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团组织创新工作总结(精选8篇)
进展情况
根据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中青发[2009]11号)文件要求,结合齐巴尔乡共青团工作实际,在团县委正确指导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齐巴尔乡团委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积极探索新途径,打造新平台,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长效机制,从物质、政策、制度等方面,为团组织创新工作格局、营造工作环境。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齐巴尔乡位于哈巴河县西南部,克孜哈英距离县城30多公里。全乡人口7656人,辖11个行政村。14-28周岁青年人数 人,团员 239 人,其中在家团员 人,流动团员 人。齐巴尔乡团委班子目前配有书记 名,副书记 名,委员 名。
二、主要做法
(一)抓团委班子配备创新。一是强化核心,调整并扩大了团委领导班子。把有能力、有想法、有公益心的团员青年吸收到各个团支部班子,增加团的领导班子配备,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打破了原有的团委副书记的配置模式,重点从农村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和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等群体中选拔。二是巩固中心,加强对青年社团和青年自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目前全乡所有的村都建立了青年中心,有条件的自然村还建立起了“青年之家”等活动阵地。
(二)抓运行机制创新。一是更加科学的明确了乡镇团委的定位。在认真落实上级组织工作部署的同时,积极统筹协调各团支部工作力量,通过网络、手机平台、QQ群等方式更好的了解,服务和凝聚青年,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二是积极探索科学的团活动项目实施机制。选准项目,做好项目是实现乡镇团组织服务基层的关键。在组织格局创新活动中,我乡团委制定了一套科学的项目量化评价制度,使团工作实施有目标,推进有步骤,过程可监控,效果可评价,逐步增强团工作的计划性,可控性,规范性和时效性,形成了“服务基层、工作项目化;开展项目、过程科学化”的鲜明导向。
(三)抓考评激励制度创新。充分调动团干部内在的工作积极性。乡团委把考评激励贯穿于团干部任职的全过程,建立了包括“任期承诺制”、“工作分工责任制”、“年度报告和公开评议制”和“推干荐才制”在内的一套科学完整的考核激励体系。真正实现了团干部“任初有承诺,任中有考核,任后又出路”的科学化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团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热情,团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团组织工作蒸蒸日上。
(四)抓资源整合渠道的创新。“开放互联”是此次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乡团委积极吸纳各行业优秀青年加入团委班子,通过增配养殖大 3 为副书记,种植能手 2 为团委委员,打破了以往团组织“封闭割裂”、团干部“单兵作战”的状况。充分发挥了委员会各成员各自联系资源的优势,拓宽了团组织整合资源的渠道。通过尝试“产业+支部+团员”、“流动团支部”等新的团组织创建模式。不断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增加了团组织资源的拥有量,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五)抓服务途径的创新。对乡镇团组织而言,是否能凝聚团员青年,是否有能力服务青年,是评价一个组织是否具有活力的最终目标。结合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际,乡团委把团组织服务途径创新作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三服务三增强”--即:服务团员青年,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服务青年创业,增强组织的战斗力;服务基层党建,增强党的建设活力”为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团组织活动,务求“贴近农村、贴近青年、贴近实际”,使团的服务真正取得实效。
三、实际成效
(一)团委班子配备结果对比。我乡原团委班子仅有团书记1名。新的一届团委充实了班子成员,为大力开展团的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扩大了社会各届青年的覆盖层面,激发了活力。工作中,非公建团、协会建团、村组建团等成为团建新生长点,依托特色产业建养羊、牛、金银花、苗木等协会团支部4个,村组团支部 个。凡是已建立党组织,团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乡直各部门,党组织负责建立团的组织;未建立党组织,但具备建立团组织条件的,上级党组织要负责建立团的组织。
(二)团委工作机制建设情况。按照《加强共青团工作的实施意见》通知的要求,乡团委定期召开一次青年工作会议,研究决定一个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班子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本着“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原则,不断加强团内制度建设,规范了团员情况统计制度;加强了团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高度重视“推优”入党工作,把推荐优秀团员入党作为实施青年人才工程的重点来抓,今年全乡共有5名团员经乡团委推荐入党。
(三)团委工作内容设计情况。一是强化青少年思想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联合乡学校通过开展读书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我与祖国共奋进”等形式,增强广大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二是围绕全乡工作中心,开展扶持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给予青年创业就业以大力扶持。以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扶持为工作切入点,发挥出团组织联络、人才、智力优势,不断整合社会各项政策资源,更好的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三是全面活跃团的各项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各项团的活动,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四)团委联系青年渠道情况。一是开展好分类引导试点工作。乡团委不定期深入各村、学校,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了解团情,听取青年对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不断加以解决。二是开展青年创业经验交流会,组织优秀青年代表,作经验介绍和典型宣传,用先进任务的先进事迹感染人,教育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示范效果。三是召开青年创业座谈会,进一步为广大青年提供政策法规服务、农业科技和其它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不断拓宽与青年联络沟通的渠道,提高青年的整体素质。
一、研究结论
从总体上看, 我国乡镇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定论, 其成因与需求方、供给方有关。需求方因素:由于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 中小企业特点本身 (规模小, 可抵押资产少, 往往缺乏完整财务记录等) 存在着一些固有缺陷, 这些缺陷部分导致融资难问题。有些融资难则与中小企业所处的社会信用环境有关。过去的大量乡镇集体企业改制导致了许多企业产生了逃废债行为, 从而恶化了与行社的信用关系。此外, 企业之间三角债较多, 这与社会信用环境恶化、法律制裁不力有关, 也影响其资信和在行社的融资能力。供给方因素:信贷部门当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 整个农村正式金融系统效率低下, 非正式金融系统受到严重打压和排挤。无论是正式金融系统还是非正式金融系统, 金融抑制政策都导致金融组织制度创新不足。在资本市场, 则缺乏面向乡镇中小企业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企业之间共同的、组织化的互助或者商业融资安排也非常缺乏, 受到政府政策的严重压制。
涉及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发展和制度创新, 基于本报告的研究, 可以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当前农村正式金融系统仍然是供给主导的, 没有充分履行其金融服务功能, 面向需求的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政府对正式金融的抑制政策也导致正式金融部门缺乏正式金融组织制度创新的动力, 从而严重影响金融组织制度创新本身。我国农村内生正式金融组织 (主要应该是民营金融组织) 极少, 现有的大多属于外生的或者外生化的、行政化正式金融组织。这些组织的共同特点是所有者主体缺位, 从而缺乏所有者控制。我国农村民间内生的非正式金融组织与活动在乡镇企业融资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的作用, 但非正式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受到严重压制。尽管如此, 可以看到仍然有多种多样的非正式金融组织制度创新, 但是这些创新在金融抑制条件下, 许多都等同于非法活动。在现阶段, 民间内生的非正式金融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在长期来看, 正式和准正式金融等的发展可以部分自然挤出非正式金融, 但非正式、正式和准正式金融将长期并存。乡镇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小型和微型乡镇企业主的生产、投资和消费, 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教育扶持投入不足等等, 与乡镇企业和农户的贷款需求, 外加储蓄需求, 也会使得乡镇企业和农户求助于民间非正式金融。对于农村正式金融和准正式金融的政策环境正在改善, 但是对非正式金融的政策环境仍然严重不利。民间非正式金融组织与活动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较大的建设性作用, 目前安全性较高, 违约率低, 应该允许其存在、发展和创新。从长期来看, 民间非正式金融组织和活动的经营风险趋于降低。从改革开放以来民间金融的发展来看, 民间金融组织和活动的众多参与者始终处于一个学习过程中, 其防范风险意识在增强。从演化的角度看, 人们对非正式金融的感知在不断变化。非正式金融本身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而且有些形式的民间金融 (如抬会) 可能造成负面的社会后果。农村社区越是朝着匿名社会和流动性社会过渡, 非正式金融的风险就会越大, 越是需要民间内生非正式规则和正式规则 (比如合同法) 相协调。对于一些可能带来负面社会后果的民间金融形式, 需要采取分别对待的办法。比如可以放开一般民间金融的运作, 禁止抬会。目前存在多年来形成的对民间金融的歧视态度和观念, 这些态度和观念在许多政府官员、学界和民众中均存在, 影响到民间金融的正常运作。
二、改革思路
农村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单一金融市场, 而是由多个局部金融市场组成, 存在着大量有关农村中小企业有效金融服务需求的局部知识, 应引入农村金融组织或活动多样性, 并由此在农村金融领域引入金融供给方的竞争, 更为充分地发现和利用这些知识, 增强需求取向, 改善金融服务供给。需要建立一个机构多元化的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和竞争性农村金融秩序。打破垄断或者准垄断格局。竞争能够带来效率, 促进金融创新, 扩大金融服务供给, 促使金融机构按照服务产品的成本和风险实行风险定价。
(一) 建立机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和秩序
1、应改变对民间非正式金融的歧视态度和观念, 把农村非正式金融视作为与正式和准正式金融同等重要的金融领域, 把非正式金融、正式金融和准正式金融并列看作金融市场、金融秩序和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一个较为宽松的法律框架和政策环境, 相应减少“扰乱金融管理秩序罪”的适用范围。金融秩序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正式金融秩序, 另一部分为非正式金融秩序。民间金融活动所形成的是非正式金融秩序, 是一种自组织的金融秩序。迄今为止的民间金融活动从总体上表现出很高程度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广义上的收益性 (包括互惠活动的非金钱收益) 。其总体的不良贷款率要远远低于正式金融。而恰恰是正式金融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存在问题和隐患。
2、农村金融市场需要一个竞争性金融秩序, 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应该是竞争性的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 政策性金融应该发挥辅助性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当前的农村信用社、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商业化小额信贷、非正式金融都可以成为竞争性商业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竞争性金融市场最能发现利用分散广泛的局部知识。在竞争环境下, 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对其成员而言是合作性的, 但是对外仍然与商业金融一样, 需要按照市场规则运作, 因而也是竞争性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规范运作的商业化小额信贷, 其效果要好于包括贴息贷款之类的一般政策性金融。
3、要大力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的发展。这种合作金融可以是由当前的农信社改制而来, 也可以由农村中小企业与农户新建。合作金融由此从当前的外生型、形式化的组织类型返回到内生型的、实质化的组织类型。培育合作金融的要点是:基层社小型化、自组织化;次级社 (联社、协会等) 由基层社参股组成, 决策权应该是基层社, 而不是次级社。次级社的功能是委托-代理制下的服务。
4、在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的同时大力促进商业金融的发展, 推进正式金融的内生化。在当前贷款利率市场化 (取消贷款利率上限) 之后, 正式商业金融机构, 尤其是自下而上所建立的、内生的正式商业金融机构由于充分面向市场并实行风险定价, 能够向各种大小的企业提供信用、抵押、担保、质押和留置贷款。在当前阶段, 可以通过核准制开放新的正式商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 设置一定规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合作金融的知识论基础就是社员共享有关局部知识, 可以较好地解决限于一个地方经济主体的资金互助的问题以及利率市场化前提下商业金融贷款利率可能偏高的问题。在金融服务方面奉行成员优先的原则。真正的合作金融体系是从下而上建立的, 其中, 基层合作金融组织掌握经营决策权, 上层机构一般为基层提供便利服务和开展基层合作金融组织共有的但又不能开展的某些业务。这也是合作金融体系的力量来源。
5、在遵循商业运作原则、努力实现机构和财务可持续性意义上推进小额信贷。小额信贷要遵循商业运作原则, 实现机构和财务可持续性。这意味着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严肃农户的按期还本付息纪律。遵循风险定价原则的小额信贷放款可以使得稀缺资金真正流向回报率最高的项目用途, 培养农户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市场意识和信用意识, 为农户的长期脱贫创造条件。商业化小额信贷目前已经成为小额信贷项目的主流发展方向, 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和资金自给成为其标准。外部援助和捐助应该面向促进现有和未来小额信贷项目的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和自给。
6、把政府信贷贴息降低到最低必要程度和范围, 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参照德国和欧盟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做法实现可持续经营。贴息必须直接针对特定贫困者的投资项目。政策性金融除了上述领域之外, 还可以在建立贷款担保体系、农业保险体系、农村金融组织结算体系、金融服务信息系统等方面发挥作用。
7、允许非正式金融在一定的秩序框架内运作, 采取的方式可以是, 只列举一些不允许的非正式金融做法, 其他自然被允许。非正式金融目前对农村发展提供了最大部分的信贷支持。简单宣布非正式金融非法是不合理的, 简单宣布禁止也是禁不绝的。非正式金融在一定秩序框架下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在封闭的农村社区, 由于社区内外人员流动性较低, 非正式金融只要在人缘地缘血缘关系基础上运作, 充分利用社会网络中的人际信任和社会排斥之类的非正式制裁机制, 其发展空间非常可观。在相对开放的农村社区, 由于社区内外人员流动性较高, 仅仅依靠信任和非正式制裁机制还不够, 这就要求某些类型的非正式金融应在某种正式秩序框架下运作, 实现部分正式化甚或完全正式化。当前的合会尚有许多减少金融风险的空间, 基本上不需要对合会作特别的规范, 政府可以加强宣传合会风险, 并通过检测合会的发展趋势、适时提出预警。政府也可以承认一般合会的合法性, 但为适当减少合会的金融风险, 从法律角度对其运作提出一些程序上的限制性规定。
8、中期内放宽对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控制, 在长期取消上限控制, 代之以一系列对高息借贷可能负面效应的化解措施, 包括社会政策措施和个人信用破产保护制度。从国内外情况来看, 贷款利率市场化是一大趋势。在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前, 民间借贷 (包括合会) 的合法性与否, 政府事实上参照两个标准来确定:一是根据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 (包含利率本数) , 超过部分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二是是否向不定向社会公众吸取存款或者变相吸取存款。但究竟如何计算合会的利率并将它作为衡量依据, 这并无定论, 还需要规定大家认同的利率计算方式, 作为法律适用之基础。对于“不定向”或者“社会公众”, 还需要最高人民法院进行量化的司法解释。迄今为止并无权威的、有法律效力的解释。随着我国2004年10月29日宣布原则上不再对贷款利率设置上限 (农信社和城信社除外) , 这意味着贷款利率原则上实行了市场化。其对民间金融的意蕴是, 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 (包含利率本数) 事实上不再有效力。在长期, 我国取消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是一个发展方向。民间高利借贷首先是一种金融服务, 但有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社会后果, 尤其是当债务人难以如期还债时。因而取消民间借贷利率上限需要有一系列社会政策机制和法律机制作为其配套措施。
9、实行核准制来大力鼓励内生正式和准正式金融组织制度创新。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 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 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 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2005年一号文件的要求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 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 尽快启动试点工作。新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应该为此类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提供更为宽松的生存空间。发展地方中小民营银行等正式金融机构可以挤出部分非正式金融。应该向我国私人资本以多种方式开放正式和准正式金融服务市场准入, 从而使得本来“非法”的企业融资行为在一种正式化、组织化、制度化的层面上运作。比如可以通过改革现有金融机构甚至私人钱庄发展民营乡村银行, 还可以直接新建民营乡村银行。可以根据核准制核准新建中小民营金融机构, 杜绝政府参股或干预管理决策。新建中小民营金融机构最容易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和根据资本充足率来监管。温州一带地下私人钱庄和高利贷的存在均说明中小民营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有其生存和盈利的空间。具体而言, 内生正式和准正式金融组织的核准可以根据金融当局的级次分为中央金融当局核准和地方 (省或较大的市) 金融当局核准。这种做法类似于美国的做法。只有这样, 才能加快金融业的改革。
10、通过扩大民间正式金融的供给, 满足百姓对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 自然平抑和挤出民间非正式金融, 而不是打压民间非正式金融。随着经济民营化和市场化的进展, 百姓的金融需求在增加, 在正式金融压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 民间非正式金融是一种重要的金融服务供给。正式金融发展了, 民间非正式金融就会得到部分挤出。另外, 正式金融需要进一步使其所有权主体到位, 金融监管当局和其他政府部门退出对其实行的微观管理, 使得正式金融内生化和民营化。
(二) 改进农村金融的运作环境
1、选择一些较发达和较落后地区进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试点, 在试点基础上考虑进一步推行农村贷款利率市场化, 最终取消对农信社的贷款利率上限。对农信社的这一水平的利率限制性规定将使得农信社不能根据每一笔贷款的预期风险进行定价, 或者根据整个贷款资产组合的综合风险进行定价。只有贷款利率自由化, 信贷机构才有可能根据每一笔贷款的预期风险进行定价, 或者根据整个贷款资产组合的综合风险进行定价。如果不推行农信社贷款利率市场化, 农信社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或组织处于不利的、不平等的竞争地位。而在市场经济中, 金融当局应该维护竞争, 而不是事先确立谁是竞争中最后的得胜者。下一步是看如何推进这方面的做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采取低利率的。有必要在一些选定的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农村试点这方面的贷款利率市场化问题, 探讨是否借此不仅可以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覆盖面 (广度) , 同时提高农信社满足农户有效金融服务需求的程度 (深度) 。强制的低利率可能使得农信社普遍推行信贷配给 (即在给定利率水平下, 信贷供给低于农户愿意支付的、有能力支付的需求贷款数量) 的做法, 放开利率可能效果更好。
2、根据当前存款利率市场化试点经验, 小幅度放开正式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允许存款利率小幅度上浮是无风险的, 因为正式金融机构之间的变相高息吸储在许多地方本来就是公开的秘密。农村中小企业可以直接从中受益。金融组织或活动多元化也为农村中小企业选择金融服务供给者提供了空间。存在多元化的地方, 也有更多的利率可供选择。存在利率管制的地方, 往往存在严重的信贷配给 (即所发放信贷额度低于所愿意支付、有能力支付的额度) 问题, 结果反而不利于满足企业的信贷需求。利率管制是以限制金融供给者充分利用广泛存在的有关盈利机会的局部知识为代价的。
3、改进正式金融监管, 把开放信贷业与强化监管相结合。首先要提高金融监管当局的独立性和公信力, 其次要严格执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已经使用的审慎监管手段, 再次是结合社会监管 (包括存款人监管) 、所有人监管。单靠金融管理当局一家监管是不够的。既要杜绝监管缺位, 又要阻止监管越位。这两者往往意味着违法监管。监管者必须停止对金融机构的直接微观管理, 才能使得民营金融机构 (包括农信社) 真正民有民营, 从而发挥民有民营所蕴含的制度效率。
4、中小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建立共同的存款保险基金来为其吸收存款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险。这种保险费和保险金可由相应系统的行业协会或者共同的专设机构自行确定, 但必须达到或者超过法定的最低限度的存款保险要求。这并不排斥同时存在一个全国性的强制性存款保险, 后者可以是一种最低限度的存款保险, 适用于未参加中小金融机构之间共同设立的存款保险基金的金融机构。
5、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联手创建市场导向的贷款担保公司, 以提高担保公司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政府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加强金融监管和提供税收优惠的鼓励办法。迄今为止, 对担保公司缺乏监管。这种监管需要在以下方面展开:第一, 所有人监管/控制;第二, 负责对担保机构监管的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第三, 社会监管 (社会舆论, 信息披露等) 。
6、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征信行业建设。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初级阶段, 应注重促进征信行业的发展, 只有征信行业得到全面的和健康的发展, 才能形成失信惩罚机制的基本条件。征信系统涵盖面越大, 其服务性就越强, 人们对其依赖也会越大。我国的征信行业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统一的政府行业监督管理部门, 需要设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应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经营各类征信机构, 使之能够竞争性地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7、在非正式金融监管方面, 金融管理当局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不是强迫其完全正式化或者简单禁止, 而是可以通过提供预警信息, 提高透明度, 应降低其风险, 同时保持其活力。随着我国从2004年10月29日开始原则上对正式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不设上限, 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有关民间信贷利率不得高于商业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司法解释事实失效。一般可以原则上借助民法和合同法来保护非正式金融、解决其面临的一些问题。
(三) 改进专门针对乡镇企业、尤其是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安排
1、当前对企业集资的限定性规定过多, 严重影响到企业融资选择机会, 应该大幅度扩大企业的融资选择空间。应该区分合法集资与非法集资, 把企业集资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合法集资的确定标准可以是:集资人集资的目的是自身经营;集资符合核准标准;集资的方法合法;集资人有履约的能力和诚意。核准条件可以是一些比率:比如股权融资只需要验资核准;债权融资可以设置核准条件, 作一定比率限制, 比如企业总负债不得超过占自有资本的一定比例。
2、应对发行企业债券实行核准制, 放宽对发行企业债券的限制, 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发行债券的核准权力应该适度分散到省级政府, 不能集中在国家发改委。
3、在一些条件成熟地区, 可考虑建立地区性资本市场 (如场外股票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 。由于乡镇企业大多数规模小, 立足于本地, 地区性资本市场对于乡镇企业的重要性要大于全国性资本市场。
4、可以考虑设立像德国平衡银行那样的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德国平衡银行原来为德国独立的中小企业银行, 目前已经并入复兴信贷银行。在并入复兴信贷银行之前, 它对整个贷款资产组合实行风险定价, 凭借政府信用在国际资本市场融入低廉资金, 然后以风险定价原则放贷, 能够实现盈余。我国完全有条件建立一个类似的中小企业银行。
5、设置最低核准条件, 全面放开由特定民间投资者的民间资本全额出资的“只贷不存”的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 鼓励和核准企业间设立财团、投资公司、财务公司。
6、依托现有的工商联系统和商会网络或者类似的企业网络, 鼓励其建立各种互助基金, 这种互助基金只对内部成员开放, 包括存贷款业务、担保业务、投资业务等。
【关键词】电力系统;档案管理;创新
1.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档案在电力行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档案的管理又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企业六大专项之一,他的是否通过关系着企业的达标创优,关系着企业的命脉。所谓的电力企业档案就是指企业在生产、 经营活动中的最原始记录。 它不仅真实的反应了企业的发展历程,而且还记载了企业大量的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电力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领导者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电力企业承担的任务重,领导阶层忙于生产建设工作,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电力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电力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因此,对于档案管理的人员安排不够充足,结构缺乏合理性,使得档案管理人员降低了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得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
2.2档案收集重文字、轻声像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类型的电子档案大量涌现,使传统模式的档案管理必须改变以往的收集和整理方式,加大对电子档案的管理水平。但很多电力企业档案人员,只重视文字类的纸质档案管理,忽视对电子档案和一些声像资料的收集、保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降低了档案管理的质量,也大大影响了档案的利用率。
2.3信息化程度不高
自动化 办公技术 的提 高使 电子 档案的生成和管理被提上日程。但是,在 实际工作中,电力档案的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纸质档案在档案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如大量的专题图、设计图、地形图等。而相关管理系统CAD或CAM的运用还不完善 。相关技术培训比较滞后。现代档案人才引进不到位等,都使得电力档案的数字化、现代化程度较低。
2.4档案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是一项较为庞杂的工作,需要档案人员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但目前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缺乏服务和奉献精神,整体素质较低,管理方式落后,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较为滞后,使得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技术含量,阻碍了电力系统档案管理的发展进程。
2.5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部分领导阶层对于档案管理不重视,没有意识到档案对于电力系统发展的积极意义,导致在档案部门的投入资金少,使得档案部门设备陈旧,人员待遇低,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使得大量人才流失,管理手段和设备不能满足快速增加的档案材料,影响了电力系统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电力档案管理工作创新,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日新月异。传统的、手工的档案管理已跟不上实际需要,同时,严重阻碍着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电力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加速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进程。
3.1推进电力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档案信息技术的应用,档案信息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好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处理性质的基础工作。电子革命给未来的档案事业带来一个质的变化, 电子档案的优势将会给人们以充分的展示:信息与载体之间脱离了原有的一一对应关系,档案利用者利用档案时,可以通过网络等形式截取档案信息,而不必同时获取原档案的载体。虽然这种本质的变化将会给我们带来理论性的、思想性的、技术性的困惑,将会使我们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产生巨大的变化,纸介质和磁介质双轨制的收集、整理、编目和保管, 磁介质档案的形成、积累、开发、利用, 将会给档案工作者带来双倍或超过双倍的工作量。所以,要改变当前档案工作的重点,在注重收集纸介质档案的同时关注磁介质档案的积累,以适应这场变革,也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要加强信息的选取和积累,在管理好传统档案的同时大力开发电子信息。以期达到服务于企业各项工作的目的。
3.2全面提升电力档案科技含量
随着电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电力企业在建立以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时,企业档案在电力体制改革中,在维护企业利益中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我们档案工作者只会管好档案是不够的,更要创新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电力事业的发展,以科学的、先进的、一流的水平为电力事业的中心任务服务。
首先,我们要在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机制上创新。认真做好电力企业档案目标管理基础,及时完善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档案管理制度。
其次是在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上创新。一要进一步提高公文收发人员素质,在公文收发的同时完成文件分类和保管期限著录,超前控制档案信息流向, 确保办公自动化公文信息与档案公文信息一体化,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在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上创新。要建立企业公文信息平台,使档案信息从封闭走向开放,为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服务。
3.2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档案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具备一定工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责任心。面对电力建设和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电力档案队伍中还需一批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方面的人才。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传统 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电力档案队伍中整体素质普遍不高,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 档案管理人员中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 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这与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不相适应。
3.3加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必须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管理手段,建立系统完善的档案数据体系,实现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另外,加强管理软件的定期更新,使电力系统内部的资源实时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整理归档的原始档案定期进行检查,对受损的档案及时修复,保证档案的质量,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科]
【参考文献】
[1]李平.电力档案管理现代化浅论[J].四川电力技术,2010(3).
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共青团富宁县委关于对乡镇团委换届选举推进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通知》(富团通[2011]2号)文件精神,以及里达镇党委关于共青团里达镇2011年换届工作的有关安排,共青团里达镇在镇党委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换届选举工作程序,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团委换届暨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现将换届工作总结如下:
一、换届选举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汇报、超前谋划,努力做好换届选举前期工作
乡镇团委班子的配备以及能否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出思路、抓落实、开展工作,直接关系到所辖范围的团组织和团干部能否在上级团委的领导下做好团的基层工作,关系到广大团员和各类青年能否响应团的号召,紧紧围绕在团的周围,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为此团镇委积极向镇党委分管领导汇报,争取重视,并获得支持。首先,向镇党委分管领导和团县委请示汇报,经镇党委、团县委批准后,对镇团委班子的选拔条件、任职要求以及班子格局和职数进行了规定,要求各团(总支)支部做好镇团委换届工作有关工作;其次是团镇委超前谋划,在争取到镇党委的重视和支持的同时,结合团县委关于推进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在4月初召集各团(总支)支部书记、副书记 会议就此次乡镇团委换届推进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制定了《里达镇2011年换届选举推进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里发„2011‟13号文件,明确了镇团委换届的工作任务、目标、要求以及推进步骤,为搞好此次换届工作及推进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真筹划、精心准备,确保换届选举暨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取得实效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此次会议时间紧、任务重,做好会议以及换届选举筹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镇团委在镇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团委换届筹备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就召开团代会的时间、地点,会议的主要任务、议程,团代表分配方案,新一届团的委员会班子的结构要求和职数设置向镇党委和团县委呈报请示,及时下发通知分配代表名额、选举产生代表。
2、因地制宜、推荐人选。首先严格按照程序和《团章》的有关规定,以及团县委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要求和《里达镇2011年团委换届选举推进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为达到充实镇团委工作力量,拓宽镇团委联系青年的渠道、丰富镇团委的工作资源的目的,结合当地实际,在产生的代表中进行认真分析研究,重点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团总支中的优秀党团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企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中采取组织推荐、联名推选、个人自荐等方式推荐9名委员会委员,同时推荐出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报镇党委和团县委批复后提交团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
3、明确分工、筹备会议。为确保团代会开好、开出成效,镇团委抽调了年轻的工作人员组成会务组、秘书组、后勤组等积极筹备团代会和换届选举的各种材料和各项任务。起草好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深入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思考和部署新形势下团的各项工作,准备好会议所需的各种材料,确保将会议开成一个团结奋进、务求实效的大会;严格按照组织程序筹备会议和选举所需的各类材料,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根据会议所需做好食宿安排、会场布置等后勤服务工作。
(三)严格程序、开好大会,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及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1、严格程序、召开会议。按照方案要求,里达镇团委换届选举工作于2011年5月4日上午举行,下午结束。团代会严格按照《团章》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暂行)》的有关规定,通过大会会议议程,对开好大会提出要求,举行开幕式,并由上届团的委员会负责同志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按照选举办法选举产生新一届团委班子,整个换届选举大会开得活泼认真、严谨有序。
2、把握原则、进行选举。此次镇团委换届选举暨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都坚持“党建带团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 法,采取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新一届团的委员会,新一届团的委员会产生后召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采取等额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书记和副书记,并做好其他委员的分工。通过大会的召开成功选举出新一届镇团的委员会委员9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3名(女1名),委员5名。班子中镇直机关、学校6名,大学生村官2名,村年轻致富带头人1名。学历结构为:本科学历3名,大专学历3名,中专学历2名,高中学历1名。团委班子中,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30岁,平均年龄为27.6岁,通过换届选举真正把政治过硬、作风扎实、自律严格,有热情、有能力,团员青年信任、善于做青年工作的优秀青年党团员选配到镇团委班子中,实现了镇团委班子年龄、性别、文化、行业领域等结构的优化,努力建设了一支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高素质乡镇团干部队伍。
(四)认真总结、完善机制,做好换届选举的后续各项工作
1、认真总结、完善资料。在团代会圆满结束后,镇团委及时向党委和团县委汇报团代会召开情况、选举结果以及委员会成员基本清况,并形成书面选举结果报告,上报镇党委和团县委批复。并对此次团代会和乡镇换届选举暨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编写简报,形成工作总结,并将会议的各种材料进行归档管理。
2、建立健全机制、丰富工作内容。镇团代会的召开、团委班子的产生,对于新一届团的委员会来说才是刚刚站在 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确保新一届团的委员会班子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镇团委都结合自身实际,着手研究和建立镇团委自身运行机制、党政对镇团委的领导支持机制和镇团委联系青年、整合社会资源的机制;同时围绕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基本职能,设计镇团委的工作内容,努力将镇团委建设成共青团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的重要桥头堡。并且按照会议确定的目标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积极为“十二五”开局,为我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青春力量!
二、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此次镇团委换届暨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和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是确保镇团委换届暨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成功的必要前提。此次我镇团委换届选举工作镇党委政府、团县委都高度重视,真正做到了“党建带团建”。团县委下发了《关于召开共青团里达镇委第十次代表大会的请示的批复》(富团复„2011‟4号),镇党委政府对镇团委换届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为镇团委换届暨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提高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镇党委副书记和乡镇长都亲自都会进行指导,才使得镇团委换届选举暨乡镇团组织 格局创新工作都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2、充分准备、精密组织是确保镇团委换届暨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成功的关键。此次镇团委换届选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团镇委首先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积极向党委、团县委积极汇报,与镇党委沟通协调,对各团支部书记进行了业务培训,镇团委从报告的起草、团代表方案的制定、班子格局和职数的确定、委员会候选人的推荐和确定、会议的筹备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召开会议的过程中严格程序、组织周密,成功选举出了新一届团的委员会成员,有力的促进了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3、结合实际、有效统筹是确保团组织换届选举成功的重要基础。针对青年思想多样化、需求多样化、兴趣多样化、联系方式多样化日益明显,青年的流动更加频繁、青年的思维更加活跃、青年的诉求更加多样,青年成长和发展的压力普遍增大,团组织吸引、凝聚和联系青年的方式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做好镇团委换届推进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换届选举和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增加镇团委班子职数,不仅充实了团委的工作力量,而且拓宽了镇团委联系青年的渠道、丰富了镇团委的工作资源。
此次镇团委换届暨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虽然已经圆满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个工作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宣传力度不到位、委员推荐方式和渠道单
一、方式方法不够多样、时间安排上不够周密等,存在的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在镇党委政府和 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相信新一届团委班子能齐心协力,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使镇团委真正成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重要桥头堡,为更好地开展农村共青团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十二五”良好开局,里达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共青团里达镇委
围内开展乡镇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探索贯彻落实“两个全体青年”工作要求的新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全省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会议精神,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带动作用好、热心共青团事业的各领域优秀青年选拔到基层团委书记、兼职团委副书记、委员等岗位,建立健全科学的乡镇团组织运行机制,优化工作内容设计,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加快建设和谐繁荣的西部经济强市贡献青春力量。
二、目标任务
到今年8月底,全市乡镇团组织全面完成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一)采取编制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增强乡镇团组织的工作力量。
(二)建立完善的乡镇团组织工作运行机制,拓宽乡镇团组织联系青年和整合资源的渠道,丰富乡镇团组织的资源。
(三)合理设计乡镇团组织工作内容,充分发挥乡镇团组织在基层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原则。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委领导,采取灵活、适当的组织手段,对过程和结果保持合理的引导,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二)坚持团市委协管原则。团市委加强对各乡镇团组织工作的业务指导,及时处理各种问题。
(三)坚持竞争择优原则。在人选确定上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体现竞争性,把真正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年选拔出来,吸纳到团组织中。
(四)坚持科学配备原则。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合理配备乡镇团干部,保证选配方法、班子结构和委员人数的合理性,把代表不同群体、阶层、领域的优秀青年选配进团组织中,搭建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有利于扩大联系青年,有利于推动青年工作的班子结构。
四、班子选配及标准
(一)选配规模
委员会: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乡镇团委,委员会人数应为9—11人;人口在3万人以下的乡镇团委,委员会人数应为7—9人;
领导班子:乡镇团委设书记1名,兼职副书记可配3—5人,原则上不超过7人。其中编制外人员所占比例一般不能低于50%。关于编制外人员是指,乡镇团委编制以外的人员。
(二)选配范围
团委书记候选人:
1、从乡镇行政事业编制内工作人员中选配。
2、如无合适人员,也可从乡镇领导班子较年轻的副科级人员中选配做兼职团委书记。
团委兼职副书记、委员候选人:
1、从志愿服务基层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专业合作组织领头人、“三支一扶”志愿者、乡镇中学、站所和企业的优秀青年中选配。
2、根据乡镇大小和产业发展情况,从行政村、社区或机关单位的优秀年轻干部中选配。
3、从农村中的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外出务工返乡创业青年、复员军人等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年中选配。
4、行政村、社区团支部书记原则上要担任乡镇团组织委员。
(三)选配标准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拥护党的领导,思想积极,作风正派;
2、热心共青团和青年事业,自愿义务从事团的工作;
3、富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活力,在本行业具有较高威望,对青年群众有着较大的影响;
4、能够将本职工作或专业特长与团的工作有机结合,对推进团的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5、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或中共党员;
6、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兼职团干部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7、编制外的副书记无相应行政级别和行政待遇。
对编制外的副书记选配要体现代表性,推荐人选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热爱党,热爱青年工作;②能体现类别青年的代表性;③能调动一定的社会资源。
五、选配程序及实施
各乡镇团委书记可由组织直接任命或选举产生。
(一)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网络、广播电视、报刊媒体等媒介发布公告,宣传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营造社会氛围,务必传达到每名团员青年,使团员青年充分知晓。
(二)人选推荐。专兼职团干部人员推荐工作,坚持组织推荐、民主推荐和个人自荐三种途径相结合,产生初步人选。
(三)资格审查。对各种途径产生的推荐人选进行政审,着重审查报名者是否符合报名条件和是否有违反党纪政纪、计划生育政策、违法犯罪等情况,按照高于拟选配乡镇团组织委员数量20%的人数比例确定正式候选人。
(四)公开竞岗。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正式候选人通过面试评议和竞职演讲两种方式进行,确定进入考察阶段的人选。
(五)任前考察、公示和任命。根据情况,由各乡镇组成考察小组,按照组织程序对进入考察阶段的人选进行组织考察,在人选所在单位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根据考察和公示结果,由团市委和乡镇党委共同研究确定最终人选,并由乡镇党委发文任命。兼职团干部任期到其所属团的委员会下次换届时为止,任期结束后其所任职务自动撤销。
六、兼职团干部工作职责
兼职团干部主要有三项工作职责:
(一)充分发挥特定领域的联系纽带作用,开展团员青年基本情况调查,建立完整的乡镇团员青年数据库。
(二)充分发挥特定领域的资源优势,推进广汉市共青团五大品牌工作,以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教育引导青年、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三项重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并根据行业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团的工作。
(三)充分发挥特定领域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带动更多优秀青年投身到团的工作中,壮大基层团干部队伍。
七、设计乡镇团组织工作机制和工作内容
(一)新格局下的乡镇团组织可采取以下六项机制确保正常运行。
1、建立团务、社会事务两部工作制度。团务工作部主要负责团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社会事务部主要负责社会服务、对外联络、事业开发、社团管理、创办实体等事务,协调各类资源,推进工作。
2、建立团委会议制度。每年年初、年中及年底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和落实团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团组织的知识和工作部署。
3、联系基层团员青年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民主管理制度,以会议、走访、建立QQ群等方式,听取辖区内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意见及建议。
4、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工作业绩的量化考核制度,根据工作项目的等级标准,确定不同的考核分值,按照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情况综合打分,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和标准。
5、建立镇团委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团委委员学习先进理论知识。
6、建立信息报送制度。确定一名团干部作为信息联络员,负责收集、整理、报送基层团组织信息。
(二)新格局下的乡镇团组织工作内容着重突出以下方面:
1、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建立完善村(社区)团支部组织网络,选齐配强支部班子;理顺与辖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关系,加强工作交流合作。
2、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强化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对青年进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加强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合作,实施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
3、关爱农民工和“留守儿童”工作。按照“广覆盖、经常化、可持续”原则,管理使用好留守学生之家、阳光少年之家等关爱阵地。
4、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团力度,重点在已建立党组织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团组织。
5、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动员辖区内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团员青年,投身“除陋习•树新风”、关爱空巢老人、关爱“五保”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
6、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基层群众喜欢、具有本地特色的文体活动,注重增加娱乐性和时尚元素,引导团员青年健康向上,服务社会。
八、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党委、团市委要全程主导选配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科学制定方案。各乡镇党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乡镇团委班子结构要求、团干部职数设置以及具体推进步骤和方式,切实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严格工作程序。要严格按照规定动作扎实推进,切忌为完成任务而把此项工作简单化、形式化。要强调工作质量,把握好“建”与“活”的关系,确保乡镇团委建起来、有活力,并长期发挥作用。
中共广元市委办公室
关于转发《中共广元市委组织部
共青团广元市委 〈关于全市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委,市级各部门党组(党委),广元经济开发区、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党委: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10‟76号)、《共青团中央关于以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中青发„2010‟9号)和全省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2011年四川共青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党建带团建、党
—1—
团共建,大力开展“党团共建创先进,志愿服务争优秀”党(团)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为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而努力奋斗,经市委同意,现将《中共广元市委组织部 共青团广元市委<关于全市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广元市委办公室
2011年6月3日
—2—
中共广元市委组织部
共青团广元市委
关于全市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组部、团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10〕76号)、全国全省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和2011年四川共青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拓宽乡镇(街道)团组织联系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渠道,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经市委同意,自2011年5月中旬至2011年6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乡镇(街道)团(工)委“1+1+X”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现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全省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带动作用好、热心共青团事业的各领域优秀青年选拔到基层团委书记、专兼职团委副书记、委员等岗位,实现区域内各领域、各战线的团建大联合,建立健全科学的乡镇(街道)团组织运行机制,优化工作内容设计,结合创先争优和 “忠诚理想、敬业奉献、感恩奋进、健康生活”理想信念主题教育,大力开展“党团共建创先进,志愿服务争优秀”党(团)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
—3—
经济文化生态强市贡献青春力量。
二、目标任务
到今年6月底,全市245个乡镇(街道)团组织全面完成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并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一)采取编制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配强乡镇(街道)团的(工作)委员会,充实乡镇(街道)团组织工作力量。
(二)建立乡镇(街道)团组织工作运行机制,拓宽乡镇(街道)团组织联系青年和整合资源的渠道,丰富乡镇(街道)团组织的工作资源。
(三)合理设计乡镇(街道)团组织工作内容。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原则。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委领导,并采取灵活、适当的组织手段,对过程和结果保持合理的引导和掌控,确保达到预期目的。
(二)坚持上级团组织协管原则。团市委、县(区)团委要加强对工作的业务指导,及时反馈、处理相关问题。
(三)坚持竞争择优原则。在人选确定上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体现竞争性,把那些真正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年选拔出来,吸纳到团组织中。
(四)坚持科学配备原则。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合理配备乡镇(街道)团干部,要保证选配方法、班子结构和委员人数的合理性,要把代表不同群体、阶层、领域的青年选
—4—
配到团组织中来,形成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有利于扩大联系青年,有利于推动工作的人员结构。
四、班子选配
(一)班子构成。一般情况下,乡镇(街道)团(工)委设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1名和兼职副书记2—4名,委员7—11名,即“1+1+X”模式。要注重编制内、外相结合,其中编制外人员所占比例一般不低于50%。兼职副书记的选配应当充分考虑行业、领域的分布,专职副书记主抓组织建设,学校战线的副书记主抓思想教育引导和活动,志愿者战线的副书记主抓志愿服务工作,企业战线的副书记主抓企业团建,农村战线的副书记主抓产业发展、致富增收。
(二)选配范围 团(工)委书记候选人:
由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中35岁以下的副科级干部兼任。个别暂时无符合条件人选的乡镇,在乡镇党政班子换届后及时补充到位。
团(工)委专职副书记候选人:
由乡镇行政事业编制内30岁以下的优秀干部担任,应享受乡镇(街道)中层干部待遇。
团(工)委兼职副书记、委员候选人:
1.从志愿服务基层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专业合作组织领头人、“三支一扶”志愿者、乡(镇)中学、—5—
站所和企业的优秀青年中选配。
2.根据乡镇(街道)大小和产业发展情况,从行政村、乡镇(街道)企业、社区或机关单位的优秀年轻干部中选配。
3.从农村中的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专合组织领头人、种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外出务工返乡创业青年、复员军人等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年中选配。
4.从行政村、社区的优秀团支部书记中选配。
(三)选配标准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拥护党的领导,思想积极,作风正派;
2.热心共青团和青年事业,自愿义务从事团的工作; 3.富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活力,在特定社会领域具有较高威望,对青年群众有着较大的影响;
4.能够将其本职工作或专业特长与团的工作有机结合,为推进团的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5.政治面貌一般为共青团员或中共党员;
6.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兼职团干部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五、选配程序
乡镇(街道)团(工)委书记可由组织直接任命或直接选举产生。
专兼职副书记和委员的选配一般应采取差额选举方式,体现
—6—
竞争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工作程序:
(一)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网络、广播电视、报刊媒体、宣传栏、标语等媒介发布公告,宣传格局创新工作,营造社会氛围,使团员青年充分知晓。宣传发动时间不少于一周。
(二)人选推荐。坚持组织推荐、民主推荐和个人自荐三种途径相结合,产生初步人选。对各种途径产生的推荐人选,由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对其进行政审,按照高于拟选配乡镇(街道)团(工)委委员数量20%的比例确定正式候选人。
(三)公开竞岗。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面试、竞岗演讲等方式进行。
(四)民主选举。根据《团章》规定进行。也可参照利州区嘉陵街道团工委“1+X”组织格局创新模式进行选配(网址:http:///)。
(五)任前考察、公示和任命。根据竞岗情况,对拟任人选进行组织考察,在人选所在单位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根据考察和公示结果,由团县(区)委和乡镇(街道)党(工)委共同研究确定最终人选,并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发文任命。兼职团干部不占团委机关编制、职数,不享受同等级专职团干部的行政级别、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权利,但在参与学习培训、有关会议、工作决策、评先选优等方面可享受与专职团干部的同等权利。兼职团干部任期到其所属团的委员会下次换届时为止,任期结束后其所任职务自动撤销。
—7—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建带团建,事关全局、涉及未来。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必须抓团建、抓团建就是抓党建的观念,利用党政班子换届的契机,同步安排部署县区、乡镇(街道)团组织的换届工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精心组织实施,要全程指导督导选配工作,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科学制定方案。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乡镇(街道)团(工)委班子结构要求、团干部职数设置以及具体推进步骤和方式,切实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严格工作程序。要严格按照规定动作扎实推进,切忌为完成任务而把此项工作简单化、形式化。要强调工作质量,把握好“建”与“活”、“快”与“实”的关系,确保乡镇(街道)团(工)委建起来、有活力,并长期发挥作用。
(四)建立健全机制。乡镇(街道)、村(社区)团的工作经费要列入县(市、区)财政预算。对具有行政事业干部身份且特别优秀的团干部,组织部门要将其纳入党政班子后备干部培养;对非公领域的兼职团干部,可以在荣誉称号评选表彰中给予重点考虑,特别优秀的可推荐他们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农村青年当选的作为村级村、支两委班子人选重点培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编制外团干部提供一定的工作补贴和办公条件。要严格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不合格者要及时进行调整,形成能进能出、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
—8—
(五)加强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到基层团组织是党的重要组织基础,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就是打牢党的执政根基。加强团干部的选拔配备、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制度,落实团组织书记列席党的领导班子会议制度。全市各级党团组织要创造性地开展“党团共建创先进,志愿服务争优秀”党(团)员志愿服务进景区进社区进园区系列活动,作为创先争优和理想信念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各县区党委要将党建带团建和乡镇(街道)团(工)委“1+1+X”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纳入党建考核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将乡镇(街道)“1+1+X”模式配备团干部的工作情况作为乡镇党委四好班子、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评选的重要内容。
(六)加强督导促动。根据安排部署,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县区乡镇(街道)团(工)委“1+1+X”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推进不力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落实。
—9—
主题词:组织建设 共青团 实施意见 通知
中共广元市委办公室 2011年6月3日 印
(共印50份)
一、新时期企业团组织工作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团组织工作当前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在功能定位以及思想意识方面没有能及时地作出转变, 导致团组织工作陷入了不利的局面, 团组织工作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地被减弱。同时, 在改革背景不断地深入下, 机构设置也面临着众多尴尬的局面, 团干部因为面临工作压力以及竞争, 思想方面也出现波动。
(一) 在环境变化中团组织工作作用变淡化。
当前, 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正在向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不再是传统企业运行阶段中压倒一切的政治评价方式, 即便是一部分工作还包含有团组织的政治色彩, 但是凝聚力也在逐渐地变弱。
(二) 重视程度不足。
总的来说, 在当前的国企中, 团组织以及地位与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处于一个尴尬的环境中, 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得到更多的利润, 这就导致了企业重视经济发展, 忽略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另外, 企业对于团组织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一般表现在该组织在各项活动中得到重视的程度低, 企业没有将更多的资金注入团组织, 并且团组织工作人员配置较少, 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 还需要承担其他部门的工作, 导致共青团组织仅仅是一个摆设。
(三) 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现象。
当前, 在国企单位中团组织是一个常见的机构, 但是在工作上, 团组织的工作能力却得不到有效地发挥, 这主要是在工作上有太多的形式主义存在, 导致团组织如同虚设。比如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一些部门或是参与者不重视团组织开展的工作, 一些人甚至不参加活动, 导致团组织的组织能力得不到发挥, 陷入尴尬的局面。
(四) 团组织创新能力较弱。
当前在企业中, 多以80、90职工为主干员工, 在工作过程中, 团组织工作面对的是一群新生力量, 因此, 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式各样。但是在现实中, 团组织在开展工作的时候, 还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 传统循规蹈矩的方式不能适应当下年轻职工的需求, 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 此外, 在团组织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活动内容与实践脱离, 导致职工对活动不感兴趣。并且这些活动与生产管理存在冲突, 导致青年职工对团的工作失去信心。
二、新形势下企业团委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 强化队伍建设, 提高职工道德素质。
不断强化团组织书记队伍的建设工作, 保证团组织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其次, 需要建立特殊的企业文化, 同时要在企业的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团组织还要围绕企业文化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激发职工爱岗敬业精神, 使其能够在道德与素质上得到提高, 保证企业与职工双赢。
(二) 紧密联系实际, 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在工作的过程中, 团组织需要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紧密地与职工的实际需求联合在一起, 有针对性地做好当代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 还需要激发职工与企业共存亡的意识, 要让其明白只有企业得以发展, 他们才能够生存;要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要重视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物质或是精神上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以促进他们能够给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要做好宣传工作, 将企业文化宣传到基层宣传到个人, 要让他们能够树立起团员的意识, 引导他们在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三) 注重工作方面的创新。
在工作过程中, 需要改进传统的工作模式, 要把员工的诉求以及企业的实际要求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 让职工意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 促使其聪明才智得到发挥, 以实现与企业共同进步。要理论联系实际, 摒弃传统说教式的工作模式, 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宣传教育。
(四) 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实时地关心青年职工的思想动态, 在实践过程中, 除了要对其进行鼓励以外, 还需要做好平常的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及心理动态, 有针对性地创建一些活动。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经济以及文化发展全球化的背景下, 新时代的青年员工具备更加独特的心理需求以及价值观, 因此, 在工作的过程中, 要求企业的团组织重视这些问题, 并且要通过科学化、民主化的创新工作方式, 让广大的青年职工能够积极地参与组织的交流, 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 对新形势下企业团组织工作的创新进行分析, 并且提出了当前形势下企业团组织工作面临的问题, 同时根据存在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企,组织工作,创新,问题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刚.机场团组织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作用[J].艺术品鉴.2015 (01) :123-124.
[2]吴钢.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如何促进青年员工成长发展[J].科技资讯.2014 (02) :57-58.
[3]李一川.如何做好基层行团组织工作[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3 (05) :204-205.
[4]侯向民.国有大型企业党政工团如何带领青年员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好生力军作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2007 (31) :218.
创新思维方式
一是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使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扎根。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破除那些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层面。在全区深化以“远学深圳高新区、近学苏州工业园”为内容的“双学”活动,学习深圳高新区发展理念、创新思维和苏州工业园区先进管理理念。
二是积极组织各类培训,不断强化创业创新意识。围绕领导干部规划理念新跨越展开培训工作:与东南大学联合开办无锡新区工程硕士培训班,进一步创新领导干部的规划理念、城市设计理念;拓宽境外培训渠道,在美国举办一期环境保护及规划管理培训班,派2~3批干部到新加坡培训。启动机关工作人员全员国外培训工程,到2015年全体机关人员全部到新加坡轮训一遍;加大对教育、社会事业、科技等条线人员的培训力度,分门别类地举办专题培训班。
三是大力拓建实践平台。不断提升科学发展能力。广泛拓展实践渠道,有效提高干部抓工作、促发展的能力。继续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定期选派一批干部下派基层锻炼、到艰苦岗位锻炼,有针对性地加强综合实践锻炼,培育项目建设的“后备军”。建立新提任干部到信访、拆迁等部门挂职制度,推进干部成长实践化。积极为干部的成长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进一步推进干部多岗位锻炼,今后新提拔的干部原则上要有在信访、拆迁等重点工作部门挂职或工作的经历。通过多渠道锻炼,拓宽各级干部的发展思路。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本领。
创新选人模式
一是明确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始终把善于不善于引领科学发展、适应不适应科学发展,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标准。重用那些思想解放、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敢于攻坚克难的十部,根据他们的特长,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配备领导班子,特别是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扩大区管干部公开选拔渠道,拿出一定数量的职位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当前,还要把那些善于化“危”为“机”、破“冰”解“冻”的干部选任到重要岗位上。
二是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地考核评价干部,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在考核导向上,切实扭转过去那种“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观,把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是否改善。能源资源消耗速率是否下降,区域生态质量是否提升,经济社会是否协调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是否达标等等这些“隐性政绩”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新型指标。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让有作为的干部有位子。
三是以全新理念选拔任用干部。坚持“以战胜困难论英雄、凭发展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彻底打破过去选拔任用干部看文凭、论资历的条条框框,不以一时成败把干部“定调”,不以一纸任命让干部享受终身。大胆创新,任人唯贤,真正做到以能力选干部,以作为聘干部,以业绩用干部,以创新评干部,形成全新的干部选任良性循环机制。加大对年轻干部、高学历干部、女干部的提拔使用力度。促进班子结构优化,建立一支300人规模的后备干部队伍。
创新基层建设
一是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党员示范岗争创活动。在全区已经评出的40家党建工作示范点和30个党员示范岗中,通过PPT等方式将各自先进经验进行集中展示,共同学习借鉴,相互促进提高。此外,组织示范点党组织书记到省委党校、区外的党建先进单位开展集中培训、学习观摩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建示范点的争创水平,年内创新一批特色项目,打造10个“双示范”新样板。
二是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丰富“三结对”工程、“双百共建”活动新内涵。开展镇(街)配备干部差额票决试点、村(居)书记公推直选试点、中层干部公推竞岗等工作,推广村(居)级领导班子“公推直选”经验,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按照区机关部门与村(居)、干部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三结对”工程要求。组织开展100家已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和100个村(居)“双百共建”活动,实现企业先进文化、先进理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相结合。
三是扩大党组织的覆盖率,提高在“两新”组织中的影响力。广泛开展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园区”为主题,以组织满意、业主满意、党员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为核心内容的“五满意”党建争创活动,全力打造创新型开放式党建格局,使“两新”党建取得新突破、组织建设得到新加强、文明创建摘得新成果、党员职工素质得到新提高、企业经营取得新发展、和谐建设再上新台阶。今年完成100家新经济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党在“两新”组织中的影响力。
创新制度建设
科学发展要用完善的体制机制加以保障,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因此,必须在建立健全科学发展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放大高新区体制优势。发挥高新区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率先启动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以无锡新区管委会一镇、街道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以无锡高新区一各功能同区为主的双轨制开发、管理模式。突出“精简、统一、高效”原则,在无锡新区并不回归传统行政区的创新体制下。探索出符合区域特点的全新路径,进一步发挥大部门体制优势,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合重组,整合一批部门或单位。
二是积极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择优竞争机制。深化“四破四立”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终身制,实行聘任制,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人随职走,职随岗变,岗变薪变。打破单一制,实行岗位竞争制,因事设岗,一专多能,一人多岗,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机制。打破身份制,实行雇员制,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畅通机制。打破平摊制,实施绩效考核制,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完善综合考评办法,实行考核与努力程度挂钩、考核与薪酬分配挂钩、考核与发展导向挂钩。
三是加快基层民主建设步伐,落实群众“三权”。“三权”,即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群众代表参与基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锡新区今年将创新听政于民的机制和制度,在镇、街道普遍建立听政于民、问计于民的制度,明确凡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政府有关部门在做出决策前,由群众代表投票表达意见。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完善基层党(工)委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并对领导分工和职责及履职要求,议事决策的程序及决策的责任监督等方面作出规定。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梅村、鸿山两镇开展人大代表缺额差额竞选工作,建立群众代表列席会议制度和群众代表考核干部制度,提高公民政治参与度。
四是加强干部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既分工负责又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合力。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问责机制,对全区领导干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问责,通过定期督查、暗访调查、组织测评、群众评议等形式,及时了解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责和处理意见。
【乡镇团组织创新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乡镇基层组织工作思路10-13
组织部长调研乡镇工作总结06-17
乡镇街道2024年组织工作要点10-26
乡镇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进展情况07-26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工作总结06-23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帮扶实施意见05-27
乡镇组织委员述职述廉报告12-10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年破解难题方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