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课活动教案(精选8篇)
教学目标:
1、探讨什么是礼仪。
2、探讨中学生礼仪的常规。
3、探讨中学生礼仪常规的执行计划 活动过程:
1、上课时,身坐正,手平放桌面上,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课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2、与人交谈,神情专注,自然大方,不翘二郎腿。
3、在公共场合,入座讲究谦让,不争抢。身坐正,不斜靠,不影响他人。
4、就餐入座讲秩序,有长辈在场,应让长辈先入座。
5、长辈或其他客人来访,应起身示座。
(二)、立的礼仪
1、升国旗要行注目礼,唱国歌要肃立。
2、课堂师生施礼要立正,两眼注视老师。
3、集合集会快、静、齐。
4、上课发言或朗读课文,头正身直,自然大方。
5、有来宾询问情况,应主动起立。
(三)、行的礼仪
1、上下楼梯靠右走,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2、遇见师长,主动让师长先行。
3、登台发言或演讲,先行礼再发言,讲完后行礼再归位;接受奖状、奖品要双手接过,并鞠躬致谢。
4、集体活动,听从指挥,按队列行走。
5、平时走路落落大方,不奔跑追赶,不打架。
6、上、放学走(骑)人行道,不闯红灯,过马路时先两边看,再从容走过。
(四)、说的礼仪
1、上课迟到或进办公室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入室。
2、入他人居室,应轻轻敲门,征求室内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室。
3、找别人问话,用“请问”,答后致谢。若对方答不上来也要表示谅解和谢意。
4、不直呼师长姓名,要用准确的称谓。
5、得罪别人要说:“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你道歉,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别人向你致谢,要说:“不用谢”。
6、遇到来宾或师长要主动问好,使用“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7、与同学别后初见应相互问候、打招呼,分别时互道“再见”。
8、在集会、教学楼区等安静的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或休息。
9、不吵架、不骂人、不说谎、不乱议论别人的缺点,有意见在适当时候面谈。
10、不叫同学不雅的绰号,不给他人取绰号。
(五)、穿的礼仪
1、衣着整洁,朴素大方。
2、不化妆,不佩戴首饰,女生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一、专题德育活动需要突出实践性
针对当前学生的特点, 德育教育中采取单纯的“说理”“讲解”等方式, 不容易被学生接纳, 同时还可能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逆反、对抗和虚伪心理。只有当教育因素触及到人的精神需要时, 受教育者才能处于积极地接受状态, 从而产生良好的内化过程。而专题德育活动是德育践行行为, 是改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的活动, 把活动的主权交给学生, 给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机会, 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需求, 使他们在自主的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触动, 把道德教育的知识“活化”成主动的认识、感受、实践经验。故而, 活动设计应充分突出其实践行为性质, 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活动, 这样学生获得的道德体验也会更为深刻和持久。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校外德育基地、社区资源, 广泛开展“爱心小分队”“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实践活动, 或者是“今天我当家长”“我是小交警”等角色体验活动, 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选研究课题并开展调查研究, 最后撰写研究报告等研究性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生产劳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认识、体验、感悟、发展, 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专题德育活动需要突出人本性
专题德育活动主题鲜明, 形式新颖, 气氛轻松, 学生喜闻乐见, 乐于参与, 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活动参与面, 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体验、感悟、践行, 寓教于乐, 最终达成德育教育目的。因而, 作为德育工作者在活动设计时要充分注重以人为本, 一切服从于学生的成长需要, 从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入手,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进而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健康成长。譬如, 在活动设计时多多思考活动针对怎样的学生, 参与率能达成多少, 可以实现怎样的教育功能,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专题活动真正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从而内化学生道德行为。
三、专题德育活动需要突出全体性
以往有些学校忽视学生群体的需求, 采取强迫式、命令式的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进行道德认知, 这样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效果可想而知, 不可能具有持久性。在学校德育教育中, 我们要保障每一位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权力, 还应充分创造条件, 给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机会, 促使他们在德育教育中不断提高道德素质。而在德育教育过程中, 有时不能简单地只以比赛形式来达成德育教育目的, 而应该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在活动中体现“自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实践”的过程, 多设计一些学生容易参与的活动, 多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 这样我们的德育教育才会走得更远。譬如, 我们可以围绕一个教育主题,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 可以组织书法类、绘画类、征文类、表演类、实践类等多种活动形式, 这样可以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有的放矢, 都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 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品质。
四、专题德育活动需要突出创新性
调查发现, 不少学校的德育活动方式简单粗陋, 活动形式每年也都相对固定, 这就导致了学生参与激情的逐渐消失, 尤其是当前的学生接受信息广、见识多、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等, 更容易使得学生对这些教育活动产生厌烦心理。就拿每年的三月学雷锋活动来说, 有的学校以国旗下讲话算作是“雷锋教育”, 有的学校以去敬老院服务算是“雷锋教育”, 更有甚者以学校大扫除来践行所谓“雷锋精神”……这些活动形式年复一年继续着, 德育工作者从没有问问自己达到了怎样的教育效果。殊不知, 学生对于这种形式活动已经产生了逆反, 甚至是对抗心理。那如何在原有活动主题基础上做新文章呢, 这就需要我们德育工作者注重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和课程设置, 学校德育活动的内容应该变得丰富多彩, 方式方法也应该多样化且富有实效性。同样的一个教育主题, 在每次活动时都可以各有偏重, 不必每年都千篇一律, 如感恩教育, 今年可以重点开展感恩母亲教育, 明年可以重点开展感恩教师教育, 再下一年可以重点开展感恩社会教育, 等等, 在不同的教育主题里让学生产生不同的共鸣, 进而获得不同的收获。当然, 不同的教育主题也应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 这样学生对活动充满新鲜感, 认知感受会变得更加深切。
五、专题德育活动需要突出持续性
每个专题德育活动的教育性在活动的过程中都能够得以充分的体现, 但是活动间也存在着片面性、杂乱性, 活动安排不够有条理, 不能循序渐进地推进德育教育的系统性。这些德育活动不应是独立存在的, 之前的活动应与之后的活动保持必要的关联, 甚至具有持续性, 这样学生的德育发展才能够稳步持续。在设计每个专题德育活动时, 我们应该注意主题间的衔接性、活动间的层次性、时间的延续性, 讲究循序渐进, 从而体现教育活动的持续性。譬如, 要进行德育主题话剧展演比赛, 那之前应该先组织文本比赛, 有了好的展演文本, 才会有学生精彩的表演, 才会有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展演活动结束还可以组织观后感展评活动, 这样把一个个活动用线穿起来, 一步步内化学生情感力量, 逐步深化学生对道德的认识, 最终让学生把德育认知转化成自己的行为。
总之, 作为中学德育工作者, 在专题德育活动设计中要突出以上“五性”, 才能使学生在主题活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让学生的德育认知水平从内心深处真正得到提高。这样, 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就会自然走出枯燥无味的说教误区, 让德育践行得更自然。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德育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关键词:中学;体育;活动
据调查、了解,目前一些学校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存在着程序化、公式化的形式,致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厌学。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些情况结合笔者的实践经历,对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的目的、作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体育课的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准备活动的目的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一部分,根据课的内容的不同其准备活动的要求也不同;但对准备活动的目的来说是不变的。对于准备活动的目的,归纳起来现在学者从研究角度可分为两种:
1、从学生表面来说:准备部分的目的是将学生迅速的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明确课的任务與要求,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愉快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体态。
2、从生理的角度看:准备活动是遵循人体运动生理规律,在参加体育活动前使身体由相对静止过渡到相对运动状态的适应性过程,否则会造成多种损伤。准备活动还能提高机体对突然变化的内外环境的适应性,否则突然加大运动量会使神经系统来不及传递兴奋,造成内脏和运动器官功能的不协调,而发生心慌、腹痛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体育锻炼的目的就在于健康,因此保证学生的健康,保证体育课的安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就是准备活动的最终目的。
二、准备活动的作用
对于准备活动的作用的研究,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和专家多围绕着它的生理意义进行分析,简单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准备活动能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使身体各器官机能迅速达到适宜运动的程度。
2、准备活动能提高供氧系统功能,增强氧.运输系统所有环节的活动,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强,心肌和骨骼肌中毛细血管网舒张,工作肌能获得更多氧和能量供应。
3、准备活动能使体温升高,促进血液循环。
4、准备活动可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弹性,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
5、准备活动能增强皮肤的血流和降低泌汗阈,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对于准备活动在生理上的研究,从上面的大到了本质;但从教育方面,从学生的角度还没较深入的研究,准备活动也是课的一部分,也是老师教学的内容;只不过由于它的时间少所以没有突出它的教学意义和作用;因此,教会学生做准备活动,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前作准备活动也是体育课中准备活动的一个目的,也是准备活动在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准备活动的类型
根据准备活动的任务和运动量的多少,到目前为止一般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是全身热身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则是针对部分教学内容,作相应活动。徐锡杰在《课前准备活动的生理探讨》1中从生理的角度分别进行了阐述,一般性准备活动能使人神经系统的活动首先调节好,并使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提高,例如肺脏的气体交换量增加,心输出的血液量增多,新陈代谢过程增强等,以适应即将开始的正式的运动。这时,身体的温度也略有升高,达到了最适于肌肉做激烈活动的程度,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正式运动时充分发挥工作效率,更好地提高锻炼效果和运动成绩。不同的项目进行不同的专门性准备活动,这是为了在人体的最高指挥部——大脑皮成中产生对某一项运动所特有的合适的兴奋,以更集中力量指挥各器官的活动。由于专门性准备活动是针对着专项活动的特点,所以其内容和要求也就不同。
而在“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网”上的《组织准备活动的基本原则》中从教学要求的角度出发一般性准备活动是全面性行的,专门性准备活动是重点性的;组织准备活动时,必须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所谓全面:即选择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包括能够发展力量、速度、灵敏性和柔韧性等素质的练习,并且对身体各个部位能进行全面的活动,在正式教材对身体的锻炼不够全面时加以弥补。在组织时应把影响身体各个部位的练习,互相交替地加以合理组合。如把上、下肢和躯干的不同部位肌肉的工作和休息能交替进行;另外可以避免因动作单调而影响学生的情绪,降低准备活动的效果。所谓重点:即在全面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对于承担负荷较重的身体部位,进行重点活动。这样当进入专门性准备活动和正式练习时,可以防止发生运动损伤。组织专门性准备活动时,所选择的练习应与教材的结构、节律、强度相类似。如教材是掷铅球,可先做掷沙包等练习;教材是技巧的鱼跃前滚翻,可先做前滚翻;进行排球比赛之前,可做传、垫、发和扣球等练习。在轮换项目时,应进行专门性准备活动,使学生从思想上与生理上更快地转入下一项目的学习。
除此之外,黄江发在《体育课应注重准备活动》2的文章中根据准备活动的不同把准备活动分为心里训练准备活动和热身准备活动。心里准备活动是针对特殊的项目作教学前或训练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例如在课堂中集中注意练习,以及在赛前的心理减压、心理稳定、激发斗志等等手段都属于心理训练活动的范畴。热身活动是指为进行体育活动而专门采取的一种准备活动方法。
总的来说准备活动一般从生理和教学进行分类,从心里角度和其他方面分析比较少见;随着体育的发展,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更为被人们广泛重视,随着人们的研究越多它的种类也会增多。
特色系列活动安排和活动流程
本学期我部德育工作紧紧围绕校部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一切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特在我部开展学生德育系列活动,下面将活动项目及有关活动的流程通知如下:
活动1:升旗
活动要求:
1、中学部全体学生和全体教师必须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
2、中学部各班按年级间周组织升旗,每月评选一个升旗优秀班级
3、班主任是本班升旗的负责人,根据学校对升旗各项内容的要求,组织好本班的升旗。
升旗仪式如下:
①主持人宣布升旗班级、升旗手、护旗手、扬旗手名单。
②出旗。
③升国旗、唱国歌,小学生行队礼、中学生和全体教师行注目礼。④教师国旗下讲话
⑤学生国旗下发言。
⑥班级风采展示。
⑦进行校训宣誓。
⑧升旗仪式结束。
⑨各班按学校安排进行站姿训练。
⑩按顺序整队回到教室。
活动2:每月百星活动
活动要求:
1、各班结合学生在本月的表现情况在第三周班会上,学生自荐,选举产生,每班六名。
2、各班选举出的百星称号可由学生自己命名。
3、选举产生的学生必须制作一份展示自我风采的文稿(A4纸,可手写、打印),内容包括:姓名、班级、星级名称、星座、血型、照片等。于每月第四周张帖于本班风采展示栏上。
4、资料于下一月张贴前留存教导处。
活动3:文化建设
一、教室文化建设
活动要求:
1、基本要求:
(1)班级自主管理分工图必须上墙。
(2)门头必须有如下内容:
A、班名B、班级誓词C、班主任姓名
2、特色要求:
各班在以上基本要求之外进行特色文化布置。
二、楼道文化建设:
活动要求:
1、各年级班负责自已班级所属区域的楼道文化建设。
2、每班前门设置一块固定的星级展示栏。
3、楼道展示栏的内容每班自定一个主题,每学期两次,期中考试后置
换。
4、公共展示区域,由学生团总支负责。
5、每学期在期中考试前、后对班级文化进行检查评比。
活动4:班会
班会要求:
1、每周星期五第二节为班会课。
2、进课堂。各班根据下发的《安全教育进课堂教案》的内容,安全教育课程化。
3、教导处将在班会召开期间对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4、每次班会结束后各班上交班会记录。
活动5:晨检、午检
活动要求:
1、晨检:
(1)进行常规教育,强调安全。
(2)清点学生,认真填写班级安全日志。
(3)把学生到校情况公布在教室黑板上。
2、午检:
(1)进行常规教育,强调安全。
(2)清点学生,认真填写班级安全日志。
(3)把学生到校情况公布在教室黑板上。((4)组织课前预习。
活动6三操、大课间活动
活动要求:
1、早操
(1)早自习后,各班跑步到操场进行长跑。每班至少1000米。
(2)每班在跑的过程中必须有口号。
(3)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跑的同学排成一行绕跑道外红砖慢行。
(4)各班体育委员负责本班的队形、纪律。
(5)整个活动班主任必须全程监控,负责本班学生的安全,使活动井然有序。
2、课间操:
(1)上午第二节课后各班按学校统一安排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区域进
行10分钟自由活动,听到音乐后,各班按做操队形就位。
(2)广播操和武术操操练后,各班在规定地段进行行走训练,然后在体育老师指挥下有序回到教室。
(3)所有教职工按学校统一安排到指定区域进行体育锻炼。
(4)整个活动班主任必须全程,负责本班学生的安全,使活动井然有
序。
3、眼保健操
(1)上午第二节后,下午第一节后各班做眼保健操
(2)各班负责眼保健操的学生组织好本班的活动
(3)班主任到班监控。
(4)教导处和文明监督员进行检查、考核。
4、大课间活动
(1)、各班按照《中学部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方案》中的“活动内容及安排”进行组织活动。
(2)、整个活动班主任全程监控,组织活动、维持秩序、保证安全。
(3)教导处对各班的组织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课 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教 具: 黑板,粉笔 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重 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难 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4’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5’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今年4月1号,也就是愚人节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学生:张国荣跳楼自杀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 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2’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十条太过于复杂,总结一下,基本上是三条就可以说明心理健康的标准: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 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有些科学家一直试图寻找一些方法,可以让人有一个由内向外的改变。但是往往以失败告终。举极端例子,以《发条橙》为例,男主人公是一个反社会的少年,欺负孤寡老人,对待自己的父母朋友也是非常冷漠,经常欺凌他们,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有一次和同伴一同闯入一个单身女子家,砸死了主人,警察来的时候他被同伴出卖,抓入监狱。接受了一个行为疗法的治疗,非常残酷,被迫盯着非常暴力的电影看,同时注射一种药剂,让他产生呕吐及四肢无力,建立了这样一个条件反射,一想到暴力,就会有上述的反应。被放回到社会后,他受到了别人的欺凌,最终满身石膏的躺在医院里,而此时,他发现对于暴力他已不再恐惧,因为当初建立的条件反射已经消退了。所以,行为主义的疗法往往只能改变一时,想要真正的适应社会,必须是从自己的内心来改变自己。
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讲了心理健康的重要,同时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要会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和调试自己。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四)小活动——做名片 6’
1.讲述名片的目标——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欢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对课的提议。
3.收齐名片 反 思:
1.同学们在听到例子的时候,都显得很有兴趣。应该注意例子的安排。
2.马斯洛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尽管很有用,但是相对比较枯燥,只捡几条相关的讲一下,效果比较好。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为载体,以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珍惜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努力构建“和谐德育”。
二、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学期的德育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是要加强德育工作领导。成立校长室、德育处、少先队以及年级组为德育领导核心小组,保障德育工作领导作用。二是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思想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教育者,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说教与身教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位一体。
2、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本学期将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要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的开展工作。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要开好班主任例会,每学期开展1-2次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推出一批优秀班主任。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从理论层次上提升班主任,促使他们科学管理班集体。
3、提升教职工德育理念。
加强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自律,规范教学行为,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认识并掌握教育规律,坚持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拿起表扬、赞美的武器,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4、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科德育功能。
深化以思品课为核心的德育教科研,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使之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要抓好各级德育规划课题的结题工作,力争在课题研究上出成果。
5、抓好“三个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想方设法办好家长学校,并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校外德育教育基地活动,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要定期召开好家长会,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对部分学生建立家校联系卡,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要定期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严禁出现学生逃学、厌学、进网吧等不正当现象。要充分发挥“家校路路通”的作用。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了解家乡变化,感受祖国的腾飞。要继续深入探讨社区教育,利用一切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通过教子有方经验交流、给家长的一封信、课堂教学开放周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引导。
(二)、常规教育
1、德育工作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开展“小公民教育”。落实《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措施;落实“三制”:人人岗位责任制、卫生值日包干制、卫生天天检查评比制。坚持一日三查:查穿校服、戴校徽情况;查迟到早退情况。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及时检测反馈,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要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2、抓好学校的各项常规,创建优良校风。以教导处、少先队管理为一体,进一步强化学生升国旗、卫生、纪律、两操、自行车排放、校门口值勤等常规方面的自觉意识,抓好文明礼仪教育,使全体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坚持文明班级的评比制,常规检查反馈、督促、落实制,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3、抓好“班队”德育主阵地,上足上好每一节班队课。
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设计班队活动内容,设计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主题队会每学期3-4次,并列入班主任工作考核项目。德育处要严格检查班队教案,期未进行总结评比。
4、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活动。
5、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配合“小公民教育”活动,在学校中掀起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小学生的活动热潮。配合学校的德育系列活动,做好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
6、抓好德育宣传阵地建设,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班会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同时,利用学校宣传画廊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宣传,多表扬宣传身边先进突出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7、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后进生转化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强化考核。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不扣大帽子,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严格控制学生掉队。
8、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思品课、班会课、主题队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学期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请校外辅导员来校作法制教育报告,对问题学生进行定期定人帮教、转化,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9、探索尝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2、体育工作
(1)、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目的,按质量,按课程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
(2)、做好学校体育器材并做好各种体育器材的登记、保管和使用管理工作,购买欠缺的体育器材。
(3)、坚持传统项目的训练,特别是抓好广播操、队列操日常训练。(4)、3、认真落实“两课两操”,保证学生每日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值日生及值日教师每日做好督导工作。
(5)、迎合本学期田径运动会,选拔好队员,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组织训练,务求创出较好的成绩。
(6)、体育教师要认真做好学校田径队、排球队等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力争在区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卫生工作
(1)、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监管力度,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校卫生监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督促学校整改,杜绝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防范学校群体性传染疾病的发生。
(2)、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通过开展培训及检查指导,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提高广大青少年学校体质健康水平。
(3)、抓好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督促学校按规定落实常见病及传染病防治教育、防艾教育、血防教育、人口教育、青春期性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开设。
(4)、坚持眼保健操制度,教育好学生用眼卫生,降低学生近视率。
4、艺术工作
(1)、以培养合格毕业生为目标,加强对学生的艺体学科考核。
(2)、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目的,做好艺体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做好各类艺体竞赛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艺体特长和竞技水平。(3)、扎实地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艺术课堂教学改革,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法与学法的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组织艺术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新课标观摩研讨活动,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实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5、国防教育和交通安全工作
(1)、加强国防教育,开设好国防教育课,保证课时,教学质量。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国防知识普及活动。
三、具体时间安排:
二月份:
1、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
2、上课礼仪教育。
3、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月份:
1、开展对流感、水痘等的预防宣传工作;
2、加强对学生用眼卫生,眼保健操的检查督促工作;
3、组织学生开展“小小文明公民”自制手抄报活动;
4、开展“青少年安全自救自护训练教育演习”活动;
四月份:
1、组织全校各班召开“小公民教育”主题班(团)队会;
2、结合世界地球日开展“绿色旋律”主题活动;
3、组织校内合唱比赛;
4、做好春季厕所、环境卫生、四害消杀工作。
五月份:
1、举行学校美术比赛;
2、举办全校跳绳比赛。
六月份:
1、加强对夏季常见病的预防宣传工作,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2、参加“文明小品”表演赛活动;
3、开展校内“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活动;
4、学校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九月份:
1、开展校内“人人讲红军故事”比赛;
2、整理健康心理档案资料;
3、举办我为教师献爱心活动。
十月份:
1、参加“守则”、“规范”、“养成教育”学习;
2、开展校内“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十一月份:
1、组织全校学生乒乓球大赛;
2、组织学生开展“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公民”征文活动。
十二月份:
1、进行德育工作总结;
一、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 中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 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对准备活动的意义缺乏正确定位。
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 需氧量增加, 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 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 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 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 避免运动损伤。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主教材的学习乃至整节体育课的任务完成。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 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
2. 准备活动缺乏年龄段特点, 内容单调千篇一律。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 他们爱动, 爱思维, 爱新颖的事物, 中学公式化, 一套操, 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一套基本体操, 一个游戏长期使用, 久而久之, 学生感到乏味、厌烦。这种毫无区别, 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 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学生的生理特点。
3. 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许多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 做几节基本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知道, 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 因此要有的放矢, 使与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 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主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 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替代的。
4. 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要有一定创新。
准备活动应该形式新颖, 既要有集体形式, 同时也适当采用分组进行。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 活动有定位, 也要有行进间的。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 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 由慢到快, 由易到难, 由四肢到躯干再到全身。
二、针对体育课中准备活动存在问题, 体育教师应采取什么方法解决, 我个人以为:
的机能状态也可能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上课的具体情况, 采用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例如学生的兴奋性较低, 就应进行一些节奏较快、幅度较大的活动, 以提高其兴奋性;学生如因某些特殊情况, 上课伊始就表现出过高的兴奋性, 则应根据具体情况, 从两种不同的方法中选用一种:一是进行缓和而有节奏的活动, 以使其兴奋性转入正常;二是通过较大强度的活动, 诱发周围神经细胞的抑制。如果学生刚上完课间操, 则应突出安排一些专项准备活动;如果学生平时的机能水平较高, 准备活动时一般性准备活动的时间相对缩短, 适当的进行专门性准备活动与主教材有关的一些模仿、辅助或诱惑性练习, 加强各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间的协调联系, 同时使相关的肌群、关节和韧带都得到充分活动。
2. 运动量要适宜, 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征。
运动量过大, 学生体力消耗大, 影响授课任务的完成;运动量过小, 则失去准备活动意义。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气候条件, 都应作为安排准备活动量大小的依据。比如冬季应选择运动量大一些的内容练习, 准备活动时间稍长一些, 强度和密度稍大一些;若气温高, 准备活动时间应短些, 以减少能量消耗。准备活动的运动量是否合适, 可根据学生的自我感觉和教师的观察进行分析判断。一般运动量较小, 教材的难度较低, 不需要把一般活动与专项准备活动加以区别, 最好采用混合式准备活动, 有时还可以采用模仿体操和趣味游戏等形式进行。
3. 注意准备活动与主教材之间应有合理的间歇时间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 准备活动后的间歇时间,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短跑5分钟, 折返跑2—3分钟, 体操1.5—2分钟等。同时, 准备活动的最后部分内容应与将进行的主教材紧密联系。对运动中负担较大的和容易损伤的部分, 应特别注意要将身体充分活动开。在主教材的内容变换时, 可适当地补充做些专项准备活动。当运动间歇时间较长时, 也应在下一练习开始前, 再适当做点准备活动。
4. 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的能力。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一般都是教师带, 学生跟着做, 很少考虑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会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 意义是很大的。教会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 既不会影响授课的主要内容的进行, 也不会造成过重的负担。同时,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锻炼的能力。
高质量的准备活动, 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有助于形成锻炼的习惯, 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 更可以避免运动损伤。想上好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并非易事, 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使人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要:准备活动组织得如何, 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完成, 同时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伤害事故的预防都有重要的作用, 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实践活动;德育渗透;教学手段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活动课中独特的超越知识体系特征,进行充分的挖掘、研究,从而对小学生德育方面进行有效的渗透,使得小学活动课堂充分发挥其他课堂无法实现的德育方面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有些甚至需要学生外出走访调查。所以,这些内容对于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可以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实践能力的强弱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学习,使得在同一个小组中,不同的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断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例如,在关于“保护环境,关爱我们的家园”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工,比如,一个小组对社区居民生活垃圾的相关信息进行走访调查,另一个小组对城市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其他小组对废弃污染、城市绿化情况等进行走访调查。小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进行更加细化的分工,然后共同汇总到组长那里,组长进行整合资源之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总结小组学习成果。通过以上学习方式,不断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培养关心他人品质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实现教学任务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社会团体意识、公民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劳动的社会情感,逐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教学内容也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促进教学任务目标实现。比如,关于水资源调查的教学内容中,对于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教师就可以抓住此处对学生展开引导。由于我们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水,而水资源却是有限的,针对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等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从多个层面上学会如何节约用水的对策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水资源的节约做出个人的力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时间,深度挖掘德育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社会公众意识、团队协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及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魏凤英.小学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宁夏教育,2013(06).
【中学德育课活动教案】推荐阅读:
中学生健康教育课教案11-05
中学德育课05-28
中学德育案例06-21
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纲要06-02
农村中学德育的思考09-27
中学德育工作意义11-12
中学德育调研报告11-26
中学德育的工作计划06-09
鹅湖中学德育工作总结06-19
中学德育学期工作计划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