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合唱”教学(通用8篇)
----试论赞科夫新教学原则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象山中学 严海亚 315700 TEL:***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当前普通高中合唱教学现状,探索寻求“以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过程中,依据赞科夫新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非常合唱教学”说法,并对赞科夫的新教学原则在“非常”合唱教学中的可操作性的进行了探究解说。【关键词】
非常 合唱 最理想 教学效果 赞科夫新教学原则
【背景介绍】
2010年11月我校合唱团参加了宁波市教育系统第十届艺术节中学生合唱比赛,比赛结束后有幸聆听了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童声合唱委员会主任孟大鹏老师的现场点评。孟老师的点评形象生动、精彩独到,让我受益匪浅。孟老师在点评中谈到的一个现象不由让我深思:在25支参赛队伍中,真正能做到常年坚持排练的只有极少数几支队伍,而大多数队则是像我们一样为了应付比赛而临时凑合起来的。由于基础性的训练不够,致使音准,声音的表现力,声部之间的均衡等都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这是制约我们合唱队水平提升的最大原因之一。作为高中音乐教师的我无数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个同学又中途退出合唱团了,在他们写给我的信中我可以看见其的心里有多么的矛盾:“老师,请原谅我的退却,虽然我很喜欢唱歌,也非常想在您的指导下提高我的歌唱技巧,但是最近考试成绩退步,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都不同意我继续呆在合唱团„„。”一方面是被感动于留下来的学生们顶着紧张的学习压力来参加临时的排练,另一方面又焦虑于凭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以便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合唱艺术的魅力。多年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希望能找到一种类似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巧实力”般的教学方法:“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赞科夫《论教学与发展》)。什么是“最好”?“最好”是“最理想的选择,最大的希望”。诚然,能达到或接近“最好”“最理想”的效果和发展水平是 皆大欢喜的双赢结局。
一、“非常合唱教学”的产生的理论依据
我们都知道,通常一个合唱团的成长必须要经过一个科学系统的教学过程才能达到“最理想”的结果,这是“常道”。但是如今由于现状的不得已只能走“非常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并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依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的“非常实验”理论和他新教学原则,我大胆提出了“非常合唱教学”一说:1.以高难度进行合唱学;2.以高速度进行合唱教学;3.使学生理解合唱学习的过程;4.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样发展,共同进步。二、“非常合唱教学”的可操作性的实践与探究
1、“以高难度进行合唱教学的原则”的可操作性的探究
合唱的教学首先是声音的训练,这是一个“弄虚作假”“无中生有”的过程。所谓“无中生有”就是学生刚来的时候全是本嗓,没有我要的声音,我要通过我的教学,训练学生唱出我想要的能够表现歌曲内容意境的声音。而“弄虚作假”就是改变学生的歌唱习惯,好比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他(她)肯定都有一个科学的生活习惯,改变大本嗓的喊叫,往真声里掺进假声,从虚开始,逐渐结实、响亮。随着“弄虚作假”的成功,一个合唱团也在“无中生有”中成长起来了。
在普通高中实施专业化的合唱训练,很多人会望而却步,觉得教学很难实施或学生根本学不会他们想要的声音。确实,在一个没有基础的群体里进行专业的合唱训练,是属于高难度的行为。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又得当的方法手段,找到一条以高难度进行合唱教学的途径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我给我们的新团员排练男声三部合唱《欢乐的那达慕》之初,我给团员们提出我们的声音要求也要像曹丁老师指挥的中央乐团男声合唱团演唱的版本靠拢,几乎每个学生都惊呼这样高难度的声音我们怎么唱的了?!这个时候我们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让学生接受专业的声乐技巧训练,以明显高于现实状况的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指明教学的目标所向。我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有多少能力,他们就可能得到多少的发展。所以有明确的目标,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手段的辅导,高难度的教学与训练其实绝对不是浮云。教师尽管对学生(哪怕是一张白纸一样的学生)进行你认为的高难度的专业性的训练教 2 学,到时候你看到的效果就会让你明白学生的可塑性有多强。反过来说,唯有教师预设尽可能“高”的教学难度,才会出现学生“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很多教师都知道“跳一跳,摘苹果”的例子,教学生怎么“跳”是教学方法,学生能够“跳”多高是教学过程,摘到什么样的“苹果”则是实施教学后的学生的发展结果。“高难度”教学就是通过尽可能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跳”得比别人高,最后能“摘”到比别人更大更甜的“苹果”。中央电视台有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都说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合唱指挥更是合唱团的灵魂,教师的“心”决定了学生合唱舞台的大小。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的可操作性的探究
“非常合唱教学”探究的前提就是因为常规合唱教学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所以这个原则的实践更加具有必要。合唱的训练更多时候在声音训练上打持久战,而声音是听觉的艺术,眼睛是看不见的,学生不能直观地察觉声音,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讲解就要精确,方法要得当,减少无谓的反复,让学生尽快掌握科学歌唱的技巧方法,因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语)。多运用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明白所以然还要知道其之所以然的道理。我用教学生夸张地打哈欠的方法顺利地解决口腔打开的问题和呼吸浅的问题,连带也解决了可能会因为口腔没打开造成的声音“挤”“紧”和呼吸“浅”会造成音不准的现象。多用比较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除了训练好学生歌唱的能力,训练学生对声音的听辨能力也是必须的。我常常先让学生比较分辨好听与难听的声音,再告诉他为什么,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去关注自己发声的气息、位置、状态、音色,从而提高他们对声音的审美能力,缩短训练的时间。听到逐渐好听的声音从自己的嘴里唱出,学生们更是有了歌唱的自信心,这样良性循环,合唱团就朝着好的方向前进了,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前景也就有了可能。
在排练中,采用将音乐作品“化整为零”,逐一消化解决可以演唱艺术上的技术能力问题。这里仅以《欢乐的那达慕》作品为例,这首歌曲要求学生的声音明亮饱满,有一定的颗粒性以表现力量感,我在练声环节就加强了这些方面的训练。比如直接把念歌词与气息训练和声音训练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们在打哈欠的状态下念歌词,先是一个哈欠一个字,然后一个哈欠一个词,再加上旋律练习:
例
一、1 23 4 5 6 7 89 101112131415 1617 2 3 45 6 7 8 9 1011121314***
例
二、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728 29(备注:数字表示打哈欠的数量)
在例一中,我们用36个快速的小哈欠就解决了演唱这个片段所需的饱满颗粒的声音技巧,在例二中则用了29个长哈欠解决了连贯圆滑的声音技能要求,经过一个星期训练,学生基本能达到演唱的要求,这确实不得不算是高速度的训练。当然,我们也可以另有其他的有效手段对学生演唱的技能进行练习。不同的作品对于声音演唱能力的要求也不同,我们在合唱排练中就会因此产生出许许多 多各型各色的教学手段。但是所有的手段的应用的目的均指向如何快速有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成功的意图。
3.“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可操作性的探究
人说成功的路是由目标铺出来的。我对我们的合唱团在训练初期就提出了明确的大大小小的各种目标:具体在多长的时间内要唱出怎么样的声音,每次的训练要以怎么样的速度进步,最后要获得怎么样的成绩,使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阶段性目标,这使教学不会失去方向,学生的发展也会更有目标。
4.“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可操作性的探究
从理论上说,参加合唱团的学生应该经过选拔。但是囿于普通高中的特殊情况,况且学生是自由的个体,我们无法强求某个艺术素养好的学生必须来参加我们的合唱团,也不能拒绝一个艺术素养不怎么样的学生来参加我们的合唱活动,所以往往很有可能有某个合唱团员的音准和音色将会影响整体的水平。教师出来要对这样的学生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时间,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业务指导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合唱教学的熏陶下尽其可能地得到“最大理想”的发展。这个时候,比赛获奖的初衷反而显得有点狭隘了。
三 “非常合唱教学”的实践意义
不了解我们的音乐教师在观摩我校合唱团的比赛后都会问:你们的合唱团是在长期训练的吗?这个时候我们每一个合唱团员都会觉得非常的骄傲。因为他们也是这个“非常”合唱教学的实践者,更是这个案例成功实施的见证。更具意义的是,通过这个“非常”合唱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和对自身发展的自信心,如果聪明的他们把这个“非常”学习之道移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那意义更是“非常”了。“道可道,非常道”,不走寻常路往往有其迫不得已的缘由。“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事物的出现必须要经历“无中生有”的规律。但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在发展的过程,规律也会成长变化。我们音乐教师要不断解放自己的思想,大胆创新,努力实践,积极探究,最终达成“以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中职生不同于一般的高中生, 职业化是其最大的特点, 也不同于高校人才的培养, 它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中职音乐专业中的合唱教学, 对中职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如何提高合唱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合唱基本功训练, 夯实合唱质量基础
基本功训练是任何一项技艺都不可逾越的第一环节, 合唱训练亦是如此。在中职音乐合唱教学中, 应该将基本功训练作为第一要务狠抓落实。笔者从实践中发现, 在合唱基本功训练中, 一开始, 兴致勃勃, 兴趣十足, 但久而久之, 就会因为训练方式千篇一律的单调和机械性训练而倍感枯燥无味, 长期下去, 就会对合唱基本功训练失去原有的兴致, 从而影响整个合唱的排练。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抓实合唱基本功训练。
(一) 做好观摩学习, 巧借它山之石
常言道“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借鉴可以让人模仿, 从中取长补短, 增强自身素质。在进行合唱训练之前, 让学生进行观摩借鉴学习, 这是做好合唱基本训练的第一个环节。一是教师应该准备供好观摩学习的音像资料。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主要内容, 也可让学生在聆听之后总结, 谈自己的感受, 给学生留下感性、直观的印象。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轻声哼唱, 对声部的配置进行初步了解, 学生在试唱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声部, 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聆听后进行互相推荐。
(二) 选好合唱队长, 在对比展示中提高
1. 选好合唱队长及各个声部的声部长
教师先对各个声部的演唱分别进行聆听, 然后进行示范唱, 从中选好合唱队长和各个声部的声部长。一是选好合唱队长。选一专业素养高、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合唱队长。合唱队长应该到各个声部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检查和监督,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不能解决的, 及时将相关情况给老师反馈信息。在各个声部学生初步熟悉本声部之后, 先由两个声部进行配合练唱, 然后再扩展到多个声部进行练唱。在练唱过程中, 学生不仅要听好钢琴伴奏, 而且还要注意听另外声部的演唱。二是选好各个声部的声部长。声部长主要对本声部排练工作负责。声部长必须各个声部中音乐基本工扎实, 尤其在咬字吐字方面和音准与节奏方面及伴奏等方面, 进行严格地把关训练, 确保每一个成员训练到“接收者”, 增添师生情感的互动交流, 形成开放的教学模式, 以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科研、实践能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还必须改进评价方式。以往课程考核基本都是教师集体评分制, 以设计作品为成绩的主要来源, 而单纯的作业并不能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的能力, 因此在媒介广告课程教学中, 我尝试让学生将设计的成品进行现场销售环境的检验, 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认识自身设计的优势与问题, 为未来实践提供经验和可行。
小结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广告课程教学模式, 是以学生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思考, 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改革, 来进一步提高其课程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让学生能动的深入学习和探究, 以培养位。
2. 注重对比展示, 以发现问题, 相互提高
每个声部进行练唱展示, 其他同学从各个方面练唱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存在的问题, 指出来, 大家想办法共同解决, 对于唱得好的地方, 大家共同学习。这样在相互展示对比中, 形成了良性竞争, 在竞争中促使各个声部的合唱质量得到提升。
二、巧妙处理合唱曲, 提高整体合唱效果
合唱最主要的是寻求平衡与和谐。一是在训练中, 每个学生应该自觉地注重视唱练耳水平的提升, 力求提高整体合唱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把握好演唱的速度与力度, 为合唱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在音色、音量上, 应该做好协调与配合。当然, 这些协调配合也不是绝对的, 具体的应该结合作品相关内容进行确定, 每个声部演唱的声音应该力求统一, 每一个队员应该尽可能地寻求共性, 尽量地减少“个性化”的东西。特别是从演唱技巧上力求整齐, 在演唱感觉上应该尽可能地接近。三是要应该注重对伴奏的聆听, 要特别注意用心倾听声部其他队员是的演唱情况, 使自己的演唱尽可能地与整体演唱相靠近, 促使整个合唱融合水平的提升。四是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揣摩分析, 深入体会感情的理解, 让作品的情感与自己的心灵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 在排练过程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让学生充满感情地进行演唱。
三、注重指挥训练, 确保指挥作用的最佳发挥
合唱是一个整体, 是整体就会有组织者, 也就是指挥, 他不但是引领者还是合唱者。指挥人员由选举或自荐产生, 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唱的可以了, 不用多此一举的要指挥, 其实不然, 一个好的指挥能调动合唱队用和谐的声音来歌唱, 只有正确理解指挥手势的前提下, 一个合唱队才能统一进入状态, 在排练中, 指挥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情、肢体动作, 眼神或手臂的高底等去提示合唱正确的呼吸、各声部的转换、音量的控制、力度的变化等;只有正确的理解指挥手势与表情才能更好的表现作品, 体现作品。
四、结语
总而言之, 中职合唱教学方式对合唱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 我们应该对此予以足够地重视, 想方设法优化合唱教学, 不断加强合唱基本功训练, 夯实合唱质量基础, 巧妙处理合唱曲, 提高整体合唱效果, 注重对指挥训练, 确保指挥作用的最佳发挥, 以助推合唱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文芳.浅谈中职学校合唱教学排练[J].改革与开放, 2011, (08)
关键词:德育教学 翻转课堂 非常3+1
当今,技工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文化理论课更是如此。技工院校的文化理论课,特别是德育课,虽有一些改革探索,却依然是重课堂讲授,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操作性教学严重不足。这无疑极大影响了德育课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技工院校的德育课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追求德育行为的改善,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起来,动起来。
因此,笔者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基础上,引入“非常3+1”的教学评价方式,对翻转德育课堂教学有更深远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引入“非常3+1”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有效地翻转传统的教学课堂,能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得整个教学课堂变得非常活跃,更适合高技和技师班的学生。实行一学年下来,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行动导向教学与“非常3+1”结合的教学模式
所谓“非常3+1”,“3+1”指的是3个优点1个缺点。通过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驱动小组讨论。学生带着任务完成自己小组的作品,最后每小组派代表对自己组的作品进行总结发言,其他小组在听完发言后,要对其作品和发言进行3个优点1个缺点的点评。
教学过程还是围绕着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来进行,所以笔者认为,教学任务设计是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学生才会把握机会,极力表现他们的能力,当学生接到感兴趣的任务时,只要有一个组同学动起来,其他组就会跟着动起来并努力完成。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需要不停地用激情、幽默、兴奋的语言调动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动力,使之亢奋,提高学生的紧迫感和参与的积极性。完成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3+1”点评了。
为什么要选用“3+1”,而不是其他数字组合?笔者认为“3”恰到好处,只要学生在认真听和观察发言方的发言,很快就能发现他们的3个优点。同时,由于再优秀的人都会有自身的不足之处,故笔者认为让学生在找别人优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别人的不足之处,也不能过分放大不足之处,所以只要有1个就够了。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别人的不足之处,要学会换位思考。这也是德育课教学中经常强调要培养情感目标的内容之一。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其他小组将会集中精神观察每个小组的表现是否像点评小组所说,从而带动大家积极参与进来。
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学活动由教学的主体——学生参与完成,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能够更牢固掌握地德育原理,并运用德育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德育课的教学目的。
二、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笔者以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课程中的“投资理财,提高生活品质”课堂教学设计为例,介绍如何操作行动导向教学与“非常3+1”结合的教学模式。
1.检查作业及复习上节课的主要知识
学生以组为单位,用思维导图完成上次所学内容,在本次课程上进行台上展示并选出最佳作品。观察员团进行“3+1”点评,教师进行知识点提炼,实现温故而知新。
2.引入新课并布置任务
(1)阅读工作任务背景(略)。
(2)请以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略)。
3.任务驱动过程
(1)看一看。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并要求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投资理财的方式。每小组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并将结果写在纸上,每个小组以接龙的形式说出来,但不能与其他组相同。
(2)议一议。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投资,投资是否等同于花钱,投资的渠道有哪些,喜欢哪种渠道,其优、缺点如何。
请学生根据投资渠道和投资理财原则,为陈大伯和陈太太做一份投资理财方案,并说明原因。要求:绘制大字报,图文并茂;展示并团队发言。
温馨提示,注意弄清两个知识点:投资理财的原则,投资理财方案。
(3)玩一玩。游戏时间(略)。
(4)做一做。根据工作背景,结合教材和相应网站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完成:每组抽签一个角色并代入角色,为陈大伯和陈太太设置一份理财计划;根据所在组的角色,以最大的努力说服陈大伯和陈太太为自己的客户。
根据上述任务,与团队成员一起商量,根据上述流程图的提示,为自己团队制订好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可以用表格、流程图、思维导图等任何形式呈现。注意:计划里要注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包括完成时间、完成效果等)。
(5)查一查。每组抽签一个角色并代入角色为陈大伯和陈太太设计一份理财方案,以最大的努力游说陈大伯和陈太太为自己的客户。根据制订计划,各组成员各司其职,做好上场的准备。可以将理财方案用文字或图写或画在大白纸上,小组派组员(观察员除外)可带稿上阵进行角色对抗。每组可准备一名后备上场者,以备支援之用,但只能换一次。15分钟后,陈大伯和陈太太做出最后选择,选择哪组的产品,哪组就为胜方。
4.评一评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对他组进行“非常3+1”点评,但不能重复。每组指定的观察员将本组全体成员在参与过程的表现情况,将所见所闻进行归纳,并作“非常3+1”点评。根据上述环节各组的表现,利用手中的小红花选择最佳小组,最佳表现奖,给予奖励。
在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驱动下,当学生们完成任务时,每个小组都要选派成员进行成果汇报。教师一定要定好原则:每次进行“非常3+1”点评的同学都不能一样,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为本组发言,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要面对的是就业也就是职场,别人没法帮他们说话。在点评的过程中,笔者是允许他们的“3+1”是善意的“恶搞”,调剂一下课堂的气氛未尝不可。长期的锻炼,不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还能使班级有更好的融合度,更为和谐。
现在,学生接到任务之后,他们便会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讨论,图文并茂。笔者不断用语言进行激励,从而加大他们的紧张感,激发他们的热情。当有些组已差不多完成的时候,笔者还会故意大肆张扬地说:“xx组马上可以提交作品,他们马上可以加分了。”其实,技工院校的学生,过去是被一些所谓学习好的同学盖过了他们风头,让他们在“好”的方面无法施展,但在他们内心中也很想在课堂上有所表现,让同学认同,受老师肯定。
不过,实施“非常3+1”之初,同学们都觉得挺难,都在问:“老师,能不能先说缺点?”他们找缺点特别快,优点好像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了。但,笔者知道,不能只重视缺点。技工院校的学生并不是笨或者智商不如高中生或大学生,他们所谓的缺点只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并不像那些高中生或大学生强而己,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优点。在过去的小学、中学阶段,老师们总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简单归类成差生。他们总是活在不自信、没有优势的心理阴影中,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心理暗示了。
所以,在刚实施“3+1”点评时,学生们总是很难找到他人的优点,都很简单地回答,优点是讲得好、普通话准、内容很充分,缺点是字写得差,至于具体好在哪里、内容如何充分,学生都不会怎样去表达,站起来说话的站姿不大方,还有些别扭。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组织教学的过程通过观察和分析,寻找一些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带头发言刺激其他学生,促使学生效仿前进。
果不其然,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确有提高。2015机械1(预备技师班)有一位学生让笔者印象最深。他反应有些慢,说话又有些口吃,经常被同学生笑话。针对这个案,笔者决定要帮助他改变,用他作为一个突破口。于是,笔者有意要求这位学生先做发言,然后要求学生们对其进行“3+1”点评。开始时,学生们都在哈哈大笑。笔者没有在乎,只是淡淡地找了一位平时比较爱说话,相对比较友善的学生来点评。当学生点评后,笔者马上竖起大拇指表扬这位点评的学生:“是的,你太棒了!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当我们在发现别人的优点时,这个优点就是我们自己的优点;当我们看到别人的缺点的时候,这个也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缺点。”这时,学生们有点羞答答的,随即笔者委婉温情地说:“其实,我们在笑话别人的时候,不也就是在笑话自己吗?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投去鼓励的掌声,帮助他人成长!”顿时,大家都真诚地鼓起掌来,那掌声真是绕梁三圈。笔者还建议,日后设一个主持人主持“3+1”点评环节,就由xxx来担任,并要求其他同学在该学生准备或执行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帮助他。
从此以后,这位学生进步非常大,愿意开口说话,愿意和别人交流,每次见笔者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在这位学生进步的影响之下,该班学生也变得勇敢起来,非常活跃,争着第一个完成任务,第一个上台,第一个发言,第一点评。就这样,笔者的德育教学课堂被翻转过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三、小结
二声部合唱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难的教学。但小学合唱团排练,离不开二声部合唱的训练。我决定对二声部教学进行一个尝试,在我的合唱版中,开展二声部音乐教学。
一个学期下来,我选择了《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这首歌曲作为二声部的合唱教学试点。我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轻声教学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我在合唱班级中采用了轻声教学进行合唱的训练,我发觉轻声教学的班级中,合唱效果、声音感觉都非常和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大声演唱的时候,声音不仅不和谐,而且学生之间还缺乏互相聆听,配合不好,始终不能达到统一。
二、音乐素质在合唱教学中的循序渐进
在二声部教学中,我深感音乐素质的重要。特别是小学低段和中段对学生音乐有的放矢的训练太重要了。如果低段,缺乏了音乐节奏、节拍等各方面的训练,是无法进行二声部合唱教学的。学生的音乐素质始终停留在教师教唱学生学唱的阶段。无法达到学生自我学习音乐的层次。
三、相互聆听在合唱教学中的地位
指挥主要分为三类:合唱指挥、交响乐指挥、民乐指挥
合唱指挥主要是徒手指挥,用无声的语言,以手为主,配合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启发大家分工合作地进行感人的集体演唱,这就是指挥艺术。
指挥的意义就是以手、眼、脸、体给予乐队不断的预示。(预示:指提前一拍预示。给予动作示范)主要动作:高、低、前、后、大、小、轻、重、软、硬、连、断、弯、直等。
总之,指挥以手势为主要表现手段,他的活动范围是立体的,而且是一刻不停的、富有表情的变动着。换句话说,指挥既是一位老师、又是一位演员,还是一位和全体各队成员协作的指挥员。(“指”由心生,“挥”洒真情)
二、简要介绍合唱队的分类,声部构成,队形排列
合唱是声乐的集体行为。合唱队的种类一共可分为两大类:一般由同类人声组成,称为同声合唱。同声合唱又可细分为“童声”、“女声”、“男声”。每种同声合唱都有两个基本声部,即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
为了丰富和加强合唱的表现力,也常常将每个基本声部再分为两个分部或者三个分部;例:女高音声部(第一女高音分部、第二女高音分部、第三女高音分部);女低音声部(第一女低音分部、第二女低音分部、第三女低音分部)。
男声合唱的分部情况与女声合唱相同。
童声合唱的情况比较复杂。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变化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7岁至11岁可分为一个年龄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音域窄,音色区别不大。11岁至15岁为一个年龄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音域变宽,音色也有了较明显的区分。15岁以上为一个年龄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部分都已变声,音域显著变宽,音色有了明显的区别。因此,可按以上三个年龄段分别组织合唱团。7岁至11的适合齐唱或者二部合唱。11岁至15岁的可以唱二部和三部合唱。15岁以上的可以唱四部合唱。
混声的由男声和女声混合组成。混声合唱有四个基本声部,即: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男低音声部。
不过,一般比较完整的合唱是采用八个声部的合唱组织。即将四个基本声部再分为八个分部:女高音(第一女高音、第二女高音);女低音(第一女低音、第二女低音)男高音(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男低音(第一男低音、第二男低音)
这种合唱组织的表现可塑性很强,一般的合唱作品都能负担。
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以女高音(Soprano)女低音(Aito)男高音(Tener)男低音(Bass)的第一个字母作为各个声部的代号。以上声部组合往往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女高)S +(女低)A +(男高)T+(男低)B 在代号后面加上阿拉伯数字或罗马数字表示各个声部的分部,八部合唱的声部组合如下 S1 + S2 + A1 + A2 + T1 + T2 + B1 + B2
手势基础知识
身体与手的准备状态
良好的体态是准确地诠释音乐的重要保证。很难想像一个处处令人发笑的指挥能让参与演奏或听众感受到美好的艺术之美。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体态是指:排练时能使演奏员立即明确指挥意图的形体状态;演出时又能让观众欣赏到与音乐形象完全一致的表演。
(一)体态
站姿 — 姿态:首先请您放松心态,站正站稳、昂然挺胸。在没有动作的时候,把自己变成一棵松。
通常来说,您个子不高,站在合唱队前面。自然仰面,便于看见全体演唱者,也便于演唱者看清指挥。表情或温柔美好或刚毅冷峻随情况需要,恰当的时候请用恰当的目光给予大家恰当的暗示,如果的确不知道该往哪里看,请注意合唱队第二排中间那个人的衣服扣子。
脚是站立的根基,您可以微微张开也可以略有前后,只要站稳、站得好看。经常走来走去晃来晃去的风格一般不提倡,缩脖子整衣襟搓鼻子揉领带更加不必要„
静:双肩请坦然而松弛,需要时将肘轻松端起,臂略微前伸,使手抬到略同肩的高与宽,大臂不要夹紧或者随意伸展——放松,如果找不到感觉请幻想弹一架吊在半空的钢琴。
离身体的空间以能抱住一个人为宜,高度徜徉于脸前不高于眉或者端在胸前最常见(常位),对于宽广、低沉的乐章也可以放在肚腹前不低于腰(低位),在高音和激昂的时候亦可向上擎起高过眉如“擦玻璃”(高位)。手的活动空间以曲子风格有异,动作以明确和得力为佳,通常不必过大:
腕,掌,指是最灵巧而富于表现力的部位,也是指挥的主要工具。尤以合唱的指挥,通常是徒手的。小臂、大臂,甚至肩和身体往往是为了这个“终端”而配合活动的。一般的姿势是手掌朝向前下方,虚握或不握拳,手指自然而松弛,如握苹果状(大个的苹果),能够灵活地做出任何动作。
关于手的分工,通常以右手为主掌握主旋律,左手为辅给予提示。或者说:“右手节拍和速度,左手情绪和变化”。例如合唱不考虑分声部处理,只驾驭一条主旋律的情况,那么可以让左手略低于右手,以突出主要;而在多声部处理的场合或者复杂的歌曲,双手要进行分工。此时的位置要根据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机以及情绪和变化等因素做相应调整,双手地位也许是均等的。
动:总以手舞带动小臂的动作为主,假设胸前有一个圆,在那个活动空间里足够划出清晰的线条即可。大臂和肩作为稳固的支撑,不可随着节拍乱晃。一般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大幅张开——除非在慢而强到很夸张的乐章,到那时双臂可以释放,于是有“翻云覆雨”的大气。
在情绪舒缓柔情的乐章,动作要灵活并舒展,参见四拍子的弱打法,是一套“蝴蝶翻飞”的柔和线条;在节奏紧凑的乐章,动作也需要表现紧张而短促,下面指挥图里的线条和距离自然要变得精简而直接,有时候几乎就是跳跃的“点”了。
3.不论何种体态,最核心的部位是“ 歌唱状态 ”,即必须始终保持兴奋的面部表情,两眼时刻处于与合唱队员一起进行歌唱的心灵交流状态。拍子的结构
为了提示一个音乐集体的统一行为,每个指挥都有自己特定的信号;但有一点是基本的;那就是在一定速度下的发声点的提示动作;我们叫它做“击拍”。由于音乐家对音乐的感受不同, 用手挥出千千万万种不同的拍子.因此我们在讲授拍子的同时,一直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 这就是所有的挥拍技术好坏,最终取决于你对音乐的研究和理解。
(一)拍子的组成:拍子的动作由3个部分完成 :
1、起拍(图中用虚线表示)即口令预备--“起”的“起”字。
2、击拍(图中用实线加圆点表示)发出声音的时间点。
3、反弹 : 下一个拍子的起拍, 见上图中a)与 b)。拍点
一般情况下,拍点打在与人体垂直的水平线上(指2/
4、3/
4、4/4拍的各个拍点),位置大概在你肚脐的高度。用手腕打拍点,手腕要低于手掌。向下打拍点时要加力加速,离开拍点时要减力减速。整个过程是一种富于弹性的跳跃动作。击拍的手势练习之一--硬击拍与软击拍
由于音乐进行中的刚柔、速度等变化,指挥的手势也必须有软(连贯)和硬(颗粒)击拍的变化。如在乐谱中有 Staccato 记号时,常常使用清晰、短促有力的硬击拍;而有 Legato的记号时,往往使用有韧性、柔和的软击拍。
我们一是要注意练习自己手腕击拍时的刚柔区别;也不要忘记手势运行过程中与音乐的结合。因此平日要多听一些好的录音,感受指挥对作品刚柔的处理尺度,建立起自己的内心听觉;日积月累就会真正地掌握挥拍技术的内涵。
现在我们以十六分音符举例说明这两种拍点击拍时的比例并进行练习。(图示的线路以右手为例,练习时左手对称地做即可)
硬击拍以手腕为轴心,整个手掌不要软、散。象打乒乓球一样,很有爆发力地击拍,拍点锐而不散;刚而不僵;在四个十六分音符中,它的落拍点只占四分之一。
软击拍时,手掌象抚摸柔软的羽毛,击拍时作线条式向下到落点(a)图,占两个十六分音符时间,(b)图是向里击拍的线路。虚线表示反弹。
在练习这种拍点与行线的指挥技术时,我们先要求用手腕的刚(staccato)、柔(legato)动作体会两者的不同。
练习跟挥歌曲:
1.“茉莉花”示范(柔美的二拍子): 2.“国歌”的前奏(刚健有力的二拍): 击拍的手势练习之二--虚拍和实拍
第一节拍子结构图例中“拍点”(b)部分是指起拍(a)部分动作后,手势运行至应发出声音的位置时的动作。由于发声点有时以前面一拍的延续面目出现,所以我们将拍子的运行线条分为表示无实际发声点的虚拍与有实际发声点的实拍两种。(图中用实虚两种线条表示)实拍击拍有实际、具体的拍点与自然的反弹,运行线路较长。
虚拍的击拍无实际的击拍动作,只用用微型手势或无拍点的短线运行提示应保持的时值,特别是演奏长音时,暗示拍子应有的时值;有时在起拍前为了给合唱队员明确的速度暗示,也需要多打一个虚拍作为预示。例如:(先定速度: q = 68, 80两种)
第一小节第一拍(实拍)打下去后,手并不反弹回来,而是用微小的手势虚晃后面的三拍加下一小节的第一拍。而第二拍则作为第三拍的起拍作大手势。
1.唱会“茉莉花”与“送别”两首作品。
2.尝试指挥“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的前奏。注意站立的气质;面部表情;自己设定速度,用硬击拍指挥,身体保持直立。
3.用敲击桌面的方式感受 硬(刚)、软(柔)击拍;及虚(短线)、实(长线)运行拍子的不同。力度变化的手势
pp-非常弱。用手指表现。手位最低。p-弱。用手腕表现。手位稍高一点。mp中弱。手腕+小臂,手最高到胸前。Mf中强。手腕+小臂。手最高到肩部。F强。小臂+大臂。手最高在鼻子左右。Ff很强。大臂。手最高在额头位置。收拍
所有的对收拍手势的要求理论上同起拍的概念是一样的。用口令来表示只是将预备 — “起”后面紧接的开始演奏,改为:预备 —(起)— “收”!。手势的预备拍的动作同“起拍” 的程序一样,向上打一个虚拍,“收”的时候向下并加速地打一个小反弹拍子 即可。
收拍给预示的时间是在乐曲的最后一拍上。单拍子基本图示
学习正确按照图示打拍子是学习合唱指挥的基本功。图示中每一拍的路线都有确定的方向,都是先人总结音乐的节律与人类艺术感受关系后的产物。
我们说它是基本功,是因为世界上的音乐作品是无数的,不可能用一两个图示就能完成指挥的工作,必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加强音乐技术理论的学习,掌握音乐作品的本质,将自己的手势融入音乐表现的激情之中,才能领导演奏集体准确地诠释作品。
二拍子的作品大部分是进行性的或者活泼的舞蹈.它是基于母体内的心脏脉搏,人类共有的基础节奏.象有舒张压和收缩压一样,我们将两拍组每拍的节奏重量划为强、弱两种。口令应是:
一、二。在图示上表现为“上拍”,“下拍”或者“外、里”之分。它同样地也分出硬击拍图示
和软击拍图示
练习1.分别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幅度和刚柔练习二拍图示。练习⒉ 指挥“保卫黄河”(硬击拍)
“ 茉莉花”(软击拍)
变化
1、改变第二拍位置。用于附点切分节奏。方法:第一拍在正常位置,第二拍上提击拍。
示范练习
变化
2、连音。用于歌曲抒情、慢速的位置。方法:手在胸前由内向外画椭圆的八字。拍点在椭圆的底部。变化
3、分拍。多用在结尾速度变慢延长的地方。方法:将一拍的路线演化成两次挥完。
变化
以前在上学校合唱团时,学生那一副“苦瓜脸”让我气愤,她们的精神状态总是不饱满,所以合唱效果也不尽人意。为此,我想了许多办法,怎样才能使全体学生在合唱时保持专一的歌唱注意力,以积极、主动、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合唱中去呢?经过我不断摸索、总结,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以最积极的状态去给学生分析作品,明确作品的情绪,讲解作品的重、难点。其次,还可以运用情景联想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在训练过程中,,我根据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一特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她们对歌曲的理解唱歌。在选择合唱作品时应选择音域不宽,音程较为平稳,旋律较为活泼的歌曲来演唱。而中年级则可选择一些风格各异,音域较广的歌曲演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合唱时都能把作品的情绪表现出来,歌唱时的精神状态也非常饱满。
一、加强合唱的队伍建设
合唱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数稳定、音乐素养较高的合唱团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作为音乐教育基本形式的合唱教学要让学生人人参与,这就需要重视课堂的合唱教学,将课堂合唱教学与课外合唱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培养合唱的自信心。有了班级合唱的教学基础和庞大的参与人群,再在这些学生当中挑选优秀的学员进入到学校的合唱团。通过合唱队的高标准训练和演出, 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其他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和强烈欲望。 课堂合唱教学与课后合唱训练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营造了全校的合唱氛围,形成了合唱队员合理梯队的有效衔接,为学校合唱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严抓合唱的音准问题
音准问题是小学合唱教学无法回避的突出问题。相对于6-11岁之间的小学生而言,由于声音稚嫩或即将变声,又缺乏一定的音乐训练,这就造成合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合唱音准有旋律音准与和声音准两个方面要素。旋律音准就是学生在单声部演唱中唱准旋律,并做到心中有旋律。在合唱教学中首先要进行分声部教学,请音准较好的学生做“声部长”,并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唱好横向的旋律。和声音准是指合唱中各声部之间纵向的和谐,这正是合唱艺术的魅力所在。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解决好各声部旋律的音准问题,然后再体验多声部进行时的和谐与美的享受。
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艺术,要做到整体的协调、声部的平衡、音色的统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引导学生发展内心的听觉。学生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其他声部。英国儿童音乐教育家哈蒂指出:“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因此,轻声演唱是合唱教学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良好音准。小学合唱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优秀的合唱曲目,获得合唱的感性体验和成功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合唱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重视合唱的曲目选择
小学合唱教学要重视合唱曲目的选择,挑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选择合唱曲目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歌曲内容健康向上、节奏较为统一、音域不要太宽。教学中,可以选择齐唱与合唱相结合, 或者某个声部为其他声部做简单伴奏的曲目等等,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把握音准和节奏。选择合唱曲目还要考虑到合唱活动的主题思想,如庆祝“六一”儿童节、主题文艺汇演等等活动,就要选择歌曲风格与活动内容相一致的歌曲。此外,合唱要选择符合学生音域特点的曲目,尽量减少学生唱歌时的困难,如《渴望春天》、《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铃儿响叮当》、《太阳出来喜洋洋》、 《送别》等等一些乐曲。合唱教学要突出童声特点,体现童趣,尽量选择那些旋律上口、富于表现力的歌曲,这样有利于调动每个学员的表现欲,增强合唱的艺术魅力。
四、培养合唱的协作精神
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与协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团结友善、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合唱排练时,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遵守排练纪律。合唱教学中,每一位合唱队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要集中注意力用心聆听自己的声音,同时还要注意合唱的整体艺术效果。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才能达到集体的和谐,不可自我发挥,从而确保发挥出最佳的和声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学习兴趣。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依曾说:“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明社会的团结吗?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或她也许多么有才能),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让每一个合唱队员形成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德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结语
【关键词】幼师;合唱;教学;有效性
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注意其可操作性
幼师合唱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多种意识和品质,包括合作、尊重、平等、分享、自信、责任等,这就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有阶段性和可操作性。幼师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尚未接受过严格系统的训练,对多声部音乐还很陌生,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多声部概念,培养多声部听觉。
在二年级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教学研究,重点研究二部合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打破传统合唱教学的内容安排,以学生听懂、有趣、学会为目标;以不同拍子的合唱作品为单元,将内容分为二拍子的合唱、三拍子的合唱、四拍子的合唱、六拍子及其他拍子的合唱、混合拍子的合唱等。在每一个单元中始终贯穿着节奏、音高、发声方法等技能的训练。到幼师三年级,教学目标则定位于多声部歌曲的教材处理和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创设上。多声部教学追求的是整齐柔美的音色、清晰丰满的和声、优美感人的意境,与齐唱、独唱、对唱等演唱形式相比更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其艺术内涵较为丰富。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合唱作品的分析与处理,并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艺术实践的机会与氛围,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群体协作水平。
二、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其审美性
在合唱教学中,面对琳琅满目的合唱教材,面对浩如烟海的合唱作品,指挥教师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将直接影响着所教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合格的合唱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更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高雅的艺术品位。教师除了将教材中经典合唱歌曲作为基础训练的曲目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专业特点、接受能力等,在教材之外选取一些情趣高雅、风格鲜明的作品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在选材的难度上,要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进行合唱曲目的选择。
三、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意其层次性
多声部演唱一直是幼师声乐教学中的难题,刚开始接触合唱的学生,即使是简单的二部合唱,也往往是高低声部互串,更谈不上相互的配合。此时如不厌其烦地、机械地练习,学生往往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有层次性。比如,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的由通俗歌曲改编的合唱入手,通过聆听、欣赏培养学生的听觉,体会和声的美感。教学中,通过对同一首歌曲的齐唱与合唱录音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启发学生从音色、音量、音响的丰满程度和表现力度等方面去对比,从而为课堂合唱教学打好基础。在合唱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做合唱的加减法。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合唱作品,可以做加法练习,如转调、变奏、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转换等。例如,可以把儿歌《闪烁的小星》在不同的调上让学生分组同时演唱,先从两组唱五度音开始,再慢慢过渡到三组,每组都是三度音演唱,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调性造成的声部立体感等。而对于一些节奏较为复杂的作品,同样也可以做减法练习,这样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四、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注意其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学生无不表现得兴奋、投入、思维敏捷……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爱学、乐学、勤学,让课堂活起来。在正式演唱合唱作品之前,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儿歌进行二部、三部、四部的轮唱或轮说练习。在这一练习中,教师唱一声部,学生唱二声部,在反复记号部分,教师可以即兴添加歌词,但每一遍反复的歌词不能重复。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其拓展为三部、四部的模唱练习。这个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且将合唱中的轮唱技巧巧妙地融了进来;同时,由于师生互动,并且加进了即兴的成分,所以它既融洽了师生的关系,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如,在跳音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把伞,告诉他们身体的丹田部位好比按钮,“按钮”的压力越大,伞就撑得越大、越圆。
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技巧的艺术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如在排练《春雨蒙蒙地下》之前,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如风声×- - -、雨声××××××××、水滴声××××,学生分组模仿;再创设情境:起风了,接着天空下起了雨,屋檐下传来了水滴声,引导学生将三个声部节奏合起来。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轻松感受和声美。同时,可再加上适当的力度、速度的变化,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如在二部合唱《滴哩,滴哩》中,可以把第一声部想象为轻盈的小鸟,而第二声部则可以设想成温柔的春风,在演唱中要仔细体会第一声部的跳跃和第二声部的舒展。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身体语言和恰当的手势运用往往起到很重要的暗示作用。教师应尽可能地用眼神、表情、手势与学生交流,引导他们去表现音乐,这样才能达到心灵上的默契,这种非语言的交流也正是合唱艺术的魅力所在。启发学生学会处理、表现歌曲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歌曲的情感化为自己的心声,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享受到美的愉悦,被音乐的情感所感动,与音乐浑然一体。如演唱《摇篮曲》时,可以让学生体会那种安静、温暖、柔和的感情;演唱《美丽的村庄》时,可以让他们体会热情欢快的情绪。有了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和情感的和声共鸣,学生才会明白,合唱作品就犹如一块色彩斑斓的纱,每一个声音都是构成这块纱的丝,只有横的不行,只有纵的也不行,只有带有情感的一根根丝线和谐统一交织在一起,才能编织出绚丽的图案。
六、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注意其合理性
已故知名合唱指挥家、中国合唱学会理事长聂中明先生说过,“艺术和竞技体育不一样,它的精神是给人带来幸福和美的感受,而不是紧张的情绪,更不是锱铢必较……”在课堂合唱教学中,笔者认为,应给学生更多的信任、时间、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我们要在合唱教学中善于运用“评价”这一教学手段,要对学生的合唱能力持信任态度,而不要以音乐权威自居,尽可能地寻找学生的优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特别是对于个性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来说,鼓励是对学生的一种态度评价,也是一种反馈。但“鼓励”并不代表完全赞同,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使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如录音评价、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次录音、聆听、比较,有意在评价中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多声部音乐与齐唱、独唱、对唱等演唱形式相比更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多声部教学,能充分启迪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并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创新能力,把参与、听辨、鉴赏和创造音乐融合于歌唱实践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及多种器官协调运动的能力,让他们运用到将来的工作中,编创出更多、更好的合作活动、合唱活动。
【非常“合唱”教学】推荐阅读:
学校合唱队合唱班教学计划06-21
合唱教学流程11-28
中学合唱教学教学设计12-09
合唱教学设计方案09-29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优化之探究12-16
非常感动作文06-20
非常规10-19
非常简单英语11-28
非常漂亮的句子11-05
非常实用电脑知识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