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托尔斯泰》阅读答案(精选4篇)
五月·托尔斯泰阅读答案 杨光
(1)西北的五月,夏天已然开始。
(2)临窗望去,远远近近的绿,已经不再是东躲西藏的样子了,各种颜色的花朵次第开放,但大大小小的槐树仍旧沉浸在冬目的回忆里,铁杆锈枝,不动声色。进入五月,雨便一场接一场纷至沓来,空气变得潮润清新,天空显出明净的蓝,一尘不染,太阳在中午会无所顾忌地热烈。五月的光与色每天都是新妍的,可是槐树还在矜持着自己那身装束。于是,敲击键盘的手指,不觉就触摸到了一个风雷之夜,这个风雪之夜,使一个火车小站,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3)就在不停的疑惑或者期待中,槐树绿了,鲜活的绿遮蔽了去冬凋零在枝头的一团团灰黑色叶子。正在想,你也该绿了,槐花便就一夜间绽放了,一簇簇一片片如云似彤。走在槐荫路上,淡黄的花瓣繁亮如星,洒落满地,似乎是要吻遍脚下每一寸土地。这时,人们在槐香的氤氲里频频仰望,直让人感到,一种久积的美丽欣然问世,不是扭扭捏捏,不是袅袅娜娜,而是义无反顾的倾情奉献和技压群芳的云蒸霞蔚。可是越是这样,越让人把它和冬季连在一起。那个夜晚,有风,有雪,有一个老人踽踽独行……伤痛由是在暗黑中缓缓泻流。(4)托尔斯泰造访岁末的火车小站,本不应该惊奇,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打成一片,生活其中,早就是他平常的举动。惊奇的是与妻子激烈吵架之后才有了这样一次出而不归的悲剧;仅仅会是意见不合,还是另有隐情?毋庸置疑,他应该享有世界声誉,同时也应该享有家人不可忽视的尊重和悉心照顾。因为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少人可及。可是他不是在自己家里安然长逝,是在一个偏僻的火车小站——阿斯塔波瓦——巨星陨落。八十二岁,愤然弃家,夜色晦暗,风雪凄迷……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怀?谁能解析他思想深处的怆凉?他一生不倦地用笔热恋和亲吻俄罗斯,想必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所以才决心以暮年之躯,彻底融进平民的行列?事实正是如此。
(5)灯下黑,是中国极具哲理的一句俗语。托尔斯泰的思想之光能为世人导航,却无法拨亮身旁亲人的眼睛。暮年的日子,他是否感到心灰意冷?抑或就是对钱财充满了极大的愤慨和仇恨?他要散尽千金,与民平等,障碍来自家庭,“战争”的硝烟与“和平”的橄榄枝很难统一。(6)托尔斯泰生来就是地主,世传财富让他一生富有,可他卓尔不群,解放农奴,热衷教育,不仅参加了高加索和克里米亚两次战争,而且在挣脱纸醉金迷后,甘愿过平民化的生活,特别是晚年,竟至于从事体力劳动,浇园耕地,自食其力,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妻子索菲雅坚决反对。(7)托尔斯泰走了……
(8)后人遵照托尔斯泰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森林里,墓上不设任何标记。鲁迅说:“愈是无聊赖,没出息的脚色,愈想长寿,想不朽,愈喜欢多照自己的照相,愈要占据别人的心,愈善于摆臭架子。”我们由此来看托尔斯泰,可见他的睿智决不同于常人。托尔斯泰用自己思想艺术的不朽,铸就了欧洲十九世纪文学的峰顶。那个开满鲜花的长方形土堆,一准就是五月天幕下的大景致、大美丽,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忽然想,这高大的树木应该或者就是槐树吧,在这温热的五月里,槐花喷薄而发,玫红的,浅黄的,乳白的,晴天满树霞光,雨天落英缤纷。那样朴素的墓冢,唯有鲜花能够装扮它。
(9)鲜花开在五月里,五月没有不开的鲜花。五月,没有空白,蓬勃热烈。我们的心,总不免隐隐疼痛:风雪中一个耄耋老人在行进,家人不知,亲人不至,幸好有一位崇敬他的铁道工人……他没有走运,他是融在了广袤的泥土当中了,是走进五月的鲜花丛中了;五月飘落的槐花,宛若就是那个夜晚为他送行的雪花。(选自《中国散文家》有删节)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情感饱满,作者对托尔斯泰表达了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赞扬了托尔斯泰卓尔不群的品格。
B.作者笔下的托尔斯泰是一个思想进步,热衷教育,反对世袭特权,孤独又倔强的“斗士”,他把自己献给了俄罗斯及俄罗斯文学,获得了所有人的理解和尊敬。
C.托尔斯泰内心既愤怒又怆凉,他想必知道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他用出走来抵抗那个不合理的贵族特权制度。D.文章4、5、6段综合运用叙述、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剖析了托尔斯泰的内心和思想,突出了他的伟大。
E.结尾,作者再次写到托尔斯泰出走的那个冬夜,将五月的槐花与冬夜的雪花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照应开头,收束全文。16.文章写托尔斯泰,为什么要从五月的槐树写起?(6分)17.本文是怎样描写托尔斯泰的墓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18.结合文章,探究造成托尔斯泰死亡悲剧的原因。(6分)16.(1)文章开头写槐树体现了季节特征,紧扣题目。(2)引出下文对托尔斯泰的叙述描写(为下文做铺垫)。(3)用槐树的美丽高大来烘托托尔斯泰的崇高睿智。
17.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墓地:(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墓上不设任何标记”,“长方形土堆”等,突出墓地的简陋和朴素,反衬托尔斯泰的伟大。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高大的树木,喷薄而发的槐花等景物的描写反衬了墓地的简陋和朴素,也烘托出托尔斯泰的伟大。18.造成托尔斯泰死亡悲剧的原因:
由此看来,学会积累并不难,只要我们像托尔斯泰那样,平时注意眼到、耳到、口到、手到、脑到,那么,看似平淡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可以说,联系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的语文学习并不是什么负担,而是快乐的享受。
1.将下列短语选择填写到文中横线上。
眨眨眼 风趣地 睁大敏锐、富有洞察力的眼睛
2.说说画线句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3.文中托尔斯泰说的“记的就是你们”一句话的含义,可用文中“____________”一句作解释。
4.文中说“学会积累并不难,只要我们像托尔斯泰那样,平时注意眼到、耳到、口到、手到、脑到,那么,看似平淡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你怎么理解这“五到”的含义并把它们付诸学习实践呢?请谈一谈。
5.文中加点词“联系”“思考”“积累”不能颠倒位置,为什么?
6.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联系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的语文学习是快乐的享受”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依次是:眨眨眼、风趣地、睁大敏锐、富有洞察力的眼睛
2.塔吉娜是托尔斯泰妻子的妹妹、托尔斯泰是塔吉娜的姐夫。
3.“我把你们的行动全都记下来了。”
4.答案举例:“眼到”就是对现实生活及周围的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5.三者之中,“联系”是基础,“思考”是在此基础上的继续,“积累”是经过思考之后的收获,三者有相承关系。
语文参考答案
1.B都读chì(A“旌”读jīng,其余都读jīn;C“裨”读pí,其余都读bì;D“耐”读nài,其余都读lài。)(2)相同点:宋诗中的“自甘心”“误识”和元曲中的“泄漏”“交”“不惹”等动词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都赋予了梅花以人的品格。[亦可答“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二者均是句句不离梅花纯洁高雅的品性,同时,又是字字言志,正是作者贞洁自守、不慕名利、不逐流俗的高尚人格的写照。](2分)
2.D(A邻—临
B世—势
C记—计)
3.B(A项,“明日黄花”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过境迁,则徒然感慨; B项,“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不能形容吃喝;C项,“波谲云诡”形容 事物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变化莫测;D项,“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4.D [A项,中途易辙,应调整为“在职业经理人孙伊萍担任蒙牛新总裁之前”。B项,指代不明,“罗”是指罗奇正还是罗贤哲;句式杂糅,发现某人是“共谍”,或者发现(揭开)某人的“共谍”身份。C项,成分残缺,在“孩子们的饮食安全”前加上介词“为”。] 5.C(周萍应改为周冲)
6.A(“记录的历史”很难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因为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此外还与史学家在选择文献、记载历史时难免受到种种限制有关。)
7.D(原文是“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
8.C(大多人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对《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并不了解。)9.A(严:尊敬)
10.C(②是说即使是恶人,也都一定要勒刻碑铭去向后世夸耀 ③是说作铭者碍于人情不能写下死者的恶行 ⑥是说人的品行,有性情善良却事迹不佳的)
11.B(原文说是因为受过死者子孙的请托,碍于人情无法写下死者的恶行,于是铭志的内容就开始不真实了。)12.(1)如果那人行为丑恶(那是一个恶人),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铭上呢?(那么在铭志上有什么好写的呢?)这正是铭志与史书不同之处(不同的原因)。(“苟”1分,“所以”1分,大意1分。
(2)其中原因没有别的(其中没有别的原因),托付的人不合适,撰写的内容不公正和不合事实的缘故。(“非人”1分,“是”1分,大意1分。)
(3)所以说,不是道德修养高而又擅长写文章的人是办不到的,难道不是如此吗?(“畜道德”1分,“然”1分,大意1分。)
13.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每划对3处得1分,共3分)(译文: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随手把尺子放在座位上,去赶集时却忘了带上。已经挑好了鞋,才说道:“我忘记带尺子了。”于是返回家里去取。等到再返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结果没有买到鞋。)
14.(1)宋诗写梅花不愿受到尘埃的污染,甘心生长在简陋的竹篱茅舍旁边,后悔和林和靖相识,以致惹得诗人们反复吟咏它。元曲写梅花只愿和纯洁无暇的白雪和月光为伴,不喜欢和蜜蜂蝴蝶嬉戏。(3分)二者都写出了梅花一尘不染、圣洁高尚、甘于寂寞、不事张扬的特点。(1分)
不同点:元曲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雪月和蜂蝶对比,说梅花愿和雪月为伴,不愿和蜂蝶相戏。(或说将梅花和百花对比,梅花不像百花那样喜欢开在风和日暖的春天,喜欢和蜂蝶相戏。)(2分)15.(1)言笑晏晏(2)青青子衿(3)莫道不销魂(4)环珮空归夜月魂
(5)登东皋以舒啸(6)叶上初阳干宿雨(7)内无应门五尺之僮(8)一尊还酹江月 16.C D(C项“语调轻快”不对;D项“不用忙忙碌碌、辛勤劳作”不对。)17.母亲走完了值得回味的眷恋的一生,临终时安详满足,坦然恬静,无憾无悔。
18.母亲一生坎坷,历经艰辛和磨难,尝尽人间酸甜苦辣,但坚强勇敢,没有被苦难击倒;母亲勤劳节俭,善良无私,只知道为儿女付出,却从来都没有善待过自己;母亲宽厚仁慈,为儿女倾尽心血,无怨无悔,不求回报。(每点2分)
19.答案示例:文章以“最后的沐浴”为主线,以替母亲沐浴的具体过程为写作顺序,在细节描写中传达细腻真挚而深切的感情。(3分)在主线的叙写中,顺势展开回忆,以插叙的方式串起表现母亲品格的材料,清晰地勾勒出母亲坎坷艰辛、不断付出的生命轨迹,表现出母亲坚强勇敢、善良节俭、宽厚无私的品质,歌颂了母爱的博大无私,寄托了对母亲深深的敬意的诚挚怀念。(3分)(答出“主线及其写作顺序”得3分,答出“在主线的叙写中展开回忆,以插叙的方式串连起母亲的一生”得3分。线索方面亦可答明暗两条线,明线是“最后的沐浴”,暗线是母亲的人生历程)
20.参考答案:①通过情态描写表现性格:“惊”表现黛玉内向,小心谨慎(1分);“笑”表现宝玉外向,坦直率真(1分)。②照应“木石前盟”传说,暗示两人心有灵犀,为后文张本(2分)。
21.答:这两个词意思不一样。拍砖:网络词语,意思是对事情问题持反对、批评意见,重于对所讨论问题的批判性。(2分)谣诼:出自《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意思是造谣诽谤,不切实际的污蔑性的批评。(2分)
22.参考答案:李永波作为总教练,不就赛事本身做点评,反而把选手丢分原因归结为观众为外国球员加油,实在有失妥当。况且,就公平来讲,观众给谁加油是他们的自由,而为落后一方鼓劲加油也是对比赛的尊重。李永波的这番话不仅让他国球员觉得他不够友好,还严重伤害了中国球迷和观众的感情,显得小家子气有失水准。(答出两点理由即给满分)
参考译文:
去年秋天受托付前往的人已经回来,承蒙赐予书信以及为先大父撰写的墓碑铭。反复阅览诵读,感激与惭愧之情并生。
麦田在飘着小雨的季节抽穗了,绿绿的清香满园。五月,在无痕岁月中再次轮回在大家的视线,人们还来不及感慨匆匆而过的时光,被风掀起绿色的植被又一次覆盖了大地挥之不去的记忆,迫不及待递增着一幅幅新的插图。捧在手心的扉页,已不在是明天的封面。
是的,五月清新伤怀,甚至来不及去品读她赐予的春意,却又要依依不舍将昔日的情怀收进记事薄,任其变成珍藏在记忆里一枚永不褪色的书签。每每翻阅着在春天里默默许下过的心愿,都会触痛指尖--生疼生疼的。随着飘落的雨丝,浸润这个迷人季节的深绿,慢慢地才逐渐明白懂得,绕伤之美那么纯粹。
恰而这种纯粹,让人不得不沉醉在带着阳光味道粒粒麦香。汗珠爬上了劳作者的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颗颗晶莹剔透,落撒成种在碧海蓝天下绿野一行行的麦田、玉米,还有瓜果蔬菜地。所有历经的挫败感瞬间被眼前景象所转换。那种无比兴奋激动的心情虽然带着泪花,我仿佛看见先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世代音像。“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看来这个季节历来就这样。
有时候会天真的想着,假如可以栽种不开心的心情,那该多好啊。是不是在收获的季节能得到开心果呢,在希望的田野上认真的浇灌、耕耘、辛勤的培植着。撒下忧愁收获一些快乐,哪怕一点点。却又常常为这种幼稚单纯的想法哑然失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怎么能容许歪理得逞呢。
疲惫的人们总能置身于花海,或许是上帝对勤劳的馈赠,也只有他们才能与鲜花媲美。小年轻们浇着西红柿苗,希望结出爱情的.果来。三岁的孩童追赶着还没有下池塘的小鸭子,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在庭院小落。
老婆婆栽着辣椒苗,嘴里自言自语说着什么;邻家大爷打趣着婆婆说,辣椒秧怕孤单,两颗并列着才能活哦。简单安逸的小村子有杨槐树的陪伴其实也不寂寞,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见证着人们的勤劳,努力的生长着。
【《五月 ·托尔斯泰》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12-18
托尔斯泰《穷人》续写06-29
列夫托尔斯泰作文02-22
名人传托尔斯泰摘抄03-03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06-18
托尔斯泰著作读后感10-23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案例10-31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案12-03
列夫托尔斯泰的评课稿12-02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600字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