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歌曲

2024-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影歌曲(精选8篇)

电影歌曲 篇1

2012最好听的歌曲:《人去楼空》《忘了每天想你多少遍》《玫瑰的眼泪》《爱情对于我只是一种奢望》《后悔无期》《如果我真的离开你》《决裂的温柔》《不分手的恋爱》《在我流泪的时候别说爱我》《伤心等候》《分手了就不要回头》《听伤心的歌》《苦笑》《别忘了你的世界我曾经来过》《你的幸福点燃我的痛苦》《有了你我更寂寞》《谁说分手后不能再见面》《如果你还是不明白》《一千颗真爱的心给了谁》《某人》《原谅》《亲爱的你回来吧》《爱的味道》《寂寞雨点》《爱情苦酒》《心痛是我唯一的权利》《寂寞,好了》《我陪你哭》《爱情剧终》《失色的天空》《街角的祝福》《爱上了一条街》《多谢失恋》《终结孤单》《要幸福啊》《开始懂了》《泪的告白》《晚安我的爱》《对味》《情歌没有告诉你》《陪你到最后》《你就是我的幸福》《柑香亭》《恋曲2011》《分开后》《女人到底想什么》《初雪的忧伤》《被动》《让我爱着你》《眼泪的爱》《跨越赤道的爱情》《迷茫的爱》《习惯负担》《句点》《未来的第一站》《恋月》《你爱过么》《寂寞寂寞就好》《我真的受伤了》《你是唯一》《断翅的天使》《2012的爱情》《如果没有他你还爱我吗》《我也不知道》《女人带走我的心》《从开始到现在》发到自己空间有时间慢慢听、都是不错的歌哦,总有你喜欢的歌曲。〗

最新2012电影推荐: 2012年大片:《魔戒前传》《异形前传》《诸神之战2》《罪恶之城2》《金刚狼2》《敢死队2》《寂静岭2》《黑衣人3》《新蝙蝠侠3》《马达加斯加3》《贞子3D》《黑夜传说4》《谍影重重4》《暮光之城4下》《冰河世纪4》《美国派4》《生化危机5》《007:23集》《新哥斯拉》《新超人》《新蜘蛛侠》 12部让你笑喷的电影,开心一下吧:《神探飞机头》、《我盛大的同志婚礼》、《幸运库克》、《校园卧底》、《我的野蛮老师》、《美女也烦恼》、《疯狂的石头》、《谋杀快乐》、《少儿不宜》、《我为玛丽狂》、《美国派》、《偷天情缘》【最费脑力的14部电影】《盗梦空间》、《记忆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觉》、《禁闭岛》、《穆赫兰道》、《蝴蝶效应》、《恐怖游轮》、《伤城》、《盗走达芬奇》、《88分钟》、《万能钥匙》、《决胜21点》、《沉默的羔羊》......【结局最意外的20部电影】《搏击俱乐部》、《迷雾》、《心理游戏》、《第六感》、《蝴蝶效应》、《电锯惊魂》、《赛末点》、《穆赫兰道》、《非常嫌疑犯》、《魔术师》、《小岛惊魂》、《万能钥匙》、《火柴人》、《七宗罪》、《魔鬼代言人》、《孤儿》、《八面埋伏》、《香水》、《偷拐抢骗》...世上最美的10部电影:1.《公民凯恩》、2.《猎人之夜》、3.《游戏规则》、4.《日出》、5.《亚特兰大号》、6.《M就是凶手》、7.《雨中曲》、8.《迷魂记》、9.《天堂的孩子》、10.《搜索者》,婚前必看的10部电影:1.《亿万未婚夫》2.《我最好的朋友的婚礼》3.《落跑新娘》4.《我盛大的希腊婚礼》 5.《结婚礼服》6.《完美嫁衣》7.《将爱情进行到底》8.《结婚证书》9.《结婚大作战》10.《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10部经典爱情电影:《成为简·奥斯汀》、《爱在黎明破晓时》、《无线两心知》、《命中注定多个你》、《红磨坊》、《将爱情进行到底》、《山楂树之恋》、《泰坦尼克号》 15部让你哭的昏天暗地的电影:《假如爱有天意》、《我脑海中的橡皮擦》、《情书》、《恋空》、《等待,只为与你相遇》、《我们的幸福时光》、《请别相信她》、《触不到的恋人》、《菊花香》、《剪刀手爱德华》、《海上钢琴师》、《恋恋笔记本》、《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泰坦尼克号》【值得关注的十部泰国电影】 1.二月 2.小情人 3.亲密朋友 4.季节变幻 5.爱在暹罗 6.荷尔蒙 7.爱久弥新 8.亲爱的伽利略 9.下一站,说爱你 10.初恋这件小事此文不转,实在太可惜了,转到自己的空间分享给你的朋友吧!空间更多~爱文字爱音乐请加QQ:814364107 〖转

电影歌曲 篇2

其中,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及其关键的, 它不仅是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重要手法, 而且还是蒙太奇的主要手段之一, 电影画面的连接、贯通或跳跃, 都必须依托音乐来搭桥。

在电影艺术里, 还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有些电影的故事情节, 在过了若干年之后有可能被曾经的观众所遗忘, 但有些电影里经典的电影音乐却能够跨越世纪, 回声嘹亮, 成为不被人们遗忘的经典而传唱至今。

在观看了当代艺术家拍摄的电影《国歌》之后, 感觉这部电影虽然动用了许多当代明星, 但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时间、空间的局限, 还是没有能够将《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的这段历史表现得更加真实和生动。

尽管如此, 对于年轻的一代而言, 电影《国歌》仍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至少可以让那些对历史不熟悉的年轻人了解一些关于我国国歌的背景, 从而加深对国歌的认识理解。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国歌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最具鲜明时代特色号召性音乐之一, 歌曲所体现出来的坚定果敢、无所阻挡的气势, 表现了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往直前、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电影《风云儿女》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群热血青年集体智慧和爱国热情的产物, 该影片在那个烽火岁月里一直都是热血青年的灯塔。就艺术价值而言, 《风云儿女》不属于特别优秀的电影作品, 但电影里的那首《义勇军进行曲》却成为了一个时代强音。

《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应电影公司的邀请, 革命文艺家田汉1934年末撰写了表现知识分由象牙之塔走向民族解放战场的故事《风云儿女》。因田汉工作忙, 特请夏衍将电影故事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 田汉交出《风云儿女》的电影故事后, 有一天突然文思喷涌, 临时找不到纸, 匆忙中只好将歌词写在香烟盒的衬纸上。这首歌田汉原来要写好几段歌词, 但是只写完了一段, 1935年2月19日, 田汉被捕入狱, 未能再写下去。

田汉是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先驱者, 聂耳走向革命道路的引路者和入党介绍人。聂耳听说影片《风云儿女》需要谱曲, 就主动跑去找夏衍“抢工作”, 他看了电影剧本, 念了两遍歌词后, 马上对夏衍说:“作曲交给我干, 田汉先生一定会同意的”。聂耳大约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构思, 实际写作只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 影片《国歌》中最感人的一幕就是聂耳和战友们将谱好的《国歌》录成音, 划着般到关押着田汉的监狱围墙外用留声机放《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给田汉听。这个情节或许是编剧创作的内容, 但那段原声播放的曲调, 的确成为了点燃当代观众内心情感的导火索。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岁月里, 聂耳谱写的这首歌很快唱遍了中国, 在抗日战争中给爱国人民极大的鼓舞和力量。鼓舞着千千万万的战士“向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高尔基对海燕描写完全适用于聂耳:“在它的叫喊中, 有的是对暴风雨的渴望, 愤怒的力量, 热情的火和对胜利的信心。”可惜聂耳走得太早, 他真像暴风雨前的一只海燕, 骤然而来, 悠然而去。聂耳英年早逝, 电影《风云儿女》也成为了电影博物馆里的资料, 但聂耳的精神、聂耳创作的歌曲, 一直鼓舞着全中国人民, 直到永远, 他的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不朽。

《义勇军进行曲》音乐语言新颖, 曲式结构自由, 开创了时代的新风格、新气派。在节奏的处理上非常生动、别致、富有创造性。作曲家朱践耳在论《聂耳歌曲的艺术特色》一文中认为:笔锋犀利, 不拘一格, 平易上口, 如《义勇军进行曲》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的处理, 好象是违反了词句的自然节奏, 但正是这种“反常”的节奏, 使这警句变得更为醒目, 使人们惊醒地感到危险的紧迫感。这是大胆而又天才的一笔。聂耳正是运用了以短小动机作一贯发展的方法, 又巧妙地运用了主题的呈示、展开和再现的原则, 使这样一首典型的自由体新诗成为既有一流的乐思又有动力性发展的、一气呵成的整体。因此, 这首歌从问世以来, 立即为中外音乐家所重视, 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 对人民起到极大的教育、鼓舞作用。这一作品的内容, 紧密结合了时代的需要, 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坚强意志, 作品在艺术上也再现了精致、严谨和扣人心弦的巨大艺术感染力。正是基于这些特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际, 上至国家领导人, 下至各阶层的代表, 都将《义勇军进行曲》视为国之魂魄、民族之脊梁, 从而将其定为新中国的国歌。

如今, 在各种重要的场所, 每当电影《风云儿女》里的这首歌曲奏响的时候, 一种民族的自豪和希望就会在每一个国人心里升腾而起。

参考文献

[1]朱践耳.朱践耳创作回忆录.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5.

[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华乐出版社, 2002.

电影歌曲 篇3

[关键词]电影音乐电影歌曲风格

电影音乐指的是电影中所有听得到的音乐。至于电影歌曲,也可以说就是指所有出现在电影里的歌曲。电影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是电影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体裁。任何电影在美学层面上都不是现实本身,它是一种现实感,终究不是社会学层面的作品。而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能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

电影音乐始终在电影表演中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同别的姊妹艺术一样,它能表现人们在生活中所渴望的东西;同时它又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感情;另外,它又有极强的感染力,是鼓舞斗志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电影艺术中,许多宏大的场面,用了合适的、气势磅礴的乐曲或配唱,那就可以发挥语言所发挥不了的作用了;电影中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活动或表现突发的事件,紧张、恐怖、激烈的场面,或对景物的描绘,或加强对影片中悲欢离合等情节的渲染等等,对以上各方面,电影音乐都起着巨大的、积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电影歌曲,只是歌曲本身,仿佛黑夜中的星光,虽不能照彻黑暗,却使电影增添了一丝光亮。

上世纪20年代末,有声电影已经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兴起,自有声电影问世以来,电影歌曲就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像外国影片《音乐之声》、《翠堤春晓》、《钻石皇后的故事》等,至今还为人们喜欢,演员自如的歌唱,自然的表演,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追捕》中的电子音乐以及着装打扮让当年的中国观众觉得相当新奇,而女主角真优美的热情和率真让一代中国青年第一次领略了偶像的魅力;相对于真优美的热情浓烈,《生死恋》中夏子的美丽大方也吸引了很多中国影迷——女主角栗原小卷清纯美丽的身影令中国观众难以忘怀;还有《人证》、《血疑》等等。美丽温柔的日本女演员和优美动听的日本电影音乐令人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当时的日本电影,还有它的音乐就是这么让人热血沸腾!日本电影确实影响了一代人,影响了一代人对电影的感召力!

我国的有声电影音乐从30年代起步,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大发展。由于电影音乐能紧密配合剧中情节,所以传播速度快,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和欢迎。1934年,电通公司的第一部作品《桃李劫》上映,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有意识的按照有声电影的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的影片。影片的主题歌《毕业歌》也是进步电影音乐人第一次把反映抗战的电影歌曲巧妙运用到电影当中的典范。《毕业歌》歌词是词作家田汉以自由体的新诗写成,乐曲由聂耳以进行曲的风格谱曲,充满了战斗的激情,特别是对青年人发出了战斗的呼唤,许许多多的知识青年受到这首歌的影响,走向了民族解放的战场。《毕业歌》在中国电影音乐历史上所创造的影响超过了《桃李劫》这部电影的影响。《铁道游击队》让几代观众记住了微山湖畔铁道线上那支神奇的抗日队伍。说不清是一把土琵琶,还是神勇的铁道游击队员拨动了电影观众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电影音乐家们用生活赋予的灵感,在歌声中记述了人民的胜利,用音符表达了一个民族在硝烟中崛起的意志。这些歌声已经成为中国电影观众所珍藏下来的最经典的银幕记忆。

一个优秀的文艺作品的内容总是和它的表现形式要实现高度一致。我曾问很多过来的人,对此有更深的体会,他们对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有三首插曲《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冰山上的雪莲》、《怀念战友》都很喜欢。甚至至今提起还要唱几句。这些电影歌曲之所以走红除了它通俗之外,也因为它是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特征,这个时代特征让更多的人难以忘却——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许多人的青春都献给这个激情燃烧的时代。

电影《英雄儿女》深入人心,影片中的这首插曲也被人们争相传唱,一度曾风靡全国。影响广泛,脍炙人口,被几亿人传唱了。这个局面让人会有更强的时代感,有更强的感染力,有更广泛包容性,有更高的欣赏价值,就能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这时候我们的电影也因此受到非常好的影响,就会变得更为兴旺发达,就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就会更健康,更繁荣。

再如至今仍传唱的《渔光曲》,是我国30年代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由于词曲简洁,形象鲜明,把渔家儿女的悲惨生活和勤劳善良的性格与海浪起伏、渔船颠簸的音乐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使演员的歌唱真实自然,感人至深。我国30-40年代的电影演员,像王人美、白虹、周璇等都是自己演唱,如周璇演唱的《天涯歌女》、《街头月》等都有其演唱风格和特色。许多外国电影演员非常重视真正的全面发展,不仅有表演的才能,还有能歌善舞的本领,造诣很深,如大家所熟悉的电影演员山口百惠、德诺芙、猫王、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需要,我国的电影演员也逐渐认识到了电影角色本人演唱对观众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因为它更接近于生活,更能确切地、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各种情感,因此,电影歌曲在电影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现代电影音乐对电影的画面进行了恰如其氛地衬托和补充,在很好地配合电影剧情、塑造人物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借鉴。电影音乐的发展过程式是不断创新和冒险的过程,在电影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时期所展现出来的风格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每一个时期也构成了电影音乐本身的延续,体现了电影音乐自身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的生命力。电影歌曲这一外来的音乐形式不仅成为我国音乐构成因素,同时也是我国现代音乐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关于电影歌曲,著名音乐大师杜那耶夫曾经说过:“电影这一伟大的和大众化的艺术,它不仅和歌曲并肩前进,还产生了歌曲,传播了歌曲。”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既是电影的任务,也是它的功能,因此,电影歌曲成了电影大众化的最好工具,反过来又因为电影而得到流传。

电影《你好疯子》所有歌曲歌词 篇4

作词:栾树&梁芒

作曲:栾树

剩最后一曲 你先开口唱吧

不然都睡了 总要有一个人 醒着 夜不好熬

剩最后一杯 我们分了喝吧

心都快冻僵了 应该让它轻轻 跳一跳 蹦蹦也好

最后剩你 自己陪着自己

最后剩我 变的越来越忧郁

梦还剩一个 你先做了再说

别等天亮后 脸色都那么的 遗憾 又不好抱怨

灯还剩一盏 你要你就点燃

若换堵枪眼 我就咬牙上前 用胸膛 挡给你看

最后剩你 一点也没脾气

最后剩我 还想坚持到底

时间留下了美丽和一片狼籍

庆幸我们 还有运气唱歌

我们站在大路上 向天空望着

看见太阳照耀着就会快乐

世界没人明白我 我就孤独着

可是你又为何这样的寂寞

不如我们换一换 就算一个礼物

这样可以用明天 继续生活

(合)

每次暴风雨 打在我们身上

都应声倒地 脸上全都是泥 嘿 就算失败

等春暖花开 开满我们阳台

你又飞奔过来 兴奋的大喊着 嘿 这次我最快

飞得起来 应该飞得起来

碧海蓝天 只等风的到来

飞得起来 都飞得起来

电影歌曲 篇5

还是去看了《大约在冬季》。

因为电影海报很像奶茶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因为刘若英是我最喜欢的三个女人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让我心甘情愿一个人,坐在满是情侣的电影院里,足足两个小时。

因为电影的编剧饶雪漫,是我前女友最喜欢的作家。当然,前女友也是我最喜欢的三个女人之一。

我觉得对前女友最好的缅怀方式,就是喜欢着她的喜欢。

其实在一个月之前,我已经看过饶雪漫的电影同名小说《大约在冬季》。当然,齐秦的同名歌曲也早就耳熟能详。

看完电影之后,我个人觉得电影不如小说,小说不如歌曲。

好的音乐总是更容易打动人心,好的小说也更容易让人有代入感,更容易让人浮想翩翩。电影则要难得多。

01

在网上,有许多人说霍建华饰演的男主角齐啸是个渣男,但我却不这么觉得,因为我能够理解他的心情,也能够理解他在那个处境之下,所做出的决定。

为了避免剧透,我不想对他的行为多做辩解。我只想说每一个人的思想是有阶段性的,如今的你或许觉得他渣,但是,当有一天,你的经历多了,或许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有些人见三百次也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足够了!”这是第三次见面时,齐啸对安然说的话,然后他们就相爱了。

这句话也是被许多人诟病的,被认为是所谓的“渣男语录”。可是,这句话却给我一种亲切感。曾经轻狂的我也对喜欢的女孩说过类似的话。

那是大学时候,我第一次约前女友看电影,她说,我们才认识几天,总共才见过两次,我的名字你都还没叫顺口,你怎么就敢来约我?

我说,在这座大学里,大门口的保安大叔我认识的时间最久,见过的次数也最多,难道我要去约他看电影吗?

02

后来,她陪我去看了电影,至少100场电影。

记得我当时和她说,有些歌听一遍就知道会沦陷,有人见一面就知道会喜欢。爱或不爱和见面的次数无关。

前女友是北方女孩,我出生在南方沿海,毕业之后我们留在大学所在的城市,我们约定在这里生根发芽。

因为,这里是离她家乡最近的城市,同时也是离我家乡最近的城市。

可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那年我父亲生了重病,很重的那一种,我是家中独子,我要回家照顾父亲。

很多事情可以来日方长,但亲情不能。

就这样,我曾经以为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爱情,到最后却死于悄无声息的现实面前。

03

纳兰容若在《送荪友》中写道: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人生如戏,有演出就会有落幕,谁又能奈何?她燕北我江南,她怨我不遵守约定,不为她做出牺牲。但我不怪她不等我。

我只想说:我也想为爱奋不顾身,可我是一个男人啊!

在我们生活的大环境里,女孩被富养,男孩却生来背负许多责任;女孩可以爱情至上,但是男人不行。

因为男人的生命中还有许多其他东西,其他能让他挺直腰板的东西,能让他无愧于心的东西。

齐啸真的不爱安然吗?他是一个渣男吗?我觉得不是的,当生活一地鸡毛的时候,男人是没办法谈恋爱的。

齐啸的身上背负着许多责任,作为人子,作为人父的责任,让他不得不做出抉择。可是,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所以,我觉得那些认为齐啸是个渣男的人,他们是幸福的,因为有些现实的无奈,他们不曾经历,这也算是一种幸福。

04

谁不想为爱奋不顾身,为自己的青春,留下轰轰烈烈无悔的回忆;谁愿意爱而不得,让遗憾的梅花落满了南山。

可我是个男人啊!我最终留在了家乡,留在我生命中最喜欢的三个女人之一,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妈妈的身边。

为爱奋不顾身是一种勇气,为爱放手同样也是。

电影在齐秦《大约在冬季》的歌声里结束,但我心中却响起另一首同时期的老歌,吕方的《老情歌》。

“人说情歌总是老的好,走遍天涯海角忘不了。我说情人却是老的好,曾经沧海桑田分不了。”

是的,沧海桑田也分不了,因为心是一座城,有些人一旦住下,没有生离,只有死别。

何当共剪西窗烛,我想大约在冬季。

《大约在冬季》观看心得

“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齐秦《大约在冬季》

电影《大约在冬季》上映,因为一首歌想看这部电影,齐秦的《大约在冬季》陪伴我的学生时代,这部电影的故事和年代氛围让人回到过去。马思纯在片中演绎了安然这个角色,这是一个引发共鸣的角色,因为她爱的足够勇敢,但也有些卑微。

1、勇敢示爱,爱情里谁不卑微?

马思纯饰演的安然是1990年代北京的大学生,这是一个乐观、坚强、活泼的女生,在事业上敢闯敢拼;在爱情上,敢爱敢放手。

这是一个活得非常洒脱的女生,也是马思纯电影作品中最容易引起共鸣的角色。之前马思纯的电影角色都比较戏剧化,而这一次在《大约在冬季》中饰演的安然,就好像当时的大学生一般,有单纯的一面,有成长的一面,也有独立自主的一面。我遇见的很多大学女生就是如此,虽然和安然不是同一个时代,但是面对爱情和生活,每个人都可能爱过和痛过,但依然会笑对人生,这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与齐啸(霍建华饰)的爱情中,安然爱的是有些卑微。比如她主动向齐啸流露爱意,聚少离多也能够原谅齐啸,甚至是齐啸与别人结婚了,她依然恨不起来。她是真爱齐啸,但环境和条件所限,两人无法在一起,即便他娶了别人,安然心里依然有着齐啸。

其实,在爱情里,谁能不卑微呢?如果真爱对方,就一定会不自觉地处处为对方着想,爱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卑微。与安然一样,于枫(魏大勋饰)爱的同样卑微,于枫这样的爱恋,可以叫单相思,也可以叫做备胎,他对安然是不求回报的爱,百分百的全情投入,爱情有时候就是这样让人不顾一切。

2、现实爱情,相见时难别亦难

《大约在冬季》这部电影也是从侧面展现中国社会近30余年的变化发展,从1990年代初讲起,齐秦1991年在北京开演唱会引出了安然和齐啸(霍建华饰)的爱情。这部电影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片中的建筑物、出租车、家居摆设等等,都有很强的年代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景和道具还会变换,看这部电影,仿佛经历了一次时光旅行。年代感做得这么严谨,也就是强调了影片的现实属性。

在影片中,作为北师大学生的安然,面对毕业留京的问题而奔波忙碌;作为台湾来的摄影师,齐啸为了事业努力拼搏。这都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每个年轻人都会经历的阶段,影片把两人的爱情故事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中,增强了爱情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安然和齐啸因为距离而让爱情断送,相见时难别亦难,也正好契合了影片致敬的那首歌《大约在冬季》,这首歌就是为了思念爱人而写。安然与齐啸的每一次别离,其实都是标志着安然的一次次成长,爱情让一个人变得成熟,尤其是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失恋这么伤心都熬过来了,生活和工作中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倒安然呢?

可以说,《大约在冬季》在现实和唯美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故事非常现实,但是叙事和表现手法却非常唯美。就好像《大约在冬季》这首歌一样,旋律很动听,但歌词中却带有伤感之意。

3、齐啸和于枫,谁更痴情?

《大约在冬季》这部电影中的齐啸、于枫都喜欢安然,不过他们并没有形成竞争关系,因为实力相差太过悬殊。安然就是喜欢齐啸,不喜欢于枫,所以于枫总是在齐啸离开之后出现,在安然最困难的时刻出现,论痴情,于枫在这部电影里堪称第一。

齐啸因为家庭和事业,几次离开安然,显得很薄情。但是齐啸确实有他的难处,他不可能放下重病的老父不理。于枫真的是过分痴情,他爱的比安然还要卑微,无怨无悔帮助安然,简直是安然的守护神。

齐啸也有痴情的一面,他心里是放不下安然,只是齐啸有重病父亲的问题,不能在爱情上给予安然。并且还有考虑齐啸家在台湾,安然当时也无法嫁过去,这都是客观事实。

于枫条件很好,但安然没有100%真心爱过他,爱情就是如此,不可能事事如意。《大约在冬季》这首歌中的齐秦和王祖贤也没有在一起,但是不也留下了一首经典歌曲吗?

《大约在冬季》观看感悟

由马思纯、霍建华、魏大勋、文琪主演的《大约在冬季》在在11月15日登陆全国各大院线。而正如电影片名,《大约在冬季》也带着浓浓的情怀色彩。

齐秦和王祖贤的前尘往事,霍建华和马思纯的时空倒流

1986年,齐秦与王祖贤因为合作电影《芳草碧连天》而相识相恋。然而,齐秦和王祖贤为了各自的事业不得不分居两地,只能用电话联络感情。分隔两地的恋人,带来了互相无尽的思念,也激发了齐秦的创造灵感。于是,这首表达了齐秦对爱人浓浓思念之情的《大约在冬季》应运而生。

这首仅用了15分钟时间创作的歌曲,深情款款,叹相会无期,将恋人久别重逢却又要再次别离的不舍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成为了1988年的十大中文金曲和的华语金曲奖“30年30歌”,更成为了无数70后,乃至部分80后的青春爱情记忆。

但可惜的是,10月2日,王祖贤在齐秦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宣布退出演艺圈,并结束了两人的缘分。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分分合合就是走不到最后,令人唏嘘。

齐秦在光线影业碰到饶雪漫,两人商议将《大约在冬季》这首歌翻拍成电影。作为齐秦歌迷的饶雪漫,终于在以这首歌为灵感创作了同名小说,从而为电影的拍摄奠定了基础。而电影《大约在冬季》霍建华与马思纯饰演的齐啸和安然的原型,正是齐秦与王祖贤。

马思纯出演的背后真相,岁月年轮上却少世事风霜。

在得知《大约在冬季》将要制作电影后,马思纯主动联系了饶雪漫,希望饰演安然(小安)这一角色。而说起来,饶雪漫也算是马思纯的“恩人”。

,年仅19岁的马思纯为饶雪漫的小说《甜酸》作书模,走进了公众眼帘,并影响她后来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其就读中国传媒大学)。马思纯还是饶雪漫的小说《大约在冬季》的第一批读者。有了如此多的渊源,饶雪漫爽快地答应了马思纯的要求,并为她专门设计了台词。

从身在校园时的热烈,到进入社会后的积极,再到人到中年时的冷静;从甜美可爱,到飒爽干练,再到沉着冷静,马思纯奉献了自拍戏以来年龄跨度最大的角色,从19岁一直演到了50岁。当看见那个在演唱会上挥舞围巾,满含热泪的女生,每一个曾经经历过青涩爱情的男孩,恐怕都会百感交集,怦然心动吧!

不过,当文琪饰演的小念与马思纯饰演的安然同框后,却不禁令人有些恍惚。原因不只是文琪仅仅比马思纯小上5岁,而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否在马思纯的岁月年轮上刻下世事风霜。

靠不住的男人,是深刻爱情还是无知玩笑

不知道《大约在冬季》在创作时,是否考虑过商业市场,毕竟《前任3》《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后来的我们》应证着爱情片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吸引力。

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齐秦的歌迷,饶雪漫想要通过《大约在冬季》缅怀他们那个年代细腻、温情的青春岁月。作为饶雪漫的书迷,马思纯想用自己的理解去表达那个年代的青涩爱情。

这种初衷和想法是能够被理解和接纳的,但当这种想法被极强的目的性去刻意创造作品,去刻意营造一些氛围和情境的时候,一旦处理不好,会让整个故事面临困境。主创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容易变成自我狂欢。更重要的是,年代的落差或容易有些水土不服。

有些略有不幸的是,《大约在冬季》恰遇这种尴尬。

饶雪漫觉得霍建华饰演的齐啸儒雅绅士,特别有魅力。齐啸三番五次在与安然(马思纯饰演)的爱情面前退缩,也归咎于他的生活一地鸡毛,而没有恋爱的心情。

这样的设定或许在那个年代是合理的,但却让齐啸的形象多了不少瑕疵。在影片中,霍健华饰演的齐啸生性浪漫,很讨女孩子喜欢,却担不起爱的责任,让人觉得十分靠不住。当浪漫爱情故事的男主角因为人设而不是外因让人觉得逼不得已时,大家很容易失去对角色的认同感和代入感,进而失去对这个爱情故事的共鸣。我们试想如果《少年的你》中的易烊千玺如果只是一个没有担当的少年,他和周冬雨的青春爱恋或许将只是一场年少无知的玩笑。

感人的片尾彩蛋,动人的情感述说

影片用两个小时去给观众讲述了一个跨越近30年的唯美爱情故事,但最感人的莫过于片尾彩蛋。5组素人(年龄最大的组和年龄最小的组之间跨度达30岁)在镜头前讲述了自己的爱情故事。他们语言质朴真实,却三言两语就把观众带入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对《大约在冬季》的正片有了升华。

正如影片在背后的表达:“飞蛾扑火,奋不顾身的爱。”“有爱情的时候就好好地把握住它,大声地告诉你喜欢的人说,我真的很喜欢你。”“珍惜每一个当下,每一份感动,每一刻时光。”

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你们共同度过了多少时光,有多少美好,你又如何学会了释怀?

说起刻骨铭心的感情,你首先想到的是谁?为了爱,你曾做到什么程度,后悔过吗?

“没有你的日子里

我会更加珍惜自己

没有我的岁月里

你要保重你自己”

《大约在冬季》观后有感

饶雪漫在《大约在冬季》的小说的开篇写:“如何才可以真正忘记一个人呢?你就当他死了。”

安然对于齐啸是有怨气的。

她最后跟齐啸的分手,她对着齐啸喊:“你走了,我们就完了。我等了这么多年,轮也该轮到我了。”

可齐啸还是走了。

齐啸走后,叶雨宸来了。她在安然面前演了一场好戏,她说自己怀了齐啸的第二个孩子。她还要走了齐啸送给安然的手链。

安然伤心欲绝,而齐啸觉得给不了安然更好的生活,也选择了没有解释。

那时候陪在安然身边的人是于枫,那时候的安然是真的想要忘记齐啸的。

而如何忘记一个深爱过的人呢?不能把那些记忆都抹去,那就当他死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只觉得安然爱得热烈。可最后,她选择了嫁给于枫,我才觉得她不仅热烈,她还决绝。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她宁愿遗憾是美好,也不愿意再走回头路。

安然是那种不管何时何地,都会让自己好过的女人。这样的女人爱别人的时候热烈,但爱自己的时候也清醒。

她这一生或许对不起于枫,却从未对不起过她自己。她对自己的女儿小念,是这样的态度:“她只是借由我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人生是她自己的。”

小念和齐啸见面后,齐啸问小念,安然过得好不好。小念说,你还不知道我妈,她什么时候会不好。

是的,安然就是那个始终对自己好的人。她爱过齐啸,不遗憾。嫁给了于枫,也不后悔。她在美国始终保养自己,过得很好,她和小念走出去,人人都觉得他们是姐妹。

这就是那个始终是自己的安然。

电影里已经老了的安然很冷漠,她几乎很少笑。

她回北京后,决定了让已经处在昏迷中的公公走。她说:“因为他知道,只有我才能狠下心让他解脱。”

她的公公,也是她的恩师去世后,她没有哭。甚至是,她的丈夫于枫去世的时候,她也没有哭。

她的女儿小念始终觉得,她的心太硬了。可这就是安然,爱的时候热烈,分别的时候也决绝。

饶雪漫在写安然和齐啸的分别时,写了这样的句子:

“我知道别离将近,船将行,岛将沉,星火将灭,你将沉默不语,而我将在绝处,得以重生。”

电影里安然离开齐啸的时候,流了很多眼泪。她被叶雨宸伤得体无完肤,在洗手间里流了太多的眼泪。

齐啸因为自卑,因为要对孩子负责,因为顾及叶雨宸是自己孩子的母亲,始终对这所有的误会保持沉默。

而安然在流了太多的泪,等了太多年,之后也终于耗尽了所有的热情,选择嫁给了于枫。

她再也没那么疯狂地哭过,也再也没那么灿烂的笑过,属于她的青春彻底成了过去。

当她的女儿小念回到北京,看到了年轻时候的母亲,她是震惊的,因为她觉得那是两个人。

可那都是安然。跟齐啸在一起的安然,是热烈的。而跟于枫在一起的安然,却是平淡的。

于枫死后,她真的没有哭过吗?

她哭过的,在没有人的时候,她曾经炙热地爱过齐啸,但是于枫深沉地爱过她。那一时的过往,终究抵不过于枫给予她的似水流年。

她在于枫离开后,也曾经为了于枫痛哭过。就像马微微说得,我们失去了爱自己的人,才是最大的损失。

因为,我们是得到的那一个,而往后余生再也不会有一个人像于枫一样,给予安然爱和陪伴了。

《大约在冬季》的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幕:

安然蹲在于枫的墓前,跟于枫说话。小念来了之后,对着于枫墓碑说了这样的话:“爸爸,我爱你。我和妈妈永远爱你。”

安然去了齐秦的演唱会,但是她真的会出现在齐啸的面前吗?

她不会的。

因为她不是那样的安然。

对于安然来说,从来没有什么如期而遇,而这是别离的意义。既然她当初选择了嫁给于枫,她就再也不会回头。

她的余生便只属于于枫。甚至是来生,她依旧会选择嫁给于枫,因为于枫能给予他的幸福和安定,是齐啸根本无法给她的。

她和齐啸之间隔了过往,隔了家庭,隔了太多现实的东西。她即使嫁给了齐啸,她也不会得到齐啸最好的爱。她,对于齐啸而言,永远都是次要的那个。

齐啸有需要照顾的父亲,有需要呵护的孩子,有需要维护的前妻,而安然,就像安然说的,怎么轮都轮不到她。

而对于枫而言,安然就是他的全部。齐啸不能放弃他的父亲,但是于枫却愿意为了安然背井离乡。齐啸把孩子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而于枫,永远把安然放在了比女儿小念更重要的位置。

情之一字,最怕比较。

因为,高下立判。

安然这样决绝的女人会回头吗?

即使于枫离开了她,她会回头找齐啸吗?

《知否》里的小公爷也回头找过盛明兰的。盛明兰真的一点都不爱他了吗?她曾经那么深刻地爱过齐衡,在自己落水之后,都死死握住齐衡送给她的娃娃。

可她最后,没有选择小公爷。小公爷去找她,她站在楼上也没有露面。

她对丹橘说:“记住,永远不要往后看。”

过去了就过去了,错过了就错过了。女人这一生,最后嫁给的该是值得爱值得嫁的那个人。而非热烈爱过,却始终不够爱你的人。

小公爷不是盛明兰的良配,齐啸也不是安然的良配。

安然,这样的人,大概也永远不会往后看吧。

《大约在冬季》观看体会

1962年,华纳为《唐璜》配上了管弦乐,让原本“寂静无声”的电影第一次发出来了悠扬的旋律。

观众难以接受,卓别林、雷内·克莱尔、普多夫金等无声时代的大佬更是组团谴责,认为“形象和音响的‘对位法’不过是独立于形象之外的因素。”

时光兜转,大佬们的“诅咒”不仅没能成功,反而伴奏对白对电影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电影的情绪、台词、主旨、故事都要让步于受众更广、更通俗、更耳熟能详的音乐。

本周,齐秦大叔唱着熟悉旋律,登上了大荧幕。

《大约在冬季》

首日2800万,首周末8000万+,周五新片潮中,《大约在冬季》成了最亮的的那个仔。

票房表现平平,却足够令人眼红,毕竟其后是《霹雳娇娃》、《海上钢琴师》、《决战中途岛》。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

片中旋律响起,观众抽泣感伤;电影落幕,歌声回荡耳边;走出影院,我记住的还是齐秦。

1:对“影”当歌,人生几何

,《甜蜜蜜》上映。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

陈可辛镜头之下,音、人、情、影实现了完美的统一,故事感人,歌曲动人,影像动人。

结尾处,听到邓丽君逝世的噩耗,即便未经历80/90年代的年轻观众亦会潸然泪下。

陈可辛的成功是可以预见的,但让人意外的是其创造的“歌曲改编电影”模式居然延续到了今天。

带着老搭档李湘的女儿,依旧年轻的何老师将记忆中青涩的《栀子花开》拍成了电影;“抛弃”老狼,高晓松老师让林更新、周冬雨拍了《同桌的你》。

还有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吴克羣的《为你写诗》,群星璀璨的《我和我的祖国》……

电影火不火难说,但歌曲的火爆程度却让人咋舌,洗脑模式直逼抖音、快手,九零、八零、五零,每个年龄段都能在影院过一次集体K歌的瘾。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面对美酒佳肴,曹操放声高歌,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

诗文中可以,电影中亦可以对“影”成歌。

但不同的是,电影有着更大的承载量,故事、角色、情感、台词、配乐每个部分都要与音乐完美匹配,才能再现“甜蜜蜜”式的浪漫。

《大约在冬季》的导演显然不想如此费事,蹭着歌曲,赚一笔情怀费,才是他要“歌颂”的事情。

2:声色俱佳的美好“出轨”

1981年,齐秦在台湾出道。

1985年,创作专辑《狼的专辑》发表,成为现象级作品,《狼》至今仍是无数人KTV的必点歌曲。

1991年,齐秦受邀来到北京,举办其人生第一次内地巡演,而影片的故事就在此刻发生。

噪杂的演唱会现场,马思纯饰演的女大学生安然与霍建华饰演的台北摄影师奇啸相遇,歌声促使下,两人互生好感。

为了爱情,安然决定留在北京,并在好友于枫帮助下谋得了“铁饭碗”,可惜奇啸因为父亲生病不得已离开北京。

为了爱情,安然远赴台北,与奇啸相见,奇啸却因为家庭因素,又一次拒绝了安然。

为了爱情,北京重逢的安然奇啸重新相爱,奇啸却因为前妻与儿子又一次离开了安然,而安然也爱上了于枫。

电影讲到此处,我才恍然大悟,所谓的爱情故事,弥漫着爱情味道的预告片,片头九零年代的朴实无华不过是为了隐藏影片故事的狗血。

看似安然与于枫为了爱情放弃了一切,为了爱而爱,并且爱的死去活来,但是当困难来临时,父亲、儿子,甚至是前妻都成了他们分手的理由。

28年间,他们苦苦守候着这份爱,却没有耽误结婚生子,没耽误安然嫁给于枫,没影响奇啸与大明星生孩子。

过程拍的美好梦幻,结果不过是一个老男人在北京的“美好邂逅”。

中年生活不易,嫁给不爱的人更不易,华语家庭剧中将“出轨”洗白的神剧数不胜数,房子、车子、孩子,甚至是自由与生命,相较取其轻,总有让爱情让位现实的办法。

《大约在冬季》中,编剧却选择了一种最笨的方式,用悲情换取同情,让观众误以为主角就应该分离,他们分离才是爱。

反复的离别重逢后,边际效用递减,观众对片中的爱情不再笃信,对于片中的爱情产生质疑之时,导演宛如神来之笔,让男女主角的孩子参与故事,续写这段荡气回肠的爱情。

两个人的故事,成了两代人的悲欢离合。

“有些人见三百次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够了。”

片中,安然与奇啸三次相遇后私定终身,可现实面前,他们却先后妥协:安然嫁给了大勋,奇啸娶了侯佩岑。

28年苦恋,他们却没有遗忘彼此,活生生的洗白了“出轨”,不禁让人怀疑大勋不帅吗,不暖吗?侯佩岑不美吗,不居家吗?

3:是电影,还是MV

华语影视剧辉煌的年代,爆火作品不仅能捧红演员,甚至能捧红配乐,插曲,甚至是结尾曲。

光影留存观众心中,旋律亦会,“铛铛,猴起来了,铛铛,猴又落下了”,诸如此类的记忆不胜枚举。

旋律画面相辅相成,形象与音乐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才能成为经典。

“1,2.3,唱:悄悄问圣僧......关不关

经典歌曲改编电影时,这样的配合就不再对等,歌曲创作人的心境与电影的编剧难以统一,即便是同为一人,相隔数载后,当时的感动与彼时的市场需求间的协调亦是难题。

困境之下,就着音乐情绪编故事成了编剧们的惯用手法。

《栀子花开》主打怀旧校园,《后来的我们》讲中年危机,《同桌的你》扯初恋,《大约在冬季》说分离。

情绪对了,故事却成了一团稀碎,一次分别不够悲伤就多来几次,一次失恋泪水不够多就分十次,观众听一遍哭不出来就那就多放几遍。

故事为了衬托音乐而存在,好端端的电影就成了加量不加价的MV plus。

电影不能单独成就音乐,音乐亦不能单独成就电影,没了形象与音乐间的有机配合,这样的“情绪对位”真的不好看。

创造一首歌曲不容易,创造一首经典更不容易,但毁掉它们一部电影就够了。

电影歌曲 篇6

1.《真想见到你》——(李汶的歌,新娘独唱的哦,实力派!)

2《水晶》——(新人对唱的 任贤齐的老歌)

3.《月亮代表我的心》——(比较悠久啦 怀旧情歌)

4.《深情相拥》——(对新人的唱功要求颇高啊 呵呵)

5.《很爱很爱你》——(也是新娘独唱哦,不过改了歌词,例如“看着她走向你,那幅画面多美丽”改成“我现在走向你,那幅画面多美丽”)

6.《love,love,love》——(不错,调动现场气氛满灵的,新娘唱的也不错滴,好象唱歌的新娘居多,我们的男士们很害羞呢)

7.《第一次》——(光良的歌,不用我多说了吧,很经典)

8.《明明很爱你》——(马来西亚的歌手唱的歌满受JMS的欢迎,大概是曲风比较明快吧)

9.《神话》——(成龙大哥的版本比较通俗,不过对MM的要求高些,韩红的版本实力派的JMS挑战一下啊!)

10.《最浪漫的事》——(经典的歌曲,用在婚礼上再合适不过。)

11.《选择》——(内敛型的JMS可以考虑的一种)

12.《宁静的夏天》——(节奏轻快,简洁,个人满喜欢,夏天结婚的可以试试)

13.《牵手》——(应该是满老的歌了,有空我去听下再发表意见,恩,听了个开头就知道了,应该是满苦情的歌,婚礼上就需要考虑是否适合了额.跟年龄有关吧)

14.《你最珍贵》——(又一个对唱功有要求的)

15.《恋爱达人》——(利用歌词可以搞些小剧情,效果应该不错哦。)

16.《恋爱频率》——(看来是对流行音乐把握很敏锐的MM的)

17.《我只在乎你》——(大家帮忙改改歌词吧)

18.《明明白白我的心》——(简单的情歌,不太唱歌的JMS也可以小试身手了)

19.《你是我最深爱的人》——(应该是男士发挥的时候了吧)

20.《屋顶》——(个人还是喜欢杰伦的版本,我认识一个MM叫最爱杰伦,一定跟我统一战线啦)

21.《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对唱的、抒情的慢歌永远是大家的最爱+首选)

22.《小夫妻》——(一般用来做背景音乐较多的歌,可能太通俗了些,唱的人八多啊,不过还是赞一个)

23.《爱你一万年》——(LG唱给LP听,记住表情,一定要深情!迷倒一大片……掌声鼓励一下)

24.《不得不爱》——(有两位极力的推荐,不得不提啊潘玮柏经典情歌)

25.《让我取暖》——(很适合年轻夫妻对唱的情歌,有Young的气息)

26.《明天我要嫁给你了》——(可以改成“今天我要嫁给你了”偶想想也对,不过要重新编曲才行,节奏太慢,就不适合婚礼了,来个摇滚版的。

27.《你是我的老婆》——(好歌啊,好歌,终于又有适合GG们独唱的好歌了。)

28.《大城小爱》——(这一首Lisia也听到过N遍了,不过作为背景音乐较多,我也在想,这么一首好歌,不唱太可惜了,果然有知音了)

29.《你是我的幸福吗》——(MM们独唱之作,不要害羞,大胆的唱给GG们听吧!)

30.《出嫁》——(zhangning_she MM真是需要再表扬一下,提供了这么多歌,而且首首都这么经典,不错的情歌,可对唱)

31.《我愿意》——(可独唱,也可双人合唱的佳作)

32.《你是我心底的烙印》——(一人一句,配合默契啊)

33.《甜蜜蜜》——(邓JJ的怀旧老歌,永远最好听)

34.《北极雪》——(旋律很容易上口,不只冬天适合唱,夏天唱可以带来一丝凉意)

35.《被风吹过的夏天》——(如果是在夏天相恋的JMS注意了额,这里就有一首适合你们对唱的歌曲了)

36.《爱的正好》——(苏永康肉麻情歌Part Two)

37.《恒星》——(苏永康的肉麻情歌,就是为婚礼上的JMS准备的,大家一起拣鸡皮疙瘩去)

38.《制造浪漫》——(一直觉得曲风明快的情歌最适合婚礼的热闹氛围,瞧!这里又有一首,年轻的JMS又有选择了,可别挑花了眼哦)

39.《约定》——(光亮的版本还是周蕙的版本?一个是男生版,一个是女生版,都还OK,就是歌词都需要一些处理才更适合婚礼)

40.《幸福纪念日》——(原来是邰正宵的歌,正在听ing……悠扬的旋律,拥有浑厚的嗓音GG们听一下。适合略微年长的JMS尝试呢)

41.《爱情转弯的地方》——(更新更新!正确歌名已找到,感谢纽扣MM的大力支持。提供重要线索抒情的情歌,全场灯暗,进行蜡烛仪式的时候唱——完美)

42.《花好月圆夜》——(看过电影的都知道,任GG,杨MM,旋律很容易上口,如果不想在婚礼上唱很高难度的歌,这首很适合了。)

43.《有情人终成眷属》——(也算是首老歌了吧,歌词什么都不错,就这个旋律……八晓得为什么听了一半好想睡觉觉)44.《就是爱你》——(陶吉吉的歌……适合男GG的歌越来越多了,耶!听听吧,这首适合年轻的男GG们唱给美丽的新娘听哦)>

45.《结婚进行曲》——(虽然是刘某某的独唱之作,可Lisia仔细听了听歌词,似乎对唱更合适些。)

46.《给你们》——(cherryshmily MM也很有心,提供多首好歌,张宇的张式情歌,由伴郎和伴娘唱给新人听也八错。新人想自己唱也OK,歌词小小的改动一下——人称)

47.《幸福的味道》——(听歌名就知道是抒情歌曲,许慧欣的歌,新娘独唱之佳作!)

48.《forever love》——(if117 MM也提到了这首歌,虽然是力宏独唱之作,不过两人对唱更合适,找个对乐理精通的人来改编歌曲,不要一人一句的唱,来个二重奏!配合默契,效果一流)

49.《幸福离我们很近》——(不多说了,苏永康肉麻情歌Part Three,哦耶!)

50.《身边》——(记得:绝对要让男生唱给女生听哦,看看歌词就明白个中奥妙了

51.《有缘千里》——(酒井法子和孙耀威的合唱,仔细听了酒井的歌声,歌词基本听不懂,虽然是中文的,但是适合异国情侣对唱哦,呵呵。)

52.《嫁给我》——(听了,不错,我下载了,现场求婚真的很适合呢。)

53.《一比一》——(适合个唱的歌越来越多了,歌词不错,曲调略显平淡,大家参考先。)

54.《给你幸福》——(好歌啊,好歌!任贤齐的歌,很好上口,曲调欢快中带着幸福元素,自荐一首,不好就不拿出来显掰了,口说为虚,耳听为真,各位听听先)

55.《我是幸福的》——(新娘独唱,建议:最好是场地很大的婚礼上,全场灯光暗下,只有追光灯打在新娘身上,当然此时全场安静哦,细细聆听歌词,营造幽雅的氛围)

56.《把你藏起来》——(新郎独唱,对着新娘深情演绎吧)

57.《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邝美云(很犹豫是不是要加上去,最后还是决定放上,主要是太喜欢里面的萨克斯了,如果新郎会吹的,考虑一下吧)

58.《爱的就是你》——王力宏(这个没什么疑问了,加!)

59.《谢谢你爱我》——容祖儿(算是黑马型的歌吧。婚礼上还不太有人选这首,不想和别人唱的太雷同的可以试一下这首)

60.《你是爱情的原因》——林志炫、陈琳(以对唱情歌来说,是不错的,就小林的高音……男生够呛了,呵呵)

61.《爱我》——林志炫、柯以敏(两位都是实力派的唱将,挑战啊挑战)

62.《谈心》——游鸿明、蔡淳佳(不错的,也是曲风轻快的歌呢。)

63.《相约到永久》——刘德华、关之琳(cherryshmily MM强力推荐这首老歌,为什么?看下歌词就知道了~)

64.《爱你让我勇敢》——苏慧伦、杜德伟(情歌对唱,适合年轻的小夫妻哦)搞度了嘛)

65.《一起吃苦的幸福》——周华健(算不上经典,也还行吧。)

66.《今天你要嫁给我》——陶吉吉、蔡依林(八错,八错,居然来了一首RMB的婚礼歌曲,67.《爱就一个字》——张信哲(感觉也有点遥远呢,我想到了宝莲灯……)

68.《不换》——(好象是万芳的歌,百度找不到链接,听不到,不过歌词到是不错的,先加上了。)

69.《就要爱了吗》——(居然找不到这首歌的链接,听到一首翻唱的,感觉也八错,原版可能更好些吧。)

电影歌曲 篇7

刻苦勤勉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都是通向成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因素。我认为,尽管英语学习方法不一而足,但一条基本的原则在于:要有英语的语感。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某位学生学习英语非常刻苦,单词记了好多,语法规则背了不少,但学习成绩仍不理想,特别是语言运用时,理解力和表达力都较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原因就在于该学生的英语语感差。如果学生天天忙于解题,疲于应付,把英语当成一门纯粹的学科,而不是一门语言。那么,英语学习的初衷就跟我们真正的教学目标有所偏差。我们需要让学生真的喜欢这门语言,并灵活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中,这就需要培养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英语教学有它自身固有的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

听说训练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我认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加入英文歌曲和电影辅助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缓解身心压力,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真正获得英语的语感。这些年来,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英文歌曲和电影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一些原版的作品,发音地道内容丰富,学生可以充分地感受西方文化。这不仅可以活跃学习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英语带来的乐趣。在传播欢乐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听歌学英语,看电影学英语,学有所得呢? 我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对应课本,学习歌曲,从简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在跨入中学大门之前, 除了大众化的“Hello”和“Bye-bye”之外,对英语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在英语方面,学生就像纯白的纸张,怎样才能在这空白的纸张上描绘出美丽的图案,我苦思冥想。由于我们中国人和外国人思维上及语言习惯上的差异, 导致很多英语学习者学到的往往是中国式英语。而流行音乐是英语学习者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及语言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 因此我决定从英文儿歌开始。

初一年的上半学期是学生的英语入门期, 这时候学习英语的感受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学完26个字母后,我就教唱Sing the ABC song,由于字母歌是按照字母顺序编写的,我可以随着教学进度,一句一句教唱。如学完AaBb Cc Dd Ee Ff Gg,就可以以一句为单位教唱了。教学生学习拼读单词时,我教了The spelling song,B-I-N-G-O。通过教学The Number song,轻松掌握了数字。学会了The days of the week这首歌曲 ,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的读音就不成问题了 ,单词的拼写也会随着眼、耳、口多种感官的参与而牢牢地记在心里。

简单的歌曲、欢快的旋律,学生发现,原来可以这样学英语,原来自己也会唱英语歌曲,心里别提有多美了。于是我不断挖掘与教材相关的歌曲,学习“It’s time to go to school.“时,教唱Lucy,put your shoes on。学习祈使句的用法时,教唱Let’s go to school today,Let’s sing to gether,Fly your kite。学习“What is this?How old are you?”句型时 , 教唱What is this,How old are you,等等。

随着教学不断深入, 这两年, 我们还听了Goodbye;A for apple ,B for boy;Boy and girl;I love you,dolphin;What are you wearing;Wake up ,wake up等歌曲 ,我和学生乐在其中。

二、课堂内 外 ,观看电影 ,知识延伸 ,领悟英语 世界的精彩。

电影有逼真生动的图画,真实的语言环境,利用原版英文电影进行教学,其实是突出了最新的“交际方法”与“情景式教学法”相结合的特点。然而,更重要的是,高品质的影片通过演员的表情和演技,调动了体态语言的作用,实现了“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的相辅相成,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表层和内涵关系的细致体会。另外, 电影中的人物都会用正常的语速说话,一方面训练学习者习惯并模仿实际场合的正常语言,另一方面是在无意识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我在看电影之前都会尽可能地多准备资料, 包括与影片有关的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影片内容和文化背景知识,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完成。

初一年时,我选择比较简单的影片,主要是迪斯尼电影,比如The Lion King (狮子王)、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 )、Mulan (花木兰 )、Toy Story (玩具总动员 )、Bambi(小鹿斑比 )、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与野兽 )等。到了初二年, 我就选用Jurassic Park (侏罗纪公园)、Titanic (泰坦尼克号)、Forest Gump(阿甘正传)、Jane Eyre(简·爱),等等。

我要求学生在看完一部电影后, 掌握一个精彩片段或者一些实用的语句,等等。例如看完Jane Eyre,我把部分配音关掉,让学生对照画面加上声音配音。我曾经选取的片段是JaneErye在离开Chteshead Hall时说的话 :

Jane Erye Good-bye,Mrs Read,I hate you,and I hate everything about you.I’ll never come to see you when I am grown up.And I will never call you aunt as long as I live.And if anyone asks me how you treated me ,I will say you are bad ,hard-hearted and mean.The very sight of you makes me sick.

这段话是Jane Erye对舅妈不公正待遇的强烈反抗, 语速虽比较慢,但要求词句清晰,多用重音,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而且感情运用恰当。配音的收获很大,除了语音语调重外,学生还学会了表达情绪的方法,乐在其中。

再如八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关于《音乐之声》,我要求学生上台表演Maria和七个孩子所唱的Do Re Me。学生的认真准备收获很大,学会一首经曲英文歌曲,记住了很多生词,同时感受到了Maria对生活的热情。

观看电影完The Croods(疯狂原始人),学生要熟读以下经典台词:

Don’t hide,don’t be afraid of the dark,follow the light,then you can make it tomorrow!

(不要躲避,不要害怕黑暗,向着太阳,你就能找到明日! )

Our world is full of danger and difficulties.

(我们的世界依旧充满了危险与困难。 )

This is called a brain.I think that’s where ideas go.?Thunk:Dad,I don’t have a brain.?

(这是大脑,我想的很多点子都来自这里。坦克:老爸! 我没有大脑! )

We never had the chance to explore the outside world because of my dad’s one rule:New is always bad.Never not be afraid!

(我们从没机会探索外面的世上 ,是因为我爸爸的这条规则:新事物是不好的,永远要小心! )

……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对讲英语国家的人和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慢慢认识到英语课本里面的知识是通往英文世界的桥梁, 跨过这座桥梁,可以看到一个精彩的英文世界。英语电影教学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声、像、文并茂的载体,使学生置身于生动愉快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觉、视觉的信息输入,增加了语言信息的输入,加深了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锻炼了听说和交际能力,提高了语言水平,陶冶了情操,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电影歌曲 篇8

关键词:语感;英文电影;英文歌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11-0018-4

Abstract: Language perception is the central part of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language percep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ule when they learning English. This thesis gives English movies and songs, cultivate students’ language perception in English pronunciation, intonation, spoke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rough.

Key words: language perception, English movies, English songs

1. 引言

大多数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抱怨学生的语感太差,英语学不好。在国内汉语界,叶圣陶先生和吕叔湘先生早就提出语感的培养应当被看作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如今众多有关语感的研究更是提出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以目前英语界的现状来看,教师们已经意识到语感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对其重视不够,且很少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Krashen在其语言习得理论中强调,在成人发展外语的两个主要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acquisition)中,后者是更为重要的。(外语)语言习得与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相似,与有意识的语言学习相比,是在潜意识的情形下自然地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只有通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束缚达到运用外语自如、“地道”的境界。(Krashen, 1982)Krashen所强调的正是对语言的直觉感知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感。被称为国内的“语感专家”的王尚文先生(2000)提出,语感“得自父母遗传的先天基础,在后天的语言环境中转化而来”。可见语感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先天的因素,但又是可以在后天得以培养并被改善的。要培养对某一门语言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只有将学习者置于这门语言的氛围中才可能产生效果。以目前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环境来看,利用英文原声歌曲和电影来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是最直接、最简便,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2. 让学生在歌曲和电影中寻找对英语的“感觉”

2.1 电影和歌曲的选择

运用英语原声电影和歌曲进行教学,在电影和歌曲的选择上应遵循一些原则:1)选择正版碟片,以保证画面和声音的质量;2)难易适中,并且应当有一个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语言清晰,比较容易理解;3)影片思想健康,内容不使学生反感;4)几类适合选取的影片题材:a.着重选择有大量对话,情节生动有趣,语言高度口语化、生活化的短片。如风靡欧美的《老友记》,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吸收和模仿;b.悬念片。如Equilibrium一片,教师可利用影片本身的悬念设置,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细节的关注,为形成良好的语感打下基础,但应避免情节过于离奇或惊悚的影片;c.能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影片。这类影片不胜枚举,能加深学生对英语的整体感受,促进英语语感的形成和提高;5)应避免选取的影片:a.影片反映的时代过于久远,且语言晦涩难懂,如Shakespeare in Love和The Scarlet Letter。前者片中人物语速过快,发音不清晰;而后者有不少17世纪所使用的殖民地英语,且女主角黛米·摩尔的发音不够清晰;b.影片过长,且对话少。如《阿甘正传》一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但片中大部分是主人公的独白,且影片太长,占用课堂时间太多,看完后学生已感到很疲惫,没有足够的时间也很难提起做练习的兴趣。在歌曲的选择上,词曲优美、歌者发音清晰、旋律流畅、演唱难度不大、容易学唱的歌曲是理想的材料。比如西城男孩的My Love,歌词浅显易懂,歌手每个单词的发音都清晰到位,曲调优美流畅;旋律低缓部分使人沉醉,高潮部分让人充满激情,学生非常喜欢,也易于接受。

2.2 捕捉细节是语感训练的第一步

王恒俭(1997)在其《语感研究评述》一文中总结出“语感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这种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实际上强调的是对语言的敏感性。而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对一切事物的敏感性是相通的。在欣赏电影和歌曲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和用耳捕捉细节,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敏感性。

实例1:选取影片Equilibrium。

步骤1:在影片放映前,告诉学生这是一部科幻片,幻想的是未来有一个组织通过控制人们的中枢神经来控制人们的情感,从而企图达到控制整个世界的目的;Equilibrium的中文含义是“均衡”,如果把这个单词拆成两部分,其中的“librium”的含义是“利奎安”,一种安眠药。

步骤2:放映影片,并适时停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细节1:男主角和搭档的车驶过城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使人联想起什么?

结论:灰色,废墟;使人联想到艾略特的“荒原”,也使人联想到影片的主题,人们精神的荒原。

细节2:人们聚集在广场。你观察到哪些细节?

结论:灰色,井然有序,军事控制;到处有“Father”训话的大屏幕,而他反复使用的一个词是“librium”;使人再次联想到影片的主题。

细节3:影片结尾处,男主角力战群敌,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结论:动作很酷,使人联想到“黑客帝国”。躺在地上被剑杀死的人身上和地上一滴血也没有;男主角用剑杀敌无数仍是一身雪白,使人难以置信。

其实,只要教师认真去发掘,影片中值得观察和联想的细节不胜枚举。对声音和画面的细节关注似乎可以起到一种“开窍”的作用,帮助打开学生语感这方面的思路,为与更多的语言细节的“触电”打好基础。

2.3 语音语调是语感训练的重点

英语学习者语感差最直接体现在语音语调上。这部分学生的语音语调的基础没打好,发的是中国式英语的音,而且不少学生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实践证明,单纯地练习音标,由教师口授或听磁带纠正发音,效果十分不理想。往往是刚纠正过一个发音,并且练习上好几遍,马上又有人犯同样的错误,而且同一个学生还会多次犯同样的错误。学生长期在没有真正“地道”的英语环境之下所形成的不良发音习惯很顽固,很难改变。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将他们置身于英文歌曲和电影所营造的地道的英语氛围之中,让他们去受感染,去找“感觉”。在播放歌曲和电影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揣摩,去感觉自己的发音与地道的英语发音的区别。而在语调方面则强调要顺应自然的情感,升降调、连读等都不是刻意和模式化的。

实例2:选取歌曲My Love。

步骤1:将歌词发给每个学生。歌词中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地方打上了着重记号,如getting, little(i易被发成长音);wonder, love(o不应被发成[a:],而应发成[/]);green, read(让学生体会r的发音,是很圆润的,更不是[l]);连读使发音更流畅,如an empty street, an empty house;forever等。

步骤2:再听歌曲。启发学生去感受西城男孩带磁性的嗓音的发音特点和他们所融入的感情、歌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教师可尝试缺乏韵律感和情感、一字一顿的演唱方式,以和原唱作对比,也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演唱和发音特点。事实证明,大多乐感强的人语音语调也是较好的。

步骤3:让学生反复听歌并模仿演唱。

实例3:选取《老友记》的一集。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断作为重点,把这一段的台词发给学生。

步骤1:让学生观看影片,并理解故事情节。

步骤2:让学生对照台词再次观看所选的这段。

步骤3:让学生分组,并扮演剧中的角色,练习对白。

步骤4:再次观看影片。

步骤5:让学生完全脱离所发的文字材料进行对白。

我们通常所强调的语感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强烈的语言氛围,让学生去感受、模仿。相比单调枯燥的正音,英文电影和歌曲的刺激是鲜活的、生动的,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歌手和剧中人纯正的英语也会使学生充满向往,期望自己也有漂亮的语音语调。对于歌曲和电影的刺激他们是主动并乐意接受的。

2.4 让学生在英文电影中去“感觉”日常用语

不少学生有很深刻的体会,学了好几年的英语,可连最简单、最起码的一些表达都无法进行,或者他们的表达是不口语化的、不地道的、听起来是有些别扭的。语言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话语中占很大比例的实际上是数量很小的一部分词汇。(Sinclair & Renouf, 1988)经常看英语电影的人会发现,电影中的人们使用的词汇并不复杂,但这些数量有限的词汇的用法却是异常灵活,在传统的课本中是找不到的。教师需要在学生观看电影时帮助他们去“感觉”这些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很强的口语表达力的用语。

实例4:选取《老友记》的一集,选其中的一段作为重点,将这段的对白做成完形填空的文字资料,发给学生。

步骤1:让学生观看影片。

步骤2:尝试填空。

步骤3:再次观看,并完善填空。

步骤4:帮助学生分析所记下的用语的特点。

如日常口语中用得最为灵活的可能要数“get”一词了。这个词有“理解”、“获得”、“变成”、“收获”、“使得”、“挣得”、“受到(惩罚,打击等)”、“染上”、“抓住”、“到达”、“成为”、“变得”等丰富的含义,口语中更常用过去时态“got”。“You got it?”,“I got it.”,“I got you.”,“Got ye.”这样的句子使用频率相当高,用起来也很方便。“suck”在美国口语中使用频率也很高,它的意思是:令人极不愉快或令人讨厌;“It sucks...”或“Something sucks...”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很糟”、“很糗”的意思;当然“suck”是比较粗俗的口语,是不能在正式场合使用的。口语中美国人表示“奇怪”时,更常用“weird”而不是“strange”,表示“生气”更常用“be mad at”而非“be angry with”。

步骤5:让学生进行对白练习,记忆并模仿使用所记下的用语。

与给学生一些单纯的文字资料,让他们去记忆一些日常的口头表达式相比,从电影中获取日常用语的弱点是不系统化,但声音与画面和文字相结合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效果;并且电影通常是严格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能够使学生形成对语言的整体感受,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促使他们自己来使用这些用语。

2.5 让学生感受电影和歌曲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加强语感。

我们所提出的语感不是对独立的语言点的感知能力,而是要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来进行整体的感知。在欣赏英文歌曲和电影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歌曲和电影所折射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受其感染,收获知识,扩大视野。对文化内涵的了解又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这样形成的语感才是完整的。

实例5:选取影片《后天 》。在影片播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涉及文化知识的细节展开讨论和联想。

细节1:影片中儿子 Sam考试得了“F”,父亲追问原因,儿子回答是因为他没有列出解题的过程,而是在脑子里进行运算,直接将答案写下来,老师不相信他。父亲的回应有两点值得思考:a.他说老师怎能因为Sam比他聪明而让他不及格。可以让学生对比中国的许多学生家长在自己的孩子与老师发生分歧时,他们的态度是什么;b.为自己刚才匆忙下结论向Sam道歉。可以让学生讨论中国许多父母的权威性。

细节2:影片中图书管理员紧守住圣经的珍藏版不让其被烧毁,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整个人类文明将被毁掉,我至少会守住一小片。”可供联想之处有:影片幻想的是未来不久的某个时期,由于人类滥用地球资源,使得地球气候恶化,提前进入第二个冰河时代。影片所呈现的是一片后现代主义的洪荒世界;在圣经中,上帝因对地球上的人们的所作所为不满,也曾经发下大洪水。

几个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的细节:1)影片中的总统一直很沉默,并在影片最后被牺牲掉,而副总统似乎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并最终修成了“正果”;2)影片中海啸发生时,自由女神像周围的建筑都被淹没,只有她屹立不倒;3)影片结尾处总统的一番讲话。

实例6:选取影片《毕业生》中的插曲The Scarborough Fair,让学生熟悉歌词。

学生会发现歌曲在主旋律之下还伴随着很轻柔的伴唱;主唱的歌词透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情绪,显得宁静、祥和,尤其歌中“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四种芳香类的花草反复插入,将人引向一种弥散着甜蜜气氛的悠远画境中;然而,伴唱的歌词却让人看到在擦拭枪支的和在战场上拼杀的士兵,听到号角和枪炮声,让人颇有些费解。其实,《毕业生》的大时代背景正是越南战争。歌曲曲调的轻柔优美和战场的杀戮的喧嚣和残酷,和平与战争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歌曲以一位在战火中牺牲的普通士兵的口吻唱出,他再也不能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再也不能和心上人一起享受生活的甘甜了,他以平静而哀婉口吻唱出对战争的控诉以及对和平的怀念。

3. 结论

张省林(2001:45-47)指出,人类习得语言的自然规律是“由声音到文字,由意义到形式,由交际实践到语言知识……”,“人是通过声音来感知语言的”。通过英文原声电影和歌曲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正是顺应了人类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将学生置于由歌曲和电影所带来的大量的真实语言材料之下,首先通过声音的刺激,进而到文字的、文化的,如此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觉。与勉强记忆口语课本中的内容相比较,学生对生动有趣的电影的兴趣更大,对英语原声电影中的“地道”英语有认同感,在观看电影时受到的语言刺激会在观后一段时间甚至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起作用。他们会有意无意去回味,回想片中的某些镜头和细节。潜意识里他们可能对片中人物的言行在头脑中进行了模仿。如果学习者能通过看原声电影得到足够的语言刺激,我们所说的“语感”就能得到加强。同样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英语教师也应当作“语感通”。其实能否判断学生的语感问题也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语感,而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教师自己对语言细节的敏感性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1982.

Sinclair, J. & A. Renouf. A lexical syllabus for language learning[A]. In R. Carter and M. McCarthy (eds.),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C]. London: Longman, 1988.

王恒俭. 语感研究评述[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2).

王尚文. 语感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元旦促销活动方案服装店下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一)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