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书心得体会(推荐10篇)
而《白鹿原》,朋友给出的评价是,叙事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书写一个家族的历史时,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便借助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来弥补。确实,书在一开始便有几分民间神怪传说的意味,而写着写着便逐渐回复到真实生活,而当写到田小娥死后的种.种怪异又开始运用这些神鬼的意象。常有人讲《白鹿原》与《百年孤独》相比,颇有几分嫌弃前者“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讥讽。但《白鹿原》成为近代一部颇具名气的小说也不是没有原因,其中,必定是因为它写出了多数人心中的历史。或许,这也是作者心中的历史,真实的故事,不仅仅是那些发生过的人和事,还有飘荡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传说,已经与土地融为一体。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任由时间的冲刷,任由无知的人们厮杀,最终物与事皆面目全非,只有那片土地依旧在。
也有人说,这部书的成功之处,在于每个人都可在其中寻到自己的立场。的确,这本书并没有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各个派别做喜恶分明的描写,若非要说,也许就是对儒家学说的尊崇,但更像是一种对民间智慧的崇敬。白嘉轩就是这片土地的化身,那些关于他的传说,还有他的坚毅朴实又有狡诈,都是这片土地的具象。当朝代更迭,白嘉轩就算被打弯了腰,但依然守候在家园,守卫着他终身为之操劳的土地,还有他朴素的信仰。
联想起最近看的书,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也是因为看了白鹿原,心里生出想了解土地与农民的想法之后去看的书。让土地贫瘠的或许不再是四季变幻,而是人为的强行改造。这片土地上没有那位腰挺得特别直的白嘉轩,时代任意地改变着村庄的面貌,再多的爱与思念也改变不了它日益衰弱的事实。土地,它再被赋予多少拟人的神圣意味,他也没有人的意志。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再卑微再愚昧,事实上也仍是土地命运的主宰者(不只是那些受苦的耕田的人们,还有那些统治他们的人)。主宰者是愿意相信这片土地的永恒,愿意守护着,还是在命运的变迁中背弃使命,只求一个生存。
白鹿原读书心得1
假期的时候看完了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品《白鹿原》,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美称的白鹿村为背景,它写出了鹿家和白家两家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白鹿原》中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和鹿子霖,为了生活而争,为了脸面而争。最终以鹿家惨败而结局。白嘉轩一生规行矩止、勤劳正直、自食其力地生活。他没有干出什么大事,始终以一个族长的身份立信于白鹿村,守着明哲保身的理念。
鹿子霖的性格与白嘉轩截然不同,他阴险狡诈,争强好胜,还胆小怕事。他一生虽然经历了起伏的官场,但也没创造出什么,最后以悲剧收场。
朱先生,有许多的的传奇故事:一翻话使一城的百姓免遭兵革涂炭;年馑时主持粥场恩泽百姓;用毕生心血编写县志使后人有史可考。虽然是儒者,但却不迂腐,死时一切从简,只有一捆书作伴。令人痛心的是在那样的年代里,他成了被批判的对象,被学生掘开了墓,骨架被人用铁锹端上来。
白孝文经历了一场饥荒的打击之后,由软弱变得坚强起来,多亏他鹿三叔的话语刺激。他从原来的唯命是从,胆小懦弱,变得急功近利。
还有一人就是田小娥。在那个年代,女人在男权的压迫下,找一个好的归宿是每个女人的愿望,而小娥就是这样一个女人。给郭举人做小妾、与黑娃偷情私奔、与鹿子霖的纠缠、后又勾引白孝文,直至最后被鹿三杀死。在她死后她还引来瘟疫,使整个白鹿原陷入恐慌之中,可是无论她怎样还是被所谓代表正义的白嘉轩给镇压了,她甚至被修了六角塔压住,永世不得翻身。终其一生,田小娥也不过是一个可悲的牺牲品而已。
看完这本书后对的触动很大,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自己仿佛就在一旁看到了所有故事发生的一切,它告诉我们要好好活着,活着就要透明的活着。
白鹿原读书心得2
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有感于长篇小说《白鹿原》
我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我用暑假二十多天的时间读完了梁忠实老师的长篇巨著《白鹿原》。
以我现在的水平,书中很多的事件和观点我还不是很懂,但有一点我读懂了,那就是“善”与“恶”。
《白鹿原》这本书,它以陕西白鹿原这个大村庄为背景,描写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长长的一本书,揭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有时会遇到很多坎坷和艰辛,有时甚至会有生命的危险,但他总能度过难关,挺直腰杆,坦坦荡荡,半夜不怕鬼敲门的活着,做一个心怀鬼胎的人,他也能衣食无忧的活着,他也能度过一些难关,但他的心始终是颤颤抖抖的,每走一步,他都要向后望望,是不是有鬼要敲打他的头。
书中的白嘉轩,他就是那个善的代表,在他当族长的那些年,他始终举着正义的利剑,就是他的儿子违反了族规,他也向儿子举起正义的鞭子,在闹饥荒的年代,为了村民,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向土匪借粮……
他从头到尾都是白鹿原村民心中一颗不倒的大树,正如文中鹿兆鹏所说,每次回家,只要能在村头看见他,我觉得我心中的那棵大树没有倒,村民们是安全的。
文中的鹿子霖,他就是那个邪恶的代表,在他当乡约的那些年中,贪钱、贪粮、侮辱妇女、嫁祸于人……
不过他最后失忆了,到了一个无知的世界,这是梁老师给他选择的的归宿,如果他不失忆,他将如何面对原中的父老啊。
再看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也有这样的因果啊,一天,我和妈妈在街上散步,当一辆110警车经过时,走在我们前面的两个西装革履的男青年,突然脱掉西装,发疯一样狂奔,警察叔叔感到不妙,猛追上去,抓住那两个人,经查,那还真是网上追捕多年的逃犯,其实,110警察只是正常的巡逻,是那两个逃犯做贼心虚。
我们小区有一位王奶奶,她为人热心肠,别人有什么事情找她帮忙,她都不会拒绝。有一次,王奶奶的儿子出了非常严重的车祸,急需要很多的钱做手术,不然,就有生命危险,而肇事司机逃逸了,小区的人们听说后,就自主办了一个募捐活动来帮助王奶奶。
让我们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吧,他强让他强,真心明月照。他横让他横,邪恶终有报。
白鹿原读书心得3
《白鹿原》已经读完了一段时间,一直未敢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如此的作品总是让我内心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迷局里,困惑不已。是否是因为一个人的缘由,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这些事情?我试着解嘲下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平静,然后把自己的一点点感想写下来,也算作自己的点点纪念。
正如前几日在微博中所言,读了《白鹿原》后,对于难料的世事,叵测的人心会有不一样的认知。我无法从自身的角度去解读我所知晓的过往,于是陷入困顿中。
是我们太过于卑贱,还是这方土地太过于骄横?我们残杀同胞时没有丝毫的不忍,而驾驭这方土地的人都被奉之于神灵。亦或者,我们自千百年来都灌输着等级的观念。我们习惯了仰视高阶层者,献上阿谀;俯视低阶层者,给予怜悯。俯仰之间,便有人苦心积虑逃脱自己的阶层攀向更高的阶层。而在这攀爬的过程中,各种手段无不用其极。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我困惑于此。比之战争中残酷血腥,我更忌惮于人内心阴险狡诈的一面,也总是不解,人的内心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才能如此。
千百年来,有多少“鹿”被假指成了“马”,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命丧黄泉?党同伐异。非己若者,其心必异,必杀之。在党伐中,又有多少人依附于某个派系,渴望搭上穿越阶层的直通车。有人跟对了,功成名就;有人跟错了,其结果可想而知。哎,中国这个内耗无比强大的民族!生气!
可怜了那些鹿,莫名的背上了杀人的罪名。很佩服胡适写出《容忍与自由》。
于是,我常常感恩,感恩生活于这个年代,生活于这个至少屁民可以选择不参与政治争斗,还可以靠双手自食其力的年代。假若在那些动荡的年代,我是否也会被按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游街被示众,然后从这世上抹去,亦或者与自己至亲至近的人划清界限,还要亲自动手义正视听。从前,听到很多人移民,我都是不耻的。如今,却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方式,只要他自己觉得这样舒适,而又没有妨碍别人,就好。
写了许多,却不知道自己想要说些什么。无力的吐槽~~
我向往美好的生活,我相信生活越来越好!
白鹿原读书心得4
这本书给人厚重的历史感。从辛亥革命前,一直写到_虽然作品的时间跨度很大,涉及到许多人和事,然而,主要人物也就朱先生、白家轩、白灵、白孝文、鹿三、黑娃(学名鹿兆谦)、鹿子麟、鹿兆鹏、鹿兆海、冷先生、小蛾、大拇指(芒儿)、岳维山、田福贤这么十几个。这些人物的命运,被作者安排在三条矛盾的线索上发展。一是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二是政党之间的矛盾;三是情欲与道德之间的矛盾。
就像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这篇文章里面的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面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而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是变化无常的,可能会遇到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甚至是不幸。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风风雨雨的考验的人,才能成为坚强、有作为的人。
是的,主人公白慕轩像桃花心木一样,是个一个铮铮铁骨的硬汉子,是现实社会的顶梁柱,一生腰杆子挺得笔直,尤其是遇到困难时,他是众人的主心骨。他是个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的人。这样的人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当然也会受到一些人的嫉妒和暗算。他需要承担太多太多的来至四面八方的压力,坚强地痛苦地活着。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霸气,是后天学也学不来的。
一个人很难管得了自己,更难管得了他人,那怕是自己的儿女。白慕轩有子白孝文有女白灵灵,鹿子霖有子鹿兆鹏,鹿三有子黑娃。哪一个父母不想子女按照自己为他们设计的生活轨迹成长做人呢,可又有几个能如愿的呢。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份是自己所能把握得住的!好人蒙冤,坏人得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问心无愧的生活在世界上,得到的失去的都由着它去。
我想起被杀的公鸡,死前无论作多大的努力,在主人眼里也是徒劳的。还有河塘里的鹅鸭,够快乐的吧,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仅仅只是主人准备着的下一顿盘中餐。想想人生实在无味。冥冥之中早就有一个主人安排好你的命运,看着你在演戏。世事变化,不是在人的意料中的呀,世上到哪儿去寻先知先觉的诸葛亮。
朱先生是好人,是圣人,读书明礼,活得还算潇洒,尽管他的内心深处比旁人活得要累得多。白慕轩是好人,是正直的人,同样活得也很累。他们是令人尊敬的人。其他的人真的很难定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生活中的人就是如此难辨难说。
像鹿三,在他应该成为好人的时候却成了坏人,是土匪,是全族人的叛徒。在他应该成为坏人的时候却成了好人,旁人的思想得跟着转变过来。在他已经成为好人的时候却又被当作坏人给枪毙了,使他又留下许多冤情,让他死不明白。
有人说,《白鹿原》主要是写白鹿两家的矛盾,那是根本就没有读懂这本书。在这众多矛盾里,黑娃是个焦点人物。他是白家轩家的佃农鹿三的儿子。白家轩对鹿家父子很厚道的。鹿三的亲事都是白家轩一手操办的;乡里办起私塾后,白家轩也资助了黑娃入学。可是,黑娃仇视白家轩。黑娃仇视白家轩,起初并没有什么个人的恩怨,而是黑娃对富人的一种本能的仇恨。
人总是由不习惯到习惯,经历从心不顺到心里顺畅的过程。想和老天对着干的人想想也真是十分可笑。写文章的人都喜欢将心中的一腔愤怒倾诉在字里行间,从屈原从史马迁就已经是这样了。
总而言之,全面地读,往深处读,读出了人生的沉重,读出了世界的复杂,读出了太多太多的无奈。对我最有启发的是“圣人”朱先生,淡薄名利,不追崇时尚,超然于世。他告诉我,人应该怎样地活,怎样才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危难,太多太多的陷井,首先自保,然后救人,造福苍生,造福社会。
是的,读书明礼,古圣人的大量言语就是人生在黑暗中引路的明灯。这就是我在这本书中最深的感悟。
白鹿原读书心得5
从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看,也是失败的。男人女人只有两张面孔:男人,斗勇发狠、坏透顶;女人,_,寡廉鲜耻。只是鹿子霖坏得彻底;白稼轩倔得彻底。再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没有各自鲜明的性格。尤其朱先生那个书呆子,完全是个莫名其妙的角色。在整个故事中,朱先生这个人的性格也不统一,一会儿神乎其神、先知先觉,一会儿呆呆傻傻、莫名其妙。当然其他的情节也非常经不住推敲。为什么非要把小娥描写成_?鹿黑娃为什么不早早回来看她呢?当然可以有很多解释。但就我想到的每一个解释,都不能令人信服。以至于看到最后,越来越觉得《白鹿原》不像小说,倒像一部无聊的野史。
前一段时间听说《白鹿原》角逐柏林电影节。当时心中有所期盼,希望能够获奖。主要是看了太多的媒体炒作,以为这部小说,会有多好!如果当时已经看了这不小说,必定劝劝王全安导演不必前往柏林费心了。这样一部小说改编出来的电影,怎么可能获奖?除非编剧有非比寻常的演绎才能。
总而言之,这部小说绝对不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秘史,而仅仅是作者陈忠实个人的心理秘史。而真正称得上中华民族秘史的小说,就我个人的认知,大概只有《金瓶梅》和《红楼梦》,其中尤以《金瓶梅》更好。《金瓶梅》虽没有《悲惨世界》那样情节性的震撼,但读过整部小说,会有那样直达心灵的感觉,使你真正理解我们中国人、中国人的精神、中国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难怪---说:金瓶梅写了明朝的真正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人的心理秘史。
白鹿原上的大多数人和白嘉轩一样,性爱目的就是传宗接代,当然,在这过程中可以享受快乐。
为了传宗接代也有借种的,白嘉轩的三儿子白孝义不会生孩子,最后由兔娃和他的妻子完成了这个使命。
白孝文和他的父亲一样,刚开始什么也不懂,他的新婚妻子甚至以为他要休了她,在妻子的帮助下,白孝文不仅喜欢上了性爱,甚至是迷恋纵欲了,所以有他母亲和奶奶逼他不要纵欲的细节描写。后来白孝文喜欢上了田小娥的肉体,可以说他本性里欲望并没有因为被禁欲有所减弱,并由此走上吸毒的道路,要不是鹿子霖引荐他去县保安队,不要说后来当上县长,恐怕早也死在沟渠喂野狗了。
偷情描写比较复杂,鹿子霖不仅和田小娥偷情,原上很多有些姿色的女人他都染指,并认下很多干儿子、干女儿,让这些干儿子逃避了被抓壮丁的命运,鹿子霖不要脸,但隐藏较深,特别是和田小娥的关系,甚至他和田小娥密谋要害死白孝文的阴谋始终没有人知道。
我看到这样一段话:“从1988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子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四年的艰苦写作,每天陈忠实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陈忠实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刻。”
我也常常会提起笔来想写点东西,但总是半途而废。现在看来,是我对写作中的艰难困苦望而却步了,这导致我直至今日不但没有写出白鹿原也没有写出黑鹿原白狗原黑狗原什么的。
甚至这篇读后感也不够完整。我勉励自己:如果不能说的系统,至少可以写得笼统。白鹿原是个地名,是陕西一处好山好水适合农耕的地方。这里有当年秦孝文帝时就建立的行政区域――滋水县。
白鹿原上生活着两个大姓――白家和鹿家。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这两户人家的故事。从时间跨度上是清末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情小说的背景都深厚宏大。每个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交叉分割,托起了一张网,网名就叫“白鹿原”。
这里面的人物都极鲜明,但细想来又极平凡,这就是织网人的高明之处。男一应该算白嘉轩,论家境也就算小财主,家里常年雇着一个长工。本质上他是踏踏实实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先士卒,各样农活不拉人下。
处理社会关系上,他遵从一个“礼”字。他是村里的族长,管理着祠堂祭祀。忠孝仁义,他是绝对的捍卫者和服从者。
女一是田小娥。陈忠实在整本书中对她着墨最多。那些难容世俗之眼的行为都可以看作她对命运的反抗。包括她引诱黑娃,后来和黑娃成婚。以及她死后闹发的瘟疫,附身到鹿三身上讲述自己的死因。陈忠实讲别人的时候都是规规矩矩的,有着逻辑,但讲到田小娥就是随心所欲,浓墨重彩,牛鬼蛇神。
最正面的女性角色是白灵。可惜她死得够冤,她参加革命,后来来到延安,在一次肃清运动中被当成内奸活埋。她死在自己同志的手上。
黑娃算是男二。
世道是有白就有黑。黑娃和白家也是恩怨纠缠了一辈子。白嘉轩对他有恩,但他嫌他脊背挺得直,生生给他捶弯了。后来白嘉轩的背就弓得像狗一样,但这并不影响他一以贯之地建筑自己的道德围墙。
这件事也可以看成黑娃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我是谁,我能做些什么。男人是阶段性的动物,这个在黑娃身上表现明显。人生是可以安排的,他们在每个阶段设立目标,完成,然后走向下一个目标。当初他不顾世人的眼光和小娥在村外一个破烂的窑洞栖身,海誓山盟自是不消多说。但后来他上山做了土匪,多年对小娥不闻不问,小娥无奈只好攀上鹿子霖和白孝文。小娥死后他也没有对她多么悲痛欲绝。也没有为她讨回公道。
他的人生曲线也是跌宕起伏。先是做个不好读书的穷二代,然后闹革命,后来做土匪,再之后被招安。最后革命投诚。他熬过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夜,却没躲过结拜兄弟的背后黑刀,最后以__的罪名被枪毙。
归顺民兵团后他曾受教于白鹿原上的文化大儒朱先生门下,那时他的思想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已经习惯着粗麻布衫,爱读书,立志将来要做一个教书先生。只是愿望最后没有实现。
鹿子霖也算男二。
鹿子霖是为衬托其他主角的光环而存在的,他是最大的绿叶。
白嘉轩正直,他没有原则;黑娃爱小娥光明正大,他对小娥只有肉欲,躲躲闪闪;小娥是他设计引诱白孝文的饵,用完即扔,白孝文倒对小娥付出了真感情。
在教育子女上,他也是失败的,老大不听话他就是扇上几巴掌,然后脱离子女关系。生生把老大鹿兆鹏培养成白鹿原上最资深最无情的革命者。
提到了鹿兆鹏就顺便说说他。整本书里只看到他的脑,但是看不到他的心。一方面他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但在个人情感方面他的理智常常又伴随着冷酷。他毫无忌讳地就抢了弟弟的女朋友,还安排他们相见,事先不漏一点口风。白灵死后
他对她思念吗,文中没有一个字来描述。
鹿兆海也是死的够冤。白灵和鹿兆海是较早就有革命抱负的年青人。后来他俩一个姓了国一个姓了共。姓共的死在自己人的手里,姓国的声称是如何顽强反抗日军最后被日军打死,其实是那时老蒋已经让他们从前线撤下来专心对付共产党,他是在国共对抗中被打死的。他俩最终都没有施展自己的革命抱负。这是对那段历史的警醒和反思。
两位先生,一位是朱先生,一位是冷先生。白嘉轩每逢看不透世事时候就去找朱先生,有疑难杂症身体不通泰时候就去找冷先生。
他二位是真正有手艺的人。
朱先生,当地大儒,有文化有追求,如果说他的人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修县志。修县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重视过去对现在、现在对未来的影响。不拘泥于眼前的纷繁烟雾,可以看清历史的真相。他在他的整个人生中没遇到过什么个人困顿,因为他都看得清楚。他的烦恼是关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他真的是忧国忧民。
冷先生医术高,攒钱多,不重钱而重义。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在白鹿原这部小说的时间轴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小说来源于现实同时又是高于现实的创作。通篇小说叙述的时间比较长,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小说人物历经祖孙三代。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非常喜欢看小说的人,甚至于不算一个读书爱好者。但是,对于白鹿原这本书,我却感到有千言万语想表达。
我想大多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有同样的感受。但由于语言贫乏而退却或者没有与读者分享自己感想的强烈愿望而没有在此留下自己的语言。不管怎样,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我们曾经读过这本书!
陈忠实的白鹿原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相似之处,但是品读带给我的感受是,白鹿原更具有可读性,带给读者的回味是无法言语的。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读完整部小说,再回归小说的题目,为什么陈忠实把“白鹿原”作为题目。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白鹿原是小说故事的发生地点西安蓝田县。其次,白鹿原代表着中国偏僻地区一种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人和观念都是原始的。再次,白鹿原是神话传说白鹿出现的地方,而白鹿代表着给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白鹿原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鹿原的故事中还能发现,白鹿隐藏在白鹿原的善良人民中,比如白灵,再比如朱先生,白鹿原是善良人民居住的地方。综上,简单的白鹿原却涵盖了所有的内容,这是在读完小说之后的感受。
这篇小论文我仅仅从小说写作异常亮点,故事线索,人物性格以及做简单的分析。
白鹿原最写作出彩的特点应该属于小说与历史真实的绝大部分的吻合,和现实小说把现实边缘化差异明显,在余华的《兄弟》中,尽管小说时代背景是文革,但是在小说的讲述中,历史被边缘化甚至淡化,而在白鹿原中,历史时间事件出境都是非常频繁的。小说人物,背景事件在中国历史上都能找出相似的镜像。比如小说中的朱先生,其人物原型是蓝田县清末举人、关中大儒牛兆濂,朱先生劝方巡抚退兵在历史事件中正是1912年,原清廷陕甘总督升允率大军反扑西安,在西府激战三个月。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凤翙(即小说中的张总督)派部下郭希仁、刘守中请牛兆濂与兴平张仁斋往劝升允罢兵,牛兆濂为免除生灵涂炭,慨然前往乾陵与升允相晤,陈说利害,使升允即日罢兵息战。由此引出的张总督,正是西安辛亥革命起义领袖、民国陕西首任都督张凤翙。黑娃(鹿兆谦)的人物原型虽然是比较分散,但黑娃给习旅长当警卫的故事,在实际中就有这一回事。由此引出习旅长,习旅长人物原形是国民党军官、共产党员许权中。黑娃保护习旅长枪击事件的背后,正是许权中和冯玉祥结拜兄弟反目,历史背景是国共合作失败。小说第十一章讲到一队士兵开进白鹿原中的刘军长与镇嵩军其原型即祸陕军阀刘镇华及其经营的豫西军队,在记述镇嵩军围西安的同时提到了“二虎守长安”的故事:这里的“二虎”,指的是当时西安城内两个重要守城将领——李虎臣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小说中的历史人物缩影非常之多,详见我prodigy慕新浪博客之白鹿原人物原型-出处。这是如此,使小说非常紧密地和历史连接起来,我觉得正是这样作为读者对文本能够更加容易理解。
《白鹿原》的故事线索比较复杂,从故事背景来讲,主要线索只有一条,宁静安详原始淳朴的白鹿原在中国动荡的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国民新思想从萌芽到消亡的过程,白鹿原还是白鹿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白鹿原仅仅是变得有些苟延馋喘,支离破碎的让人惋惜。而从故事本身我认为主要是这样几条:
一、白姓和鹿姓两代老人的明争暗斗。
二、白孝文和鹿兆谦(黑娃)改邪归正,以及不同的结局。
三、白灵和鹿兆海、鹿兆鹏的“革命式的爱情悲剧”。白鹿原本来和沈从文笔下边城中的湘西世界一样没有污染,宁静安详,可是在中国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过程中,白嘉轩的交农运动,做民主参议员,本意彻底根除封建,剪短发,抛弃缠足,直到建国初年,故事悲剧的结束,读者还是没有看到希望。
关于白鹿两姓的明争暗斗,追溯至白鹿原的传说:原本白家和鹿家同属于侯家(又有胡家一说),后来族长改姓,将老大一支改名白姓,老二为鹿姓。本是同根,相煎何急。在阅读过程中,我猜测,白鹿两姓之间的争斗是不是陈忠实隐意着国共两党的斗争(纯属我猜测)。在小说中,有白嘉轩苦肉计算计鹿子霖的田地做坟园,也有鹿子霖通过田小娥算计白孝文使之破产卖地丢尽白嘉轩的脸面。白家、鹿家风水轮流转,忧患悲喜,此消彼长,明争暗斗中体现出白鹿原人性的一种原始,落后。
关于孝文和黑娃(兆谦)的人生经历,有相似点,但是结局又有不同。孝文被小娥勾引,被废了族长,吸食鸦片,卖地卖房,鹿子霖偶然的一次不怀好意的公众讽刺却适得其反让孝文进了保安团,从此东山再起,可谓是频临死亡后的黎明。黑娃本是白嘉轩长工鹿三之子,从小怀有自卑心理,不愿寄人篱下,在郭举人做工时爱上其妾,并且经过周折把小娥带回白鹿原,遭到族人排挤,黑娃被迫走上土匪道路,但是最后还是改邪归正,当了三营长,和孝文、焦振国公事,最后起事加入了共产党,反而被孝文出卖而被枪决,这是让我愤懑不平的。孝文的品格是值得商榷的,但是黑娃这个迷途知返的羔羊,落得如此惨景,却引出了一个问题:在白鹿原,好人会不会有好报?在对黑娃性格分析时,我会提出更多疑问。
故事的第三条线索是,白灵和兆海兆鹏的“革命式的爱情”。如此,又想到边城中翠翠和傩送天保兄弟的爱情。同样的世外桃源,却演绎着不一样的爱情悲剧。白灵在朱先生的白鹿书院读书的时候和兆海兆鹏相遇,随之新时代的女性特点表现在敢于以死反抗进城读书。恰好遇到革命,白灵和兆海的恋情是建立在“为革命而志同道合的私定终身”,而命运是这样的捉弄,白灵投“国”兆海投“共”,而后白灵改“共”兆海却退共入“国”,在不同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两人产生了矛盾,爱情的火焰还没燃烧绚烂就被浇灭了。兆鹏和白灵的假夫妻,使得同志关系上升为家人关系,这家庭也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意识——“共产党”。所以,在这个爱情悲剧中,没有自由的后现代的浪漫,在浓烈的革命气息中,有点牵强的证明这是壮烈的爱情。白灵牺牲了,兆海在中条山战争中也牺牲了,这次终于圆满了。但是,读完故事,爱情成为这场内战的牺牲品,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承载着多少个悲催的爱情故事!
小说主角是人物,在白鹿原中,大大小小的人物数不胜数,最前线的当属白嘉轩老族长,除此还有白灵,孝文,孝武,黑娃,长工鹿三,死敌鹿子霖,革命人物鹿兆海,鹿兆鹏等等……
对白嘉轩的评价是最高的,在他身上,凝聚着非常多的特点以及矛盾吧,一句话概括,白嘉轩具有浓厚传统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关中农民典型形象,他深沉、坚毅、自强、自尊、诚朴、勤劳,但又守旧、执拗、且有些虚伪,这是众人皆知也就不展开了。
鹿子霖和白嘉轩是白鹿原的翅膀,人物性格极为相似,只是鹿子霖更显得负面,他好色却又是德高望重,虚伪又带有卑微,嚣张却失却胆量,一生都在算计,努力光耀门楣,却落得一言:天爷爷,鹿家还是弄不过白家。实属可悲可叹的愚昧农民形象。
小说最让我感触的是长工鹿三之子黑娃(鹿兆谦),黑娃从小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不愿寄人篱下,敢为人先,自由恋爱,是个新人形象。黑娃的错误是白鹿原的陈旧的腐败了的思想鞭笞而来,黑娃做土匪并不害人,黑娃敢于惩治“田福贤”敢于铡了“碗客”,是个非常正义的男子汉,在尽力了社会动荡之后,历经沧桑的黑娃终于有机会返回白鹿原,其骄傲也填满了鹿三的空缺的心。然而在和孝文起事后,作为副县长的兆谦却被逮捕了,最终落得枪决的下场。对于黑娃高度评价必须提到朱先生,朱先生一生只穿土布不着洋衫,敢于藐视军统和军阀,一身正气,对于黑娃,朱先生临死前是这样评价的,黑娃是他最得意的学生!除了朱先生,小说中白嘉轩的行为更是对黑娃的认同,得知黑娃被铺,白嘉轩没有窃喜报仇的快感,而是命令孝文施救,白嘉轩避虚伪做作近正义作风也可以看书他对黑娃的看法,黑娃闹祠堂,他没去,田福贤借戏场墩人嚣张,他不去。可是在黑娃被枪决的时候,他去了。小娥死了,黑娃没有冲动,白鹿原的传统是,生在原里,必当回归,自由恋爱失败了,他不计较,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可是现实是孤立无援,是个悲剧。
关于白鹿原的感受太多,比如小娥这个形象的出现,好比更是命运,制度的牺牲品,可悲。
水产***07范瑜平
第一次知道《白鹿原》是在高中,在一篇阅读理解中看到的。那时候看的只是节选,却早已深深的被其故事情节吸引了。最终还是因为无奈的高考,放弃了读整本书的想法。好事多磨,一上大学就碰到电影版《白鹿原》上映,铺天盖地的上映宣传,很适宜的点醒了自己当初读完原著的想法。用时三天,读完了这本期待已久的经典之作。
《白鹿原》是陈忠实历时六年艰辛创作完成的反映近代中华民族历史变迁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渭河平原上一个叫“白鹿村”的风土人情,或者说是白鹿村人的在那个动荡不安时代的挣扎存活史。当然,从更加宽广的视角来分析,全书是在记录清末民初解放前夕底层劳动人民身处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白嘉轩、白灵、黑娃、鹿兆鹏都不过是各种身份的缩影。
小说开篇就讲述白嘉轩六娶六丧的悲惨婚姻,但是作为白家长子,未来的族长现实传宗接代又是一个不得不去完成的使命。所以,白嘉轩又第七次的迎娶了新娘--吴仙草。这一娶总算把自己的不孝“罪名”洗脱了。文中白嘉轩母亲这样说道:“家产花光了值得!比没儿没女断了香火给旁人占去心甘。”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封建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根植于各个中华儿女。不仅仅的白鹿村的人们,不仅仅白嘉轩,整个民族的人都是这样想的。这样的思想越是底层的人们,越是强烈。所以,都在拼了命的娶媳妇、生孩子。这就是后来在经历过那么多的战争、那么多的人为革命丢了命我们依然能那么快就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原因。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原因了。
说起这部小说,就不得不谈谈白嘉轩这个人物了。这是一个急公好义的儒家文化乡村领袖,这是白鹿村白、鹿两姓两大家族的共同族长。看完全书后,我自己是有被他刚毅的意志深深地震撼到了。他的一生可谓多灾多难,不仅同整个白鹿原上的广大群众一样经历里了兵灾、匪祸、饥谨、瘟疫,而且前面就提到的他年轻时在婚姻上遭遇六娶六丧。中年以后又经历了长子白孝文的堕落,爱女白灵的背叛,贤妻吴仙草的暴死,以及自己被土匪打折腰杆等沉重打击。他腰虽然弯,但头仍然昂着。他这样坚韧的精神,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是有很好的启示的。做事总是三分热度不能坚持到底、面对一点点小困难就想放弃生命这些于那时候白嘉轩面对的是怎样的不值一提呢?再者,他也有着慎独的品行。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就是一个人独处时,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白嘉轩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但对儒家文化中“修身为本”的精义能心领神会和身体力行,坚持耕读传家。这又何尝不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呢?一上大学,没了中学那样严格的管理就开始无止境的玩游戏,就开始肆意的抽烟喝酒,上课只要不点名就不去。除此之外,他还有仁义的精神。如对长工鹿三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帮他一手操办来了婚事,还说黑娃的婚事也他包了。当然,在那个封建的时代,他也有残忍的习性。在其宗族范围内,一旦有谁触犯了儒家礼义和族规乡约,他就显得刻薄寡恩,心冷手硬。甚至是对他的亲生儿子,他也决不手软,严施酷刑。可见这个最敦厚的长者同时也是最阴冷的食人者,这也再次证明中国历史的每一页虽然都写着仁义道德,但是字缝里却写满了“吃人”二字。
我常常在想,白嘉轩的坚韧、鹿子霖的奸诈、白孝文的狠毒、黑娃的反叛、白灵的勇敢等等这些人的性格品质是否和那个历史时期有密切的联系呢?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作为族长,白嘉轩的坚韧是必不能少的,也或者说是不得不让自己坚韧的。一个族长身上肩负的是一个村的重担,尽管自己的生活遭遇到了的很多不幸,又得面对政治局势的动荡带来的混乱。但要是就软弱的屈服了,那牺牲的不仅仅身上自己,不仅仅是自己的家庭,还有全村人。鹿子霖的奸诈又何尝不是社会的产物呢?当社会革命了,出现了一个新政权的时候,在村里总是需要有这样一个政权的代表者和执行者的。作为国民党统治的走狗,在看到自己的“老对手”白嘉轩娶回吴仙草后日渐红火的日子,总不是滋味,就常常想方设法的“争口气”。这同时也说明他的目光短浅和内心的狭隘。再说白孝文的狠毒,在未遭鹿子霖与田小娥的迫害之前,白孝文是挺憨厚、善良的。但是,当他经历过身败名裂,卖房卖田,甚至落到沿街乞讨、被恶狗追食的地步后,他便开始狠毒、自私的为自己好好活着了。社会的变革,往往也牵系着人民性格、品行的变化。
看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在看小说,在看白鹿村的纠纷争执故事时,似乎这一切都是自己在经历一般。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对书中发生的某些事总
有某种共鸣,即使时间过去那么久远了。正因如此,《白鹿原》的伟大远远不只是在于它对那个时代现实社会的描述,更在于它对千百年来生活在底层劳动人民的思想的揭露。人活一口气。
书的开篇这样写到: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以巴尔扎克这句名言作为小说的开篇,无非是想表达自己写这部长篇小说是为了揭示中华民族的秘史。诚然,一个民族的许多秘密都在小说中佝偻着。它隐藏在每一个角落,它隐藏在骡子的背上,隐藏在白家那个只进钱不出钱的盒子里,它隐藏在芰荠菜水饭里,隐藏在或是白赵氏或是鹿贺氏或是朱白氏忙碌的身影中,隐藏在木桌上的羊肉泡馍里,也隐藏在长工们的老茧和丰收时的麦浪里,更隐藏在跳跃在原上的白鹿中。
白嘉轩有刚毅的意志。他的一生可谓多灾多难,不仅同整个白鹿原上的广大群众一样经历里了兵灾、匪祸、饥谨、瘟疫,而且本人年轻时在婚姻上就遭到六娶六丧的严重挫折,《白鹿原》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白嘉轩最为壮豪的就是一生中娶了七房女人”。中年以后更经历了长子白孝文的堕落,爱女白灵的背叛,贤妻吴仙草的暴死,以及自己被土匪打折腰杆等沉重打击。他腰虽然弯,但头仍然昂着。表现了他刚毅坚韧的精神。他有着慎独的品行。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就是一个人独处时,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白嘉轩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但对儒家文化中“修身为本”的精义能心领神会和身体力行,坚持耕读传家。他有仁义的精神。如对长工鹿三。但是也有残忍的习性,在其宗族范围内,一旦有谁触犯了儒家礼义和族规乡约,他就显得刻薄寡恩,心冷手硬。甚至是对他的亲生儿子,他也决不手软,严施酷刑,显示出其残忍的一面。尤其是对田小娥残忍狠毒。可见这个最敦厚的长者同时也是最阴冷的食人者,这也再次证明中国历史的每一页虽然都写着仁义道德,但是缝里却写满了“吃人”二。
文中的黑娃和白孝文可以说一个是无根的浮萍,一个是笼中的野兽。因为同一个女人堕落的两个男人,却有着天壤之别。黑娃和田小娥是对自由恋爱的落草鸳鸯,革命的风暴让黑娃,落草为寇。在匪巢内乱之后有被招安,他立志改过自新,从头做人。强行戒烟 求学朱先生,重归祠堂,过上安静的生活。然而最终被杀害,他无法真正融入传统文化,,又见弃与革命文化,无论新旧时代,都没有他的真正位置,他像无根的浮萍,孤独的灵魂无处依傍,无以为家。 而白孝文和田小娥是鹿子霖的圈套,他成了个无辜的牺牲品,他像一个文化变色龙,一次次脱胎换骨,改变着自己的角色,最终成了深谙政治韬晦之术的大阴谋家。他成了笼中的野兽,心狠手辣。
白灵与兆海最初相恋,都是满腔热忱的爱国少年,都急于报效祖国,因而掷硬币选择分别加入国共两党。然而世事难料,他们对待党的了解和认识发生分歧,党派政治干预进他们的感情生活,即便情感 被政治思想所阻碍。就像硬币的正反面永远存在,他们两个的对立也永远存在,他们的感情终不能有结果。百灵和鹿兆鹏才是真正的白鹿精魂,他们相对于黑娃和白孝文来说是一种超越。他们二人有惊人的相似,同样接受先进的教育有独立的思想、同样是新文化的代表。他们都不愿意遵守父母之命,鹿兆鹏不愿娶,白领不愿嫁,都选择离家出走。他们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流淌着叛逆的热血。他们有百折不挠的勇气,为后人闯出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令人惋惜的是,白领死在革命者的刀下,鹿兆鹏也在革命胜利后远走他乡,不知所终。这也许是作者要揭示的民族秘史,一种崭新的思想形成要付出代价。 他们两人,就像双飞的蝴蝶,向光明和未来而去!
《白鹿原》中人物的人生各有不同,朱先生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化人物,清贫正直,令人敬佩,飘逸走过一生。冷先生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悬壶济世,冷冷的走过一生。鹿三则是一个本分的农民,勤劳一生,儿子却叛逆,最终杀死儿媳,致疯而死,是个悲剧人物。田小娥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封建的叛逆者,也是封建的牺牲品。小说中人物死的结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么地镇静;像鹿兆鹏家里,那位鹿兆鹏的媳妇,死又是那么地让人感到可怜与可怖;像最后鹿子霖的死又是那么地窝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缘分。不禁让人感叹: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我是个喜欢阅读的人,阅读的原因在于,小说永远比电视/电影精彩,通过文字里描述的文字可以想象出一幅画面,还原一个你心目中的白鹿原。最初读《白鹿原》还是刚上大学,被里面的性描写所吸引,最感兴趣的人物是田小娥,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女子。最近又重新读了这本小说,却萌生出不一样的心境来。书中的历史和文化,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都跑马灯似的在脑中闪过。
读完整本书,最让我感叹的是白嘉轩对于人生的感叹和彻悟,尤其是日月像车轮一样的比喻:“不常的日月就像牛拉的铁箍木轮大车一样悠悠运行。灾荒瘟疫和骤然掀起的**,如同车轮陷进泥坑的牛车,或是窝死了轮子,或是颠断了车轴而被迫停滞不前;经过或长或短的一番折腾,或是换上一新车轴,牛车又辙印深凹的土路上吱嘎吱嘎缓慢地滚动起来了。死去的人不管因为怎样的灾祸死去,其实都如同跌入坑洼颠断了的车轴;活着的人不能总是惋惜那断轴的好处,因为再也没有用了,必须换上新的车轴,让牛车爬上坑洼继续上路。”
在那样一个**的年代,所有人的选择其实无所谓对错,吃饱饭还是最基本的诉求,马斯洛理论说明有个物质基础才有上层建筑,你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黑娃选择了小娥进不了祠堂闹起了农协当上了土匪;孝文选择了小娥丢掉了族长败了家要了饭差点儿喂了恶狗;鹿兆鹏选择了革命注定了九死一生最后不知是死是活;鹿兆海选择了国民党却因信仰不同丢掉了白灵。风起云涌的年代,年轻人非要做点儿什么才觉得可以改变人生从而改变人生。而白鹿原上的冲突就是白嘉轩、鹿子霖老一辈和黑娃、鹿兆鹏新一代的矛盾。
乡土人民,对传统文化和它的“道”,是敬畏的,持有宗教般的虔诚。他们难以完全尊从圣人训诫,但他们心目中无疑是潜移默化地接受它并奉为价值判断的依据。因此这两种文化规范如泾渭分明却一道奔流一样,因为殊途同归、互不逾矩,而在不同的社会层面上各自相安。
如果白嘉轩象征乡土农民身上的一种仁性的话,鹿子霖某种意义上象征的是一种劣性。他是旁支,祖上出身不高,没有累世耕读积累的祖德,所以更市侩、圆滑一些,自以为聪明,但却没有智慧,因为太过短视,只顾眼前。(朱先生这样的“圣人”看一丈,白嘉轩这样的“仁人”看一尺,鹿子霖这样的“凡人”便只能看一寸)鹿子霖对于族内的地位、族长的荣耀非常渴望,渴望出人头地,能有到祖坟上放铳子、光宗耀祖的机会,所以城里“反正”(辛亥革命)以后,他是最积极的,也果然得到了“乡约”的职位。有了权力地位,他身上的劣性被放大,他的短视、虚荣、贪婪、好色,将他一步步引向了灾祸。
如果要把这部小说分为几部分的话,我觉得第一部分便止于“反正”(辛亥革命)时期。此前的白鹿原,总体上一派淳朴祥和的景象,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也不出乡里,无非是争争土地,偶尔发生点拳脚。乡人也被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或者具象化为刻在了祠堂里的《乡约》)凝聚下,过着平静的生活。这一部分大概是作者所理想的乡土吧。
朱先生谨守着“邦无道则隐”的圣训闭门修书,却再无“有道则仕”的需要,甚至身后多年仍不免为俗世的疯狂波及。或许是支撑底层乡土社会的那些精神崩塌了,顶层社会又在汹涌而入的舶来文化面前将孔孟之道那一套弃若敝屣。他的悲剧,或许正在于看透世事而后无可奈何。所以我又想到了那个为文化殉葬的王国维。带着文化信仰崩溃后的绝望,朱先生慨叹离世,或许正象征着那种建立在农耕文明之上的文化被时代舍弃的命运。而我们今日邯郸学步式的“复兴”,因立足于完全不同的经济基础而已完全走样了。
鹿子霖历尽挫折,沧海桑田之后,似乎对世事有了难得的顿悟,他的人生也似乎有了转向别样结局的可能。但那劣性最终仍然不可避免地吞噬了他。
后来白、鹿两家的孩子都到朱先生的“白鹿书院”去读书,黑娃便辍学了,他实在不是块读书的料。
辍学后的黑娃在给别人家打长工的时候认识了财东的二女人——田小娥,田小娥常年被财东大老婆欺负,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财东,正直青春妙龄的田小娥和同样年轻的黑娃一见面,便如干柴烈火般一点即着做出了不道德的事。田小娥被财东家休了,又被自己娘家所不容,黑娃从财东家辞了职几经辗转打听找到了田小娥,并将她带回了白鹿镇,在村外的破窑洞里安了家。鹿三与这个不屑儿子彻底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