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赔偿证明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交通事故赔偿证明(通用7篇)

交通事故赔偿证明 篇1

在一般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构成要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吗:第一,有加害行为;第二,有损害结果;第三,加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加害人有过错;第五,行为具有不法性。只有符合以上要件事实才能最终确定侵权损害赔偿的数额。但事实上,此类案件的证明难度较大。比如,在突发性侵权案件中,受害人搜集证据就受到了限制;又比如,在医疗纠纷、环境污染等特殊侵权纠纷中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在确定加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存在何种因果关系上有着复杂的理论学说;此外,在知识产权、肖像权纠纷领域,由于财产的无形性,受害人在证明损害赔偿范围时很难提供准确的证据和确切的赔偿数额。在张柏芝诉梧州远东美容保健用品有限公司肖像权案[1]中,远东公司在没有阻却违法事由情况下,未经张柏芝同意以营利为目的,在其生产的三种产品上使用张柏芝肖像,属于侵权行为。本案重点在于如何确定侵犯肖像权的赔偿数额。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当事人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侵权损害赔偿的确定处于不明朗的状态。法官面对此类案件,除了查明事实,运用实体法律规则之外,还需要通过民事证据规则的技术性规定来加以确定。《侵权行为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已经具体划分了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但问题在于,原告究竟举证达到何种程度才能视为完成了举证责任?或者说,依据什么证明标准可以使待证实事得以证明,法官认定该事实并最终作为裁判的依据?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以求厘清思路。

二、两大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概述

(一)英美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英美法系民事证明标准有许多不同的表述方法,如“盖然性权衡”(balance of probabilities)、“优势盖然性”(preponderance of probability)以及“优势证据”(preponderance of evidence)。其中,“优势证据”多为美国所用。虽然三个词语表述不同,但概念却大致相似。即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只要达到了一个合理的盖然性程度,虽然不如刑事案件中要求的必须“排除合理怀疑”或者“确信无疑”,但只要证据能够使法院相信事实存在的可能性大于不存在的可能性时,法官就会认为当事人完成了证明责任。但是如果当事人双方的盖然性势均力敌的话,就没有达到要求。用百分比表示,法官的确信度在51%以上即可。这里强调的“盖然性”或“证据占优”不是指形式上的优势,而是指实质上的优势。证据的数量多少或者证据的方法优劣并不是重点,证据能给予实质上的确信的效果才是关键。无论是“盖然性权衡”还是“优势证据”规则,都不是对事实百分之百的认定,而是在权衡、对比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它的优势显而易见,平衡了诉讼效率和诉讼公正两大诉讼价值,即在合理降低诉讼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追求诉讼公正。但它的优势与弊端共存。由于“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是最低限度的证明标准,在衡量是否达到51%上比较困难;同时还要配套成熟的陪审团制度和高度对抗的诉讼模式。

(二)大陆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主要主张“高度盖然性”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所谓“高度盖然性”,即是指依据日常经验可能达到的那样的高度,疑问即告排除,产生近似确然性的可能。[2]换言之,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因此不可能绝对肯定地认定客观事实的状态。但是,人们却可以利用现存的认识手段和生活经验对事实进行盖然性的判断,使得每一个理性人都不会怀疑,达到内心的确信。在大陆法系中,法官在诉讼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当事人需要在诉讼过程中提出证据并进行辩论,从而使得法官判断双方证据的可信度和优劣;另一方面,法官在整个庭审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法庭调查和对当事人的询问,根据执业经验和专业素养,从内心对证据进行评判,并最终达到确信的程度。与“优势证据”证明标准相比,高度盖然性对证据客观状态的要求程度更高,即必须达到内心的确信方可,而不是仅凭微弱的优势就确定证据证明的事实。事实上,由于大陆法系国家多秉承着注重实体上真实的诉讼理念,因此在对案件事实真相的追求上要更高些。

大陆法系之所以确立“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主要是源于许多国家普遍适用的“自由心证主义”。所谓“自由心证主义”,是指在诉讼中进行事实认定时,以审理中所体现的全部资料(辩论的全趣旨以及证据调查的结果)为基础,通过法官自由判断形成心证的原则。[3]法官要通过“良心”和“理性”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判断,在内心达到确信的程度,从而认定案件事实。如果说“优势证据”证明标准的关键是当事人通过激烈的对抗辩论后各自显示自身证据更胜一筹,那么“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的精髓就是要求法官通过对证据的推定达到“内心确信”。

三、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我国立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而只是分散在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中。《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与该原则性规定遥相呼应的是《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和第一百五十三条。因此,我国早期民事诉讼奉行“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学者将该证明标准称之为“客观真实说”。

2002年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七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因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做出裁判。”第六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做出裁判。”此时不再强调案件事实必须符合案件发生时的客观真实情况,这里的案件事实是裁判人员运用证据认定后达到的法律规定的真实的事实。学者称之为“法律真实说”。[4]《若干规定》第七十三条强调当事人一方提供的证据证明力应当“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然后由法官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本文认为该规定确立“高度盖然性”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虽然该法条并没有对“明显”一词详细阐述,但根据一般理解应当认为,这里的“明显”类似于“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这是因为该法条符合“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对认定的事实情况应当达到高度的可能性;第二,足以使理性人不产生合理怀疑,使法官达到内心确信。也有学者认为属于“优势证据”证明标准。因为从法条的表述中发现,法官需要对当事人双方所提供证据的证明力进行权衡和比较,然后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将法官视为天平,如果原告证据的证明力大些,天平就会偏向原告;反之就会偏向被告。但如果两边的证明力相同,无法判断时,天平还是会偏向被告。因为此时原告负有举证责任,由于原告没有完成提供证据证明力“明显”大于被告的任务,就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对此,笔者认为英美法系的优势证据证明标准与大陆法系的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由于诉讼模式、诉讼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才使得两者的证明标准在对盖然性要求的程度上略有不同。《若干规定》已经表明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从“客观真实说”向“法律真是说”的转化,也为今后确立多层次的证明标准奠定基础。

四、侵权损害赔偿诉讼的证明标准

(一)以“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为中心的传统规则

原告要请求侵权损害赔偿,必须证明包括因果关系、损害结果等每个构成要件的真实存在。在德国,“高度盖然性”理论首先运用于因果关系的判定上。而在侵权行为中,对因果关系的认定往往是关键,只有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侵权行为才有可能成立。虽然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无需达到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程度,但是侵权法素有“民法中的刑法”之称,因此其证明标准也不可过低。按照优势证据证明标准的规定,原告只要证明被告行为引发原告损害的可能性超过51%即可。英美法系在侵权法领域适用优势证据证明标准,通过适用该标准将会导致“全无或全有”的后果,即当原告通过优势证据规则证明了原告行为导致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1%时,被告就应对原告的全部损害负责,可能性程度高低对赔偿数额没有任何影响;反之,则无须承担任何责任。虽然该规则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明确性,但也存在明显弊端,即“在损害与不法行为间因果关系不明时,若因果关系可能性足以证明因果关系存在,但事实上因果关系不存在时,原告将获得过度赔偿。反之,若因果关系可能性不足以证明因果关系存在,但事实上因果关系确属存在时,被告将因而赔偿不足。”[5]

而根据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原告必须出示证据证明该事实发生的盖然性很大,使法官根据对证据的判定相信确有该事实发生,可能程度高低决定了是否存在该侵权事实。大陆法系由于更注重追求案件真实性,因此在衡量证据证明力时对证据的要求就更高,力求尽可能地避免因错误判断而导致“全无或全有”后果的出现。因此,确定一定高度的盖然性作为侵权损害赔偿诉讼的证明标准更为合适。实际上,我国司法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达到高度盖然性及其以上证明标准。如对一般侵犯人身权的案件,受害人可能通过提供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证据加以证明。[6]

(二)部分侵权案件证明标准减轻规则[7]

《若干规定》第四条以及《侵权责任法》规定了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与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情况。法律之所以会如此规定,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高度盖然性较高的证明标准使原告举证困难;第二,在特殊的侵权案件中原告处于弱势,增加举证难度;第三,出于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考虑,由被告举证更符合法理人情。法律降低了原告证明的盖然性标准,使“高度盖然性”转变为“盖然性占优”或者盖然性低于50%。从实践操作来讲,即原告将自己应承担的举证责任转化给被告承担,如果被告无法完成举证以达到更高程度的“盖然性”,则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以医疗侵权纠纷为例。在《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项中规定了医疗侵权纠纷中,由医疗机构对不存在因果关系和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具体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证明不存在过错以及因果关系,特别是第五十八条,规定了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考虑到医疗机构和患者两者的关系和地位差异。由于医学专业性强,由患者举证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是比较苛刻的。而且病例资料等相关证据均有医疗机构所掌握,患者要履行证明责任确有困难。此时侵权损害赔偿构成要件中,原告只需要证明医疗机构有医疗行为、患者在治疗期间有损害结果两个构成要件,其他的构成要件均由医疗机构证明。因此,法律减轻了患者应提供证据的证明标准,而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证明标准。

因此,本文认为,在侵权损失赔偿纠纷中一般应采用“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而在部分特殊的侵权案件中则适用“证明标准减轻”规则,这样才能既保证诉讼效率,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实现效率和公平正义两大诉讼价值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92-94.

[2]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证明上的盖然性规则[J].法学评论,2000(4).

[3]吴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12.

[4]卞建林,谭世贵.证据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481.

[5]陈聪富.因果关系与损害赔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0.

[6]李玉华等.诉讼证明标准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177.

交通事故赔偿证明 篇2

亮点一:醉洒驾车伤人 交强险仍应赔

法条:《解释》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第三人人身损害,当事人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的;(二)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三)驾驶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

案例:2011年7月的一天,小王步行回家时,被一辆急驰的摩托车撞伤致残。交警部门到现场后,查明肇事司机李某系醉酒后驾车,认定李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发后,李某因涉嫌危险驾驶被刑事拘留。小王也一直没有得到赔偿。在法律人士的指点下,小王向肇事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索赔,但保险公司以李某系醉酒后驾车为由拒绝赔偿。

解读:醉酒、无证等情况,保险公司是否免赔一直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问题。各地的法院判决也不尽相同。这次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醉驾、毒驾等情况,保险公司仍应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据此,上述案例中的小王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亮点二:转让报废车辆 转让人担全责

法条:《解释》第六条规定:拼装车、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或者依法禁止行驶的其他机动车被多次转让,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由所有的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案例:2010年3月,小陈将自己的一辆报废摩托车卖给开汽车修理店的林某。林某将该摩托车修理后,卖给了在工地打工的赵某。赵某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又将该车卖给了工友丁某,后丁某又将该车卖给老乡杨某。2012年5月,杨某骑该摩托车在回家的路上将行人宋某撞伤致残。事后,宋某将杨某、丁某、赵某、林某、小陈一起告上了法院,要求赔偿各项经济损失2万余元。

解读:关于报废车、拼装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的损害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已经明确规定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在审判实践中更多的是肇事的拼装车、报废车已经过多次转让,这种情况下是否所有转让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这次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所有转让人均应承担连带责任。上述案例中,小陈、林某、赵某、丁某均应对杨某的赔偿责任承担连带责任。

亮点三:车辆贬值损失没有法律依据

法条:《解释》第十五条规定: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财产损失,当事人请求侵权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维修被损坏车辆所支出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用;(二)因车辆灭失或者无法修复,为购买交通事故发生时与被损坏车辆价值相当的车辆重置费用;(三)依法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因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四)非经营性车辆因无法继续使用,所产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

案例:2012年6月,小张开车到外地游玩,途中与一辆大客车相撞,致使车子严重损坏。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大客车司机赵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小张和赵某因车辆贬值损失产生争议。小张认为自己的车是新车,这次事故造成其新车贬值,故要求赵某承担因交通事故导致的车辆贬值损失1万元,但遭到赵某的拒绝。

解读:这次司法解释对何为“财产损失”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解释》第十五条采取了列举式的规定,指出四种财产损失可以要求赔偿。该条并没有兜底条款,笔者认为,其本意应是限定财产损失的范围。由于《解释》第十五条中列举的四项财产损失并没有包括车辆贬值损失,因此诉请车辆贬值损失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未完待续)

(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北路15号事故处理大队交通法庭 陶家平 邮编:243000)

交通事故赔偿证明 篇3

一、死亡赔偿金计算公式

城镇居民:按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A 年龄 X≤60岁 22368元/年×20年=447360元 B 年龄60岁≤X≤75岁 22368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22368元/年×5年=111840元 农村居民:按上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 A 年龄 X≤60岁: 7895元/年×20年=157900元 B 年龄60岁≤X≤75岁 7895元/年×(80-X)=★元 C 年龄 X≥75岁 7895元/年×5年=39475元

二、丧葬费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新标准尚未发布,老标准为:37924元/年÷2=18962元

三、残疾赔偿金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伤残等级赔偿系数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3.6等级划分:本标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成都划分为10级,从第1级(100%)到第10级(10%),每级相差10%。

城镇标准:十级:44736元,九级:89472元,八级:134208元,七级:178944元,六级:223680元,五级:268416,四级:313152元,三级:357888,二级:402624,一级:447360元。

农村标准:十级:15790元,九级:31580元,八级:47370元,七级:63160元,六级:78950元,五级:94740元,四级:110530元,三级:126320元,二级:142110元,一级:15790元。

四、误工费

[国家赔偿的标准]月工资=32784元/年÷12月=2732元/月日工资=2732元/月÷21.75日=125.6元/日(劳社部发【2008】3号)无收入证明,参照同行业或相近行业上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五、护理费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本地司法实践操作标准80元/天】

六、交通费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七、住院伙食补助费

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遂宁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川财行[2007]227号】2007.9.6)第13条确定: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为50元/日【本地司法实践操作标准为30元/天】

八、营养费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九、被抚养人生活费 1.城镇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以下数据仅指受害人为唯一抚养人的赔偿指数)A 年龄 X≤18岁: 15050元/年×(18-X)年=★元 B 年龄60岁≤X≤75岁 15050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15050元/年× 5年=75250元 2.农村按农村标准依此计算。

2018年遂宁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1)、医疗费(2)、护理费(3)、误工费

(4)、住院伙食补助费(5)、交通费(6)、营养费

(7)、残疾、死亡赔偿金(8)、精神损害抚慰金(9)、被抚养人生活费(10)、残疾辅助器具费(11)、后续治疗费(12)、整容费(13)、康复费(14)、住宿费(15)、丧葬费(16)、财产损失

遂宁交通事故计算方式

2018年遂宁交通事故赔偿计算方式:

2018年遂宁交通事故赔偿数据的依据: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7元 人均消费性支出21991元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397元

全省职工平均工资 35,873元,养老标准为:37924元;(一)农、林、牧、渔业42,940元(二)采矿业56,446元(三)制造业49,093元

(四)电力、燃料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3,009元(五)建筑业45,789元(六)批发和零售业46,287元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9,063元(八)住宿和餐饮业36,363元

(九)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6,065元(十)金融业87,323元(十一)房地产业53,248元(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1,083元(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90,666元(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8,106元(十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7,401元(十六)教育业74,604元(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86,251元(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9,877元

(十九)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79,636元

1、死亡赔偿金计算公式《最高院人损解释》: 城镇居民:按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a 年龄 x≤60岁 20307元/年×20年=406140元 b 年龄60岁≤x≤75岁 20307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20307元/年×5年=101535元 农村居民:按上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 a 年龄 x≤60岁: 7001.4元/年×20年=140028元 b 年龄60岁≤x≤75岁 7001.4元/年×(80-x)=★元 c 年龄 x≥75岁 7001.4元/年×5年=35007元

2、丧葬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37924元/年÷2=18962元

3、残疾赔偿金《最高院人损解释》: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伤残等级赔偿系数

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3.6等级划分:本标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成都划分为10级,从第1级(100%)到第10级(10%),每级相差10%。

4、误工费:《最高院人损解释》:[国家赔偿的标准] 月工资=32784元/年÷12月=2732元/月

日工资=2732元/月÷21.75日=125.6元/日(劳社部发【2008】3号)无收入证明,参照同行业或相近行业上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5、护理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本地司法实践操作标准50元/天】

6、交通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7、住院伙食补助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遂宁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川财行[2007]227号】2007.9.6)第13条确定: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为50元/日 【本地司法实践操作标准为20元/天】

8、营养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9、被抚养人生活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1.城镇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以下数据仅指受害人为唯一抚养人的赔偿指数)a 年龄 x≤18岁: 15050元/年×(18-x)年=★元 b 年龄60岁≤x≤75岁 15050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15050元/年× 5年=75250元 2.农村按农村标准依此计算。

2018-2019年四川省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规定,四川地区人民法院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间在2018年5月1日之后2019年4月30日之前采用下列最新数据计算赔偿项目。

一、各项指数: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727元;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2227元;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21991元;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1397元;

二、死亡赔偿金:

1、城镇居民:按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A 年龄 X≤60岁

30727元/年×20年=614540元

B 年龄60岁≤X≤75岁

30727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30727元/年×5年=153635元

2、农村居民:按上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 A 年龄 X≤60岁:

12227元/年×20年=244540元 B 年龄60岁≤X≤75岁

12227元/年×(80-X)=★元 C 年龄 X≥75岁

12227元/年×5年=61135元

三、丧葬费: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四、残疾赔偿金: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伤残等级赔偿系数

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3.6等级划分:本标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1级(100%)到第10级(10%),每级相差10%。

五、误工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第二十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六、护理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本地司法实践操作标准50元/天】

七、交通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八、住院伙食补助费:

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四川省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川财行[2007]227号】2007.9.6)第13条确定: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为50元/日。

九、营养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十、被抚养人生活费:《最高院人损解释》:

1.城镇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以下数据仅指受害人为唯一抚养人的赔偿指数)

A 年龄 X≤18岁:

21991元*伤残系数*(18-X)年=★元

B 年龄60岁≤X≤75岁 21991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21991元/年× 5年=109955元

2.农村居民被抚养人生活费以下数据仅指受害人为唯一抚养人的赔偿指数):

A 年龄 X≤18岁:

11397元*伤残系数*(18-X)年=★元

B 年龄60岁≤X≤75岁 11397元/年×(80-X)年=★元

C 年龄 X≥75岁

11397元/年× 5年=56985元

十一、精神抚慰金:《最高院人损解释》

第十八条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交通事故私了协议书

协 议 书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就 年 月 日因乙方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将甲方致伤一事,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以下调解意见:

一、因乙方驾车致甲方脚部之损伤,甲方经在 人民医院治疗,已住院治疗结束,转为在家康复治疗。

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之规定,乙方应赔偿甲方各项损失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康复费、后续治疗费等本次因乙方交通肇事甲方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共计 元人民币。

三、乙方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 日内,一次性向甲方全部支付。

四、甲方收到乙方的上述人身损害赔偿费用后,不得以赔偿项目缺失、身体伤害严重等等理由,向乙方继续索要赔偿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索取赔偿。乙方不得以上述赔偿项目多、赔偿金额多等理由,向甲方索要赔偿费用。如一方违约,违约方要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 元。

五、甲方鉴于乙方家属在事故发生后能够积极给予赔偿,达成了本调解协议。故对乙方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给予谅解,请求人民法院对乙方应付的刑事责任给予从轻、减轻处罚。

六、为保证乙方交通肇事案件的顺利进行,甲方保证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及法院审理过程中的需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交通事故赔偿证明 篇4

近闻部分地方对工伤待遇赔偿与交通事故赔偿能否双重赔偿予以立法(制定规章)调整,草案实行差额补足。【1】规定“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了医疗费、丧葬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误工工资的,企业 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应待遇(交通事故赔偿的误工工资相当于工伤津贴);已给付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的,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者一次性 伤残补偿金不再发给(但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 助金或者一次性伤残补偿金的,由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部)”。上述规定可能和现行法律或司法解释相冲突,作为一名法律人,有义务向有关部门表达自己的看法。从相关法理基础是:从性质上看,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与民事损害赔偿性质上存在根本的差别,从而决定工伤保险关系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产生二种不同的请求权。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是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赔偿权利人向赔偿义务人,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主张损害赔偿请求权;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的基础是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权。也就是说,遭受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的职工或者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者向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和《条例》的规定,主张工伤保险待遇赔偿请求权。因此,对这两种不同的请求权,不能参照适用《合同法》第122条关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规定。当没有法律禁止二者不能双重获得赔偿的情况下,我们的仲裁机构、法院有何理由不给予赔偿呢?“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损害赔偿的相互关系问题世界各国有四种处理模式: 第一,工伤保险取代民事损害赔偿;第二,受害人可以同时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和民事损害赔偿,但劳动者个人需交纳高额保险费。第三,受害人可以选择获得工伤保险待遇或者民事损害赔偿;第四,民事损害赔偿与保险待遇实行差额互补。我们认为,用人单位通过缴纳保险费的方式承担责任,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都有利。因此,发生工伤事故,属于用人单位责任的,工伤职工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不能再通过民事诉讼获得双重赔偿。但如果劳动者遭受工伤,是由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第三人不能免除民事赔偿责任。例如职工因工出差遭遇交通事故,工伤职工虽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对交通肇事负有责任的第三人仍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2]最高法院的副院长黄松有《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答记者问.显然我国采有第二种模式。从相关法律来看:原劳动部1996年颁布的《工伤办法》。该办法确立了工伤保险与交通事故竞合时,工伤保险实行差额赔偿的原则。【3】 其中第二十八条对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的保险待遇支付问题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应当首先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处理。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了的部分,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而且规定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先期垫付有关费用的,职工或其亲属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应当予以偿还。但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由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部分。《工伤保险条例》却没有将此规定上升到行政法规,即取消 “取得了交通事故赔偿,就不再支付相应工伤待遇” 规定,行政法规的意图应当是明显,显然否定至少是不认可原来的规章对此的规定。而且原劳动部制定的《工伤办法》属于部门规章,而且只是试行办法,作为效力较高的《工伤条例》实施后,自然就取代了原来的《工伤办法》,所以在《工伤办法》已不在具有法律效力了。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可见我国的司法解释是支持双重赔偿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受到伤害,在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又请求用人单位依法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可见司法者的适用法律的精神是一致的。另外,根据《立法法》地方规章是不能对公民民事权利进行限制的。法制应当统一,这是法治的基本含义,所以对二者关系应当深入研究,因为者涉及到公民的权利能否受到妨害的问题。所以有立法权的部门对此问题应当慎重、慎重再慎重!本文结论是:现行法律赋予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时的双重获偿权益,但是限制在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受到伤害的情形。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篇5

一、医疗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医疗费的概念 医疗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由于造成一定的人身伤害,为恢复健康而需要就医诊治,按照医院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费用。医疗费主要包括挂号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治疗费、住院费和药费等。医疗费可以为住院医疗费,也可以为门诊医疗费,但支出的目的在于治疗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伤残人员以及抢救伤重死亡人员。医疗费的发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显而易见的后果,体现了对受害人身体权和健康权等基本人身权利的尊重„„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二、误工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法规

误工费的概念 误工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需要接受诊治以恢复健康,以及当事人的相关亲属需要参加交通事故的处理,无法正常参加工作或者从事日常的经营活动,因此而造成经济收入的减少,由负有责任的一方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该项减少的收入给予的赔偿。误工费的发生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是事故责任人的责任之一,自然应当予以赔偿。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住院伙食补助费的概念 住院伙食补助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人在医院 接受诊疗期间,需要进行伙食消费,而由相关责任人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该项费用进行的赔偿。住院伙食补助费的发生与道路交通事故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是事故责任的内容之一,应当予以赔偿。(二)住院伙食补助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条规定。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四、护理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护理费的概念 护理费,是指道路事故发生后,受害人住院期间,由于身体健康等原因行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需要家人或者其他亲属的陪同和护理,并由相关事故责任人根据一定的标准予以赔偿的费用。护理费的发生是受害人恢复健康所必须的,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也是直接的,应当予以赔偿。(二)护理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参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五、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的概念 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是指受害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残,不仅影响了其以后的生活能力,而且影响了其获取经济收入的能力,为了维持生活,需要对其进行生活补助,由相关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这项生活补助费用进行的赔偿。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是维持受害人生活的保障,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重大后果,是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内容之一,应当予以赔偿。(二)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公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六、残疾辅助器具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残疾用具费的概念 残疾用具费,是指受害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残的,其组织、肌体的某项功能全部或者部分丧失而需要赔偿具有补偿功能的器具而支出一定的费用,由事故责任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该项费用进行的赔偿。例如,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下肢或者上肢残废的,有必要配置假肢,由此支出的费用,属

于残疾用具费。残疾用具对某些程度的残疾来说是必须的,是受害人日常生活的需要,是交通事故的后果之一,应当予以赔偿。(二)残疾辅助器具费赔偿金„„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七、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死亡赔偿金(补助费)的概念 死亡赔偿金,也称死亡补偿费,是指受害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由相关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死者家属的一定数量的赔偿。受害人的死亡给其家庭以及其亲人带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失,是对他人利益的一种严重侵害,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死亡补偿费不是对死者本身失去生命的赔偿,生命无价,也无法予以赔偿。立法上设立死亡补偿费的 目的在于安定死者家属的生活,抚慰死者家属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弥补死„„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被扶养人生活费的概念 被抚养人生活费,是指受害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伤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由其进行扶养的、无其他生活来源的人因为生活来源的丧失而遭受不利益,其扶养费给付请求权难以实现,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由事故相关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这些人的一定数额的赔偿。被扶养人扶养利益的减损是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或者致人伤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直接后果,应当受到赔偿。(二)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九、交通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交通费的概念 交通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人以及参加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亲属因需到医院诊治、住院治疗以及处理交通事故相关事宜而发生乘车乘船等交通费用,由相关事故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该项费用进行的赔偿。在交通事故的后果中,交通费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应当受到赔偿。(二)交通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条规定,“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十、住宿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住宿费的概念 住宿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人以及参加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亲属在去往医院进行诊疗、转院、以及处理交通事故相关事宜的过程种所发生的住宿费用,由相关事故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该项费用进行一定程度的赔偿。与交通费一样,住宿费的发生也是交通事故非常可能带来的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二)住宿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条规定,“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十一、直接财产损失赔偿费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直接财产损失赔偿费的概念 直接财产损失赔偿费,是指因交通事故损坏的车辆、物品、设施等,应当修复而不能修复的,以及牲畜因伤失去使用价值或者死亡的,由相关事故责任人对上述直接的财产损失折价进行赔偿。直接的财产损失是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受到人身侵害同时受到的财产侵害,是一种典型的侵权行为,在不能恢复原状的情形下,应该对该损失予以赔偿。(二)直接财产损失赔偿费的计算公式 《民法通则》106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十二、车辆停运损失费及相关法律法规

(一)车辆停运损失费的概念 车辆停运损失费,是指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发生车辆的损害,如果受害人是以被损车辆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则在被损车辆修复期间,受害人因无法进行正常的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而造成经济收入的减少,或日停运损失,由相关事故责任人对该损失进行的赔偿。(二)车辆停运损失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财产损失是否包括被损车辆停运损失问题的批复》规定: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果受害人以被损车辆正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十三、丧葬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法律

(一)丧葬费的概念 丧葬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受害人家属为处理死者的丧葬等后事而需支付一定的费用,有相关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该项费用进行的赔偿。丧葬费的发生是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直接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二)丧葬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7条规定,“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根据上述规定,丧葬费的计算„„

二、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1、医疗费赔偿金额为医疗期间实际花费的数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于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院解释)第十九条规定: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医疗费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院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计算公式为: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

2、住院伙食补助费的计算公式: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住院天数。

3、误工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有固定工资的: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天)×收入水平(天元)

无固定工资的又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能够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的状况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公式: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天)×最近三年平均收入水平(天元);

第二种情况:不能够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工资收入状况的。公式: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天)×相通、相近行业上一年的职工平均工资(天元)。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残致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伤残评定时机,按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gb18667—2002)的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公安部正在起草《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待其发布后,即可按其规定计算误工时间。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

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4、护理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1)有固定收入的按照误工费标准计算;

(2)无固定收入的公式为:护理费赔偿金额=同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护理期限。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当事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5.交通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交通费赔偿金额=往返费用×往返次数×往返人数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二条规定:“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6、住宿费:外地亲属处理事故在事故发生地住宿费,按照票据计算。

7、营养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根据《最高院解释》第24条规定:“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所以关于营养费赔偿的明确标准并没有,一般认为,经法医鉴定或治疗医院证明,受害人伤情严重,确需补充营养食品作为辅助治疗的,其费用可以酌情赔偿。亲友探视时所携带的营养品应认定为赠予,在计算营养费赔偿金时不应计入。

8、残疾辅助器具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残疾辅助器具费赔偿金额=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器具数量

《最高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置机构的意见确定。”

9、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公式:

第一种情况:60周岁以下人员的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伤残系数×20年;

第二种情况:60周岁—75周岁之间人员的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伤残系数×[20-(实际年龄-60)];

第三种情况:75周岁以上人员的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伤残系数×5年。

伤残系数,伤情评定为一级伤残的,按全额赔偿,即100%;二至十级的,则以10%的比例依次递减。多等级伤残者的伤残系数计算,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附录b的方法计算。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五条中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

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据北京市统计局数字,北京市2005年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17653元/年,农村居民人居纯收入7860元/年。

10、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1)不满18周岁的人员被扶养人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18-实际年龄);

(2)18周岁—60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20年;

(3)60周岁—75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20-(实际年龄-60)]年;

(4)75周岁以上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5年;

(5)有其他扶养人时,赔偿义务人承担的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扶养人数;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计算方法 篇6

关键词:交通经济,交通法规,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赔偿制度

近年来, 有两种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案件频频发生, 受到社会的严重关切, 即“撞伤不如撞死”和“同命不同价”。“撞伤不如撞死”是指司机将受害人撞伤后, 不但不停车救人, 反而故意将其辗压、拖拽致死。例如, 2006年初, 重庆市几位女孩乘坐同一辆车出行时遭遇车祸丧生, 肇事单位根据法规给农村女孩的赔偿不及城里女孩的一半:拥有城市户口的获赔20万元, 农村户口的仅获赔9万元。这两种案例现象频频发生, 究其根源, 是由我国当前的交通事故死亡赔偿制度和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的不合理造成的。“撞伤不如撞死”和“同命不同价”现象, 特别是“撞伤不如撞死”现象, 骇人听闻, 在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也影响了我国的国家形象。因此, 对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计算方法问题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先对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计算方法进行介绍与分析, 接着对西方交通文明国家的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和对比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 提出一种改进的死亡赔偿金计算方法。

1 我国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算法

目前, 我国并未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和标准制定针对性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法律, 而涉及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只有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因此, 人民法院在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 确定赔偿项目及标准只能依据该司法解释。计算式

式中:Y为交通事故死亡赔偿;Y1为死者财产损失, 包括死亡赔偿金;Y2为亲属经济损失, 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住宿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误工损失;Y3为亲属精神损失, 包括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的慰抚金;Y4为其他合理费用。

1.1 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

死亡赔偿金, 即一个生命的价值, 可理解为对收入损失的赔偿, 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 而不是精神损害赔偿。计算式

式中:T为死亡赔偿金;t1为受诉法院所在地城镇居民人年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纯收人;t2为赔偿年限:60周岁以下减去20年;60~75周岁减去20年再减去增加的岁数;75周岁以上减去5年。

1.2 对《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质疑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对于死亡赔偿方面的赔偿标准存在不合理之处:

1) 没有以立法形式统一赔偿标准。赔偿规范多且杂乱, 经常出现受害人根据不同法律会得到不同赔偿的奇怪现象。不同部门出台的法律有特定的法律效力范围, 同一起事故根据不同部门的法律条款会有不同的赔偿标准, 这使得执法人员工作更加繁复且效率低。

2) 对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没有分行业或分人群划分, 而是笼统的按户籍确定标准。就目前而言, 农村居民中有普通收入村民但也有高收入人群, 城镇居民中有农民工, 也有失业人群。因此, 对于死亡财产损失并不能单单靠户籍就能确定。

3) 死亡赔偿金数额偏低。低赔偿标准本身就是对人类生命的贬低, 不仅刺激了交通肇事者漠视生命的行为, 而且“撞伤不如撞死”这一社会现象正是由于死亡赔偿相对于撞伤人赔偿过低引发的。

4) 没有建立事前机制。在危险情况发生前人们的灾害意识不强烈, 因此就没有做好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使人们蒙受巨大的人财伤亡损失。

5) 没有采用合理的一次性支付的赔偿方式。由于死亡赔偿一次性付款的金额比较大, 所以很多死亡责任人选择分期赔付死亡赔偿金, 但是由于生活水平的变化, 受害双方在今后的赔偿中会出现许多矛盾与纠纷, 社会矛盾突出。

2 国外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算法及分析

下面对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的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分析。

2.1 日本采用的算法

算法介绍:死亡受害者的收入额扣除其生活费后, 乘以可工作的年限, 然后再从得到的总额中扣除中间利息。死亡利益总损失额计算为

式中:X1为死亡利益总损失, A1为年收入额扣除生活费后的余额, Sn为年收入额的现值系数, B为年收入增长额, Pn为年收入增长额的现值系数。

2.2 美国事前管制的死亡赔偿标准

1980年以后,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美国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以事前控制为目的, 在通过规定一个统一的死亡赔偿标准以降低致命危险发生的概率) 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 即在管制中运用经济学上的分析方法, 对政策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探究其是否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 提高市场效率, 促进社会公正。管制对死亡赔偿的规定中, 运用了大量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以确定死亡赔偿的金额。表1是美国政府管制中一些行业的死亡赔偿标准。

万美元

注: (1) 政府管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死亡赔偿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通过死亡赔偿促使人们自觉控制危险行为的发生; (2) VSL即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 统计学上的生命价值;VSL是一种经济学分析方法。

由列举的管制规范来看, 在这些规范中都有一个统一的死亡赔偿标准。对于同种危险所造成的死亡赔偿, 管制使用统一的赔偿标准。虽然这些管制规范所规定的赔偿金额各不相同, 但基本都是处于一个比较集中的区域之间 (大概在300万~600万美元) 。

2.3 霍夫曼计算法

霍夫曼计算法是十九世纪德国人霍夫曼提出的。该计算法由于科学地解决了商品经济中货币给付的法定孳息因素, 符合当事人双方的利益要求, 被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的多数国家广为采用。霍夫曼计算法计算式

式中:X2为以后每年给付金额的现价值, A2为以后每年的给付金额, r为利率, n为赔偿年数。

说明:法定孳息是指因法律关系所获得的收益, 如出租人根据租赁合同收取的租金、贷款人根据贷款合同取得的利息等。法定孳息一般按持续时间收取。

2.4 莱布尼兹计算法

莱布尼茨是德国的著名学者, 他提出的莱布尼茨计算法也在许多国家的侵权行为法的审判实践中被广泛应用。莱布尼茨计算式为

式中:A2为以后每年的给付金额, X2为以后每年给付金额的现价值, r为利率, n为赔偿年数。

在计算中, 分别算出n取各值时的价额, 最后相加得出总额比较麻烦, 经过推导, n年间每年应受领金额总和的现在总价额T, 可得式

霍夫曼计算法和莱布尼茨计算法的适用场合完全一致的, 均适用于将来的多次给付作为现在的给付场合, 其基本原理也都是扣除其合理的法定孽息。其区别在于, 霍夫曼式采单利计算法, 莱布尼茨式采复利计算法。

2.5 国外交通事故死亡赔偿算法分析

每种算法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本文通过对上述国外算法优缺点的分析, 综合它们的可取之处提出一种新算法。

1) 现在英美普遍采用事前规定死亡赔偿金额的办法, 即法律定出每个行业的死亡赔偿金额, 一旦死亡事故发生, 死亡责任人只要按照法律要求赔偿对应的金额, 法院不再需要为了死亡者身份不同而去花大量时间审判。这一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英美的行业法比较发达, 并且每个行业有单独的法律部门专门管理, 与我国的国家部门统一立法不同, 因此考虑到我国与英美的国情有差别, 不建议直接照搬英美的按行业事前制定赔偿标准这一方法。

2) 日本考虑了个人收入的差异和今后收入的变化, 然而在日本女性的地位普遍较低, 大多数女性都担当家庭主妇的角色, 没有收入, 所以日本的平等只是在公式表面上体现出来, 本质上只保护了那些固定收入者或高收入者的利益。

3) 霍夫曼计算法和莱布尼茨计算法都只是站在赔偿责任人的角度考虑利润的损失, 并没有考虑死亡受害人一方的收入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变化, 因此, 这也是有待改进之处。

3 对我国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算法改进的建议

针对上述对我国目前算法不合理之处的分析, 本课题把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率加入死亡赔偿的计算, 并且结合莱布尼茨的扣除法定孳息因素的计算公式, 算出要赔付的年限及每年的金额, 一次性支付。改进的计算公式以个人实际收入为计算标准, 没有固定收入的受害者按全国或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赔偿年限用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减去实际年龄, 未成年人从18岁开始计算, 老年人按实际情况计算。按照本文的死亡赔偿计算方法算出来的赔偿金较我国目前法定算法计算出来的赔偿金偏高, 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遏制“撞伤不如撞死”现象的发生率, 二是高额赔偿金对人们起到震慑作用, 使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更加强烈, 从而可以促进交通文明的作用。

3.1 计算公式

式中:T为死亡补偿金, α为个人实际年收入减掉生活费的余额 (40%) , β为收入增长率, n为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减去死者当时年龄, k=1/ (1+r) , r为利率。

A为个人实际年收入减掉生活费后的未来的平均值。

式中:α为个人实际年收入减掉生活费的余额 (40%) , β为收入增长率, n为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减去死者当时年龄。

说明:0~18岁死亡:年限从18岁开始到退休年龄, 再减去 (18-死亡年龄) , 收入采用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岁死亡:年限按公式计算, 收入采用个人实际收入;46~59岁死亡:可用法定退休年龄减去死亡年龄计算, 也可用75减去死亡年龄再除以二计算, 两种方法取其高者;60岁以上死亡:用5年计算, 收入采用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成年的无业者死亡:采用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计算依据。

3.2 各种死亡赔偿算法的同一算例比较

算例:2011年车祸, 死者男, 25岁, 江苏省, 农村户口, 月收入3 000元, 月支出收入的40%, 求死亡赔偿金。 (2011年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6 340.73, 2011年江苏省农村居民纯收入为10 805元。具体施工赔偿金算法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 本文提出的新算法得出的赔偿数额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美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1倍, 根据这个标准换算, 拿美国交通部规定的610万美元计算, 除以11后, 使之符合中国人均GDP水平, 就是55万多美元;折算成人民币, 则是370万左右。

显然, 本文算法的结果较符合我国民众的期望, 能较好地平衡事故各方权益。

4 结论

1) 本文提出的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算法以个人实际收入或全国及地区人均为计算标准, 计算年限由受害人的实际年龄决定, 加入收入增长率这一计算因素。算出来的结果较符合我国民众的期望, 能较好地平衡交通事故各方的权益,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目前的交通事故死亡赔偿计算方法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 滋生许多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的恶性事件, 受到各界学者的质疑和批判。对其进行改革探讨具有现实必要性。

3) 随着国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 民众将更加注重人权的平等。本文提出的算法不仅倡导我国国民的平等, 更是提出了世界人权的平等, 因此可以作为我国今后死亡赔偿金算法改革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朱秀丽, 王花兰, 苗青, 等.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及对策[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2, 14 (1) :65-68.

[2]王拯.通过政府管制确定死亡赔偿标准:美国法的理论及其借鉴[D].厦门:厦门大学, 2009.

[3]姜玲芝, 林君泓, 孙有信.私家车交通事故频发原因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1, 13 (3) :95-97.

[4]谭融, 丁家琦.论美国公共行政管制的发展与变革 (一) [J].历史教学, 2008, (2) :52.

[5]POSNER.ERTC.A&SUNSTEIN, CASS.R﹒Dollars and Death[J].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2004, 2.

[6]尹艳, 杨立新.霍夫曼计算法与菜布尼茨计算法及应用[J].河北法学, 1990 (1) :31.

交通事故赔偿证明 篇7

摘 要:劳动者在遭受交通事故且又构成工伤时,有权获得第三人民事侵权和工伤保险待遇的双重赔偿,但工伤保险待遇中仅包括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而不包括用人单位支付的部分。

关键词:交通事故;工伤;竞合;双重赔偿;范围限制

本案是发生在四川省的一个真实案件:陈某某于2006年1月1日与劳务派遣单位人才开发公司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并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被派往用工单位邮政公司从事邮件投递工作,劳动合同经续签后的终止时间是2013年11月30日。2011年12月17日陈某某驾驶电动自行车送邮件时被公交车挂伤,《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陈某某对交通事故承担次要责任,公交车驾驶员承担主要责任。事故发生后陈某某一直在家休养,人才开发公司亦按时为其发放工资及缴纳各项社会保险。2012年6月28日陈某某受到的事故伤害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同年10月26日被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为伤残九级。期间,陈某某以人身损害为由对公交公司提起了侵权诉讼,后经法院调解保险公司于2012年8月17日向陈某某支付了各项交通事故赔偿金共计六万余元(已超过工伤保险相关待遇标准)。劳动合同期满后,用工单位多次通知陈某某报到上班,但双方协商安排工作未果。2014年1月20日陈某某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裁决解除劳动关系、支付因工受伤的相关费用及经济补偿金等。2014年5月30日仲裁委裁决解除劳动关系,并由人才开发公司支付陈某某因工受伤相关费用差额二万九千余元。陈某某和人才开发公司均不服该仲裁裁决分别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于2014年9月18日判决解除陈某某和人才开发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并由人才开发公司支付陈某某因工受伤相关费用差额二万九千余元,同时驳回双方的其他诉讼请求。但陈某某和人才开发公司仍然不服,分别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于2015年3月9日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然而人才开发公司还是不服,遂向高级法院申请再审,高级法院于2015年11月5日裁定驳回再审申请。作者作为人才开发公司的代理人,全程参与了本案的审理。

本案虽案情复杂、持续时间较长、争议焦点较多,但双方最大的分歧莫过于陈某某遭受交通事故同时又构成工伤,在已获得第三人足额赔偿的情况下,人才开发公司是否仍需向其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本案中主要是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作为本案的审理者,不管是仲裁委还是法院,均直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项作出裁判,而对于“交通事故与工伤竞合时,劳动者能否获得双重赔偿”这个关键问题只字未提。

本案在仲裁审理阶段时,作者认为陈某某不能获得双重赔偿。理由如下:首先,从法理上分析,因第三人侵权形成工伤,产生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责任两种法律关系的竞合,而法律关系竞合的一般处理原则是选择适用,故陈某某不能同时主张两种赔付;其次,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3]42号)第十条“职工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机动车事故伤害,或者履行工作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认定为工伤和视同工伤的,如第三方责任赔偿的相关待遇已经达到工伤保险相关待遇标准的,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关待遇;如第三方责任赔偿低于工伤保险相关待遇,或因其他原因使工伤职工未获得赔偿的,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规定补足工伤保险相关待遇”的规定来看,四川省在处理该问题上采取的是补差的原则,而非双重赔偿;再次,当工伤事故是由用人单位原因造成时,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第十二条的规定来看,排除了用人单位的民事赔偿责任,劳动者只能获得工伤保险一种赔偿;最后,而当工伤事故是由第三人原因造成时,劳动者在获得第三方的赔偿后,如果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赔付的话,就会出现“致伤主体不同而赔偿不同”的怪诞现象,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社保资金的保护,对用人单位也不公平,更有悖于社会保险的立法精神。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2006]行他字第12号)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民事赔偿和工伤保险待遇两种赔偿,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法发〔2007〕12号)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司法解释的形式分为‘解释、‘规定、‘批复和‘决定四种。”而前述文件的名称是“答复”,因此它不属于司法解释,不具有司法解释所具有的普遍司法效力,故无法适用于本案。

本案在一审审理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并且该司法解释的第八条第三款规定了劳动者可以获得双重赔偿,但是该司法解释的适用对象是行政案件,这从其标题就可以看出来,而本案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民事纠纷,故该司法解释不能适用于本案。因此,作者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仍然是错误的;而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故二审法院的判决也是错误的。

其实,新司法解释施行后,作者并不否认劳动者有权获得双重赔偿,只是该双重赔偿中并不包括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部分。仔细分析前面两个有关双重赔偿的法律文件:前者规定劳动者从第三人处获得民事赔偿后,有权向工伤保险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补偿;后者规定即使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仍需向其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第三人已经支付的医疗费用除外)。通过分析发现,这两个法律文件都规定了劳动者有权同时获得第三人的民事侵权赔偿和社保机构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但并未规定用人单位也须向劳动者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由此可见,虽然劳动者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弱势群体,遭受事故伤害的职工更是令人同情,但是在本案中,这两个法律文件显然都无法成为陈某某要求人才開发公司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法律依据。因此,仲裁委和法院对本案的裁判结果确实值得商榷。

终上所述:作者认为,不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同样应当得到维护,国家设立工伤保险的目的也是为了分散用人单位的用工风险。而有范围限制的双重赔偿不仅保障了工伤职工的利益,还降低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特别是在有明确规定“差额补偿”的四川省,对于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参加工伤保险,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南利,《工伤待遇和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时的处理》,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6期.

[2]王玉信、张雅楠,《交通事故赔偿和工伤赔偿能否兼得?》,载《黄河.黄土.黄种人》,2010年01期.

作者简介:

上一篇: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史下一篇:日记(天气变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