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总结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剂总结(共6篇)

方剂总结 篇1

麻花汤(麻桂杏甘)

功用:发汗解表,选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

病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辨证要点:外感风寒表实证基础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桂枝汤

功用:解肌发表调,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表虚证 病机:“太阳中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配伍特点:

1、发中有补,散中有收,祛邪而不至过汗,和营使发汗有源

2、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阴阳并补,调和营卫。

辨证要点: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九味羌活汤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配伍特点:

1、辛温升散药和寒凉清热药和用,外散风寒,内清里热,使汗而不峻,清而不滞

2、体现了“分经论治” 辨证要点: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恶汗发热,头痛恶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小青龙汤(心肝将喂小青龙,妈要跪下)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配伍特点:

1、解表散寒和温化水饮并行

2、辛散温燥与酸收润敛相合 辨证要点:恶汗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功用:辛寒清热,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六淫,邪热雍肺证

病机:风热入里或风寒化热入里,邪热壅肺,肺失宣降

配伍特点:麻黄配石膏,解表与清肺并用,麻黄配杏仁,宣肺与降气结合,全方寒热并用,但石膏倍于麻黄 辨证要点:邪热壅肺之咳喘的常用方。发热,咳喘,苔薄黄,脉数 第二章 泻下剂

大承气汤(大笑之后)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

3、里实热证

病机:伤寒邪传阳明肠腑,入里化热,并与肠中燥屎结滞,腑气不通。

配伍特点:

1、攻下药陪理气药,理气攻下法

2、药力迅猛,涤荡阳明腑实,釜底抽薪法

3、峻下热结,以救阴液,急下存阴法。

辨证要点:治疗阳明腑实代表方。痞满燥实及苔黄厚,脉实 大黄牡丹汤(人削黄瓜皮)功用:泄热迫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病机: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结于肠中,肠络不通。

配伍特点:集泻下,清利,破瘀于一体,以通为用,泄热破瘀法

辨证要点:湿热瘀滞肠痈初起的有效方剂。右下腹痛拒按,右腿屈伸痛甚,时时发热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第三章 和解剂

小柴胡汤(小黄草早将胡人伴)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2、妇人热入血室

3、疟疾,黄疸 病机:伤寒邪传少阳,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所致。配伍特点:

1、疏透于清泄结合2、祛邪之中兼以扶正。“去渣再煎”“一身汗出” 辨证要点:伤寒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苔白,脉弦。逍遥散(江河无草竹,当凌逍遥湖)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病机:肝气郁结,脾虚血弱,脾失健运。

配伍特点:

1、肝脾并调,使气血兼顾,肝脾调和

2、疏中寓养,既补肝体,又助肝用。

辨证要点:调肝养血的代表方,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两胁胀痛,身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三人练琴)功用:平调寒热,散结除痞。主治:寒热互结痞证

病机:小柴胡汤误下损伤中阳,外邪趁虚内入,以致寒热互结中焦所致的痞证。配伍特点: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辛开苦降以调气机,补泄同施以顾虚实。辨证要点:寒热互结痞证的代表方。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苔腻微黄。第四章 清热剂

白虎汤(白虎拾草治母惊)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病机:胃热炽盛,充斥内外

配伍特点:辛寒清透配苦寒质润,辛寒清气法

辨证要点: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壮热,汗多,烦渴,脉洪大。凉膈散(竹竿支帘,皇甫谧拨琴)功用:清泄膈热 主治:热灼胸膈证

病机:脏腑积热,聚于胸膈

配伍特点:清上于泻下并行,以泻助清法

辨证要点:治疗脏腑积热,聚于胸膈的常用方。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或滑 清营汤(西单卖竹帘,皇帝用银元)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病机:邪热初传营分“入营尤可透热转气”

辩证要点:治疗热邪初入营分证的常用方。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或时有蟾语,舌降而干,脉细数。犀角地黄汤(西地牡丹药。清热凉血好)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

配伍特点:

1、清热之中兼以养阴

2、凉血于散瘀并用。

辨证要点: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的常用方。失血,斑色紫黑,身热檐语,舌降起此,脉数 仙方活命饮(迎风只要背朝天,当家没乳叫陈花)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病机:热毒壅结,营卫不行,经脉阻塞,血瘀气滞。配伍特点:疮家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辨证要点: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的常用方。局部红肿热痛,甚着伴有身热凛寒,脉数有力。导赤散(导赤竹竿捅地)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

病机:心经热盛或心热下移小肠之证

配伍特点:清心于养阴两顾,利水并导热下行。

辨证要点:利水养阴治法的代表方,心经火热证的常用方。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舌红,脉数。龙胆泻肝汤(秦弟龙车归,只卸木柴草)功用:清泄肝胆实火,清利胆经湿热 主治:

1、肝胆实火证

2、胆经湿热证 病机:肝胆实火上炎或肝胆湿热循经下注。

配伍特点:

1、清利并行

2、泻中有补

3、降中寓升

辨证要点:肝胆实火,胆经湿热下注的常用方。口苦尿赤,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或滑。清胃散(清胃当地炼生丹)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病机:胃有积热,火郁血热,循经上攻

配伍特点:清气与凉血并举,苦降与升散并施,清泻与滋养兼顾。

辨证要点:胃火血热所致牙痛的常用方。牙痛牵引头痛,其齿喜冷恶热,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 芍药汤(秦香莲当军官,少要兵干不干)功用:清肠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

病机:湿热积滞雍塞肠中,气血不和。

配伍特点:

1、气血并调,兼以同因通用

2、温清并用,侧重于清肠燥湿。

辨证要点:大肠湿热,气血不和所致痢疾常用方。痢下赤白相兼,腹痛,里急后重,舌苔黄腻。清暑益气汤(西斛麦连竹荷知粳翠衣)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伤气津证

病机:中暑受热,耗伤气津

配伍特点:清补并行,即清热解暑,又益气生津。

辨证要点:夏月伤暑,气津两伤之证。身热心烦,口渴汗多,体倦气短,脉虚数。第五章 温里剂

理中丸(理中人将猪赶)功用: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中焦虚寒证

病机:脾阳素虚或突受外寒,过食生冷,损伤脾胃阳气所致。

配伍特点:辛温于甘温相配,温中祛寒力增,且有益气健脾之功。温补并用。辨证要点:治疗中焦虚寒证的基础方。吐利腹痛,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小建中汤(大将见中堂要跪)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

病机:中焦虚寒,肝脾不和,化源不足。

配伍特点:

1、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辛散于酸收并用

2、温中补虚之中体现和里缓急。

辨证要点:治疗虚劳里急的常用方剂。腹中挛痛,喜得温按,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弦细。第六章 补益剂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病机:脾胃气虚,失其健运

配伍特点:药皆味甘入脾且甘温平和

辨证要点: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补气剂的基础方。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参苓白术散(深岭白猪斗山妖,甘枣接连杀一人)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配伍特点:

1、补泄同施,虚实并治

2、补气渗湿为主,“培土生金”“利小便以实大便” 辨证要点:脾虚湿盛泄泻的常用方。面黄乏力,肠鸣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赶虎,皮人骑马挡猪)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虚气陷证

2、气虚发热证

配伍特点:

1、以芪、参、术、草益气补中为主,陪升麻,柴胡举下陷之清阳

2、通过补中益气而达到退热的目的 辨证要点: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生脉散(无脉人)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气阴两伤证

病机:感受温热,暑热之邪,耗气伤阴证,或久咳伤肺,气阴受损所致。配伍特点:甘寒配甘温,气阴双补,甘配酸,补敛相合。

辨证要点:气阴两虚的常用方。体倦多汗,气短咽干,舌红脉虚。四物汤(当地四物要熊)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病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充任虚损。配伍特点:补血配活血,补调结合。

辨证要点:补血调经基础方。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脉细 归脾汤(归脾三人目酸,齐归祝愿神眼)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

2、脾不统血证 病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

配伍特点:

1、心脾同治,重在补脾

2、气血并补,重在补气。

辨证要点: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炙甘草汤(弟清早教草人卖芝麻酱)功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复脉定悸 主治:

1、阴血阳气虚弱证

2、虚劳肺萎 病机:“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配伍特点:

1、气血阴阳并补

2、心脾肺肾四脏同调

3、通脉

辨证要点:阴阳气血并补之剂,是治疗脉率失常的著名方剂。脉结代,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六味地黄丸(渔夫单药熟蟹)功用:滋补肾阴 主治:肾阴虚证

病机:肾阴不足,阴虚内热。

配伍特点:

1、三补三泻,以补为主

2、肝脾肾三阴并补,补肾阴为主。

辨证要点:肾阴虚基础方。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一贯煎(当地一贯杀狗卖金铃)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阴虚肝郁证

病机:肝肾阴虚而兼气滞。

配伍特点:加川楝子以疏肝理气,补肝疏肝相结合。

辨证要点:阴虚肝郁,肝胃不和所致的脘胁疼痛的常用方。脘胁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虚弦。肾气丸(富贵母吃黄鱼要腹泻)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配伍特点:

1、补阳为主配伍滋阴之品,旨在阴中求阳。

2、微微生火,少火生气。

辨证要点:补肾助阳常用药。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而尺部沉细。第七章 固涩剂

牡蛎散(骑马卖牡蛎)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主治:体虚自汗,盗汗。

配伍特点:补涩结合,以涩为主。

辨证要点:体虚自汗,盗汗的常用方。汗出,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四神丸(四神将骨肉卖鱼)功用: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主治:五更泻

病机: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

配伍特点:温补脾肾,以温肾为主。温中寓涩,以温为主。

辨证要点: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的五更泄泻或久泻的常用方。五更泄泻,食不消化,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金缩固精丸(龟伯要春香勤固经)功用:补肾涩精 主治:肾虚遗精。

辨证要点:肾虚精关不固的常用方。遗精滑泄,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第八章 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朱黄连,当地草,心烦失眠全治好)功用:镇心安神,泻火养阴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病机:心火亢盛,灼伤阴血所致。

配伍特点:

1、重镇安神配清心泻火

2、重镇泻火配滋阴养血。

辨证要点: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而致神志不安常用方。失眠,惊悸,舌红,脉细数。天王补心丹(人玄丹参,天麦冬,枣柏子仁,归,桔,茯,生地,五味子,远志)功用:滋阴清热,补血安神 主治:阴虚内热,神志不安。

病机:忧思太过,暗耗阴血,心肾两亏,虚火内扰所致。

辨证要点:心肾阴虚内热所致神志不安常用方。心悸失眠,神疲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第九章 理气剂

越鞠丸(越好喝川剧)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

病机: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以气郁为主,乃因喜怒无常,忧思过度,饮食失节所致。配伍特点:

1、全方数法和用,六郁并治,气郁为主

2、五药治六郁,未治痰却治源。辨证要点:六郁证的代表方。胸膈痞满,脘腹胀痛,饮食不消。半夏厚朴汤(夏侯将复苏)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痰气郁结之梅核气 病机:情志不遂。

苏子降气汤(苏子归后湖,富贵伴三苏)功用:降气祛痰,止咳平喘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

配伍特点:

1、降气祛痰药配温肾补虚药,标本兼顾,上下并治

2、降中寓升 辨证要点:上实下虚喘咳证常用方。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腻。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吓三人)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中虚痰阻,胃气上逆证。

病机:外邪虽经汗吐下而解,但中气受损,痰浊内生,阻于中焦,胃气上逆所致。配伍特点:

1、降逆化痰与益气和胃并用

2、镇降逆气不伤胃,益气补中不助痰。

辨证要点:中虚痰阻气逆证常用方。胃脘痞鞭,意气频作或呕吐,呃逆,苔白腻,脉缓或滑。第十一章 理血剂 血府逐瘀汤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配伍特点:

1、活血配以行气

2、祛瘀与养血兼顾

3、升降并用,使气机调畅。

辨证要点:治疗胸中血瘀证的常用方。胸痛或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功用:补气,活血,通络。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配伍特点:益气活血法。

辨证要点:气虚血瘀之中风常用方。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咳血方(咳血只喝青梅蜜瓜浆)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配伍特点:清肝凉血为主,结合清肺化痰,敛肺止咳,凉血止血之功。

辨证要点: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常用方。咳痰痰稠带血,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小蓟饮子(地滑,牧童铺竹草,接小蓟之子归)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病机:热结下焦,损伤血络,瘀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致。配伍特点:

1、止血之中寓以化痰

2、清利之中寓以养阴。

辨证要点:热结下焦所致的尿血,血淋常用方。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黄土汤(猪伏草地擒蛟龙)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病机:脾阳不足,中焦虚寒,统摄无权。

配伍特点: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温阳而不伤阴动血,滋阴而不滋腻碍阳。

辨证要点:脾阳不足所致的便血或崩漏常用方。血色暗淡,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第十二章 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薄荷,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配伍特点:集辛散祛风药为一方

辨证要点:外感风邪头痛常用方。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镇肝熄风汤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

病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气,气血逆乱所致。配伍特点:镇肝,平肝,柔肝,疏肝四法相合,治风从肝。

辨证要点:阴虚阳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的常用方。无论中风前后。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

第十三章 治燥剂

麦门冬汤(人早卖炒虾米)功用:滋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

1、肺胃阴伤之虚热肺萎

2、胃阴不足证 病机:肺胃阴津耗损,虚火上炎引起。

配伍特点:

1、麦门冬:半夏=7:1。

2、培土生金,虚则补母之法。

辨证要点:肺胃阴伤,气机上逆所致肺萎咳嗽或呕吐常用方。咳唾涎沫,短期喘促,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第十四章 祛湿剂平胃散(三陈诸侯)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

病机:湿邪困阻,气机不利,脾胃失和。配伍特点:以辛温苦燥为主。

辨证要点:湿滞脾胃证常用方。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藿香正气散(霍元甲半夜三更指令陈真捕大腹猪)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病机: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清浊不分,升降失常所致,配伍特点:

1、辛温芳香配苦温燥化

2、少量健脾益气之品

3、全方升清降浊。辨证要点: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茵陈蒿汤(茵陈治黄)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病机:湿热内蕴,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属于阳黄。

辨证要点:湿热黄疸常用方。一身俱黄,色鲜明,舌苔黄腻。八正散(黄山边区通车炒石)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热淋

病机:由湿热蕴结膀胱所致。

配伍特点:集多味利水通淋之品为一体。

辨证要点:湿热淋证常用方。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甘露消毒饮(秦香莲飞石射陈,石菖蒲搏斗被捕)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之湿热并重证。

配伍特点:芳香化湿,清热利湿,苦寒清热燥湿以及泻火解毒之品为一炉

辨证要点:湿温时疫,湿热并重证,为夏令暑湿季节常用方。身热肢酸,口渴尿赤,舌苔黄腻。五苓散(五岭贵妇择白术)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1、畜水证

2、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霍乱

3、痰饮

病机:表邪未解,内传膀胱,以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

配伍特点:以甘淡渗湿,配通阳化气与健脾燥湿药,表里同治,膀胱于脾并调。辨证要点:淡渗利水,化气解表之剂。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真武汤(真武少将副祝福)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

病机: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配伍特点:以辛热之药为主,布散泛滥之水。配苦燥渗利药,增利水之功。

辨证要点:温阳利水之代表方。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

第十五章 祛痰剂

二陈汤(二陈吓服草莓酱)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配伍特点:燥湿祛痰为主,行气健脾为辅。

辨证要点:治疗湿痰证的基础方。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咳,舌苔白腻,脉滑。半夏白术天麻汤(三夏天祝洪福)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主治:风痰上扰证

病机:脾湿生痰,湿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所致。配伍特点:化痰熄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辨证要点:风痰上扰所致眩晕头痛常用方。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保和丸(俏皮山神下岭来)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滞胃脘。病机:食积内停,暴饮暴食所致。

辨证要点:治疗一切积食的常用方。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乌梅丸(鬼脸数百将,细眉贵妇人)功用:温脏补虚,安蛔止痛。主治:蛔厥证

病机:素有蛔虫,肠寒胃热,蛔虫上扰。

方剂总结 篇2

一、对象

1. 对象。

我们选择本校2008级中西医临床专业 (K050810班) 和 (K050811班) 的学生, 其中K050810班共46人为实验组, 运用病例教学法教学, K050811班共48人为对照组, 运用传统讲授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间均为2010~2011学年下学期, 教学总学时均为74学时, 由同一教师授课, 2个班的前期课程相同, 年龄相近。

2. 教材。

教材选用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第1版, 供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用, 谢鸣主编)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病案选编。

以《方剂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90首重点方剂为主, 精心选编病案, 逐渐积累, 建立内容充实的病案库, 病案的选编是教学效果的关键, 每次课选择的案例, 要符合本次讲授方剂的需求, 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2. 组织病案分析和讨论。

在课前将选定的病案印发给学生, 案例教学就是创设医疗情境, 使学生把课堂当诊室, 把病案当患者真实的病情记录, 学生把自己当医生, 学生分析病案的过程, 就是医生面对患者诊治疾病的过程。对每一个症状的分析, 就是对患者的高度负责, 学生有了责任感,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讨论时, 以学生为主角, 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 然后各自提出自己的答案。老师只是提示引导, 必要时, 可作一些说明, 或介绍不同观点, 但不解释具体问题, 对学生的不同诊断、观点、治疗方案、选方用药不急于肯定或否定, 允许各自保留意见, 鼓励继续研究, 寻求最佳方案。最后做好方案评论, 对病案中原则问题如:诊断、鉴别诊断给出明确答案, 并进行分析, 对治疗方案可以评论。一个病案, 可以有多种治疗方案, 有多个方剂可供选择, 应从中优选, 只要没有原则性错误, 可能都是可行的。评论的着重点应当是决策过程是否科学、优化,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3. 对照组。

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运用“灌输式”传统方法进行讲授, 黑板图表演示, 课后背诵方歌。

4. 实验组。

实验病案教学法:病案引导→教师精讲→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具体做法是: (1) 课前准备, 选取病案, 根据病案内容提出思考题, 在上理论课前发给学生。 (2) 上完理论后给学生5~10分钟时间思考、讨论, 做出该病例的病因病机。 (3) 诊断、治疗的分析。 (4) 最后要求学生模拟医生为该病确立治法、开出处方。在学生讨论中, 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并及时纠正一些常见的问题。

三、评估方法

1. 考试评估。

《方剂学》理论考试由三个板块构成:方剂组成 (记忆背诵) 占20%, 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占50%, 病案分析与方剂临床运用占30%。考试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的总分、病案分析题分数进行统计学检验 (t检验) 。

2. 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 我们给实验班学生每人发出1份含1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 每个问题设置好、较好、差三个等级的选项, 以了解学生对病案教学方法的评价。

四、结果与分析

1. 实验班与对照班《方剂学》考试成绩

结果见表1。

2. 学生评价。

共收回问卷调查表46份, 结果100%学生反映为好或较好病案教学法, 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可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跃课程气氛, 调动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有利于临床运用方剂的能力的培养, 提高综合分配和判断能力, 强化方剂的记忆和实用技能。

3. 分析。

通过对学生进行的不记名问卷调查的分析,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病例教学法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对方剂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具体方剂中穿插病例, 虽然花费了一定时间, 但有利于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小结与体会

病案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思考与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从表1中通过对考试成绩的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果显示两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而且实验组成绩优秀的 (80分以上) 比例高于对照组, 说明在《方剂学》中使用案例式教学法有利于营造学生主动学习, 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在上课之前, 把病案资料发给学生, 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讨论中, 学生踊跃发言, 互相争辩;同时, 授课老师则根据讨论进度不断给予肯定、鼓励, 如果偏离方向及时诱导、点拨、启发思路;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 教师现场解答, 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形成了师生互动, 双向交流的课堂氛围。目前我们本科教育基本是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主,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学生们接触临床少、实践少。课堂上案例教学把病案生动地、具体地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接触到了模拟的临床病例, 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临床教学上的不足。与此同时, 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要求教师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选病案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特征, 并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寓教于乐。这就激发了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坚持学习, 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摘要:在《方剂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采用病案导入法, 制作多媒体病例课件进行方剂学的案例式教学, 结合教学内容, 以病案为载体, 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案例探究中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 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 利于《方剂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中医考研方剂复习重点总结 篇3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 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 “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辨证论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普济方》: 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开创方论之先河 《医学心悟》: 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止嗽散(风邪犯肺,肺失宣降)

治咳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

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火不生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脾胃纳运乏力,升降失常)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旋覆代赭汤(胃虚,痰阻,气逆)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

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脾虚不摄)四物汤(营血虚滞)

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

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治腹痛——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筋脉失养,营卫俱虚,阴阳失调)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治发热(甘温除热)——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当归补血汤(血虚气弱,阳浮于外)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筋脉失养,营卫俱虚,阴阳失调)治胁痛—— 一贯煎(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肝气郁滞)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治头痛——川芎茶调散(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治中风——镇肝熄风汤(阴虚阳亢,气血上逆)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络阻,经脉肌肉失养)治崩漏——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归脾汤(脾气虚弱,脾不统血)固冲汤(脾气虚弱,冲脉不固)理中丸(中焦虚寒,脾不统血)

治失眠——朱砂安神丸(心火偏亢,阴血受灼,心神失养)天王补心汤(心肾阴亏,虚热内扰)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酸枣仁汤(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虚火内扰)

药物在方中的作用

1、大黄——大承气汤(配芒硝)—— 荡涤肠胃热结 温脾汤(配附子)——攻下积滞

桃核承气汤(配核仁)——下瘀泄热

大黄牡丹汤(配核仁)——清泻肠中湿热,活血化瘀 八正散——清热泻火 茵陈蒿汤——泻热逐瘀 芍药汤——邪热祛积

2.桂枝--------桂枝汤(配白芍)解肌发表,温助卫阳,温通经络 当归四逆汤(配当归)----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炙甘草汤(配炙甘草)----温阳通脉 麻黄汤-----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小建中汤-----温中散寒 桃核承气汤----通行血脉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平冲降逆 肾气丸-----温阳化气 五苓散----化气解表

3.黄芪---------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 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归脾汤-----------益气健脾,益气生血,益气摄血 固中汤-----------补气健脾,补气摄血,补气生血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 防己黄芪汤------补气利水

4、麻黄——麻黄汤——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阳和汤——开泄腠理,发越阳气

麻杏甘石汤——宣肺平喘,辛散透邪

5.半夏-----半夏泻心汤———散结除痞,和胃降逆 温经汤———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调经 麦门冬汤———降逆和胃,开通胃气,祛痰除涎 小青龙汤———燥湿化痰

蒿芩清胆汤———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小柴胡汤———和胃降逆止呕

6.白术-----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 痛泻要方——益气健脾燥湿

完带散——(山药)益气补脾,祛湿止带 五苓散——健脾燥湿利水

7.五味子----小青龙汤——敛肺平喘 生脉散——敛阴止汗 四神散——涩肠止泻 天王补心丹——敛心安神

8.石膏-------白虎汤(配知母)——清热生津 玉女煎(配熟地)——清胃火

清燥救肺汤(配桑叶)——清宣燥热,生津止渴 麻杏甘石汤——清泄肺热

9.白芍-----芍药汤-----------缓急止痛,治下痢腹痛 桂枝汤-----------滋阴养阴,敛固外泄之营阴 麻子仁丸--------养阴以助润下

小建中汤--------和里养阴,缓急止痛

真武汤-----------利小便,制约附子之温燥 镇痛熄风汤-----滋阴柔肝,潜阳熄风 羚角钩藤汤-----养阴增液,缓急舒筋 四物汤------------补血

10.黄芩-----小柴胡汤(配柴胡)------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蒿芩清胆汤(配青蒿)-----清泄少阳湿热 葛根芩连汤(配黄连)------清热燥湿

11.知母-----白虎汤-----------清热除烦,润燥生津 凊暑益气汤-----清热除烦生津 青蒿鳖甲汤-----滋阴降火

12.柴胡-----龙胆泻肝丸------疏肝清热,引经报使 普济消毒饮------疏风散热,郁而发之,并引药上行 小柴胡汤---------透少阳半表之邪,舒畅枢机 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 败毒散------------解肌发表

四逆散------------疏肝升阳,透邪解郁

13.杏仁------三仁汤-----------宣肺,使气化湿化 麻子仁丸--------润肠通便,宣降肺气 桑杏汤-----------宣降肺气,润燥止咳

14.牛膝------镇肝熄风汤------引血下行制阳亢 独活寄生汤------补肝肾,强筋骨

玉女煎------------引热下行,兼补肝肾

血府逐瘀散-------活血祛瘀,引胸中瘀血下行

15.桑叶配菊花-----羚角钩藤汤-----清散肝热,助君熄风 桑菊饮-----疏散风热

16.薄荷------养阴清肺汤------散热利咽 逍遥散------疏肝解郁

银翘散------利咽,疏散风热

川芎茶调散------辛散疏风,清利头目 17.生地------肾气丸-----滋阴补肾 灸甘草汤----滋阴养血 一贯煎-----滋阴补肝

百合固金汤-----养阴滋肾,凉血止血 导赤散-----清心凉血,养阴

18.连翘------保和丸------清热散结

银翘散------(金银花)清热解毒,轻散透表 清营汤------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19.干姜------小青龙汤------温肺化饮 四逆汤------回阳救逆 理中丸------温阳散寒

特殊的治法

辛甘化阳:是指用辛味药与甘药相互配伍以扶助阳气,强壮

阳气的治法。---桂甘汤(桂枝之辛与甘草之甘相互配伍,辛甘合化为阳,从而起到通 心脉,和血气,振奋心阳的作用,用治心阳不振的心动悸等证。----小建中汤(饴糖+ 桂枝)苓桂术甘汤 桂枝汤

酸甘化阴:是指营酸味药和甘味药相互配伍以益阴的治法。化阴,即敛阴,滋阴并进而使阴血日长

之意。临床常用于阴不济阳之风。--桂枝汤(白芍之酸与甘草之甘相合配伍,酸甘并用,既敛又滋,从而起到化阴滋营的作用,以补充营阴的不足)—小建中汤(白芍+饴糖)

急下存阴法:指在热性病过程中,热邪积滞内结,津液日益不耗损,此时急须应用寒下方剂以通导

大便,清泻实热,从而达到保存津液的一种治法,如大承气汤峻下热结,以治疗实热 积滞,内结肠胃之阳明腑实证。——大承气汤(还有通因通用)

釜底抽薪法:指用寒苦降下,通导大便以泻除实热之邪的方法。本法好比实抽取锅底下燃烧底的柴

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泛指寒下法,以其苦寒泄降,清除实热积滞,导热下行,起

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大承气汤

调和营卫法:是纠正营卫不和,解除风邪的一种治法。——桂枝汤(桂枝+芍药)滋阴疏肝法:指以滋阴补肾药与疏畅肝气药相合组方,使肝气和畅,柔达的方法。—— 一贯煎,治疗肝阴虚,肝气不舒之胸脘胁痛证。滋阴潜阳法:指用滋阴的药物配伍重镇潜阳药,具有滋养肝肾,平肝潜阳的作用,用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病证的一种治法。——镇肝熄风汤

补气止血法:治法之一,又称益气摄血。是指通过益气健脾以统血,摄血,从而治疗气虚脾不统血

所致出血日久不止之证的一种治法。——归脾汤,固冲汤,(补中益气汤)补气活血法:是指重用补气之药,以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的一种治法。用治气虚血瘀,“因虚致

瘀“的中风证;——补阳还五汤

益气升阳法:指以补气药配伍升举阳气药组合成方,以治疗中气虚弱,清阳下陷病证的一种法—— 补中益气汤

透热转气法:是治疗温病热入营分的一种治法。当邪热初入营分之时,证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治疗除清营解毒外,可清气透热,导营热向外透发,从

外而解的治法。——青营汤

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阴液已伤,而邪热仍稽留阴分导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时,用养阴退热药(鳖甲),配合芳香透热药(青蒿)治疗,使阴复热退,热透邪出 的一种治法——青蒿鳖甲汤

化痰熄风法:是治疗风痰上扰证的一种治法。风痰上拢证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为症,其由脾湿 生痰,痰阻清阳,加之肝风内动,风痰上拢清空所致,治疗上应采用化痰熄风药,以

祛除风痰——半夏白术天麻汤

凉肝熄风法:清肝热平熄肝风---羚角钩藤汤

逆流挽舟法:为治疗痢疾初起而有表证(外感夹湿型痢疾)的一种方法——败毒散

通因通用法:为反治法之一,指应用通下的方药来治疗表现上有通泄的病症的一种治法。-——芍 药汤,大承气汤

补火生土法:指温壮,补益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的治法,用以治疗命门火衰,不能上暖脾土,脾

失健运之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之证——四神丸

辛开苦降法:当寒热互结,肠胃不和而见心下痞满,呕吐下利时,用辛味药之辛散以开通心下之痞

结,配以苦味药之苦降,苦寒以清降泄热,降泄胃气以止呕,两者合用,平调寒热,开结降泄以治心下痞证——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 温阳止血法:指用温补脾阳的药物,来恢复脾统血的功能。以达制止出血的治法,用治脾阳虚寒所

致的出血证——黄土汤 理中丸 凉血止血法:十灰散

凉血散瘀法:凉血兼散瘀。主治热入血及热伤血络证,因热与血相持和离经之血易致瘀,治宜凉血

养阴,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之虑,又配散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犀角地黄汤

清肝宁肺止血法:咳血方 温阳利水法:真武汤 温阳化饮法:苓桂术甘汤

增水行舟法:指以滋阴增液的药物组成方剂,功能滑润肠道,导下便结津枯,尤偏于阴亏液涸之便

秘的一种治法。滋阴增液,润肠通便,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故名之。——增液汤 增 液承气汤

滋水涵木法:即滋肾养肝。指运用滋肾阴、补肾水以达到润养肝阴的方法。此法常用治肾阴亏虚肝

木偏旺的病症。——杞菊地黄丸 一贯煎 益气固表法:玉屏风散

补气摄血法:是指通过益气健脾统血、摄血。从而治疗气虚脾不统血所致出血日久不止之证的一种

治法——归脾汤 补中益气汤 疏肝健脾法:逍遥散 疏肝理脾法:四逆散

解表清里法:防风通圣散 葛根芩连汤 解郁透气法:四逆散

益气渗湿:参苓白术散 防己黄芪汤 益气解表法:败毒散

培土生金:即补脾益肺,指用补脾土的方法,使脾气健运,能正常地生化水谷精气,上养于肺,以

治疗肺脏亏虚病症的一种治法。——参苓白术散 六君子汤 麦门冬汤

名词解释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配伍组合,并酌定

剂量、确定适宜的剂型及用量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础理论(治法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治法:治疗的方法。指临床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症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 疗方法。

君药:指针对主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主病之谓君)臣药:a、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起次要作用)b、对兼病因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a、佐助药—直接治疗次要证候的药物,协助君、臣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b、佐制药—制君、臣的烈、毒性的药物。

c、反佐药—指在重病邪盛时,根据“甚者从之”的治则。用于消除或避免产生格拒现象(饮

药即吐)而配伍的药物。(治寒以热而佐以寒,治热以寒而佐以热)使药:a、调和药性的药物

b、引经报使药:指能引导方中诸药有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一经脉、脏腑、病位的药物。

八法:出自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汗、和、下、吐、温、清、消、补

营卫不和:正常状况下,卫行脉外,固护营阴,为卫阳提供营养,营卫调和。病理状态下,卫气虚

弱,腠理疏松,卫阳不能固守营阴,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故见汗出恶风,是为营卫不和。——桂枝汤

热结旁流:肠中实热结积较重,机体为排除邪气,逼迫粪水从旁而下,其虽有下痢,但下之乃臭秽粪水,且

泻后腕腹的胀满痛不减,是为“热结旁流”也。--大承气汤

脾约:胃中燥热(胃强),脾津不足(脾弱),脾被热邪所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因而津液不能输布,肠道失

以津液濡润,故大便干结,但术膀胱,故小便数----麻子仁丸

祛风剂:祛风是利用药物疏散风邪的作用,以疏散经络、肌肉、关节间留滞的风邪的一种治法

梅核气:是一种病名。每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等。每因情志不畅,肝气郁

结,肺胃失于宣降,聚津成痰,痰气交阻,结于咽喉而致。----半夏厚朴汤 瘛疭(chi4zong4): 俗称(抽风),使小儿惊凤的一种证候。瘛,使紧急挛缩。疭,使筋缓纵伸。瘛疭 是形容手足时伸时缩,无力地抽动不止的状态。它是一种因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

致,其抽动缓而无力。----大定风珠

凉开:即清热开窍。指用清热药配伍开窍药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用治温热之邪内陷心包的热闭证的

一种治法。----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制性存用: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伍,使某一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物所制约,但又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 例如银翘散—荆芥,麦门冬汤—半夏 凉燥:是因深秋感受风寒燥邪,津液不布而致,属小寒,次寒,临证一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

咽干,舌苔薄白为主,治疗以苦温甘辛法,——杏苏散 甘温除热法: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以治疗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小建中汤治疗阳 虚发热

温阳止血:用温补脾阳的药物,来恢复脾统血的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用于脾阳虚寒之出血证。——理中丸

协热下利:表邪未解。热邪内陷阳明而出现的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的

湿热泄泻证——葛根黄连黄芩汤

滋水涵木:滋肾养肝,指用滋肾阴,补肾水以达到养肝阴的方法。常用于治肾阴亏虚,肝木偏旺的

病证。菊杞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之眼睛昏花,干涩等证

喑痱:中风症候之一,“暗”指语言不利或不能说话;“痱”,指四肢萎废,不能运动,临床上又有

虚实之分,实证是由于风痰阻塞;虚是肾虚精气不能上承。地黄饮子治疗下元虚衰,痰阻窍

道所致暗痱证(虚)

轻宣润燥:轻宣辛散药+润燥=治疗外感燥邪(凉或温)桑杏汤 杏苏散

简答题

1.桂枝汤中桂枝配白芍,生姜配大枣的作用?

桂枝:散寒解机发表,温助卫阳。白芍:滋养营阴,收敛阴液。桂配芍 1 解肌发表,且散中有

收,使祛邪而不伤正,养阴而不留邪;2 调和营卫(调机表之营卫)

生姜:辛散风寒,助君药以解表调卫,温中止呕。大枣:补益脾胃,助白芍和营血,姜,枣相

配,益脾胃,调脾胃之营卫,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力。

2.银翘散是辛凉解表剂,方中为何用辛温解表的荆芥、豆豉?

取其辛散透邪之功效。荆芥(豆豉)药性虽辛温,但在大队寒凉药中,温性被制,而存其

发表散邪之用,以增强本方解表透邪之力,故属于“制性存用”之药 麻杏甘石汤:麻黄与石膏相配,以寒制温,清泄肺热,宣肺平喘。温脾汤:附子与大黄相配,以温制寒,温中阳,下积滞以除冷积。3.清营汤中配银花、连翘、竹叶、黄连的意义?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竹叶、黄连:清心除烦。四者相配,既清心解毒以除烦,又透热外出,使营热透出气分而解。

4.龙胆泻肝汤中配柴胡,生地,当归的意义? 柴胡:疏肝清热,使气疏而热郁解,引药归入肝胆.生地,当归:补血养阴,防肝热伤阴血,泻中兼补 又防苦燥渗利伤阴.5.归脾汤中用补气药的意义? 归脾汤中用黄芪,人参,白术等补气药的意义有3 点:(1)益气补中健脾,以治脾虚之证.(2)益

气生血,以治心血不足之证.(3)益气摄血,以治脾虚气不摄血之出血证.6.分析补益剂,祛湿剂,理血剂,祛痰剂,消食剂中配伍理气药的意义.(1)使补而不滞(2)气化则湿亦化.(3)有气行则血行的功效.(4)气顺则痰消(5)使气利而积消.7.简述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的意义.枳壳行气宽胸;桔梗宣达肺气,载药入胸中;柴胡疏肝理气.三药一升一降,开胸行气、调畅气机、使气行则血亦行.8.简述黄土汤中配干地黄,阿胶,黄芩的意义.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生地,阿胶得白术,附子可避免滋腻呆滞碍脾之弊;白术,附子配生地, 阿胶可免温燥伤血之虑.黄芩:苦寒清热止血坚阴,制术,附之温性,使温阳而无动血之弊.刚柔相 济,标本兼顾

9.镇肝熄风汤中配茵陈,川楝子,麦芽的意义? 在大队镇肝熄风,滋阴潜阳药的基础上,配茵陈,川楝子,麦芽以清泻肝热,条达肝气,从而有利于

肝阳的平降镇潜,防止了因重镇太猛,而使肝阳上亢愈甚的不利局面.10.小柴胡汤,肾气丸,补中益气汤,五苓散,大承气汤,理中丸,归脾汤,麦门冬汤的主治证有哪些

小柴胡汤: 1,伤寒少阳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 3,疟疾,黄疸及内伤杂病见少阳证

肾气丸: 1,肾阳不足证 2,阳痿早泄,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补中益气汤: 1,脾胃气虚证 2,气虚下陷证 3,气虚发热证

4、脾不升清证 五苓散: 1,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 2,水湿内停之水肿,泻泄,小便不利 3,痰饮 大承气汤: 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 3,发狂证 4,热厥 5,痉病

理中丸: 1,脾胃虚寒 2,阳虚失血 3,小儿慢惊 4,病后喜唾涎沫 5,胸痹 6 霍乱 归脾丸: 1,心脾气血两虚证 2,脾不统血证

麦门冬汤: 1,肺胃阴伤气逆之肺萎 2,胃阴不足证

组方原则(曾经考过者)

麻黄汤:君: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a.散寒解肌发表;b.温通经络 佐:杏仁----降利肺气,平喘止咳 使:炙甘草----和中,调药

* 麻.桂相须为用, 发汗散寒解表力強 * 麻.杏相配, 宣降肺气, 增强平喘之力 小青龙汤: 君: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桂枝----散寒解肌发表,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 臣: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 佐: 五味子----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半夏----燥湿化痰,蠲(juan)饮降浊 白芍药---养阴和营,且防麻.桂发汗伤阴 使: 炙甘草---调和药性

* 麻、桂相须为用,发汗散寒力強 * 姜、辛.味相配: 散中有收,散肺寒,化寒饮而不伤正,敛肺气,止喘咳而不留邪;而且具散寒化平喘之功.大乘气汤: 君: 大黄(后下)---苦寒泄热,清泻肠胃积滞, 臣: 芒硝----咸寒泻热, 软坚润燥通便 佐: 枳实----破气散结,消积除痞 厚朴----宽肠下气,消胀除滿

*黃、硝相须为用,攻柔相济,清泻热结力強,燥.实并治 *枳、朴相配,助黃.硝以推荡积滞,攻下热结.清营汤: 君: 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臣: 生地黄----清营解毒,助君清解营份热毒,养阴生津以治营热津伤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佐: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竹叶、黄连----清心除烦

丹参----清心除烦, 活血化瘀, 防热与血结, 引药入心

小柴胡汤: 君:柴胡----a.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b.疏畅少阳气机 臣: 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扶正以祛邪外出;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 使:(兼)炙甘草: 调和诸药

*柴.芩相配: 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 四君子汤: 君: 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 白术----补气益中,健脾燥湿

*参、术相须为用,增强了补齐健脾益胃之效 佐: 茯苓-----健脾渗湿

*术、苓相配,健脾助运,相辅相成 使: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补中益气汤:君:黄芪——益气补中,升阳固表 臣: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 *参、术、芪、草相须为用

佐:陈皮—理气和中,使全方补而不滞 当归——养血补虚

使(兼):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引药上行 一贯煎:君: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臣:枸杞子——滋肾益精,养血补肝 当归——养血补虚,和血调肝

*二药合用、滋阴血,补肝肾,滋水涵木 北沙参、麦冬——养阴补肺,既资水上之源 佐:川楝子——疏肝理气,清泄郁热。桃核承气汤:君:桃仁——破瘀活血 大黄——下瘀泄热

臣: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 芒硝——泻热软坚通便,助大黄攻逐瘀热 *桃仁、大黄相配,逐瘀泄热,瘀热并治

*桂枝得大黄则不走表,大黄得桂枝则不直下,共奏活血祛瘀之功 佐使:炙甘草——① 护胃气,以防寒凉药伤胃 ② 调和诸药 补阳还五汤:君: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而促进血行 臣:当归尾——活血祛瘀,养血通络,使祛瘀而不伤正 佐:地龙——通经活络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助归尾之力 生化汤:君: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臣:川芎——活血行气 桃仁——活血化瘀 佐:炮姜——温经止痛 黄酒——温通血脉而活血

童便——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黄土汤:君:灶心黄土——温中阳,收敛止血 臣:白术 ——健脾益气 炮附子——温壮脾阳 佐: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

黄芩——止血而治诸失血;苦寒坚阴,制术、附之温性,使温阳而不动血。使:甘草——调和诸药

*生地、阿胶得白术、炮附子可避免滋腻呆滞碍脾之弊;白术、炮附子配生地、阿

胶可避免温燥伤血之虑。

平胃散:君:苍术——燥湿运脾 臣: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佐: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促运化 使:炒甘草——和中,调药

*君臣相配,燥湿运脾,行气化湿,湿化气行则脾得健运 *臣、佐相配,理气和胃,使气行湿化

藿香正气散:君:藿香——外散风寒,内化湿滞

臣:白芷,紫苏—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并芳化湿浊,和中止呕 半夏曲,厚朴—燥湿和胃止呕,行气除满,助君以燥湿理气和中 佐:陈皮——理气化湿,和中止呕 大腹皮——行气除满,利湿

桔梗——宣肺宽胸利膈,既益于解表,又助于化湿 白术,茯苓——健脾去湿,和中止泻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使:炙甘草——调和药性

五苓散:君:泽泻——渗湿利水

臣:猪苓,茯苓——利水渗湿,以助君药 *君,臣相须为用,利水渗湿之力强

佐: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合茯苓相使为用,以助健脾利湿 桂枝——(温阳化气,外散风寒)化气解表 二陈汤: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行气和胃,使气顺痰消咳止

*君臣相配为“二陈”,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以生 生姜——合半夏①化痰;②降逆和胃

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祛痰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药性

半夏白术天麻汤: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天麻——平肝熄风而止眩晕 *二药相配,化痰熄风以止眩晕 臣:白术——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二药合健脾去湿以治痰之本 橘红——理气化痰,和胃止呕

佐使:甘草,生姜,大枣——和中,调药 阳和汤:君:熟地——重用以补阴血,填精髓 鹿角胶——填精髓,助阳气 *二药合用养血助阳,填精益髓

臣:肉桂,姜炭——温里散寒,通利血脉

*君,臣相配以温阳补血,散寒通脉,使补不碍胃,补不留邪

佐:麻黄——开泄腠理;发越阳气,宣通卫气以散肌表腠理之寒凝 白芥子——豁寒痰,通经脉,利气机,尤善祛皮里膜外之痰以散结消肿 佐使:生甘草——合温里散寒药以解阴毒,兼以调药为使

类方比较(曾考过者)

1.小青龙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

均能降逆平喘,祛痰止咳。用治痰失宣降所致之喘咳证

a.小青龙汤所致之喘咳证,乃因寒痰水饮壅肺,外感风寒,外寒饮动内饮,水寒射肺,肺失宣降 而致,属外寒内饮之证。故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立法,临证以发热恶寒而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胸闷,苔白滑等证为特征

b.定喘汤所治之喘咳证,乃因素有痰浊蕴肺,郁而化热,复感风寒,肺失宣降所致,故以宣肺降

气,祛痰定喘兼清肺热,散风寒立法,临证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腻而黄,脉滑等证为特征 c.苏子降气汤所治之喘咳证,乃因寒痰壅肺,肺失宣降(上实)为主,且有肾虚不纳气(下虚)

而致,属上实下虚之喘咳证,故以降气祛痰,温肾纳气立法,临证以喘咳痰涎壅盛,痰多清稀,胸闷,呼多吸少,腰酸脚软,苔白滑,尺脉偏弱等证为特征 2.小青龙汤---杏苏散

两方均有外散风寒,内化痰湿(或痰饮)的功效,用治外感风寒,痰湿内阻之咳嗽证

a.小青龙汤发汗散寒中尤擅于温肺化饮而平喘止咳。多用治外感内饮,尤以寒饮内停肺的喘咳证,属温化法。亦是治疗肺寒痰喘咳的良方。临证以喘咳痰多清稀,胸闷,舌苔白滑或兼有表证为特 征

b.杏苏散轻散风寒(轻宣凉燥)中长于宣肺气,化痰湿(偏于宣散化痰),为治外感凉燥证的代表

方,亦治外感风寒较轻,兼肺气不宣痰湿内阻之咳嗽,属宣化法。临证以恶寒头痛,无汗,咳嗽

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脉弦等见证为特征 3.逍遥散---一贯煎

两方均具有疏肝理气而止痛之功。用治疗肝郁不舒所致之胁痛证

a.逍遥散长于疏肝解郁,并能养血健脾,属调和肝脾之剂,临证多用治肝气郁结为主,兼有血虚 脾弱之胁痛证,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证。表现以两胁作痛,或少腹疼痛,乳房作胀,头痛目眩,口

燥咽干,食少体倦,舌淡,脉弦而虚等证为特征

b.一贯煎重在滋养肝肾,兼能疏达肝气,为滋阴疏肝法的代表方,多用治肝肾阴虚,兼有肝气不

疏之胸脘胁痛证,临证伴有吞酸吐苦,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弦等征候者 4.归脾汤---固冲汤

均重用补气药,意在补气健脾,以复统摄之权,用治脾气虚,气不摄血之崩漏或月经过多,舌 淡脉细弱等证

a.固冲汤在补气健脾摄血之外,更配以固冲养血收敛止血,去瘀止血,补气固冲以治其本,收涩 化淤以治其标,以奏固崩止血之功。用治脾气虚弱,冲脉不固执血崩月经过多证,伴见量多色

淡质清稀,心悸,眩晕,舌淡脉细弱等证者

b.归脾汤重在补气健脾摄血之外,更配以养血安神之品,以达心脾同治,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以复其生血统血之职。用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脾不

统血之便血,崩漏等证 5.四物汤---逍遥散 两方均有补血和血之功,用治肝血不足而头目眩晕,月经不调,舌淡,脉细之证。a.四物汤重在养血补虚,并能行血调经,为临证补血,调血的基本方剂。多用治冲任虚损,营血

虚滞所致之血虚证,以及妇女月经不调和胎前,产后血虚兼气滞者。

b.逍遥散重在疏肝解郁,并能养血健脾,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剂。多用治肝气郁滞,血虚脾弱之

月经不调证或胁痛证。临证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食少体倦,舌淡,脉弦而虚等证。

6、归脾汤-------天王补心丹

均有补心血安心神之功,皆可用于心血不足的心神不安证,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

a.天王补心丹:、重在滋养心肾之阴血兼清虚热,用于心肾阴血虚少、心肾不交的心神不安证,症

见失眠多梦、健忘心慌、伴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等。b.归脾汤:重在益气健脾兼以养心,用于心脾气血两虚之心神不安证,症见食失眠多梦神疲食少、体倦乏力、面色萎黄;亦用于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

7、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

均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之功。用治脾胃气虚而见面色萎白、少气体倦、食少便溏、舌淡苔 白、脉虚弱者。

a.四君子汤:重在益气补中,并能健运脾胃,为补气的基础名方。是治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

b.补中益气汤:功善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临证尤多用治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证、久泄痢证、崩漏证,以及气虚发热证。

c.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中培土生金,功善渗湿止泻,为“益气渗湿”代表方,临证多用治泄泻

或咳嗽咯痰色白,气虚夹湿泄泻或咳喘。

8、理中丸------四君子汤

均具有益气健脾之功,均可治脾胃气虚之证。临证均可见气短体倦、食减便溏或泄泻、舌淡苔 白、脉虚之证、a.理中丸:以干姜为君,侧重于温中祛寒,兼以益气健脾,为治中焦脾胃虚寒证的代表方。亦主

治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睡涎沫、胸痹等病症属中焦虚寒者。临证以脘腹冷痛、畏寒肢

冷、不欲饮食、便溏泄泻、脉沉细等为特征。

b.四君子汤:以人参为君,重在补脾益气,为补气的基础方剂。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乏力证。临

证以面色恍白、气短体倦、食少便溏、舌淡脉虚等为特征。

9、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三方都可以用来治疗四肢厥逆之证,但三方用药主治皆不同。

a.四逆散证乃热邪内传少阳,阳气被遏,不能外达所致,属热厥轻证,功效着重于通解热邪,还可 以治肝脾郁滞证,有疏肝理脾之功效。

b.四逆汤证是由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属寒厥证,功效着重回阳救逆。c.当归四逆汤证则属血虚受寒、寒凝经脉所致,功效着重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10、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

均以消补兼施、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立法,用治心下痞满、舌苔腻微黄之证 a.半夏泻心汤:重在调和寒热,和胃降逆止呕。用治脾胃虚弱、寒热互结、肠胃不和升降失司之

心下痞满不痛、呕吐肠鸣利、舌苔腻微黄、脉滑数之证。

b.枳实消痞丸:行气消痞之力大,且有健脾去湿、和胃消食之功,临症以心下痞满证,伴有食少、体倦乏力、大便不调等证为特征。

11、凉开三宝的比较

凉开三宝是指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三方均能清热解毒、涤痰开窍,用治温病热邪内陷心包或痰热蒙蔽心窍所致发热、烦躁、神昏

谵语、舌降苔黄数等热闭证。

a.安宫牛黄丸寒凉性最大,清热解毒之力最强,清热与开窍并重,故适用于热闭证而热毒炽盛或

痰热内盛、蒙蔽心窍之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脉数等证及小儿痰热惊厥。

b.紫雪寒凉性次之,清热止痉力最强,化痰开窍力逊于至宝丹。故适用于热闭证而热陷心包及热

盛动风之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烦躁四肢抽搐等证者。

c.至宝丹寒凉性最小,清热解毒力弱,而辟秽化浊、豁痰开窍力优,适用于痰热偏重、内闭心包

之神昏谵语、痰多气粗、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热闭证。12.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

均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用于治肝风内动的头晕目眩,烦躁,脉弦有力者。a.羚角钩藤汤长于凉肝镇风,清热止痉,并能柔润舒筋。多用于肝热盛,引动肝风而见高热烦躁,四肢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等证者。

b.镇肝熄风汤善于重镇降逆,潜肝熄风,并能滋阴液,舒肝气。多用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而动

风,气血逆上之类中风证。临证以头目眩晕,脑部胀痛,面色如醉,脉弦长而有力等为特征。

而且不论中风之前,中风举发或中风之后,凡其病机相符者,均可应用。13.五苓散——猪苓汤

均有利水渗湿之功。有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证。

a.猪苓汤利水渗湿之中尚有清热养阴之功。主治水热互结,邪气伤阴致小便不利,口渴欲饮,身 日心烦等证。

b.五苓散利水渗湿之中尚有健脾运湿,化气解表之功。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膀胱气化不利

之蓄水证,见头痛发热,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苔白。14.真武汤-----实脾散

均能温补脾肾、助阳行水,同治脾肾阳虚、阳不化气、水气内停之小便不利、水肿、苔白脉 沉等阴水证。

a.真武汤偏于温肾利水,主治肾阳虚之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浮肿、腹痛、兼阴随阳伤之身目闰动者。

b.实脾散偏于温补脾阳兼行气导滞之功,主治脾阳虚水停气滞之水肿。症见胸腹胀满、食减便溏、舌苔白腻。

15.平胃散-----藿香正气丸 均具有芳香化湿运脾、辟秽祛浊、行气和中之攻,都可用治湿滞脾胃之脘腹痞满、吐泻食少、舌苔白腻等证。

a.平胃散功专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专治湿困脾胃、气机受阻之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口淡纳呆、苔白腻等证,为燥湿和胃的代表方。

b.藿香正气散兼外散风寒,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寒热头痛、腹痛吐泻等证,为解表化湿并 用之剂。

16.理中丸---黄土汤

均能温脾阳,益脾气,以统血摄血,用治脾阳不足,中焦虚寒,脾不统血的出血证,症见出

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者

a.理中丸重在温阳健脾治本,用治中焦虚寒证,临症以脘腹冷痛、食少泄泻舌淡苔白、脉沉迟为主

b.黄土汤重在标本兼治,既温阳健脾治本又养血止血治标,临症以失血,血色淡黯、四肢不温、面

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为主。

有代表性的古句子

1、肾气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而生化无穷”

2、六味地黄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3、清营汤——“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4、犀角地黄汤——“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5、苓桂术甘汤——“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6、芍药汤——“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参考复习指导.六味地黄丸的附方---知柏地黄汤、杞菊地黄汤、都气丸、麦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

四君子汤的附方---归脾汤,枳实消痞丸,健脾丸,八珍汤,参苓白术散,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 2.下列药的主治症:

小柴胡汤---1)伤寒少阳证;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3)疟疾、黄疸及内科杂病见少阳证

肾气丸---1)肾阳不足;2)阳痿早泻、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补中益气汤---1)脾胃气虚证;2)气虚下陷证;3)气虚发热证?

五苓散---1)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2)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3)痰饮

大承气汤---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等

理中丸---脾胃虚寒或阳虚失血、小儿慢惊风、病后喜唾涎沫、胸痹、霍乱等 归脾汤---1)心脾气血两虚证;2)脾不统血证

麦门冬汤---1)肺胃阴伤气逆之肺痿;2)胃阴不足证

方中药对的作用

麻黄汤中麻黄配杏仁的作用是:宣肺平喘 桂枝汤中桂枝配白芍的作用是:调和营卫

小青龙汤中细辛干姜五味子相配的作用是:温肺化饮,敛肺平喘止咳 桑菊饮中中桔梗配杏仁的作用是:宣肺止咳 大承气汤中大黄配芒硝的作用是:峻下热结 小柴胡汤中柴胡配黄芩的作用是:和解少阳 四逆散中柴胡配枳实的作用是:疏肝理脾

逍遥散中柴胡配当归白芍的作用是:疏肝养血

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相配的作用是: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散结除痞

白虎汤中石膏配知母的作用是:清热生津

清营汤中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相配的作用是:透热转气 清胃散中黄连配升麻的作用是:清散胃热 玉女煎中石膏配熟地的作用是:清胃滋阴 青蒿鳖甲汤中青蒿配鳖甲的作用是:养阴透热 理中丸中干姜配人能的作用是:温中补虚.四逆汤中附子配干姜的作用是:回阳救逆

当归四逆汤中当归配桂枝的作用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补中益气汤中黄芪配柴胡升麻的作用是:补气升阳 四物汤中当归配熟地的作用是:补血和血 当归补血汤中黄芪配当归的作用是:补气生血 朱砂安神丸中朱砂配黄连的作用是:清心镇惊安神 酸枣仁汤中酸枣仁配川芎的作用是:养血调肝安神 半夏厚朴汤中半夏配厚朴的作用是:化痰行气散结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复习总结 篇4

2007-7-26 15:7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第一章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干妈贵姓?甘麻桂杏(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芍草姜枣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少将为嘛甘心下跪?(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 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

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五、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 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生芹菜炒大虾仁。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人炒大实药。:小柴胡汤减人草加大实药。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皇陵青竹,半壁植皮。

柴胡达原饮《重订通俗伤寒论》:金桔果皮厚,湖滨织草根。

二、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伤寒论》:柴草制药。/四逆菜籽是草药。

逍遥散《和剂局方》: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

痛泻要方《景岳全书》:猪皮少缝。/臣痛泻烧住房。

三、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江大人今夏添草帘。/青莲婶炒枣拌姜。

第四章 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白虎汤《伤寒论》:师母干净。/白虎精食母肝。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草人半夜卖米糕。

二、清营凉血

清营汤《温病条辨》:乔皇帝住西单卖银元。/乔连花选升丹麦主席。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脚要生皮。

三、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百子练琴。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乔将军住黄山,销草和蜜。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黄牛白马联合巧耕陈草根,剩元胡。/陈胜巧拦截牛马,才将秦国老凯旋。

四、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十母亲住西草原,接连巧生赤皮子。

五、清脏腑热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草地牧猪。/竹杆通地。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皇帝通知龙龟卸柴草车。/龙车通黄山,当地卸柴草。

左金丸《丹溪心法》:昨进黄鱼。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赶白骨精。/白骨精是草包。

清胃散《兰室秘藏》:生母当皇帝。/生母当黄妈。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草高防山火。

玉女煎《景岳全书》:师弟卖母牛。/十亩麦地一头牛,胃热阴虚玉女愁。

芍药汤《保命集》:草官要秦香莲当大兵。/秦香莲当兵,将军要炒肉。

白头翁汤《伤寒论》:百翁练琴。/秦连喊拜拜。

六、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庆贾母诞生。/母鳖好生蛋。

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乌龟教母鳖清湖底。

清骨散《证治准绳》:知青浇草,地鳖胡饮。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百龟皇帝齐练琴。

第五章 祛暑剂

一、祛暑清热

清络饮《温病条辨》:猪饮西瓜和扁豆丝。

二、祛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香花逗俏猴。

三、祛暑利湿

六一散《伤寒直格》:六一拾草。

桂苓甘露饮《宣明论方》:憨猪倌责令猪羔滑杆。

四、清暑益气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师母深夜卖黄爪和糙米。

第六章 温里剂

一、温中祛寒

理中丸《伤寒论》:草人赶猪。/老人白干。

吴茱萸汤《伤寒论》:吴江大人。/吴玉找姜大人。

小建中汤《伤寒论》:草医要姜汁枣。/桂枝汤加胶饴。

大建中汤《金匮要略》:姜姨任教。

二、回阳救逆

四逆汤《伤寒论》:父酱肝。/四逆老夫子将回阳救逆。

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陈夫人下令炒五香酱猪肉。

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刘金虎媳妇肉肉回故乡牧羊。

三、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肝大同志要当心。/通知要找心肝。

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

一、解表攻里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秦将军只要半壶枣酱。

防风能圣散《宣明论方》:将军石河值勤住草房,忙借船摆妈归金石桥。

二、解表清里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秦连割草。

石膏汤《深师方》(录自《外台秘要》):百子练琴吃麻糕。

三、解表温里

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俏姐当皇后,令下臣烧白熊肉、酱猪肝。

第八章 补益剂

一、补气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夫人赶猪。/白老夫人。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四君子加陈皮。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任夫人一早要接编百草帘。/一连人上山,四君子找树根。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麻人赶猪,虎皮当旗。/异功无妇,胡妈当妻。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无脉。/生脉为人脉。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玉屏风骑白术。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完带深山打柴草,陈嫂借钱买二术。

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夫人背母披星割草。

二、补血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弟摆船归。/当地传说。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骑龟。

归脾汤《济生方》:大龙草原牧猪,奇人神算将归。/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伤寒论》:草人清早教弟卖芝麻酱。/阿妈卖地,贵大人干生气。

三、气血双补

八珍汤《证体类要》:兄弟当大将,要夫人赶猪。

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擒熊人住沙地,草米齐断要归。

四、补阴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渔夫单要熟蟹。/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左归丸《景岳全书》:愚弟要牛狗兔鹿龟。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蜂知百龟住地。

虎潜丸《丹溪心法》:陈虎少将养百只黄龟。

二至丸《医方集解》:憨女。

一贯煎《柳州医药》:一贯归川,杀狗卖地。/一贯杀狗当地零卖。

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疯夫人十五生,只穿杏黄细绒;要卖花草熟鸡,晴天赶狗兔牛羊。

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儒阿杏赶牛马。

龟鹿二仙胶《医方考》:人骑鹿龟。

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乌龟骑牛拎只兔。

五、补阳

肾气丸《金匮要略》:贵子腹泻,单要黄鱼。/肾气六位家富贵。

右归丸《景岳全书》:独育狗鹿兔,贵地当要富。

第九章 安神剂

一、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朱砂敢当皇帝。

珍珠母丸《普济本事方》:当地人点犀香,珍珠帛金银砂,早送神龙。

磁朱丸《备急千金要方》:磁朱安神曲。

二、滋养安神

酸枣仁汤《金匮要略》:熊猫早知茯苓甘。

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天王不信,田夫洁身早跪地,但愿卖猪五百只。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治脏躁,滋养心神用之妙。

第十章 开窍剂

一、凉开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雄兵勤练射犀牛,只欲珍珠金箔衣。

紫雪丹《和剂局方》:肖二四拾元二角炒四箱生金砂。

至宝丹《和剂局方》:龙虎射杀雄牛,安带金银角?

小儿回春丹《敬修堂药说》:蛇胆牛足背,猪狗全麻僵,夏枳木坛存,黄豆炒成丹。

行军散《霍乱论》:行军棚小兵金针射雄牛。

二、温开

苏合香丸《和剂局方》:傻朱熹久想刻冰笔。

紫金锭《片玉心书》:山姑五子雄,杀鸡想千金。

第十一章 固涩剂

一、固表止汗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骑马卖牡蛎。

三、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穆桂英当草寇要人,可诛。

四神丸《医方集解》:四神将枣子肉喂鱼治五更泄。

四、涩精止遗

方剂学小结 篇5

1.辛温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麻、桂并用,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解表重剂,主治外感风寒致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芍并用,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发 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以及一切营卫不和的杂病。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之力较强,且兼清 里热,主治外感风寒夹湿,兼有里热之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口苦微渴等。香苏散 功能解表理气,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兼气滞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等症。小青龙汤长于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素有寒饮又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咳喘痰多清稀、胸膈满闷者。

止嗽散功能宣肺利气,疏风止咳,选药温润和平,主治外感风邪,解表不彻,肺气不利之咳嗽咽痒而微有恶寒发热者,加减运用得宜,可用于诸般咳嗽。

正柴胡饮解表散寒,药性平和,为张介宾创制平散法之代表方,宜于气血不虚而外感风寒者。

2.辛凉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的表证。

银翘散与桑菊饮均为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但银翘散解表之力大,且能清热解毒,主治风热犯卫之热重寒轻、咳嗽咽痛、口渴等症,为辛凉平剂;

桑菊饮解表之力轻,重在宣肺止咳,主治风热较轻,邪在肺络,以咳嗽为主症者,为辛凉轻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长于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主治外邪入里化热所致的肺热喘咳证,应用时当根据发热轻重及汗之有无而酌定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柴葛解肌汤功能解肌清热,主治风寒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之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鼻干嗌干、眼眶痛、脉浮微洪等症。

升麻葛根汤解肌清热而透疹,适用于麻疹欲出不出而身热、舌红、脉数者。

3.扶正解表 此类方剂适用于正虚而感受外邪之证。

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体虚而感风寒湿邪之表证,痢疾初起见表寒证者亦可应用。参苏饮功能益气解表,且长于理肺化痰,适用于气虚外感风寒,兼有痰阻气滞证。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加减葳蕤汤功能滋阴解表,适用于阴虚之体感受风热证。

泻下剂共选正方9首,附方10首。按其功用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

1.寒下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以大便秘结,腹满胀痛,苔黄厚,脉实为主要症状。

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陷胸汤均能泻下热结。

但大承气汤为峻下热结的代表方,方中大黄生用后下为君,攻逐之力峻猛,主治阳明腑实而痞、满、燥、实四症俱备者; 大黄牡丹汤功专泻热破瘀,为治湿热/瘀滞/肠痈的主方;

大陷胸汤则以大黄与甘遂相配为主,重在泻热逐水,是治疗水热互结于心下所致大结胸证的常用方剂。

2.温下 适用于里寒积滞证。以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脉沉紧为主要见症。

大黄附子汤、温脾汤均能泻下寒积,均以附子、大黄相配为主以温经散寒,泻下通便。而大黄附子汤为温下的代表方剂,主治寒实内结所致的便秘; 温脾汤兼能温补脾阳,主治脾阳不足,寒积内停之便秘。

3.润下 适用于肠燥津亏,大便秘结之证。以便秘,溺赤,身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为主症。

麻子仁丸、济川煎均能润肠通便。其中麻子仁丸是以润肠药配小承气汤组成,故为攻润相合之剂,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的脾约便秘证;济川煎以温肾益精,润肠通便的肉苁蓉为君,配升清降浊之品,主治肾虔精亏便秘之证。

4.逐水 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以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实有力等症为常见。十枣汤以攻逐水饮之峻药配伍益脾缓中的大枣组方,逐水中兼能培土扶正,使邪去而正不伤,以奏攻逐水饮之功,主治悬饮或水肿实证。

5.攻补兼施适用于里实正虚而大便秘结之证,以腹满便秘而兼气血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黄龙汤以攻下热结的大承气汤加益气养血之品,而成攻补兼施、邪正兼顾之剂,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之征。

和解剂共选正方8首,附方11首。按功用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主治伤寒少阳病而致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主证。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湿热之邪郁阻少阳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苔腻微黄等。达原饮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之证,症见憎寒壮热、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苔垢腻或舌质红、苔白厚如积粉等。

2.调和肝脾 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主治阳气内郁而致手足不温,以肝脾不和所致的胁肋脘腹疼痛等症。逍遥散治证由肝郁血虚及脾弱所致,而以肝郁血虚主,其功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两胁作痛、头痛目眩、神疲食少、月经不调等。痛泻要方补脾柔肝,而以治脾为主,主治脾虚肝旺所致的痛泻。

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中气虚弱、寒热错杂于中焦而致的痞、呕、利。

清热剂共选正方21首,附方21首。按功用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和清虚热五类。

1.清气分热 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俱为清气分热的常用方。但前者功用是清热生津,且清气之力较强,主治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后者功用是清热兼以益气养阴,降逆和胃,清热之力逊于白虎汤,主治热病后期,气阴两伤,余热未尽,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等。

2.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同为清营凉血的常用方。但前者功用是清营透热,养阴活血,促其透热转气而解,主治热初传营,症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寐、或斑疹隐隐;后者功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已人血,迫血妄行,症见吐衄、发斑等。

3.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凉膈散同有清热解毒作用。黄连解毒汤是清热解毒的基础方,功用是以苦寒泻火解毒为主,主治三焦火毒炽盛,症见烦热、错语、吐衄、发斑、痈疽疔毒等;凉膈散是清热解毒的常用方,功用是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热盛,热聚胸膈,症见身热面赤、胸膈烦热、口舌生疮、便秘溲赤等。普济消毒饮与仙方活命饮皆为治疗热毒痈肿的常用方。但前者的功用是疏风散邪,清热解毒,并助以升阳散火,发散郁热,主治风热疫毒发于头面,症见头面红肿掀痛、咽喉不利等;后者于清热解毒中伍以行气活血、散结消肿之品,主治痈疮肿毒初起,脓未成或脓成未溃之证。

4.清脏腑热 本类方剂主要是针对某一脏腑火热偏盛而设,故功用、主治各有侧重。导赤散功能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与小肠有热,症见心胸烦热、口舌生疮,以及小便淋痛等;龙胆泻肝汤功用是泻肝胆实火,利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攻的头痛、目赤、胁痛、口苦,湿热下注的淋浊、带下、阴肿等;左金丸的功用是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的呕吐、口苦、嘈杂、吞酸等;苇茎汤的功用是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主治肺痈;泻白散的功用是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主治肺有伏热的咳喘、日晡热甚等。清胃散与玉女煎同为清胃热以治胃火牙痛的常用方。但前者的功用是清胃凉血,兼以升散解毒,宣达伏火,主治胃火炽盛的牙痛、头痛、牙宣出血、颊腮肿痛等;后者以清胃热为主,而兼滋肾阴,主治胃火旺而肾水不足的烦热、头痛、牙衄等。葛根黄芩黄连汤功用是以内泻肠胃之热为主,兼外解肌表之邪,主治热利而表未解,症见身热下利、苔黄脉数等。芍药汤、白头翁汤均是治疗痢疾的常用方。但前者是调和气血与清热燥湿并用,主治湿热痢疾,症见痢下赤白、里急后重等;后者功擅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赤多白少、里急后重等。

5.清虚热 清蒿鳖甲汤、清骨散均有滋阴清热的功用,都是治疗阴虚发热的常用方。但前者是养阴与;秀热并重.丰治温病后期.阴液已伤,邪伏阴分,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后者以清虚热为主,兼以滋阴透热,主治虚劳发热,症见骨蒸盗汗、唇红颊赤等。当归六黄汤功能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主治阴虚有火,症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舌红、脉数等。

祛暑剂共选正方5首,附方5首。其功用、主治同中有异,各有特点。

清络饮有清透暑热之功,用药清凉芳香,清轻走上,为治疗暑伤肺经气分、邪轻病浅的常用方剂。香薷散药性偏温,以散寒化湿见长,主治夏令感寒夹湿之证。六一散与桂苓甘露散同具清暑利湿之功,均可治疗暑湿为病。但六一散药少力薄,只宜于暑湿轻证;桂苓甘露散清暑利湿之力较大,对暑湿俱盛,病情较重者适宜。清暑益气汤既清解暑热,又益气养阴,主治暑热内侵,伤耗气津之证。

温里剂共选正方7首,附方13首。根据功用不同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

1.温中祛寒 本类方剂主治中焦虚寒证。其中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是治疗脾胃虚寒,升降失常,腹痛吐利的基础方,亦常作汤剂使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是治疗中焦虚寒,肝脾失和之虚劳腹痛的常用方;吴茱萸汤以温降肝胃为主,兼补中虚,是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呕吐、头痛的常用方。

2.回阳救逆 本类方剂主治心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亡阳欲脱之危重病证。其中四逆汤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具有药专力宏之特点,主治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之四肢厥逆、神衰欲寐、脉微细之证;回阳救急汤是回阳救逆,益气生脉之常用方,方中麝香与五味子相配,一散一收,尤具相反相成之妙,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欲脱之证。

3.温经散寒 本类方剂主治阳虚血弱,寒凝经脉之手足厥寒、阴疽等证。其中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是治疗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厥逆或肢体疼痛的常用方;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是治疗阴疽的常用方。

补益剂共选正方19首,附方25首。按其功用不同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六类。

1.补气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均有补气作用,主治气虚诸证。其中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的基础方,适用于脾胃气虚,运化乏力之证;参苓白术散除益气健脾外,兼可渗湿止泻,用治脾胃气虚而兼湿盛之证;补中益气汤长于益气升阳,适用于劳倦伤脾,气虚发热或气虚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等证;生脉散补气养阴,兼能生津止汗和敛肺止咳,善治暑热汗多,耗气伤阴,以及久咳肺虚,气阴两虚之证;玉屏风散专于益气固表止汗,多用于表虚自汗及虚人感冒;完带汤补脾化湿疏肝,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证。

2.补血 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均有补血作用,主治血虚诸证。其中四物汤为补血调血的基础方,也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适用于营血虚滞,冲任虚损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当归补血汤重在补气生血,常用于劳倦内伤,血虚发热之证;归脾汤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主,善治心脾气血两虚和脾不统血之证。

3.气血双补 八珍汤和炙甘草汤均能双补气血,主治气血两虚证。其中八珍汤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补气与补血并重,是气血双补的基础方,适用于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的气血两虚病证;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善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之脉结代、心动悸。

4.补阴 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一贯煎均能滋阴,主治阴虚诸证。其中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并以补肾为主,兼补肝、脾,补中寓泻,为滋阴补肾的基础方.适用于肾阴不足之证;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上用治真阴不足,精虚髓亏之证,其方纯甘壮水、补而无泻、滋阴补肾之力大于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是滋阴降火的基础方,常用于肝肾阴亏,相火亢盛之证;一贯煎长于滋阴疏肝,适用于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脘胁疼痛、吞酸吐苦等证。

5.补阳 肾气丸和右归丸同具温补肾阳作用,主治肾阳不足诸证。其中肾气丸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适用于肾阳不足,气化无力之证;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血,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及火不生土等证:该方莼补无泻,温补肾阳的作用大于肾气丸。

6.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均有阴阳双补作用,主治阴阳两虚证。其中地黄饮子滋阴补阳,并能开窍化痰,适用于喑痱证;龟鹿二仙胶滋阴填精,益气壮阳,更宜于真元虚损,精血不足所致的阳痿遗精、久不孕育之证。

固涩剂共选正方9首,附方2首。按功用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

1.固表止汗 牡蛎散收敛止汗之功著,兼能益气育阴潜阳,主治体虚卫外不固,又复心阳不潜而致的自汗、盗汗。

2.敛肺止咳 九仙散敛肺止咳,益气养阴,用治肺虚气阴两伤之久咳不止、短气自汗。

3.涩肠止泻 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皆能温阳补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虚寒之泻痢不止。真人养脏汤又长于益气健脾,固涩之力亦较强;四神丸则偏重于温肾暖脾而固肠止泻。

4.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都有涩精止遗的作用,以治遗精、遗尿诸症。但金锁固精丸重在固肾涩精,主要用于肾虚遗精;桑螵蛸散重在两调心肾,补益气血,主要用于心肾两虚之尿频、色如米泔而见神志恍惚、健忘之症。

5.固崩止带 固冲汤、固经丸均能固经止血,用治崩漏下血或月经过多。但固冲汤长于益气固经止血,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崩漏;固经丸长于滋阴清热,主要用于阴虚内热之崩漏。易黄汤固肾止带,清热祛湿,主要用于肾虚湿热之带下。

安神剂共选正方3首,附方4首。按其功用分重镇安神和滋养安神两类。

1.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重镇安神,泻火养阴,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之失眠、心悸。

2.滋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与酸枣仁汤均有养心安神,滋阴补血之功,以治阴血不足,虚热内扰之心悸、虚烦失眠等。但天王补心丹长于滋阴补血,主治心肾阴亏血少之心悸、失眠证;而酸枣仁汤则重在养血调肝,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之虚烦失眠证。

开窍剂共选正方4首,附方5首。按其功用分为凉开和温开两类。

1.凉开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合称凉开“三宝”,由芳香开窍药和清热凉血解毒药为主组成,是凉开法的常用方剂。三方均有清热开窍之功,均可治疗热闲心包之证。但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热盛之证;至宝丹长于开窍醒神,化浊辟秽,适用于痰浊偏盛、神昏较重之证;紫雪清热解毒之力不及安宫牛黄丸,开窍之功逊于至宝丹,但长于熄风止痉,故对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神昏而有痉厥者,较为适合。

2.温开 苏合香丸是温开法的代表方,由芳香开窍药为主配伍行气解郁、辟秽化浊、温中止痛之品组成,主治寒闭之证。因其长于行气温中止痛,故对寒凝气滞所致的心腹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理气剂共选正方12首,附方8首。按其功用分为行气和降气两大类。

1.行气 本类方剂均有行气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其中越鞠丸长于行气解郁,以治六郁而以气郁为主之证。枳实薤白桂枝汤与半夏厚朴汤都能行气祛痰,但前者长于通阳散结,主治胸阳不振,痰浊中阻,气结于胸的胸痹证;后者又能开郁降逆,主治情志不舒,痰气郁结而致的梅核气。金铃子散长于行气止痛,并能活血清肝,用于肝郁化火之心腹胁肋诸痛。厚朴温中汤行气之中又以温中燥湿见长,常用于寒湿内困脾胃,气机阻滞之脘腹胀满疼痛。天台乌药散和暖肝煎都能行气逐寒,止痛散结,专治寒疝。但天台乌药散行气散寒之力较大,多用于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暖肝煎则能温肾养肝,适宜于肝肾不足,寒凝经脉之疝气及少腹疼痛者。

2.降气 本类方剂都有降气作用,适用于气逆诸证,而以肺逆喘咳和胃逆呕呃为主。其中苏子降气汤、定喘汤长于降肺气而定喘逆。但苏子降气汤兼能温化寒痰,主要用于上实下虚的寒痰咳喘证;定喘汤则兼能宣肺散邪,清化热痰,多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喘咳证。小半夏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均长于和胃降逆而止呕呃。小半夏汤长于化痰降逆止呕;后二方则兼有补气益胃之功,其中旋覆代赭汤重在益胃祛痰止嗳,适用于胃虚痰阻气逆的痞闷暖气及反胃呕吐;橘皮竹茹汤则长于清胃降逆,主治胃虚呃逆或呕吐偏热者。

理血剂共选正方14首,附方11首。按其功用不同分为活血祛瘀和止血两大类。

1.活血祛瘀 本类方剂均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阻之证。其中桃核承气汤以破血下瘀、荡涤瘀热为主,用治血热互结于下焦之蓄血证。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用,适用于血瘀气滞留结胸中的胸痛、头痛等症。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为主治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半身不遂的常用方。复元活血汤主治胁肋疼痛,乃因跌打损伤所致者。温经汤和生化汤,均为妇科经产之剂。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行瘀,重在温养而不是攻逐,是治疗冲任虚寒,瘀血内阻所致月经不调的常用方;生化汤活血祛瘀,温经止痛,多用于产后恶露不行、小腹疼痛属血虚有寒之证,是产后常用之剂。失笑散以活血祛瘀,散结止痛见长,是治疗血瘀心腹疼痛的基础方。桂枝茯苓丸为活血化瘀,渐消缓散之剂,适用于妇人少腹症块、妊娠有瘀之漏下不止与胎动不安者。

2.止血 本类方剂均有止血作用,主治各种出血证。其中十灰散、咳血方、小蓟饮子、槐花散均为凉血止血之剂,皆可治疗火热迫血妄行的出血证。但十灰散凉血止血之中寓有清降、祛瘀,兼以收涩,止血力量较大,可广泛用于上部各种出血,为常用的急救止血方;咳血方主要用于肝火犯肺的咳血,重在清肝火、化痰热而治本。槐花散和小蓟饮子均治下部出血。但前者善于清肠疏风,主要用治肠风脏毒下血;后者兼可利水通淋,主要用于血淋或尿血之证。黄土汤重在温阳健脾以摄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所致的各种出血,尤多用于便血与崩漏。

治风剂共选正方10首,附方7首。按其功用分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类。

1.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以辛散之品为主组方,长于疏散上部风邪而止头痛,主治外

感风邪所致的偏正头痛。大秦艽汤以疏散风邪为主,兼能养血、活血、清热,邪正兼顾,标

本同治,主治风邪初中经络之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者。小活络丹祛风除

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主治痹证日久,偏于寒湿痰瘀阻滞经络者。牵正散与玉真散均能

祛风化痰止痉,但前者长于祛头面之风痰而通络,主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口眼喁斜;后者

祛风化痰,解痉定搐,常用于破伤风。消风散疏风除湿,清热养血,是治风疹、湿疹之常用方。

2.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均为平肝熄风之剂。其中羚角钩

藤汤清热凉肝熄风之力大,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证;镇肝熄风汤镇肝潜阳熄风之力强,并善引气血下行,多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风阳上扰,气血逆乱之头痛眩晕、目胀耳鸣、面红如醉,甚或中风者;天麻钩藤饮则兼有清热活血安神之功,常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头痛、眩晕、失眠。大定风珠为滋阴熄风之剂,主治温病后期,热灼真阴,虚风内动之手足瘈疭。

治燥剂共选正方8首,附方4首,按功用分为轻宣外燥和滋阴润燥两类。

1.轻宣外燥 适用于外燥证。杏苏散轻宣凉燥,理肺化痰,适用于外感凉燥,亦可用于风寒伤肺咳嗽。桑杏汤与清燥救肺汤均治温燥,但桑杏汤清宣温燥,用于温燥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以身热不甚、干咳少痰、右脉数大为辨证要点;清燥救肺汤清燥润肺,养阴益气,用于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重证,以身热轻、干咳较频、气逆而喘、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2.滋阴润燥 适用于内燥证。增液汤增液润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主治阳明温病,耗伤津液,液涸肠燥所致的大便秘结,由于本方功擅养阴增液,故又多用治内伤阴虚液亏诸证。麦门冬汤清养肺胃,降逆下气,主治虚热肺痿证,同时也可治疗胃阴不足证。益胃汤专于养阴益胃,主治胃阴损伤所致的饥不欲食、口干咽燥等。养阴清肺汤重在养阴清肺,兼解毒利咽,为主治白喉的有效方剂,亦治阴虚燥热所致的咽喉肿痛。百合固金汤滋养肺肾,止咳化痰,多用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的咳嗽痰血证。

祛湿剂共选正方19首,附方19首。按其功用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

1.燥湿和胃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为治疗湿滞脾胃之基础方,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主症。藿香正气散外散风寒,内化湿浊,理脾和胃,升清降浊,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霍乱吐泻证。

2.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清泻瘀热,利湿退黄,主治一身面目俱黄之湿热黄疸。八正散集滑石、木通等一派清热利水通淋药于一方,为治湿热淋证之常用方剂。三仁汤与甘露消毒丹皆可用治湿温,三仁汤利湿之力大于清热,适用于湿温初起,邪在气分之湿重于热证。甘露消毒丹清热与利湿并重,适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之湿热并重证。连朴饮清热化湿,和胃止呕,主治湿热霍乱。当归拈痛汤清利湿热,祛风止痛,主治湿热内蕴、外受风邪或风湿化热之痹证。二妙散清热燥湿,为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以及下部湿疮的基础方。

3.利水渗湿 五苓散与猪苓汤均为利水渗湿之常用方,泽泻、猪苓、茯苓为二方共有药物,皆治小便不利。然五苓散主治证乃因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配伍桂枝、白术,而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猪苓汤所主治证乃因邪气人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故佐滑石、阿胶,共成利水清热养阴之方。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祛风行水,主治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之风水或风湿证。五皮散利水消肿,理气健脾,主治一身悉肿、心腹胀满、小便不利之皮水。

4.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是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的基础方。真武汤与实脾散均主治阳虚水肿,具温补脾肾、利水渗湿之功。前者以附子为君,故偏于温肾,兼能敛阴缓急,主治阳虚水肿而见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者;后方以附子、干姜共为药,故偏于温脾,兼能行气导滞,主治阳虚水肿兼有胸腹胀满者。萆薢分清饮温肾利湿,分清化浊,专治虚寒白浊。

5.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祛接风胜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身痛肢重之证。独活寄生汤祛风湿且有补益作用,适用于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之证。

祛痰剂共选正方11首,附方7首。按其功用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等五类。

1.燥湿化痰 二陈汤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为治痰的基础方剂,主治湿痰内阻的咳嗽痰多等证。温胆汤功能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主治胆郁痰扰之心烦不眠、呕吐呃逆,以及癫狂等证。茯苓丸具有燥湿行气,软坚化痰之功,主治痰停中脘所致的臂痛、或两手疲软、四肢浮肿等。

2.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稠色黄之证;小陷胸汤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胸脘的小结胸病。滚痰丸善能泻火逐痰,主 治实热老痰所致的惊悸癫狂、怔忡昏迷,以及其他种种怪证。

3.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具有润肺化痰之功,主治肺经燥痰所致的咳嗽痰稠、咯之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之证。

4.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为温阳化饮的常用方剂,主治寒饮内停之咳嗽痰多、清稀色白之证。三子养亲汤降气止咳之力较胜,兼能消食,多用治痰壅气逆食滞之咳嗽喘逆、食少难消者。

5.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与平肝熄风并用,善治风痰上扰的眩晕呕吐,以及痰厥头痛。定痫丸具有涤痰熄风之功,专治风痰夹热所致的痫证。

消食刑共选正方5首,附方2首。按其功用分为消食化滞和健牌消食两类。

1.消食化滞 保和丸消食和胃,是消食化积的通用方,主治一切食积之脘痞腹胀、恶食嗳腐等证。枳实导滞丸能行气攻积,泄热导滞,兼能祛湿,适用于湿热食积内阻肠胃之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等证。

2.健脾消食 健脾丸为消补兼施,以补为主之剂,主治脾虚食滞之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等证。枳实消痞丸行气消痞,健脾和胃,消中有补,主治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气壅湿聚之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调等证。葛花解酲汤分消酒食,理气健脾,主治酒积伤脾所致的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舌苔腻、脉滑等症。

驱虫剂共选正方1首,附方2首。三方均能安蛔,其中乌梅丸长于温脏补虚,清热安蛔,适用于寒热错杂之蛔厥证; 理中安蛔汤长于温中安蛔,主治中阳不振之蛔虫腹痛; 连梅安蛔汤功能清热安蛔,擅治肝胃郁热之虫积腹痛。

涌吐剂共选正方1首,附方2首。

论方剂的学习方法 篇6

方与法的关系是什么?现代人讲的方法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 而古人所谓的方法是两个词, 方是方剂, 法是治法。它们的关系是, 从历史产生的角度来看是先有方后有法, 即方是实践, 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理论。从临床来看是先有法, 后有方。即我们在前人总结的理论基础上指导组方。我们仍然以麻黄汤为例, 临床上病人先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的这些风寒表实证的症状, 我们才辨证为风寒表实证, 之后才开始确立治法:发汗解表、宣肺止咳, 后面才根据治法选药组方, 这才有了麻黄汤, 该法是否有效只有通过方剂来验证。所以我总结为十六字:“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以方证法。”只有明确了方与法的关系, 才能有助于后面各论里方剂的学习理解。

怎么组方?组方之前是要辩证选药的, 这就需要有中医学基础知识和中药学知识作指导。所以, 组方之前, 同学们还要将中医学基础和中药学这两本书放在桌上, 以便随手翻阅。举个例子:比如在学麻黄汤时怎样去理解风寒表实证?如果没有之前中基所学的有关寒邪的致病特点, 我们就无法理解这个症状。就是六淫致病特点当中提到的: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 寒性收引、凝滞。所以在感受风寒后, 卫表阳气被郁, 腠理闭合, 所以病人恶寒, 阳气郁而化热, 所以发热, 寒邪收引, 经脉不舒, 气血不畅, 所以头身疼痛, 病人腠理闭合故而无汗, 肺在体合皮毛, 受寒邪收引, 导致肺失宣降, 所以有喘咳等等。

组方原则是什么?很简单。古人用道家思想理解原则是:君、臣、佐、使。什么意思?君药如同一国之君, 只解决主要的问题, 放在方中就是只针对主要症状起治病效果。臣药如同有一定级别的大臣, 可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又可以自己独当一面解决一些问题, 在方剂中臣药就是辅助君药对主证起治疗作用或可直接针对兼证起治疗作用。佐药有佐制、佐助和反佐三层含义, 使药也有两层含义, 就不一一解释了。

为什么变方?方剂学教学任务、目的提到, 要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学习, 掌握方剂的组成、配伍、方与法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并且提出, 方之精在于变也!我们知道中医看病往往是一人对一方, 很少有多人用一方的情况, 所以就有变方的出现, 为什么变?由于我们学习的方剂都是古人流传下来的经方验方, 但是中医讲究三因原则, 一个方是在当时的环境下针对当时的人、当时的病情所开出的, 而现在处方是医生基于临床辨证立法与古方相似的基础之上针对现在的环境、现在的人和现在的病情开出的。地理环境不同、个人体质、年龄大小、性别、季节等都不相同, 所以要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以求治法组方能达到与病人的病情完全吻合, 才能起到较确切的治疗效果。

掌握了以上基础知识, 后面方剂的学习、理解与背诵就有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对于单个方剂怎么学呢?对于单个方剂, 一般要求记住组成、功用、主治证及辨证要点, 有的要记住配伍特点和有些药物在方中的配伍意义。看似很多, 实际上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比如大承气汤, 主治阳明腑实重证, 热结旁流证及由里热实证引起的热厥、痉病、发狂。病因是热邪与肠中燥屎互结, 那治法肯定用寒凉泻下药来峻下, 首选要就是大黄, 又因为燥屎内结, 所以用芒硝来软坚润燥帮助大黄泻下, 脘腹胀满疼痛, 所以用厚朴、枳实来理气除胀满。就组成大承气汤。另外, 组方不好记怎么办?我们书上每首方都有方歌, 但内容太多, 难记, 那可以用谐音组一句话, 比如刚讲的麻黄汤和大承气汤, 分别可以记为:干妈贵姓?皇后只是笑!但前提是对方的主治很了解, 否则可能对不上药或记错药。比如把大承气汤的黄错记为黄芩、黄连或黄柏, 又或者错记为黄芪或者别的带黄的中药, 那就全错了!

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时, 有些症状同学们根本不理解只是一味只死记硬背很难完全掌握, 所以就要多联系实际。比如说血虚症状, 首先血液是红色的, 而我们亚洲人都发黄, 缺血的病人面色一般都是萎黄的, 眼睑也泛白, 唇爪甲色淡, 女性还可能有经少或闭经现象。但是不能讲哪个方子就都往自己身上联想, 我以前就这样, 老师讲血虚, 我看看自己感觉血虚, 讲到气虚, 我就以为自己也气虚。课后到药店买了不少中成药, 但后来都扔到了。所以不能只靠某一点现象就断定自己生病了。

最后一点, 在学习中往往有许多的方剂在组成或症状上非常相似, 稍不留意就记混了。所以针对这类方剂课后一般都有类方鉴别, 把类似的方剂从组成、功用、主治等进行区别, 以便于初学者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如:麻黄汤与桂枝汤、银翘散与桑菊饮、败毒散与参苏饮、三承气汤的区别、清胃散与玉女煎、四逆散、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的区别、普济消毒饮与仙方活命饮、大小柴胡汤的区别、四君子汤与理中丸......诸如此类这里就不再多说, 总之, 从相同到不同注意区分, 加强记忆。

上一篇:2024-2025中二班上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挡土墙首件工程监理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