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行业标准

2025-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煤矿瓦斯行业标准(推荐8篇)

煤矿瓦斯行业标准 篇1

山东省境内煤矿瓦斯矿井生产区域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即认定为瓦斯涌出异常区:

1、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2m/min,掘进工作面大于1 m/min的;

2、钻孔内瓦斯浓度达到10%以上的;

3、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0.1%持续24小时以上的;

4、有瓦斯引起的煤炮声或喷孔或巷道积水中冒气泡等异常现象的;

5、生产采区的采空区内瓦斯浓度达到10%以上的;

6、有冲击地压威胁的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 m/min;月产量10万吨及以上的综放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2 m/min的;

7、掘进工作面停风后,30min内瓦斯浓度达到2%或以上的;

8、煤层瓦斯压力大于0.2MPa,瓦斯含量大于3 m/t的;

9、易自燃、自燃煤层的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内(切顶线往里3-5米)瓦斯浓度大于2%的;

煤矿瓦斯行业标准 篇2

瓦斯是煤形成过程中伴生的气体,由于其具有易燃、易爆性,瓦斯灾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一大安全隐患,如果预防不当,管理措施不到位,就会酿成瓦斯事故[1,2]。

安全评价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目的。安全评价是现代化、科学化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和保证[1,3]。

笔者根据自己煤矿安全评价[4]工作的经验,运用预先危险分析和事故树分析对低瓦斯煤矿安全评价中瓦斯可能存在的事故类别、出现条件等进行分析,找出最严重的瓦斯事故,确定其危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2 预先危险分析(PHA)

预先危险分析是在某项工作开始之前,为实现系统安全而对系统进行的初步分析,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其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1]。

煤矿瓦斯事故主要有: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和瓦斯窒息。在这3类事故中,因为本文讨论的是低瓦斯煤矿,所以排除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剩下瓦斯爆炸和瓦斯窒息2种事故类型[5]。下面分析这2类事故的危险性,也就是根据危险性等级划分表1[1]确定危险等级的过程[6]。

瓦斯窒息是指由于瓦斯的存在,使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让人感觉呼吸困难、窒息,直到死亡,其危险程度可划为II级。而瓦斯爆炸[2]会产生高温火焰、爆炸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电气设备毁坏,引起火灾,其危险程度可划为Ⅳ级,是低瓦斯煤矿最严重的瓦斯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下面通过事故树对瓦斯爆炸做进一步分析。

3 事故树分析(FTA)

事故树[1,2,7]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

3.1 事故树构建

选择瓦斯爆炸作为事故树的顶上事件,根据上述事故树构建原理及瓦斯爆炸理论可知,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中间事件)有2个:瓦斯聚集和火源;1个条件与门:瓦斯、火源相遇;1个限制门:达到爆炸浓度。继而找出导致中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直至不需继续分析的事件(底事件)为止,建立事故树。瓦斯爆炸事故基本事件见表2,瓦斯爆炸事故树分析见图1。

3.2 事故树分析

3.2.1 化简事故树

为了对事故树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写出它的数学表达式。把顶上事件用布尔代数表现,并自上而下展开,就可得到布尔表达式。利用布尔代数与主要运算法则可进行事故树的化简。

3.2.2 最小割集分析

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叫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最低限度的集合叫最小割集,它在事故树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顶上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每个最小割集都是顶上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渠道,因而最小割集越多,系统越危险。其步骤是建立事故的布尔表达式,并化为最简标准式,求出最小割集集合。

依据图1,最小割集求解如下:

T=X26X27A1A2=X26X27(A3+A4+X6+A5)A2

=X26X27[(X1+X2+X3+X4)+(X5+X7X8X9)+X6+(X10+X11+X12)]A2

=X26X27(X1+X2+X3+X4+X5+X7X8X9+X6+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19+X20+X21+X22+X23+X24+X25)

分解上式可得最小割集如下:

E1={X26,X27,X1,X13} E2={X26,X27,X1,X14)

E3={X26,X27,X1,X15} E4={X26,X27,X1,X16)

…… ……

上述最小割集组数为130组,用最小割集表示的等效事故树如图2。

在瓦斯爆炸事故树中,任何一组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同时发生,顶上事件就会发生,说明顶上事件发生的途径有130个。

3.2.3 最小径集分析

如果事故树中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则顶上事件不发生,这些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而顶上事件不发生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集合称为最小径集。最小径集的求法是利用它与最小割集的对偶性,首先做出与事故树对偶的成功树,利用上述方法求出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再转化成为事故树的最小径集。

根据瓦斯爆炸事故树做出瓦斯爆炸成功树,如下图3所示。

利用布尔代数进行化简,得出成功树的最小割集,事故树的最小径集为:

P1={X26}

P2={X27}

P3={X1,X2,X3,X4,X5,X6,X7,X10,X11,X12}

P4={X1,X2,X3,X4,X5,X6,X8,X10,X11,X12}

P5={X1,X2,X3,X4,X5,X6,X9,X10,X11,X12}

P6={X13,X14,X15,X16,X17,X18,X19,X20,X21,X22,X23,X24,X25}

用最小径集表示的瓦斯爆炸事故树如图4所示。

3.2.4结构重要度分析

结构重要度分析是从事故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即在不考虑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的情况下,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的发生所产生的影响程度。这是一种定性的重要度分析。在目前事故树分析大都停留在定性阶段的情况下,结构重要度分析更显重要。

采用排列法求解,结果如下:

I(26)=I(27)>I(1)=I(2)=I(3)=I(4)=I(5)=I(6)=I(10)=I(11)=I(12)>I(7)=I(8)=I(9)>I(13)=I(14)=I(15)=I(16)=I(17)=I(18)=I(19)=I(20)=I(21)=I(22)=I(23)=I(24)=I(25)

4 结束语

煤矿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率较高。为此,国家制定了《煤矿安全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17号)等规程、文件以指导煤矿生产,防止煤矿事故特别是瓦斯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用预先危险分析对低瓦斯煤矿瓦斯事故进行分析,得出瓦斯爆炸是低瓦斯煤矿最严重的瓦斯事故,并运用事故树对瓦斯爆炸做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从最小割集分析可知,最小割集有130组。最小割集表明系统的危险性,每个最小割集都是瓦斯爆炸发生的一种可能途径,说明煤矿瓦斯爆炸的可能性与危险性很大,其中任一最小割集EI中的基本事件同时发生,就会引起瓦斯爆炸。从事故树分析得知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及通风不良点是瓦斯聚集的地点;电器管理不善,设备失爆和明火操作等都是引起瓦斯爆炸的重要危险因素。

(2)从最小径集分析可知,最小径集有6个。最小径集表示系统的安全性,任一个最小径集中基本事件都不发生,则瓦斯爆炸就不发生。阻止瓦斯爆炸的直接方法是“破坏”其中的某些基本事件,使其失去酿成事故的前提条件。

(3)从结构重要度分析可知,基本事件X26,X27结构重要度最大,所以,严格控制瓦斯浓度,杜绝一切火源,是预防煤矿瓦斯爆炸的最佳方案。结构重要度排序是制定预防瓦斯爆炸措施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切断瓦斯爆炸的发生途径,将瓦斯爆炸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摘要:笔者结合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经验,通过运用预先危险分析对低瓦斯煤矿瓦斯防治进行分析,得出瓦斯爆炸是最严重的瓦斯事故。进而通过对瓦斯爆炸的事故树分析,得出了导致瓦斯爆炸的27个基本事件。应用事故树分析中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对瓦斯爆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爆炸不发生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集合即最小径集有6个,其中严格控制瓦斯浓度,杜绝一切火源,是预防煤矿瓦斯爆炸的最重要途径。从源头上防止瓦斯爆炸的发生,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关键词:预先危险分析,事故树分析,瓦斯爆炸,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第三版)[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Safety Assessment(Third Edition)[M].Beijing:Coal Industry Press,2005

[2]事故树在分析瓦斯爆炸事故中的应用[OL].贵州煤炭信息网http://www.gzcoal.gov.cn,2006-06-19The application of Fault Tree analysis in gas explosion[OL].Guizhou Coal Information Network http://www.gzcoal.gov.cn,2006-06-19

[3]刘康,杨富,王浩,等.安全评价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6LIU Kang,YANG Fu,WANG Hao,et al.Safety Assess-ment Division[M],Beijing:China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Publishing House,2008.6

[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评价导则》的通知[R].煤安监技装字[2003]114号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oal Mine Safety.With regard to the issuance of“Coal Mine Safety Evaluation Guidelines”notice[R].Coal Mine Safety Supervision technical load-ed word[2003]114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R].安监管协调字[2004]56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oal Mine Safety.With regard to carrying out the work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major hazard sources of guidance[R].On the word of safety supervision and co-ordination[2004]56

[6]预先危险性分析在煤矿通风系统安全预评价应用[OL].中国电力安全管理网http://www.powersafety.com.cn,2007-7-4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in coal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safety pre-assessment application[OL].China Elec-tric Power Security Management Network http://www.powersafety.com.cn,2007-7-4

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构建 篇3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针对能源的需求程度也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对煤矿开发的实践程度也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在最近这些年,随着煤矿的开采程度逐步上升,煤层的地质条件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矿井的瓦斯含量也在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所以,对煤矿的瓦斯地质规律和预测就成为了现在工作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煤矿  瓦斯  地质规律  瓦斯预测

煤炭行业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支出产业之一,煤炭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决定了我们国家自身的能源安全。我们国家的煤矿环境十分复杂赋存条件十分不好,并且对应的危险种类也十分繁多。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煤矿瓦斯灾害频繁发生,各种瓦斯的灾害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我们国家的煤炭工业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本文就通过对煤炭瓦斯的赋存规律和预测的概念,探索了煤矿瓦斯的安全情况,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跟同行共享经验。

1 断层构建下的煤矿瓦斯地质规律

断层构建下的地质环境对瓦斯在地层中的赋存情况比较复杂。在很多的情况下断层的存在有利于瓦斯进行排放,但是在其余的情况下却防止瓦斯整体在煤层中进行聚集。一般说来,张性的断层都可以促进瓦斯的整体排放,但是反过来压性的断层就不利于瓦斯的整体排放,甚至可能会产生对应的封闭作用。

开放性的断层不管其自身是否能跟地表进行直接的连通,都会直接导致断层附近的整体瓦斯含量大幅度降低。当整体的煤层接触构建对于盘岩层透气性相对来说比较大的时候,瓦斯含量的降低幅度会大幅度增加。

封闭性的断层,尤其是跟煤层接触的对盘岩层透气性相对来说比较低的时候,煤层自身的瓦斯排放程度也相对较低。在这种环境构建下,煤层自身含有的瓦斯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当整体的岩石断层规模十分庞大,同时岩层的断距也很长的时候,跟煤层自身接触的对盘岩层完全封闭并且不透气的几率就会大幅度的降低。所以对于大面积的断层来说,一定会出现一定宽度下的瓦斯排放带,在这个宽度之内,瓦斯的含量会大幅度地降低。

2 褶皱构建下的煤矿瓦斯地质规律

2.1 向斜构造 整个向斜的轴部相对的瓦斯涌出量比较小,而如果远离轴部,其瓦斯的涌出量会呈现出慢慢增加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相对瓦斯的涌出数量会因为逐步远离斜轴而呈现出一种线性上升的关系,并且其如果离深部的核心点距离越近,整条分布的构建形式就越偏向一条直线的构架。对整个瓦斯的分布形态和向斜构成当前的这种关系进行解释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瓦斯是煤矿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伴生物,通过游离和吸附的状态存在于煤块当中以及围岩当中。党政各煤层和岩石层在水平的方向上受到了地心的应力作用时,整个变形的过程就可以分成关键的两个阶段。整个岩层开始进行挤压的时候,整个地层当中会出现空隙。因为向斜的轴部相对来说是一个地壳压力的集中区域,所以整体的瓦斯开始运动和移动的方向就是通过这条轴线为基础,向两边进行翼型分散,见下图1(a)。随着形状变化的不断加大,岩层的两边侧翼倾斜角度也会不断增加,但是层面的法线方向构架和整体的压力方向其主要的夹角度数也会逐步变小,岩层两边的翼所受到的正应力也会逐步增大,岩层之间的间隙会呈现出逐步消失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瓦斯自身的运动转移方向也发生了主要的变化,两个翼状地形的瓦斯也在正盈利的构建分别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进行运动和转移,第一部分就是斜轴附近的瓦斯会向着轴部进行集中,但是剩余的大部分则会反方向移动,向外部扩散,见图1(b)。

2.2 背斜构造 背斜构造是一个闭合但是完整的背斜框架或者是穹窿构造,其上方覆盖的岩层一般具有不透气的特征,因此对于这种构造而言,瓦斯极易存储在里面。

在这个背斜的轴部构件中,如果和上文的向斜进行对比的话,会有如下特征:埋藏深度相同的情况下,翼部的瓦斯含量没有轴部的含量高,但是当整个背斜的轴顶部的岩石层为透气型的岩石层或者是因为张力构建下而形成的可以连通地面的裂缝时候,整体的瓦斯就会产生大量流失的可能。在这种时候,轴部的瓦斯含量相对于翼部来说反而比较低。这是因为越接近背斜部分的轴部,整体的瓦斯补给区域面积就会越小,整个补给的瓦斯量离轴部越接近,其瓦斯的补给量就会越枯竭。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比如背斜部分的轴部裂隙发育比较良好,煤岩自身的透气性相对来说比较好等等。正是这些因素对于轴部的瓦斯流失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见下图。

2.3 层滑构造 相对于上两种构造来说,层滑构造应该归类到断裂构造当中,因为其主要的构造痕迹可以见到十分明显的破碎面,并且其破碎面还会产生相应的唯一作用。但是和传统的破碎面形成构架不相同的是,这个破碎面还会和断层以及节理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对于层滑构造来说,其自身出现频率并不算低,相对来说是在当前矿井构建下所能遇到的常规现象之一。当前国内以及国外的瓦斯研究学者对于这种瓦斯和层滑构造的相关性进行了明确的研究,并且对他们当中的联系性也越来越重视。在整个煤矿的构架当中,煤矿自身的瓦斯含量和滑层构架的影响特别明显。首先的原因就是层滑构架下的的煤矿结构无法形成一个整体而是取而代之的破碎分离,使得煤矿自身的分层急剧增加厚度,煤矿自身蕴含的瓦斯更加容易集合聚拢;然后是整体煤矿的厚度以及煤层之间的间距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使得煤矿自身瓦斯的涌出数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整个层滑的构架会对整个煤矿的煤层进行破坏和分解,使得整个煤矿变形,形成了揉皱煤、碎裂煤或者是碎粒煤等各种结合并不紧密的构造煤。对于煤矿自身的整体破坏必然会直接导致煤矿碎粒之间的空档增加,整个游离的瓦斯数量和对瓦斯进行吸附的煤矿数量也大幅度增加,瓦斯自身的压力也随之增大。由于当前的层滑构架造成了力学压迫,煤层或者增厚或者变薄,整体瓦斯的富集区域一般来说就会产生在煤层厚度发生异常的转换位置。尤其是针对煤矿的厚煤层和薄煤层之间的过渡区域,也就是煤层自身厚度转变很大的区域。所以相对来说,层滑自身的构造特征对于当前煤矿的瓦斯蕴含规律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瓦斯在煤矿当中的赋存构造更是有着极强的控制和引领作用。

2.4 构造组合 所谓的构造组合指的就是对于瓦斯自身的分布所形成的构造状态的组合形式。一般说来可以分成下面的几种:首先是压性断层矿井边界封闭型构造。在这种形态构建中,压性断层作为整体矿井的对边边界构架,七段层面一般来说是相背倾斜的构建形式,在这种形势下控制的矿井,其瓦斯含量比较高。第二种是构造盖层封闭型构架。在这种情况下,瓦斯自身的赋存条件完全取决于自身的保存条件。如果有什么比较大的逆掩断层把大量的低透气性岩层推到了煤层,对原有盖层条件进行了改变,就会造成瓦斯封闭。

正是在这种构架当中,我们可以对瓦斯的预测进行科学化的构建。在影响煤层自身含量的各种因素当中,煤层的自身深度就是控制着瓦斯含量的最关键一点。在这其中,断层构造、褶皱形成等等都会对每一个煤矿当中的瓦斯含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各种构造情况下的煤矿瓦斯地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经过研究发现,瓦斯的预测跟断层、褶皱、层滑构造以及各种构造组合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石兴龙,刘永立,李涛.城山煤矿3B号煤层瓦斯地质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1(12).

[2]刘永立,石兴龙,王海涛.张辰煤矿3号煤层矿瓦斯地质特征研究[J].矿业工程研究,2010(04).

[3]李树平.鸡西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J].煤炭技术,2010(06).

[4]曹成润,张道阔,白令安,张渝金.鸡西盆地构造演化及煤层气资源量概率分布[J].世界地质,2009(04).

煤矿瓦斯超限预案 篇4

2013年1月

目 录

第一章 瓦斯超限汇报程序及应采取措施..........................1

一、矿瓦斯治理专门机构..................................1

二、超限汇报程序和应采取措施............................1

三、汇报内容............................................2

四、防止瓦斯超限的主要措施..............................3

五、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4

第二章 瓦斯超限预警设置......................................5 第三章 瓦斯超限预警处置与分析................................6 第四章 瓦斯超限分析制度......................................7

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保障职工人身安全,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为从严控制和查处瓦斯超限,有效预防瓦斯超限事故,建立瓦斯超限预警机制,即井下作业环境中瓦斯浓度在达到超限临界值之前提前报警(下简称预警),现场及时处置,达到防止瓦斯超限的目的,把瓦斯影响降到最低,特制定如下预案:

第一章

瓦斯超限汇报程序及应采取措施

一、矿瓦斯治理专门机构 组 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

成 员: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经营副矿长、安全副总、通风副总、开掘副总、机电副总、地测副总、调度室、通防管理科、技术科、安全监察部、机电科、通风区、抽采区,各职能科室(区队)负责人

瓦斯治理机构负责制订矿井瓦斯治理有关措施,贯彻执行落实上级各项瓦斯治理指示精神,负责落实矿井瓦斯治理所需要的人、财、物等,检查瓦斯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对不按要求作业的单位及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直至进行处分。要定期召开矿井瓦斯治理工作会议,定期开展矿井瓦斯治理检查工作,对查出的问题要按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分析及进行处理。

二、超限汇报程序和应采取措施

当发现采掘工作面及井下其它地点出现瓦斯超限时,瓦斯员、井下带班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及时电话汇报矿通风调度,通风调度值班员接到报告或发现瓦斯超限后汇报程序:生产调度→通防科长或值班人员→通风区长或值班区干(瓦斯抽采系统故障报抽采区区长或值班区干)→通风副总→总工→安全矿长→矿长→张矿集团生产调度。

生产调度值班员接到报告后要把情况及时汇报矿生产调度值班领导和值班矿领导。

1.瓦斯超限浓度在1.5%以下时,由值班矿领导负责组织、协调处理。通风区及有关区队的跟班区队干必须立即赶往现场,按照有关规定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需排放瓦斯参加人员有:跟班矿领导、通风区跟班区干、通风区技术员、瓦斯员、安全检查员、安全监测工、生产单位机电人员。

2.当瓦斯超限浓度大于1.5%小于3%时,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主管部门领导、通风区和有关生产区队的跟班区队干必须立即赶往现场,按照有关规定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需排放瓦斯参加人员有:矿总工程师或通风副总、矿山救护队、安监科长、通风区长、通防科长、机电科长、通风技术员、瓦斯员、生产单位负责人。

3.当瓦斯超限浓度达到3%或以上时,由总工程师、通风副总负责组织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主管副总以上领导、通风区和有关生产区队的跟班区队干必须立即赶往现场,按照有关规定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需排放瓦斯参加人员有:集团公司通风部、矿山救护队、矿总工程师、调度室主任、安监科长、通风区长、通防科长、机电科长、通风技术员、瓦斯员、生产单位负责人。

4.瓦斯超限后,瓦斯员应立即通知现场作业人员和班长组织人员及时安全撤离,然后查明超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班长负责现场确认断电和撤人工作,汇报矿生产调度室。现场任何人员必须做到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超限区域,矿生产调度值班员接到汇报后,立即汇报生产调度值班领导和值班矿领导,生产调度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各项指令。如不能立即处理要执行张矿集团瓦斯排放三级管理制度。

三、汇报内容

1.接受汇报和向上汇报瓦斯超限,必须填写瓦斯超限记录,并保存备查。

2.瓦斯员或现场作业人员汇报内容包括:瓦斯超限地点、超限时间、超限浓度、汇报人姓名等。

3.生产调度、通风调度值班员接受瓦斯员或瓦斯超限现场工作人员汇报记录内容包括:瓦斯超限地点、超限时间、超限浓度、汇报人姓名;向上汇报记录内容包括:汇报时间、接受汇报人、瓦斯超限情况、瓦斯治理措施、下达措施执行命令、现场指挥人员、瓦斯治理结果、下达恢复供电和复产命令等。通风调度还应记录:超限传感器编号、断电时间、复电时间、超限时长等信息。

4.矿主要负责人、部门、区队联系电话见附表

四、防止瓦斯超限的主要措施 ㈠、加强通风管理

1.按核定的通风能力组织生产,不超能力生产。

2.加强通风管理,合理调配风量,保证各用风地点有足够风量,确保涌出的瓦斯浓度在安全值以下。

3.建立测风制度,至少10天进行一次全面测定,采掘工作面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风量的测定,以便掌握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变化,及时调整风量。4.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实现分区通风,消灭串联通风、扩散通风。

5.加强主扇运行维护及通风设施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完好。6.加强巷道贯通的通风管理,按照《规程》规定,做好贯通前、贯通时、贯通后的通风系统调整及瓦斯检查工作。

7.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⑴局部通风机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确保掘进面正常通风。

⑵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起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m。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必须小于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风筒符合规定,且风机安装有风电闭锁装置。局扇通风机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保证风机正常运行,未经通风区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停开局扇。

⑶加强供电系统计划性检修,严格执行检修规章制度,做好计划停电停风的安全措施。

㈡、防止瓦斯超限积聚

1.加强瓦斯检测,保证每个采掘工作面有一名专职瓦斯检查员,每班设一名班长对矿井巡回检查,并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

2.按《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的要求,安装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仪,进行自动连续监测;同时加强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实现瓦斯超限断电。

3.对废巷、盲巷及采空区要及时进行封闭,对采煤工作面隅角、采煤机滚筒附近和低风速巷顶板附近积聚的瓦斯要及时处理。

4.加强排放瓦斯管理,排放瓦斯必须制定瓦斯排放措施,并严格按规定措施执行。

5.加强瓦斯抽放管理,合理调整瓦斯抽放参数,增加抽放量、减少风排瓦斯。6.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矿调度室汇报。停工区内瓦斯或二氧化炭浓度达到3%或其它有害气体超过规程规定,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完毕。恢复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排放其中积聚的瓦斯。严禁在停风区或瓦斯超限的区域内作业。

五、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

1.对有关人员进行防突知识的培训,让职工熟知瓦斯异常涌出的规律、防范措施以及避灾路线。

2.制定下发各项管理制度:防突员管理制度、瓦斯断电检查制度、电气失爆检查制度、“一通三防”专题会议制度、调度会议制度、领导干部跟班制度、职工培训制度,严格按要求执行和实施。

3.实施“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⑴ 在突出煤层煤巷掘进作业中,必须先打超前钻孔,探明前方构造、对煤体瓦斯卸压、预抽、预测,然后再掘进。

⑵ 加强支护质量管理,减小煤体支承压力,避免片帮现象。⑶ 安排专人测定抽放孔打钻时及掘进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瓦斯涌出情况,观测总结显现规律;调度室三班记录打钻、掘进过程中的动力现象和瓦斯涌出情况,有异常情况及时撤离人员。

⑷ 按要求配置瓦斯突出测定仪,进行防突预测预报和防突效果检验。

⑸ 让每一位职工都佩戴压缩氧自救器,增强自身保护。⑹ 在危险区域的进回风联络巷处安设反向风门。⑺ 设置双风机双电源。

⑻ 完善避难救灾系统,构建避难所、设置压风自救系统。⑼ 严格执行远距离放炮和放炮停电制度。

第二章

瓦斯超限预警设置

1.矿井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煤矿安全规程》所规定的各通风地点瓦斯报警浓度及以上时,属于瓦斯超限。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报警浓度值的80%时,属于瓦斯预警。在达到瓦斯预警浓度之前通风调度值班员要及时发现问题通知所在地点瓦斯员采取措施。

2.矿井所有采掘工作面及其回风巷、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机电硐室和其它用风地点实行瓦斯超限预警。实施预警地点的瓦斯浓度达到规定的预警值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瓦斯超限。

3.瓦斯检查员必须按照矿井瓦斯检查制度规定的时间、路线、地点、次数和方法检查瓦斯,当检查地点的瓦斯浓度达到预警值时,立即按规定进行处置。

4.以下地点的瓦斯超限预警浓度规定为:

(1)采掘工作面风流、回风流及综采面上隅角瓦斯预警浓度设0.8%;

(2)采区回风巷瓦斯预警浓度设0.8%;

(3)矿井总回风巷及一翼回风巷瓦斯预警浓度设0.6%;(4)采煤工作面进风预警浓度设0.4%;

(5)处于回风流中机电硐室的进风侧瓦斯预警浓度设0.4%;(6)瓦斯抽放泵站内瓦斯预警浓度设0.4%。

(7)地面选煤厂煤仓上方、封闭的地面选煤厂内、封闭的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内,带式输送机滚筒上方瓦斯预警浓度设0.8%。

第三章

瓦斯超限预警处置与分析

1.瓦斯检查员发现检查地点的瓦斯达到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向通风调度、通风区汇报,并就近通知跟班矿长、跟班区长和预警区域的人员进行处理;接到汇报后通风调度汇报程序:生产调度→通防科长或值班人员→通风区长或值班区干(瓦斯抽采系统故障报抽采区区长或值班区干)→通风副总。

2.跟班矿长、跟班区长接到瓦斯超限预警信号后,必须立即赶到预警地点,查找原因,进行处置,必须有效控制瓦斯浓度继续上升,预防瓦斯超限。

3.回采工作面瓦斯达到预警值时,工作面必须立即采取限产(包括控制爆破量或割煤量)、控制施工作业强度等措施,降低瓦斯涌出量;若因通风系统短路或通风巷道垮塌造成风量不足发生瓦斯预警,则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恢复正常通风系统或维修失修巷道,保证正常供风量。

4.掘进工作面瓦斯达到预警值时,(利用变频风机)工作面必须立即采取增风措施,降低瓦斯浓度;若属打钻、出煤等施工作业增加了瓦斯涌出量,则首先停止作业或控制施工作业强度,再采取增风措施,将瓦斯浓度控制在预警值以下。

5.因施工地质、抽排瓦斯钻孔等场所瓦斯达到预警值时,立即采取增风措施,将瓦斯控制在预警值以下。若因喷孔造成瓦斯达到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或控制钻进,将瓦斯浓度控制在预警值以下。

6.采区回风巷瓦斯浓度达到预警值时,区内所有采、掘工作面必须停止采掘作业,由值班矿长负责,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将瓦斯浓度控制在预警值以下。

7.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瓦斯浓度达到预警值时,必须立即由矿总工程师负责查明原因,对引起矿井或一翼回风巷预警的主要瓦斯源采取增风、限产、限掘等措施,保证预警区域内所有地点瓦斯均不超限。8.生产调度在接到井下预警报告后,必须及时通知现场跟班矿长和跟班区长组织处理,控制瓦斯浓度上升,防止瓦斯超限,同时向总工程师报告。

9.矿总工程师在接到关于瓦斯预警的报告后,必须立即督促现场查处预警问题,对处置情况进行跟踪。对瓦斯浓度达到了预警值的地点,要组织矿相关部门、区队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采取措施,防止频繁预警和超限。

10.矿调度室必须将预警处置相关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接班。

11.矿长对较长时间预警地点,要召集相关矿领导进行分析,对频繁发生预警地点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对现场预警处置不力的跟班矿长和区干给予处罚。

第四章

瓦斯超限分析制度

瓦斯超限治理结束后,应及时组织召开瓦斯超限分析会,分析瓦斯超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追究责任,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凡事故必须进行分析。

1.一般瓦斯超限事故,瓦斯浓度小于1.5%的瓦斯超限事故,矿值班领导负责组织召开瓦斯超限原因分析会,通风副总、通防科长、安监科长、通风区区长、生产调度值班员、有关生产区队区队长、瓦斯员、现场班组长等有关人员参加分析,将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汇报总工程师、安监部、生产调度室。

2.对瓦斯浓度大于1.5%小于3%的瓦斯超限事故,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召开瓦斯超限原因分析会,总工程师、安全矿长、安全副总、通风副总、通防科长、安监科长、通风区区长、调度主任、有关生产区队区队长、瓦斯员、现场班组长等有关人员参加分析,将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汇报矿领导、安监部、生产调度室。3.瓦斯超限浓度达到3%及以上的瓦斯超限事故,张矿集团通防负责组织分析处理,除第一、二条规定的人员外,矿长参加事故分析。

4.事故分析原则:凡瓦斯超限事故必须查明原因,属个人失职违章,必须严肃处理,属管理环节的追究管理干部责任,由责任区队拿出整改措施。

煤矿瓦斯防治技术题库 篇5

2.瓦斯是一种(混合物)

3.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其爆炸下限为(3%)

4.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其爆炸上限为(16%)

5.瓦斯在一定压力下以游离和(吸附)两种状态赋存在煤体中

6.煤层瓦斯压力是(游离态)瓦斯呈现的7.瓦斯含量是指单位重量和单位体积的煤岩所含的瓦斯量,一般表达的单位是(米³/吨)

8.瓦斯含量包括游离瓦斯含量和吸附瓦斯含量,其中游离瓦斯含量占总含量的(10%---20%)

9.在理论上,当瓦斯浓度达到(9.5%)时,瓦斯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爆炸强度

最大

10.瓦斯涌出的形式,除普通涌出外,还有(特殊涌出)

11.表示矿井瓦斯涌出量的方法有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两种

12.相对瓦斯涌出量是指在矿井(正常生产)条件下,月平均日产/吨煤所涌出的瓦斯含量

13.相对瓦斯涌出量用(m³/t)

14.煤层瓦斯抽放出的瓦斯都是煤层中赋存的(游离)瓦斯

15.瓦斯抽放是治理煤矿中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本)措施

16.我国是以(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大小)作为是否进行瓦斯抽放的基本条件

17.矿井绝对瓦斯涌出(大于等于40m³/min)

18.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m³/min),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时,必须进行瓦斯抽放

19.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3m³/min),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时,必须进行瓦斯抽放

20.年产量不大于(40万吨)的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5m³/min时,就必须进行

瓦斯抽放

21.煤层瓦斯抽放时,煤层瓦斯压力(越大),瓦斯抽放越容易

22.按抽放瓦斯来源不同,将瓦斯抽放方法分为本煤层瓦斯抽放,邻近层瓦斯抽放和(采空

区)瓦斯抽放

23.按抽放与采掘时间关系不同,将瓦斯抽放方法分为采前抽放,采中抽放和(采后)抽放

24.边采边抽,边掘边抽属于(采中)瓦斯抽放

25.边采边抽的瓦斯抽放方法适用于(本煤层)瓦斯抽放

26.在目前抽放技术情况下,抽放效果最好的抽放方法是(邻近层抽放)

27.煤与瓦斯突出多发生在(石门揭煤工作面)

28.在混合气体中,当氧气浓度低于(12%)时,瓦斯就失去爆炸的可能性

29.瓦斯爆炸的条件有3条,(三项条件必须同时存在,瓦斯才能)爆炸

30.在瓦斯防治工作中,必须从采掘安全生产管理上采区措施,防止(瓦斯积聚超限)

31.停风区中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0%)时,必须制定安全排瓦斯措施,报矿技

术负责人批准

32.在煤矿井下,瓦斯的危害不包括(有毒性)

33.在煤矿井下,瓦斯容易局部积聚的地方有(掘进上山迎头)

34.瓦斯沿深度方向呈带状分布,甲烷带中的甲烷含量可达(80%)

35.开采瓦斯风化带煤层时,相对瓦斯涌出量一般不超过(2m³/t)

36.瓦斯空气的混合气体中氧气浓度必须大于(12%),否则爆炸反应不能持续

37.下列哪种物质不能降低瓦斯的爆炸下限浓度(惰性气体)

38.新建矿井的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供煤样和资料,送国家授权单位作

出鉴定,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39.下列各地点中,(矿井主要运输巷)应设主要隔爆棚

40.主要隔爆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断面计算,不得小于(400L/m²)

41.辅助隔爆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断面计算,不得小于(200L/m²)

42.下列(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应设置辅助隔爆棚

43.瓦斯在煤层中的垂直分带,最下层的分带是(甲烷带)

44.与无露头煤层相比,有露头煤层内的瓦斯含量(小)

45.在测定瓦斯浓度时可以用以下哪种方法(瓦斯浓度测定仪法)

46.根据下列哪项可以确定瓦斯风化带的深度(相对瓦斯涌出量)

47.从煤的变质程度来讲,生成瓦斯量最大的是(无烟煤)

48.在同样的瓦斯压力和温度下。下列哪种煤能保存更多的瓦斯(无烟煤)

49.同一种煤质时,下列哪种顶板保存的瓦斯量最大(不透气的泥岩)

50.专用排瓦斯巷内风速不得低于(0.5m/s)

51.瓦斯喷出区域的掘进通风方式必须采用(压入式)

52.瓦斯抽放时,如利用瓦斯,则瓦斯浓度不得低于(30%)

53.瓦斯抽放时,如不利用瓦斯,采用干式抽放瓦斯设备时,抽发瓦斯浓度不得低于(25%)

54.井下爆破时产生的火焰不能引燃瓦斯,是因为(火焰存在时间短)

55.下列现象中煤与瓦斯突出的前兆是(瓦斯涌出量增大,工作面温度降低)

56.煤与瓦斯突出频率高而强度低,下列选项哪个不是可能的原因(煤质坚硬)

57.煤与瓦斯突出频率低而强度高,下列选项哪个不是可能的原因(煤层酥松)

58.开采厚度等于或小于(0.5m)的保护层时必须检验实际保护效果

59.揭开煤层后,在石门附近(30)米范围内掘进煤巷时,必须加强支护,严格采取防突措

60.震动放炮要求(1)次全断面揭穿和揭开煤层

61.瓦斯抽放中,随掘随抽的方式是利用巷道两侧及工作面前方的(卸压带)抽放瓦斯

62.下列因素中,(测点布置)与工作面瓦斯涌出无关

63.在煤层开采中,下列哪种顶板管理方式瓦斯涌出量大(全部垮落法)

64.下列哪种物品可以带入井下(棉织品)

65.下列选项哪种情况不容易引起瓦斯异常涌出现象(工作面正常放炮)

66.个别井下机电硐室,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可设在回风流中,但进入机电硐室瓦斯浓度不

得超过(0.5)%,并必须安装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67.从防止静电火花方面,下列哪种情况不适合井下使用(塑料管)

68.用岩粉阻隔瓦斯爆炸时,撒布岩粉长度为(300)m

69.用岩粉阻隔瓦斯爆炸时,要使不然物含量大于(80)%

70.主要隔爆水棚的长度不小于(30)米

71.矿井瓦斯积聚常常在巷道上部是由于(瓦斯比空气轻)的原因

72.矿井瓦斯是井下从煤岩中涌出的以(甲烷)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73.下列哪项不属于井下容易发生局部瓦斯积聚的地点(井底车场)

74.区域性防突措施主要有(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两种

75.局部通风机实行的“三专”供电,即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电路

76.一个矿井只要有(1)个煤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为瓦斯矿井

77.低瓦斯矿井的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³/t

78.高瓦斯矿井的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³/t

79.高瓦斯矿井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³/min

80.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

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81.采掘工作面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禁止爆破

82.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

83.对因瓦斯浓度超限被切断电源的电器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

通电开动

84.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5)m³/min时,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的,必须建立抽放系统

85.一个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3)m³/min时,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的,必须建立抽放系统

86.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或等于(40)m³/min时,必须建立抽放系统

87.瓦斯抽放地面泵房和泵房周围(20)m内,禁止堆积易燃物和明火

88.瓦斯积聚是指体积超过0.5m³的空间瓦斯浓度达到(2)%的现象

89.目前,我国煤矿按瓦斯涌出形式和涌出量大小,将矿井瓦斯等级分成(3)个等级

90.在相同裂隙发育条件下,下列哪种地质构造储存的瓦斯量最多(背斜)

91.煤层中有流通的地下水时,煤层中的瓦斯含量会(降低)

9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局部防突措施(开采保护层)

93.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

94.当空气中氧气浓度小于(15)%时,人无力进行劳动

95.当空气中氧气浓度小于(12)%时,人有生命危险

96.当空气中氧气浓度小于(3)%时,人立即死亡

97.瓦斯在煤层中流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扩散运动和(渗流运动)

98.根据突出预测的范围和精度,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可分为区域预测和(工作面预测)

99.下列哪些气体的存在可使瓦斯爆炸下限升高,爆炸上限降低(二氧化碳)

小常煤矿瓦斯治理规划 篇6

为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和综合利用,按照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结合全市实际情况,制定《六盘水市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三年规划(2008年—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我市瓦斯治理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工作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效果。市内省属国有煤矿,利用国债资金更换主要通风机、矿井瓦斯抽采泵站、大直径的抽采管路及改造升级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矿井通风能力和瓦斯抽采能力显著提高,监控范围有效提升。同时采取了开采保护层的区域性防突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机率。全市已经建成瓦斯发电站8座。

地方煤矿全部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县域联网,2008年底将实现市级联网。有151对生产矿井安装了瓦斯抽放系统,并根据安全生产需要实施瓦斯抽放,部分矿井开始开采保护层,在落实“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和瓦斯治理措施上有了较大改进。新建矿井、技改矿井和整合矿井从开采设计方案编制起就严格要求,设计必须包含三条井筒、“三条生命线”、“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瓦斯治理、防灭火设计、矿井综合防尘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内容。

但全市煤矿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煤层赋存条件、煤矿业主思想观念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依然薄弱,特别是在瓦斯治理与应用方面,差距较大,较大及以上瓦斯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矿井瓦斯治理重视不够,存在投入不足或投入后疏于管理。“一通三防”的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配备不足,对瓦斯治理和“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认知不足和实际操作不到位。地方煤矿已经安装的151套瓦斯抽放泵站,对本煤层封闭式预抽的负压要求和对采空区开放式抽放的管理不到位,以及对泵站、管路、负压等管理不到位,导致预抽没有效果或效果不好。多数地方煤矿没有瓦斯抽采计量手段,无法科学评价瓦斯抽采效果。部分煤矿对瓦斯治理的隐患排除工作流于形式,重视程度不够,自查自改不全面、不深入、不彻底,随意性较大,甚至避重就轻,地方煤矿瓦斯利用还是空白。国有煤矿瓦斯利用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煤矿瓦斯抽采时间不够、抽采率达不到要求,没有完全做到先抽后采、应抽尽抽。国家鼓励瓦斯利用的相关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措施不配套,项目建设滞后,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推进作用,瓦斯超前治理和防治工作存在较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有效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大幅度降低瓦斯事故总量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瓦斯治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综合利用”的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监管、强化监察,把瓦斯治理攻坚战推向新的阶段。

(二)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以煤矿企业为责任主体,强化部门的监管,加大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健全市、县(特区、区)、乡(镇、街道)及煤矿企业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的管理体系和机构,制定中长期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规划及年度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总体推进的原则,从煤矿的布局选点到整合煤矿、技改煤矿、新建煤矿,提高准入标准,从初步设计、方案设计、矿井建设到矿井投入生产,规范煤矿建设和生产行为,强化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确保制度执行和监管有效。逐步建立分期建设到全面建设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的有效体系,逐步实现长治久安。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市煤矿瓦斯事故人数比2007年下降20%以上,重特

大瓦斯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总量突破52680万立方米,瓦斯利用总量超过19380万立方米,建成27个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和1个瓦斯治理示范县,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从明显好转到根本好转奠定基础。

瓦斯事故控制指标:2008年,全市煤矿瓦斯事故起数控制在9起,死亡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2009年,全市煤矿瓦斯事故起数控制在9起,死亡人数控制在28人以内。2010年,全市煤矿瓦斯事故起数控制在8起,死亡人数控制在25人以内。

抽采利用规划目标:2008年,全市煤矿瓦斯抽采39950万立方米(地方:3000万立方米,国有及控股煤矿:36950万立方米),利用8480万立方米(地方:300万立方米,国有及控股煤矿:8480万立方米);2009年,全市煤矿瓦斯抽采48470万立方米(其中,地方:4400万立方米,国有及控股煤矿:44070万立方米),利用12823万立方米(地方:900万立方米,国有及控股煤矿:11923万立方米);2010年,全市煤矿瓦斯抽采52680万立方米(其中,地方:5300万立方米,国有及控股煤矿:47380万立方米),利用19380万立方米(地方:1500万立方米,国有及控股煤矿:17880万立方米)。

三、工作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建立完善可靠的通风系统(通风可靠)。

1.矿井、采区,采掘工作面通风必须确保达到“通风可靠”的要求:即“系统优化、风路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生产系统和布局必须充分考虑瓦斯治理的需要,并贯穿于整合煤矿和新建、改扩建、采区设计、生产准备到工作面衔接的各个环节。煤矿或新采区投产前,必须完成有关瓦斯治理工程,具备瓦斯治理的各项功能和条件,否则不准投产。采区实行分区通风,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为进风,一段为回风;煤矿地面风井必须安设有同等能力和型号的备用主要通风机。

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每个采区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至少一条专用回风巷;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一条专用回风巷。

新核准或批准的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矿井中的高瓦斯和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必须布置专用回风井,采掘工作面必须实现专用回风巷,实现独立通风。

2.矿井所有通风系统必须进行简化和优化,使通风系统更加高效合理和稳定可靠。保持风机、风门、风筒、密闭等井下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完好,其位置和质量符合有关要求。防突风门的砌筑要进行专门设计,其设置位置、质量、强度、防逆流装置和使用管理必须满足防突的要求。

煤矿企业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有关要求,建立健全矿井风量计算制度、矿井风量计算细则、测风制度、通风系统分析制度、矿井调风制度、通风设施施工监督及检查维护制度、采空区气体分析制度、闭内外温度压差定期检测报告和分析制度、矿井排放瓦斯等制度,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的风量和各类通风参数符合要求,杜绝循环风、角联风和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尽量减少无计划排放瓦斯。

3.所有生产矿井严格执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编制“五年和中长期”规划及年度、季度和月度采掘作业计划。同时编制安全措施工程计划、矿井瓦斯治理工程计划和矿井瓦斯抽放计划及确保实施计划的措施,必须按核定的通风能力和矿井能力安排采掘作业计划,严禁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和突击生产。

4.坚持正规开采。所有矿井必须按照设计的开采顺序实施开采并按规定留设各类保安煤柱,矿井要加强生产准备,始终保持水平、采区和工作面的正常接替与衔接。改革急倾斜煤层的巷道布置方式,禁止使用采空区通风、角联通风、立眼通风和不合理的扩散通风;禁止

存在局扇供风采煤。

5.确保风量充足和风流稳定。矿井有效风量、采掘工作面、各供风场所和用风地点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其风速和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要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建立和执行测风制度,对井下用风地点和通风巷道定期测定风量,建立通风系统调整制度,根据生产变化及时对通风系统和供风量进行调整,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供风地点风流稳定,风量充足,供风可靠。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局部通风机或全风压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掘进工作必须实行“三专两闭锁”,采用“双风机、双电源”,并实现运行风机和备用风机自动切换和风筒自动切换,保持局部通风机连续运转,均衡供风,确保风流稳定。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强制安装大功率的局部通风机和风机自动变频调速装置。

6.建立并落实每季度对通风系统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措施并严格执行的制度。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不稳定、不可靠以及矿井有《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所列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必须立即停止井下生产作业,限期进行整顿。

(二)强制推行保护层开采,加大瓦斯抽采力度,实现保护有效和抽采达标(抽采达标)。

1.强制推行保护层开采,实施区域性防突措施。在此基础上加大瓦斯抽采力度,建立瓦斯抽采计量考核奖惩制度,督促煤矿企业主动采取措施治理瓦斯。

2.瓦斯治理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通过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瓦斯,降低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从根本上治理防范瓦斯灾害。坚持“可保尽保、应抽尽抽、多措并举、抽采平衡、效果达标”的原则,把煤矿瓦斯先抽后采落到实处。

3.坚持“先抽后采、不抽不采”,坚持地面抽采与井下抽采相结合,坚持邻近层与本煤层抽采相结合,坚持采前抽采与边抽边采、采空区抽采相结合,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间和条件充分抽采煤层的瓦斯。

矿井必须建立抽采系统季度分析处理制度并实施。矿井瓦斯抽采能力要与采掘布局相协调、相平衡,使采掘生产活动始终在抽采达标的区域内进行。

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采取瓦斯抽采措施后,其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压力、矿井和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要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的要求:即瓦斯含量降到煤层始突深度的瓦斯含量以下或瓦斯压力降到煤层始突深度的煤层瓦斯压力以下。若没有始突深度的煤层瓦斯含量或瓦斯压力,则必须将煤层瓦斯含量降到8m3/t或将煤层瓦斯压力降到0.74MPa以下,从而达到“消突和治理瓦斯超限”的目的。

4.严格按照《煤矿瓦斯抽采规范》加强矿井瓦斯抽采设计审查和抽采瓦斯管理。

2009年地方煤矿中的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全面安设地面永久性封闭式瓦斯抽放系统和开放式瓦斯抽放系统,实现开放式、封闭式系统分开运行。实施巷道底(顶)板瓦斯预抽和本煤层瓦斯抽采等多种方式封闭式抽采瓦斯,采掘工作面抽采后要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的要求。

(三)完善监控有效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监控有效)。

1.集团化管理的煤矿企业和所有煤矿必须设置安全生产调度室,并安排集团公司管理人员、矿级管理人员和调度员24小时值班。调度室实现双回路供电,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必须设在调度室,并同时安排监控人员值班,与调度值班实现联合值守。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必须做到监控有效、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双机或多机备份,备份主机能在5分钟内投入工作。

装备齐全即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各类传感器等设备要齐全,安装、设置、试验、调校和校核要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瓦斯传感器要按规定调校,即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1次。每7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的设置要符合《煤矿

安全规程》的规定,在瓦斯超限报警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面及其控制范围的设备电源。立即停止采掘生产活动,撤出人员。

监测监控系统必须具备故障闭锁功能。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故障时,必须切断该监控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必须具备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当主机或系统电缆发生故障时,系统必须保证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

2.加快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联网建设。2008年,全市各煤矿企业,各县、特区、区必须实现区域联网,并实现市级联网,2009年,市级网络运行正常,管理规范。

3.积极推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建设。各县、特区、区编制逐年实施计划,到2010年凡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必须装备井下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

(四)严格安全管理,实现管理到位(管理到位)。

1.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确保责任明确。要健全以煤矿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瓦斯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的责任制体系,保障瓦斯治理规划、目标、措施制定和实施体系,细化瓦斯治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煤矿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要把《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和《矿井瓦斯抽采规范》等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落实到每一个岗位,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瓦斯治理经验、先进的瓦斯治理理念和先进的瓦斯治理技术。

2.确保制度完善和执行有力。要健全瓦斯防治规章制度,把通风、抽采、监控、防尘、防灭火等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全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做到有章可循。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保证对规章制度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提高执行能力;要将瓦斯治理的责任落实到矿井管理层、执行层(包括区队、班组),落实到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和每个岗位;要坚持从严要求、一丝不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厉惩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3.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煤矿企业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督查,督促煤矿企业认真对通风系统工程、瓦斯治理工程、监测监控系统、瓦斯抽采与利用系统定期分析排查,对各系统存在的隐患要由企业法人代表)亲自督办,整改落实。

(五)全力推进煤矿隐患排除工作(隐患排除)。

煤矿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采取瓦斯治理“专家会诊”、瓦斯“零超限”管理和煤矿分类管理等有效措施,遏制重大以上瓦斯事故。隐患排除上要做到“四明”,即明确隐患内容、明确排除时间、明确责任人、明确投入。市县两级都要建立煤矿瓦斯治理专家组会诊制度,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监督落实,指导督促煤矿企业不断提高瓦斯治理和利用水平。

(六)全力推进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综合利用)。

l.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监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对煤层气和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有关扶持政策的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7〕118号)精神,切实把国家、省对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的有关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推动煤矿瓦斯利用工作。

2.在全市煤矿推广瓦斯发电、瓦斯民用和液化技求,推进瓦斯综合利用,努力实现瓦斯“变害为利、变废为宝”。通过“以用促抽”和“以抽促采”,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煤矿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煤炭、发改、供电、安监、环保、科技等部门要研究煤层气利用的有关政策,制定、执行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上网和优惠电价的措施和办法,多渠道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扶持。

4.煤矿企业要加强瓦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瓦斯利用工作力度,以用促抽。

5.从现在起,凡已批准的设计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及以上规模的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其瓦斯综合利用要与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竣工验收时,必须实现瓦斯利用。

6.现有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及以上规模的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2010年12月底前必须实现瓦斯综合利用。

2008年争取新增1对大中型矿井(土城矿)实现瓦斯发电,新增6对小煤矿实现瓦斯利用;2009年,争取建成1座瓦斯液化站(玉舍煤业),新增6对小煤矿实现瓦斯利用;在2010年,新增2对大中型矿井实现瓦斯发电(响水煤矿、松河煤矿),新增6对小煤矿实现瓦斯利用,力争盘县红果新县城实现瓦斯民用。

四、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示范矿井和示范县建设方案

根据全市实际,结合国家和省瓦斯治理及综合利用规划要求,到2008年底,市及各县、特区、区和各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专门机构和工作体系,明确各阶段瓦斯治理及综合利用的目标,做到思路清析,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扎实抓好全市煤矿瓦斯治理及利用的各项工作。

到2010年底,水城矿业(集团)公司(含控股企业)、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含控股企业)、六枝工矿(集团)公司(含控股企业)提前进入国家规定的第三阶段,建立起全面、完善可靠的瓦斯防治体系;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六盘水恒鼎实业有限公司等大型煤炭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瓦斯防治系统,杜绝5人以上的瓦斯伤亡事故;其他煤矿企业建立起比较实用的瓦斯防治系统。

2010年力争在盘县实施小城镇瓦斯民用试点工程,在钟山区实施瓦斯抽采和综合利用示范县工程。

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应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变“抽放”为“抽采”,树立“瓦斯事故可以预防和避免”、“瓦斯是资源和清洁能源”的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矛盾,充分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切实加强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大力推进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建立瓦斯治理与利用人才培养基地;加大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防治突出体系的技术改造力度;改革采煤方法;加强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利用;建立瓦斯治理与利用示范工程,推进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搞好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必须加强对瓦斯治理工作的领导,深化“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责任体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技术和管理标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现场作业管理;同时,明确瓦斯治理与利用的经费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强化技术,推进煤矿科技进步以及示范引导,推进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

瓦斯防治工作是我省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南煤矿瓦斯问题是严重的,治理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应该增强忧患意识,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做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煤矿瓦斯事故预防浅析 篇7

1煤矿瓦斯的性质及爆炸的条件

我们通常把以甲烷(CH4)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称为瓦斯,它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含有甲烷、二氧化碳、氮和数量不多的烃以及微量的稀有气体等。它主要来源于古代植物变质成煤的过程中。人类在进行开采过程中,这种有害气体就会释放出来,一旦达到较高的浓度就会引起燃烧、爆炸或使人中毒、窒息,造成事故。

瓦斯爆炸是在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高温热源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复杂的激烈氧化反应。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热-链反应,也称链锁反应。瓦斯爆炸时瞬间带来大量的热量,使气体温度和压力骤然升高,使得这种气体以每秒几百米甚至千米的速度向外传播,形成高压冲击波,在这过程中释放的有害气体一氧化碳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要有效地预防瓦斯,我们必须明白瓦斯自身的性质。一是难察觉,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必须借助专用的仪器才可以检测出来;二是质量轻,瓦斯比空气还轻,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554,非常容易堆积在巷道顶部、冒落高顶和上山工作面;三是易扩散,一旦从一个地方涌出便很多扩散到四周;四是渗透强,在瓦斯和地压的作用下瓦斯容易涌出,甚至喷出;五是易燃爆,瓦斯一旦遇到热源就会燃烧爆炸,造成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

尽管瓦斯爆炸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但是瓦斯要发生爆炸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达到相对的浓度,瓦斯与空气混合,瓦斯浓度达到5%到16%(以体积计算为标准)就有可能爆炸。但这并不是恒定的,一旦温度增加、压力扩大或混入可燃性气体都会增加瓦斯爆炸的可能。但是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混入,可以有效降低瓦斯爆炸的界点,如果量过大可以直接导致瓦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失去爆炸的可能;二是需要点燃的火源,在实际的开采中,经常有煤炭自然、架线机车的火花、明火、吸烟等隐患造成瓦斯燃烧爆炸;三是空气中氧含量需达到一定标准,空气在与瓦斯混合过程中,如果氧含量低于12%,就会失去爆炸性。但是在实际开采中不可能采用降低空气中氧含量的方法防治瓦斯爆炸。

2发生瓦斯事故的原因

纵观煤矿瓦斯爆炸的实例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了一些特点,出现瓦斯爆炸,必然是煤矿的大型事故,而事故的事发地点一般多在采煤面和掘进工作面,且爆炸范围极广,伤害极大。瓦斯爆炸的原因多为火花引爆的,无论高瓦斯还是低瓦斯矿井都时有发生。一旦事故出现,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计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人们往往在事故出现后去分析瓦斯爆炸发生的原因,这时才发现瓦斯爆炸事故的出现是多方面造成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措施不到位。参与采掘的工人学历较低,对安全意识理解不足,再加上企业考虑成本的因素,没有对其进行有效培训就上岗,这就造成了工人对安全意识的淡薄。在井下随意的抽烟喝酒,违章使用火焊、电焊,不关闭关灯等。一旦发生瓦斯事故,没有经过培训的工人缺乏自救的能力,就会降低生还的概率;同时,一些矿井局部通风随意停开,巷道冒落堵塞,有的风筒脱节,处理不及时都会导致瓦斯积聚,造成事故隐患。

二是藐视政策,违规爆破。一些矿井自身风量不足,甚至通风系统不完善,最终形成串联风、循环风和扩散风,有的采矿区和盲巷不及时处理和封闭,形成瓦斯库。有的炮眼不装或少装炮泥,用煤粉等可燃物替代,最小抵抗线不够和用多母线爆破,更是无所畏惧的进行裸露爆破或放连珠炮,在工作面,上段爆破与下段爆破间隔时间较短,容易造成连环事故,最终酿成悲剧。

三是瓦斯顶排抽放不到位,检查制度不严。尽管大部分矿井都建设有瓦斯抽放系统,但是往往由于成本考虑、技术难度等原因造成抽放效果不佳,有的甚至抽放时间不足,导致开采时瓦斯超限。在瓦斯与煤有突出危险的矿井并没有进行预抽卸压、开采解放层的措施,埋下隐患。企业考虑到人工成本,并没有安排足够的检查工数量,再加上检查工思想不重视,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经常空班漏检,做假记录,导致一些隐患无法及时发现,矿井的瓦斯检查遥控系统安装不合理,或者损坏维修不及时都有可能导致不应该发生的灾难出现。

四是设备管理不严,着火点处理不善。井下设备的使用非常频繁,甚至24小时不停,这就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井下照明、电气装置等进行维护和保养,否则很容易使电气设备失爆或带点作业产生火花,甚至机械设备摩擦产生火花引爆瓦斯。对于采空区和旧巷不及时封闭,残煤自然着火,密封管理不严造成火区复燃,有时候皮带着火也会引发瓦斯爆炸,这就需要正确处理着火点,把隐患消灭于无形。

3预防瓦斯事故的举措

面对惨痛的死亡事故,人们经常的反思,如何在开采中避免危险,是我们一直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现实中的瓦斯爆炸预防涉及各个方面,必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想在企业中做到管理到位,政策和制度执行到位,就必须加强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制。企业法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定期组织研究“一通三防”工作,通过具体的规章制度保证此项工作所需的人财物;总工程师要对“一通三防”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分管部门领导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不但要认真检查,还要贯彻落实。地测部门、设计部门、机电运输部门等联合开展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通过配齐配强通风机构,使其有职、有权、有责,防治瓦斯爆炸发生。

二是加强投入,提升装备。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都在逐步的提高抵抗瓦斯灾害的能力,提升“一通三防”的现代化技术水平,这是防治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本所在。结合我国目前煤矿的现阶段特点,应该在有条件的煤矿装备瓦斯遥测仪、瓦斯断电仪等设备,在高瓦斯和突出矿井采掘面装备瓦斯传感器,特大型矿要配备移动式瓦斯抽放泵站和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参与检测的工作人员要配备先进的便携式检测仪或瓦斯报警灯,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尽最大努力减少瓦斯事故。

三是注重通风,防止积聚。目前很多矿井都存在对风量控制不足、通风系统问题频繁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进行改造升级,尽最大努力降低通风阻力,提高风量,针对掘进工作要特别注意通风处理,由点带面逐步控制整个矿井的风量,确保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管理,保持相对稳定的风量,减少无计划的停电停风情况,对于瓦斯涌出量大的掘进面更是要安装双风机、双电源,实现自动切换。为了保证通风,要指派专门人员进行看管,确保万无一失。

四是规范采煤,谨慎放炮。在实际采掘中,不规范的采煤往往事故频发,主要是因为非正规的采煤往往采用局部通风,造成工作面风量不稳定,造成瓦斯积聚。对于只能采用非正规采煤的矿井,要对现有条件进行改造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采取安全措施的前提下,保证足够的风量方可进行生产。还要严格管理井下的明火,特别是封闭的区域。对于井下放炮,要使用符合标准的水胶炸药或乳化炸药,并且保证炸药的更新周期,炮眼也要按照规定封足炮泥,确保放炮过程安全有序。

五是加强维护,注重管理。对于井下设备,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不短路、不漏电、接地安全。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裸露在外的电缆电线要进行及时更换,灯锁失灵的矿灯不准带入井下,更不准在井下进行打开或维修矿灯作业。建立更为规范的机电设备维修维护制度,杜绝电花的出现,确保局部通风和掘进面的设备运行良好,对于高瓦斯工作面要安装专门的设备,特殊处理。瓦斯的抽放管理必须坚持“多钻孔、严封闭、综合抽”的原则,对于瓦斯检查员,要培训上岗,设备齐全,通过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由统一的负责人指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治瓦斯事故的发生。

六是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对于瓦斯爆炸,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就是人。良好的制度需要人的贯彻执行,良好的设备需要人的正确操作,离开人的正确操作,是不能最大程度发挥效能的。所以说人才是所有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上级监管部门,还是煤炭企业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确保人身安全,尤其是对一些安监部门和一线工人必须认真培训,认真管理,确保掌握防治瓦斯事故方面的实际能力,增强业务保安和自主求生的能力。

如今,煤矿开采的深度正在不断加深,生产条件更加复杂,盲目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的行为依然存在。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升煤矿安全人员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并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达到上岗要求后能够安全生产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摘要:本文从煤矿的生产与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煤矿瓦斯的性质,以及爆炸的条件等基本问题,浅谈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发展瓦斯爆炸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对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瓦斯的预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瓦斯,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林柏泉,崔恒信.矿井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张铁钢.煤矿瓦斯综合防治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3]郭德勇,等.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物理环境及其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3.

煤矿瓦斯行业标准 篇8

人们不禁要问,瓦斯这个“煤矿杀手”还要横行到何时?难道瓦斯真的那么可怕,不可防范吗?

瓦斯:魔鬼露出狰狞面容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孙家湾矿难就是一起瓦斯爆炸事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瓦斯突出专家张宏伟说,瓦斯已成为造成我国煤矿恶性事故的“第一杀手”。

专家说,一旦发生瓦斯爆炸,在爆炸区域及其影响的范围内,人员存活的可能性很小,不像水灾或火灾,如果没有直接受到冲击,还有机会逃生。在瓦斯爆炸中,除了现场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带来的高温高压致死外,附近的其他人还会受到有毒气体威胁,逃生非常困难。

矿工作业的井下是一个半封闭空间,内部的通风完全是借助于“进风口——巷道和工作面——出风口”这样一个系统来维持。一旦发生瓦斯爆炸,爆炸产生的有毒气体无法像在地面一样向大气扩散,而是顺着通风风流的方向流动,如活塞一样在井下巷道中行进,扩散到哪里,哪里的人就难逃厄运。在瓦斯事故中,多数受害者都是因吸入有毒气体而窒息死亡的。

孙家湾矿就是一个高瓦斯矿井,孙家湾矿难抢救指挥人员介绍,由于瓦斯爆炸,发生事故的井下工作面全部被破坏,从已搜救出的遇难者遗体来看,大部分也是因为爆炸气浪灼烧或是一氧化碳中毒而遭不幸。

在我国的煤矿事故中,从伤亡人数上看瓦斯事故是最严重的事故类型之一。不管是瓦斯爆炸还是突出,一发生就群死群伤。从整体上来讲,在煤矿重大恶性事故中,瓦斯事故约占70%~80%;瓦斯事故造成的伤亡占到了全部事故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据统计,2004年1月至8月,我国煤矿行业总伤亡人数3600多人,而瓦斯事故造成的有1000多人。而1993年至1997年我国大中型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00余起,死亡50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50亿元。

专家介绍,瓦斯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以吸附或游离方式赋存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主要成分为甲烷,具有易燃易爆特性,也被称为煤层气。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煤体卸压,煤层气在煤体上的吸附平衡条件受到破坏,大量的煤层气就会释放出来,是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隐患。

目前在我国大中型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和瓦斯突出矿井占40%多。小型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15%左右,瓦斯灾害越来越成为煤矿灾害防治的重点。

斩断魔爪真的那么难?

一次次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一次次的大会小会教育,一个个的规章制度,却没能阻止一次次矿难的发生,斩断魔爪真的那么难?

在孙家湾矿办公楼的墙上,并排贴着阜新矿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和孙家湾矿矿长对安全生产的指令。阜矿集团一名放炮员告诉记者,现在大的矿井都配备了瓦斯监测仪,一旦瓦斯浓度超限,监测仪马上会发出警报,同时矿井自动断电停产。其规定不可谓不细,措施不可谓不严,但恰恰就是在这样的矿上发生如此特大事故。

张宏伟说,煤矿瓦斯爆炸需要三个必要条件:瓦斯浓度达到爆炸限度、火源和足够的氧气。因此只要措施得当,完全可以杜绝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这些措施包括加强井下通风,保证井下瓦斯不超过规定含量;严格瓦斯检查制度,发现有害气体超过规定及时封闭;下井矿工严禁携带烟蒂和点火物品,严禁使用电炉和灯泡取暖等。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梁嘉琨指出,我国煤矿之所以事故频发,除自然条件复杂、装备水平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外,煤矿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违章、违规现象严重,部分企业忽视安全,一味追求利润,超能力生产,也是重要原因。

我国是个产煤大国,煤矿安全生产早就有一整套制度和技术保证体系。但是,只有这套制度和技术保障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不是“有名无实”的预防,才可能避免更多的矿难发生。

披着魔鬼外衣的“天使”?

瓦斯除了是煤矿杀手外,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有统计显示,我国因采煤每年向大气排放的瓦斯达70亿立方米~19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常规天然气的年产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王来贵说,瓦斯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2倍,对臭氧层的破坏力是二氧化碳的7倍。

王来贵介绍,煤炭行业每年因治理瓦斯排放花去的费用大约10亿元,如果在煤矿开采前开发瓦斯,可降低70%的瓦斯浓度,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节约费用,还可改善矿区空气质量和人民生活环境。

专家介绍,瓦斯的热值与常规天然气相当,发热量在8000大卡至9000大卡以上,是通用煤气的2倍至5倍,燃烧后很少产生污染物,属优质洁净气体能源。瓦斯可液化成汽车燃料,也可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醛、甲醇、炭黑等,开发利用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迅速,能源结构极不合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例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预计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缺口将达400亿立方米,“而热值和成分与常规天然气相似的瓦斯是其重要补充。”王来贵说,“开发利用瓦斯可缓解油气资源紧张形势。”

此外,由于瓦斯的勘探、生产及利用,涉及到煤炭、化工、电力、冶金、机械以及高新技术(包括计算机与微电子通讯)等多个领域,瓦斯产业的崛起将拉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一项瓦斯的储层模拟和经济分析显示,开发瓦斯可以获得15%至18%的投资回报率。

地处我国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的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瓦斯发电,变废为宝,不仅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水矿集团先从瓦斯治理入手,通过建立瓦斯治理激励机制、研究瓦斯抽放方法、制定工作面回采前验收制度、防突措施及加快瓦斯抽放装备更新等措施和手段,使瓦斯抽出量和抽放率得到明显提高。2004年,全集团抽出纯量瓦斯1亿多立方米,瓦斯抽放率平均达到44%,居全国同行业前列。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深入,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的增加提高,有效减轻了井下安全作业压力。

在治理的基础上,水矿集团又对瓦斯进行了开发。2003年,水矿集团投资650万元,从山东胜利油田引进6台机组利用瓦斯发电,建设了大湾矿一期6×500千瓦瓦斯发电厂,成为贵州省第一个瓦斯发电站。发电厂所在的大湾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率高达70%。到去年底,水矿集团瓦斯发电机组装机22×500千瓦,容量达到1.1万千瓦,每天可供电15万千瓦时。从2004年1月试运行至今年1月,利用瓦斯发电1400多万千瓦时,创造经济效益560万元。

我国陆上埋深的300米~2000米的瓦斯资源量为31.46万亿立方米,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相当于450亿吨标煤,储量位居世界第三。并且分布范围广泛,大多分布在天然气资源匮乏的中、东部地区,其中华北、东北地区就占了资源总量的近70%。这种分布上的地理优势为加快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事实上,我国煤矿井下抽取利用瓦斯已有40年历史,但是规模小、工艺落后、回收利用率低。”张宏伟说,瓦斯抽取利用技术落后给这一产业发展拖了后腿。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跳绳大擂台》含反思下一篇:对于生命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