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看图作文:过独木桥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看图作文:过独木桥(精选11篇)

小学生看图作文:过独木桥 篇1

一、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一) 让同学们观察画面全貌

掌握画面结构, 对于一幅图或多幅画, 在学生动笔前一定要搞清画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 或从上到下, 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 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 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使学生从整体上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确定观察顺序。首先对单副图也要有顺序观察, 看画面主体是什么, 再看画面的背景和其他部分。对多幅图要逐幅图观察, 观察图上有什么人, 他们在干什么?其次观察图上的背景是什么?推测出事情发生的环境, 最后联系起来图上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观察方法, 观察图中人物的外貌、衣着、神态、动作, 推测人物当时会说什么话、心里怎么想的、推测他的身份、年龄。串联单幅图, 注重观察前一副图中没有出现的事物, 人的表情、动作有没有新的变化, 从而推断出事情的发展变化。千万不能出现图与图的“断层”。不要在每一幅图上都下很大的功夫, 要注意详略

(二) 让学生观察画面的背景, 看清其中的人或物

例如:如果是人物画, 就从人物的外貌, 衣着特征, 标志分辨出不同人物的特点来, 如果是故事连环画, 要弄清图中有几个角色, 是谁在讲故事。如果是景物画, 让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 写出它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图中是由哪几种景物构成画面的, 远景和近景各怎样, 它们和画面中的人物有何联系。

(三) 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的细节, 明确图意

同学们要知道:细致观察是形象化的语言。为此, 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图画前, 先看清图上有些什么?各在什么位置, 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根据图上已有的“人”或“物”分析其图意, 看究竟反映一件什么事, 以加深学生对图画的理解, 也就是说从外部形象可以看出内部隐藏的思想。

(四) 要重点观察, 辨别主次

一幅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往往不易辨出, 有的图上有几样景物, 应以哪种为主写, 有的图上有很多人物是以谁为主写, 有的图上既有景, 又有人, 究竟是以人为主, 还是以景为主, 这就要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 深入细致的观察图画, 例如:我们学校在东河湾举行运动会, 会上有师生二千多人, 到底谁是主要人物呢?大家肯定会准确地说:“运动员”于是让学生把运动员作为重点来观察, 确定了写文章的中心, 叙述时也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述说。

二、合理想象

(一) 为了让学生引导画面的主题上来

必须把画面的各部分紧密地联系起来, 抓住画面中心连贯的想象, 在体育课时, 我让学生观察同学们“打泡泡”、“爬竿”、“拔河”三项比赛中各有什么特点, 又有什么共同点, 想象出他的各自想法及观众的议论。

(二) 紧扣主题, 引导联想

根据画面内容引导学生联想, 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观潮》这一课, 潮来之时, 作者是怎样联想的, 如潮来之时声音的语句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 即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的颤动起来。从而使学生体会潮还在远处, 人们虽然看不见它, 可是江潮的隆隆响声已经传来, 这说明潮声大, 声势越来越大、越猛, 并启发学生回忆电影或电视有关镜头更进一步体会潮来之时的声势凶猛。接着让学生学习文中潮来的时候作者运用的打比方的句子, 想象潮来之时的壮美画面, 通过学习文中二三段 (自然段) 使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感受, 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祖国, 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并陶冶爱美的情趣。简单地说来要把握以下三点。首先, 要仔细观察图画, 弄清画面内容和主题。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画面内容, 联想和合理想象, 使画面里的景物和人物“动”起来,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图画所展现的是静态的情景, 要写好看图作文, 还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从静态引出动态, 用联想和想象把固定的瞬间画面写出故事整个过程, 让画面动起来, 让画中的人活起来。看图作文, 要借助于图画提供的形象,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是感受进行合理想象, 让图中的人物在小作者的笔下能说话, 有喜怒哀乐。总之, 要把静止的画面通过联想和想象让它活起来, 要把无声的画面让它有声有色。要注意的是想象不是漫无目的的, 要有目的, 绝不能脱离画面, 随便“联想和想象”。图画内容上也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特别是多幅图的看图作文、所以写看图作文, 就是要抓住重点画面, 把重点画面写详细、写具体, 多幅图要围绕重点画面, 要有略写不是主要内容的画面, 可以起到绿叶扶持红花的作用。

三、看图说话,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低年级孩子由于没有经过说话训练, 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 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 跳跃性很强, 有时重复, 有时带有语病。课堂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 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 让学生先看明白, 在想象的基础上, 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 要求说得有头有尾, 要遵循一定顺序, 条理清楚, 表达完整, 声音响亮。

(二) 鼓励孩子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启发孩子大胆思维、合理想象。

(三) 训练要有层次的进行。对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 对那些口头表达较差的孩子, 教师循序渐进引导, 鼓励其发言并给予鼓励。

四、提供合适的词语

同学的语汇贫乏, 在口述图意时, 心里想说嘴里又表达不出来, 或者是表达的不够准确, 教师应提供合适的词语, 指导学生描绘画面是恰当的使用, 以便写好要写的文章来。

综上所述,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小学看图作文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引导学生写作, 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就应该不断实践和总结作文教学经验。通过看图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词语运用能力等。

摘要: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小学看图作文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引导学生写作, 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就应该不断实践和总结作文教学经验。通过看图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词语运用能力等。

过独木桥小学作文 篇2

去小猪家的路上必须要过河,架在河面上有座小独木桥,只能走一个人。小兔正要过河,发现河对岸猴妈妈和猴宝宝也要过河。猴妈妈挑着扁担,扁担两头的筐子里装着几个红彤彤的大桃子,看起来非常馋人。猴妈妈弓着腰,流着汗,很吃力地挑着桃子。小兔看见猴妈妈,走到半路上又往回走了回去。

猴妈妈看见小兔站着不动,说:“小兔,你怎么不走哇?”小兔说:“猴妈妈,你先过吧,你肯定要赶集市吧。”猴妈妈领着猴宝宝,笑着过了桥,走到桥对岸,猴妈妈说:“小兔,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会谦让,小猴,你也要向你兔姐姐学习。”说着,猴妈妈从筐子里拿出几个大桃子送给小兔。小兔说:“谢谢你,猴妈妈,我先走了。”说着小兔跑到了小猪家。

过独木桥作文 篇3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山羊小花准备过河吃青草,河对面的山羊小白也想过河找好朋友玩耍。他们从不同的方向走到了一座狭窄的独木桥上。

两只山羊走到了独木桥中央,谁也不让谁。山羊小白生气地说:“我的好朋友正等着我呢,让我先过桥。”山羊小花跺着脚说:“我都快饿扁了,凭什么让你先过桥,我是先来的。”然后两只山羊就用尖尖的角互相顶了起来,顶呀顶,不一会两只山羊全都掉进了河里,像落汤鸡一样。小花想:如果我们互相谦让,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了。他们互相说了声对不起,就回家了。

我们可不能像那两只山羊一样,只有互相谦让,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过独木桥作文 篇4

一天晚上,老白羊要去开会,老黑羊要去外婆家玩。这时,他们刚好相遇在独木桥上。老白羊想:“你本领比我小,你后退一步,让我先过。”老黑羊很生气,他不甘示弱地大叫道:“我不服气,你退后一步,让我先过”。

他们先鼓足了劲,再用羊角顶着对方。而且一边说还一边吵,大家互不相让。老白羊说:“我洁白无瑕。”老黑羊说:“我的力气比你大,可以站胜你。”

突然,老黑羊一不小心滑了一跤,同时,把老白羊的脚勾住了,一同掉到了河里,他们在大声地喊“救命”经过他们的互相帮助,老白羊和老黑羊都获救了,而且还成了好朋友,这也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团结,都要互相帮助。

小学生看图作文:过独木桥 篇5

(一)低段学生习作喜好程度不容乐观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了如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实在现实教学中要达到这一习作要求很不容易。笔者就农村一、二年级段学生对习作的喜好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注:随机抽取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54人。)

调查发现,学生怕习作的心理十分严重,不愿习作的现象也客观存在,再加上低段学生生活经验缺乏,认知有限,使得学生害怕习作的心理更甚。因此习作教学培养低段学生习作兴趣,把好入门关显得尤为重要。

(二)低段学生看图作文弊端显现

弊端之一:画面说明式

我们曾用下面一幅图让学生以《摘桃》为题练习习作。

有学生写道:

河对岸的一棵小桃树上的桃子成熟了。星期天,小猴去河对岸摘桃子,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刚巧大象伯伯经过,大象伯伯把小猴驮过了河。

干瘪的一两句话简直跟画面说明差不多,一部分想象力不丰富的小学生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毛病。

弊端之二:脱缰野马式

同样是这一幅图,有学生写道:

星期天,小猴子在家里和小白兔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猴子把自己的眼睛用布蒙起来,去捉小白兔,小白兔可机灵了,悄悄躲在了门后面,小猴子怎么捉也捉不到,他们玩得十分高兴,过了一会儿,小猴子对小白兔说:“我们一起去摘桃子吧,有一棵桃树上的桃子结得又大又红。”小白兔说:“我不去了,你自己去吧。”

于是,小猴子自己一个人高高兴兴地来到桃树上摘桃子,摘了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准备到河对岸的奶奶家,送给奶奶吃。可是河水实在太深了,小猴子过不去。这时,一头大象来到了小河边,大象伯伯在小河边喝水,小猴叫大象伯伯帮忙,大象伯伯把小猴驮过了河。

到了奶奶家,奶奶说:“小猴,你是怎么过来的?”小猴子说:“是大象伯伯驮我过河的。”到了晚上,该吃晚饭了,奶奶拿出小猴摘的桃子,两个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之后,小猴就在奶奶家的床上睡着了。还做了一个好梦呢!

像这种写法的在我们低段学生的习作中比比皆是,有的学生错误地理解看图作文的“想象要丰富”,就是不受任何约束,可以兴之所至,随意发挥。

弊端之三:揉做一团式

由于知识的局限性,绝大多数的低段学生对“段”的概念几乎为零,他们的习作常常从头到尾习惯性地写成一段,毫无条理,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习作的质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对策研究

(一)培养低段学生的习作兴趣

1. 图片的选择力求扣击童心。

只有内容着眼于童心,乐写的心境才有基础。因此,我常带领学生走出教材有限的范围,走进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有一次,我看到一幅漫画《小灰鼠和小白鼠》,讲的是两只老鼠由起先的合作成功摘到悬崖边上的苹果,到后来的争功劳,为一己之私导致两败俱伤,前功尽弃。我感觉很有意思,并且想象的空间也很大,就把它拍摄下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说编童话故事。看到有趣的卡通的漫画形象,学生兴趣盎然,自然乐意编写。

2. 教师的创编力求深入童心。

低段学生语言积累贫乏,生活经验很少,即使他们兴趣盎然,也难以有推陈出新的奇思妙想,情节的想象往往落入俗套。这时,就需要教师有创造性的编导,引领学生走进新奇有趣的童话世界,叩开他们的智慧之窗。比如,在看图作文《花瓶碎了》的指导中,学生对图中小刚和小强踢足球这一场面的想象缺乏生动感和惊险感,于是,我就现场创编了这一场景:小刚和小强在操场上踢得十分尽兴。只见足球在他们之间跳跃,忽而滚向球门,忽而被小刚中途拦截。小强也不甘示弱,飞起一脚,凌空发射,足球像离弦的箭射向前方,不巧,撞到球门的栏杆后,笔直地射向张爷爷家的阳台,只听“砰”的一声———我编得入情入理,学生睁大眼睛听得十分入神。果然,在上交的作业中,我看到了他们模仿的痕迹,当然也用了自己的语言。

3. 教师的点拨力求凸显亮点。

要营造学生乐于表达的心境,笔者以为先要转变指导的评价观,多一些赏识、赞美之词。可以专挑习作中精美的词段、新颖的设想、有趣的内容等亮点给予褒奖,暂时对存在的问题不予理睬。学生在一个个习作亮点的刺激下,充分张扬习作自信心,感受到习作的快乐,潜移默化地爱上习作。

(二)抓好“读图、想图、说图、写图”关

在上文中提到的弊端无疑是学生习作的通病:一部分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只能三言两语了事;想象力较丰富的,则容易跟着感觉走,放开易,收拢难。针对这两种现状,笔者认为,切实抓好“读图、想图、说图、写图”这四关,不失为良策。

1.读图:

看图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要指导学生全面地看,即看整幅图的全貌;细致地看,即看整幅图的每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有顺序地看,即或由近到远,或从左到右,或先总后分分主次地看,先看主要部分,再看次要部分。只有看得全面,才能写得完整;只有看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看的顺序明确,写的层次就会清楚;抓住了图的主体,写时才能突出文章重点。

2.想图:

学生看懂画面、理解画面含义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想开去。一是想画面内容。观察事物是根据画面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活动,所以,想要立足于画面,要高于画面,不能满足于客观描述;二是想图外之意,这是根据画面内容丰富想象、展开联想的思维活动。要搞清图的主题思想,据此生发开去,丰富看图作文的内容。“想”的意义在于:第一,让学生懂得思考在看图作文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积极动脑的自觉性,使学生明确图画上的人物和景物是静止不动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联想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第二,让学生明确想些什么,诸如画面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人物的行为与心理活动,整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作者的目的和寓意等。第三,让学生懂得怎样想,首先要扣住画面主题想,其次联想、想象要合乎情理。

3.说图:

语言表述既体现着观察和思考的成果,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只有看得细、看得全、理解得透,才能说得通顺、说得有条理。因此要在看懂、想好的基础上说。要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启发、学习、借鉴。说,不只是让学生客观地叙述自己的想法,更主要的是能使听的学生得到启发。

4. 写图:

这是学生习作能力的综合体现。要求学生把图画上所反映的内容写下来,并要求把句子写完整,注意句子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式;再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按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到连段成篇的过程进行训练,使之逐步了解完善这一复杂的写作过程。学生写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借鉴他人说得好的地方,进一步发挥想象。

(三)拟段落提纲,理写作思路

低段学生对段的认识模糊不清,笔者认为帮助学生拟定段落提纲,可以进一步理清写作思路。比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低段学生训练纸,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想法,而且通过多次实践操作,证明了这个方法对训练学生的段落概念及理顺写作思路比较有效。

过独木桥作文 篇6

一天,猴爸爸挑着两个箩筐,带着小猴子去摘桃子。走着走着,走到了一条小河边,河面上搭着一座独木桥,桥面很窄,只够一个人通过。

猴爸爸挑着担子走在前面,小猴子跟在后面,踏上了独木桥。忽然,猴爸爸看见了小兔子背着书包急急忙忙地走上了独步桥上。猴爸爸赶忙问:“小兔子,你要去哪里?怎么这么着急?”小兔子说:“我要去森林学校上课,起的有点儿晚,怕要迟到了。可是这桥只能一个人通过,我们都上来了,那可怎么办好呢?”

猴爸爸想出了好办法,他让小兔子和小猴子都坐在箩筐里,他挑着担子一转身,小兔子和小猴子从筐里面出来,大家都可以过桥了。小兔子谢过猴爸爸,飞快地向学校跑去。小猴子看着自己聪明的老爸高兴地笑了。

山羊过独木桥作文 篇7

无疑,这是一场莫名其妙的运动会。

没有人知道这场运动会是竞技运动会还是趣味运动会;也没有人知道“山羊过独木桥”这个项目比拼的是选手的过桥速度还是选手的平衡能力;更没有人知道此项目比拼的是选手的团队意识还是选手的共赢精神……

当这一切在起点就变得扑朔迷离之时,所谓的终点也就呈现不出任何意义。

于是,这场莫名其妙的运动会催生了“不明觉厉”的项目,而“不明觉厉”的项目,造就了“人艰不拆”的拥抱:独木桥上迎面走来的两个选手,心怀忐忑,惴惴不安之中,他们选择了相互拥抱。这既可以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拥抱,也可以是笑里藏刀的拥抱;既可以是意在双赢的拥抱,也可以是作奸犯科的拥抱,一句话,这是“暧昧”的拥抱,也是“人艰不拆”的拥抱——人生已经如此艰难,还是不要拆穿为好。

二年级作文:过独木桥 篇8

在一条清清的小河上,有一座独木桥,在桥的一边住着一只白山羊,在桥的另一头住着一只黑山羊。

一天,白山羊要去河对岸的小松鼠家,于是白山羊兴高彩烈地走上了独木桥,白山羊没走几步,就发现黑山羊从桥的另一端走过来了,于是老远就叫起来:“走开,别挡着我的路。”黑山羊一听,气得火冒三丈:“你是什么东西,我为什么要让你?”白山羊一听飞快地朝黑山羊撞去,黑山羊朝白山羊踢去,只听“扑通”、“扑通”两声,它俩都掉到了河里,它们拼命挣扎,头浮出了水面。

小山羊过独木桥作文 篇9

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小河从一个村子穿过,河的南边住着小花羊,河的北边住着小白羊。一天,小白羊想到河的南边去玩,小花羊想到河的北边去玩,他们就在独木桥上相遇了。

小花羊大声地吼:“你退回去,让我先过。”小黑羊也怒气冲冲地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它们互不相让,小花羊把头一低,脚一蹬向小黑羊冲去,小黑羊也不甘示弱,拿出了羊角向小花羊冲去,两人打得不可开交。两只小羊一不小心,扑通一声掉进了河里。它们使劲挣扎,终于筋疲力尽,被淹死了。

山羊过独木桥初中作文 篇10

由此俺想到了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的一句名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句话的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一个人快乐不如大伙儿一齐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独乐乐的山羊”只贪图自个儿所谓的快乐,而忽略了和大伙儿一齐共享和谐幸福的快乐的现象。

乖乖!您瞅瞅,这小区门口两辆轿车又顶上牛了,俩司机犹如愤怒的山羊,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心里想着有本事咱就在这耗,这天哥就是拗上劲了!眨眼儿的功夫就弄哩严重堵车。用一句我们河南家乡话说一句:恁白搁这儿乱了!为了赌一时之快弄得怪不得劲儿,还让大家都跟着不得劲儿,图个啥?礼貌城市靠的是啥,不就是靠你我他的共融、共建,相互多礼让,社会才更加和谐,如果都像山羊过桥强抵头、激化矛盾,产生的负能量带来的后果跟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样明摆着哩。

哎呀,还有哩!您再看,大街上公园里哪些爱狗的,手里牵着遛狗的小绳儿,嘴里喊着爱狗的昵称儿,那个亲密无间,真叫个亲不丢丢啊!这边狗一抬腿一泡尿,一撅屁股一泡粪,一张狗嘴啊里还真没有象牙,他就是总干无故伤害人的事儿。

俺说狗主人们啊,这可不中啊!俺能理解你们那份专属的`“独乐乐”,但你们也得理解俺们的情绪,如果看好您的狗不要随地大小便,管好您的狗不要乱咬人,那您的独乐乐不就成了众乐乐了吗?岂不美哉!恁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再整点儿严肃的。恁瞅瞅社会上那些个房姐、房妹、手表哥若干人等,现如今但是一个个人仰马翻了,想当初,用咱郑州话说:那但是雅得不轻啊,光贵儿的很啊!仗着各种优势巧取豪夺,过着奢靡的“独乐乐”生活,放在这山羊过桥游戏中,他们就是披着狼皮的羊啊,多少老百姓在他们面前好比一只小羊,哪敢与他们抗衡,只有甘受落地之痛,敢怒无处言。如今,我们的政府对反腐败的力度能够说是排山倒海,不管你是老虎苍蝇都要打!你不顾百姓自我个儿“独乐乐”,反腐败的重拳就把你打掉,俺人民群众就一片“众乐乐”!看你还敢搁这儿胡乱!

“独乐乐”在某种好处上,那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他会以他那种狭隘的价值观影响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山羊过桥遇到的困难犹如很多的社会矛盾,当我们大伙儿在应对的时候,不能心存急躁和自私,而应以平等和宽容的心态,集中更多的力量和智慧去融化矛盾、解决矛盾,尽量能化干戈为玉帛,我们就能拥有一个平静、和谐的社会。

第一次过独木桥作文 篇11

我有许许多多的人生“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交朋友、第一次离别、第一次走夜路……虽然,我有那么多的第一次,但是只有“第一次过独木桥”令我历历在目。

我家旁边有一座独木桥,可能已经有两三年的历史了吧。那是通往对面的花园。那里一年四季都种满了花草树木。那座桥全长8到10米左右,宽80厘米左右。只不过我每次都不走那条独木桥,而是绕到马路那边去,而且每次看见独木桥的下面都是缓缓流过的河流。所以,我是不敢从那座独木桥走过对面的花园。但是,我知道,我终有一天都会从这独木桥走到对面的。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对面给花浇水,那段时间马路正巧在施工,妈妈说:“走,君君我们走独木桥去对面浇水,”“No,”我大喊道,“为什么?”妈妈惊讶地问道。我便说:“如果万一,走着走着突然桥断了这么办?”“不会的,” “什么叫不会的,俗语有说不怕一万,最怕万一,”妈妈却说:“不是吧,是你害怕不敢过去吧?”我便对妈妈笑了笑。果然是妈妈的`女儿,一猜就知道了。 没办法了,我已经被妈妈拉去了。开始,我慢慢地跟在妈妈后面,我似乎就像蚂蚁一样的往前走。当我走了两步的时候妈妈已经走到对面了,而我还在慢悠悠地走着。

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桥的一半了,短短的时间里,感觉已经过了好几个世纪了。突然,往脚下一看,,清澈见底的水缓缓地流淌着,吓得我连忙蹲下了,妈妈看见我蹲下,觉得情况不妙,问道:“你怎么了?没事吧?哪里不舒服?”听了短短的三句话,我感到更害怕。我说:“没事,只是有点害怕,”说完,妈妈竖起大拇指,说道:“你已经很棒了,继续努力,加油。”

听了妈妈的话,便看了看四周的东西,鸟儿在树上唱歌,鱼儿在水中摇摆,柳树在一旁翩翩起舞,似乎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让我继续向前走去。瞬间,我便鼓起了勇气向前走去。

啊,我终于度过那座独木桥,我心里激动又兴奋,就像解开了生活的其中一道大门。

想到这里,我知道要想度过那座独木桥,就要去克服它、去挑战它,是不可能倒退的,我唯有一直向前走去。因为我知道,人生也没有“无法从来”这一词。

上一篇: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下一篇:株洲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