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讲座心得初一(通用10篇)
初一(5)班王梓全27号
今天我们来到了学校的艺体馆开会,讲的内容呢就是:青
少年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和要正确使用电脑。
刚开始我以为检察官的形象应该是严厉的,但在开会的过
程中他却是那么的风趣和幽默,还一直和我们这些台下的学生
一起互动。场面是那么的和谐!
检察官举了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后触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
各种各样的法律条文的例子。他举了:在某个有名的学校中有
一个仅仅16、7岁的女孩子沉迷于网络中的虚拟世界,一直沉
迷在网吧里,而当她钱花完了的时候,她就在一些小学生去上
学或回家的路上去抢他们的单车,后来她还在网吧认识了和他
差不多大的青年,然后他们每天就经常一起去偷单车这样过着
生活。正好这几件抢单车的案子落在了检察官的手上,检察官
对我们说:他当时很无奈毕竟他们还是孩子,他不知要怎么对
他们进行处判。当时这个例子当时对我的震撼非常大,因为我一直也在玩游戏经常不能克制自己,我生怕自己以后会和他们
一样,那天起我就一直提醒这自己:不要再玩电脑了,我既然
已经考上了实验学校,就应该好好学习,不能辜负了父母对我的期望。所以现在我除了查阅一些学习资料之外,很少再玩游
戏了。
还有就是:和别人吵架的时候经常在网上污辱别人,侵犯
别人的隐私权,还有在网上发布一些假的信息,这些都是可大
可小的。听到这里我就心虚起来了,因为这些我曾有过,以前不懂的现在都懂了,而且现在或以后我也不会再犯了。
篇一:法律讲座心得体会 四月十六日,学校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讲座》,辅导员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如何维权》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举证了大量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少年儿童如何正确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全校师生受益匪浅。作为教师,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如何维权》等有关内容,知道执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教师在现实教育工作中充当重要角色。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道德,要知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去规范教育学生。教师是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社会公德,作为家庭成员,应有家庭美德。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非凡性,有人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同时对教师的苛刻与责备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做教师的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博大宽广的胸怀,还要有甘于清贫的孺子牛精神,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境界。而忽略了教师面对成千上万性格各异的、情绪不同的学生时所承担的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之下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不过这种压力也造就了教师百折不挠、勇于奉献的青松般的性格。但教师究竟是人而不是神,老师的言行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提倡教师要讲究职业道德,要摒弃那些功利的、腐朽的思想,简单粗暴的方法,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把培养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的责任勇敢的承担起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多样化的、积极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与学生发生冲突,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讽刺、讥讽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感到家庭的关爱,从而迸发出学习的热情。同时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对一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及时、有力的打击惩处。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根据未成年人的非凡心理、生理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用老套套,要注重改进方式,不断创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将一些原来形成的工作机制、工作做法规范化,用规范化建设来提高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的整体水平。篇二:
通过近一段时间在市局春训期间集中学习法制教育讲座过程中,我对坚持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特别是税务机关干部正确用法的不可或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讨论,本人深深感到,学习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管理,特别是对税务干部执法人员运用法制理念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听取法制教育讲座的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认识学法用法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前提。自觉学习法律、宣传法律、贯彻法律,关键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认识有多深,决心就有多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有机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具体应该做到:一是依法治国有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确定为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官”,从“人治”走向法治,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管理,这就需要有一支法律素质较强的领导干部队伍,才能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方针的落实。二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为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先后制定了近四万部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国家税务机关干部正确运用现有的法制,进行科学的管理是时代的要求.三是自身建设的需要。一个以法为基础办理各项事务的国家人员,基本的法律知识都不懂,如何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将是一句空话,能更好的用法,学法这个头带得不好,自身法制观念就不强,严格执法做不到,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日常管理工作和造就良好的法制氛围, 对新干部的成长就会有阻碍。自身教的法制不提高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我们这些执法干部来说,严格自身的法制学习,必须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二、坚持并运用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武装执法干部的头脑。坚持与时俱进,学好法、用好法。在学好法方面,我个人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同时,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处于种种思想兹生的时期,一些个别的执法干部由于对法制的理解过得轻浮,无法在其思想中产生震摄,使一些违法犯罪心理上产生了的侥幸,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遭受严重的损失。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的客观存在,都提醒我们,用法制理念武装我们执法干部的头脑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一些知法犯法的干部,法制基础意识的不断提高,司法程序打击职务犯罪应日益增强,对政法机关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需要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干警头脑。坚持并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既是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依法办事。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进各项事业顺利健康发展。在今后各项活动中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言论行动符合法。在法制教育学习中,使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关于法的知识,使我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断与我的工作结合起来,使我在学法的同时也在用法不断我的法律知识,更好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虽然我们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但也时常受到侵害。现在尽管有老师、家长的保护,但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呵护着我们,况且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父母,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独立生活的。所以,自我保护也就成了我们中学生防止自身受到伤害的必要措施了。为了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应该严于律己,不能自己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导致别人对你的不满,轻则吵架,重则就会出现结伙斗殴,事故也会随之而发生。到时,不仅会给自己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使你受到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的折磨,后悔也来不及了。相反,如果同学们都尊重别人,互相谦让,真诚待人,你也会因尊重别人而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同学之间不仅会建立起真挚的友谊,我们的校园也会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文明景象。
这次法制讲座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使同学们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严于律己,改掉不良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当代中学生吧!
在讲座中,王芙蓉律师从大学生兼职中常见法律风险、“校园贷”法律风险及防范、律师寄语三方面详细地为大学生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自身法律防范意识。她建议大学生应根据自身所学专业选择合适的兼职,并将大学生兼职分为了纯体力兼职、综合型兼职、专业型兼职三类型。王律师通过列举身边真实事例,希望同学们在寻找兼职时务必擦亮眼睛,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给骗子以可乘之机。针对大学生“校园贷”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她强调,做好风险防范措施的关键在于完善立法,加强监管、严格校园贷准入门槛、提供理性多元的金融产品、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患于未然。她希望同学们在从事兼职工作和生活、学习的同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虚假信息不攻自破、不法行为得以杜绝。并祝愿学子们学业进步,前程似锦。
王律师的讲座内容丰富详实,思路独到新颖,对于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法律防范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场师生深受启迪,在法律层面上有了一定的了解。
社会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也发生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改革开放,文化也日益繁荣。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些影响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健康向上的,对青少年起着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但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港台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则在社会上起着极坏的影响,诱导着他们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遍布全球的公共设施,它是一个比传统媒体传播和使用信息更高效、更方便、更自由,普及面更广的媒体。但从负面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点可能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广泛性等功能特点,使那些在传统媒体和现实生活中无法作案的人在网上找到了实施其违法犯罪的空间和手段。因此自从计算机网络产生以来,网上违法犯罪行为便与之相伴而生并与日俱增。许多青少年身陷网络,难以自拔,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
总之,青少年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成熟,当今社会给他们的成长环境又非常复杂,生理上和环境上的变化会导致其心理的变化,有变化就会有行为走偏的可能。如何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
农村初中学生生源大部分是未满18周岁,成长环境越来越复杂,法律知识比较缺乏的青少年。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学校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这是农村初中学校对建设法治国家和维护社会稳定应尽的法律责任。
观看了北京教育学院吴安民教授《教育政策法规》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导我们进行日常教学行为的准绳,它约束和规范着我们,因此对于我们小学的教师和校长就更要认真研读、严格遵守。吴教授的讲座通过讲故事、结合实例与我们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阐述教育法律法规,使我受益匪浅: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案件逐年增多,由此引发的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纠纷日益增多,学生家长因学生在校期间受伤致残甚至死亡向学校索赔的金额不断提升。因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的及时出台,明确了学校对学生承担的责任性质是教育、管理、保护责任,确立认定学校和教师承担责任的划分原则是过错责任,这对校长和老师日常管理学生的工作中也提到了细致的要求,显示出了校长和老师的责任与义务。
学生像一棵棵的小花苗,但每一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用心浇灌。在教学组织中要把信息化教学、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热爱学习。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来约束和规范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作为一名教师,知法是一项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一项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一门重要的功课。作为教书育人的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我们,只有学法、懂法、守法,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接班人。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在平时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平易近人、公平待人、勤奋好学、富有爱心;在法律的约束下,以道德行为约束和规范自己。其次,要努力探索,教书育人;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对每位学生寄予期望,对教学工作倾注一腔热血。努力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风险、责任能力。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专业知识,使自己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型和专家型校长。
近些年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屡有发生。并明显地呈上升趋势。在这种形势下,高等院校必须将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列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大学生较完备的法制观念。具备良好的法制观念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公民法制意识的强弱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并不是生来俱有的,需要社会组织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一)与高校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一,《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制度》
给学生发放的手册上已明确了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维持学校正常秩序注意的事项。可能好多学生想犯罪离我很远,我不会碰到。但实际上情况不是那么我简单。先我们看看这个案例:
案例:傍晚时分,年高职学校校园的篮球场上,在你争我夺的运动中,有人不慎受了伤。在互相指责中,郑某伸手给了同学张某一个响亮的耳光。张某被打后,找到了同班好友王某,陶某一起到郑某寝室将其揍了一顿,第二天,郑某聚集圆通窗好友陈某,谢某等人手持木棍、铁棍和刀器来到学校,与张某等人发生了混战。直到110警车赶到才把事态平息,但已有4名同学在混战中受伤。学校对8名学生做出了勒令退学的处理,有4名同学因为群殴致人轻伤被公安局行政拘留。
经验教训:我们任何时候要冷静对待周边突发的不和谐问题,冲动之前考虑好后果,我们的每一个行为和每一句话要按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走,时时刻刻牢记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
在我们学校读书的大部分学生离开父母,新疆各地州来的,再加上目前我们的年龄阶段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青春时期,树立人生
观,价值观的转折点,所以在这里做的每一位同学,珍惜党政府,学校,父母亲创造的和谐的环境下,严格要求自己,深刻认识到学习的目的,离开父母克服困难斗争的目的,二、《治安管理处罚法》:所谓的“治安管理”,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实际上就是指,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理的。
案例:马某,男,18岁。李某,男20岁。二人是邻居,又同在某职业学校上学。某天放学前,李某告诉马某自己的一个好朋友被其他学院的徐某欺负,放学后要去教训徐某,给他点颜色看看。放学后,二人于其他几个人感到哪个学院的门口,等徐某放学出来后,几个人冲上前去打徐某。正好徐某的几个同学在身边,双方便打了起来,马某将徐某的脸颊打中,左手打伤,后被派出所发现,全部带回派出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构成犯罪要件: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
典型的大学生容易烦的犯罪
1、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擂肥就是抢劫,好玩也会犯罪”。案例:18岁的小朱与19岁的小李是某职业学院的同班同学,平时就好自称大,恃强凌弱;二人家庭经济都较困难,很羡慕有钱的同学穿名牌。一天,一个低年级学生穿了一双耐克鞋在路上一脚把一块石头踢到小朱的身上,小朱很生气想教训教训这个小同学。小李一看一双新的耐克鞋,就说把这双鞋换过来穿穿算了,小同学不肯,二个人上去一下把他按在地上,小朱往他屁股上一脚,小同学只好把鞋给了小朱。小同学的家长报了案,小朱与小李被叫到了公安局。经查,小朱和小李还数次向其他小同学强索人民币,有的2元,有的4元、5元,最多一次强索17元,后因被害人要求返还7元,总共强索金额31元,学生家长反映十分强烈。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了处理。
2、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擅自使用他人信用卡的,北京一大学生李某在ATM取款机上发现一张他人未取走的银行卡,于是将该卡内的5万元人民币转账至自己名下。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日前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以信用卡盗窃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5年,罚金人民币5万元。)
3、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例如:15岁的初三学生庄海在初一年级时就加入了共青团,当选为班长,工作负责、学习优良,先后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有一天与父母告别后准备回家时,发现一个初二学生在他父母后面做鬼脸,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问一问、说一说,都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庄海非常生气,认为是对自己父母的侮辱,竟和几个同学一起上去教训他一顿。原以为被教训者不会怎样,没想到却引起这个学生邀约一帮人来报复。为了不甘示弱,又发生了对报复者的报复,在双方殴打中,庄海拿出随身带的一把刀捅上去,造成一死一伤,法院判处庄海犯故意伤害罪。在监狱里,庄海面对铁窗、铁门,回顾这不该发生事,无限悔恨。
二,高校生治安及犯罪问题的原因
(一)法律意识薄弱
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封建专制传统的国家,旧观念的根深蒂固加之历史原 因,许多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还较陌生,不仅缺少维护法律的自觉性,就连 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也知之
甚少。通过抽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的原因,一 是对学习法律知识不感兴趣。由于中小学阶段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法律知识教育,基本的法律思想还没 有形成,相当一些同学进入大学后,模糊的认为法律 是教条 +枯躁 +乏味。绝大多数学生感到法律就是“ 合情合理” “ 杀人偿命” “ 父债子还”等诸如此类的简单道理。在法律认识的逻辑上认为,把法律仅仅理 解为“ 单一”的惩恶,认为自己又不搞法律工作,不偷不抢,不和法律沾边,只要一心一意学好专业知识将来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益,学不学法律对自己不会有太大影响,有的同学说,先辈们从未学过法律,一样干事业,当领导,指挥千军万马,对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认识肤浅。二是对法律概念认识偏激。许多大学生对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概念认识肤浅,提及最多的是“ 赚钱” “ 实现个人价值”,当问到思考这些问题时是否同法律联系到一起?回答大多是带着疑问的否定。一些学生认为,不做违 法事,凭本事赚钱,不会涉及法律问题,片面理解市场经济,向往成才,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忽视了法律对市场经济的维护和管理作用。三是法律思维心态失衡。许多学生认为法律解决不 了社会消极问题,产生了学法无用思想,特别是某些领导大谈廉政 的同时贪污受贿、挥霍国家财产,使青年学生感到困 惑不解。四是道德观念发生错位。见义勇为、助人 为乐被有的学生看做是“ 傻冒”,缺少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影响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五是自我保护意识不足。由于受传统“ 美德” 影响,不愿与法律打交道,认为打官司是丢人的事,且浪费时间和精力,受到侵害时忍字当头,宁愿吃亏。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应在校园内做好
(二)客观原因
1. 家庭原因
家庭是大学生身心成长的摇篮,是社会的细胞,人从出生到青年期,多数时间是在家庭中与父母一起度过的,而这一时期正是人的社会化最关键的时期,父母在孩子的成熟历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家庭关系对大学生犯罪有着深刻的影响。大量的有关青少年犯罪研究资料表明,家庭与青少年犯罪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1、家庭教育的失当是青少年犯罪滋生的土壤。我国的家庭教育失当现象相当严重,主要存在着的教育方法有溺爱型、粗暴型、放任型。其中大学生家庭存在的溺爱型最为普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不是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就是过分保护与干涉;不是专制粗暴、惩罚严厉,就是偏袒和溺爱。这种极端化教养方式很难使青少年实现正常的社会化,往往形成不良的习惯和人格,而这些不良的习惯和人格正是犯罪的内在动因。同时,家庭教育的失当还表现在教育的内容上,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分数,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2、家庭结构的残缺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成长。调查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破裂家庭)出身的青少年犯罪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家庭残缺使教育功能减弱,甚至失去家庭教育功能,一方面可能为了补偿而过分溺爱,另一方面又有可能造成对子女情感淡漠。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往往孤独怪癖,一旦遇到挫折,无法找人倾诉,很容易走极端。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因为缺乏父爱或者是母爱而在求学过程中遭受同伴的讥讽、排斥养成自尊心强、抗挫能力弱、爱面子、逃避、好强、心胸狭隘、嫉妒心强的个性。在内心里他们渴望和正常家庭一样享受父母的关爱,外表却装作冷酷无情让人难以接近。他们的心理年龄比一般同龄伙伴要偏大,在他们求学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别人的嘲笑和同情。一旦被同学当作取笑的对象,或者他人不小心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会报复对方,触犯法律。
2大学教育及管理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
1、大学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学校相对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文化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而品德教育又形式化,两者在一定程序上与实际脱节。虽然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已开始启动,对教学课程的设置作了相当大的改革,但对教育和学生违法犯罪之间的密切关系仍未予以充分重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学习目的是考试及格,不要补考或重修;教师讲授限于完成教学工作量甚至带课费。究竟课堂教育效果如何,往往没有一套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方法来衡量,因此学生心理和思想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可以解决多少也就成了很随意的事情。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未能正确树立,对社会、人生产生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道德沦丧,犯罪发生。
2、大学学生管理相当薄弱
首先,高校扩招使管理资源相对不足。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随着高校近几年的飞速扩招,高校出现教育资源紧张、管理不到位、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并成为制约高校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管理没落到实处。高等学校心理环境相对落后、高等学校心理调查工作滞后,心理干预无力。较忽视贫困学生、家庭特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在客观上放任了情绪丰富化、强烈化、心境化的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引发认知不协调,甚至导致部分大学生自我封闭、自我否定、怀疑人生。这些都造成高等学校心理环境相对落后的现状,有不少人也正是由于在这种环境下,心理问题不能解决,心理异常程度越来越严重,一旦遇有契机,很容易导致出现犯罪行为。
再次,为了确保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专门制定并颁布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最终使问题处理打大折扣。而长期有规无循,最终丧失威严,也令少数学生有恃无恐,不断做出违纪行为。管理力度不够的另一个表现是,对本为数不多的校纪处理,基于某些考虑,不能及时公布于众,使得他人从中受到警示。同时,由于教育目标追求功利,学校把一切工作都纳入量化管理,通过打分测评等方法评优,把一切管理手段和标准量化,把学生的一切行为都与分数挂钩,导致以利益相诱惑的恶性竞争。这种恶性竞争很容易导致学生心理的失衡。
3.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表现在:由它带来的无序性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某种混乱,使得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偏轨和倾斜。他们趋乐避苦、追求享受,当通过正当渠道不能达到目的时,其中一部分大学生就会采取犯罪的方法来实现。同时,物质利益成为现实生活的重头戏,许多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这诱发了一些大学生进行抢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分配不公、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也产生影响
2、不良媒体文化的诱惑。媒体的特征是给我们最快、但是不一定是最好的消息。但它给我们带来方便,让我们开阔视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诱惑。一些图书、音像制品中都包含着有关破坏和暴力以及淫秽的内容。这些非法版书刊、VCD光盘陆续涌向校园,使一些意志力差的大学生无不受其蛊惑,使他们沉醉于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之中而不能自拔,直至走向犯罪之路。
(三)心里原因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
1. 虚荣心理。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理是指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从物质或精神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爱慕虚荣的人多为外向型、冲动型、做作型性格特征,待人接物突出自我,常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浮躁,行为反复易变。虚荣心强烈的人一般奉行“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有”的信条。具有这种心理的人,若任其发展,就会为满足虚荣心理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0岁左右的大学生,大多具有极强的表现欲,也亟须被他人认同,但若寻求不当,就可能使一些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寻求各种途径满足虚荣心,甚至不惜去违法犯罪。海淀区检察院首次公布的一项在校大学生犯罪调查表明:从2005年至2006年,该院受理审查批捕的在校大学生(包括统招、民办、自考、成教等)犯罪总计85件,114人。其中盗窃犯罪占到50%以上,其他涉及罪名还包括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抢劫等。男性学生和外地学生犯罪比例,双双占到此次公布的在校大学生犯罪的80%以上。通过调查发现,这一部分大学生普遍自我独立性较差,经济上依赖性强,心理上过分虚荣,为了显示比别人强、经济上比较优越,就不择手段,以盗窃、诈骗等犯罪行为获得钱财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些女大学生由于认为通过正常途径赚钱太少,无法满足其虚荣心,便去实施卖淫、诈骗,甚至抢劫等犯罪行为。
2。攀比心理。所谓攀比心理,是刻意将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攀比心理的由来在于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生活,俗语称:“人比人,气死人。”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整天读书、学习、做题、考试,确实很苦很累,而一旦上了大学,犹如久压的气酒瓶盖被打开,他们所有的发泄、享受的欲望就像滚滚泡沫从瓶颈喷涌出来,遍地泛滥。在物质生活上互相攀比,尤其一些女大学生喜欢和别人攀比任何事情,和同学比吃,比穿,比手机,甚至比看谁的男朋友多,比谁的男朋友有钱,有本事,能送自己的东西多。一切都处于攀比之中,人好像活在一个虚伪的世界里。不断升级的攀比,使许多学生不堪重负,加大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理落差,由此而成为一些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诱因。目前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又以盗窃、抢劫等财产类犯罪上升幅度最快,其中盗窃案约占70%以上,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校里严重的攀比风气所造成。
3。报复心理。报复心理是指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意图以暴力、语言等攻击的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发泄不满的心理状态,俗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报复心理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一些大学生在纠纷中不能理智地解决问题,不能控制过激行为,因为一些小事,心存怨恨,产生报复心理。在大学生的犯罪类型中,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等这类人身伤害的犯罪是仅次于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约占整体大学生犯罪案件的30%,这类犯罪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极强的报复心理所引起。报复心理极强的大学生多为偏执型人格障碍者,对人敌意、多疑,极度自私,易走极端。比如有的大学生恋爱不成,因爱生恨,伤害、杀害对方;有的仅仅因为一句玩笑话或一点小事
(四)预防措施
1. 加强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方法。
在学校生活中,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如被盗、被殴打等等,同学们一定要有防范意识。身边不要携带贵重物品,你的新颖手机不要到处炫耀,当一些人叫你出去玩得时候,你要知道什么事情你不能做,要勇敢的提出来我不做。当遇到被人殴打、被人敲诈、被人抢劫时,一方面要学会机智勇敢,以躲避犯罪行为的侵害、保护自身安全为主要任务,另一方面在受到侵害后,要及时向学校、司法机关报告,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犯罪分子得到惩处。
2. 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
(一)养成良好习惯,自觉遵纪守法。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人格自我完善,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几种体现。在校学生只有自尊、自律、自强,自觉排斥不良行为,不能赢得他人尊重和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尤其是女孩子,一定要有自尊、自强的意识。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创建和美校园,今天,我们隆重集会于此,举行一次法律专题讲座。今天的专题讲座,我们有幸请到了临江市林区检察院高英检察官来到我校。让我们用掌声,对高英检察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宣布:临江市光华中学“与法同行,健康成长”法律专题讲座现在开始。
一、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政教处张海主任讲话。
二、讲座
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高英检察官为我们作法制教育讲座!
三、结语
高英检察官的讲座结合中学生的特点,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从多个方面给我们讲了法律知识,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深入浅出的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报告,告诉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怎样做一个守法合格的中学生,使我们大家深受教育,可谓是学校法制教育的一次“雪中送炭”。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向高英检察官为我们所做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大学生是知识水平比较高的群体,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应该成为高校教育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地质大学 杨美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天的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骨干和中坚,他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族前途国家命运。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大学里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当然也充斥着压力和叛逆,正值青年的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的大门,心理状态还不甚完善,经受着各方面的考验与磨练。坦然的面对压力与挫折,在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上作出好的选择,成了树人的关键。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的现状不容乐观。
1大学生犯罪案件成上升趋势:
从八十年代以来,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追求享乐的需要 据有关调查,盗窃犯罪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左右,居大学生犯罪的首位。这种犯罪行为的发生大多与这些大学生追求享乐的心理需要有关。 这类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往往并不困难,但他们追求高消费,享乐成了优势需要。一旦经济“吃紧”,向家里伸手难以满足时,便产生盗窃的动机。调查显示,女生只占犯罪大学生的极少数。其中,从事卖淫和盗窃的则占到了70%,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满足享乐。
⑵满足报复的需要 在大学生的犯罪类型中,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等这类人身伤害的犯罪是仅次于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类案件中约有30%是由于大学生极强的报复心理所引起。有的大学生恋爱不成,因爱生恨报复对方。有的仅仅因为一句玩笑话或一点小事,认为被对方侮辱便杀害或打伤对方。 ⑶自我意识的混乱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的意识。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的辩证统一。所谓自我意识的混乱是指个体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适宜的自我态度,以致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而获得安定、平衡的心理状态。青年期被称为“第二次诞生”的时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确立的阶段。青年期又一重大发展课题就是学习如何认识自我和理解自我,这一发展课题的完成与否直接关系到健全人格能否建立。
2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易受到侵害: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大学生权益的侵害具体主要表现在:1、虚假的宣传广告对大学生权益的侵害2、教育管理行为对大学生权益的侵害
3大学生运用法律自我保护的意识淡薄:
首先是屡屡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偷盗事件,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其次是诈骗案件的发生,作案人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容易动恻隐、怜悯之心,利用学生们的同情心骗取财物。另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贪图小利、爱慕虚荣的心理,靠编造谎言,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如假冒身份、虚假文件、施小恩小惠等达到骗财骗物的目的。还有一些学生在勤工助学或毕业求职中急于求成,不通过合法机构求职,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使之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二 活动介绍
1.活动目的及意义
法制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对法律条文的解释,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应用法律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大学法律讲座的活动,增加学生接触法律知识的机会,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
大学生来源于社会,但又不同于一般社会公民,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比一般公民更多、更复杂,社会对他们的法律素质要求更高、更严格。
这期特殊节目旨在增强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大学生真正做到知法,守法,懂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也可以通过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将法制与法治的宣传落到实处。 通过这次活动可以有效的减少大学生不必要的犯罪,使法律观念深入每一名大学生的心里 ,并通过此次节目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大学生的具体涵义今非昔比,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生活已不在是单纯的学习,实践,理论。而是逐步信息化,网络化。在演变的同时随之而产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案件,权益侵犯案件呈上升趋势。此次活动将利用电视节目,把社会的期望与关怀带给大学生这样的特殊群体。
2.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商贸流通学院思研会
3. 活动时间:20xx年12月12日——12月20日
4. 活动地点:食堂门口和浙经院行政楼三楼报告厅
5. 现场布置:待定
6. 活动内容:
前期活动
12号 周一: 1开始展览《处罚条例》
2张贴展览版,有海报。(法制宣传周开始)
3悬挂条幅 (①法制时代即将走进理工校园,②知法,懂法,守法) 4广播站(法制宣传周开始,走进校园)
5黑板报。
13号 周二: 1宣传案例。(包括较易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案件)
2广播(播发大学生维权的案例)
14号 周三: 1张贴海报(关于未来两天的具体活动)
2更换展板,展出新的案例
3广播(播发大学生维权的案例)
15号 周四: 1充气设施到位,桌椅,遮阳棚 4个(包括条幅,活动用品,) 2活动
活动区A, 广播区(讲解展牌上的案例,活动流程,宣传法制时代)
活动区B,签名区(赠送《制安条例册》)
活动区C,互动区 (①手机发送短信回答问题,②开展4月话费单换礼品活动)
16号 周五:同上
后期活动
17号 周六: 活动区撤销
继续展出展板和海报
传单继续发
20号 周二:法律讲座开展
主创人员
a)节目指导:待定
b)总指挥:待定
c)主要负责人:待定
d)主持人:待定
e)其他人员:待定
地点:浙经院行政楼三楼报告厅(如有更大的场地可更换)
时间:20xx年12月20日 星期二
主要概况:活动大体分为五部分,具体如下:
1开场。
2由电视台提供系列片。
3 DV剧。
4情景剧。
5结束。
主持人与法律专家在台上对具体的校园案例进行分析。主持人与同学展开面对面讨论,法律专家指点。
程序:
⒈ 开场部分主要由主持人掌握时间,介绍到场人员,介绍活动意义。
2.节目开始,进入正题。由主持人引出案例(案例包括大学生犯罪和大学生维权。),请专家点评。
3. ⑴播放同学们根据事实素材自导自拍的DV短剧。法律专家指点,阐述相关的犯罪动机或相关法律法规。
⑵播放DV时由摄制人员或演员为大家讲述模拟的犯罪过程与受侵害过程。(由专人讲解DV)
⑶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可以请教法律专家,(不能直接说的问题会场期间可以分发纸张,写出具体的苦恼与问题。)心理专家和法律专家针对具体的问题开展现场解答。
⑷同学们向专家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受侵害的例子,请专家给予帮助和解答。请专家发表对同学法律意识方面的看法,并指导同学遇事的具体做法和对策。(如:权益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遇到犯罪分子怎么办„„)
⑸请到场的法学老师代表特定人群。(如:做兼职的学生,自主创业的学生,贫困学生,)提出大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情景剧主要运用FLASH等手段,展现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的法制问题。情景剧开展灵活,针对性强,可以活跃会场气氛。专家点评。
5 活动进入后期,由领导及法律专家升华主题,活动最后用DV采访式录制校园内同学们的期望与希冀。主持人发表看法,活动结束。
活动概述: 会场各个部分的连接,主持人起着重要作用。期间用一些过度的语句连接。活动在第3部分达到高潮,由同学们发表见解,法律专家的点评也使同学们加深对发生在身边潜在的法制问题的见解。
DV短剧和情景剧展现了年轻人的朝气,当今的法制话题已不再是昔日死板沉重的话题,短剧可以以诙谐轻松的的方式活跃会场的气氛。
活动的最后采访式的录制方法,不但能以安详宁静的方式结束活动,而且可以寄托同学们对身边事物的期望。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
活动中易出现的问题: 为了预防出现冷场等尴尬气氛,可以预先定好提问的人员。会场秩序由校方保证。
三.商家补偿计划
传单宣传: 传单主要宣传法律知识和宣传活动。传单上可印有赞助商的标志
小册子宣传: 主要宣传法律知识。封面和内页可有赞助商的广告。
海报宣传: 海报上商家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并可印上公司标志物。海报由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展板宣传: 展板上可帖海报和宣传纸(宣传纸右下脚可印有赞助商的标志) 横幅宣传: 在学校过道可悬挂带有商家特色的横幅。
校园广播宣传: 主要宣传法律法规和赞助商
现场宣传: 现场可用到印有商家特色的道具进行布置
媒体宣传: 可有赞助商独家赞助字样的字幕,会场可出现条幅,海报等软性广告。
四.经费预算
达成协议后由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提供经费清单,交赞助商审核同意后,由赞助商本次活动所需提供经费。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11月5日有幸听到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于华东政法大学任科研教授的王永杰老师谈的关于四中全会决定的一些看法,我感触颇深。原本只一心觉得自己是个刚满20涉世未深,只需读好圣贤书,窗外事可以充耳不闻的单纯大学生,现在看来很多思想和作风是从眼下就要开始落实起来的。
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是历来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会议。这一次的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王老师首先讲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主要几点。1.宪法问题 2.立法依据的问题 3.党与法律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 4.司法体制改革。他指出,“宪法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如果国家在根本问题上引入了法治,这个国家将发生根本的变化。”的确,现在的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国外某知名学者说:宪法是对人类苦难生活的批判和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立宪意义上的宪法强调保障人权。宪法的第一句话便是:“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宪法具有广泛性、原则性、历史性和纲领性。所以如果在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中引入法律,国家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决定》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以及责任倒查机制。谁是起诉人谁是追究人,追究程序是什么,这些细节要建立起来。中共中央从三中全会以来就把司法改革作为推进法治的重要措施,原因在于法治的特点就在于权利的授予和权利的主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从开国大典前夕的《共同纲领》播下法治的“种子”,到民主法制在经历曲折后的艰辛探索;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法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讲座中王老师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了民生政治建设问题、文化发展问题、民生和社会治理问题以及国家安全问题。后来王老师又着重谈了腐败的问题。反腐问题,这是加强立法的重要领域,目的是建立起预防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系。目前腐败是我国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有人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沾鞋。一些高官在当官的一开始也许是小心翼翼清正廉洁的,但就像王老师举的例子,你当上了干部,去地方上视察,下面的领导给你塞钱,一塞动辄几千上万,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分文不取,而此时跟随的稍小一点的官员见他们的上司都拿了好处,自己不拿好像不给领导面子,于是也就收了不少好处,俗话说拿人手短。领导拿了别人的好处自然在各项审查的时候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仗着有领导护着多处钻空子捞更多的钱,于是加倍贿赂领导,如此循环往复便成了一条利益锁链。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让领导不敢腐,加大查处和惩治腐败的力度,一个要点是把贿赂犯罪的对象,从仅仅是财物扩大到包括财产性质的各种利益。这能够把反腐继续深度推进。有报道显示现在北京的一些夜店小姐都十分有钱,一个小姐因为太有钱被人谋杀,死后从她的短信记录中看到了几位高官的名字,个中关系令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