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精选8篇)
成文日期:1999-01-21 转发省教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财务管理办
法(修订)》的通知的通知
各市、区教委、财政局、委属各单位:
现将山东省教委、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鲁教财字[1998]32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单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山东省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修订)》(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按《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管理办法》得到认真落实。
二、要按《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好财务管理体制,农村中小学要按市教委、市财政局《关于青岛市农村中小学财务实行乡镇教委统管的通知》(青教通字[1998]264号)的要求,认真落实乡镇教委财务统管。
三、要按《管理办法》的要求,保持中小学校财会人员的相对稳定。基层单位的一般会计人员聘用、调配要先商得本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同意,基层单位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同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意。
委属各单位内部一般会计人员的聘用、调配要先商得本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和市教委计财处的同意。单位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上报市教委计财处同意后,报市财政局文教处备案。
会计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离职,必须办理会计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交接,由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监交,会计主管人员交接,由单位领导监交,必要时可请上级主管部门派人监交,未办清交接手续不得调动或离职。
委属各单位会计主管人员的调动,在办清交接手续后,持调动申请表到计财处审核盖章后,由市教委人事处办理调动手续。
四、加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1、要巩固前阶段固定资产的清查、建帐、设卡和正常运转成果,按《管理办法》要求,切实分清总管理员和分管理员的职责。
2、明确审批权限,严格审批手续。委属各单位固定资产的报废、转让、处理,凡单位价值在5000元以下,或一次性处理价值在3万元以下成套的仪器设备(如语音室设备等)由各单位领导审批,报市教委计财处备案。单位价值在5000元及以上的一般设备,报市教委计财处审批;一次性处理价值在3万元及以上的成套仪器设备,由市教委装备办公室审核鉴定后,报市教委计财处审批。校舍房屋的拆除租借报市教委基建办公室审批,报计财处备案。各市、区审批权限,由各市、区自定。
3、加强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建立材料明细帐,实行低位易耗品领用归还登记制度。定期清点,对盘盈的物品按实际成本入帐,作增加处理;对使用后消耗的物品按实际成本作减少帐务处理;属于人为责任损失,应按规定赔偿一定数额的损失。
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是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各市、区、各单位要在广泛组织学习的基础上,逐条认真落实。
青 岛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青 岛 市 财 政 局
山东省教育委员会
文
件 山东省财政厅
鲁教财字[1998]32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各市地教委、财政局: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及国家有关法规,我们对《山东省中小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中小学财产物资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山东省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修订)》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省教委。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日
山东省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小学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现对1992年制定的《山东省中小学财手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中小学财产物资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职业中学、中等师范、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成人中学和成人初等学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上述学校参照执行。
第三条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 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四条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学校预算;依法多渠道筹措教育事业资金;加强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
第二章 财务管理体制
第五条 县以上教育部门所属中小学校和乡镇教委所属规模较大的中学(18班以上),应设立财务机构,并配备相应的财会人员。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校,可以按报销单位管理,只设报帐员。
第六条 单独设臵财务机构的中小学校,一般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体制。学校财务机构在校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的财务工作。学校的工厂、商店、食堂、基建等财务工作由学校财务机构统一领导。
第七条 乡镇教委对所属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体制。即除规模较大的中学可视情况单独设臵财务机构外,其余学校均作为乡镇教委的报销单位,由乡镇教委统一管理所属报销单位的财务活动;报销单位学校只设报帐员,在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向乡镇教委财务机构报帐。
第八条 中小学校财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聘用、调配的,一般会计人员,须先商得本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和上级财务部门的同意,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乡镇教委财务人员和乡镇中小学专职财会人员的任免,应征求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 中小学校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技术职称、任免奖惩,应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执行。
第三章 单位预算管理
第十条 预算是指中小学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
中小学校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第十一条 国家对中小学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定额或定项补助标准根据中小学校特点、学校收支状况、事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确定。
第十二条 预算编制原则
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学校应当自求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十三条 预算编制方法
(一)收入预算,应考虑学校维持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参考以前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测算编制。
(二)支出预算,根据学校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需要和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的编制,应在保证教学和行政管理人员工资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支出。
第十四条 预算编报审批程序
(一)每年末,中小学校应按照上级的要求,根据本校教育事业计划和有关定员定额及本预算收支情况,编制下预算收支计划,作为预算建议方案报教育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送同级财政部门。
(二)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控制数,按照中小学校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合理确定各学校的预算控制数。
(三)中小学校根据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合理调整学校的预算收支计划,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送同级财政部门批复后执行。
第十五条 预算执行和调整
中小学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如果国家有关政策或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可以报请主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调整预算。其他收入项目需要调增、调减的,由学校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整支出预算。
第四章 收入管理
第十六条 收入是指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十七条 中小学校收入包括:
(一)教育经费拨款,即中小学校从各级财政部门获得的各类经常性和专项性教育经费拨款。
1.教育事业费拨款。即财政部制定的“1998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一般预算支出科目的第13类“教育事业费”类的拨款。
2.其他经费拨款。是指除教育事业费拨款、教育附加拨款以外的其他各类拨款,包括公费医疗拨款、住房改革经费、城市维护费中用于中小学的校舍维修经费及其他财政拨款等。
(二)教育附加拨款,是指中小学校从政府部门获得的城市教育费时加、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拨款。
1.城市教育费附加。即按三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3%征收的教育费附加的拨款。在财政部制定的“1998年政府预算收支科 目”的一般预算收支科目的“专项收入”、“专项支出”类中列收列支。
2.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指根据国务院国发[1994]39号文和省委、省政府鲁发[1994]12号文规定,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一 2%征收的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拨款。在财政部制定的“1998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基金预算收支科目的“农村教育费附加收入”、“农村教育费附加支出”科目列收列支。
3.地方教育附加费。是指按地方政府规定征收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如省政府规定的四项教育附加费。
(三)上级补助收入,即中小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资金。
(四)事业收入,即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收入,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缴纳的杂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缴纳 的学费;借读学生缴纳的借读费;住宿学生缴纳的住宿费;按照有关 规定向学生收取的其他费用等。其中:按照国家规定应当上交财政纳 入预算的资金和应当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要及时足额上交,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核准不上交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五)经营收入,即中小学校在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六)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中小学校附属独立核算的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项目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七)捐赠收入,即中小学校收到的国内外有关机构、企业、团体和个人无偿捐赠的财、物及经批准的集资办学收入。
(八)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赁收入、联合办学收入及其他零星杂项收入等。
第十八条 中小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各项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第五章 支出管理
第十九条 支出是指中小学校为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二十条 中小学校支出包括:
(一)事业支出,即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事业支出的内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臵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二)建设性支出,即中小学校用于建筑设施方面的支出,包括用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等新建、改扩建建筑设施发生的支出。
(三)经营支出,即中小学校在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四)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中小学校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第二十一条 中小学校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必须以不影响 正常教学活动为前提。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 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不能直接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 摊。
经营支出应当与经营收入配比。
第二十二条 中小学校从有关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单独核算的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报送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二十三条 中小学校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学校结合本地情况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学校规定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财政及教育主管部门安排中小学的教育事业费要逐步实行定额与任务相结合的办法,把事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招生数量与经费分配挂钩。
第二十四条 中小学校要加强对支出的管理,各项支出应按实际 发生数列支,不得虚列虚报,不得以计划数和预算数代替。
学校内部要实行定额管理。根据实际制定单项开支定额,如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修缮费、实验费等,按定额逐级分配落实到科室、班组,并据以分析考核。
乡镇教委财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中小学报销单位的经费管理,根据不同情况为报销单位分别设立经费收支明细帐,具体核算报销单位 经费收、支、结余情况。
第六章 结余及其分配
第二十五条 结余是指中小学校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经营收支结余应当单独反映。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其余部分并入学校结余。
第二十六条 中小学校的结余(不含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交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除专项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外,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 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 专用基金管理
第二十七条 专用基金是指中小学校按照规定提取和设臵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第二十八条 专用基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奖教奖学基金、困难学生救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留本基金和其他专 用基金等。
(一)修购基金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臵费中列支,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中小学校舍 设施维护和设备购臵的资金。修购基金按照当年事业收入及经营收入 的1—5%提取,并分别在修缮费和设备购臵费中各列支50%。
各地可根据校舍设施维护费用的需求数额和基金提取状况,从财政补助收入及其他各项经费渠道中提取一定的数额,专门用于补充修 购基金的不足。
(二)职工福利基金是按照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的资金。职工福利基金依据本单位的经费自给率的50%提取,提取数额最多不得超过当年结余的50%。
(三)奖教奖学基金是接受社会捐赠、专门用于奖励教职工和学生的无须保留本金的资金。
(四)医疗基金是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并参照公费医疗制度有关规 定用于未纳入公费医疗经费开支范围的职工医疗开支的资金。
(五)住房基金是按照规定建立和使用的住房专用基金。
(六)其他专用基金是指中小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提取或者设臵的专用基金。
第二十九条 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的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市地教育主管部门会 同财政部门确定。
第八章 资产管理
第三十条 资产是指中小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 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三十一条 中小学校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三十二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暂付款项、借出款、存货等。
(一)中小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应收及暂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帐,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及暂付款项,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经规定程序批准后核销。
(二)存货是指中小学校在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材料是指使用以后即行消耗或 逐渐消耗不能复原的物资。如各种原材料、燃料、试验实习材料和改装使用的元件零配件等。低值易耗品是指达不到固定资产核算起点,可重复使用的工具、器材等。如低值仪器仪表、小工具、量具、器皿等。
(三)中小学校的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在会计上均纳入“材料”。科目进行核算。会计在总帐上设“材料”科目,材料管理部门应设臵材料明细帐,具体核算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
规模较小、耗用材料和低值易耗品较少的学校,可随买随用,购买后直接列作支出,由财会部门统一核算,集中管理,设臵《物资进 出登记簿》,及时反映物资的进出情况。
(四)中小学校的材料和低值易耗品,每年至少清点一次,保证帐实相符。发生盘盈、盘亏情况,属于正常的溢出或损耗,按照实际成 本,作增加或减少支出处理;属于人为的责任损失,应按规定承担经 济责任,赔偿一定数额的损。
第三十三条 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 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达不到规定标准,但耐 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图书、仪器、课桌凳、办公桌 椅等项,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在执行上述核算起点以前已按固定资产管理的财产,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今后新增的财产,按上述要求核算。
第三十四条 固定资产的分类
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分为十大类:
第一类:土地、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
第二类:教学仪器和标本模型
第三类:电教设备
第四类:医疗器械
第五类:交通运输工具
第六类:生产设备
第七类:图书
第八类:办公事务设备及家具
第九类:音体美劳设备
第十类:其他
为便于固定资产的统一核算和管理,固定资产的“类”、“项”、“目”全省统一规定,具体物品名称由各地确定。
第三十五条 固定资产计价
(一)购入和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或调拨价、运杂费、安装费记帐。按规定支付的车辆附加费计入购价内。购臵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工、料、费记帐。
(三)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进、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开支的改、扩建支出减去改、扩建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 计固定资产价值。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捐赠者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张。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 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五)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臵完全价值记帐。
(六)已投入使用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入 帐,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校办产业除外)一律不提折旧。
第三十六条 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中小学财务部门控制学校固定资产的总金额,会计在总帐上设臵“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总帐科目进行核算。
(二)中小学固定资产实行总管理员和部门管理员双重管理的体制(总管理员可由总务主任或会计兼任)。
(三)总管理员负责管理学校全部固定资产明细帐,不保管具体实物。部门管理员负责保管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并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 明细帐;对使用频繁、分布较广、在库外时间较长的固定资产(如第 三类、第八类),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按物设卡;一物一卡,按使用责任人归并卡片,定期进行核对;建立固定资产分布表,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在用、在库的情况。
(四)固定资产明细帐按财产的名称、规格;型号设户名,反映财产的数量、金额。在登记固定资产明细恢户的同时,应分别在总类、大类和项的明细帐页上进行序时登记,以便及时计算出全校固定资产的总金额及各类、项的固定资产金额。
(五)会计与总管理员、总管理员与部门管理员每季度应核对一次 帐目,以保持帐帐相符。
(六)乡镇教委财务部门要配备财产总管理员,负责乡镇所有报销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按大类设户的分类明细帐,并为每个报销单位设立固定资产明细帐;各报销单位要有一名或几名财产保管员负责保管学校的各类固定资产,并建立相应的明细帐。
第三十七条 固定资产的租赁,应当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并向租赁者收取租赁费。租赁费计入其他收入。
第三十八条 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一般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土地、房屋、车辆及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和转 让,应当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 部门批准。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的报批数额,由各市地根据国有资产 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第三十九条 固定资产增加或减少时,会计部门应分别情况进行核算:
(一)购臵固定资产时,应按资金来源分别在“事业支出”、“专用 基金”等相关科目列支,同时增加固定资产。
(二)学校基建或自制完成的固定资产,经验收办理交接手续后,增加学校的固定资产。
(三)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调入或调出学校,分别作增如或减少固定资产处理。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确认的价值,先作收入和支出处理,再作增加固定资产。
(五)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均需按规定报批。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臵完全价值,增加固定资产;盘亏的固定资产,按其原价减少固 定资产。
(六)因报废、毁损而减少的固定资产,应经审批后按帐面原值减少固定资产。
(七)对学校勤工俭学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应按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在“对勤工俭学项目投资”等有关科目进行增加登 记;同时,按固定资产原价,减少固定资产。
(八)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和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计入专用基金的修购基金。
第四十条 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的操作处理程序
(一)固定资产增加(包括购入、调入、建造自制等)时,应由保 管人员验收,有关人员在原始凭证(购货发票、调拨单、基建工程竣 工验收决算资料及交付使用清单等)上签字,部门财产管理员根据原 始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凭单”,签字后送总管理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签字,然后将原始凭证和“增加凭单”送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审查无误后在“增加凭单”上加盖财务专用章,一联留财务部门,一联交财产总管理员,一联交部门财产管理员,分别作为记帐的依据。
(二)固定资产减少(报废、报损、调出等)时,应附书面材料,说明减少(报废、报损、调出等)的原因和数量、金额等情况,并按 本 办法第38条的规定办理审批。部门财产管理员根据批准的文件填制“固定资产减损凭单”,签字后送总管理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签字,然后将批准文件和“减损凭单”送会计部门,会计人员审查无误后在“减损凭单”上加盖财务专用章,一联留财务部门,一联交财产总管理员,一联交部门财产管理员,分别作为记帐的依据。
第四十一条 固定资产清查
(一)学校应利用暑假和寒假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通过 清查,核对数量,做到帐、卡、物相符;同时检查管理使用情况,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二)在全面清查盘点的基础上,年末编制固定资产清查表。具体 由各部门管理员填报,总管理员汇总,经总务负责人、校长分别审查 签章后,报教育主管部门一份,总管理员、部门管理员各存一份。
(三)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有关规 定和要求及时处理。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按本分法第38条规定,报批后再进行帐务处理。
第四十二条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
中小学校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 的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计入事业收入。中小学校取得无形资产而发 生的支出,计入事业支出。
第四十三条 对外投资是指中小学校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 资产等向校办产业、勤工俭学项目和其他单位的投资。
中小学校对外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国有资 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或备案。
中小学校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进行资产评估。
对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项目投资取得的收益,计入附属单位上缴 收入;对其他单位投资取得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国家另有规定者 除外。
第九章 负债管理
第四十四条 负债是指中小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第四十五条 中小学校的负债包括借入款、应付及暂存款、应缴 款项、代管款项等。
应缴款项主要包括中小学校收取的应当上级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当上交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税金以及其他按照国家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代管款项是指中小学校代收代管的各类款项。如代购课本、代收 住房基金、代管工会经费等。
第四十六条 中小学校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 理并按照规定分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十章 财务清算
第四十七条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小学校发生划转撤并时,应当进行财务清算。
第四十八条 中小学校财务清算,应当成立财务清算机构,在主 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学校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 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方法,做好国有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四十九条 划转撤并的中小学校财务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 审核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分别按照下列办法处理:
(一)因隶属关系改变,成建制划转的中小学校,其全部资产、债 权、债务等无偿移交,并相应划转事业经费指标。
(二)撤消的中小学校,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由主管部门和财 政部门核准处理。
(三)合并的中小学校,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移交接收单位或 新组建单位。合并后多余的国有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五十条 财务报告是反映中小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定期向各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第五十一条 中小学校报送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 支情况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五十二条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中小学校收入及其支出、结余及其分配、资产负债变动、专用基金变动的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五十三条 中小学校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小学校事业发展和预算执行、资产使用管理、收入、支出和专用基金变动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财务分析指标包括预算收支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 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生均支出增减率等。
中小学校可根据本校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第十二章 财务监督
第五十四条 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以及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中小学校必须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如实提供会计资料和有关情况。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度,严格遵守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每年应向教工代表大会报告,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五十五条 中小学校的财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 后监督三种形式。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实行不同的 监督形式。
第五十六条 中小学校的财会人员有权按《会计法》及其他有关 规定行使财务监督权。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有权提出意见并 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反映。第十三章 会计档案和会计交接
第五十七条 中小学校的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 计报表、预决算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会计资料。
第五十八条 学校应责成财会部门,按照《会计法》和《会计档 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会计档案定期归集,审查核定,整理立卷,编制目录,装订成册,确定专人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
第五十九条 学校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由财会部门装订成册 并整理立卷,在会计终了以后,由本单位财会部门保管。也可以 由财会部门编造移交清册,移交学校或主管部门的档案管理部门统一 保管。
第六十条 会计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离职时,必须办理会 计交接手续,未办清交接手续不得调动或离职。一般会计人员交接,由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监交;会计主管人员交接,由单位领导监交必要时上级主管部门派人监交。
第六十一条 财产管理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离职时,应认 真办理交接手续。移交人员负责编制交接清册一式三份,经与实物核 对无误后,分别由移交人、接管人、监交人签字,总管理员、部门管 理员各存档一份。
更换财产管理人员一般不需更换固定资产帐簿,由移交人在固定 资产帐上加盖个人名章,以分清责任,接管人可继续使用。第十四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国家对中小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十三条 独立核算的中小学校校办产业及勤工俭学项目的财务管理,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同行业或者相近的企业财务制度,不执行本办法。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教委、省财政厅负责解释和修订。
自2006年以来, 山东黄金集团确立了“做大做强”主业, 以资源为核心, 内强机制, 外扩资源, 实现“国内综合竞争能力最强黄金企业”的战略目标。财务管理服从、服务于集团战略。针对近几年集团发展战略的调整, 集团财务管理理念和体系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通过打造高效的财务管理团队, 致力于优化和完善财务控制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风险控制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四位一体的大财务管理体系架构, 为集团发展提供财务支撑, 实现管理效益型财务管控模式。
一、财务管控模式
按照财务管理决策权的集中程度, 理论上通常把集团企业财务管控划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和相融型三种模式。山东黄金集团根据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集团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制定了“集权管理, 统一运作, 资源优先, 资金为上”的核心财务理念。
矿产资源并购, 特别是对运营矿山的并购, 是黄金集团实现快速扩张、抢占行业制高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在集团企业快速扩张时期, 为了控制经营风险, 加快新企业融入山东黄金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 必须采取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
“集权管理”是指集团的财权高度集中, 融资权、投资权、资本运营权、资产处置权、利润分配权均由集团决策。黄金集团财务管控体制是以集团公司为主导的战略管理, 集团总部对各项理财行为进行统一规范, 牢牢把握“加强统筹、明确重点、狠抓投效、带动全面”的重要原则, 及时遏制住了融资和投资中的分散局面, 同时对不符合集团战略、经营效益欠佳的投资项目集中力量进行清算或转让。
二、融资模式
1. 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 为筹建财务公司作准备
山东黄金集团所属企业主要产品是黄金等矿产品, 现金流比较稳定, 适宜采取高度集权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集团自2007年开始着手建立资金结算中心, 按照内部银行模式运作, 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 有力地增强了集团公司对所属单位的资金监控力度, 集中所属各单位分散、闲置的资金, 降低资金成本, 提高资金收益, 为财务公司建设奠定基础。
黄金集团采用的是预算驱动型的资金集合库 (资金池) 模式, 即将资金集中管理业务中资金收支预算与资金结算有机结合, 通过预算对资金的控制, 根据资金的不同性质将资金按时、按量归集, 并由一组形成上下级联动关系的银行账户和内部结算系统账户及其定义在这一组账户上的资金收付转和相应记账规则组成严密的资金管理体系, 从根本上解决因资金分散而形成的大量资金管理事务。
通过资金集中管理, 使资金的收付业务变得透明, 内控机制被固化, 钳制了暗箱操作, 防范了企业经营风险。能够统一筹集和合理分配使用集团内外资金, 调剂余缺, 减少外部融资, 降低资金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增加资金收益。
2. 创新融资模式, 改善负债结构, 优化长短贷结构
借助于集团强劲的发展势头, 积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 充分向各银行展现集团蕴含的潜力和价值, 创新融资模式, 拓宽融资渠道, 成功运用黄金租赁、循环贷款、法人账户透支、发行公司债券、信托融资等方式, 降低融资成本。调整长短期负债结构, 有力缓解了短贷长投带来的资金压力, 优化了公司资本结构。
3. 充分利用债券市场平台, 拓宽融资渠道, 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针对集团融资方式单一的情况, 近几年, 充分利用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债、信托理财等产品, 募集资金近50亿元, 保障了集团资源扩张和战略目标实现的资金需求。
4. 引入信托投资基金, 拓展债权融资空间
与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 引入20亿元信托投资基金, 成为省管企业首例股权投资信托。增加山金有色板块的注册资金, 降低了集团负债率, 打通了债权融资空间。
三、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落实集团发展战略、合理配置企业经济资源、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管理控制活动。针对集团矿山采选能力和黄金产量不断扩大、新并购矿山迅速增加的发展趋势, 为了加强对下属企业的全过程控制, 黄金集团从2006年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黄金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充分体现了领导重视、全面参与、全过程控制的预算管理理念。
根据集团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由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确定年度产品产量、成本费用、净利润等指标。集团指标首先分解到二级管理公司, 集团总部与二级公司签订经营责任状, 严格按照预算指标完成情况兑现经营者年薪, 坚持“军中无戏言、指标动不得、兑现不含糊”。为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保持矿山可持续发展, 在兑现年薪时拿出一定比例与三年战略指标完成进度挂钩。
四、资本运营
2008年, 集团成立资本运营部, 专门负责集团公司资产重组、资本运营工作。近两年, 在资本运营方面, 山东黄金紧紧围绕着集团战略发展方向, 以提高公司价值为目的, 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资本结构调整。通过股权融资, 降低公司资产负债水平, 有效放大公司债务资本空间, 为集团公司外延式兼并收购战略发展提供资本保证;二是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 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先后将成熟黄金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逐步实现黄金资产整体上市;三是兼并收购, 实现外延式快速发展。集团矿业板块由黄金矿业逐渐形成黄金、有色和资源开发三个发展方向的矿业发展体系。
五、风险与内控
黄金集团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 集团建立健全了“总部-管理公司-业务单位”三级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组织体系, 秉承“风险全覆盖”理念, 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 2008年被省国资委确定为全面风险管理试点企业, 从规范企业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入手;以风险管理文化为主线, 组织体系和团队建设为基础;重视正面机会的把握和纯粹风险的控制。紧密围绕母子公司管控实际, 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在实践中逐步推进的指导思想, 从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识别、评估风险, 制定重大风险应对方案, 建立重大风险预警体系等方面展开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资金风险防范为例, 集团加强了现金流量管理和控制, 调整负债结构, 降低资产负债率, 完善集团“资金池”集中管理模式, 同时积极筹建财务公司, 并持续强化“审计无禁区”的理念, 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
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的保障。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一系列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加强,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和支出管理。但是在具体的财务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管好学校的财务,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应根据《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着重抓好财务过程管理,从“强化财务意识、健全内部机制、加强队伍素质、科学应用管理”等方面落实好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加强财务监管意识,严格依法办事
学校财务工作的好坏,关键是看单位负责人财务管理意识强否。学校一把手作为学校财务管理第一责任人,是本单位财务行为的责任主体,必须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保证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授意、指使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在近期召开的乡镇中心学校财务会议上,笔者发现一部分中小学财务管理秩序较混乱,报账与记账不能双线并走,银行现金、日记手工账成了摆设。有的学校校长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不重视学校财务管理,不尊重会计人员意见,认为只要学校会计人员将钱管好不私贪就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作为校长,要切实加强学习《会计法》来提高自己对财务工作的认识。教育行政部门多举办校长财务管理培训班,增强其法制意识。评价一个学校财务工作成败的关键是:看经济上能否提高效益;看物质上能否保障供应;看工作上能否注重效率;看精神上能否激励师生。
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全员参与财务管理
有的学校会计制度不健全,虽说有,也也只是流于形式,真正按制度、按规章制度办事的不多,随意性较大。可见,要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制订制度是重要的,但严格按制度办事更为重要。要根据《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校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制度和考核,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内部权利分级制度。将“财权”进行适当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握,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由两名学校主要负责人签字,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相关财务机构内部要做到钱、帐分管,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建立收支审批和稽核制度,明确审批和稽核的权限、程序、责任。明确校舍财产物资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责任。遇到大笔开支,可召开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必要时,可召开教职工大会,讨论决定支付情况。
三、建全单位规章立制,严格按章办事
1、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單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强化开支计划性,合理安排项目经费。首先确保人员经费开支,其次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要,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计划制定后,还必须严格执行,防止前紧后松,保证计划的有效性。
3、严格经费支出管理,杜绝挥霍浪费现象。第一,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第二,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第三,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经费。第四,加强经费开支的事前监督。第五,健全单位财产物资的管理。
4、对原始票据报销传递程序的管理。一是由经济业务发生的经手人、处室负责人先审核签字,说明此经济业务确实发生;二是由分管经手人根据要求填好报销单,财务人就原始凭证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是否符合开支范围等进行审核。
四、加强财会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误区问题同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学校财会人员素质好,对工作极其负责,敢于坚持财务规章制度、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就高。相反,一些学校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就很难令人放心、令人满意,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针对目前中小学财会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提高职业道德。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制意识,大力提倡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要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理、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
2、增强业务水平。由于各农村中小学校会计大多数是教师兼职,课务较重,培训机会非常少。法律意识淡薄,财务知识缺乏等,以致帐簿设置不太规范,科目使用不太正确,收支较混乱,不能分门别类予以核算等。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条例》的有关要求,应该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自学,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发展和提高。针对各中小学校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开展阶段性的会计培训,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从会计基础知识入手,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制定培训计划,切实提高中小学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校园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及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省中小学实际,制定本办法。
校园园林绿化的任务是:提高绿化覆盖率,逐步达到50%以上,可绿化用地全部绿化;提高绿化水平,逐步实现校园园林化。
第三条 校园园林绿化要遵循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四条 学校应积极开辟绿化用地,努力提高绿地率。新建学校必须留足绿化用地,绿化用地率不得低于35%。
第五条 学校要编制校园园林绿化规划,并纳入学校建设总体规划。
校园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规划设计方案须经过可行性论证。村办学校的校园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由乡镇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城镇学校、农村中学及中心小学校园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规划设计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
第六条 校园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应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以植物造景为主,选用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木花草,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降温、滞尘、减噪、杀菌、增加空气潮湿度等生态功能,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特点。
校园内提倡建设开放型绿地,增加师生活动空间。
校园内应尽可能栽植冠大荫浓的落叶乔木、草坪和攀援植物,做到黄土不露天。
校园经济要服从校园园林绿化规划,教学区内不得种植农作物和蔬菜。
第七条 绿化工程的施工,提倡师生参与义务劳动。学校难以承担的工程项目应公开招标。施工过程中,学校要严把质量关。工程竣工后,应由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标准和程序组织验收,审查工程决算。
第八条 学校应建立健全绿化养护管理制度,保持树木花草繁茂及绿化设施完好。城镇学校、农村中学及中心小学的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应达到一级标准,其他学校应达到二级标准。
第九条 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校园绿化档案。对胸径15厘米以上的树木,应统一编号,登记造册。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学校的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
校园内的树木不得随意砍伐,确因建设或更新需要砍伐的,应按规定报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业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学校活动,省教委、省建委定期组织评选“山东省园林化学校”。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的园林化学校标准和评选办法。
第十二条 对在校园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绿化工作差,养护管理不善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
第十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校园园林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接受当地建设部门的业务指导,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绿化经费,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积极推广新经验和先进技术。
第十四条 本办法也适用于中等技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推进考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当前关于加强中小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意见》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考试工作的基本依据。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并进行监督指导;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检查落实及统筹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管理。
第三条
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和考试管理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普通中小学考试指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许可、由学科教师实施的学科课程的单元测验,义务教育阶段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初中学生学业考试,高中阶段的模块(学分认定)考试,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高考模拟考试。
第二章
目标与原则
第五条
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是: 建立严格的考试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考试管理办法,规范考试的组织主体,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类别,优化考试的命题与方式,控制考试的规模与次数,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正确运用考试结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发现、改进矫正、激励导向功能,引领学校、教师、家庭、社会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质量观、人才观,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与习惯培养,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第六条
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根据教育内容和目标,遵循学科特点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科学考察学生的学习素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等,准确反映教与学的过程和现状,为改进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发展性原则。中小学考试要树立为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服务而测量的观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并积极主动地发展。
开放性原则。中小学考试要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试形式要多样化,考试内容要多元化,提倡实施开放性考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揭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水平,充分反映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成果。
第三章
考试类别、内容与形式 第七条
考试类别
学科单元测验属于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考试。由任课教师或教研组进行命题(也可采用学生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测验。
义务教育阶段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义务教育阶段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是一种阶段性考试,由学校组织进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期中考试(小学不组织期中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中间;期末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放假前一周。试题由学校命制。
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同级教研机构命题,省教研室可提供样题。
高中阶段模块考试(学分认定考试)。普通高中各门课程按模块设置,采用学分管理。在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进行的考试称为模块考试,同时也是学分认定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试题由学校命制。对不及格的学生,每次考试后要在适当时间安排补考。
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厅组织,省教研室命题。高考模拟考试。高中三年级下学期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统一组织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第八条
考试(考查)科目
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考查科目为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初中阶段考试科目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考查科目为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高中阶段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测试)、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考查科目为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第九条
考试(考查)形式
鼓励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考试、考查方式。重视过程诊断反馈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动手测试相结合;学科测试与特长测试相结合;免考与重考相结合。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条
考试命题
考试命题要严格依据国家学科课程标准,在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意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
各级教研机构要加强考试命题的研究,负责对学校命题的指导、审查、监督和管理,并在考试后及时进行命题质量分析。教研机构要加强自身命题的管理与质量分析,并根据考试情况及时写出命题质量分析报告。学校要建立命题、审题制度。对于日常考试,学校可采取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命题、专家审题等方式,也可由学生自主命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考试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试题命制要结构合理、题型灵活、难易适中、分量适宜,杜绝偏题、怪题。
第十一条
考试实施
除学科单元测验外,考试试题的印制、保存、传送要采取保密措施,合理设置考点、考场,根据考试的需要安排监考人员。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无人监考的实践,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考试的组织者应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应的考试组织或实施细则,细化考试环节和流程,严肃考试纪律,确保考试平稳有序进行。第十二条
试卷评阅
各学校应周密安排试卷评阅工作,评阅前要审查试题答案的准确性、合理性,并进行试评,统一标准后再行正式评阅。试卷评阅应坚持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宽严适度,始终如一的原则。要加强对主观试题、开放性试题的阅卷质量管理,建立相应的监测制度。第十三条
考试结果呈现
学科单元测验实行无分数评价。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学业考试提倡实行等级评价(一般为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或A、B、C、D四个等级);高中模块考试(学分认定考试)以学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以等级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高考模拟考试可用分数表达。第十四条
考试结果运用
考试成绩应单独反馈给学生,并作为考察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及时准确的记入学生成长(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校和教师应对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反思矫正日常教育教学的得失,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排队并公布名次,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地区、学校排队并公布名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或奖惩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第五章
考试管理
第十五条
严格规范各种学科竞赛、考级等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划片招生,不得举行和变相举行选拔性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任何统一考试、竞赛或其他考级考试等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参与社会证书、等级认定考试所获得的奖励与证书,可作为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记入学生成长(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但不得作为刚性指标量化赋分与升学挂钩。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与学科竞赛有关的有偿补习、培训辅导等活动。普通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除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以外的任何考试和培训。
第十六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中小学校不得以教育质量监测等名义组织学生进行统考。
第十七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对中小学贯彻本规定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把监督检查情况纳入地区与学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选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验收规范化学校、教学示范学校以及评先选优等结合起来。
第十八条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教研机构,要将贯彻落实本规定作为教育督导和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并及时向社会公告督导评估结果。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纳入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单位、学校和个人,要按照省教育厅规范办学行为的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和责任追究。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及《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结合学校实际,现制定《XXX学校评审中高级教师打分参考办法》
参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参加工作以来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或者校领导(校领导需上级下文)满5年。调入教师需有原单位主要领导签字、盖公章的任职时间证明,本校教师的相关任职证明需经1名校领导和1名教师签字证明。
一、学历: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10分;学士学位9分;本科8分;专科6分(中专及以下学历不记分,后学历需在取得3年后方为有效学历)。按各得分学历毕业后的年限计算,每年加0.1分。
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及任现职务年限
1、每年0.6分,最高不超过18分,脱产学习时间不计算。
2、申报高级教师以任一级教师职务期满5年为基础,每超一年加0.5分。
三、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校领导工作年限: 班主任及校领导,近5年每年记0.3分,共1.5分;教研组长近5年每年记0.1分,共0.5分,备课组长近5年每年记0.05分,共0.25分。兼职者可累计加分。
四、课堂教学
展示课评价按规定成立7人以上评课推荐委员会,并根据正常授课安排组织申报人员讲授课堂教学展示课,评课推荐委员会参加听课并做出评价。本项分值最高不超过10分。
五、教学成绩评价
依据2016-2017学第二学期六校联考及中考成绩,在六校成绩中居第一名计15分,第二名计14分,第三名计13.5分,第四名计13分,第五名计12.5分,第六名计12分。教学成绩非可比性人员以参评教师的平均分计分
六、考勤
根据学校2016-2017学(两个学期累计)教师出勤统计,教师出勤节数累计达到基本节数方可参评,达到基本节(每天8节)数计5分,每超10节按0.05分加分。此项最高计8分
七、荣誉
荣誉是指任现职务以来所获得的各级各类荣誉奖励,分为综合荣誉、教学荣誉和其他单项荣誉。
1、综合荣誉
国家级8分,省级6分,市级4分,县级2分(包括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管理干部、模范班主任等,无政府盖章或人事局盖章者计1.5分,未经人事部门批准的系统内部表彰,以及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奖励不予受理,例如:三八红旗手),乡镇级1分,校级0.5分。
2、教学荣誉
(1)省、市、县级教学能手分别为4分、2.5分、1.5分(2)市、县级骨干分别为2分、1分;(3)部级优质课一、二、三等奖分别为4分、3分、2.5分
省级优质课一、二、三等奖分别为2.5分、2分、1.5分 市级优质课一、二、三等奖分别为1.5分、1分、0.8分 县级优质课一、二、三等奖分别为0.8分、0.6分、0.5分 部、省、市、县“一师一优课”按市县优质课对应等级的80%计分;学校颁发的公开课证(含联片教研执教)每次计0.2分(累计最高不超过1分)
3、其他单项荣誉
全国、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表彰的其他单项奖励分别为0.4、0.3、0.2、0.1分。
以上三项荣誉均按最高项计分,累计不超过12分。
八、论文及著作
指任现职务以来在全国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与申报专业相符且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作品。论文1000字以上的可分档次计分,少于1000字的不计分。与他人合写的作品按平均分计分。
1、在《人民教育》上发表的论文计3分;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上发表的论文计2分;在《山东教育》上发表的计1.5分;在《山东教育报》上发表的论文计0.5分;在《菏泽教育》上发表的论文计0.3分。
2、在教育系统有关部门单位主办、具有国内统一刊号、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上发表与本专业相符的论文,国家、省、市级可分别最高计0.5分、0.3分、0.1分。
3、在各个层次的增刊、合刊上发表的文章最高计0.1分。
4、发表多篇的按最高层次计算,不累计加分。
5、根据省教育厅规定,获奖论文不再作为评审依据
6、发表论文可在“中国知网”上查询,方可加分
九、课题
指任现职务以来承担的与申报专业相符的课题,应提交课题立项和结题报告;科技成果奖是指任现职务以来获得的与申报专业相符的科技成果奖励,科技成果须经单位逐级呈报、立项并经有关部门鉴定。课题立项、科研获奖证书等必须是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颁发。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均不予计分。
1、国家级课题或科技成果奖3分;省级课题或科技成果奖2分市级课题或科技成果奖1.5分;县级课题或科技成果奖1分;多人承担课题者按平均分计分
2、承担多项课题或获多项科}技成果奖者,按最高项计分;同一科技成果受过多次奖励的按最高级别计分
十、及师德考核
以最近5年以来的及师德考核为准,5年及师德考核均为合格的计2分,每有一个考核为优秀等次加0.5分,每有一个师德考核为优秀等次加0.25分,该项最高不超过3分。
十一、特殊贡献奖
1.编写学校校本教材者,每本书的执行主编加0.25分,多人合编者按平均分计分(编书前需经学校教务处批准,所编教材学校备案公示)2.学校社团兼课教师按每学期加0.15分
一、公务卡的概念
推行公务卡制度最早始于2007年7月, 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 教育部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中央财政科研项目使用公务卡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 (财库[2015]245号) 精神。目前, SY大学作为中央部门预算单位, 根据文件要求, 拟从科研报销着手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将预算外资金及科研经费纳入公务卡结算, 有利于提高高校、财政部门及监管部门对资金流向的动态监控, 便于科研经费管理。
公务卡是指由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 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消费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不同于一般的信用卡, 它除了具有透支额度和免息期以外, 与信用卡的主要区别是:第一, 持卡人是学校在编职工, 开卡需要学校统一办理;第二, 主要用于公务活动开支。公务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雁过留声, 消费留痕”, 对财政支出动态监控, 全程管理, 具备财务管理的属性。公务卡结算是将财政财务管理相关规范与银行卡结算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目前, 公务卡结算方式可以归结为“银行授信额度, 个人持卡消费, 单位报销还款, 财政实时监控”。
二、高校推行公务卡结算的意义
公务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结算工具, 对完善高校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高效性
推行公务卡之前, 教职人员出差或者购买材料前都需要先填写审批单, 到财务部门办理借款手续, 最后再到财务报销冲账, 有时候还需要财务人员催借款, 无形中增大了财务人员工作量。推行公务卡结算之后, 在免息期内, 透支额度相当于为学校提供了流动资金,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样既不用办理借款手续, 又因为公务卡有免息期, 教职员工会及时办理报销手续, 简化了财务借款等报销程序, 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推行公务卡结算真正实现了便捷与高效。
(二) 规范性
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之后, 公务卡结算取代现金结算, 高校财务人员不需要再从银行存取及保管现金, 教职员工也不需要携带大量现金, 降低了现金流转风险, 实现了无现金支付和网络信息化, 简化了报销程序, 保证了资金安全, 提升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随着事业单位开始实行《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 高校的报销程序更加规范化。
(三) 创新性
公务卡结算方式是一种新的结算手段, 是金融工具的创新, 监管部门通过银行信息系统对高校的科研及公务支出进行动态监控, 使每一笔支付交易都有据可查, 有迹可循, 每一笔支出都公开透明, 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了腐败现象, 避免了违法违规行为, 提高了公务支出的透明度。财务部门通过银行反馈信息获得持卡人姓名、银行卡号、消费地点、消费金额及日期等所有消费信息, 然后根据银行刷卡小票及发票等进行严格、全面的审核, 避免了支出管理漏洞,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实施公务卡结算存在的问题
(一) 消费观念陈旧, 对公务卡的认知不足
很多人习惯于现金消费的方式, “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这种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支付方式很难改变, 让教职工采用持卡消费的方式有一定的难度。且刷卡需要交给银行手续费, 商家也想最大的让利于消费者, 因此, 大家都倾向于现金结算, 不愿意刷卡。学校对公务卡知识普及不全面, 教职工对公务卡的认知处于一知半解或模棱两可的状态,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教职工更愿意接受现金结算方式, 不愿意刷卡消费, 特别是一些岁数大的教职工愿意采用“现钱现货”结算方式, 对公务卡支付不完全了解和信任, 对公务卡结算存在抵触情绪, 用卡积极性不高。
(二) 推行公务卡结算存在一定风险
在推行公务卡结算之前, 教职工需要提前填写审批单, 向单位借款, 财务部门能够进行相应的预算控制, 而推行公务卡结算之后, 由于不需要支出现金, 财务部门不用会计核算处理, 也无法控制, 使预算管理失去了依据。公务卡结算虽然能够避免教职员工携带大量现金的风险, 降低资金安全风险, 但公务卡有一定的信用额度和免息期, 一旦丢失、盗用、被伪造或者密码泄露, 容易造成持卡人的信用风险。同时, 如果是教职员工或者他人, 恶意刷卡, 不及时偿还透支额度, 高校都会受到牵连, 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影响了学校的财务管理。
(三) 公务卡结算不能完全杜绝腐败现象
推行持卡消费提高了公务支出的透明度, 能够避免以前凑票报销的虚假行为, 但对于持卡人与供应商的合谋行为无能为力。例如, 商家在没有发生真实交易或即使发生了真实的经济业务但却不是公务开支的情况下, 开具“真实的假发票”, 持卡人再回单位报销, 把钱套入个人腰包。另外, 公职人员和商家相互勾结, 开出高于实际消费金额的发票, “天价U盘, 万元打印机”等事件时有发生。现实实务工作中, 这种“暗渡陈仓”的违法行为不绝于耳。公职人员和商家还可以通过虚高定价, 私下协定, 从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回扣。公务卡结算可以避免公务消费中的不合规范的行为, 但不能避免追求奢华、严重浪费等现象。由此可见, 推行公务卡结算不能完全杜绝腐败现象。
(四) 公务卡结算存在局限性
公务卡刷卡结算环境有一定的局限, 有的经营单位没有装POS机, 不能刷公务卡, 特别是西部地区, 经济不发达, 银行网络系统不完善, 导致公务卡广泛使用的推行进程进展缓慢。有的经营者出于安装成本、逃避税务检查、偷税漏税等原因, 不愿意安装POS机。一些领域也不支持公务卡消费, 比如:购买火车票、汽车票等。这些刷卡环境的限制, 直接影响了公务卡的推广。另外, 随着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多, 很多教师需要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或者进行学术交流, 出国期间刷卡付款难以避免, 而公务卡只能用于人民币支出结算, 不能用于外币结算, 给报销带来很大的不便。
四、高校推行公务卡结算的建议
(一) 假期灵活办理业务
高校有暑假和寒假, 放假期间一般学校只办理借款等简单事宜。公务卡有还款免息期 (20-50天) , 超过免息期既影响个人信用, 又需要承担相应的利息。为了不影响教职员工的银行信用记录, 财务部门需要在假期之内专门进行公务卡报销业务。财务部门可以将具体办理公务卡报销时间公布在财务部门网页或者数字校园上。教职员工可以自主调节出差时间和办理报销时间, 因个人原因导致公务卡还款逾期产生利息或者违约, 责任由持卡人自己承担。
(二) 推行公务卡结算应循序渐进, 分阶段实施
在高校中推行公务卡结算牵扯到很多理论和实务操作问题, 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 借鉴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公务卡制度的经验, 有条不紊的推行公务卡结算业务。公务卡完全代替现金结算是最理想目标。我们可以分阶段来实现, 山东省SY大学推行公务卡结算的第一阶段在科研报销中试点, 第二阶段在公务消费中实施。先从小范围纵向科研中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 积极且及时改进问题, 最后再推广到所有业务。另外, 推行公务卡结算, 一开始一般以公务卡结算为主, 现金结算为辅, 合理的安排公务卡结算和现金结算的比例。随着公务卡用卡环境的改善、信息系统的日益完善、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大, 现金结算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公务卡结算替代现金结算是大势所趋。
(三) 健全公务卡结算配套机制
推行公务卡可以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 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不能避免教职员工与商家私下密谋协商, 不能避免“虚开、多开”发票等现象,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还需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坚持管理与监督并重。一是建立财政、工商、税务、审计、监察部门相互协作的联动机制。采取各种措施来弥补公务卡存在的漏洞, 通过完善发票管理制度来打击“虚开多开”发票的力度, 建立与商家相关联的税控系统, 堵塞税源流失漏洞, 从根源上杜绝腐败行为。二是细化预算编制, 强化预算执行与监督, 完善预算考核机制, 严格控制公务支出。三是建立公务消费评估小组, 定期检查公务消费行为, 发现问题及时排查和纠正, 对涉嫌腐败的人员要严厉惩处。只有通过管理和监督, 才能发挥公务卡结算的重要作用, 促进公务卡结算的规范化。
(四) 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财务部门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联合银行及监管部门, 出台公务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使得高校的报销工作有章可循。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公务卡报销审批程序, 公务卡管理办法及规定持卡人逾期还款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财务人员对公务卡消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纪委及监管部门对公务消费跟踪监督, 将公务卡使用列入审计范围。提高学校领导及各个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控制现金支出, 执行公务卡制度。高校财务人员根据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检查公务消费的合规性、合法性及真实性, 对推行公务卡结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审核和修正。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公务卡结算只是这一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公务卡制度为加强财政监督和从根源杜绝腐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 但公务卡并不能避免高校存在的所有财务管理漏洞, 也不是杜绝公务消费中腐败的“万能卡”。只有通过制定公务卡结算的相关配套制度, 才能使公务卡成为高校真正的“防腐卡”。
参考文献
[1]梁丽香.事业单位推行公务卡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研究, 2013 (02) .
[2]殷涛.高校推行公务卡改革的创新与风险[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09) .
[3]赵燕玲.公务卡, “卡得住”的“假”与“卡不住”的“真”[J].会计之友, 2014 (05) .
[4]张丽.高校公务卡改革现状研究[J].会计之友, 2012 (11) .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1 问题
1.1 筹资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本身可用的流动资金不多,资本规模小,满足不了企业本身正常的经营活动。二是中小企业由于信用观念不强,还款不及时,造成信用等级低,资信差,银行介入谨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三是国家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1.2 投资决策较差
中小企业在投资方面基本是老板或少数人说了算,对项目投资缺乏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它们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
1.3 风险意识淡薄
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中小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长期项目,导致企业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1.4 会计信息质量较差
一是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未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三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家长式管理,缺乏民主,有很多管理者不懂财务管理,授意造假。
1.5 管理模式僵化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领导者集权严重,对财务管理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 对策
2.1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中小企业要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特别是监督职能的作用,财会人员不仅要做好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而且要加强财务监督。要将核算和监督职能向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扩展,向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各环节渗透。
2.2 加快疏通融资渠道
资金问题是中小企业普遍遇到的迫切问题。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担保公司,其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尤其应指出的是,在当前持续的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为它们解决一部分急需的生产资金,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3.3 强化资金管理
一是资金管理要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资金的使用和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二是加强财产控制。要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确保账实相符,维护资产安全。要加强对产供销的调度管理,减少库存及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销售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实行责任挂钩,严格赊销管理,防止呆坏账发生造成的直接损失。四是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和组织的基础。五是打造诚信品牌。中小企业要诚信经营,加强诚信建设,不断提高资信等级,为企业发展壮大奠定基础,积极参与资信评级,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六是加强财务分析和市场论证,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中小企业应利用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收快、经营灵活、适应性强、产品有市场、劳动力和原材料供应有保障等优势,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
【山东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山东省中小学校园园林绿化管理办法07-26
山东小学配套练习答案09-14
山东省小学四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全册11-06
2018年寒假山东济南小学生冬令营哪家好11-20
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听课体会12-03
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试行)06-03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10-28
山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12-05
山东省安全监督管理局11-18
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