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印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精选10篇)

印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篇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8月17日

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 强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责任, 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核对象为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

第三条考核工作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受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委托, 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实施考核工作。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 对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考核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 遵循客观公正、突出重点、奖惩分明、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考核主要从食品安全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和食品安全状况两个方面, 对食品安全组织领导、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保障水平等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评议考核。具体考核指标和分值在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方案及其细则中体现, 并根据年度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进行调整。

第六条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考核年度。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每年6月底前, 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并发布本年度考核方案及其细则。

第七条考核采取以下步骤:

(一) 实地检查。每年11月底前,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根据需要, 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考核组, 依据考核方案及其细则对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当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形成实地检查报告。实地检查可采取听取汇报、核查资料、明察暗访等方式。

(二) 自查评分。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按照考核方案及其细则, 对本年度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自评打分, 形成自评报告, 于次年1月15日前报送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对自评报告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三) 部门评审。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按照考核方案及其细则, 结合日常监督检查情况, 对自评报告中相关指标内容进行考核评审, 于次年1月底前形成书面意见送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各部门和单位对相关指标评审结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准确性负责。

(四) 综合评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评审意见及实地检查情况等进行汇总, 可参考第三方机构作出的有关评价, 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作出综合评议, 形成考核报告, 于次年2月底前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审定。考核结果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

第八条考核采取评分法, 基准分为100分。考核结果分A、B、C三个等级。得分排在前10名的为A级, 得分排在第11名及以后的为B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考核等级为C级:

(一) 对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事故, 未及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有效处置, 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者重大损失的;

(二) 对本行政区域内涉及多环节的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 未及时组织整治, 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者重大损失的;

(三) 省 (区、市) 人民政府或其相关部门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的;

(四) 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或者连续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第九条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以及实行奖惩的重要参考, 评议考核中发现需要问责的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

对考核结果为A级的省 (区、市) 人民政府, 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予以通报表扬。

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对考核结果为C级的省 (区、市) 人民政府,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委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约谈该省 (区、市) 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 必要时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约谈该省 (区、市) 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 该省 (区、市) 有关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

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应在考核结果通报后一个月内, 向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出书面报告, 对通报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与时限, 并抄送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条对在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弄虚作假的, 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 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一条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可参照本办法, 结合各自实际情况, 依法制定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印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篇2

为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根据近年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情况,我部重新修订了《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本通知有关规定,我部颁布的《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财农〔2011〕333号)即行废止。

附件: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财 政 部

2013年1月6日

附件:

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务)部门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衡量和评价。

第三条 绩效评价遵循的原则:

(一)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原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采用科学、规范的评价程序和操作方案,准确、全面、系统地衡量资金项目的绩效情况;

(二)有利于推动支农资金整合原则。绩效评价的内容、评价指标以及计分权重设计等方面,应当充分体现支农资金整合的要求;

(三)权责统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有利于促进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权的行使,与承担相应责任相统一;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绩效评价在对评价内容确定量化测定分值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施效果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

第四条 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分级实施。

根据需要,可邀请有关部门、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同时加强对参与评价的组织或个人管理。参与评价的组织或个人要对所做结论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 财政部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制定和修订完善中央财政绩效评价办法;

(二)统一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

(三)对省级财政(务)部门(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部直属垦区,下同)工作层面进行绩效评价;

(四)建立完善奖惩机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落实相关奖惩措施;

(五)加强对省级财政(务)部门绩效评价工作指导。

第六条 省级财政(务)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制定和修订完善省级绩效评价实施细则;

(二)组织实施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工作;

(三)指导和督促项目县做好绩效评价相关工作;

(四)根据对项目县绩效评价结果,落实奖惩措施;

(五)向财政部报送省级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结果;

(六)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并及时整改;

(七)及时向财政部反馈绩效评价经验总结等相关信息。

第七条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一)财政部对省级财政(务)部门的绩效评价:

财政部于每年4月底前对省级财政(务)部门上一年度工作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省级财政(务)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有关要求,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将绩效评价所需材料报财政部。

(二)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

省级财政(务)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自行安排对项目县开展绩效评价的时间,但最迟应在每年9月30日前,将省级对项目县上一年度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情况及结果以正式文件报财政部备案。

第八条 省级财政(务)部门应在职责范围内,按要求切实组织开展对项目县的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绩效评价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坚决防止走马观花、弄虚作假等行为。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负责,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有违规违纪行为的,一经查实,财政部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并在全国范围内通报批评。

第三章 绩效评价的依据和内容

第九条 绩效评价的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规章制度;

(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资金申请文件、资金拨付文件、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总结等有关文件资料;

(三)财政部关于以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为平台整合相关支农资金的要求、各地制定的资金整合方案;

(四)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财政部门反映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效益的有关文件数据;

(五)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的有关批复文件、检查结论,财政部驻当地监察专员办事处出具的有关检查结果,审计部门出具的有关审计报告以及委托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项目评审或竣工验收报告、考评意见等;

(六)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条 财政部对省级工作层面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附1略)。

(一)实施方案制定(主要评价实施方案内容、实施方案报送以及对项目县实施方案审核批复情况);

(二)支农资金整合(主要评价整合资金总规模、省级整合资金规模以及整合资金渠道情况);

(三)资金项目管理(主要评价管理制度建设、资金拨付进度、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工作开展及绩效评价组织实施情况);

(四)组织保障工作(主要评价组织协调机制、与部门密切配合、政策信息宣传以及总结报送情况);

(五)违规违纪行为(主要是对被监察、审计、财政监督机构等查出,或被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等并经查实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 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开展绩效评价,除上述工作层面的评价内容外,还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一)项目完成情况(主要评价完成程度、完成质量、检查验收情况);

(二)项目实施效果(主要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其他效益情况)。

省级财政(务)部门对项目县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和量化标准,在本办法框架内由各地参考附2(略)自行确定。

第四章 绩效评价方法与结果运用

第十二条 中央财政对省级财政(务)部门绩效评价实行百分制,计分采用量化指标,满分为100分(具体评价量化指标附1略)。根据得分的不同情况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60—79分(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结果是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使用的综合评价,将作为资金分配和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

中央财政在分配资金时,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省份,将予以适当的奖励。

省级财政(务)部门在分配资金时,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

第十四条 财政部对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方式向各地进行通报。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和程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各省级财政(务)部门应当参照本办法,制定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印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篇3

第一条 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客观、公正地反映局直属单位、机关科室目标管理状况,根据《**市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办法》(*办发〔2014〕17号)和《**市城市管理局直属单位及机关科室目标管理综合考评责任书》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坚持以下原则: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公平公正、注重实效,转变作风、简便易行。

第三条 成立局责任目标考评领导小组,下设责任目标考评办公室。考评领导小组由局领导班子成员组成,考评小组由调研员和部分职能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

第四条 责任目标制定程序。

(一)重点工作目标由局办公室组织局职能科室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市政府、市城管局阶段性工作重点和局工作目标要求,分解落实到局直属单位、机关科室。

(二)基础工作目标由局办公室、直属机关党委、人事科、计划财务科及执法监督科等职能科室根据局统一要求制定。

(三)责任目标经分管领导审查后由局办公室汇总,报局长办公会审定。目标一经确定,无特殊情况不得调整。

第五条 目标管理考评体系由职能目标、效能目标和共性目标构成。主要内容由二大部分组成:

(一)重点工作目标

1、省住建厅下达的各项限定性、任务性指标;

2、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和上级领导、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

3、市城管局规定的阶段性专项工作任务;

4、局直属单位、机关科室目标管理综合考评责任书。

(二)基础工作目标

主要包括局直属单位、机关科室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队伍建设、法制建设、信访提案办理、统一性的重大活动等共性工作目标。

第六条 责任目标的签定。召开局务会,由局长与局直属单位、机关科室主要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

第七条 考评方式。

(一)考评采取看现场、查资料、重结果等形式进行。

(二)考评分为动态考评、过程考评(含半年考评)和年终综合考评三种方式。其权重分别为:20%、30%、50%。

说明:权重比例每年初可按工作责任大小和完成时限等因素调整。

(三)动态考评由考评领导小组成员和阶段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实施,考评为随机方式;过程考评由考评小组实施,责任目标每半年考评一次,阶段性专项工作和上级领导、部门交办 的任务按需考评次数组成;年终综合考评由考评小组组织,考评领导小组、调研员和相关职能科室主要负责人实施。

第八条 考评依据

所有考评均以书面要求和完成实效为依据。

(一)动态考评。主要考评内容为:工作责任目标、阶段性专项工作责任目标、上级领导或部门要求本部门完成的其它事项。重点考评工作目标完成进展、工作质量和规范管理等状况。

(二)过程考评。主要考评内容为:工作责任目标、阶段性专项工作责任目标、上级领导或部门要求本部门完成的其它事项。重点考评责任目标实施过程、痕迹资料、报表数据等内容。

(三)综合考评。主要考评内容为:依照工作目标责任书(含阶段性重点工作目标)和基础工作目标责任书考评任务完成情况,每年一次。通过听汇报、看资料、群众民主评议、个别座谈等方式进行。

(四)综合评价。针对考评对象的动态考评、过程考评、综合考评结果和加分项,由局考评小组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科室对考评对象进行综合评价,报局办公会审批。

第九条 考评计分办法

(一)所有考评结果,单次考评满分计分以100分为限,综合评价加分最高以加5分为限。

(二)重点工作目标(含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基础工作目标综合得分为:考评得分=本次得分×权重百分率÷次数

第十条 目标考评工作分组进行。局直属各单位为一组,机关各科室为一组。

(一)局直属各单位责任目标考评总分为200分。其中:重点工作目标(含阶段性工作目标)100分,基础工作目标100分。单项工作成绩突出的实行奖励加分。加分项为:受市级以上(含市级)表彰加分、争创加分、突出贡献加分,最高累计加分不超过5分。

(二)机关科室责任目标考评总分为100分。其中业务工作目标60分、机关工作目标40分。按工作完成情况评分,不考虑加分。

第十一条 评分细则由指标对口责任科室制定,局办公室汇总,局长办公会通过执行。

第十二条 工作目标责任考评奖惩。目标管理优胜单位列入局先进单位候选名单,奖励参照《**市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办法》(*办发〔2014〕17号)和相关政策执行。未达标单位要通报批评并要求整改,对连续两年未达标的局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实行问责和诫免谈话,并离岗培训。

第十三条 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等次。

综合得分95分(含95分)以上为优秀,95分以下至90分为合格,90分(不含9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十四条 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结果,由局责任目标考评小组负责填写《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结果备案表》,作为领导

班子调整配备和领导干部培养、管理、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五条 工作责任目标考评结果与局直属单位副科级以上(含副科级)人员和机关科室人员年终考核得分挂钩,作为公务员考核评定等次的主要依据,并依据《公务员管理条例》进行奖惩。

第十六条 如因改革造成职能职责变动、考核指标对应调整。

第十七条 责任目标考核工作原则上在次年一月中旬前完成。

第十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局直属单位、机关科室责任目标管理与考评。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

印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篇4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道路客运企业安全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渝办发〔2008〕53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道路客运企业安全考核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三月二日

重庆市道路客运企业安全考核办法(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和对道路客运企业的安全评估、安全检查。

本办法所称道路客运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指在本市境内从事道路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的企业和汽车客运站(场)。

从事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的企业和公交站(场)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六)《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七)《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八)《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管理办法》;

(九)《机动车安全技术运行条件》(GB/7258―2004);

(十)《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交通部令第10号);

(十一)《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8号)。

三、标准分值与等级设定

(一)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考核满分为1000分。

(二)800分以下为D级(不合格);800―899分为C级(基本合格),900―949分为B级(合格),950分以上分为A级(优良)。

四、管理标准

(一)组织机构

1.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加强对交通安全的领导。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负责人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

2.企业应设置日常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按100辆客运车辆以上3―5人配备,超过500辆车适当增配,不足100辆按3人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从事运输活动的管理能力和相应的安全知识,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二)安全管理职责

1.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全员岗位安全责任制。

2.企业应建立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将安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

(三)客运驾驶人管理

1.驾驶人驾驶客运车辆,必须持有与驾驶车辆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男性不得超过60周岁,女性不得超过55周岁,3年内没有发生一次死亡1人以上的交通事故负同等责任及以上的记录,取得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交通违法积分未满12分,同时具备良好的驾驶技能。

2.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驾驶人录用标准。新聘驾驶人应由运输企业组织学习,经技能考试和安全知识考核合格取得本企业客运车辆驾驶资格后方能上岗,有关考核录用记录应保存备查。

3.企业录用驾驶人应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工资由企业统一发放。

4.建立驾驶人安全考评制度。根据违法记录、事故记录、劳动纪律和技能测试等内容,建立驾驶人安全考评制度,将安全业绩和驾驶人收入挂钩,实施安全绩效工资。每月定期查询驾驶人的违法信息和事故信息,并监督驾驶人接受违法行为的处理。

凡发生一次死亡1人以上的交通事故负同等责任及以上的驾驶人,3年内不得驾驶客运车辆。凡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交通事故负同等责任及以上的驾驶人,终生不得驾驶客运车辆。一个记分周期内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客运驾驶人,在违法记分未消除之前不得从事客运工作。企业对累计有3次以上交通违法行为未接受处理的驾驶人,要强制调整下车接受处罚并学习7天,有2次以上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被处理的客运驾驶人,要调整下车接受处罚并学习15天,对累计有5次以上交通违法行为未接受处理和超载20%以上的客运车辆,要强制停运7天,车辆承包人和责任驾驶人要接受处罚和学习;对屡次违反交通法规和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人,调离驾驶岗位。

5.企业应建立驾驶人安全信息档案。内容包括:驾驶人的基本信息和动态管理信息,记载驾驶人登记情况和交通违法记录、交通事故、劳动纪律等。

6.营运里程在400公里以上的班线客运车辆应建立驾驶人行车日志制度。行车日志中明确驾驶人姓名、驾驶车辆牌号、车辆运行线路、发班时间、始发站、中途停靠站、终点站、停车休息时间以及行车中发生的车辆技术故障、隐患、事故和气候、道路状况等。行车日志由驾驶人填写,若行车日志与实际不相符,逃避检查、查验,运输企业应将当班驾驶人调整下车接受处理。

7.严禁驾驶人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和超速驾驶。企业应科学运用GPS和行车记录仪等手段加强动态监管,对连续行驶4小时的驾驶人应停车休息20分钟,驾驶人24小时内实际驾驶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小时。企业必须根据运行线路里程和运行时间配备足够数量的驾驶人。驾驶人夜间(22时至次日6时)运行的客运班线必须避开三级以下的公路。

企业对长途客运班车(单程400公里以上)应建立中途休息管理制度,指定中途休息点并登记。

8.企业应建立驾驶人出车前问询、告诫制度。驾驶人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过度疲劳、情绪不稳定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上岗。企业应将相关部门通报的危险路段、恶劣天气等信息及时通报本企业驾驶人。

9.建立客运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举报制度。企业应建立客运驾驶人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在车辆轿厢内张贴或喷涂醒目的交通违法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对本单位车辆及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四)营运客运车辆管理

1.企业应推行客运车辆公司化经营,逐步取消挂靠经营。

2.客运车辆应安装符合国家规定的行车记录仪或GPS等监控设备,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客运车辆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处理记录信息,对相应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理。

3.客运车辆在核定的经营范围内,严格按核定的线路、站点运行,不得擅自变更。

4.建立客运车辆的定期维护和检查制度。

(1)客运车辆二级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并在本市一、二类大中型客车维修企业进行维护。企业应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等有关技术标准和维护合同,对维护保养项目进行逐项核实,严禁擅自减少维护项目。

(2)健全车辆例检制度。保持车辆的制动、传动和转向系统以及灯光、喇叭、刮水器等安全部件齐全有效;车辆各连接部位装置牢固可靠;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轮胎。转向轮使用同厂牌、同规格、同层级、同花纹的轮胎,不得使用翻新轮胎,其胎冠花纹深度不小于3.2mm,其余轮胎的胎冠花纹深度不小于1.6mm。客车应装备合格有效的灭火器及消防锤,灭火器在车上应安装牢靠并便于取用;车辆熄火后能做到手动开启车门;根据行车需要(线路沿线气候特征)配备防滑链、三角木等防滑用具。

5.客运车辆必须证照齐全,按照规定进行年度审验。

6.严格执行客运车辆的强制报废制度。不得使用报废车的总成和零、部件拼装或自行改装车辆,严禁已报废的车辆从事客运经营,不得擅自改装已取得《道路运输证》的客运车辆。

7.进站客运车辆必须严格遵守汽车站(场)安全管理的规定,自觉接受安全检查。停班、休班的客运车辆应统一停放管理。

8.中型中级以上及大高级客车应安装视频播放设备。客运车辆驾驶人、售票员或安全管理人员在发车前应利用客车视频播放设备和人工宣讲的方式,向乘客宣传安全乘车和应急处置常识。

9.客运车辆必须按照车辆行使证核定的载客人数载运旅客,不得超载。

10.企业应当对每一辆客运车辆建立管理档案。每月必须对车辆的交通违法信息进行查询,并监督客运驾驶人接受处理。累计有5次以上交通违法行为未处理的客运车辆,要强制停运。

(五)客运站(场)的安全管理

1.客运站(场)应当配备与核定等级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并保证其正常使用。

2.客运站(场)应加强对“三危品”(易燃、易爆、易腐蚀危险品)的检查,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防止“三危品”进站(场)上车。

3.客运站(场)应当和企业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各自安全管理职责。

4.客运站(场)经营者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建立专项管理制度,车辆安全检查不合格、行车手续不齐、超载的车辆不得出站,交通违法记分满12分的驾驶人不得驾驶客运车辆。应对出站(场)客车的转向、制动、刮水器、轮胎、车辆行驶证、驾驶证及从业资格证进行检查。

5.客运站(场)经营者应当禁止无经营资质的车辆进站(场)从事经营活动。

6.合理安排发车时间,确保市内长途客车零点前到达目的地。

7.客运站(场)经营者应当制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报告程序、应急指挥、应急设备的储备以及处置措施等内容。每年至少按应急预案演练一次。

8.客运站(场)应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悬挂交通安全标语,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橱窗和交通安全宣传展板,播放交通安全宣传录像。

(六)企业与承包经营者的安全责任

本条所称“承包经营者”是指以各种方式经营运输企业车辆的自然人或法人。

1.企业责任

(1)企业应将承包经营车辆纳入企业交通安全管理范围,切实将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承包经营者。

(2)企业应与承包经营者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

(3)企业根据车辆的违法行为和事故记录,对承包经营者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予以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承包经营资格。

2.承包经营者责任

(1)承包经营者应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服从企业的安全管理,履行安全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职责和义务。

(2)承包经营者应加强对车辆驾驶人的安全管理,督促其遵章守纪,对驾驶人的违法行为要督促其接受处理。

(3)承包经营者应在符合资质的维修企业按标准和规范对车辆进行日常保养,严禁车辆带病运行。

(4)承包经营者必须按照规定的线路进行经营,不得擅自改变核定的运行线路和停靠站(场)。

(七)安全管理制度

1.例会制度。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企业安全工作例会每月召开1次,遇有特殊情况应随时召开。

2.培训与学习制度。

(1)企业应制定驾驶人培训方案,相应制定准入培训、定期培训、特殊情况培训等计划。培训内容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行车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车辆维护保养常识、应急处置及安全管理制度等。

(2)定期安全学习制度。驾驶人和承包经营者每月不少于4小时,管理人员不少于4小时,其余职工不少于3小时。

3.监督检查制度。

(1)企业应安排专人每月定期上网查询本单位车辆及驾驶人的违法信息和交通事故信息,通报到当事人,督促其到相关部门接受处理,并按照企业规定进行处理。

(2)对本单位的安全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不少于1次,分管负责人每月不少于2次,安全科(处)每月不少于3次。

(3)检查应结合重点路段和重点时段,采取深入运行线路路检路查、跟车秘查暗访等方式进行。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作出相应处理并落实责任人及时整改、验收合格。

4.运行线路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客运车辆运行线路管理方案,内容包括:运行线路名称、里程、站点、道路状况及危险路段、运行时间、气候特征,本线路车辆的运行操作注意事项等。

5.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1)企业针对重大事故以上、车辆运行途中发生的驾驶人伤病、车辆故障、恶劣气象等危及行车安全的因素,完善应急预案,尤其要建立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与驾驶人、承包经营人之间的应急联系机制,及时处理车辆运行途中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

(2)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限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

(3)企业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施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坚持“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原则处理事故。事故结案后60日内,对有关责任人按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有关部门备案。

6.定期评析制度。企业应及时准确填报事故统计报表,并按规定时间上报相关部门。每月对所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和驾驶人违法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通报。每季度评析本企业的安全工作状况,查找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对策。

7.安全绩效考核制度。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的收入实行安全绩效考核。评为A级的全额发放安全绩效工资并给予奖励,评为B级的全额发放安全绩效工资,评为C级的扣发30%安全绩效工资,评为D级的全额扣发安全绩效工资。

8.安全投入制度。企业应按国家规定提取安全费用,用于安全投入。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全经费的提取可逐年提高,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

(八)基础管理资料

1.安全会议记录;

2.安全培训学习记录;

3.安全检查记录(含路检路查、上网查询、车辆检查及相关处理情况、安全隐患及整改情况);

4.驾驶人安全信息档案;

5.安全评析及事故档案;

6.安全目标责任书档案;

7.车辆安全管理档案;

8.车辆行车日志台账;

9.客运车辆运行线路管理档案(运行线路名称、里程、站点、道路状况及危险路段、运行时间、气候特征,本线路的车辆运行操作注意事项)。

(九)安全风险防范

1.企业应具备与其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责任赔偿能力,建立并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2.法人企业应按《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发〔2008〕14号)要求,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3.营运车辆应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承运人责任险。

(十)安全目标考核

1.企业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内。

2.企业一年内发生一次死亡3-5人负同等责任及以上事故3次,评估等级为D级;一年内发生一次死亡6-9人负同等责任及以上事故2次,评估等级为D级;一年内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负同等责任及以上事故,评估等级为D级。

3.企业发生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每次事故扣分:(1―N/M)×责任事故分值;M为全市客运车辆总数;N为单位车辆总数。

4.客运车辆严重交通违法率(超载20%、超速50%以上),扣分为:Y/X×本项总分值,X为全市严重交通违法总量;Y为企业车辆严重交通违法总量。

五、安全评估

(一)本办法作为考核我市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全市道路客运企业应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认真开展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三)由各级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公安、交通、安监、监察、国资等相关部门参加,依据本办法,每年对道路客运企业开展一次安全评估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印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篇5

核评级办法》的通知

鲁安监发〔2009〕126号

各市安监局,有关企业:

为进一步深化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工作,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09]124号)、《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 〔2008〕68号)精神要求,依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等三个行业标准,结合我省实际,省安监局制定了《山东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以下简称《考核评级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函告省局。

联系人: 卢叶峰

联系电话:0531-81792208

E-mail: whc805@163.com

印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篇6

党中央有关部门,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全国政协办公厅, 高法院, 高检院, 有关人民团体, 有关企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卫生厅 (局)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卫生局:

为了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 加强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 强化医疗收入监督检查, 有效防治虚假医疗票据, 规范医疗收费行为,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号) 以及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和财政票据管理制度相关规定, 我们制定了《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2012年9月21日

附件:

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 加强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 强化医疗收入监督检查, 有效防治虚假医疗票据, 规范医疗收费行为,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号) 以及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和财政票据管理制度相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收费票据的印制、领购、核发、使用、保管、核销、销毁、稽查等活动, 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收费票据, 是指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以下简称医疗机构) 为门诊、急诊、急救、住院、体检等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取得医疗收入时开具的收款凭证。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 包括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是指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和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中, 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 (所) 、疗养院, 以及具有医疗救治资质和功能的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 (所、站) 等公共卫生机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级卫生室。

第四条医疗收费票据是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 是财政、卫生、社保、审计、监察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

医疗收费票据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医疗费用报销的有效凭证。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以下简称财政部门) 是医疗收费票据的主管部门, 按照职能分工和管理权限负责医疗收费票据的印制、核发、保管、核销、稽查等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以下简称卫生部门) 是医疗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 按照职能分工和管理权限负责指导和监督医疗机构规范使用医疗收费票据。

各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是单位内部医疗收费票据管理的职能部门, 统一负责本单位医疗收费票据的申领、保管、使用与缴销等工作, 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票据管理。

第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收费票据的印制、核发 (领购) 、保管、使用、核销、销毁、稽查及收费信息等纳入财政票据管理信息系统, 实行全程跟踪监管, 全面提高票据信息电子化管理水平。

第二章医疗收费票据的种类、内容和适用范围

第七条医疗收费票据包括门诊收费票据和住院收费票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 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医疗收费票据种类, 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八条医疗收费票据一般应设置为三联, 包括存根联、收据联和记账联, 各联次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省级财政部门可根据管理需要, 确定具体联次。

医疗收费票据的规格、式样等由财政部商卫生部统一制定。

第九条门诊收费票据基本内容包括票据名称、票据编码、业务流水号、医院类型、开票时间、姓名、性别、医保类型、医保付费方式、社会保障号码、项目、金额、合计、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账户支付、其他医保支付、自费、收款单位、收款人等。

住院收费票据基本内容包括票据名称、票据编码、业务流水号、医院类型、开票时间、姓名、性别、医保类型、医保付费方式、社会保障号码、项目、金额、合计、预缴金额、补缴金额、退费金额、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账户支付、其他医保支付、自费、收款单位、收款人等。

第十条医疗机构为门诊、急诊、急救、体检等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取得下列医疗收入, 应当使用门诊收费票据:

(一) 诊察费;

(二) 检查费;

(三) 化验费;

(四) 治疗费;

(五) 手术费;

(六) 卫生材料费;

(七) 药品费, 包括西药费、中草药费、中成药费;

(八) 药事服务费;

(九) 一般诊疗费;

(十) 其他门诊收费。

门急诊留院观察患者收费使用门诊收费票据。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为住院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所取得下列医疗收入, 应当使用住院收费票据:

(一) 床位费;

(二) 诊察费;

(三) 检查费;

(四) 化验费;

(五) 治疗费;

(六) 手术费;

(七) 护理费;

(八) 卫生材料费;

(九) 药品费, 包括西药费、中草药费、中成药费;

(十) 药事服务费;

(十一) 一般诊疗费;

(十二) 其他住院收费。

第十二条门诊收费票据和住院收费票据应当按规定用途使用, 不得串用。

第十三条下列收入, 不得使用医疗收费票据:

(一) 住院押金、预收诊疗费等预收款项。

(二) 财政补助收入。即医疗机构从财政部门取得的补助收入。

(三) 上级补助收入。即医疗机构从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等取得的补助收入。

(四) 科教项目收入。即医疗机构取得的除财政补助收入外专门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

(五) 其他收入。即开展医疗业务、教科项目之外的活动取得的收入。如, 培训费、租金、食堂收费、投资收益、财产物资盘盈、接受捐赠等。

第三章医疗收费票据的印制、领购和核发

第十四条医疗收费票据由国务院和省级财政部门分别监 (印) 制。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确定承印企业, 并与其签订印制合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医疗收费票据, 不得存放、携带、邮寄、运输、买卖伪造或变造的医疗收费票据。

第十五条印制医疗收费票据应当使用防伪专用纸张, 设置全国统一的防伪标识, 套印全国统一样式的财政票据监制章。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使用伪造的财政票据防伪用品、标识和财政票据监制章。

第十六条医疗收费票据由独立核算、会计制度健全的医疗机构向同级财政部门领购。京外中央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收费票据, 由财政部委托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买卖、介绍他人买卖医疗收费票据。

第十七条医疗收费票据实行凭证领购、分次限量的领购制度。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首次申领医疗收费票据, 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先行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 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提交申请函, 详细列明领购医疗收费票据的种类、使用范围等;并提供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及复印件、卫生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县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文件复印件等资料。

财政部门依照本办法, 对医疗机构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对符合医疗收费票据管理规定的申请, 予以核准, 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 并发放医疗收费票据;对不符合医疗收费票据管理规定的申请, 不予核准, 并向申领医疗机构说明原因。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再次领购医疗收费票据, 应当出示《财政票据领购证》, 并提交前次领购医疗收费票据的使用情况说明, 经财政部门审验无误后, 方可继续领购。

医疗收费票据的使用情况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医疗收费票据领购、使用、作废、结存等情况, 取得的医疗收费收入情况等。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领购医疗收费票据实行限量发放, 每次领购数量一般不超过本单位6个月的需要量。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领购医疗收费票据时, 按照规定可以收取工本费的, 应当向财政部门支付财政票据工本费。

第四章医疗收费票据的使用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和财政部门要求使用医疗收费票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非法取得、作废和虚假的医疗收费票据;不得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出借、代开、虚开、擅自销毁医疗收费票据;不得将医疗收费票据与其他财政票据、税务发票互相串用。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取得门诊医疗收入和住院医疗收入, 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医疗收费票据, 并加盖本单位财务章或收费专用章。医疗机构不开具医疗收费票据的, 付款方有权拒绝支付款项。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开具医疗收费票据时, 应当全部联次一次、如实填写, 做到字迹清楚, 内容完整、真实, 印章齐全, 各联次内容和金额一致。填写错误的, 应另行填写。因填写错误、医疗退款等原因作废的票据, 应加盖作废戳记或者注明“作废”字样, 并完整保存全部联次, 不得私自销毁。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收费票据管理制度, 设置管理台账, 指定专人负责医疗收费票据的领购、使用登记、保管、核销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妥善保管医疗收费票据, 设置票据专柜或专库, 做好票据存放库房 (专柜) 的防盗、防火、防潮、防蛀、防爆、防腐等工作, 确保医疗收费票据存放安全。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启用医疗收费票据时, 应当检查是否有缺页、号码错误、毁损等情况, 一经发现应及时交回财政部门处理。

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遗失医疗收费票据, 应当及时在县级以上媒体上声明作废, 并将遗失票据名称、数量、号段、遗失原因及媒体声明资料等有关情况, 以书面形式报送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核查、处理。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妥善保管已开具的医疗收费票据存根, 票据存根保存期限原则上为5年。保存5年确有困难的, 应向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经财政部门审核后, 可以提前销毁。

第三十条对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医疗收费票据存根和尚未使用但应予作废销毁的医疗收费票据, 由医疗机构负责登记造册, 报经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核准后, 由财政部门组织销毁。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撤销、改组、合并的, 应及时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的变更或注销手续, 并对已使用的医疗收费票据存根及尚未使用的医疗收费票据登记造册, 交送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统一核销、过户或销毁。

第三十二条省级财政部门监 (印) 制的医疗收费票据, 应在本行政区域内核发使用, 但本地区派驻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疗机构在派驻地使用的情形除外。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医疗收费票据印制企业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各级财政、卫生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 对医疗收费票据的领购、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年度稽查或者不定期的专项检查。

第三十五条各级财政、卫生等部门对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不得向被查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自觉接受财政、卫生、社保、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 如实反映情况, 提供资料, 不得隐瞒情况、弄虚作假或者拒绝、阻碍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领购、使用、管理医疗收费票据的, 财政部门应责令医疗机构限期整改。

第三十八条单位和个人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 依照国家有关财政票据管理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省级财政、卫生部门应根据本办法,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报财政部、卫生部备案。

第四十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印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篇7

中大人力资源〔2016〕16号

中山大学关于印发专职科研系列人员

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医院(单位),产业集团,各有关科研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聘用与管理,学校制订《中山大学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经学校2016年第7次常委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山大学

2016年9月5日

中山大学专职科研系列人员

考核实施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聘用与管理,引导专职科研系列人员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推动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职业发展,根据《中山大学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聘用管理办法(试行)》(中大人事〔2014〕19号)和《中山大学加快专职科研系列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中大人事〔2015〕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和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坚持公平公正、分类评价的原则,对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进行考核。

第三条 本办法中考核的专职科研系列人员是指按照中大人事〔2014〕19号和中大人事〔2015〕12号文件招聘的校本部专职科研系列人员。

二、考核的主体 第四条

学校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岗位聘用委员会授权成立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小组,小组成员由相关学科专家和科学研究院、发展规划办和人力资源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审议确定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考核结果及考核结果运用。

第五条 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设立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小组,小组成员由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党政领导、系所负责人和相关学科教授代表组成,负责学院层面考核的具体工作。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考核小组名单需报学校备案。

三、考核的依据与内容

第六条 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考核形式分考核和聘期期满考核。

第七条 学校和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以《中山大学专职科研系列岗位聘用合同》的内容为基础,对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职业操守、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第八条

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在不低于本办法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科特点制定本单位的考核实施办法,特别要根据岗位等级的差异对论著发表(或决策研究采纳)和科研项目的申请及完成做详细规定,并报送学校审批后执行。第九条 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忠诚教育事业,恪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团结合作,关心集体,自觉维护学校声誉。

第十条 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聘期内原则上至少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人文社科类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

受聘特聘研究员岗位者,三年聘期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4篇被CSSCI等收录的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学校列为文科一类重要学术刊物(或本学科公认的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主持不少于1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至少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排名前三,不包括主持人)不少于1项的国家级重点项目。

受聘特聘副研究员岗位者,三年聘期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3篇被CSSCI等收录的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学校列为文科一类重要学术刊物(或本学科公认的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或有正式出版的高水平学术著作(第一作者)。主持不少于1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特聘副研究员三级岗、二级岗可以放宽至主持不少于1项的省部级科研项目。

2.理工医科类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 受聘特聘研究员岗位者,三年聘期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4篇被SCI或EI等收录的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Thomson Reuters JCR-SCI期刊分区表一区的期刊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JCR-SCI期刊分区表二区及以上(或本学科公认的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篇。主持不少于1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至少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排名前三,不包括主持人)不少于1项的国家级重点项目或主持完成技术开发横向项目且累计到校经费200万元以上。

受聘特聘副研究员岗位者,三年聘期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3篇被SCI或EI等收录的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Thomson Reuters JCR-SCI期刊分区表一区的期刊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JCR-SCI期刊分区表二区(或本学科公认的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主持不少于1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特聘副研究员三级岗、二级岗可以放宽至主持不少于1项的省部级科研项目。

3.文理医工科类助理研究员聘期内在本学科领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2篇学术论文;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

研究助理聘期内在本学科领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1篇学术论文;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各单位根据岗位实际提出具体的考核内容要求。

第十一条 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为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制定考核任务,应在本办法的基础上,根据所在学科特点和科研工作规律,对聘期考核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分三个进行约定。考核重点关注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科研工作进展及实际工作成果。

四、考核程序

第十二条 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的考核程序如下:

1.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在本单位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期满前2个月、聘期考核期满前3个月,启动考核或聘期考核工作;

2.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填写《中山大学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聘期考核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接收考核材料;

4.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小组评议,报学校审议;

5.学校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小组审议,确定考核结果;

6.学校下达考核结果通知,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将考核结果通知到个人。专职科研系列人员考核为常态化工作,学校随时接收各院系(或直属科研机构)的考核材料。

五、考核及其结果运用

第十三条 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与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薪酬调整、奖励的依据:

1.完成目标任务且业绩突出者,给予考核优秀; 2.完成目标任务者,给予考核合格; 3.目标任务部分完成者,基本合格;

4.目标任务未完成或出现重大工作失误者,给予不合格。

第十四条 考核的结果运用如下:

1.考核结果优秀者,学校承担其下一年岗位工资和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部分的100%;科研团队可向学校申请调整其团队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岗位等级。聘期内连续两年考核优秀且业绩成果突出者,可根据《中山大学关于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聘任副教授、教授职务的规定(试行)》(中大人力资源〔2016〕17号),由所在单位推荐提前申请聘任副教授职务。

2.考核结果合格者,学校承担其下一岗位工资和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部分的100%。3.考核结果基本合格者,学校降低其下一年岗位级别一个等级,学校按降低后的等级兑现待遇。学校承担其下一岗位工资的70%和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部分的100%,科研团队承担其岗位工资的30%。

4.考核结果不合格者。学校降低其下一年岗位级别两个等级,学校按降低后的等级兑现待遇。学校承担其下一岗位工资的50%和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部分的100%,科研团队承担其岗位工资的50%。

不同意调低岗位级别处理者,或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予以解聘。

六、聘期考核及其结果运用

第十五条 聘期考核的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第十六条 聘期考核的结果运用如下:

1.考核结果合格者,原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岗位聘用合同期满自然终止,原则上学校不再续签专职科研人员聘用合同。

根据《中山大学关于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聘任副教授、教授职务的规定(试行)》(中大人力资源〔2016〕17号),可申请聘任中山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务; 对于科研成果突出、进展良好,且有本人主持在研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专职科研系列人员,经单位聘任小组讨论通过,可向学校申请续聘,最多续1个聘期,续聘期不超过3年。

2.考核结果不合格者,原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岗位聘用合同期满自然终止,学校不再续签专职科研人员聘用合同。

七、争议与申诉

第十七条 若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在接到结果通知10天内,向学校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岗位聘用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处作为委员会执行机构,代为接受有关申诉和投诉,并及时向学校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岗位聘用委员会主任委员报告。

八、其他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处解释。

印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篇8

华矿发[2010]6号 山东华泰矿业 有 限 公 司 ★

中共山东华泰矿业有限公司委员会 关于印发《党支部工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党(总)支部:

现将《党支部工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贯彻意见,望一并贯彻执行。

1、各党支部要对工作量化考核高度重视,党支部书记要具体负责,严禁弄虚作假、月底突击准备材料等现象的出现,确保本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2、党支部工作量化考核管理注重过程的控制,在较短的周期内体现各党支部工作的差异。各党支部要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争先创优规划,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

3、验收考核人员要本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严格标准,认真考核,真实反映各支部的工作开展情况,以保证 1

党支部目标考核的实际效果。

4、各党支部要以推进支部工作量化考核管理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公司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日

发:党委委员,董事,副经理、总师、安监处长,经理助理、副 总工程师、各党(总)支部,存档中共华泰矿业公司委员会党群部二○一○年二月二十日印

党支部工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积极应对经济危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公司安全、经营目标的实现,根据《党章》和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加强企业党建工作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经公司党委研究,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范围

公司党委所属各党总支、党支部。

二、考核原则

1、坚持以定量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效率和突出重点的原则,考核内容和结果评判既不与其他部门重复以减少基层支部工作量,又能提高工作效率,体现支部重点工作。

3、考核内容既体现支部工作事前预防和保障的功能,又体现保障结果的最终评价。

三、考核方法

1、考核分为党支部日常工作、党委委员及职能部门评议、党支部书记理论考试三部分,采用百分制考核。

⑴党支部日常工作占70%(量化考核细分政治业务学习、基础创建工作、活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四大项,每大项减分不得超过该大项的标准分值,加分项加分不受百分制的限制);

⑵党委委员、职能部门评议占20%(评议主要包括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员工队伍建设及工作创新四个方面); ⑶党支部书记理论考试占10%(考试内容包括党章、基层党支部工作条例、党的基层组织工作500问、公司及集团公司一系列文件精神等)。

2、实行月度抽查与季度考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季度结束后,将各支部按综合得分多少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奖惩,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

3、坚持检查有关记录与座谈核实相结合的方法,凡记录与座谈核实不相符的,本项不得分。

4、量化考核表没有明确要求的,经考评组研究,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加、扣分。

四、考评奖励标准

1、奖励标准:每季度对综合考评前三名的党支部对其党支部书记分别奖励500元、300元、200元;对综合考评后三名的党支部进行大会通报批评,并且党支部书记要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党委组织科。

2、各季度考评得分的累加作为年度考核评先树优的主要依据,对年度考评总分在后三名的党支部,将取消优秀党支部、优秀党支部书记的评选资格。

3、奖金来源:由党费列支。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基层党支部工作量化考核的领导,公司成立基层党支部工作量化考核工作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委员任副组长,组织科、党群部、纪委、工会等政工部门相关人员为成员。考核工作组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标准及办法的解释、修改工作,考核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组织科,负责日常管理、督导检查和考核奖惩等工作。

附:

1、《党支部工作量化考核表》;

2、《党支部工作业绩评议表》。

印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篇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规范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税务总局制定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

二〇—〇年二月二十日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非居民企业,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企业所得税核定办法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非居民企业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并应按照其实际履行的功能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的原则,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据实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四条非居民企业因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准确计算并据实申报其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采取以下方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一)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收入或通过合理方法推定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成本费用的非居民企业。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二)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成本费用,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的非居民企业。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总额/(1-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三)按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经费支出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的非居民企业。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经费支出总额/(1-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营业税税率)×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第五条税务机关可按照以下标准确定非居民企业的利润率:

(一)从事承包工程作业、设计和咨询劳务的,利润率为15%-30%;

(二)从事管理服务的,利润率为30%-50%;

(三)从事其他劳务或劳务以外经营活动的,利润率不低于15%。

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非居民企业的实际利润率明显高于上述标准的,可以按照比上述标准更高的利润率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第六条非居民企业与中国居民企业签订机器设备或货物销售合同,同时提供设备安装、装配、技术培训、指导、监督服务等劳务,其销售货物合同中未列明提供上述劳务服务收费金额,或者计价不合理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相同或相近业务的计价标准核定劳务收入。无参照标准的,以不低于销售货物合同总价款的10%为原则,确定非居民企业的劳务收入。

第七条非居民企业为中国境内客户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凡其提供的服务全部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应全额在中国境内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凡其提供的服务同时发生在中国境内外的,应以劳务发生地为原则划分其境内外收入,并就其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劳务收入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务机关对其境内外收入划分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有疑义的,可以要求非居民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明,并根据工作量、工作时间、成本费用等因素合理划分其境内外收入;如非居民企业不能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明,税务机关可视同其提供的服务全部发生在中国境内,确定其劳务收入并据以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八条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适用不同核定利润率的经营活动,并取得应税所得的,应分别核算并适用相应的利润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凡不能分别核算的,应从高适用利润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九条拟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的非居民企业应填写《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表》,报送主管税务机关。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企业报送的《鉴定表》的适用行业及所适用的利润率进行审核,并签注意见。

对经审核不符合核定征收条件的非居民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自收到企业提交的《鉴定表》后15个工作日内向其下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将鉴定结果告知企业。非居民企业未在上述期限内收到《税务事项通知书》的,其征收方式视同已被认可。

第十条税务机关发现非居民企业采用核定征收方式计算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不真实,或者明显与其承担的功能风险不相匹配的,有权予以调整。

第十一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可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确定适用的核定利润率幅度,并根据本办法规定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报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备案。

印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篇10

镇国税发“2009”45号

关于印发《镇江市国家税务局 2009年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辖市(区)国家税务局、市区各税务分局、机关各部门: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国税系统税收管理工作水平,坚持依法治税,促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改进工作作风,优化纳税服务,加强队伍建设,推进‚管理提升年‛和‚纳税服务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现结合市局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特制订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原则

(一)突出重点工作原则。全市国税系统年度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作为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坚持日常考核原则。日常考核为主、集中考核为辅。

(三)强化计算机考核原则。充分利用计算机生成的税收征管信息资源,凡计算机应用能够生成的信息数据,均应以系统自动生成数据作为考核依据。

(四)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择可量化指标或可以

-1-明确考核内容的目标作为考核目标,日常考核扣分、集中考核扣分和加分及考核总得分均在‚行政办公系统‛中公布。

(五)实行‚重大问题一票否决‛原则。考核年度内发生重大问题、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廉政事件,在评选年度先进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二、考核内容

(一)考核范围: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包括考核年度内全部工作范围。考核年度内需新增或调整、取消的考核项目,应由考核部门提出申请、报考核办审核、并经局长室研究发文执行。

(二)考核方式: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年终集中考核与结转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1、日常考核实行最低扣分值。最低扣分值不包含在年终集中考核扣分内,时间截止11月30日,未完成分值部分结转至考核单位。日常考核扣分不封顶。其中:

(1)对考核项目涉及全系统所有单位的最低扣分值调整为20分,分别为办公室、人教处、监察室。

(2)对考核项目涉及辖市区局和市区分局的最低扣分值为15分,分别为法规处、征管处、流转税处、所得税处、计统处、财管处、进出口处、信息中心。

(3)对考核项目涉及辖市区局的最低扣分值为10分,分别为国际税务管理处、稽查局。

(4)对考核项目涉及内容较少的最低扣分值为8分,分别为培训中心、机关服务中心、机关党委。

2、集中考核由市局考核办公室统一组织,确定抽查内容,实施考核。

3、结转考核。对省局目标考核扣分事项,按1:2比例加倍结转至各职能处室。同时对省局明确到基层单位的考核扣分事项,按1:2比例加倍结转到基层单位,但本局已进行考核扣分的事项除外,即同一事项不重复考核。

4、实行机关处室在全省排名考核。年终在全省考核中排名倒数1、2、3位分别扣3、2、1分;或最后1等(三个等级以上‘含三等’)的扣3分。

5、加强目标考核工作督查。(1)日常考核必须按季进行,以促进工作及时持续改进,不得在年底一次性扣分。对季度未及时开展日常考核的,或者年底一次性扣分超过50%的单位,市局考核领导小组将予以在0.5-3分幅度内扣分。(2)考核单位对照目标管理考核规定出现应考核未考核情况的,市局考核领导小组责成及时纠正。对仍未执行的,市局考核领导小组将对该项扣分内容实行考核单位与被考核单位同时考核结转。(3)对高于、低于扣分标准或重复扣分的,市局考核办公室按照考核扣分标准进行调整。

(三)考核‚一票否决‛范围:在考核年度内发生以下问题之一的,由市局党组审定在年度先进单位时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其对应的考核项目分值全部扣完:

1、发生领导班子成员违法违纪行为,受到行政记过处分或撤消党内职务以上处分的。

2、发生重大违法违纪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3、发生严重失职、渎职、侵权行为导致在税务诉讼案件中败诉、或被上级领导机关通报点名批评、或被新闻媒体曝光,给国税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的。

4、对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重大税收和人员违法案件或线索查处不及时,或不按规定报告案件进展情况,或隐瞒重要案情,或故意拖延不办而贻误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5、人为责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集体食物中毒、重要财产设备被盗、毁损,严重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的。

(四)考核公示与申诉

日常考核、集中考核和省局考核结转考核加、扣分情况均通过市局内网《行政办公系统》‚目标考核模块‛进行公示。其中,日常考核扣分按季进行公示。

考核单位应在季度终了5个工作日内将日常考核结果进行录入、上报市局考核办;市局考核办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公示;被考核单位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应在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市局考核办进行申诉,市局考核办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三、考核加分

实行目标考核分类加分办法,按组织收入、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税收宣传科研、省局考核加分结转五大类进行加分设臵。符合加分条件的,在集中考核时,将有效复印件及有关材料报市局考核办公室审核、汇总。

(一)组织收入加分,满分5分。

1、税负加分:2009年增值税还原税负与上年同期相比,每上升0.1%,加0.5 分。

2、征管质量加分:考核指标年度达100%的,每一指标加0.2分。

3、欠税管理加分:当年无新欠的,加2分;压缩陈欠,每压缩1%,加0.1分。

(二)改革创新加分,满分5分。

1、创新工作经市局主要领导批示签发予以推广的加0.5分。

2、创新工作被省局发正式文件推广的加1.5分,被总局发正式文件推广的加2.5分。

3、创新工作在省局年度工作会议上得到主要领导书面讲话肯定的加1分,或得到省局、镇江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的加1分。

4、承担省局试点工作,并在省局刊发工作经验的加1分,以省局正式文件和江苏国税简报专题为准。承担市局试点工作,并在市局现场会进行经验交流的;或承担市局试点工作,并有经验交流材料,同时经市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批示肯定的加0.5分。

5、落实市局重点工作,并在市局现场会进行经验交流的;或者有经验交流材料,同时经市局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的加0.5分。

(三)争先创优加分,满分5分。

1、单位受表彰的,国家级1.5分,省部级1分,镇江市级0.5分。

2、个人受表彰的,国家级1分,省部级0.5分,镇江市级0.2分。

3、业务竞赛个人获得名次或者获得表彰的,总局1分,省局0.5分;单位业务竞赛获组织奖的,总局1分,省局0.5分。

4、在省局开展的单项工作评比中,获得奖项的加0.5分,以正式文件通报为准。

5、实行机关处室在全省排名考核。年终在全省考核中排名列1、2、3位分别加3、2、1分;或第1等的加3分。

6、单位在市局组织的主题教育中获得先进的加0.5分。

(四)税收宣传科研加分,满分5分。

1、信息、宣传排位加分。按辖市(区)局、市区分局、机关处(室)三大序类分别排位。各序列排位第一的加1分。宣传排位加分必须完成年度宣传刊用的考核指标,未完成考核指标的虽排位第一也不加分。信息工作进入全省年度先进县(市)行列的加1分,以省局通报为准。

2、新闻稿件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税务报》、江苏教育台《国税报道》栏目采用的,每篇加0.2分。

3、信息被总局、省委、省政府采用的,每条加0.2分;被总局、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信息,每条加1分。

4、被《江苏国税调研》采用的税收科调研文章,1篇加0.3分,税收科调研文章在省局评比中获奖的加0.5分。

(五)省局考核结转加分

凡被省局加分的,按1:2比例结转到相关单位。但已符合前四项加分标准的按照从高不重复的原则进行加分。

四、考核结果确定及运用

(一)考核计分。考核基本分为1000分,考核考核总得分=1000分-扣分+加分。

(二)结果审定。考核办公室将日常考核和集中考核得分及加分进行初审和汇总,计算出各被考核单位的总得分,按照从高分到低分报市局考核领导小组审核后,提交市局党组审定,并将考核结果提供给财务管理处计发年度考核奖。

(三)考核等次。年终在辖市(区)局、市区分局、机关业务部门和政工部门分别评选1个年度‚先进单位‛,评选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目标管理考核结果,占评选的80%;二是市局考评委员会成员投票推荐,占评选的20%。两者相加排名最前的授予年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对考核总得分未达到750分的市(区)局、市区分局、机关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五、组织领导

市局成立由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办公室、法规处、人教处、监察室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考核办公室(以下简称:考核办),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情况汇总和上传下达。考核办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市局办公室。

本办法由市局考核办公室负责解释,自2009年1月1日起实行。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九日

上一篇:小游戏推广方法下一篇:我爱梅花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