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审查报告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标准化审查报告(精选8篇)

标准化审查报告 篇1

一、产品生产依据标准

1、产品结构设计符合:

GB8481-87 推拉铝合金窗 GB5824-86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

2、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符合: GB4457-GB4458 机械制图

ZB/TJ01035.1-035.6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3、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五金件标准

a、铝合金型材标准:GB/T5237-93《铝合金建筑型材》 b、玻璃标准:GB11614-94《浮法玻璃》 c、五金件:

〈1〉窗执手标准:GB9298-88 〈2〉窗拉手标准:GB9301-88 〈3〉自功螺钉标准:GB845-85;GB846-85 〈4〉滑轮标准:GB9304-88 d、密封毛条标准:GBJC/T635-1996 e、密封胶条标准:GB12002-89 f、玻璃垫块标准:GB/T5574-94

4、产品检验标准

GB7106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7 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8 建筑外窗雨水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二、产品控制标准

TLC70企业内控标准

三、产品的标准化系数

标准化种数系数标准件种数通用件种数100%零件总品种数标准件件数通用件件数100%零件总数标准化件数系数

四、新产品标准化情况综合评价

TLC70推拉铝合金窗的新产品试制,采用了通行的标准设计图集,贯彻了现行有关国家标准,标准化系数较高,标准化经济效果较好,已有能力进行批量生产。

五、标准化审查的结论性意见

TLC70推拉铝合金窗样品试制标准化审查合格,具备了新产品鉴定的条件。

TLC70推拉铝合金窗鉴定委员会

标准化审查报告 篇2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企业产品标准实行审查备案制。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对企业产品标准审查又有了具体规定。审查是连接产品与标准的纽带,是产品质量的保障。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以至于部分地区还有不按标准生产,不合格产品仍进行市场流通销售等情况出现。标准贯彻、执行意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滞后,企业的规模、技术、管理、产品质量、人员素质水平的不同在市场中反映了竞争能力的强弱,中小企业技术实力相对较弱。各级标准的制定是综合、差异技术水平的体现。标准制定中审查制度的建立健全越来越重要。国家标准委《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完善标准审查和发布机制。”提高标准审查专业性水平已成为我国标准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标准发展战略是国家标准发展战略的基础。从总体上看,企业产品主要执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但也有一些产品反映出很多自身的特性,特别是一些专利产品,这就需要企业制定企业产品标准。技术审查是企业制定、实施标准的重要环节,标准审查是技术审查的主要部分。审查中专家技术人员水平,企业技术力量,对标准编写、结构、内容、程序等要求的理解程度,产品—技术—标准—评定—市场—用户的结合度,技术问题处理能力等专业性水平,这些都决定着标准制定的质量水平。笔者多年来在基层从事标准信息咨询、服务,进行标准的起草、制修订,参与专家组对标准的评审,在此从标准审查专业性水平的要求方面来解析。

2 专家技术人员素质、组成

标准化是综合学科。企业产品种类繁多,需要各行业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作为支撑,不同技术工作岗位造就不同专业性技术人才。企业产品标准评审专家主要来自于行业具有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的人员,并且还要具备相关的标准化知识。通常由3部分技术人员组成:1)标准化管理部门,标准化科研、标准信息咨询服务等单位专职从事标准化专业工作人员;2)与产品相关的行业领域的技术人员,主要为科研、院校、产品检测单位从业人员;3)企业技术人员,主要为企业标准化管理、质量检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或技术综合等部门人员。

《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规定:评审专家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或者大专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从事相关行业工作经历。这只是最基本要求。从笔者20多年的从业经历看:学业资本要具备,从事技术工作一般为理工科专业毕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是能力地位的体现,经历3年只是打基础的阶段。技术工作需要有耐性,持之以恒,默默奉献。特别是标准化工作是基础性工作,从重视程度与其他热门专业相比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要耐得住“寂寞”。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事业追求,政治思想觉悟水平高,品德高尚,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工作中产品生产设计开发检验、科研项目的建设,通过知识积累刻苦钻研业务才能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在相关行业领域内求得发展,有所建树。如从标准化方面应及时了解国内外标准化发展最新动向,查阅最新标准信息,订阅标准化方面最权威的杂志,并能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具有心得体会撰写论文发表,有对标准化专业的“悟性”,积累工作成绩、成果、经验,还得被标准化行业领域内认可,真正迈入“专家”的行列。

我国目前企业产品标准评审专家组成状况为:大中型企业主要由企业委托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或企业召集技术专家进行,中小型企业由所在地市级、县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建立的专家数据库抽取。逐步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以及市、县级标准审查专家数据库,是我国各级标准审查制度发展完善的趋势。

3 标准草案稿的要求

企业产品标准在评审前“一般程序包括:编制计划、调查研究、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必要的验证”(《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第七条),标准草案稿的形成是技术审查的基础,其编制水平直接影响着标准评审以及标准最终发布实施文本稿的质量。这里列举形成草案稿时几方面重点:1)起草者:这取决于企业技术水平能力,大中型企业有专职或兼职标准化技术人员起草,有的委托行业领域内标准化专家进行,中小型企业主要为委托或从所在地标准化主管部门建立的专家数据库抽取专家进行。2)技术材料的收集,主要有:a)技术设计图纸图样、产品性能用途要求、使用说明书、原材料的供方评定、工艺流程、实验检测方法、验证报告、专利证书、证明等;b)标准信息的收集;c)行业相关规定,产业政策。3)调研情况,体现产品—技术—标准—评定—市场—用户的结合力:这是企业的产业链,运行的命脉。产品生产需要技术支撑,技术要转化形成标准,产品要按标准生产检测检验,进行合格评定,产品流向市场销售,最终用户接受。4)标准的符合性:符合GB/T 1系列国家标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等规定。5)产品的应用、效益:产品要消费、使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这是生产产品的目的。标准是评定产品质量的依据,要进行相应分析、说明。

对标准编写、结构、内容的要求是对企业产品标准编制的具体要求,应按GB/T 1.1—2009的规定进行。需要说明的是:GB/T 1.1—2009的第1章范围规定:“本部分适用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以及国家标准化指导文件的编写,其他标准编写可参照采用。”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写要反映企业生产、检验、经营状况,反映产品的特点、特性等特征,要求编写人员一定要从企业、产品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经过GB/T 1.1—2009标准的培训,基本编写方法、编制顺序、结构编排有模板格式,这是标准起草者必须掌握的。真正体现标准起草者水平的是标准内容,有些起草者虽然经过培训,掌握标准编写的基本知识,但仍然拿不出具有一定水准的标准草案。如何把技术转化为标准语言,进行有机组合,这需要知识积累,对产品特性了解,与产品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的理解掌握程度。

按标准编写结构顺序进行解析:1)标准的编排要用TCS 2009《中国标准编写模板》的格式进行。2)标准的封面、目次(可选)编写用模板套用。3)前言部分一般简要说明产品的特点、特性、用途,编制的目的,参照的标准,对涉及专利的要求,贯彻GB/T 1.1—2009有关规定。4)标准正文部分是标准的主要部分,重点为:a)规范性引用文件要收集全,与后面章条中显示的内容的要一一对应;b)有分类、标记和编码章条的,要体现产品的特性、结构或型式,应根据企业要求可体现企业、产品或商标名称代号以及产品的基本参数(一般为主参数)等;c)要求部分是标准的核心,指标的确定,要求哪些内容,要参考相关同类产品具有的国家、行业等各级标准或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还要结合生产工艺、产品特性进行要求;d)试验方法应与要求部分相对应,有国家、行业等各级标准或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试验、检测、测定方法的尽量直接引用,没有的要通过检测、测试进行验证,将采用方法用标准格式语言表述;e)检验规则包括检验、抽样和判定,要依据检验能力、项目规定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按批次、品种、数量等选择相应抽样方法,判定规则要界限分明;f)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依据国家或行业等标准相关规定以及产品体积、特征、数量进行要求。5)企业产品标准需要编写编制说明,主要为:工作概况、产品简况、编制依据、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的确定、验证对比分析、措施建议效益分析、相关引用文件等。

4 标准评审

标准草案稿编制初稿之后,经过征求意见、必要的验证、进一步的修改,形成送审稿,企业申请要求可以进行评审。对于标准审查会议程序内容、准备材料、组成方式,《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以及标准化主管部门都有具体要求,这里不再赘述。针对送审稿,简单或部分有特殊情况的标准可以通过函审,大部分标准要通过会议评审。审查推举的专家组长所具有的专业性水平很重要,要技术权威,控制场面,掌握尺度。`

审查会议中重点有以下几方面:1)首先看材料,听取标准起草人或负责人的介绍:应为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概述产品特性、标准起草过程等。专家对标准送审稿的质量水平有所了解,专家组长对重点审查部分要初步掌握;2)审查标准的格式是否正确,标准语言的表述是否精确,法定计量单位是否准确,规范性引用文件是否有效,标准内容的要求是否恰当;3)审查有分类、标记和编码章条的与企业、产品、参数的结合针对性,要求部分的先进合理完整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和要求部分的对应关系,检验规则的可操作性,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与产品特征、结构的符合性;4)审查标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有关规定的要求,引用标准的适宜性,应执行那些强制性标准,不能随意增删;5)审查标准章以及相应条款的协调一致性,避免前后重复,自相矛盾。

审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求大同、存小异:专家评审是集体讨论,个别条款、事项有不同的看法是难免的,要少数服从多数,达成一致意见。2)形式化:要避免走形式、走过场,其现象为审查不严格,认为企业已经制定标准,标准评审只是例行公事的一种行为。3)模式化:专家用以前审查形成的模式重复进行,主要为过去的经验技术知识积累,有时还有规避强制性标准的行为,现行强制性标准不引用或不清楚。要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及时了解最新相关标准信息,体现创新发展水平。4)场面化:经常在评审过程中企业将一些行政领导或无关人员邀请参与评审,为了扩大场面,提高影响力,或者照顾关系,让不懂标准、技术的成员参与评审,纯粹是应付场面,有时还干涉(领导的口吻)专家正常评审。这种情况专家组长一定要控制场面,坚持评审准则。5)尺度把握:审查中专家组长节点、时间把握控制相当重要,不能因某一条款、事项纠结而耽误标准评审的整个进度。6)问题应对处理:某些问题现场会议因时间限制一时难以解决,经常有会议评审标准通过后还要进行修改,可以寻找佐证材料,会后经专家组长审议,或征求个别专家意见签字同意通过,特别是关健指标要严格规定界限,应保证评审标准不出现失误以及较大偏差。

5 标准质量发展水平

企业产品标准经评审通过后由企业批准、发布,整理形成报批稿报到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作为企业组织生产、质量检验、交货验收的依据。其过程程序《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有具体规定,这里不再重复。标准制定目的是实施运行,是验证产品质量的准则。在生产、工艺流程、抽样检验、销售、用户反馈意见等方面及时了解产品信息,提高产品质量,不断进行技术审查持续改进,进一步修订标准,提升标准质量水平。

企业产品标准有3种发展趋势:1)企业运行正常,产品生产经营稳定,标准应进行定期复审,复审周期不超过3年。复审有两种情况:一是作编辑性修改,内容无重大变化,可以由企业自行审查并重新登记备案。二是技术内容有重大改变,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产业发展方针政策作出调整或者重新规定的,或其他正当要求,需要标准重新评审(复审),并在前言中表述修订的内容、条款、事项或原因。2)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本标准自行作废,提升了标准的档次水平。3)企业生产经营不善,亏损倒闭(关停并转),以至于企业不再生产该产品,或者标准超过3年不复审以及其他原因,标准失去存在意义,导致企业产品标准作废。

综上所述,企业产品标准由产品应运而生,标准审查专业性水平实质上是标准质量水平的体现。产品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是产业链的结合力,是企业生命之脉,存亡之道。

摘要:本文概述企业产品标准审查状况、要素,阐述标准审查专业性水平的要求,并对技术审查过程中的人员素质、组成,标准草案稿的形成,评审中出现的问题,标准审查的重点方面、质量水平、发展趋势进行解析。

关键词:企业产品标准,审查,技术,专业性水平,要求,解析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R].

[2]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白殿一等.标准的编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论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 篇3

内容摘要: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是羁押必要性制度的核心内容,对于维护被羁押人合法权益,提升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正当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与逮捕标准的关系入手,分析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的定义、特征和分类,提出设置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应当坚持的四项原则。

关键词:羁押必要性审查 审查标准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确立将是否有必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剥夺的审查从逮捕决定时延伸到捕后羁押的全过程,与拘留、逮捕制度和国家赔偿制度一起,形成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羁押措施适用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是对羁押这一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的重构与再平衡,填补了刑事强制措施立法领域的空白,对于规范与控制羁押措施,降低羁押率,纠正隐性超期羁押,减少不必要羁押意义重大。《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能,《刑事诉讼规则》设定了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体、程序及保障等问题,但缺少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的具体规范。实践中,如何建立健全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防止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空转是对检察机关的考验。本文尝试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进行多角度剖析,以期为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贡献力量。

一、明确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的意义

(一)有利于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

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实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统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规定:“任何因刑事指控被逮捕和拘禁的人,有权在合理的时间内受审判或被释放。等待审判的人受监禁不应作为一般规则,但可规定释放时应保证在司法程序的任何其他阶段出席审判,并在必要时报到听候执行判决。”[1]建立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一方面可以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辩护人根据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提出审查申请,有效寻求救济;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办案机关更好地把握羁押的本质,避免办案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捕了之,法院被迫对已羁押期限“实报实销”等弊端。

(二)有利于提升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正当性

《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规则》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正当性进行了法律背书,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在功能和价值上的正当性还有待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我国在立法上没有对逮捕必要性的证据依据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公安机关轻视、忽视对逮捕必要性相关证据的收集,也令检察机关对逮捕必要性条件的审查陷入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直接影响了逮捕必要性条件的有效适用。”[2]羁押必要性审查也应避免类似情形。建立统一的审查标准有利于明确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证明对象和证明尺度,既可以限制审查自由裁量权,避免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于正当羁押的过度干预,甚至超越法律授权,以变更羁押措施建议权绑架变更羁押措施决定权,又可防止制衡不足,避免审查者认知偏差。

(三)有利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健康发展

“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的作用在于强化人民检察院对羁押措施的监督,防止超期羁押和不必要的关押。”[3]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的建立使得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评估、建议都处于规范的约束之下,将为审查部门放权给司法人员提供坚实的基础,也将与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相衔接,降低审查风险,使司法人员有章可循,防止受而不理、审而不查、建议不合理以及效率低下现象的发生。

二、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的内涵

(一)羁押必要性审查与审查逮捕的区别和联系

在讨论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之前,有必要理清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与审查逮捕标准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不同于审查逮捕标准。首先,羁押必要性审查不是对逮捕决定的复查。逮捕在前,羁押在后。但办案机关做出的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和决定也不是对先前羁押决定的“否定”,而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原逮捕羁押的基础上就是否有必要继续羁押作出的新的评判,不应以改变羁押措施判断逮捕是否正确。其次,羁押必要性审查与审查逮捕是相互独立的制度设计。审查逮捕是一次性审查,而羁押必要性审查是持续性审查。两者在法律依据、审查主体、启动方式、法律后果等方面均有不同。羁押必要性审查与审查逮捕都是对犯罪嫌疑人是否应当处于被“羁押”状态的评判过程,前者侧重点在于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后者的侧重点在于保障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逮捕后一直处于羁押状态。再次,逮捕标准是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参考条件,羁押必要性的审查范围大于逮捕必要性的审查范围。基于我国逮捕与羁押紧密相连的逻辑关系,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可以参照适用逮捕的条件,可能实施新的犯罪、企图自杀或逃跑等既是逮捕的理由,也是继续羁押的理由。可以说,逮捕标准为羁押必要性审查划了一条参考线。但逮捕标准的重点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条件,羁押必要性审查则侧重考查行为人被羁押后,各类危险性是否降低到不必要羁押的程度,或者是否出现了可改变羁押状态的新情况,需要考量的因素大于审查逮捕时需要考虑的内容。如继续羁押将会超过可能判处的刑期,在时间序列上,这种情形只能发生在逮捕之后,批捕程序并不涉及这一问题。

(二)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的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标准”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另一种是作为衡量准则的事物。笔者认为,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是指在启动审查程序、评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继续羁押的必要性,以及提出变更强制措施或者释放的建议时所应遵循的各类准则的集合或统称。其中的各类准则应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理由层面,一个是事实层面。例如,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羁押必要性时,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事实,并通过逻辑演绎表明有关事实的出现与消失与继续羁押理由的增加与减少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该种理由达到何种程度才是无继续羁押必要。

(三)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的特征

1.客观性。对羁押必要性的判断需要建立在客观的事实基础之上,有明确和具有相当证明力的事实为根据。《刑事诉讼规则》第619条在对无继续羁押必要性的理由的表述中都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如案件证据发生重大变化、羁押期限届满等等。

2.预判性。羁押必要性审查所依据的是已有事实,所解决的却是预判性问题,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来不实行某种危险行为可能性的预测,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是预测,所以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能证明的只能是“社会危险性”等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3.系统性。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启动审查的标准,评估羁押必要性的标准和建议变更强制措施的标准,各标准都包含性质、范围、程度不同的事实和理由。实践中,可以区分案件性质,建立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体系。

4.开放性。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应当具有开放性。在不断发展的刑事诉讼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各地替代性强制措施等刑事司法环境的实际情况,定期分析被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出现出现串供、打击证人(被害人)、脱逃、再犯罪等情况,适时调整标准,提高标准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的分类

1.抽象标准和具体标准。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抽象标准和具体标准。程序保障、社会危险性、人身危险性,乃至公平、正义等法治原则都是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有着重要指引意义的标准,因其抽象性可称之为抽象标准。具体标准是抽象标准的具体化。例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首立功表现、是否达成刑事和解取得受害人谅解等。

2.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刑事诉讼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证明标准,侦查机关、批捕部门、公诉部门、法院刑庭在羁押利益方面也有不同的考量,审查标准也应与诉讼阶段紧密联系。例如,侦查机关在捕后侧重于补充、固定证据,审判机关侧重于确保被告人到案并顺利交付执行。所以,不能简单以侦查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对“社会危害性”的判断,来衡量公诉、审判阶段是否有继续羁押的“必要性”。

3.启动标准、评估标准、建议标准。羁押必要性审查是一个完整的法律监督过程,包括监督信息的获取、监督程序的启动、监督事实的查证及变更建议的提出。参照刑事案件办理流程,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应当根据办案阶段分为启动标准、评估标准和建议标准。

启动标准是指受理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或者依职权发现羁押必要性审查线索后,申请或线索性的事实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时才能启动正式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的标准。对启动标准应通过列举的方式明示,规定出现可能降低羁押必要性的事实时,必须启动审查程序,以及存在特定事实时不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以增强启动程序的刚性。

评估标准是指对涉及羁押必要性的因素进行综合评判,考量羁押必要性强弱,并最终明确是否具有继续羁押必要性的标准。“‘有羁押的必要是羁押实质条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4]。羁押必要性的评估标准应当明确、具体,增强可操作性。实践中,可以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后可能对诉讼活动、社会和自身照成的各类危险的种类和大小进行量化,以数值的形式体现羁押必要性的大小。

建议标准是指对拟建议变更强制措施的案件,应当建议释放还是变更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还是监视居住,以及需要建议采取什么样的监管措施的标准。建议标准涉及解除羁押的可行性,限制着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效果。

三、设置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的原则

(一)全面审查原则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审查对象的全面性。基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和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刑法原则,罪行的轻重不应当成为羁押的直接理由。“绝对的羁押必要性理由如同将某一类案件排除出羁押必要性审查范围一样,都有可能导致此项监督职能出现机制性的监督盲点,使涉嫌重罪的羁押普遍成为刑罚预支”。[5]所以,在启动标准的设置中应禁止规定羁押后不需要审查的案件,使得无论是对是重罪案件还是轻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有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机会。二是审查内容的全面性。羁押必要性审查既应当审查羁押的合法性,又应当审查羁押的合理性。其中,合法性审查侧重于审查羁押程序是否合法以及羁押事实是否存在。羁押合理性审查侧重于审查羁押事实与羁押理由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根据犯罪后表现、取证进展状况、犯罪记录、教育背景、性格特征等判断有无逃避诉讼等可能性。

(二)兼顾羁押功能与人权保障的原则

在所有的强制措施中,羁押的诉讼保障功能最好,但对自由损害最大。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一定程度上担负着平衡国家刑事追诉权与公民个人基本权利,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的重任。捕后羁押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在较长的时间内限制在看守所这一特定的场所内,具有多方面的利益考量。例如法国的未决羁押理由包括为了保存证据、线索;为了防止其影响证人作证;为了防止其与共犯伪诈串供;为了保证被指控人能及时按照法官的要求出庭;为了防止他们重新犯罪等。[6]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羁押主要是为了满足侦查需要、实现社会防卫、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等目的。但在许多情况下,将剥夺人身自由变为限制人身自由或恢复人身自由,同样能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刑事责任,达到上述羁押目的。在设置科学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时应当把握好尺度,宽严适当。否则,审查标准设置过宽,则干扰正常的办案工作,有损监督权威,设置过严,则难以有效控制羁押,对人权保障产生负面影响。

(三)兼顾诉讼利益与非诉讼利益的原则

在设置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的过程中,不但需要考虑羁押或不羁押对诉讼过程、相关人员的影响,还需要考虑一些非诉讼利益。例如,刑事和解是通过个人和解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诉讼利益,但将其作为启动和评估标准的事实内容,可以消除案件负面影响。又如,某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公司、企业负责人,或者国家重大项目关键人员,或者关涉重要外交利益,如果其人身危险性较小,不变更强制措施容易导致公司、企业倒闭、破产,国家、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就需要予以特殊考虑,实现办案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比例性原则

在羁押必要性审查中,必要的羁押应当也是合理的羁押。如何认识合理是羁押必要性审查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审前羁押处遇无差别化的情况下,羁押的合理与否主要是与犯罪的严重程度、案件的紧急情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诉讼可控性等因素紧密相连的。而比例性原则是判断羁押是否合理的关键。一般认为,所谓比例性,其“基本含义是未决羁押的使用及其期限应当与指控的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和可能科处的刑罚相适应,或者成正比例关系”。[7]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来说,比例性原则主要有以下三项功能:一是明确羁押措施的适用界限。《刑事诉讼法》第60条第1款规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显然,这种“必要”是对适用羁押措施的限制,只有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无法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时,适用逮捕才是合理和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应当尽量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这是设置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时必须考虑的底线。二是确定羁押必要性的层次。比例性原则要求羁押措施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不光要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危险性,还应当证明这种危险性达到相当程度,达到“非羁押不可”的状态,才应当继续羁押。根据对羁押必要性事实和理由等因素的考量,羁押必要性的评估结果可以合理分层,例如,可以分为完全不必要、有必要,很必要,应当等程度。相应的,也可以根据羁押必要的层次设置分层对应的羁押必要性评估标准。三是适应实践需要,设置多样化的羁押必要性评估标准和建议标准。根据比例性原则,羁押期限应当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罪名轻重,以及可能被科处的刑罚的不同成比例对应。为确保审查结果的公平、合理,在评估标准的具体设置中,对涉嫌过失犯罪、轻伤害等相对较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标准可以相对较宽,但是涉嫌危害国家安全、黑社会性质犯罪、毒品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则应从严把握。同理,建议标准的设置也应当与罪行轻重、犯罪后果以及被羁押人的具体情况相适应,这样才能使得羁押必要性审查标准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注释:

[1]联合国1976年3月23日通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我国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该公约。

[2]樊崇义主编:《公平正义之路——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条文释义与专题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52页。

[3]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200页。

[4]闵春雷、刘铭:《羁押的理性控制——羁押实质条件之完善》,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5期。

[5]项谷、姜伟:《人权保障观念下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诉讼化构造》,载《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10期。

[6]参见《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44条,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商标的审查标准 篇4

以宗教及其专指名称、圣物、图像、标记、法事场所作商标容易伤害宗教界感情,应禁止作商标。

1、宗教或民间信仰的偶像名称、图形及其组合,不得作为商标注册。宗教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民间信仰主要指妈祖。如“观音”、“阿拉”、“圣母”、“默娘”(妈祖)。

2、宗教活动场所的名称、图形及其组合,不得作为商标注册。如“金山寺”、“碧霞祠”(道观)。

3、根据国办1994年145号令规定,宗教组织或团体可兴办自养企业。宗教企业和宗教自养企业(经授权)可以将自己所在的宗教活动场所名称作为商标注册,但前提是这个宗教活动场所的名称在全国是唯一的,不会损害其他宗教活动场所的利益。如,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授权可以注册“少林寺”商标。

4、宗教的教派、经书、用语、仪式、习俗以及宗教人士的称谓、形象,不得作为商标注册。例如“喇嘛”、“小和尚”、“正一”(道教教派之一)、“色两目”(真主与你同在)。

5、虽与宗教有关,但联系不太紧密或是意思已经泛化的文字可以作为商标注册。如“涅磐”、“太极”。

(二)国名商标审查标准

1、以各国国名的全称、简称、官方缩写形式构成的商标或以国名的其他词性构成的商标,禁止使用并注册。但国名的旧称在不造成产源误认的情况下,可以注册。

2、商标由形容词修饰国名的,不予注册。

3、商标虽包含国名但从整体上已具有其他含义的,在不造成产源误认的商品上准予注册。如“中华龙鸟”,“HTTP//.US”。

4、商标是由国名和某一行业的通用名称构成,如果商标申请人是该国家或地区的垄断行业,在该国家或地区是唯一性的,不会造成消费者的误认的,可以注册。

(三)地名商标审查

地名商标主要指中国县级行政区划名称、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构成的商标及包含上述地名的商标。原产地和地理标记除外。

1、一般原则:仅由行政区划或其简称、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或者其同根词或其缩写构成的商标不予注册,有其他含义的行政区划名称除外。

2、两个以上的行政区划简称共同组成的商标,可以注册。如“京津”。

3、商标虽包含地名但已构成其他含义的,在不造成产源误认的前提下,可以注册,整体保护。如“芝加哥公牛队”。

4、某些特殊地域名称作为商标使用,且不会给消费者造成误导的,可以注册。如“南极”、“北冰洋”。

5、商标由显著部分及真实表示产品产源的地名构成,可以整体予以注册。如“欧典MADE IN GERMANY”。

(四)短语、句子商标的审查标准

1、获得注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有显著特征,能起到区别作用

* 不影响他人的善意使用

* 不会误导或欺骗消费者

* 与在先权利不构成冲突

* 不得违反《商标法》其他规定

2、仅仅直接表示商品质量、原料、功能、产源、价格、使用对象等特点上的短语、句子,禁止注册。如“来自美丽的天山”、“补血精品”。

3、非独创性、流行的、普通的及公众熟知的公益性广告宣传用语,不具备商标应有的显著性,禁止注册。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4、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短语、句子,禁止注册。

5、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短语、句子,禁止注册。如“金钱万能”。

6、商标由短语、句子和其他显著部分构成,且短语、句子缺乏显著性(属于商标法第十一条不予注册的范围),可以注册,整体保护,非显著部分不在保护范围内。

(五)拼音商标与汉字商标近似判定标准

1、汉字商标和与其对应的拼音商标,一般不判为近似商标。但在先权是驰名商标或有其他特定含义除外。如“天达与TIAN DA”(不近似);“茅台与MAO TAI”(近似)。

2、汉字商标与由相同汉字和拼音组合成的商标,一般判为近似商标。

3、拼音商标与由相同拼音加汉字构成的组合商标,一般判为近似商标。

4、拼音商标与其近似的英文商标,判为近似商标。

5、两个由汉字加与其对应拼音组合构成的商标,如果汉字不近似,一般不判为近似商标。如“力康LIKANG与利抗LIKANG ”

(六)关于含有不规范文字的商标审查标准

1、商标中汉字,原则上要求使用规范汉字,即简化字。但考虑到商标的特殊性和港澳台的现实情况和历史传统,可以使用繁体字。

2、对于有错别字的商标依据商标法第十条一款八项驳回。

3、对于以各种书法形式书写的汉字,应提供出处,难以辨别的视为图形。

(七)商标法十条一款八项的理解与适用

商标法第十条第八款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

我国《商标公告》第1278期有个“嘉善堂”的商标注册成功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个人申请,也不是嘉善行政区域的申请人,怎么可能通过呢?况且堂啊,厅啊的字眼都是属于场所性的,没有意义。

商标法第十条第八款未完待续的规定还有:“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由于“嘉善”2字具有第二含义,并且第二含义强于地名,因此可以取得注册。

1、商标近似的比较。

商标异议中最常见的就是对两商标是否构成近似提出意见,按照商标审查标准,被异议商标与引证商标无论是文字部分还是图形部分,只要其中一部分构成近似,就可判定为近似商标。比较商标的近似主要看两商标的读音、形状、含义等方面。

读音构成近似的:如“黄冠”与“皇冠”、“美而美”与“美尔美”,黄与皇、而和尔都是音同字不同,说明的是同-事物,没有显著区别,构成近似商标;“义美”和“YIMEI”分别是汉字和拼音构成的商标,汉字商标“义美”在先注册,拼音商标“YIMEI”在后注册。根据商标审查原则,如果汉字商标已注册或申请在先,那么在后申请的该汉字的拼音商标,与在先的汉字商标属于同音商标,构成近似,不能予以注册。据此,拼音商标“YIMEI”与汉字商标“义美”构成近似,不能予以注册。

字型构成近似的:如“五彩”和“玉彩”、“战斗”和“战计”、“露飞”和“霞飞”、“娃哈哈”和“姓啥啥”。这些商标虽然在读音上不相同,但字型十分相象,消费 者从直观上很难将两商标分清,因此判为近似。

标准化审查报告 篇5

第一节

一、开采方式:

1、企业现场是否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

2、未使用安监总局39号令或《非金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所禁止开采工艺进行生产。(第一项3分;第二项2分)

二、机电设备安装:

1、企业机电设备是否布置合理并具备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2、破碎场地距地线距离大于50米。(每项1分)

三、企业的办公场所和设备办公条件是否良好。(3分)

四、1、防尘措施是否落实;

2、防尘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每项各0.5分)

五、安全警示标志牌是否在重点部位、重点区域设立、悬挂标牌标识、设立警戒线。(根据实际情况给分)

六、是否有剥离工作面,剥离工作面是否超前开采工作面4米。(有剥离工作面给0.5分,超前剥离给0.5分)

七、是否坚持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和爆破检查。检查记录是否记录完整。(有人员、制度给2分;记录完整给2分)

八、作业现场危险区域是否设置醒目警示标志,是否在该区域内作业或在边坡底部休息和停留。(0.5分)

九、进入作业现场人员是否按照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绳、安全带、防尘口罩等)。(根据实际情况给分)(1.5分)

十、在距地面高度超过2米或者坡度超过30度的坡面作业时,是否使用安全绳或安全带;安全绳是否栓在牢固地点,是否多人同时使用一条安全绳;工业场地高度超过2米的部位是否设置可靠的防护栏。(根据实际情况给分)(1.5分)

十一、作业人员是否站在危石、浮土上及悬空作业;是否存在同一坡面上下双层或者多层同时作业人员的作业现象。(根据实际情况给分)(1分)

十二、是否执行爆破作业的安全规定;是否有专职爆破员进行爆破作业;是否设置爆破警戒范围;是否实施定时爆破制度。(根据实际情况给分)(2分)

十三、作业人员在铲装、运输作业时,是否遵守装载运输安全规定;同一工作面有两台铲装机械作业时,最小间距是否大于铲装机械最大回转半径的2倍。(根据实际情况给分)(1分)

十四、是否按规定设立排土场,废石场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顺山或顺沟排放废石、废渣的,是否有防止泥石流的具体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给分)(1分)

十五、1、变电房是否有独立的避雷系统和防火、防潮及防止小动物窜入带电部位的措施;

2、电气设备是否有接地、过流、漏电保护装置。(各项0.5分)

十六、是否有完善的防洪措施,开采境界上方汇水是否影响安全,有影响的,是否设置截洪沟,是否采取防洪排水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给分)(1分)

十七、矿山的设计方案是否达到生产、安全、健康等预期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给分)(1分)

十八、采矿工艺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采矿工艺中凿岩、爆破、铲装、运输、破碎等能力是否相互匹配;

2、是否严格执行所规定之采矿工艺,规定的采矿工艺符合矿山实际。(每项给1分)(2分)

十九、运输系统中、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线路条件符合运输设备安全运行要求,运输设备和线路维护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给分)(1分)

二十、供配电系统中,作业现场电气线路敷设整齐、规范,电气设备裸露带点补位的防护措施有效,短路、短路、接的保护措施齐全、有效,配电室及控制柜触电及动物危害措施可靠。(根据实际情况给分)(2分)

二十一、放排水系统中,排水设施能力满足排水要求,工业场地有妥善的防洪措施,采场周边截排水沟是否满足排洪要求,供水系统满足防尘设备用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分)(1分)

二十二、防灭火系统中,按照规定配备消防设备、设施和器材,设置可靠的消防通道,并确保其通畅。(根据实际情况给分)(1分)

二十三、凿岩时是否坚持湿式作业或采取收尘措施;爆破后或铲装时采取降尘措施;汽车运输道路采取抑尘措施;破碎口和振动筛等采取降尘或除尘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给分)(2.5分)

二十四、作业现场安全标志是否达到清晰易见、易于识别、规范完整、维护及时的要求。边界的围栏可靠、标志醒目。(根据实际情况给分)(3分)

二十五、作业过程的检查中是否达到,边坡检查频次合理、维护措施可靠、维护结果经过复查;凿岩、掏底崩落、一面墙等现象,对临近终了的边坡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实际情况给分)(3分)

二十六、重大隐患消除前是否采取有效的临时措施并认真记录。(根据实际情况给分)(2分)二

十七、是否按照设备特性进行周期性检修,设备是否带病运行。(根据实际情况给分)(2分)

总分50分

第二节

一、检查企业相关证照情况,安全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企业负责人安全资格证;爆破员资格证;特种作业证;缴纳工伤保险证明;风险抵押缴纳情况;救护协议签订情况;专职安全员持证情况。(缺项扣1分)(9分)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1、是否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任命相关管理人员并有任命文件;

2、是否建立机构网络图,并将网络组成相关负责人情况进行公示(姓名、照片等)。(每项1分)(2分)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是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责任制列入安全管理考核,层层落实到位。(建立1分,签订责任书1分)(2分)

四、安全生产制度建设,1、是否按照规定建立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制定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

3、制定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一项1分,两项2分,三项2分)(5分)

五、应急救援预案建设,1、是否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指定人员负责,并由相关联系电话(查文件);

2、应急救援设备、作业人员环境条件、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3、是否按事故类型分类指定预案。(完成1项给1分,2项给2分,3项给2分)(5分)

六、是否按设计进行生产,1、是否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开采设计或安全专篇,按照要求对矿山情况进行安全预评价;

2、矿山地质地形图、采场工程平面图布置图和采场剖面图是否制作张贴上墙,并按要求及时更新。(每项1分)(2分)

七、安全目标建设情况,是否建立了量化的安全生产目标,并对人员、资金、物资、技术支撑进行明确。(1分)

八、是否建立了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承诺机制,并作出书面承诺。(建立0.5分,有书面承诺0.5分)(1分)

九、及时获取更新法律法规,1、是否指定人员对企业所需法律法规进行收集整理;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否列入清单、版本现行有效,并定期对员工作培训工作(查记录)。(1、2项各0.5分)(2分)

十、是否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并聘用具备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安全专职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是否满足生产需要。(每项1分)(2分)

十一、1、是否建立了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2、并按照要求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又主要负责人主持的全员会议。(每项1分)(2分)

十二、是否明确人员对隐患排查和整改、安全检查、安全会议、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安全培训、健康监护、资质证书和许可文件等工作记录进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给分)(2分)

十三、建立完善开采范围、开采方式和开采顺序、设备设施和工序之间的相互配合、周边安全距离符合规定要求、按规定保留隔离带、开采技术参数符合设计规定等6个方面相关制度。(根据实际情况给分)(3分)

十四、建立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维护程序、维护要求,对技术资料、图纸进行认真保管,对维护工作进行记录。(有人员给1分,记录齐全给1分)(2分)

十五、指定了负责生产现场环境与安全警示标志检查、维护的人员;安排专人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管理、保养、报废等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给分)(2分)

十六、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卫生工作,具备职业卫生管理资质,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记录。(根据实际情况给分)(2分)

十七、足额提取安全生产经费,为隐患排查、设施设备、劳保、安全标准、安全奖励、教育培训等工作提供保障(查记录)。(1分)

十八、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做到检查全面覆盖、隐患整改彻底,对重大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上报(查记录,询问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给分)(5分)

总分50分

实际得分 审查人员:

标准文件中合同条款的审查分析 篇6

★ 经济类条款的审查分析

㈠ 履约担保4.2:承包人应保证其履约担保在发包人颁发工程接受证书前一直有效。发包人应在工程接受证书颁发后28d内把履约担保退还给承包人。

㈡ 预付款17.2 ①17.2.1预付款:包括动员预付款和材料设备预付款;额度和付款办法在专用条款中约定。

②17.2.2预付款保函:承包人在收到预付款的同时向发包人提交预付款保函其金额与预付款相同;保函的担保金额可根据预付款扣回的金额相应递减。

③17.2.3预付款的扣回与还清:根据专用条款中扣回办法的约定在进度款中扣回。㈢ 工程进度付款17.3 ①17.3.1付款周期:同计量周期。

②17.3.2进度付款申请单:每个付款周期末提交并附相应的证明性文件。

③17.3.3进度付款证书和支付时间:监理人在收到申请单后14d内向承包人颁发由发包人签认的进度付款证书,之后28d内发包人将进度款支付给承包人。

④17.3.4工程进度付款的修正:在对以往历次已签发的的进度付款证书监理人有权修正,承包人也有权提出修正,双方同意后再本次进度款中扣除。

㈣ 变更15.1~15.5 ①15.1变更的范围和内容

②15.2变更权:必须有监理人的变更指示,否则承包人不得擅自变更。③15.3变更程序 ④15.4变更估价原则 ⑤15.5承包人的合理化建议 ㈤ 索赔23 ①23.1承包人索赔的提出 ②23.2承包人索赔处理程序 ③23.3承包人提出索赔的期限 ④23.4发包人的索赔 ㈥ 计量与支付17.1 ①17.1.1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②17.1.2计量方法:按合同约定执行。③17.1.3计量周期:按月计量。④17.1.4单价子目的计量 ⑤17.1.5总价子目的计量 ㈦ 价格调整16 ①16.1物价波动引起的价格调整

②16.2法律变化引起的价格调整

㈧ 质量保证金17.4:监理人从第一个付款周期开始在进度款中按专用合同条款的约定扣留至质量保证金总额达到约定的金额或比例;监理人应在缺陷责任期满时将剩余质量保证金支付承包人,届时承包人未完成责任的发包人有权扣留相应数目的质量保证金。

㈨ 竣工结算17.5 ①17.5.1竣工结算申请单 ②17.5.2竣工结算证书及支付时间 ㈩ 违约22 ①22.1承包人违约 ②22.2发包人违约 ③22.3第三人造成的违约

(十一)最终结算17.6 ①17.6.1最终结清申请单 ②17.6.2最终结清证书和支付时间 ★ 进度类条款审查 ㈠ 进度计划10 ①10.1合同进度计划的修改:承包人应按与专用条款约定的内容和期限,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说明报送监理人。承包人还可以据此制定更为详细的分阶段的进度计划,当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工程实际进度和合同不符时,承包人应按该指示修订合同进度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

㈡ 开工和竣工11 ①11.1开工:监理人应在开工日期7天前向承包人发出开工通知。承包人根据进度计划完成合同工程,实际竣工日期卸载接收证书中。

②11.3发包人工期延误: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犹豫发包人造成延误的,应按10.2款约定的办法处理。

③11.5承包人的工期延误:犹豫承包人工期延误,应加快进度,并承担加快进度所增加的费用。

④11.6工期提前:承包商应得到专用合同条款约定的相应奖金。㈢ 暂停施工12 ①12.1承包人暂停施工的责任:因为有些原因暂停的施工增加的费用(或)工期延误有承包人承担。

②12.2发包人暂停施工的责任:发包人暂停施工后的复工应由监理人和发包人和承包人协商,有发包人活承包人承担责任。

③12.5暂停持续56天以上:应按22.1款规定处理。㈣ 竣工验收18 ①18.1.1-18.1.3 竣工验收的含义:竣工验收指承包人完成合同之后,发包人按合同要

求进行验收,提供资料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②18.2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当工程符合一定条件是,承包人即可向监理人报送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③18.3验收:监理人收到承包商按18.2款约定提交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应审查申请报告的各项内容,按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

④18.4单位工程验收 ⑤18.5施工期运行 ⑥18.6试运行 ⑦18.7竣工清场

⑧18.8施工队伍的撤离按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操作 ㈤ 缺陷责任与保修责任19 ①19.1缺陷责任期的起算时间:缺陷责任期自实际竣工日期起结算。在全部工程竣工验收前,已经发包人提前验收的单位工程,其缺陷责任期起算日期应相应提前。

②19.2缺陷责任:承包人在缺陷责任期内对已经支付使用的工程承担缺陷责任,但是如果是由于发包人引起的,发包人应承担修复和查验费用,并支付合理的利润。

③19.3缺陷责任期的延长:由于承包人原因造成的工程或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发包人有权延长缺陷责任期,但最长不超过2年。

④19.4进一步实验和试运行:此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⑤19.5承包人的进入权:在缺陷责任期内,承包人为缺陷修复工作负责,有权进入工程现场但应遵守发包人的保安和保密规定。

⑥19.6缺陷责任证书:在1.1.4.5 约定的缺陷责任期包括延长期终止后的14天内。由监理人出具缺陷责任证书,并退还剩余的质量保证金。

⑦19.7保修责任:在专用条款约定的保修范围、期限和责任,验收完的工程可以自验收之日起算。

★ 质量类条款审查

一、生产要素质量控制(工、料、机):

1、项目管理机构: ㈠ 承包人项目经理4.5 ①4.5.1承包人应按合同约定指派项目经理,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到职。承包人更换项目经理应事先征得发包人的同意,并应在14d前通知发包人和监理人。承包人项目经理短期离开施工场地,应事先征得监理人同意,并委派代表代行职责。

②4.5.2项目经理应按合同约定以及监理人做出的指示,负责组织合同工程的实施。在情况紧急且无法与监理人取得联系时,可采取保证工程和人员生命财产的紧急措施,并采取措施24h后内向监理人提出书面报告。

③4.5.3 承包人为履行合同发出的一切函件均应盖有承包人授权的施工场地管理机构章,并由承包人项目经理或其授权代表签字。

④4.5.4承包人项目经理可以授权其下属人员履行某项职责,但事先应将这些人员的姓名和授权范围通知监理人。

㈡ 承包人员管理4.6 ①4.6.1承包人应在接到开工通知后28d内,向监理人提交承包人在施工地的管理机构以及人员安排的报告,其内容应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各主要岗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名单及其资格,以及各种技术工人的安排状况。承包人应向监理人提交施工场地人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②4.6.2为完成合同约定的各项工作,承包人应向施工场地派遣或雇佣足够数量的下列人员:

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工和合格的普工 具有相应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 具有相应工委资格的各级管理人员

③4.6.3承包人安排在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应相对稳定。承包人更换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时,应取得监理人同意。

④4.6.4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均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明,监理人有权随时检查。监理人认为必要时,可进行现场考核。

2、施工组队: ㈢ 分包4.3 ①4.3.1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转包给第三人。

②4.3.2承包人不得将工程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第三人。除专用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未经发包人同意,承包人不得将工程的其他部分或工作分包给第三人。

③4.3.3分包人的资格能力应与其分包工程的标准和规模相适应。

④4.4.4按投标函附录约定分包工程的,承包人应向发包人和监理人提交分包合同副本。⑤4.4.5承包人应与分包人就分包工程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3、料和机

㈣ 材料和工程设备5 ①5.1承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

除专营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承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均由承包人负责采购,运输和保管。承包人应对其采购的材料和工程设备负责。

承包人应按专用合同条款的约定,将各项材料和工程设备的供货人及品种、规格、数量和供货时间等报送监理人审批。承包人应向监理人提交其负责提供的材料和工程的质量证明文件,并满足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对承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承包人应合同监理人进行检验和交货验收,查验材料合格证明和产品证书,并按合同约定和监理人只是,进行材料的抽样检验和工程设备的检验测试,检验和测试结果应提交监理人,所需费用由监理人承担。

②5.2发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

发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应在专用合同条款中写明材料和工程设备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方式、交货地点和计划交货日期等。

承包人应根据合同进度计划的安排、向监理人报送要求发包人交货的日期、计划、发包人应按照监理人与合同当事人双方商定的交货日期,向承包人提交材料和设备。

发包人应在材料和工程设备到货7天前通知承包人,承包人应合同监理人在约定时间内,赴交货地点,共同进行验收。除专用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发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验收后,有承包人负责接收,运输和保管。

发包人要求向承包人提前交货的,承包人不得拒绝,但发包人应承担承包人由此增加的费用。

承包人要求更改交货日期和地点的,应事先报请监理人批准。由于承包人要求更改交货时间和地点所增加的费用和(或)工期延误由承包人承担。

发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的规格,数量和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或由于发包人原因发生交货日期及交货懂点变更情况的,发包人应承担次增加的费用和(或)工期的延误,并向承包人支付合理利润。

③5.3材料和工程设备专用于合理工程

运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工程设备,包括备用件、安装专用器具与随机资料,必须专用于合同工程,未经监理人同意,承包人不得运出施工场地或挪作他用。

随工程设备运入施工场地的备用备件,专用器具与随机资料,应有承包人会同监理人按供货人的装箱单清点后共同封存,未经监理人同意不得启用。承包人因合同工作需使用上述物品时,应向监理人提出申请。

④5.4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工程设备

监理人有权拒绝承包人提供的不合格材料或工程设备,并要求承包人立即进行更换。监理人应在更换后再次进行检查和检验,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工期延误由承包人承担。

监理人发现承包人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或工程设备,应及时发出指示要求承包人立即改正,并禁止在工程中继续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工程设备。

发包人提供的材料或工程设备不符合要求的,承包人有权拒绝,并要求发包人更换,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工期的延误由发包人承担。

二、检验

㈤ 隐蔽工程的检验13.5 ①13.5.1通知监理人检查

经承包人自检确认的工程隐蔽部位具备覆盖条件后,承包人应通知监理人在约定的期限内检查。承包人的通知应附有自检记录和必要的检查资料。监理人应按时到场检查。经监理人检查确认质量符合隐蔽要求,并在检查记录上签字后,承包人才能进行覆盖。监理人检查质量不合格的,承包人应在监理人指示的时间内修整返工后,由监理人重新检查。

浅谈农机鉴定工作中的标准化审查 篇7

质量工作标准先行, 在农机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 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对标准的审查工作也更为突出。根据多年农机鉴定工作的实践经验, 现谈谈如何做好农机鉴定工作中的标准化审查。

1 标准化审查依据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机械工业产品标准化审查管理办法》、《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化工作指南》及有关地方法规、条例。

2 标准化审查范围

农机鉴定工作中的标准化审查主要包括对产品图样标准化审查、产品标准化程度审查、工艺工装文件标准化审查、企业标准审查和使用说明书的审查。

3 产品图样的标准化审查

产品图样是企业生产制造的基础, 产品图样的标准化审查意在督促设计和绘制人员执行机械制图相关标准和行业规定, 保证图样的绘制质量, 提高生产制造过程质量。产品图样的标准化审查内容主要包括:

(1) 一般性审查。审查图样格式、图样标题栏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的规定, 责任签署是否齐全、完整, 图样中的术语、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技术要求和文字说明是否简明扼要、通顺易懂, 文字书写是否正确、工整和清晰, 引用标准是否正确有效。

(2) 装配图、总图、部件图、外形图和安装图审查。除审查一般性审查的内容外, 还应审查是否标明了必要的外形尺寸、连接尺寸、安装尺寸和重要的配合尺寸, 是否最大限度地采用了标准件、通用件。

(3) 零件图审查的主要内容。除一般性审查的内容外, 还应审查有配合要求部位的标注内容是否与部件图、装配图相互协调, 选用的结构要素、材料牌号和规格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尺寸相近、形状与用途相似的要素是否统一, 是否正确贯彻了有关互换性基础标准。

(4) 图样与技术文件的统一性审查。要审查图样与图样、技术文件与技术文件、图样与技术文件之间所用的术语、代号和计量单位是否统一、协调, 审查图样与技术文件中所提及的技术性能、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等是否统一。

4 产品标准化程度审查

产品标准化程度审查是对产品设计过程中贯彻《新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和设计各阶段标准化工作的总结, 是评定新产品在标准化方面是否具备正式投产条件的技术依据, 也是产品鉴定时必须具备的一个技术文件。产品标准化程度审查内容主要包括: (1) 产品分类、主要用途和生产批量。 (2)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3) 产品标准化系数, 包括标准件、通用件标准化系数。 (4) 标准化经济效果分析。 (5) 产品基本参数、技术性能指标符合产品标准情况。 (6) 贯彻各类标准、法规情况及未贯彻的原因。 (7) 对产品标准化情况的综合评价。 (8) 标准化审查的结论性意见。

5 工艺工装标准化审查

工艺工装标准化审查是以企业工艺标准为主要依据, 对各类工艺工装图样及文件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 主要工艺工装分类及目录。 (2) 工艺、工装文件的完整性、可操作性。 (3) 工艺规程文件中所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及有关安全、环保和卫生方面的要求。 (4) 专用工装图样的格式, 图样中所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 标题栏、明细表的内容与填写方法, 图样中的各类标注, 选用的零件结构要素、材料、标准件、通用件和借用件是否正确、合理。 (5) 贯彻各类工艺标准、法规情况及未贯彻的原因。 (6) 对工艺工装标准化情况的综合评价。 (7) 对工艺工装标准化审查的结论性意见。

6 企业标准标准化审查

企业标准是农机鉴定工作中的重要文件, 是鉴定文件、检验报告的基础, 审查好企业标准对农机鉴定工作非常重要。主要审查内容应包括:

(1) 标准编写格式是否符合与GB/T 1.1—2000标准。有些编写人员不太了解标准编写格式, 可以在标准模板上进行编写。

(2) 标准编写要素是否齐全。GB/T 1.1—2000标准中规定产品标准的要素有20个, 并非每个标准都必须包含这20个要素, 其中有些要素如:目次、引言、定义、符号和缩略语、分类和命名、标志包装与运输、附录等均可根据标准内容编写的需要酌情取舍, 但一些基本要素必须齐全, 如:标准名称、封面、前言、首页、范围以及体现标准核心内容的一些要素, 引用标准、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缺一不可。

(3) 是否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 如企业采用了, 应对照文本检查其确定的采标程度 (等同、等效或非等效) 是否恰当, 根据是否充分, 是否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如果没有采用, 则应审查未采标的原因, 若是查不到相应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企业应出示查寻标准的证据或行业研究院 (所) 等权威部门出示的证明。如是因为企业自身的原因, 如技术水平、设备能力有差距, 则应帮助企业分析原因, 提出建议, 促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 尽快采标。若是企业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则应说服企业积极采标。

(4) 引用标准是否规范。引用的标准应现行有效。引用标准的排列顺序为先国内标准, 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最后是法律、法规和规范。国内标准的排列顺序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相关标准。同一级别的标准按标准的顺序号由小到大排列, 不同行业的标准按字母顺序排列。

(5) 技术要求应先进、适用。技术要求是产品标准技术要素的核心, 标准制定得是否先进合理主要体现在这一内容上。

(1) 技术要求中的指标不得低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中规定的指标。尽管《标准法》中所讲的国家、行业标准是指强制性国家标准, 但推荐性国家、行业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的、通用性的基础技术要求, 为了社会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 制定的企业标准也不应低于这些标准。

(2) 对产品的性能要求规定要准确、完整。GB/T 1.1规定, 制定标准的技术内容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性能特性原则和可检验性原则。制定企业标准时要重视这三原则的正确运用, 在选用技术内容时就应有目的的去选择, 使产品的技术要求能真正反映产品的技术特点, 充分满足顾客和社会的需求。

(6) 试验方法应具体且可操作性强。按照可检验性原则的要求, 每一项技术应规定一种可再现的试验方法, 尽量采用已有的现行试验方法, 在没有现行的试验方法时, 企业标准中可自行制定试验方法, 该试验方法应规定试验条件、试验内容、程序、试验结果和记录、计算公式和评定要求。

(7) 检验规则应合理、科学。有些企业标准中制定了检验规则, 有些企业标准中没有详细制定检验规则, 这给企业内部检验判定、交货、监督抽查等质量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 应鼓励企业制定操作性强的检验规则。有些企业在检验规则中表述执行GB/T 2828, 其实GB/T 2828是适用于连续批的抽样检查, 不适用对单批或具有孤立特点的批质量使用。

(8) 应对标准中使用的计量单位进行审查, 看其是否规范。如有的用“ha”单位, 应为“hm2”等。还要审查用字词是否规范, 语句是否通顺等。

7 使用说明书审查

使用说明书是企业服务顾客的明示文件, 有些企业编制的说明书内容不完整, 有的安全警示说明不具体, 有的技术参数与企业标准不一致, 造成用户利益的损害, 产生纠纷, 这方面的教训还是很多的。因此在农机鉴定工作中一定要把好使用说明书审查这一关。使用说明书审查主要包括:

(1) 使用说明书编写内容格式是否按照GB/T9480标准进行。

(2) 安全注意事项及警示标志。应根据机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安全危险对使用者进行警示, 该项内容应在使用说明书的前端。机具上的安全警示标志符号应符合GB 10396的规定, 并在使用说明书上复现。

(3) 使用说明书的编写要素。根据GB/T 9480要求, 使用说明书内容至少包含:安全注意事项及警示、主要技术规格及配套要求、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及线路图、安装方法、操作说明、维护保养、调整方法、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易损件清单、附件清单、“三包”凭证、联系方式等。

(4) “三包”凭证中要包括:产品详细信息、企业详细信息、整机三包有效期、主要部件三包有效期、主要部件清单、修理者及修理记录表 (包括送修时间、交货时间、送修故障、修理情况换退货证明等项目) 以及不实行三包的情况说明。

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审查标准检视 篇8

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审查案件逐年大幅上升。美国反倾销法条款模糊,导致美国反倾销审查机构的审查权限膨胀,创设了灵活的反倾销审查标准。这些审查标准表现出偏离实际、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改革进程、增大政治因素介入国际贸易的可能性、促使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下降、对美国自身也有不利影响。

一、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审查概况

产品出口商在向外国出口产品时,为了获得一定的销售数量和市场占有份额,一般会以较低的价格在外国竞争力较强市场参与竞争,以较高的价格在本土竞争力较弱的市场销售产品,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如果向外国出口产品的出口商的附加交易成本不是很高,那么他的产品出口价格会相对低于他在本土的产品销售价格。

即使是在出口商本土的国内市场,出口商有时也会低价“倾销”自己的产品。比如,航空公司对于同级别的座舱座位常以多种“打折”形式确定飞机票价格。如果衬衣从生产厂家到零售商的流通环节少,那么该衬衣在本土的销售价低,反之则高。有些商场为了占据一定的市场占有份额还有时低于衬衣成本价销售衬衣。所有这些商业行为在美国本土市场也是常见的,只要他们不被认定为具有“倾销恶意”,他们就会被认为是合法的,但是如果这些低价倾销的行为人如果是来自美国本土外的外国出口商,那么美国法律就不再认定这种行为是合法了,即使这些出口商并不具有“倾销恶意”。

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支持美国现行反倾销法律体制的人认为外国向美国出口产品的出口商有不公平的产品生产行为和出口行为,正是该行为才使该产品能以低价向美国出口。美国对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具有正当性。他们认为该产品生产商的产品生产过程受到本土政府的人为影响或安排,许多生产商的生产能力和条件表现出相同特征,使得该产品在本土“受庇护市场”能以高价出售,同样使得该产品能以“人定低价”向外国出口。进口国的国内同类产业因此会受到低价倾销伤害。

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率大幅增长,约占全球GDP增长量的1/3。1990年至2003年间,中国贸易出口额增长8倍,达到3800亿美元。2002年,中国电子产品的出口额占亚洲出口总额的30%、向美国出口数额达到1470亿美元,超越日本和墨西哥成为美国第二大进口产品来源国。2004年,中美两国共占全球贸易量的一半。2000年以来,由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数量激增,美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受到不利影响,美国失去270万个就业岗位。1980年以来,中美贸易顺差相当大,每周超过10亿美元,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额只有90亿美元。2009年我国贸易顺差为1960.7亿美元,2009年我国出口居世界第一,进口居世界第二,已是贸易大国。美国视中国为潜在的危险国,积极寻求包括反倾销手段在内的措施遏制中国产品的进口,以保护美国国内产业。

美国人认为,中国大量的物美价廉产品向美国出口,构成损害美国产业界私益集团的利益。这些集团于是致力于各方游说,以争取到能有效应对来自诸如中国这样的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产品的不公平贸易救济法律制度,并且频频利用该制度发起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据统计,美国国内产业界私益集团向美国商务部发起的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中,约96%的案件被裁决“构成产品倾销”。许多来自中国的出口商逐渐丢失了欧美市场的产品占有份额。至2001年末,中国成了世界上应诉数量最大的反倾销调查案件应诉国,共约450个案件涉及中国,涉诉中国产品多达4000多种。2009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116起,涉案金额127亿美元;我国出口占全球9.6%,而遭受的反倾销却占全球40%左右。这些案件中,约一半案件由美国人发起,美国也对中国作出了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多的“构成反倾销”决定,“决定”数量是世界上第二大被诉反倾销国家的二倍。

二、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审查标准

由于美国反倾销法律制度内容界定模糊,美国负责反倾销案件调查的机构(美国商务部)因而获得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来处理反倾销调查案件。美国商务部在这几年的反倾销审查过程中创设了下列几个严重偏离美国反倾销法立法宗旨的审查标准。

(一)严格信息标准

如果生产商所提供的价格信息不具有代表性,那么美国商务部就会拒绝接受这些信息。它倾向于接受那些具有产业代表性的价格信息而不是单个生产商所提供的价格信息,因为替代国①里的具有产业全面代表性的价格信息更能反映生产商的产品价值和成本。在中国浙江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诉美国(Zhejiang Native Produce&Animal By-Products Import&Export Corp.v.United States)案中,尽管替代国印度的一个蜂蜜公司从多种渠道购买了蜂蜜,但是美国商务部还是拒绝接受该公司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因为这些数据资料只反映了替代国某一特定地区的单一生产加工者的信息,不具有全面代表性。

(二)“优先采用”竞争价值信息标准

即使美国商务部在评价非市场经济国家生产商的生产要素时,常优先采用来自市场经济国家进口产品的实际价格,但它并不总是如此。在武汉健康蜂蜜公司诉美国(Wuhan Bee Healthy Co.v.United States)一案中,武汉方提供了发表于同期《TERI能源数据指南与年鉴》上的能确定替代国印度蜂蜜生产所必需的煤价值信息。但美国商务部拒绝接受这些信息,认为它们只是反映了印度本土的煤价值信息,印度进口煤的价格信息才是更能反映竞争价值的信息。而在其他事例中,美国商务部却认为替代国国内数据信息优于进口数据信息。

(三)歧视研究报告信息标准

美国商务部有时甚至拒绝接受已证实数据,认为这些数据的制作目的是为了用于某些研究目的,而不是为了用于产品信息的揭示目的。在浙江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诉美国案中,中国当事方的一份由农业和加工食品产品出口发展局发表的研究报告揭示了蜂蜜原材料价格信息,但它被美国商务部拒绝接受。拒绝理由是这些数据信息基于“每两年使蜂蜜群翻两番”的发展模式或目的而得出的蜂蜜平均价格信息,而不是基于评价蜂蜜生产信息目的得出的信息。

(四)类比解释标准

在中国山东华容机械公司诉美国(Shandong Huarong Mach.Co.v.United States)案中,中国华容公司向美国出口铁带和铁楔等重型锻造工具。美国商务部拒绝接受华容公司提供的评估机构评估佣金和搬运费用等数据信息,理由是这些信息与该公司所生产的铁带和铁楔不匹配,铁带和铁楔更相似于不锈钢棒而不是热轧钢板,前者的直径更小、可用集装箱装载,而华容公司所提供的数据信息是替代产品热轧钢板的评估佣金和搬运费用等数据信息,因此不予采信。

(五)偏信小额进口数量标准

美国商务部认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小数量的进口产品数据信息比大数量的进口产品数据信息更可靠,前者中的单位价值数据信息更接近于市场经济国家同类较大数量产品的单位价值数据信息。在中国开元集团公司诉美国(Kaiyuan Group Corp.v.United States)一案中,该公司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铅笔芯数量大于从印度进口的数量。美国最后采纳了从印度进口的数据信息资料,印度加权平均进口价值明显不同于印度尼西亚的加权平均进口价值。

(六)生产要素接近一致标准

美国商务部常注重确定替代国的哪些生产要素最类似于出口国出口商的产品生产要素。在中国广东饶平新宇食品公司诉美国(Raoping Xingyu Foods Co.v.United States)案中,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认为,从较大的价差来看,替代国用于罐头食品制造的产品生产要素显然不同于出口国出口商的产品生产要素,因而美国商务部不能使用该替代国重油的替代产品价格来衡量出口国出口商的廉价重燃料成本。因为替代国的生产要素与出口国的生产要素不一致。

(七)不采信矛盾数据标准

如果第三方提供的数据信息与产品生产商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不一致,美国商务部不会接受后者的数据。在武汉健康蜂蜜公司诉美国案中,中国蜂蜜原材料生产商和出口商出示了发表于一份印度报纸上的说明了蜂蜜原材料生产要素的一篇文章,美国商务部拒绝接受该数据信息,因为该文章中的价值数据信息与申诉方所提供数据信息相互矛盾,而且从来自德国和中国的一些进口产品数据信息来看,该文章中的价值数据也是不能接受的。其它数据资料显示,印度没有从阿根廷、中国和德国进口蜂蜜,而武汉方出示的有关中国和德国同期出口蜂蜜原材料的官方出口统计资料却说明中国和德国向印度出口过蜂蜜原材料,因而出现价值数据不一致问题。武汉方所提供资料也未澄清印度报纸文章中的有关数据资料不一致问题。这种情形对中国方极为不利,因为中国方所持有的一些数据信息资料很可能与替代国生产商所持有的信息资料不一致。

(八)灵活采用加权计算方法标准

在核实产品价值过程中美国商务部常排除不合理的数据资料以确保计算的可信赖性。可是,在有些场合,美国商务部却采纳了一些不合理数据资料。在浙江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诉美国案中,如果对所有其它国家的蜂蜜单位进口价值进行平均加权,那么其数据约为69.74美元,约低于美国商务部计算的蜂蜜正常价值数值。在这些国家中,只有阿根廷进口蜂蜜的价格极低。为避免多个进口价格数值过分悬殊,美国商务部剔除了阿根廷的进口价格数据,然后再加权平均其它几个国家的蜂蜜进口价格数据。于是,美国所计算出的倾销幅度显然很大。

在河北铁矿石进出口公司诉美国案中,即使瑞典钢盘进口价格高出多个国家的钢盘加权平均进口价值1134%,美国商务部却并未剔除瑞典钢盘进口价格数据,仍将该数据并入其它几个国家的数据中一起加权平均。美国商务部对此做法所作的解释是:瑞典所进口的钢盘并未受到出口国专项补贴、该钢盘也不是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所以没有理由剔除瑞典进口钢盘价格数据。于是,美国最后认定的倾销幅度显然很大。

(九)重视实地调查数据标准

美国商务部不仅不采纳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的某些数据信息,而且有时还注重实地调查。在中国全球冶金公司诉美国(Globe Metallurgical,Inc.v.United States)案中,Bratsk公司指出它在生产产品过程中重复利用铁粉来生产更多的硅铁产品。可是,Bratsk公司所提供的材料中却并未包含产品生产过程中被重复利用的铁粉材料的数量信息。尽管如此,美国商务部通过实地调查认为Bratsk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铁粉,于是美国商务部以该公司生产过程中的铁硅数量和该公司已出售的产品数量之差值为基础,认定该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一定数量的铁粉事实。

三、相关评论

(一)审查结果严重偏离实际

由于各个国家的生产比较优势不同,所以替代国的生产比较优势往往不同于出口国,出口国在某些方面的生产优势和销售优势突出、是替代国所不能比拟的。生产商倾向于更充分利用当地的具有生产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尽量少利用具有较高成本的稀缺资源。如果出口国的生产要素中加入具有不同生产成本结构的替代国的生产要素成本,则由此得出的生产成本一定会比替代国产品生产成本更高,进而会得出较大的倾销幅度。

由于替代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可能要高于出口国,所以美国商务部仅从“经济特征类似”就确定出产品的价值和成本是不合理的,“经济特征类似”并不等同于“产品的价值和成本类似”。替代国的产品生产成本更高,以该成本为基础所计算出的出口产品正常价值也会高,进而会得出较大的倾销幅度,导致审查结果严重偏离产品的实际价值。

(二)美国审查的不可预测性

美国商务部的审查表现出很大的不可预测性。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商无法事先预测到美国最后会确定哪一个国家作为替代国。美国商务部坚持采用逐案或者个案审查的方法来确定“与非市场经济国家产业经济及产品价值类似的”国家作为替代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商在向美国出口产品前不清楚美国商务部的正常价值审查是以非市场经济国家国内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还是以一个未定替代国的市场价格为基础,也无法知道他是否会被作为一个未定替代国的生产商对待,也不知道该替代国是哪一个具体国家。美国进口商也不知道如何计划和确定其进口产品价格才能不违反美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

(三)不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改革进程

根据审查决定,美国商务部会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进口产品强加反倾销税,使得该产品出口商在自己的本土国内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该出口商向美国出口产品的能力和意愿会大大降低,不利于该出口商所在国家的市场经济改革进程,因为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顺利进行需要该转型国家能向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大量商品、以发展市场经济。

(四)增大政治因素介入国际贸易的可能性

美国法律所确定的提请反倾销审查的申请条件“门槛极低”,大大便利了美国国内产业界私益集团随意提起反倾销审查申请,以企图遏制或者阻止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进口。从媒体报道情况来看,反倾销审查程序一旦启动,当事各方都会寻求利用各种政治力量对案件的审查施加影响。于是,人们会发现某一个事先未能预测到的外国政府会出面斡旋,以“友好”解决争端。

(五)促使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下降

中国经济对外来直接投资的依赖性较高。中国大多数出口商实际上是外来直接投资企业。中国凭借近海廉价生产成本和劳动力吸收世界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寻求出口创汇型经济发展。中国的外来直接投资额约占其国内总投资额的80%。中国民营企业没有能力与这些外来投资企业竞争,也没有很大实力与中国国有企业展开竞争。中国的对外出口贸易主要依赖外来直接投资企业。随着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力度和频度的不断增大,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和外国企业会停止对华投资。因而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会逐渐下降,中国的对外出口贸易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六)对美国自身有不利影响

美国对来自中国等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频频发起反倾销调查实质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这种行为对美国自身也会带来不利影响。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对其本土产业的“变相”保护或者“变相”补贴。它违背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使美国本土企业在非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行,导致非市场经济环境比较容易出现的“乱象”出现:劳动力、自然资源、产品质量、产品研发、产品生产数量等因素逐渐偏离市场经济规律。

如果美国不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实行反倾销调查等遏制政策和行动,那么美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会信守买卖合同,实行自由贸易,他们的贸易权和人权因而都会得到体现和保障。进口商会赚到贸易利润,消费者会购到物美价廉产品。相反,如果美国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实行反倾销调查等遏制政策和行动,那么,美国进口商会逐渐失去贸易伙伴、变相地不信守买卖合同;美国消费者也购买不到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商品,需要以昂贵的价格才能购到中国进口产品。该昂贵价格的构成部分包括纳税人不应缴纳的反倾销税额、严重偏离市场经济规则的反倾销税额。美国消费者是该不公平的、昂贵税额的最终不幸买单者。▲

注释:

上一篇:数据库and和or的用法区别下一篇: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