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解读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解读(共8篇)

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解读 篇1

安全监管总局网站消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于2012年5月3日审议通过《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该规定将于7月1日施行。

规定明确,对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且负有主要责任的煤矿,应当撤销其主要负责人的资格证,且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再取得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煤矿矿长资格证,也不得再担任任何煤矿的矿长。

规定明确,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完善安全培训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培训管理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其中,用于安全培训的资金不得低于教育培训经费总额的40%。

在安全培训方面,规定指出: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资格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任职。煤矿矿长除取得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外,还应当依法接受矿长资格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矿长资格证后,方可任职。

在安全培训监管上,规定明确,考核发证部门应当每6个月将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和煤矿矿长资格证的发放情况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或者本机关网站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此外,考核发证部门应当每6个月将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和煤矿矿长资格证的发放情况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或者本机关网站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解读 篇2

《规定》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 由于特种作业人员违规违章操作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 占生产经营单位事故总量的比例约80%。因此, 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 对保障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如《矿山安全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以及《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等, 都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提出了明确要求。《安全生产法》第23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为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 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自2005年至今, 历时5年, 在深入调研、认真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并发布了《规定》。

当前, 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存在哪些问题?《规定》的出台有哪些重要意义?

1999年, 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国家经贸委主任令第13号, 以下简称13号令) ,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定义、范围、人员条件和培训、考核、管理作了明确规定。近年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相继颁布实施了《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的意见》 (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 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作了进一步规范, 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据初步统计, 目前全国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 其中煤矿约260万人。但是, 随着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要求。2003年国家颁布实施了《行政许可法》, 对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时限、程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而目前执行的13号令中的一些条款, 已明显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二是特种作业类别不规范、工种不明确。目前执行的有关法规中, 矿山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种类、数量偏多 (矿山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约57.4%, 个别小矿山甚至达到70%以上) , 失去了特种作业的意义。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没有明确特种作业人员范围, 部分地方自行设置了一些工种, 导致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混乱。另外, 烟花爆竹、冶金等行业企业的一些危险作业未纳入特种作业。三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管理比较混乱。在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上, 有关行政部门存在职能交叉, 造成不依法培训、重复培训、多头发证, 给企业带来负担的同时, 也给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管带来困难。

制定《规定》的重要目的, 就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从这个意义来讲, 《规定》涉及面十分广泛, 是一部综合性的部门规章。《规定》的出台有利于明确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管职责,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和管理工作, 必将为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能力, 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 促进安全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规定》对特种作业范围作了哪些重大调整?依据什么?

《规定》本着成熟一个确定一个的原则, 在13号令的基础上, 对有关特种作业类别、工种进行了重大补充和调整, 主要明确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类别、工种, 规范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及发证工作。调整后的特种作业范围共11个作业类别、51个工种。这些特种作业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独立性。必须有独立的岗位, 由专人操作的作业,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二是危险性。必须是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如果操作不当, 容易对操作者本人、他人或物造成伤害, 甚至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三是特殊性。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不能很多, 总体上讲, 每个类别的特种作业人员一般不超过该行业或领域全体从业人员的30%。

《规定》保留了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等4种作业。重新调整和划分了矿山作业, 将矿山特种作业划分为煤矿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2种作业类别, 分别列了10个和8个工种;将危险物品作业规范为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 增列了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作业等16个工种。增加了石油天然气安全、冶金 (有色) 生产安全和烟花爆竹安全等3个作业类别, 分别增列了1个、1个和5个工种。

另外, 《规定》删除了5种作业, 即: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549号) 删除了起重机械 (含电梯) 、锅炉 (含水质化验) 、压力容器和企业内机动车驾驶等4种作业。同时, 由于《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号) 对矿山救护队员培训作出了明确规定, 经广泛征求意见, 矿山救护队员不再按照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规定》对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是如何规定的?

首先, 为了避免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上的职能交叉, 《规定》第二条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对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其次, 由于基层对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负责煤矿特种作业考核发证工作的部门或者指定的机构负责持有不同意见, 为进一步明确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职责, 《规定》第七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监督全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指导、监督全国煤矿特种作业人员 (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的部门或者指定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的部门或者指定的机构可以委托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的部门或者指定的机构实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作了哪些特别规定?

目前, 特种作业人员中存在着大量的农民工, 提高学历要求, 会影响一大批人的就业,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为此, 《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仍规定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但是, 考虑到危险化学品企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规定》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的特种作业人员学历要求做出了特别规定, 即: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 应当具备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另外, 为进一步增强对特种作业人员体检健康要求的可操作性, 《规定》对影响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的有关疾病作出了禁忌规定, 即: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合格, 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和生理缺陷。

《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发证有哪些新的规定?

新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一是免于培训的规定。为使职业教育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有效衔接, 避免重复培训, 根据目前各地的实际情况, 《规定》第九条规定:“已经取得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及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从事与其所学专业相应的特种作业, 持学历证明, 经考核发证机关同意可以免于相关专业的培训。”

二是考核发证程序的规定。为进一步明确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程序, 《规定》将考核划分为考试和审核。考试由考核发证机关或者其委托的有条件的机构进行, 审核由考核发证机关进行。同时,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规定》对考核发证的程序、时限等作出了严格规定。

三是跨地区考核的规定。为便于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参加考试, 《规定》对申请考试的地点作出重大调整, 允许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或者从业所在地提出申请, 方便了特种作业人员跨地区从业。

对于特种作业人员的复审, 《规定》都有哪些要求?

目前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有效期为6年, 每2年复审一次。为方便和加强复审工作, 《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一是对复审时间作了调整, 延长为3年进行一次。二是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 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 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 在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有效期满时, 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 不再复审, 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有效期延长3年。三是明确特种作业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 应当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 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四是明确特种作业人员健康体检不合格, 或者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2次以上违章行为, 并经查证确实, 或者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并给与行政处罚, 或者拒绝、阻碍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监督检查, 或者未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 或者考试不合格等情形的, 不予复审通过。五是明确特种作业人员复审或者延期复审不通过的, 经重新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 办理复审或者延期复审手续。

《规定》发布后, 下一步如何推动这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规定》发布后, 我们专门就做好宣传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了部署。近期我们考虑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宣教行动, 在相关报刊、网站上广泛、深入宣传《规定》, 使公众深刻理解, 准确把握《规定》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二是印刷《规定》单行本, 发放到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 以及有关中央企业, 并通过他们及时向辖区内相关机构和部门, 以及所有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宣传学习。

三是举办省 (区、市) 和部分重点市 (地) 安全监管部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业务培训班, 重点解读《规定》的要求, 学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 篇3

局长王显政

二○○三年七月四日

第一条 为了规范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防止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煤矿应当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煤矿矿长须经培训考核,依法取得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

第三条 煤矿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并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煤矿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煤矿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方可上岗作业。煤矿特种作业人员须经专门培训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第四条 矿井应有及时填绘的反映实际情况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和避灾路线图等图纸资料。

采、掘工作面应有作业规程。

第五条 矿井应有至少两个独立的能够行人并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出口之间距离不得小于30米。

井下海一个水平、每一个采区至少有两个便于通行的安全出口,并与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相连接。

第六条 矿井在用巷道净断面应能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设置安全生产设施的需要。

矿井主要运输巷、主要风巷的净高不得低于2米,采区上、下山和平巷的净高不得低于1.8米,回采工作面出口20米内巷道的净高不得低于1.6米。

第六条 采煤工作面至少保持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另一个通到进风巷。

因煤层赋存条件限制确实不能保持2个安全出口的,必须制定经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批准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条 矿井每年必须经过瓦斯等级鉴定。矿井各煤层应有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的鉴定结果。

第九条 矿井应当具备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矿井、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矿井使用安装在地面的矿用主要通风机进行通风,并有满足能力的备用主要通风机。

生产水平和采区应当实行分区通风,矿井、采区和采掘工作面通风设施应当齐全可靠,掘进工作面使用专用局部通风机进行通风。

第十条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有瓦斯抽放措施,并装备安全监控系统。

高瓦斯掘进工作面采用专用变压器,专用电缆、专用开关,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

开采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的,应有预测预报、防治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的综合防突措施。

第十一条 煤矿必须实行瓦斯检查制度和矿长、技术负责人瓦斯日报审查签字制度。

矿井应当配备足够的专职瓦斯检查员和瓦斯检测仪器,瓦斯检测仪器应当定期进行校验。

第十二条 矿井有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防排水系统和火灾防治措施及设施。

第十三条 矿井应当保证双回路电源线路供电。年产6万吨以下的矿井采用单回路供电时,必须设置满足要求的备用电源。

井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应有接地、过流、漏电保护装置。属于煤矿安全标志管理目录内的矿用产品应有安全标志。

第十四条 矿井提升使用矿用提升绞车,并装设齐全的保险装置和深度指示器。

立井升降人员应当使用罐笼或带乘人间的箕斗,并装设防坠装置。斜井运送人员应当使用专用人车,并装设防跑车装置。

第十五条 矿井应有完善可靠的通信系统,保持矿内外、井上下和重要场所、主要作业地点通信畅通。

第十六条 煤矿井下爆破,须按矿井瓦斯等级选用相应的煤矿许用炸药和雷管。

爆破工作应当由专职爆破工担任,并严格执行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瓦斯检查制度。

第十七条 矿井实行人井检身制度,入并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第十八条 煤矿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不具备单独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小型煤矿,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专业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护协议。

第十九条 煤矿应当加强粉尘的检测和防治工作,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煤矿班组安全建设规定 篇4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班组安全建设,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煤矿企业安全健康发展,依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国所有煤矿及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班组安全建设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三条 各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是煤矿班组安全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督促煤矿企业建立班组安全建设制度、落实班组安全建设规定等。

各地工会组织负责协调督促煤矿企业开展煤矿班组安全建设工作,指导煤矿企业建立工会基层组织,扩大宣传,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四条 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从企业、矿井、区队到班组的班组建设体系,把班组安全建设作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管理的关键环节。要明确分管负责人和主管部门,制定班组建设总体规划、目标和保障措施。

企业工会要加强宣传、监督和指导,积极参与煤矿班组安全建设。要建立健全区队工会和班组工会小组,强化班组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五条 煤矿(井)是班组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各项制度,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提供班组建设资金,保证职工福利补贴,完善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机制等。

区队(车间)是班组建设的直接管理层,要开展班组日常管理、业务培训等工作。第六条 煤矿班组安全建设以“作风优良,技能过硬,管理严格,生产安全,团结和谐”为总要求,着力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夯实筑牢煤矿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第二章 组织建设

第七条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区(队)、班组建制,制定班组定员标准,确保班组安全生产基本配置。每个班组要设特聘群众安全监督员,班组长不得兼任。

第八条 煤矿企业要建立完善以下班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一)班前、班后会和交接班制度

(二)班组长带班工作制度;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文明生产管理制度;

(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五)安全评估制度;

(六)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

(七)班组学习培训制度;

(八)班组民主管理制度;

(九)职工安全权益维护制度;

(十)安全绩效考核制度;

(十一)企业认为需要制定的其它相关制度。

第九条 煤矿企业就加强班组信息管理,班组要有质量验收、交接、隐患排查治理等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并妥善保存。

第十条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从班组长到每个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十一条 煤矿企业必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将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完善安全、生产、效益结构工资制,其中安全工资构成比例不低于30%。区队每月进行考核兑现。

第十二条 煤矿企业必须依据职工作业环境和国家标准要求,改善作业环境,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按标准为职工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按规定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工个人健康档案,对接触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按有关规定落实相应待遇。

第十三条 煤矿企业要建立班组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明确班组长应急处置指挥权和指挥职工紧急避险逃生权。

第十四条 煤矿企业要建立班组民主管理组织机构,组织开展班组民主活动,认真执行班务公开制度,赋予职工在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安全奖罚、班组长民主评议等方面的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

第三章 班组长管理

第十五条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班组长选聘、使用、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和机制,积极从优秀班组长中选拔人才,把班组长纳入科(区)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区队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原则上要有班组长经历。

第十六条 班组长的任职条件:

(一)热爱煤炭事业,关心企业发展,思想政治素质好、责任意识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认真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模范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和规程措施;

(三)能够熟练掌握本班组生产工艺流程,熟悉矿井相关专业灾害预防和现场应急措施;

(四)服从组织领导,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职工中具有较高威信;

(五)一般要具有高中(技校)及以上文化程度、三年及以上现场工作经验,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5岁。

第十七条 班组长的岗位职责:

(一)班组长是本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管辖范围内的现场安全管理全面负责。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执行安全法律、法规、规程和技术措施,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安全生产管理;

(二)负责分解落实生产任务,严格按“三大规程”组织生产,科学安排劳动组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强化以岗位为核心的现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三)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推行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文明生产,确保质量动态达标,积极创建安全精品工程;

(四)其他职责。负责班组团队、安全文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等其他职责。第十八条 班组长工作权力:

(一)安全管理权。班组长有权按规定组织落实安全规程措施,检查现场安全生产环境和职工安全作业情况,制止和处理职工违章作业,抵制上级违章指挥,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自身无力解决时有权拒绝开工或停止生产,遇到险情时有在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并组织班组人员安全有序撤离;

(二)生产组织权。班组长有权根据区队生产作业计划和本班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劳动组织,调配人员、设备、材料等;

(三)考核分配权。班组长有权在上级政策的指导下,核算班组安全、质量、生产等指标完成情况,对班组成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四)企业赋予的其他权力。

第十九条 煤矿企业必须完善班组长任用机制。

(一)班组长选拔。采取组织推荐、公开竞聘或民主选举等方式选拔班组长;

(二)班组长的聘任。经选拔的班组长,需按规定履行正式任命手续,不得随意更换班组长;

(三)班组长的解聘。撤免班组长应由区队提出撤免理由和建议,严格按照相应程序办理。

第二十条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班组长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制定班组长绩效考核制度,定期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班组长提拔、薪酬、奖励、推优评先以及解聘、处罚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现场安全管理

第二十一条 煤矿企业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规定,制定岗位安全工作标准、操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

第二十二条 班组必须严格落实班前会制度。结合上一班作业现场情况,合理分配生产任务,布置当班安全生产事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严格班前安全确认。

第二十三条 班组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重点交接清楚现场安全状况、存在隐患及整改情况、生产条件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等。

第二十四条 组要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实现合理均衡生产,实行现场“限员挂牌”制,严禁两班交叉作业。

第二十五条 组必须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作业环境、安全设施及生产系统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现场动态隐患,隐患未消除不得组织生产。

第二十六条 班组必须积极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做到各类材料、备品配件、工器具等排放整齐有序,清洁文明生产,保持动态达标。

第二十七条 班组要加强现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工器具和 其它安全生产装备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正常使用、安全有效。

第五章 班组安全培训

第二十八条 煤矿企业要重视和发挥班组在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强化班组成员安全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增强职工遵章作业的自觉性;建立实训基地,加强班组职工安全知识、操作技能、规程措施和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安全培训。

第二十九条 煤矿企业要强化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提高职工对生产作业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的辩识和防范能力。必须加强班组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和模拟演练,使班组职工熟悉防灾、避灾路线,增强自救互救和现场处置能力。班组成员应熟练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处置技能,具有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及时果断进行现场急救的能力。

第三十条 煤矿企业要确保班组教育培训投入,建立学习活动室,配备教学所需的设施、多媒体器材、书籍、和资料等。

第三十一条 煤矿企业每年必须对班组长进行专题安全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班组人员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第六章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第三十二条 煤矿企业要把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矿井整体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安全文化建设投入,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培育独具特色的班组安全文化。

第三十三条 煤矿班组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事故可防可控”和“班组安全生产,企业安全发展”等安全生产理念。

第三十四条 煤矿企业要以提高职工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为重点,加强正面舆论引导,法制宣传,强化班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注重发挥家属协管的作用,培养正确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增强班组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

第三十五条 煤矿企业要建立安全诚信考核机制,建立职工诚信档案,安全诚信要与安全生产抵押金、工资分配挂钩。

第三十六条 班组长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强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提高班组团结协作能力,强化煤矿班组团队建设。

第三十七条 注重培养团队创新精神。煤矿企业要建立班组合理化建议与创新激 励机制,鼓励班组开展岗位创新、QC小组等活动。

第七章 班组长表彰奖励

第三十八条 煤矿企业应积极开展班组建设创先争优活动,每年组织优秀班组和优秀班组长评选,对班组安全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考核,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班组及班组长给予表彰奖励。

企业在组织职工休(疗)养、外出学习考察活动时,优先选派优秀班组长参加。第三十九条

地方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会同总工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做出贡献的班组、班组长进行表彰奖励。

第四十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结合煤矿班组安全建设“三优创建”、“安康杯”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班组、班组长进行表彰。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各地有关部门可依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煤矿安全员管理规定 篇5

根据煤矿的管理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为更好的发挥安全员的监督作用,促进我矿的现场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安全员管理规定:

一、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和现场隐患排查、整改闭合管理制度,对本人所管辖的区域必须进行不间断的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现场处理不了的,必须及时汇报给当班盯班小组领导,否则,发现一次罚当班安全员20元。

二、发现严重安全隐患,要立即安排并监督处理,处理不了时,撤出人员,汇报调度室,否则,发现一次罚安全员50元。

三、生产过程中施工现场存有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而被其他人员发现的每次罚安全员30元。

四、发现“三违”行为必须立即制止,对于现场不听从安排,继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的人员,一般三违给予30元/次,严重三违100元/次的罚款处理并及时汇报跟班矿长处理。

五、对所管辖的区域安全生产情况每班两次汇报,特殊情况立即汇报,少汇报一次处罚安全员30元。

六、严格井下现场交接班制度,并做好交接班记录,不在现场交接班每次处罚30元;不填写交接班记录,每次处罚20元。

七、对工作要认真负责,狠抓现场管理,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安全员出现三违现象,每次罚

款100元;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调离工作岗位。

八、对工作现场的 “三违”现象要坚决制止,若制止不力、执法不严,发现一次罚款50元,一月内出现两次调离工作岗位。

九、监督考核辖区内的文明生产,凡上级检查笔录中出现的问题,安全员未及时发现安排的、未采取措施的,每条罚辖区内安全员20元。

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各类文件及作业规程措施,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和安全质量安全评估表,对疑难问题及时汇报领导,积极参加分析研究,直到问题圆满解决。

十一、经常检查特殊工种的持证上岗和从业人员的精神状态情况,监督检查安全设备、设施、装置和仪器的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督促处理,不能处理时及时汇报。

十二、善于思考,总结,对工作中好的经验、方法,进行交流,共同提高,每月写一份工作总结。

安全员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形象,充分发挥安全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促进我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事故调度汇报管理规定 篇6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煤矿安全事故调度汇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调度部门的指挥、协调和参谋作用,规范调度汇报内容、汇报程序,确保调度信息快速、准确、全面,为矿井安全、生产、基本建设等工作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依据《×××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度汇报管理规定》,结合本矿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范围:矿井所属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机修、物资公司、生活服务后勤及机关生产部(室)等单位,汇报内容包括安全管理、生产组织与协调、煤炭销售稽查、产品质量、基本建设等信息。

第三条 调度机构主要职责

(一)贯彻和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以及集团公司和矿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决议和要求;

(二)及时组织、协调解决矿安全、生产、销售、基本建设等工作中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三)收集、汇总、分析、处理各类安全生产信息,按规定程序向集团公司业务部门及矿领导请示汇报,并协调基层单位及机关职能部门抓好落实。

(四)调度通知、通报、命令等具有正式文件的效力;

安全事故调度汇报

第四条 事故汇报

1、事故汇报的内容

⑴发生轻伤及以上的事故;

⑵发生非伤亡一、二级事故;

⑶发生瓦斯、一氧化碳超限事故;

⑷重大安全隐患;

⑸重大未遂事故;

⑹重大生产影响。

2、事故汇报时间

⑴发生以上事故时,事故责任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后5分钟之内向矿调度室汇报。

⑵矿调度室以基层单位的汇报时间为准,且在事故责任单位汇报完毕后5分钟内向宁东安全监察分局、集团公司调度中心汇报,在10分钟内向矿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

3、事故汇报要求

⑴发生事故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隐瞒事故,应立即向矿调度、有关领导汇报事故情况,并迅速组织事故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⑵凡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在事故原因未查明的情况下,调度室要立即向上级和有关领导、部门简要汇报事故情况,并迅速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对伤员抢救治疗,待事故原因进一步明确的情况下,再及时作出补充汇报。

⑶凡发生重大事故,调度室必须立即向上级和有关领导、部门汇报情况,并迅速协调相关部门组织抢险救灾,待事故原因进一步明确的情况下,再及时作出补充汇报。

⑷对于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处理,同时向调度室作出汇报。由调度室向矿领导、相关部门详细汇报情况。此外,驻矿安全监察处要及时向集团公司宁东安全监察局作出汇报。

⑸凡发生重大未遂事故,调度室必须详细的向上级和有关领导、部门汇报事故情况,由驻矿安全监察处组织追查,并将追查情况报上级安全监察部门。

⑹补充汇报内容要说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事故经过、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情况、采取的措施;情况复杂难以说清的要附文字说明和现场示意图。⑺发生死亡事故,矿安全监察处和调度室应在24小时内将事故报告材料(附现场示意图)上报宁东安全监察分局和集团公司调度中心。

安全事故调度汇报要求及责任追究

第五条 各基层单位要服从调度室的指挥、协调,严格调度汇报程序,严肃汇报纪律,保证调度信息畅通,任何人不得阻止、妨碍调度汇报工作。

第六条 责任单位行政负责人对调度汇报工作负直接责任,必须保证汇报的时效性、准确性,不得迟报、漏报或隐瞒不报。

第七条 对隐瞒、迟报事故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处罚如下:

1、凡井下发生轻伤事故和一般非伤亡事故隐瞒不报的,给予事故单位当班工长罚款1000元罚款,给予值班管理人员罚款1000元;给予队长、支部书记各罚款1500元;凡井下发生轻伤事故和一般非伤亡事故迟报的,给予事故单位当班工长罚款500元罚款,给予值班管理人员罚款500元;给予队长、支部书记各罚款1000元。

2、凡井下发生重伤事故和重大非伤亡事故隐瞒不报的,给予事故单位当班工长罚款2000元罚款,给予值班管理人员罚款2000元;给予队长、支部书记各罚款2500元;凡井下发生重伤事故和重大非伤亡事故迟报的,给予事故单位当班工长罚款1500元罚款,给予值班管理人员罚款1500元;给予队长、支部书记各罚款2000元。

3、凡发生地面交通运输事故或一般非伤亡事故隐瞒不报的,给予事故单位值班管理人员罚款2000元;给予单位负责人罚款3000元;凡发生地面交通运输事故或一般非伤亡事故迟报的,给予事故单位当班值班管理人员罚款1500元;给予事故单位负责人罚款2000元。

4、凡地面发生轻伤事故隐瞒不报的,给予事故单位值班管理人员罚款3000元;给予单位负责人罚款4000元;凡地面发生轻伤事故迟报的,给予事故单位当班给予事故单位值班管理人员罚款2000元;给予单位负责人罚款2500元。

5、凡地面发生重伤事故和重大非伤亡事故隐瞒不报的,给予事故单位值班管理人员罚款4000元;给予单位负责人罚款5000元;凡地面发生重伤事故和重大非伤亡事故迟报的,给予事故单位当班值班管理人员罚款2500元;给予单位负责人罚款3000元。

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解读 篇7

1 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现状分析

1.1 职工对培训的兴趣不高, 原因主要有: (1) 职工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

煤矿职工年龄参差不齐, 成年人都是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实践能力, 感觉我什么都会, , 所以学习也没用, 没兴趣。对于培训的内容, 组织者在培训前没有与学员进行沟通, 也没有做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 学员感觉学不学无所谓, 为了应付不扣工资而参加学习, 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失去了培训的目的。 (2) 培训方法单调, 缺乏互动性。培训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目前, 培训方法千篇一律, 采用讲课式授课, 老师在台上讲、写, 学员坐在下面被动地去听, 没有根据课程内容与学员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学员感觉枯燥无味。 (3) 培训组织工作不到位。培训部门应当有责任就每次培训进行细致地安排, 或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服务。但培训组织者多数是记录一下考勤, 督促学员及时参加培训这些简单的工作。其具体工作并不到位。 (4) 缺乏对培训的理论研究。没有专门从事培训策划和开展培训理论研究的工作人员, 对成人学习特点、现代培训理念等缺乏深入的认识。

1.2 安全培训对保证职工的安全和改善工作绩效还不到位。

煤矿安全培训的目的第一保证职工安全, 之后能够改善职工行为与工作绩效, 提高企业的利润。虽然我矿近几年没有大的事故发生, 但多多少少出现职工“三违”, 并且职工的工作效率也没有很大的提高, 所以有待我们更好的提高安全培训工作。

1.3 培训结果对职工晋升的影响不明显。

由于晋升对职工的激励作用较之其它方式更具有实际意义, 因而常常作为评估培训结果的一个相对重要的指标。有些职工感觉培训就是为持证上岗, 反正怎么地都是工人, 应付下学校不扣工资就行, 这样想法培训效果没达到。

2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需要创新培训方法, 加强和改进培训工作, 提高培训质量

2.1 采用案例教学, 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安全教育培训重理论知识讲授, 而学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无法充分理解枯燥的理论, 何谈实际应用?根据以往安全事故分析, 大致总结出两点安全事故的起因:一是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偏低, 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二是“三违”问题屡禁不止。而安全事故的危害轻则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重则造成人身伤亡, 付出血的代价。我们可尝试案例教学法来开展理论教育, 将重大安全事故或典型的安全教育案例引入教育内容, 也可是一则令人深省的故事, 将安全操作的内容及重要性寓于理论知识中, 深入浅出, 综合分析事故起因、安全防范措施以及事后处理措施, 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

2.2 深化“讨论式”教学, 增进师生交流互动。

“讨论式”教学的深化就是研讨结合教学, 由教师主导讲学内容, 逐步引导学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 增进师生互动, 从而提高教学成效。安全培训学员基本上都是实践经验丰富的职员或技工, 也是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在很多方面, 他们可以将现有的理论知识勇于实践探索, 并且在实践中历练真知, 将不符合实际生产的理论淘汰, 使符合实际操作的理论得以传播, 因此说, 这些学员也是学习资源的贡献者, 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教学资源。学员在充分理解安全培训的理论知识后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 基于这个目的, 大部分学员对于照本宣科式的理论教学比较抵触。鉴于此, 我们的安全培训可尝试研讨式教学模式, 在研讨的氛围中完成安全知识的教与学, 本着开放、互动的原则, 鼓励各单位的学员针对安全事故的起因及防范措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大家畅所欲言, 共同探讨, 彼此之间分享安全管理工作中相对成功的经验或办法, 从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研讨教学模式的学习氛围相对宽松、民主, 来自不同单位的学员可以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 向其他学员学习成功的管理经验。在研讨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中, 来自不同单位的各种思想理念相互撞击, 见仁见智、各有启迪。学员比较容易根据自身经验, 发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从而及时更新思想观念, 形成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将以往被动接收的理论式培训转变为自主探索的安全培训模式。在安全培训中采用研讨式教学, 培训教师和学员之间平等对话、互动交流, 通过参与、合作、分享、体验, 使参与培训的学员获得并建立新的安全知识, 形成新的理念, 产生愉悦自信的体验。充分体现安全培训“以人为本, 创新培训”的新理念。

2.3 并在培训期间安排实际操作培训时间, 和区队签订培训协议“导师带徒”。

让学员在实际操作培训时间就相对固定一名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老同志作为师父, 双方签订协议, 明确师徒关系, 同时将员工的实际操作培训纳入培训考核。“导师带徒”应根据指导老师个人能力、业绩特长, 培养对象自身情况及工作岗位需要, 本着组织安排与自愿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可以是“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

2.4 应用一体化教学, 提高学员综合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安全培训的一大特色。这要求学员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敢于打破成规, 摒弃传统的与现实不符的学科体系及教学模式, 基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转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开展研讨式的自主教学。研讨式教学充分肯定了学员的主体地位, 能够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使安全教育培训更直观, 更具实效性, 能够改善培训效果, 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一体化教学, 是在实验室或实践训练基地开展实践操作考核, 对学员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 所有课题内容必须经过理论讲授、现场示范和同步训练, 以现场示范为重点, 强化教育培训, 使学员全方位接触并理解课题内容, 亲历课题情境, 熟悉现场设备。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开展实践培训活动, 营造一种相对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理解知识, 掌握操作技能。如观察演示, 按步骤模仿, 在实操过程中发现问题, 独立分析或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 请老师给予提示、指导。学员的知识和技能就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成, 学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开发, 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以致用,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另外, 在教学中还应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采用现代化培训设施和电脑多媒体等手段开展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 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相结合, 优美灵活的画面能抓住学员注意力, 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从而使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 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综上所述, 只有通过创新培训方法,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才能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自我保安意识, 增强安全素质;只有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 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技能, 才能培育“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人, 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根本转变, 才能提高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杜绝“三违”和遏制伤亡事故的发生, 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摘要:针对煤矿安全培训的发展目标, 提出了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对策。创新培训方法, 是加强和改进培训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深化“讨论式”教学、应用一体化教学等一系列方式方法, 来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质量,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延美.职工安全培训中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4 (8) .

[2]陈伟伟, 梁钊.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3 (01) .

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解读 篇8

解读版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强化风险管控,根据《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和《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三大目的:加强私募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强化风险管控。三类法规依据:证券、基金、期货类。

从立法层级上:本规定由证监会以部门规章形式公布实施,其效力层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法律责任也更为严格全面。立法层级的提升,传递出了“从严监管”的政策信号,并对日后违反“八条底线”的行为提供了下达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二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定义)本规定所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是指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依法设立的从事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

由于目前分业监管的体制,本《暂行规定》的监管对象不包含银行、保险、信托机构。此处结合第十五条解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照适用的含义。

第三条(募集销售的禁止行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相关销售机构不得违规销售资产管理计划,不得存在不适当宣传、误导欺诈投资者以及以任何方式向投资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等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资产管理合同及销售材料中存在包含保本保收益内涵的表述,如零风险、收益有保障、本金无忧等;

2016年7月中旬,基金业协会就《保本基金意见》(修订稿)非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本指导意见所称保本基金仅指公开募集证券基金,基金管理人及其子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不得募集保本产品”。即保本资管产品只允许在公募存在。

非管理人提供的质押、抵押等属于合规增信措施,不属于保本禁止范畴。

(二)资产管理计划名称中含有“保本”字样;

(三)与投资者私下签订回购协议或承诺函等文件,直接或间接承诺保本保收益;

此款禁止的主体是“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相关销售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签署回购协议或承诺函。客户与资产管理人之外的第三方(如资管产品交易对手及其关联方)自行订立的保底安排,应并不属于本规定第三条所禁止的情形。如果保本机制是投资人自己和融资方、大股东(定增方)订立,不属于违规,管理人无法控制也并非管理人提供的安排。保本保收益安排均不应有管理人参与,且不能在资管合同等项目文件中体现!(注意管理人以自有资金提供有限风险补偿的例外)

(四)向投资者口头或者通过短信、微信等各种方式承诺保本保收益;

(五)向非合格投资者销售资产管理计划,明知投资者实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仍予以销售确认,或者通过拆分转让资产管理计划份额或其收益权、为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提供短期借贷等方式,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

这一项分两段,主体还是“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前面一段是说不能拆分转让或收益权转让,突破合格投资者的限制(所以不能与P2P等机构合作,对投资者要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特别是现在很多P2P企业实际控制了私募公司,当这些私募公司来认购产品的时候,必须注意,合同上除了要对方承诺不拆分之外,还要约定一旦其拆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后面一段要求不能为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提供配资服务,比如介绍他人为客户融资。

(六)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者人数超过200人,或者同一资产管理人为单一融资项目设立多个资产管理计划,变相突破投资者人数限制;

如果基金产品是有限合伙形式的,只能是50人。

用“单一融资项目”的概念,与《细则征求意见稿》中“投资标的完全相同”的表述不同,这似乎给同一资产管理人发行多个资管计划投资同一融资主体分期开发的同一项目留下一定的操作空间。

单一融资项目如何判断? 第一,“融资项目”是仅针对非标债权而言还是也包括股权?一种观点认为:非标债权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依托于权益买入返售等方式的名股实债业务等,明确以融资为目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单从狭义字面理解,股权项目似不属于融资类,但股权类项目比债权类项目风险更大,更需要遵守合格投资者标准。

个人认为,不应依据潜在风险大小对法规适用范围作类比的扩大解释,赞成第一种观点。

根据监管意见:投非标的,必须合并计算产品投资者人数。投标准的,不用合并计算产品投资者人数。即标准化产品不需要合并计算,股权类项目需要遵守此项规定。

第二,“单一”的判定要结合资金去向和还款来源。以房地产开发委贷项目为例,地块、还款来源、抵押、质押担保机制彼此不同的项目,即便融资方相同亦不应认定为单一项目。相反,地块、还款来源基本相同,仅是资管产品所募集资金用于不同阶段/方面(如一支用于支付土地转让价款,另一支用于在建工程建设),此时认定该等系列资管产品属于为单一项目融资的可能性则较高。

例如:基金子公司A先后设立资管1号、资管2号等两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分别有150名和120名投资者,先后向某房地产开发企业B融资,资管1号资金仅用于C地块项目开发,资管2号资金仅用于D地块项目开发,两个项目拥有独立的土地使用权证书、规划证书等资质文件;两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合计投资者270人。这种情况下,虽然融资主体相同,但最终投向能从法律关系或资产权属上区分为独立标的,不应合并计算投资者数量。如果是同一融资项目分期开发,分期进行融资如果时间间隔较长,风险收益变化较大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融资项目。

虽然《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视为合格投资者”,但根据本款规定,如果实质上变相突破投资者人数的,仍需要穿透核查。

(七)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布告、传单、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载体,向不特定对象宣传具体产品,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销售机构通过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官网、客户端等互联网媒介向已注册特定对象进行宣传推介的除外;

除个别表述调整外,完全吸收了《细则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与近期施行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的要求是一致的。

(八)销售资产管理计划时,未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资产管理计划交易结构、当事各方权利义务条款、收益分配内容、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关联交易情况等信息;

要求资管计划的合同、推介材料充分披露上述安排,尤其是关联交易、对手方和投顾安排,在销售时必须予以说明。同时要关注存续期的重大变更公告完整性、及时性。

《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第33条规定:资产管理人应主动避免可能的利益冲突,对于资产管理合同、交易行为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关联交易应当进行说明,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因此,在资管合同中应对可能发生的关联交易及大宗交易的定价方法等进行披露,包括但不限于关联交易对手、交易方式、价格或定价机制等。

(九)资产管理计划完成备案手续前参与股票公开或非公开发行;

有关监管法规和资产管理计划合同都明确规定,在资产管理计划初始销售行为结束前,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动用资金。同时,资产管理合同明确约定,完成备案后资产管理合同才能成立生效。资产管理人在资产管理合同未成立生效的情况下,下达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指令,已经违反了有关规定。

例外情形主要是三年期定增:对于3年定增,在非公开发行获证监会核准后,发行情况于证监会备案前,要求资产管理产品作为认购方的资金募集到位并成立,之后再缴付认购款项。(最近窗口指导:要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持有公司5%以上的股东,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取上市公司股份的,应直接认购取得,不得通过资管产品或有限合伙等形式参与认购。)

(十)向投资者宣传资产管理计划预期收益率;

此款吸收了《细则征求意见稿》项下对“预期收益率”宣传一律禁止的规定。从另一方面理解,允许对特定对象公布六个月以上的基金业绩、允许公示品牌、团队等,可以综合判断产品投资价值,把判断的主动权交给投资者,实际上也是规避了管理人的风险。

对此规定的普遍疑惑在于:

第一,在《暂行规定》仍然明确提及并允许“分级计划”的前提下,资管合同还能否设定优先级的“利率”?——禁止的是“预期收益率”的强烈误导性,并不是禁止分级产品优先级相对较强的收益保障特征,因为优先级的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是确实存在的。

第二,优先级的“利率”如何表达才合规?——资管合同以及相关宣传推介材料中显然不可继续采用“预期收益率”、“约定收益率”这类可能使投资人忽视风险的措辞。合规表达的关键是既要体现产品设计的风险收益特征,又要符合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可以考虑采用计算公式、收益率分级表格、“业绩比较基准”或者“最高收益”来代替“预期收益率”。有种说法认为对优先级收益可以采用“计提基准”的提法,个人认为不妥,因为一旦涉及“计提”,就可能造成预先锁定优先级收益的误解。(如在“计提基准”基础上同时增加计划整体亏损触发的回拨机制,似可以考虑?)

第三,平层的融资类资管计划,基于融资人确定支付的融资成本以及各项费用扣减项形成的委托人预期可以获得的投资收益如何以合规的方式体现在资管合同内?——初步考虑,可以采用公式或中性的措辞(如“业绩基准”、“最高收益”等)进行替代并辅以充分的风险揭示。

第四,对于一对一通道项目,资管合同等材料中是否可以有预期收益的表述?——此类项目由单一投资者委托管理人设立,管理人不存在主动宣传推介的销售行为,个人认为实质上不符合本条规范销售行为的监管逻辑;但鉴于“从严监管”的政策走向,对敏感表述仍应尽量避免,建议参考平层融资类资管计划的表述方法。

(十一)夸大或者片面宣传产品,夸大或者片面宣传资产管理计划管理人及其管理的产品、投资经理等的过往业绩,未充分揭示产品风险,投资者认购资产管理计划时未签订风险揭示书和资产管理合同。

第四条(结构化产品的运作原则)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设立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不得违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不得存在以下情形:

“共享共担”:不允许一类份额亏损时另一类份额仍然盈利

“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在计划整体亏损/盈利时,优先级份额可约定比劣后级份额少承担损失/少获取收益。

(一)直接或者间接对优先级份额认购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包括但不限于在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合同中约定计提优先级份额收益、提前终止罚息、劣后级或第三方机构差额补足优先级收益、计提风险保证金补足优先级收益等;

劣后级或第三方不得为优先级份额做任何风险补偿或兜底承诺,防止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优先级份额“类借贷”性质。

不能通过存续期内劣后级补仓义务保障优先级本金及固定收益。

止损平仓机制尚待明确。(个人认为是可以的,因为不论优先或劣后投资者,其风险承受能力总有一个限度,但是不能约定止损平仓后由劣后级承担所有损失)

禁止计提收益是指不准计提为负债,后果是禁止优先级存续期的分配,防止在计划盈亏未知时先将优先级收益锁定。

在分配顺序上,资管合同不应有先后顺序的表述,已有在基金业协会备案时未获得通过的先例,因涉及违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此款可结合第十四条“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定义中增加的例外补偿规定解读。——“资产管理人可以其自有资金提供有限风险补偿,但资产管理人不得参与收益分配,或者不得获得高于按份额比例计算的收益,有该等安排的计划不属于《暂行规定》下定义的“结构化资管计划”。该例外是此次出台的《暂行规定》较之《细则征求意见稿》新增的内容。《暂行规定》并未进一步解释“有限风险补偿”的概念,所谓“风险补偿”主要是指如果产品有亏损,则先亏管理人的补偿资金(或称增强资金),但该部分资金通常不享有收益分配;“有限”则与管理人不得对计划保本保收益的要求相匹配。实践中,具体风险补偿的方式可以结合项目具体情况以及管理人的资产情况进行一定安排。

光从字面理解,感觉完全可以把它做成一个以管理人自有资金参与的一个结构化产品,类似于管理人作为一个不拿超额收益的劣后(超额收益可以通过收取浮动业绩报酬等其他方式补回来)。其实不然,这个规定应该只是对市场极端情况下集中大量平仓的一个预防性条款,允许管理人及时、有限的以自营资金补仓,为深度亏损产品延续周期。管理人自有资金提供补仓在当初的资管合同中并不一定有约定,有可能是管理人临时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而做的努力。尤其在2015年7月,很多著名的私募管理人发布公告,以自有资金补仓,但不参与后续的收益分配,如果产品后续避免了清仓,管理最多可以取得本金,不能获取任何收益。

基金子公司以自有资金为结构化产品提供有限风险补偿如果落实到资管合同里而非临时自发,那么可用资金应该是有限度的,否则会造成风险积聚和市场无序,监管层应该会有后续指导。目前可以参考《基金管理公司固有资金运用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基金管理公司可以用固有资金为本公司管理的特定投资组合提供保本承诺或者资金垫付以及为子公司管理的特定投资组合提供担保,但保本承诺总额、资金垫付总额或者担保总额合计不得超过上一会计本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规模。

(二)未对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劣后级份额认购者的身份及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充分适当的尽职调查;

(三)未在资产管理合同中充分披露和揭示结构化设计及相应风险情况、收益分配情况、风控措施等信息;

(四)股票类、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超过1倍,固定收益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超过3倍,其他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超过2倍;

资金端降杠杆。

较《细则征求意见稿》略有调整,删除了“期货类资产管理计划”及“非标类资产管理计划”的定义。非标类不在第十四条“固定收益类”投资范围清单中,与期货类一道划入“其他类”,实质上将杠杆比例从此前的3倍调整为2倍。修改后,“股票类、混合类”资管计划的杠杆比例不超过1倍(为管理符合规定的员工持股计划设立的股票类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不再做例外规定),“固定收益类”资管计划杠杆比例不超过3倍。

(五)通过穿透核查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标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嵌套投资其他结构化金融产品劣后级份额;

与《细则征求意见稿》相比,强调了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不得嵌套投资其他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包括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的结构化产品)“劣后级”份额,意味着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嵌套其他金融产品的优先级份额或不分级的金融产品并不受此条限制。

中间级能投吗?个人认为并不明确,是以实质重于形式的思路来分析中间级的风险收益定位,还是按照本规定第十四条“杠杆倍数”的定义思路将中间级“一刀切”认定为优先级?如果“一刀切”认定为优先级,则可以投资中间级名义实质投向按“准劣后级”设计的中间级。(其实践价值受限于杠杆倍数的限制)

禁止分级嵌套投资于其他分级的劣后:向下穿透至最终资产!(尽调内容增加)

(六)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名称中未包含“结构化”或“分级”字样;

(七)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总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超过140%,非结构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即“一对多”)的总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超过200%。

投资端降杠杆,是对资金端杠杆再放大的限制。

《细则征求意见稿》要求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总资产占净资产比例统一不得超过140%,《暂行规定》调整为“结构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不得超过140%、“非结构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不得超过200%,体现了监管部门差异化监管要求。对一对一资管计划无限制。

第五条(投顾资质及行为限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得委托个人或不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为其提供投资建议,管理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职责不因委托而免除,不得存在以下情形:

禁止个人和不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投资建议,并将《征求意见稿》“投资顾问”、“投资顾问协议”的表述调整为“第三方机构”和“委托协议”,该等修改将名义上不是投资顾问,但实质上承担投资顾问职责的第三方也纳入监管范围。

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见第十四条

(八)的定义。根据该定义,未在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管公司均不再具备担任投资顾问的合规性。

“管理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职责不因委托而免除”,是对民事法律责任归责原则和行政责任认定原则的再次申明: 一方面,投资顾问的存在不改变资产管理人与资产委托人、资产托管人三方订立产品合同的法律关系,即便投资顾问的错误建议导致资产管理人违约,面对资产委托人诉讼/仲裁的仍然是资产管理人而非投资顾问;另一方面,资产管理人如果因执行投资顾问建议发生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机构仍将对资产管理人追究行政责任。

最后,对于投资顾问资质的一个疑难问题是,从本规定字面看,对于非标类业务中辅助资产管理人管理、提供投资建议的投资顾问,也需要具备上述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资格以及证券期货投资专业人员。但这一要求对于非标类资管产品的实际效用、必要性和可执行性或值得商榷。

(一)未建立或未有效执行第三方机构遴选机制,未按照规定流程选聘第三方机构;

符合提供投资建议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须符合《暂行规定》第十四条

(八)相关定义。资产管理人在选聘投资顾问时提供了明确的遴选标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资产管理人需建章立制,强化在选聘投资顾问时的尽调职责。对于此,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关于落实<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有关事项的通知》也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在办理资产管理计划备案手续时,提交相关委托协议、第三方机构资质证明文件”。但是,对于“具备3年以上连续可追溯证券、期货投资管理业绩的投资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这一项要求如何进行尽职调查和提供证明文件,实务中也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由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人员的投资业绩信息并无公开渠道可以查询,是否仅依赖私募基金管理人出具说明即可?

(二)未签订相关委托协议,或未在资产管理合同及其它材料中明确披露第三方机构身份、未约定第三方机构职责以及未充分说明和揭示聘请第三方机构可能产生的特定风险;

协会15日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建立和有效执行第三方机构遴选机制、风险管控机制以及利益冲突防范机制,选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投资建议服务,签订委托协议,并在资产管理合同及其他材料中进行充分披露。

(三)由第三方机构直接执行投资指令,未建立或有效执行风险管控机制,未能有效防范第三方机构利用资产管理计划从事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

禁止投顾直接交易,回归投顾的本质。

如果投资顾问直接执行投资指令,则已经超越了投资顾问“提供投资建议”的职责权限,而在本质上履行了资产管理人职责,从而使资管产品沦为纯粹的配资平台。事实上,2015年11月证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涉嫌配资的私募资管产品相关工作的通知》即已经明确“劣后级委托人以投资顾问等形式直接执行投资指令参与股票投资的私募资管产品”为涉嫌场外配资的违规行为。

(四)未建立利益冲突防范机制,资产管理计划与第三方机构本身、与第三方机构管理或服务的其他产品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或利益输送;

重视尽职调查和合同约定(约定违约方的违约责任)。

(五)向未提供实质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支付费用或支付的费用与其提供的服务不相匹配;

主要是为了防范利益输送。现实中这个问题很多,比如投顾介绍投资人,以其他机构的名义获取所谓居间费用或手续费返还,资管机构处于被动,很难拒绝,现在可依此规定明确拒绝。费用与服务是否匹配,可以看行业标准。

(六)第三方机构及其关联方以其自有资金或募集资金投资于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劣后级份额。目的在于彻底斩断违规场外配资的可能性,也间接要求资产管理人加强识别劣后级委托人身份,确保劣后级委托人与投资顾问之间无关联关系。

进一步禁止有私募管理人资格的第三方机构及其关联方通过发行资管计划募集资金的方式投资劣后级份额。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另一方面投顾提供资金充当“安全垫”,亏损时以认购额为限对客户进行补偿,有承诺保本保收益的嫌疑。

所谓关联方:

(1)按照《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仅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具有关联关系。

(2)《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中对关联方的定义为: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3)基金业协会对关联方的认定:受同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金融企业、资产管理机构或相关服务机构。

按照“从严监管”的政策思路并结合资管计划的资合性质,建议采用第(1)、(2)种关联方定义。

第六条(投资标的负面清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计划不得投资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的项目(证券市场投资除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投资项目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发布的淘汰类产业目录;

《暂行规定》与《细则征求意见稿》相比,允许投资限制类的投资项目,并允许通过二级市场投资该等禁止项目。

(二)投资项目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要求;

(三)通过穿透核查,资产管理计划最终投向上述投资项目。

除非在证券市场投资外,不得投资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项目。同时特别明确投资标的必须穿透核查到最终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尽职调查很重要。

第七条(交易账户负面清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得从事违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或者为违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提供交易便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资产管理计划份额下设子账户、分账户、虚拟账户或将资产管理计划证券、期货账户出借他人,违反账户实名制规定;

“禁止违反账户实名制”的规定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即: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以投资者本人的名义为投资者开立证券账户。”

(二)为违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提供账户开立、交易通道、投资者介绍等服务或便利;

(三)违规使用信息系统外部接入开展交易,为违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提供系统对接或投资交易指令转发服务;

(四)设立伞形资产管理计划,子伞委托人(或其关联方)分别实施投资决策,共用同一资产管理计划的证券、期货账户。

本条重点防范此前利用外接账户分账软件系统的股票配资造成股市异常及类似违法情况。

第八条(交易禁止行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得从事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得利用资产管理计划进行商业贿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交易价格严重偏离市场公允价格,损害投资者利益。不存在市场公允价格的投资标的,能够证明资产管理计划的交易目的、定价依据合理且在资产管理合同中有清晰约定,投资程序合规以及信息披露及时、充分的除外;

市场公允价格区分不同交易市场特征,采取不同确定方法:在集中交易市场,可以参考最近成交价格确定公允价格;在非集中交易市场,应当在资产管理合同中事先约定公允价确定方法,并按照约定方式确定公允价格。

(二)以利益输送为目的,与特定对象进行不正当交易,或者在不同的资产管理计划账户之间转移收益或亏损;

(三)以获取佣金或者其他不当利益为目的,使用资产管理计划资产进行不必要的交易;

(四)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以及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的交易活动;

(五)利用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资产为资产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或第三方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向相关服务机构支付不合理的费用;

何为“不合理的费用”?以实务中关注较多的非标业务中 “财务顾问”支出为例,财务顾问往往仅向资产管理人介绍项目资源、融资方需求和交易合作方等,实际为撮合交易的居间服务,而资产委托人并未直接享受到其提供的服务,因此自委托财产中支出财务顾问费用的安排,将同时存在行政监管风险和被资产委托人挑战其合理性的民事风险。再如,实务中存在资管计划委托财产中除向销售服务机构支付固定销售服务费外,还支付与投资业绩挂钩的浮动销售服务费,由于销售机构并不参与投资管理,因此由资管计划委托财产向其支付与投资业绩挂钩的浮动销售服务费恐怕也难免超出合理范畴。

因此: 一对多项目,支付财务顾问费最好以管理人名义,因为接受服务的是管理人。如直接从计划财产支付,未来任何委托人在亏损时质疑财务顾问的服务等价性,管理人都难以承受。

一对一通道,从计划财产中直接支付财务顾问费勉强可行,但需如实描述该财务顾问事实上是居间人。

(六)违背风险收益相匹配原则,利用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向特定一个或多个劣后级投资者输送利益;

(七)侵占、挪用资产管理计划资产。

《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第33条规定:资产管理人应主动避免可能的利益冲突,对于资产管理合同、交易行为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关联交易应当进行说明,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因此,在资管合同中应对可能发生的关联交易及大宗交易的定价方法等进行披露。

第九条(严禁资金池)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不得开展或参与具有“资金池”性质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计划不得存在以下情形或者投资存在以下情形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

除要求资产管理人不得“开展”资金池业务外,还增加要求不得“参与”资金池性质的产品。在于防止资管计划所募集资金为资金池输送资金,以及通过投资资金池产品而承担资金池产品的滚动风险。鉴于此,资产管理人在开展资管业务时,应加强对交易结构的尽职调查,从底层计划的资金资产匹配性、期限错配情况、退出定价机制等方面确定投资标的不属于资金池产品。

(一)不同资产管理计划进行混同运作,资金与资产无法明确对应;

(二)资产管理计划在整个运作过程中未有合理估值的约定,且未按照资产管理合同约定向投资者进行充分适当的信息披露;

(三)资产管理计划未单独建账、独立核算,未单独编制估值表;

(四)资产管理计划在开放申购、赎回或滚动发行时未按照规定进行合理估值,脱离对应标的资产的实际收益率进行分离定价;

(五)资产管理计划未进行实际投资或者投资于非标资产,仅以后期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向前期投资者兑付投资本金和收益;

非标,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资金池”性质的资管业务投向非标资产,因其净值难以估算,只能以既定收益率进行摊余成本法估值兑付,所以禁止。与正常非标业务存在区别。

(六)资产管理计划所投资产发生不能按时收回投资本金和收益情形的,资产管理计划通过开放参与、退出或滚动发行的方式由后期投资者承担此类风险,但管理人进行充分信息披露及风险揭示且机构投资者书面同意的除外。不是对资金池业务的豁免,而是针对兑付风险暴露后的后续销售情形。主要是为在项目出现兑付风险时由机构投资者同意以参与的方式置换投资人、承担兑付风险留出解决路径。

“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是“资金池”业务的特点。禁止该等业务,应防范多个资管计划混同运作,确保在同一管理人管理的多个资管计划的情况下账目独立、资金独立、估值独立、核算独立、风险独立、收益独立,实现资金与资产一一对应,防范庞氏骗局、非法集资、利益输送。

第十条(奖金递延发放)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不得对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主要业务人员及相关管理团队实施过度激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未建立激励奖金递延发放机制;

(二)递延周期不足3年,递延支付的激励奖金金额不足40%。最短的周期不得少于3年,第一年不得发放超过60%,降低了第一年发放的比例。按此规定,奖金发放不与产品挂钩,且无过渡期。但是《暂行规定》只是部门规章,不得违反全国人大制订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上位法的相关规定,此时未付奖金不能形成已经形成报酬,如果已经形成约定劳动报酬了,则公司不能随意取消;如果公司制度及劳动合同明确规定,离职员工的奖金将扣除,则此处奖金并不属于已经形成报酬,公司有权取消延付奖金。

第十一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依据本规定要求,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上述规定从事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活动。

在母公司安排下,我司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制度建立及修订工作。第十二条(监管机构及措施)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监督管理。对于违反本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对机构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改正、暂停办理相关业务等行政监管措施,对相关责任人员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行政监管措施;依法应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是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机构,监管措施主要有: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改正、暂停办理相关业务等。与违反《细则征求意见稿》由基金业协会进行纪律处分不同,《暂行规定》作为证监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其适用对象的违规行为将由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直接进行行政管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三条(基金业协会职责)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按照本规定做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计划的备案管理与风险监测工作;发现违反本规定的,应当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授权中国基金业协会负责资管计划的备案管理与、风险监测、违规报告等职责。实质体现了证监会与协会双重监管体系。

第十四条(关键术语释义)本规定涉及的相关术语释义如下:

(一)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存在一级份额以上的份额为其他级份额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收益分配不按份额比例计算,由资产管理合同另行约定的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由资产管理人以自有资金提供有限风险补偿,且不参与收益分配或不获得高于按份额比例计算的收益的资产管理计划,不属于本规定规范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

参见第四条相关解读。

(二)杠杆倍数=优先级份额/劣后级份额。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若存在中间级份额,应当在计算杠杆倍数时计入优先级份额。

资金端杠杆倍数计算上,中间级份额不再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判断标准归入优先或劣后,统一计入优先级份额。

(三)股票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投资于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股票类资产比例不低于80%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

(四)固定收益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投资于银行存款、标准化债券、债券型基金、股票质押式回购以及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的资产比例不低于80%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

固定收益类投资范围并未包含非标债权。

(五)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包含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股票类资产,但相关标的投资比例未达到本条第(三)项、第(四)项相应类别标准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

(六)其他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投资范围及投资比例不能归属于前述任何一类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

(七)市场公允价格区分不同交易市场特征,采取不同确定方法,在集中交易市场,可以参考最近成交价格确定公允价格;在非集中交易市场,应当在资产管理合同中事先约定公允价格确定方法,并按照约定方式确定公允价格。

(八)符合提供投资建议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是指依法可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以及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

1.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满一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会员; 2.具备3年以上连续可追溯证券、期货投资管理业绩的投资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无不良从业记录。

什么是具备3年以上连续可追溯证券、期货投资管理业绩的投资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自营管理的业绩算不算?靠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业绩?以及投资管理人员包含哪些,并不确定,同时若是非标类项目,如何执行上述标准,并不清楚,需要监管机构给予一定说明。基金业协会正在起草投资顾问相关规定。

根据监管意见:若是通道业务,投资于非标的,银行和信托可以作为委托人给指令,即银行和信托不需要满足上述条件。即使通道业务,若是通道业务投资于标准化的,银行、信托、保险等相关机构必须符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相关条件。

第十五条(参照执行及不适用对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参照本规定执行。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发行的所有私募基金(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都应当参照适用”,还是 “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发行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应当参照适用”?(即仅以主体为适用标准还是主体与产品双重符合标准?)

就该等疑问,《<暂行规定>制定说明》也没能给出特别明确的答案。按照文义和立法目的解释,以“私募基金管理人类型”为标准进行划分,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发行的所有类型私募基金均应当适用本规定。一方面,本规定既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命名,即已指明了监管的入手点在于机构类型,而非具体的资管业务类型;另一方面,如果基金、证券公司的资管子公司从事的股权类、债权类项目需适用本规定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的此类业务却可豁免适用,也不尽合理,甚至可能形成监管套利。

根据证监会的制定说明,股权投资类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暂不适用。(银华永泰不适用)

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依法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不适用本规定。

第十六条(施行日期及过渡安排)本规定自2016年7月18日起施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新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应当符合本规定要求;本规定施行之日前存续的资产管理计划,按以下要求执行:

(一)不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第(二)项的,合同到期前不得新增净申购规模,保本周期到期后应转为非保本产品,或者予以清盘,不得续期。

指计划名称含有“保本”的。

(二)不符合本规定第四条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第(七)项的,合同到期前不得提高杠杆倍数,不得新增优先级份额净申购规模,合同到期后予以清盘,不得续期。

结构化产品:有优先级保本保收益安排的、资金端杠杆超标的、经穿透嵌套其他结构化劣后的、投资端杠杆超标的(含非结构化)。

(三)委托不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投资建议的,合同到期前不得新增净申购规模,合同到期后予以清盘,不得续期。

(四)不符合本规定其他要求的,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只能是在不违反委托人意愿的前提下整改,对于不合规但委托人拒绝修改计划机制的,只能到期清盘。

在实际执行中,要对具体产品上可能出现的条款竞合情况审慎分析。

2016年7月1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2016〕13号公告,公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自2016年7月18日起施行。

2016年7月1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发出“严格遵守《私募资管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实现私募业务规范运作 ”的通知。《通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重申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依法合规设立、运作资产管理计划,按照我会要求办理备案手续,报送监测信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参照执行《暂行规定》。

二是强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按照要求聘请第三方机构提供投资建议服务,并在备案时提交相关委托协议、资质证明文件。

三是明确我会对《暂行规定》实施后的监测、报告职责。

上一篇:小班下学期教学心得下一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