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课堂教学法心得体会(精选9篇)
营山县悦中小学
李毅
通过学习“四步课堂教学法”后,我深有感触。“四步课堂教学法”的含义从狭义上的理解为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即时训练、评点总结;从广义上分析,它既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更符合三维教学目标和理念。正因如此,现在全县都在推行“四步课堂教学法”。
结合实际情况和实施“四步课堂教学法”一年多来总结的经验,我认为在推行“四步课堂教学法”时,教师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推行“四步课堂教学法”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那么,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呢?以前, 我是这样理解的: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通过一些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尽量多学到些知识, 最终考出理想成绩。后来, 通过继续教育学习, 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新的认识。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指在一般情况下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 在单位时间内 (通常指一堂课) 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其实就是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必须通过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返归教学本质地实施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以及教师及时进行教后反思与教育科学研究来促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大的收获、提高和进步。
最近, 我们学校也通过积极探索, 寻求到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教学模式———“四步阶进法”, 并逐步在全校各年级推广, 其实质就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课前、课堂、课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前, 教师要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 集体备课, 其主要做法是:一人先主备, 经过集体研讨, 个人二次备课,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案。教师主要备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预习作业、课堂教学重难点、课堂巩固练习和周末作业。预习作业在上新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回家认真看书, 预习下一节内容, 并完成好预习作业。对于在预习中碰到的困惑和难点, 需要学生及时记录下来, 以便第二天在课堂上讨论或交流。课堂上教师分三步组织教学:分享、拓展和测评。分享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预习成果, 其主要做法是:可以让学生之间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预习答案;也可以让几个学生代表将自己的答案公布在黑板上, 坐在下面的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就自觉上黑板将自己的答案写在旁边, 接着全班同学就出现不同答案的题目展开讨论或辩论。这当中教师适时进行提点或点评;还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学生之间相互解决。对于学生不会解决的问题,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拓展环节中教师给出必要的课外拓展和补充, 这个环节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其教学内容的难度必须高于预习内容, 不能是预习内容的简单重复。最后的测评环节就是当堂反馈, 主要了解学生对当堂课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要求测评内容不要太难。通过这一模式, 我校极力打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效课堂, 让学生通过自觉预习、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我表现、互相解疑与及时评价等环节, 恢复课堂的本来面目,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的目的。
但是, 这一模式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却不容易。撇开课前就备课工作多而繁琐, 工作量大不说, 就学生预习作业完成方面, 让我们每个老师都感到烦心。部分学生学习被动, 缺乏自觉学习的意识,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是预习习惯。记得第一天试行时, 我班当时只有一半的人完成了预习作业, 正确率也不高, 好多学生第二天来学校抄他人的作业, 或乱填答案应付检查。课堂上也不是很顺利, 部分学生讨论不起来, 气氛不够热烈;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 加上没有好好预习, 课上根本跟不上;对于一些思维性较强的题目或复杂的题目, 大部分学生根本不去动脑, 也不会自学, 有的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 有些干脆不动, 等答案。我在用“四步阶进法”教学过程中, 还碰到几个问题, 比如, 一旦碰到学生当堂测评不够理想, 而课上又没来得及讲评, 那么这部分知识放到什么时间补上?因为我们数学一天只有一节课, 对于那些课后作业根本没时间集体讲评。又如, 在我们备课时, 对于预习材料、拓展知识和测评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住, 致使课堂达不到预期的高效目的。对于那些课前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到位的学生怎么办?课上我要如何处理, 才能让这部分学生尽可能地跟上?如放任学生不管, 按照我事先所备的教学计划上课, 我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 但他们就会掉队, 差生的队伍会扩大;如为了这部分学生慢慢讲课, 我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 而那些优生或预习到位的学生就会“吃不饱”。
其实在运用“四步阶进法”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针对目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认为高效课堂的建设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就教师而言, 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还要备学生, 并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就学生而言, 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是课前自觉预习的习惯,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家长而言, 不要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 要与学校配合, 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特别是养成方面的培养。除此之外, 那种陈旧的以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一定要改变。
目前,在课堂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些教师在课前作了精心准备,可课堂教学效果却不敢恭维,原为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好学乐学,让低效课堂转变成高效课堂就显得势在必行。我校一直在推行“四步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步教学法”步骤:第一步,温故检测。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确保检测内容的有效性。课堂有效反馈的形式是依据学习目标进行检测,有口头检测、书面检测和动手操作检测。针对反馈和矫正情况,给予及时性评价。第二步,师导生学。教师适当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具有思维价值的导题,使学生在积极愉快和富有挑战性的状态下完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师生共同研究教学任务,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步,当堂训练。谨防题海战术,力求减负不减质。训练题不能过易或过难,要把握梯度。教师讲评不仅要讲解正确,还要有规范的解题过程,更重要的是暴露典型错误,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反思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从而提高课堂训练的有效性。第四步,归纳梳理。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更要借助于对所积累知识的梳理。我们提倡采取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小结,既归纳梳理了新授知识,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实验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
一是教学改革意识不强。有些教师还放不开手脚,担心教学成绩会下降,在教学中仍采用题海战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后一阶段,我们要加大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推行对教师课堂改革的评价机制,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把握高效课堂的精髓。
二是高效流程把握不准。一些教师没有吃透四步教学法的精神,导致出现各种问题:有的在第一环节“温故检测”中花去太多时间,把一堂新课上成了复习课;有的在第二环节“师导生学”中不能让学生放开手脚,形式上叫学生自学,但往往管不住自己的嘴,还没几分钟就又讲开了;有的在第三环节“当堂训练”中误认为让学生自己做会耽误时间,还没等学生做完就急忙提问、对答案,导致当堂训练变成教师讲解,没有起到训练和检测的效果;有的在第四环节“归纳梳理”中要么不见踪影,要么草草收场,没有起到很好的课堂小结作用。除了这四个环节上的问题还有的在四个环节上出现错乱,复习中含新授,新授课中又有复习。后一阶段,我们将严格推行“四步教学法”,依据评价细则进一步规范高效课堂流程。
记叙文阅读课课堂教学模式——四步六读法
——营山县金华希望学校初中语文组 廖聪毅
《课程标准》表现出淡化文体的“理念”,也没有关于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条目,课标中仅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这一点点内容与“记叙文”有关。但只要有教材在,阅读教学中的记叙文教学研究就会存在。“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抓手。所以我们从新的方位、新的视角来研究记叙文的阅读教学。记叙文阅读教学应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欣赏、学会质疑、学会评价。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较为成功地将“四步课堂教学模式”与记叙文文体教学融合起来,形成了“四步六读法”课堂教学模式,现总结如下:
一、自主学习(10分钟左右)
自主学习,其核心是自主习得问题化的知识。主要呈现的是学生的异步学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学习内容。在这个阶段,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通过自读、自悟,独立思考,来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此步分解为以下四个环节。
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激趣导入,力求简单,直奔主题,目的是唤起同学们注意力,激发自主学生兴趣;展示目标,将本节课要达成的学习任务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此环节关键之处在于一开场就要抓住学生,让学生心随你动,神随你转,4、品读入境,理解形象
品读入境,理解形象,讲求的是选择重点或精彩部分进行阅读,明白课文表情达意的主旨,弄清“主要说了什么”,筛选文中蕴含的重要信息,从而“披文入情”,理解课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具体操作方法是:①选择课文重点段落或精彩部分进行品读,概括主要信息;②抓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分析写作方法;③看描写方法、记叙顺序,概括人物形象;④反复品读,理解作者情感,谈谈喜欢理由。
此环节关键之处在于阅读不能游离词句,不能游离语境,而要“钻进去”,要从对文章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描写的方法和角度等入手,才能读出文章的味来、作者的情来。
二、合作探究(16分钟左右)
“合作探究”,是实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深度认识。课堂教学新理念中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学的本质是“交流与互动”,单方面的发送信息和单方面的接收信息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或者可以说,“没有师生交流的教学等于没有发生教学”。“交流与互动”是“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内涵”。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此步分解为以下三环节:
1、悟读入理,弄清主旨
悟读入理,弄清主旨,讲求的是从作者思维的流程,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表达的特点等方面探究感悟,弄清文章主旨,探问“怎么说的”?是对内容理解的深化,对表达技巧的学习和借鉴。
具体操作方法是:①引导学生就写作思路、文章结构、表现手法、文章主旨等方面自主质疑,自行思考;②小组交流探讨,做好记录,不能解决的因此,阅读一定要重视积累,不但积累妙词佳句,鲜活信息,还要积累“人格”,即是对作者蕴含文中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也要筛选、吸纳、贮存。
三、即时训练(10分钟左右)
“即时训练”,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所得知识通过运用,才能得到巩固与提高。很多知识,要在训练中才能发现自已是否已经掌握,掌握的程度有多少。很多知识,只有在训练中,才能发现新的问题,新的问题解决了,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具体操作方法是:①教师围绕学习目标、本课时的训练点精选练习题;题型要多样,可读,可写,可说,可演,可练等;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10分钟左右的练习题量为宜;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别,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培养;所选题目要尽可能地紧扣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考焦点;②学生练习,老师巡回了解,个别指导;③订正学生易错或不能解决的问题。
此环节节关键之处在于训练题的选择上,要能通过训练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评点总结(4分钟左右)
“评点总结”,实现知识系统化与体系化。主要是为了理出知识的脉络,点拨学习的方法,或提炼整合知识或巩固拓展升华或走进生活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是把课前交流和导课有机结合。课前交流有利于师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迅速的回到学习状态、课堂状态,学习的热情得到激发。课前交流的内容看似与课堂无关,实则为教学埋下伏笔,交流的话题选择学生熟知的,但又有激励性、唤醒意识的内容。如在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上课学校的照片、上课县城的照片、再到西湖、庐山、长城,让学生说一说,背一背相关的古诗,因为从学生熟悉的景物开始,学生自然地投入到交流活动中来。最后出示一幅双龙洞的图片,导入到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就能快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阅读探究
这个环节的第一步初读感悟,我要求学生走进文章,读准字音,读顺语句。通过出示字词检查反馈,指导识写,在出示重点句子检查朗读,这样的句子有检查字词的作用,也有牵引出文章某一部分重点
线索的用,可以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中的句子,也可以是某一部分人物、景物、事、理的关键句子,以此为导火索,拓展到第二步再读文本,梳理结构。在《晏子使楚》一课中,出示“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这个句子,检查侮辱的认读,概括出事情的起因是侮辱,经过和结果呢?读文概括。
第三步:品读句段,探究文意。承接第二步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是如何反驳的?学生选一个故事读一读,说一说,从而明白了这是一个用巧妙的语言进行反驳的语言艺术的故事。
第四步:细读语句,品味文意。晏子的反驳妙在何处呢?深入到第二个故事,通过直话直说“楚王,您不能侮辱我晏子无能,更不能侮辱齐国没有人才”后果会怎么样和文中晏子委婉曲折的表达比较感受到晏子直话曲说的妙用。再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到晏子以退为进、将计就计、步步引诱的语言艺术。顺势而导:晏子为什么要反驳?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环环相扣,深入字里行间,品悟出了文章的情意、情境。
这四步的探究是从字词入手,到文章的整体,再到文章的局部,在回归全文感悟的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便于操作,老师在执教时线索清晰,结构明了。
三、当堂练习,展示交流。
这两环节的关键在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达标训练,以达到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对五环四步教学法的不断学习,我觉得这一个环节很重要,是检测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
所给的训练检测题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并且一定要注意要以基础知识为主。
学生能够完成目标,称谓达标;大多数完不成任务,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找出学生没学会的原因,及时进行矫正,直到学生明白。课后还要进行跟踪。
四、迁移应用、扩展探究
在“迁移应用,拓展探究”环节中,让学生据所学知识拓展延伸,从课内走到课外,从导学走到自学,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一种导向。
我认为“五环四步教学法”是在课程改革基础上提出的符合我们教育教学实情的一种教学模式,带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个性烙印。我感觉它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让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符合语文学科规律。在重点环节的探究,催生了学生的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能力、学习能力,让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听说读写样样落实。教师在教学中才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但这种模式也因课型、文体、学生、教者不同产生变化和增减。
目录
1、四步探究教学法教案编写格式补充
3、“四步探究教学法”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四步探究教学法教案编写格式补充 濮阳县教研室
陈瑞花
一、创设情境 点燃激情
(一)关于导入的方法:具体到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次学习活动的兴趣。
1、知识的角度。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角度引导学生纳入旧有知识轨道,从而为本次学习提供知识链接和基础。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是一篇驳论文,再加上作者是鲁迅,文章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其实我们在导课的时候就可以从知识的角度进行渗透,“同学们,刚才我在走廊上听到有人说我们班最缺乏团队精神,你们认同吗?”从而引发学生辩论反驳,同时相机板书“反方观点
正方观点
事例证明”这些关键词,观察时机点出驳论的特点导入课文学习,这样既轻松活跃又渗透了知识。
2、方法的角度。其实知识和方法往往是不可分的,上述例子即是知识的角度导入,同时又是学习方法和阅读程序的点拨。再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该单元所有的课文都是以美轮美奂的景物描写、意蕴精湛的语言描述来表现多姿多彩的世界。整个单元都要求学生在反复吟读的基础上品味、欣赏和揣摩精彩的句段和词语,这既是能力的训练点,同时也是该单元主要的学习方法。课前教师要结合诵读活动展示、示范录音欣赏等形式将学生引入美文美读的情景,相机点明这是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一些朗读的基本要求,示范一些重音、节奏和停顿,从而为下文学习读文、品文提供方法。
像小说类文体的教学,以《范进中举》为例,课前可以和学生聊一聊读过的小说,对小说的共性规律稍作总结,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事件中去分析把握人物。
3、情感的角度。其实这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现在看,关键是要避免做作和过火的煽情,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像《陋室铭》一文,上课铃响之前,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刘禹锡因何故而被贬为通判,地方首席长官又是如何三令五申令其搬迁,刘禹锡又是如何如何创作“陋室铭”这一传世名作的故事,让学生对文章、对人物从情感方面来一预热。
总之,我们在创设情境、点燃激情这一前奏需要考虑如何将课堂气氛的渲染同学生下面的学习巧妙的结合起来,不能将其视之为一孤立的与学习无关的课堂点缀。
(二)、关于导语的设计:教案的导语要具体,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可从不同角度提供参考。
(三)、关于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关系到课的定位,切忌套话空话;对于课时目标来讲要确确实实是该课的师生主攻方向,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训练哪种或哪几种能力、教学生掌握或使用哪种阅读方法、渗透什么样的情感都要明白清楚,切忌大众情人式的目标设计;对语文课程来说,目标一定要结合单元训练要求。
注意:(需两课时以上完成的,教师应仔细斟酌学习目标并将其分解到每一个课时,既要符合初中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又要切实可行,第二课时亦如此。)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该环节在具体设计时,应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灵活对待。一般应在学生读懂课文,整体感知、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引导学生质疑。基本步骤为:
1、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再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文言文、诗歌、抒情散文应体现朗读指导)
3、引导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1)(2)(3)
4、学生带着问题潜心文本,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 具体到课堂操作过程中首先必须做好两件事:
一、要把重点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课堂反馈和复现;
二、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这两者是语文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一定要做扎实。如今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学生书还没有读透、读熟,甚至磕磕巴巴,就开始让学生或质疑探究、或理解感悟、或欣赏分析、或探究写法,这样不好。所以,在该环节仍然要让学生先从整体上去感悟和把握课文内容。这一点应该和我们过去的方法是一致的,仍然要遵循阅读教学先整体后部分然后再回归整体这一基本的教学原则。所不同的是,当学生在读透课文、读好课文的之后,则让其交流汇报读文的收获和感受,可以是内容理解方面的,可以是表达手法方面的,也可以是语句欣赏方面的,还可以是关于情感体验方面的,具体设计要课的目标而定。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行道树》,在这一环节,首先要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边圈点画批从文字中得到的信息和收获,边标出自己阅读中不理解之处。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本环节主要解决上一环节质疑出的疑难问题,应体现出教师的学法指导,问题的答案应简明扼要,基础问题解决了,可引导学生深入质疑,教师也可根据学情抛出自己预设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
具体操作方法紧接上一环节的3,让其先对自己所困惑之处,自行结合文本思索,然后与周边同学印证,最后把自己的发现和初步理解与全班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对于学生这些理解方面的困惑,一定要给予时间和空间,让其在刚才熟读课文交流收获和感受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先行思考,然后同学碰撞,再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精讲点拨。
在具体的日常课堂上,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质疑探究、合作互动往往达不到我们课前预设的目标。例如七上《行道树》,学生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内容上,同时又往往集中在五处:一是“而我们居然立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二是“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和点缀。”三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四是“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五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上述五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只是在内容和情感上进行了思考,而少了对语言文字、表达方式方面的探索。此时,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作用调控课堂。
“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研讨了课文的内容,但这篇课文的语言很精美,表达方式也很独特。现在请你们分成两拨,南边四排重点去研究发现语言的精美;北面四排重点去探究发现文章表达运用手法之妙。”然后放手让学生再去研读课文。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对文章语言运用的体会(4、5、6小节),对文章表现手法的感悟。总之,该环节的核心是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多元互动,交流碰撞从而达到为智慧生成而教书的目的。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精心设计检测内容是关键,其内容应该涵盖基本的字词掌握,对句子和内容的理解,文章情感体验,精彩语言积累、欣赏和运用以及文章写法借鉴这些方面。
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对字词方面的检测一定要精选学生易错易混淆的进行复现;内容理解和归纳概括类要兼顾学点和考点,以训练学生是否掌握了方法、能力形成情况为目的。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读、写结合是一种不错的迁移拓展方式,一般第一课时不出现此环节,可以单独安排课时进行真真实实的学写。当然,课上可以进行引导。)
做为语文课,重点仍然要放在语言的学习上,人文情感方面尽量不要牵强和硬拽,因为那是一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东西,是熏陶和感染而来。说得太白了也就起不到作用了。
我们还以《行道树》为例,该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行道树本应该生活在风清境幽的环境中吸露沐风,而今却在别人繁弦急管、红灯绿酒之时,以烟尘为装饰,春生绿叶、夏献浓荫,从事一种痛苦而神圣的事业,在孤独中紧咬牙龈,苦熬坚持。当别人早已习惯于世俗的污浊时,仍固执地制造清新,这种痛而快乐着的心态,处在学习阶段的初中生是不可能类似体验的,因为他们的人生还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当他们结束了学校高低床上的种种梦想,走向并固定于一个岗位上时,才会有类似的工作和人生体验。
所以我们在执教这一课时,让学生对行道树这种牺牲和奉献精神有一种认识即可,不要过度使劲在这方面进行拓展和链接,而应该把拓展重点仍然放在语言的学习和写法的借鉴上。更不要让学生喊口号贴标签“今后要做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
具体处理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那些人和行道树一样具备这种牺牲和奉献精神,然后结合文章的表现手法,借助生活中的物象(橡皮、青松、粉笔等等)学着去写一写。时间问题,可以另外单独安排一课时,一定要真的练一练笔,从而达到语言训练、写法拓展、情感默化的目的。
“四步探究教学法”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濮阳县中小学教研室
王群周
深入研析教材是基础,掌握各环节的本质是关键,善于总结反思是灵魂。
一、研析教材是基础。
深入分析和钻研教材是上好每一节课,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前提和基础,特别对于语文课来说这一点显得至关重要。
这样说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语文课不像数理化那样知识点非常明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该干什么干什么。语文教材本身并没有过于明确的序列体系,可以从这一角度作为重点,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老师们也往往构建不起来序列训练培养的意识和学科知识体系,于是字、词、句、段、篇,逻辑修辞、转承过渡、条理层次、表达方式、情感表达,听、说、读、写等等等等都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全部完美,总想什么都抓住,恐怕漏掉了什么,于是便面面俱到却又面面不到,从而造成了语文课千课一面、大同小异、费时多收效小、少慢差费的痼疾。这是因为如此,语文课往往会定位不准、目标不明,语文仿佛成了太平洋上的警察——管得宽的不得了,有什么事不顶。有时甚至还会干出给火车补轮胎的事来。例如有位教师执教余光中的《乡愁》,在课的拓展探究环节将连战访华、海峡关系等等都收了进来,这就跑偏了。所以,如果语文教师不去构建自己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去分解每一个年级、每一册、每一单元都要干什么,不去研析教材的编排体系,什么样的好方法也不行。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语文课文本身必须经过教师潜心的品味和揣摩才不会出错,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22课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其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上”和“入”化静为动,把原本对室外幽静环境的描写镜头顺手拉进了室内,不仅仅为下文写室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巧妙过渡,同时极力渲染描画了青苔和绿草的可爱。如果不认真研读教材,不去细细地揣摩和品味,那么就不仅仅会把句子理解成“台阶上的青苔都是绿的,青草把竹帘都映衬成绿色的了。”更为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的美学生就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句子的美、文章的美将变得索然无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课文本身都吃不透的教师,一个只知道把教案搬到课堂按辔徐行的教师能把教法运用好。
所以说,深入分析和钻研教材是上好每一节语文课,运用好四步探究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
二、掌握各环节的本质是关键。
掌握四步探究教学法各个环节的本质是灵活运用的关键。【前奏】创设情景
点燃激情 本环节是教学的前奏和序曲,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次学习活动的兴趣,同时为下面的学习提供或知识铺垫、或方法铺垫、或情感铺垫。
一节课成功与否,课堂气氛至关重要,它被成为隐性课堂。无论多么精美的教学流程设计,也不管多么科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设想,如果学生不积极、不主动、不感兴趣,甚至教师在课前针对一些班级现象或情况对学生狠批那么三、五分钟,那么课的效果无论如何也不会高到那里去。
具体到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次学习活动的兴趣。
1、知识的角度。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角度引导学生纳入旧有知识轨道,从而为本次学习提供知识链接和基础是一种方法。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是一篇驳论文,再加上作者是鲁迅,文章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其实我们在导课的时候就可以从知识的角度进行渗透,“同学们,刚才我在走廊上听到有人说我们班最缺乏团队精神,你们认同吗?”引导学生辩论反驳,同时相机板书“反方观点
正方观点
事例证明”这些关键词,观察时机点出驳论的特点导入课文学习,这样既轻松活跃又渗透了知识。
2、方法的角度。其实知识和方法往往是不可分的,上述例子即是知识的角度导入,同时又是学习方法和阅读程序的点拨。
再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该单元所有的课文都是以美轮美奂的景物描写、意蕴精湛的语言描述来表现多姿多彩的世界。整个单元都要求学生在反复吟读的基础上品味、欣赏和揣摩精彩的句段和词语,这既是能力的训练点,同时也是该单元主要的学习方法。课前教师要结合诵读活动展示、示范录音欣赏等形式将学生引入美文美读的情景,相机点明这是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一些朗读的基本要求,示范一些重音、节奏和停顿,从而为下文学习读文、品文提供方法。
像小说类文体的教学,以《范进中举》为例,课前可以和学生聊一聊读过的小说,对小说的共性规律稍作总结,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事件中去分析把握人物。
3、情感的角度。其实这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现在看,关键是要避免做作和过火的煽情,情感导入要与文之情相同,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像《陋室铭》一文,上课铃响之前,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刘禹锡因何故而被贬为通判,地方首席长官又是如何三令五申令其搬迁,刘禹锡又是如何如何创作“陋室铭”这一传世名作的故事,让学生对文章、对人物从情感方面来一预热。
总之,我们在创设情境、点燃激情这一前奏需要考虑如何将课堂气氛的渲染同学生下面的学习巧妙的结合起来,不能将其视之为一孤立的与学习无关的课堂点缀。
【第一个环节】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对于语文课堂而言,该环节的本质是要让学生自主感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具体到课堂操作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和进一步熟悉,必须做好两件事:
一、要把最基础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课堂反馈和复现;
二、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这两者是语文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一定要做扎实。如今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学生书还没有读透、读熟,甚至磕磕巴巴,就开始让学生或质疑探究、或理解感悟、或欣赏分析、或探究写法,这样不好。这样做就如同大厦无基一般,课堂费时、费力而收效小,怎么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在该环节仍然要让学生先从整体上去感悟和把握课文内容。这一点应该和我们过去的方法是一致的,仍然要遵循阅读教学先整体后部分然后再回归整体这一基本的教学原则。所不同的是,当学生在读透课文、读好课文的之后,则让其交流汇报读文的收获和感受,可以是内容理解方面的,可以是表达手法方面的,也可以是语句欣赏方面的,还可以是关于情感体验方面的,具体要以对课的目标定位而定。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行道树》,在第一环节,首先要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边圈点画批从文字中得到的信息和收获,标出自己阅读中不理解之处。
对于学生从文章中的收获和取得的信息,要先予以交流和碰撞,当学生对文本的收获已经达到本课教学的目的后,然后再请同学们回顾并与周边同学对文本的不理解处,试求解答,课也就顺势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多边互动
合作探究”。
【第二个环节】多边互动
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学生在第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对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多方合作探究。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其先对自己所困惑之处,自行结合文本思索,然后与周边同学印证,最后把自己的发现和初步理解与全班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仍以七上《行道树》为例,学生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内容上,同时又往往集中在五处:一是“而我们居然立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二是“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和点缀。”三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四是“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五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对于学生这些内容方面的困惑,一定要给予时间和空间,让其在刚才熟读课文交流收获和感受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先行思考,然后同学碰撞,再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精讲点拨。
在具体的日常课堂上,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质疑探究、合作互动往往达不到我们课前预设的目标。例如上述五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只是在内容和情感上进行了思考,而少了对语言文字、表达方式方面的探索。此时,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作用调控课堂。
仍以《行道树》为例,渠村乡一中朱战胜老师的处理就显得匠心独运水到渠成,“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研讨了课文的内容,但这篇课文的语言很精美,表达方式也很独特。现在请你们分成两拨,南边四排重点去研究发现语言的精美;北面四排重点去探究发现文章表达运用手法之妙。”然后放手让学生再去研读课文。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对文章语言运用的体会(4、5、6小节),对文章表现手法的感悟(拟人、照应、借物抒情、人格化等等)都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该环节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达到为智慧生成而教书的目的。
【第三个环节】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这一环节的本质是保证当堂学习的质量,为高效语文提供保障。
精心设计检测内容是关键,其内容应该涵盖基本的字词掌握,对句子和内容的理解,文章情感体验,精彩语言积累、欣赏和运用以及文章写法借鉴这些方面。
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对字词方面的检测一定要精选学生易错易混淆的进行复现;内容理解和归纳概括类要兼顾学点和考点,以训练学生是否掌握了方法、能力形成情况为目的;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方式的借鉴应作为重点。
【第四个环节】迁移运用
拓展探究
该环节的核心是为了使学生所学能与生活实践、生活现象以及生活中的实例发生印证,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做为语文课,重点仍然要放在语言的学习上,人文情感方面尽量不要牵强和硬拽,因为那是一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东西,是熏陶和感染而来。说得太白了也就起不到作用了。
我们还以《行道树》为例,该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行道树本应该生活在风清境幽的环境中吸露沐风,而今却在别人繁弦急管、红灯绿酒之时,以烟尘为装饰,春生绿叶、夏献浓荫,从事一种痛苦而神圣的事业,在孤独中紧咬牙龈,苦熬坚持。当别人早已习惯于世俗的污浊时,仍固执地制造清新,这种痛而快乐着的心态,处在学习阶段的初中生是不可能类似体验的,因为他们的人生还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当他们结束了学校高低床上的种种梦想,走向并固定于一个岗位上时,才会有类似的工作和人生体验,就像我们在座的各位。
所以我们在执教这一课时,让学生对行道树这种牺牲和奉献精神有一种认识即可,不要过度使劲在这方面进行拓展和链接,而应该把拓展重点仍然放在语言的学习和写法的借鉴上。更不要让学生喊口号贴标签“今后要做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
具体处理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那些人和行道树一样具备这种牺牲和奉献精神,然后结合文章的表现手法,借助生活中的物象(橡皮、青松、粉笔等等)学着去写一写。时间问题,可以另外单独安排一课时,一定要真的练一练笔,从而达到语言训练、写法拓展、情感默化的目的。
正像前文提到的余光中的《乡愁》,如果向着让学生学习阅读同类诗歌,甚至学写几句,这是对的,而有些事国台办都解决不了,拓展得太远没有。语文得是语文的样。
三、善于反思和总结是用好、用活的灵魂。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在不断总结和反思中进行完善,“流水不朽”是至理名言。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完善会使“四步探究教学法”日臻完善。
从现阶段看,中学语文教师在运用该方法时出现了许多问题,这是好事。比如:让学生提问质疑时出现的问题 第一种现象是学生没有反应,整个班级万马齐喑谁都不说话,偶尔有个学生发言教师象捞到稻草一样,可救了命了。其实这种现象也会出现在教学的其他环节。
分析这种现象的背后,可以给我们许多本质性的启示。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自主意识没能得到开发和弘扬,教育的过程变成了对思维和个性意识的扼杀过程。
例如10月28日上午,我在实验中学听了两节课都是朱自清的《春》,两个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一环节都出现了共同的处理方式:叫起一个学生读完一个小节,就请学生1进行评读。“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学生1评价“读的有节奏,有重音,有停顿,也很有感情,我感觉不错。”课堂实录如此,学生也确实读的不错。然而老师却说“都好吗?有没有不好的地方?”学生1在老师的暗示下说:“再稍微慢一点,轻一点,就更好了。”“那你来读一读罢。”学生1读过之后老师又请其他同学评价他,仍然是朝着哪里不好去领跑。这样就又让评价者2去读,再次让人评,再次让人读,然后自己指导。其实让我的目光看,指导的还不如学生读的好。可以想象,长此以往,学生谁还愿意主动站起来表现自我,每一次的展示竟然变成了一种受到侮辱和惩罚,学生也就慢慢变得不主动、不积极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学生1评价“读的有节奏,有重音,有停顿,也很有感情,我感觉不错。”时对读书者说“同学们都说你读得好,你能不能再给大家来一遍,让大家欣赏欣赏。相信你这一次会更棒!”等他读完立马煽动学生和比一比,男生、女生比一比,小组之间比一比,书不就读的更透更好了吗?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就调动起来了吗?
说到底,是教育理念的原因。课堂评价出发点应该是如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考和总结这些问题,不仅仅可以改善我们的课堂环节设计与处理,更重要的是可以更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第二种现象是学生乱提问题。
是个问题提,不是个问题也提;不知道不理解的提,自己知道的也明知故问;与学习有关的提,风马牛不相及的也提。
分析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我们在主导和主体的辩证关系处理上,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原来是控制,问题也罢,探究方向也罢都来源与老师,现在则变成了没有羊倌式的放羊。觉得那不让学生尽情的问,尽情的提,那就不是自主,不是质疑。其实,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仍然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逐步教会学生怎样从内容理解、情感体验、表达手法、语言欣赏这些方面学会思考,依然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每一课的知识体系到位后,要善于给学生定学习、思考和探究的方向。
拿《春》为例子,这篇课文从文章的条例层次上来说,先盼望春天,再描绘春天,最后赞美春天;单就中间的描绘春天而言,又分别用并列的布局方式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从修辞手法上又有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等。从遣词造句上来说就更多了。如果我们胡子眉毛一把抓,肯定西瓜会碎,芝麻会漏。学生东一榔头西一斧头、鸡零狗碎问一节课两节课也搞不利亮,质疑不完。怎么办?一定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文章读好读透了,整体上有了感知和把握了,内容理解了,脉络理顺了,“同学们,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如诗如画,现在我们共同研讨何处写得美,那些词句用得妙,这是咱们这节课的重要学习目标。现在开始,一会我们比一比看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定好位,防跑偏;抓单元训练点,突出学习重难点。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上所有精彩的生成,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现在一提生成,表面看好像是学生自己的事,那是赶时髦的胡说八道,没有预设何来生成,如果语文课教师一点作用不起,那就成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胡乱出溜了。
总结和反思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策略、加强课堂调控能力、认真精心设计环节、分解语文知识体系、确立课时目标定位等都大有益处。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们更可以审视我们的教法设计如何更优化、更便于教师理解和操作。
仍然拿学生“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来讲,之所以出现学生质疑过程中的一些跑偏现象,除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课堂调控能力、环节优化程度、目标定位等方面的原因外,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第一环节名称的影响。许多教师觉得既然是阅读质疑,既然说第一环节的关键词是质疑,那读完书就该让学生质疑了,否则就不是四步探究教学法。诸不知这样以来,学生书还未读透、未读好,于是一些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也成了问题,这就好比学生先应该上一楼,由于环节名称带来的理解偏差,一下子让学生上三楼去。如果我们将语文课中这一环节的名称变更一下,改成“阅读理解
质疑探究”,将该环节的关键定位在先读好读透,整体把握了再质疑探究,也许这样会更好一些。
可见,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对我们四步探究教学法与时俱进也有帮助。我想,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探索与质疑提问的内涵和外延问题,研究互动中的真实有效问题、达标内容的设计问题、拓展的方向问题、学生的质疑习惯与方法问题、四个环节在第一和第二课时的容量和分配问题、不同课型中的使用问题、教案编写和使用问题等等,就一定会使四步探究教学法更趋科学完善。
四步探究教学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四步探究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与创新,其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初中语文的学习规律,我浅谈一下四步探究教学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 点燃激情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新课伊始,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表现为:能够简洁、生动、恰切地导入正课;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入学习的期待;能够为本节课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适宜的教学情景在润物细无声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激发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动力。因此导课要切实有效,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导课的角度应与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切忌单纯为导课而导课,盲目的搞笑与逗乐更不可取。最好在上课前,教师就要认真详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突破口,精心准备,营造民主的、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这样孩子们都有一种探究新知识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内驱力。时间以三分钟以内为宜。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风筝》这篇课文,题目容易吸引学生,但课文语言、思想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乌涩难懂,故在课前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显得尤其重要。于是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图片:图上一群孩子在风和日丽、姹紫嫣红的春天无拘无束地奔跑着放风筝。在此情境下,教师激情导课:放风筝是一项有益身心的活动。放风筝时我们可以上观白云朵朵,下览绿草茵茵的美景,尽情感受春的气息,享受生活的惬意。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这份放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一代文豪鲁迅就曾粗暴地阻止他的弟弟作风筝、放风筝,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学习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一段心路历程。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老王》这一课时,课前以《爱的奉献》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创设学习情境,先让学生欣赏几幅社会弱势人群的生活画面,师生共同欣赏后,教师激情导入(配乐)
: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些本应和我们一样的人却由于某种原因正在贫困中苦苦挣扎,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爱。你的身边生活着这样的人吗?你给予他们无私的关爱了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赏析现代女作家杨绛的《老王》,和作者一起去诠释爱的主题。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在语文界早已达成共识。阅读包括课前自读和课堂阅读。课前自读指学生自读文本,存疑置难,要求学生读、查、思、写、记。读要读得正确流利,达到初步感知的目的,查指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为进一步学习做打基础;思指初步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写是摘记知识要点和难点;记指初步识记重点字词及文学常识等。课堂阅读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多层次读课文,最根本的形式是默读,即不出声,边读边想,便批注,把读文本的感受,体会及遇到的问题在课本上作旁批,这都是为下一步的质疑做准备。
教育家胡适、傅雷都说过:头脑中没有疑问之时,便是你的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美国教育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围绕本课学习目标设问质疑,发现问题,进而提出自己期待解决的问题。刚开始学生质疑的能力欠缺,这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善于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借助文本材料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从标题到内容,从语言形式到层次结构,从关键词句到主题思想由浅入深。对学生的质疑发言要及时的积极地评价,必须改变讽刺挖苦、批评训斥、置之不理或糊涂应付等不良做法,质疑的问题忌琐碎重复,要有探究的价值,要重视质疑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学生设疑的基础上,结合备课时自己预设的问题,师生相互补充随机转化、归纳和补充,最终梳理初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问题。问题来自学生须再回到学生中去,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近文本,让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潜心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自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
本环节操作应注意:
1、学习目标要明确。根据语文课的特点,每一课时最好出示学习目标,引领学生阅读质疑的方向,防止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设疑。
2、自学提示要明确。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自主探究的范围、要求、方法和时间,3、语文活动要多样。听、说、读、写、批注、复述、想象、体验等,努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致力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自学时间要充分。具体时间应根据中等水平学生自学的情况来确定,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宽松的探究氛围)。
三、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在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深层探究。教师审时度势,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汇报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获。通过生生、师生、生本等多边而有效的对话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的答案,提升对文本的认识,以此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目的。
本环节操作应注意:
1、正确利用班级交流和小组讨论,个体自学后的班级交流,应尽量让中等生、学困生发言,优等生补充、评价,并要求学生善倾听,会评价、能辩论;让多数学生有发言展示的机会,敢于暴露真实学情;班级交流时出现的共性疑惑需要小组讨论的要做到五有:有任务、有分工、有时间、有反馈、有效果,切忌图热闹,搞形式主义。
2、把握好“引导”的度。自主探究,班级交流、小组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要点拨讲解;自主探究,班级交流、小组讨论后尚不够清晰的问题、或多数学生仍不理解的问题,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或另寻角度,或变换方法,使其知其然很清晰,知其所以然有深度。
3、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上升为理论指导今后的运用。例如主观性阅读题的答案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赏识个性化的理解,但不能有悖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鼓励诱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生如果课文知识点较多,为防止学生一次设疑过多容易产生畏惧、厌倦心理,以上两个环节可以反复出现;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对于那些学生感兴趣且有探究意义但当堂又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探究,关注课外探究的效果。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达标训练,以达到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但是应注意达标的意思并非都是出题考学生,可以随着教学的进程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考查,也可集中考查。例如学习古诗要达到会背诵默写的目标,进行完这一项内容进行提问,或找学生上黑板演示,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桌互相监督检查等,落实达标要求。
学生能够完成目标,称谓达标;大多数完不成任务,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找出学生没学会的原因,及时进行矫正,直到学生明白。课后还要进行跟踪。
本环节操作应注意:
1、练习题的设计要紧扣目标。根据学习目标及学情引导学生俯视文本,从积累语言、获取知识、习得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巩固练习要能覆盖本节学习目标。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既注重对本节所学“双基”的检测,又要关注优秀学生能力的提升。所选习题既要典型,又要适度、适量。
2、训练检测的方法要灵活。用于达标的练习题,尽量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自编习题,教师在仔细全面查看后,有选择使用,教师再参考课后“思考与练习”的内容和“积累与运用中”的字词以及基础训练的典型习题来补充完善达标检测题。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不同课型的需要,训练检测可集中进行,也可随机检测。学生没学会的题要及时矫正,课后还要对当堂没达标通过矫正后学会的学生进行跟踪。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该环节应根据课型需要确定保留还是省略,还是融入其他环节中。是学生在学会教材基本内容后的拓展延伸。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有多种,是为优秀学生吃饱准备的加餐,是满足有个性特长学生发展的需求,也是为教师调整课堂时间与内容准备的缓冲地段。
本环节操作应注意:
1、要有效迁移拓展,迁移拓展的内容应是本节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力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只图热闹,盲目地拓展,牵强的迁移,只会是本末倒置的结果。
2、选好迁移拓展的切入点。要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或者选择与本文内容、题材、体裁等相关的材料进行拓展探究,进而达到积累语言、获取知识、习得方法,陶冶性情、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四步探究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与创新,运用四步探究教学法要遵循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原则、以读为本读写结合的原则、坚持语言文字训练的原则。具体到不同的课型,学习不同体裁的文章应区分对待,灵活运用。
附:四步探究教学法在不同课型中的应用要点
(一)现代文阅读
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能根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阅读层次及有关要求,学会运用工具书及有关材料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探究。
1、读书要分层次、分类型,要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把问题提在重点、难点上,要帮学生把握阅读方向。
2、问题提出要注重整体感知,对内容主题、结构层次要有认识。
3、提出问题要注意句段研读后的感悟,要对章法、句法、语法有分析和认识。
4、阅读理解既讲开放性,又讲规范性。允许多元提问、多元思考,但要从本文原意出发规范答案,给学生明确指向,不提倡漫无边际,更反对人云亦云。
5、开展多样语文活动,通过听、说、读、写等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
6、要有体现作者意图的板书设计,提示给学生。
7、运用拓展要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要讲究知识的关联性。
8、让学生有自己的心得与体验,有思考与结论。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侧重点不同。因为文言文学习中语言是教学重点,积累、认知是主要的教学任务。
1、注重文言文朗读指导,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
2、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要给学生提示与讲解,特别是句式句法,要让学生能用现代语言感知文意
3、对学生提出的有关作者、作品风格等问题,教师要事前准备好相关资料,或者事先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4、要帮助学生概括、归纳主干问题,不宜太细。
5、在多元互动、合作探究中,要注重演板与示范,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地建立文言文知识体系。
6、文言文阅读要遵循历史原意,不要任意解读。
7、文言文阅读要注重文化传统的道德含义,对学生偏向质疑或逆向质疑要给予正确引导。
(三)古诗与现代诗歌阅读
古诗与现代诗歌在教材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这类课文在应用四步探究教学法时要注意学习目标不同,其重点也不同。
1、积累和感悟是教学重点,要先背诵后感悟再质疑。
2、由于此类课文可能是一课多首,所以要有所选择。找出较难理解的引导学习方法,要学生知道“一读二背三质疑四感悟五赏析”的基本思路,并举一反三。
3、对古诗的典故处理教师要准备在前,服务学生理解。
4、现代诗中的意境、意象需要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适时点拔。
5、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指导、归纳、概括,并引导到诗歌原始意义上来。
第一步, 投石激浪, 点燃热情, 课堂引入激情你我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要有价值的引入, 引入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
1.引入材料应是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性材料.比如, 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里挖掘出来的数学问题, 这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可操作性和生活化.
2.引入的材料可以是学生已有的知识, 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更是理解知识、加工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我们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引导他们由已有知识去生成新知识, 促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让学生感悟数学问题的前因后果和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散地思考, 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使学习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第二步, 发明千千万, 起点总一问, 问是“巧”字当先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思考问题, 集中学生上课注意力, 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课堂提问的解决标志着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由此可见通过课堂提问的手段来辅助我们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性.那么, 在课堂中怎样才能做到“巧问”?
1.提问的准确性
(1) 提问语言简明扼要, 语言太过冗长或结构复杂的问题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在理解提问内容上, 而不是在如何解决问题上, 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效率降低, 课堂效率的降低.
(2) 提问的答案要明确, 避免在提问中遇到启而不发或发不对路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提问时要考虑到问题提出后可能有什么答案, 怎样提问才能让问题有思考价值又能为本节课课堂任务服务.
2.提问的技巧性
(1) 何时问.研究何时问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需要, 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时, 我们需要根据教材学习目标以提问的形式来诱导;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思路闭塞时, 需要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来点拨;在关键时刻提问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 这样的提问才有艺术, 才能激活学生思维, 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怎么问.提问枯燥干涩, 老师冷若冰霜, 给学生在接受审问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提问时要以情发问.用“情”发问, 才能在提问时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只有在提问时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 才能在提问时与学生产生情感交流, 实现引导学生去自主地解决问题, 真正实现情感目标的达成.
第三步, 赞美是行动之母, 及时进行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认定, 其作用一在于让老师发现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是老师下一步工作安排的依据.作用二在于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某些知识上的缺陷, 可以说课堂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激励机制.及时地进行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评价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有必要探讨并建构一种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评价机制, 以此来推动和规范合作学习的实施.笔者认为, 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在评价内容上,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学习策略及价值观、学习习惯、发展潜能等综合性评价.
1.发自内心而充满感情的赞词, 赞词最忌讳的就是单一重复, 赞词最好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一节课同一句赞美词最多出现两次, (2) 富有感情, (3) 文化内涵, (4) 与时俱进.
2.一份奖品, 奖品价值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其意义, 所以我们可以采用精神代替物质的方法.
课堂评价应该贯穿于课堂始末, 渗透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我们不要吝啬赞美.课堂并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对待学生要像对待未知事物一样, 充满好奇心地去发现, 不能让经验、让教条、让淡漠模糊了我们发现美的眼睛, 让我们永葆一种年轻、活跃的心态投入到富有创造性的育人工作中去.
第四步, 学习“事后诸葛亮”, 做好课堂小结
由于学生特殊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 学生不可能在较短的一课里既理解知识又整理知识, 他们头脑中的知识是成点状分布的, 可以说毫无规律和系统可言, 这就大大加快了遗忘速度.只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及时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梳理, 使知识点串联成线, 逐步完善已有知识体系, 才能将遗忘降到最低限度.在小结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踏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导师
在小结时我们定位一定要准,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切不可代替学生小结.我们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表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反思, 提示学生及时补充.
2.将小结做大做实, 老师为路标
课堂小结不能局限于本节课的内容,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的学科特点, 知识点间往往是因果关系紧密相连, 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相联系, 才能将小结做大做实, 让学生在小结时得到最大的好处.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是对本节课的知识和方法的回顾和整理.我们利用好课堂小结不仅可以重温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体系, 因此课堂小结必不可少.
一、激情入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架设在师生间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入如同缓缓拉开的序幕,促使学生不眨眼的观看精美的布景,又像打开了殿堂的大门,诱发学生竞相登堂入室。
一是讲故事、渐入情景:
通过讲述故事,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为新课的学习作好感性知识的铺垫,又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心神、智力全部调动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述《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教师讲述:在古代希腊神话中。有一位狮身人面的妖怪,叫斯芬克斯。它天天坐在人们必经的路口,专门用一个谜语为难过路的行人。如果行人答不出谜语,则被其推下悬崖摔死。它的谜语是:“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打一动物”请同学们也来猜一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谜底是人。“斯芬克斯之谜”表达了人类对自我的关注。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通过神话传说,谜语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点燃。主动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是渲染气氛、激情入境:
教师用饱满激情的言语渲染一种情绪、一种气氛,扣人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讲授《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满怀悲怆的语调说:“有这样一首歌老一辈人都会唱,有这样一首歌听了让人永远难忘,这首歌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心里,这首歌是苦难中国的历史见证。”之后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这种富有浓郁激情的导入,字字情、声声意,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生动的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而激动。在催人泪下的情感中受到熏陶洗礼。
二、互动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学习,我主要以组织课堂争辩为手段,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对象。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探究。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基础,紧贴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层层深入地开展教学活动,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教学。
例如,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传统观念一般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是很彻底,而法国大革命进行得较为彻底”。学生看到这种观点时产生了疑问:既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为什么不彻底?评价标准是什么?又如。在阅读“中国边疆的新危机”时,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英国看中了西藏这个穷地方?”问题提得很好。学生带着疑问,查找资料,师生一起论证,得到满意的答案。
如果不注意师生互动,而是将问题和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虽然结论清楚,易于教学,但却起不到创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二是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互动
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互动就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讨论、发挥,保证学生能在教师精心设置的教学情景中轻松获得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如学习“宋金的和战”时,学生对岳飞被朝廷杀害愤愤不平,我灵机一动,设计了一个问题:“岳飞既然是抗金名将,可以帮助宋高宗灭金、开拓疆土、甚至统一全国,为何宋高宗最终杀害了岳飞呢?”
我鼓励学生积极思索,各抒己见,结果他们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受到奸臣秦桧的陷害;宋高宗是昏君;宋高宗害怕皇位被抢夺:岳飞愚忠,不敢抗命;岳飞把爱国(精忠报国)与爱皇帝等同起来等等。我趁热打铁再设问:如果那个朝代没有秦桧,宋高宗会不会杀害岳飞呢?这个问题问到学生思维的盲点上,学生兴趣浓烈,思维活跃,通过层层交流与讨论,学生得到满意的答案,加深了对封建社会中人物悲剧的认识,理解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拓展。
这样的课堂讨论和交流,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历史人物。使学生掌握了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体验了学习经历,获得了学习经验;也使学生体验了师生、生生互动过程的乐趣。
三、拓展空间
新课改提倡“大教学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时刻践行“大历史观”的理念,注重历史学科内容的拓展延伸。
一是历史知识横纵向间的延伸
还以《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例,我一是让学生搜集、讲述“七三一”部队和抗日英雄等相关史实,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学习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操。二是让学生以“设立9月18日国耻日”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让学生更加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二是历史学科向其它学科的延伸
比如在讲述《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课前背诵《江南春绝句》一诗。又如《唐朝衰落和唐末农民战争》一课时,可以引用杜牧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比如讲雕版印刷,可以融合美术中印章的艺术。
三是历史学科向社会生活的延伸
比如在讲授“北伐战争”内容时,涉及到当时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奉系重要头目吴俊升在我们双辽市有一个官邸,大家都叫“吴大帅府”,正好该处就在我校附近。我就让学生利用休息去参观,并搜集有关当时的正史和野史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而,增强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把身边的历史和书本上的历史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是未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历史课上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爱国主义情操,深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爱国、爱党、意志品质、勤廉等方面的教育,教材中有哪个方面的内容,就相应的进行哪个方面的教育。
在平时教学中我很注重挖掘这方面的素材,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发明、蜚誉中外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故宫,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历史教材中还有大量的爱国主义的典范,如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血染虎门的关天培、誓死抗日的杨靖宇、新中国成立后辗转回国的科学家。这些内容都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寓的内容,它们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立报国之志,为中华振兴而读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药草学校 :李振业
本学期我校倡导 “ 学、展、点、练”四步教学模式,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学展点练”四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前提下,以学生学习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重在学生自学、课堂展示、教师点拨和有效训练。因此我们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学:
“学”即“自主学习目标自学”。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当堂非常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的要求下,在学案导学的帮助下,通过自我调控的自主学习活动。该环节内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是一个独立思考、快速思维、或者强化识记的过程;
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教师课前需要认真通研教材,彻底把握教材、把握学生,注重搜集多种资料,在尊重学生实际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分层导学案。学案要提前下发,学生根据学案,自主解读文本,初步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基础题目,从总体上对文本有初步把握,完成基础性目标,从而为课堂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展:
“展”即“展示交流 分享共赢” 课堂交流就是让学生大胆“说话”,主体参与、合作探究,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同时通过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思维,并相互启发、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达到在分享中实现共赢的目的。
课堂上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展示交流,形式要多种多样,教师注重适时、恰当、中肯的评价,学生之间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最终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另外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中有疑惑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在班内形成“兵教兵”的浓厚学习氛围。过程中,教师要汇总交流展示中的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关节点、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为下一步点拨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展示只是教学一环,而不是全部;问题是展示的载体,巧妙设计问题;展示是互助合作探究后对疑难问题的解读。
(三)点:
“点”即“精讲点拨 点评升华”
精讲的精,不只包含着数量,更包含着质量。所谓精讲,主要应该体现为教师抓住知识的关节点、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等讲出知识的精华,讲得精彩。把握住了“这四点”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全面开花,到处点火,则徒劳而无益。精讲是点燃智慧的火花,课堂上的精讲要恰到好处,该点拨则点拨,该引导则引导,该省略则省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师精讲点拨中,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要善于做好课堂笔记,将重点知识加以记录,将老师的讲解与点拨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好笔记,将知识当堂消化吸收。
(四)练:
“练”即“有效训练 知识落实”
堂内训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学习的重难点以及疑惑点,选择有代表性、梯度性、量力性、发散性的题目,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训练题组,并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班级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效训练、当堂检测中巩固自己的所学,找到知识的遗漏点,在矫正、总结中提升素质,实现“堂堂清”。
训练题的设计要做到:训练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②训练题设计要三维教学目标。③设计要突出重点,注意疑点。④题目要有代表性和拓展性。
三、取得成效
【四步课堂教学法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四步课堂教学评价表05-28
课堂教学经验体会06-21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6-11
英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9-15
瘦身课堂高效教学心得体会09-20
课堂教学提升心得体会10-17
课堂教学提问问卷体会09-16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09-25
课堂有效教学学习体会10-20
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