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分配方案(精选9篇)
(拟定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光伏扶贫项目收益的监督管理,维护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安全,保护收益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项目收益的使用效益增强光伏项目的扶贫效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光伏扶贫项目收益指**镇**村2017年100kw光伏发电项目。第二章 分配原则
第三条
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坚持以下原则:
(一)重点贫困户优先的原则。项目收益对象为**村34户贫困户,从34户贫困户中选取10户重点贫困户进行帮扶。
(二)分配动态调整的原则。光伏扶贫项目收益以村为单位落实到户,原则上,每两年评议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模式。
(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到户要按照政策要求,严格评选程序,达到公开公正透明。项目收益分配要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章 收益分配与监督
第四条
100KW光伏发电项目年营收约为9万元,扣除还银行贷款6万元,土地流转费用1650元,日常养护费用3000元,净利润约为2.535万元。根据帮扶协议,对3户以扶贫贷款入股的贫困户进行分红每户每年500元,帮扶10户重点贫困户每户每年0.23万元。
第五条
如因自然灾害、气象、设备故障、设备维修、收购电价调整等原因致使光伏发电项目收益减少,则以实际净利润进行分配。
第六条 村委会负责每年对本村光伏电站发电量和收益进行分配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七条 要严格执行扶贫政策,不得弄虚作假。严禁截留、挤兑、挪用或不按规定使用光伏扶贫资金,自觉接受市纪检监察、扶贫办、镇政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处,问题严重的要及时移交相关部门依纪依法查处。第四章 附则。
第八条
1 目前市场上通常采用的绩效分成方案
1.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结构
参考市场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通常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投资者投入资金到基金公司, 由基金公司对目标企业进行投资, 基金管理公司赚取管理费, 并有权根据获取投资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绩效分成;基金公司退出投资项目, 收回投资取得资金;收回的资金首先用于偿还投资者的投资成本, 溢出部分根据双方达成的利润分配方案在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进行分配。
市场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分配先后次序如下:首先, 向基金管理公司支付保底管理费;其次, 向投资人返还投入资本;再次, 根据协议, 参考市场上无风险回报率来计算并支付投资人优先回报;最后, 剩余收益会根据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绩效分成比例进行分配。
1.2 私募股权基金绩效分成的计算基础
参考市场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支付给基金管理公司的与业绩挂钩的绩效分成通常被称为附带权益 (carried interest) 。常见的绩效分成计算方法包括以整体项目为计算基础 (whole fund) 或以单位项目为计算基础 (deal-by-deal) 。
(1) 以整体项目为计算基础
以整体项目为计算基础, 基金投资人的总投资 (以及约定的优先回报) 必须在基金管理公司的绩效分成实现之前全额支付。利润分配可能会设置补提条款, 目的是保证有权获取绩效分成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样能够参与优先回报的分配, 并且所获得的优先回报份额与协议规定的绩效分成比例一致。从而, 实际的基金利润分配反映的是双方最初约定的分成比例。在利润分配条款中常见, 一旦优先回报获全额支付给基金公司, 随后产生的利润同样会100% (或其他约定的百分比) 支付于基金管理公司, 直到基金管理公司得到的份额等于支付给基金投资人的优先回报。此后, 剩余基金利润在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按协议比例进行分配。
(2) 以单位项目为计算基础
当基金采用单项投资回报率作单位时, 绩效分成是以每项具体投资的回报为基础进行计算。当某项投资回报实现时, 其绩效分成的计算基础是根据每个项目获取的收益及处置投资收回的款项和投入该项目的资金来计算的回报。市场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采用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IRR) 计算项目的回报率。在投资人入股协议中通常约定, 在基金清算的时候需按照基金的整体投资回报情况, 根据绩效分成比例确定最终的绩效分成金额。因此, 在绩效分成实现前, 必须考虑前期投资损失或剩余投资组合的潜在价值和收益。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会对绩效分成 (扣除税收调整) 的回拨进行拨备, 并确立支付机制用以保证基金管理公司在基金其他项目处置亏损的情形下能够偿还多分配的绩效分成。这个设计相当于一个利益回拨机制/弥补性收入 (clawback) , 回拨机制的存在可保证基金存续期结束时整体的利润分配符合约定的分配比例。
1.3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利益回拨机制的作用
由于基金公司通过清算日的整体平均年化投资收益率为最终确认基金管理公司绩效分成的基础, 因此市场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引入了利益回拨机制。回拨机制是指如果GP得到了超过事先协定的收益分成, 或未能向LP返还全部出资并提供优先回报, GP必须退还其得到的超额分配。该条款一般在基金投资项目出现亏损时产生效力, 在基金终止时或者中期可进行回拨。为保证回拨发生时能够顺利进行, 基金应建立提存账户或向基金出资人提供回拨担保。
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模式的探讨示例
以建银国际医疗保健股权投资基金 (以下简称“医疗基金”) 为例。其是由建设银行全资投行——建银国际发起设立的、中国第一只专注于投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得到国家卫生部的大力支持, 并已在国家发改委进行备案。我们仅以该基金设立之初制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方案为例, 探讨基金具体的收益分配模式。
2.1 医疗基金的绩效分层方案
为鼓励基金管理公司积极提高基金回报, 基金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确立绩效分成方案, 根据基金成立至清算日时的平均年化收益 (不考虑退出项目后至进行分配期间的时间因素) , 按照以下对应比例由基金公司支付给基金管理公司绩效分成, 如表1所示:
例如:当基金整体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8%, 基金管理公司就8%~15%的部分计提10%的绩效分成, 并对余下的3%计提20%的绩效分成。
2.2 医疗基金预计提绩效分成
基金运作期间, 基金管理公司会定期按项目净收益预计提绩效分成。项目净收益等于退出投资项目收回的资金按序分配以弥补亏损、返还出资、成本和费用后得出的余额。当分配完成后基金公司有权就项目净收益优先按每年8%的复利提取回报。对于剩余未分配收益, 基金管理公司根据项目年化收益率达到的不同范围按以下相应比例预计提绩效分成 (见表2) :
续 表
根据项目年化收益率预计提的绩效分成直接存入由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共同设立的共管账户, 直至基金公司的累计收回资金达到一定份额, 基金管理公司才有权提取分成收益 (见表3) 。
(1) 预计提绩效分成调整
每半年末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就预计提绩效分成余额, 根据基金公司成立至调整日时的已退出项目的累计年化收益情况, 按表2列示的比例调整基金管理公司的绩效分成金额。若共管账户金额多于调整后绩效分成金额, 则将多余部分返还给基金公司。
(2) 提取绩效分成
当基金公司以各种方式累计收回的资金达到总出资额的一定份额时, 提取预计提绩效分成机制启动, 基金管理公司有权按表3相应比例提取存于共管账户内的调整后绩效分成账户累计余额。
当基金公司累计收回资金超过总出资额的150%, 项目的预计提绩效分成不再存入共管账户, 可由基金管理公司直接提取。
(3) 清算和共管账户取消
在基金公司清算前一年, 根据基金公司整体的投资回报情况, 按照表1绩效分成方案计算整体绩效分成比例, 调整绩效分成金额, 并在共管账户预留相当于尚未收回投资项目成本的金额用于保底。
待基金公司最终清算时, 根据表1绩效分成方案确定最终的基金公司整体投资回报情况, 按照绩效分成比例, 确定最终的绩效分成金额。共管账户的预留金额用于弥补基金管理公司溢领的绩效分成。在完成所有清算后共管账户内的所有余额归属基金管理公司, 共管账户亦告取消。
3 基金规模与基金公司注册资本的大小对基金可分配利润的影响
根据管理层提供的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基金规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八章第一百六十七条,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 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的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 可以不再提取。因此, 注册资本的多少, 对日后的可分配利润有一定的影响。针对注册资本的变动对基金公司的法定公积金和可分配利润的影响, 笔者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下表的敏感度测试结果, 列出了不同的注册资本多少年后不用再提取法定公积金 (见表4) 。
4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绩效分成的会计核算办法
4.1 基金公司支付给基金管理公司的绩效分成
对于项目的投资收益 (已扣除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用) , 基金公司投资者首先提取优先回报, 该回报根据基金投资该项目的时间, 按每年8%的复利计算。在提取基金投资者优先回报之后, 剩余部分的收益在基金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进行绩效分成。这一部分基金公司支付给基金管理公司的绩效分成代表基金公司对基金管理公司获取高于8%回报的补偿。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是两个不同的实体, 而且基金管理公司所获取的绩效分成收益代表的是基金管理公司为基金提供投资管理意见等服务而得到的回报, 而非以基金公司的投资者或股东的身份获取的回报, 绩效分成应确认为基金公司偿付给基金管理公司的额外管理费用。
4.2 基金管理公司的绩效分成收入确认
虽然基金公司支付给基金管理公司的绩效分成会存放于双方设立的共管账户, 只有当基金投资人的累计收回资金达到一定水平时基金管理公司才可提取, 但按照绩效分成方案, 当基金投资项目的回报率达到赚取绩效分成的投资回报率时, 基金管理公司就可以预提项目绩效分成。基金管理公司可按照每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预提绩效分成并确认为收入。但基金管理公司最终确认绩效分成的原则是基于所有投资项目的总回报, 因此在预提绩效分成时, 应对当期已实现和尚在进行中未实现的投资项目作出评估, 考虑未完成项目的预计回报率/公允价值, 调整预提比率以避免过度确认当期收入。也就是说, 如果管理层在期末计提绩效分成时, 通过对进行中未实现的投资项目公允价值的评估, 认为相关尚在进行中的投资项目会产生亏损或较低的回报率, 导致部分已实现项目中的绩效分成很可能不能流入基金管理公司, 那么部分绩效分成应在计提时扣除。由于存入共管账户的金额未能提取, 所以应同时借记应收账款。基金公司定期对项目预提绩效分成进行调整, 根据基金公司成立至调整日时的已退出项目的累计年化回报率, 每半年对项目预提绩效分成进行重新核算。若共管账户金额多于重新核算后的绩效分成金额, 则基金管理公司须对预提的绩效分成进行调整, 并将多余部分返还给基金公司。
5 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常的绩效分成方案的几点建议
(1) 当投资人以各种方式累计收回的资金达到一定水平时, 基金管理公司方可从共管账户提取调整后的绩效分成。因此绩效分成方案需进一步明确投资人累计收回资金的计算是以整体项目为计算基础还是以单个项目为计算基础。如果投资人的累计收回资金是以整体项目为计算基础, 绩效分成一般要到基金清算前方能提取。若以单个项目为计算基础, 绩效分成可以在某一项目结束后提取, 但需要考虑其他未实现投资项目的公允价值和投资损失 (见表5) 。
(2) 参考市场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它们最常用的绩效计算方法为内部收益率 (IRR) 。这种方法充分的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 并以一个简单的百分率直接反映出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水平。因此, 建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采用内部收益率 (IRR) 来计算项目和基金整体的回报率。
(3)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应当在绩效分成协议中设立利益回拨机制, 当有迹象表明剩余投资组合的潜在价值出现波动或可能出现项目处置亏损时,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计提相应的风险准备, 以确保基金清算时整体的利润分配与约定的分配比例没有太大差异。
摘要:随着2010年10月30日创业板一周年, 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背后的VC/PE基金迎来了真正的收获期。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人面临一个重要的议题:收益分配。收益分配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最后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直接关系到投资人的切身利益, 也对基金管理人行为及GP/LP关系起到内在决定性作用。这一游戏规则, 投资人是否了然于胸?本文将对基金收益分配规则进行探讨。
【关键词】风险分摊;PPP项目;投资决策;收益配合
一、前言
PPP模式即基础设施项目公司合作建设模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有利于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具有难度高和风险大的特征,此外,PPP项目具有如下四项特征:①公共属性,PPP项目多为公共产品,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具体项目;②交易双方必须是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③长期合作的属相,一般情况下PPP项目合作时间不低于10年;④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担,必须保证社会资本的盈利性。目前,我国虽在很多项目中运用了这一新型融资形式,但是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形成健全且完善的利益风险协调模式,从而导致在具体项目中,伙伴关系的构建表现为新风险的出现和新利益分配格局的形成,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否制定合理的风险利益分配原则具有关键性作用。
二、PPP项目概述
1. PPP模式基本内涵
PPP即公私合作制,在PPP项目合作中,改变了传统将风险全部转移到私营企业的做法,实现了双方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PPP模式内涵主要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①PPP模式引领了项目管理革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结合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优势,共同面对市场竞争环境;②PPP模式是新型项目融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融资工作的开展要综合分析项目资产、预期收益和政府扶持力度等指标,贷款的偿还资金主要来源于项目直接收益和政府扶持产生的效益;③PPP模式受合约规定限制,在风险分担、投资比例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均遵照合约规定,注重公共利益的实现,以此发挥政府的实质性作用;④PPP模式旨在达到共赢效果,PPP模式下将私营部门资金、技术和管理引进基础设施建设中,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项目成本,合理分担风险,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2. PPP项目主要参与方
通常情况下,PPP项目投资额巨大且工程复杂,涉及诸多参与方,其中主要参与方包括:①公共部门,一般为项目的发起方,是项目所在政府或政府指定的代理公司,通过贷款担保和特许经营权等方式支持项目的有效开展,并且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②私营部门,通过项目投标的途径,私营部门获取项目的特许经营权,为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③项目的贷款方,由于PPP项目投资较大,因此通常需要进行借贷才能让项目顺利实施,贷款方主要包括国际银团和各商业银行等,只有当PPP项目中各项风险均已明确,贷款方才会谨慎地放款;④其他参与方,除上述参与方外,PPP项目还包括具体的工程承包公司、保险公司和最终用户等。
三、PPP项目风险分摊分析
1.确定PPP项目风险分担者
在PPP项目中,风险分担者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供应局面的创建,而在PPP项目中,较多风险由政府产生,因此公共部门必须成为风险的承担者。同时私营部门参与项目的主要目的为获利,必须和公共部门一起,共同承担风险。此外,贷款方和其他参与方并未因为风险承担而获取额外利益,因此不必参与到风险分担之中。
2. PPP模式下的风险分担
在PPP项目进展中,风险分担过程包括如下3个部分:①初始风险分配,公共部门开展风险识别工作,汇总所有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识别情况,具体判断双方的风险承担能力。公共部门必须作为风险的主要承担方,对高风险因素要负起承担责任,将剩余风险交由私营部门承担。②匹配初始风险分配结果,私营部门必须合理且科学地判断自身风险的转移与承担能力,如果无法承担分配结果,必须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与公共部门进行谈判,再根据双方资源及态度进行风险再分配;③风险跟踪,双方在合同签订后,必须跟踪风险,及时发现项目中的风险变化情况和未识别风险,并对其进行重新分配。
3.实现最优风险状态
在风险分配过程中,必须将风险分担者的风险需要与其利益相联系,然后通过合同协议的签订对分担者进行有效的制约,进而达到共赢的状态。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风险分配必须遵循最优风险原则,风险分配必须与承担者的能力和收益相关联,并设定合理的风险上限。基于此,政府分配可以降低风险的社会成本,在PPP项目风险分担中,理论上应由公共部门承担融资风险,实现风险社会成本最低化。但达到这一状态的现实支撑比较薄弱,因此在实操过程中必须配以风险分摊方案,以此完成项目风险的具体分摊工作。
四、PPP项目投资决策与收益分配构建的有效措施
1.完善投资回报机制 提高项目融资效率
在PPP项目开展过程中,受我国目前商业模式不成熟、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项目融资较为困难,为了解决PPP项目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完善投资回报机制,并杜绝固定回报及变相融资安排等现象的出现。例如,在我国某省高速公路PPP项目中,项目总投资21.782亿元,政府注意到投资回报机制的重要性,指导相关部门提高高速公路PPP项目融资效率。该地区制定合理方案,确定合理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对运营年限进行科学确定,并出台适度的政府补贴,以此防范中长期财政风险;同时,采取合理的融资模式,比如该项目中可通过交通产业基金实现融资,交通产业基金由政府所属投资公司和金融资本构成,构成比例为1:9,通常政府投资公司为劣后级,金融资本作为优先级,在该项目中可将产业基金的10%作为劣后级,并将PPP项目总投资的15%投入项目公司。此外,当地注意到PPP项目后续运营中的商业价值,采取增加沿线服务区,提高服务区运营质量,腾出一部分资金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的措施,提高了高速公路运营效率,以此增加项目收益。
2.增补资源开发权,弥补收益不足
在PPP项目开展过程中,政府为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通常采取资源补偿措施,将公用事业项目或者基础设施周围的资源,诸如土地、旅游或矿产等资源的开发权让给PPP项目公司,以此作为资源补偿,提高项目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例如在我国某地铁公司的项目投资过程中,其采取的盈利模式为“轨道交通+商业地产”的有机组合,具体来说就是在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的同时,涉足轨道交通沿线的地产商业开发,并且其中地产商业的开发收益占据总收益的一半以上,从而增强了企业PPP项目的盈利能力。
3.开发副产品,拓宽收益的来源范围
在PPP项目发展和实施过程中,PPP项目公司应结合自身项目特点,找准切入点,发展经营性较强的副产品,以此拓宽收益的来源范围,并弥补主产品财务上的劣势。例如在德国公厕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资金不足等问题,并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厕所的节能、环保。基于此召开了公共厕所经营权拍卖会,中标企业承诺免费提供设施和日后清洁维护,很多竞争对手认为这个举动太疯狂,纷纷退出竞争,从而成就了中标者。在具体经营过程中,中标者并未将赢利点设置在厕所门口的投币费上,而是在于公厕外围的广告经营,凭借广告经营权取得巨额收益。因此,我国PPP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应注重附加产品的经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周边资源,合理开发诸如广告和建筑作品知识产品授权等经营性副产品,以此增加自身收益。
4.打包运作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在PPP项目中,需要进行规模化的社会成本建设投资,如果公共产品或服务需求量过小,则PPP项目产能过剩,导致社会资本盈利性降低,甚至需要政府对差额部分实施补贴,因此必须保证PPP项目规模的适当性。例如在污水处理PPP项目中,乡镇污水处理项目规模小且分散,对投资吸引力较小,因此可采取打包运作的手段,将乡镇污水处理项目按照工程量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划分,形成委托运营项目,以此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吸引投资者的注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PPP项目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公共项目融资困难等问题,为我国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良性合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具体项目开展过程中必须注重PPP项目的风险分摊,确保实现最优风险调控。同时,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投资过程中开源节流,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融资成本,并完善回报机制,提高融资效率,利用资源开发权和经营性副产品拓宽项目的盈利范围,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
参考文献:
[1]朱珍宏.基于风险分摊的PPP 项目投资决策与收益分配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03).
作者苏静 刘满成 出自: 《中国经贸导刊 》 2009年11期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人力资本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贡献不断提高,这使其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成为可能,一也使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模式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模式主要有员工持股计划、团队奖励计划、经营者年薪制和股票期权等等,在不同模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也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员工持股计划从1988年的内部职工持股开始,我国对员工持股计划进行了诸多尝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实行的盲目性。许多企业认为员工持股计划是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的良方,却忽略了对企业状况和实施环境等因素的考虑。二是强制性和平均化。很多企业要求所有员工都要出资入股,甚至有些企业以不购买员工股就下岗的硬性规定来实现筹集资金的目的。三是福利化倾向。目前很多企业将员工持股计划当作公司的福利活动,而将一部分股份无偿地送给员工持有。四是持股比例小。五是没有金融机构的介入且员工持股会作用较弱。让员工以其工资收入来购买公司股票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而《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一般不允许用于股权投资,这不仅限制了员工持股的规模而且使人股的员工承担着很大的风险。而员工持股会的法律地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团队奖励计划
团队奖励计划针对团队设计用来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团队成绩,但它有两个明显的缺陷。首先是潜藏的浑水摸鱼问题。当团队成员对团队成绩的贡献难以界定或是企业对团队的奖励在团队成员间平均分配时,一些团队成员就可能会付出很少的努力甚至不付出努力而分享其它团队成员辛勤创造的成果。其次是可能引起的团队间竞争。各团队为了本团队的利益而相互竞争、排挤甚至是破坏,既不利于整个企业的团结与协作,更不利于企业的业绩和发展。
经营者年薪制在我国的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实践中,经营者年薪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模式,但其实践效果并不如预想的好,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一是总体年薪设有限制。二是基薪与职工工资挂钩。《办法》规定基薪为上一年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5倍。将两者捆绑在一起难免会造成经营者为增加个人收入而提高职工工资。三是易使经营者行为短期化。经营者年薪制的风险收入是以企业当年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确定的,且可以当期兑现,这就容易产生经营者行为短期化的现象。四是约束机制不完善。我国目前的经营者年薪虽然是由国家考核,但由企业发放,加上监督不力,以及外部审计的弱化不能对经营者的年薪起到很好的审查监督作用。
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其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人才竞争市场、资本市场、公司治理结构及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配合,而我国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一是低效的资本市场。二是没有有效的经理人竞争机制。三是对股票期权的观念仍有盲点。一方面认为实施条件不成熟而抵制股票期权;另一方面又认为股票期权是最佳的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形式而对其推崇之至。这另外,我国的股票期权激励还存在法律制度不配套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缺陷。
二、对我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实践中的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针对员工持股计划(ESOP)的建议
第一,克服盲目性。需要加深对员工持股计划的正确认识,克服急于改革的盲目心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员工的接受程度慎重考虑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建立员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个包括工作岗位、工作年限、职务价值、才干贡献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将股份量化到每个员工,以保证对每个员工都实施有效的激励。
第三,限制内部员工股的流通。要遏制企业赠送员工股的福利倾向和员工抛售员工股的短期行为,必须限制内部员工股的流通,禁止员工持有的股份私下转让和上市流通。对辞职或被开除员工持有的内部员工股可按当时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或按企业资产增值程度所折算的每股实际价格,依具体情况按不同比例支付现金;对正常退休员工所持有的员工股应予以全额支付。
第四,设计合理的持股比例。员工持股比例过大或过小都不合适,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界限。员工持有股份的比例过大,则员工拥有了相对过大的控制权,就可能出现损害原股东利益的状况;比例过小员工就不能充分发挥主人公的作用,起不到很好的激励效果。第五,鼓励金融机构介入,完善职工持股会。在普通员工低收入的现状下应借鉴国外的方法,通过信贷来解决员工股认购资金的问题,完善职工持股会的职权及约束,使员工能够真正发挥主人公的作用。
(二)针对团队奖励计划的建议
要针对所有团队成员设计绝对公平的业绩目标和奖励分配比较困难,要判断不同工作的难易程度也比较困难,只能是在对团队整体成绩的评价基础上,相对合理的针对每个成员设计相应的个人绩效指标以评判其对团队的贡献。固定的团队可能产生团队间竞争,但又不能经常更换团队成员,这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凝聚,可以尝试在固定的期限内将一个团队中的某个成员或某些成员与其他团队进行交换,即各组之间的成员交换。
(三)针对经营者年薪制的建议
尽管年薪制在我国的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也不能因此就将其作用全盘否定,需要发挥其优势,完善其不足,以促进其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选择合理的界限与比例。基础年薪可以由国家根据企业的规模、成长阶段等确定不同的同定值,但没有必要必须和职工工资联系在一起。
第二,建立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和收益兑现期间。应该将经营者过去的经营业绩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结合起来评价经营者的贡献从而确定经营者的年薪收入。
第三,完善约束机制,规范职位消费。在企业内部建立监督机构,使其独立于经营者且不从企业支薪,对企业的状况、业绩、前景和经营者的行为进行公正的监督。经营者的收益必须先审计后发放,审计工作由国家认可的审训机构完成,且审计人员必须确实承担审计责任。通过内部与外部的双方面约束,让经营者得其应得,不应得的不得,让大家知其所得为多少,真正实现经营者收入的激励性、约束性和公开性的协调统一。
(四)针对股票期权(ESO)的建议
第一,要正确认识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一种高级的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形式,对实施的条件又有比较严苛的要求,但并不是一定要满足所有的条件,只要设计合理,在我国不完善的实施环境中也不乏成功的股票期权案例。
第二,合理设计评价指标。既要有针对企业的绝对指标,又要有针对行业的相对指标,同时不能仅仅根据股
票价格的走势,需要结合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价。
第三,加快经理人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公司管理人员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有效实施股票期权的重要条件,公司应根据经理人市场给管理人员的定价,对管理人员的才能折算股份。同时,应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规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打击市场违规行为、健全外部监督和约束、强化对操纵行为和幕后交易的管制以及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使资本市场真正成为股票期权激励有效实施的保证。
第四,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建议进一步细化对称风险与收益的衡量指标和方法。适当地降低股权激励实施的条件使股权激励可以更顺利地推行。
三、针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分配模式的设想
人力资本的层次不同其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方法也应不同,但都应包括薪酬和福利两部分。福利分为法定福利和非法定福利,主要包括:保障计划、带薪非工作时间、服务等;薪酬可分为基本薪酬和激励薪酬,基本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生活费调整、业绩工资等,激励薪酬即人力资本分享到的企业的剩余价值,是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收益的差别体现,需要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具体设计。针对一般企业存在的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的分配模式提出设想。
(一)针对一般型人力资本
基本薪酬应是一般型人力资本薪酬的主体部分,包括基本工资、生活费调整。一般型人力资本的福利首先必须包括法定福利,即至少包括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其次可以包括一些非法定的福利,如金钱性福利(住房补贴、公关饮食报销、市内交通工具补贴或报销等)、实物性福利(免费员工宿舍、免费工作餐、工作间的免费饮料等)、服务性福利(食品集体折扣代购、免费定期体检、员工心理健康咨询等)等。随着科技应用的广泛和普及,一般型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本价值逐步提升,也具有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的可能,可以适当的实行自愿基础上的员工持股计划或利润分享计划。
(二)针对技能型人力资本
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基本薪酬除包括基本工资和生活费调整外,还应有业绩工资和知识技术工资。激励薪酬可采用短期激励或长期激励,短期的包括奖金制、特殊岗位津贴制等,长期激励主要有业绩股票、技术干股等。在福利方面基本应与一般型人力资本相同,但重要的是对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尽可能的使企业中的技能型人力资本始终保持该专业的技术领先性,从而使企业始终在所在行业中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例如进行定期的培训、参加学术交流或学术讨论等。
(三)针对管理型、企业家型人力资本
管理型、企业家型人力资本属于高级人力资本,向企业提供才能的多少是无法监视的,必须激励。与国外相比,我国对于这部分人力资本采取的以月薪加奖金为主其他收入为辅的激励方式,其激励效果明显是不充分的。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造成这种激励不充分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也都各不相同,适合的激励模式也不同。本文认为,除基本的职位薪酬外,成长性一般的国有企业以年薪制作为激励模式比较适宜,成长性较高的企业可以全面推行股票期权,而成长性一般的非国有企业可选择持股的激励方式。
【关键词】中国/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分配
1 研究目的
济政发〔2008〕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净收益(以下简称土地出让净收益)使用管理,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有关规定,市政府确定,自2008年7月1日起,调整我市现行土地出让净收益分配办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土地出让净收益计算方法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为土地出让总收入依次扣除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土地出让成本、上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后的余额。
(一)提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06〕100号文件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意见》(鲁政办发〔2007〕38号)的有关规定,从土地出让总收入中提取5%,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主要用于土地收购储备。
(二)拨付土地出让成本。提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后的土地出让收入,按照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印发山东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鲁财综〔2007〕29号)的有关规定,拨付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费、土地开发费、土地出让业务费等成本性支出。
(三)扣除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提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并支付土地出让成本后的土地出让收入,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的有关规定,扣除财政部门上缴中央和省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二、土地出让净收益分配比例
土地出让净收益的50%用于固定支出,50%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一)固定支出部分的用途。土地出让净收益的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10%用于廉租住房保障,5%用于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5%用于一般预算支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设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统筹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部分的用途。经市城市建设项目审批小组批准,各市级投融资管理
中心及各区(包括济南高新区,下同)投资建设的重点片区和重点工程范围内实现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的50%(即土地出让净收益扣除固定支出部分,下同),由市财政拨付各市级投融资管理中心及各区,专项用于各自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上范围以外实现土地出让净收益的50%,由市政府统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三、其它有关规定
市属企业产权改革中产生的土地出让净收益仍按《济南市市属企业国有产权改革若干问题试行规定》(济政发〔2006〕5号)执行。
以前我市土地出让净收益分配方面的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一律按本通知执行。
济南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以每年平均1%的速度提高到了2012年的52.57%,现阶段城镇化也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突出特征,我国新型城镇化不仅引发了土地产权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而且使土地的经济属性变得更加重要,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导致政府和农民之间产生了如何分配的问题,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目标是建立两种所有制土地权利平等、市场统一、增值收益公平共享的土地制度,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尽管国家不断出台提高农地征收的补偿标准,但农地非农化征收与出让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收益占土地出让收益比例仍然偏低,而地方政府的收益份额则一直居高不下。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不合理现象既不能长久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也不能为我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本质是一个外部性管理的问题,是市场失灵条件下的政府管理职责,但与政府作为土地公有制的代理所有人身份产生了根本冲突。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需要考虑不同的土地产权所有者(包括政府、农民、村集体等)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效率与公平以及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不是依靠简单的市场化途径或统一管理体制就能解决。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中我国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格局,探索公平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以使失地农民能够通过这种分配机制获得土地增值收益的“分红”,确保他们共享新型城镇化的长效收益。
2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
农村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各级政府的税费收入以及农民的征地补偿。
2.1 地方政府是土地增值收益格局中的主要获益者
土地出让金收入是土地供应环节中产生的纯收益,主要表现为土地供应价格扣除征地补偿费、政府税费以及土地开发成本的余额。随着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后,中央上收了大量财权,地方政府财权缩小而事权范围扩大,从而导致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明显下降。同时,地方政府的事权支出范围却越来越大,负担也越来越重,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出让土地以追求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001年的14.4%增加到了2012年的31%。政府以农村土地在转为国有土地后的增值收益的大部分用以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失地农民只能获得较少的征地补偿,社会保障也就失去了支撑。
2.2 各级政府是土地增值收益格局中的重要参与者
土地征收中产生的税费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耕地占用税、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地管理费、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等。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土地征收中获得的税费占土地供应价格的比重远远超过征地补偿费在土地供应价格中所占的比重。土地征收税费主要在中央、省、市、县等政府中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国家相继出台了土地税费的使用规定,明确规定将这些税费运用在农村土地的复垦、整治等提高农地数量和质量的方案中,真正做到“取之于农村、农民,用之于农村、农民”,然而在实际中,由于使用、监管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疏漏无法保证这些资金完全物尽其用,造成这部分财政支持的不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失地农民在增值收益分配上的权益。
2.3 农民并未共享土地增值收益
征地补偿部分,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以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等。在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农村土地属于集体,农民只拥有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和需要,大量农村土地被国家收回,转变为工业化、商业化等国有用地进行售卖。中国失地农民的总量已经达到4000万-5000万人左右,而且仍以每年约300万人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1亿人左右。虽然地方政府也为失地农民提供了以耕地产值为测算标准的补偿费用和基本的社会保障,然而却没有让广大的失地农民共享土地被征后庞大的增值收益,失地农民权益缺失难以避免,他们成为了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的牺牲者。
3 政策与建议
3.1 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
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首先要分析土地增值收益的来源,土地增值来自两方面:一是供求关系,二是经由多种要素投入引起的。供求关系所带来的增值主要基于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两个方面。需求对土地增值的拉动主要是通过人口、经济发展、城市化、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传导,而供给对土地增值的带动则是基于政府干预、科技以及区域等因素的传导。土地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管理要素等的增加是土地增值的另一原因,通过两方面因素的界定和计算可以得到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结果。3.2对于被政府征收土地,将按照原用途补偿的标准改为公平补偿,农民房屋按市价补偿
我国农地被征收后,土地通过农用改为工业或商业等其他用途后会产生巨大的增值收益,而对于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仍然没有脱离以农地的农用价值为基础核算的基本思路,即按耕地产值进行测算,这显然是极不合理的。因此,对于被政府征收的农村土地,应将按照原用途补偿的标准改为公平补偿,并且被征收的农民房屋通过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按照市价进行补偿。
3.3 确定合理的收益比例和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
确定政府和失地农民合理的收益分配比例,并且探索和建立农民长效共享收益增值的分配机制以及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例如采取现金、物业、以地入股分红、收取土地年租金等灵活多样的利益分成方式,实现失地农民、企业、政府等多方共赢,使农民也能以地生财、致富,保障其长期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3.4合理确定用于建设的征用土地与农民留用土地的比例
在确定合理收益比例的同时还应在被征土地中确定用于建设的征用土地与农民留用土地的比例,即为失地村集体配置一定面积的自留土地,规定其明确的建筑用途,例如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建造标准厂房、铺面等出租,租金收益以股份形式在村民中分配。实际上,村留用地不仅能够促进村级经济壮大,并且土地分红还能成为发达地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级差收益的重要途径。
3.5 建立国家土地基金制度
严格的土地出让收益基金专项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为农村和包含失地农民在内的广大农民提供保障,也可以为土地税收向财产税制的转移提前做准备。对于土地出让的收益和费用实施专款专用的基金管理方式,采用“收支两条线”的形式。收支全额预算管理有助于征地补偿资金的真正到位,并由政府机构负责支付失地农民的全部补偿费用。基于现行的税费使用规定,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土地收购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和风险备用金的具体标准和比例进行更加清晰、明确的规定。
3.6 建立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制度
改变目前政府卖地的现状,建立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制度,政府以国有土地所有者身份取得土地的经营资格,成立国有土地资产公司进行土地出让经营,从而促进国有土地资产交易市场的成熟和发展。
摘要:农地征收出让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到“三农”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国家不断地提供农地征收补偿标准,但农地非农化征收与出让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收益占土地出让收益比例偏低,而地方政府的收益份额则居高不下。研究结果表明,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权、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需要改革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在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分配方式及建设用地与农民留用土地的比例,建立国家土地基金制度及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制度。
股票可以说是目前最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日化收益最高可达10%,但同样的其风险也非常高,每日都有可能从原先股价上下跌10%。并且股票的涨与跌大部分是需要看股市行情的,在股市行情好的时候,股票上涨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反之则相反。
期货
期货也是一种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由于涉及到金融杠杆,所以其赚钱的速度也是普通理财产品所遥不可及的。在期货的市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消息没有证实时买入,消息证实后卖出。这句话表明了期货买卖需要的是先知先觉性。消息越灵通的投资者,越容易在期货市场中有所斩获。
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的种类十分繁多,这里面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基金、信托基金、保险基金等,虽然其收益并不如上述的2中投资产品,但这种适合中长期的投资,按时间按额度的慢慢投资,让其逐渐的成长为一个收益可观的理财方式。一般投资周期比较久需要数年,收益可能才会逐渐明显起来,但最多也达到年化收益10%,就很难继续上涨了。
P2P投资理财
P2P投资理财是时下最为热门的一种理财方式,其年化收益相较于银行定存都高出数倍,一般约在8%-15%之间,并且起投的门槛比较亲民,多为50元起投,投资周期也相对灵活有1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等,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需要的理财周期。像现代众车在线的新手标则是年化收益13%,标期只有一个月。
活期理财产品排行榜
这类P2P活期产品与一般理财活期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资产端核心为债权组合,而非掺杂了其他诸如基金、信托等非债权类的产品组合,它们继承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命名规则,通常以“宝”作为尾字。
51人品-人品宝
人品宝预期收益率6.13%,100元起购,12小时内赎回到账时间,赎回无费用。
要注意的是人品宝并不是充值即可投资,而是先通过银行卡充值到“余额”,对接年化约4%汇添富货币基金,再通过余额竞购的方式按时间进入到人品宝序列中。
有利网-无忧宝
无忧宝预期收益率5.53%,100元起投,单笔上限20万元,随时申请转出,T+0个工作日到账,每月免3次转出费。
爱钱进-零存宝
零存宝预期收益率5%,100元起投,单笔上限10万元,随时可退,系统将以债权转让的方式退出至爱钱进账户,1-3个工作日提现至银行卡,提现无手续费。
一些理财平台部分将随存随取的产品也标注为“活期”,但在指定期限内取出需要付出较高的手续费用。
拍拍贷-拍活宝
高达6.31%收益率的拍活宝产品,若在1个月之内赎回,需要支付赎回金额对应本金的0.5%的手续费。
PPmoney-灵活宝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或被投资企业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时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本文主要讨论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
一、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成本法投资收益的处理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当期投资收益。但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若被投资企业分派的属于投资前累积未分配的利润又被投资后实现的利润弥补,则投资企业应在原累计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范围内恢复投资成本,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
二、常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在按照上述规定具体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分别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处理:
(1)投资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如来源于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则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来源于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则确认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如不能分清是来源于投资前还是投资后的净利润,则按以下公式计算确认投资收益或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12)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企业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如为正数,则按此金额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为负数或零,不需冲减,分得利润或股利全部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例1:A企业于4月2日以500万购入B企业3%的股份,B企业04年净利润50万,04年12月31日宣告分配04年股利60万。则:
A企业04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500000×3%×(9÷12)=11250元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600000×3%-11250=6750元
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 18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 6750
投资收益 11250
(2)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计算公式: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企业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如为正数,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为负数,恢复增加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数不能大于原累计已冲减数。
例2:1月2日A企业以60000000元投资于B公司,占B公司表决权的10%,采用成本法核算。B公司有关资料如下:(1)02年4月20日宣告度现金股利1500000元,02年实现净利润6000000元;(2)4月20日宣告的现金股利7500000元,03年实现净利润7000000元;(3)04年4月20日宣告的现金股利6000000元,04年实现净利润5500000元;(4)4月20日宣告的现金股利3000000元。A企业各年有关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如下:
(1)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01年度的现金股利1500000元,因属投资以前年度的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150000(1500000×1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0000
(2)03年4月20日宣告02年现金股利750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1500000+7500000)-6000000]×10%-150000=15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7500000×10%-150000=600000元
借:应收股利 750000(7500000×1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50000
投资收益 600000
(3)04年4月20日宣告03年现金股利600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1500000+7500000+600000)-(6000000+7000000)]×10%-(150000+150000)=-100000元
计算结果为负数,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10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6000000×10%-(-100000)=700000元
借:应收股利 6000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00000
贷:投资收益 700000
(4)05年4月20日宣告04年现金股利300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1500000+7500000+600000+3000000)-(6000000+7000000+5500000)]×10%-(150000+150000-100000)=-250000元
计算结果为负数,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累计已冲减数00元(150000+150000-100000)。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000000×10%-(-200000)=500000元
借:应收股利 3000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00000
贷:投资收益 500000
三、一种简化的会计处理方法
从上述的例题中可以看出,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核算还是比较复杂的,要分“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两个阶段分别计算,而且在按上述公式计算“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时,因需要“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企业各年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及“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各年实现的净损益”等数据,导致投资年度越往后,计算所花的时间会越长。实际上,由于实务中企业一般都是在当年分配上一年的利润或股利,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种简化的核算方法,可以不必计算被投资企业累计的应得利润和应收股利,只需比较股利所属年度的被投资企业的应得利润和应收股利。不管是投资年度还是以后年度,都可采用以下这种简化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法下的投资收益,计算公式:
投资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上年投资持有月份÷12)
注:由于实务中企业一般都是在当年分配上一
年的利润或股利,因此公式中的“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实际就是被投资企业股利所属年度的净损益。
投资企业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企业本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同样,计算出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如为正数,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为负数,恢复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累计已冲减数。
我们先以例2为例,看看计算结果是否相同:
(1)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01年度的现金股利1500000元,因属投资以前年度的股利,可直接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也可按上述简化公式计算,由于A公司02年才取得投资,“上年投资持有月份”和“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实际都为零,则: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0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1500000×10%-0=150000元
(2)03年4月20日宣告02年现金股利750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6000000(02年B公司的净利润)×10%×(12÷12)=600000元(注:A公司于02年1月投资,因此“上年投资持有月份”应为12)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7500000(03年B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10%-600000=150000元
(3)04年4月20日宣告03年现金股利600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7000000(03年B公司的净利润)×10%×(12÷12)=70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6000000(04年B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10%-700000=-100000元
计算结果为负数,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100000元。
(4)05年4月20日宣告04年现金股利300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5500000(04年B公司的净利润)×10%×(12÷12)=550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3000000(05年B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10%-550000=-250000元
计算结果为负数,应恢复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累计已冲减数200000元(150000+150000-100000),因此,恢复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仍为200000元,应收股利是300000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应是500000元,会计分录同前一种方法。
再看看例1,由于A企业是04年4月投资于B企业,04年12月31日宣告分配的是04年的股利。则按简化公式计算04年投资收益时,“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实际应是B公司04年实现的净利润,很显然,计算结果与第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A企业04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500000×3%×(9÷12)=11250元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600000×3%-11250=6750元
当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B企业04年12月31日分配现金股利30万,则计算出的“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则为300000×3%-11250=-2250元,为负数,这时如果仍是恢复初始投资成本时就会出现错误,因此在运用简化公式时,如果是被投资方第一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次分配股利,且是在投资年度分配当年的利润时,如果计算出的“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为负数,则不需恢复初始投资成本,而是按应收股利全额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不过在实际业务中,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因为企业一般都是在当年分配上一年的利润。
综上所述,运用上述简化公式计算成本法下的投资收益时,计算结果与会计制度和准则中规定的方法一样,但要比原计算方法简单,计算量要小很多,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投资收益分配方案】推荐阅读:
投资收益论文12-05
投资收益测算方法12-03
收益成本06-28
合同能源管理收益11-06
信托收益个人所得税10-02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10-15
信托理财产品收益率06-06
信托收益权转让合同11-08
人力资本定价与收益实现研究07-14
浅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中的收益心得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