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生产运作管理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岛大学生产运作管理(精选8篇)

青岛大学生产运作管理 篇1

(一)单选题

1.工序同期化是指流水生产线上各工序的()。(A)单件工序时间相等

(B)单件工序时间等于节拍

(C)单件工序时间呈倍数关系

(D)单件工序时间等于节拍或节拍的整倍数

答:(D)

2.相对于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特点是()。(A)品种数较多

(B)资本密集

(C)有较多标准产品(D)设备柔性较低 答:(A)

3.制订生产运作战略,其首要步骤是()。

(A)生产运作环境分析与生产运作系统选择

(B)生产运作方式的确定

(C)自制/外购的决策

(D)供应链合作网络的发展

答:(A)

4.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不包括()。

(A)自制或购买(B)低成本和大批量

(C)多品种和小批量(D)高质量

答:(D)

5.企业生产管理的任务一般可概括为()。(A)质量、产量、交货期

(B)质量、成本、交货期

(C)质量、品种、成本

(D)质量、品种、交货期

答:(B)

6.生产工艺准备主要工作内容有()。

(A)编制设计任务书、制定工艺方案、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装备设计和制造

(B)编制设计任务书、制定工艺方案、新产品试制与鉴定、工艺装备设计和制造

(C)产品图纸工艺分析和审定、制定工艺方案、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装备设计和制造

(D)新产品试制与鉴定、制定工艺方案、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装备设计和制造

答:(C)

7.家电产品的生产类型,一般属于()。(A)连续生产类型(B)大量生产类型

(C)成批生产类型(D)单件生产类型

答:(B)

8.下列各项中属于流水线组织设计内容的是()。(A)专用设备的设计(B)工艺规程的制订

(C)流水线工作制度(D)运输传送装置的设计 答:(D)

9.按劳动密集程度和顾客接触程度划分,下列各项服务中属于专业劳动密集服务的是()。(A)航空公司(B)大酒店

(C)会计事务所(D)中小学校

答:(C)

10.对象专业化的优点之一是()。(A)缩短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

(B)对产品品种变换有较强的适应性

(C)便于工艺管理,有利于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

(D)便于充分利用设备和生产面积,提高负荷系数答:(A)

11.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方法,下列活动中属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活动的是()。(A)采购(B)成品储运

(C)人力资源管理与配(D)组织机构建设

答:(A)

12.工艺专业化在优点之一是()。(A)运输路线短

(B)产品品种更换有较强的适应性

(C)有利于减少在制品数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

(D)运输成本低

答:(B)

13.一批制品在各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不相同,为使加工过程设备工作不间断,而加工周期尽可能短,该批制品应采用那种移动方式()。(A)连续移动(B)平行移动

(C)顺序移动(D)平行顺序移动

答:(D)

14.任何企业都具有三项基本职能,即()。(A)人力资源、生产运作、财务

(B)采购、销售、生产

(C)研发、生产运作、营销

(D)生产运作、营销、财务

答:(D)

15.按生产任务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来划分生产类型为()。

(A)订货生产类型、连续生产类型、间断生产类型(B)大量生产类型、成批生产类型、单件生产类型(C)订货生产类型、备货生产类型、流水线生产类型

(D)批量生产、大规模定制生产、流水线生产类型 答:(B)

16.生产运作战略是企业的()。

(A)公司层战略(B)职能层战略

(C)经营层战略(D)竞争战略

答:(C)

生产与运作管理

17.生产运作战略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A)目的性、系统性、操作性

(B)目的性、一致性、操作性

(C)目的性、一致性、系统性

(D)目的性、竞争性、操作性

答:(A)

18.哪项不是服务运作的特点()。(A)生产率难以确定

(B)质量标准难以建立

(C)服务过程可以与消费过程分离

(D)纯服务不能通过库存调节

答:(C)

19.在工艺专业化单位内()。

(A)集中了同种类型的设备和同工种工人,对产品进行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

(B)集中了各种类型的设备和不同工种工人,对产品进行不同工艺方法的加工

(C)集中了同种类型的设备和同工种工人,对产品进行不同工艺方法的加工

(D)集中了同种类型的设备和不同工种工人,对产品进行相同同工艺方法的加工

答:(A)

20.按劳动密集程度和顾客接触程度划分,医院属于()。

(A)大量资本密集服务

(B)专业资本密集服务

(C)大量劳动密集服务

(D)专业劳动密集服务

答:(D)

21.()以社会需要为依据,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以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A)大量生产方式(B)大量定制生产方式(C)精细生产方式(D)制造资源计划

答:(C)

22.()的劳动分工理论为生产运作管理的形成奠定了主要的理论基础。

(A)弗雷德里克.?泰勒(B)亚当?斯密

(C)亨利?甘特(D)亨利?福特

答:(B)

23.企业生产过程一般由如下几个过程组成()。(A)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新产品开发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

(B)新产品开发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检验过程

(C)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

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D)新产品开发过程、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答:(C)

1.项目管理中一般要考虑三个目标()。(A)质量、效率 时间

(B)质量、时间、环保

(C)质量、效率、经济

(D)效益、时间、环保

答:(C)

2.按库存用途分,企业前后两次订货时间间隔内,为保证企业正常生产所必须耗用的物资储备量,称为()。

(A)经常性库存(B)保险性库存

(C)季节性库存(D)在制品库存

答:(B)

3.在制造企业中,面向生产需要的半成品与外购件库存的需求,属于()。(A)独立需求(B)相关需求

(C)连续需求(D)最终需求

答:(B)

4.将库存按其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分类的方法()。(A)通常用于计算生产成本与生产资金的运用

(B)主要着眼于库存控制与生产系统设计方面

(C)主要用于库存决策的分析

(D)有利于对重点物资进行重点管理,减少物资管理成本

答:(B)

5.如下哪一项不是维持库存的原因()。

(A)使生产系统平稳运行(B)减少缺货风险

(C)使生产活动准时进行(D)减少订货费

(E)减少订货费

答:(C)

6.下列各活动中,适宜于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是()。(A)设备大修理(B)家电装配

(C)服装生产(D)机床制造

答:(A)

7.关键路径是()。

(A)活动最多的路线(B)节点最多的路线

(C)时间最长的路线

(D)将事件时差为零的节点连接起来的路线

答:(C)

8.在制造企业中,面向销售需要的库存物品的需求,属于()。

(A)中间需求(B)相关需求

生产与运作管理(C)独立需求(D)潜在需求

答:(C)

9.下述哪项是企业维持库存的原因()。(A)保持生产运作对库存的依赖性

(B)给员工提供安全的感觉

(C)满足需求的波动

(D)防止员工报酬的增加

(E)防止供应商改变设计

答:(C)

10.网络图中,某活动的专用时差SS等于()。(A)该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与该活动箭尾结点最迟结束时间之差

(B)该活动的箭头结点最早开始时间与活动最早结束时间之差

(C)该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差(D)该活动的箭头结点最早开始时间与活动最迟结束时间之差

答:(D)

11.采购物流管理的主要任务是()。(A)包装运输、绩效评估、物料入库

(B)包装运输、暂存检验、物料入库

(C)计划与预算、暂存检验、物料入库

(D)策略规划、暂存检验、物料入库

答:(B)

12.下述哪项不属于制造企业的库存()。(A)原材料(B)产成品

(C)在制品(D)库存记录

答:(D)

13.在制造企业中,对原材料、零件、低级组件、部件等的需求,属于()。(A)独立需求(B)相关需求

(C)连续需求(D)最终需求

答:(B)

1.生产提前期是指()。

(A)相邻两批同种制品在某车间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B)一批制品在各个生产环节投入(或出产)的时间比该批制品在最后车间完工出产所提前的时间(C)一批制品从原材料投入到产成品出产所提前的时间

(D)一批制品在各个生产环节投入的时间比该批制品在最后车间投入所提前的时间。

答:(B)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成批生产期量标准的是()。(A)节拍(B)批量

(C)在制品定额(D)生产周期

答:(A)

3.在成批生产条件下,车间之间作业计划的编制适宜于采用()。

(A)在制品定额法(B)提前期法

(C)生产周期法

(D)订货点法 答:(A)

4.企业在计划内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称为()。

(A)设计能力(B)查定能力

(C)计划能力(D)标准能力

答:(C)

5.下述关于MRP系统中主生产计划表述正确的是()。(A)主生产计划的计划周期为一年

(B)主生产计划的产品项目为相关需求

(C)主生产计划是按产品的品种、型号、规格规定它们在每一时间周期内的出产数量和出产时间的计划

(D)主生产计划中的产品需求主要是年初的估计数

答:(C)

6.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是()。(A)MRP

(B)准时生产

(C)敏捷制造(D)业务流程再造

答:(B)

7.全面质量管理所强调的科学工作程序称为()。(A)三全一多样

(B)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C)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D)计划、检查、协调、控制

答:(B)

8.JIT中提出要摒除一切浪费现象主要是指()。(A)生产过剩浪费、人员浪费、不良品浪费

(B)生产过剩浪费、产品积压浪费、不良品浪费

(C)生产过剩浪费、产品积压浪费、某部门提前完成生产任务的浪费

(D)生产过剩浪费、产品积压浪费、人员浪费

答:(B)

9.MRP的主要目的之一是()。(A)平衡生产能力(B)降低劳动力需求

(C)培训员工(D)协调各生产阶段的活动

答:(D)

10.准时生产方式的总体目标是()。(A)实现全企业整体性的利润

(B)实现全企业整体性的收入

(C)降低全企业整体性的成本

(D)准确、及时地满足市场需要

生产与运作管理 答:(A)

11.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价值,称为()。

(A)总产值

(B)销售产值

(C)商品产值(D)净产值

答:(C)

12.流水线上出产相邻两件同种制品的时间间隔,称为()。(A)节奏(B)节拍

(C)生产间隔期(D)生产周期

答:(B)

13.()是指可供销售的产品和工业性劳务价值,它表明了企业在计划期内预期的销售收入,应按现行价格计算。

(A)总产值(B)净产值

(C)工业增加值(D)商品产值

答:(A)

14.当企业产品品种较多,各产品的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的情况下,查定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宜采取()。(A)代表产品(B)具体产品

(C)假定产品(D)标准产品

答:(C)

15.MRP发展的四个阶段为()。

(A)MRP、闭环MRP、MRPⅡ、ERP(B)MRP、MRPⅡ、ERP、CIMS(C)闭环MRP、MRP、ERP、MRPⅡ

(D)闭环MRP、ERP、MRP、MRPⅡ

答:(A)

16.质量数据的标准差(s)的大小是表示()。(A)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B)数据大小

(C)数据平均值大小(D)频数

答:(A)

17.下述哪项方法将产品出产计划中的具体产品的需求转化为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A)粗略能力计划(B)物料需求计划

(C)能力需求计划(D)库存计划

答:(B)

18.质量成本不包括()。(A)预防成本(B)内部损失

(C)外部损失(D)人员浪费

答:(D)

19.物料需求计划技术是对()进行控制的一套计划与控制原理与方法。(A)独立需求

(B)相关需求

(C)生产库存

(D)生产能力需求

答:(B)

(二)多选题

1.U”型制造单元的好处是()。

(A)工人行走路线短(B)容易调整生产能力

(C)设备利用率高(D)系统的可靠性好

(E)简化了管理

答:(ACE)

2.衡量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可通过()。(A)品种数

(B)工作地所执行的工序数

(C)每种产品的生产重复程度

(D)每种产品的产量(E)产品的相似性

答:(ABC)

3.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相比,以下特点属于流程式生产()。

(A)有较多标准产品

(B)能源消耗较低(C)自动化程度较高

(D)原材料品种数较少(E)对设备可靠性要求较高

答:(CDE)

4.与制造性生产相比,劳务性生产的特点是()。(A)生产率容易测定(B)质量标准难以建立

(C)与顾客直接接触多(D)不提供有形产品

(E)不是永远可用库存调节生产

答:(BCE)

5.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其优点是()。(A)可缩短运输路线(B)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高(C)可使用专用高效设备(D)协作关系简单

(E)对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答:(BE)

6.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其缺点是()。(A)运输路线长

(B)对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

(C)生产系统的可靠性不高

(D)不可使用专用高效设备

(E)协作关系复杂

答:(ADE)

7.企业的计划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即()。(A)战略层(B)战术层

(C)计划层(D)执行层(E)作业层

答:(ABE)

8.平行移动方式的优点是()。

(A)零件运输次数少(B)加工周期短

(C)设备利用程度好(D)例行管理多

(E)例行管理少

答:(BDE)

9.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其优点是()。

生产与运作管理(A)可缩短运输路线

(B)对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C)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高

(D)可使用专用高效设备

(E)协作关系简单

答:(ADE)

10.减少调整准备时间的方法是()。(A)尽可能在机器运行时作好准备

(B)改变调整方法

(C)对设备进行改造

(D)改进工艺装备

(E)对工人进行调整工作的培训

答:(ABCDE)

11.以下是单件小批生产的缺点()。(A)制造周期长(B)劳动生产率低

(C)缺乏柔性(D)成本高

(E)管理复杂

答:(BDE)

12.平准化生产带来的好处是()。(A)降低调整准备时间

(B)对原材料的需求均衡

(C)降低成品库存

(D)减少忙闲不均

(E)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

答:(ABDE)

1.选择供应厂家需要考虑()。(A)质量

(B)合作的愿望

(C)技术竞争优势

(D)地理位置

(E)价格

答:(ABCDE)

2.物流活动包含()。(A)运输(B)仓储

(C)包装(D)流通加工(E)生产

答:(ABCD)

3.用订货点方法处理相关需求会造成()。(A)高库存(B)低服务水平

(C)低柔性(D)“块状”需求(E)盲目性 答:(ABDE)

4.生产系统有以下几种典型库存()。(A)原材料

(B)零件

(C)在制品

(D)成品

(E)毛坯 答:(ABCD)

5.以下需求都是独立需求(A)原材料

(B)零件

(C)产品

(D)工艺装备(E)包装物 答:(CD)

6.一般供应链可以包含()。(A)供应商

(B)制造商

(C)批发商

(D)零售商

(E)物流商

答:(ABCDE)

1.质量成本包括()。(A)外部损失(B)内部损失

(C)预防成本(D)鉴定成本

(E)修理成本

答:(ABCD)

2.精细生产方式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有以下特点()。

(A)品种多(B)柔性高

(C)库存水平低(D)工人不需多技能

(E)工人分工较粗,工作内容丰富

答:(ABCE)

3.MRP的输入()。(A)生产计划大纲(B)预测

(C)产品结构文件(D)自制件投入出产计划

(E)库存状态文件

答:(ACE)

4.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A)品种

(B)产量

(C)在制品

(D)质量(E)产值

答:(ABDE)

5.说无库存生产方式是理想的生产方式是因为()。(A)设置了一个最高标准,是极限

(B)提供了一条不断改进的途径

(C)开展无缺陷活动

(D)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E)与现实相去甚远

答:(ABCD)

6.按照无库存生产方式的思想,以下活动都是浪费()。

(A)点数

(B)搬运

(C)油漆包装(D)质量检查(E)装卸

答:(ABDE)(三)判断题

1.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与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的区别在于是否按用户的特定要求去制造产品。(×)

2.按产品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与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其结果必然一致。(×)

3.制造业企业在进行设施选址时,更多地考虑地区因素。(√)

4.设施选址的战略目标是满足顾客需求。(×)

5.设施选址是指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设施的地

生产与运作管理 理位置。(√)

6.设施布置的目的是要将企业内的各种物质设施进行合理安排。(√)

7.提高生产过程的平行性一定要满足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8.备货型生产企业的产品大都是标准产品。(√)

9.准时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10.流程式生产一般是资本密集的。(√)

11.生产运作管理的核心是对生产系统的管理。(√)

12.服务设施不需要靠近顾客群。(×)

13.自制还是外购,不是生产运作策略要考虑的。(×)

14.生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转换功能,任何一个生产系统都执行着将系统输入转换成预定的输出。(√)

15.办公室布置的内容主要是确定人员座位的位置和办公室物质条件的合理配置。(√)

16.设施布置是指在一个给定的设施范围内,对多个经济活动单元进行位置安排。(√)

17.纯服务业不能通过库存调节。(√)

18.与顾客接触是服务业的一项特征。(√)

19.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是指物料在生产过程各环节的运动自始至终处于连续状态。(×)

20.关于生产系统的管理可以分成三个子职能,它们是计划、组织和控制。(√)

21.生产系统指生产设备,不包括人。(×)

22.按工艺专业化原则组织生产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

23.大型零件宜采取顺序移动方式。(×)

24.订货型生产企业的工人操作专业化程度高。(×)

25.盈亏分析法不是生产成本比较分析法。(×)

26.按工艺(功能)布置适于体积庞大、不能移动的加工对象。(×)

27.产品成本是企业发生的各种耗费。(×)

28.外包是将公司的一些内部活动和决策转移给外部的供应商。(√)

29.生产运作管理包括生产管理与服务运作管理。(√)

1.运输成本加仓储成本占据了物流成本的绝大部分比例。(√)

2.物料只要在不断运动,就不会形成库存。(×)

3.我国将物流产业定为调整与振兴的十大产业之一。(√)

4.项目不属于单件生产。(×)

5.GPS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

6.安全库存不是由年需要量决定的。(√)

7.运输不是物流的核心业务之一。(×)

8.总时差为零的作业一定在关键路线上。(×)

青岛大学生产运作管理 篇2

一、关于生产运作管理的研究和主要观点

1. 关于生产运作战略的研究

生产运作战略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向上要遵循企业的经营战略, 通过生产与运作战略环节把经营战略细化、具体化;向下要推动生产与运作系统贯彻执行具体的实施计划, 以实现经营战略的目标。

根据陈荣秋的观点, 生产运作战略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 (1) 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 (自制或购买、低成本和大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 ; (2) 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与设计。产品或服务的开发与设计可采取作跟随者还是领导者、自己设计还是请外单位设计、花钱买技术或专利、做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四个策略; (3)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同样有四个方面的策略:选址、设施布置、岗位设计、工作考核和报酬。齐二石则从生产与运作的集成战略和竞争战略来说明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集成战略包括纵向集成和虚拟集成两个方面;竞争战略即为迈克尔.波特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叶广宇等人 (2001) 则是分析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运作战略的主要内容, 根据他们的观点, 生产运作战略包括明确竞争重点、生产运作总体策略和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在生产运作战略构建上, 齐二石认为应该通过竞争优势要素来构建生产运作战略, 现在有六种基本竞争优势要素:即成本、质量、快速交货、柔性、服务, 还有即将出现的环保。在构建生产运作战略时要考虑以下问题:聚焦和权衡问题、订单赢得要素和订单资格要素, 以及聚焦核心能力等问题。叶广宇等人提出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 应充分考虑企业赢得市场的各种要素和企业自身生产能力两个方面。其中, 企业赢得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对顾客需求的认知与满足程度、交货时间、质量、性能和服务、顾客成本、学习和创新能力等;企业自身生产能力包括:技术、系统和人的能力及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能力等。徐学军 (2000) 则重点研究了企业应如何制定生产运作战略, 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步骤: (1) 回顾企业经营战略的要点; (2) 陈述生产运怍系统的使命与任务; (3) 拟定生产目标; (4) 外部环境分析; (5) 内部条件分祈; (6) 竞争位置分析; (7) 描述生产运作系统的理想横式; (8) 确认关键的问题; (9) 制订生产运作战略; (10) 制订战略计划。

2. 关于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问题的研究

在国内, 对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的研究大同小异, 基本上都包括: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和技术选择;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等问题。

于产品开发和工艺选择, 申元月认为新产品发展可以朝向多能化、复合化、微型化、简化几个方向。产品开发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需求的拉动, 另一方是技术的推动。湖南湘潭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余珞珈通过理论与实验论证引进HRPS一1V快速成型系统, 可以有力地推动了新产品研发工作。新研发的水泵叶轮、蜗壳等, 将最大可能地提高水泵效率、减少开发试制成本, 降低模具制造风险, 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提高新产品研发的成功率。邬适融 (2010) 提出内包、外包和众包式进行组合的方式开发新产品, 并将专有网络和开放网络有机结合, 共同提升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和市场接受度。

在生产和服务选址上, 王非认为离散设施选择问题的研究已经经历了零散研究、系统研究、不确定性研究三个阶段;离散选址问题包括中值问题、覆盖问题、中心问题、多产品问题、动态问题、多目标问题、路径选址问题、网络中心选址问题8个子问题。秦颖认为, 设施选址其关键在于必须考虑收入、成本、费用等因素。设施选址首先要选位, 即选择在什么地区设置厂址;其次是定址, 地区选定之后, 具体选择在该地区的什么位置设置设施。

关于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运筹学、数学、计算机技术在选址中的应用研究。张毕西 (2004) 则借助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 采用智能最优化算法, 提出了在非等面积生产单元布置条件下, 缩减解空间的两阶段优化布置法。南开大学的张威则提出, 工厂的设施布置应当严格遵循工艺流程, 充分考虑车间、库房各部分、机器设备、在制品的存放等的配合关系, 使布局合理, 使物流过程合理, 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 制造出低成本、高品质产品的目的。对设施布置的优化设计, 要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优的效果。

3. 关于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和控制的研究

要进行生产, 企业首先要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然后, 组织制造资源, 保证计划的实施。在实施中, 要以计划为标准, 对实际生产进度和库存进行控制。北京诺基亚航星通讯系统有限公司战伟国 (2003) 发现在实际库存管理运作过程中, 定量订货和定期订货这两种基本模型往往不易发生, 经常由于一些具体条件限制而衍生出其他具体库存控制模型, 如边生产边使用的订货模型、既定服务水平下的订货模型、允许适度缺货情况下的订货模型、批量折扣模型等等。对库存控制进行了研究, 库存系统为库存物资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组织机构和经营策略。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控制一般从物料需求计划到企业资源计划, 质量管理, 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着手。对于这些方面不论是理论上, 还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都比较成熟, 处于不断完善和探讨新理论的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在质量管理中, 六西格玛开始成为新锐理论并逐步得到应用。

然而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 现有的生产运作系统在运行中, 还存在着问题。张毕西 (2003) 发现企业订单生产式运行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需求波动导致生产系统运行不均衡, 随机干扰多、完工期难于确定, 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大, 质量保证体系难于建立等。另外, 市场环境与消费者需求是多变的, 在面对不稳定的外部环境时, 我国制造业企业要考虑如何以柔性的生产运作系统来应对外部压力, 而不应该只追求生产的稳定性。

4. 关于现代先进的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诸如:精益生产、并行工程、企业重建、MRP—II、ERP、CIMS、敏捷制造、定制技术等一连串新思想, 计算机网络是最大“祸首”, 是挑起世界经济急剧变革的罪魁。它们的出现对现有生产运作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刺激着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相适应的现代先进的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出现。

董梅 (2007) 在浅谈精益管理时提出, 精益管理代表了在众多行业和领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管理思想, 其核心都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形式的浪费, 不断提升价值流效率。精益管理从根本上着手, 将节约及持续改善融入系统, 逐渐形成企业自身的精益文化, 站在客户的立场审视企业活动, 力求提高价值流效率。田英认为, 现代先进的生产运作系统应该是精益生产模式, 具有企业流程再造的能力, 或者引入了精益的六西格玛管理。陈荣秋则认为全面质量管理, 准时制生产, 敏捷制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都是先进的生产方式。齐二石认为先进的生产运作系统可能包括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敏捷制造系统和大规模定制。

如何建立一个简单的现代生产运作系统, 王韶春认为要做到:调整生产形态, 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 公司着重完善计划安排、库存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三项工作;完善的物流系统是保障, 应该做到全员生产保全, 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杜绝质量事故, 追求零不良。

二、研究的不足

上述关于生产与运作的多角度研究及其学术观点无疑对促进我国生产与运作管理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启示。但这些对于解决目前我国生产与运作中的问题还存在着不足:

1. 关于生产运作管理的研究匮乏

通过搜集资料的过程发现, 对生产与运作方面研究的专门的文献很少, 都是就某一个方面, 并且定性的研究居多, 有关定量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 这影响了该领域研究的严谨性、科学性。

2. 缺乏从实证的角度对生产运作战略的研究

对生产运作战略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教科书里面的一些系统化的理论, 在文献中这方面的内容极少, 从实证角度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3. 过于集中研究模型和方法的应用, 缺乏具体形式的研究

计算机的出现为设施选址和布置提供了极大方便, 数学模型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进而更方便快捷的运用到现实中来。在选址和设施布置上, 学者们的研究过多的集中在模型和方法的应用上, 而对于设施布置的具体形式, 以及具体某个行业或同类产品的设施布置之类的研究却很少, 理论上虽然丰富但是实践上的具体应用还体现的比较少。

三、结束语

体育产业生产运作管理之我见 篇3

关键词:体育产业;生产运作管理;独特性

市场经济运行下的现代社会把体育与经济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体育事业正在转变它的职能,以锐不可挡的气势渗入到经济市场,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许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和切实的措施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而体育产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好坏,对于体育产业的竞争力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与体育产业生产运作管理息息相关。

一、体育产业生产概述

(一)体育产业概述

体育产业并不仅仅是指体育的行业和部门,而且包括与体育行业和部门相关的其它行业和部门。体育产业大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体育健身娱乐业;职业体育产业;体育用品业;体育经纪业。除上述四大领域之外,体育产业还包括体育媒体业、体育广告业、体育博彩业、体育保险业及体育赞助、体育建筑、体育出版、体育纪念品销售等方面。总之,体育产业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混合产业,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活力和效益最好的产业。

(二)体育产业生产特征

与其他行业生产相比,体育产业生产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体育产业生产是既无形又有形的

体育产业既提供无形的体育比赛和体育健身娱乐训练等无形的服务,又提供体育用品和体育纪念品等有形的产品。其中无形的体育服务是体育产业生产的核心,体育服务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经济活动,难以为人感知,体育服务的最终产品不是物品,而是服务过程。

2.体育服务的过程必须有消费者参与

在体育产业生产中,体育消费者一般是参与在其中的,整个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是呈现在顾客眼前的,顾客会亲身感觉到体育服务的好坏。比如,体育健身服务,需要消费者亲身参与到健身体验当中。

3.体育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步进行

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体育行业提供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一般发生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段。比如,球迷一般在观看球赛的时候,需要在比赛进行的时间在现场观看比赛。

4.难以衡量产出,直接应对具有能动性的顾客

对体育服务的测评不能使用单一指标来评估业绩,对体育服务业绩较好的测评方法是测量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顾客对服务质量优劣的感触,因此服务的评价一般较主观。

二、体育产业生产的主要问题

(一)需求被动性降低,但并不在于主动性必然在手

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是随机的,因此体育产业企业要想保持需求和能力的一致,难度是很大的。而且,消费者需求的随机性在不同的日子里、一日内不同的时间段内,可能都会不同,这就使得短时间内的需求也有很大的不确定。

(二)体育服务与消费同步性,一旦出错难以挽回

体育服务不像制造业生产皮鞋那样可以间断,体育服务生产提供的是使顾客满意的过程,当体育服务的提供与顾客的消费不能同时进行,即需要顾客等待或者延迟,顾客的时间安排必须受到影响,必然使顾客的满意度降低很多。

(三)流程容易出现意外

体育服务作为一个过程,很多情况下无法进行简单、清楚的描述。体育服务生产的操作过程和服务质量检查都必须在事前就设计好流程,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参与程度较高,使得服务现场会出现意外的情况,造成服务的中断。

三、体育产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流程管理

和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一样,体育产业企业在运作管理中,也应该针对体育服务的对象、功能、标准等问题,对服务流程进行管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流程管理十分粗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维持运营,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对体育产业进行有效的流程管理应该去除浪费,避免容易造成失误和危害的活动,缩短不增加服务附加值的活动,尽量改进能增加服务附加值的活动。

(二)持续质量改进

由于体育产业的特殊性,使得消费者在每接受一次体育服务后都对下一次接受相同服务者的服务有了更高的期待。要使消費者感到满意,必须使服务质量满足甚至超出消费者期望。体育产业在生产运作管理中,要做好服务质量,就必须首先了解消费者满意,搜集大量的信息,从消费者信息、服务态度、服务过程等问题上,以服务项目与服务标准为依据,制定“服务调查表”,找出消费者满意的含义,做出明确的、有意义的服务保证,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问题分类,确定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观察结果,对服务质量管理进行标准化。

(三)关系营销服务

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生产的产品最终要投向市场才能够获得利润,而产品和服务最大的不同点是服务的无形性,这导致了服务不能储存、服务不易展示等特点,使得服务营销面临挑战,传统的营销手段难以用于服务中。体育产业生产运作管理中,营销可采用关系营销方法,从吸引新客户转向与客户保持长期的关系,从与顾客交往开始,就能够不断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了解顾客的需要,改善其服务组合,达到建立和巩固顾客的目的。

综上所述,如今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不断发展,全球化和网络经济时代来临,体育产业生产运作战略也应该与时俱进,保持特色和优势,创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使自己的服务在功能上强于对手、质量上高于对手、成本上低于对手和响应速度上快于对手等等。

参考文献:

[1]杨素琼.从生产到运作透析服务管理的变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祁凤华,高联辉.服务业生产运作管理分析[J].中国市场,2008,(05).

生产与运作管理 篇4

3.单价小批量生产的基本特征和缺点:生产种类繁多每一品种生产数量少,生产的重户订货期提前;用人多,生产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不易保证。4.串行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各下游开发部门所具有的指示难以加入早期设计;各部乏理解,目标和评价的标准的差异和矛盾降低了产品整体开发过程的效率。5.产品设计的并行方法特点:产品设计的各阶段是一个递阶渐进的连续过程,观念设只标志着产品和设计的粒度和清晰度;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信息模型经历着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清晰的渐进化。

6.选址困难问题:选址因素相互矛盾;判别的标准会随时间变化;不同因素的相对重度量;不同的决策部门利益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影响因素:运输条件和费用;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能源可获性与费用,厂址条件和费用。很难找到一个正规的一般性的评价模型的原因是:选址涉及很多,有些相互矛供多种服务,它们的原料供应和市场差别很大,难以确定厂址;即使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模型,由于数据资料的不准确也难得出精确结果。

7.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自制或购买低成本和大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高质量混合战略。8.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连续性,平衡性,比例性,均衡性,准时性。9.对精细生产的认识:精细生产既是一种原理也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是继大量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一种生产方式,是新时代工业化的象征;精细生产是指对一切资源占用少,利用率高;它综合了手工生产和大量生产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基本原理:不断改进消除对资源的浪费协力工作沟通。目标:消除浪费,协力工作和沟通时实现精细生产的保证。主要内容:工厂现场管理新产品开发与用户的关系与供应厂家的关系。10.库存:定义: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作用:缩短订货提前期,分摊订货费用,防止短缺,防治中断。不足:浪费,还将许多管理不善的问题掩盖起来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库存问题分类:格局对物品需求的重复次数可将物品分为单周期型需求与多周期性需求,根据引起需求的来源不同可分为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库存最低保证需求。

11.JIT:准时制生产无库存生产方式,零库存,是一种超级生产方式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方式因为他设置了一个最高标准一种极限,它提供了一个不要断改进的途径。实施条件:组织混流生产,渐少调整准备时间,建立了工厂制造单元,准时采购,从根源上保证交易。基本思想: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数量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12.敏捷制造。基本特征:并行工作,继续教育,根据用户反应建立组织结构,多方动雇员,向工作小组及其成员放权,对环境仁慈,柔性的重新调整配置组合,信息的沟通,知识面广的雇员,开放的体系结构,产品设计的一次成功,产品的终身质量保证,缩短交付周期,技术的领先作用,整个企业集成,给予远景蓝图的管理领导。思想观念:使顾客富裕,用合作去加强竞争,急救室式的工作,充分发挥人的信息和作用。13.DRP与MPR的异同:同,都是按时段的订货点,都是采用固定提前期,都是假设能力无限。不同:MPR处理生产过程的额物料流问题,DRP处理流通领域物料流MPR从整体出发,自上而下,DPR从局部出发,自下而上。

14.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他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15.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包括对生产运作制。

16.制造型生产: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型输出的过程。

17.物料均匀连续的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生产。

18.固定式布置:加工对象位置固定生产工人和设配随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移动 19.不善或个人控制范围内的原因造成的人力设备的窝工闲置时间 20.之物料离散的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21.生产能力:制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22.代表产品:是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乘积最大的产品。

23.初称作收益管理,是在不同时期对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采取不同的产产生最大收入或收益的综合计划策略

24.MTS备货型生产指在没有直接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 25.订货型生产用户可能对产品提出各种要求,经协商谈判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确认对产品性能质量数量和交货期的要求然后组织设计和制造

26.装配线平衡:对于某装配流水线,在给定流水线的节拍后,求出装配线所需工序的工人数最少得方案

27.工作丰富化:工作的纵向扩大给予职工更多的责任,更多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 28.工作扩大化:工作的横向扩大既增加工作任务的种类使他们完成完整工作的大部分自己工作对顾客的意义提高工作积极性 29.流水线节拍:流水线上连续生产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30.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了保证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进行的。31.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到经检验合格验收入库手续之前存在于中各个环节的零件部件。

32.工艺性损耗在加工过程货准备加工过程中因工艺技术上的原因产生的原材料损耗。33.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重复的做某一产品时,做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会量增加而逐渐减少然后趋于稳定的现象。

34.35.36.柔性制造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柔性制造能力适宜多种生产;缩短制造周期,加速资金流转;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占地面积;减少直接生产工人;提高领导生产率;较少在制品数量,提高对市场反应能力。37.大批量生产的基本特征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从设计到出厂的整个生产周期短,因此加快资金周转;用人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38.单价小批量生产的基本特征和缺点:生产种类繁多每一品种生产数量少,生产的重户订货期提前;用人多,生产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不易保证。39.串行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各下游开发部门所具有的指示难以加入早期设计;各部乏理解,目标和评价的标准的差异和矛盾降低了产品整体开发过程的效率。40.产品设计的并行方法特点:产品设计的各阶段是一个递阶渐进的连续过程,观念设只标志着产品和设计的粒度和清晰度;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信息模型经历着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清晰的渐进化。

41.选址困难问题:选址因素相互矛盾;判别的标准会随时间变化;不同因素的相对重度量;不同的决策部门利益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影响因素:运输条件和费用;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能源可获性与费用,厂址条件和费用。很难找到一个正规的一般性的评价模型的原因是:选址涉及很多,有些相互矛供多种服务,它们的原料供应和市场差别很大,难以确定厂址;即使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模型,由于数据资料的不准确也难得出精确结果。

42.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自制或购买低成本和大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高质量混合战略。43.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连续性,平衡性,比例性,均衡性,准时性。44.对精细生产的认识:精细生产既是一种原理也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是继大量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一种生产方式,是新时代工业化的象征;精细生产是指对一切资源占用少,利用率高;它综合了手工生产和大量生产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基本原理:不断改进消除对资源的浪费协力工作沟通。目标:消除浪费,协力工作和沟通时实现精细生产的保证。主要内容:工厂现场管理新产品开发与用户的关系与供应厂家的关系。45.库存:定义: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作用:缩短订货提前期,分摊订货费用,防止短缺,防治中断。不足:浪费,还将许多管理不善的问题掩盖起来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库存问题分类:格局对物品需求的重复次数可将物品分为单周期型需求与多周期性需求,根据引起需求的来源不同可分为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库存最低保证需求。

46.JIT:准时制生产无库存生产方式零库存,是一种超级生产方式。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方式因为他设置了一个最高标准一种极限,它提供了一个不要断改进的途径。实施条件:组织混流生产,渐少调整准备时间,建立了工厂制造单元,准时采购,从根源上保证交易。基本思想: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数量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47.敏捷制造。基本特征:并行工作,继续教育,根据用户反应建立组织结构,多方动雇员,向工作小组及其成员放权,对环境仁慈,柔性的重新调整配置组合,信息的沟通,知识面广的雇员,开放的体系结构,产品设计的一次成功,产品的终身质量保证,缩短交付周期,技术的领先作用,整个企业集成,给予远景蓝图的管理领导。思想观念:使顾客富裕,用合作去加强竞争,急救室式的工作,充分发挥人的信息和作用。48.DRP与MPR的异同:同,都是按时段的订货点,都是采用固定提前期,都是假设能力无限。不同:MPR处理生产过程的额物料流问题,DRP处理流通领域物料流MPR从整体出发,自上而下,DPR从局部出发,自下而上。

49.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他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50.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包括对生产运作

51.制造型生产: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型输出的过程。

52.物料均匀连续的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生产。

53.固定式布置:加工对象位置固定生产工人和设配随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移动 54.不善或个人控制范围内的原因造成的人力设备的窝工闲置时间 55.之物料离散的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56.生产能力:制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57.代表产品:是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乘积最大的产品。

58.最初称作收益管理,是在不同时期对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采取不同的产产生最大收入或收益的综合计划策略

59.MTS备货型生产指在没有直接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 60.订货型生产用户可能对产品提出各种要求,经协商谈判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确认对产品性能质量数量和交货期的要求然后组织设计和制造

61.装配线平衡:对于某装配流水线,在给定流水线的节拍后,求出装配线所需工序的工人数最少得方案

62.工作丰富化:工作的纵向扩大给予职工更多的责任,更多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 63.工作扩大化:工作的横向扩大既增加工作任务的种类使他们完成完整工作的大部分自己工作对顾客的意义提高工作积极性 64.流水线节拍:流水线上连续生产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65.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了保证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进行的。66.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到经检验合格验收入库手续之前存在于中各个环节的零件部件。

生产与运作管理 篇5

2.简述现在运作管理面临的新环境 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用户需求趋于多样化;市场竞争

日趋激烈

3.可供制造型企业选择的生产方式有哪些? 大量生产方式;准时生产制;计算机集成制

造;批量客户生产;敏捷制造

4.企业市场预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市场需求预测;资源预测;市场占有率预测;技术

发展预测;国际市场预测

5.产品规格书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产品定义;使用说明;工作原理;工作环境;技术参

数;外观描述

6.企业生产过程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

生产服务过程;附属生产过程

7.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比例性;生产

过程的均衡性;生产过程的平行性;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8.企业生产计划中的主要指标有哪些?产品品种指标;产品质量指标;产值指标;出产期

9.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选择和购买所需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即将投入运营的设

备;正确合理的使用设备;维护包养和及时检修设备;适时改造和更新设备

10.产品最重要的质量特性有哪些? 产品性能;使用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美学性;经

济性;环保性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产品质量管理对象是全面的,包括产品质量生产作业质量,服务

质量等;全面质量管理的客体是包括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全过程包括设计阶段、制造阶段、销售阶段、使用阶段;企业的全体成员都要参与到全面管理中来;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法

12.简述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新产品的开发;软件系统开发;设备大修理工程;单件

生产

13.绘制网络图的一般规则两个节点间只允许一条箭线相连;一条箭线的收尾必须有节点;

一个完整的网络图只有一个始节点和一个终节点;网络图不允许出现循环;箭线的方向,其水平方向应指向右方;避免交叉;外协作业要明确;应进可能将关键路线布置在网络图的中心位置

14.有形产品的与无形产品的共同特征与区别共同特征: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都存

在着输出-转换-输出的过程;都需要面对市场,需要资源,需要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区别:产品;产出;与顾客接触;响应速度;服务范围;设施规模;质量可控制

15.企业产品结构的选择 宽度的选择:生命周期长短;生命周期分布;市场竞争的激烈程

度;人均收入的增加程度;供应商推陈出新的速度;企业应变能力的大小深度的选择:目标市场的消费层次;加深产品结构的所需要增加的投入与所增加的收入的比较;产品结构深的延伸方向

16.试论述设施选址的因素成本因素:运输条件与费用;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能源可获

性与费用;建筑费用和土地费用(地址和土地利用情况)非成本因素:社区情况;自然因素;环境保护;当地政府的政策

17.企业选择设备 技术性评价:生产能力;可靠性;可维修性;互换性;安全性;配套性;

《生产运作管理》课后习题 篇6

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陈荣秋 等著

只包含判断题和选择题(红色体为不做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判断题:

1.制造业的本质是从自然界直接提取所需的物品。错

2.服务业不仅制造产品,而且往往还要消耗产品,因此服务业不创造价值。错

3.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对

4.有什么样的原材料就制造什么样的产品,是输入决定了输出。错

5.生产运作、营销和财务三大职能在大多数的组织中都互不相干地运作。错

6.运作管理包括系统设计、系统运作和系统改进三大部分。对

7.生产运作管理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对

8.运作经理不对运作系统设计负责。错

9.加工装配式生产是离散性生产。对

10.订货型生产可能消除成品库存。对 11.纯服务业不能通过库存调节。对

12.准时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对 13.企业的产出物是产品,不包括废物。错

选择题:

1.大多数企业中存在的三项主要职能是:B

A)制造、生产和运作

B)运作、营销和财务

C)运作、人事和营销

D)运作、制造和财务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量生产运作?A

A)飞机制造

B)汽车制造

C)快餐

D)中小学教育

E)学生入学体检 3.下列哪项不是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E

A)高效

B)灵活

C)准时

D)清洁

E)以上都不是

4.相对于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特点是:A

A)品种数较多

B)资本密集

C)有较多标准产品

D)设备柔性较低

E)只能停产检修

5.按照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划分,医院是:C

A)大量资本密集服务

B)大量劳动密集服务

C)专业资本密集服务

D)专业劳动密集服务

E)以上都不是 6.以下哪项不是服务运作的特点?C

A)生产率难以确定

B)质量标准难以建立

C)服务过程可以与消费过程分离

D)纯服务不能通过库存调节

E)与顾客接触

7.当供不应求时,会出现下述情况:D

A)供方之间竞争激化

B)价格下跌

C)出现回扣现象

D)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

E)产量减少

第二章 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

判断题:

1.当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时,就出现了基于成本的竞争。对

2.当质量成为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时,降低成本就没有意义了。错

3.降低成本是无限的。错

4.事业部战略又称为经营战略。对

5.公司自行处理其产出是后向一体化的例子。错

6.运作策略是一种职能策略。对

7.基于时间竞争策略的焦点在缩短对顾客需求的响应时间上。对

8.高质量可能导致低成本和差异化。对

9.高效率不能导致产品差异化。错

10.好的顾客响应导致成本领先。错

11.自制还是外购,不是生产运作策略要考虑的。错

12.在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方面,只有做领导者才是正确的策略。错

选择题:

1.低层决策被称为:C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操作决策

D)预测

E)设计决策

2.对公司的总的方向和基本特点起作用的战略是:A

A)长期的 B)中期的C)短期的D)临时的 E)以上都不是

3.SWOT分析包括:D

A)外部分析:识别机会和威胁

B)内部分析;发现优势和劣势

C)提出不同组合下的策略

D)以上都包括

E)以上都不是

4.企业创造的价值是:C

A)V

B)V—P

C)V—C

D)P—C

E)以上都不是

5.哪项是事业部战略?E

A)相关多元化

B)不相关多元化

C)垂直一体化

D)水平一体化

E)成本领先

6、哪项是公司战略?D A 成本领先

B 差异化 C 集中化 D 多元化 E 以上都不是

7、商场不等于战场,是因为: D A 要战胜竞争对手 B 要运用战略

C 要争夺市场份额

D 既要竞争,又要合作 E 以上都是 第三章 需求预测

判断题:

1.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是以历史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对将来的预测。对

2.对一组产品的预测比对个别产品的预测要准确。对

3.预测帮助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发展做出规戈上 同时也帮助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应用做出计划。对

4.预测的准确性随着预测时间范围的缩短而提高。对

5.德尔菲法就是让专家在一起讨论,以取得共识的方法。错

6..单纯法预测只能预测没有趋势的需求问题。错

7.当采用简单等移动平均法预测时,取平均值的数据越多,则对实际变化的响应就越灵敏。错

8.简单移动动平均法实际上是给每个数据分配相等的权重。对

9.加权移动平均法的优点是对近期数据给以更多的重视。对

10.指数平滑法也是一种加权移动平均法。对

11.平滑系数取0.1,比取0.3能使预测值更快地反映外部需求的变化。错

12.MAD等于MSE的平方根。错

13.稳定性好的预测方法适用于受随机因素影响小的问题。错

14.响应性好的预测方法适用于受随机因素影响小的问题。对

15.按简单移动平均法预测,移动平均的时间段越长,预测的稳定性越好。对

16.用一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平滑系数a越大,则预测的响应性越好。对

17.平均绝对偏差(MAD)可以衡量预测值的无偏性。对

选择题:

1.预测能帮助经理:D

A)预期未来

B)对生产系统的发展进行规划

C)对生产系统的使用进行计划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2.预测是以下活动的依据:E

A)能力计划

B)预算

C)销售计划

D)制造计划

E)以上都是

3.预测:C

A)时间比较长的更准确

B)对单项产品的预测比整体项目的更准

C)是不完美的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4.下列各项中不是预测程序的一个步骤是()B

A.决定预测目的B.排除任何假设C.确定时间范围D.选择预测方法E.对预测进行监控

5.两个一般的预测方法是:B

A)数学的和统计的B)定性的和定量的 C)判断的和定性的D)历史的和相关的 E)判断的和相关的

6.下列哪一项不是主观判断的预测方法?E

A)主管的意见

B)销售队伍的意见

C)消费者调查

D)德尔菲方法

E)时间序列分折

7.时间序列数据可能表现为:E

A)趋势

B)季节波动

C)周期波动

D)不规则波动

E)以上所有的 8.下列预测方法依赖于选择适当的人员,由他们来作出预测的是()A.时间序列分析B.简单移动平均法C.加权移动平均D.德菲尔法E.专家意见法

第四章 产品开发和技术选择(没有判断题和选择题)

第五章 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

判断题

1.选址决策只是新企业进行的一次性决策。错

2.服务性组织的选址,要考虑的主要是与市场相关的那些因素。对 3.砖瓦厂应该靠近原料产地。对 4.蔬菜罐头厂应该靠近市场。错 5.预制板厂应该接近消费市场。对 6.火力发电厂应该接近用户。错

7.啤酒厂应该建在水源质量有保障的地方。对 选择题

1.以下要求场址应该接近消费市场的条件()C A.原料易变质B.原料笨重C.产品运输不便D.原料运输不便 2.要求在城市设厂的情况是()B A.工厂规模大,占地多B.服务业C.对环境污染大D.有保密要求 3.服务设施和制造设施在选址时,关注点的主要不同在于()C A.没有区别B.制造业关注收入最大化,服务业关注成本最小化C.服务业关注收入最大化,制造业关注成本最小化D.制造业关注原材料,服务业关注劳动力 第六章 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判断题:

1.选址决策只是新企业进行的一次性决策。错

2.服务性组织的选址,要考虑的主要是与市场相关的那些因素。对

3.固定位置布置适合标准产品的生产。错

4.汽车生产流水线是按工艺布置的例子。错

5.按工艺(过程)布置的生产系统具有柔性。对

6.外科手术病人应该采取固定位置布置。对

7.循环时间(cycle time)是由最长的工作站的加工时间决定的。对

8.空闲时间为零,说明已达到完美的线平衡。对

选择题:

1.用于高度标准化产品的加工系统是:A

A)流水线式连续的B)间断的 C)项目式的D)批量的E)单件的

2.用于生产复杂的、有特殊要求的一次性产品的加工系统是:C

A)流水线式连续的B)间断的 C)项目式的D)批量的E)单件的 3.哪种加工类型更适合多品种生产?B

A)装配线(assembly)

B)单件小批生产(job-shop)

C)批量生产(batch)

D)连续生产(continuous)

E)项目(Project)

第七章 工业设计与工业测量

判断题:

1.工作设计与工作测量的基础之一是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四原则。对

2.为提高企业效率,测时法应该选择非常熟练的员工作为观测对象。错

3.预定时间标准法和工作抽样法都是间接时间研究方法。错

4.测时法和工作抽样法都需要考虑宽放时间。对 测时法和模特法都需要进行作业分解,并且分解的方法也完全一样。错

6.工作测量中,因为存在由于管理不善而产生的无效时间,所以要考虑宽放时间。错

7.宽放时间属于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对

选择题:

1.下述哪一项包括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作业总时间?A

A)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和无效时间

B)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和宽放时间

C)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和调整准备时间

D)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和产品设计缺陷的工时消耗

2.团队工作方式的特点和要求不包括下过哪一项?D

A)工作人员高素质,多技能

B)较多的智能工作内容

C)基层自主性强

D)众多的从属关系

3.人一机工程研究的工作环境不包括哪一项?D

A)气候状况

B)照明与色彩状况

C)噪音与振动状况

D)人际关系状况

第八章 综合生产计划

判断题:

1.滚动计划的连续性和应变性好,但严肃性差。错

2.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企业年产电视机多少台”,是按假定产品。对

3.用收入利润对序法确定品种,收入少、利润小的产品不应再生产。错

4.用改变库存水平的策略处理非均匀需求,对劳务性生产也适用。错

5.产品出产计划是生产大纲的关键输入。错

选择题:

1.在生产大纲确定后,一般来说,紧接着进行哪项活动?C

A)流程设计

B)制定战略性的能力计划

C)编制产品出产计划

D)编制物料需求计划

2.下述哪项方法将产品出产计划中的具体产品的需求转化为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B

A)粗略能力计划

B)物料需求计划

C)能力需求计划

D)库存计划

3.制定生产大纲需要多项输入,哪项输入来自企业外部?B

A)现有库存水平

B)原材料供应能力

C)现有员工数量

D)现有设备能力

E)员工技术水平

4.制定生产大纲需要多项输入,哪项输入来自企业内部?C

A)转包商能力

B)市场需求

C)现有设备能力和员工数量

D)竞争者行为

E)原材料供应能力

5.制定生产大纲时,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C

A)线性决策法则

B)线性规划

C)反复试验法

D)模拟法

6.制定生产大纲时,下过哪种方法是正规的数学方法?B

A)反复试验法

B)线性规划

C)图表法

D)模拟法

7.制定生产大纲,符合准时生产思想的方式是?A

A)改变生产率,使之与需求同步

B)推迟交货

C)改变库存水平

D)既改变库存水平,又推迟交货

E)转包

第九章 独立需求库存控制

判断题:

1.企业进行库存分析的基本目的之一是明确何时需要订货。对

2.维持库存费高的库存系统趋向于低库存水平和频繁补充订货。对

3.因为平均库存水平低,固定量库存系统更适用于低价格产品。错

4.根据消耗速度的不同,固定间隔期库存系统的每期订货量不同。对

5.按EOO公式,毛坯的生产批量应该大于零件的加工批量。对

6.对干价格折扣模型,按最低价求得的经济订货批量如果可行,则一定是最佳订货批量(即相应的总费用最低)。对

7.安全库存是由年需要量决定的。错

8.提前期和需求率中有一个不为随机变量,就不是随机型的库存问题。错

9.库存控制的目标只是要降低维持库存费。错

10.ABC分类法是按照物品的单价高低进行的。错

11.按照ABC分类法,得出的A类物资总是占少数。对

12.平均库存量和每年订货次数成反比。对

13.EOQ模型就是要使订货费用最省。错

14.准备安全库存是为了满足预期的需求。错

15.提高库存系统的服务水平就降低了缺货风险。对

16.单周期库存模型的超储费用是指过量进货带来的损失。对

17.单周期库存模型的欠储费用是指过量进货带来的损失。错

18.缺货概率是单位超储费用与单位超储费用加上单位欠储费用之和的比。对 选择题:

1.下述不属于制造企业的库存的是()D

A.原材料B.产成品C.在制品D.库存记录 2.下述属于企业维持库存的原因的是()

A.保持生产运作对库存的依赖性B.给员工提供安全的感觉C.满足需求的波动D.防止员工报酬的增加E.防止供应商改变设计

3.下述哪项不属于维持库存费?B

A)物料费用

B)运输费用

C)保险费

D)被盗损失

E)仓储设施折旧

4.在制定库存量的决策时,不需考虑下述哪项费用?D

A)维持库存费

B)调整准备费

C)订货费

D)固定成本

E)缺货损失费

5.固定量库存系统的基本模型不包括下述哪项假设?C

A)一次订货费或调整准备费是常量

B)根据平均库存计算维持库存费

C)库存回报是库存的减函数

D)提前期为常量

E)需求率均匀且为常量

6.构成了固定量库存系统的总费用费用组合是?C

A)年购买费、年补充订货费和固定费用

B)年维持库存费、年补充订货费和单价

C)年维持库存费、年补充订货费和年购买费

D)年提前期内费用、年维持库存费和年购买费

E)单价、年调整准备费和年购买费

7.假定无需安全库存,某产品的平均日消耗量为30件,提前期为10天,现有库存量为500件,订货点是多少?B

A)200

B)300

C)400

D)500

E)600

8.求随机型库存问题的订货点时,除了计算提前期内需求的期望值外,还需加上下述哪一项?E

A)需求的均值乘提前期的标准差

B)Z值乘提前期

C)需求的标准差乘提前期的标准差

D)提前期乘提前期的标准差

E)提前期内需求量的标准差乘Z值

9.下面哪一项不是EOQ模型的假设条件?D

A)年需求为已知的常量

B)提前期已知且固定

C)不允许缺货

D)有数量折扣

E)补充率为无限大

10.以下不是维持库存的原因?C

A)使生产系统平稳运行

B)减少缺货风险

C)使生产活动准时进行

D)减少订货费

E)防止短缺

11.在双仓系统(two-bin inventory system)中,每个仓内的存储量为:A

A)ROP

B)EOQ

C)安全库存量

D)安全库存加上最佳订货批量

E)以上都不是

12.以下不属于维持库存费的是?C

A)保险

B)利息

C)缺货损失费

D)仓库照明

E)陈旧化损失

第十章 物料需求计划(MRP)和企业资源计划(ERP)

判断题:

1.MRP也适用单件小批量生产环境。对

2.MRP处理的是相关需求。对

3.产品出产计划是通过分解生产大纲得出的。对

4.产品的包装物不是相关需求。错

5.产品结构文件是MRP系统产生的。错

6.MRP对产品结构树进行自底向上分析,按产品结构层次向上累计需求。错

7.MRPII与MRP是完全不相关的系统。错

8.MRP系统注重批量订单而JIT注重单件生产,因此MRP与JIT无法兼容。错

9.MRP处理的是相关需求,因此不需要安全库存。错

10.实施ERP通常要求企业变革运行方式。对

11.汽车轮胎在汽车制造厂属于相关需求库存,在轮胎商店属于独立需求库存。对

12.MRP的三项主要输入是产品出产计划、库存状态文件和物料清单文件。对

13.产品出产计划说明哪些零件何时出产多少。错

14.物料清单文件包含提前期的信息。错

15.逐批订货法(lot-for-lot)比MPG法的维持库存费低。对

16.相关需求较独立需求的不均匀程度大。对

17.MPG法的实质是要在订货费和维持库存费之间取得平衡。对 18.最初,MRP只是个需求计算器。对

选择题:

1.那种行业最适合应用MRP?A

A)机床厂

B)医院

C)造纸厂

D)炼油厂

2.以下哪项不是MRP的输入?A

A)生产大纲

B)产品出产计划

C)产品结构文件

D)库存状态文件

3.哪项是产品出产计划的输入?B

A)库存状态文件

B)生产计划大纲

C)产品结构文件

D)车间生产作业计划

4.MRP的主要目的之一是()D

A.平衡生产能力B.降低劳动力需求C.培训员工D.协调各生产阶段的活动

5.MRP与DRP的主要不同点是:D

A)假设能力无限

B)固定提前期

C)按时段订货

D)自上而下处理

6.哪一项不是相关需求?C

A)原材料

B)在制品

C)成品

D)外购零件

E)产品说明书 7.MRP的输出是()E

A.总需要量B.净需要量C.计划发出订货量D.现有数

8.决定某种零件的总需要量是?D

A)净需要量

B)现有数

C)上层元件的总需要量

D)上层元件的计划发出订货量

E)所有以上因素 第十一章 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

判断题:

1.排序是指安排工件在机器上的加工顺序。对

2.按照Johnson法则如得到多个加工顺序,则应从中取最优者。错

3.派工属于通常所说的调度范围。对

4.流水车间排序问题是指所有工件的加工顺序都相同的排序问题。错

5.列车时刻表属于作业计划。对

6.Johnson算法应用于只存在一台机器或者一个加工阶段的情形。错

7.n/m/A/B中A表示车间类型,B表示目标函数。对

8.单件车间排序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任务分配和排序。对

9.排序与编制作业计划是同义词。错

10.确定加工路线是排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错

选择题:

1.下边哪项不是排序的优先调度法则?D

A)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长的工件

B)优先选择加工时间最短的工件

C)优先选择临界比最小的工件

D)优先选择临界比最大的工件

2.一个工件剩下5天加工时间,今天是这个月的IO号。如果这个工件14号到期,临界比是多少?D

A)0.2

B)4

C)1

D)0.8

3.任务分派情况下,5个工件分派到5台机器上有多少种不同方法?C

A)5

B)25

C)120

D)125

4.通过哪项可将生产计划任务最终落实到操作工人身上?D

A)流程设计

B)能力计划

C)生产大纲

D)排序和车间生产作业计划

5.与流水车间排序不直接相关的是:D

A)加工描述矩阵

B)加工时间矩阵

C)加工顺序矩阵

D)“漏斗”模型

第十二章

服务业作业计划

判断题:

1.服务设施能够在每小时为 10个顾客服务,顾客到达率可变,但平均到达率为每小时6人,此时,不会形成等待。错

2.顾客的等待费用容易估算。错

3.最常用的排队模型假定服务率呈指数分布。对

4.最常用的排队模型假定到达率呈泊松分布。对

5.稳定状态系指顾客以稳定的速率到达,即,无任何变化。错

6.在单通道系统中,使用率等于到达率除以服务率。对

7.服务率的倒数是服务时间。对

选择题:

1.一单通路排队系统的平均服务时间是 8分钟,平均到达时间是 10分钟,到达率为:A

A)6次/小时

B)7.5次/小时

C)8次/小时

D)10次/小时

E)5次/小时

2.下面哪一项等于顾客在系统中的平均时间?C

I.系统中的平均数除以到达率;

II.系统中的平均数乘以到达率;

III.队列中的平均时间加上平均服务时间。

A)仅I

B)仅II

C)I和III

D)II和III

E)仅III

3.无限源与有限源排队模型的基本区别是:D

A)服务台的数量

B)平均等待时间

C)到达率的分布

D)潜在呼叫人口的规模

E)加工处理速率

4.为什么在无限源排队系统中会有等待?D

A)安排欠妥当

B)服务太慢

C)使用率太低

D)到达率与服务率不稳定

E)多阶段处理

5.在排队分折中,下面哪一项通常不被当做系统绩效的度量?E

A)等待队列中的平均人数

B)系统中的平均人数

C)系统的使用率

D)服务台的费用加上顾客的等待费用

E)服务时间

6.哪一项会增加系统的使用率?B

A)服务率的增加

B)到达率的增加

C)服务台数的增加

D)服务时间的减少

E)以上各项均可

7.一个排队系统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包含3个成员,服务台的数量为:B

A)3

B)4

C)7

D)12

E)l

8.一多通道系统中,每小时顾客的平均到达数是5,平均服务时间为 40分钟,为不让系统过载所需要的最小服务台数是:C

A)2

B)3

C)4

D)5

E)都不对

第十三章 供应链管理

判断题

l.供应链是纵向(垂直)一体化的产物。错

2.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供应与需求同步化。对

3.供应链和合作伙伴的设计属于供应键作业层研究。错

4.尽管JIT要求少量运输、频繁运送,但最优批量的思想对少量运输、频繁运送依然有用。对

5.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主要原因是注重自己的核心业务。对

6.物料通过供应链的速度越快,库存成本就越高。错

7.当订单沿顾客需求向制造商、供应商方向移动,商品的订货数量呈现放大的现象,称为牛鞭效应。对

8.外包使得公司注重核心竞争能力。对

9.物流是将国外生产的产品运送到国内的运输方式选择。错

10.VMI需要批发商与零售商共享信息。对

11.多频次运输必然提高运输成本。错

12.制造商建立营销网络是横向一体化的例子。错

13.供应链管理的中心始终是为了降低成本。错

选择题:

1.供应链成员间缺乏同步性的结果是:C

A)提前购买

B)持续补充

C)牛鞭效应

D)时钟效应

2.做外包决策时,公司要避免什么?B

A)取消非核心业务

B)提供机会使得外包合作企业成为强有力竞争者

C)允许雇员加入外包合作企业

D)允许外包合作企业参与创新设计

3.供应链响应时间是对哪项标准的衡量?D

A)系统的可靠性

B)柔性

C)设备利用率

D)产品质量

4.供应链的组成包括:D

A)供应商

B)顾客

C)内部供应链

D)以上都是

5.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与传统采购不同在于:C

A)为库存采购

B)与供应商是一般买卖关系

C)与供应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D)让供应商竞争以获利

第十四章 项目计划管理

判断题:

1.项目包括一系列重复进行的例行活动。错 2.甘特图揭示了活动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错 3.在网络图中,关键路线是时间最短的路线。错 4.箭线型网络图是以箭线表示活动。对

5.箭线型网络图应该有、也只能有一个起始节点和一个终止节点。对 6.虚活动的主要作用是表明前后活动之间的关系。对

7.活动i-j对最早可能开始时间等于事件i的最迟必须发生时间。对 8.活动i-j的最迟必须开始时间等于事件i的最迟必须发生时间。错 9.不在关键路线上的活动,其松动时间为零。错 10.要想缩短工期,只有在关键路线上赶工。对

11.一项活动的总时间差用完了,则其所有后续活动均无松动余地。错 12.关键路线上的活动,其总时差一定为零。对

13.活动在箭线型网络图中除了不消耗资源外,在计算网络参数时应像实活动一样对待。对 14.在PERT网络中,关键路线可能有多条。对

选择题:

1.项目管理主要是控制:D A)质量

B)进度C)成本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 2.关键路线是:C A)活动最多的路线

B)节点最多的路线C)时间最长的路线D)将事件时差为零的节点连起来的路线E)以上都是 3.事件时差是:C A)最悲观时间和最乐观时间之差

B)结束时间和开始时间之差C)事件最迟时间和最早时间之差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属于项目的特点的是?A A)一次性

B)重复C)产出是标准的D)重复性工作多E)风险小 5.活动的最早可能完成时间是:D A)该活动箭头事件的最早可能发生时间

B)该活动箭尾事件的最早可能发生时间C)该活动箭头事件的最迟必须发生时间D)该活动箭尾事件的最早可能发生时间加上活动所需时间E)以上都不是

6.活动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是:B A)该活动箭头事件的最早可能发生时间

B)该活动箭尾事件的最早可能发生时间C)该

活动箭头事件的最迟必须发生时间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

第十五章 设备维修管理

判断题:

1.设备综合效率是指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设备的输出与输入之比。其中,输出包括

达到规定条件和没有达到规定条件下的生产量。错

2.全面生产维修制是在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

3.设备维修体制经历了事后修理、预防维修、生产维修、维修预防和设备综合管理等

五个阶段。对

4.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面生产维修制都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研究目的。对

5.全面生产维修制是实现精细生产的条件之一。对

6.事后修理主要适用于小型、不重要设备的维修。对

7.生产维修是预防维修和事后修理的结合:重点设备采用预防维修,对生产影响不大的一般设备采用事后修理。对

8.预防维修和维修预防是同一种设备维修体制。错

9.设备综合管理包括起源于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和日本的全面生产维修制。对

10.维修预防在设备维修方面的重大突破是从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阶段就考虑设备的维修

保养工作。对

选择题:

1.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特点不包括()?E

A)以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作为管理和研究的对象

B)将设备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作为研究目的 C)强调全面的、综合的管理

D)强调设备的设计、使用和费用的信息反馈

E)强调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成员的参加

2.下过不属于计划预防修理制的方法的是()?D

A)标准修理法

B)定期修理法

C)检查后修理法

D)项目修理法

3.全面生产维修制的基本思想不包括?D

A)全效率

B)全系统

C)全过程管理

D)全社会推动

E)全员参与

4.全面生产维修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D

A)日常点检

B)计划修理、改善性维修、故障修理三种机制相结合 C)维修记录分析

D)抽样检验分析

E)开展5S活动、经常进行全面生产维修制的教育

5.设备维护的基本决策有哪些?E

A)集中维修与分散维修的选择

B)委托维修与自行维修的选择

C)备用设备问题和更换年限决策

D)预防性维修与事后修理的选择,以及维修人员的确定

E)以上全部

第十六章

质量管理

判断题:

1. TQM不只是一些管理工具的集合,而是总体上对待质量的全新态度。对

2. 从根源上保证质量(quality at the source)就是要求从提供给企业的原材料抓起。错

3. 六西格玛意味着很高的过程能力。对 4. PDCA循环形成了持续改进基础。对

5. 过程能力指数为0.7,说明有把握生产合格产品。错

6. 异常波动意味着出现了特殊的原因,例如工具严重磨损。对 7. 采用统计质量控制是为了在交付给顾客之前找出不合格品。错 8. 过程能力指数反映了加工中心未发生偏离情况的过程能力。错 9. 控制图的上下限的设定并不取决于设计要求的容差(tolerance)。对 10. 极差R控为图只适用于计数值。错

选择题:

1. 质量管理使用的分折工具有下述哪一项?E A)领导

B)不断改进

C)快速响应 D)建立伙伴关系

E)排列图 2. 下述不是质量管理使用的分析工具?B

A)因果分析图

B)甘特图

C)散布图

D)控制图

E)直方图 3. 下述属于质量管理的统计控制方法?B A)领导

B)控制图

C)不断改进 D)看板

E)箭线型网络图 4. 下述不是质量管理的统计控制方法?E A)数据分层法

B)排列图

C)统计分析表 D)直方图

E)漏斗模型

5.相对与2s,用3s范围作为控制线对出现I类和II类错误的影响是:D A)同时减少两类错误发生的概率

B)同时增加两类错误发生的概率

C)增加I类错误发生的概率,同时减少II类发生的概率

D)增加I类错误发生的概率,同时减少II类错误发生的概率 E)对两类错误发生概率没什么影响

第十七章 精细生产

判断题:

1.按照JIT哲理,凡是不增加价值的活动都是浪费。对

2.活动即使增加价值,但耗用的资源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费。对

3.JIT只是不允许出现任何延误。错

4.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是应该鼓励的。错

5.超级市场生产方式、JIT、无库存生产、一个流生产,实质都是一回事。对

6.库存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掩盖了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对

7.推行JIT主要是第一线生产工人的任务。错

8.推行JIT一定要从降低库存做起。错

9.牵引式系统的物流和信息流是分离的。错

10.整顿就是区分要与不要,将不需要的东西及时清理出现场。错

11.“U” 型生产单元的优点之一就是工人行走路线短。对

12.实行JIT仅靠过程质量控制是不够的。对

13.精细产品要消耗较多原材料。错

14.按照精细生产不断降低成本的要求,选择供应商首先应该考虑价格。错

15.JIT生产是预先生产产品使得顾客不必等待。错

16.JIT运作的典型是非重复性制造。错

17.尊重人(例如工人)是日本改善思想的关键。对

18.在日本,广泛应用制造自动化和机器人实施单调的常规性工作,而工人集中解决

为重要的改善问题。对

选择题:

1.哪一项不是组织准时生产的条件:C

A)减少调整准备时间

B)准时采购

C)建立推进式系统

D)从根源上保证质量

E)建立“U” 型生产单元

2.以下哪一项不是“5S” 活动的一部分:E

A)整理

B)整顿

C)清洁

D)清扫

E)操练

3.精细生产的内容不包括:D

A)产品精细

B)布置精细

C)组织精细

D)管理复杂化

E)过程精细

4.从概念上讲,JIT可做到:E

A)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没有等待

B)没有无事可干的工人

C)没有等待零件加工的机器

D)仓库里没有存货

E)以上各项

5.以下哪一项不是小批量的好处?B

A)在制品库存量低

B)每种产品生产的频数低

C)维持库存费低

D)检查和返工的成本低

E)物料流动快

第十八章 其他先进生产方式

判断题:

1.瓶颈只是局部,但是限制了整个系统的产出。对

2.产销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错

3.从OPT的观点看,公司的目标就是要在增加产销率的同时,降低库存和运行费。对

4.按照约束理论,瓶颈是任何能力超过需求的资源。错

5.按照约束理论,非瓶颈资源就是任何能力小于需求的资源。错

6.瓶颈前面的缓冲库存被称为时间缓冲。对

7.在装配线上,加工批量可能无限大。对

8.在装配线上,转运批量可能为1。对

选择题: 1.以下哪条不属于OPT的9条原则?D

A)转运批量可以不等于加工批量

B)瓶颈控制了库存和产销率

C)平衡物流,而不是平衡能力

D)瓶颈资源的利用程度不是由它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其他资源决定的E)瓶颈上1小时的损失就是整个系统1小时的损失

2.哪一项是约束理论关键的一步?A

A)识别瓶颈

B)减少系统的约束

C)强化系统约束

D)支持系统约束工程

E)若没有系统约束,制造一个约束

3.按照约束理论,以下哪一项是衡量企业赚钱能力的财务指标?C

A)销售收入

B)产销率

C)净利润

D)库存

E)其他收入

4.按照约束理论,以下哪一项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作业指标?B

A)销售收入

B)产销率

C)运行费

D)单位成本

浅谈中小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思路 篇7

一、中小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论概述

1. 生产运作及管理基本概念

⑴生产运作及管理概念

一是生产运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生产运作是其最为核心、最为主要的工作内容, 生产运作就是企业有计划地将原料输入、最后再以产品的形态输出过程, 原料输入就是投入、产品形态的最终呈现就是产出, 从投入到产出需要的是物质的增值过程, 也就是所谓的生产运作过程, 其目的就是以增值后的产品供给社会的需要, 并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

二是生产运作管理。在狭义上, 所谓的生产运作管理就是指生产运作的规划与设计、生产运作计划方案的落实、生产运作的组织与控制。规划与设计, 就是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产运作战略;生产运作计划方案的落实就是指原料的投入、物质形态的转换, 以及产品的产出等环节;生产运作的组织与控制, 就是采取适合于企业的生产运作组织形式, 并对生产运作的过程予以监控。

2. 中小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意义

(1) 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

站在社会的角度上而言, 中小企业是社会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其存在的价值, 就是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需要, 为达此目标, 企业通过优化自己的生产运作管理, 即在市场营销的调研、原料的购进、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流程的规范、物流体系的构建、售后服务质量的提升等方面着力, 最大限度的根据社会公众的需要来安排自己的生产运作。如果中小企业为社会公众及时而高质量的提供所需要的产品, 就会赢得客户群体较高的忠诚度, 久而久之, 就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感, 继而就有能力实施细化与深化的生产运作管理的改革, 以此节约资本、提高技术水平、改进机械设备。

3. 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与地位

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就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对客户的实际需求与市场动向予以深刻而又科学的分析, 从而为自己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个理性化的中小企业管理者则会据此在原材料的购进、人力资源的培养、技术条件的改善、服务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做出决策, 高效率的生产运作管理体系由此逐渐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高效率的生产运作管理将会使得企业能够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 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从长远来看, 则会大大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的实力与地位。

4. 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在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体系之中, 生产运作活动计划与规划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 以原材料购置计划为例予以说明, 在得到客户订单的基础上, 企业营销部门就会与采购部门、原材料供货商合作制定出详尽的采购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 与原材料供货商的合作必不可少, 这是生产运作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这是因为原材料供货商是否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供货、是否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为企业提供种类不一的原材料、是否可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等都是产品质量、交货时间得以保障的前提。

不仅如此, 中小企业还应该制定出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生产运作管理长远规划, 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向将是企业发展的指向标, 以此定位将会使企业的发展目标明确、后劲十足, 为满足长远规划的要求, 企业就必然要在优化生产运作管理方面努力, 以此保障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

二、提升中小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水平对策

1. 推行多元化的企业生产组织模式

对于企业来说, 经常运用的生产组织模式主要划分为两种, 第一种即是提前式的生产组织模式, “提前”也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属于完全预测的情况, 即在未得到确定的订购需求前产品的生产, 第二种情况则是不完全的预测, 即在搜集到部分订购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预测性的规划, 然后在订单来到后再组织产品生产, 这一生产相对于完全预测而言, 具有了一定的把握性;第二种是当前式的生产组织模式, 当前的产品生产必须是根据订单的要求组织各项生产准备活动, 按照合同的规定按时开始生产、交付产品;这三种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使用的对象也是不同的, 一些大型的企业因为具有雄厚的资金、人才、技术优势, 就倾向于采取前两种生产组织模式。但是这两种生产组织模式并不适合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中下端, 不管是在资金、人力资源, 还是在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处于劣势, 尤其是一些小型的企业, 往往会生活在夹缝中, 基于此而言, 中小企业就应该择取适合于自己的生产组织模式, 没有必要实行“拿来主义”, 要根据所面临市场的形势变化、客户的实际需求、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等因素来全面的衡量。

比如化肥生产的企业, 就要根据季节因素、客户的需求与往年的销量等因素来决定所采取的生产组织模式。一是如果一类化肥产品在以往销售量方面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 再加上季节性的需求旺盛原因, 就可以采取提前式的生产组织模式, 即积极组织现货入仓, 以备客户的批量购进;二是如果一些刚上市的化肥产品, 基于市场的认知度不高原因, 就应该采取当前式的生产组织模式, 即根据实际订单的确切要求组织原材料的存贮与生产活动的展开。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适合于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 应该依据市场的变化、客户的实际需求, 以及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水平来确定自己的生产组织模式。

2. 构建高效生产运作管理体系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竞争的过程中, 基于产品的丰富、库存的增加使得买方市场迅速形成, 客户的利益高于一切, “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位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脑海中, 为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不因为失信而导致市场竞争地位的下跌, 中小企业管理者就要着力于构建起具有本企业特色的高效生产运作管理体系。从“高效”这一词来予以分析, 中小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体系应该具有“环节紧凑、职责明确、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一是环节紧凑。这主要涉及到中小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体系在客户需求计划的制定、上游供货商原材料供货能力评估、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企业物流体系的优化等诸多环节, 这些环节之间属于产业链各节点的关系, 各节点之间虽然在形式上互不统属, 但是在运作的时候具有密切的联系缺一不可。

二是职责明确。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 在完成自己的工作的同时, 也保障了整个生产运作管理体系高效的运作。例如, 产品销售部门与客户建立紧密的联系, 可以将客户的订单予以分析评估, 继而将分析评估结果与客户的订单转给原材料采购部门与产品生产部门, 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则会根据采客户的订单与分析评估结果做出采购计划, 然后则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与原材料供货商建立直接联系, 最后由供货商将原材料提供给生产部门, 企业的产品生产部门根据客户的订单制定出详细的生产计划, 在时间、质量等方面满足客户的需要,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质检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 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 在完成产品生产任务后, 物流部门根据客户的需求将货物实施入仓管理, 并准时将订货运送到指定的地点。

三是可操作性强。生产运作管理体系的构建涉及到诸多的部门, 如何使得各部门之间协作工作、高效运转是摆在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难点问题之一, 基于此, 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制度要求就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一把钥匙”, 以企业生产环节为例, 为使客户订单中的要求得到切实的遵守, 生产部门就会制定出不同的生产计划, 诸如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等, 以此达到按时交货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 上文分析了满足客户订单的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体系, 而对于提前式的生产组织模式而言则不适合, 对此就应该采取具有“直接、简洁”的生产运作管理体系, 所谓直接就是建立产品生产与销售的直接关系, 不经过物流就直接实现近距离产销;再例如, 制作流程操作守则的时候, 要给予生产人员一定的自主操作的空间, 从而激发起生产人员的创新能力, 不要因为规定过于精细而使得生产人员畏手畏脚,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所谓的操作性就是指制度的制定要起到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力效果。

3. 创设生产运作管理流程支撑空间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生产运作管理流程的实践需要具备一定的支撑空间, 例如在产品装配的环节, 产品装配的过程中需要一个临时性的空间来安置原材料与完成品, 这样就会使得物流的环节被有意缩减, 物流的成本得以节约。

一是原材料的放置空间。供货商是按照订单的要求提供原材料等商品的, 在这一环节, 供货商往往是以有序的数码来区别不同的货物, 而企业的工作人员, 也会依据不同的序列号择取自己的所需要的材料。

二是产品的储备空间。在产品生产完毕后, 就会将产品统一储备到这一空间中来, 这一空间应该具有“临时性、有序性、替补性”的特点。临时性是指这一空间实质上属于临时性仓库, 主要用于产品的临时存放;有序性是指内部产品必须要按照时间与类别原则来放置, 交货时间晚的产品在空间的靠内的位置, 同时根据相同订单生产的产品应该放在相同的位置原则, 以便查询与流动, 规避错误的发生;所谓的替补性则是指入库的产品随时流动, 管理人员应该做出计划, 使即将进库的产品及时替补流动出库产品, 以形成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4. 树立生产运作管理流程不断创新的思想理念

创新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保障条件之一, 这是因为, 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 企业会依据市场形势的变化与客户实际需求, 通过技术水平提升的手段促进生产运作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

在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实践之中, 关键性的环节会使得本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在时间与质量方面的要求, 其最终的结果必然会提高整个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值得指出的是, 对于种类较多但是所需数量少的产品,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过多的进行生产换型, 往往就会耗费过多的生产时间, 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一方面尽最大限度来增加产品的产量, 这主要是依靠关键环节的生产来实现, 另一方面是缩减换模的时间, 一般而言, 换模的时间越长就越会导致生产线整体时间耗费越大问题的产生, 对此, 就可以在技术层面上采取拆卸的迅即化、装模的迅即化、定位夹紧的迅即化、开机启动的迅即化等方法予以解决。

三、结语

为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水平, 就要从推行多元化的企业生产组织模式、构建高效生产运作管理体系、创设生产运作管理流程支撑空间、树立生产运作管理流程不断创新的思想理念等方面着手, 以此巩固企业市场经济竞争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刁冠文.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方法的选择——JIT、MRPⅡ、ERP的选择[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1) .

[2]陈钰.生产运作管理在物流配送优化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23) .

[3]柯清芳.论生产运作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6 (07) .

[4]许世祥.提高生产运作管理有效性对策研究[J].上海轻工业, 2005 (Z1) .

青岛大学生产运作管理 篇8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的必然选择,全面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及运作管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在对东莞市几所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院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作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产教合作;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相应级别的专业人员,如何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及运作管理,创造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整合,解决学生实操性薄弱、就业能力低下的问题,是摆在东莞市每一所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协同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意义

东莞市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拥有鞋业、服装、玩具等多种类型的企业,如何将东莞市的制造业与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减少企业投资的成本,加强学生就业的能力,是当前人才培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任务,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基地按照企业的运行模式,将学校教育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使基地从原先的“消耗型”向“创造型”转变,同时,充分发挥生产性基地的人、财、物作用,促使基地建设持续发展。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运行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学生在全真的生产环境下进行实训教学,掌握綜合操作技能,并受企业的生产氛围和生产文化的影响,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是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零距离接触的好机会,促进学校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加快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实训条件,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水平,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加快经济和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实训基地建设带动职业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办学质量。

二、东莞市校企协同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状调研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东莞市三所高职院校了解到,东莞市三所职业院校先后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目前共设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0多个,包括顺丰速运、东莞新创数码有限公司等。经分析,以上三所院校在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虽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基地功能发挥不当,开发不力

学院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定位目标不明确,服务意识薄弱,缺乏统筹校内生产与实训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双赢能力,缺乏资源的整合开发功能。专业教师因缺少企业实际操作经验,在实训项目开发上缺乏实践性、可操作性、及时性,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2.实训教学组织能力薄弱,教学水平难以发挥

各职业院校在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安排实训教学内容时,没有从典型性、系统性等方面考虑,实训项目规划不全面,项目与实际应用接轨不密切,无法将实训项目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很好地对接。实训指导老师实践技能薄弱,缺乏企业经验,教学水平难以发挥。

3.基地与企业的管理存在难度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个身兼校内实训基地及企业生产基地的双重身份,然而基地、企业之间的管理亦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要适应实训教学的需要,却难保证完成企业的生产进度,实训教学、生产进度双方面的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

三、校企协同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管理解决对策

东莞市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依托行业、企业筹集资金,并积极研究校企协同共建的新模式。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和企业的生产需要出发,协同构建适合校企共赢的新模式。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科学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结合东莞市当前的经济、企业的情况,相关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专家要对所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需求进行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从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等方面考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基地建设规划方案,并合理布局,校企共建,建设出一批既适合教学又适合生产的实训基地,有效地覆盖学校的各类专业。

2.充分发挥基地的功能,从教学、生产、科研、鉴定、培训和服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费用,因此,学校在规划和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基地的综合功能,避免单一性。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基地功能应以教学为主,融生产、科研、鉴定、培训、服务等为一体,充分发挥其多功能的综合作用。

3.加强建设与管理,实现人才培养与生产经营的双赢局面

高院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符合了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但应加强其建设和管理,妥善安排学院的教学和企业的生产,避免出现冲突的局面。通过校企的深度融合,重新塑造学院老师、学生、企业师傅的身份,创新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建设以工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与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的同步。

4.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师与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要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吸引企业人员从事生产性实训教学和管理工作;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和管理队伍的整体实力,保证学校的实训教学质量,共同推进基地的综合功能。

5.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应进行有效的协商,共同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确定校企双方的共同目标,正确把握校企双方的利益平衡点,避免矛盾冲突。在教学实训和生产经营上采取一致的措施和行动,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中,形成双方共定的内容,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训教材编写、双师队伍建设、生产实训管理、考核评价方案、校企文化建设、教育资源共用、育人成果共享的生动局面。

总之,当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如能建设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操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解决企业生产的需求,更好的服务于学校和企业。

参考文献

[1]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9卷第5期.

[2]傅永强,吴文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6期.

[3]隋明山.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42-44.

[4]刁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

[5]林红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上一篇:××县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下一篇:变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