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景点发展报告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红色景点发展报告(精选8篇)

红色景点发展报告 篇1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不断去重温历史,才能体会到当时的屈辱,才能激发中华儿女的上进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能够让中华儿女重温革命、牢记历史、继承光荣传统、传承民族精神,还有利于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良好发展,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这个夏天,我们一行苏州大学的学生来到六朝古都的南京,调查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

我们沿着烈士的足迹,重温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渡江胜利纪念馆记叙的历史,寻找永不消逝的红色之旅。在这四个红色旅游景点的地方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南京红色旅游的发展状况。本问卷旨在考察游客对南京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的了解认知情况,问卷共20题,1—3题是关于调查对象的个人简单信息,4—20题是关于南京及南京红色旅游的信息。调查问卷发放了200份,重点范围在红色旅游景点的游客们,同时我们还考虑到红色旅游参加者的必需条件,要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的游客为主要对象。我们主要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数据资料,分析游客对南京红色旅游的看法及意见,初步了解了解红色旅游的目前市场状况,找出南京红色景区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一步的剖析南京红色旅游的现状和前景。通过四天充实而又忙碌的社会实践,我们一共回收到182份问卷结果。我们团队通过对问卷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南京红色旅游的情况有了不少了解。据统计,绝大半调查对象为江苏省人,涵盖了苏北、苏中、苏南等城市,小部分的调查对象为外省人,主要分布为江苏临近省区和人口多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根据目前红色旅游现状,不难发现,主要参加者是学生(学校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和离退休者(老干部、老革命者),也有少部分的中青年人(单位组织和党团活动),因此中青年阶段是红色旅游的潜在客源市场,只有更好的针对这一阶层,争取到他们,才能保证红色旅游持续发展。

在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尤其突出关注了游客们对南京红色旅游的看法与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南京旅游经济的发展。通过和游客的交流攀谈,我们发现电视广播和报纸杂志是最主要的宣传途径,值得注意的是亲朋好友介绍也是非常有效快捷的宣传途径,网络、旅行社也是得力的宣传方式,其余依次为宣传册、广告和书籍著作。旅游者大多表示参加旅游的一个重要心理是想了解革命历史和当地的民俗风情需要,体验新奇感。

旅游者心目中的优势就是南京旅游资源开发时需要注意发挥的特色,把握住本土优势才能吸引客源。通过我们对数据统计所示:南京在旅游方面的优势依次为:经济社会发展快、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饮食有特色吸引人等我们南京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虽然不长,我们的力量虽然很微薄,但我们的调查结果希望给南京红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益建议。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要充分激发旅游者的求新求异体验需求,应该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以多样化方式展示。南京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除了充分发挥现在良好的优势以外,还应该营造优良生态环境,打造特色地方饮食,将南京的现代化建设成果也作为旅游资源。在调查中,大众对于红色旅游地的人文环境最感兴趣,可见在提升人文环境,营造文化氛围方面,泰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红色景点发展报告 篇2

一、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的特点

语言学家赖斯 (Reiss) 根据文本的功能, 将文本进行划分, 主要为信息型文本 (informative) 、表情型文本 (expressive) 和感染型文本 (operative) 。 信息型文本语言简朴, 有逻辑性, 内容和主题是交际的重点, 如百科全书;表情型文本语言有美学的特点, 在语言的形式上也注重给受众美的享受, 如诗歌;感染型文本语言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并使受众采取行动, 如广告[1]。 大多数情况下, 一个文本会有双重或多重功能, 旅游文本资料就是一种综合类文本, 语言通俗明了, 富有吸引力, 目的是让游客读懂看懂, 从中获得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是知识, 还起着商业广告的作用。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是以信息传递为主导的信息型文本, 也兼具表情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的特点。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内容丰富且多元, 包括红色景点 (如伟人故居、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烈士园林等) 及景点网站、线路、饮食、居住等的介绍。红色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当地的民俗文化及红色文化衍生出的文化产品 (如红歌、图书、影视作品、纪念品等) 的介绍也应属于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的一部分。 红色旅游景区内的公示语如路标、警告牌和提示语等, 也是外宣资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文本资料都应作为翻译语料进行研究, 挖掘其展现的四川红色文化, 促进四川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

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待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价值观, 展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质。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和外省的红色旅游文本资料有着相似的地方, 但又有自身鲜明的特色。

第一,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专有名词多, 信息量大。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中包含大量的人名、地名、战役等专有名词, 这些专有名词是红色文化的象征, 承载着大量信息。 四川是朱德、邓小平、陈毅、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乡, 所以四川也被称为将帅之乡。 在四川著名红色旅游景点, 如邓小平陈列馆和朱德故居, 就是以出生于四川的伟人为核心, 叙述中国革命史, 展现老一辈革命家的峥嵘岁月。 外宣资料中大量存在诸如红军、中国人名解放军、红四方面军、八路军、新四军、川陕根据地、抗日根据地、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等红色词汇, 这些专有词是了解四川红色历史文化发展的关键。 此外, 外宣资料中还包含了许多会议名称及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 如木门会议、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两河口会议、遵义会议、武昌起义、保路运动、五四运动、白色起义、百团大战、淮海战役, 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 这些会议与历史事件有的就发生在四川境内, 是红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前往四川革命老区才能深刻了解与感悟到这些专有名词所承载的中国革命史, 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壮大的过程及战役中展现的中华民族英勇顽强, 不畏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二,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是地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结合。 发生在四川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必然打上了四川地域的烙印, 拥有四川地域特色。 如小平故居陈列馆由邢同和大师设计, 以建筑的语言展现了川东民居的特点。 陈列馆坐西向东, 三个青瓦坡形屋面, 三叠三起, 最后立起一座丰碑, 象征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和丰功伟绩。 邢同和大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是时代精神与地域建筑文化结合的再创造。 在设计上, 把川东民居双破传统屋面结构为单坡, 形成高低错落, 又连成整体的形象。 似乎有乡土气息川东风味, 但又因为跨度高度不同于民居的增大与功能的不同演变, 使得整座建筑似乎显得不那么像川东风格, 却又是川东民居建筑的全方位分解组合结构与形象重组, 做到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2]再如, 川陕革命根据地以当地土布为材料印制的“布币”也体现出浓郁的巴蜀文化。 “布币一词源于我国商代。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我国革命根据地出现的布币, 是以棉布作为载体的一种货币。 据统计, 根据地印制过各类布币32种之多, 其中以川陕革命根据地尤为突出, 从1933春到1934年底, 共计发行布币140万。 ”[3]

另外,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中也介绍了四川的蚕文化与竹文化。 巴蜀地区的居民养种桑的历史源远流长, 四川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蜀锦与蜀绣也享誉海内外, 是四川的“名片”。在革命老区邓小平故居内就有“蚕房院子”这一处景点, 曾是邓氏家族从事栽桑、养蚕、缫丝的场所。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还种有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在华夏文化中竹与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 竹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文学家苏东坡也有“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的名言。“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 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 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 ”[4]四川红色旅游景点中种植的竹子不仅美化了环境, 而且竹子所蕴含的气节与革命英雄高洁的品格相呼应。 朱德的故居中陈列了一些红八军战士用过的箩筐和斗笠, 均取材于竹子。 景区内也有大量与竹子相关的文化产品, 如竹桶、竹篮、竹碗、竹筷等, 体现了巴蜀人铺竹席、食竹笋、烧竹薪的民俗竹文化与巴蜀人的聪明才智。

第三,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中有大量的诗词和伟人的名言警句。 这些诗词与名言与红色革命实践相结合。以下是在四川红色旅游景点收集到的部分诗句与伟人的名言警句:

在朱德故居内有“烽火隔十年, 家书抵万金”的诗句, 生动地反映当时抗日战争爆发, 与亲人互通书信的艰难。 (朱德故居)

一九六零年朱德回故乡吟诵的诗句:“菜籽花开一片金, 小麦放穗满山青。豌豆杂粮斜坡种, 人说小春增七成。”该诗体现了人民生活的安定, 与战争时期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朱德故居)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一九六二年邓小平接见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姐七中全会代表, 讲到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时, 引用四川俚语“黄猫黑猫, 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形象地提出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在一九八二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农村改革成效显著, 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 邓小平指出, 改革是一场革命, 是全新的事业。 城市改革比农村改革更复杂, 而且有风险。 我们确定的原则是:胆子要大, 步子要稳。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一九七九年, 邓小平支持广东、福建两省先走一步, 并提出试办“特区”, “杀出一条血路”。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邓小平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不赞成”、“人民高不高兴”、“人民答不答应”作为观察和思考一切问题、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这些语言重现了历史场景, 通过伟人的话语能看出其睿智、勇敢, 事事为人民着想的为官之道, 祖国的繁荣昌盛来之不易。另外, 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形式工整、富有节奏感, 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红色革命实践与中国特色语言文化相结合,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传递了中华民族为追求美好生活不断奋斗的精神, 这是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特色的彰显。

第四,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体现了生态旅游的理念。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同周边绿色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相组合。 景区内还摆放着大量富有诗意的标识语, 如“青山祝人寿, 碧水悦人情”、“青青我树, 君勿攀折”、“手上留情花自香, 脚下留意草如茵”、“珍惜自然资源, 共营生命绿色”等, 文人墨客以特有的文化形式呼吁游客爱护四川红色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 再如小平故里“百花潭”的介绍:百花潭面积约3500平方米, 潭内种植有许多观赏睡莲, 夏季到来, 朵朵莲花竞相开放, 颇有“百花盛开”的韵味, 故取名“百花潭”。 体现了四川红色旅游注重优美环境的营造, 给人以美的享受,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翻译的建议

四川省内有关旅游景点外宣翻译的研究, 范围常常集中于某几个著名景区或者是四川藏区, 针对红色旅游景点的外宣翻译研究较匮乏, 未能充分挖掘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潜能。 从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文本特色出发, 以促进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景点可持续发展与实现特色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为宗旨, 从四个方面提出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翻译的建议。

首先, 加快建立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多语言语料库的步伐。 由于四川外宣资料信息量大, 人名、地名、战役名词较多, 建立语料库不仅可以避免译员粗心而造成的漏写错拼等失误, 而且可以使专有词有统一准确的翻译版本。由于同一名词有不同的翻译版本会令外国受众在获取信息时增加阅读量, 不利于有效信息的传播, 有时甚至会让外国受众对中国红色文化产生误解。 如“抗日战争”一词, 就有不同的译本“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和“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第一个译文强调的是“反对日本的战争”, 这并不是抗日战争的实质。 相较之下第二个译文更符合原文的内涵, 即“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因此语料库能统一译文, 并且在对译文进行审校时, 对不恰当的译文可以做批量修改。 另外, 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的内容主要是描述革命人物的成长经历, 记录革命历史, 语言朴实, 叙事性强, 信息量大, 需要大量的译员。 采用语料库辅助翻译, 对专有名词及内容上相似的文本, 计算机会自动填充翻译, 不仅节省了译员大量的时间, 而且提高了翻译质量, 减少了人工成本。 利用语料库还可编撰多语言红色文化辞典, 将其放在旅游景点供外国游客浏览, 也可供翻译机构、口笔译工作者、外事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涉外导游等阅读参考, 对完善本土文化翻译理论与提高四川红色旅游景点翻译实践质量起推动作用。

其次,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翻译要以受众为导向实现跨文化交流与认同。 大多数外国游客对中国革命史的起源与发展并不是十分熟悉, 由于政体不同还可能存在误解。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文本内容多元, 在对其译介时要针对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译员要关注旅游文本的三种功能, 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和呼吁受众行动。 以简洁易懂的语言来译介历史事件, 对专有名词尽量手少用音译的翻译方法, 多用意译或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 才能真正传递出原文本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内涵, 让外国受众在阅读译文时与中国读者在心灵上有相同的阅读体验,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 通过翻译消除文化上的传播隔阂, 让外国受众体会到中国人民铭记历史, 真爱和平, 为了理想与幸福生活, 敢于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 由于红色旅游景点内的陈列室空间有限, 因此可以针对海外游客制作多语言的小册子, 内容主要为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简介, 游客在浏览相关内容时, 可以随时查阅, 使海外受众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清晰地了解中国革命史, 回国后他们通常会以意见领袖的身份, 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及同事真实地传播中国的红色文化。在译介古诗词与伟人名言警句是也要注重体现形式美, 不可通篇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 词汇选择时要兼顾句子朗诵的节奏感。 另外,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可以与省内高校合作, 让红色文化在中国的土地上“走出去”, 组织留学生前往红色景点参观, 参观结束后要对留学生进行采访, 及时反馈四川红色文化翻译与传播的效果, 站在受众可接受的角度上, 找到文化的平衡点, 要在不断思索与总结中改进四川红色文化翻译与对外传播的策略。

再次, 培养地域性和针对性的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翻译人才。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产学研相结合, 培养出高水平且有地域特色的译员。 应着重培养四川地区高校内翻译专业的师生, 将其作为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翻译译员的主要来源。 他们对四川文化的了解较深入, 更容易把握文化符号背后隐藏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 因此要积极在四川高校内实现翻译的本土化发展, 促进翻译为四川经济发展服务。 编著以四川特色文化翻译为主题的翻译教材, 将四川红色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模块, 让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练习。 教材中可以配有红色电影等音频影视资料, 并组织学生去红色景点参观, 定期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来学校做讲座, 拓宽教师与学生的视野, 在翻译时能选择更贴切且易懂的词汇表达深层次的红色文化内涵。

最后,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翻译要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的译介还应包括四川文化产品的翻译与推广。 利用互联网整合相关资源, 为革命老区旅游景点建设专门的外文网站, 并提供链接, 主题为四川革命老区的竹文化、蚕文化、美食文化等, 海外游客能在网站上线挑选购买配有翻译文本的红色唱片、红色电影和红色书籍。 在景区中的商场里也可摆放红色文化产品的外文介绍, 吸引外国游客进店参观。 另外, 四川红色旅游景区还要不断创新研发红色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 如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中就出售了多种版本的“邓小平同志诞生一百周年”中英文邮票和信封珍藏套装, 样式新颖, 体积小且易于携带, 适合外国游客购买, 作为纪念品缅怀小平同志及歌颂他对中国乃至世界和平付出的努力。 要迅速建成专业化、高素质的四川红色文化产业团队, 全方位挖掘四川红色文化资源。

三、结语

“红色旅游伴随红色文化而生, 红色文化赋予了红色旅游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红色旅游就是以红色文化为深刻内涵, 以红色旅游资源为载体的旅游。”[5]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感悟之旅。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作为旅游文本, 有信息功能和表情功能外, 还肩负着促进老区经济发展的使命, 通过译文让更多海外受众客观对待中国革命史, 展示国家和四川良好形象、消除误解、实现文化认同, 拉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摘要: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 是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的有机结合。四川作为文化资源大省, 其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有着独特的风格, 结合文本特点与文本功能, 提出有利于传播红色文化且实现经济价值的翻译策略, 不仅能解决当前四川红色旅游翻译存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将红色文化所承载的精神财富转换为社会财富, 实现四川革命老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四川红色文化,外宣资料,翻译建议

参考文献

[1]Reiss, Katharina.Text types, 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 translated by Andrew Chesterman, Reading in translation theory, Helsinki:Finnlectura, 1989:105-115.

[2]裴高, 古春晓.以建筑的名义缅怀———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领衔设计人邢同和[J].建设科技, 2004 (15) .

[3]肖高林.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布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1) .

[4]胡冀贞, 辉朝茂.中国竹文化及准文化旅游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竹子研究汇刊, 2002 (7) .

红色旅游景点推荐 篇3

一、南京:

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由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建立。1948年“行宪”后改称总统府。

南京的另一件至关重要的历史战争事件,是令全世界人民发指的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据中国学者考证,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伤的中国民众高达30万人以上。

南京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更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例如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此外还有镇江市句容县茅山新四军纪念地,及常熟沙家浜旅游区等。

二、重庆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对日抗战正式打响。几个月后,国军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随即迁往重庆,开启重庆作为战时陪都的历史。对许多老一辈人来说,重庆蕴含着难以磨灭的记忆,即便是在琼瑶的小说中,也屡屡提及这座城市。

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防空洞,是重庆的一大特点———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间,日军瞄准居民区、繁华商业区,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大轰炸。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重庆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志士,包括广为人知的江姐、小萝卜头等革命形象也诞生在此。

重庆的知名革命遗址包括红岩革命纪念馆,以及著名的歌乐山烈士陵园、白公馆、渣滓洞等。这些景区相距不远,串连着游览起来很方便。

三、韶山

湖南韶山,因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里,似乎理所当然成为千百万人向往的革命圣地。

韶山留下了许多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求学、生活及从事革命活动的遗迹。其中,韶山冲上屋场有一栋坐南朝北的“凹”字型农舍,便是毛泽东的诞生地。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直至1910年外出求学。1925年6月,毛泽东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建立了韶山的第一个中共支部。

韶山留下了许多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求学、生活及从事革命活动的遗迹,现在的韶山冲有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父母墓、毛氏宗祠、毛泽东纪念馆、南岸(毛泽东小时候念书的地方)等景点。

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宾馆:韶山宾馆: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韶山宾馆位于韶山市韶山冲,是湖南省委、省政府设立在韶山的重要接待单位,自1952年建立以来已接待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100多位,胡志明、西哈努克等外国政府、政府党首脑80多位。宾馆距毛泽东同志故居约500米,传统园林建筑,四周绿树青山,环境清新优雅,是旅游休闲、公务商洽、文化交流的理想场所。宾馆下设滴水洞景区、故园一、二、三号楼等服务部门,经营了韶山中国国际旅行社,有床位300多个,大小会议室12间,餐厅13间,可同时接待近800名客人就餐,能召开200人规模的会议。

四、贵州

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将这里作为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并于1月15日至17日举行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之后的四渡赤水战役,贵州习水是中央红军转战的主战场,历时三个多月。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其时,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之下,此战成为毛泽东领导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后来有首歌,歌名就叫《四渡赤水出奇兵》。

可游览国家AAAA级风景区遵义会议旧址、土城青杠坡战斗遗址、红军四渡赤水土城渡口等。

五、延安: 瓦窑堡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在1935年11月7日到1936年6月21日,为中共中央驻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和策略,史称“瓦窑堡会议”。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

延安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现存革命旧居多达140多处,重点包括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坪、中共中央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地。

参考宾馆:延安抗大宾馆(三星)

观红色旅游景点有感 篇4

10体11 石威 11351020 清明三天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周恩来纪念馆,感受总理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令人尊崇的恩来精神。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楚州区桃花垠。整个馆区由两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它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丰碑

站在仿西花厅的纪念楼前,注视着周恩来总理生前用过的办公用品和生活设施,不禁感慨万千,那简陋的条件与当今世代无法比拟,但就当时来说也是十分简朴,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的工作作风令我们敬重。再听着导游讲解的周总理生前的小故事,一个清正爱民的总理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更加生动起来了。

纪念馆的整体设计是“人”字型,充分体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主题。在文化大革命全国一片混乱的情况下,总理力挽狂澜,激励稳定国家局势,安定人民生活;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周总理说过的那句话: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令我感动,久久不能忘怀,总理心中永远想着人民,他为了人民付出了一切。在与其他国家交往上,总理率先打开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总理为祖国付出了太多太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心中还惦记着祖国,希望中国的明天能够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周总理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看到纪念馆里陈列的珍贵文物,让我心中更加铭刻缅怀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总理写信给淮安县委制止维修故居这件事情,更让我感到总理的高尚,通过观总理故居,让我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更加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

周总理不仅爱我们人民,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小学课本这样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一代代中国人,也鼓舞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之奋斗,为之崛起,现在我舍友的座右铭也是这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我们牢记于心!!

走进里面,给我以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抗战胜利的图片,看着总理以前用过东西的照片,我心顿时澎湃,让我想到,总理生前的艰苦朴素,总理的衣服,总是破了补,补了破,知道补得不像衣服样,他才万分不舍的丢弃,相比今天的一代领导人,可能很少人能与我们的总理相媲美,当今政府,许多官员们被高官俸禄腐蚀,被黑幕遮挡,深深压榨着我们老百姓,如果他们也能到总理纪念馆走走,看看我们总理的简朴高节,他们是否觉得自己应该向总理学习,是否觉得该多为广大人名群众的利益着想呢?

想着想着,我就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来,把这些画面永远定格在记忆里,我怕自己一走出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就再也想象不出来图片的样子,因为纪念馆里面的墙写着不准拍照,但是我还是悄悄拍下来,留作永远的纪念,回头观望,许多人都在拍照纪念总理,我想此刻,其他游客们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都在缅怀总理,敬佩总理的人格魅力。总理呕心沥血一生,到最后身后连骨灰都不保留下来,他的光辉事迹和形象却永远的在我们心中,周恩来总理以国家社稷为重,以人民为先,无私奉献,忘我的工作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使得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为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中华儿女树立了光辉榜样。

环顾总体后,我主要看一些展厅,纪念馆由三个主要展厅组成:瞻仰厅、生平厅和情怀挺,瞻仰厅内有一座两位伟人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两位伟人的形象十分亲切,游客们在此驻足观赏,感受两位伟人的伟大风采。当我们踏入英灵永驻展厅,屏幕上展示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和举国上下哀悼邓颖超同志的感情情景,人们缅怀他们夫妇的高尚情操和高贵的人格魅力,总理一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无论何时,都把总理的礼仪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后辈们发扬与继承!

总体而言。这主要的三个大厅,都显示了周总理爱人民,爱国家的高风亮节的精神,他的精神不仅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和学习,更需要我们用自己的事迹行动来证明,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发扬总理精神,用切身实际行动来证明,总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身边的人,号召其他人一起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那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当看到那种总理脸部的照片时,鼻子顿时酸了起来,他那布满沧桑的脸庞时刻挂着笑容,饱经沧桑,却从不泄气,一心想着为中华民族奋斗,为我们美好的祖国奋斗,他的精神代代相传。周总理虽然不在我们的身边,可是周恩来总理精神却永远长存,恩来精神的核心在于:公正无私、胸怀坦荡、坚守朴实、追求崇高,我们只有充分理解才能真正感悟恩来精神,才能传承并发扬恩来精神!恩来精神激励我们这些青年学生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把“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有为大学生,周总理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伟大的爱的代名词,他那睿智的双眼在默默注视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观周恩来故居,重温周恩来,不仅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人格精神的体现,我是炎黄子孙,我要向周恩来总理学习无私奉献、高风亮节的崇高精神!!!

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有位大学生,我们不能单纯的依靠老师教学,而是要自己去阅读大量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丰富我们的课外时间,提高我们的口语与交际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我们热情开朗的性格。参加活动重要的不是最后的获奖情况,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是使自己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参加活动中,我们同时也能够了解举办活动的流程与组织,提高自己对活动的理解。

“为中华腾飞而奋斗!”这是周总理至理名言中的一句,但这句话却涵盖了他处处为人民、为中国做努力的表现,如今,周恩来纪念馆一直开放,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有必要抽出时间来,去观赏我们伟大总理的纪念馆,让周恩来总理永驻我们心中,它既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我们新世纪大学生学习的骄傲榜样!

这次观赏,我深受启发,这必定会对我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方面有莫大的启发和帮助。

江西上饶红色旅游景点介绍 篇5

上饶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辖区内红色旅游景点遍布,主要有上饶集中营、方志敏纪念馆、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葛源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怀玉山清贫园等。

上饶集中营是上饶主要的红色旅游景点。闻名于世的上饶集中营,是国民党1941年1月初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同年3月在江西上饶周田、茅家岭、李村、七峰岩等地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这里当时监狱四周架设起铁丝网,负责管理的是军统康泽系特务。第三战区特务团调遣一个加强排担任看守,监狱门外有荷枪实弹的卫兵日夜站岗。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弹尽粮绝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还有部分从东南各省地方以上抓来的共产党员和其它爱国进步人士,共700余人。这些爱国志士在狱中秘密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凶残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谱写了一曲曲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为了缅怀在集中营牺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继承先烈遗志,党和人民政府于1955年在茅家岭建立革命烈士陵园,陆续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亭等建筑物。该陵园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此后,相继由南京军区、江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由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和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刘华清等为陵园题了词。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上饶市弋阳县境内的著名红色旅游景点——方志敏纪念馆。

方志敏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弋阳县城北面峨眉嘴山顶。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级重点烈士纪念馆建筑保护单位。1977年9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1978年9月落成,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2003年10月闭馆进行改建,2004年元月重新开放。馆内陈设布局合理,内容丰富,有四个陈列室和一个展厅,分别陈列介绍方志敏烈士参加江西地方党团组织创建、领导江西农民运动闹革命、创建闽浙赣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狱中斗争的事迹。纪念馆后为烈士陵园,林木葱郁,碧水回环。馆前广场上,大理石雕刻的方志敏塑像肃穆庄严。底座上刻有叶剑英挽方志敏的一首诗:“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黔东南州红色景点导游词 篇6

黎平会议后,红军挥师西进。

12月19日,中华苏维埃中央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和中华苏维埃中央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签发了《为建立川黔边根据地军事行动的决定》,要求中央红军第一军团(除二师编入左路纵队外)和第九军团为右路纵队,在占领剑河后,沿清水江向上游前进,应于12月底占领施秉地区;要求第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及第五军团为左路纵队,经剑河县的革东、台拱(今台江)于12月底占领黄平地区。

中央红军兵分几路挥师向贵州腹地的黔东南进击,把蒋介石围堵红军的十几万军队甩到湘西。蒋介石虽然急令黔军王家烈率部到黔东防堵,无奈王家烈的军队是有名的“双枪兵”(步枪加大烟枪),战斗力极弱,一与红军接触即溃不成军,红军所向势如破竹。12月20日,先头部队红一军团二师六团占领剑河县城,21日,红一军团主力进驻剑河县城。25日夜,红一军团十五师四十三团攻占镇远县城。26日,一军团二师和十五师围攻施秉县城,并在城外击溃黔军宋华轩团,占领施秉。27日,左路纵队的红三军团及一军团二师攻占黄平县城。一军团第二师于12月28日协同左路纵队三军团攻占旧州。

文化景点调研报告 篇7

——关于浦江著名文化景点的调查报告 前言

四月上旬,我在浙江省浦江县的著名文化景区——“江南第一家”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调查。通过当地人民的热情介绍与讲解和自己的实地考察,我得出了一个有理可依的调查结果:浦江“江南第一家”是一处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秀丽的风景名胜和古老的建筑风格著称并融为一体的著名文化遗址。它更是以十五世同居闻名天下和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的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典范。它的存在无疑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它的传世家训《郑式规范》也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和传扬有一定的价值意义。“江南第一家”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清丽的风景名胜和古老的建筑遗存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和游客的青睐。

走进江南第一家,首先步入眼帘的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宗祠主体建筑——有序堂以及可容纳千余人的第一进师俭厅。宗祠内,可以看到明太祖、明惠帝所题的“江南第一家”、“孝义家”、“孝友堂”等匾额,和元丞相脱脱书写的“白麟溪”碑等,还有宋濂手植的参天龙柏;更甚者,柳贯、王锡爵等历史名人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的大量匾额楹联,及元、明、清历代堪称精品的石刻,至今也仍保持完好,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一 “江南第一家”简介

“江南第一家”又称“郑氏义门”,简称“郑义门”。它坐落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宅镇,占地约六千六百平方米,大小景点共有二十多处。因其独具的古代儒家文化沉积、明清古建筑遗存和山乡风情民俗等而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极具特色的山乡古镇之一。并在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目前,景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美誉。现存的“江南第一家”主要包括郑氏宗祠、孝感泉、建文井、白麟溪碑、十桥九闸、天将台等。其中以郑氏宗祠最为著名。其扩建于元初,迄今已有六百五十余年历史。全祠正门西向,面对白麟溪,正门额 “郑氏宗祠”匾,侧门楣上悬“江南第一家”牌匾。进内西向分为五进:前为师俭厅,次为中庭,三为有序堂,四为孝友堂(即拜厅),五为寝室,正位供奉同居的各列祖神位。神龛自上而下,依世系之次序,分为九级。两厢设尊贤、仕宦、忠义、助祭、节孝贞烈等祠。拜厅正悬 “孝友堂”匾,左悬会膳钟,右有听训鼓。而有序堂则设有家长位。全祠共有厅屋64间2弄,有“千柱落地”、“不结蛛网”的传说。祠内元、明名人碑刻、匾额、楹联达30多块(对)。

二 “江南第一家”产生之滥觞(历史渊源)

关于“江南第一家”这个称号的由来,各家众说纷纭。一些带有猜想和揣测性的观点颇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与“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之意。而另外的一些说法虽然说得合情合理,但因没有史实根据,故而仍旧不可信。所以,现今为止,能得到普遍认同和最让人信服的一种说法是“江南第一家”之名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

依据现有的史实资料,总的说来,这个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至少不是毫无

根据的。在郑氏家族现存的资料中,我们不难找出一个关于郑氏家族为何被朱元璋赐名的线索。有了现保留的历史资料的证明和一些考古学家的反复勘察、研究,我们发现朱元璋赐名郑氏家族的说法并非讹传,而且关于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传奇性的故事来解释。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1年),丞相胡惟庸谋反一事败露,朱元璋大肆捕杀胡惟庸的余党,一时坐诛者竟有三万人之多。而这时,有人检举郑家也与胡惟庸有联系。所以刑部就差人抓走了郑式家族的家长郑濂。而另外六个兄弟也争相要入京替哥哥担罪。争来争去,最小的弟弟郑题最后力排众议只身来到南京。郑濂见到他后,说:“我居长,我理当承罪。”郑题却说:“哥哥,你是老大,是一家之长,家里不能没你,我最小,我应该替你承罪。”兄弟争相入狱的事情,在刑部传为奇谈。最后,传来传去,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这个嗜血成性的皇帝大为感动。他不但没有治罪郑家,反而让郑题做了福建布政参事。朱元璋对郑濂说:“你家九世同居,孝义名冠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可谓天下第一家。”说罢,提笔写下了“天下第一家”几个字。这时,旁边有人提醒他说:“皇上家才是天下第一家呢。”朱元璋顿悟,于是,改写为“江南第一家”。并且,他还规定:从此以后,他要直接到郑家挑选人才委以要职;郑家每年派人朝见,可与孔、孟、颜、曾子孙同班行礼。

三“九世同居”天下闻

居住于“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历史上曾“十五世同居”,自南宋建炎年间始,历经宋、元、明三代,长达三百三十余年。而且,十五世不仅同居还公食。据史料记载,它在鼎盛时甚至是三千人公吃一锅饭。无疑的,郑氏家族成为了中国古代大家庭模式的代表之一。

郑绮是同居的第一世祖。据史料记载,从始居祖郑绮起,在长达300多年时间里,郑氏全族内部共财聚食,一切生产资料全归全族集体所有,个人不得私置财产,吃饭实行“大食堂”—男人在同心堂,妇女在安贞堂。60岁以上的人可“退休”,免去劳作,由宗族赡养。自此,浦江白麟溪畔,一个宗族间人与人关系和睦的现实神话便开始了。

在这个大院子里,曾经出现十五世同居不分家的场面。这里耕读一体,按需分配。几百口人晨起敲钟下田劳作,暮归公共食堂就餐,成为实践中国儒家理想社会的“活标本”。大家庭里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统治成员有18种职务26人,分别为宗子、家长等。各种职务互相牵制,形成一个网络式的多层管理结构。而家庭统治者可以经众议罢免,另选贤能之士,反映出我国上古时期尧舜禹三代的遗风。这时家族成员已达三千余人,但却井然有序:8岁的孩子入家塾,16岁入大学(即东明精舍),成年男子从事稼穑、畜牧、园艺、运输。妇女则从事纺织和其它内部事务。收成上缴祠堂。60岁以上的人可以退休,免去劳作,由大家共同赡养。人们每天黎明即起,钟响四下,洗漱;钟响八下,全体成员到祠堂聆听训诫;然后,男进同心堂,女进安贞堂,三千多人同时进膳竟悄无声息;饭后集体出工。

四“孝义治家”名冠天下

因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朱元璋赐以郑氏家族“江南第一家”的美称并在此后屡受旌表。

讲孝道是郑宅镇流传下来的古风俗。镇里每年都要评选“孝义之家”、“孝顺

儿女”,每年都涌现出大批这方面的典型。一些发家致富了的人,每年都要拿出一大笔钱用于镇上的老人福利事业,有资助老人上老年大学的,有组织老人外出旅游的。如果谁有不孝的行为,那他就要遭到全镇人的鄙视,八百多年来一直如此。郑宅镇的这个习俗自然是来自于郑氏家族。这个家族的第一世祖郑绮就是重孝道的典范。据说由于他的母亲喜欢喝白麟溪的泉水,郑绮就每日去那里取水孝敬母亲。但是有一年大旱,泉水涸竭,所以他就无法取得母亲喜欢喝的泉水。情急之下,郑绮就用手挖地数十尺,但仍不见有泉水。这时他竟急得大哭起来。为此他哭了三天三夜,一边哭一边继续用手向下挖。直到指甲脱落了,鲜血染红了山石,泉水才终于奔涌了出来。这个故事很是感人,他不愧是中国古代“重孝道”的杰出代表和模范。

此外,郑宅镇人还非常重义气。在这里,富裕起来的人主动借钱给贫困的邻居,不需借据,不要利息,帮助邻居办厂致富,一直到把邻居扶持起来为止。郑宅镇现有人口一万多,其中95%为郑姓,但郑姓人却从不把外姓人当外人看。改革开放以来,郑宅镇因旅游和制锁而出名,各地的游人和客商纷至沓来,他们在镇里受到了文明的礼遇,从未发生过争执与纠纷,宾主相处得十分融洽。镇内企业吸引了2万余外来务工者来此打工,在这里,外来务工者受到的是同城待遇。五“郑氏祖训”世代相传

江南第一家”有一部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其中规定出去做官的子孙,一旦被发现有贪赃枉法的行为,就要被宗族开除,死后牌位也要被扔出祠堂。这种在大家族中“削谱黜宗”的惩罚,很管用。所以,当地农民很自豪地对我们说,“宋元明清,郑宅有173人做官,最高做到了礼部尚书,没出一个贪官”。于是,“江南第一家”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评选为“首届全省10个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之一。

说起郑氏家规,它不愧是我国古代一部罕见的相当完备的家庭法典。它内容繁多,要求严格,核心内容为理学纲要。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也曾经在郑氏宗祠里留下墨宝。在郑宅任教多年的散文大家宋濂也则参与修订了《郑氏规范》。其精华有三:一是厚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二是美教化,开办东明精舍,注重教育,且教子有方;三是讲廉政,从家庭角度制约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贪黩”。郑氏义门还曾根据儒家伦理哲学提出过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生活原则”,如“和为贵”、“善施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人际关系原则。而且,郑氏家规对在朝为官的郑氏子弟要求尤其严格:“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

而郑氏家庭到了第五世,那时正是宋元交替之际,社会**使统治者千方百计寻找治理国家的良方,也给这个家族垂名史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第五世主理家政的郑德璋建立了乡防武装,保卫邻里安宁,制定治家准则,并且非常注重对本族子弟的教育,在青萝山下开办乡里私塾“东明精舍”。其子郑文融又将家族事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父辈治家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家范》58则。这就是郑氏家族史上著名的《郑氏规范》的雏形。《郑氏规范》后来成了诸多帝王的治国良策。据查,日本、韩国的许多法律都是遵照当时郑氏家族的治家方略制定的。

鉴古能喻今,江南一家《郑氏规范》同样也影响着现代的郑宅人。在郑宅镇枣园村,家家户户外墙都涂上白漆,村“两委”结合新农村建设,为外墙添了有着浓郁浦江农村书画特色的外衣。内容则是结合“江南第一家”的特色,精选了

《郑氏规范》中“子孙当以和待乡曲,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切不可先操忿人之心;若累相凌逼,进退不已者,当理直之„„”等数十条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家规。不仅原先乱涂乱画的“牛皮癣”没了,而且这些先祖对如何做人、尊师、为官得到有益的启示告诫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村民,也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爱好读书,也是浦江郑宅镇人的一种代代相传的风气。据说当年郑氏的祖先郑绮在牛角上挂着《春秋》,一边耕作一边苦读的事迹,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浦江人民。在镇上随便走走,随处可见手不释卷的人,或在桥边,或在树下,或在院里,或在灶旁,甚至是在行走中,也有人在边走边看。不论男女,也不论老少,整个小镇宛若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大学校园。而祖先那幅“耕读图”就成了绵延八百多年的长卷。

总结

正是因为“江南第一家”拥有如此严格的家训,数百年来,由“江南第一家”繁衍而成的郑宅镇,直到今天仍保持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个饮誉中外的承华夏古代家族文化的“世外桃源”呈现出其独有的饶人风姿。“青山庭院古镇,小桥流水人家。九世同堂天下,孝义治家典范。”短短二十四个字,不正是对浦江“江南第一家”的最好概括吗?

旅游景点社会实践报告 篇8

近年来,旅游业受到大多数人们的青睐,随着旅游业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消费在旅游方面的费用也越来越多,为了带动经济的增长,更加了解这个行业,我们进行一系列的调查。

二.实践目的

本次关于景区的社会实践调研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所开设的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规划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学等专业及经济学、管理学等核心课程基础上开展的一次综合性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对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综合旅游资源、整合和延伸课堂课堂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次时间地点是哈尔滨中央大街,比较具备独特的风格。

三.实践地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

四.实践时间

20xx年1月5日--6日

五.实践内容

(一)景区概括

1.中央大街历史

18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建设城市,来自关内及邻省的劳工大量涌入哈尔滨,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至19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由于埠头区的建立,这里俄人的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般。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

方石使得中央大街顿时显得华贵起来,当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不计其数,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也颇有名气。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街上,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国的洋油、瑞士的钟表、爪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国干鲜果品均有出售,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

1925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中央大街,仍保持原来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街道两侧商业、饮食服务网点近200家,形成了门类齐全、服务较为完备的商服中心,各商家纷纷重新装饰门面,贴金镶银,张灯结彩,把中央大街打扮得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哈尔滨最著名的最富特色的商业一条街。,哈尔滨市政府把中央大街定为步行街。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2.中央大街方石路面的介绍

方块石头路面是哈尔滨中央大街上为世人所称奇的一大亮点。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制成,形状像极了俄式的小面包,经过百年的洗礼,它们一块块的还是那样密实而精巧,踩在上边那起起伏伏、光滑细腻的韵律质感,让人舒身惬意、步履翩然,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应该是少见的。这条路始建于1924年,是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负责设计、监工。铺路用的方块石是由花岗岩石雕铸的.,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现在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再磨上一二百年。

虽然如此,在不同的时期这路还是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不在游览的时候看到了工人正在修补方石头路面,原来修路不需要新石头,只是把路面上陷下去的石头起出来垫高,然后用石灰灌浆,保持原来的样子,这过程和照片上是一样的,原来有资料介绍说方石头很长插进地面,现在看到了长和高其实差不多的。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人行方石路10.8米宽。被誉称“东北一街”的中央大街,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奇特的是中央大街上铺的石头,他是长方形条形石,但以纵向冲上铺满,由1924年以俄罗斯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社监工完成的。步行街自开通以来日接待游人20余万人次。步行街的夜晚流光溢彩,游人如织,更有一番特色,充分体现出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风格各异的西六道街、西七道街、中央商城、车辆厂住宅楼前等四处休闲区,构成了中央大街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城市新风景。

3.汇集欧式风情建筑中央大街虽非哈尔滨市最长的一条街,但却是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有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欧洲风格满布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五步一典,十步一观。在西方建筑史上几百年才形成的建筑风格样式,使得中央大街成为远东最著名的街道。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在中央大街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其涵盖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为世上少见。

4.中央大街典型建筑

马迭尔宾馆

建于19,属新艺术运动建筑。她造型简洁、舒展、自由流畅。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穹顶造型,显现出亲切宜人的魅力,体现了西方建筑的精华。建筑长度占据了西七至西八道街之间的一个街区。

教育书店

建于19,原为松浦洋行,是哈尔滨市最大的巴洛克建筑代表作品,也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其外观华丽,造型生动,装饰复杂,轮廓丰富。深红色的阁楼、孟沙式的屋顶和形体多变的半圆穹窿创造了优美的天际线。

道里秋林商店

建于19,属新艺术运动建筑。建筑物主体三层,各层间以腰线分割,自上而下窗口逐渐缩小,显现出稳定感;画龙点睛式的一樘三心挟券圆形扁窗为新艺术运动建筑特色定了性。

哈尔滨市教委

建于1925年,原为万国储蓄会,属古典主义建筑。该建筑造型简洁规整,仅在正门入口处设两根壁柱,摆脱了任何多余的繁琐装饰,总体效果庄重、大方、朴实。

华梅西餐厅

上一篇:银川推广关键词下一篇:各大学的新生报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