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个人研究总结(精选11篇)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部分明确指出了: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除了关注学科知识,更应关注人,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是追求人的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为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体系,我们在《关注生命,有效引导,促进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这个课题中,为数学课程改革指引方向,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机会。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工作井然有序
课题研究工作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作为课题组的成员注意做好了各项科研档案的整理与管理工作,在学期初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实验中做好实验过程记录、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学期末完成实验小结;并撰写优质教学案例、经验点滴、教学随笔等,并将各种实验资料分类装订、入档。这些课题研究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使得课题研究得以顺利、正常地开展。
二、加强课题理论学习。
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通过学习,交流、总结、反思等系列活动,使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教育科研的课题来源于教学,更服务于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创设了一个生动而丰富的情景,而且为教师自身的成长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历练的平台。我们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善于运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做有效的催发者,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处理课堂教学,使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焕发勃勃的生机。
三、建立课题组博客,加强资料积累。
课题研究材料记录了课题研究开展的全过程,它们既是成果,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为了管理好这些资料并使之规范化,我们按照课题研究的有关要求,分工合作,统一格式,统一记录;分门别类地整理。我经常记录下自己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并及时上传到教育博客进行网络交流。
想明白为什么要参与“个人课题”的研究
南京市教科所首创的“个人课题”研究, 最广泛地调动了一线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我作为其中的一员, 参与研究是为了什么?按照我的理解, “个人课题”研究实际就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我选择的这个课题不是说我已经有了很深刻的体验或者很成熟的心得, 而是有些一直没得到解决的问题在长期困扰我, 促使我参加“个人课题”研究以求问题的解决。但是懒散的天性又让我找到合理的借口, 总是强调教学任务忙,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结果这些困扰我教学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了永远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参与全市统一规划的“个人课题”研究, 因为有确定的研究目标和时间限制, 能够鞭策我改掉懒散的坏习惯, 拼命去挤时间, 以期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同时和全市众多的同行参与研究, 也使我在进行自己的课题研究时不会感到孤独。
弄清楚研究的课题有什么意义
教育总是涉及两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一个是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 另一个是个人自身的发展需要。
有一段评论说得很有道理:“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 全都懂了, 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 年级越高, 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都回答不了, 那算是非常成功, 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 越富有创意, 越会突发奇想。”事实就是如此, 高中生学习语文没有问题, 除了几个生字词之外再没有什么可问的了。其他学科除了给定的问题, 恐怕也很少会有学生提出新问题, 没有问题意识无疑是阻碍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根源 (性格) 。学习是终身的, 不是在学校一次性完成的。中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只会念书不会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单面人、书呆子。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只是基本的学科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去思考, 去获取前人不知道的知识, 创造崭新的知识。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 语文教师能做的就是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生将来一生的专业领域里不能给他们现成的答案, 我们能做的就是教会他们寻求这些答案的途径和方法。这条途径的起点就是教会他们质疑, 这个方法的要领就是设法解决问题, 提高见疑就问的勇气, 养成沿着疑问寻找答案的习惯, 增强解决疑问的能力, 从而获取创新的本领, 因此课题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学习相关的理论, 拓宽课题研究的视野
我研究的内容是培养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意识, 课题的提出源于对自己以往语文课堂教学的否定。但一旦进入立项研究, 我就应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观察和思考了。所以我尽可能多地涉猎一些教育教学专著, 尽可能多地掌握教育教学理论, 以期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更多的指导。在阅读一些传统书籍的基础上, 更多的阅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杂志, 如《建设新课程》系列、《语文教学研究》《新语文学习》等, 及时了解教学研究动态, 有助于“个人课题”研究。从后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智力教学理论等影响新课程的理论中都能找到培养高中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的理论依据。这使我对课题研究充满了信心, 同时也使我的研究不至于迷失方向。
立足研究现状, 提升研究高度
处在网络时代, 我不再闭门思考、孤军奋战, 而是调动一切手段, 采用一切方法, 多方收集材料, 充实研究内容。从百度搜索, 可以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相关网页97000多条, “培养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相关网页500多条。可见我的思考与疑惑是目前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着手进行研究会解决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这么多的研究内容既是一种资源, 也是一种挑战, 更是我研究创新的借鉴。细致地阅读现有研究成果后, 我发现大部分研究者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都着眼于提出问题, 认为培养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多数论文都从教师对创设学生提问的外界情境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研究。但是翻阅《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的阐述, 提出高中生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以此看来, 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同于提出问题是有偏颇的。问题意识研究不仅是研究学生提出问题, 还应该有探究的过程即分析问题, 并最终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 即解决问题。否则只有疑问而没有关于疑问的分析思考, 不敢给怀疑下一个结论, 这又何谈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呢?所以我的研究包含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方面。
从实际出发, 摸清学生现状
1.调查问卷
详细地设计调查问卷是了解学生最快捷又最有效的方法。针对课题研究内容 (“提出问题”) , 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发现过问题吗?你经常提出你的问题吗?你的这些问题来源于哪里?你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向什么人提出来?你发现过语文老师教的内容有错吗?你就这些错误与老师展开过探讨吗?你发现过语文书本上的错误吗?你就这些错误与老师同学展开过探讨吗?你在课堂上主动提出过问题吗?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你的提问?除了课堂你还在哪些场合提出过问题?等等。
针对问题的分析 (“分析问题”) , 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经常回答老师的提问吗?你与同学之间展开过辩论吗?你有许多疑问吗?遇到问题后你会怎么解决?你认为你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完全解决问题吗?你有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吗?等等。
针对解决问题, 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认为你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吗?你经常很认真地解决问题吗?你完成的问题答案受到最多的评价是什么?你在解决问题时最大的困难来自哪里等等。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外, 还有你认为学习文本时带着问题阅读有没有必要, 这些问题来源于哪里, 你希望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如果答案不一致时你会怎么做等。然后是尽可能深入地分析问卷。不仅是从中发现浮于表面的现象, 还要深入地探寻造成这些表层现象的心理因素, 为有针对地展开研究与实践找准出发点。
2.行动观察
学生很配合, 顺利地完成了问卷调查, 但是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答案中必然有部分不是真实的反映, 所以问卷不可以完全相信, 不能作为了解学生学习语文情况的唯一手段。于是, 我就从作业的布置与任务的完成上去观察、分析、研究, 作为问卷的重要补充。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不仅是横向的人与人的个体差异互相比较, 而且是纵向的记录个体的发展变化, 因为个体的发展变化才是我的课题研究的实际价值。
3.教学记录
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肯定要在课堂的实践中予以展开, 不要孤立于课堂教学之外。在每节课开始前, 我都要去思考这节课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何展开问题分析, 并进行问题结论的界定等。课堂的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必须要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活生生的依据, 有针对的教学后记就是最丰富详实的研究资料, 这样做能够把我们在刹那间的教学心得与感悟记载、分析, 并丰富我们的研究材料。
及时回顾, 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头脑里的研究策划和阶段性的研究结论都要把它物化为有形的文字, 否则这些就始终是不成型的虚化物。第一阶段我主要从培养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意义与价值展开, 第二阶段着重探究干扰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形成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第三阶段侧重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研究, 每一阶段都写下一篇研究论文。在下一段时间, 将着重探究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分阶段研究可以减轻研究压力, 使研究更有针对性, 有利于研究的深入与最后的总结。
结合教学实践, 在具体情境中验证研究成果
源于实践的教学研究结论也要在实践中去验证。所以每一阶段的研究结论, 我总是有意识地拿到教学实际中去, 在应用中验证其合理性并发现不足。比如在对提出问题的研究中, 我提出要扩大学生提问渠道, 构建师生对话平台。我首先想到的是网络, 自由、隐秘, 符合高中生心理期待。尝试了一次网络作文评改, 效果很好。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文章用电子文档交给我, 由我统一在我的博客上发表, 班级的每位同学都可以登陆留言, 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观点与评价。彻底改变了以往由语文老师一人说了算的评改方式, 也改变了同学互相批改时应付了事的现象。学生的兴趣很浓, 积极性很高。
[关键词]小课题 问题入手 理清思路 勤于实践 推广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06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惑,却难于解决,或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对某个新观点想付诸实践,又不知从何下手。笔者认为,开展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那么,如何把小课题做实呢?小课题研究可遵循“四部曲”。
一、选题:问题入手
问题即课题,课题源于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进步。
1.摆脱错误选题的束缚
为什么有些教师害怕参与课题研究,为什么有些课题立项了,但难于开展下去,或者收不到较好的效果。究其原因,关键是课题的选题问题。关于课题的选题一般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课题是否有新意;二是课题是否有创新;三是课题是否有价值;四是课题是否有实际意义。有些教师对这四方面选题的标准理解的角度不同,造成选题的结果也不同。笔者认为,应该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入手,从新观点中的一个小点入手。陈大伟老师的观点是:“你要研究国家级的课题,那就要从全国范围内考虑你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新意。如果你研究的是学校里的问题,那就考虑对学校改革和发展有没有价值,相对学校的现状,你的研究是否有创新。如果你针对的是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那就看这样的研究对改变自身有没有价值,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没有帮助。”如果教师选题过大,虽然很有新意、很有价值,但超出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课题怎么能开展呢?探索的方法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帮助,怎么能激发自己的研究积极性呢?当然也就没有了真实效果。而教师选择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只要经过研究,解决了问题,这样的研究就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最起码帮助了自己,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在常态工作中发现研究问题
课题研究在于实,在于有实际价值。特别是教育教学一线课题的研究,应着重运用新理论进行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效。笔者把研究作为一种基本的工作方式,在常态工作中发现问题,将研究与常态工作结合。有一则关于问题研究的对话,一位专家问英国教师:“你们学校主要做一些什么样的课题?”英国教师说:“我们很注重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怎么教。”这其实是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着重研究一些看似很小却真实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不同的问题,如班上的卫生区较大,怎么引导学生快速、高质量地完成打扫工作;某个学生经常不交作业,应该如何转变等。我们要从实际问题入手,研究一个小问题,探索一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
二、开题:理清思路
思路确定出路。我们要理清课题的研究思路,分析研究背景,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申报个人小专题,填写《教师个人小专题研究意向表》,表中列出研究项目的题目、研究时限、背景分析、研究计划和其他事项。现以《纠正学生书写“双姿”》课题为例,具体见下表。
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意向表
■
三、过程:勤于实践
热热闹闹搞开题,安安静静搞研究,轰轰烈烈搞结题,这些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课题研究态度是不可取的。鲁迅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实践是课题研究的根本点,是生命线,只有开展实践研究,才能产生实效。正如朱永新老师说:“只要行动,就有收获。”2014年3月19日至2014年6月30日,笔者开展了《四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课题研究,经过不同班级多次的实践研究,得出适合四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如《四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研究》记录表所示(见下图):第一次实践是3月19日(星期三)第四节;班级是403班;内容是向全班学生说明评价表,选出各组组长;目标是让每位学生明确评价标准,组长知道如何检查和填写评价表;效果是学生认同加分做法,引起重视,组长和学生基本记住了评价标准;改进办法,一是增加教师点名批评的学生的扣分数,每次扣3分,二是增加对扣满10分的处理,三是下节课继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做。经过第一次403班的实践,总结反思,改进方法,再进行第二次404班的实践,效果更明显了。接着又经过多次的实践研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四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研究》记录表(节选)
研究人:何振环
研究时间:2014年3月19日至2014年6月23日
四、成果:推广运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科研成果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着验证,将更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丰实研究成果。我们借助平台推广研究成果:2014年11月,在湖南举行的“中南六省中小学美术教育交流会”上,我校代表广东省做《走进美术馆,上‘欣赏·评述课的实践研究》论文宣读。借助班级运用研究成果:2013年10月,到东莞市麻涌镇中心小学借班上《蜡和笔的游戏》一课,实践了“运用微课提高课堂质量”的研究成果。课后,该校教师深受启发,撰写了论文《巧用微课,构建高效课堂》,发表于《东莞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
教师带着问题开展研究,以研究的意识进行工作,以“我要实践”的方式走进课堂。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盼着上课,学生盼着教师来上课。近些年,笔者一学期或一个学年开展一个小课题的研究,使教学工作更有目标性,学习更有针对性,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如2013年开展《走进美术馆,上‘欣赏·评述课的实践研究》,撰写的论文发表于《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年第12期;2014年开展《小学美术渗透环保教育的实践研究》,撰写的论文发表于《生活教育》(国家一级期刊)2015年第5期。
教师的工作繁而杂,如果只是重复工作步骤,不作思索,不作研究,不作实践,就容易掉进厌倦的漩涡中。教育科研先苦后甜,苦尽方能甘来。教师个人小课题的研究虽然小,但若能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认真开展实践研究,将更有利于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的困惑,提炼育人方法,形成育人风格。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大伟.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吴则广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又接近尾声,我作为《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课题组的成员,现将本人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开学初,根据学校课题组计划制定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中围绕本学期“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落实。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初见弥端。
二、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一学期来,本人积极参加课题组的集中学习,撰写学习心得,钻研和谐课堂、学生减负”的理论知识。通过听课、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网络收集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课题研究水平。
三、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
本学期在课题研究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1、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每月按时参加学校的课题集中研究学习和集体备课活动,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
3、根据课题组制定的研究计划,本人认真准备课题研究课,及时听取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不断地使自己上的课体现自己的研究意图。同时积极学习其他成员的课题研究课,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4、跟踪观察学生个案,并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在课堂和课后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每月都在详细做好观察笔录。
5、每月及时把科研进展情况和个案分析发表在课题组邮箱内,以便课题组老师们共享。
6、在课余和休息时间浏览课题组其他成员老师的课题资料,互相学习沟通。
三、及时总结,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能积极参与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一学期来,我能积极参与课题组的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我上课题研讨课一次,并能提前把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上传到课题组邮箱内,根据课题组教师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后,我能虚心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方法研究的点点滴滴。对于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研讨课,我也总能认真听、认真记,诚恳的评价,撰写听课感受。通过评课、上课,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
四、对课题研究的一点思考。
1、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研究水平。
2、研究还不够深入,虽然有了些眉目,但还是有些棘手,有时候还会糊涂茫然,思路不够清晰。
以上两点是我以后要努力做好的。
1、研究设计有待进一步深化。
2、课题负责人的科研素质须再提高。要多进行科研理论学习,如:什么是科研,科研如何搞,具体的、科学的方法是什么等等。
3、部分课题组成员仍缺乏科研意识。学校科研室应加大培训力度,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活动,互相交流科研的成功经验,开阔眼见,提升科研意识。
4、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收获和体会:
1、开题,即意味着研究准备阶段结束,正式研究过程开始。课题在申报立项时,课题组成员并未完全介入进来,对研究计划的了解和把握并不全面。因此,对于课题组来说,开题论证是一个组织研究队伍落实研究分工的重要步骤。为了进行开题论证,课题组内部必须进行若干次研讨,在原立项申报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研究计划。而这一过程,可以使课题组成员迅速地进入研究状态,明确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角色,同时,也使每个成员能够在课题研究的最初阶段,特别是在研究设计上充分发挥作用。
2、我认为,高质量的开题论证实际上就是一次富有建设性的学术研讨会。开题论证是一次与专家对话、接受专家指导的好机会。专家们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对课题有关理论的阐述及研究设计中问题的分析,大大拓展了研究者的视野,使研究思路更为清晰,研究目标、范围、重点更加明确。专家之间、课题组与专家之间、课题组成员之间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更有助于提高研究设计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有了清晰的研究思路,就可以保障课题研究的方向,使课题组成员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地开展研究工作。
3、开题论证的重要目的是对原立项论证中的研究计划进行再次设计,即进行补充、完善,同时进行具体化、操作化的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可以指导课题研究全过程的蓝图。按照这个蓝图“施工”,就可以使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撰写开题论证报告需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这个过程就是设计蓝图的过程。如此才可能使那些在课题申请时并不十分清晰的想法变成具体的思路和研究计划。这是课题研究能够得到落实的最重要的保障。
对于学校科研工作起到的作用:
组员:奴尔阿米娜
课题:变废为宝
如今,很多环境问题干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垃圾污染已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所
以我选“变废为宝”这一课题不但是想让自己环保意识提高,也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和动脑
能力。所以我提倡大家要环保意识。
工业革命以来的近300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其结果带来了物质产品的多样化和大量化,以及人类物质财富的迅速增加,人类取得了征服自然的胜利。人类曾以
为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曾以为高消耗、高消费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
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模式,是人类发展的前景。然而,当人类陶醉于征服的喜悦时,大自
然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大气污染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受到破坏,酸雨危害频繁,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荒漠日趋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淡水资源危机,江河湖
海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品污染有增无减,垃圾围城,等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正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当今形势下,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但是很多人仍旧缺乏环保基本常
识。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众多环境问题中,垃圾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对水体,大气,动物生
命,人类健康的危害已经迫使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垃圾污染,保护环境。生活垃圾与
我们关系最密切。
对废品在资源有不少有误区,认为废品不可再利用。事实上我们还是可以非常充分的利用废品。
如;用过后的汽水易拉罐,可以稍微包装后当笔筒用。将用过的一次性纸杯制作成时尚
又唯美的花瓶,这样可以减少污染也可以美化环境。
通过这一次实践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我们经过指导老师的教导,我们了解到
了一些对 环保性的处理办法。我在此倡导,我生活中的废品还是能用的,这不仅仅对
自己有帮助,也对地球污染问题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拓展了我们的思维。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各组员有明确分工,因我们住与组员少的原因,所以每个人要多动手。这既锻炼了我们团结协作能力又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组员
一、为何要以课题研究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学校培养教师的需要。十年前,我校的教师团队基本形成两队方阵:一队是调入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另一队是刚跨出师范院校的新生力量。如何尽快提高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使他们尽快立足讲台,又积极发挥中年骨干教师的力量,带动年轻老师迅速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点。我们选择了教育科研,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带动教师了解课堂、把握课堂、深入课堂,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科组建设发展的需要。科研组是一个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以研究为主要方式的团队。没有科研文化的教研组建设是浮于表面的,不深刻的,没有教研组建设的科研文化是空洞的,没有根基的。提高教研工作实效,营造浓郁的科研文化,应以教育科研引领教研组建设。
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需要。十年来,我们经历了沿海版、课标、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改革带来了教学理念、教材、教与学方式等不断变化。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教学内容、课堂新模式、教与学的困惑。这时,我们需要变问题为课题,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
二、如何以课题研究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一)用心发现研究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自觉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的关注,不断反思追问,问题即课题。我们所规范的课题都是紧紧围绕课堂与学习效果而设立的——
从学生掌握知识和智力的发展中发现研究课题:如《小学低中年级数学操作与口述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数学课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口述训练,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直观性,促使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使学生更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掌握知识,获取成功的体验。
从课堂教学生成中发现研究课题:《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学生普遍获得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学生作业中发现研究课题:《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参与反馈交流型数学作业实践》。创新学生作业设计,让作业成为师生交流的途径,让作业更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升学习效率与师生关系。
从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质量中发现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广角”有效整合的探究》。改变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
在原有课题研究基础上发现课题:《小学数学“数学广角”课堂导学方法的研究》。在原有课题研究基础上,以导学方法为主线,探究出“数学广角”新型教学模式与效果。
(二)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通过“五抓”落实:抓学习培训,抓专题校本教研,抓阶段小结,抓资料收集,抓成果撰写。下面以《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广角”有效整合的探究》课题为例进行说明。
1. 抓学习培训——准备阶段。根据课题内容广泛收集学习材料,请专家作指导。(1)列出所有数学广角内容,集中学习课标要求及各内容教材分析。(2)通过网络、书籍、专家引领了解当前研究状况及明确我校研究目标等等。(3)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对课题的认识。(4)骨干加压。让骨干教师主要负责,带领科组老师进行探究学习。2007年开始,向省、市申报立项研究课题。
2. 抓专题校本教研——实施研究。围绕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1)定时间:通过每周三下午的“数学教研活动”进行专题学习与研课。(2)定内容:每学期确定二节“数学广角”的专题研讨课进行研讨。(3)定方式:通过“专题研讨”、“同上一节课”、“共磨一节课”的方式形成“校内精品课”。(4)定课型:根据内容不同,我们分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课”课型进行研究。
3. 抓阶段小结——理顺研究方法、成效与不足,进一步明晰思路。(1)小课题成效:科组老师人人根据课题自行制定小课题,撰写小论文,一方面支撑研究点,另一方面作为成果撰写的依据。(2)研究过程性小结:整理教案、课堂反思、小文章、学生作业,阶段分析等。(3)积极参加各类评比:教案比赛,课件、课例比赛,优质课比赛等,以体现研究情况。(4)召开阶段性小结会。对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小结自己的一些做法、成效与不足,邀请专家把脉,进一步明晰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及思路。
4. 抓资料收集——汇总、整理资料。(1)整理完善在磨课中生成的教案,初步形成教案集;(2)整理完善在上课中制作的课件、课例,初步形成课件、案例集;(3)反思、心得类:在研究过程中,要求教师进行书面反思、心得撰写,记录自己的研究历程及困惑,初步形成研究性材料。
5. 抓成果撰写——总结、提炼做法及成效。一般结题报告的写法:(1)研究问题的提出;(2)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创新点;(3)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做法(重点与学习点);(4)研究成效。
(三)机制保障课题研究
1. 各类制度要求引领。“镇教师考核”明确提出科研的要求,参与研究及科研获奖加分,并在评价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方面有硬性的要求。“学校、市科组评价”中也重点提出科组科研的要求,如本科组论文或科研没有的,基本很难评上优秀科组。“绩效评比”中科研也占有较重的比例,以制度推动教师的科研意识及习惯。
2. 教师发展规划施压。每位老师都要制定“发展规划”,规范中明确有科研方面的规范与愿景。学校会根据教师的教研能力与实际,帮助教师树立目标或要求,推动教师参与科研。
3. 搭建成长平台激励。首先,学校不定期邀请专家听课、指导课题研究及指导撰写论文、成果,减轻教师对科研的害怕感。接着,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论文及科研成果评选,让老师在获奖中体验成功喜悦。此外,学校还努力搭建平台,鼓励老师发表、刊登文章,推广教师的研究成果及学术文章。
通过制度和平台的搭建,让老师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经历了“坦然地接受被逼,并努力地自己逼自己”的过程,老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观念得以重建,初步形成学习、工作、研究的生活方式。
三、怎样体现课题研究对高效课堂的指引
1. 教师上课、设计、论文及科研的获奖。近年来,我校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研究生成的优质教学资料获奖近100项。数学科教师获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3项,东莞市普通教育科研成果奖4项;在东莞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小小理财专家》、《营养午餐》、《铺一铺》、《周长》、《搭配问题》等课例、课件、教学设计分获全国、省、市一、二、三等奖20多项,多次进行镇或市的“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的展示。去年,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展演活动中展演,我校教师的整合录像课例在活动中得到展示,受到好评。
2. 教师专业成长较快。我们重视标杆的引领作用,关注每一位教师自主、可持续地发展,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数学教师队伍中,现有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教学能手3人,市青年骨干教师1人,镇学科带头人3人,镇教学能手3人。基本形成“校骨干教师——镇教学能手——镇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的教师成长梯队。
3. 科组建设成效显著。我校重视科组建设,2007起我市开展评选市先进学科教研组活动,我校数学教研组连续三届获评“东莞市先进学科教研组”称号。数学科组还多次面向全镇及全市进行“科组建设”经验介绍。
4. 形成课堂教学特色。我们在践行高效课堂中,重视把“外延辅助(人、机、学科)”与“学练结合”作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努力形成“设计巧、课堂活、效果实” 的课堂教学亮点。初步探索出“激导研学、尝试探究、展示分享、达标检测、概括提炼、评价反思”六步式课堂教学模式。
5. 课堂教学成绩较好。年级抽查或每年六年级学生毕业自查的成绩均居全镇前列,“质量立组、特色兴组”成效明显。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又接近尾声,其实,本学期的时间很短,也难怪不知不觉就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下面就简单的小结本学期的课题工作。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开学初,根据学校课题组计划制定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中围绕本学期“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落实。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中心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初见弥端。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首先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校理论集中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知识支柱,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认识到课题研究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
三、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
本学起初,我校进行了五个课题的研究,并在研究中有针对性的加以总结。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1、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每月按时参加学校的课题集中研究学习,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
3、跟踪观察学生个案,并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课堂和课后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每月都在详细做好观察笔录。
4、每月及时把科研进展情况和个案分析进行总结在课余和休息时间,以便课题组老师们共同探讨,互相学习沟通。
四、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能积极参与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课题组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能认真学习、记录,和课题组的老师座谈,交流,并把评课意见上传到个人博客上。在评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念。本人虽只是课题组组员,但能够按时参加课题组活动,并按时完成为课题组任务,每月参加一次小组会议,积极发言,并在月末及时上交课题组各项资料。
本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的困难和艰辛,但我们坚信,凭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一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城关镇解放小学
何建红2012、6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城关镇解放小学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课题研究又接近尾声,其实,课题研究阶段的时间很短,只有三个多月时间,也难怪不知不觉就要结束了,回顾课题研究阶段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成绩。下面就简单的总结课题研究阶段的课题工作。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开题初,制定课题组和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中围绕课题研究阶段通用技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落实。并取得很好的成绩,课题研究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中心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初见弥端。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阶段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积极探索加速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我校理论集中学习10次,通过理论学习,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知识支柱,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因为我们认识到校内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可以极大的刺激和促进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认识到课题研究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开发利用得好,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可以大大改善教学的条件,更新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师生们切实感觉到信息化与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贴近。因此,我校由校长亲自抓项目的建设,管理人员具体负责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并有严格的管理使用制度,以保证正常使用。
三、课题研究阶段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初期,我校集中学习了九江市通用技术教学的几种方法,并在研究中有针对性的加以研究。提炼出以下五种:
1、“光盘教学—教师辅导”型:以光盘教学为主,教师参照光盘的组织形式,组织学生模仿学习、对教学知识提炼概括。
2、“教师上课—光盘辅助”型:以教师教学为主,用光盘中有效的资源和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3、“提供样板—示范引导”型:以教学光盘中的学生为榜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4、“课堂直播—同步教学”型:直接播放教学光盘,学生进行同步学习。
5、“转换资源—自主创新”型:对教学光盘中的有效资源进行重构,用于教师开展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
三、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能积极参与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课题研究阶段,模式一:小组课题研讨课八次。(分别是胡九斤老师上的《技术的性质》、黄天志老师上的《技术的价值》和程兆华老师上的《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能认真学习、记录,和课题组的老师座谈,交流,并把评课意见上传到个人博客上。在评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念。本人是模式一的组长,还担负着组织小组活动的任务,每月召开一次小组会议,安排本月工作,并在月末收集、整理、汇总课题组各项资料。督促其他成员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这二年坚持不懈的课题实验,初步达到了预期的实验假设,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构建了整合基本模式、评价模型、评价指标量表,构建了课堂教学效率评价的模型、评价指标量表。显著提高了我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基本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同时也使一批骨干通用技术教师得到了锻炼,通过实验我校通用技术
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多媒体网络水平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课题组通用技术教师的研究成果:2013年4月份在国家级刊
物《教育学》中发表论文《多媒体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的整合运用》;在2011年第6期《上饶教研》中发表论文《如何借助多媒体上好通用技术课》;在《上饶教研》2012年第5期发表论文《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优势》、《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浅谈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策略”》、《多媒体技术与通用技术通用技术学科整合应用的探究》四篇在省基础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和论文《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技术素养》在上饶市教研室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而且熟悉计算机操作,在上饶全市中小学多媒体网络技术学科教学能手大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因而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多媒体技术与通用技术通用技术学科整合运用》和《技术的性质》在上饶市教研室课件评比中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教案《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第一节设计表样图在省基础教育学会教案评比中获一等奖;课例《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在上饶市教研室课例评比中获二等奖。程兆华老师在上饶全市高中通用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能把通用技术学科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具体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便于学生深刻理解,提高通用技术教学效果。课题组成员程兆华老师在2012年指导的高二年级学生在上饶市高中通用技术设计竞赛中
分别获得一等奖5人和二等奖22人,得到学校的好评和奖励。还撰写了《阶段性研究报告》、《个人心得体会》、《教学反思》。
五、存在的问题
1、由于教导处工作比较繁忙,以及课题研究阶段教学活动比较频繁,本人的课题实验课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2、本人撰写论文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导致很多成果无法提炼为论文与各校的同行交流、切磋。下阶段力争有更多、更高质量的论文诞生。
课题研究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艰辛,但我们坚信,凭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卧龙小学
钟
娜
近一年来,我参加了小学数学“磨课”子课题《数学课堂是老师教给学生什么还是学生学到什么》课堂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我就谈谈我最深的几点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提供学生发问的前提条件,是培养提问题能力和养成提问习惯的有效措施。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会创新的切入点。如何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呢?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儿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内容)与生活的实际内容(直观情景)紧密联系起来,把握最近发展区,营造学生认知心理上的悬念,让学生有问题可提,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心态。例如:我在教一年级上册的《有几瓶牛奶》时,我就以笑笑数完牛奶遇到了难题,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做为导入,让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提出问题:“左边有5瓶牛奶,右边有9瓶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问题?”从而导出课题,这样的导入方式新颖,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被带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中去了。又如元仙妹老师上的《9的乘法口诀》,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屏幕显示校园,接着又看到一辆汽车运来了许多花卉。师:看到这些花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思考提出了:这些花有什么用?有几种品种?买来多少盆花?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会引起好奇心,开启思维,引发探索,为下面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架起了桥梁。(二)、教给质疑方法,防范于未然提问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就会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因此,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情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发质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解决,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地调动他们不断探索真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质疑,进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让学生掌握结构,明确质疑方向
教师要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从教材结构入手,把握知识之间联系,以此作为指导学生质疑的重点,做好示范提问,教给质疑的方法,为今后学生学法迁移,独立质疑做好铺垫。例如:“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中的笔算部分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五个知识点:乘数是两位数积不进位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积有进位的乘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师在教“乘数是两数积的进位的乘法”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例题的特征、运算顺序、部分积的定位、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质疑,为后面学习多位数乘法质疑做好铺垫。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就可以对照“乘法是两、三位数乘法的质疑方法进行类推,从而懂得从例题的特征、计算顺序、商的定位、怎样试商、被除数中间不够除怎么办、被除数末尾不够除怎么办等方面提问。
2、让学生把握要点,提高质疑水平
学生明确质疑方向,通过正确迁移,已具备了一定质疑能力,并不意味着每个问题都能问在重点处、点子上或问得恰到好处。因此,还要让学生把握知识的要点。一是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为值得怀疑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二是已经理解的学生可以提问,考考教师和同学;三是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即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四是在知识的“结合点”上质疑,即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五是在“认知冲突”中找疑点,即新知识同自身原有认知结构矛盾冲突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六是大胆猜想、联想、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七是从课题、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定律和公式上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样一来就为学生提供发展潜在能力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人机会得到锻炼,从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在这样民-主和-谐氛围的课堂里,就会为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而自豪,学习的积极性势必倍增。
3、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出学生混淆的题型,以错误形式出现,这样既可以加深印象有可以防范于未然。
(三)、引导、类推、迁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
安家中学
王金梅
2009年5月
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
我校数学组研究课题于2006年10月15日开题,立项为五常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⑴)——“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课题的确定、申报、立项开始,在市教研究室的指导下,学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课题组精心制定研究计划与实验方案,并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研讨。让全体实验教师明确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实验的方向,注重实验研究,突出课堂教学实践、互动探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为重点,经历实验研究的过程,多数教师获得了较好的课题研究案例、反思、教案、论文等成果,构建了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实验的方法。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的困惑、问题。一年来在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研成果的形成、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并保证一定的活动经费;课题实验组狠抓落实。
(1)立项前审定课题,教研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为课题组研究实验的课题。
(2)本课题立项后,课题组组织全体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建南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使实验教师认识到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课
题研究的信念;同时,明确实验研究的思路和前期实验研究的方向,师师互动、交流合作;制定自己可操作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计划。
(3)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各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课题组每学期举行集中培训、交流、总结、评价等研讨会,并请教研室的专家进行指导,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2、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课题实验研究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主题展开课题实验。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课题研究公开课采用“定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交流、反思、评价”模式展开,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看、听、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年来课题组在学校推出了21节实验研究课,构建了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效果极佳。2007年春教研室罗仁义老师亲临我校指导研讨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指导中考备考工作。同年秋教研室罗老师又来我校指导七、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对课堂实验研究教师:李永成主讲的《有理数的乘法》,课堂实验研究教师:郭小平主讲的《图形的平移
与作图》,课堂实验研究教师:向昭利主讲的《中点四边形》实验课,开展探究、交流、研讨。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同时有市教研员、兄弟学校的同行观摩指导,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其具体操作情况是:
首先,每位教师带着自己的优势上课,让同仁知道每个教师的优势,这是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让教师有一种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觉,不管是刚毕业的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张扬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而让课堂教与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其次,每位教师带着饱满热情、全新理念上课,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全组教师的参与下,实验课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活动提升了教师实施教学与研究教学的能力,推动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我校2007年数学中考在全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除铜锣中学、民一中、清源初中)荣获乡镇30多所中学第一名,得到教研室的肯定,社会的认可。更加提高了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的氛围。
再次,每次课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专家的点评,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评课中出现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场面,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让所有的教师都感到一些迷惑,产生强烈的课题探究欲望,上课的教师能根据点评有针对性的反思,听课的老师在听与评中能产生有效的教学认识和方法,有认可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在碰撞、在反
思。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专家的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的优质课,体现了“不求完美,但求突破”,“重结果,更重过程”,“步步是研究,段段有成果”的特点,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3、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渠道开发教学资源,加强教学研究,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实验教师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课题组要求本组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整合各种资源,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学习,多数教师能够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并能自制教学课件、数学试卷。开发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发展的价值,充分发挥计算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工具,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使全体学生乐于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去,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4、课题组自开题以来就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指导和课研理论学习辅导,充分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教研热情,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推导出结论。让他们努力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优质课堂成为推动课题研究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5、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键在于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表现如何?程度如何?质量如何?学生知识基础、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及学习心理如何?等等问题永远是我们教学实践的研究课题。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是与时俱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创新意识就有了载体,将实验研究课题不断进行下去,力争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实效高效。
【数学课题个人研究总结】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题目06-07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1范文09-26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09-24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10-16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09-27
数学课题阶段总结10-03
数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07-23
2个人课题研究报告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