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小学数学课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评小学数学课(精选11篇)

如何评小学数学课 篇1

我认为评价一节课,既看学生,又看老师,更要看效果。它主要涵盖三个层面: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亮点进行概括提炼,三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究竟如何评课?我想从以下三个维度,谈谈自己的粗浅思考。1.教学设计的目标性评价 2.教学过程的动态性评价 3.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

一、教学设计的目标性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实现课程总目标具有指导性的作用。1.评价课程理念

准确把握课程理念,是课堂教学的宏观性设计。教师应熟知数学新课标,准确解读教材编排的意图,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2.评价教学思想

①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并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科学准确地建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实际选定教法,设计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指导总结学习方法,点拨知识疑难,及时释疑解惑,学生的参与得到教师的鼓励、尊重与引导,实现教学目标。

②研究教材与研究学生并重。课堂教学应是民主的,是师生“群言堂”,杜绝教师“一言堂”;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讲。教师应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

③传授知识与指导学法并重。数学教学活动,是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上,是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学法指导是否给予了引导与点拨,是评课时不应忽视的问题。

3.评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达成

①“三维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标、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是否自然协调。

②是否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时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③是否重视过程,处理好学习过程与获得结论的关系;是否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是否重视直接经验,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四基”目标设计与达成是否具有整体性。

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评价

教学过程的动态性评价是评课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充分体现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是否科学的设计教学程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完成教学目标,具体看以下几个方面: 1.评教学内容及教材处理

①看教学内容是否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内容的呈现是否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是否过易或过难,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已有知识水平。

②看教师是否真正把握学情,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构建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否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体验、探究等数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

③评教学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突明、教育点突现;是否使学生形成了新知识的增长,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是否适当补充教学资源以支持学生的学习。

④评教学在完成既定目标后,是否又引发学生新的数学思考,进而产生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新的思维兴趣。2.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 一节好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效率高。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恰当。

①整体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与学生的认知基础;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清晰,注意数学知识的逻辑性。②课堂引入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否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否注意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

③课堂讲解是否适时、适度、实效,是否“导”多“灌”少,是否激活学生的思趣,是否创设起良好的教学情境。

④练习讲评是否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否体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是否注意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⑤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恰当,是否安排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及数学思考时间,教与学是否环环相扣。3.评教学方法

①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是否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能根据学情和数学学科特点、新知课型等,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②教学方式是否选择恰当,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建构;是否注意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引导是否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是否与学生一道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揭示数学规律。③评教师的教学机智,重点观察对课上偶发事件的处理机智,能恰当处理好精彩预设与灵动生成。

④评教学特色。一堂有特色的课凝聚了教师的“智慧”+“汗水”,闪烁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人格魅力,甚至可能孕育出教学理念的创新火花。⑤评教学手段是否恰当,适时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看“带电” 的教学课件,更要看“白+黑”的板书功底,而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学组织与调控也是重要内容。评价此点,能看出教师的基本功,诸如: ⑴看课堂板书 ⑵看上课教态 ⑶看教学语言 ⑷看示范操作 ⑸看应变能力 ⑹看学科专业技能 4.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

①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经历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探求过程,注重经历和体验,学习是否扎实有效。

②学生是否在数学情境中体验、感悟,是否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实践应用中巩固,在数学活动中深化。是否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③学生是否学习兴趣浓厚,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

三、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尺,也是今后改进课堂教学的标杆。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说过: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1.评知识理解的深度、技能掌握的熟练度;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即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评教学情境是否真实有效,教师是否一味搞表演,把学生作为“群众演员”,是否搞“花架子”而无实际内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是否合适,是否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3.评个性差异、智力潜能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度;评师生互动时,学生与教师的信息反馈是否畅通、及时、有效,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点拨水平如何,教师是否准确回应,对讨论时产生的新资源是否具有敏感性。

4.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紧张又活泼,既严谨又轻松、愉悦。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如何,讨论是否热烈,争论的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差错的发现与纠正是否学生自主、引起充分注意。

各位老师,上面我从三个维度,即:1.教学设计的目标性评价2.教学过程的动态性评价 3.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就如何评课谈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大家在实际评课时,应该有所侧重,就某节课的亮点展开评述,切忌面面俱到。

如何评小学数学课 篇2

关键词:文科生爱上数学

文科班的同学大部分数学基础不扎实, 对数学缺少兴趣, 信心不足, 畏惧数学;另一方面, 大家又对学好数学抱有美好的愿望, 默默下决心, 努力学好数学。在这矛盾与困惑中会逐步形成焦虑心理, 欲速则不达, 甚至导致恶性循环。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结合文科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构建复习策略, 科学安排课堂教学,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下面谈谈一些看法, 供大家参考。

一、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课堂效率,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观念不解决, 再好的教材, 再完善的教学方法, 使用起来也会“走样”。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 学生学, 教师讲, 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 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 确立“四种教学观”。“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 (1) 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 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 (教师、学生、教中的实施情况, 使学生对本卷有个明确认识。

2、试卷评讲应有针对性。

针对试卷和学生实际进行重点评析, 切忌面面俱到、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针对学生中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评讲, 以及平时教学中疏忽, 又在实际检测中造成得分极低的教学“盲区”、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的层次上的问题来讲。对一些典型性试题要纵横拓展、深化质疑, 让知识点从多角度、多方位来拓展。

3、联系知识, 深化复习。

这是试题讲评能否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所在, 也是利用讲评课进行复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教师在讲评过程中, 必须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补充、联系, 启发思考,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补缺。针对这个问题, 我认为教师必须注意两个方面: (1) 要拓展讲评课的宽度, 扩大知识量, 不能就题论题, 应根据考试知识点间的联系, 对此, 对一些重点题目或易错题要精心设计变式题型, 举一反三, 扩展思维, 让学生巩固提高、使学生形成知识网, 知识体系更完整。 (2) 注重学生心理, 分析思路和规律。在试卷评讲课的教学过程中, 表扬和激励应贯穿于整个评讲始终。教师应从试卷中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情感等积极因素, 激发学生勤奋好学的愿望。同时, 教师必须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的训练上来。在练习中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订正错误, 而是要指导学生对试题进行思考分析, 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最佳解题途径,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教师在讲评时, 要将严谨和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4、教师解题要有及时性、示范性。

考试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评讲不能拖延时间, 要在学生考后的兴奋点正浓, 想知道考试结果的急切心情之时评讲, 学生掌握的效果最好, 学生的精力最集中, 印象最深。评讲时教师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板书规范。阅卷时要按照高考要求严格给分, 并告诉学生评分办法。

三、课后效果追踪、巩固提高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评讲课 篇3

要把一节评讲课上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清主次,分层用力

作为评讲课,我们要评讲的内容是事先已确定好了的,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已让学生在评前完成了。老师的职责就是给学生指明每道题正确的解法和解题思路,让学生尽力掌握这些内容。但评讲时,不能平均用力,按部就班,就题论题,而应根据评讲内容的难易,分清主次,确定哪些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只需简略讲。对重点讲的内容,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其来龙去脉,还要及时练习,教师可适当进行相应试题的训练,达到理解的前提下能灵活应用重点知识。对简略讲的知识,要让学生明白其解题思路。如果是大家都明白的知识,可以不讲,只订正一下答案即可。这样做,一方面可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上课45分钟的时间;另一方面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掌握那些重点、难点内容,达到评讲试题的目的。

二、根据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评讲方法

初中数学试题,从评讲的角度看,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有关代数计算方面的试题;二是能利用数形结合求解的试题,主要是几何试题及函数问题。如果是评讲代数方面的计算问题,因为它具有严谨的推理过程,步骤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评讲的重点应该放在计算的格式上,让学生明白每一个环节的依据,督促学生能严格按步骤进行计算。如果是有关几何及函数方面的问题,它的解题过程不会千篇一律,也就是格式并不会固定,只要言之有理就行。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相关性质,分清解题思路,合理安排表述的先后次序,写出解题过程。

三、根据评讲内容的重要性、难易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如果一个内容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使用,或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这就是重点内容。对重点内容要让学生重点掌握:在评讲的时候不但要讲详细,还要事先预测学生易出现的问题,课上及时提醒学生,让学生少走一次弯路,多一次成功的机会。同时对那些规律性很强或热点问题应和学生一起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规律,让学生举一反三。对难度较大的试题,如果它也是重点内容,就应该在评讲前想清楚突破难点的方法,关注好每一个细节,让学生明白详细的求解过程,评讲后能独立地进行书写。如果它只是难点而不是重点内容,就要根据时间灵活处理,如时间充足,就可详讲;时间不够或难度太大,不适合学生现在详细去了解,只略讲,了解解题的大致思路即可。

四、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不管评讲什么样的内容,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评讲课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那样学生只充当了收音机的作用。我们不但不清楚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内容,还因为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容易开小差,没有起到锻炼学生的作用。解决的办法是: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题,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其他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及时点评,对讲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讲得并不佳的学生,我们也要发现其闪光点,肯定其成绩。在评讲试题过程中,可适当提问,看看学生在解题目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也可在评讲完一题后,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反馈的方式有很多,如通过举手、询问、走看、问卷等形式来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掌握得好,就评讲下一道题;如果掌握得较差,就要询问学生出错的原因,找出在思考过程中易出现困难的地方,教师再加以点拨,让学生能理清思路。根据信息反馈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可进行相应试题的巩固训练,或针对部分学生布置对应训练试题,让其解答完后单独交由老师检查,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当然,作为课堂训练试题,应短小、精简,学生稍作分析就能迅速作出回答。思考时间太长的试题可留在课下

进行。

五、课后作业

试题评讲完了,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就会有个整体的了解,就会知道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住全部知识,有的学生可能理解得还比较模糊,有的学生甚至还不大清楚,这就需要课下的及时再巩固。课后学生的时间相对较多,我们布置作业就要分层进行:对在评讲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统一布置作业。其他的则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分层布置。试题要有代表性,难易度要控制好,要符合每一个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但不管哪一种方式布置作业,都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即对教学内容的复习过程。另外,也可让学生进行课后的自我小结,对自己近段时间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找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

总之,只要我们重视评讲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评讲课,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弥补课堂上出现的教学漏洞,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稳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马丽娜.例谈上好初中数学试卷评讲课的途径[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3(10).

小学数学评课稿 篇4

梁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她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我觉得梁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杨老师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杨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⒊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三位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梁老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自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杨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田忌赛马——对策问题》评课稿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4,“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赵老师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本节课赵老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借助合作、探讨、找规律。在兴趣犹未尽之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开课伊始,赵老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故事入手引入新课。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跃,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2、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通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积极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中,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教师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了异位思考,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3、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整个教学内容的编排,生活气息浓,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赵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善于思考,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数学评课稿:《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课题: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课型:展示课+反馈课 授课人:王焕

地点:一一班教室

过程简介:

第一阶段课前每组把本组要处理的知识或题目提前写在各自黑板上,先由四个小组处理本课的基本知识,其中一个小组陈述课题,两个小组通过描点、连线、画图,画出两个不同类型的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最后一个小组根据前面的图像得出了结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第二阶段是由两个小组应用所得结论,处理课本上的两个练习题 第三阶段是五个小组分别用一个题目进行了知识的扩展,使学生的知识运用有了进一步提高。

第四阶段是一个小组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最后老师布置了作业。

优点:

1、整体感觉是学习过程逻辑清晰,小组分工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充分,学生配合好,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充分小老师角色非常到位,有讲有问,学生回答积极配合;

3、教师穿插点评、补充、总结、讲解,少好精;

4、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基本知识、知识应用、扩展部分、总结部分。前后紧密相连,由易而难,步步推进;

5、充分体现了杜郎口模式的10+35原则、学生为主体原则、分作协作原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课。建议:

1、第5组在提出如何用简单的办法画函数图像是,老师不应代为回答,动员其他学生回答,并把结论板书在黑板上;

2、第6组有个同学在讲解不清楚,老师不应代为讲解,应动员其他学生来讲;

3、扩展的题目有点偏难过繁,拔的太高。

借鉴:

小学数学课评课稿(最终版) 篇5

教学中,老师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1、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基于这点,老师创设了让学生抽不同颜色的纸牌的活动,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不确定及确定现象的体验。如在理解“不可能”这个概念时,老师先让学生抽红桃,在好几位学生试抽之后,都不能抽到,学生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这几位同学抽过后,居然没有一个能抽到?由于疑问而引发思考,并作出猜测和推理,原来老师手里根本就没有红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把手中的纸牌转过来让学生观察,从而验证自己的推想。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

2、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本节课时,老师 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用形象的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真正做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3、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老师的教学语言很少,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即有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有对学生学习情感的评价。比如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可能性现象时,老师适时的引导和激励,使得学生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也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师爱的魅力。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只是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生活中的可能性现象。

《利息》小学数学评课稿 篇6

从板书设计可以看出,这节课的内容关键时让学生理解:“本金、利息”的含义,会正确地计算存款的利息。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才能显得真实和精彩。由于“利息”这一节的数学内容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就有过相关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有关利息、利率、本金的含义,体会数学的真实。在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本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教师在引入课题时,提出了几个问题。如: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为什么要存入银行?增加的收入叫什么?这样的提问,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充分利用学生乐于帮助老师解决困难的心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利用生活经验,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新课标指出:“重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和小组讨论进行计算,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要提供各种思考与合作的.空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意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如: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利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学生在感知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时,为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再问:“也就是实际得到的税后利息是存款利息的百分之几?”这样,学生都进入了积极的思维中。从而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时,根据例题还可以问:“如果李志文存钱的时间不同,又如何解答?”这样就注意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新课标在谈到有效教学时指出:“有效教学一定要在重视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内在的发展。授课教师在这个环节上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

如何评小学数学课 篇7

关键词:数学试卷,讲评,三要三不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离不开用试卷或者小练习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调整自己的数学教学策略. 所以, 对学生试卷进行评讲也就成为了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 对试卷评讲是否合理, 是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是否符合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与成果. 但是, 对试卷的评讲又一直被我们数学教师所忽视, 好多试卷的评讲只是与学生对对答案, 没有进行评讲, 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知道答案, 但是为什么会得到这个答案却一无所知. 还有的教师评讲试卷时, 眉毛胡子一把抓, 每一题都讲, 没有侧重点, 这样既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思想. 更有的教师只评讲试卷上的题目, 就题论题, 评讲过后只要学生把做错的题目给订正一下就行了, 不给学生一点拓展与延伸的机会. 这些评讲试卷的方法都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的提升. 要想让我们的数学试卷评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笔者认为在试卷评讲时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要课前分析统计不要拿来就讲

现象一许多教师对学生测试之后, 只是把学生的试卷批阅一下就拿到教室里进行评讲, 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批改, 考过试之后就随手进行评讲. 这样的评讲试卷方法根本起不到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目的. 学生的解题情况怎么样, 哪些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比较薄弱甚至没掌握, 哪些错误是多数学生共同出现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哪方面知识的教学, 对于这些教师都不知道. 试卷测试只是为了让学生训练一下, 降低了试卷应有的功能.

思考在学生考完试后, 我们要认真批阅试卷, 并进行分类统计, 看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哪些问题, 哪些错误是学生粗心而造成的, 哪些错误是学生没有掌握方法而造成的, 哪些错误是由于学生智力因素或学习基础不行而造成的, 哪些试题学生做得比较好, 哪些试题学生的失分比较多, 哪些是班中多数学生都犯的错误, 哪些是极个别学生犯的错误,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 我们都要通过评讲前的统计与分析而掌握, 并及时记录下学生在考试中所犯的错误. 当我们把每一个知识点的学生掌握情况都弄得一清二楚了, 在评讲试卷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知道哪些通过学生自己订正就可以完成了, 哪些需要教师讲解, 哪些需要学生在一起研讨.

二、要突出重点题型不要每题都讲

现象二每一张试卷的内容既包含基础题, 也有拓展题或能力题, 我们许多教师在评讲试卷时, 总是从第一题向后讲, 每一题都讲, 没有轻重之分, 有一部分题目全班没有一名同学做错, 但是教师还是照讲一遍, 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思考试卷中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 教师在评讲试卷时, 不要每题都讲, 学生都会的就没必要再讲了, 学生只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产生兴趣, 会做的题目就不想去听、去做, 所以不能把评讲时间平均分配在每一题中. 只有极少数同学做错的题目我们可以课后单独来指导, 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进行评讲. 把试卷的评讲建立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上, 让他们内心迫切想知道这道题是如何解答的, 这时的评讲才能有效吸引学生, 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比如进行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运算”试卷评讲, 根据教材内容, 这一单元的试卷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另一部分就是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分数应用题. 所以, 在评讲时, 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试题, 我们可以略讲或者不讲, 因为很少有学生出错, 学生出错的原因多数是因为粗心, 让学生自己订正就可以了;如果学生实在解答不出来, 那么我们就可以单独辅导. 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分数应用题的评讲上面, 因为这一部分错的学生比较多, 好多都是不懂得算理而出错的, 该用列方程来解答的却用分数乘法来计算. 因此, 在评讲这一张试卷时, 我直入主题, 直接评讲分数应用题. 这样, 由于学生做错的比较多, 所以都能认真听讲.

在评讲试卷时, 我们可以把试卷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没有学生做错或者错误很少, 我们可以不评讲或者一笔带过;第二类错误就是有部分学生做错的题目, 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错误在什么地方, 然后再集中评讲;第三类是多数学生都做错了, 因为它的拓展性比较强, 所以这类题目就是我们评讲的重点.

三、要学生参与评讲不要教师单向输出

现象三目前, 评讲试卷时总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学生在评讲试卷过程中只能默默地听, 始终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的思路与答案的位置, 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 没有主动探索的时间, 全凭教师单向输出的知识来掌握试卷的解题方法, 导致学生只知道这道题目是如何解的, 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解.

思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所以, 无论是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课堂还是复习旧识的课堂, 都要以学生为主体. 所以, 我们在评讲试卷时, 要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纠错, 在评讲试卷过程中, 积极创造条件, 为学生参与到试卷的评讲过程中提供条件, 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错误, 去讨论错误, 去纠正错误, 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形成统一答案. 比如, 在进行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百分数”试卷评讲时, 有这样一道判断题:一批零件, 合格的有100个, 不合格的有2个, 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为2%.有很多同学给这道判断题打上“菁”, 评讲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求不合格率的正确解法, 而是让学生先讨论求产品的合格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一判断题到底是对还是错, 学生马上就可以知道求不合格率是拿不合格零件数除以零件的总数, 而不是除以合格零件数. 这样得出来的结论远远比教师的讲解效果来得好, 因为它是通过学生自主分析与总结而得出来的.

如何应用小学数学观指导小学数学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观;指导

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总的看法和认识,就个体而言,是指一个人对数学及其本质的一种认识。观念左右着人的行为,数学教学必然受到数学观的影响,可是它却一直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忽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去数学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数学教学,也就是缺乏正确的数学观作指导。

一、精选材料,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

如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中,笔者曾用下面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地球上的环境日益恶化,地球在吼:“我受不了啦,我快要爆裂啦!”天上的玉皇大帝听到后很是惊讶,心想要是地球真的爆裂,那它上面的全部生灵将要消失,所以他决定沿地球的赤道加一道铁箍,以防地球爆裂。可是地球却又直喊:“太紧了,我喘不过气了。”于是玉皇大帝只好把铁箍松了一下,使得它处处离地球1米。可是松一下,铁丝不够长了,需要再加一段,请你帮玉皇大帝计算一下需要加多少米长的一段铁丝?这个教学材料是计算两个同心圆周长差的数学问题,它的用意包括:首先,问题以神话的形式呈现,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使他们没有感觉在解“数学题”;其次,在出示这个材料后让学生猜,这段铁丝大该有多长?一般情况下,学生猜的数会相当大,这很正常,因为地球很大,就是一般的成人可能也会这样猜。当然也有学生说没法猜,因为没有告诉任何数据。但当通过分析、计算得出这段铁丝的长度大约是6.28米的结果后,学生就会在认知上发生极大的冲突,感到数学的神奇。最后,教师再出示下题:养鸡专业户张大伯由于养鸡数量的增加,想把圆形养鸡场的半径再增加1米,问:应该再添一段多长的围栏?通过计算后发现还是6.28米,此时学生的认知进一步发生冲突:地球那么大,养鸡场那样小,结果却一样!上述学生的感受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今天这节课我学得很高兴”之类的感受。如果经常这样,学生对数学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产生好感——这源于我们对教学材料的精心选择。

二、让学生了解数学是贴近生活的

大多数小学生觉得数学就是书本上的内容,只是用来考试的,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实际上,生活中处处都应用着数学,数学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2]。例如:水资源透支令人担忧,节约用水迫在眉睫。针对居民用水浪费现象,北京市制定居民用水新标准,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超标部分加价受费。假设不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1.5元,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3.0元,某三口之家某月用水10立方米,交水费24元,请你通过列方程求出北京市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为多少立方米?

解:由于10×1.5<24,所以10立方米水中有超标部分。

三、充分展现数学的开放性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觉得数学封闭严谨,答案唯一,其实数学还可以是开放性的,从多角度思考的。例如:

妈妈去商店买水杯,水杯的价格有4元一只与6元一只两种。她付给售货员40元钱,售货员找回了4元。请指出妈妈买水杯的所有可能性。

解:买一种杯子:(40-4)÷4=9(只)或(40-4)÷6=6(只);买两种杯子:6元的买2只、4元的买6只或6元的买4只、4元的买3只。

题目有多种可能性,答案是开放性的,有很多种情况。

又例如:民生小学原计划买6个篮球,每个36元,从买篮球的钱中先拿出72元买足球,剩下的钱还够买几个篮球?

分析:可以用计划的钱数减去预知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再除以篮球单价,得到还可以买的篮球个数。

解法1:(36×6-72)÷36=144÷36=4(個)

答:剩下的钱还可以买4个篮球。

分析:可以用预知的钱数除以篮球单价,得到预支钱数可以买的篮球数,再用计划买的篮球数减去这个单数,得到还可以买的篮球数。

解法2:6-72÷36=6-2=4(个)

答:剩下的钱还可以买4个篮球。

分析:可以设剩下的钱可以买的篮球数为X个,然后根据剩下钱数作为等量,列出方程,求出还可以买的篮球数。

四、注重整体,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虽然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已不再那么抽象、严谨,这是由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所决定,人们只不过是把“学术的数学”转化成“教育的数学”而已,但从整体来看,它仍是数学知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基础部分,在整个系统中不是孤立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站在整体、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例如,在小学数学中,有关点、线、面、体等几何知识分散在12册教材中,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比较零碎,帮助学生把这些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是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目标。为此,笔者设计了点“移动”后得到直线、射线和线段等图形;线段“移动”后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移动”后得到基本立体图形的一节复习课。上述的设计是基于笔者对数学的如下认识:首先,数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反映在几何体系的构建本身是一个由点→线→面→体的发展过程,也试图体现作为数学的教学,必须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知识系统的构建过程;其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正确的知识网络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中的点→线、线→面、面→体这三个环节中,当第一环节结束时,是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动”的方法,而在后两个环节中,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刚才的方法去发现规律,这是方法上的迁移运用;再次,数学也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它的一部分是由万物世界抽象而来,体现在数学的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反映在本设计中,笔尖的“动”抽象成点的“动”,而点、线、面的“动”,抽象地得到其他的一些几何形体,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当然,这些对数学的认识,是通过注重整体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这一策略体现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小学数学听课后怎样评课 篇9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

4.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其次,言简意赅,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小学数学口算乘法评课稿 篇10

一、以情境为载体,算用结合,算用互促。

计算教学原本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但如果结合实际情境,有了现实情境的支撑,学生的学习就变得有意义了。本课课首韩老师出示一个算式让学生编实际例子,寻找生活原型,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为课中的探究提供了现实起点。其次是课中新课探知部分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游乐园问题,逐渐增加人数,顺理成章循序渐进地探究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课末创设游乐园中算各种项目票价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整个过程由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学生也兴致很高,让他们体验到计算不只是为了计算,还可以解决问题。

二、以旧引新,以新延伸,让学生在大体系中学习计算。

如果把本课知识比成一颗珍珠,那么整个乘法教学就是一串珍珠。只有把珍珠串起来,它才能散发出光芒。本课的知识在整个体系中并不是孤立的,前面有表内乘法,后面有乘法估算、笔算,还有更大数目的乘法口算。从韩老师这堂课我们可以感受这种联系。如:课前从2×9引入,先是口算,唤起学生对乘法口诀应用,接着是理解2×9的数学意义及现实意义,不仅复习了旧知,同时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孕伏,搭好脚手架。接下来是新课展开部分,让学生学习10×2,再20×2,从十乘几到几十乘几,再拓展到几百、几千乘几,由此逐步总结出口算方法,再通过一定的口算练习和应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并学会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思维。整个学习过程是一气呵成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求联求变的思想。

三、重视算理与算法的理解与疏通,寻求两者和谐统一。

计算教学的核心就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本课的算法是很简单的,就是看成几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加同样多的0。但是学生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时就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因此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难点。如何使这算法和看成几个十、百、千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上相应的0的算理联系沟通呢?从这堂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王老师在课首是以表内乘法9×2引出10×2、20×2让学生初步感知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没有很快就进行方法优化。而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逐步引导到看成几个十乘几得几个十。接着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让他们在这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可以看成几个百、几个千乘几得几个百或千,举一反三,最后通过观察这三种类型的口算,总结出计算方法是看成表内乘法来算,然后添加相应的0,从而优化概括出计算方法,促进新旧知的融合。这时我想学生的思想水平应该不是课前那种模糊混沌,应该是经历了一定的思考和体验,相信他们不只是会算了,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这样算。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11

关键词:数学教学 小学生 学习氛围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上一篇:物理新课程新理念培训下一篇:校园文化的读书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