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活动总结
活动情况总结 2017.12.10
鹿泉区中医院
为贯彻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部署,现把落实年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汇报。活动组织开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活动的组织实施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院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活动的实施工作,根据一致意见形成活动方案“关于下发2017年医疗安全核心制度落实年活动方案及实施细则的通知”XXX(2017)0xx号。
我院“方案和实施细则”的出台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努力目标,为全体员工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同时,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年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我院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核心制度落实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宣传、动员、考核、评价等工作。
以上工作的落实,各级质量控制体系职责明确,层层负责落实。从组织上为该活动制订了严格的人员监督和考核机制,从制度上为活动年工作落实制订了保障。
二、采取的具体措施
我院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在不同月份开展了以下工作。
1、动员部署、全员培训阶段
5月份召开核心制度落实年活动动员会,具体安排部署核心制度落实年各项工作,广泛宣传,层层发动,统一思想,全面部署,明确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和要求。医院编印和发放18项核心制度手册35份,全院医务人员人手一册。并依据核心制度内容,组织专家制定《医疗核心制度落实评价细则》下发至各科室。
同时,对全院临床、医技人员进行医疗核心制度内涵的再培训。通过幻灯片现场培训和个人自身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各项核心制度深入人心的程序有了较大的进步,基本做到了人员熟练掌握,严格执行,树立起文明行医执业规范的良好风尚。
2、加强学习、自查阶段
5月份各科室要相对集中时间,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18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内容,做到人人知晓、自觉运用和严格执行。在制度学习的基础上,各科室认真查找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落实核心医疗制度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体制机制问题,技术问题,理念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整改措施,医院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导,督促各科室认真自查。
3、整改提高、科室抽查阶段
6-10月份以来各科室通过自查,制定适合本科室实际的整改措施与办法,分解任务,量化目标,细化方案,实行“边整改、边落实、边总结,边提高”,坚持落实核心医疗制度 “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
医务部深入科室工作第一线,在了解和指导工作的同时,对各科室学习情况进行抽查,采取现场抽题签,当场回答的形式,对科室每一位医护人员进行考核。组织专家对科室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抓住重点,完善措施,建立保证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长效机制,并严格考核制度,确 保此次活动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4、竞赛提高阶段
6月份在全员培训基础上,我院组织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通过知识竞赛,评选出了优胜科室一个。
5、考评验收、总结点评阶段
11-12月份我院对“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活动实施情况使用“兰陵颐和医院医疗核心制度考核细则评分表”进行全面考评验收,对活动开展好、制度落实有成效的科室、个人在年终给予表彰,对活动开展不好、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科室,给予全院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达标,并纳入考核,给予经济处罚。并要求所有科室在2017年底前达到“合格标准”。
医院将医疗核心制度落实考评会扩大到科主任、护士长和缺陷责任人,责任人员现场听取缺陷通报和点评,认真记录会议内容,现场接受质询和表态,提出工作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分时段工作的落实,我院形成会议记录和不同时期影像资料以及考核打分文件和培训使用材料等数10项,并及时做好存档留存工作。
三、取得的工作成效
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面,通过优化我院急救体系,保障患者健康;改善住院服务,强化出院随访;全面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感受度。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完善了质控网络,完善质控工作制度,强化督查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大力实施了医院绿化、美化工程,着力改善医院环境,舒缓患者心情。
此外,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服务与质量考核工作,全院职工的法律意识显著加强,医疗文书书写进一步规范,医患沟通得到强化,形成全院职工参与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全院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获得患者好评。
通过以上努力,医院流程更加科学,布局更加合理,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减少了患者排队次数,节约了就诊时间。就医环境和群众就医体验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切实方便了广大患者。
四、发现的突出问题
1、首诊责任制。首诊负责落实还有提升空间,表现在首诊医师对于患者所提问题解答简单不耐心,不能处理的问题不及时请上级医师诊治,不是本专科的疾病不能认真及时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专科不能处理的问题不能及时请有关科室会诊,也不及时转科治疗,2、查房制度落实偶尔有不到位。个人方面,经治医生没有坚持每日至少两次的查房,节假日有时会让其他医生代劳。科室方面,普遍存在对三级查房,重视不够的现象,其中手术科室往往只注重本专业情况,缺乏对病人全面系统的体检和分析,普遍缺乏鉴别诊断,从而造成漏诊误诊,非手术科室存在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病人的实际情况。
3、病例内涵质量不太高,表现在,一首页填写不规范,有空项漏。二记录描述不详,使要素不全,个别诊断当主诉,现病史中主要描述症状描述不准确,层次不清晰,如感觉应以过敏、减退、消失描 述感觉障碍情况,运动应以肌力等级描述运动障碍情况,而一些病案均以“障碍”描述感觉和运动状况,不准确;质量评定不严格,科室领导对病历等级评定把关不严,所有出院病历均评定为甲级病案。
4、查对制度落实不细致,医师、护理、药房都有各自的查对制度,查对的项目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偶尔被忽视。
5、医师结构不合理,接诊不及时。医师结构不合理,不能形成梯次结构,各级医师偶尔不能按时接诊,造成核心制度尤其是三级检诊制度不能落实好的主要原因,6、检查考核评分的手段方法不够多,人员配备不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核心制度落实不力,造成医疗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声誉。如何落实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成为医院工作重点。在新的一年里,结合医疗质量年活动开展以下工作:
1、坚持不懈抓意识教育。医疗工作关系到患者生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与懈怠。我院应持续加强教育,强化各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制度意识,始终把核心制度落实摆在医疗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参与的模式,要求医务工作者从每一天每一个患者做起,遵章守纪。确定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带头遵守规章规定制度,工作遇到新问题,要积极向职能部门反映,不搞变通执行
2、健全制度。
制度管理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因素,制度的执行是当前医院之间医疗管理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医院建立健全的医院职能科室,医疗科室三级督导检查,组织分级负责管理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注重把好第一道关,每个科室都有专职医师,督促医生认真落实制度,以确保每一项医疗活动都能按制度落实。医院质量管理科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有关科室进行整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通过开展专题讲评,提高医务人员对按制度办事的重视程度。全面形成医院主抓亲管,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和职能科室天天抓,医疗科室时时抓的格局。
3、加强考评责任,落实责任到人。
对科室核心制度的情况,严格做到,定期通报,严格奖惩,形成人人尽责,事事尽心,时时尽力的良好局面。
通过以上打算,促使医院医疗安全质量管理有了大幅提升,医疗纠纷投诉明显减少或避免,从患者中树立医院良好声誉,门诊量住院量以及医疗收入等指标保持稳定增长,医院全面建设取得一定成绩。
xxxx医院
1 原因分析
护理核心制度是护士进行各项工作的标准, 是护理行为的法律保障, 给护士清晰、明确的指引, 利于护理工作安全、有效和高效。核心制度实施这么多年来, 仍然有诸多问题出现, 核心制度掌握不全面, 重视程度不够, 安全意识缺乏, 交接班不清晰, 查对不认真, 未遵守操作规程等, 医疗单位规章制度执行不力, 工作规范没有落实到位;护理人员缺乏医疗护理质量意识, 对医疗安全管理不重视, 没有认真学习核心制度;各级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的掌握参差不齐。作为临床护理人员, 只有正确认识护理核心制度, 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才能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 以优质的服务, 达到患者满意。
2 方法
2.1 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机制
强化制度是保障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2], 护理部制订并落实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案, 把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传达到临床科室, 做好各种专项工作, 严格执行核心制度, 以核心制度为指导, 确保医疗护理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服务水平, 让患者满意。
2.2 建立护理管理质控小组
各质控小组对科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特别注意医疗纠纷防范意识, 护理管理等因素对医疗护理安全的影响, 危重患者抢救是否及时, 护理文书书写是否规范, 是否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医疗制度和操作规程等[3]。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纠正, 对整改效果进行追踪检查, 让病区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讨论并分析原因。护理部管理与质控小组检查形成互补, 有共性的问题, 在全院召开护士长例会, 共同商讨、防范、改进。
2.3 奶酪原理的启示
讲的是尽管光线很难穿透叠放在一起的若干片奶酪, 但事实上每一片奶酪上面都有若干个洞, 这些洞代表着每一个作业环节可能产生的失误或技术上存在的“短板”。在只有一片奶酪的情况下, 当失误发生或技术短板暴露时, 光线即可穿过该片奶酪;如果有一叠奶酪, 当光线与第二片奶酪洞孔的位置吻合, 可以继续穿过第二片奶酪;当多片奶酪上的洞刚好形成串联关系时, 光线会完全穿过, 表明安全事故或质量事故必将发生[4]。护理安全源于隐患意识的提高, 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应尽可能地减少每一张奶酪上面的“孔洞”, 每个医务人员都要严格掌握核心制度, 不要盲目相信上一个环节或前一个程序做到了准确无误, 而要坚持从零做起。
2.4 熟记核心制度
冯雁等[5]的联想记忆法能增强护士对核心制度的掌握及落实, 提高护理质量。联想记忆即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的记忆方法。通过简化概括, 增进理解, 运用口诀、关键词把需要记忆的各种东西联系在一起。病区利用早交班时间和下午的时间段, 每周学习几个核心制度, 反复多次滚雪球式记忆, 再把熟记后的制度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中。
2.5 专科知识的培训
每个病区都有其专科特点, 护士掌握了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 才能更好地运用核心制度, 如外科患者的术后评估应做到:伤口评估、血运评估、体位评估、活动评估、感觉评估。护理交接班制度、给药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贯穿其中。如吸痰患者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新生儿、普通患者, 吸痰操作时,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抢救工作制度融入其中。
2.6 提升自身素质, 做好感动服务
感动服务优于满意服务, 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后, 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现代临床护理人员要做到知识丰富, 语言优美, 态度亲切, 言谈自信, 鼓励患者, 尊重患者,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患者进行沟通, 让患者在亲切、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完成检查治疗, 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把感动服务更好地运用到医疗护理工作中。
2.7 对各级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培训
病区护士工作水平呈阶梯状, 对于护理培训要有选择性。在一个病区, 护师临床操作多, 对核心制度的理解及落实比较深刻, 记忆牢固。刚上班的护士, 资历浅, 理解相对较弱。主管护师虽然阅历丰富, 但由于操作相对少些, 对于一些不常用的核心制度记忆不是太熟练。由此, 核心制度的掌握落实需要有针对性, 护士长利用工作的调整、考试等形式, 不断加深护理人员的认知和理解, 达到人人牢记掌握核心制度, 促进护理质量的改进。
3 效果评价
通过对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分析探讨, 护理核心制度指导护理工作,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对潜在性的危机有预见性。保证患者得到安全的治疗、检查、护理, 患者的满意度是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验证。因此, 完善的制度及良好的质量标准积极有效的落实到位, 保障了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红.护理核心制度执行缺陷与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8 (10) :5639-5640.
[2]李华.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重庆医学, 2008, 6 (37) :1253-1254.
[3]鲁传冬, 石德光, 李德炳, 等.质量查房在医疗管理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 7 (18) :636-637.
[4]杜淑英, 黑蕴红, 张秋红.基于奶酪原理对护理查对制度的再认识[J].护理研究, 2011, 4 (25) :1015-1016.
1、首诊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科主任、教授(副教授):每周1-2次
主治医师:每日1次
住院医师:至少每日1次、上下午下班前和晚查房各1次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入院2周仍未确定诊断及治疗有难度的4、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及护理要求
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般1周内
特殊及时
已尸检待尸检病理报告后进行,一般不超过2周 死亡原因
诊断是否正确
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
从中吸取那些经验教训
今后的努力方向
6、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切抢救工作必须做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完整,执行时间 病危通知书一式三份,病人家属,医务办,病历
7、会诊记录
科内会诊
科间会诊:门诊
病房:主治医师、24小时以内,申请尽可能不迟于下班前一小时急诊:10分钟内
院内大会诊1-2天前通知医务科
院外会诊
外出会诊
8、查对制度
三查八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有效期。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质量、标签、失效期、批号
过敏史、毒麻剧限、配伍禁忌
手术室: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9、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
入院24小时完成病程记录每日一次、一般病人可2-3日一次
出院总结及死亡记录应在当日完成10、交接班制度
晨会不得超过半小时
11、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新医疗技术:
探索使用技术
限制度使用技术
一般诊疗技术
12、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类手术:简单小型手术(住院医师)
二类手术:小型及简单中型手术(主治医师)
三类:中型及一般大手术(副主任医师)
四类:
13、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主要是为了强化病人对疾病知情权及治疗方案选择权意识,为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达到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目的,并起到进一步促进医师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的作用。
主管医生(一周不少于3次)
入院24小时、进展期、出院。
术前沟通告知制度
严禁择期手术的手术及麻醉沟通及签字在手术当日及手术室前进行
14、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输血前:血型、输血四项(输血前检查):ALT、乙肝两队半、HCV、HIV、RPR、血型血清学检查。每张申请单只能预约一日的用血量。预定计划3天内有效。
输血同意书
AB型血、血小板、RH(D)阴性
每张合血单只能合一袋血
抗体筛选试验:
1、交叉配血不合;
2、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受血及供血者的血样保存7天2-6°C
发布时间: 2018-04-2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设,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我委制定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制订本辖区的具体细则和实施工作要求,加强解读和宣贯培训,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筑牢医疗安全底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要点完善本机构核心制度、配套文件和工作流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和考核,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年4月18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
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
(一)定义
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
1.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
2.按病情紧急程度,会诊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机构内急会诊应当在会诊请求发出后10分钟内到位,普通会诊应当在会诊发出后24小时内完成。
3.医疗机构应当统一会诊单格式及填写规范,明确各类会诊的具体流程。
4.原则上,会诊请求人员应当陪同完成会诊,会诊情况应当在会诊单中记录。会诊意见的处置情况应当在病程中记录。
5.前往或邀请机构外会诊,应当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分级护理制度
(一)定义
指医护人员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别护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分级护理管理相关指导原则和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制定本机构分级护理制度。
2.原则上,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个级别。
3.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变化动态调整护理级别。
4.患者护理级别应当明确标识。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一)定义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值班和交接班机制保障患者诊疗过程连续性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性医疗值班体系,包括临床、医技、护理部门以及提供诊疗支持的后勤部门,明确值班岗位职责并保证常态运行。
2.医疗机构实行医院总值班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医院总值班外,单独设置医疗总值班和护理总值班。总值班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3.医疗机构及科室应当明确各值班岗位职责、值班人员资质和人数。值班表应当在全院公开,值班表应当涵盖与患者诊疗相关的所有岗位和时间。
4.当值医务人员中必须有本机构执业的医务人员,非本机构执业医务人员不得单独值班。当值人员不得擅自离岗,休息时应当在指定的地点休息。
5.各级值班人员应当确保通讯畅通。
6.四级手术患者手术当日和急危重患者必须床旁交班。
7.值班期间所有的诊疗活动必须及时记入病历。
8.交接班内容应当专册记录,并由交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定义
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疑难病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
2.疑难病例均应由科室或医疗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讨论。讨论原则上应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或机构外人员参加。
3.医疗机构应统一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的格式和模板。讨论内容应专册记录,主持人需审核并签字。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4.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成员中应当至少有2人具有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定义
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抢救资源配置与紧急调配的机制,确保各单元抢救设备和药品可用。建立绿色通道机制,确保急危重患者优先救治。医疗机构应当为非本机构诊疗范围内的急危重患者的转诊提供必要的帮助。
3.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4.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应当将抢救记录记入病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
八、术前讨论制度
(一)定义
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医师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
2.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本科室开展的各级手术术前讨论的范围并经医疗管理部门审定。全科讨论应当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的会诊。
3.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4.术前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定义
指为全面梳理诊疗过程、总结和积累诊疗经验、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死亡诊断、诊疗过程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死亡病例讨论原则上应当在患者死亡1周内完成。尸检病例在尸检报告出具后1周内必须再次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应当在全科范围内进行,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
3.死亡病例讨论情况应当按照本机构统一制定的模板进行专册记录,由主持人审核并签字。死亡病例讨论结果应当记入病历。
4.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对全部死亡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
十、查对制度
(一)定义
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的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2.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3.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定义
指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多方参与的核查,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标准化流程。
2.手术安全核查过程和内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当纳入病历。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定义
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按照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
4.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医师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一)定义
指为保障患者安全,对于本医疗机构首次开展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或诊疗方法实施论证、审核、质控、评估全流程规范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应当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宜、能够进行临床应用的技术和项目。
2.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本机构医疗技术和诊疗项目临床应用清单并定期更新。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审批流程,所有新技术和新项目必须经过本机构相关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临床应用。
4.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前,要充分论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技术风险,并制定相应预案。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的专业人员范围,并加强新技术和新项目质量控制工作。
6.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动态评估制度,对新技术和新项目实施全程追踪管理和动态评估。
7.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的新技术和新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定义
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分别建立住院和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具体管理流程和记录规范,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传递及时,信息传递各环节无缝衔接且可追溯。
2.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单并定期调整。
3.出现危急值时,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的部门报出前,应当双人核对并签字确认,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可单人双次核对。对于需要立即重复检查、检验的项目,应当及时复检并核对。
4.外送的检验标本或检查项目存在危急值项目的,医院应当和相关机构协商危急值的通知方式,并建立可追溯的危急值报告流程,确保临床科室或患方能够及时接收危急值。
5.临床科室任何接收到危急值信息的人员应当准确记录、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立即通知相关医师。
6.医疗机构应当统一制定临床危急值信息登记专册和模板,确保危急值信息报告全流程的人员、时间、内容等关键要素可追溯。
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一)定义
指为准确反映医疗活动全过程,实现医疗服务行为可追溯,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医疗文书的书写、质控、保存、使用等环节进行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住院及门急诊病历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严格落实国家病历书写、管理和应用相关规定,建立病历质量检查、评估与反馈机制。
2.医疗机构病历书写应当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并明确病历书写的格式、内容和时限。
3.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电子病历的建立、记录、修改、使用、存储、传输、质控、安全等级保护等管理制度。
4.医疗机构应当保障病历资料安全,病历内容记录与修改信息可追溯。
5.鼓励推行病历无纸化。
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定义
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2.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
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
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定义
指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有关规定,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工作组,制定本机构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库存预警、临床合理用血等管理制度,完善临床用血申请、审核、监测、分析、评估、改进等管理制度、机制和具体流程。
2.临床用血审核包括但不限于用血申请、输血治疗知情同意、适应证判断、配血、取血发血、临床输血、输血中观察和输血后管理等环节,并全程记录,保障信息可追溯,健全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结果应用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流程。
3.医疗机构应当完善急救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保障急救治疗需要。
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定义
指医疗机构按照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对医疗机构患者诊疗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处理、发布等进行全流程系统性保障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依规建立覆盖患者诊疗信息管理全流程的制度和技术保障体系,完善组织架构,明确管理部门,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有关要求。
2.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机构患者诊疗信息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诊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
4.医疗机构应当确保实现本机构患者诊疗信息管理全流程的安全性、真实性、连续性、完整性、稳定性、时效性、溯源性。
5.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诊疗信息保护制度,使用患者诊疗信息应当遵循合法、依规、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出售或擅自向他人或其他机构提供患者诊疗信息。
6.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员工授权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患者诊疗信息使用权限和相关责任。医疗机构应当为员工使用患者诊疗信息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因个人授权信息保管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由被授权人承担。
为深化医院管理年和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医务人员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防范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
《医疗质量月活动总结》正文开始>> 为深化医院管理年和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医务人员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防范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根据《绵阳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绵卫办[2010]38号)文件精神,我院在为期一个月的医疗质量服务月活动中,坚持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医疗质量管理纳入到医院的工作重点之中,与时俱进,从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完善制度、改进方法、充分利用科学手段等方面作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以全面的职能管理为后盾,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为前提,以顶尖的医疗质量为核心,以提高管理人才素质为保障”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并取得了实效。
一、切实推行医德医风建设,处处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加大医德医风建设力度和职业道德建设是新时期医院发展的迫切需要,医德医风评议活动恰似一股东风,无疑是给了我院一个前进的动力。
针对医疗卫生系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院通过举办院内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月大讨论活动,院外的问卷调查以及与社会各届人士的座谈会,找矛盾,找问题,找差距。让病友来评一评医院的服务水平,对反映属实的问题,坚持予以处理;召开社会各届人士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并逐条记录,逐项落实和整改,以公开信的形式,放下架子,谦虚地欢迎广大公民提出批评和指导意见。通过医德医风评议活动,医患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现代新型医患关系已在我院形成。
“服务永无止境,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尚未做到最好,但我们将努力做得更好”这是我院所有员工的两句座右铭。在医德医风建设当中,医院实行了各种便民利民措施,体现了事事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为病人着想的管理理念。
针对群众反映的节假日看病难的问题,医院率先在内儿科试行了无假日门诊的服务,方便了因上班、上学不便就诊的病人,医院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准备在所有门诊科室全面推开此项工作,彻底解决群众节假日看病难的问题,使驻地居民在节假日能够得到专科专治的优质服务。
为了给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医院建立健全病人出院追踪制度。为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医院在门诊和病区设置了健康教育专栏。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医院各科室陆续推出了服务承诺,全院共制定出便民利民措施10多条。为了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接待、咨询工作,减少家属的误会,减轻护士的值班负担,我院推出了院长值岗制度,要求院长在班在岗,负责统筹及咨询解疑、接待工作。
以患者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各项工作成效的标准,已成为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共识。根据患者出院随访调查结果显示,医疗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已达到95%以上。重视医德医风建设,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才是真正的造福于民。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监控,确保医疗安全
众所周知,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也是优质的医疗服务的最终体现。优质的医疗质量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处于不败之地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机构,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增强医疗风险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建立和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和监控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规范医疗质量管理,保证优质医疗质量,全面提升医院整体质量,我院从临床科室抽调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成立了质量管理控制办公室。用务实、高效、公正、准确的工作作风,为临床提供强有力的管理保障。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在质控办的监管下,由各相关部门全面开展质量检查和监控工作。并建立了科主任负责制的全面质量监控体系。使检查和监督工作日常化,随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并由质控办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全面保证医疗质量。
院办是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执行机构,每年年初,院办都根据医院的工作规划及实际情况作出前瞻性的管理方案和规划,作为全年的工作导向,同时严格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进行操作,努力做到每项工作有根有据。按部就班,实施到位,做到严抓严管,使全院的综合医疗质量水平大为提升。
(二)严格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因应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我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务求切实提高医疗质量。我院制定了《宝泉乡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并印成书,派发至每个医务人员,突出了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将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个科室,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将奖罚条例具体化,增加了医疗质量管理的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同时针对医院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医院修订和完善了《宝泉乡卫生院工作人员奖惩条例》、《药品分级使用和管理制度》等医院规章制度,严格实行全员、全面、全程质量管理,使医院各项医疗活动地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各有关部门及科室负责人有效地发挥了监督、检查的功能,为各项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某础。
(三)狠抓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技术含量
1、贯彻实施临床医疗制度
临床医疗制度贯彻实施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院办每天派人到科室了解各科室的医疗运作情况,坚持采用每周三院长查房、每季度医疗质量总查房及不定期检查等方式,深入临床第一线,保证医疗制度的落实。
2、提高医疗基本理论及基http:///zuowen/本技能
充分利用考试组织医疗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工作,每年都认真组织三基理论考核,对一线医生、二线医生、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基本技术培训和考核。对个别薄弱环节及时反馈科室进行补课和再培训。
(四)抓重点和难点,创急诊优秀管理
急诊科一直是医院的窗口,在对此高度认识的基础上,我院在原有急诊工作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宝泉乡卫生院急诊科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急诊管理,使急诊科的12项工作制度得以逐项落实。
根据急诊科急危重症和创伤事故病人多等特点,狠抓“急”字,各项抢救工作体现“稳、准、快”,以分秒必争姿态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抢救能力。我们要求急诊科医护人员基本功过硬,抢救操作熟练,掌握主要危重症和生命支持治疗,且有很强的应急能力。
(五)严密监管的医院感染管理
为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设有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责进行医院感染的监管工作。全院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网络,并制定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三、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
1、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做好入院时的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危重患者专科医师要详细交代病情,必要时签署病(危)重通知书。要让患者和家属了解主管医师和主管护士的名字,并知道病情沟通的时间。
(2)住院时的沟通:病情的变化、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特别是诊断和治疗出现重大变更时,更要及时沟通。对于白天不能及时来院了解病情的患者,必须把病情交班给值班医师,让患者家属跟值班医师了解病情。
(3)出院前的沟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门诊随诊的时间和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病情可能出现变化时的处理方法,需要复查的检查项目等。
(4)门诊患者的沟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随诊的时间等。
(5)医护之间的沟通:落实医疗行为的及时到位,各种检查是否及时进行,患者病情的变化是否得到及时处理,是否存在医疗隐患或者纠纷。
2、认真落实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对于专科的有创检查和治疗,必须由专科主治或以上人员与家属和患者进行当面的沟通,把该诊治检查的必要性、适应症、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医疗费用、医疗需要观察或者治疗的时间向患者家属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对于有创性或介入性操作和治疗,必须做好术前的准备。明确各种穿刺的安全操作流程,设立急救车及各种急救抢救流程和规范。
4、进行有创性或介入性操作和治疗后,必须设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做好交接班工作。
5、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如病情危重、病情波动变化大、精神异常、不配合医疗操作、随便外出等患者,必须做好解释工作,并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必要时设立专职陪护人员,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四、以提高人才素质为保证
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体现医疗质量水平的好坏,特别是科室的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将影响临床工作的好坏。因此,在我院全面实施科主任负责制的基础上,我院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以此促进医疗质量水平的提高。
我院采取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一批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全面带动科室的建设。经过几个月的运转,证明该措施是十分有利的,使一大批优秀人才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管理水平。
五、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务求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化
我院从今年年初起,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以信息化带动医院的现代化,全力推进我院各项工作的发展,尤其是医疗质量和效率的发展。经过改造,医院门诊科室和住院科室已经完全实现了患者随到随看,不必象以往一样,要先到收费处交费再治病开药。在我院信息系统中已经集成了门诊挂号系统、门诊收费系统、门诊配药发药系统、医生工作站、医嘱管理系统、出入院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远程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医疗统计和病案管理系统、经济核算系统、体检管理系统。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充分体现以先进的手段,确保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优质的服务,使病人最终受益。
六、推行护理改革,个性化服务创新路
长期以来,护理管理是我们薄弱环节之一,经过探讨,我们一致认为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是我们在优质服务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我院在内全面试行服务模式的改革,并提出一种新的理念—个性化服务。把病人作为一个有病求医、同时具有自我性格和家庭社会特征的完整个体来看待,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病期以及个人文化程度、生活习惯、情感特征、家庭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不同,实施相应的个性化的服务措施。实施个性化服务是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更强调病人个性方面的需求与满足,每一处细微关怀,更令病人倍感满意。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是在医院管理年和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开展的改进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局高度重视,将“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安排部署此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开展。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二是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重庆市合川区2010 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实施方案》,并向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下发;三是利用局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时机,召开了“医疗质量万里”活动动员大会,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周密地部署。目前,我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已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各项具体工作进稳定实施之中。
二、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全力做好“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各项工作。
(一)以“持续改进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安全就医意识。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在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对内要强化医院内涵建设,突出医疗质量管理,对外要注重社会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按照这一要求,将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大力开展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采取现场讲座、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医疗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协调区级新闻媒体,做好我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四是要加大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广告宣传的打击力度,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广告宣传等行为予以通报、曝光,并按规定严肃处理。
(二)以排查治理医疗安全隐患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检查活动。
今年5月份至今,我局结合前期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对全区主要是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了全面地医疗质量督查,各医疗机构就医疗安全隐患进行了一次排查和整改。然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需要持续改进,结合这次“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以医疗技术、合理用药、血液安全、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医院后勤治安保卫和消防安全等工作为重点,我局将继续通过深入开展专项检查治理活动,以查促建、纠建并举,对暴露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整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隐患;对机制和体制、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加以完善;对有关规定和工作措施执行不力的,要进行全面清查和治理。
(三)以抓住重点环节,落实具体措施为抓手,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外科、妇产科手术病例是医疗安全隐患较为突出,医疗纠纷发生机率较高的专业,是医疗安全的重点环节。鉴于我区近期发生多起外、妇科纠纷均与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或基层医务人员超越自身条件或技术水平开展手术有关的实际情况,我局在认真研究、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制定了《重庆市合川区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暂行)》,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地杜绝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或基层医务人员超越自身条件或技术水平开展手术的情况。
(四)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工作。
我局认真贯彻执行《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采供血活动和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今年9月,重庆市合川中心血站接受卫生部血液质量专项督查受到好评。
三、开拓创新、持续改进,建立医疗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省卫生厅医政处:
我院根据卫生部《**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在总结**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取得一定成绩,特总结汇报。
一、活动指导思想、目的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强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以及卫生部对活动工作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省卫生厅“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创建人民满意医院”、“ 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方案、创先争优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改进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步骤
1、召开大会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到开展活动的重要意义。
2、成立活动领导组织机构:医院院长亲自挂帅,担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
3、反复讨论研究,形成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4、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进行总动员。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部署活动安排。
5、组织实施,开展活动。
三、活动重点内容
(一)、继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意识。制作宣传栏、横幅。
1.继续加强医护人员“三基” 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医疗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利用相关科普读物和宣教材料,加大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增加导诊人员,加强医患沟通,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处理。
1.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积极推动志愿者服务,逐步完善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志愿服务相关工作,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开展下乡送医送药服务。
2.继续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开展电话预约等方式门诊挂号服务、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开展“先诊疗,后结算”模式。
(三)、继续贯彻落实《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1.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报送质控信息,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的质控检查,并根据反馈信息组织整改,改进医疗质量。
2.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控病例信息登记工作。
3.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与评估,促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改进。
(四)、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推进临床合理检查、合理诊疗;规范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建设,实施院务公开。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推行临床路径,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诊疗,促进医疗质量科学管理;开展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和单病种费用控制工作,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3.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定期开展医疗机构病历点评活动,规范病历书写行为,加强病历内涵建设,提高病历质量。
4.进一步加强急诊科、新生儿室等重点科室和重点部门的建设和管理。
5.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以及《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探索实行单病种医疗费用公开,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6.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启用“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的通知》按规定上报白内障手术信息。
(五)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1.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2.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改进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
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文件的要求,结合病房实际,细化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向患者和社会公布,并遵照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并落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调动各方面力量,为该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逐步扭转由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妇产科开展及时给产妇送上热腾腾的鸡疍姜糖汤;针对病人跌倒事件加强护士教育、卫生宣教,制作、挂贴防滑倒、跌倒标志牌。
3.严格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医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全面落实护理职责。医院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比例=95%,依据各病房(病区)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护士数与实际床位数的比例≥0.4:1。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每月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专项经费。
(六)、继续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
1.医院院长作为本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展相关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2.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制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目录,严格按照规定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3.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医护人员培训学习《侵权责任法》,作好医患沟通工作,参加海南省医疗保险。
(七)、培训学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1.成立本机构药事管理组织,完善相关工作与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2.贯彻落实《中国国家处方集》,并认真组织培训、实施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通过努力,我院的药占比从60%降达36.6%。
3.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4.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
5.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6.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7.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八)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1.继续推进与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2.贯彻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工作。
3.贯彻落实《医院工作制度》、《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落实查对制度,认真做好输血、用药、检验等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安全核查工作。
(九)、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1.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合理配备专兼职人员,制定并落实符合本院实际的相关规章制度。
2.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信息报告制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3.贯彻落实《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强手术室、新生儿病房、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防控符合规范。为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投入经费改造医疗废物暂存处。
4.贯彻落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术及置管前、中、后的各项操作技术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防控要求。
5.贯彻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隔离、消毒灭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各项工作措施,认真做好重点部门、重点人群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6.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十)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医院内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置、执行落实等方面规范。
(十一)、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无非法采集血液,确保临床用血来自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
2.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做好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3.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制订用血计划。
4.设立血库并合理配备技术人员、设备设施;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订血液储备计划,保证合理有效库存,做好临床用血的储存、检测和发放。
5.建立科学有效的输血不良反应和紧急用血应对预案,并认真落实。
(十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后勤安全保障。
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足安全生产人员,规范安全生产管理程序和操作程序。
2.加强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安全正常运行,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配置和安全使用。
3.确保消防设施、设备配置齐全,使用有效,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消防标识醒目,确保消防预警系统功能正常运行。加强装修改造工程的消防安全管理,严控违规使用不符合消防要求建筑材料的行为,确保建筑工程依法安全有序完成。
4.加强对放射源、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电力设施、电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生产人员的业务培训,全体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进行医院消防安全讲座培训、加强应急处置和逃生演练。5.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配齐治安监控设施,规范安保人员的履职行为,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十三)贯彻落实《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做好放射诊疗防护工作。
1.建立完善放射诊疗防护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明确专(兼)职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并认真组织落实;
2.做好放射诊疗设备定期检测工作;
3.做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4.配备并合理使用放射防护用品、自主检测设备。
四、活动过程中医院领导及职能科长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投诉电话、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找出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归纳整理,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五、存在问题:
1、个别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医疗安全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2、由于缺乏人员,病理科技术力量薄弱。
3、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欠规范。
深入开展医疗服务质量内涵提升年(2014)活动总结
我院自2014年4月来,按照连云港市卫生局《连云港市2014年“医疗质量内涵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以来,医院党委、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挂帅,常务副院长刘仕良院长具体负责,以“三好一满意”为总抓手,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围绕五个专项活动(核心制度执行、急诊能力建设、“三合理”规范落实、手术分级管理、院感防控),认真组织实施,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成效。进入12月份以来,认真总结活动开展以来的成绩,对照方案查找不足,以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新的要求,制定和落实实施方案,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了全体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是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全面落实和提升、持续改进服务态度、提升医疗质量是工作的重点。确立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并以此为总要求,我们重点开展了核心制度执行、急诊能力建设、“三合理”规范落实、手术分级管理、院感防控等专项工作。聘请社会监督员定期对医院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实行承诺责任制,工作人员向科主任(护士长)承诺,科主任、护士长向医院承诺。医院成立由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科室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为组长的考核小组。实行月考评,季度考核,不定期检查督导。月考评有科室组织,对本科当月工作进行评价。同时对职能科室、其他科室进行评价。季度考核有领导小组组织,对被考核科室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其他科室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其进行评价。不定期督导检查有医院分管领导组织,随机抽取科室进行检查督导。对在检查督导中发现、和投诉的问题兑现到人、到科。
二、严格执行核心制度 促进医院规范运作 我院结合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与细则,2006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严格落实17项核心制度,及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更新内容,每季度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并将此考核结果纳入科主任目标管理考核中,与科室绩效挂钩,奖优罚劣,定期督查,反馈改进。达到了良好效果。目前,我院手术安全核查率为100%,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率100%。住院病历甲级率96%,门诊病历合格率95%。
三、加强急诊能力建设 满足患者急救需求
依据卫生部《急诊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及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投入了数十万元资金对原急诊室进行了扩建改造,现急诊区面积近600平米,设有分诊、挂号、收费、取药、换药室、小手术室、抢救室、留观室、监护室、急诊检验、放射、B超、心电图一体功能区,购置更换了部分仪器设备,配备高年资急救医师,其中1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医师,6名主治医师。完善急救会诊制度,制订了多部门参与的急诊会商协调机制和流程,大幅度的提高了急救能力,方便了就医群众,极大缓解了我县急救工作的压力。
四、坚决落实“三合理”规范 提高患者满意度
一直以来,尤其是开展活动以来,我院坚决贯彻落实“三合理”规范要求,多次组织“三合理”规范培训。由药剂科牵头,多部门参与,坚持长效的处方点评,奖优罚劣;2014年以来,我院加大了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的力度,目前我院尤其在前列腺增生、硬膜外细血肿、鼻息肉、腹股沟斜疝、脑出血(神经内科)的临床路径管理最为出色,达到了规范要求,其中脑出血、腹股沟斜疝入组率近60%,入组后完成率近90%;我院将医德医风建设和医疗质量和业务发展放在同等高度来要求,推进卫生部签署不收红包协议工作,规范执业行为,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坚决推进卫生部抗菌药物管理,将抗生素使用与科主任、医师考核有效结合,对达到要求的加大奖励,而对不合格的则严厉处罚,开展工作以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目前我院抗生素使用率、一类切口使用率、标本送检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达标。
五、推进手术分级管理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严格按照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及《江苏省手术分级目录(2010年版),我院制定了《灌南县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定》,明确了每一位医师的手术权限,杜绝越级手术,加强学习,并根据医师执业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对越级手术的有严厉的处罚措施,院外来院会诊手术的,严格执行会诊制度,并在医务科备案。
六、强化制度落实 提高院感防控水平
每季度对医务人员进行专项院感知识和制度培训,严格按要求督导检查,针对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严格管理,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协同检验科、细菌室,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今年以来,我院未发生一起院感事件。
医疗服务内涵质量提升活动是我们今后工作目标和要求,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群众路线教育,进一步认真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内涵提升年”活动的开展,把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工作落到实处,赋予工作新的内容,积极改进工作,真正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努力为患者广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为保证患者安全,卫生部制订了《2009—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结合我院临床工作的实际,采取了三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即:腕带标识、床头卡、向患者或者是家属核对身份。特别注意关键科室或部门(如手术室、ICU、急诊科)的患者的身份识别。
1、进行患者身份查对时,清醒病人:对患者的床头卡、腕带标识进行核对,并询问患者的信息;意识不清病人:核对患者的床头卡、腕带标识,询问患者家属患者相关信息。无家属的意识不清病人核对患者的床头卡、腕带标识进行核对。
2、对危重急诊病人,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护送病人至手术室或者是病房,病房医生或者是手术室医生查看病员腕带标识、危重病人交接单、临时医嘱单、询问病人或家属核对病人信息,并与急诊科人员核对后、双方交接并签名。
3、对手术病人,手术室医生与病房医生交接时,查看病人腕带标识、询问病人或家属核对病人信息,交接并签名。
4、危重病人从病房转入ICU时,ICU医生与病房医生进行交接,查对病人腕带标识、病历资料、询问病人或家属核对病人信息、双方交接并签名。
5、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的病人,病房医生核对病人腕带标识、查对病历资料、询问病人或家属核对病人信息,与ICU人员核对、双方交接并签名。
6、急诊留观室、门诊输液室的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与上相同。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人民医院 口头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
在临床工作中,一般治疗杜绝口头医嘱。只有在对危重病的(急诊)抢救过程中方可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医护人员应遵循以下规定:
1.口头医嘱范围标准:
1.1医生因为正在做无菌操作,不能书写医嘱,而病人又急需处理时;
1.2危重病的抢救时,来不及书写医嘱时。2.口头医嘱方式 :现场口头医嘱方式; 3.相关措施:
3.1严格执行口头医嘱的标准,原则上使口头医嘱应用到最少并能执行的最好,并应列为医院管理中(绿色通道)的规章制度。3.2医生是做好口头医嘱的关键:医生在下达口头医嘱时必须清晰地说出药品(包括商品名)、姓名、年龄、床号、剂量等。注意避免使用片、瓶等容量来表示所使用药物的剂量。特别需要说明在剂量上,如g、mg,并重复两遍。
3.3医生离开现场之前,应及时补记口头医嘱于医嘱单或医嘱本上并签字,执行护士确认后方可离开。
4.护士当好医嘱的直接执行者:应把好最后一道防线。4.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4.2清楚地复述医嘱并确保得到医师的确认;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4.3现场中应有两个人听到同样的口头医嘱; 4.4现场能直接记录下来作为口头医嘱的凭证为好; 4.5及时核对认可的口头医嘱;
4.6执行护士书写口头医嘱时应当字迹清楚、药名、剂量准确; 4.7执行口头医嘱的注射医嘱时不要把液体瓶、安剖遗弃,以作为核对口头医嘱时使用;
4.8认真执行口头医嘱制度,确保及时在所有口头医嘱上签字; 4.9建立双方查对制度,确保口头医嘱的正确实施,保证病人的安全。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人民医院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填写的内容(包括参观人员)应详细、准确。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提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腕带标识、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不得将患者衣物、石膏、牵引器等污染物带入手术间。
二、术中管理
1、手术医师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2、麻醉医生及手术间内所有医护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严肃性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时刻注意尊重病人。
3、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生或医务科进行术中会诊。术中如需调整手术方式或扩大手术范围需由主刀医师与病人家属谈话,征得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施行。
4、术中急需用血,巡回护士负责催促各环节争分夺秒在最短时间内将血送到手术间,化验室必须配合以最快速度合血。
5、术中麻醉医生不能离开病人头侧,所有术中用药及抢救设备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须术前准备好。严密监视生命体征变化。
6、所有手术均应尽可能派器械护士上台,所有手术器械敷料必须清点数目。巡回护士需严密注意患者肢体摆放是否舒服?有无压疮及患者冷暖情况。巡回护士如只看护一台手术,手术过程中离开手术间不得超过两次。
7、手术过程中非手术人员(修理工、担架工)不得入手术间,如特殊情况,进手术室需戴口罩、帽子,穿手术衣或参观衣,否则不允许入内。
8、局麻手术中,手术医生必须经麻醉医生同意后使用麻醉药品,且麻醉医生应观察麻醉过程,防止意外情况。麻醉医生使用贵重药品时须听取主刀医生意见。如系医保病人,应得患者或家属后方可使用术后镇痛泵。
9、全麻病人拔管后待生命体征平稳,完全复苏后方可送回病房且须有麻醉医生陪同。
三、术后管理
1、巡回护士术毕提前 15 分钟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受病人准备,由麻醉医生、经治医师将病人送返病房,麻醉医师向经治医生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
2、术后医嘱应由主刀医生开具或按主刀医生意见经治医生开具。
3、破坏性较大手术病人,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前评估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原则上术后先送重症病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病房。
4、麻醉师与病房护士应床头交接病人,检查患者身体各种束缚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带是否已解除?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引流情况要记录。
5、手术当晚值班医生要主动巡视手术病人,主动为患者镇痛,不能坐等病人叫唤。主刀医师及主任要亲自查房。
6、手术记录必须及时、真实、客观、详细描述手术过程、病灶情况、术中病情变化及处理情况(包括术中会诊及与家属谈话内容)。
7、术中切除组织必须送病检,不能主观臆断,以免误诊。
8、麻醉医生术后至少随访病人一次,并记录。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人民医院
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一、坠床与跌倒的防范与报告
1、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2、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4、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5、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6、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7、入院指导明确,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
8、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9、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10、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环境。夜晚巡视高危患者时,不要让病房太暗,打开夜灯或卫生间的灯。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11、将常用物品置放于病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便器应倒空并置于适当位置。注意环境安全,走廊和洗手间设防滑标记。教会轮椅、助行器的使用方式,使用轮椅或上下床注意脚轮的固定,患者下床应搀扶。
12、做好高危跌倒患者的交接班工作,直至高危解除或病人出院、死亡。
13、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14、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科主任。
15、护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16、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二、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1、住院病人在院内坠床或跌倒受到的人身伤害方可进行伤情认定,对自杀、自残的不予认定。
2、发生伤情后,护士及时向科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报告,科主任在24小时内填以书面形式上报医务科。紧急情况可先电话报告。
3、医务科根据报告内容进行情况调查,确有坠床或跌倒事件发生,组织相关专家、科主任、主管医生进行伤情认定。
4、经专家认定为坠床或跌倒所致的伤情,医务科会同质控办,与患者或授权人沟通处理。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人民医院 知情告知制度
一、门急诊知情告知内容、告知责任人和告知办法
1、门急诊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书写病历记录后,以口头告知的形式介绍所需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所患疾病、病情评估情况及预后;即将采取的治疗措施和可能达到的效果;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需观察、注意事项;并将告知内容简要记录于门急诊病历中。
2、急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需要转诊者,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以口头及书面形式交待向患者及家属或监护人交待病情,医患双方在门急诊病历中签字确认;
3、有住院指征而患者拒绝住院者,接诊医生以书面形式交待病情,申明利弊,医患双方在门急诊病历中签字确认;
4、计划生育手术、有创操作等均需由实施手术及操作医生以书面形式进行风险告知,医患双方签字确认。
二、住院知情告知内容、告知责任人和告知办法
1、由主管护士向患者本人、家属或监护人进行“入院须知”告知,并签订“入院告知书”。
2、主管医师或上级医师负责向患者本人、家属或监护人以书面形式告知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病情评估情况等;即将采取的治疗措施和可能达到的效果;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告知内容由医患双方签字后记录于病程中。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3、因病情需要作相关辅助检查,由主管医师、护士以口述形式向患者本人、家属或监护人告知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拒绝检查者需请患者本人、家属或监护人签字确认。检查结果回示后应及时向其反馈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并记录于病程中。
4、主管医师应随时观察住院患者特别是新入、急危重、疑难、手术、社会因素、纠纷(先兆)等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以书面形式向患者本人、家属或监护人交待病情及治疗措施,告知内容记录于病程中由医患双方签字确认。
5、危重患者一周内未确诊者,入院诊断为“**病待查”而入院大于两周未确诊者,主管医师负责向上级医师汇报并提请全科讨论,同时主管医师或上级医师应及时向患者本人、家属或监护人反馈告知。
6、凡涉及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以外的特殊检查、特殊用药或治疗时,主管医师应向患者说明并签字。
7、凡手术、麻醉及有创性操作、手术中需使用植(介)入材料,术前由手术主刀及主管医师向患者、委托人或监护人告知病情及需植(介)入材料的相关情况(材料名称、生产厂家、价格、质量、估计使用数量、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后,医患双方签字确认,手术结束后应将植(介)入物资料一份交病员,一份存于病历中。
8、手术过程中发现新的或与术前诊断不一致病灶、手术中由于病情变化、病变位置与术前诊断不一致、麻醉因素等,需要改变手术方式时,应由手术主刀、主管医师及科主任与患者委托人或监护人进行告知,并书面形式向患者委托人或监护人交待病情,医患双方签字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于手术同意书并记录于病程中。
9、新开展手术及治疗、开展符合规定进行的临床实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等除应开展伦理学评价,还应向患者、委托人或监护人告知并签订书面知情告知书。
10、危重患者因特殊检查、转诊需进行搬动有可能造成危险时,主管医师应进行口头及书面告知,患者委托人或监护人进行签字确认。
11、患者因病情需转诊或请上级医院会诊时,应由主管医师、上级医师或科主任进行口头及书面告知,患者委托人或监护人进行签字确认。
12、因病情需要输血及血制品前,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以书面形式向患者本人、家属或监护人交待病情,医患双方签字后记录于病程中;主治及以上医师进行审核。
13、化疗前由主管医师向患者或家属交待药物的毒副作用、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医患双方签字后记录于病程中;主治及以上医师进行审核。
14、对患者施行其他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诊疗活动时,主管或上级医师给患者本人、家属或监护人进行书面形式的告知。
15、患者出院前,应由主管医生或主管护士告知患者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包括:诊断名称、扼要的住院诊治经过、治疗效果、出院带药(药名、剂量、用法、天数)、出院注意事项及康复指导等。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人民医院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医疗安全,防范医疗事故、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以及国家相关的配套政策,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报告制度。
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包括诊疗的失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对病人或家属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分为6类,分别为接近错失,无伤害,轻度伤害,中度伤害,重度伤害,极重度伤害.其中接近错失是指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使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未真正发生于病人身上.二、根据医疗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本院划分为24类,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四大部门.(1)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2)治疗,检查或手术后异物留置体内.(3)手术事件: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4)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5)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6)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7)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8)跌倒事件:因意外跌至地面或其它平面.(9)管路事件:管路滑脱,自拔事件.(10)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件.(11)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12)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13)检查,治疗或手术后神经受损.(14)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相关不良事件.(15)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天灾,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16)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17)治安事件: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18)伤害事件: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等事件.(19)病人不满:病人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20)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21)病人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22)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23)医疗器械事件:内固定断裂,松动.(24)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程序,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四、奖惩原则:奖励为主,为报告者保密原则。
奖励:
1、每年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务会通过。
2、定期对收集到的不良报告进行分析,公示有关的好建议和金点子,给予表扬。
3、对积极提供不良报告的科室给予表扬。
4、定期对及时整改和持续改进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扬。处罚:结合不良事件的级别,对以下情形分别予以不同处理。
1、不良事件发生后,及时报告,最终未形成医患纠纷,不予处罚。
2、不良事件发生后,及时报告,最终形成医患纠纷,处理时,酌情减轻。
3、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虽然最终未形成医患纠纷,被职能科室检查发现,给予处罚。
4、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最终形成医患纠纷,处理时,加重处罚。
五、医务科,护理部
1、汇总,分析不良事件报告,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
2、每年将典型的有建设性的案例汇总后,隐去当事病区和当事人,组织全院医护人员集中学习,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人民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为提高科室工作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使临床能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特制订危急值报告制度。
二、目前提供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K+<2.70mmol/L或>6.00mmol/L;
Na+<125mmol/L或>155mmol/L;
Ca++<1.50mmol/L或>3.50mmol/L;
Mg++<0.60mmol/L;P<0.4或>3.0;
CI<80或>125;
成人Glu<2.75mmol/L或>22.0mmol/L, 新生儿Glu<2.20mmol/L或>16.50mmol/L; Urea>26.8mmol/L; 血清肌酐>884.0μmol/L; PT>35s; APTT>55s; CK>2000u/L;
血气分析pH<7.25或>7.55, PCO2<20mmHg或>70mmHg, TCO2<10或>40; URIC>892umol/L; HCO3-<15或>40。CTnI阳性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三、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流程
检验科会将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
1、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2、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检验结果,及检验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验人员姓名等。
4、必要时检验科应保留标本备查。
四、临床科室对于危急值按以下流程操作:
1、检验科发现危急值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护士接电话后将病人床号、姓名、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检验科报告人员姓名、电话等记录在危急值登记本上。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检验科报告人员。
2、接电话的护士作完记录后必须在半小时内通知到一名相关医生。工作时间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病人的经治医生,病人的主治医生,当日值班医生,医疗干事,(副)主任医生、科(副)主任、医务科。非工作时间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值班医生、二线值班、大查房主任、值班院长。
***人民医院医务科补充制度汇编
3、被通知医生应当在危急值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4、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采取相应诊治措施。
五、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1、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请将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检验科修改。
2、检验科按临床要求进行修改,并将申请保留。
【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活动总结】推荐阅读:
2018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测试题10-03
最终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总结05-23
医疗质量管理活动记录09-23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总结11-15
医疗质量年度工作总结09-22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总结10-13
2024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汇报材料12-11
市人民医院2016年医疗质量总结分析报告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