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物品》教案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弹性物品》教案(推荐11篇)

《弹性物品》教案 篇1

1、发明物体的弹性(能变形、还能恢回复复兴状),相识弹性在生存中的应用。

2、学惯用铁丝在筷子上环绕纠缠铁丝的技巧。

3、能用较完备的说话表述在他摸索中的发明和感觉。

二、运动预备:

质料1:皮筋、松紧带、吝啬球、海绵、尼龙袜、弹簧(每组一份)

质料2:橡皮泥、铅丝(细铁丝)、硬纸板做的小丑头、小动物优等、圆筷子(或粗细恰当的圆柱体环绕纠缠铁丝用)

三、运动历程:

1、出现质料1,引起幼儿爱好

请幼儿玩玩桌上的工具,感知发明弹性。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发明了什么?(提问一些幼儿,让幼儿表述本身的发明和感知)如:拉皮筋会变长,放手又酿成本来的样子;捏捏气球,会扁下去,放手又兴起来等。

西席在幼儿发明的根本上小结:有的工具在力的感化下,外形会产生转变,不消力时又恢回复复兴样,叫物体的弹性。

2、幼儿再次举行操纵(请幼儿换着玩一玩,对每个工具都拉一拉、幼儿园教育随笔捏一捏、压一压)

3、弹性的操纵,引诱幼儿在生存中探求

你寻常见过什么操纵弹性的物品?有什么用?

(凭据幼儿的答复,或增补或富厚。如:沙发、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坐躺着舒适,夹克袖口、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称、拉力器、弹性玩具等,弹性的工具真有效。)

4、幼儿制造弹簧小玩具

(1)出示克己的弹簧小玩具,玩一玩,引起幼儿爱好。

(2)西席树模奈何环绕纠缠铁丝,领导时也要重点领导幼儿将铁丝牢牢地环绕纠缠在圆筷子上做成弹簧。

《弹性物品》教案 篇2

一、体育课教案弹性化设计的必要性

体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使体育教学过程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让体育教学难以完成预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每节课要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事先策划过程进行弹性化的设计。教学预设从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本位,从学生五维或部分领域的现状出发,以粗线条的“静态教案”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场地、器材以及学生的教学起点等各种不确定因素,注重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教学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具有指导性的“动态教案”,即弹性化的“预设”方案。这样使得体育教案能成为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有利于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可持续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动态方案,给学生的即兴创造和师生互动留有空间,真正把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师的教案中。

二、体育课教案弹性化设计基本思路

1. 教学目标的弹性化设计。

与静态教案相比,教案的弹性化设计表现出预设的更广泛性和多层次性,使得教案的预设能适应教学的实践。静态目标的设计是一般化的预设,主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共性目标。在教学中不同的教学班级,通过学习,所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很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即目标具有弹性区间。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度是有差异的;同样,在一个班级上,由于学生性别、体能、认知和掌握运动技能水平的不同步,导致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上,也表现出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教师在课前教案教学目标预设中,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从而满足班级或班级内部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2. 教学内容的弹性化设计。

新课程明确提出了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要求。体育课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载体。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并不唯一,这与过去我们依据教学内容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根本的不同。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就有了很大的自主权,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班级的学生而言,由于学生的兴趣点、场地、器材、天气等原因,在教学内容设计理应要考虑得更为充分,为了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我们需要考虑设计多个教学内容,以备根据教学实际,在教学中做相应的选择。

在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齐步走,而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一定的层次目标,进行必要的分层教学。

3. 教学过程的弹性化设计。

教案是师生课堂活动的一个蓝本,是静态的。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没有摆脱上课就是按部就班实施教案的过程。教案成了教师实施这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的载体。对教案的过分依赖使得教学的过程成为教师牵引着学生完成“教案剧”的过程。其实体育课堂是动态的,教案中原先设定的“教学起点”可能不是实际的教学起点,原先设定的教学难点可能不全成为教学难点或还有新的教学难点等等,体育课堂是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环境组成的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教学过程设计得再全面、再细致、再精巧的教案也不可能控制课堂上出现的变化,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理应是有弹性的。

4. 组织教法的弹性化设计。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也应考虑到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遗弃传统教法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积极探索新型教法,探究性、自主性、合作式教学方法得到了运用。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到了体育的知识、技术,提高了自己的运动技能,很多教师也在尝试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学习都适合采用这样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也有着各自的使用缺陷,如自主学习比较适用于那些难度不大的,以练习为主且安全性高的内容,学生的自控力较强且有一定的技能基础;合作学习比较适用于集体性项目,且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探究学习比较适用于有一定学习深度的内容,且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5. 运动负荷的弹性化设计。

要强化学生的体能,体育课必须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将全课的平均心率定为130次/分和全课的练习密度定为30%左右作为运动负荷的一般性指标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但是教案设计中对运动负荷的设计不能作机械的预设。这两项主要负荷指标应根据目标、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性别等作相应的弹性化设计。如传授运动技术为主和以身体锻炼为主要目标的课的运动负荷相比,激烈的球类比赛与投掷、单双杠等力量性和技术动作相比,每学期的开始学习阶段与中期学习阶段等相比较,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是不相同的,预设中要体现运动负荷指标“标准”下的弹性。另外,运动负荷设计也应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每一个学生的身体情况各不相同,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相同。在运动负荷的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的组数、重复次数、练习的时间、练习之间的时间间隔上有一定的浮动范围。

三、体育课教案弹性化设计的注意点

1. 教案弹性化设计的弹性要适度。

体育教案的弹性化设计不是为了弹性而弹性,而是为了通过这样的设计使所有学生都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培养其终身锻炼的兴趣;通过这样的设计使体能水平和心理发展不同步学生能得到各自合理的发展。我们在具体的教案编写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弹性化的度,弹性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不能因为执行教案的机械而使本应生机勃勃的体育课堂变得无生机,我们也同样不能因为执行教学内容、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等的弹性化而让体育课变成“放羊”式。

2. 教案弹性化设计要有及时评价和反思。

熟悉的物品教案 篇3

张建桥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通过大量图片向我们展示了描绘静物的基本技法。本课围绕着静物画,启示我们要改变常态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从描绘静物工具的多种选择、构图的角度变化到表达方法的多元展开,均可以更宽广的视角面对,形成全新的绘画意识。同时本课也传递着另一个概念:静物是有生命的,描绘它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一、教学路径

欣赏——欣赏不同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体会静物画中多样的构图美,感受静物画的线条之美和意境之美,发现用画笔记录身边物品的乐趣。

学习——要确定一幅静物画的构图,首先要决定一个主题,然后选择一些合适的补充物来组成和谐的视觉结构,这种布置的整体结构能够加强主题,传递思想和营造气氛。

学习构图的基本法则: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

尝试——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可以画出不同的笔触。尝试用不同的笔表达不同物品的质感和自己的情感。尝试用各种熟悉的物品进行组合练习,体会不同的构图意境。

研究——描绘静物有多种手法,可以是用线的描绘也可以加一些明暗增加物体的体积感。

实践——选择合适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二、课时建议 两课时,一课时为线造型的静物的学习,另一课时为素描静物作品的学习。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掌握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方法,体验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感受静物画的艺术美。

技能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学习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体的质感、体积和空间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要求。

情感目标:感受静物画的美,体验线造型多样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多种表现方法,并能从多种视角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能用灵活的、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光去观察、捕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三、教学准备

素描静物作品、线造型静物作品、笔、课件、资料。

四、教学内容要点

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写生:写生是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法。

构图:构图就是一幅画的结构。绘画要给人以美感,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因素,使之组合成优美的构图。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是构图中最重要的基本法则。

常见的构图形式:水平式(安定有力)、垂直式(严肃端庄)、三角形(正三角过稳,锐角刺激)、S形(优雅有变化)、长方形(有较强和谐感)、圆形(饱和有张力)、辐射(有纵深感)、中心式(主体明确,效果强烈)、渐次式(有韵律感)、散点式(有受边框约束,自由可向外发展)。

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关系。

三大面:亮面——受光面;中间面——侧面受一部分光;暗面——背光面。

五调子:亮部——是物体受到光线直射的地方,调子淡;半明部——又叫中间调子,是物体受光侧射的部分,调子变化复杂而微妙;明暗交界线——是明部和暗部的分水岭,调子最深;反光部——它是侧面环境光影的结果;投影——它是由物体阻挡了正面光源而产生。亮部和半明部属于亮面,明暗交界线、反光部和投影属于暗面,它们构成明和暗两大系统。教学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入手,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摆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改变单一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使学生能有全新的绘画意识,这是教材带给我们的很重要的思想之一,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觉融进作品。

一、课前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身边易得的物品,进行组合游戏的准备。

二、欣赏与发现 师生带着问题一起走进大师的静物画世界,领略线条的魅力。当带着问题进行欣赏时,就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欣赏,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而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宽泛性和针对性的结合,使不同基础程度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特点的发展方向。引起大家的思考。

设置的问题:

1.画家描绘的对象是什么? 2.这些静物是如何组合的? 3.画家以什么样的方式记录静物的? 4.作品都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5.透过画面,我们能看到画家是怎样的作画状态和情绪变化?

三、尝试与交流

不同的画笔可以画出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物品的质感传递给我们的情感。选择钢笔、铅笔、炭笔、木炭条、毛笔或自制的笔进行尝试,并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通过实践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直接的线条造型经验也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大师的作品架桥铺路,生成更多的对话。

四、分析与研究

1.以一组摆好的静物为例,小组讨论如何取景、如何构图,以何种方式表达。分析构图的基本法则: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研究构图的一些基本形式:水平式、垂直式、S型、三角型等等。2.以《静物》为例分析。通过师生的研究发现:改变单一的观察角度,从任何一个局部入画都可以形成有意趣的构图。打破一贯的思维方式,形成多变的画面感觉。

3.以作品为例,师生进一步讨论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画面更有感染力。描绘静物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简洁的方法,也可用复杂的方法,线的描绘便于我们捕捉物品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够增强物体的体积感。

4.用笔的轻重和疏密,是素描写生中重要的表现手段。研究明暗造型的基本规律。研究素描写生的方法。

五、实践与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身边的物品摆放成一组静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构图,完成一幅以线为主的静物画。教学评价建议

废旧物品手工小制作教案 篇4

口服液瓶做风铃

钢城十一小 卢琴

活动目标:

1、合理利用费旧物品,培养环抱意识。

2、使用粘贴装饰,变化出各种物品,培养孩子对动手制作的兴趣。活动重点:

了解可回收垃圾、创意制作、正确使用简单工具。活动难点:

愿意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活动准备:

1、准备9个小药瓶,一盒颜料

2、准备一张硬纸片,针线,剪刀

3、准备胶泥,电光纸

一、引入主题

同学们,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得眼睛和一双巧手,废旧物品也能变成美丽的装饰品。

二、主题活动

(一)提出要求:

1、使用剪刀和针时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制作时不用的废弃物请扔垃圾桶。

(二)讲解制作

1. 在9个小药瓶里面装上各种颜色的水,之后还要在每个瓶的盖子上穿根线;

2. 用硬纸片剪个圆盘,中间穿上线,然后把药瓶的线固定在圆盘的周围;

3. 用胶泥和电光纸做出各种好看的图案粘在瓶上就可以了。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选择一些制作有特色有创意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赏。

三、活动小结:

利用废旧物品不但可以减少环境的负担,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

四、延伸拓展:

作文:介绍一种物品教案 篇5

南头升辉小学张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三”

【设计意图】

阅读说明书,掌握物品的使用方法,再将方法介绍给别人,这是一种生活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会使用蒸蛋器,我采用看与说相结合、演示与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把文字变成实际的操作能力,并把说转化成习作的互换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观察,边观察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结合本组课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学会有序地介绍一种物品。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合理想象、独立构思的能力。

【教学准备】蒸蛋器、电源线、生鸡蛋、鸡蛋羹一碟、水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起动机。(2分钟)

老师蒸蛋,问:同学们,老师在做什么?蒸蛋用的小电器叫什么?该怎样操作?然后说:想知道吗?那好!请认真阅读《说明书》,它会告诉你们答案。阅读《说明书》是了解产品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仔细观察,学会安装(8分钟)

师:这产品叫什么?(板书:产品名称。)回答很准确,它也是今天说写课——介绍一种物品的主角。(板书:说写课:介绍一种物品)说写说写,既要说,又要写?谁是今天能说会写的高手呢?我们拭目以待。

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指名回答。

师:想进一步了解它有哪些部件吗?现在请大家认真地阅读《说明书》中的产品简介一栏。《说明书》中的图非常重要。看明白《说明书》中的部件及安装图哟。一会请同学们来安装小熊蒸蛋器,并介绍其外形,看谁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最棒。

学生安装小熊蒸蛋器并介绍安装,指导学生说蒸蛋器的外形,相机点拨并板 1

书:

外形颜色 形状大小„„(打比方、列数字)

三、阅读指导,传授方法(3分钟)

师:接下来阅读《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请边看边想怎么操作。

师:《说明书》里介绍的使用方法一共有3条,每一步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本领,看谁先概括出来。

四、实际操作,掌握方法(7分钟)

师:(非常高兴)同学们阅读能力真强,说的也不错。但是,真正掌握使用方法,必须实际操作一下。谁能上来边操作边讲解怎样煮鸡蛋。

提示学生注意桌面上东西:水、鸡蛋

师生互动,学生们在说中明白,理清思路。

板书:使用方法

五、拓宽内容,完善板块。(4分钟)

师出示鸡蛋羹,边读并屏显【下水文】:

小熊蒸蛋器不仅能煮热腾腾的蛋,还能蒸出金灿灿、细如脂的鸡蛋羹。香吗?想学吗?不过,我可悄悄告诉你们。蒸蛋时放入本体的水一定要适量。上一次,我把水放少了,结果吃了夹生鸡蛋羹,真是太yucky了!于是我在本体中加满了水,结果沸腾的水却从蒸蛋器中溅出,弄湿了桌面,让我手忙脚乱了一会。还好,我现在知道加入的水占本体二分之一就ok了。

师:这是张老师写的一段话,所写内容是属于说明书中那一部分呢?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板书:温馨提醒(举例子做比较)

师:(指板书)介绍小熊蒸蛋器的产品名称、外形、使用方法和温馨提醒,我们还可也说说什么?

板书:维护保养„„

六、分组写作,师生评价。(10-12分钟)

第一组:外形

第二组:使用方法

第三组:其它维护保养温馨提醒„„

写作要求:

1、每小组按照以上分工进行片段写作。

2、用上一两种说明方法,有序地介绍小熊蒸蛋器。

师:同学们,你们在这节课前并没有使用过小熊蒸蛋器,所以,那一种说明方法是不能用的?

七、不同角度,自主拟题(5分钟)

师:同学们,拟一个作文标题的合格,拟二个题目的良好,拟三个题目的优秀。屏显参考题目:

标题角度

1、方便实用的小熊蒸蛋器(物品本身)

2、一节hold住的课(课堂的精彩+物品)

3、我学会便用蒸蛋器,真棒!(我的言行、心里+物品)

4、„„

八、总结(2分钟)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怎样介绍一种电器?那又怎样介绍植物、电器、玩具、动物呢?

九、布置作业。

用上一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植物、电器、玩具、动物。

板书设计:

说写课:介绍一种物品

产品名称

外形颜色 形状大小„„(打比方、列数字)

使用方法

其它维护保养温馨提醒„„(举例子做比较)

【例文赏析】

微波炉

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我家都有,但是我更喜欢摆在桌子的那台微波炉。这台微波炉是长方形的,在正面的门上有一个拱形的透明玻璃窗,这就是观

察窗。在观察窗的上方有一个小小的娃娃脸,可能是商标。每当我看到娃娃脸时,它好像在说:’从现在起,我就要充当你家的厨师啦!’’观察窗的左边有两个圆形的刻度盘,分别是定时的和定火力的。在微波炉的最上方有一个排风口,每当里面的饭菜熟了的时候,香味便从排风口,在微波炉的里面悬挂一个小灯泡,像一个秃头小和尚,底下有一个玻璃做成的转盘,只要将饭菜放在转盘上,伴着转盘的转动,小灯泡也逐渐亮了起来。从观察窗外边可以把里面的食物看得清清楚楚。

微波炉不但外形美观,还给我们家带来了方便。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们正要吃饭,在重点中学寄宿的哥哥突然回来了。妈妈对哥哥说:“今天,妈不知道你回来,该给你做什么吃呢?:”用微波炉做菜!”我高兴得喊起来。于是妈妈将要烧得饭菜洗干净,加好调料,然后往炉内的转盘上一搁,再调节好火力和时间轻轻一按开关,两三分钟后,微波炉便献出了一桌美味佳肴。

《弹性物品》教案 篇6

1、欣赏以往幼儿或教师的粉印版画作品,对粉印版画产生兴趣。

2、在教师示范、讲解的过程中,认识制作粉印版画的工具和材料,熟悉各种材料的收放规则。

3、初步尝试有规则地收放自己的工具材料。

活动准备:

l、以往幼儿或教师的粉印版画作品若干(保证每组一幅),教师使用的粉印版画操作材料一份(同幼儿)。

2、粉印版画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水粉笔,调色盘,作业纸,5B铅笔等。

3、小组共用的材料:装有颜料的调色盘两个,抹布两块,桌布,水罐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粉印版画作品,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l)教师:你以前见过这样的画吗?看到这样的画你有什么感觉?这些画和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把作品放剑每一组,让幼儿细致观察)

(2)教师:猜一猜,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3)教师小结:这是吹塑纸粉印版画,一般简称粉印版画,是用水粉颜料印出来的。

2.出示制作粉印版画所需的各种材料,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

(1)教师:你认识这些材料吗?你知道用这些材料怎么制作粉印版画吗?

(2)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粉印版画中的作业纸。

教师:这是制作粉印版画的作业纸,和我们平时画画的纸有什么不一样? (有的纸贴在一起)粉印版画中的两张作业纸还有什么不一样?你还发现了什么工具?猜猜有什么用?

(3)教师示范粉印版画的制作过程,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教师:仔细看看,老师先用什么笔在哪一张张纸上作画?再用什么涂颜色?最后印在哪一张纸上?老师制作粉印版画的时候用到了哪些工具和材料?用完的工具和材料放在了什么地方? (指定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放? (保证卫生、整洁)

(4)观察教师制作的粉印版画。

教师:颜料是涂在哪张纸上的? (软软的吹塑纸上)印在了哪张纸上? (黑色的纸)

3.引导幼儿讨论操作工具材料的摆放、收拾的方法与规则。

(l)教师:今天我们先学习摆放和收拾自己的工具材料、每个人都有这么多工具材料, 一组又有好几个小朋友,我们怎么摆放这些材料呢? (作业纸、铅笔、水粉笔放在自己的面前,小组共用的放在桌子中间)

(2)教师:怎么使用小组共用的材料呢? (用靠自己最近的那一份)画好以后我们用过的材料放在哪里呢? (放在教师指定的地方,每种一工具分类摆放)画好的作品放在哪里呢? (展览区)

(3)教师:小组共用的材料谁来收拾呢? (建立值日生制度)

要点提示:

1)在欣赏粉印版画作品和教师创作的过程中,让幼儿初步了解粉印版画,激发对此类活动的兴趣。

2)在观察、发现、讨论、练习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制作粉印版画的复杂程序,同时也学习了粉印版画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操作常规。

4、请幼儿按照讨论后的方法收一次自己的工具材料。

教师:工具和材料太多,一次收不完可以分两次。轻轻地把东西放到指定的地方,爱惜工具材料。

评析:

《弹性的秘密》活动教案 篇7

1.通过探索活动,发现弹性秘密,了解关于弹性物体的特征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弹性现象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操作学习和发现学习,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 活动准备

准备松紧带、弹簧、海绵、皮球、棉花、气球、橡胶等各式各样的弹性物品。

三 活动过程看——引发学习动机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有趣好玩的东西,现在先拿出两件,想请小朋友认认他们叫什么名字?(先拿出松紧带,弹簧让幼儿回答。)

师:现在老师变个魔术,小朋友仔细的观察

把小弹簧放在桌子上,用力压它就矮了下去,松开手,它就恢复原来的样子;用手拉橡皮筋,它就变长了,松开手,也变回原来的样子。玩——试试感觉

现在我把拿来的许多实物,都拿出来请你们自选一件玩,感知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引导幼儿边玩边观察,但不要限制幼儿玩法。)讲——发现秘密

(1)请小朋友说说你玩的物品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们都能变。)

(2)小交流:你玩的东西是怎样变的?(变大、变小、变长、变短、变高、变矮、变粗、变细。)

(3)小讨论:现在再请小朋友玩玩、试试、想想,说出它们为什么会变?(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体验,讲出原因,允许有不同,做出不同的解释。)

(4)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玩的皮球、棉垫、松紧带、气球、拉力球、弹簧称等,只要你用力压它、拍它、拉它、吹它,就会变,或者变大了,或者变矮了,或者变长了、变粗了,你一松开手,它就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它们共同的原因是都有弹性。(让幼儿学说“弹性 ”)

4、找――扩散思维,丰富生活经验

师: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例如:松紧带、弹簧、海绵、皮球、棉花、气球、橡胶等。人们也利用弹性材料制作乐器,如风琴、手风琴、钢琴等。

现在请小朋友动动脑筋,从多方面想一想,你还看见哪些东西和我们今天玩的东西一样有弹性?

找一找班级、幼儿园内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跳床、轮胎、皮球等)

找一找你身上有那些弹性物品?(松紧带、皮筋等)

找一找你家里有那些弹性物品?(沙发、席梦思床等)

体验

组织幼儿跳蹦蹦床,玩拉力器,吹气球,再次感受弹性,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四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玩玩有弹性的物体。

手工课上让幼儿用有弹性的材料进行小制作。

五 活动反思

《有趣的弹性》优秀教案 篇8

在日常生活中,大班幼儿已经接触过很多弹性玩具,如皮球、蹦蹦床、拉力器等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并积累了有关弹性的零碎经验。本活动以弹性为主线,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式主动探索,感受弹性的特征,发现弹性的奥秘,体验弹性物品的.有趣,感受弹性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科学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通过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制作弹性玩具,发展幼儿动手制作的能力,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对弹性感兴趣,乐意探索有弹性的物体,感知弹性的特点。

2、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周围事物特性的能力。

3、能细心操作,大胆交流,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弹性玩具、弹簧一个, PPT(各种运用弹性的游戏和实物)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记录表、记号笔、橡皮泥、玻璃球、积木、海绵、橡皮筋、小气球人手一份;电线、毛根、积木、贴花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初观玩具,激发童趣。

(1)、师:亲爱的小朋友们,马上要过圣诞节了,小丑娃娃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过节,小丑娃娃躲在哪里呢?哦,原来小丑娃娃躲在盒子里,我们一起喊123、把它请出来。

(2)、小丑娃娃是怎么出来的?

2、由弹簧和实物分析出弹性概念。

(1) 提问:小丑为什么会蹦上来?他有什么秘密武器呢?

师:原来小丑娃娃的秘密武器是弹簧。

(2) 教师出示弹簧,引导幼儿认识弹簧。

(3) 幼儿玩弹簧、探索弹簧的特性。你发现弹簧有什么厉害的本领吗?

小结:弹簧在用力拉它、压它时,他会变形;手一松,它又还原到原样,这就是弹簧的弹性。

3、探索比较、感知弹性。

(1) 出示记录表,猜想弹性。

师:原来弹簧有这么有趣的弹性,今天小丑娃娃还带来了橡皮泥、橡皮筋、积木、海绵、玻璃球、气球,我们来猜一猜,谁会和弹簧一样有弹性呢?

(2)实物探索,验证弹性:幼儿按记录表上的物品逐一做实验,在有弹性的物品下打勾。

(3)根据幼儿记录表小结:橡皮筋、海绵、气球和弹簧一样,用力拉、压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会还原,它们都有弹性;橡皮泥能变形,但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玻璃球、积木不能变形,所以它们都没有弹性。

4、联系生活,拓展认知。

(1)、发散思维,联系生活。

师:橡皮泥、海绵、气球有弹性,其实我们的身上就有许多有弹性的地方,自己摸一摸,找一找。

(2)、由近及远,推升层次。

师:除了刚才那些有弹性的物品,平时你还看过玩过或用过什么有弹性的物品吗?

(3)、再入生活,拓展知识。

师:有许多有弹性的朋友一直藏在我们身边,看看他们藏在哪儿呢?(播放PPT)

5、原来有这么多东西有弹性,小丑娃娃好不好玩,那你们想不想来做一个弹性玩具呢?

幼儿园科学《认识弹性》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 感知、探索物体材料的弹性,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作用。

2 .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 . 海绵、皮筋、弹簧玩具、小皮球、气球。

2 . 积木、蓬体棉、纸、橡皮娃娃、塑料球。

3 . 笔、记录表、图片。

活动过程:

一、操作感知物体的弹性。

1 .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一会儿,请你们把它们一个一个的用压一压、捏一捏或者是拉一拉的方法去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探索发现)

2 . 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认识物体的弹性。

师:“你刚才玩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海绵、皮筋、弹簧、皮球等物品,我们一用力,他们有的会变长,有的会凹进去一些,我们不用力了,他们就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就叫弹性。

二、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弹性。

1 . 师:“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有弹性吗?

2 . 出示小记录单:“这是记录单,上面都画了什么?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

3.师:小朋友说的对不对呢?老师要请你们去试一试,有弹性就在物品旁边的横格里画“∨”,没有弹性的画“×”。(幼儿操作记录。)

三、寻找弹性物品,了解弹性应用。

1 . 师:“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有弹性?”(幼儿发言)

2 .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弹性的物品,我们看看都有什么?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品是有弹性的,还有一些物品是人们利用了弹性物品制成的,它们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舒服和快捷,老师希望你们长大后,能利用弹性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物品来。

四、延伸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弹性教案 篇10

活动目的:

1、愿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拓展思维,有一定的创新。

2、在探索、发明、制作、操作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对物体弹性的用途。

3、通过幼儿,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弹性玩具若干。

2、有弹性和无弹性的物品若干。

3、幼儿制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谈话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好玩的玩具,每样玩具,都有一个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发现它们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压一压、拉一拉、捏一捏或者用脚跳一跳等等。玩的时候要小心,别把玩具弄坏了。”

2、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3、教师巡回观察,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启发幼儿发现“物体有弹性”的秘密。

4、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及发现,了解物体弹性的基本特征。老师边操作,边引导幼儿小结:“我们玩的东西很有趣,它们都有弹性。我们用力拉它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二、再次探索并对物品分类,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分组投放有弹性与无弹性的物品。

2、幼儿自由探索。

3、请幼儿把有弹性的`与无弹性的物品分类。

三、游戏:找一找,想一想。(联系生活了解弹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谁身上有弹性的东西最多。

2、找一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有弹性,看谁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儿园、家里及其他地方,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四、引导幼儿讨论:

1、如果所有的物体都没有弹性将会怎么样?

2、怎样利用物体的弹性发明一种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我们也来动动脑筋,想一想,发明一件有弹性的用品或玩具。”给幼儿介绍材料名称。

2、鼓励幼儿先想想准备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先和好朋友说说。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绍自己的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课后反思:

高一物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案 篇11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及意义,学习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猜测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科学预测的能力。

2、体会计算拉力做功的方法,体会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在物理学上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弹性势能公式的探究过程和所用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学习兴趣,体味弹性势能在生活中的意义、提高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探究弹性势能公式的过程和所用方法。★教学难点

推导拉伸弹簧时,用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求解拉力所做功的表达式。★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迁移法。★教学工具

弹簧(两根,劲度系数不同),小物块,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演示:

装置如图所示:

将一木块靠在弹簧上,压缩后松手,弹簧将木块弹出.分别用一个硬弹簧和一个软弹簧做上述实验,分别把它们压缩后松手,观察现象.学生活动:观察并叙述实验现象

现象一:同一根弹簧,压缩程度越大时,弹簧把木块推得越远.

现象二:两根等长的软、硬弹簧,压缩相同程度时,硬弹簧把木块弹出得远.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上述实验中,弹簧被压缩时,要发生形变,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木块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撑杆中的弹性势能》),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请同学们再举几个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

学生活动:观察课件演示,体会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思考并举例:

a.卷紧的发条

b.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 c.击球的网球拍 d.拉开的弓

[导入]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在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哪里开始入手进行分析的?这对我们讨论弹性势能有何启示?

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

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重力做功开始入手分析的。讨论弹性势能应该从弹力做功的分析入手。

点评:通过知识的迁移,找到探究规律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师活动:当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时,它的弹性势能为零,弹簧被拉长或被压缩后,就具有了弹性势能,我们只研究弹簧拉长的情况。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依次解决那几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把这几个问题找出来。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出探究过程中要依次解决的问题,从总体上把握探究的思路。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进一步引导。

(1)重力势能与高度h成正比,弹性势能是否也与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成正比?说出你的理由。

(2)在高度h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对于不同的弹簧,其弹性势能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形?

(3)对弹性势能的猜测,并不能告诉我们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这样的猜测有没有实际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发生变化,重力做功在数值上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那么,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重力是恒力,重力做功等于重力与物体在竖直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那么,拉伸弹簧时,拉力做功该怎样计算?阅读课本,并在练习本上自己画图,写出拉力在整个过程中做功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拉力做功的计算方法。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通过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探求变力做功的方法,初步形成微分求解变量的物理思想方法。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投影学生的求解过程,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拉力做功的求和式?是否可以用F-l图象下一个梯形的面积来代表功?在练习本上写出拉力做功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作F-l图象,推导拉力做功的表达式。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点评:在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曾利用v-t图象下梯形的面积来代表位移;这里利用F-l图象下的面积来代表功,可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但要搞清弹簧长度和伸长量的区别,l表示伸长量,则F-l图象下是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来代表功。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 对弹性势能的理解

[例1]一竖直弹簧下端固定于水平地面上,小球从弹簧的正上方高为h的地方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如图所示,经几次反弹以后小球最终在弹簧上静止于某一点A处,则()

A.h愈大,弹簧在A点的压缩量愈大 B.弹簧在A点的压缩量与h无关

C.h愈大,最终小球静止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愈大 D.小球第一次到达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比最终小球静止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大

解析:最终小球静止在A点时,通过受力分析,小球受自身重力与弹簧的弹力作用,由弹力公式F=kl,即可得出弹簧在A点的压缩量与h无关,弹簧的弹性势能与h无关。

答案B ☆关于不同能量间的转化

[例2]如图所示,表示撑杆跳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试定性地说明在这几个阶段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阶段,身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和杆的动能;起跳时,运动员的动能和身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和撑杆中的弹性势能,随着人体的继续上升,撑杆中的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使人体上升至横杆以上;越过横杆后,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课余作业

讨论课本P16“说一说”中的问题。★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资料袋

人用手将皮球抛出。

在抛球的过程中,球获得了动能,同时人的化学能减小,而且球增加的动能和人减少的化学能在量值上是相等的。

(1)对皮球来说,人对球做的是正功,其能量增加。(2)对人来讲,球对人做的是负功,所以其能量减少。(3)对于相互作用的人和球来讲,其总能量是守恒的。

上一篇:《背影》读书笔记小学生读书启发下一篇:新学期小学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