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描写片段作文训练(精选8篇)
【题型示例】
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场面 具体写下来,注意合理运用修辞手法,150字左右。(1)刚考完试后的场景(2)春节前夕市场的情景(3)一场体育比赛的场景 答案示例:
在操场上许多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跳绳。参加跳绳的同学聚精会神,侧耳听枪声,周围还站满了观众。
比赛的枪响了,同学们都飞快地跳了起来。只见我们班的同学如穿梭一样快,一个同学跳过去,另一个同学紧跟上。该跳得最好的张华跳了,她刚刚一抬腿就被沙粒滑了个大趔趄,后面的同学连忙把她扶起来继续跳。张华的腿被擦破了皮,脸上的汗水直淌,可是谁能顾得上那些呢?这是参加比赛啊!助威的同学数着数,鼓着掌,发出一阵喝彩声:“好!好!加油!加油!”跳绳的同学如矫健的燕子,如纷飞的彩蝶。评判的王老师一面注视着秒表,一面看着同学们的比赛,激动的脸上挂着微笑。整个操场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解析:
这篇跳绳的场面描写,有条理地写了跳绳的同学们,突出了张华,又写了助威的同学和评判的王老师。比赛活动中,表现出了团结、紧张、欢乐的气氛 【解题攻略】
一.什么是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二.场面描写方法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
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第二,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
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第三,要写出气氛
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第四,写场面要有顺序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场面描写即把活动的场面和情景有重点地具体地进行描写。关键是在场面描写中要写出应有的气氛,展示一幕幕精彩的场面,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场面描写的常用技巧
1、要把观察的视线向横的方向展开,要看到整个场面在同一个时间里所发生的事,不能只集中看一点。
2、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就是要有整体的概括,又有重点的具体描写,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
3、要把人物的活动交织在一起写,这偏重于动态描写。如果是环境描写就偏重于静态描写。【示例】
西边是黑黝黝的群山。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南边是隐隐约约的古城和城上的女墙。北边是一条路,沿了延河,蜿蜒过蓝家坪,狄青牢,直通去三边的阳光大道。合唱开始,大概是夜里11点了。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
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
一、根据课内教材创设情境,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感知文章选材的精当、布局谋篇的技巧及遣词造句的精准,从而感受名家名篇的意趣,联想文章蕴含的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后,再动笔写作。比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端午日》一课,我让学生感知“捉鸭子”场面描写的用词后,要求学生以记者身份,给捉鸭子活动进行一次现场报道,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现场感强。因内容是从课文的文段衍生而来,学生没有对写作文的恐惧心理,有内容可写,同时又激发他们挖掘教材、钻研名家遣词造句的技巧,并开动脑筋,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根据课内教材内容,进行扩展片段作文训练
通过课文内容扩充、补写等手段,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跳出原有的阅读框架,将思维触角延伸得更深更远,既可深化阅读所得,又有助于表达能力的训练。如在学习泰格特的《窗》时,让学生想象并补写:当不靠窗的病人看到那堵光秃秃的墙时的反应……。由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对比,把握了人物的个性,了解了美丑的含义,而面对作者那戛然而止的结尾,大家意犹未尽。因此,在完成补写任务前,心里早有各种丰富的想法,在完成时,用自己的文字或强调丑陋心态的延续,深化对丑的鞭挞,或突出忏悔,强调善良美好的教化作用。
名家用词精准,常常一字传神,古代诗词曲中,名家对于景色的描绘相当动人,句句文字营造出幅幅美丽的画面:或春或秋、夜色雪色、山间溪旁、垂柳落花、飞鸟游鱼,每一幅画面如同经过摄影师精心选择拍摄而成的照片,有强烈的艺术感。在古诗词赏析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扩写古诗词,完成片段作文的方法。如赏析“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 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或“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可让学生根据诗句,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扩写,既可以让学生积累诗词名句,又可锻炼想象能力,训练学生描写景色的能力。借助古诗词进行人物描写片段训练。又如在《登岳阳楼》教学赏析中,要求学生根据“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想象作者的当时的情形,描写肖像、心理、动作。如此一来,学生既能深入了解诗歌中作者强烈的爱国情,也能通过练习有内容可写,训练描写人物的能力。
三、从课文中提炼精萃,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在借助课文进行模仿写作训练时,可立足于文章的语言,模仿名家用词遣句,着眼于文章的表现手法,模仿名家选材立意方面的精巧;也可选择文章的布局谋篇、文体特色等方面,进行具体而到位的指导、模仿。朱熹曾说“古人作诗作文,多是摹仿前人而作之”,由此看来,仿写范文的确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大重要途径。
名家名篇中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用词遣句等方面都有上乘表现。选择当中的某一方面作为学生作文仿写训练的范例,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有所依傍,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如学习八年级上册“江山多娇”这个单元,针对单元课文中精彩动人的语言,选择“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等句式,让学生仿照进行描写,让学生领略句式之美,从而能学以致用。学习《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中,为更好地掌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介绍过春节习俗的写作特点,通过“跟我做道拿手菜”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做菜经历,采用逻辑顺序进行介绍,让学生既更深刻地把握课文特点,训练他们写作条理清楚的能力。
四、总结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文化蕴含的体现,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不难看出,对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已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但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感到苦恼:如作文中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思路混乱;假话、套话、空话长篇累赘,不知道自己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等等。一直思考着该怎么样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们学到实处,真正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苦口婆心的说教,反复纠正错误,却收效不佳。思考着是不是可以改变一种方式,于是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通过以片段写作训练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高涨,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也有明显进步,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端正,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所谓“作文片断”是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而进行的片断写作练习。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 。反之,连一段都说不流利,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可见,片段训练是为篇的训练打下基础的,基础不扎实,将直接影响学生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影响写篇的训练。片段训练则比写一篇文章更具可操作性,小学生生活积累有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有很多学生缺乏细腻、生动的描写,让学生进行环境、场面、四季、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想象意境等片段训练则比较现实,也可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片段训练的实质也就是分解训练,先分解,后综合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在教学中快速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此,结合我的亲身教学实践和所阅读的资料,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片断描写的训练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巧用文本,举一反三
1.随文情境,练习片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利用现有课本资源,依据课文创设的情景写话,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动笔实践的机会。比如,在教《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下来;在读《理想的风筝》时,课前先让学生说说理想的风筝到底是怎么样的风筝,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作题目;学了课文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现在所理解的理想的风筝,再让学生把这两次的感受写下来。这些片段的训练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进行其他习作训练的时候会尝试表达自己的感想。
2.大胆想象,抒发情感。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留有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想象、揣摩。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把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让学生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又如《开国大典》,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一名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某一个动人场面及感受写下来。这样在读中练写,使学生在与课本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倾吐了自己的思想,表达了个人的见解;还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如《稻草人》,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3.仿写迁移,提高能力。
课文提供的素材很多,比如语言表达的方式、安排材料的方法、写作的顺序等等均可借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仿写便是常用的且极有实效的练笔方法。课文中的名篇佳句是语言大师们苦心孤诣锤炼语言的杰作,是语言运用的范本。因此在感知课文后,抓住文中的美句让学生仿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固定的结构,是课文中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可以是句式優美的句子。比如学了《怒吼吧,黄河》,可以仿照文章第四自然段的“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一段话,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等生活情景片断;还可以利用仿句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排比等修辞意识,增加语言的文采。如学了《山海关》可以仿照课文第四段“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的句式,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又如在教学《永远的歌声》开头和结尾时,可引导学生细读开头和结尾,理清这两个自然段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分析理解内容后,让学生学习它的表达方法,并用首尾呼应的方法仿写一个开头和结尾。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留心生活,积累材料。
没有平时的积累,就没有“文思如泉,笔走如神”,把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设计成一个个小片断。校园生活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是学生练习片断的好材料;自然课上介绍的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科学课上的小实验、小制作;体育课上生龙活虎的场面,以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都是学生的习作内容,也是学生表达材料的来源之一。常常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所思、所感。如:有一次语文课上,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快要下雨了。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围绕“快要下雨了”说写片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校外生活,社会见闻,家庭生活,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景色的千变万化等等,更是取之不尽的材料,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用恰当的语言来描绘,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积累表达材料。
三、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刊,开拓视野。阅读时注意作者是怎样造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细心推敲好词佳句,并摘录优美的词句段,细读成诵。全班学生轮流上台朗诵,师生欣赏评析。当学生朗诵完后,有意识问他从什么书报上看到的,为什么选这些句段。原来我做法是每天看课外书后进行摘抄,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作用也不大,久而久之,还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并不多。后来在网上我发现有老师变“摘抄”为“摘默” 。比如:给学生的摘默内容是:“描写春天景物的好句” ,要求学生选中好句以后,要读读背背,然后默写下来。两周以后进行“背诵比赛”,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进行擂台赛,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展示“摘默”成果的舞台,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摘默”的兴趣。而且摘默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交流,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在习作时就可以“顺口拈来”,从而做到“厚积薄发”。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题型示例】
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请根据材料,发挥你的想像,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注意:① 想象要合理。②重点写小新,用什么人称都可以。③重点在行动描写,也可以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答案示例:
一条泥泞的小路通向远方,看不到尽头。小新背着瘫痪的小牧在这条路上也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身体瘦弱的小新背着小牧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去。雨后的小路更为泥泞,小新的白球鞋已经被泥水重新染了一层色。一不小心,小新陷入一个泥坑,险些跌倒,他停了停,两腿硬是支撑着站住,汗水从他脸颊滑落,他全然不顾。小新用双手托了托小牧,转头冲着小牧笑了笑,又继续前进。离学校越来越近,而小新却越来越吃力,但他仍微笑着,望着远方,望着学校的国旗,充满希望。解析:
开头一句话表现场景,简洁、形象。第二句话交待了材料中两个重要的事实:小牧瘫痪,小新背他上学“在这条路上也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暗示“六年”。主干部分行动描写具体,详细,特别是其中“笑”的动作,反映了人物的精神状态。结尾部分尤其精彩,“国旗”的出现一下子升华了主题,同时也巧妙地暗示烘托了小新的思想境界。
【解题攻略】
一.什么是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行动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二.行动描写方法
行动描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或精选富有特征性的词语简笔描写;或抓住人物连贯性动作具体描写;或作特写镜头式的描写;或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或对比描写;或同时并现描写,等等。
1、特征法
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
在那山坡前,战经八九个回合,八戒渐渐不济将来,钉钯难举,气力不加。„„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哪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吴承恩《西游记》 点评: “一溜”、“不分好歹,一顿钻进”、“一毂辘睡倒”等行动描写只能属于猪八戒,其自私可笑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
2、连贯法
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连贯地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捅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守财奴》 点评:其中的“掏”、“放”、“盯”、“摆”、“推”等动词构成连贯的动作群,深刻地揭示了葛朗台行动的内在动力——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从而使嗜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下当门两个牙齿。——《水浒传》 点评:这“揸”“一掌”‘’一拳”连接动作,正如金圣叹在眉批中所批:“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描写鲁智深的这些动作,做到了充分的性格化。
3、特写法
运用细致笔调使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大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鱼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老人与海》
简评: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处于特定时空的鱼叉上,“举”、“扎”、“靠”、“推”等动作构成精彩的特写镜头,使人从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形象地体味到人的伟力、气魄和智慧。
4、对比法 书记官站起来,开始宣读起诉书。„„结果他的声调就混合成不间断的嗡嗡声,听得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忽儿把胳膊肘倚在圈椅的这边扶手上,一忽儿倚在那边扶手上,一忽儿闭上眼睛,一忽儿又睁开,彼此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把刚要开口打呵欠的那种痉挛动作压下去。„„玛丝洛娃听着书记官朗读,眼睛盯住他,时而呆呆不动地坐着,时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驳似的,涨红了脸,后来却沉重地叹了口气,把手换一个放处,往四下里看一眼,随后又凝神瞧着宣读的人。——《复活》
点评:法官们“一忽儿”中变换动作所表现的漫不经心、草菅人命,与玛丝洛娃“震”、“涨”、“叹”等动作所表现的全神贯注、抗争无门构成对比,读者从中读出了沙皇统治下下层人民的苦难冤情和法律制度的虚伪、专制。
5、反常法
人物在某种条件下的反常动作,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却似打秋千一般,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雾,檀口点丹砂。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酒,又添了饧涩淫浪,不独将他二姊压倒,据珍琏评去,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干女子,皆未有此绰约风流者。二人已酥麻如醉,不禁去招他一招,他那淫态风情,反将二人禁住。那尤三姐放出手眼来略试一试,他弟兄两个竟全然无一点别识别见,连口中一句响亮话都没了,不过是酒色二字而已„„——《红楼梦》
点评:尤三姐本是个自珍自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奇女子,可是,当她看到自己的姐姐已变成了贾珍、贾琏的玩物,这两个衣冠禽兽又将魔爪伸向自己时,她已经无法再忍受了。这时,她就一反常态,以泼辣和放荡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这里,表现的是尤三姐的反抗性格,这一行动并不与她的本性矛盾。这就是反常行动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6、并现法
描写同一场面下各种人不同的动作,他们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的态度,这样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红楼梦》中: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在桌子上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点评:一段文字,一连写了8个人的“笑”,同样是“笑”,却是千姿百态,紧扣各人的身份和性格。这精彩的“笑”的动作大描写,非高手不能为。
三、行动描写的常用技巧
1.抓住特征,准确恰当地运用动词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当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词。” 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里敲字就比推字用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更是道尽了炼字推敲的甘苦,让人感动。我们在用词的时候如果能注意比较,仔细推敲,定能找到最合适的动词。
例: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看同样是吃西瓜,动词使用的不同,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效果。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小妹妹抓起一块西瓜就往嘴里塞,吮着、嚼着、咽着,两腮鼓得像两个乒乓球,鼻子和下巴都沾满了瓜汁。
这里战士们的动作写出了一种自豪感,而小妹妹却被表现成了个“小馋猫”。2.要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不能太笼统
我们来看两个片断:
(一)我们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
(二)终于下水了,这可不像在岸上,我两腿发软,身体好象飘来飘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象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水。这时,我脸上露出了笑容。
对比两个片断,我们不难看出具体的行动描写的魅力。3.运用修辞合理地使用限定语及修饰语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的《药》
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地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上。【突破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行动描写。
有同学在日记中写了他观看世界杯足球赛巴西对德国的一场比赛,其中写了罗纳尔多的一个精彩动作。他写道:“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
请把罗纳尔多这一精彩射门动作分解为五个小动作:①接到传球;②用脚一颠;③绕过对方防守;④避开守门员;⑤踢球入网。然后,再依次对五个小动作进行具体描写,突出罗纳尔多的高超球技。描写时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吃饭了,小表弟坐上凳子,夹起一块糖醋排骨吃了起来。”这句话说的是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事情,可骨头多香啊,小表弟又是多么可爱呀,他到底是怎样吃的呢,岂是一个“吃”字就能说完的。请你将这句话拓展成150字左右的行动描写,要求具体形象,并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行动描写。
——邹韬奋《我的母亲》课堂教学收获点滴
夏日的夜晚,屋里的老式电风扇无力地吹着,在妈妈温柔的怀抱里,我渐渐地进入梦乡。突然,妈妈因为手麻,一个不小心,差点把我摔到地上,我朦胧中发现:妈妈的衣衫已湿透,额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落,手中的扇子却一下也没停................................过,我的心不禁一颤,便从妈妈身上下来,拿过妈妈手中的扇子,帮妈妈扇了起.来,对妈妈说:“妈妈,让我来吧!”看着我妈妈笑了。——左启晨
马路边的两排灯闪耀着橘黄色如太阳般温暖的光芒,刺骨的寒风呼啸着吹散了这如太阳般的温暖。我坐在车后座,手紧紧环着妈妈的腰,嘴唇已经冻得发紫,........牙齿也在打颤。隐隐约约地感到妈妈也在发抖。“下来吧,穿上我的外套,这样暖和些。”她的声音有些许的颤抖,我稍作犹豫,还是乖巧地下了车,披上她的外套,她小心地帮我拉上拉链。我坐上车,把拉链拉开,自己紧紧地贴在她的背..........上,外套裹住了我们两人的肩,我似乎在温暖的灯光中,看见了她欣慰地笑,幸...................................福的笑容。——严勇丽 ....母亲新买了一件衣服,让我穿着试试,我接过衣服,是一件格子长衬衫,十分厚实,显然是给我天冷时穿的,我穿上后,母亲见衣服太长,接过衣服,便拿去缝纫机那儿给我改小。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中的缝纫机一刻也不停,我心.....................里暗想:为我要穿衣服,累母亲工作不休,一丝愧疚涌入心田。母亲却对我说:“你先上去吧,我马上就好。”我躺在床上,横竖也睡不着,过了很长时间,母亲才上来,我只见门开了一条小缝,她蹑手蹑脚地进来把衣服放在我身边,才轻...................轻地推开门离开。——江忠毅 .......大约五六岁时,在一个冬日的夜晚,母亲与我坐在床上,母亲当时已经昏昏欲睡了,我却精神饱满,硬要母亲读故事给我听,母亲被我缠得没办法些,就随手拿起桌上的书读了起来,只记得约半个小时后,我才渐渐有了睡意,母亲的嗓子已经吃不消,声音有些沙哑,但还在坚持着,我听着她沙哑的读书声心里不禁..............涩涩。第二天,母亲的嗓子疼痛难忍,只可惜那时我还小,没能体会母亲的感..受……——许仇龙
半夜睡不着,起来喝水。看门外闪烁着微弱的光。轻轻地推开门,我蓦地愣住了:妈妈独自一人坐在厅堂里,凭借那微弱的光为我缝着沙包。之前,我想要,母亲就是不肯给我做。但是……
她拿起针线,由于光线太暗,穿不进去。她抬起手朝着那感觉所剩不多的光...............芒,眯着眼睛,尽力地穿着。经过多次的尝试终于穿好了。她似乎很卖力的,放............下了一只手,开始一针一线地缝着。时钟滴答滴答的声响,随着我的眼泪默默流................... 淌……——韩许牵 .深夜,睡意正浓的我忽然觉得寒气袭人,睁开朦胧的睡眼,发现被子竟滑落到地上,我刚想拉起被子,只听见门外响起微弱的声响,我连忙躺下装睡,只听见轻轻地一声“吱”,门开了;妈妈蹑手蹑脚地走进来,“唉,几次了”一声叹息..........中,悄悄地抱起被子,铺在我身上,压紧,然后伴随一声“咔哒”,锁口轻轻含.................................住了锁舌,无声无息地走了。——高佳伟 ............母亲总爱在黄昏绮丽时,在烟雾缭绕的厨房里系上围裙,为辛苦读书的我亲手做几道爱吃的菜。晚自习回家,吃着母亲的菜,很惬意地跟母亲谈着学校里的事,而母亲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微笑地望着我吃,耐心地听着我说,还时不时.......为我擦去嘴角的米粒,满脸洋溢着幸福的满足。——刘捷 ....................妈妈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家中的两亩田都是她种的。有一次快要下雨了,麦田里的麦还没有收,又请不到收割机了,她就拿着镰刀自己去割,割完了自己用大车给运回来,因为我家的麦田在公路旁,所以母亲每走一趟都会气喘吁吁,在............割麦时,她被镰刀碰破了皮,也强忍痛……——纪平
已经半夜了,我偷偷地睁开眼,只见她满脸汗珠,坐在我的旁边睡着了。本..............来想起来上个厕所,活动活动,但妈妈的“睡”姿挡住了我的去路,我也不能打扰她睡个好觉,毕竟昨天晚上照顾我到现在,我偷偷地坐了起来,帮她盖上被子,我知道她也够辛苦了,我轻轻地把她的脚向里挪了点,趁我睡的地方还有些暖和——沈辉辉
“嘀嗒,嘀嗒……”深夜里妈妈坐在床边,用手撑着头,似睡非睡。床上的女孩脸色惨白,心跳测试,点滴……这些监护活动都落在她身上,这是我开刀当晚。
“妈,我口渴。”尽管女孩的声音似呼吸般大小,但依旧让妈妈听见了,妈妈惊喜地睁开双眼,用那干裂的嘴唇柔和又激动地说:“口渴吗,别急。你暂时.......不能喝,我用棉签棒沾点水到你唇上。”而后起身倒了一杯水,用嘴轻轻抿了一.......下,而后吹了吹,最后才用棉签蘸了点润湿女孩的唇。.......望着妈妈那充满血丝的双眼,那干裂的唇,女孩的心似针穿过,泪随之滚下,“怎么了,伤口疼吗?……”
女孩双眸迎上关切的眼神,映着妈妈亲切的笑容。——侯雅蓉 .........探究细节描写的灵活变化,体会细节描写的“立体”效果
下面结合几例满分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探究细节描写的几种灵活变化,体会细节描写的“立体”效果。
1、神情+动作+心理
学校包的车停满了校园。我找到应该坐的位子,走过去,坐好。喝一口?谢了,我有。“红牛”缩了回去。我这瓶怎么样,要不,来一口?是“丫丫”的罐装露露。我浅笑,拿出自己的水瓶,对她摇摇。透明的塑料瓶里是沉淀了一层水垢的开水,经我一摇,都兴奋起来,四处游曳,恰似我们奋争了十二年的心,今天都不失时机地亢奋起来。
这段细节描写将自己敦实的个性、淡然的心态以及临上考场奋发向上的斗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让人眼前一亮。
2、肖像+情态+动作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这段细节描写充分调用了父亲独具个性的神情与动作,将一位质朴坚毅的父亲浓墨重彩地描画出来,虽然父亲沉默无语,但父亲那深沉复杂的眼神与情深意厚的手部动作是对儿子的嘱托也是热切的鼓励,文字中蕴含的父爱令人潸然,更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3、心理+动作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止,周围静得可怕,就如同我沉沉的心。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的渴望,可家中……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
这一段细节描写,犹如电影镜头,将一家三口的“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的真切的心理、母亲编稻草绳手的“一颠一颠”以及父亲狼下决心的“捏”烟的动作,将一个家庭面临的困境与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意清晰地表达出来,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4、语言+动作 好像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是忙碌的。他背着锄头出去侍弄他的农田、土地;他在园子里种菜,栽果树;他去给人家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乐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里喂她的那群鸡,吆喝着两只狗,洗干净爷爷的衣裳,一边等着爷爷多年不变的“命令”:“老婆子,在干什么?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假装埋怨地说:“这么快就回来休息啦。”然后很认真地去为爷爷煎茶,端送到爷爷手中,与他坐着一边喝茶一边闲谈。
这一处细节描写读来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作者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表达。“爷爷奶奶”典型化的语言飘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奶奶的举止动作弥漫着多么简朴诗意的生活滋味。“于细微处见真情”,这难道不是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吗?
5、神态+场景
老根又收到了六封信,正准备煮上地瓜粥给将回来的儿子吃,却又收到了第七封信,小根退学了,要去打工。老根红着眼看信,“爸,我读不读大学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能再让你受苦受累,不然我会后悔一辈子的。”这是一个没有蝉叫声的夏天,没有人敢吵到老根,因为他的眼睛里有火。
这是一处很成功的细节描写。作为父亲的老根无法为儿子交付学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儿子小根退学打工。父亲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作者通过“红着眼”“眼睛里有火”细节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老根的心理,并巧妙通过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一个没有蝉叫声的夏天”进一步衬托了老根的心情。
“„„有成就的作家,他写人物,几乎无须写外貌,只要用语气、声音,就不难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出来了„„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鲁迅
写作要点
语言描写也称为对话描写。它不同于作者的叙述语言,也不同于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它是通过人物个性化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语言的描写。描写人物语言可以表现人物思想,品格,性格,和作风,更重要的是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即具有人物的个性特征,符号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里状态、文化教养。写作技巧
1、要精选、提炼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恰当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性格特征。
2、在对话描写中,要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话是谁说的。为了文章的需要,对话描写要推动情节的发展,要突出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3、记叙文中的语言描写,尤其是对话,不能虚构和拔高,要有真情实感。
写作要求
1、作者必须十分熟悉所写的人物,深刻地了解和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作者要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在一篇文章或作品中,以各个人物的不同语言,显示其不同的性格。
3、要注意通过人物的习惯用语、口头禅来表现人物性格。
描写形式
语言描写是指对人物说话时的内容、语气、声调等进行描写。写人的文章要想把人物写活,是离不开语言描写的。人物的语言描写一般有五种:
一、提示语在前面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二、提示语在后面
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
三、提示语在中间
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四、提示语在两边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心疼地说。
五、没有提示语,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我们在作文时,不要只用一种描述形式,可以几种描述形式交替使用。这样在表达形式上才不会显得单调。
“言为心声”。首先,语言描写作为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语言要求精炼和个性化。(精炼就是言简意赅,用经济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人物语言个性化,是语文描写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所谓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故事: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县官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再下三年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骂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思考问题:1.穷人为什么生气?为什么要骂他们?
2.通过这个故事你能发现什么?(回答正确有奖励)
上面那个故事,表明不同身份的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当然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自然不同。秀才是读书人,语言讲文采;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愁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骂人了。说白了就是说明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这就要求在写人物说话说一定要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
人物语言描写要求:
1.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
2.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3.要灵活运用人物语言描写的四种不同形式。
语段剖析
片段一
一位佩戴红领巾的少年给老奶奶让座。老奶奶激动地对旁边的乘客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巍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
析评:
这段话中,老奶奶说的话就没有自己的个性,显然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作为一个农村老奶奶,不会说出那么多大道理,更不会用上“蔚然成风”、“层出不穷”等成语。她可能会说:“这孩子真好”或“真是好孩子”。
成功的语言描写,要求作者使用的语言必须具体、生动、形象;必须精确而凝练;必须个性化。只有这样,才能是人物语言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
一个人说话时,总是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另外,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生动,3
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如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后面,还可以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说的话中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是谁说的话,也可以把提示语省略。
进行语言描写是,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写一大堆废话,让“人物”说个没完。语言拖泥带水,没话找话,这是作文容易出现的毛病。
片段二
街上静悄悄的,妈妈背着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前走。她用大衣把我裹得严严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自己急促的喘气声。
突然,有个响亮的声音在问:“大嫂,您是带小孩上医院看病吗?”
“是呀!”妈妈着急地回答。
“大嫂,您就坐我这平板三轮吧!”
“能行吗?”
“行呀!您扶好了,我慢着点儿蹬就是啦!”
“您刚拉完货,挺累的,该回家休息了。”
“哎,大嫂,治病救人要紧哪!”
我被一双大手抱上了车。妈妈也坐上来了,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高大的背影,在前面瞪着车。过来好一会儿,我听见妈妈说:“同志,到啦!”
车平稳地停下来。那双有力的大手,又把我从车上抱下来。
我又听见妈妈说:“同志,这个„„您拿去喝杯酒御御寒气吧!”
“大嫂„„快,快„„看病要紧!我在这儿等您,等孩子看完病,再拉你们回家!”
“同志,您拿着„„看情况,这孩子要住院呢!”
“那好,大嫂,您快带孩子看病去,我走了!”
“哎,你这个人真是„„”
可是车轮的声音已经渐渐地去远了。
析评:
全文干脆利落,没有一句多余的话,通过语言描写突出了中心,这是最妙之处。
对比评析下面的片段(1)(2)的语言描写,说说哪个片段描写更传神精彩:
(1)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 “没看见。”
董小天:顽皮捣蛋 油嘴滑舌
高芳芳:正义勇敢 不留情面
李
星:胆小怕事
软弱
(2)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朝老师做了个鬼脸:“谁知道呢,哈哈,开了个口,好凉快哟!” 这一下倒好,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大声说道:“是董小天,他今天值日,不认真扫地不说,拿扫把大闹天宫,结果不小心打到了玻璃,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我在写作业呢。”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神情恍惚。
语言描写分类:按照参与话语活动的人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独白、对话、多人议谈 1.独白:
“唉,这鬼天气!又闷又热,蚊子也来捣乱,一夜没睡,真倒霉!”王老五不停地边拍着蒲扇边咒骂着。2.对话:
“你去哪儿?” “图书馆。”
“借书吗?” “不,还书。” 3.多人议谈:
马克说 :“我们去上海吧。”玛丽说:“上海没什么传统的东西,还是去西安吧。”罗兰一听又不同意了,急忙说:“我喜欢自然风景,听说中国的西部自然风光很好,我们去那里旅行吧。”爱德华听了他们的话,很为难地说:“你们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我们到底去哪里好呢?”
强化训练:
1.在初中读书的赵新天在新华书店购书时遇到了小学时的班主任黄老师。写一段200字的师生对话,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
2.描写一段对话,要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用词精确、重点突出。
关键词:中年级作文,片段训练,训练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自本人、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 针对目前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材料危机”, 我纠正以往重形式轻内容的做法, 把“材料”作为重点来抓, 作为切入口, 采取多种形式, 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 引导学生进行片段练习, 使学生不再“为文而文”, 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为克服训练内容的随意性和模糊性, 保证训练时间,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现有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和课程设置, 按照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渐进性原则, 我对中年级各个学期的片段训练项目做了系统安排, 方法上给予指导, 时间安排上进行调整。 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中的尝试。
一、写作内容序列化
我将片段写作内容分为两个序列。
一是以观察内容为序。首先是状物片段练习。 因为对于写景、叙事、记人来说, “物”具体可感, 易于把握, 观察表达要容易些。 其次是写景片段练习。 “景”往往由许多“物”组成, 相对于状物而言, 写景要复杂些。 这个序列的训练体现从单个到组合、从静态描写到动态描写相结合。 再次是叙事片段练习。 事情有一个发展过程, 其中还有人物的活动, 叙事要比单个物、景要困难些。 最后是写人片段练习。 “千人百姓万脾气”,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 相貌服饰、言谈举止、兴趣爱好均不同。 人的思想活动更是微妙莫测, 难以捕捉, 所以放在最后一个阶段进行。
二是以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编排体系为序。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版教材是以单元串起来的, 各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 有颂扬领袖和名人的, 有表现儿童生活的, 有记述古代人物的, 有体现当代思想观念的, 有赞美动物的可爱的, 有刻画人间亲情的, 有说明环保重大意义的, 有讴歌忠于职守、勇于拼搏的可贵精神的……从体裁看, 有记叙文, 有诗歌, 有说明文, 还有童话及独幕剧等,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扩大他们的视野。 我首先根据这些课文的特点进行“随堂练笔”, 或给某个人物写信, 或抒发读后感, 或组织讨论会发表看法, 或编写童话, 或创作诗歌……再根据每次习作的要求做分组性的 “单项练习”, 如进行外貌描写, 神情、对话、动作等的描写。 这样读写结合, 随课文学习相机进行片断练习, 形式多样, 题材不拘, 增加了许多练笔的机会。
二、练习形式多样化
中年级片段写作是低年级说话训练的延伸, 我努力通过多种途径, 引导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 怎么说就怎么写,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使学生语言表达的潜能得到开发。
1.观察实物, 进行说写。
片段练习中, 无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记人都离不开观察。可以说,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要素。 因此, 在每次片段练习之前或之时, 我都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在观察训练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养成习惯, 形成能力。 具体在以下方面作指导:有序观察、抓住特征观察、抓住重点观察、多种感官协同观察、边观察边联想。 每个方面的观察都分几步进行, 首次由老师指导后学生观察交流, 以后提出要求, 让学生回忆交流上次的方法独立进行观察, 教师阅后评讲, 学生再作修改, 以此培养习惯, 习得方法。
2.联系生活, 进行说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要使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 充实的生活素材是必不可少的。 为充实学生生活素材, 我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欣赏音乐、 制作物品、创设情境、开展想象、外出参观等激发学生兴趣, 组织学生积极投入这些活动中;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 将自然、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艺术等学科中的实验、操作、调查、表演、展示等活动作为片段写作内容。 我经常随学生一同参与各类活动, 听他们上课, 然后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介绍活动情况,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将活动过程表达具体。
3.结合阅读, 进行说写。
写作练习主要解决解决两方面问题: 言之有物与言之有序。 阅读是消化吸收的过程, 作文教学则是从阅读中吸收养料, 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 要努力把握好两者的关系, 不仅让学生在读中发现规律, 掌握规律, 而且指导学生在读中学写法、悟写法, 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 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提高有序表达能力。
另外, 通过阅读教学, 让学生深入课文, 进入角色, 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写性、插叙性、读写性、扩写性等片段练习。 如:学了《诚实和信任》可让学生给其中的人物写信谈感想, 或替其中的“我”给小红车主人写留言条;学了《云雀的心愿》后可学写倡议书, 介绍森林的作用, 号召大家植树造林保护绿化;学了《特殊的葬礼》可结合文章内容“替”巴西总统菲格雷特写演说辞……这样既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促进了对课文语言的积累, 又使理解和表达, 积累和表达获得了双赢或多赢。
三、时间安排常态化
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时间上的保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根据实际需要对课时分配形式进行适当变更, 实行三个结合。
一是大小课结合。 根据写作内容和学生特点, 有的用阅读教学后的部分时间进行练习, 有的则可用早自习或写作课进行。
二是常临结合。 除坚持每周一次的练笔外, 根据需要和学生实际, 可临时增加练习。
三是课内外结合。 课内教师有指导的说写训练与学生独立写作结合, 教师的指导主要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进行。 学生独立写作则主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片断训练的宗旨是从局部、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然后过渡到构思整篇作文,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得心应手。
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片段训练。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如有神了。
二、利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作文片段教学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边学边用、现学现用。比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一课,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紫藤萝花的:“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对这一段优美的语句,我先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体会语句魅力,并说出为什么好,再摘录这段里面的好词句。之后提问学生,有的学生回答:“就是感觉好。”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并不满意,于是再引导学生去注意作者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再提问的时候,就有学生回答:“作者运用了拟人句,使得句子更加形象生动。”这样也就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接着对于好词句的讨论,学生基本都能提出“仙露琼浆”这个词,对于这个词的解释就是“极少,不多见”。最后,我引导学生也写出一段文字,用上“仙露琼浆”,这样学生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大大加深了。
三、合理布置一些课外练笔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比如周记,让学生根据这周学过的课文的写作方式,写一篇自己的所见所闻,可以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或者还可以安排写一些读后感,初中的课程里有很多名人名作,让学生练写一些读后感,由此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方法
新教改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也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笔者认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到片段作文训练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写作能力。
1.仿写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如果要写得生动形象,必然会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所以在理解课文时,要趁机指导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美。如经典的写景文章《春》,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要引导学生用“犹如”、“仿佛”、“宛如”“像”仿写句子。
2.仿写结构
总分总结构是总述、分述再总述的结构形式。《春》就是一篇总分总结构的优秀文章,开头运用拟人的手法总写盼春,中间从五个方面绘春,最后再总写赞春。全文结构清楚,思路明白,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练习一段景物描写,充分运用好修辞手法。
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实质上是在更大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和方法的“渗透”,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焱.写,不容忽视——浅谈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教师),2010(1).
[2]罗小英.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