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精选9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印发〈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49号),为切实做好工作站的运行及管理工作,结合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及其下设博士后工作分站(以下简称分站)和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人员)。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三条 建立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博管办)。博管办设在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负责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工作。设有分站的单位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四条 工作站职责包括
(一)审核、报批分站,指导开展博士后工作,制定开发区博士后工作整体规划;
(二)与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单位共同确定招收博士后人员人选,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组织对博士后人员和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单位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从事博士后工作的单位进行表彰或整顿,对不再符合开展博士后工作要求的单位,报请国家或江苏省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取消其招收博士后的资格;
(四)办理博士后人员进站、出站手续,协助解决博士后人员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负责对在站博士后补助经费的评选、申报工作。
(五)负责在站博士后其他奖励及资助的评选、申报工作。
第三章 分站的设立
第五条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分站,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2、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3、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
4、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单位可优先设站。
第六条 分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提出申请,经工作站和昆山市人事局审定,报江苏省人事厅和国家人事部审批。
第四章 分站的职责
第七条 设站单位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办法。
第八条 分站职责包括
(一)确定符合本单位科技发展方向的研究项目,选拔高水平博士后科研人员,制定博士后人员招收计划并报工作站审核。
(二)具体负责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的管理,与其共同实施研究项目,提供研究工作中所需要的人、财、物力等方面的保证,在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同时,积极培养本单位技术人员,做好博士后研究成果转化工作。
(三)与工作站、流动站专家共同组成博士后工作指导小组,适时对博士后研究工作做出评估报告,每6个月向工作站报告博士后工作进度和评估结果。
第五章 博士后人员招收
第九条 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周岁以下者,可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条 招收的博士后人员按经费补助形式分为政府补助和自主招收两种类型。政府补助博士后人员可申请昆山市人才开发资金,自主招收人员的经费由单位自筹。
第十一条 设站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人员,要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严格审核,择优招收。并与博士后人员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作目标、课题要求、在站工作期限、产权成果归属、违约处罚等。
第十二条 工作站应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人员,合作双方应当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保证质量、共同受益的原则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及相关
博士后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流动站应向工作站提供科研支持和专家指导,帮助工作站做好博士后人员的培养和评审工作。工作站视导师指导和设备试验等情况向流动站支付一定费用,费用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十三条 设站单位招收博士后人员时,由工作站将相关进站材料报送江苏省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办理进站手续。相关材料包括
1、《博士后进站审核表》;
2、《博士后申请表》;
3、博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4、专家推荐信;
5、《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
6、《博士后工作站研究项目指导小组考核意见表》;
7、《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
8、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流动站三方协议书。
第十四条 博士后进站时间以省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签发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介绍信》时间为准。
第十五条 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为两年,确需延长工作期限的,经各方协商同意,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一年。博士后在站期间,如提前完成了任务,经本人申请,由工作站批准可提前离站,但在站时间不得低于21个月。
第六章 博士后人员管理
第十六条 各设站单位应建立博士后人员进站招收、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制度。制定对博士后人员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奖励惩处等具体管理办法,每半年对博士后人员进行一次定期考核,并向工作站报送《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阶段考核表》。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人员推荐申报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对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人员予以劝退和解约。
第十七条 各设站单位要重点做好博士后人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三个环节的工作,与工作站、流动站有关专家共同完成。
1、开题报告。博士后人员进站三个月内,应召开开题报告会,并提交开题报告,报告中应包括科研工作的阶段计划,经博士后指导专家、导师审核后,报工作站备案。
2、中期考核。博士后人员进站一年后,由考核小组对其项目进展、工作表现等情况进行中期考核,并做出考核意见。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工作站报全国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为其办理退站手续。
3、出站考核。博士后科研工作完成后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出站考核,通过考核的博士后人员由流动站向省/市博管办报送《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业务考核表》等材料办理出站手续。博士后人员应向工作站提交工作和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情况等书面报告,作为博士后科研档案存档。对出站考核合格的博士后人员,由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颁发博士后证书。
第十八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不能申请到国外做博士后或进修,确因工作需要的,经设站单位批准,可以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第十九条 博士后人员研究成果归属,由工作站、流动站和博士后三方协商后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第二十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工作站报请全国博管会批准,劝其离站或取消其资格,退站的博士后人员,不享受国家对期满出站博士后人员规定的相关政策。
1、考核不合格;
2、在学术上弄虚作假,影响恶劣;
3、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
4、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以上;
5、因患病等原因难以完成研究工作;
6、出国逾期不归超过30天;
7、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第七章 博士后经费管理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的项目资金和日常经费由接受博士后人员企业负责,用于科研支出及博士后人员本人的工资、奖金、福利补贴、医药费等。
第二十二条 进入工作站的博士后,可申请昆山市人才开发资金补助。该补助为期两年,每年六万元,主要用于博士后人员的生活、差旅补贴。经费发放与博士
后人员的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合格者可向工作站提交《昆山市人才开发资金资助申请书》,经工作站、昆山市人才办核准后发放补助资金。
第八章 评估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 除国家、江苏省等有关博士后管理部门进行的考核外,工作站每年对分站进行一次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和连续两年没有引进博士后的单位,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者将报请国家和江苏省博士后管理部门取消其引进博士后的资格。
第二十四条 为鼓励企业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对于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及分站的企业,斟情给予一定科研经费资助。该经费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完成、博士后人员已进站工作、科研课题已启动后拨付,设站单位使用资助经费应实行专款专用。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行,解释权归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来源及含义
(一) 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 在学术界尚存争议, 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 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 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 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 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 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 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 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 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他在该书中倡导用市场经济体制控制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和协调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后, 生态经济学在西方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毫无疑问, 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应该指出的是, 尽管国内外的生态经济学家对生态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但是, 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 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 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 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 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 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 使生产系统自持, 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是理想化阶段, 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 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 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 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 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 (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 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 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 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 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 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 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 因此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 当然也各具特色。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 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 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 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 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 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 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 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 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 提倡绿色消费, 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 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 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 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 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 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 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 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 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 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 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 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 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 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 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 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 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 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 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 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 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 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 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 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 鼓励创造, 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 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 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 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 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 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 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 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 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二) 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 解决人类生存危机, 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 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 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 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 (CO2) 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 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三) 核心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 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 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 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 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 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 以农业生态经济学为基础, 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核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 市场机制的建立, 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 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 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 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 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 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摘要: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产生后, 相继出现的几种经济形态, 旨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们有相同的理念, 内容有交叉, 极易产生混淆, 却又在研究的侧重点、突破口和研究核心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完成这一转变需要相关条件。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 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王育德, 步秀君, 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 2004 (16) .
[2]、钟建平.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6) .
[3]、韩锦芳.试论绿色经济的发展[J].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5 (4) .
[4]、王育德, 步秀君, 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 2004 (16) .
[5]、李彦龙.哲学视野中的生态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 2004.
[6]、陈建国.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J].江西社会科学, 2000 (7) .
成立于1992年的廊坊开发区目前已有910家企业进区,其中包括美国天河集团、澳大利亚BHP、德国WET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国涉及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丹麦、荷兰、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新型建材、轻工纺织、生物制药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被原国务院特区办列为向海外客商重点推荐和重点联系的九个开发区之一。
地理位置:
廊坊开发区位于北纬39度36分,东经116度46分。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在中国首都北京与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之间,距北京国际机场6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5公里。从廊坊开发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去北京市、天津市,到机场、港口都不超过一小时。
自然环境:
地形:规划范围内用地平坦,地势从西北缓慢向东南倾斜,自然坡降0.5%-0.8%,海拔10.0-13.8M,适宜建筑。 地质: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属河湖相沉积层,以河流为洪积亚沙土亚黏土夹粉细砂层为主,岩性相稳定中等,承载力(FK)一般在100-150 KPA,浅层地下水埋深3-5米,矿化度<2g/l,1500-2000m深度以下地下热水有开发前景.
气象: 年平均温度: 11.8摄氏度 年平均降水量: 593.4MM
年平均日照时间: 2689h 最大冻土深度: 70cm
年平均风速: 4.5m/s 年平均蒸发量: 1909.6mm
年无霜期: 179-257日
市场范围:
廊坊开发区地处中国环渤海经济的中心.如果以廊坊开发区为中心,在100公里半经的国土 地范围内,有北京.天津两座直辖市的全部和河北省的部分省.市,常住人口3000万.如果再扩大 到以500公里为半径的国土范围,陆域面积58.6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6.1%.但创造的国内生产总 值(GDP)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有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1座,常住人口2亿多,占全国总数六分之 一.可以说,这一地区是中国北方产业和人口高度密集,城市集中,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市场
发达,市场容量大的黄金地带.
基础设施:
廊坊开发区已拥有完备的道路,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燃气,工业蒸汽,电信系统等基础设施.
1.道路:开发区修建了高标准道路网与市区及京津塘高速公路联为一体.
2-3.供.排水:开发区水厂目前日供水能力50000吨,供水出厂压力为0.4MPA,开发区有排污站一座, 排污能力为28立方米/秒.
4.供电:开发区有京津塘电网200kv直供,电能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5.供气:开发区内的廊坊市燃气公司为用户提供管道天然气和罐装液化石油气。
6.供热:开发区投入运营的供热站有三座,其中一座为高温热水站,两座为高温蒸汽站。
7.工业蒸汽:开发区供热站一天24小时可为用户提供0.8-1.5MPA,170-193摄氏度的高温蒸汽, 并可按用户要求提供符合特殊需要的工业蒸汽.
8.通讯:开发区现安装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话交换机。可办理国内,国际电话,电报,传真, 无线通讯,可视电话,数据传输等电信业务以及国际函件收寄,特快专递等各类邮政业务.
社区服务:
廊坊开发区有良好的社区服务体系,区内有涉外宾馆数座,配备餐饮,娱乐, 展览,经贸洽谈,签约,写字间,商务中心,信息中心的现代化智能会展中心一座.区内还有教学设施现代化、师资力量雄厚的各类学校、医疗设备良好的医院,环境幽美、娱乐设施齐全的公寓、高级别墅区,门锁齐全、货源充足的商业纲络、信誉至上、服务周到的金融、保险机构。
办事效率:
廊坊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实行区域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及运作均参照国际 惯例,开发区内海关,商检、税务、银行、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审设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法院等机构健全,开发区所有办事机构制定了办事承诺制、投资者可以简便、快捷地办理所有投资和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事宜。
投资形式:
外国(或外地区)投资者可以采用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对外加工装配、补偿贸易等多中形式在廊坊开发区进行投资。另外,外国(或境外地区)投资者还可以出让权益(特许权)、提供贷款、提供投资基金、设立BOT项目等方式进行投资。
宝洁公司开发一次性尿布的决策是在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科学且严密的市场调研后,从而把握到顾客和市场的真正需求,进而得到准确而充分的市场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宝洁公司通过详尽的市场调研了解到顾客和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并且通过选择合适而正确的开发市场以及通过无数次的试验,对产品进行改进,使之更满足顾客需求,另外,宝洁公司设法通过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以更好的适应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终使宝洁一次性尿布在与其他品牌的尿布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个决策和开发过程,是一个面向市场、了解顾客——满足顾客的过程。现代市场营销是以消费需求为中心,在满足消费需求的情况下,又追求企业的长期合理利润的基本精神,其强调面向市场、注重满足顾客需求。而宝洁一次性尿布的这个开发过程,就是一个面向市场、了解顾客——满足顾客过程,充分体现了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1)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有:①科学技术的进步;②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③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各国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叉渗透形成全球社会再生产。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是跨国公司。
二、国际经济-开放经济之经济全球化练习题
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说法正确的有( )。
A.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关系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B. 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内在的微观基础是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 经济全球化导致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资本国际间流动更加便利;
D. 由于经济规则制度的制定权和解释权被操纵于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应该反对经济全球化;
E.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
(2012年5月4日银川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 2012年9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批准 2012年10月9日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促进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是银川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人民政府在开发区行使经济管理职权,并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授权在开发区行使部分自治区人民政府部门经济管理职权。
开发区内的社会事务管理,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在其管辖权范围内负责。
第三条 开发区以发展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并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
开发区产业重点发展项目目录由开发区管委会制定并公布。
第四条 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必要的职能机构。
第五条 开发区财政在市本级财政管理体制下,设立国库,实行独立核算。
开发区财政收入,除按有关规定上缴市财政外,主要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引进的重大项目、企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人才引进等扶持鼓励。
开发区财政应当对承担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的所在地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按照城市规划保障开发区的土地供应。开发区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
第七条 开发区管委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负责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在开发区的贯彻实施;
(二)依法制定促进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各项管理规定和鼓励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引进的政策和措施;
(三)依据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开发区经济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按照规定权限负责审批开发区的投资项目,管理开发区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五)负责开发区的财政事务和国有资产的管理;
(六)负责开发区的招商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审核和申报;
(七)负责开发区的土地开发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和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八条 开发区管委会依据市人民政府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在开发区内行使下列职权:
(一)办理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办理施工许可证;
(三)园林绿化管理;
(四)土地储备和土地出让、转让的受理、报批;
(五)其他依法受委托的职权。
第九条 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协助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人口和计划生育、环保、统计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发区的工作,协调工商、税务、公安、消防等行政管理部门设在开发区派驻机构的工作。
第十条 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循廉洁、高效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开展工作,提供服务,不得干预开发区内应当由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自行决定的事务。
开发区管委会各职能机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公开有关审批事项的依据、条件、标准、时限和程序。
第十一条 开发区管委会对有关开发区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应当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必要时应当组织公开听证。
第十二条 鼓励国(境)内外组织或者个人,以各种形式在开发区投资兴办企(事)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种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活动。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留学回国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到开发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鼓励开发区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
第十三条 开发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享受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优惠政策以及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制定的扶持和鼓励政策、措施。
第十四条 开发区内从事投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在开发区内投资的资产、收益等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五条 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和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企业和项目,开发区管委会不得批准进入。
开发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污染物的排放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
第十六条 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发展需要,经批准后,可设立陆路口岸,在口岸内建立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仓库等。
第十七条 开发区管委会设立专利资助资金,用于资助开发区内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开展科技创新、申请专利及实施专利。
第十八条 开发区管委会建立知识产权转化奖励机制,对经济或社会效益显著的知识产权项目给予奖励。
开发区内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的知识产权受他人侵犯的,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协助其维护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 开发区内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第二十条 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 发展特色经济是青海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首先, 青海的省情决定了经济发展必须在选择特色上下工夫。青海地处偏远, 区位条件差;自然条件严酷, 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 交通通信不畅;科学教育落后, 人口素质偏低。这些都给经济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青海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构成如果不突出青海特色, 与外省趋同, 那么肯定会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 产业发展的路子势必越走越窄。同时, 青海地域辽阔, 省内各地区之间差异性也很大。因此, 青海以及省内外不同地区应当对产业发展进行区域调整和区域布局, 突出地方特色, 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这样,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并逐渐发展壮大。
其次, 青海的资源决定了我们有条件在发挥特色上出优势。青海地处世界屋脊, 由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所决定, 它具有独特的自然地貌和海拔高度, 不仅山川藏珍、戈壁埋矿, 而且具有其他地方少有的高原特殊气候和在这一气候条件下派生的珍稀生物资源, 有在全国独具优势的水电、盐湖资源, 独特的畜牧草地资源, 太阳能、风能资源, 独树一帜的高原地貌景观, 众山之巅、众水之源和颇具特点的民族文化、人文景观等。这些丰厚的特色资源为青海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只要善于开发这些优势资源, 就能够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据省情, 青海特色经济的构建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 着力发展壮大盐化工业, 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第二, 重点发展中藏药业、绿色食品业、有机食品加工业和高原生态农牧业, 逐步形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链。第三, 发展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 逐步形成在西部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经过努力, 最终形成世界高原生态基地, 全国盐化工加工基地, 中藏药生产基地, 西部水电——高耗能工业基地和石油天然气开发基地。第四, 以发展特色旅游业为龙头, 经济推进现代服务业。在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 有规划、高起点、高水平地面向市场开发各类旅游资源。
2 发展生态经济是青海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选择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与生态, 二者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互为条件的关系。生态系统对经济活动有着极大的制约能力, 经济要想求得可持续发展, 必须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系统, 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以保护和发展生态产业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 具有生态系统性、公共性、全球性、持续性的特点。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是亚洲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 起着江河水文循环的重要作用。青海生态又十分脆弱, 水土流失、沙化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湟水流域、青海湖流域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已经成为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严重阻碍和最大的隐患。因此, 在青海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把保护和建设生态作为根本任务。
青海生态总的看是在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不断恶化的。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还是在于加快生态经济的发展, 把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力度。草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标志。草业的发展可以兴起一个大产业, 推动产业化发展。种草本身 (从种草到加工、储存、销售、繁育草籽) 能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同时拉动畜牧业。草既是经济作物, 又是生态作物;既可以体现长远的生态效益, 又可以当年转化养畜, 实现眼前利益。搞得好, 就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农牧民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因此, 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扶持, 加大力度, 不断扩大退还规模。这里关键是要搞好规划, 把种草种树同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 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生态, 发展畜牧业。
二是大力发展高效农牧业、促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在退耕还草的同时, 要把着眼点放在高效农牧业上来。要围绕结构调整和特色农牧业经济大搞设施农牧业, 在牧区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防灾抗灾基地, 种植高产优质牧草, 利用温棚种植根茎类作物, 大搞牛羊育肥、自繁自育, 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改放牧为圈养。在农区把种草和种植经济林结合起来, 进行牛羊育肥和西繁东育, 支持发展农畜果菜加工业, 鼓励发展新的高收益产业, 开辟更多的收入增长渠道, 对农畜产品龙头企业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 带动广大的农牧民获得更高的市场效益, 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良性发展道路。
三是积极推动农牧区能源结构调整。我省电力、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在农村牧区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用电用气取暖、做饭, 替代传统的烧柴烧草习惯, 把林草效益转化为养殖效益, 这对保护生态, 净化空气都有重大意义, 应选若干地方进行试点, 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
3 发展循环经济是青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循环经济是人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构的经济系统, 并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去。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地利用, 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使环境合理性和经济效率性得到了有效的结合。青海经济的发展, 更迫切需要循环经济。
青海循环经济实践中, 较成功的经济体有锡铁山铅锌矿循环经济共生企业群, 其产业链主要由西部矿业公司锡铁山分公司铅锌矿及选矿厂、青海创新矿业公司的硫酸厂、中汇矿业铁金矿、海西化建有限公司水泥生产厂、大柴旦硼矿、大柴旦地区的八家硼酸厂以及拟建的硼镁肥厂和余热综合电站组成。根据核心产品特点, 该产业链中包含以锡铁山铅锌矿开采为核心的铅锌矿生产生态工业群落、以青海创新矿业公司硫酸产品为核心的硫酸生产生态工业群落和以海西化建有限公司水泥生产厂为核心的水泥生产生态工业群落。该企业群每年产生1000余万元的循环经济效益, 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青海发展循环经济, 主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 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加强法制建设,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 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原则, 规划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强化政策导向, 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制环境;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体制机制;以矿产循环发展为突破口, 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保护与开发并重, 大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废物回收利用, 积极开展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突出重点, 加快制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立循环生产技术体系, 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参考文献
开发区位于武汉市区西南,濒临长江,地处市区中环线和外环线之间。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已开发2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规划面积90.7平方公里,发展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
开发区交通便捷。东邻长江黄金水道,上海至拉萨的318国道横穿东西,北京至珠海的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区内湖泊环绕,景色秀美。这是一处创业、居家、旅游、休闲的理想之地。
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已形成双水源供水、双回路供电,煤气、蒸汽、通讯、道路、铁路、排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开发区产业特色鲜明。以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雪铁龙公司合资的年产30万辆轿车为龙头。一大批国外公司及国内著名企业纷纷来区落户,形成了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食品饮料、机械、电子、信息、医药、生物工程等产业蓬勃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区位优势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都市,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是中国中部经济、文化、交通、金融和商业中心。
工业基础:
武汉是门类齐全的工商业名城。工业行业有33个大类,3万多家工业企业,综合开发和协作配套能力在国内堪称一流。任何一位投资者,都可以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
科技力量:
武汉科技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3位。现有35所高校,736个科研院所,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力资源:
武汉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劳动力素质高,拥有45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0万在校大学生,全市有230多所技术学校、职业学校,每年培养出各类技术工人6万人。
金融优势: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2257家,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融资中心,目前已有9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分行或分支机构,可为投资者提供便捷的多项金融服务。
武汉位于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至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处于中国经济地理的核心位置。
武汉是中国少有的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电信于一体的重要交通通讯枢纽。
公路:以106、107、316、318国道为主干,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铁路:京广铁路纵穿南北,沪渝铁路横贯东西,与武浔线、汉丹线、武大线及京九联络线在汉汇接,形成沟通华北、西南、中南、华东的
铁路网络。
港口:武汉港是中国内陆第一大港,年货物吞吐能力达4000万吨,可直航俄罗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澳门等14个国家和地区。
航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港,拥有联通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50条,每天有航班直达香港,并已开通至澳门、日本福冈、韩国清州的国际航线。
通讯:武汉邮政局是中国一级中心局和航空邮运中心之一,武汉 电信局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京汉广同轴电缆和沪宁汉渝光缆通信干线在武汉交汇。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便捷的交通通讯,赋予武汉市极强的商品集散及广阔的市场辐射功能。
基础设施
建区以来,开发区共投入3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
供水。自来水厂日供水40万吨以上。
供电。拥有1座22万伏36万千伏安枢纽变电站和4座11万伏变电站。第一期规模为18万千瓦的调峰电厂已建成并并网发电。
供气。区内有日产14万立方米的煤气厂,最终可达到日产38万立方米的供气能力。途经开发区的天然气“西气东送”工程正在兴建中,2003年可为区内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天然气。
供热。一期规模90 吨/小时的供热中心已建成供汽供热。
通讯。开发区电信公司提供固定通讯、移动通讯、数据传输、微波通讯等服务,邮政局可提供各类邮政业务。中国电信等公司在开发区建有光纤宽带网络,为区内企业、居民提供宽带接入服务。
道路。修建了开发区内的主、支干道43公里,构成了通畅的区内道路网络。318国道开发区段高架桥自北而南横贯全区。京珠高速公路纵穿开发区。
铁路。建有连接京广和京九线的开发区专用铁路及货站。
码头。距开发区6.5公里处有年吞吐能力为1000万吨的武汉集装箱码头,区内燃油码头也己投入使用,还将兴建一座汽车滚装及货运码头。
排水。开发区按雨污分流原则,铺设了雨水、污水排放管道132公里。
污水处理。日处理污水近期6万吨,远期1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
绿地建设。近三年来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栽种各类大树20万株,全区绿化总面积已达到359.56万平方米,绿地率32.69%,绿化覆盖率34.88%,人均绿地面积104.87平方米/人。
特色园区
目前,开发区大力加强各具特色的“一区三园”建设。
——湖北武汉出口加工区。2000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首批15家试点之一,也是中部地区唯一的一家出口加工区。该加工区占地2.7平方公里。首期开发的0.3平方公里,已于2001年5月通过国家八部委的验收,10月封关运行。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亿元,建有8000平方米的海关验收仓库、1.2万平方米的查验场地及验货平台,建成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高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1015亩,分三期开发建设,目前已完成九通一平。第一期规划用地583亩,入园企业有同济医药、长征火箭、立得科技、巨能亚太、新创光电等。第二期规划用地170亩,入园企业有潜江制药、电菱科技等。第三期规划用地262亩,全部用作海尔工业园用地,该园项目总投资额超过6亿元人民币。
——民营工业园。该园始建于1990年,规划面积2000亩,现已开发1100亩,招商引资总额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2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现已建成标准厂房16栋12.6万平方米,厂房出租率95%以上,年租金1000万元以上。引进企业48家,为沌口街提供了3500多个就业岗位。2001年,园区内实现企业总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90.2%,利税0.8亿元,同比增长127.6%,增长幅度连续三年保持在50%以上。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充分吸取和学习兄弟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在开发区和园区建设中创新创业的成功思路和实践经验。1月11日至13日,在南浔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慎旭强的带领下,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领导和部分中层干部赴嘉兴、吴江、昆山、张家港四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学习考察,主要学习五地在招商引资、筹资融资和平台建设与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好办法、好措施、好经验,以推动南浔经济开发区在新的一年有好的提高和发展。
一、五地的基本情况
1、嘉兴经济开发区创建以来,坚持以“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的建区宗旨推动开发区建设不断发展。目前开发区总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7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外资和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新区,该区在规划与建设上围绕两大建区目标全力搞好规划建设:一是建成外商投资密集、产业集聚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二是建成以工贸为主,商贸居住配套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基本规划形成物流园区、汽车零部件园区、机械金属加工园区、轻纺工业园区、高教园区、信息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七大产业区块。按照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城市建设理念,大力开展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构筑最适宜投资创业和包括居住的发展环境。迄今为止,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亿元,共计引进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港澳台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引进外商总投资20多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4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7.5亿美元。特别是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生产性大项目和国际著名大企业纷纷前来投资落户,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41个,投资规模超过2000万美元的项目17个,投资规目超亿美元的重大项目4个,形成了以韩国、日本、港台和欧美并立的外资特色,以汽车配件、化纤纺织、电子信息为主的三大产业特色。2004年,全区合同外资2.87亿美元,实际到位1.15亿美元。
2、吴江经济开发区建区以来,明确把IT产业作为全区的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引进、高质量开发、高技术集结的“三高”开发路子。现在全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建立了海关直通式监管点、公共型保税仓库,实行EDI电子联网,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也正在筹建中。该区经过历年来的引进培育发展,电子资讯产业在华东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已命名为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同时还建有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行业密集区。该区努力造就低成本运作的外部环境,使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已成为国际成本投入的高密度区和外商投资者产出的高回报区,迄今累计吸收外资40多亿美元,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累计有168个,实到外资17亿美元。2004年开发区新批外资项目54个,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
3、昆山经济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技术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开发区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为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产业(主导产业)、精密机械产业和轻工、纺织、食品三大产业。迄今为止,该区共引进外资项目1160个,总投资100亿美元,实到外资45亿元。2004年实到外资
5.1亿美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占昆山市70%左右,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开发区第四位。目前开发区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已基本形成一个核心区、二个城市副中心。迄今开发区共投入资金7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现建有国务院批准的昆山出口加工区,是全国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厂区,占地面积2.86平方公里,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保税区和经济开发区的相关政策,加快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目前该区引进企业273家,总投资23亿美元,初步形成以生产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在昆山与上海交界处建有占地2平方公里的国际商务中心,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物流产业。同
时,还建有留学生创业园,该园是由省人事厅、省科委与开发区联合创办的新型开发区域,提供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平台,培育有自己产权的平台。
4、张家港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35平方公里,目前是张家港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发展中的新城区,区内工业以机械、电子、纺织、化工、汽配、食品等行业为主,有包括美国杜邦公司、陶氏化学、德国南方及日本、法国等一批著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形成了 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到2003年底,全区累计批办企业15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300多家,超千万美元的三资企业52家,迄今累计完成合同外资32亿美元,注册外资16亿美元,实到外资12亿美元。2004年新批外资企业55家,注册外资2.6亿美元,实到外资8000多万美元,财政收入4亿元,销售收入60亿元。
5、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大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该区区域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2004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503亿元,进出口总额280亿美元,其中出口116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4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前列,截止2004年11月底,全区累计吸引包括46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内的外商投资,投资项目1300多个,其中欧美项目比例占到一半左右,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9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2亿美元,注册内资500亿元,投资上亿美元项目50余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合作区内项目平均投资额达100万美元,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14.8亿美元。50余家知名跨国公司在区内设立了研发机构,跨国公司本土化和基地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并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主导产业,是全国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二、五地的基本经验
这次考察,对南浔经济开发区来说是一次很大震动,深受启发。五地主要是有一种团结、争先、自强的精神;具有解放思想,冲破观念束缚,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创新、敢于争先的雄心壮志。在开发区平台建设、招商引资、开放型经济及城市建设中结合各自的实际,大胆探索,坚持高规划,上规模,提档次,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我们值得借鉴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1、强抓规划,以规划为先导,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规划是龙头,科学规划是加快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区域经济开发与发展的核心,五地的开发区建设的规划工作,能够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来审视,高起点、高标准搞好规划,并作为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来抓。在规划中一是十分注意规划的超前性,用前瞻性的眼光来构思,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规划理念来做大规划。在发展战略上,依托城市发展,使城市与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立足占领制高点,以长远发展与短期产出相结合。象张家港以沿江优势,划出一片沿江工业带,全面推进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聚新载体;象昆山以临沪优势,划出一片临沪工业带,带动产业集聚,构筑超前性的发展平台;象吴江开发区的规划突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力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规模开发建设,形成必要的集聚效应,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完善投资环境。第二是科学性,五地规划体现科学合理功能性,在规划中安排足够的工业发展空间,统盘规划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让引进企业充分共享各种设施和服务。象张家港充分考虑沿江条件,规划出沿江的重工业(钢铁)、化工、能源和物流基地,提出以港强区的策略,昆山开发区在临沪区域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区基地。第三是规划上突出大气,并充分考虑各自城市的城域特色,体现了规划上的人文精神。象苏州工业园区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现在工业园区依托金鸡湖畔,整个规划、设计与建设与千年古城苏州相映辉,形成园林化园区。
2、强抓土地的集约利用,强化成本意思,严格土地管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五地都充分认识土地资源要素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统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如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工程中十分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在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单位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上下功夫,不断向质量要效益、向空间要资源,开创了“轻淤、沉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避免挖废耕地1.5万亩;并通过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将原先占地20平方公里的宅基地和村庄用地集中到6平方公里的社区和中心村,节约用地14平方公里;象昆山开发区严格土地管理,根据市政府下达的用地计划,确定区内年度工业用地,实行定性定量供地,对已批的项目用地进行全面清理,凡投资强度低于市政府标准的要动员缩地,批而不用的要依法退地。优化项目用地结构,充分利用零星工地,推广建造多层厂房,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努力推进产业转移。
3、强抓特色,以特色来营造招商引资的氛围。昆山、张家港沿江、临沪,这几年他们都在不同层次各有所长地精心打造大港口、大交通、大工业、大城市的城市品牌,紧紧抓住产业集聚是现代大型开发区发展的关键,以营造特色环境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这些开发区坚持以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精心培育,形成优势,提高竞争力。如张家港开发区利用沿江优势,重点发展重工业、冶金和化工造纸业;昆山开发区利用临沪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突出对日资、韩资和西欧的招商引资。如吴江开发区,紧紧抓住台资企业向大陆转移的机遇,通过“以台引台”、“以小引大”、“以大带小”等方式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同时把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作为招商的又一重点,他们首先注重建立一个同国别、同地区投资者的“群落”,以起到示范和集聚的作用,现在吴江开发区形成了外资企业规模大、后劲实力足、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特点,推动开发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成为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目前吴江开发区IT产业高度集聚,成为全国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又随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成为引进和发展的先导区。又如张家港开发区利用拓展外向经济,以内外组合,跳跃式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外向度的同时,引进了信息、资金、人才,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也提高了招商引资的实效。
4、强抓调整,用调整来构建招商引资的新平台。五地都进一步加快载体建设,不断提高开发区的功能和层次,认真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走向,迅速调整招商策略,大胆创新招商方式,主攻大项目、大产业、大基地、大品牌、大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整合资源,将特色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为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体系,并形成知名的标志性企业。如吴江开发区IT产业高度集聚,目前区内93%的外资企业从事IT产业,IT产业门类齐全,系列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自我配套率达到90%以上。如此高度集聚的产业特色发挥了强大的吸纳效应,不少企业是冲着吴江经济开发区完善的产业链而来的。同时,五地还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密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产研结合,加快技术创新、技改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引进,使土地、资本、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优化合理配置。五地依靠科技进步,建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世界500强企业介入的高附加值、高出口、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产品框架。如昆山开发区今年将重点发展主导产业的核心技术,依托当前开发区的三大支柱产业:IT、精密机械、轻纺食品,充分利用开发区现存的工业用地,引进规模大、占地少、产出大的项目,尤其做好核心技术的引进,积极引进电子信息产业的上游产品,以现有的龙腾项目为抓手,全力引进液晶显示器及其周边配套产业,同时向晶圆芯片、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拓展,进一步发展未来电子产业的尖端产品。同时积极引进汽车制造的零部件产品,大力发展特种车辆的整车制造和零部件配套,通过丰田、六和、NSK等已落户汽车部件制造企业,促使其将核心产品转移昆山,扩大产品线,完善昆山开发区的汽车产业链。
5、强抓服务,努力构筑招商引资的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商投资发展的根本。吴江开发区树立“高效、廉洁、快速、诚信”的服务理念和“亲商、安商、富商”的意识,建立服务第一的观念,通过个性化服务体系,把为客商服务作为第一要事,对重点大项目、大企业、新企业做到专人负责,重点服务。嘉兴开发区为强化对引进企业的服务工作,实践“一切为了投资者”的理念。而昆山开发区在实践中提出了“政策不足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倡导“办事高效,信守承诺,不讲不好办,只讲怎么办”,强调人性化服务,在基础设施完善后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为此建立了三大服务体系,即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开工全方位服务,企业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目前还建立了新型的契约型服务,就是双方承诺,服务信守承诺,营造了“服务老外求发展”的良好氛围。而苏州工业园区通过确立“亲商亲民”的观念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等举措,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6、强抓民资,内外并举。开放型经济不仅仅是只引进外资企业,同时也应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一个成熟、成功的开发区应该是内资外资并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如吴江开发区内,绝大部分是外资企业,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而民营企业可为外资企业提供国产原材料和配套协作生产,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可以达到内外资并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产品市场基本上在国内,这样还可以起到互补作用。2003年,吴江开发区启动了6.5平方公里的民营工业区,民营区注重引进IT产业的配套产业,把吸引民资的目标瞄准国内大型知名企业。
7、强抓富民工程,维护社会稳定。开发区抓“亲商、安商、富商”的同时,还要抓“亲民、安民、富民”,这是执政为民的真正体现。昆山开发区在提出“服务老外求发展”的同时还提出“服务老乡求稳定”。苏州工业园区则突出区镇联动富民优先。按照区域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社会功能,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区镇基础设施对接,高标准、高起点实施新城区副中心建设,不断增强镇域经济发展活力。目前,70%农民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5万多农村富裕劳动力转换为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起覆盖全区的保养安置、社保救助、就业创业三道保障防线,确保群众生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昆山开发区深化富民工程,维护社会稳定,规范有序发展农村股份制合作、富民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三大合作组织,巩固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三大保障体系。同时,关注社情民意,畅通民主渠道,解决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几点启示
通过这次考察和对比,大家感到区委、区政府提出“接轨大上海、建设新南浔”的宏伟目标,并以“大扩容、大提升、大建设、大整合”为重点,加快南浔经济开发区建设,构筑招商引资新平台的战略十分正确,但对照五个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感到差距明显。南浔经济开发区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气势宏伟的大事业,事关南浔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研究探讨五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寻找差距求发展,找准坐标大跨越。
1、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全新的思想观念指导开发区建设和实践,振奋精神,上下同欲,营造一种干部群众精神振、人心齐、干劲足,全开发区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态度决定一切,人人都是招商引资的主体,更是有先进思想和果断作为的人”。五地的创业精神关键是有一种倡导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雷励风行的作风,张家港开发区把敢于争先作为发展的原动力。五地这种创业敬业乐业精神和破除陈旧观念,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放远目光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给我们大家一种深深的启发。
2、高起点做好规划。五地注重规划的龙头作用,将规划当作开发区的核心资源,以前
瞻性、科学性的态度对待规划。在规划上肯动脑筋,肯下功夫,肯花重金,请行家里手来规划,甚至向国内外一流规划院及国际招标,确保了规划高起点、上档次。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规划不走形、不急于求成,不留遗憾,最大限度地保持每一块土地的功能作用。同时,提高规划的严肃性,严格规划决策程序,强化对规划的监督管理,切实发挥规划对城市和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指导、调控作用。
3、注意产业集聚,构筑现代大型开发区发展框架。产业集聚对提升区城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五地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精心培育,形成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他们抢抓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沿江沿沪开发,不断提高引资质量和水平,一是加快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促进高新技术快速集聚,形成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关联度广,对产业发展产业有重大影响的大型企业群,从而推动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让开发区成为外资密聚区。二是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巨大增长潜力,使外资、民资、品牌经济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产业特色更加明显。
4、通过开发区载体建设,增强项目承载力和产业支撑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有新突破。五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审时度势,目光放远,认真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走向,迅速调整招商策略,大胆创新招商方式,主攻大项目、大产业、大基地、大品牌、大企业,注重招商实效。在实现错位竞争中和发展中,以变应变,在巩固对台招商的同时,主攻日韩,拓展欧美。与此同时,五地及还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大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真正确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开发区形象”,以及“服务至上,服务无限”的观念,苦练内功,深化服务,大力实施“全方位、全天候”服务,把客商的需要和解决其困难作为第一服务内容,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投资者服务的形式、方法和内容,从一般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深化,从为投资生产经营服务向生活、居住及全方位服务拓展,全力以赴,为投资者创造一个高效、优质、便捷的投资软环境。
四、工作建议
今年伊始,市委召开动员大会,提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区委、区政府也在外向型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创新破难,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大学习、大推进活动,提出弘扬“三开精神”推进南浔发展。自新区成立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审时度势,提出了举全区之力加快南浔经济开发区发展步伐,结合这次考察,我们深深感到,开发区的发展离不开南浔区委、区政府正确决策、鼎立支持。
1、切实加强对开发区工作的领导。开发区是南浔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发动机。举全区之力加快南浔经济开发区发展步伐是以点带面,推动一般的重要举措。开发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开发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开发区创新破难,加快发展。
2、统一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发展。开发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要树立全区一盘棋,通过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帮助解决开发区建设过程中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跳出一些部门框架,形成合力,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促进开发区的整合、规范、提升,把优势生产要素向开发区集聚。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荐阅读:
昆山高一期中考试10-01
昆山法院知识产权案件06-01
昆山计划生育证明表07-06
昆山检验检疫局2010年工作任务10-29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06-09
经济经济纠纷案件07-01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07-16
区域经济经济运行分析06-22
《经济理论与实务》高级经济师06-29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