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审题训练(推荐8篇)
一:如何审题及审题方法:
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多采用命题形式,即老师出题,学生依题作文。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作文,一般也是命题作文。既然是依题作文,就要学会审题。题目的意思搞清楚了,作文就能切合题意。切题,这是衡量一篇命题作文的起码标准。如果题目没有看准,或者题意理解不透,写出的作文就会偏离题意,甚至文不对题。
作文课上,或者考场上,有的同学一见作文题便匆匆忙忙拿起笔就写。由于事先没有经过仔细审题,写起来非常吃力,想一点写一点,像挤牙膏似的,这样写出的文章就很难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时写了很长一篇,才发现写跑了题,于是不得不从头写起,结果事倍功半,欲速不达,作文也得不到好成绩。所以我们要学会审题。
1.朗读某学生的一篇范文:〈家乡的一处景物〉
2、思考:这篇文章的缺点在哪里,小作者有没有审清题意。那么,怎样审题呢?
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
1、说出一些作文题,让学生来判断。如: 《我的妈妈》、《我尊敬的老师》----写人。
《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写事。《美丽的小河》《校园一角》----写景的。《可爱的小狗》《我的新玩具》----状物。《我在2000年》《未来的我》-----想象文.2、一些比较难分析的题。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可以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写人了。
二、审明范围。
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走题。
1、说出一些作文题,让学生来分析,老师做具体的讲解。比如:《暑假生活片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
《我的好朋友》,点明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 《快乐的星期天》,规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
《游香山》,规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三件事。
2、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要学会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
比如《我所经历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题目比较复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
②要求写“所经历过的”一段生活,不能单纯写感想; ③要求写“一段生活”,不能只写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写的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
三、审准重点。
1、找准了“题眼”,也就找到了写作的重点。题眼总是在中心词的修饰成份里,去掉表示人称、场所、时间、数量等修饰成分外,剩下的就是“题眼”。(1)板书一些作文题,让学生来找题眼,老师再做讲解。如:〈夏日趣事〉的“题眼”——“趣”;《一件小事》的“题眼”——“小”。《我爱妈妈》的“题眼”——“爱”;〈我的书包〉的“题眼”——“我的” ;〈可爱的家乡〉的“题眼”——“可爱” ;〈发生在我家的喜事 〉的“题眼”——“喜” ;
〈爸爸笑了〉的“题眼”——“笑” ;〈最后悔的一件事〉的“题眼”——“后悔”;〈游泰山〉的“题眼”——“游”;〈 我喜爱的一种动物〉的“题眼”——“喜爱”;〈我和爸爸〉的“题眼”——“和”。
(2)找出题眼后,围绕“题眼”来选材,谋略布局,就能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比如:《最后悔的一件事》、《我爱妈妈》、《一件难忘的小事》,只要抓住题眼: “后悔”、“爱”、“难忘”来写,就不会出现离题的现象。
看了作文题,要想一想题目的重点应该写什么。比如《雷锋的事迹教育了我》,这个题目的重点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写“雷锋的事迹”,又要写“我”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写雷锋的事迹,而没有写对“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锋的故事;如果写了对“我”的教育,只是表表决心,也是轻重倒置,重点不突出。
四、审题的方法:
一、分析法。
作文命题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词组或一个短句组成的,审题时要仔细推敲题目中词语的意思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明确题目要求写的对象、范围和重点。比如《记一次爱科学主题中队会》,《老鹰捉小鸡》,《难忘的一节活动课》这写作文要求我们写一次中队活动,我们要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地写好这次活动的过程。如果只是记活动中的一件事,就不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了。
二、比较法。
(1)先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我和我的老师〉。
我们的老师姓杨,50多岁,花白头发,满脸皱纹,戴一副黑边眼镜。她态度特别和蔼,从来不发脾气,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常常备课到深夜。
有一次,我们班到长城春游,杨老师身体有病,可是为了让我们玩得高兴,她带病参加了这次春游,使同学们很受感动。
杨老师对同学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记得期中语文考试的时侯,杨老师看见陈全同学作弊,气得满脸通红,狠狠地批评了他,可是课后又找陈全同学补课,直到陈全弄懂了课文的内容为止。
杨老师是我们的好老师,我们尊敬她,热爱她。
思考:这篇文章的缺点在哪里?小作者有没有审清题意?
这篇作文有内容空泛、材料零散的毛病,但是,主要的毛病是没有紧扣题意,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2)给出一个题目:〈我的老师〉,让学生和〈我和我的老师〉进行比较。
有些作文题目所用的词语相近,但实际上却有较大的差别,审题时要认真加以比较,找出它的特点。“我和我的老师”这个题目,要求作者通过“我”和“我的老师”之间的相互关系,写出人民教师平凡的事迹,歌颂人民教师高尚的品德,或者表现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而“我的老师”只要求写老师一个人,这样一比较,写什么内容就明确了。
(3)有些作文命题的方法比较特殊,就要用特殊的方法审题。如有的作文题需要自己补充内容,如《我最喜爱的„„》,碰到这类题目,要先想一想题目后面可以补充什么词语。关于人物的:老师、同学、朋友;关于活动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关于事物的:工艺品、书籍、文具等,想好以后,再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意义的内容填上去,然后再写作文,就不会跑题了。
审题课堂训练:
1、找题眼:
我的书包
可爱的家乡
发生在我家的喜事
我爱故乡的杨梅
爸爸笑了
校园新风
童年趣事
最后悔的一件事
我爱妈妈
一件难忘的小事 游泰山
我最喜爱的一件玩具
妈妈的手
我和同桌
2、读下面的文题,按要求把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我喜欢爬山 B.可爱的家乡 C.这是我应该做的 D.游天门山 E.这件事让我永远难忘 F.美好的回忆 G.一颗美好的心灵 H.公园一角 J.小灵猫 K.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L.难忘的一课 M.我的小卧室 N.荷花 Q.小淘气哭了(1)以“写人”为主的题目有:()(2)以“记事”为主的题目有:()(3)以“写景”为主的题目有:()(4)以“状物”为主的题目有:()
3、填空:
《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是一篇
的文章。题目上的地点限制是
,数量限制是。
《我敬佩的一个人》是一篇
的文章。题目上的对象限制是
,内容限制
,数量限制是。
《有趣的暑假生活》是一篇
的文章。题目上的时间限制是
,内容限制是
。《在上学的路上》是一篇
的文章。题目上的地点限制是
,时间限制是。
《一位乐于助人的同学》是一篇
的文章。题目上的对象限制是
,数量限制是
,内容限制。
《蚂蚁历险记》是一篇
的文章。题目上的对象限制是
,内容限制。
《美丽的观海长廊》是一篇
的文章。题目上的地点限制是
,内容限制是。
4、如果以《爸爸是个体育迷》为题,有下列写作材料,在符合题意的材料后面打“√”。
1、爸爸经常因工作而忘记吃饭。()
2、爸爸节省烟钱买球票。()
3、爸爸每天都要看当天的新闻联播。()
4、爸爸为灾区捐款。()
5、爸爸为了看好世界杯足球赛,答应妈妈的要求,承担了全部的家务。()
我和我的老师
我们的老师姓杨,50多岁,花白头发,满脸皱纹,戴一副黑边眼镜。她态度特别和蔼,从来不发脾气,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常常备课到深夜。
有一次,我们班到长城春游,杨老师身体有病,可是为了让我们玩得高兴,她带病参加了这次春游,使同学们很受感动。
杨老师对同学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记得期中语文考试的时侯,杨老师看见陈全同学作弊,气得满脸通红,狠狠地批评了他,可是课后又找陈全同学补课,直到陈全弄懂了课文的内容为止。
云南省的高考卷2007年第一次出现新材料作文, 那些写惯了话题作文的学生, 写新材料作文时仍旧套作或写出的作文与材料完全无关。究其原因,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考前对学生规范的审题、立意训练还不够到位。
那么该怎样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其实要分两大步:第一步是读材料, 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的审题, 也就是审读材料, 进而确定角度、立意;第二步是读题目, 即使作文题目要求有所变化, 考生也要能够根据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意味着我们虽然是按照从材料到题目要求的顺序审读, 但是实际上, 后者制约并指导着前者, 那么新材料作文的题目要求有什么样的内涵呢?
目前我们接触到的新材料作文的题目要求是固定的:“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仔细品读, 不难发现, 新材料作文是在话题作文与原来的材料作文之间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 集高度的开放性和严格的限制性于一身。那么据此可确定我们的审题原则:多角度原则, 这就是作文材料高度开放性的主要体现。往往一则材料蕴含的角度不唯一, 观点自然也可以多样, 我们自然需要多角度审视材料, 但是因为审题严格限制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因此审题又必须要有全局意识, 不能只着眼于细节而忽略了对材料有一个整体的是或非的界定, 否则极易偏离, 甚至是背离材料的核心,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原则——整体性原则。
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多角度原则是要从属于整体性原则的。下面以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南太平洋的小岛上, 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 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 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 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 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 一旦遇到危险, 它便缩回去, 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 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 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的, 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显然, 根据多角度原则, 我们可以从老鹰、幼龟、群龟、游客等角度入手, 来确定立意, 但是如果从游客的角度对其“善良”大唱赞歌的话, 显然就背离了材料的核心, 这则材料中好心的游客其实是好心办坏事, 违背了大自然的法则, 这种善良是变了味的, 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
审读材料是关键, 我们可以依据上面确定的审题原则来细化一下具体步骤:第一步, 具体落实材料涉及哪些人或是物, 分分角色, 看是否存在主角;第二步, 从整体上把握材料, 对其核心进行提炼概括, 准确界定在不同角色上蕴含的感情倾向;第三步, 根据不同的角色, 结合材料的感情倾向, 提炼观点, 确定立意;第四步, 在多个立意之中, 进行筛选, 确定最佳立意。
下面以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来具体落实审题步骤。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 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 非常羡慕, 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 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 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 想抓住山羊往上飞, 可是它的身子太轻, 爪子被羊毛缠住, 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 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问题,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第一步, 分分角色, 有老鹰、乌鸦、牧羊人、孩子、羊等, 应该比较容易确定主角是乌鸦。
第二步, 通过抓关键语句的方式, 概括材料内容并分析材料中蕴含的感情倾向。简单来说材料讲的是一只乌鸦因羡慕老鹰俯冲抓羊的本领, 所以苦练模仿, 结果反而被牧羊人抓住的故事。
依据牧羊人的话:“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可以判定其蕴含的是否定、批评的态度;而孩子则以为“它很可爱啊”, 显然态度是肯定、赞扬的。
第三步, 据此提炼观点, 确定立意。由否定乌鸦的角度可确定如下立意: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盲目模仿, 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由肯定它的角度可确定如下立意:既要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 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他人必须先审视自身的条件, 切忌邯郸学步, 失去自我。
第四步, 在多个立意之中, 进行筛选。这一步应该把握两个原则:第一,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虽然多, 但是多角度立意中往往有个最佳立意, 也就是中心立意, 它最符合命题者的意图, 能写出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作文, 所以在审题过程中, 我们当然应力争筛选出最佳立意来;第二个原则往往会被很多考生有意略去, 那就是我们追求立意的新颖, 但是有一个前提是这个立意必须符合材料的严格限制, 也就是在材料及其含意范围之内, 而且自己要有话说, 能够针对这个立意写出些新意或是深意来, 不能为了求新, 而迁就自己不熟悉或是不擅长的立意范围,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反而可能会大失水准。
一、读题训练
1.通读材料,全面把握。
只有全面把握了材料,不断章取义,才可能正确立意。如: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对于这一段材料,如果立意为“大谈书法或者音乐或者医术的妙处”,或者三个领域一起谈,这都是跑题的。如果只谈“要注意向大自然学习”“要通过实践进行学习”“要善于从实践中学习”,也有失偏颇,因为只关注了其中某些段落。最后一句“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概括了前面三段的含意,因此立意最好确定为 “学习方式是多样的,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要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
全面把握材料:一是在字面内容上全面把握,关注材料所有的要素、对象、情节、事件、特点;二是在含意上全面把握,关注整段材料的含意。
2.找关键句。
材料中常常有主旨句、抒情议论句,这些句子便是关键句,是打开材料含意的钥匙,需要考生重点关注。关键句大多出现在材料后半部分甚至是最后,它能概括整段材料的含意。上段材料最后一句就是材料的关键句,把握住了,就能很精准地立意了。
3.概括情节,化繁为简。
有些材料只是一段故事,没有代表作者观点的议论句、主旨句,那么,就要概括情节,化繁为简,从中提炼含意。如: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山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这段故事的情节可概括为:鹰妈妈严格训练幼鹰,使幼鹰掌握了飞翔本领。这样一简化,寓意就昭然若揭了。
概括情节可以先勾划要点,再连缀成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时,要大胆舍弃次要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教师可以先做示范,再让学生练习,再点评。
4.梳理要点,分析角度。
有的材料具有多方面的含意,很难有一个中心,那么,考生就要耐心梳理这些要点,从中选择最适合的立意写作。如: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认识了几位垂钓者,他和其中一位有了以下的对话——
年轻人:“一整天都待在一个地方钓鱼,不觉得枯燥吗?”钓鱼者:“因为喜欢,自然会找到钓的乐趣。”
年轻人:“钓鱼时为什么要不停地上下抖动竿子?这多累啊!”钓鱼者:“只有不停地抖动鱼竿,鱼才会咬钩啊。不累,怎么能钓到鱼呢?”
年轻人:“如果钓了一天,看到别人满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你难受吗?”
钓鱼者:“我们是一起来钓鱼的,他们钓到鱼我也很高兴。我想,只要坚持,我也能钓到鱼。”
显然,钓鱼者的几句回答各有含意,分别可以得出多项立意:做一件事情,只要喜欢,就能从中找到乐趣;只有辛勤劳作,坚持不懈,才能有收获;与别人分享成功,也是一种快乐。选择其中一个立意,进行写作即可。
二、寓意探究训练
1.理解关键句。
找到关键句以后,还有一个理解关键句寓意的过程。同一个关键句,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自然就可能得出不同的寓意。如,“其实,抱怨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每个人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会改变整个世界”这个关键句,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尽全力,做好自己的事;尽好自己的责任,才会改变整个世界;抱怨无益,做事最要紧;人人都要尽力,人人都要尽责。
2.抓住情节,展开联想,物人对应。
叙事性材料,先要概括情节,然后就要围绕情节进行联想,推广升华情节的寓意。如果材料主人公是物,那么要对应地想如果是人,会是什么情节,有什么寓意;如果材料主人公是人,要推广地想如果应用在类似的情节上会得出什么寓意。如,上文概括的情节——“鹰妈妈严格训练幼鹰,使幼鹰掌握了飞翔本领”,可以进行如下联想:父母对子女严格要求,才能让子女成才;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让学生成才;等等。
3.分析结果、条件、原因。
大多数材料其实都可以概括为“原因(条件)+结果”的模式,这是一条立意的捷径。不管你材料多复杂,往往可以概括成这种模式。得出这个模式,要立意也就不难了,立意一般都是强调原因和条件。如,上段提到的“鹰妈妈严格训练幼鹰,使幼鹰掌握了飞翔本领”,严格训练是原因条件,掌握飞翔本领是结果,自然立意可以确定为“严格要求才能成功”。
三、立意训练
1.联系现实,立意要有时代性。
笔墨当随时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有很强的时代感,才更有价值。一是要求学生平时多关注生活,多看新闻,了解这个时代和社会,有更多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立意时,一定要多想想自己的立意是否紧密针对现实生活中一种观点或现象,如果针对性不强,就要作修改或者更换。
2.联系自我,立意要扣住生活与内心。
作文要有我,要写出青春的朝气、理想与激情,不能学固步自封的老学究。首先,要从自己的思想实际出发去立意,不用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过多的政治术语,过多的圆滑世故,不属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其次,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去立意和选材,比如,高中学习生活,自己与家人、同学、老师相处的事件。即便是写议论文,也需要联系自身实际,显得更有说服力。
3.比较推测,立意要新颖。
立意要新颖,千人一面的作文让人生厌,产生审美疲劳。立意要新颖,需要从众多立意中进行比较选择。比如,2014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可以有很多立意:自立,才能拥有世界;拒绝啃老,勇敢自立;自立,才能自强;不要搀扶,自己站起来;打败懦弱的自己,勇敢自立。比较而言,后两个似更易“跳”出来。立意要新颖,还需要推测他人可能选择的立意,自己要避免与他人撞车。
备课时间:2011年8月 上课时间:2011年9月 课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审题的步骤。
2、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审题。
3、多思多想才会真正的打开思路。
课时安排:二课时 授课过程:
导入:由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审题问题:《我们的青春风采》导入,可见,作文审题在写作中至关重要,它决定着我们写作的成败,那么,如何能够快速的把握作文要求,准确地完成作文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作文审题步骤:
一、审题目
(一)找题眼
1、我学会了感恩
2、温暖的时刻
3、尝试
提示:何谓题眼?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请同学们找一下这组题的题眼,再看一下它有没有规律可循?
教师点评:文章的题眼往往是句中的动词,短语中的修饰语,或者是这个词本身,题眼是文章写作的重点,所以,写作前我们应该先找出题目的题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文章的重点。
二)明限制语
1、十六岁的天空
2、我家的钟点工
3、×××你误会了我
点评:限制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主题等,这是“中考”作文命题的规律之一,所以,限制性的词语往往是文章的写作范围。同学们只有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下笔千言不走题”,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个失误,你能说不是致命的吗?
(三)思隐含义
1、成长
2、又见枝头吐新芽
3、风景这边独好
点评:当遇到这类题目时,我们只有弄清了其中的隐含义,使实意(字面义)与虚意(隐含义)相结合,并侧重于隐含义,才能写出有深意的文章。
小结:审作文题目时,我们应该仔细审视题目,找准它的题眼,明确它的限制语,深入地思考它的隐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文章的侧重点,使写出的文章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二、审导语 文题一:
生活中笑声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被消除„„。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文题二:
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的经历是难以忘怀的,例如习惯养成、难题探究、同伴合作、社会实践„„这些丰富的经历,使我们有了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获得了成长。
请你以“我懂得了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文题
三、日历是生活忠实的记录,我们的每一天都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日历具有生命感,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已将难忘的昨日珍藏于你的生命中?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明白鲜活的今日需要你去填补?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意识到,美好的明日等待着你去创造?让我们伴随“日历”将人生岁月谱写成永存的诗篇。请以“日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题四: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杨柳自有杨柳的洒脱,青松自有青松的壮美。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每个生命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展示着无限的魅力。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在600字左右;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提示:
小结: 不论是什么体裁,导语其实就是我们写作文的一个引子,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给我们一个情境,引起我们的联想;拓展我们的写作思路;在写作内容上给我们一些具体要求,在行文时只要我们认真读,仔细领会,就一定能明确写作的范围,把握住写作的内容及其重点,就一定会为我们写出成功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审要求
题目一:我在父母心目中
要求:通过记叙两三件具体的事情,表现家长对你的期望,以及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 夹叙夹议的写法,点明其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表明自己的看法。字数600左右。题目二: 忘不了您的教诲
要求: ①“您”必须是长辈或老师。如果涉及学校名、老师和自己的姓名,一律分别用刘 老师、王斌、红星中学来代替,否则扣分。
②要写成记叙文,具体写出一件事来表现中心。
③要有语言和心理描写,还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④600字左右。题目三:我有这样一个好。
要求: ① 在题目的横线上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老师、叔叔、伙伴、邻 居等),构成自己的作文题目。②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③600字左右。
小结:文题的要求中交代了行文时应注意书写、字数、体裁、保密、内容的具体要求等,我们对这些要求只有服从、遵循,才能使我们写出的文章符合要求,进而得到高分。
四、小试牛刀
1、林语堂说:“我爱春天,但她太年轻。我爱夏天,但她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作者通过这种形象的说法,表明了他那个年龄阶段的人对生活的看法,那么,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你有着怎样的人生感悟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的季节我作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2、我们都曾路过许多地方,如商店、市场、田垄、公园、运动场、图书室„„等等,我们也一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的。请以“我从
走过”为题,先将题目填写完整,然后写一篇有叙有议的文章,以叙为主。
3、据说,新加坡旅游局的一位官员在向总理李光耀汇报工作时说:“我们没有什么旅游资源,只有阳光。李光耀说:给你阳光就够了,你还要什么? 旅游局官员领悟到话中的深刻内涵,制订了“阳光计划”。他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加大了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阳光计划”的实施,使新加坡迅速发展成为环优美、文明程度很高、享有“花园城市”美誉的旅游胜地。
材料告诉我们:只要充分认识并合理利用身边的条件,就能获得成功。材料还告诉我们:阳光既是自然资源,又是文明的象征,它象征关怀、象征温情,象征奉献„„
请你以“阳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给材料可用可不用,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范围之内。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若写诗歌不得少于20行)。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作文“我也在努力着”。
七、板书设计:
找文眼
审题目
明限制语
思隐含义 审题方法
审导语:立意角度、写作范围、背景、情感基调等
审要求:书写要求、字数、体裁、内容的具体要求等
八、课后反思:
学生作文成败的关键是审题,弄不清楚要求写什么样的作文是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的,笔者试图教给学生一条简洁适用的审题之路,为此做了一些探索和总结,从审题目、审导语、审要求三个方面把握写作的限制和要求,这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创造,这是事物运动状况的本来面目。审题的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在快迅审题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活动不可能慢条斯理,不可能按部就班,不可能一一分解得那么细地来考虑,而往往快速地从整体作审视的。所以我所采用的方法较为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便于学生掌握和操作。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②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③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④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⑤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⑥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分析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2:就下面短文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能够联系实际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①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②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③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④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⑤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
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闻名的“青蛙实验”。实验人员先把一个油锅加热,然后把一只青蛙扔入油锅。在这生死存亡关头,这只青蛙反应相当敏捷,它双腿一蹬,一跃而起,竟跳出油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小时,实验人员又架起一只锅,注渗入渗出满满的清水,然后把那只青蛙扔进锅里。这一来回,那只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得意。实验人员则悄悄在锅下面加暖。青蛙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等到水不断升温,青蛙终于感到难以忍受,但它却再也没有那一跃而起的力量,只得葬身锅底。
分析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4: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角度自选。
苏东坡少时读了一些书,觉得自己见多识广,颇有点飘飘然,竟不知天高地厚,很自负地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对联贴出不久,来了位白发老人,他
将手里拿的一本书翻开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一看,书上的难字、僻字很多,有的根本未见过,顿时面红耳赤,深悔自己的狂妄与骄傲,他立刻在门前对联上加了四个字,变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5: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然后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纯金。”
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一身纯白、漂亮的毛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这个弱点,在它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往往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皮。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不脱离材料作文,不得套作、抄袭。
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解放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有次来中国讲学,一上讲台就提出了一个问题:“2 2=?”结果竞无一人作答,最后罗素说:“2 2=4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抄袭。
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蚕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献给人们的是晶亮的丝:一只工蜂只能活六个月,但献给人们的是香甜的蜜,而它们对人类的索求却极小。试以《“吐丝”“酿蜜”说》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砸破水缸,放水救人,历来被称为明智之举;往树洞灌水,让滚入洞内的球浮起来,也堪称机智的做法。读书遇到难懂的句子,删去枝蔓,则顿时领悟;解繁难的几何题却往往要加“辅助线”,才能豁然开朗。
分析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春天雨水勤,田里的小苗长得欢,但是杂草也随之陡长,与小苗争水争肥。农夫抱怨道:“雨水勤了,害得我多花工夫去锄草。”
请以《雨·苗·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分析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的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运用高科技创造巨额财富的典范。这位以400百亿美元的家产名列世界首席富翁的“微软领域的爱迪生”,仍然留着一头“乱
蓬蓬的头发”,戴着“脏兮兮的眼镜”,“穿着肘部打着补丁的毛衣和缝补过裂口的鞋子”。他领导的那一群年轻的“高智商、不爱睡觉”的“微软小子”认为这种作风正是“这个既是发明家,又是企业家、推销商”的盖茨成功的关键之一。
分析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参天的大树在烈日下显得一片葱绿。绿叶微微自得地点着头说:“我茂密的叶片遮住了阳光,才给大地留下了清润的花朵”。枝杈摇晃着身子警告说:“如果你不俯在偶的身躯上,烈日也会把你晒焦”。粗壮的树干翘首观着他们,低下头,一往情深地说:“我生命之泉是我没有见过面的朋友—根须”。
分析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入渗透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藏头诗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瑞士,婴儿降生,医院就会在户籍卡中输入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由于婴儿和大人用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瑞士人在为自己的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除时间外,不会有其他东西。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些什么?说到底,无非是几十年的时间。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财富,就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权力、金钱;有些人需要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谧中从容的度过自己的时
日。„„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对我们或许有所启迪。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遥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观,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
请以“擦亮你的窗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角度1:
角度2:
标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来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附近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角度1: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有一天,他们又斗起禅机来
了。
苏东坡首先问:“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禅师毫不犹豫地说:“学士像一尊佛。”接着又反问他: “你看老僧像什么?”苏东坡想了又想,说:“和尚像一堆牛屎。”佛印禅师听了,默然不语。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回到家里,得意地把他与佛印斗禅的经讲给他的妹妹。苏小妹听后说:“哥哥今天输光了矣!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苏东坡一怔,揪着胡子只顾发愣。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说,凡是报考印度盂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
在人生之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去的小门。请以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象棋有三十二枚棋子,每一枚都有自己的位置。车、马、炮纵横驰骋,杀伤力强;兵卒相对是弱子,它步步为营,一般情况下,其杀伤力大不如车、马、炮,所以有“弃卒保车”之着。但是,如果运用得当,兵卒同样能发挥出色的所用,甚至能斩将夺帅,决定棋局的胜负。
人生如棋。人的一生,在不同的时期会处于不同的位置,我们应根据所处的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7.
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等到黄昏时,他又把席子挪到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按月光和树影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淋湿衣服,结果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
8一根木头搁在深不见底的山涧上,则敢于走过者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2)李老师第一次讲公开课,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讲台,看到下面黑压压一群听课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9、阅读赵鑫珊的一首小诗(略有改动),根据要求作文。上帝爱鱼/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人也爱鱼/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题目
读题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目要求, 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教师出示题目, 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读, 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抓住契机指导难读的音节, 易读错的音节。刚开始时可按以下程序进行:认读音节—直呼音节词—读通句子。
二、掌握拼音“拐棍”分析题意
在通读句子的基础上, 教师指引一条探索的路, 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 寻找题目的要求, 发挥汉语拼音提前阅读的功效, 使学生不依赖教师教会, 而立足自己“学会”, 最终达到“会学”。
起初, 学生很难在读通句子时就明确题目的意思。教师可以从句子的形式到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目, 明确需做几件事。
如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册基础训练, 第二题:“说说下面汉字的笔画名称, 再把字抄下来”时, 可分以下三步:
1.借助标点 (, ) 及连接词“再”, 从形式上感知题意。让学生看看逗号把题目分成几部分?“再”字说明了什么?这一题需要完成几件事?由于一年级学生学得快, 忘得快, 教师可让学生在题目“说”字的左上角标①, “再”字左上角标②, 注明需完成两件事。
2.找重点词, 琢磨词义, 正确理解题意, 让学生再读题目, 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说说”和“抄”, 并分别在两个词的下方画上横线, 指出“说说”和“抄”各表示句子中的哪个部位的动作。再读题目, 思考“说”什么?“抄”什么?要求在“笔画名称”和“字”下方各加上波浪线, 这样标明重点词。最后把重点词连起来读读, 说说题目的具体要求。
3.掌握拼音“拐棍”识字读题。因题目上出现的是学生未学过的字词, 教师解读后让学生背费劲。为此, 我们让学生借助拼音“拐棍”倚音过渡识字, 读题效益大。如, 在题目的上方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加深理解题意, 使学生明确题目要求。例如:“说说下面汉字的笔画名称, 再把字抄下来”的上方注上拼音, 学生掌握了拼音“拐棍”, 可以通过认读音节, 直呼音节词而读通句子, 这是掌握拼音“拐棍”, 辅助训练学生审题能力的最佳方法。
三、借助汉语拼音检查练习情况
在学生审题作答问题后, 让学生再次读题, 核对题目与练习对应情况, 看看练习是否做完整、正确, 以便及时纠正。
关键词:作文教学;发散思维;审题训练
发散思维又叫做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它是指我们设定一个目标,从这个目标开始思考探究,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最终形成不同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很多心理学权威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检测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曾经有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具有变通、流畅、独创三个主要特点。变通是指思维具有多方面的指向,随机应变、融会贯通,不受既定形式的约束,不受功能固定的影响 ,因此才能产生不同寻常的奇思妙想,获得非同一般的新的观念;流畅则是指人的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灵敏迅速,畅通少阻,在比较短时间内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表较多观念,其表现形式是量的指标。思维具有超乎寻常的新异,就是独创性的成分,因此它更多表现的是发散性思维的本质。可以通过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如“一事多写”“一物多用”“一题多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何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就要培养学生从发散性思维的单个信息源中引发出各种不同结果的一种思维,通俗一点就是对同一件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究。这对我们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改变命题作文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在命题中不命题作文
像《天空》《发现》《美丽》等类似词语的形式出现的作文题目,小学生写作往往很不易把握,因为题目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这时教师如果能够教会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具体方法,学生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从教三十多年。发现传统教育下,检测作文能力大都用的是命题作文,因而无论是老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学生的习作思维都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扩散不开。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思维不受命题作文的影响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的教学,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应该“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在学生的习作中,审题是习作的关键,审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怎样才能将作文题目审好呢?关键是将命题作文转化为不命题。每一个作文题目对写作文总会有一些限制,但千万不要被这些限制框住了思路,捆住了手脚。审题时,既要看到题目中限制了什么,又要看到没有限制什么,从而使学生的思路既在限制的范围内,又能发现可供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比如给学生一个题目:“第一次”,题目太大,学生不知从哪方面描述较好,但让学生用快速作文方法中的添加因素法去审题,就会写出“第一次考试”“第一次做家务”“难忘的第一次”等为主的文章,有多少个学生就会有多少个不同的“第一次”。这样,在作文中既节约了时间,学生又抓住了自己熟悉的材料写出了好文章。因此,在命题作文中,教会学生审题,既可以走出命题作文的束缚,又能把命题作文转化为不命题作文,使学生有更多的想象发挥空间。学生对同一问题阐发出不同的观点,相应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教作文要“授之以渔”,教方法比教作文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习惯性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主观意愿去作文,教师怎么教,学生便怎么写,学生成了教师思想的代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真正地发挥。时间长了,思维形成了固定模式。比如,某次教师要检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描写一口关于“井”的文章,往往是教师告诉学生,这口井在什么地方,大家通过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并阐发出它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样文章就行了。学生往往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写出达到目的的好文章。但是,如果换一个题目,如换为“灯塔”“路”“桥”等题目,同样是写奉献文章的题材,同样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可学生只会平淡地描写直观上能看见的“灯塔”“路”“桥”,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上,它们具有的无私奉献精神很难想得到。假如我们教学这类作文时,限定学生描写事物时通过自己的观察把所见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如特征、作用、潜在意义、延伸义等方面去写,要求学生通过对事物外观的观察去联想自己所感悟的东西,这样不仅是“灯塔”“路”“桥”等文章,就连“蜡烛”“笔”“他(她)(它)”等类型的文章学生不仅也能描写完整,还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写出它们共有的无私奉献精神。又如,遇到用“词”的形式出现的题目,可给这个题目“加项”,也就是给它加上主语,或加上宾语,使这个题目的主词有了更多的条件限制,其内容就更具体地显示出来。像“桥”“灯塔”“尝试”这些题目在其或前或后加上一些成分,即可变成:“跨越生命的桥”“桥——纽带”“灯塔——希望”“我尝试做太阳能车”“尝试当班主任”等;“种子”也可变成“希望的种子”“生命的种子”等。这样发散以后,可以使每个题目的题义更局限,写作起来更集中,主题更明确,不至于由空泛而失之茫然。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利用材料作文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方式之一。
一次作文中,我要求学生用发散思维法从材料中提炼论点。从材料中提炼论点是一个难点。可提炼的论点不止一个,因此,要让学生全面地分析材料,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提炼论点。有这样一则材料:光滑的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忽然掉下来,这是它的第七次失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向着原来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根据这则材料,学生很容易得出论点:挫折面前,百折不挠。但只能提炼出这样的论点吗?还有没有其他论点?有。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就会提炼出这样的论点:一再受挫折,要重新选择目标。再如,有这样一则材料:电灯亮了,室内一片光明,灯泡说:这是我的功劳!电线说:这是我的功劳!开关说:这是我的功劳!我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手指》,从不同角度思考,结果学生提炼出很多论点:(1)团结起来力量大。(2)个人置于集体才有力量。(3)要发扬合作精神。(4)功劳应归于集体。(5)物各有短长。(6)事物是普遍聯系的。(7)不要以功自居。(8)不要争名夺利。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论点。选择的标准,首先是自己有话可说,在此前提下,再看看哪个论点更新颖、更有深度。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不会观点相同,千篇一律。在一次作文观摩教学中,授课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了开放性题目作文的好处,从哪些方面可以将文章写好,于是以“想起这件事,我就( ) ”为半命题的形式进行开放性作文。通过这个开放性题目,学生写出了“想起这件事,我就(难过)”“想起这件事,我就(烦恼)”“想起这件事,我就(开心)”等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以上几种方法能加以运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坚持下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还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形成。
以上是我对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观点和建议,参考借鉴了很多同行的文献,如有类同之处,望同行们谅解。
【作文训练——审题训练】推荐阅读:
初中作文审题训练06-10
话题作文审题、拟提训练10-12
中考作文审题专项训练11-01
命题作文审题训练指导06-16
命题作文审题训练学案(教师版)07-16
考前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强化训练模版10-31
高考作文训练07-03
作文细节描写训练09-23
五年级作文训练10-09
小学作文开头训练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