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精选11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篇1

(一) 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二)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第三十三条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撤销和疫区封锁的解除, 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后, 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三十四条发生三类动物疫病时, 当地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

第三十五条二、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 按照一类动物疫病处理。

第三十六条为控制、扑灭动物疫病,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派人在当地依法设立的现有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必要时,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可以设立临时性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 执行监督检查任务。

第三十七条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疫区易感染的人群进行监测, 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三十八条疫区内有关单位和个人, 应当遵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兽医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第三十九条发生动物疫情时, 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部门应当优先组织运送控制、扑灭疫病的人员和有关物资。

第四十条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突然发生, 迅速传播, 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 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构成重大动物疫情的, 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第五章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十一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官方兽医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 取得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官方兽医, 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 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第四十二条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 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 应当及时指派官方兽医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现场检疫;检疫合格的, 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实施现场检疫的官方兽医应当在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上签字或者盖章, 并对检疫结论负责。

第四十三条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 应当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 应当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

对前款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 进行监督抽查, 但不得重复检疫收费。

第四十四条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 托运入托运时应当提供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 承运人不得承运。

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第四十五条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动物产品, 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经检疫合格的, 方可进入;检疫所需费用纳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四十六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 应当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并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取得检疫证明。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 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第四十七条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 应当报经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 经检疫合格的, 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

第四十八条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 货主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 处理费用由货主承担。

第四十九条依法进行检疫需要收取费用的, 其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章动物诊疗

第五十条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 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并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场所;

(二) 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执业兽医;

(三) 有与动物诊疗活动相适应的兽医器械和设备;

(四)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五十一条设立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 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动物诊疗许可证。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 发给动物诊疗许可证;不合格的, 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凭动物诊疗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取得营业执照后, 方可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第五十二条动物诊疗许可证应当载明诊疗机构名称、诊疗活动范围、从业地点和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等事项。

动物诊疗许可证载明事项变更的, 应当申请变更或者换发动物诊疗许可证, 并依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十三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做好诊疗活动中的卫生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诊疗废弃物处置等工作。

第五十四条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具有兽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 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 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从事动物诊疗的, 还应当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注册。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和注册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本法所称执业兽医, 是指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

第五十五条经注册的执业兽医, 方可从事动物诊疗、开具兽药处方等活动。但是, 本法第五十七条对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 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活动。

第五十六条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应当遵守有关动物诊疗的操作技术规范, 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和兽医器械。

第五十七条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可以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 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章监督管理

新修订《动物防疫法》知识问答 篇2

十、《动物防疫法》怎样规定了种用、乳用动物和宠物的健康标准?

答:修订后《动物防疫法》第十八条规定:种用、乳用动物和宠物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种用、乳用动物应当接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定期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予以处理。

健康标准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未感染国家规定的动物疫病,二是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了强制免疫且免疫抗体水平达到规定的标准。

十一、新《动物防疫法》对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和动物疫情预警有什么新的规定?

新《防疫法》中第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进行监测;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新《防疫法》中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对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动物疫情预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动物疫情情预警后,应当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十二、我国动物疫病防治的方针是什么?对强制免疫动物采取哪些管理办法?

动物疫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

十三、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应当坚持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方针: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

十四、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新《防疫法》中规定需要履行哪些具体程序?

新《动物防疫法》第二章第二十条规定,首先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相关材料。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需要办理工商登记的,申请人凭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载明申请人的名称、场(厂)址等事项。

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应当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十五、修订后《动物防疫法》对集贸市场监督管理是怎样规定的?

答:修订后《动物防疫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应当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十六、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向什么部门报告?相应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同时新《防疫法》中规定动物疫情由什么部门发布?

1)新《防疫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从事动物疫情监测、检验检疫、疫病研究与诊疗以及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及时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篇3

(第57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已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12年11月29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1月29日

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动物疫病防控需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体系,依法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管理机构应当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督促、引导村(居)民依法履行动物防疫义务。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培训等技术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商务、卫生、公安、出入境检验检疫、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动物防疫相关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动物疫病防控与监测、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强制扑杀补助、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工作补助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和因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死亡的动物,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犬类进行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和药物驱虫,办理动物狂犬病免疫证明。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合理布局、方便接种的原则设臵狂犬病免疫点;动物诊疗机构具有配合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开展狂犬病免疫防疫工作的责任。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自治区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动物疫情监测计划,组织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并根据对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制定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发布动物疫情预警。

州、市(地)、县(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的采购、调拨和使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负责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的储存、保管、运输和分发工作。

第十三条 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隔离场所、屠宰加工厂(场)、储存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

疗废弃物处臵等工作。

乡村兽医服务人员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登记。

第三章 动物疫情的处理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动物疫情的应急管理,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组建动物防疫应急队伍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演练。

第十九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发布动物疫情信息;重大动物疫情应当根据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授权公布。

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动物疫情。

第二十条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以及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畜牧兽医、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互相通报疫情,并按照各自职责采取措施,控制、扑灭疫病。

第二十一条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在封锁的疫点、疫区采取下列措施:

(一)在出入口设立警示标志和消毒站(点),配备消毒设施,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对病死和死因不明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科研教学单位、动物诊疗机构、小型屠宰点等不具有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的,应当将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动物产品送交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运营单位处理,并承担处理费用。

第二十五条 农牧民和城镇居民散养的动物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应当将该动物、动物产品送交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运营单位处理,或者向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运营单位报告。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运营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收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收运及无害化处理不得向农牧民和城镇居民收取费用。

不具备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条件的农牧区,可以通过深埋等方式对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六条 鼓励从事动物饲养单位和个人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享受政府保费补贴的保险合同发生保险理赔的,保险机构应当依据保险合同予以理赔。

第四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法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应当按照检疫规程和检疫管理办法,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出

盖验讫印章;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监督业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一条 从事动物收购、销售、运输、交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工商注册登记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备案手续。从自治区外调入动物、动物产品的,经营者应当在调入动物、动物产品前五个工作日内,向调入地县级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

第三十二条 从自治区外引进种用、乳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之前,应当依法办理检疫审批手续。

引进的种用、乳用动物到达目的地后,货主或者货物的实际管理者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并在其监督下按规定实施隔离观察,隔离期满经检疫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十三条 为控制、扑灭动物疫病,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派人在当地依法设立的现有检查站执行动物卫生监督检查任务;必要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公路重要路段设立临时检查站,执行动物卫生监督检查任务。

经公路运输动物、动物产品的,货主或者货物的实际管理者应当主动接受沿途的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查验。

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应当查验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以及《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检疫标志等有关证章标志,必要时对运

符合下列条件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及时核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具有原始有效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且证物相符;

(二)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三)临床检查健康;

(四)按照国家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三十七条 动物产品运抵目的地后,需要跨县(市)调运的,货主或者货物的实际管理者应当在调运前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换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换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得收取费用。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及时换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具有原始有效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检疫标志完整,且证物相符;

(二)调运的动物产品在国家标准规定的保质期内,无腐败变质。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没有附具检疫证明的动物、动物产品时,除依法给予相应行政处罚外,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货值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四款规定,在运输途中转运、销售、更换动物、动物产品或者到达目的地后未按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对运输者(运输者是货主的除外)处运输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篇4

【发布文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 【发布日期】2005-12-29 【生效日期】2006-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

(2005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2005年12月29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公布 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监督及其他与动物防疫有关的活动。

第三条第三条 本市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综合防治、严格检疫、重点控制、全程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第四条 市和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区、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开展本区域内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动物防疫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市和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别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动物防疫的监督和动物疫病的预防、检疫。

乡、镇的动物疫病预防组织承担本区域内动物防疫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障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经费。

第七条第七条 本市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动物疫病保险业务,鼓励动物养殖场和养殖农户参加动物疫病保险。

保险机构应当依据本市农业保险政策,落实动物养殖业保险措施,并依据保险合同及时为动物养殖场和养殖农户提供承保范围内的损失赔偿。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

第八条第八条 市和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实施方案。

第九条第九条 对尚未列入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名录,但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本市可以实施强制免疫。有关强制免疫的病种和区域,由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强制免疫工作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实施,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监督。

第十条第十条 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动物疫病预防计划,负责统一订购与组织供应实施强制免疫所需生物制品,适量储备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药品、生物制品等有关物资,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动物防疫物资的及时供应。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动物养殖场应当按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有关规定实施强制免疫接种;散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和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强制免疫接种。

动物养殖场应当建立本单位的动物防疫制度,建立动物疫病防治档案,配备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散养动物疫病防治档案由乡、镇的动物疫病预防组织负责建立。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在动物运输过程中,不得宰杀、销售、抛弃患病、濒死和死亡动物,不得沿途丢弃或者遗洒动物的垫料和排泄物等。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禁止销售无检疫证明、检疫证明与实际物品不符、检疫证明与有关的验讫印章或者检疫标识不符的动物、动物产品。

禁止屠宰、销售未按照国家规定佩挂免疫标识的猪、牛、羊、犬等动物。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大型动物养殖场、屠宰加工场等场所应当具备无害化处理能力,设置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不具备无害化处理能力的生产经营、动物诊疗、科研教育等单位,应当将需要无害化处理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品送交指定的无害化处理场所,委托其进行处理。

本市的无害化处理场所由市人民政府统一规划。

第三章 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动物疫情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本市的动物疫情信息,并根据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公布本市动物疫情。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上一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并成立动物防疫应急预备队。动物防疫应急预备队由畜牧兽医、卫生、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定期进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紧急控制技术培训和演练。

市和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分别制定实施方案。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动物诊疗和科研教育等活动的单位,应当建立疫情登记、统计制度,并定期向所在地的市或者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动物群体发病或者死亡,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市或者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染疫或者疑似染疫动物、动物产品的,应当向市或者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对动物疫情进行监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市和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实行封锁的建议,并通报毗邻地区。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需要实行封锁的疫区仅限于本区、县的,由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疫区封锁;需要跨区、县实行疫区封锁的,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并组织实施疫区封锁。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对划定的疫点,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畜牧兽医、卫生、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采取下列措施:

(一)在疫点周围设立警示标识;

(二)禁止疫点内动物、动物产品运出及疫点外动物进入;

(三)对疫点内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扑杀并销毁;

(四)对疫点内病死的动物、动物排泄物、受污染的垫料等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对疫点进行全面消毒,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疫点的人员、运输工具及其他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对划定的疫区,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畜牧兽医、卫生、公安、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采取下列措施:

(一)在疫区周围设立警示标识;

(二)禁止易感染动物、动物产品运出及疫区外动物进入;

(三)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立临时消毒检查站,对进出人员、运输工具进行消毒;

(四)对疫区内易感染动物实行圈养或者在指定地点饲养,实施紧急免疫接种,或者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进行扑杀,并对有关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五)关闭疫区内的动物、动物产品交易市场。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对划定的受威胁区,市或者区、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有关单位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受威胁区内的易感染动物根据需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二)对受威胁区内的动物运输工具等相关物品采取消毒等预防性措施。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根据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的需要,可以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政府应当给予合理补偿。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后,根据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公安部门负责做好疫区封锁、社会治安和安全保卫,并协助、参与动物扑杀;工商部门负责关闭动物、动物产品交易市场;卫生部门负责做好相关人群的疫情监测;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解除疫区封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疫区内所有染疫动物、动物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所发疫病一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发病例;

(二)对被染疫动物污染的场所、用具、车辆、衣物等进行清洗消毒。

符合前款所列条件,并经上一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由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并通报毗邻地区。

第四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备动物检疫员,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聘用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派出的动物检疫员,承担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工作。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在出售、运输动物、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检,经检疫合格并取得检疫证明后,方可出售、运输。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跨省引进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应当先到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国家规定的有关检疫审批手续。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引进后,应当经所在地的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隔离检疫,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本市对生猪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其他需要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的动物种类,由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屠宰场应当凭产地检疫证明接收动物。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向屠宰场派驻动物检疫员,对屠宰动物实施检疫,出具动物产品检疫证明,加盖验讫印章或者加封规定的检疫标识。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在购进动物、动物产品时,应当查验检疫证明、相应的验讫印章或者检疫标识。

第五章 动物防疫监督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配备动物防疫监督员,具体实施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动物防疫监督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取得相应的执法资格。动物防疫监督员在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监督执法。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等与动物防疫有关的活动及其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查和现场指导。

举办动物交易会或者其他涉及动物的临时性展览、展销活动及其场所,适用前款规定。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按照规定的范围、条件和程序对动物、动物产品采样、留验和抽检,不得擅自扩大采样、留验和抽检的种类和数量。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在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中,发现未取得检疫证明的动物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要求货主或者承运人将其送至本市指定的场所进行留验、检测,并补办检疫手续。

在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中,发现检疫证明与实际物品不符、检疫证明与有关的验讫印章或者检疫标识不符、检疫证明逾期、检疫证明涂改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要求货主或者承运人将有关动物送至本市指定的场所进行留验、检测,重新办理检疫手续。

经补检或者重检,对检疫合格的动物,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出具检疫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留验、检测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由货主或者承运人承担。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发现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疫。经检疫确定为染疫的,以及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确定为未染疫的,应当及时予以返还或者解除封存。

对来自疫区的染疫动物、动物产品和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或者承运人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送至本市指定的无害化处理场所销毁处理。无害化处理的费用,由货主或者承运人承担。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运载动物、动物产品进入本市,应当凭检疫证明及相应的验讫印章、检疫标识、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经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道口,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查证、验物和消毒。运载的动物、动物产品在取得道口检查签章后,方可进入本市。非经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道口,禁止运载动物、动物产品进入本市。

未经指定道口检查并取得道口检查签章,非法运入本市的动物、动物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收。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动物诊疗许可证》。

从事宠物诊疗活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场所;

(二)有与动物诊疗业务相适应的执业人员;

(三)有必要的动物诊疗器械、设备;

(四)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执业兽医资格。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批准的执业项目和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并严格遵守专业技术规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非法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提供诊疗场所和其他条件。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按照其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饲养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要求接受和配合免疫接种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强制免疫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动物养殖场未建立动物疫病防治档案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在动物运输过程中,宰杀、销售、抛弃患病、濒死和死亡动物,或者沿途丢弃、遗洒动物的垫料和排泄物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代作处理,处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未将需要无害化处理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品送交指定的无害化处理场所进行处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代作处理,处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未经本市指定的道口运载动物、动物产品进入本市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承运人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接收未经指定道口检查签章运入本市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接收单位或者个人予以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从事宠物诊疗活动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停止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检疫操作规程造成后果的;

(二)出具虚假检疫证明、验讫印章或者检疫标识;

(三)出售检疫证明、验讫印章或者检疫标识;

(四)违反国家和本市有关收费规定;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学习《动物防疫法》心得 篇5

目前,有关畜牧兽医的法律法规很多,主要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制定的《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农业部制定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云南省种畜禽管理办法》、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养犬管理暂行规定》等。

《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为基础的畜牧业法律法规体系,以及配套法规和地方畜牧业法律法规,完善了畜牧业的法制建设,为畜牧业依法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单位的个人依法自律和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以法律为依据,可以很好的规划管理畜牧业的土地使用,扩大畜牧业的生产。以法律为依据,建立健全检测预警机制,依法要求畜牧业生产者提高卫生管理水平,从源头杜绝非法添加物,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畜牧业产品。建立完善的动物疫情应急反应体系,可以很好的控制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动物防疫法制化建设,1997年7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并于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动物防疫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动物防疫法》的实施,对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疾病,促进畜牧业发展,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就学习和贯彻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的一点粗浅的心得,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总结了近年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实践经验,克服了动物疫病防控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等缺陷,解决了动物防疫工作中体制不顺、机制不全、处罚无据、资金无保障的问题;吸收和借鉴了国外的有益经验,构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律规范。

毫无疑问,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乡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我乡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力量薄弱,难以抵御市场**、疫病防治困难。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动物产品流通贸易的增加,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加大,加之养殖方式总体落后,疫情形势严峻,防控难度不断加大,直接威胁到我乡养殖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动物防疫法》,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动物防疫活动,依法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对促进养殖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进一步理顺了动物防疫管理体制:

一、强化了政府的防疫责任。法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地区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明确了部门责任。实行兽医主管部门统一主管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体制,以及有关部门在各级职责范围内依法落实职责的工作机制。

三、明确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主体地位。该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四、明确了技术支持机构的职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五、统一了动物检疫实施主体。规定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实施检疫。

新法要求乡(镇)一级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本辖区的强制免疫工作,并在新增加的章节中对原先未涉及的问题进行详细规定,如:要求加强检疫防疫队伍建设,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急死亡的补偿,并对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检疫、监督检查、现场处理疫情以及在工作中接触动物疫病病原体的工作人员,要求按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障措施等,真正体现了我国构建和谐、以人为本的总体目标。

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既是有效提高疫病防治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动物防疫法》在动物疫病预防方面新增了三项措施:

一、完善强制免疫制度。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二、健全疫情监测和预警制度。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对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和动物疫情预警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动物疫病监测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建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借鉴国外经验,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动物防疫法》还对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做出了明确处罚措施,使我们感到从事的职业的重要性和紧迫的责任感;也对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动物产品运输、经营等各种违法行为做了具体的处罚规定,每一条违法行为的处罚明确易懂,便于实际操作,同时对动物诊疗机构及诊疗活动做出了具体管理办法和处罚条款,使这项工作更能健康、安全的发展。

动物防疫员如何进行动物防疫工作 篇6

1 非防疫季节

动物防疫员要了解本地区各种牲畜存栏量、养殖特点、养殖趋势等, 为防疫和其他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熟练掌握各种重大动物疫病和本地区常见多发动物疫病的病原、主要症状、流行特点、防控措施等, 保证一旦发生疑似疫情, 能在第一时间上报和处理。动物防疫员还要了解国内外新发动物疫情动态、流行特点等, 为潜在的疫情控制做好准备。动物防疫员还要学习掌握各种常用疫苗运输、保管、贮存、使用方法等, 使负责的动物防疫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动物防疫员还要学习掌握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规, 做到依法防疫, 依法制疫。动物防疫员还要做好上级安排的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等, 动物防疫员还要对本地区防控各种动物疫病所需的各种疫苗、防疫物质的需要量做出计划, 保证工作有效开展和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2 防疫季节

在防疫季节动物防疫员要做好疫苗和防疫用品的准备, 熟悉防疫程序, 提高业务水平, 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有效进行。

2.1 防疫前准备

(1) 疫苗、稀释液、注射器、消毒过的针头 (至少准备100个) 、个人防护用品 (手套、口罩、防护服或工作服、靴子等) 、消毒药、抗过敏药物、保定器具等。

(2) 在进行动物免疫时要求畜主必须在场。一是便于了解免疫动物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免疫;二是畜主可以对免疫操作提供帮助;三是可对免疫后的动物状态随时进行观察, 保证一旦出现不良状况时能及时得到处理。

(3) 请村领导提前通知养殖户, 保证在防疫时所有的应免疫动物都能接受免疫, 对本地区全部养殖的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4) 掌握本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 针对某些传染病在流行季节之前进行预防。

(5) 应了解当前当地有无动物疫情, 有疫情时不宜进行免疫工作。

(6) 详细了解被注射动物的健康状态。凡瘦弱、有慢性病、怀孕后期或饲养管理不良畜 (禽) 不宜免疫。

(7) 认真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 明确容积装量、稀释液、稀释度、免疫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

(8) 了解本次防疫所使用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日期, 特别注意疫苗在保管储运过程中是否遭遇高温、日晒、冻结、长霉、过期等有相关情况。凡玻璃瓶有裂纹、瓶塞松动以及药品色泽、物理性状与说明书等不一致的药品不得使用。

2.2 防疫

(1) 防疫步骤。保定畜类, 稀释疫苗, 吸取疫苗, 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 消毒注射部位, 免疫注射。

(2) 注射器使用前应洗净, 煮沸消毒, 针头应逐头更换。使用过的针头煮沸消毒后才能再使用。注射部位应剪毛消毒, 否则可能引起感染事故。

(3) 液体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每次吸苗前再充分振摇, 必须全部溶解, 方可使用。免疫后的疫苗空瓶及用具要销毁不能乱丢。

(4) 弱毒活疫苗 (巴氏杆菌、新城疫、猪丹毒、猪瘟等) , 一般均具有残余毒力, 能引起一定的免疫反应, 在全面开展防疫之前应对每批苗进行约30头畜禽的安全试验, 并观察14 d, 确认安全后, 方可全面展开防疫。

(5) 雏禽及未断奶幼畜, 免疫机制尚不健全, 仍具有母源抗体的作用, 如无特殊情况应在断奶后实行免疫注射。

(6) 通知畜主免疫弱毒菌苗前后10 d不得使用抗生素及磺胺类等抗生药物。

3 防疫后

文山市农村动物防疫五措施 篇7

关键词:动物防疫;责任落实;素质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动物检疫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文山市的农村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以牢固树立防大病、抗大疫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强化以免疫为重点的各项防控措施,按照“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动物防疫模式,全面整合资源,规范防疫操作,科学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效果总体水平大幅度提升,取得了明显的综合防控成效,有效地控制了我市农村动物疫病的发生。

1 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防疫氛围

针对农村养殖户分布面广,数量大的特点,我市积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印发宣传资料、专栏、培训班、科普街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知识,做到向领导宣传、向干部宣传和向养殖户宣传三到位,使各级领导更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广大养殖户也充分认识到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就可以自觉主动的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动物免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控的动物防疫工作格局。

2 严格责任落实,保障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各镇、街道、集聚区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逐级分解防控任务,逐级明确防控任务,切实做到工作问题可追溯,责任问题可追究,有力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每年年初市政府都组织召开全市重大动物防疫工作会议,并与各乡镇政府签订动物防疫责任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乡镇政府领导年度考核内容,明确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追究制,狠抓督查落实,奖惩到位,切实建立起“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职责分明,紧密配合,增强凝聚力,共同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管责任制,严明纪律,提高技术水平,规范免疫操作技术,业绩和薪酬挂钩,不出现免疫盲区,逐渐从春秋普免实现常年免疫,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

3 增加资金投入,健全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增加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每年都将办公经费、职工基本工资、购买防疫物品成本费、防疫注射后的反应用药及死亡补偿等常年性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并调拨部分资金,用以购买疫苗、消毒药品、防疫防护器具和技术培训、扑杀动物的补贴及工作经费;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可以迅速有效控制疫情。逐步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岗位补贴(现为500元/月),同时,公共财政实行按村建制大小、畜禽饲养量多少按月定额补助,村级动物防疫员在从事动物诊疗、防疫等工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劳动量获得适当的补助,提高工作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免疫推广工作做得更好,防疫队伍也更加稳定。

4 定期做好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以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为重点,每年市畜牧兽医局都会通过集中学习、举行培训班或讲座、外出参观等形式来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保障动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并有计划地将有知识、懂专业、热爱畜牧兽医工作的年轻人纳入动物防疫队伍中,充实动物防疫队伍,改变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

5 实行科学合理的检查,确保免疫效果

每年市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在春秋两防(一般2~3月和8~9月)结束后,都要组织人员对全市农村动物防疫密度、防疫质量进行严格检查。主要通过动物标识、注射登记册、调查畜主、疫苗的领取数量等情况对防疫密度进行检查,做综合评定;通过血清学检测(一年2次的抗体检测)结果对防疫质量做出评价。对各项指标没有按照要求完成的,要进行责任追究,并责令其进行补针注射,使动物疫病防控真正产生实效。

动物防疫法中各部门职责 篇8

根据兽医部门工作职责,在这里简单介绍《动物防疫法》的重要意义、立法目的和动物防疫及各机构责任义务的相关规定。

一、《动物防疫法》立法的重要意义:

1、保护生产、发展生产

动物疫病是畜牧业生产的大敌,在中国的历史上和许多国家的历史上,都有因动物疫病流行而严重毁损畜牧业生产的记载。而在现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更多的防治动物疫病的手段,制定动物防疫法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强化对动物疫病的防治,以发挥对保护畜牧业生产、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作用。

2、保护人体健康

动物疫病不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也会危害人体健康。传播的途径可以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也可经由动物媒介和受病源污染的空气、水和食品等。

3、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

在农村经济中,畜牧业的生产经营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这种地位不会减弱,而且显得更重要,不仅能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为市场提供更多的畜产品,丰富市场。因此,强化动物疫病的防治,对保护和发展畜牧业,减少因动物疫病而造成的损失,稳定和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市场提供合格的畜产品都有直接的意义,为繁荣农村经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促进实现动物防疫活动的规范化,使之纳入法制的轨道

动物防疫,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又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利益;这项工作应当规范化,采取法律的形式确立各有关方面的行为规则,行政管理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法律所授于的权力,履行自己法定的职责,应当是具有权威性的;

关物品出入等严格的控制、扑灭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如: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等都属于二类疫病。

C、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防制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逐步控制和净化,最终达到消灭。

三、主要的预防措施

1、动物防疫以预防为主,预防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接受监督、种畜禽达到健康合格标准; 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2、运载工具、垫料、包装物和染疫动物及染疫产品、病死动物处理等要按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臵。

3、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规定的一种或者几种动物疫病,并经验收合格的区域。

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为了加强疫情源头控制,促进动物产品出口。

4、禁止屠宰、经营、运输下列动物和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下列动物产品:

(一)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

(二)疫区内易感染的;

(三)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五)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四、各部门的职责义务

(一)地方人民政府其他部门职责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

(3)官方兽医执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佩带统一标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第六十条)。

(4)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第四十一条)。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指派官方兽医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现场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实施现场检疫的官方兽医应当在检疫证明、检疫标志上签字或者盖章,并对检疫结论负责。(第四十二条)。

(5)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附有检疫证明;经营和运输的动物产品,应当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对前款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进行监督抽查,但不得重复检疫收费。(第四十三条)。

(6)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进入(第四十五条)。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疫病风险低于非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风险,从风险高的区域向风险低的区域流动,要实行严格的检疫措施。

(7)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应当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取得检疫证明(第四十六条)。

(8)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应当报经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第四十七条)。加强对人工捕获的野生动物的

经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车站、港口、机场等相关场所派驻官方兽医(第五十九条)。运输环节是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甚至会引起动物疫病远距离、跳跃式传播,造成动物疫病蔓延,所以,加强对运输环节的监管,切断传播途径,对控制、扑灭动物疫病十分重要。

3、责任追究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①对未经现场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或者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拒不出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的(及违反第四十三条规定);②对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动物、动物 产品重复检疫的(即违反第四十三条规定);③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在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外加收费用、重复收费的(即违反第十六条、四十九条规定的行为);④其他未依照本法规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如违反第二十六条规定,不接受疫情报告的)(第七十条)。

4、行政执法

(1)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①(违反第十四条规定)对饲养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接种的;②(违反第十八条规定)种用、乳用动物未经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而不按照规定处理的;③(违反第四十四条规定)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没有及时清洗、消毒的(第七十三条)。

(2)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八条)规定,不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处臵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

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志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收违法所得,收纳检疫证明、检疫标志或者畜禽标识,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第七十九条)。检疫等证明的出让和受让者都是违法行为人,除依法对 买者实施行政处罚外,还要通过各种途径追究卖者和伪装者、变造者的法律责任。如果检疫证明标注的内容与动物或动物产品一致,仅是实际货主与检疫等证明上标注的货主名称不同,不按转让检疫等证明处理处罚。

(7)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①(违反本法第三是八条规定)不遵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兽医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规定的;②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③(违反本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发布动物疫情的(第八条)。

(8)违反本法规定,从事动物疫病研究与诊疗和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违法行为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行为个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罚款:①(违反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十条规定)不履行动物疫情报告义务的;②(违反本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不如实提供与动物防疫有关资料的;③(违反本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拒绝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的;④(违反本法第十五条规定)拒绝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疫病监测、检测的(第八十三条)

(三)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

1、职责范围

(1)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第九条)。

冬季动物防疫知识 篇9

冬季动物防疫知识

冬季低温利于病菌长期存活,是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元旦前后又是畜禽出栏调运高峰期,畜禽流通频繁,一旦发生疫情,极易快速蔓延。加之今年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复杂,据业务部门分析,今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发作可能性很大,整体防疫形势非常严峻。针对当前的形势,基层防疫人员及广大养殖场户要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各地要从三个方面强化动物冬季防疫措施。一是迅速落实综合防治措施。按省政府电话会议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的免疫补针,搞好新老疫区、候鸟栖息地、规模畜禽养殖场的强制免疫工作,确保疫苗注射到位。同时,要控制好狂犬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二是严格抓好流通环节的监管控制。各检查站要严格查证验物,一旦发现染疫畜禽,必须就地处理,严禁放行;京珠高速、107国道上的检查站把守我省“南北大门”,责任重大,要切实发挥查疫堵疫的职能;各地还要加强对畜禽种苗调运的监管,严格控制从外地调运种苗,确需调运的要按规定留置观察。三是抓好新老疫区疫情监测和消毒。对曾经发生过重大疫情的地方,要在近期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同时,各地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加强监测,一旦发生疫情立即上报,并按规定迅速、果断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及其对策 篇10

关键词:动物防疫 科学防疫 基层检测 防疫体系

1、存在的问题

1.1、养殖观念落后,防疫意识不强

一是一些养殖户抱着只要做了预防接种,就不会发病的错误认识,忽视综合性防疫措施,导致小范围或零星发病;二是一些防疫人员只顾打针,不向畜主普及预防注射相关知识,导致免疫失败;三是一些养殖场免疫程序混乱,使用预防药物未从正规渠道购进,导致免疫效果差。四是个别防疫人员不按操作规程免疫,特别是在目前生猪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害怕免疫反应,注射剂量不足,导致抗体水平不足等。

1.2、村级防疫员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现代交通工具缺乏,劳动效率低下;有的没有兽医临床经验,文化程度低,出现将猪瘟疫苗冷藏,将禽流感疫苗冷冻等不按规程操作的情况;有的注射疫苗不规范、防疫登记表填写不完整、免疫证发放不到位、耳标打挂率低等;有的责任心不强,家畜须防疫3种疫苗的只免疫1~2种,须防疫2次的只免疫1次,甚至有的散养户家禽不注射禽流感疫苗。

1.3、动物防疫条件差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养殖大户不断增加,但在养殖建设中存在饲养功能区划分不明确,饲养区、隔离区和办公生活区没有严格分离;饲养区门口没有消毒设施,进出饲养区没有车辆消毒装置和人员消毒通道;场内道路无净道和污道、雨水和污水分流之分;沼气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与养殖场生产能力不相匹配等诸多问题,既给防疫工作带来不便,又增大了疫病传播机会,一旦发生动物疫情,很难控制和净化。

1.4、动物防疫经费不足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实施必须由政府来主导。然而目前大部分乡镇财政困难,很难保证防疫经费的投入,尤其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报酬偏低,以至于达不到较高的防疫密度和较好的防疫效果。由于经费不足,导致疫苗种类不足,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使用无效苗的情况常常发生。另外,对农村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往往只集中在春秋二季进行免疫,由于经费和人力多方面的原因,对新补栏动物的免疫未进行有效监管和及时补免,存在疫情发生的风险。

2、对策

2.1、提高科学防疫能力

一是畜牧兽医部门不能把动物防疫简单的定位于只是打预防针,要将消毒、驱虫和规范化管理等纳入动物防疫范畴;二是要不断研究防疫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三是要把防疫工作做细、做好,免疫期间不仅要按照操作规程打好针,还要向养殖户讲解免疫前后的注意事项,使免疫真正起到好的效果。

2.2、加大培训力度

结合全省目前进行的新型农民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畜禽养殖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重点强化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意识和法律责任;继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防控技术的培训,增强基层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加大畜禽最新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畜禽养殖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3、增强基层实验室检测能力

除加大基层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外,对基层检测单位在岗设置、职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人才;增加财政投入,将基层实验室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基层检测单位常规检测正常运行。

2.4、加大政府相关部门扶持力度

财政部门要负责安排好动物防疫、疫苗补助和扑杀动物的经费,一有需要,确保经费及时到位;计划发展部门要承担起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计划安排,做到有备无患;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在非常时期要派出人员协助搞好疫区封锁、治安保卫、车辆消毒检查、防疫物资和人员运送等工作,保障动物防疫、扑疫工作正常有效开展;工商、流通部门要加强流通市场的监管力度,根据疫区封锁情况,对要求关闭的动物屠宰场、市场必须关闭,并按规查处违法行为。作物秸秆资源,大力推广全株玉米青黄贮、混合牧草青贮、秸秆颗粒饲草等技术,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草料的浪费。四要规模场(园区)、散养农户组建自己的饲草料生产基地,实现以种带养,以养补种,种养结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5、强化防疫体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篇11

1 青藏牧区动物防疫不完善原因分析

青藏牧区动物防疫工作, 虽受到政府部门和防疫部门的持久重视, 但防疫漏洞甚多, 疫病流行仍频繁[1], 常造成惨重损失。究其原因, 有客观的, 也有主观的。

1.1 生产水平和地理因素的限制

青藏牧区大多利用天然草场放牧动物。天然草场生物种类繁杂, 相关病原生物的宿主和传播者很多, 致使牧场成为多种疫病的自然疫源地[2,3]。许多疫病呈现周期性复发, 或呈持久的地方流行性。而且青藏牧区地域广阔、地貌多样、牧群分散, 民间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随时随地, 且跨群、跨牧场四向聚散, 这给防疫、检疫和卫生安全监管带来极大困难[4]。

1.2 文化滞后和不良习俗的限制

青藏牧区文化发展和社会建设相对滞后, 牧民科技知识、防疫卫生知识缺乏, 不理解甚至怀疑政府部门实施的动物防疫和卫生监督措施。许多生产、生活方式虽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现代文明, 但积习难改, 往往造成疫病的人为传播。例如:每逢计划免疫、检疫、贸易监管、高危疫病捕杀等防疫措施, 牧民常常不合作甚至逃避;药浴设施、草场围栏常被破坏;佛教寺院内外是动物产品主要消费地和集散地, 这些产品多由朝圣群众带来, 多为家庭自产, 未经检疫、检验, 因而带疫、染疫几率极大, 病原随人流物流传播的潜在危险性也很大。

此外,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管有漏洞, 使未经检疫、检验的动物及其产品顺利进入流通渠道, 事实上“允许”了牧民的违规行为, 也常造成疫病传播[5]。

2 牧民防疫培训的成效和不足

近十多年来, 因政府部门重视, 牧民有20%~30%接受过防疫培训, 对动物防疫的推进起了积极作用。然而, 笔者在牧区供职, 又曾多次受聘为培训班讲课, 深知各地培训班在组织、内容、方法诸方面的欠缺。

培训方的不足:一是语言障碍。藏区通行藏语, 能用藏语授课的科技人员极少, 外请专家更无此能力;二是培训内容过于专业和理论化;短时间内安排大量知识信息, 且不安排实习, 不实施现场操作指导。如此培训, 受训者难以接受, 操作技能也得不到提高。三是藏文指导书籍很少, 音像资料更缺乏。现有的指导手册是按汉文本翻译的, 而藏文中部分涉医专业术语及词汇未统一定名, 造成译词混乱、译文难懂, 低文化牧民更难懂。

受训方的现实问题:一是牧民居住分散, 且常年随牧场轮转而流动, 培训不易。二是牧民靠天养畜已成习惯, 大多无学习进取意识。经行政强迫受训, 其效果大打折扣。三是牧民文化低, 难以理解授课内容。且民间使用的涉医语言表意不准。如藏语“长膘的药”, 看字面意思应该是营养类药, 其实是指驱虫药。这种与标准专业词语不对应的现象, 更增加了受训者的理解难度。

3 提高牧民科技水平是提升牧区动物防疫水平的基础

在青藏牧区, 要使动物防疫全面覆盖、完善实施, 不仅有赖于防疫部门和属地技术员的组织和指导, 更有赖于全体牧民的主观努力和技术进步[6]。为此, 必须大规模实施牧民防疫培训, 并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注重培训实效。通过培训, 一要提高牧民认识水平, 从而减少防疫工作的阻力;二要增加牧民防疫知识, 提高防疫操作技能, 这是提升牧区防疫水平的基础要素。

3.1 改进培训方式, 注重培训效果

防疫培训的组织、形式、内容要与牧区生产环节、民俗特征相适应, 要与受训者基础文化水平和实际需要相吻合。

3.1.1 利用冬圈期实施培训

牧畜冬圈期, 牧户居住较为集中、固定。培训班要应时而设, 办到牧乡、牧村及牧场。

3.1.2 培训教师懂藏文

培训教师不能全依赖专家, 应更多地依靠当地兽医技术员。因为基层技术员与牧民语言易通, 有感情交流, 又熟知当地生产、民俗情况, 深知牧民的需要, 由他们担负培训, 可使培训内容通俗易懂、实用实效, 能使牧民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

3.1.3 授课方式改进

应给予授课教师充足备课时间, 让他预先作调研, 以便使授课内容符合牧民的现实需要。授课不能只依书面材料, 应有当地多发病普查资料、历次疫病防治经验总结、病理标本、病理图片、录像资料等;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图文并茂。授课也不限于我讲你听, 应上下互动, 解答疑难等。

3.1.4 重视培训实习和操作指导

防疫工作更多的是技术操作, 培训教师必须多做示范和操作指导。如:疫苗稀释、接种;驱虫药药量计算、投药方式;圈舍卫生、生产安全、各种消毒操作、人体防护;疫情报告、病料的采集和送检、病尸病料的无害化处理等等。各环节的技术要领, 要让受训者多练多做, 力求熟练掌握。

3.1.5 编印藏文培训教材和指导材料

省、州级兽医部门应组织藏汉通文专家, 对兽医专业术语、词汇实施定名, 以免译文译词混乱。地方政府部门应支持基层兽医编写藏文指导手册, 刻录音像资料, 配以藏文解说。手册、录像配发各牧村、牧户, 并安排属地防疫员、有文化牧民负责宣讲、放映、解说。

3.2 防疫卫生养成性培养

牧民的防疫卫生及生产安全知识, 需要逐步养成。这需要动物卫生部门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监督, 需要经过从强制令行到自觉接受的转换。应该把防疫卫生相关科技的宣传、指导融入日常生产、生活中, 多实施现场培训、现场指导, 让他们逐步掌握。

首先是在动物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督促牧民遵守防疫法规和防疫措施, 如:计划免疫、检疫、驱虫、药浴、常规消毒、建立动物档案;疫病控制、扑灭措施;动物出栏、贸易和屠宰需报检, 外购种畜、役畜、乳畜必须经过严格隔离检疫, 乳用动物应有卫生保健计划和措施等。

牲畜放牧, 应指导牧民遵守放牧科学。 (1) 轮牧不能限于逐水而居、逐草而牧, 更应利于防疫的实施。如每年出入冬圈前和转移牧场前, 须经群体检疫、群体驱虫等; (2) 夏秋季多雨, 不应在低洼、沼泽草场放牧, 以减少寄生虫的侵染。 (3) 动物病尸病料、胎衣胎水及其它垃圾, 不该乱弃在草场和水中, 应深埋或焚烧, 保持饮水清洁、草场干净。 (4) 群体驱虫期间, 应相对固定和集中 (包括牧犬) , 粪便发酵或焚烧, 以便消灭寄生虫、虫卵及其宿主。 (5) 牧群本因隔山隔水而自然分群, 就应防止群间随意接触、交换、交互配种。 (6) 牧畜跨群配种, 应预先报请兽医对种畜做健康检查, 并药浴。

牧畜的冬圈和舍饲区, 是牧畜相对固定生活地。应督促牧户改进生活习俗, 提高卫生标准。如人居与畜厩分离、不同种动物分圈、动物分娩地和屠宰地与圈舍分离等。

为使上述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须在文化较高的牧村、牧场, 建立科学养殖和规范防疫示范点, 从而辐射周围牧村、牧场, 带动广大牧民。良好的科学措施连年推广推进, 久而久之, 牧民习惯成自然, 被动成主动, 并可代代相传。此后, 防疫卫生、动物生产安全措施必能顺利推行。

3.3 培养民族型技术员和文化型牧民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 需要兽医懂藏语, 牧民懂防疫, 需要培养后备知识型牧民。

首先, 应着力培养藏语兽医技术员和村级防疫员。培养藏语兽医, 需在民族类院校和地方职业学校设立藏语兽医专业;村级防疫员培训对象首选各村中、小学毕业生, 他们创新性强, 愿改变和提高现实生活及生产水平, 且熟知本地生产情况。让他们掌握实效性知识和技能, 必能成为防疫的骨干力量, 对于全面推进、完善实施牧区动物防疫, 必定成效显著。

要使全体牧民具备防疫知识和生产安全知识, 必须从青少年身上着手。在读中、小学生是未来的牧民, 应注重其牧业科学、防疫知识的灌输, 从而培养新一代文化型、科技型牧民, 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3.4 利用宗教之力推进防疫

藏族牧民佛教信仰虔诚, 牧户、牧村常请活佛、大喇嘛做佛事活动。这些宗教高层人士文化高, 影响力大, 且大多有医学知识。若让他们懂得相关防疫知识及防疫法规, 由他们作宣传, 既利于科技的推广和法律的普及, 又利于民族和谐、社会进步。

《防疫法》规定, 动物生产经营者是防疫主体。在青藏牧区, 牧民应该是动物防疫主力军。而 (下转91页) (上接5页) 要让牧民认识到位, 自觉实施, 并具备负任技能, 需要政府部门、防疫卫生部门、教育部门齐抓共管、持久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祁国徽.浅谈动物疫病防治的主要问题[J.]四川畜牧兽医, 2009, (9) :16.

[2]淑珍等.中国北方地区羊泰勒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5, (10) :15.

[3]孔繁瑶.我国动物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兽医学报, 2002, (9) :425.

[4]文进明.提高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体会[J.]中国畜禽种业, 2010, (8) :37.

[5]王书恩, 等.浅析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 1998, (2) :24.

上一篇:快乐成长诗歌下一篇:中学生关于读书演讲稿——读书使人进步,求知使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