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调查问卷(精选8篇)
城乡统筹基层工会建设(工会干部卷)
问卷
您好!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工会建设”工作,我们在镇乡(街道)工会、村(社区)工会、村联合工会、区域性(行业性)工会以及所属企业工会进行专题调研,谢谢您的帮助、支持!
浙江省总工会课题组2010年10月
(注:除特别说明外,请在相应选项上打钩)
01.您的工作单位(指您担任工会干部的相应级别的单位,如镇乡街道工会、村社区工会、区域行业工会,小企业工会)及工作
01、镇乡(街道)工会主席02、镇乡(街道)工会副主席、委员
√03、村(社区)工会主席04、村(社区)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
05、区域性工会主席06、区域性工会副主席、委员
07、行业性工会主席08、行业性工会副主席、委员
09、小企业工会干部
10、其他(请注明):02.您企业所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填写,非企业不填写)
1、私营
2、个体
3、外商投资
4、港澳台投资
5、集体
6、其他
03.您的政治情况
√
1、中共党员
2、民主党派
3、无党派民主人士
4、群众04.您的年龄1、25岁及以下2、26—35岁√3、36—45岁4、46—60岁5、61岁及以上
05.您的文化程度
1、小学及以下
2、初中
3、高中与职高
√
4、大专
5、本科
6、研究生及以上
06.工会工作,您是否兼职
1、是兼任
2、不是07.您现在的编制性质
1、公务员
2、事业√
3、合同聘用制
4、其他(请注明)
08.您所在工会辖区内有多少家企业?(非企业工会干部填写)
√1、1—102、11-203、21-304、31-405、41-506、51-1007、101-2008、201-4009、401-50010、501-70011、701-100012、1001—200013、2001家及以上
09.1.您所在工会辖区内有多少职工?(非企业工会干部填写)
√1、50人以下2、51—1003、101—3004、301—5005、501—10006、1001—20007、2001—50008、5001—100009、1万—2万10、2万—3万11、3万—5万12、5万—7万13、7万—10万14、10万以上
09.2.您工作单位有多少职工?(企业工会干部填写)
1、5人以下2、6-10人3、11-15人4、16-20人5、21-24人6、25-35人7、36-50人8、51人及以上
10.您所在工会辖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
1、没有外来务工人员2、1-10%√3、11-20%
4、21-30%
5、31-50%
6、51-60%
7、61-70%
8、71-80%
9、81-90%
10、91-100%
11.您所在工会辖区内没有劳动关系的或者不在企业内工作的,同时需要工会提供服务的人员占工会提供服务的全体人员总数比例
1、没有2、1-10%
3、11-20%
4、21-30%
5、31-50%
6、51-60%
7、61-70%
8、71-80%
9、81-90%
10、91-100%
12.您认为,您工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请多选)
1、外地务工人员
2、本地务工人员√
3、本地村民
13.您所在工会专职工会工作人员有几名
1、没有专职干部√ 2、1名3、2名4、3名5、4名6、5名及以上
7、不知道
14.您所在工会从事工会工作的人员(包括兼职)有几名
√1、1名2、2名3、3名4、4名5、5名及以上
6、不知道
15.您认为您从事的工会工作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请按重要性排序选前三项,请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第一项:
1第二项:
第三项:
1.经费问题2.编制问题3.工会工作人员问题4.党政支持问题
5.办公场所问题6.活动场所问题7.上级工会支持问题8.企业太小问题
9.员工素质问题10.外地务工人员问题
11.其他(请注明)
16.您认为,您从事的工会工作与县(市、区)以上工会工作比较最大特点是什么(请按重要性排序选前三项,请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第一项:
2第二项:
第三项:
1.工会组织不健全2.工会工作机制不健全3.外来工多
4.会员职工素质低下5.企业主素质低下6.企业小
7.员工流动性大8.会员管理困难
9.其他(请注明)17,您认为,您从事的工会工作是否需要与县(市、区)以上工会工作一样规范化、制度化?
1.很需要√ 2.有点需要3.不需要
18.您认为,您从事的工会工作主要应该开展什么工作?(请按重要性排序选前五项,请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第一项:6
第二项:7
第三项:8
第四项:
第五项:
1.开展劳动竞赛2.协调劳动关系
3.组织职工培训4.开展文体活动
5.加强劳动安全卫生工作6.配合党组织工作
7.配合行政工作8.维护职工权益
9.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增长工资10.对职工进行心理疏导
11.帮助职工解决社会问题,比如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
12.帮助企业搞生产13.参与民主管理
14.其他(请写明):
19.您认为,城乡统筹工会建设就是
1.按县(市、区)以上工会工作的组织、制度、规范来要求乡镇、乡村工会工作
2.在本区域范围内统筹发展程度不同的乡村、乡镇等,(如富裕地区支持落后地区)
3.把工会的组织体系延伸到乡镇、乡村
4.帮助解决二元城乡结构
√5.以重视县(市、区)以上工会工作的程度来对待乡镇、乡村工会工作
5.其他(请写明):
20.您认为,在城乡统筹工会建设中,最需要开展的工作是什么?(请按重要性排序选前
五项,请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第一项:
3第二项:
第三项:
第四项:
第五项:
1.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总工会2.建立健全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
3.建立健全村(社区)工会组织
4.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以下各级工会组织及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5.加大各级党政对同级工会的支持力度
6.建立健全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
7.建立健全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8.8.加大上级工会的支持和指导
9.加大上级工会的经费支持
10.其他(请注明)
21.您认为,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主要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1.人员配备问题2.经费问题3.人员待遇问题
4.规范化制度建设问题5.其他(请填写)
22.您认为,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窗口入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本单位没有开展这一工作2.没有劳动关系的人员入会问题
3.不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的入会问题
4.入会后如何管理问题5.入会后如何服务问题
6.工资经费来源问题
7.“窗口入会”仅仅是形式上入会,无法开展任何工作
23.您所在工会辖区内是否建立了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
1.建立2.准备建立
√3.未建立,但是觉得很有必要建立4.未建立,并觉得没有必要建立
24.您所在工会辖区内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发挥作用状态
1.很有效2.基本有效3.一般4.有点作用5.无效
25.您承担工会工作已有几年
1.不到一年√ 2.1--2年3.3--4年4.4 年以上
26.您对劳动法、工会法、工会章程、工会理论知识、业务知识
1.熟悉√ 2.基本了解3.一般了解4.有点了解5.不知道
27.您是否接受过工会理论及业务的专门培训
1.是√ 2.否
28.若接受过工会的专业培训,那么时间为几天
1.3天2.4-6天3.7-10天
4.10-15天5.16天以上
29.您工会现在的主要工作是
1.维护职工权益2.文体活动3.配合企业搞生产
4.应付上级工会检查√ 5.以上各项并重
30.您是否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工会的情况
1.熟悉2.基本了解3.一般了解√ 4.有点了解5.不知道
31.您是否愿意长期干工会工作
√1.愿意2.不愿意3.无所谓
32.您认为工会工作是否有前途
√1.有2.没有3.不知道
33.您认为,城乡统筹工会建设的工作在帮助解决城乡二元体制中的作用
1.很有用2.基本有用√ 3.一般4.有点作用5.无作用
贵州省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08年启动。截至2009年11月底, 三大基本医保分别覆盖275万人、3438万人和260万人, 参保覆盖率分别约为78%、94%和72%。目前, 三项基本医保制度独立运行, 在筹资水平、账户模式、统筹层次、门诊保障以及管理体制方面均有差异, 尤其是管理体制、筹资及待遇保障水平差异较大, 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思考。
一、主要问题
随着全民医保的推进, 三大医保制度分设、基金分立、体制分割并存局面引起的各种弊端也日益凸显。由于城乡医保制度筹资标准不同, 支付范围不同, 服务机构不同, 管理体制不同, 各项制度在改革发展中往往因缺乏统筹考虑导致待遇差别较大、公共服务不均等, 医保关系转移难题。其中, 各项制度建设因缺乏整体思考和制度间的相互协调导致的问题尤为突出。
1. 待遇水平欠公平
部分城镇居民认为居民医保没有新农合政策“实惠”, 导致很多城乡结合部城镇居民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参加居民医保的积极性不高, 普遍反映“居民医保缴费高、报销比例低”。
2. 多层次保障需求难满足
制度分割下的身份或户籍限制, 令不同收入水平的同一群体多层次保障需求难以满足。如农村的富人有钱也不能享有如同城镇居民一样具有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 而更多收入较低的城镇居民更想享有新农合的政策实惠。实践中二者交叉越位、重复参保现象在县级以下基层十分普遍。
3. 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难实现
各项制度之间医保关系无法转移衔接, 尤其是在异地就医结算和农民工医疗保险待遇衔接方面, 各界迫切希望在统筹改革中予以完善。
4. 职能重复, 资源浪费
由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含职工和居民) 和新农合分别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主管, 城乡医疗保险管理职能重复设置, 资源浪费。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分割, 导致各项制度间的财政责任难以统筹兼顾, 不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基于贵州“四县四镇”城乡居民的实证调查分析
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发展, 就是要整合三项医疗保险制度及其经办管理体制和医疗服务资源。为进一步了解百姓对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各自的认知水平和期待心理, 本文以贵州省为个案, 筛选了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地区、黔东南州四地的四县四镇, 分别代表贵州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高、中、低”水平及一个典型民族地区, 各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总计1600份, 开展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比较问卷调查。
1. 突出特点
调查反映, 城乡居民之间日均看病费用支出无明显差别, 但对待疾病的反映、消费层次、对待各自现有保障制度的满意度及医疗保障预期方面呈现出较大差异。
首先, 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 70%以上的参保者生病时首选就医方式都是“小病先撑撑再看”, 或者“自己买药吃”。但从“小病先撑撑再看、自己买药吃、去附近小诊所、去大医院治疗”各阶段比例
统筹推进城乡医保制度一体化
看, 农村居民对疾病发生后的反应略微迟于城镇居民。
其次, 从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日常看病费用年度支出状况看, 农村居民年日常看病费用支出在100元以下、100~300元、300元以上的各占约三分之一左右。而城镇居民多在100~300元之间, 总体差别不大。
第三, 居民医保次均报销比例低于新农合, 但实际人均获得的报销金额却高于新农合, 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层次低于城镇居民。主要原因是, 虽然居民医保报销比例低, 但由于居民医保次均住院费用绝对额高于后者, 加上两样制度封顶线、适用的诊疗范围和药品目录都不同, 因此居民医保获得报销金额的绝对数要大。
通过对参与调查问卷的新农合参保者或家人“最近一次住院费用及报销金额”数据整理, 可知新农合次均报销比例达到62.2%, 远高于截至2009年11月统计数据显示的次均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53%的真实水平, 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新农合被访者的住院诊疗发生在一级医疗机构 (因其符合政策的报销比例为70%) 。
问卷数据显示, 城镇居民医保的次均报销比例为43.9%。而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显示, 截至2009年11月, 贵州全省居民医保一、二、三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271.58元、3957.50元、7142.89元, 其报销比例分别为5 7%、50%、30%。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居民医保被访者的住院诊疗发生在一级或二级医疗机构, 由于居民医保参保者次均住院费用较高 (和同期职工医保次均住院费用相当) , 受筹资水平及制度设计限制, 其总体平均报销比例较低。
第四, 对于预设的两个选项, 有45.2%的农村居民对新农合感到满意, 认为“基本能满足需要”;城镇居民满意率仅有35.4%的。有64.6%的城镇居民认为居民医保“保障水平低, 不能满足需要, 应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同时也有47.7%的农村居民对新农合选择了“保障水平低, 不能满足需要, 应适当提高报销比例”。
第五, 在“您认为最合适的医疗报销比例应该是多少”, 并给出“50%、60%、70%和80%”四个限选选项中, 城镇居民期待最多的报销比例为70%, 其次为50%;而农村居民则较为一致地期待着报销比例的逐步增高, 四个选项由低到高, 参选比例也逐步增多。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新农合试行较早, 多数农民知道在乡镇卫生院 (或一级医疗机构) 的报销比例一般可达到70%, 因而对期盼更高报销比例较有信心;而对广大城镇居民来说, 由于人们现实的报销比例水平一直偏低, 反而对期待的报销比例并不是盲目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城镇居民的“理性认识”, 同时也反映了对居民医保制度可达到的报销比例期望信心不足。
2. 调查结论
综合分析可见, 当前城乡居民日常看病费用支出差别不大, 农村居民对疾病的反应、医疗消费层次均低于城镇居民, 但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险消费预期以及对各自医保制度的满意度水平却又远高于城镇居民。这个看似“不正常”的现状, 突出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实施后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复杂而微妙的影响。
就三项基本医保制度的报销比例情况看, 居民医保报销比例相对较低, 其比例低于职工医保和新农合。这是当前广大百姓尤其是很多城镇居民“感觉”居民医保没有新农合“政策优惠”的主要原因。实际上, 医保的待遇水平由各自的筹资、起付线、封顶线、制度设定报销比例、各自适用的“三个目录”和结算办法等共同决定。由于三项制度各不相同, 简单用一个报销比例指标衡量各项制度保障水平并不科学。从各自报销的绝对额度来看, 居民医保的保障水平远高于新农合。以2008年贵州省个案为例, 全省居民医保参保者人均住院所获得的统筹基金补偿支付金额约2015元, 而同期新农合人均住院补偿不到1000元。尽管居民医保报销人均绝对额高出新农合一倍, 但由于住院费用总额及起付线等原因, 其报销比例仍然很低。而对广大老百姓来说, 易于比较的仅仅是直观的报销比例, 并由此产生上述“感觉”偏差。但是, 理解之误、社会不满的原因不在居民, 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三项基本医保制度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思考所致。因此, 制度设计的统一性、一致性, 乃至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是可循途径, 否则解释和宣传的成本再大也难以消除这种误解。
三、对策和建议
我国社保制度设计理念和思路在前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渐进方式改革”和“按人群设计制度”。如果说, 这种制度改革方式或制度设计思路在过往的历史中是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在全民社保的新时期, 尤其是全民医保的制度设计, 需要一体化的新思路。全民医保的新时期, 当以全民为对象, 以经济收入水平或承受能力为主轴, 划分多类缴费档次及对应的保障水平, 根据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 统一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供给制度, 由社会强制或参保人自主选择。这是当前一种切实可行的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医保制度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按此思路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 可兼容当前政策筹资及保障水平, 在与城镇化等其他政策措施并行不悖的情况下, 整合医疗保险制度、经办管理体制和医疗服务资源。其运行机理在于:维系目前缴费标准不变的情况下, 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待遇, 拉开三项制度与各自筹资系数相对应的、公平的、具有各自制度吸引力的待遇等级差距;所有企业或单位职工强制参加第一类医疗保险;广大基层经济收入水平的参保者 (或原新农合的受惠者) 能够保证现有既得利益, 自愿参加第三类标准的医疗保险, 或具备更进一步经济实力的参保者 (即原城镇居民医保覆盖对象) 自愿参加第二类标准的医疗保险。
1. 统筹筹资及待遇保障水平
将当前我国医疗保险业已初步形成的制度格局, 转变为按照经济收入水平及现有筹资水平划分的三个档次, 分别适用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参保对象, 制度对象面向全体城乡居民。第一档次按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缴费, 具体比例可按照住院待遇即次均住院综合报销比例约50%~70%的理想标准测算。第二档次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缴费, 具体比例可按照住院待遇即次均住院综合报销比例60%~80%的理想标准测算。第三档次按照上年度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费, 可按照住院待遇即次均住院综合报销比例70%~90%的理想标准测算。总之, 一、二、三档次的筹资及对应待遇水平, 在精算技术支持下依次递增。其中, 第一档次和第二档次的财政补贴需要统筹一致, 保持同等水平。
2. 统筹三类档次封顶线
统筹三类档次统筹基金支付费用的年度限额 (即封顶线) , 原则上可控制在各自筹资基数的4倍左右水平划定。以贵州2008年各项基数为例, 一二三档次的封顶线可依次约为10万元、4万元和1.2万元左右。
3. 统一医保管理和服务标准
三个保障层次执行统一的“三个目录” (基本医疗保障药品项目、医疗服务项目、残疾人康复项目目录) , 统一的经办管理体制和管理服务标准, 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和费用结算机制。这样, 三类筹资标准虽有差异但却是统一制度, 覆盖全体城乡居民, 同时也能使三者相互之间关系转移接续问题趋向简单。
4. 统一经办管理体制
赵裕
【调查背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首要地位,这是符合“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总体思想,是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07年6月7日,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希望重庆能给中国开创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重庆就是一个大农村,虽然直辖十年来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城乡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重庆市綦江县全县辖19个镇,314个村,50个居委会,263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 95万,其中城镇人口29.2万。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全县发展结构复杂,随着统筹城乡的大旗,綦江县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统筹城乡,融入主城是綦江最近几年的发展目标。
【调查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綦江在统筹城乡方面做出的具体措施,了解綦江统筹城乡发展的状况,了解綦江人民在统筹城乡中得到的实惠,了解农民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发掘在统筹城乡中的问题所在为政府的管理发展建言献策,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发展自己的家乡我特做了这次调查。
【调查的方式】
在五一劳动节之际,我和我县另外一名学生在綦江的两个乡镇通过走访交谈的方式对20户农村村民以及綦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元清,綦江中学教师王利等进行了调查。走访了20户农村家庭(主要是自己的邻居),调查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綦江县石壕镇以及永新镇。两镇的经济实力在全县属于中等。
【数据分析】
乘着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好时机,綦江县依靠自身的实力以及政策的优惠,以“统筹城乡,融入主城”为总的思路,努力建设五个綦江(宜居綦江,畅通綦江,森林綦江,健康綦江,平安綦江)为具体的落脚点,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的举措,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不断紧跟改革的春风,积极行动,从07年至今,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实施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多项的惠民措施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在统筹城乡方面新农村建设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结合实际以及我们的实践调查,綦江县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浪潮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出采取了具体的措施,相应的群体也得到了实惠。
一、积极引导农民实施增收,鼓励农民灵活安排劳动力。
(由于某些关系,有幸在綦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元清的家里了解到了关于增收方面的情况)
我县是一个劳动力出国大县,在直辖以前,我们綦江县的劳动力主要是想沿海地方输出,据不完全统计,在2007每年我县约有30万人在外务工人员,随着今年来綦江引进了许多厂矿企业,綦江工业园区的建设,为我县的农民工就业带来了生机,解决了近20万人口的就业问题。綦江大部分是农村,土地闲置比较严重,我们努力引进了一个农业产品企业到綦江发展,在綦江石壕镇引进了糯米
种植,成功举办了两届糯米节,在赶
水大面积种植咯萝卜,在东溪种植花
椒,在打通打造木瓜种植基地,等措
施对农村人口进行就地就业,开展农
民土地入股,就地工作,并且年底分
红。以上措施实现了全面惠农,农民
收入至少没人每年提高2000元,为
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努力打造“巴渝新居”风景线,惠及更多的农民,实现宜居綦江。
高速公路沿线的农房
改造为载体,内外兼修,打造出
一条“百里文明长廊”,为沿线
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更多的农民住进了洋房,并且政府出
资开展农村改厕工程,沼气工
程,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方便,更
快捷。按照统一部署,近几年的巴渝新居建设将惠及到60%的农民。
三、均衡教育发展,实现教育振兴。
綦江的教育在07年以前一直走在了
全市的后面,教育质量不容乐观,学生成绩全市名列后矛,从2004年起,新任教
育局长高思成的到来,为綦江的教育发展
带来了希望,从2004年起,綦江启动了
基础教育改革工程,统一思想,对全县的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了统一的改造,让教
师,领导走出綦江县,去外面求经,直到今年,綦江的基础教育改革得到了教育部,市教委,以及全县人民的赞同,重庆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内大型报刊杂志报道了綦江的基础教育改革,“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綦江模式”如火如荼。以前我们走出去看别人怎么搞教育,如今风水轮流转,是别人来看我们怎么搞教育了。綦江中学的王利老师(我的高中老师)自豪的说道。
四、完善农村医疗合作,以及农村养老等社会福利保障。
直到四月底,我县的农村医疗合作参保率达到了80%,到年底基本实现全参保率。我县已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年满60岁的参保老人每月至少可领到80元的养老金,首发式将于2011年四月下旬举行。从此以后广大老年朋友,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将老有所养,衣食无忧。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达285567人,其中可按月领取养老金的老龄人员有10余万。
五、建设农村文化,让艺术走进田间地头。
搞好统筹城乡就是要老百姓的经济富裕起来,同时文化生活也不能落后,綦江版画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注重传承与创新,将綦江农民版画公司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版画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綦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了30多项,采取了很多有益的措施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是拓宽普查范
围;二是加大对濒临消
失的口述文学、民间舞
蹈、曲艺等10余种非物
质文化的挖掘整理;三
是建立政府主导、社会
参与、职责明确、运转
协调的工作机制;四是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五是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六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七是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城里的文化艺术团走街串巷,为老百姓带去了文化欣赏。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节,让田间院坝也歌声嘹亮。
六、不让綦江的交通毁于最后一公里
綦江的是一个多山的地方,海拔落
差大,交通不便,随着畅通綦江的建设,綦江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镇镇通柏油路的目标,近期开工的渝黔高速铁路的建设
更是方便了綦江的交通。老百姓的出行得
到了很大的改善。到2012年,实现“三
年大变样、五年大通畅”和“1133”目标,公路实现市内周边区县1小时通达、县内
1小时通达、重庆主城30分钟通达、相邻镇际30分钟通达。到2020年,公路实现周边区市县1小时通达、村委会到县级公路30分钟通达;铁路实现主城30分钟通达、周边区市县1小时通达、西南出海7小时通达。
【问题现状】
虽然綦江在统筹城乡方面做出的成就是老百姓看的见得,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百姓也有自己心中的看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查结果非本人杜撰)。
第一,政策的执行情况不同的乡镇,不执行情况不一样。虽然县里有很多政策都是很早就出来了,可是到了镇里就没有了动静,或者其他原因不执行,有些信息也不公开,在有些事情,比如低保,农村特困户,等方面有的存在弄虚作假。
第二,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有时候忽略了或者让底层的百姓利益受到损害,但是政府没有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比如石壕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镇,但是随着资源的开采,石壕镇严重缺水,政府虽然看展了饮水工程,但是在石壕镇得实施情况不同乐观。
第三,政府信息传递不畅通。虽然交通畅通了,但是对于民意的吸收,明主政治建设方面还不理想,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不得力,很多基层组织很涣散,在此应该晚上信访制度,主动听取民意,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批评政府。
【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和走访我们基本得到了我们的预期结果,也是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綦江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具体措施,也更好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更是了解了农民心中的需求,了解了社会现实;知道了实践调查的一般步骤,基本思路,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打下了社会实践基础。所以说此次的调查是顺利的完成了。
年龄:学历:
1、你是否关注猪肉安全问题()
A关注B一般C不关注
2、你的日常饮食状况()
A吃素比吃肉多B吃肉比吃素多C差不多
3、你购买猪肉的场所()
A超市或者菜市场B无规模的小摊子C直接从猪场宰杀
4、你对双汇的瘦肉精事件了解多少()
A一点不知道B偶尔看电视和报纸有了解到C有特地关注
5、你对自己日常食用的猪肉制品放心吗()
A放心B不放心于是很少吃肉C虽然不放心可总得吃肉
6、你了解安全猪肉和不安全猪肉的差别吗()
A大概了解B不太清楚C没差别
7、你担心猪肉可能有哪些问题呢()(多选)
A不是新鲜猪肉B有不安全化学添加剂C买到假猪肉
8、你有买到过有质量问题的猪肉制品吗()
A有B没有
9、如果你买到甚至食用了有安全问题的猪肉制品,会怎么办()
A依法维护自身权益B算了,得过且过,以后不买那一家 C大街小巷宣传到没人敢买那家猪肉
10、你认为应该如何做可以解决猪肉安全问题?()
A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杜绝有毒猪
B提高民众食品安全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3日 11:26
来源:《求是》期号:2009.4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直辖市,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007年4月以来,重庆市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组织保证,积极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努力实现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取得了初步成效。重庆市委在实践中坚持推进“三大统筹”,即以树立城乡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等为主要内容的观念统筹,以优化配置、城乡共享为主要内容的资源统筹,以城乡党建一体化推进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统筹。围绕“三大统筹”,着力构建“六个体系”,形成了全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城乡共建的组织体系。重庆市委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努力改变党组织行政化设置的单一性和自我运行的封闭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一是打破区域界限,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在坚持按行政区划和基本单位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对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区,整合毗邻的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建立村居联合党组织;在原有部门帮村基础上,选择相互联系紧密的单位,建立村与机关事业单位联合党组织。目前,全市共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2780个。二是依托产业链条,建立产业党组织。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趋势,以产业链为纽带,建立跨越城乡地域,联结科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联合型党组织。各区县普遍打破行政村界限,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公司加农户的生产联合体建立产业党组织。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产业党组织6517个。三是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建立村企联合党组织。在企业较多、村与工业园区共存的新型农村社区,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龙头的村、企、居融合型党组织,推动农民向市民、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社区转变,党组织协调村、企,实现共建双赢。四是围绕区域性优势产业,建立党组织联合体。奉节、云阳两县交界处是名优“红土米”主产区,围绕发展这一优势产业,两县9个乡镇党委成立奉云县际毗邻区域党组织轮值会,共同推进土地流转,统一种植标准和产销服务,新增种植面积2.5万亩。
(二)构建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人才工作体系。重庆市委坚持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是选派机关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区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目前,已选派552名区县机关干部到乡镇任职,选派3000名区县和乡镇机关干部驻村帮助工作。从2008年开始,计划5年内选派3.2万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二是利用城市资源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充分利用党校、职技院校等,加强对农村干部人才的培训。抽调专家组成讲师团,赴区县巡回轮训村“两委”负责人。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上派挂职锻炼活动。三是引导事业有成的农村外出人才返乡创业。通过提供优惠政策、优化创业条件,积极吸引长期在外打拼、有一定成就的人才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返乡创业。奉节县公平镇党委依托外出农民工党组织和党员,吸引本地外出人员回乡创办劳动密集型工业小园区,仅一年时间就有8家企业落户在这个大山深处的乡镇,安排就业2750人。四是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立足于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为城市发展培养合格的产业工人,在办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市发展劳务经济的优惠政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平台,争取资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村党员和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各类专业技能培训。
(三)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重庆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外出农民工中党员8.5万人。做好农民工中党的工作,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而且关系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关系到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为此,市委以加强农民工党员管理为突破口,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一是构建内外结合的农民工党组织网络。按照“双向互动、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跨越地域、统筹管理、联动运行的农民工党组织网络,基本做到了哪里有农民工党员聚集哪里就有党的组织。二是完善双边互动的农民工党员管理办法。结合构建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网的农民工党员动态信息库,实现由追踪式管理向网络化管理转变。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采取农民工党员行前登记、定期联系、双向报告、双边考核等措施,积极完善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机制和办法。目前,全市外出农民工党员已有80%被纳入多种形式的管理。三是建立两地
协作的农民工党员发展机制。市委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健全发展农民工党员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流出地、流入地两地“选苗”、两地培养、两地考察、两地公示发展农民工党员办法。
(四)构建覆盖城乡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重庆市在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中,积极组织党员为群众服务,帮助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矛盾,促发展、保和谐。一是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市、区县和乡镇(街道)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2名困难群众。推行基层党员联户制度,建立党员与困难户、信访户结对帮扶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设立党员服务中心(站)、村(居)民事务代理中心(站、点),义务为群众服务。二是丰富活动载体。深化和拓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设岗定责、党员义工、红岩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万盛区积极开展“群众说事、干部理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监督查事”的“六事”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开展关爱行动。为使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安心工作,专门开展关爱行动,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问题。垫江县由妇联系统党组织牵头,建立村级留守儿童服务站78个;由民政系统党组织牵头,建立村级空巢老人服务站47个。针对农民工权益易于受到侵害的问题,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专项维权行动。
(五)构建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重庆市委把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纳入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中,着力激发党的内生动力。一是建立基层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基层覆盖范围,市财政每年转移支付1.68亿元,用于村干部误工补贴,确保村干部的年误工补贴不低于4800元。加大区县财政投入,建立村干部误工补贴增长机制。二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全市40个区县全部建立了党内帮扶资金,规模达5431万元,已帮扶困难党员18万人次。在全市开展党员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活动,把重点放在帮助就业、创业上,帮根本、扶长远。三是建立向农村党员倾斜的政治激励机制。着眼保障城乡党员主体地位,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中,有重点地向农村党员和农民工党员倾斜。在创先争优评比中,各区县改进评比办法,根据农民工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专门分配农民工党员评优名额。在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荐中,加大农村党员名额比例,并留出专门名额给农民工党员。
(六)构建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重庆市委从统筹配置城乡党建资源出发,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促进城乡党建工作协调发展。一是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互帮活动。目前,已有7297个城乡党组织开展结对互帮活动。各区县还利用在移民和扶贫开发中结对共建的机会,扩大党组织结对互帮范围。二是统筹配置城乡党建工作资源。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市、区县整合民政、卫生、供销、计生等涉农部门资金3.2亿元,新建、改扩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930个。加快推进城乡党建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党建信息网络。协调推进城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城乡党员教育资源共享。三是探索城乡互动的开放式组织生活。为促进城乡党员相互学习交流,许多结对互帮的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到互帮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促使城乡党员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也拉近了城乡党员的距离,增进了城乡党员的感情。通过联办农民党校、开办农家课堂、建立农村党员教育基地和干部实践锻炼基地等途径,促进城乡党组织和党建工作交流融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战略任务。重庆市的先行实践,为探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提供了有益启示。
第一,必须把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因此,必须将其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整体架构内,着力加以推进。要从完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体系着眼,调整、优化城乡基层党组织体系;从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眼,改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从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着眼,确定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机制,从而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必须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确定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基本内容。重庆市提出的“三大统筹”和“六个体系”,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来确定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基本内容。这是对构建城乡统筹
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思路、内涵、方法的有益探索。只要像重庆这样,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任务不断探索,从党建工作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结合上不断回答实践中提出的各种课题,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框架体系和基本内容就会越来越清晰,工作的努力方向就会越来越明确。
第三,必须把发挥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作为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着力点。重庆市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个大局,使党的建设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有更大的作为。应当看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各类社会资源具有激活和优化配置作用。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这种作用,以党的组织资源影响、带动进而优化配置各类发展资源,尤其是促进城市各种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源向农村流动,把党的组织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使党建工作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键词:统筹兼顾,城乡统筹,城乡二元结构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科学发展观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 城乡经济差距巨大,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 重城轻乡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及财政投入结构仍没有根本性改变。就目前来看, 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工农及城乡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面貌得到明显的改善。当前必须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 着力破除城乡二元化的体制;加大农村投入,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城镇化,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加强农民权益保障, 切实维护农民平等的公民权。
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现状
总体上说, 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
(一) 进入21世纪后,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速度明显加快。据测算, 到2005年, 我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已经达到50, 进入中期的后半阶段。 (二) 财政收入增加很快, 财政规模迅速扩大。财政支农资金快速增长, 规模扩大。国家开始对三农进行大规模投入, 对三农进行全面补偿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此外, 国家还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投资据财政部提供的资料。 (三) 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进入21世纪后,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 我国逐步由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 农业提供的财政收入比重大大降低, 农业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从1950年的近40%降到2000年的3%左右。
二、现阶段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公共财政均等化问题。
近些年, 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 这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 与对城市的投入比较, 差距还很大。同时, 这几年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绝对额虽然在扩大, 但是增长率还低于财政的增长速度。
2. 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这始终是困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大难题。由于城乡户口有严格区分, 农村户口的居民在教育、就业、工资待遇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中央对户籍改革虽然也有一些要求, 但由于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仅靠某个部门地方的努力是很难推进的, 必须要有统一部署, 进行综合配套改革。
3. 土地制度改革问题。
法律上虽然规定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并承包给农民长期经营使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很难落实。不少地方政府侵犯农民利益, 低价征用农村土地, 转手卖给开发商, 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基金, 大部分用于大中城市的建设。
4. 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解体了, 新的社会保障体系长期未建立起来。
5. 城乡劳动力统一市场形成问题。
由于户籍的限制,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实际上是分割的, 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两个劳动力市场, 就业结构很不合理。由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农民工很难获得城市户籍工人相同的待遇。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要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必须创新体制政策, 采取“面、线、点”三结合的方针, 引领城乡统筹大局。
1. 面上“推”,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坚持“夯基础、抓培训、建平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针, 不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进一步深化农村普九及普高义务教育, 让农民的子女享有与城市居民子女同样的学习机会与条件。
2. 线上“领”, 全力建设实力经济带。
倾力打造竞争力强的产业带。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区。积极发展农业现代设施, 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打捆投入农业项目。
3. 点上“试”, 努力打造示范城镇。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营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县城总体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的指导下, 加快城镇危旧房屋改造和廉租房建设, 满足中低收入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基本居住需求。
结语
政府应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带领农走致富之路, 注意到结合区域优势, 定位市场,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建立现代农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鼓励科技人才到农村去, 大力推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建立以现代农业为依托的工业, 逐步升级产业链, 调整产业结构, 将农业推向市场。加强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李帆, 我国中东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04
陈云芝, 论以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 2006
——以福建省为例
华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 调查问卷
你好!
感谢你阅读这份调查问卷。此卷是为了解“福建省各高校内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现状”而设计的。请您仔细阅读此调查问卷,并在合适的选择区域内划√。
在此,请允许我们对你给予这一调研工作的帮助和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谢谢你的合作!
一、你的个人情况
你的性别: □男□女 你的高校: □泉州师范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师范大学□国立华侨大学 你的年级: □2004□2005□2006□2007 你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喜欢,自主选择□服从调剂,被动参与□无所谓 你的就业现状:□实习□在职 □在职深造(包括读研、留学)□赋闲□创业 你的就业稳定度:□十分稳定□略有变动□波动较大□飘忽不定 你现时的职业方向:□自由职业者□政府部门□设计业□房地产业 □旅游业
□饭店业□建筑业□金融业□工商业□信息业
□教育业□科研工作 □其它________
你现时的职业是否与专业对口: □是□否
你的收入状况:□2000元以下□ 2000-3000元□3000-5000元□ 5000元以上
二、结合大学学习生活,对你现状及经历的评估
你所学的专业知识偏向于那一种主干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 你觉得本专业理想的就业去向是:□环保局□建设局□规划局□旅游局□设计院□国土资源局□其它________ 你对你目前从事的职业的看法:□满意□一般□不满意□无所谓 你认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因素中哪个更重要: □学校名气 □相关专业 □英语水平□实践及实习经历 你认为大学所学课程与目前从事职业相关程度:□很大□一般□很小
三、你对本专业的评估
你对专业存在价值的评价:□专业发展前景良好,对其充满信心 □旁观者的态度,觉得无所谓□认为该专业没有多少意义,亟待整改 你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分析:□非常看好 □看好 □不看好 □不报希望你认为本专业是否需要对口就业:□是□否 你觉得专业的问题主要出在:□学校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滞后及体制问题
(多选)□师资力量不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水平不突出
□专业负责人对专业定位特色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堂教学与社会需要脱节
论文摘要:城乡规划是一种空间战略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乡规划需要坚持全面统筹发展的理念,从单纯注重城市发展转向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的互促共进,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更好地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
《城乡规划法》中明确提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将具有密切联系的市、镇、乡和村庄纳入统一的规划,实施统一规划前提下的管理,加强市、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保证一定空间距离范围内的城市、镇、乡和村庄在资源调配、生活供应、设施共享等方面能够实现相互依存、紧密联系、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城乡规划需要坚持全面统筹发展的理念,从单纯注重城市发展转向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的互促共进,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更好地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规划编制要关注公共利益、长远利益和社会公平,完善城乡功能,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二、完善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体系
1、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应坚持以城市规划为重点,以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托,整合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使规划编制覆盖到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村,构建科学、合理、合法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先导、统筹作用。
2、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建立统一协调的规划管理体系,按照“三规融合”的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立规划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强化全局意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时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供应计划,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健全制度措施,使各重点建设项目与城市、镇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积极推行“阳光规划”,完善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扩宽公众咨询途径,依法保障城乡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城乡规划编制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大众诉求。
三、城乡规划引导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规划是一种空间战略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实现区域产业和人口的合理集聚,增强城镇的辐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好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并落实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规划,是引导城市与乡镇之间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是通过城乡规划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营造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改善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村活力和农民生活水平,拓展城镇发展空间。达到城乡之间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阶段。
四、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原则
1、以城带乡、以乡保城
依靠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减少农民数量,鼓励农民进城和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通过城镇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约调整城镇产业建设用地,同时强化农村作为区域生态基础的特征,保障城镇地区的良好生态环境。
2、空间集聚、划定城乡
以“三集中”为基本形式,依据城、镇、村三级居民点体系的规划,鼓励各城镇和农村集聚发展、集约经营。通过划定城镇发展边界,明确城镇和农村的地域范围,保持农村特色风貌。
3、设施先行、区域共享
城乡统筹的首要任务之一是首先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联通,使城市基础设施能够服务于农村地区,通过在中心村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优先配置,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4、错位发展、尊重文化
引导城镇与农村的差别化发展,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农村地区仅发展第一产业以及利用其农业、生态、文化资源发展的第三产业,突出农村的文化特色。
五、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1、经济目标:形成城乡互补与城镇产业化的富裕城乡
城乡统筹的经济目标是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体系。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和工业园区的优势,实现城乡之间的合作;又要以城市为依托、乡村为基础、集镇为纽带,形成既服务于城市,又提高了乡村的自增力,使乡村尽快地富裕起来,并形成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开放型的经济实体。同时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是实现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
2、社会目标: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和谐城乡
城乡统筹建设需要解决劳动力转移的关键问题,而吸纳劳动力必须依托城镇化进程,而由于空间发展机会的不均等性,因此要提高城镇化的效率必须鼓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形成就业岗位与居住空间相适应的健康城镇化进程。
公共服务设施均化等是城乡统筹的另外一个目标。在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及新农村发展战略时要对农村地区发展放到重点位置,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发展的重视。规划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制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并建立区域性的协调机制、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各自为政的发展限制。另外引入市场化管理体制,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多方筹集资金,可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向社会。
(4)空间目标:构筑内部资源与外部机遇相匹配的集约城乡
城乡统筹建设规划核心在于高效的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经济产出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要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发展,优先扶持那些具有战略意义、交通便捷、水土等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让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产业项目率先上马,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引导性作用,通过集中建设交通、市政等基础性设施来引导产业发展,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城乡统筹建设同时要兼顾现状和长远发展,要禁止或者限制不具备发展条件地区发展,促使国土开发空间的整体高效利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形成合理国土开发秩序,避免造成无序竞争和空间资源浪费。
(3)生态目标: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城乡
城乡统筹建设要将生态文明理念放在首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满足自身需要而不损害自然环境。城乡统筹建设要优先关注不可建设用地,优先划定区域绿地、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禁止开发区域,控制战略性、稀缺性资源,主动出击应对快速城市化的无序蔓延,为城乡可持续发展预留充足的生态空间;要优先划定生态环境空间和布置生态环保设施,再合理布局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
同时要充分发挥乡镇的生态优势就必须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农业上建立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工业上实现循环生产、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同时结合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旅游等,建立乡镇的绿色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罗承勇.影响城乡统筹的制约因素和协调发展对策[M].决策导刊..第10期
[2]贾若祥.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推进决策[M].中国发展观察.
[3]郭春丽.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实现途径[M].今日中国论坛.2008.第6期
【城乡统筹调查问卷】推荐阅读:
城乡统筹涵义01-06
城乡统筹规划案例11-04
民族地区城乡统筹01-14
统筹城乡学习培训体会06-01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07-09
在深化改革中促进城乡统筹发展05-23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05-31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06-07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