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精选13篇)
4月10日早上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校初中毕业综合素质测试小组对全校初三65名学生进行了实验操作考查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工作,已经在我校结束,针对这次实验操作的考查,做出以下总结我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前期筹备工作。
3月份,在学校总务处组织下对物理实验室进行了验收,并对所缺少的仪器、药品进行了补充。
二、中期练习操作。
在这学期,练习操作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学到三月中旬之间,班级统一上实验课,规定必做的实验,由教师讲解并演示,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操作,并互相帮助,提示和提出问题一起改正;第二个阶段是三月中下旬到考试,在这期间再将每个班级分为五人一组的实验小组,每个人一台试验台独自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并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三、后期模拟加强
在考试之前,在理化生教师的帮助下我们开展了一次试验模拟考试,专门设置了学生抽签,尽可能的接近中考。应该说这次模拟考试也在这次实验考察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心理和操作上都有了一定的适应。
四、考试成绩与问题:
由全校理、化、生教师的共同努力,今年我校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工作也顺利结束。物理实验平均分7.2,与去年的成绩几乎没大的变化,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为是理化生、艺术学科同场,同时进行考查,学生难免有手忙脚乱的行为,另外,有部分学生挑选实验器材时,实验器材把乱拿一通,影响了他人实验,在以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认真开展好常规实验教学,保证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工作成绩能够进行突破。
一、实验教学中过程学生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
1、基本工具使用得不正确,其主要表现为: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的学生没有进行校零就直接使用;测拉力时没有 作匀速直线运动就读数;校零时不在使用位置上。(2)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拿在手里读数,而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形水面相平,甚至量筒都没放平就读数。
(3)在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时,没有试触就直接使用;不注意接合适的量程。
(4)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及判断阻值的变化情况。
2、操作不规范,如(1)学生操作不按实验要求,操作过程中对器材的使用不够规范。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不是移动光屏呈接像,而是移动透镜去找像。
(3)连接电路的方法不正确;表的刻度盘没有正对观察者;没有排除电路故障的一般经验,有的甚至根本不会连接电路。
3、背实验和数据,违背实验事实。很多学生一开始就马上在实验册上填写有关 内容,根本没有看器材,甚至是先填出实验结论、数据,再做实验。其实验数据与填写数据根本不符,如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根本没有呈接到清晰的像就在题单上填 写了结论。
二、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比较盲目,缺乏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有的问题虽然存在某一部分学校的学生或个别学生身上,但反映了我们一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不到位,而是为了实验操作考试而做实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方法的指导。其次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操作时,让学生的自我认识不够,操作不认真。教师讲得太多,包办做得太多,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数据和结论让学生记住。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规定太死,如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测小灯泡的功率,测平均速度,观察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教师先把一些数据给学生规定好,让学生按教师事先设想的数据去做实验。这些做法抹杀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养成了在实验操作中的依赖性和封闭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 出现问题不会找原因
主要体现在电路连接上,明明是虚接的原因却说成是器材的问题,不知道如何检查电路。应该逐点检查,一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地检查,还可以触动每根导线,看动哪根导线时电表有示数,说明此处接触不好,有断路情况。
2. 数据处理或汇报能力差
如在测温度的实验中,看不清数据就读数,把17℃读成12℃的大有人在;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中,读数应是9.80cm却读成了9.8cm,忘记估读;还有明明是杠杆平衡却说成是天平平衡,明明读得是物距却说成是像距,明明是重力却说成是质量等。
3. 思维定势
教师给完力臂或者力后,学生不知道按照杠杆平衡原理去找相应的力或者力臂,而是思维定势,按照教师训练时的数据进行实验,导致数据错误,完不成实验。
4. 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强
在测质量时,调完横梁平衡后在测质量的过程中还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在杠杆平衡条件探究的实验中,杠杆调平衡后进行实验,教师给完力后,学生在找力臂的过程中,找不准就调节平衡螺母;在操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不会划火柴,手拿火柴柄,把火柴头朝向胸口一侧划火柴,这样是有危险的,另外火柴是划着了,开始火焰很小,学生在操作时马上就移动火柴至酒精灯,没等到接触酒精灯火焰就熄灭了,导致多次点火不成功。电学实验读完数后不及时断开开关,造成丢分;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有的学生把温度计往水里一放就读数,忘记等待示数稳定了再读数,这种操作明显是不对的。还有的学生不按照客观实际读数,考前问了上组的学生结果是什么,轮到自己操作了就读多少,这样实验显然很荒唐。比如上组学生测热水温度是56℃,下组明明是48℃,可学生还是读56℃,殊不知教师已经在热水里放了点凉水,降低热水温度。
5. 实验步骤紊乱,缺乏条理性
很多学生在实验时,不按要求的顺序进行实验,刚一开始就动手操作,等到读数了才发现没有设计表格,这样会引起学生的紧张和忙乱。杠杆平衡题发现有些学生先去计算然后按计算结果再去杠杆上找,这样不符合实验要求,也失去了实验探究的意义,还有的学生不按给定条件去做,虽然也平衡了,但不是按教师所给的数据进行的实验;还有的学生在调试杠杆水平平衡时,总调节一端的螺母,导致这一端的螺母快掉下来了杠杆还不平衡,这样学生就慌了。学生不会观察,或者平时训练时教师没提示过,能灵活处理实验过程。
6. 不能全部完成实验
一部分学生在实验完成后不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或不会填写,或马虎忘记了,造成不应该丢分的却丢了分;还有的学生在实验结束后,仍有时间,但桌面洒上水了,没擦拭干净就离开了,这样丢分更可惜。
二、教师培训的技巧
(1) 尽量让学生不要求重做。有的学生在考试快要结束时,回想自己好像那个地方操作不正确,认为重做是重新计算时间,所以向教师申请重做,这样他前边的成绩就没有了,但是时间不够了,等考试结束时学生没完成实验,造成分值很低。其实有的学生在申请重做前基本是满分了,这样造成不应该有的损失。
(2) 教给学生找数据的方法。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当f=10cm时,探究物距u>2f的成像特点,让物距在30cm处效果明显,读数方便;探究物距f<u<2f的成像特点,让物距在15cm处效果明显,读数方便;探究物距u<f的成像特点,让物距在6cm处效果明显,读数方便;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教师给力自己找力臂时尽量用最简比,这样方便操作和计算,教师给完数据以及自己实验得出的数据应及时记录。
(3) 器材准备要充分。有的题目的器材应该多准备几个,做到灵活多变,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比如测量物体重力的实验,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都应多准备几个物体;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多给几个物块,这样学生就不知道教师会给哪个被测物体,使学生有种平和的心态去应对考试,不用猜想或记忆,以免影响实验考试。
(4) 进考场先看题牌,了解试题内容与要求,静静地思考本题的操作要领,操作顺序等。
三、实验考试的建议
在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时,尽量给3只电流表,这样学生操作方便,关键是实验误差较小,更符合科学规律;重做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弊大于利,建议不要增加这个环节;增大物理实验考试范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综合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一、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物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体现了系统方法、现代教学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组合的思想。例如从教学方式(过程)角度的设计强化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从师生双边活动角度所进行的设计体现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从教学内容角度进行的设计注重了物理实验教学本身应遵循的规律,从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角度所进行的设计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及教学吸引力所起的针对性作用。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第一阶段以实验技能的培养为主,着重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讲清原理、器材,讲清操作步骤,要示范演示,要在学生操作时进行指导,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二阶段以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主,着重应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的探索以一个宽松的环境,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学生一开始对实验探索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的引导往往给他们很大的启发,在把握方向的前提下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体现。
二、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是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关键是示范与反馈,这时,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统一的,规范的,学生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但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教师又必须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设计,允许学生进行自己独特的,甚至反常的一些操作。关键问题之二是,在实验室,教师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他们有一个较充分的探索性实验空间。
三、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途径
1.设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物理实验课既不能上成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的“放羊型”课,又不能上成只让学生进行操作训练的“操作训练型”课。通常,教师将学生实验课的内容制作成一个CAI课件,其中有“教学目标”、“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找错误”、“练习”、“实验拓展”等内容。课件中有动画、照片、录像等等。在实验原理讲解时,教师力求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时,在操作步骤讲解时,由于学生还没有实际看大头针像的经验,教师很难用语言把物像“遮挡”及其本质讲清楚,教师通过制作动画很好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在实验步骤讲解时,教师十分重视教师的示范,不仅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台或播放CAI课件中的录像演示每一步操作步骤,还针对学生的典型操作错误,设计“找错误”栏目,经过教师示范、学生找错误以后,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率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在操作反馈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进行操作,也可以把学生打出的纸带或实验册中的图表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2.进行发散性的思考
在物理实验中,对实验方法与器材进行发散性思考可大大拓宽学生的思路,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例如在《测玻璃的折射率》这个实验时,教师可以对实验测量工具进行发散性思考,用圆规作单位圆以后,用刻度尺替代量角器;教师可以对实验用的玻璃砖进行发散性思考,用半圆形玻璃砖及其他形状的玻璃砖替代平行玻璃砖,用水(液体)替代固体(玻璃砖)等。
3.对疑难积极探索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对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探索可以加深对所研究的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化解难点。例如在透镜内容学习后,学生对能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实像、观察范围有多大及挡住透镜的一部分,能否成完整像等问题,仅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总觉得理解得不透,这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实验探索,一定会加深他们的印象,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稳固,从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4.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索
学生在实验时,手边有一些实验器材,利用这些实验器材,学生可以进行很多实验探索,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探索的热情。这样的探索实验犹如学习与探索的“助推剂”,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物理实验课既要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2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电阻
3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4用天平和量筒测小石头的密度 5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6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7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8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014年初三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内容
1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2用量筒量取20mL粗盐水过滤 3蒸发少量食盐溶液至结晶
4金属和酸的反应
5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
6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7蜡烛燃烧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精神是多么重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才能获得。
今天,我们全校八年级同学进行了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测试从上午8点开始,轮到我们班时已经是下午2点了。第五节课才上一半,班主任郭老师就叫我们去排队候考。我们怀着紧张的心情站在操场上。虽然这些实验老师带着我们练习了无数次,但这次是一次计入中考成绩的实验操作考试,还是很担心自己考不好。
当老师带领我们来到实验室门口时,气氛就更紧张了,很多同学在门外祈祷:组长抽签时能够抽到简单一点的实验。我们这组抽的题目是观察人的神经组织,看到题目,我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在回忆着以前背过的关于这个实验的内容,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不要紧张,要冷静点。当我晃过神来的时候,轮到我们这组进考场了。
考场里十分安静,四人一组,每组一位监考老师,只见监考老师给我们一张纸,要求我们写上班级、姓名、考号,然后我们就开始考试了。我按自己的记忆,第一步拿出显微镜,第二步对光,但视线一直不好,左移移右移移,重复了很多次都找不到好的视线,我心急如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只好拿起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正中心,眼睛注视目镜内,用双手移动玻片标本,直到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我也没看清楚物像。
试题一 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步骤
考查得分点
分值
评分细则
检查
检查材料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没有检查步骤、也没有报告的不扣分
制片
用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撕下的不是内表皮扣1分;没有滴碘液的扣1分;没有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的扣1分;没有擦拭载玻片、盖玻片的不扣分;是先滴清水,还是先撕取内表皮的,不扣分;有“用镊子展平内表皮”动作的不扣分;有“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动作的不扣分。
用刀片划取一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用镊子撕取并展平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央
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并让其一侧先接触水滴后再慢慢放平,装片无气泡,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在盖玻片的一侧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标本染色
取镜
安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米处,略偏向左
单手拿显微镜扣1分,一手握镜臂,另一手有托镜座动作的不扣分。显微镜放置实验台上只要不是靠在边缘的不扣分。
观察
转动转换器选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对光方法正确(数码显微镜自带光源,需打开光源开关),使视野白亮
视野黑暗,看不到物像的扣1分,视野不白亮,但能看到物像的不扣分;未使用低倍物镜观察扣1分;没有固定装片扣1分,只用一个压片夹固定的或用两个靠住装片的不扣分;视野中没有表皮细胞图像扣1分。
安放装片正确(将装片固定,并使装片中的表皮正对通光孔中心)
双眼看目镜,调焦,移动装片,寻找物像
按步骤使用显微镜;视野中能看到清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结束
实验
取下玻片标本,物镜偏到两旁(数码显微镜需关闭光源开关,将载物台降到最低位置),将实验废物放入垃圾桶,整理使用过的材料和用具,清洁实验桌
实验结束未整理器材等扣1分,有整理动作,但整理不到位的不扣分。
合 计
试题二 制作和观察叶的下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步骤
考查得分点
分值
评分细则
检查
检查材料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无检查步骤不扣分。
制片
用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没有擦拭玻片、未展平、有气泡均不扣分;撕下的不是下表皮扣1分;不吸多余水的扣1分。
将蚕豆或青菜叶下表皮对折并撕开,撕下一小块下表皮,用镊子展平于载玻片的水滴中央
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并让其一侧先接触水滴后再慢慢放平,装片无气泡,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取镜
安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米处,略偏向左
单手拿显微镜扣1分,离台边距离不严格要求。
观察
转动转换器选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对光方法正确(数码显微镜自带光源,需打开光源开关),使视野白亮
视野黑暗,看不到物像的扣1分;未使用低倍物镜观察扣1分;没有固定装片扣1分。视野不白亮但能看到物像的不扣分;只用一个压片夹固定或两个压片夹靠住装片的不扣分;视野中没有细胞图像扣1分;有细胞图像但不清晰不扣分。
安放装片正确(将装片固定,并使装片中的表皮正对通光孔中心)
双眼看目镜,调焦,移动装片,寻找物像
按步骤使用显微镜;视野中能看到清晰的叶下表皮细胞
结束
实验
取下玻片标本,物镜偏到两旁(数码显微镜需关闭光源开关,将载物台降到最低位置),将实验废物放入垃圾桶,整理使用过的材料和用具,清洁实验桌
实验结束未整理器材扣1分;有整理动作,但不到位的不扣分。
合计总分
试题三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步骤
考查得分点
分值
评分细则
1.检查
检查材料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没有检查步骤扣1分(此处不扣分)
2.取唾液
用凉开水漱口,将一团脱脂棉球用清水沾湿,挤干后放入口中含一段时间,把脱脂棉从口中取出,将唾液挤到杯中。
未用脱脂棉扣1分,未将唾液挤到杯中扣1分
3.取淀粉
分别量取2毫升3%淀粉溶液加入(1)、(2)号试管中
加入淀粉不正确扣1分(2毫升左右即可;使用滴管和量筒不规范不扣分)
4.设置
对照
在(1)号试管中,注入1毫升唾液并充分摇匀;在(2)号试管中,注入1毫升清水并充分摇匀
未在(1)号试管中注入唾液扣1分;未在(2)号试管中注入清水扣1分(1毫升左右即可;使用滴管和量不规范不扣分;振荡试管方法不规范不扣分)
5.保温
将两支试管放在37℃水浴中,约3分钟
未将试管放在水浴中约3分钟的扣1分(3分钟左右即可)
6.观察
现象
取出这两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并观察现象
未在两支试管中滴加碘液扣1分;两支试管颜色没差异的扣1分(2滴左右碘液即可,1滴或多滴不扣分;两试管内有色差即可;振荡试管方法不规范不扣分)
7.结束
实验
将实验废物倒入垃圾桶,清洗试管和其它实验用品,将实验物品归还原处,清洁实验桌。
实验结束未整理的扣1分(提醒后整理不扣分)
一、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 采取团队协作, 集体备课, 发挥集体的力量, 结合学生实际, 制定实验导学案, 并反复商讨、研究、修正, 最后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实验导学案。
(二) 每一篇导学案中应含有以下内容: (1) 实验前预习, 动手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白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或是要解决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 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 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4) 动手实验时, 要留有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自主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从而获得实验的成功感。
二、实验教学过程和具体做法
根据本校学生实际, 笔者选取本校水平相当的八年级四个班 (快班为A1班和A2班, 各为66人, 慢班为B1班和B2班, 各为68人) 和九年级的两个慢班 (C1班和C2班, 各为63人) , 作为实验对比的对象。
(一) 以《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实验为例。在A1班和B1班中提前发导学案, 让学生进行实验前的预习, 同时为了增强实验的成功率, 教师要对相应的实验进行预做。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后, 才进入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而在A2班和B2班, 只在上实验课时才发导学案, 仅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本实验的要求及注意的事项, 就进入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在两种情况下, 教师都留有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自主探索实验, 教师来回巡视, 指导学生实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使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动手实验。实验时每班都分成24个小组, 约3人为一组, 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的结果是:
1.《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的实验统计结果如表一。
2.《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实验统计结果如表二。
从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分析不难得出, 实验前的预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做到心中有数。说明实验教学中, 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可使实验顺利完成。但数据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由于我校学生生源较差, 实验设备不足, 仪器陈旧、缺损, 班额人数过多, 只有一间实验室, 没有专职的实验员, 物理教师要身兼数职, 在实验课上虽然忙前忙后的, 但仍有部分学生得不到及时帮扶, 使学生失去动手实验的信心, 导致实验失败。
(二) 以《测量物体的密度》和《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为例, 在水平相当的C1班和C2班中都提前发放实验导学案, 让学生进行实验前的预习, 使学生都做好充分准备后, 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但是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在C1班进行巡视指导的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培养实验尖子, 协助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实验, 因而收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而在C2班中教师不进行巡视,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 任由学生自由发挥, 学生自己处理实验过程中, 遇到的有关问题, 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果是:
1.《测量物体的密度》的实验统计结果如表三。
2.《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统计结果如表四。
从表三和表四的数据分析得出, 作为物理教师, 切忌把学生赶到实验室后, 就一走了之。由于农村初中生固有的调皮特性, 尤其是对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 爱动手爱探索的时期, 更加需要正确引导, 才能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 但是教师不需要有问必答, 更不可以包办代替。
【关键词】初中生 物理 实验操作 能力 评价
实验教学对于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而言非常重要,实验过程不仅是对于学过的理论知识的一种应用,实验操作能力也是物理课程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的一种技能。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不仅会直接决定物理实验能否很好的完成,这也是衡量学生实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合理的确立评价标准,并且要采取更为多元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实验操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形成正确认知
在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前,教师首先要对于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形成正确认知,要明确实验操作中应当关注哪些内容,并且要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式。在过往的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往往被教师所忽略,教师更多的会关注学生最后能否完成实验,实验的成功与否才是教师最看重的部分。这种认识显然存在偏差,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与评价,要看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合理,并且要明确实验操作能力评价中应当关注于哪些问题,具体考查哪些内容。只有对于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形成良好认知,这样才能够让评价内容更为公正客观。
教师要意识到,实验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共同体。实验操作(动手做)过程中,需要大脑的思维,离不开眼看、耳听、鼻闻、手摸、舌尝的观察。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时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实验操作的精确、协调程度通过观察被发现,由思维进行评价,反馈至肌体得到完善,思维、观察能力的发展能奠定实验操作能力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思维和观察能力借助实验操作的过程得到专业化训练,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更促进思维、观察能力的发展,提升思维的品质和观察的敏锐性。教师只有对于实验操作的评价形成正确认知,这样才能够确立更为合理的评价标准与教学理念,这也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提升实验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所在。
二、丰富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方式
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时评价的方式都十分单一,在这样的基础上得出的评价结论也并不是太有说服力。教师要多样化评价方式,要借助不同的方法与技能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这样才能够给予学生更为客观且全面的评价内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验结果来大致判断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是大部分教师都会采取的评价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教学辅助工具来帮助实验操作评价过程的展开,可以利用视频录像来为评价过程提供依据,这也可以很具体的看到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让学生做出改善。
评价的方式可以十分多样,教师要改善自己的教学观念,透过不同的评价模式来提升评价的准确性。通常我们会用到纸笔的评价方式,纸笔评价是利用文字和示意图呈现物理实验操作情境和问题,评价指向是学生对实验知识的回顾,程序性知识也被转化为陈述性知识进行考查,学生做题表现出的是思维能力水平,而不是实验操作能力水平。视频录像评价则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录制实验录像试题,试题稿本源于课程标准中指定的实验,设置操作过程中的疏漏和故障,评价是学生看录像,找错误、查疏漏、排故障为依据。视频录像还有一种应用方式,教师可以拍摄下学生的实验过程,在回看中找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评价的重要依据所在。在多样化的评价模式中才能够让评价内容更为准确与全面。
三、明确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标准
在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时,明确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标准非常重要,这也是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让大家掌握更多准确的操作方法与操作技巧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来确立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标准,同样的标准并不是在每一个实验过程中都适用。同时,教师要在评价过程中将这些标准落实到位,要严格按照具体的标准来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准确。这样才能够规范实验教学,这也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准确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巧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操作具有精确性、定时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每个实验步骤或每个仪器的器械操作都有一定的规范,操作过程要与时间相对应,执行操作时动作要配合得体、协调,要适应实验条件的变化。根据实验操作的这些特征,评价学生完成一个物理实验,其操作能力的结构分量有:测量仪器使用、器材组装、操作过程展示、故障排除、清洁整理等五项,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侧重。教师要明确这些实验能力的评价标准,并且要严格按照这些内容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这才是高效的实验课堂教学应当有的模式,在这样的基础上行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透明玻璃板一块,支架4个,白纸一张,铅笔一支,刻度尺一把,直角尺一把,光屏),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将一张白纸平铺于水平实验台上,用铅笔画一道横线,将平面镜组装在这道横线上。注意要让平面镜与桌面垂直,否则会造成重影。
3.将一个支架放置于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处,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
4.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A和A′。
5.拿掉平面镜后面的支架,任意改变平面镜前支架的位置,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6.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B和B′。
7.移开平面镜,在白纸上标注出镜子的背面,用虚线连接A A′和B B′,用直角尺测量是否垂直,标注出垂直符号。
8.用直尺分别测量出A和A′、B和B′到镜面的距离,在图上标出这段距离,并填入表格中。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9.将试题中的实验结论填写完整。
10.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灯泡L12.5V---灯泡L22.5V摆成串联电路,将电压表放在L1正下或正上方。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用导线依次连接电源---开关---灯泡L1---灯泡L2成串联电路后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压表所选量程是否得当,“+”“-”接线柱有无接反。4.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5.断开开关,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6.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并联在L1L2两端测出总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7.断开开关,将L2的灯泡更换为3.8V的灯泡L3,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3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8.断开开关,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9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并联在L1L3两端测出总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10.断开开关,填写实验结论。
11.整理实验器材,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三、探究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将电压表放在定值电阻的正下或正上方。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按先串后并的方法连接实验电路,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要放在最大阻值处。
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所选量程是否得当,“+”“-”接线柱有无接反。
4.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1v,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在表格中。
5.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2.0v,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在表格中。
6.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3.0v,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在表格中。
7.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移至最大阻值处,断开开关,填写实验结论。
8.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四、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检查实验器材。(看器材是否齐全。看清各表的量程以及分度值,将开关断开。)在检查实验器材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摆放结束后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用导线顺次连接除电压表以外的用电器,连接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要移动要最大值处,连接完毕后,将电压表并于小灯泡两端。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路。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5v。5.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正确记录小灯泡亮度和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6.将滑动变阻器移至最大阻值处,断开开关,用电功率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额定功率,填入表中。
7.再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低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2V。
8.观察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正确记录小灯泡亮度和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
9.将滑动变阻器移至最大阻值处,断开开关,用电功率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实际功率,填入表中。
10.整理实验器材,整理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允许后,离开考场。
实验
五、用剩液法测盐水密度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托盘天平及砝码一套,镊子,100ml量筒一个,大烧杯一个(内装盐水),小烧杯一个。抹布一块)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不能忘记检查砝码盒!并将砝码盒放置在右盘跟前。2.将天平放置在水平实验台上,用镊子将游码归零,用平衡螺母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注意要控制好天平到人的距离,不要离的太近也不要离的太远,要方便完成质量测量,天平调节好后,不允许再移动天平的位置。3.将大烧杯中的盐水向小烧杯倒入20ml,估测它的总质量后,将其放置于天平的左盘中,选择合适的砝码由大到小的顺序用镊子夹取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的横梁再次平衡。注意平衡的标准:让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幅度相等。4.读出天平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相加得到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填入表格中。
5.取下小烧杯,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归零。
6.将小烧杯中的盐水向量筒中倒入10ml。将体积v填入表格中。注意在倒入液体时,眼睛紧盯液体的凹液面。7.将剩余盐水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称其总质量m2。将数据填入表格中。8.将小烧杯取下,用镊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归零。9.计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 m1-m2
10.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填入表格。
11.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检查实验器材,经监考老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2.组装实验器材,利用平衡螺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3.在杠杆在左端第二格挂一个钩码,在右端第一格挂两个钩码,保持平衡,同时记录实验数据。
4.调节杠杆两端钩码的位置,将右端钩码向外移动一格,左端钩码向外移动三格。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保持平衡,同时记录实验数据。
山西省2014年初中理化实验操作模拟考试试题
物理试题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物理试题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物理试题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试题4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物理试题5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物理试题6测量盐水的密度
物理试题7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物理试题8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一、变“不可见”为“可见”
将力传感器用于超重、失重实验,使用位移传感器研究加速度。
超重、失重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电梯升降、神舟号在太空中遨游时航天员的失重现象等,學生们都能一一列举出来。然而如何从物理学的规律出发来认识超重、失重的原因,却是一个教学难点。原因是学生看不到超重、失重过程中压力的变化。超重、失重现象发生在物体变速运动的过程中,按照传统实验装备只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压力的变化;而且在课堂中演示超重、失重所经历的时间又很短暂,学生根本看不清弹簧测力计示数,更谈不上记录数据,提供给学生作为分析的依据。而引入力的传感器,便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学习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时,利用传统实验器材,学生只能通过物体的运动速度、位移间接地计算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而且也只能研究匀加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条件:物体受到的外力恒定不变)。利用力的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设计实验,直接测量出了物体运动过程受到的外力和加速度的数值,并利用计算机绘制出了力和加速度一一对应关系的图线,提高了实验的直观性和课堂教学效率。并且,由于传感器实验不受物体运动情况的限制,学生还可以研究做非匀加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条件:物体受到的外力不恒定),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瞬时性,很快突破了难点。
二、由“抓不住”到“抓得住”
将电流传感器用于自感现象实验。
在自感现象实验教学中,闭合开关通电,出现了一个灯泡先亮,一个灯泡后亮的现象。这是由于电磁感应引起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同产生的自然现象。以往教师只能通过理论分析电流的变化情况,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电流变化的情况,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分析,头脑中很难有形象的物理情景作支撑,形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引入电流传感器,将电流的变化记录为图像,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自感对电流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感现象的本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又启发学生从电磁感应的理论出发来分析断电时自感现象中电流的变化情况,并利用电流传感器实时记录电流变化图像,印证学生分析推理的正确与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成主动参与,在积极地对话交流过程中,加深了对自感现象本质的理解。这样不但解决了传统实验仪器不能直观反映出本质现象的弊端,增强了教学效果,而且还加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将“不好做的”转变为“好做的”
同时使用力传感器和光电门传感器进行向心力研究。
在以往的向心力教学中,由于理论推导和实验证明都很困难,教师只能直接给出向心力公式,无法进行任何理论推导和实验证明。而利用力传感器和光电门传感器,可以直接获得一个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到向心力、线速度的数据,进而从数据分析中得到向心力公式。
四、对传统实验进行“再挖掘”,开发其潜在的教育和教学功能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索、研究物理规律为出发点,以实验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的一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道理上得到了一个合法逻辑的结论,然而在实际中什么是动量,什么是冲量,什么是动能,为什么动能的定义要有一个1/2的系数?学生是没有感性认识的。在运用传感器进行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创设的真实情景,在实验全过程中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教师则加强对学生问题的了解,并加以适当的指导,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讨论、互助、合作,通过处理实验的一系列数据,“发现”新规律,“定义”新的物理量。
一、学生物理兴趣培养途径
1.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教师要从学生好奇的、新鲜的事物入手, 尽可能地采用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的实验, 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而言, 由于受到知识能力和经验的限制, 好奇心强, 尤其是对于各种新知识, 都感到特别新鲜。因此, 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的出发点,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并把这种动机转化成为学习的动力。比如在学习有关能量守恒定律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个单摆来做实验, 将单摆尽力地摆动起来, 如将摆球贴近眼睛, 而人站着不动, 然后放手, 使得单摆摆动起来, 这时学生自然就会替老师担心, 但是实验的结果却出乎意料, 从而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一个简单而且贴近于现实的物理小实验,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而且可以激起学生乐于操作的心理, 进而促进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
2.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
在物理教材中, 有很多的演示实验, 为此, 教师要以教材为出发点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 要求实验要直观、形象, 不仅要易于引起学生兴趣, 而且要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有关冲量的知识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 如“将鸡蛋从高处扔下结果会如何?”学生自然会回答:“会打碎。”这时, 教师可以在地上铺上厚厚的毛巾, 将鸡蛋从高处扔下, 而鸡蛋并没有碎, 这时, 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问题:鸡蛋为什么没有碎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 因此引出冲量这个概念。这样, 学生兴趣在提高的同时, 学习的情绪也高度上涨, 就会极其乐于自己去实验、去操作, 进而有效地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强化教学艺术水平。
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此, 教师也应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以提高自己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极为成功的公开课, 当听课的邻校教师问他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时, 他答复说:“这节课我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 对每节课, 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不过, 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 或者说现场准备, 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个故事对我们教学课堂的感染力在学习物理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 教师可以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 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增长技能。
二、实现方法
1. 采用分组实验法, 让学生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
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实施教学。传统的教学中, 实验之前教师讲解时间过长, 而且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这样, 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不达标。而采用分组实验,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 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实验操作能力。一般而言, 分组实验方法可分以下步骤进行:一是分小组, 提高仪器利用率;二是注重检查, 有利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三是强化训练, 升华学生的认知能力;四是分层次, 教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进行分层次进行。这样,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地掌握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进而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比如物理情景的创设, 不仅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 注意在教学中要与物理学科的特点相结合, 确保教学过程和实验过程的简单、易做、可行、实用, 避免学生产生物理难的畏难情绪, 带动学生探索物理的热情, 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 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3. 改革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程序和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大胆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理念, 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程序, 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并且在此基础上, 采用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法, 集中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 教学中, 可以建立起“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进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总之,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明白学习物理的重要性。通过实验, 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 还要将各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性, 以兴趣为主攻, 以实验来主导,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欣欣.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李红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今年毕业班体育、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已顺利结束,现将活动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小组成员并各司职责,使安全工作上下统筹、细致入微。组长负责统筹全局,严明带考职责和纪律,及时协调各关系。副组长负责严密组织考试,安排好各班学生的乘车和就餐,作好后勤保障。成员曾丰、赵昕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对应科目的考试,密切关注学生考试期间的纪律和安全。
二、防范措施充分到位。
1.在考前毕业班师生大会上由带队领导宣讲此次考试安全注意事项,带队领导、教师职责和学生纪律规范。严格要求、提前谋划。
2.考前3天与客运司机签定《运输安全责任合同书》,作好职责宣讲,严格出发之前的车况安全检测。
3.考前班主任要警示学生注意身体健康,有身体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班主任,以便采取应对措施;要对考生心理进行必要的引导,既要严肃、认真应考,又要缓解压力,轻松面对。
4.考试组织要坚持“统一出发、统一参考、统一返校”的原则,严禁师生擅自行动。特别是乘车时要严格按照学校安排的车辆和座次,跟随指定的老师,以便学校有效的掌握学生动向。
5.考试期间,带队领导和教师要随时紧跟学生,保障考试的顺利进行,防范可能发生的一切意外!
【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推荐阅读:
怎样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10-11
物理实验考试总结10-10
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研究11-06
中学物理实验目录06-21
初三物理实验小结07-09
物理实验导热系数07-20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09-20
物理实验预习报告10-29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05-31
物理实验的教学创新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