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4节同步练习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4章第4节同步练习(精选8篇)

第4章第4节同步练习 篇1

(2012·利川一中测试)2012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湿地与旅游。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不全部为湿地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为湖泊附近地区,②为水稻梯田,③为海洋,④为河流沿岸地区。在此基础上,结合题干中湿地的概念不包括海洋,或根据教材中海洋中只有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才是湿地,得到选项C符合题意。湿地中的水库、河流、湖泊、沼泽等对径流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促使径流变得平稳,可减轻洪水的威胁,同时在枯水期又能提供较为充足的水源,湿地还能调节局部地区的空气湿度,使气候变得温和湿润,因此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为保护湿地,湿地不再作为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也不是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故第2题的正确答案为B。

答案:1.C 2.B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生态安全体系中独具特色,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据此回答3~4题。

3.从地理分布来看,湿地大多分布于()

A.内陆地区

B.陆海交界地带、江河入海口以及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平原

C.沙漠边缘

D.高纬度地区

4.广东省是我国湿地大省,其重点保护的湿地类型是()A.淡水湖

B.红树林海滩 C.水稻田

D.鱼塘

解析:第3题,陆海交界地带、江河入海口以及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平原通常有各种类型的湿地发育。第4题,红树林海滩是广东重要的湿地资源,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方面作用巨大。答案:3.B 4.B

(2012·潍坊模拟)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6.下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解析:第5题,大力开垦湿地会导致湿地萎缩,生态恶化,加剧人地矛盾。第6题,湿地被破坏后,其生态功能会下降,调节气候能力会降低,温差会增大;湖泊调节径流能力降低,洪水期洪峰流量增大,枯水期径流流量偏低。

答案:5.B 6.B 7.(2012·杭州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国两个湿地的分布区图。

材料2: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由黑龙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低平原,其中沼泽面积达11万平方千米。

材料3: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是四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区内为平坦状高原,平均海拔约3500米。

(1)与B沼泽相比,A沼泽成因在气候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2)分别说明近几十年来,破坏两个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人类活动。除此以外,其他破坏湿地环境的人类活动还有哪些?

(3)以A地区为例,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解析:A地区和B地区相比纬度高,导致平均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和凌汛形成沼泽。A地区为农耕区,B地区为畜牧区,虽然人类活动不同,却都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 环境问题,应该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活动方式,谋求人地的协调发展。

答案:(1)A地区气温低,蒸发微弱;底层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的下渗;河流凌汛,导致洪水蔓延。

(2)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工程建设等。

(3)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还湿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一、选择题

(2012·西安中学月考)2012年2月2日,是第十六届世界湿地日,其主题为“湿地与旅游”。据此回答1~2题。

1.健康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调节区域气候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国际湿地,但近些年来面积不断萎缩,其主要原因包括()A.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量急剧增加 B.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C.大面积引入湖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跨流域调水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湿地的功能及湿地破坏的原因。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而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是森林的生态功能。青海湖是内陆湖,湖水为咸水,不可能围湖造田,也没有调水工程,其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为入湖水量减少所致。

答案:1.A 2.C 3.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下列关于我国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湖泊具有调蓄洪峰的作用 B.湿地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

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属于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D.停止围垦三江平原是因为湿地的肥力不高,发展农业的潜力不大

解析:选C。内陆地区的湖泊一般不具有调蓄洪峰作用,湿地不具备防风固沙的功能,三江平原退耕还湿地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

(2012·龙岩一中月考)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回答4~6题。

4.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 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

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5.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A.富营养化

B.毒素增加 C.酸度增加

D.碱度增加

6.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乙湖水质变差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是()①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 ②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

③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

④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 ⑤建设污水处理厂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解析:由图的轮廓可知甲为洞庭湖、乙为太湖。第4题,洞庭湖萎缩直接造成对长江水的调蓄能力减弱。第5题,太湖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故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第6题,引水入湖,可以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建设污水处理厂,都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

答案:4.D 5.A 6.C 7.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就是过湿的土地 B.盐湖、盐沼是湿地

C.天然湖泊、河流是湿地,而水库不是湿地

D.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湿地概念的理解。A项说法太片面;湿地包括淡水或咸水,天然的或人工的,故盐湖、盐沼是湿地;天然湖泊、河流、水库都是湿地;青藏高原湿地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题 8.(2012·湛江高二质检)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同水位湖面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双选)()A.湖区降水量减少

B.围湖造田 C.泥沙淤积

D.气候干旱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理统计图的解读能力,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理解,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措施的应用能力。(1)洞庭湖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小,4 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围湖造田,另一方面是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洞庭湖淤积。(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主要生态价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另外,湖泊湿地开发的经济价值也有很多,如作为供给水源、发展水产养殖、提供航运等。(3)此题设问若改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较为可行的方案、措施”则更利于学生把握答题重点,突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针对洞庭湖水域面积缩减、沿岸工农业发展排污致使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应坚持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洞庭湖周围地区做好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控等工作。

答案:(1)BC(2)调蓄洪水 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等(任选两个)供水(蓄水)水产业 航运(任选两个)(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9.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试分析图中乙地湿地的形成原因。

(2)请说明湿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解析:乙地为三江平原,有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由于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加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致使地表长期有积水。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作用。

答案:(1)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2)作用:调节气候、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10.(案例探究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三江源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天灾人祸等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在明显恶化,形势日益严峻。目前“三江源”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

材料2:三江源地区图。

材料3: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正式落成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2005年1月,国务院批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计划投资75亿元,用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以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牧民小康生活。

(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图中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湿地的最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三江源”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的原因是什么?

(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A.该地区的整个生态系统 B.珍稀动物藏羚羊 C.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 D.当地牧民的养殖业

解析:本题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背景,考查了湿地的环境效益、湿地减少的原因及湿地保护的措施。第(1)题,三江源中的“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从图中的位置来看,①是怒江,②是澜沧江,③是长江源头金沙江,④是黄河。从而得知答案为D。第(2)题,考查湖泊湿地的作用,此处湖泊位于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上,河流的发源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生态作用,为三大河流的源地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对世界气候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处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第(3)题,目前湿地减少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为因素加剧了湿地退化过程。自然原因:全球变暖,使得蒸发量加大,地温升高,冰川、冻土层得不到水分回补,使得冰川回退。人为原因:主要是水源地周围植被的破坏,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源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等。第(4)题,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1)D(2)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3)自然原因:“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地温上升。

人为原因:(草场地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行为)使植被遭到破坏,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第4章第4节同步练习 篇2

第二章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1.电影《闪闪的红星》中一句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词中第一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第二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2.(09成都)图所示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的飞行员是__ __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 的。

3.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车速度大于乙丙两车的速度,而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以________为参照物三车均向北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以_____为参照物已车静止。4.(09南昌)如图所示,是山区的孩子们在攀登木制云梯上学的情景.当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往云梯顶端上爬时,他们之间是相对 的,他们相对于地面是 的。

5.(09江苏)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6.(09贵州)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 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7.(09福州)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飞船

8.向北行驶的甲列车上乘客,看到一向南行驶的乙列车从旁边驶过时,且感到乙列车开得特别快,这是因为乘客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路旁大楼

9.当研究机械运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所选择的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 B.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C.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D.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10.(09宁波)如图所示,物体甲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物体乙轻放到甲上后,下列现

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相对于桌面保持静止状态,而乙相对于甲也静止 B.甲相对于桌面保持静止状态,而乙相对于甲沿斜面滑下 C.甲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而乙相对于甲沿斜面滑下 D.甲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而乙相对于甲静止

11.A、B两列火车同向并列停在车站上,当B车起动时,A车内的乘客感觉错误的是()A.看车站自己是静止的 B.看B车自己在向前运动

C.看B车自己在向后运动 D.看车站上流动售货车自己是运动的

12.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A.只有甲车 B.只有乙车 C.只有丙车 D.甲、丙车

13.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一架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A.一定向上运动 B.一定向下运动 C.一定是静止 D.少判断的条件

用心

爱心

第4章第4节同步练习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幔、地核。

2、初步认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3、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4、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5、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防灾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的活动极其分布。难点:认识地壳的变动.疑点: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软流层是何种状态,地壳变动会形成哪些地表形态,产生火山和地震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地方,火山和地震又为何呈带状分布

解决方法:利用模型; 地理专题地图; 标石(岩石)。教学准备

1、收集较多的有关地壳变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资料片,直观的对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地壳变动进行观察。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展开

二、火山

1、给出学生如下几个问题(可以板书,可以发条子):(1)火山由哪儿部分组成,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2)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后变成什么?(3)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益处有哪些?(4)依图4-34说出全球的火山分布状况。(5)火山可以分为哪儿类?

第4章第4节同步练习 篇4

修3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光

C.菜粉蝶飞向十字花科植物 D.孔雀开屏

解析:选D。孔雀开屏是雄孔雀求偶的一种行为信息。

2.(原创题)“国宝”大熊猫虽然性情温顺,行动迟缓,胆小如鼠。但是,在野生环境中,无论是人还是其他一些大型动物都很难找到它,即便是专门的野生动物考查人员,也是如此。然而,它却能在2公里以外的地方,发现人或其他动物,进而逃避保生。它发现人类或动物的依据可能是()

A.声音

B.颜色 C.气味 D.地表的振动

解析:选C。人和动物各自均有特殊的气味,它可以随空气向远处传播,这在生态系统中是一种化学信息,大熊猫的嗅觉较敏感,可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人和动物,故C符合题意。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答案:B 4.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解析:选D。生产者的种类越多,食物链的条数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越不易破坏。5.下列各项措施中,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A.适当增加物种的数量

B.减少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C.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答案:A 6.(2012·湛江市普通高中测试)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选A。由图中曲线可知,乙随甲的变化而变化,且甲的起始数量多,故两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为甲→乙。

7.如图表示环境变化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影响。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群落甲物种单一,只具有水平结构

B.随着环境的变化,群落乙出现的波动较大 C.群落甲、乙均具备一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能力

D.群落甲中任一物种的消失必会破坏整个系统稳定性

解析:选C。所有的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由图中信息可知,随着环境的改变,群落乙变动不大,群落甲的变动较大,结构复杂的群落受环境的影响较小。群落甲和乙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来缓冲外来的干扰,群落甲中如非优势种的消失,不一定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解析:选A。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9.天然牧场的一小片区域被作为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人们用网把留种区罩了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其他区域却安然无恙。此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A.食草昆虫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 C.草原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 D.牧草的种类单一会导致害虫的大发生

解析:选B。此天然牧场存在的食物链是。若用网把草罩起来,虫没有了天敌而大量繁殖,使草被吃光。可见完整的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二、双项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选AD。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二是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种间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的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能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以舞蹈动作示意其他蜜蜂去采蜜,这是一种行为信息

解析:选AC。延长短日照植物的光照时间以提高产量属于物理信息里面的光信息,而非行为信息,所以C错;信息传递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A错;利用黑光灯捕杀害虫,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交尾,都可以有效控制虫害,B对;舞蹈动作传递的信息属于一种典型的行为信息,D对。

12.(2012·华南师大附中综合测试)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的作用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的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解析:选CD。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越大,说明破坏程度越大,恢复所需时间越长,所以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选项正确;从图中可看出,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因此D选项正确。在正常的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维持动态平衡,所以A选项错误;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有关,所以B选项错误。

三、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引诱剂的量不到0.01 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2:在防治害虫上,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其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材料1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信息,而不是________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材料1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引诱剂具有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性。

(4)从材料2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害虫种群的___________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答案:(1)化学 物理

(2)信息的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3)高效 专一(4)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 出生

14.(2012·珠海市第一中学月考)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苏州——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话说乾隆下江南时,就到了苏州。水乡人上游淘米洗菜,下游洗澡洗衣,可是即便如此,水仍然很清澈。这番景象让乾隆大为惊奇。可是,他也发现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被众多染坊流出的废水污染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他亲自过问,追查此事。苏州官衙立即颁发了布告,严禁商贾平民在虎丘一带开设染坊,迫于官府的法令,虎丘一带原有的数十家染坊不得不搬迁至远离虎丘的苏州远郊,从此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

(1)水乡人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仍能保持清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丘外围的河流在染坊废水的污染下,还能保持稳定性吗?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染坊停止排污后,虎丘外围的河流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稳定性。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为此,我们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1)自我调节能力(2)不能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3)逐渐变清澈 恢复力(4)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5.(探究创新题)探究:在一个人工建造的封闭生态系统——生态缸中,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条件有哪些?

(1)探究问题:在一个人工建造的封闭生态系统——生态缸中,哪些因素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提出假设:光能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所需的器材:罐头瓶或可乐等饮料的塑料瓶,水草若干,小鱼2~3条,小田螺2~3个,河水(或放过2天的自来水),胶带,细砂等。

(4)实验过程

①将相同种类和数量的生物,放在两个同样的容器中培养。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即除了这一个生态因素不同外,其他生态因素都相同。

②连续进行实验一段时间,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该生态系统的情况。(5)结果和讨论

①本小组的实验结果是:生态因素中的________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生态因素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因素也都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③如果该生态缸中没有消费者或分解者,该小型生态系统能保持稳态吗?__________。答案:(4)光

第4章第4节同步练习 篇5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30分)

1.(5分)选词填空。

青翠

清脆

①雨珠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________的声音。

②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________。

幽静

寂静

清静

③他喜欢在________的地方默读散文。

④如水的月光泻在山中,使空旷的山村显得更加________。

⑤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________。

2.(4分)我会填。

________的孩子

________的表情

________的鲜花

________的苹果

3.(6分)选词填空。

(1)掩护

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________环境。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________着小麻雀。

(2)搏斗

战斗

老麻雀不顾自己安危,誓与猎狗作生死________。

这场场激烈的________持续了三天三夜。

(3)猛烈

剧烈

风________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饭后不要做________运动,对身体不好。

4.(4分)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________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剧种,________被世人称为“国粹”。

②________是哪一种花,我________喜欢。

5.(7分)我想表达。

(1)说说自己在暑假里都参加了那些快乐的活动;自己希望在寒、暑假参加什么活动,今后有什么打算、计划……仿照第四节中“跳进清凉的海水……快乐便四处飞溅”说上几句。

(2)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是________。

(3)我想对小伙伴们说________。

6.(5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照样子,写句子)

②自己

我们

就能

台灯

了(连词成句)

7.(6分)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ɡuì

chánɡ

róu

________花

羊________小路

________韧

jiǔ

zhēn

shū

________歌

________藏

________理

8.(3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苹(pínɡ

pín)果________ 紫袍(báo

páo)________ 烦恼(nǎo

lǎo)________

9.(4分)选择正确的的读音

红缨(yīng

yīn)________  一曲(qǔ

qū)酒歌

________

梳(sū

shū)理________    酿(niàng

liàng)造________

10.(4分)选择正确的的读音

稻穗(suì

shui)

________    肥膘(piāo

biāo)________

梳(sū

shū)理

________      酿(niàng

liàng)造________

11.(3分)写出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________  秋色宜人________ 金风送爽________

12.(8分)形近字组词。

桂________ 肠________ 酒________ 恼________

挂________ 扬________ 洒________ 脑________

13.(6分)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________香气  一________牛羊  一________酒歌

一________梳子  一________红袄  一________菊花

14.(15分)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氵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禾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辶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艹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5.(6分)给下面字组词。

池________ 铺________ 稻________

飘________ 游________ 场________

16.(5分)仿写句子

例:(敬爱的)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

()黄叶从()落下来。

蓝天下是()的稻田。

17.(5分)仿写句子。

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①太阳如同

②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如同

18.(7分)读《秋天》,根据原文填空。

①秋风如同________的梳子,把田野梳得________;秋光________发亮的汗珠,________在田野闪耀。

②走在秋天,头顶有________的阳光照耀;捡一片黄叶悄悄地________,秋天________会向我们微笑。

19.(10分)读《秋天》,填空

秋天到了,大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太阳________,空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开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成熟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也成熟了。

20.(3分)读《秋天》,填空

课文语句优美,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________之情。

21.(5分)填描写秋天的古诗,并背熟。

①采________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________花开,十里飘香。

③停车坐爱________晚,________红于二月花。

④无边________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2.(2分)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的词,想一想其中的意思,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划线的词语是把苹果和葡萄当做________来写,更生动地突出了________。

23.(7分)读《秋天》,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秋风如同________,把田野________;秋光如同________,________在田野上闪耀。

②走在秋天,头顶有________;捡一片________,秋天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5分)

24.(12分)读《秋天》,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梁红着脸儿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风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光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文中所缺的句子补上。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________ ;高梁红着脸儿笑了,________。

秋风如同________,________ ;秋光如同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一段话中,我们体会到了________。

(3)文中用________ 的方法,把________、________ 当作人来写,在写秋风与秋光的时候,又把秋风比作________,把光比作________。

25.(13分)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一阵凉风吹来,果儿点头,散发出香味儿。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__自然段写秋天到了,菊花开了。第________自然段写秋天到了,果子熟了。

(2)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菊花

________的苹果

________的梨

________的葡萄

________的香味

(3)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30分)

1-1、2-1、3-1、3-2、3-3、4-1、5-1、5-2、5-3、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二、阅读题

(共2题;共25分)

初三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练习 篇6

班级:姓名:成绩:

1、早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选取的参照物是()

A、太阳B、月球C、地面D、火星

2、空中加油机正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则战斗机()

A、相对加油机是静止的B、相对地面是静止的C、相对加油机是运动的D、以上都不正确

3、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车厢内,站立不动的乘客相对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坐在座位上的乘客B、关闭的车门

C、开车的驾驶员D、车内走动的乘客

4、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帆船、河岸B、河岸、帆船C、青山、太阳D、青山、划船的人

5、夜晚,人们看到月亮从云中穿过,则判断月亮运动的参照物是()

A、月亮B、云层C、天空D、星星

6、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7、描述一个物体运动与否,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8、小明坐在行驶的出租车里,以出租车为参照物,小明是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明是的。

9、同步通讯卫星在离地球一定高度处绕地球旋转,而地球上的人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的,这是以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

10、坐在上海浦东金贸大厦的观光电梯中高速下降,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的11、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相对于树来说,人是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的,树是的。

12、人在河岸边沿着河堤行走,这时人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人来讲是的。

13、地面上的树木,如果以太阳作为参照物,它们是的。

第4章第4节同步练习 篇7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光合作用过程

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课,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等知识。教材介绍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几个经典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光合作用的过程介绍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强度,引导学生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3..简述化能合成作用。2.能力目标:

1.过多媒体投影,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分步展示,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物质和能量变化,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过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过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生理过程

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四、学情分析

·1·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生物学,但对本节知识的支撑较弱,加上学生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生物的知识层次有差别,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学生很熟悉的贴近生活的知识、图片、动画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和探究。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结合问题、讨论、比较、归纳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发现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准备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温室中二氧化碳的调控示意图

2.学生准备

(1)阅读本节课的内容。联系前面学习的光合作用探究历程本节课内容作一了解。

(2)调查当前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与光合作用的生产实际例子。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由粮食短缺问题导入,让同学们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及衡量光合作用的指标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反应式

人们常常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这个条件,将光合作用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大的阶段。

·2·

电脑演示类囊体上光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组织小组讨论:

(1)光反应阶段

1、光反应的部位在何处?

2、光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3、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哪两个方面的用途?

4、光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怎样?

试用反应式写出物质变化。

5、光反应中产生的[H]和ATP到哪里去了?

【学生】

①发生部位: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上

②反应条件:光、水色素分子、酶

③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 ④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

ATP形成: 能量转变:

⑤[H]和ATP用于暗反应

【教师】暗反应又如何进行的呢?

演示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组织小组讨论:

(2)暗反应阶段

1、暗反应的场所在何处?

2、暗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是否一定不能有光?

3、CO2发生了哪些变化?

4、暗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怎样?

试用反应式写出物质变化。

【学生】

①发生部位:叶绿体基质中

②反应条件:,不需要光

③CO2被固定和还原

④物质变化

CO2固定: ;

C3化合物还原:。

·3·

能量转变:ATP中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教师】光反应与暗反应并非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而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

展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比较表格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相互影响

【教师】光反应与暗反应会相互影响吗?

【学生】会

【教师】那么它们是如何影响的呢?假如将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置于黑暗条件下,即停止光照,但二氧化碳持续供应,它的暗反应将如何变化呢?

讲解:当光停后,光反应就停止了,作为暗反应的原料[H]和ATP也停止供应了,而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继续进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将因为[H]和ATP的停止供应而停止了,即C3的含量上升,而C5的含量下降。

提问:如果现在换成光照继续,而二氧化碳的供应停止,光反应如何变化呢?C5和C3的含量又会如何变化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讲解:光照持续,光反应正常进行,二氧化碳停止,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形成C3反应停止,叶绿体中积累了一定量的C3,C3的还原继续进行,所以C3含量下降而C5的含量上升。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全部内容,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光合作用。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4·

(三)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 CO2 + H2O

(CH2O)+ O2

叶 绿 体

光反应:水的光解、形成ATP

暗反应:CO2的固定、C3的还原

(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五)化能合成作用

十、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抽象,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分组观察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也提高了学生全面理解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取问题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驱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驱动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容量加大,教学进度加快,课堂效率提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会。

课堂容量较大,学生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的差异,应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光合作用的过程的学习,应指导学生把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标明在叶绿体结构的各个场所上,这样更容易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达到对知识的整合和贯通。

第4章第4节同步练习 篇8

基础夯实

1.(石家庄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列哪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千克、米、秒B.千克、秒、牛顿

C.克、千米、秒

答案:A

2.(黑龙江龙东地区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

A.N、m、s

C.N、kg、s

答案:B

解析: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时间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3.(陕西长安一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检测)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各组物理量,三个量都不是基本物理量但都是矢量的是()

A.力 速度 质量

B.长度 质量 时间

C.长度 速度变化 加速度

D.位移 力 加速度

答案:D

4.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C.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已知量都用同一单位制的单位表示,B.kg、m、s D.N、kg、m D.牛顿、克、米

只要正确应用物理公式,其结果就一定是用这个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

D.一般来说,物理公式主要确定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并不一定同时确定单位关系

答案:D

解析:A、B选项为单位制的一般性描述,是正确描述;在物理计算中,物理公式既确定了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又同时确定了其单位关系,故错误说法为D。

5.测量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可用的仪器是()

A.米尺、弹簧秤、秒表

B.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C.量筒、天平、秒表

D.米尺、天平、秒表

答案:D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力学的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质量的单位、位移的单位选定为基本单位

B.牛、千克米每二次方秒都属于力的单位

C.在厘米、克、秒制中,重力加速度g的值等于9.8cm/s2

D.在力学计算中,所有涉及的物理量的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 答案:BD

解析:力学单位制中,质量、位移、时间的单位被选为基本单位,而不是力的单位,故A错;根据F=ma,1N=1kg·m/s2,故B对;在厘米、克、秒制中,g值不变,g=9.8m/s2=980cm/s2,故C错;在力学计算中,没有特殊说明,所有物理量的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故D正确。

7.对于下列物理量,按要求填空(填字母)

A.密度 B.米/秒 C.牛顿 D.加速度 E.质量 F.秒 G.米 H.长度 I.时间 J.千克

(1)属于物理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3)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__________,属于导出单位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1)A、D、E、H、I(2)E、H、I(3)F、G、J B、C 解析:(1)属于物理量的是密度、加速度、质量、长度、时间。故本空填“A、D、E、H、I”。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质量、长度和时间,故填“E、H、I”。

(3)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m、kg、s;属于导出单位的有m/s、N。故本小题第一空填“F、G、J”,第二空填“B、C”。

8.质量为10g的子弹,以300m/s的水平速度射入一块竖直固定的木板,把木板打穿,子弹穿出时的速度为200m/s,板厚10cm,求子弹对木板的平均作用力。

答案:2.5×103N,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以子弹为研究对象,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依题意,有v0=300m/s,vt=200m/s,s=10cm=0.10m,m=10g=10×10-3kg。

子弹穿过木板的运动可看作是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由公式v2-v20=2as

2v22002-3002

2t-v0得am/s=-2.5×105m/s2 2s2×0.10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设木板对子弹的平均作用力为F,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10×10-3×(-2.5×105)N=-2.5×103N,负号表示平均作用力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子弹对木板的平均作用力F′与木板对子弹的平均作用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F′=-F=2.5×103N,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同。

能力提升

1.(江苏十校联合体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关于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速度为三个基本物理量

B.“m”“kg”“N”都是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C.1N/kg=9.8m/s2

D.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答案:B

2.在解一道文字计算题中(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一个同

F学解得s=(t1+t2),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2m

A.可能是正确的B.一定是错误的C.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D.用国际单位制,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答案:B

FNkg·m/s2·s解析:由s(t1+t2)可知s·s=m/s,2mkgkg

此为速度的单位,而位移的单位为m,所以结果错误。

3.一物体在2N的外力作用下,产生10cm/s2的加速度,求该物体的质量。下面有几种不同的求法,其中单位运用正确、简洁而又规范的是()

2A.m=F/a=kg=0.2kg 10

2Nkg·m/s2

B.m=F/a==20kg 0.1m/sm/s2C.m=F/a==20kg 0.1

2D.m=F/a=20kg 0.1

答案:C

4.物理学中,把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用字母p表示,则关于动量的单位,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kg·m/s

C.N·m

答案:ABD

5.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3t=________kg;72km/h=________m/s;40cm/s2=________m/s2;2N/g=________m/s2。

答案:3×103 20 0.4 2×103

解析:3t=3×103kg;72km/h=72×1 000m/3 600s=20m/s;40cm/s2=40×10-2m/s2=0.4m/s2;2N/g=2N/10-3kg=2×103N/kg=2×103m/s2。B.N·s N·m- m·s·s

6.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下面给出的关系式中,l是长度,v是速度,m是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这些量都用国际单位制单位。试判断下列表达式的单位,并指出这些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名称。(1)单位________,物理量名称________。g

v2

(2)________,物理量名称________。l

v2

(3)m________,物理量名称________。l

答案:(1)s 时间(2)m/s2 加速度(3)N 力

解析:将各物理量的单位都取国际单位制的单位,再由公式中导g=s,为时间单位,同理可m/s

导出(2)(3)分别是加速度和力的单位。

7.小刚在课余制作中需要计算圆锥的体积,他从一本书中查得

13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Rh。小红说,从单位关系上看,这个3

公式肯定是错误的。她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由单位制的知识可知,物理公式在确定了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已知,V:单位m3;而物理13134量Rh的运算单位为m,显然V≠Rh,该公式是错误的。33

8.据说以前有个商人,从荷兰把5000t的货物运往非洲靠近赤道的某个港口,发现货物少了19t,在荷兰和非洲,都是用托盘弹簧秤来称量货物的。试说明货物产生重量差的原因,并根据这两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计算是否会差这么多。荷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9.816m/s2,非洲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780m/s2。

答案:会

解析:在地球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相同,在地球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不一定相同。重力加速度与纬度和高度有关。弹簧秤称的是重力,而不是质量,由于这两地纬度不同,导致所称的重力不同。

G1mg1g1ΔGΔg由于G=mg,所以 G2mg2g2G1g1

G1·Δg9.816m/s2-9.780m/s2

上一篇:安质部2013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感谢恩师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