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计划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字经教学计划(精选9篇)

三字经教学计划 篇1

年级:

教 学 理 念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2.情境化。即用优美的古典音乐,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从而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情境与韵律中,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3.故事化。即用经典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4.生活化。即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在生活化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学习。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不拘泥古训条文,弘扬人文个性,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5.课程化。就是要求教师们重视《三字经》的诵读教学,要保证诵读时间、诵读效果,切实诵读目标。

(备注:成果展示可以是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竞赛、教师通过实践总结的经验论文、案例分析、课堂实录等。)篇二:三字经教学计划

三年级《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会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三年级学习《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三字经》虽短,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三年级学习《山海经》,《孔子》,《孟子》等。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三、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五、教学进度。

每周每班一节课,每节课上学习10——12句字句,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六、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七、教学时间

间周一课时篇三:《三字经》教学计划 《三字经》教学计划

马彩虹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本质。2.构建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3.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二、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学生已知导入,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培养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是古文学生不易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学本课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及特点。请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他们了解《三字经》的情况,会背的还可以让他们背一背,引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五、教学进度表:

一、设计意图:

《三字经》是我国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自宋代以来盛传不衰。鉴于它在我国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国际声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末又将其引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儿童推荐。“千古一奇书,袖里通鉴纲目”,纵观国学丰厚者,无一不是从记诵“三百千”开始的。华师大教授、新课标制订小组组长巢宗祺先生也曾说过:“如果说现在学生学习语文有缺陷的话,最大的缺陷就是积累太少。”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走进《三字经》”一个系列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储存起感性的语言模型,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设计理念:

分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兴趣,让孩子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 形成识字能力,为今后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地落实低年级识字教学目标。

三、动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三字经》中所含的自然知识、历史知识、人物掌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通过诵读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精髓的兴趣。

3、鼓励学生用研究的眼光探索《三字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活动程: 第一阶段:(9——10月份)长线活动——诵读

一、每日抄四句于黑板一角,利用课始五分钟进行讲读,诵记。

二、在教室张贴一张竞赛表,每背完四句得红旗一面。比一比,谁能最快得到当日的红旗。

三、注重定时复习,每一板块结束均合诵一次。利用不断的反复,加强学生的记忆。

第二阶段:(11月份)短线活动——展示

一、谈话导入 师:大浪淘沙,逝水东流。历史的尘埃随着时光渐渐远循。但它并非了无痕迹,还是留给我们今人太多太多的精神财富。《三字经》就是其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我们曾经花了一段时间来欣赏它、品味它、记诵它。今天这节语文活动课,让我们再一次地走进它,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二、走进伦理篇——识记生字

1、师:《三字经》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自然知识。来,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做个精彩回放吧!(一小组一节方式轮背)

2、师:《三字经》不仅让我们了解到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古代孝亲故事,还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不少生字呢!(出示十五个生僻字),老师这儿有一些,谁认识它们?请选择你会的读一读,说一说它出自于哪一句,并谈一谈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它?

3、生练说后逐一摘取自己认识的字,读一读,说一说,谈一谈。

三、走进诗书篇——知识问答

1、第二部分诗书篇向我们展示了古人读什么书,按怎样的顺序去读书。让我们一起来再现它。(一横排一节方式轮背)

2、短短的十几句话,涵盖的内容却很多。同学们通过背诵这一部分,掌握了不少古代的文学常识。谁愿意来考考大家?(出一个问题选择一位同学或老师来回答。问题:四书指哪四书?《论语》的作者是谁?《孟子》的作者是谁?《中庸》、《大学》的作者。六经指哪六本书?《易经》包括哪三本书等)

3、学生可向同学、老师提问,并作出适当评价。

四、朝代篇——倾听故事

2、上学期背《三字经》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对历史的变迁产生了兴趣,曾有一个学习小组尝试作了《朝代的发展》课题研究。今天,我们就请研究人员之一来给大家讲一个历史小故事。

3、生讲故事后,师提问:你还知道《三字经》中的哪些故事?

五、勤学篇——书签制作

1、在《三字经》勤学篇中就有很多这样有趣的故事。背诵时,同学们为了加强记忆,想了很多办法,节奏伴读就是其中一个极其有趣而又有效的方法。今天,你们想采取什么节奏来伴读勤学篇呢?(生择一节奏背之)

2、勤学篇中有很多激励人前进的名言,如: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等。你最喜欢哪一句呢?(生回答)请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制成书签,做好后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给谁?送的时候该对他说些什么?

3、学生活动:制作书签,练说。

4、选择一位同学或老师送出自己的书签,并说几句激励他的话。

六、探究

1、一同学展示背诵《三字经》全文。篇四:2014《三字经》教学计划 2014《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三.教学重难点

1、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2、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四、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三字经》,感受其韵律美和节奏美。

2、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3、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方法。

5、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五.教学内容:

诵读《三字经》

六.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时儿问答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一年级《三字经》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本学期开展《三字经》的诵读活动,希望通过这项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礼仪素养,让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努力做到懂事一点、孝顺一点、礼貌一点、文明一点,力争让他们走在同龄孩子的前列!

一、活动形式。

以一年级活动课为学习时间,每周每班开两节读书课,由家长自主选购教材,教师通过诵读指导、相关故事的讲解来引导学生学背《三字经》,尽可能利用上课的时间让孩子熟练诵读,力争在一学年内完成《三字经》教学。

二、活动重难点。

本学期教学难点是一年级的学生有孩子以前学过《三字经》,但是有的孩子没接触过,这样学过的孩子学起来很轻松,以前没学过的孩子就会稍微慢一些,所以本学期课堂上我的教学既要照顾部分学生不要骄傲,还要照顾另一部分学生灰心,使我的教学更加有序!还有课程中不易理解的知识,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我会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讲解突破使学生们听得懂记得牢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三、教学进度安排。

四、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

书、时而听音乐、时而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继续运用

游戏“火眼金睛、接龙、藏宝、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

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本学期要做的辅助活动:

1、开学初进行学生识字能力、阅读兴趣、品德行为的摸底调查;

2、学期末进行学生识字能力、阅读兴趣、品德行为的对比调查。

3、每周对学生落实《三字经》,《增广贤文》的情况并进行评价、表扬,学期末各班评选出优秀的同学并奖励。

一年级《三字经》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本学期开展《三字经》的诵读活动,希望通过这项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礼仪素养,让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努力做到懂事一点、孝顺一点、礼貌一点、文明一点,力争让他们走在同龄孩子的前列!

一、活动形式。

以一年级活动课为学习时间,每周每班开两节读书课,由家长自主选购教材,教师通过诵读指导、相关故事的讲解来引导学生学背《三字经》,尽可能利用上课的时间让孩子熟练诵读,力争在一学年内完成《三字经》教学。

二、活动重难点。

本学期教学难点是一年级的学生有孩子以前学过《三字经》,但是有的孩子没接触过,这样学过的孩子学起来很轻松,以前没学过的孩子就会稍微慢一些,所以本学期课堂上我的教学既要照顾部分学生不要骄傲,还要照顾另一部分学生灰心,使我的教学更加有序!还有课程中不易理解的知识,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我会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讲解突破使学生们听得懂记得牢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三字经教学计划 篇2

关于课堂教学吕叔湘先生早就指出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句话就表明了课堂教学的主旨。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 应该是趣味盎然的, 应该是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气息的。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 还要关注学生的接受状况。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做到这一点, 作为教师, 我们除了要有对工作、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外, 还要加强自己的教学技能。

首先, 要确立“活”点。“活”点是教师在认真研究大纲要求, 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等实际情况所确立的。它立足于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 教师可以此为基点, 灵活引入, 深入诱导, 教授知识, 适时、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和更改教学方法, 真正做到因势利导, 因人制宜。

其次, 利用“活”点, 解决教学意图。“活”点就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供教师在课堂上伸缩自如地运用, 以此打开一个个知识的结, 从而使师生能够自由、顺畅地在知识的仓库里找寻宝藏。语文课堂教学不是传统地将知识机械地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去, 让学生死记硬背的, 而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 具有渗透性, 让学生慢慢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 每一个单元有单元重点和难点, 同样整本教材也有自己的则重点和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把握好“活”点, 循循善诱, 在每个点上与学生一起创造学识氛围, 兴趣氛围, 课堂“活”起来了, 那么这个点的学习意图也同时实现了。

再次, “活”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我们常见到有的教师一进课堂就谈笑风生, 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抑扬顿挫的声调, 标准的普通话, 恰到好处的词语运用, 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此以往, 学生的语言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灵动、优美。

二、启

启, 即启发, 启发式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必然要件, 是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语文课堂是否具有活力, 学生能否在课堂中真正学到知识, 增长能力, 开拓思路。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应该积极思索,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思想观念、业务知识等都是严格的考验。那么, 该怎样启发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以大纲为本, 遵循教学规律, 从学生实际出发多动点脑筋。

课堂教学中的启发,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紧紧抓住教学内容中的启发点。抓住了启发点, 整堂课就“活”。那么, 什么是启发点?又怎样才能找出启发点呢?启发点是教师遵循大纲要求, 认真钻研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所确立的能够调动学生思维, 从而使其能自主获取知识的教材资料。启发点的获得并不难, 在语文课本编排上专家们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

在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 都分为重点的讲读课、自读课等, 每一课的课后练习思考题都是细致的安排, 有的要求思考, 有的要求应用。在这样的教材面前, 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深入挖掘教材经脉, 体会编者用心, 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找出教学的切入点和启发点, 教师更要根据实际情况, 从启发点出发, 严密设计问题, 提出问题, 并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 是不是教师的启发工作就结束了呢?远远没有。在此基础上, 要趁热打铁, 及时设计练习进行训练。如果说师生围绕启发点共同解决问题是“启”, 那学生自行解答问题就是“发”, 二者结合在一起,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

三、实

吕叔湘先生指出:“教学要讲求实效。无论是讲课或批改作业都要讲求实效……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埋头苦讲, 不管学生是否接受, 学生只管竖着耳朵去听, 不用心思考, 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低效的。”教师讲得累, 学生听得也累。如何使课堂高效?

首先,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启”, 这都是针对学生而言的, 所以“实”也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师讲得再好, 学生如果不听、不记、不写、不做扎实的基本练习, 那是毫无用处的。所以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落实到学生身上。该动脑的, 让学生动脑;该说的, 让学生动口去说;该记的, 让学生牢记;该写的, 一定要让他们动手去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讲古典诗词、优秀散文, 重点是朗读背诵。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将要求明确提出, 应该在课堂上学会背诵的, 绝不能拖到课下。因为, 课下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监督和指导, 对于作业的完成难以保证高质量。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避免学生思路跑偏。如分析单句、复句, 不仅要讲清概念,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使用, 当堂就做, 大家讨论分析, 热烈的争论,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使教师从中发现问题, 对症下药。讲写作手法, 不仅要从课文中分析提炼, 更要要求学生用学到的写作手法, 当堂去说去练,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及时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活”的氛围, “启”的灵魂, “实”的效果。

识字教学“三字经” 篇3

一、“活”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课堂是识字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多种教学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同时,要引导学生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写一写,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

1.妙构想,根据汉字的特点来识字

我在教学“请、清、青、晴、情、蜻、睛”等生字时,先教学基本字“青”,再让学生根据我说的话来猜:太阳出来的天气,我们说今天是一个大晴天,哪个晴?小河的水是清清的,“清”是什么部首?……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识字方式之一。我在教学中一方面创编儿歌教学生识字;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编儿歌识记生字,如“天晴晴,山青青,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

2.刺激感官,加深第一印象

有些生字,我通过看图片、听声音、猜谜语、提问题、谈感受等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第一印象。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时,不知不觉中全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3.课程整合,调动学生识字兴趣

音乐课上,可将歌曲的歌词作为识字材料;信息技术课上,可让学生下载与部分字词想匹配的图片,并在旁边输入这些字词;英语课上,可在英语单词旁边写下相应的中文。这样,学生就觉得汉字无处不在,从而调动了识字的兴趣。

4.及时评价,不断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大量的集中识字是比较枯燥的。为此,我们开展了“识字大王”和“十星级识字明星”的评比活动。“识字大王”是针对课内识字设立的。识记了课外100个字的学生被评为“识字明星”,而后每多识50字便加计一个星级。

二、“多”渠道识字,促学生自主发展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关键是教法要得当,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贯穿始终。

1.全面接触,营造识字环境

学期一开始,教师就把整学期要学习的生字卡片张贴在墙壁上。一方面,让学生时时接触生字,低年级的学生在无意识中加深了对字词的印象;另一方面,学生明显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不认识,到认识、理解和运用。

2.针对差异,培养合作意识

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意识的人才。语文学习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性学习机会,以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差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通过小组同学互教互学、互相带动,打破以前教师单纯教、学生被动学的单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到共同完成任务的成功与喜悦。这种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主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留心观察,提高识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生活是识字的大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在生活的广阔空间识字。为此我们开展了“生活识字”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去识字。比如,到饭店吃饭时的菜单、广场上的警示牌、公交车站牌等都可成为学生识字的“素材库”。因此,学生的课外识字量迅速加大。

三、学以致“用”,加强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时机,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

1.借助开放性作业,以趣促动

识字是为了学以致用。我们要在通过多渠道掌握生字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更广阔的世界,让学生知道生活就是他们学习的课堂。教师可以用这样的作业来启发学生:“每天记录你看到的字词,力求做到每天不一样。”随着识字量的增大,教师还可设计这样的作业:“每天写下你最想说的话,要求是真实的。”这样的实践作业既针对学生起点高低的不同,又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感到生动而有趣,很受欢迎。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创意,培养了实践能力。

2.注重课外阅读,以实促识

课本的内容是有限的。至于生字的多义性在课本中完全体现出来,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可利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故事引入课堂,将生字灵活地呈现出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可将故事引入课外,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生字;另一方面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与学习的生字再见面,这是一种知识的迁移。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生字,同时又认识了新的字。如此形成良好的循环,学生的识字量就会有明显提高,并确实做到学以致用。

三字经教学总结 篇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国学》课程是我校的校本课程。这些经典美文,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古人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丰富我校的人文底蕴,启迪学生的智慧,我校开发了以学习国学为内容的校本课程。我们二年级这学期学习的是《三字经》。一学期下来,学生都大有收获。

《三字经》被称作“千古一奇书”的古代文化经典,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通过师生共同诵读经典段落,共唱三字经儿歌,还有讲三字经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对经典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学习经典,把经典诵读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通过国学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上担子的重大。回顾本学期的《三字经》教学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方面

1、课堂教学中,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

在国学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因为《三字经》本身就具有韵律性,三字一句,很适合学

生的诵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自读,、小老师带读、师生同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文的韵律美,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

2、让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国学诵读课。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国学诵读”活动。重在复习、加强记忆。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为学生们学习国学经典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指导学生有效诵读,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孩子快而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小组诵读,男女生比赛,同桌比赛等。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语文能力,提升文明素养。

3、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此同时,我们还将《三字经》的内容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二、言传身教,贵在倡导力行。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作为教师自己都没学好和做好,怎么要求学生学好呢?因此我做到身教,用《三字经》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

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三、教学效果显著。

学习了《三字经》以后,同学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三字经》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黑板擦得干净了、讲桌收拾得一尘不染、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我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同学间打架告状的少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习的。许多学生家长也纷纷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虽说干得不太像样,但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三字经》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归根结底是为了把古代圣贤的经典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教学时把一些经典国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把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渗透于各科的教学中,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都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自国学推广以来,我们一直注重依靠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产生良性互动机

制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实践证明,“三字经”丰富文化内涵、经典的篇章语句、深刻的哲理思想,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增长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开阔了思维、胸怀和眼界。使学生受到教育。

四、改进措施

教师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丰富文化底蕴,用心研究国学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本学期的《三字经》教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学生进行了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之,诵读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三完小 贾云芳

2015年6月

国学《三字经》教学总结

三完小

贾云芳

三字经教学反思 篇5

我校开展的《让经典走进校园,让书香浸润人生》经典美文诵读活动中,选用了《三字经》作为校本教材,举行了诵读、书写、讲故事、汇报表演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而如何教好《三字经》是首要任务。在教学前,我反复阅读教材,知道这些内容中讲了许多历史故事,通篇皆为整齐押韵的三字或四字小节,结构整齐悦目,读来简洁凝练,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根据这一特点,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制作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课件,借助这些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及做人的道理。如在教学“融四岁,能让梨??”时,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出示课件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这样孩子们从故事中理解了内容的大意,也学会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另外,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语言特点,主要的教学支点就是“读”,采用自读、练读、指读、合作读、表演读、竞赛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这一系列的过程,层层深入,步步提高要求,从诵读中,教材的押韵美感、抑扬顿挫的节奏才能体现出来,或者说正是教材语言特有的声律美感内在地决定了吟咏诵读是其主要学习方式。因听声而记真切,因吟诵而见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语言的声音美本身!这可以看出每天让孩子反复吟诵这类读本,美辞佳句尽入腹中,积累日丰,有助于培养学生凝练、典雅的文言语感和美感,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识字量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教学目标 三字经 - 副本 篇6

东台市实验小学

路红娟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三字经》。

2、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3、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谦让是一种美德。

4、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人格的塑造,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教学重、难点:

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课前准备:

1、阅读《三字经》,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

2、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读一读能够讲一讲。

3、成立班级评委团、设计测试题目。

4、制作“阅读国学经典小标兵”证书。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我们学校今年举行了读书节,这届读书节的主题是诵读百家经典。这次活动,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三字经》这部经典。《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可谓:包罗万象,广泛生动。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

1、小朋友们,想成为背诵经典的小能手吗?

2、生:想。就让我们像小青蛙跳荷叶那样,看看谁跳的快、准、稳。

3、这样吧老师背一句,你们背一句,师生接背《三字经》。

同学们背得可真不赖啊!不过要活得“阅读国学经典小标兵”的称号,可是要经过认证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汇报《三字经》的读书成果。

二、自我展示,适时评议

闯关测试综合问答:考考大家对《三字经》的知识了解多少。

1、第一关:比一比,看谁反应快------《三字经》接龙

表现好得一面小红旗。

(1)第一环节: 根据题目填空回答,每组两句。(2)第二环节、根据要求背诵。第一小组背诵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第二小组背诵第二部分,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

第三小组背诵第三部分,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

第四小组背诵第三部分。

生活常识我知道

2、第二关:生活常识我知道

师:(1)三字经中有三小句是以“三”开头,请你背出来好吗?

(2)说出下面几项分别指的是什么:

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常、五行、六畜、六谷、七情、八音、九族、十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春夏秋冬指四时,南北西东是四方,五常 仁义礼智信,水火木金土乃五行,五音 宫商角徵羽 六谷 稻粱黍,麦菽悸 六畜 马牛羊,鸡犬豕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十义: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3、第三关:猜一猜。猜的正确的一面小红旗。

4、师:猜一猜,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三字经》中的句子。

(1)-一个古代小朋友很孝顺父亲,为父亲做了很多事,体现了孝顺,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出自哪句经文?自哪句经文?(黄香温习。)(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当所执)(2)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3)“子不学,断机杼”的主人公是哪两位?(孟子和他的母亲。)

(4)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

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4、第四关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说《三字经》是一部奇书是因为书中有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 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出示填空:

_____?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_____?_,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能友爱兄长、友善对人,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的。)

____?_,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3、师:此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情景,我们怎能不感动呢,带着感动的心情齐读有关这些故事的经文。

4、师: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5、自我阅读成果展示

同学们对三字经的了解真不少,每位同学都准备了自己的阅读成果-------读书笔记、摘抄名句制作小书签。

(1)下面请展示在座位上,每组的学生评委团负责给本组成员的作品打分,推选出“阅读国学经典小标兵”候选人。

(2)请同学们给“阅读国学经典小标兵”候选人投票,咱们就采用举手的方式,得票超过一半就可获得“阅读国学经典小标兵”的称号,没有名额限制。(3)请“阅读国学经典小标兵”上前合影留念。

作文教学的“心”字经 篇7

一、近其心, 贴近生活实际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只要留心生活, 用心体验, 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如班内、校内的同学、亲朋好友, 及每天发生的事。二是带领学生走进绚丽多彩的自然界。组织学生爬山、踏青、野炊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风雪雷电、日出日落。三是带领学生感受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让学生深入社区, 调查现象、采访人物;了解超级市场、城市环保、乡村变化;观察街头巷景等。

二、撼其心, 激荡心底真情

“写真话, 动真情, 做真人”应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王松舟的一堂作文课《让至爱在纸上消失》令人拍案叫绝!在这节振撼人心的生命、亲情作文课上, 学生手中的笔顷刻间变成了闪着寒光的刀, 要把五位自己最爱的亲人依次从纸上“抹杀”。短短30分钟, 看着亲人一个个在自己的面前消失, 欢乐的课堂转瞬间变成了哭泣的海洋……通过“让至亲在纸上消失”的想象, 把孩子引入生离死别的场景, 从而真切地品尝到人间悲情, 感受到心灵的煎熬, 这好似一场实战演戏。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场情感体验, 让孩子们懂得亲情的珍贵, 也懂得感恩回报, 重新认识了亲情和生命的价值。实在是一种启发心智、撼动人心的作文教育形式。

三、悦其心, 感受作文快乐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 就作文教学而言, 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我们可以通过打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 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写好”的自信心。

一旦我们在评价中用激励激活了学生写作文的浓厚兴趣, 让他们愿写、爱写, 作文就成了他们自觉、自愿、自乐的行为, 成了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

四、健其心,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念

教学作文, 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文笔, 其终极目标应该是引导他们学会做人, 追求成功。因此, 我们要努力把作文指导与思想教育进行完美的结合, 在教会学生作文的同时, 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让学生每写一篇作文, 都有一个新的认识, 领悟一个新的道理, 思想有新的提高。“思想决定态度, 态度决定行动, 行动决定结果。”只有思想正确、高尚, 才能一步步迈向新的成功。

课例三:《三字经》诵读教学设计 篇8

1.通过诵读《三字经》选段,感受《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2.通过对“学贵以恒”部分内容的学习,感受古人的勤奋好学,对学习应持有的态度与方法有更积极的认识。感受学习《三字经》的趣与乐。

3.了解《三字经》的历史地位与内涵,能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点思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诵读积累《三字经》,了解经文内容,懂得学贵以恒,勤奋的精神永远是可贵的。

【诵读指导】

一、课前交流,拍节奏

初步感受节奏和韵律所带来的快乐。

二、走进《三字经》—— 一个故事一句话

1.师结合图片讲述仲尼师项橐的故事

师: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其实可以缩成这样短短的一句话。(出示句子,指名读)

引导学生把句子读得有味道一些。如:用上手势,把第一个字的读音拉长,再读慢一点……

2.师生对读,逐渐引背

师: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吗?对,《三字经》。熟悉吗?谁来背一背?

三、诵读《三字经》—— 一个主题一段话

1.诵读“披蒲编……学不辍”

(1)师:这几句你们会背吗?(出示相关内容)那就来读一读吧。(生自由读)

(2)师:都说《三字经》一句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想走进这些故事吗?(生自由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3)看图猜故事。师:差不多看完了吧,句子中的故事了解了吗?那我们来做个抢答题。看到这幅画,会想到哪三个字呢?

(4)理解思辨。师:发现了吗,画中这些人物共同的特点是勤奋、好学、刻苦。(相机板书)你最佩服谁?有谁的做法是你不太赞成的?

(5)引读:是的,我明白了——

我们不一定要……但一定要……

我们不需要……但佩服他……

我们也不必……但要学习他……

(6)师: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你想读哪句就读哪句。(指名几人读,评价,男女生对读,齐读,配乐读)

(7)试背。用填空形式引背。师:瞧,不知不觉差不多会背了,这就是熟读成诵。

2.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尔幼学,当效之”

(1)师:从《三字经》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学习,要勤奋刻苦。同学们,如果把人的一生分为幼年、青年、老年,那么,学习应该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呢?看看《三字经》又给我们怎样的答案呢。(出示内容自由读,并交流)看来,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学习。

(2)师:那么,哪个阶段是学习的最佳时机呢?《三字经》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显红句子“尔小生,宜早思……尔小生,宜立志……尔幼学,当效之“。生齐读)

师:“尔小生”,说的就是在座的你们。齐读这六句《三字经》。

(3)师:《三字经》,可以读得很有味道,也可以读得很有意思。来,跟我学。(师带领学生用各种形式变换节奏读)好玩吗?我们来合作读。(师生合作,变换形式与节奏诵读两个回合)

(4)师:你们还有哪些既有意思又好听的读法呢?快试一试吧,一会请你们来展示噢。(生自由读读,展示读)

3.唱《三字经》

师:《三字经》读起来有意思吗?是呀,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不仅能读,还能唱。(请学生用学过的歌曲《捉迷藏》的旋律,唱《三字经》)

四、综观《三字经》 —— 一本书来一席话

师:读了《三字经》,唱了《三字经》。《三字经》给你怎样的感觉?

师:是的,《三字经》包含了一个个道理一个个故事,可谓包罗万象。今天,我们只是在“学贵以恒”的板块里采撷了几个片段,其实《三字经》中还包含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变迁,还有对人生、道德、伦理名物常识的教育都尽在其中……愿大家与经典相伴。(课件演示一本打开又归于合上的《三字经》)

师:老师也写了两句,送给大家。(生齐读)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9

——诵读《三字经》

【教材分析】

教 学 设 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三字经》共188句,1128字。从“学习的重要性”到“礼仪教育”、“常识教育”三大主题以及为实现这三大主题而制定的读书计划,然后举例说明勤学立志是一个人乃至后代带来的影响。今天所学的是“礼仪教育”这部分。它通过黄香、孔融两个孩子的故事渗透孝敬父母,兄弟间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教育,让孩子学会做人。

【教学内容】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知道《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美好品质。【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经典诵读能手”胸贴、“经典诵读小明星” 胸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播放《三字经》人之初篇。)师:你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吗?

你会背《三字经》吗?谁来给大家背一段《三字经》?

小朋友表现真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板书:三字经)齐读课题。

二、诵读感悟

1、(看大屏幕,出示句子)听录音,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师:录音听完了,下面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

2、学生自由读,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指生读《三字经》。

4、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师:把这段《三字经》读给你的同桌听,互相纠正不准确的字音。

5、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师提示:古文的朗读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先来听一听录音,听完你有什么感受?试着读一读。

(播放《三字经》朗读录音,学生听后先说感悟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6、指名读——学生互评——齐读

7、各组选一名学生代表到讲台前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经典诵读能手”。师:为他们祝贺,其他同学要努力,希望我们班能诞生更多的诵读小明星和小能手。

三、了解故事

1、师:关于三字经,老师这里还有两个小故事,我们来看一下。看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看,用心听,用脑想,看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一:《黄香温席》(1)学生看视频。

(2)回答问题:小主人:黄香

所做事情:为父亲暖被窝,不让父亲受凉。

(3)《三字经》里是怎样写他的?(出示句子:“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师:谁愿意来读读?(随机板书: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4)这几句是什么意思?

(5)师:同学们,你们在家有没有帮自己的爸爸妈妈做过事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故事二:《孔融让梨》

(1)师: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谁呢?先来认识一下主人公吧!(出示孔融的图片)他叫孔融!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看视频《孔融让梨》)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一定有聪明的小朋友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谁来说? 师:是呀,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么长,可古人只用了十二个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出 示句子: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板书: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起来读!

师:小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吃,他对兄弟是多么友爱!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生自由说。

过渡:在刚才的句子中,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才是学习各种常识。

四、指导背诵

过渡:这么好的句子,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已经熟记在心了。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会的小朋友一起回答!先准备准备,自己读读!

师:现在来看大屏幕!

1、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子不学,_________。幼不学,_________。玉不琢,_________。人不学,_________。为人子,_________。亲师友,_________。香九龄,_________。孝于亲,_________。融四岁,_________。弟于长,_________。

2、(出示黄香的图片)师:《三字经》中是怎样写他的?一起背!香九龄——(引读)(出示孔融的图片)师:你能背出和这幅图有关的句子吗? 一起背!融四岁——(引读)

3、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4、师: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内容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五、拓展升华

1、说一说:同学们,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

2、在生活中,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看到别人做的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六、总结提高

师: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谦虚礼让,富有爱心,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七、板书设计

三字经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反思

上一篇:游泳记作文800字下一篇:小学关于快乐的除夕为话题的写事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