位幼儿进得来,留得住,让每位学生家长满意。

三、加大投入,狠抓幼教管理,推进幼儿园建设,几年来,我校的幼儿园建设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幼儿园软硬件设备设施建设迟缓。因此,我校要积极争取资金,按需投入,争取在1—2年内购齐大型玩具5件,配备幼儿图书1000册,满足幼儿学习、生活、成长的需要。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建议 篇7

总体来说, 我们认为中国教育改革应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继续坚持普及义务基础教育, 把重心放到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二要发现和培养特色人才和高水平人才。

目前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在于发现和培养特色和高水平人才, 而通过改革高等教育体制, 可以带动基础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也有利于两个目标。

我国几十年高等教育走的主要是大众化、批量化的普及道路。这对于当时的情况, 有一定道理, 但出现一些偏向。现在, 为了平衡发展, 高等教育亟需提高。教育改革是我国历史上必须迈出的一步, 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迫切任务。

33年前, 邓小平作出“恢复高考”这一果敢的改革决策, 为我国的快速发展培养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提供了人才基础。适合时代需要、着眼未来的教育改革, 也同样是未来中华腾飞的保证。

特色和高水平人才是中国发展所必需

中国的发展, 对拔尖和特色人才有明显的需求。粗放和初步的发展, 一般普及教育的人才可以起很大作用。要赶上和在某些方面领先国际前沿, 逐步掌握发展的主动和一些主导权, 发现和培养在世界范围还堪称高水平的人才尤为重要。

而中国现状正如温家宝总理和钱学森先生的对话所反映的:几十年来拔尖和特色人才匮乏。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就难以改变中国在大多数领域步西方后尘, 长期缺乏主动、难以掌握主导。比如, 美国的微软、谷歌等公司领先我们, 我国的相关产品就必然受其导向。这样的问题最明显表现在经济和科技领域, 也同样存在其他领域。其根本, 是因为我国缺乏有特色的、拔尖的创新人才。人才不能领先, 导致了其他方面不能领先。

我们赞同高校既有普及也有提高的功能, 也支持继续做好高等教育的普及。但是, 从我国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起初几十年的精英教育, 我国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高等教育普及化, 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最近十几年, 重点都是普及, 而提高为次要。

拔尖和特色人才匮乏既相对于国家目前和今后的迫切需求, 相对于近十几年高等教育在普及程度的加快和改进, 也相对于原西南联大等学校的成就。在艰苦情况下, 我国可以出现赵元任、陈省身、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王浩、钱钟书等人才。而条件好很多的现代, 在绝对人数和相对世界的比率上, 我们出现的特色和拔尖人才很少, 如果相对我们大学生、研究生数量, 比率就更低。

不是因为我国没有这样的人才, 而是因为当前的教育不能积极发现他们、不支持他们的成长。我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善于被动接受、缺乏自主的学生, 这样的特点反映到科研人员身上就是缺乏创新意识, 能够做技术过硬的技师, 却成不了科学领袖。如果不能深刻反省我国教育体系,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我们的教育体系, 可能会埋没更多现代和将来存在的拔尖和特色人才。

如果不进一步改革教育体系, 不仅会导致我国失去一些应该发现的特色和拔尖人才, 而且将导致教育的幼稚化。上级教育部门对下级的管理太多、太细, 如此逐级下传, 反映了一种不信任, 也就使得下级不能成熟。比较而言, 我国培养出来的中小学和大学毕业生, 相对西方国家的同龄人, 常常显得思想和行为较为幼稚。其根源, 是因为教育部门没有发挥学校自主性、学校没有发挥老师自主性、老师没有尽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本来应该自主、自身负责的, 却习惯性依赖和仰仗老师和家长, 造成我们的学生幼稚化。这样的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年轻人进入社会也偏幼稚, 本来应该以成人姿态负责、理性处理事情, 有相当多人处理起来像小孩、非理性、无规范。因此, 教育不发挥学校自主性, 也造成一些不足够成熟的、偏于依赖或怨人的人群过多, 而以成熟心态负责解决问题的人群偏少, 导致社会进步缓慢。

有关高等教育改革的四点意见和建议

1.保证教育公平, 继续国家办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加中央的教育经费是保证不同阶层、不同地区得到教育公平之必需基础。这些增加的经费, 不能简单重复, 而是应用到改善基础教育、和改革高等教育等实处。发展教育是国际公认的国家发展的保证。我们比较中外教育体制可以发现, 国家办教育不仅是国家发展之必须, 也是教育资源社会公平配置的基本保证。我国应该继续以国家支持为教育的支柱, 而不走西方部分国家私人办精英高校的道路。我国不应该出现因为其家庭收入而不能获得高等教育的现象, 这不仅是社会不公, 也是和自然界失去生物多样性一样, 失去人才多样性。多样性的人才来源, 是国家发现和选拔人才的重要资源, 是国家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鼓励大学竞争, 国家宏观选择。逐步让高校自主。先选择一批高校, 给予自主权, 实现理事会管理。由相关人士和有关单位代表组成理事会直接管理。招生、课程设置、毕业等教育和学科建设都交给学校。国家管经费、规范、学生工作。国家通过参与理事会和经费调节, 间接管理和任命校长。国家也可通过法规和政策划定高校的底线和边界。国家不给出上限, 而让自主办学的高校竞争, 通过竞争, 出现特色办学、特色人才。国家出上限、出简单化的目标都会矮化高校、让高校走上窄路。国家让学校竞争, 可以使其能够达到的上限出乎意料地高, 而各个高校办学的道路越来越广。不要担心动荡。时代不同了, 现在很多学生最关心的是毕业后第一个职位的工资, 而不同于二三十年前学生关心的。国家也要相信经过上百年发展的高校, 可以作为“成人”来自主管理。有个比喻:书店以前是开架的, 其后几十年怕人民群众偷书, 书店封架。书店重新开架是经过犹豫和领导层争论, 开架后, 结果图书失窃并非严重问题。既然书店可以相信一般群众顾客, 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相信经过国家发展风雨、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 (包括教育管理部门人才) 的大学校领导和教授们。

3.建设一流大学, 加强研究教育。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正确的目标, 是发展所必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受制于两个条件:研究不是一流, 教育不是一流。为了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可以采取三个具体措施: (1) 给予一批高校科学研究专项经费, 其量为高校的一个学院相当于科学院一个研究所的研究经费。科学院在各个学科有多个研究所, 而高校一般只有一个相应的学院。给高校的研究经费还帮助和促进国家培养人才, 是经费的恰当应用。也与国际一流大学在世界上承担前沿自由探索研究一致。 (2) 中国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所, 可以单独或者联合参与创办新的小型高水平的大学。我国十几年来增加的大学, 主要是普及。新型高水平大学极少。研究所的领域和教育比较接近, 参与办学可以起到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投资的作用, 而且有中国科大成功的先例可循。 (3) 为了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国家需要支持一批教学人才, 保证其待遇, 使研究型大学中教学得到保证。国家也需要以科研经费换科研人员的教学时间, 让他们省出申请经费的时间认真参与教学改革。

4.大学中学联动, 提倡特色拔尖。大学水平提高, 和中小学教育有关。如果中小学只提倡和鼓励总分高, 缺乏特色和专长, 高校工作就很难。如果高校只看高分, 中学就不能脱离考试的指挥。一些高校和中学已经接触, 希望联动, 为我国发现和培育特色和拔尖学生。如果国家给予政策和支持, 可以局部选择性地开始一些联动。从中学开始, 实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允许和鼓励拔尖和特色人才成长的关键。对学生个性化教育, 就需要学校允许和鼓励。中学的鼓励如果得不到大学的承认, 就无法开展。而大学如果接受千篇一律的学生, 个性化教育困难就比较大。中学大学联动可以解决这个两难。

当自主办学的高校增多以后, 完全自主招生, 出现各自特色, 也将影响中小学教育, 使中小学不再以简单总分为惟一标准, 而是有不同特色的学生, 被高校录取。 (本文节选自2010年1月11日饶毅、施一公在国务院座谈会上的发言编辑:何乐)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继续坚持普及义务基础教育, 把重心放到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二要发现和培养特色人才和高水平人才。目前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在于发现和培养特色和高水平人才, 而通过改革高等教育体制, 可以带动基础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也就可以有利于两个目标。

免疫规划中长期规划 篇8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人才规划体系建设和重大政策、重大人才工程落实的通知》精神,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作出了“编制自治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的决定。完成好这一任务,需要着重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解决好“为什么”的问题。这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中央有明确要求。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以及中央、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年度工作要点都明确提出,要健全人才规划体系,把人才强省、强市、强县、强院、强校、强企落到实处。国家牵头制定6支人才队伍建设、18个专门领域人才中长期规划。今年3月中旬,中组部、人社部共同印发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二是广西有现实需要。长期以来,我区各支队伍建设没有专项规划。队伍现状如何、建设目标如何、采取什么措施达成预期目标,还缺乏系统考虑和设计。具体到实际工作,难免“见子打子”、“见招拆招”。这与广西加快发展的形势任务很不相适应,与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协助抓好专门领域人才工作的职责定位也不相称。必须借着当前新一轮人才热潮的强劲东风,加强规划编制工作,以规划实施统领队伍建设,以规划目标任务作为努力方向,以规划重点工程为工作抓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支人才队伍建设抓实、抓到位、抓出成效。

其次,要解决好“干什么”的问题。以往很多人认为,规划是“挂在嘴边、写在书里、贴在墙上”的,没有太大实质意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无外几种:一是规划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二是变化远比计划快,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的规划,解决不了长远问题。三是研究不深,规划不实,缺少工作抓手,解决不了操作问题。

从国家人才中长期规划、自治区人才中长期规划看,这些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比如,国家人才中长期规划在深入研究国情国力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等主要任务,特别是12项重大人才工程,把目标任务进行有效分解,使得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人才中长期规划,显得很扎实、很有可操作性。自治区人才中长期规划,通过反复调查研究,突出了高层次人才、重点工业产业人才、重点区域人才“三大开发”主要任务,提出了包括实施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制度在内的11项重大人才工程。这当中,既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又有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既考虑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着眼于科学规划未来发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特别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要下力气抓落实,就能有效解决“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

这给我们制定各支专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予重要启示:一要努力提高科学性。规划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预测基础上,要深入剖析队伍建设情况,明确发展趋势是什么、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创新和突破、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和安排,这些都是必须首先搞清楚的大问题,满足拼凑成型,终究难堪大用。二要着力突出针对性。专项规划是用于指导专门队伍建设的,特别强调针对性。就拿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来分析,主要任务紧扣队伍建设现状,提出重点解决“能力建设、规模扩张、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和发展环境”五大问题,研究制定了包括重大人才工程在内的10项重点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三要充分体现实用性。专项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几项要求是很重要的:一是深入分析现状,二是科学设定目标,三是明确主要任务,四是理清政策路径,五是提炼重点工程。归根结底,就是这支队伍今后一个时期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何种方式方法解决问题,预期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样,既方便组织实施,也有利于督促检查。

上一篇:计生局2011年综治工作总结下一篇:化工安全管理制度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