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英语试卷考点

2025-03-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东高考英语试卷考点(精选8篇)

广东高考英语试卷考点 篇1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青春飞逝,让应该用于学习的分分秒秒都有收益,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我们每个同学脑海中都绷紧的一根弦。如何让用于学习的分分秒秒都有收获呢,下面这些刘老师摘录的来自几年前全国部分省市区高考状元们的经验也许能给你启迪。这些材料中介绍了许多高中阶段学习的令人难忘和羡慕的场景,希望我们每个同学也来创造属于自己的这种场景。

●每一天都非常宝贵

◇很重要的一点,三年的力气要用匀,千万不能把赌注都押在高三,准备奋力一搏,龙门一跃。想努力的话,从高中第一天就开始,然后平静地走向高考,不必有考前的挑灯夜战,彻夜不眠。高中三年每一天都非常宝贵,任何一天都不能荒废。(张涵冰,河北保定17中,文科663分(116,131,139,267),北京大学)

◇如果你一个小时能看两本书的话,那就不要两个小时看一本书。重视效率就要珍惜时间。如果你想学习好,那么你必须放弃玩,放弃穿戴讲究和美食等,时间对于参加高考的我们来说太重要重要了!并不是我不喜欢美,世界上好象还没有不喜欢美的女孩子吧!(李锦,陕西宝鸡中学,文科645分,北京大学)

◇和别的同学一样,在走过了这一段路后,谁也不愿每天强迫自己做大量的题,没有什么自由,没有什么时间去玩。但我同时认为这一段经历是有价值的。因为我有自己的理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自己今天取得的成绩既是对过去的一个交待,又离自己的目标前进了一步。(史小楠,北京四中,文科646分(127,127,140,25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

●学习没有捷径但有方法

◇“做人一定要努力,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你要付出努力,因为如果不努力,你永远不能成功更做不了第一名。”爷爷的这句话就像一盏航标灯,指引着我十几年的求学路。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方法,而这种方法要靠自己去摸索,如果不适合自己,别人再好的方法也是没有用的。(孔霏,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文科651分(123,134,139,245),北京大学法学系)

●沟通·交流·讨论·切磋

◇常与老师沟通: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提问题,经常缠着老师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习惯使我获益非浅,因为老师不但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得比我们丰富,而且在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各个方面都有足够的积累,可以给我们最正确的指导。因此,我的第一个成功秘诀是一定要尊重老师的意见,它可以使我们在学习上事半而功倍。(孔霏,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文科651分(123,134,139,245),北京大学法学系)

◇我较为内向,不善发问,仅是被动接受老师所教的内容。经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谈,我鼓起勇气开始发问。最初所问的问题大多是公理、定理等一些客观公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问问题也逐渐转变为主观思辩后所梳理的一些难题,甚至敢于讨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些许疏漏。经过不断的锻炼,才使我由被动的学习走向主动的思考,与老师的关系也由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转为朋友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放开手脚,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问题。记得高中每节课后,我们都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每当下课时,许多同学都围在黑板前共同向老师请教问题。即使暂时没有疑问的同学,也认真听取他人的问题,参与讨论。集体的智慧往往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成果,能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集思广益无异于借他人的脑袋为自己思考。(史方舟,陕西师大附中,理科704分(142,145,141,276),北京大学金融系)

◇在十几年的求学过程中,朝夕相伴的是同学,所以一定要与同学相互沟通,绝不能故步自封。如今回头看一看,我深深地感激我生活着的那个集体,我一直觉得,如果说我是优秀的,那是因为我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才变得优秀。在长春外国语学校度过的宝贵的六年里,我和我的同学们真诚地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着,我们都深信,只把竞争的眼光放在身边的人身上,是不会真正地成功的,要学会与身边的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只有周围的人都优秀了,自己才是真正的优秀。即便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不如我,我也会在他的身上发现其他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而正是这样的一种认知使我最终通向了成功。(孔霏,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文科651分,北京大学法学系)

◇我在学习时,喜欢频繁地与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在活跃而融洽的学习气氛中令自己得到进步。学习的时候集中全部精力去投入,要求自己一定要达到高效率。(李滨兵,湖南湘乡一中,文科666分(130,134,133,269),北京大学)

◇我所在的呼和浩特二中高三3班是个学习气氛很浓厚的班集体,同学们自发地成立了许多个学习小组,相互切磋,讨论学习。二中推行“开放式学习”,经常组织同学们对各科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提高。我和 1

同班的另外三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组,谁有好的经验,心得,或是搞到了一本习题集,都会和大家一起分享。结果这种学习方法效果出奇的好,高三全市阶段考试,我们四个人包揽了文科六门功课的第一名!

也许是由于我为人比较热情,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从来不会拒绝,所以同学们遇到难题总爱向我求助。不少同学都来我家问过题,一呆就是一下午。我从来不觉得被别人占用了这么多时间是种损失,其实帮助别人答疑解难的同时对自己也是种提高。(罗佳媛,内蒙古呼和浩特二中,文科668分(143,125,145,255),北京大学)

◇贤于己者取其长,不如己者戒其短,等于己者重切磋。宇宙无限,人生有涯,个人太渺小,群体才万能,登高能望远,天高地自阔。(史方舟,陕西师大附中,理科704分(142,145,141,276),北京大学金融系)

●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

◇上课是我最为珍视的环节:不要被动地听老师讲,而是主动地跟上老师的步伐甚至超前一步。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揣摩老师的教学步骤与课本内容,常常老师讲出前半句,我便能接上后半句,久而久之达成默契,师生的头脑融为一体,此时的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简直是艺术享受,趣味无穷。我认为,课堂上的45分钟,顶得上课外通宵达旦的复习和补课。夜自习是我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的时段,我努力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复习,两三天后进行一轮系列复习,并做相关学习资料对知识进行检测。(朱萝伊,浙江象山中学,文科684分(137,134,133,280),北京大学)

◇老师都是智者,学习的关键是抓紧课堂45分钟,顺着老师的方向复习,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刘小溪,天津外国语学院附中,文科654分,北京大学国际贸易专业)

◇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要重视课堂学习,理解老师讲的每个知识点是关键。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往深度、广度拓展,并利用联想记忆、表格记忆等多种方法,进行记忆。(刘帆,河南射旗一中,686分(140,144,136,266),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凡事预则立

◇每天应有每天的计划,每周应有每周的计划,每月也应有每月的计划。而自己则要在日末、周末、月末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计划的完成情况。若自己没有完成计划,则应找出自己出现差距的原因,使自己最终能达到计划,甚至超出计划。(史小楠,北京四中,文科646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十分注意学习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学习主要靠自己,不能依赖老师和家长督促,要学会自己管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每学期开学时,我都要制定总的学习计划,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有一个计划,弄清楚自己每月、每周、每天该学什么,怎样去学,学得怎样,总结自己一段时间里计划完成的情况和得失。无论学习任务多么繁重,我都每天坚持写日记。在日记里反省、检讨自己,检查自己学习计划完成得怎么样,剖析自己有那些不足和差距,不时告诫自己和鼓励自己,并不断地进行改正,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刘帆,河南射旗一中,686分(140,144,136,266),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两个因素助我成功:“万事靠自己,靠实力说话”是我的人生格言,自立是我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计划性是我获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做每一件事都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了计划,那么做事就会有条理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做饭时要用最短的时间把饭菜做好,到底是先做饭还是先炒菜呢?或者是同时做呢?我想每个人都会给出答案,那就是找到每个环节的空挡,见缝插针地完成必要的程序。这与学习上的用功方法相同。先复习哪一科,哪一科需要复习多长时间,这都是需要计划来支撑的,不然只会忙得一团糟。遇见任何一件事情我都会为这件事安排一个圆满的计划,有时候详细到每一个细节的步骤。比如我们喜欢出去玩,路线怎么走,该带什么东西,遇见下雨或突发情况怎么处理,什么时候到哪个地方,玩多久等都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做事有计划成了我做事的先决条件。(陈健,广州华师附中,复旦大学金融专业)

◇我有一个坚持多年的习惯,做图表。我在学习中比较重视总结,每隔一段时间便要把学过的内容做成图表,将题型归类,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梳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效并值得推广的学习方法。(罗佳媛,内蒙古呼和浩特二中,文科668分(143,125,145,255),北京大学)

●“天道酬勤”——投入、执着、专注

◇我没有什么学习秘诀,我只相信一句话:天道酬勤。我读书非常刻苦,每天读书超过16小时,尽管我规定自己一定要在晚上11:40前睡觉,但是很少做到。县中学条件很艰苦,但我对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我有时在老师办公室里看书到深夜,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盹,一觉醒来已经天亮。虽然学校离家仅有一小时路程,但整个高中阶段我只回过4次家(寒假暑假除外)。(杨良松,四川宜宾屏山中学,文科658分(125,136,125,272),北京大学经济系)

◇大量的做题练习,分分秒秒的时间投入,丝丝缕缕精力的倾注,是成功的前提。(史方舟,陕西师大附中,理科

704分(142,145,141,276),北京大学金融系)3

◇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开始早自习,晚上11点准时睡觉,中午睡一个小时,每天保持8个小时的充足睡眠,我会每个星期或是每个月给自己制定一个总的目标,并且一定在这个期限内完成计划,具体的每天我会随性安排学习时间,比如做数学题做累了就听听英语,英语听烦了就看看历史,兵没有硬性地要求自己每天要做写什么。(李滨兵,湖南湘乡一中,文科666分,北京大学)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专心,不在乎学多长时间,而在于每次学习时都能真正学到东西。(周哲宇,云南师大附中,文科637分(121,134,130,252),北京大学文科实验班)

◇三心二意坐一天,不如一心一意干一小时。学习不是空想,不能心猿意马,心游万仞,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心无旁骛,专神专注,才有希望得到灵感女神的垂青。(史方舟,陕西师大附中,理科704分(142,145,141,276),北京大学金融系)

◇我的学习方法很普通,只是我比较执着。题目不会,决不放弃,一有空闲就思考它直至解决。这个过程中的艰辛是别人难以想象的,而它带来的喜悦也是外人无法体会的。(许磊,河北涞源一中,理科699分(124,136,142,297),清华大学)

◇无论是考能力还是考素质,请你相信题海战术绝对无可匹敌。大量的练习不仅可以给你解题的思维、速度,还有准确性与题感。但你应该知道的不是答案是什么,而是如何得到这个答案,为什么会得到这个答案。学会举一反三,适当地进行联想改题。(辛颖,黑龙江哈尔滨24中,理科662分(121,142,119,208),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广东高考英语试卷考点 篇2

一、隐含条件的巧设

[考点特征]在虚拟语气的考查中,命题者常常不明确体现主句对应的虚拟条件,而是通过主句和相关连词巧妙隐设在上下文中。

[经典考题]

I forget where I read the article,or I it to you now.

A.will show B.would show

C.am going to show D.am showing

[破解分析]根据上文的语境可知句中or隐含着一个虚拟的条件,即or=if I didn’t forget where I read the article,故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要是我没有忘记我在哪儿读过这篇文章的话,我会现在展示给你看。

二、虚拟信息的预设

[考点特征]在虚拟语气的考查中,命题者常先不明确真实信息,而是通过虚拟结构预设真实语气的时态特点,以增加试题难度。

[经典考题]

—It looks as if he were drunk.

—So it does..

A.He’d better give up drinking

B.He shouldn’t have drunk so much

C.Healt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drink

D.I wonder why he is always doing so

[破解分析]上句It looks as if he were drunk是下句语意的关键预设信息,as if引导的虚拟语气结构表示“他喝醉了”并非事实,只是他的言行举止看似醉了。

三、句式结构的巧变

[考点特征]在虚拟语气的考查中,命题者常利用特殊句式(倒装句等)和其他从句相结合的办法来考查虚拟语气及特殊句式结构。

[经典考题]

—Mary looks hot and dry.

—So you if you had so high a fever.

A.do B.are C.will D.would

[破解分析]原句正常结构应为:if you had a high fever you would look hot and dry,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变为So would you的倒装形式,表示“……也一样”的语意。

四、虚实语气的互动

[考点特征]在虚拟语气的考查中,命题者常选用个别特殊词来体现虚拟与真实语气的交互使用。

[经典考题]

All the doctors in the hospital insisted that he badly wounded and that he at once.

A.should be;be operated on

B.were;must be operated on

C.was;should be operated

D.was;be operated on

[破解分析]insist的宾语从句中有时用should+动词原形,表示虚拟的尚未发生的或尚未成为事实的语气,而若表示的动作已经发生或已经成为事实,则常要用真实语气结构。

五、省略结构的语序

[考点特征]在虚拟语气的考查中,由于省略而形成的倒装句式考生容易忽略句子的特征。

[经典考题]

smoking,he would not have got cancer in the lung.

A.Was he given up B.Had he given up

C.Did he give D.If he gave up

[破解分析]从代入被选项后的句意和主句he would not have got cancer in the lung为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结构,可确定从句应用过去完成时。另外,虚拟条件句中有had,should或were等词时,通常可以省略if,将had,should或were等提前置于句首,形成倒装。

六、英语表达的习惯

[考点特征]在虚拟语气的考查中,命题者常选择涉及英语表达习惯的结构句式。

[经典考题]

—He will come tomorrow.

—But I’d rather h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will come B.is coming C.came D.had come

广东高考英语试卷考点 篇3

本文分析了近五年湖北省高考英语完成句子,分析考点如下。

2007年高考湖北卷:

第31题,with独立主格结构;第32题,what名词从句,现在进行时态;第33题,同位语结构,现在完成时;第34题,定语从句,过去完成时;第35题,情态动词、被动结构、不定式;第37题,whether…or not结构主语从句、现在完成时;第38题,形容词比较结构;第39题,倒装结构一般将来时和被动语态;第40题,情态动词+完成式结构。

2008年高考湖北卷:

第31题,比较结构;第32题,倒装结构;第33题,定语从句;第35题,wish后的否定结构;第36题,have/get sth.done结构;第37题,what名词从句;第38题,强调句结构;第39题,情态动词+完成式结构;第40题,被动结构。

2009年高考湖北卷:

第71题,非谓语动词结构;第72题,非谓语动词结构;第73题,宾补结构;第74题,非谓语动词(Ving 作主语);第75题,时态;第76题,比较结构;第77题,whatever名词从句;第78题,状语从句;第79题,虚拟语气;第80题,定语从句。

2010年高考湖北卷:

第71题,倒装结构;第72题,非谓语动词结构(过去分词);第73题,非谓语动词(Ving 作主语);第74题,名词性从句 同位语从句;第75题,不定式作后置定语;第76题,虚拟语气(should +V原);第77题,定语从句;第78题,时态语态(过去完成的被动语态);第79题,情态动词+完成式结构;第80题,as引导非限定从。

2011年高考湖北卷:

第71题,倒装结构;第72题,There be句型;第73题,非谓语动词结构;第74题,非谓语动词结构;第75题,虚拟语气;第76题,名词性从句;第77题,非谓语动词结构;第78题,it的用法;第79题,状语从句;第80题,祈使句+and 表示条件 。

从以上考点可以看出,近几年湖北高考英语完成句子命题有以下特点:

1.语法涵盖高中阶段重点语法接近20个知识点。

2.重难点反复出现,如非谓语动词结构,比较结构、倒装结构、名词性从句、时态语态、情态动词+完成式结构、虚拟语气等。

3.多个语法结合一起考,不单独考时态。

二、近五年反复出现的考点之归纳

1.非谓语动词

2.倒装

3.名词性从句

4.时态语态

5.情态动词+have done

6.虚拟语气

三、2007~2011年湖北高考卷之完成句子

2007年

31.They sat together around the table, with______?(门关着).(shut)

32.I haven’t the slightest idea __________(他正在说什么).(talk)

34.Last night, John was answering the letters that_____________(寄给他的) during the past two weeks.(arrive)

35.He believes that children____________(应允许……学习) at their own pace.(allow)

36.She has an excellent ____________(对名字的记忆力), which helps her quite a lot in her work.(memory)

37.__________(他是否出过国)doesn’t make much difference.(he, abroad)

38.The factory’s output of cars this year is ___________(大约是去年的三倍).(as, great)

39.Not only_________(要帮助)the disabled to find jobs, but also medical treatment will be provided for those who need it.(give)

40.It is possible that the King of Stonehenge was linked to the stones: he_______________(可能参与) in planning the monument, or in helping transport and pull up the stones.(hand)

答案:

31.the door shut (考查独立主格结构)

32.(of) what he’s talking about(考查宾语从句、现在进行时和动词短语)

33.that he has failed (for) several times(考查同位语从句和现在完成时)

34.had arrived for him(考查过去完成时)

35.should(ought to/must)be allowed to learn/study(考查情态动词、被动语态和不定式)

36.memory for names(考查名词和介词搭配)

37.Whether he has been abroad or not(考查主语从句和现在完成时)

38.about three times as great as that of last year(考查形容词比较级)

39.will help be given(考查倒装句、一般将来时和被动语态)

40.may/might/could have had a hand (考查情态动词+完成时和动词短语搭配)

2008年

31. __________(最长的三条河流) in the world are the Niles, the Amazon, and the Changjiang River. (long)

32.Seldom _____________(他们玩) video games ever since they entered college. (play)

33.The city ___________(我成长的) is very hot and damp in summer. (grow)

34.___________(我花了) one thousand dollars to buy the painting last week. (cost)

35.I feel so sick. I wish Mum ____________(没有逼我) to eat so much. (force)

36.- You'd better go and ______________(把你的轿车洗洗)。

- No, I'll do it myself. (wash)

37.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 can't imagine ____________(我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in ten yeas. (what)

38.It is your efforts, not your intelligence________(决定) your success. (determine)

39.He looks sleepy. He must ___________(熬夜了) last night, writing the essay. (stay)

40.At present, lots of food, water, tents, and medicine _____(正在运往) from all over China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to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s. (transport)

答案:

31.The three longest rivers

32.have they played

33.in which /where I grew up

34.It cost me

35.hadn't forced me

36.have/get your car washed

37.what my hometown will be/look like

38.that determine

39.have stayed up

40.are being transported

2009年

71.______(多亏了)her assistance ,we succeeded in starting the engine.(owe)

72.When you are finished with the electric iron, don’t forget_____(关掉它).(turn)

73.During his last lecture, the scientist______(觉得)easier to explain the theory to those with some background knowledge.(find)

74._____(获得奖学金) gave Martin the chance to go to a college in one of the northern states.(win)

75.If times______(变了),have our ways of thinking changed too?(change)

76.At the award ceremony, Mr. Jackson said,” for me ,there has been______(没有更大的回报)than your support.”(great)

77.______(任何计划了的事)is sure to change as one puts it into practice.(whatever)

78.Such knowledge is still useful ______(当应用) to similar situations in other countries.(when)

79.After circling around the earth for three days, Shenzhou Spaceship received the command from the ground that _____(它着陆)as scheduled the next day.(land)

80.Learning strategies, to _________(老师们认为) importance, have not yet drawn enough attention of students.(attach)

答案:

71. Owing to

72 to turn it off

73. found it/found (that) it was

74. Winning a scholarship

75. have changed

76. no greater reward/no reward greater

77. Whatever one has planned/ whatever has been planned

78. when (it is) applied

79. it (should) land

80. which (the) teachers attach/have attached

2010年

71.Only if people of all the countries are united ________(我们才能解决)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world.(solve)

72. ________(油漆成)red,the building stands out among the rest and looks very attractive.(paint)

73. ________(不会用)a computer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for him to do his academic research.(use)

74.The news ________(房价将要下跌)has caused many people to sell their houses at lower prices.(fall)

75.After she completes the project, she’ll have ________(没什么要担心的).(worry)

76.Mr.Johnson insisted that the problem worthy of attention ________(讨论)at the meeting.(discuss)

77.My mother was so proud of all ________(我所做的)that she rewarded me with a trip to Beijing.(do)

78.Last night’s TV news said that by then the death of the missing people ________(未证实)yet.(prove)

79.It’s said that they have swum to the island from the continent,but they ________(不可能做到)because the ocean in between is too wide.(do)

80. ________(正如我们强调的那样)many times ,“serve the people” is our first policy.(stress)

答案:

71.can we solve/ will we be able to solve only +状语置于句首,部分倒装。状语部分可以是副词,介词短语,或者从句。

only+名词 作主语或者宾语,不倒装。

72.Painted/ Having been painted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过去分词、过去分词作状语,动宾。

73.Not being able to use/Being unable to use/Not knowing how to use

非谓语动词Ving 作主语,否定式。情态动词 be able to

74.that house prices will fall/that the housing price will fall

考查名词性从句、同位语从句

75. nothing to worry about/no more worries

不定式作后置定语,动词worry与被修饰的名词nothing构成动宾关系,worry是不及物动词,后面须加上介词about。

76. (should) be discussed考查虚拟语气

77. (that) I had done

考查定语从句的用法。当先行词为all时,关系代词只能用that。关系代词作宾语时可省略。

78. had not been proved

考查时态语态的用法。消息被证实应在said之前,用过去完成的被动语态

79. can’t/couldn’t have done it/so/that/this

考查情态动词的用法。否定推测要用can或could,且表示过去的推测,应用can或could+完成式。

80. As we have stressed/ As has been stressed

as可引导非限制性从句。定语从句的用法。As引导定语从句时,在从句做一个成分,此处做从句中的宾语或主语。

2011年

71.Not until two days after the earthquake________

(她发现)her mother alive.(find)

72.________(没有必要)call me when you arrive. Just come up to me house. I’ll be at home all day.(there)

73.It was cold and dumpty the man pulled up his coat and put his hands to his_____(冻僵了的脸).(freeze)

74.________(把钥匙握在手上),he looked for them everywhere.(hold)

75.If_________(我没有喝)alcohol last night. I could have driven my car home.(drink)

76. ___________令球迷欣喜的)was that the young player performed exteriorly well in the table

tennis tournament.(delight)

77. A number of paintings in this castle are believed ________ (被毁掉)in a fire in 2009.(destroy)

78._____________(他突然想到) that he had an important conference to attend the next morning.(occur)

79.Be careful! The machine starts _______(你一按)the button.(moment)

80.____________(比较这两把牙刷) and you’ll find the purple one is softer.(compare)

答案:

71.did she find 考查Not until 句首倒装。

72.There is/will be no need to 考查There be 句型。

73.frozen face 考查分词做定语。

74.Holding the/his keys in the/his hand

With the keys held in the/his hand

The keys held in the/his hand

考查非谓语、with复合结构、独立主格结构。

75.I had not/hadn’t drunk 考查虚拟语气。

76.What delighted the fans/made the fans delighted

考查主语从句。

77.to have been destroyed 考查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完成式。

78.It (suddenly) occurred to him 考查it固定句型。

79.the moment you press 考查特殊词引导状语从句。

80.Compare the/these toothbrushes 考查祈使句与and连用的句式。

广东高考英语试卷考点 篇4

一.选择题

1.复数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 分值:5 2.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分值:5 3.命题的否定 分值:5 4.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分值:5 5.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性质 分值:5 6.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分值:5 7.分段函数的应用 分值:5 8.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分值:5 9.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分值:5 10.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 分值:5 11.独立性检验的应用,概率与统计,程序框图 分值:5 12.程序框图,计算题;算法和程序框图 分值:5 13.双曲线的简单性质,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值:5 14.函数的图象及其变换,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值:5 15.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分值:5

二.填空题

1.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分值:5 2.向量的模 分值:5 3.线性回归方程 分值:5 4.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分值:5 5.简单线性规划,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 分值:5 6.等差数列的性质,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分值:5 7.椭圆的简单性质,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值:5 8.绝对值不等式 分值:5

三.解答题

1.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正弦函数图像,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分值:12 2.类比推理,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分值:12 3.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列递推式,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值:12 4.空间几何综合问题 分值:12 5.二次不等式与实际问题 分值:12 6.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分值:12 7.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分值:12 8.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分值:13 9.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 分值:14

近三年江西省理科高考数学试卷考点及其分值分析 一.选择题

1.集合运算、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分值:5 2.复数模的概念、四则运算 分值:5 3.诱导公式与和差角 分值:5 4.抽象函数奇偶性 分值:5 5.全称与特称命题 分值:5 6.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分值:5 7.三视图与直观图 分值:5 8.含参数不等式与零点 分值:5 9.古典概型 分值:5 10.双曲线几何性质与数量积 分值:5 1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 分值:5 12.圆锥体积 分值:5 13.程序框图 分值:5 14.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分值:5 15.二倍角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分值:5 16.线性约束条件、全称与特称命题 分值:5 17.直线与抛物线、向量运算 分值:5 18.二项式通项 分值:5 19.导数、函数零点与参数范围 分值:5 20.组合体三视图与表面积 分值:5

二.填空题

1.函数奇偶性 分值:5 2.椭圆与圆的方程 分值:5 3.推理与证明 分值:5 4.线性规划与斜率 分值:5 5.向量的和与数量积 分值:5 6.正弦定理、和差角公式、三角形面积 分值:5

三.解答题

1.正弦定理、和差角公式、三角形面积 分值:12 2.递推公式与等差数列、裂项相消法求和 分值:12 3.等差数列通项与求和 分值:12 4.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平均数与方差、正态分布 分值:5.线面垂直与线线垂直 分值:12 6.三棱柱中的线线关系、二面角 分值:12

广东高考英语试卷考点 篇5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 连篇累牍

B. 如鲠在喉

C. 梳理

D. 受众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 将论囚

论:讨论 C. 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 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6.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 ①且

②则

③所

B.

①以

②于

③因 C.

①且

②则

③因

D.

①以

②于

③所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B. 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 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D. 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10.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2)开荒南野际。,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3)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4)元嘉草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从形而上的层面上讲,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我们知道,人的独立意识,产生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历史性分裂。这种分裂是文明的结果,同时也带来了文明的问题。于是,生的孤独、爱的寂寞、死的烦恼,便成为一切文明社会中所不可避免的精神疾患。为了解除这些疾患,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而且需要精神的慰藉,这也便是“终极关怀”的动因所在。

大致说来,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给多样的现实世界以统一之本体存在的哲学承诺,一种是给有限的个体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宗教承诺,一种是给异化的现实人生以多样之审美观照的艺术承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之本体论和宗教之形而上学纷纷面临着学理上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便需要自觉地承担起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

一般认为,艺术的价值是多重要,这其中既有认识论的内容,也有伦理学的成分。而在我们看来,认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徐悲鸿笔下那幅不太合乎解剖学原理的《奔马》便不会价值连城了;伦理成分的强弱也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否则,贝多芬谱写的那首不太具有道德色彩的《月光》便不会被千古称颂了。说到底,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于认识,不在于教化,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相对而言,我们可以将这种精神关怀分为初级和终极两种类型。所谓“初级关怀”,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比如我们在一天的辛苦劳作之后,到影院中去观赏一部惊心动魄的美国大片,到歌厅里去唱几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精神波澜、深刻的灵魂触动,但总归是一种精神享受。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比如我们在孤独、寂寞或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去音乐厅欣赏一部交响乐,去歌剧院观看一部悲剧,虽然不见得开心、解闷儿,但常常会有一种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慰藉。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不同境遇中的欣赏者来说,这两种艺术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就艺术自身的价值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意义。

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加以理解。譬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写的那首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字面上看,通俗易懂,仿佛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自有其“终极关怀”的重要意义。那“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历程,就像代代不息的人生一样,在宿命的轮回中不断燃起新的希望。一首40个汉字的短诗如此,一场戏剧、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更是如此。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本体论并不发达,宗教也并不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古人的“终极关怀”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这种“代偿功能”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特别发达的原因所在。我们知道,文明的人类之所以陷入异化的痛苦,乃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利刃斩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原始纽带。因此作为治疗异化痛苦的古典艺术,最常用的方式是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断裂重新弥合起来,从而将短暂的现实人生与永恒的自然存在联系起来,将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族类生活联系起来。

(选自《中国审美文化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A.具有终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能使欣赏者得到精神升华。B.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C.欣赏一部歌剧比看一部美国大片更具价值,因此更能得到终极关怀。D.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担起终极关怀的艺术才具有永恒的价值。E.文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包含对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与追问。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艺术价值表现在情感慰藉方面,并不表现在伦理教化方面。B.遭受异化痛苦的人更需要具有初极关怀的艺术作品。C.《赋得古草原送别》语言通俗易懂,所以被人们传颂至今。

D.中国古典艺术能给异化的显示人生以审美观照,给人以情感的慰藉。

14.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与哲学不发达,那么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会以什么形式实现呢?为什么?(4分)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星夜》所描绘的景象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画面上11颗星星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像炽热燃烧的火球。评论家说,这幅画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鹤 陆蠡

一个初冬的薄暮,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告诉我邻哥儿捉得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璎冠,羽毛洁白。“大概是白鹤吧。”他说。他的推测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还掺加一些想象的成分。我们从未见过白鹤,但是对于鹤的品性似乎非常明了:鹤是清高的动物,鹤是长寿的动物,鹤是能唳的动物,鹤是善舞的动物,鹤象征正直,鹤象征淡泊……鹤是隐士的伴侣,帝王之尊所不能屈的……

当我们看见它的时候,它的脚上系了一条粗绳,被一个孩子牵在手中,翅膀上殷然有一滴血痕,染在白色的羽毛上,她们告诉我这是枪伤。瞧它哪种耿介不屈的样子,一任孩子们挑逗,一动也不动,我们立刻便寄予很大的同情。我便请求他们把它交给我们豢养,答应他们随时可以到我家里观看,只要不伤害它。大概他们玩得厌了,便毫不为难地应允了。

我们兴高采烈地把受伤的鸟抱回来,放在院子里。复拿水和饭放在它的面前。看它不饮不食,料是惊魂未定,所以便叫跟来的孩子们跑开,让它孤独地留在院子里。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起来观看这成为我们豢养的鸟。它的样子确相当漂亮,瘦长的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它的头上有一簇缨毛,略带黄色,尾部很短。只是老是缩着头颈,用金红色的眼睛斜看着人。

昨晚放在盂里的水和饭粒,仍是原封不动。鹤是吃什么的呢?人们都不知道。书本上也不曾提起。“从它的长脚着想,它应当是吃鱼的。”弟弟也赞同我的意见。我们把鱼放在它的面前,看它认识趔趄踌躇,便捉住它,拿一尾鱼喂进去。看它一直咽下,并没有显出不舒服,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对的了,便高兴得了不得。而更可喜的,是隔了不久以后它自动到水盂里捞鱼来吃了。

从此我和弟弟的生活便专于捉鱼饲鹤了。它渐渐和我们亲近,见我们进来的时候,便拐着长脚走拢来,向我们乞食。我们时常约邻家的孩子来看我们的白鹤,向他们讲些“乘轩”“梅妻鹤子”的故事。受了父亲过分称誉隐逸者流的影响,羡慕清高的意思是有的,养鹤不过是其一端罢了。

我们始终不曾听到它长唳一声,不曾看到它做起舞的姿势。它的翅膀虽已痊愈,可是并没有飞扬他去的意思。一天舅父到我家里,在园中看到我们的鹤,他就皱皱眉头说道:

“把这长脚鹭鸶养在这里干什么?”

“什么,长脚鹭鸶?”我惊讶地问。

“是的。长脚鹭鸶,书上称为’白鹭’的。唐诗里‘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

“白鹭!”啊!我的鹤!

到这时候我才想到它怪爱吃鱼的理由,原来是水边的鹭啊!我失望而且懊丧了。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我的“清高”,我的“风雅”,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可笑的题材了。舅父接着说:

“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

懊丧转为恼怒,我于是决定把这骗人的食客逐出,把冒充的隐士赶走。我拳足交加地高声逐它。它不解我的感情的突变,徘徊瞻顾,不肯离开。我拿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羽毛上,它才带飞带跳地逃走。我把它一直赶到很远,到看不见自己的园子地方为止。

次晨踏进园子的时候,被逐的食客依然宿在远处。好像忘了昨天的鞭挞,见我走近时依然做出亲热样子。这益发触了我的恼怒。我把它捉住,越过溪水,穿过溪水对岸的松林,复渡过松林前面的溪水,把它放在沙滩上,自己迅速回来。心想松林遮断了视线,它一定认不得原路跟踪回来的。果然以后几天内园子内便少了这位贵客了。

几天后路过一个猎人,他的枪杆上挂着一只长脚鸟。我一眼便认得是我们曾经豢养的鹭。这回子弹打中了头颈,已经死了。它的左翼上赫然有着结痂的创疤。我忽然难受起来,问道:

“你的长脚鹭鸶是哪里打来的?” “就在那松林前面的溪边上。” “鹭鸶肉是腥臭的,你打它干什么?” “我不过玩玩罢了。”

“是飞着打还是站着的时候打的?”

“是走着的时候打的。它看到我的时候,不但不怕,还拍着翅膀向我走近哩。” “因为我养过它,所以不怕人。” “真的么?”

“它左翼上还有一个伤疤,我认得的。” “那末给你好了。”他卸下枪端的鸟。“不要,我要活的。”

“胡说,死了还会再活么?”他又把它挂回枪头。

我似乎觉得鼻子有点发酸,便回头奔回家去。恍惚中我好像看见那只白鹭,被弃在沙滩上,日日等候它的主人,不忍他去。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鱼,而一颗子弹。

(选自《美丽中国·自然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有删改)16.“我”为什么会以白鹭为“鹤”?(3分)

17.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6分)

①啊!我的鹤!

②“不要,我要活的。”

18.文章为什么不以“白鹭”为标题,而以“鹤”为标题?(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是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1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念念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年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候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地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的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

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很难爬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昌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罗哲文: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搞建筑首先你要画出图来,所以画图功夫一定得有,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献的能力。当时我们做研究,从哪一本书上可以引用下来的资料,都必须要查原书,不能不经考证就用。像这种基本功年轻人要学的不能偷巧。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主持人:在古建筑保护中,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什么?

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我认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课时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叫它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选自《大家》,商务印书馆,2005年,有删改)19.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4分)20.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5分)

21.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

,而渡渡鸟在三百年钱灭绝了,因此,大颅榄树也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

;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23. 阅读下面三副图,联系第二幅图的文字,给另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分析时,可用排除法。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B望文生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成分残缺。B项,表意不明。D项,结构混乱。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 其次是联系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6【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由原文“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大意可知,应是刘敞的意见与执政者不合,而皇帝采纳了刘敞的意见。所以选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答案】(1)①本来有大路可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这么走呢?②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平冤,才敢告发,原来富人陈氏是杀人凶手。

(2)①刘敞对契丹道路了如指掌;②刘敞不仅能认识驳这种怪兽,还能描述怪兽的声音和模样,熟知古书。【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2)此题可根据答题区间第二段,根据刘敞出使契丹时做的两件事加以概括即可。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答案】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解析】

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综合起来可得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场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答案】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答案】(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2)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4)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知、拙、假、胥、赢、仓、皇。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答案】AE 【解析】

试题分析:可根据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取舍。B项,“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解”表述不正确。可知,B项过于绝对化。C项,属于强加因果。D项,“只有…才…”表述错误。所以选AE。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可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带入原文,找出与原文细微的差别。A项,“并不表现在伦理教化方面”不符合文意,过于绝对化。B项,“更需要具有初极关怀的艺术作品”表述不正确。C项,强加因果。所以选D。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往往是通过审美活动加以实现的。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利刃斩断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原始纽带。【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到答题区间最后一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认识内容的多少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而在于给人想象的空间和情感的慰藉,是对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所进行的精神关怀。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从而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无不具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学 科网凡·高的名画《星夜》给遭受异化痛苦的人们以精神关怀和情感的慰藉,表现了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先从文章中找到与这段话相符合的观点,然后结合着这些观点,根据自己对凡·高的名画《星夜》的理解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我”从未见过白鹤;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推测和想象的;这只白鹭耿介不屈的样子跟鹤清高的形象相似;“我”以鹤来暗喻自己的清高、风雅。【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和主题的分析能力,对作品形象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可根据文章的提示性语句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学科网 可得出,“我”以白鹭为“鹤”是为了暗示自己的清高风雅。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答案】①体现了“我”的惊讶、失望、懊丧的心情。“我”在得知“鹤”竟然是白鹭时,自以为清高、风雅的虚荣心也随之消失,因此内心失望、懊丧。②体现了“我”内疚、后悔、自责的心情。白鹭因为平时与“我”的亲近而误读了猎人的凶残;因“我”的驱赶而遭猎人残杀,从而表现了“我”的内疚自责和后悔的心情。【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句,根据提示性的词句,来理解画线语句体现的“我”的心情,结合着对上下文中能表达“我”的思想感情等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答案】以“鹤”为标题,能点明故事内容、深化主题;在结构上,“鹤”贯穿全文,起着线索作用,使故事情节起到出人意料的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作答,以鹤为标题,自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1)几十年前从书上了解到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2)2013年,罗哲文先生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学科网罗布泊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3)探寻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危险;(4)考察和探寻长城60多年,去过100多次。(5)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6)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时,先从文本中找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的语段,根据主持人和罗哲文的对话部分中提示性的语句加以概括即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1)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2)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3)要重视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4)要重视材料问题。【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罗哲文的对话中,找出与古建筑保护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6分)

【答案】(1)中国古建筑学家、一代大师;(2)爱好做手工;从小就喜欢做手工、画画之类;(3)讲信用、有责任感。牢记梁思成先生文物保护的嘱托。(4)具有执着的探寻精神。考查和探寻长城60多年,一百多次。(5)敢于面对困难和危险,学科 用于付出。网 考查长城时,差点付出生命。(6)谦虚、谈吐生动不凡;见解独到深刻。认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木石的史书。(7)注重培养新人和技术传承。对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的建议。【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着眼于全部文本,从主持人与罗哲文的对话中,结合着具体的内容来概括罗哲文先生的形象特征。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②种子发芽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③ 如果是真的,则会被采纳。【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答案】①当你走在平衡点之前时,以为会越走越高。③当你站在平衡点时,你会发现达到了平衡。【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图为转换的能力。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

高考英语知识考点 篇6

考点1 冠词考点2 名词

考点3 代词考点4 形容词/副词

考点5 定语从句考点6 状语从句

考点7 名词性从句考点8 时态、语态

考点9 非谓语动词考点10 情态动词

考点11 动词及动词短语辨析考点12 倒装语序

考点13 主谓一致关系、强调结构及其他考点14 日常交际用语

下面我们对部分考点给出具体的复习重点指导:

一、状语从句的一些引导词需要着重注意

1.before: …before I could say a word./It may be some time before the situation improves How long it’ll be before I can go back to work? 2.when: It was six o’clock when they arrived at the hotel. 3.since: It’s three years since I smoked. 4.as: Great as the difficulty was,../Much as I admire,…

5.where: They notice that plants don’t grow well where there is much shade. My doctor advised me to live where the air is fresher. 6.主将从现:

I can when my headache disappear thoroughly. If you go, so will I. 二、时态和语态是很重要的考点

have been painting all day/be always doing/I did lock it/will still be sleeping/will have left The papers are still being corrected/It is being served in the dining room. 三、注意情态动词对过去表示推测的用法

比如,couldn’t have done/might have done/needn’t have done/should/ought to have done 特别是shall的用法: No student shall go out of school without the teacher’s permission. Tell him that he shall have the wonderful book tomorrow afternoon. It is the rule that every driver shall obey in this city. Shall I/he book a table? 请别忽视某些情态动词的特殊含义,如:

must : If you must know her name, her name is Mabel. would: When I was young, I would sit under the old tree listening to grandpa tell me stories. should: It’s strange that Tom, the most excellent student in our grade should fail in the exam. may: May you succeed!/May you be happy! 四、你需要记住一些交际用语,比如:

Just in case!/Take your time!/Take it easy!/You can’t be serious/Up to you!/What if?/Can you make it?/What for?/What kept you?/Of what?/Exactly!/With pleasure!/That isn’t due yet./The early train is due to leave at 5:30 a.m./I’ll give you a lift./Why not?/You are wanted on the phone. 五、非谓语动词——注意分清谓语与非谓语,比如:

She went to the market, bought some bananas and visited her cousin. She said, and turning away from him, walked rapidly away. Go straight ahead, and you will see a hotel in front of you.

完形填空:高考完形填空临场技法 (作者:杨圣柱) 完形填空就是在一篇语意完整的短文中有目的地制造一些空白,造成信息链的中断,让考生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常识,对每个题的备选项做出尽可能合理的分析、判断,从中选出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使重新构建的文章主旨鲜明,文意畅达,逻辑严密。

要做好完形填空,考生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快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也至关重要。

有些考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完形填空题的得分却总不尽如人意。他们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不善于抓文章的主旨大意,并以此为中心展开对整篇文章的推理、判断,导致理解上出现偏差,甚至与文章的中心相悖。

2. 容易受定势思维的干扰,对文意分析不透,忽视特定语境中英语知识的运用。

3. 对完形填空怀有厌倦、恐惧心理,以至做完形填空时处于应付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做完形填空的准确率呢?大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训练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抓准主旨、透析文意、理清逻辑。并在做题的过程中把这三方面与做完形填空的三大步骤“浏览、细读和验证”做到有机结合,明确每一步思维的主攻方向。

一、通览全文,抓准主旨

有的同学或是急于求成,总想“一步到位”,或是由于原文设置空格所造成的理解障碍,担心通读文章时不但抓不住大意反而浪费时间,未通览全文即边读边填,结果是就句论句,无法形成连贯的思路,或“见木不见林”,理解偏离文章的中心,欲速则不达。

大家首先要克服不良心理,满怀信心,全神贯注,目光越过空格,注重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注意能体现文章大意的关键词句。开始阅读时可能会有模模糊糊,类似“钻山洞”的感觉,此时千万不可半途而废;再往下读,文意会逐渐显露,读完全文心里往往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另外,要重视文章首句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首句不设空格,这就为大家窥视文章全貌提供了一个“窗口”。通过文章的首句大家可以对文章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

另外,大家要给文章准确定位,不仅要重视文章的首句,有时注意一下文章的结尾,首尾联系起来,对文章的定位会更准确。

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后,考生围绕主旨大意去阅读、预测、推理、判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了主旨,一些干扰性强,容易使人犯想当然错误的选项也就起不到作用了。

二、细读全文,透析文意

有的考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一看到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语法结构,如句子、短语等,便不假思索地去选,对特定的语境不去作深入的理解,导致“定势思维”错误。

事实上,从NMET完形填空的出题特点看,其干扰项的设置均与“语法结构”错误无关,重在文意的干扰,这是出题者近几年始终坚持的方向。NMET完形填空每个题的四个选项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词汇辨析,因为从语法的角度看每个选项都是正确的。因此是否能恰如其分地传达文意才是选择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的唯一标准,要吃透文意,理解到位,大家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注意上下文的内在联系

断章取义,就题论题,忽视上下文的信息提示是学生常犯的错误。考生在做完形填空的过程中,应学会边读边在大脑中储藏上下文的信息。信息提示有时出现在前面,有时出现在后面。如:

Eating spaghetti (意大利面条) caught my eye. The word “spaghetti” brought back the 36 of an evening at Uncle Alien’ s in Belleville (when) _37_ all of us were seated around the table and Aunt Pat (served) _38_ spaghetti for supper.(全国卷I)

36. A. memory B. thought C. knowledge D. experience 本题的信息提示出现在前面。做题的关键在于把握brought back与后面名词的搭配关系,即动词短语决定了名词的选择。bring back“把……带回来”,因此此处只能是“把过去的记忆带回来”,即“使人回忆起……”,因此答案只能是A。

With these words I began to (face) _36_ the problem, the problem of my telephone addiction. I used to call people _37_ , from the moment I woke up to the time I went to sleep. I (waited) _38_ to be phoned, I wanted to phone. Just one more call.(2004全国卷Ⅱ)

37. A. now and then B. all the time C. at home D. at work 本题的信息提示出现在后面。空后的“从早晨醒来到上床睡觉”说明前面的动作是“经常、不断的”,因此答案只能是B。

2. 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不能简单地互译

出题者深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弱点,往往从母语的角度设置干扰项来增加试题难度,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和灵活运用能力,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要逐渐培养自己的“语感”,不要受母语的影响。

It started socially —a few calls each day. It seemed (fine) _39_ , just a quick chat. Gradually though, the (situation) _40_ got worse. Soon it was _41_ use, until, finally, addiction. (2004全国卷Ⅱ)

41. A. frequent B. regular C. unusual D. particular 本题如果仅凭汉语思维“经常用”电话,很容易误选B, regular虽然也有“经常的”的意思,但侧重指“固定的,有规律的”,不是一个贬义词。因此此处表示最后作者打电话上瘾之前,打电话是一种“频繁的”行为,含有贬义,因此用“频繁的”,表示行为“过火”,答案为A。

3. 研读细节,准确认定语境

用学生平日常见的固定搭配来干扰学生对具体语境的认定,利用定势思维来增强试题的诱惑性。如:

I was phoning people and (leaving) _46_ messages to make sure _47_ calls would see me through the day. (2004全国卷Ⅱ)

47. A. long B. immediate C. enough D. surprising 本题仅看前面和后面介词短语的搭配,很容易误选A。但仔细推敲语境,此处并不表示电话的“长度”,而表示电话的“数量”,因此应选C。

4. 发挥逻辑思维能力,挖掘文章寓意、隐意

近几年NMET完形填空以叙事为主,有时加入一定的议论和说明,内容贴近生活,表层意思易于理解,所以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产生“轻敌”心理,有些同学做完一篇完形填空以后,自我感觉不错,但一对答案错很多,原因是这些同学仅仅理解了文章的表层含义,而忽略了其深层含义。事实上,NMET完形填空文章大都包含一定的哲理、寓意,具备深层探询的可能性。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明确文章的表层意义,还要挖掘出文章的深层含义,做到“表里一致”。如:

_52_ laughed, then the whole class was laughing with open?hearted enjoyment. I did my best not to show (pleasure) _53_ , but what I was feeling was pure happiness. 52. A. People B. Nobody C. Somebody D. I 本题要求根据事情发展的逻辑关系来判定答案。答案是C,此处叙述作者的作文给全班同学带来欢乐的过程,先是“有人”发笑,最后全班同学大笑,逻辑通顺。

5. 结合生活常识判断

At first, everyone on the team got _38_ playing time. Then the team moved up to the top division after winning all its games, and the _39_ started. Some parents, who had paid the coach extra so their daughters could have _40_ one?on?one training, got angry when she didn’t give them more playing time in our _41_ . The coach was replaced. (2004北京高考)

38. A. great B. equal C. right D. extra 39. A. business B. struggle C. attempt D. pressure 40. A. free B. private C. good D. basic 41. A. matches B. courses C. lessons D. programs 本文介绍作者(一个少年女子足球队员)踢足球的经历。一开始,我们得到“平等的(38)”踢球时间;然后当我们的队获得联赛冠军以后,怎样呢?结合生活常识判断,应是有了“压力(39)”。后面父母贿赂教练干什么呢?根据生活常识判断,应该是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开小灶”的机会,因此40应选B, private“私人的”。41,父母生气是因为贿赂没有起作用,也就是在我们的“比赛”中,他们的女儿没有得到更多的上场比赛的时间。

三、全面验证,理清逻辑

NMET完形填空所选文章都堪称精品,其逻辑必是上下贯通,其脉络也必是自然有序,令人信服。因此,做完一篇完形填空以后,大家对文章的线索、脉络以及主旨、寓意等心里也应该有一种很“明朗”的感觉;如果做完以后,还是似懂非懂,犹如“雾里看花”,那就证明你对文章的把握还有问题,还要复读全文,验证答案。大家可以从文章的内在逻辑入手,回味一下,看所选答案是否经得起推敲,是否能自然融入整个语篇,如果有游离于文章主旨之外或与整篇文章的逻辑相矛盾的答案,就需要重新理解、修正。有的同学做完完形填空以后,不加核查便草草“收场”,结果让很明显的错误从眼前跳过,造成考场上不应有的“遗憾”。

阅读:阅读理解细节归纳题的纯粹理性

从我们学习第一个英语字母开始,一直以来,就企盼得到一个东西,那就是传说中的“语感”。这是英语老师应对同学们各种挑战而屡试不爽的法宝。假如语言的美真的来自于感觉,那么对语言的考察是不是就显得有点神秘抑或荒诞?很多同学抱怨,为什么这篇文章我看得懂,却做不对?为什么我觉得这道题每个答案都说的通?其实很简单,因为很多同学在选答案的时候都不问为什么,而只是“让心灵去旅行”。 高考阅读理解部分在考察过程中,对考生更加注重阅读技巧的运用,而不仅仅是阅读内容的掌握。所以,对于一些阅读能力很强的考生,即使文章读得一知半解,正确率也能保证在80%以上。阅读理解的题材和体裁一直以来都保持多样化的态势,语言材料新、来源广、语言地道、真实,具新颖性、教育性、可靠性和可读性。阅读材料多数来源于最新的国外书报时文,所以要求考生对每篇文章都有亲切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题型设计上,细节、归纳(主旨)题、推理题和词义题的格局却几乎没有被撼动过,尤其是细节归纳题的核心地位,所以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这两种题型的解答。

细节题

细节题在每年的高考阅读部分总是能占到半壁以上的江山。细节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细节题实则为阅读理解部分最简单的题型。如果考生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答题点,想选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高考真题的细节题排列,其答题点和题目出现的顺序的意义对应的。以全国二卷B篇为例,

6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ats only one type of food? 62. Certain animals change their choice of food when ___________. 答题点分别为…Other animals eat only one type of food even when given the choice. A kind of white butterfly(蝴蝶)will stay on the leaves of a cabbage, even though there are plenty of other vegetables in the garden. …The diet of these animals will be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 season. 因此,如果考生发现该篇文章的第一道题是关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核心的问题,答案却出现在 篇章尾部,那就非常值得怀疑。

除了对答题范围的预估,具体的答题的点查找显得更为关键。很多考生都有一个这样的困惑:虽然在看文章前有先看问题的习惯,但总是感觉看来和没看一样,相望了无痕。问题的根源在于,很多考生并不知道在看题干时到底需要看些什么。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北京卷

72. Why did Loftus ask the volunteers to answer some questions? 全国二卷

65. Right after McKenzie came back, the other children were _____. 全国一卷

69. In what way is the Snowdonia Centr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wo holidays? 08年全国二卷

59. Where can visitors have lunch? 08年江苏卷

64. Parents with small children visiting the gallery ? 以上是就最近3年高考题中,随机选择的几道细节题题干。考生在预估出卷人意图时并不需要对题干进行细致精到的分析,只需要稍微把握关键词,对句意囫囵吞枣也未尝不可。而这些“枣子”一般是那些不能被消化、被替换的词语,比如:专有名词、术语等,如果没有这些成分,一般名词或动词则应该被关注;数词在考查过程中,虽然会出现一些简单的运算,但因为其形式的独特性,所以也需要特别留意。也就是说,在审题的过程中,关注等级为(专有)名词、动词、数词。

因此,以上五道题,着重关注的点分别是:06年北京卷—Loftus,volunteer;07年全国二卷—McKenzie,children,08年全国一卷—Snowdonia Centre,holidays,08年全国二卷—visitor,lunch,08年江苏卷—parents,children,gallery。当考生在同一个句子,或相邻的句子中看到了这些词,或者近义词,答案就极有可能近在咫尺了。

归纳题

归纳题,有时也被称之为主旨题,主要着眼于对考生事实和观点,现象和本质的区分能力。对于什么是观点、本质,什么是事实、现象,很多考生总觉得有“花非花,雾非雾”的朦胧迷乱感。其实,只要盯住一篇文章的四个角落:首段首句,首段尾句,尾端首句,尾段尾句,就基本上不会出现方向上的偏离。这里的“句”,即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是复杂句中的主句。比如,全国二卷的第四篇文章,这四个角落的句子分别为:

Something in chocolate could be used to stop coughs and lead to more effective medicines, say UK researchers. …

The researchers said that theobromine worked by keeping down a verve activity(神经活动) …theobromine caused no side effects such as sleepiness. 首段只有一个句子,提出句中的核心名词chocolate,coughs,medicines。段末的两句话,都有一个词theobromine,虽然不确定这是什么,但可以保证一定和段首的chocolate,coughs,medicines所形成的逻辑链条有关。所以,综合这些信息,大概可以推断文章主要分析chocolate能够治疗coughs,当成medicines,因为里面有theobromine,而且没有什么side effects。

因此5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B便成了自然之选。

A. Codeine: A New Medicine B. Chocolate May Cure Coughs C. Cough Treatment: A Hard Case D. Theobromine Can Cause Coughs 高考中细节归纳题是分布于难度等级中的基础难度和中等难度,比重为80%左右。当考生把握到了这些,保证每次阅读理解都能拿到16个以上的正确率,才有可能谈技巧,实现另外10%的突破。

广东高考英语试卷考点 篇7

一、浙江卷难度分析

由表1可见, 试题难度有下降趋势, 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试卷, 语言知识部分难度趋向稳定 (0.67—0.68) , 但是阅读理解题显得过于简单了 (0.76—0.81) 。由于批改要求越来越严格, 书面表达是唯一一项得分逐年降低的项目。2007年和2008年的试卷难度, 有利于英语水平中上的学生, 而英语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的优势就不明显了。试题中没有偏题、怪题, 尤其是单项填空、完形填空、单词拼写和短文改错部分的设计和难度把握得很好, 对中学英语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避免在英语语法教学上“钻牛角尖”的倾向。

作为选拔性考试, 高考试题需要适当的难度。但是,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考虑到这些年浙江省每年有3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 其中2008年录取了近27万名新生, 录取率为73.96% (按报考人数计算) , 整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60±0.05之间比较合适, 当然要尽量向0.60靠拢, 但是要回到0.60之内的可能性不大。

二、浙江卷考点分析

1. 单项填空

单项填空题难度适中, 2008年试卷中该题的难度系数为0.67, 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 要求考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法、词汇和语用知识来完成特定的任务。每个题通常只考查一个知识点, 动词是考查的重点, 冠词、从句及交际用语几乎每年都考。考点覆盖动词 (如动词短语、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 、名词 (包括名词短语) 、形容词、副词、冠词、代词 (主要是不定代词) 、连词、情态动词、祈使句、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从句 (如定语从句中的关系词、状语从句中的引导词等) 、it的用法、交际用语等。

2. 完形填空

基本上是对一篇250—28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进行选择填空。短文体裁以记叙文为主, 或者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 难度系数通常在0.65左右。短文的主题比较明确, 常常以故事形式出现, 从小故事中引出做人或做事的道理。文章难度低于阅读理解题中的阅读材料, 不考纯粹的语法题。完形填空常见的考查内容以实词为主, 虚词为副 (2004—2008年试卷中, 虚词数分别为:4个、4个、1个、3个和3个, 而且填虚词时, 考查连词为主) 。完形填空题考查考生英语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中包括词汇辨析能力、阅读和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把握短文主题和文章结构的能力、理解语境和语篇的能力等。做题时, 可能需要借助中学生必须了解的常识等。

3.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的语料真实地道, 题材广泛, 涵盖人文、科技、社会、教育、文化、环保、体育等方面, 一般不选择暴力、灾难等恐怖题材的文章。体裁多样, 涉及叙述文、应用文、说明文、夹叙夹议等多种类型的文章。所选语料突出时代性、思想性、教育性、实用性等特点。要求考生能够读懂书、报、杂志、网络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 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理解主旨和要义,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理解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作出判断和推理。要求考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 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尤其是阅读第二节) 。主要考点包括主旨大意题、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生词猜测和指代。近五年的试题中有两题考查文章逻辑结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给事件排序等题目。试题的选材和设计上反映了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总阅读量趋向稳定, 3000词左右 (详见表2) 。按照40分钟阅读时间计算, 阅读速度要求达到75WPM。阅读理解题有偏易倾向, 尤其是2007年、2008年两年的阅读理解题 (详见表1) 。

4. 单词拼写

该题考查考生在语境中正确拼写英语单词的能力, 主要考实词 (以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为主) , 考查考生容易拼错的词和相对高级的词。单词拼写题难度有所下降。2009年的高考英语浙江卷取消了单词拼写题。

5.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题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 重点是中国学生常犯的语言错误和逻辑错误。考点常涉及动词 (包括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等) , 名词 (单复数、可数不可数) , 冠词, 介词的搭配, 副词与形容词的误用或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误用, 代词的指代错误等。通常有一题逻辑错误。介词“to”和不定式前要不要加“to”常常被设置为多一词或少一词的题目。

2009年短文改错题型的设置方式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一行一错或无错。改为:短文中有10处语言错误, 要求在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者修改某个单词。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而且只允许修改10处, 多者 (从第11处起) 不计分。这样的错误设置更接近于真实的文章改错, 但是难度明显加大。

6. 书面表达

2004年以来的浙江卷书面表达题都是半开放式写作。从过去翻译要点为主, 转变到自主表达的层面上, 真正体现了“书面表达”, 这是浙江卷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半开放式写作, 就是提供给考生一定的材料 (包括图、文、表或图文结合) 进行作文, 这样既限制了考生随心所欲的思维, 又给予考生适当的发挥空间。这种命题方式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书面表达题的话题都是中学生比较熟悉的, 学生有话可写。其中2008年的“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 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略高些。浙江卷在书面表达话题选择上似乎有意避开热点话题, 避免被猜中。总体上看, 书面表达题难度不高, 但是对于中等及偏下水平的考生来说, 在30分钟内完成一篇内容完整、表达到位、语言优美、层次清晰、行文连贯、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的100词左右的短文是有较高难度的。

三、2009年备考建议

2009年英语高考将是浙江省实施新课程以来第一次自主命题的高考, 题型有变化。英语笔试卷去掉了单词拼写 (10分) , 单项填空和完形填空的比分各减少了10分, 增加了500个词汇, 使词汇量要求达到2500个单词左右, 恢复了听力测试 (提前测试, 有两次机会, 用PETS 2听力测试) 。总分仍然为150分, 其中笔试计120分 (详见表3) , 听力计30分。

2009年高考英语浙江卷的总体命题思路不会有大的变化, 一定会做好平稳过渡工作。命题人员会继续在材料和设问上求新, 更加突出考查阅读能力和语用能力及在把握语境基础上的做题能力。估计试题难度 (主要是阅读理解题) 会略高于2008年。基于以上分析, 提出以下备考建议。

1. 夯实基础, 兼顾能力策略

坚持夯实基础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的思路, 要求考生掌握考纲中所要求的基本词汇、句型和基础语法。同时, 教师应坚持通过语境和语篇进行教学, 让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 学习词汇、理解语句的意义和结构, 即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使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语言意识, 提升为语用能力。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

在单项填空上, 要帮助学生理解命题者如何设置语境考查知识点, 不做语境不明确的纯粹的语法题。

在做完形填空题时, 一定要把握短文的主题。完形填空题不是语法填空题, 而是要在把握整个语篇的基础上, 在上下文的语境中考虑最佳选项。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选文的首句, 因为首句一般不设空, 它很可能是有关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 对理解事件的发展和整篇文章至关重要。

做阅读理解题, 需要提高八种能力:1.快速阅读理解能力;2.文章体裁辨析能力;3.文章结构辨析能力;4.归纳总结能力;5.生词猜测能力;6.长句分析能力;7.综合推断能力;8.陷阱识别能力。比如,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利用构词法、上下文信息 (包括用于解释的定语从句、同位语或同位语从句等) , 及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通过寻找主题句、概括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结构和理解故事发展的主线等。

鉴于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以及阅读理解题材、体裁多样化的特点, 可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比如, 故事性记叙文可采取“顺读法”, 以便找准关键词句, 领会主旨大意;而篇幅较长的应用文 (如广告等) 则可采取“逆读法”, 先读问题后读文章;在读议论文时, 要找准论点、论据。要运用寻读、略读等策略, 寻找信息, 把握大意;要学会寻找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总结句, 学会区分主题与支撑细节。

在做短文改错题时, 通读全文, 把握大意, 确定基本的时态, 从上下文中感知词汇搭配问题、句型问题、词性错误、形式错误和其他不和谐的地方。按照考点分析中提到的命题思路, 逐个发现问题, 规范答题。让学生相互修改各自的书面表达习作可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

2. 归纳总结, 构建知识网络

高三英语的复习应当避免低层次的重复操练, 要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 构建知识网络。比如:下列语言知识的比较、归纳和梳理:

(1) 形式相近的短语比较: (1) be well known as, be well known for, be known to; (2) result from, result in; (3) date back to, date back, date from; (4) be familiar to, be familiar with.

(2) 结构相同的短语归类: (1) have a history of, have an area of, have a population of; (2) be filled with, be crowded with, be furnished with, be equipped with, be decorated with; (3) be well known, be well paid, be well dressed, be well clothed, be well housed, be well fed, be well rewarded; (4) a well-kept secret, a well-behaved boy, a well-motivated student.

(3) 名词性从句内部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的区分:

(4) 感悟英语思维方式, 如It+be+一段时间+before...句型

(1) It was only a few days before he regained his health. (只过了几天, 他就康复了)

(2) It won’t be longbefore he comes back. (过不了多久, 他就会回来的)

(3) It will be only three months before we atten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我们离高考只有三个月时间了)

(5) 查漏补缺, 纠正错误认识。如, 误以为有“for+一段时间”就用现在完成时态:

(1) He lived in Shanghai for three years.Then, he went to Beijing. (正确)

(2) He had lived in Shanghai for three years before he moved to Beijing. (正确)

3. 多做真题, 感悟试题真谛

复习期间, 在分析浙江卷命题思路的基础上, 也应选做一些外省高考试题。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尽管命题思路有差异, 但很有借鉴价值。经过反复“打磨”编成的高考试题是质量最高的训练题。理解、分析高考题有助于开阔学生思路, 领会高考真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可以做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 如阅读理解部分和写作部分。

4. 听力再现, 操练研究跟上

2009年浙江省恢复了英语听力测试, 采用PETS 2听力部分, 难度与以前全国卷的听力相当。听力试题内容丰富, 语料大致可分为生活会话、电话会话、工作会话、商务会话、社交会话、校园会话、人物访谈和独白等类型。测试基本上围绕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number, relation等内容提问, 除细节理解题以外, 还有部分整体理解题和推理题。

多听各种题材、各种口音的英语听力材料, 理解英语口语, 是提高听力水平的主要手段。在听力考试时, 需要沉着冷静, 利用录音播放的间隙, 抓紧完成选择并阅读下一小题。带着问题听, 抓住要点, 适当记录关键信息 (如数据) , 厘清人物关系, 感知人物心情和会话地点。要善于抓住信号词, 如:however, luckily, sadly, regret, too expensive等, 预测下文。

5. 精做单项, 勤做完形阅读

做单项填空题事倍功半, 做完形阅读题事半功倍。单项填空题只有10分, 而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有70分。通过广泛阅读, 分析长句、难句, 既能巩固和学习语言知识, 又能扩大视野, 提高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文章鉴赏能力, 从而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精选一些单项填空题 (如学生比较薄弱的专题, 非谓语动词、不定代词、从句或者连词等) 。坚持多题材、泛体裁、重策略的强化阅读教学。每天让学生阅读英语文章, 并进行限时阅读训练。2009年要关注有关自助创业、自强不息、运动健身等话题的文章。

6. 操练写作, 分析背诵欣赏并重

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最高档”要求是:“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或词汇;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少许错误, 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结构紧凑。”

书面表达训练要重视操练和指导。要分析怎样开头结尾, 怎样分段连贯, 怎样遣词造句。教师要选择一些优秀文章进行分析, 并让学生欣赏、背诵或熟读、仿写,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感, 锻炼英语思维能力。优化批改和讲评的过程, 鼓励学生运用高级词汇和复杂结构, 适当使用过渡词。教师用心积累学生的典型错误, 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 让学生去比较。要积累不同表达方式, 丰富学生的语法结构。同时, 要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并写一手漂亮的英文。

7. 自选模块, 挖掘ⅠB内涵

作为浙江省高考改革的一部分, 2009年参加一类考试的考生, 需从18个自选模块中选做六个模块的题目, 其中英语有两个模块的题目, 即自选综合 (ⅠB) 模块试卷的“05题”和“06题”。这两个英语自选模块试题, 考查考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包括对语篇意义与篇章结构的理解、词法与句法的恰当运用以及书面表达的能力。理论上说, “06题”比“05题”要难。

“05题”属于阅读理解题, 分为两小节。第一节共四小题。在一篇约400个词的短文中有四个空缺处, 从短文后五个句子的选项 (A、B、C、D、E) 中, 选出能分别放入短文空缺处的四个最佳选项, 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 前后连贯, 结构完整。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选项。第二节只有一小题。要求考生根据同一篇短文所给的信息回答问题。

“05题”的语料可能有以下特点:从体裁上讲, 可能是记叙文 (如个人成长经历或一件小事) 、说明文 (如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等) 、议论文 (如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 或者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从结构上讲, 文章主题明确, 结构严谨, 比如说, 有说明主题的段落, 多数段落有主题句等。考试说明提供的样卷中的第一句“Most of the treasure-hunters are driven by two emotions”就是主题句。“五选四”部分的空缺处既有细节, 又有主题句。第 (5) 小题是个问答题, 很可能是个整体性的问题, 如提问短文的主题;或者从上下文的角度理解一个语句所隐含的意义, 比如作者的心情———赞成、反对、高兴、失望、抱怨等。在阅读时, 要特别重视厘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把握结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感悟作者的意图、态度和情感等。在解题时, 注意短文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点, 从文章的衔接和连贯方面加以思考。第 (5) 小题的答题方式, 类似paraphrase, 即用英语释义的方式回答, 语句应该准确、完整、简练。

“06题”属于填空题, 共10小题。在一篇250—300个词的短文中有10个空白, 要求考生填入适当的词, 或使用括号中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06题”的语料与“05题”的语料在体裁上和结构上有很多共同点。“06题”的重点是“意义优先”, 在确保意义正确的基础上, 考虑形式也正确 (如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及名词的单复数等) 。考生要从词汇搭配、句法结构、文章的上下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语气中, 想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动词、名词、介词、连词、形容词、副词 (包括连接性副词) 、不定代词等。考生可以用解完形填空的思路, 做“06题”———即通读、试填、验证, 最后能“自圆其说”。

高考英语虚拟语气五大考点 篇8

考点1:if虚拟条件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if条件从句中的动词和主句的动词使用情况:

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假设情况不同,if从句和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形式也相应有所不同,需要同学们认真记忆,并在考试时对应作答。例如:

15. John went to the hospital alone. If he________

me about it, I would have gone with him. (2010年天津卷)

A. should tell B. tells

C. told D. had told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约翰独自去了医院。如果他当时告诉我的话,我早跟他一起去了。”前面独立的句子是陈述语气,交代了整个事件发生在过去。后面主句would have gone说明是与过去事实相反的假设,故if从句中应使用had done形式,故正确答案为D。

值得注意的是,时态运用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照搬上面的表格,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我们遇到错综时间虚拟条件句时,也就是if引导的从句动作和主句动作发生的时间不一致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语境来判定时态。例如:

30. Maybe if I________science, and not literature then, I would be able to give you more help. (2011年北京卷)

A. studied B. would study

C. had studiedD. was studying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如果我那时学的是科学而不是文学,也许我现在就能给你更多的帮助了。”主句用的是would be able to do,表示对现在情况的虚拟,但由从句中的then可知, if引导的状语从句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假设,故从句应用had done形式,故正确答案为C。

注意:如果if条件句中的谓语含有were、should或had,可将if省去,而将这三个词放于条件句主语之前构成倒装。例如:

10. Had I known about this computer program, a huge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________ (2010年浙江卷)

A. would have been savedB. had been saved

C. will be savedD. was saved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如果我早知道这个电脑程序,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根据句子的倒装特征判断此处是省略了if的虚拟条件句,补上if并还原题干为正常语序:If I had known about this computer program, a huge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________ 由此可判断if引导的从句表示对过去事实的虚拟,故主句应用would have done形式;又因为time and energy和save之间存在着被动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2:含蓄条件句中的虚拟

含蓄条件句即不出现if字眼,而是通过上下文或without、otherwise、but for、even if/though等词(组)来表示虚拟的条件从句。如果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这时动词用would/could/should/might + do;如果与过去事实相反,这时动词用would/could/should/might + have done。例如:

22. I________through that bitter period without your generous help. (2011年陕西卷)

A. couldn't have goneB. didn't go

C. wouldn't goD. hadn't gone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没有你慷慨的帮助,我就不可能度过那段艰难的时期。”此时并没有明显的虚拟词if出现,但通过题意我们能明显感觉到without your generous help表含蓄的条件,“度过那段艰难的时期”说明事情发生在过去,“不可能”则明显与过去事实相反,因此主句谓语应使用couldn't have done形式,故正确答案为A。

28. We________John's name on the race list yesterday but for his recent injury. (2011年江西卷)

A. will putB. will have put

C. would putD. would have put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要不是因为约翰近来受了伤,我们昨天早就把他的名字列到参赛名单中了。”根据but for判定此题考查含蓄条件句,题干中所阐述的情况与过去事实相反,因此主句谓语应用would have done形式,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3:wish宾语从句中的虚拟

一般情况下,wish后从句中的动词形式如下:

例如:

28. —Where are the children? The dinner's going to be completely ruined.

—I wish they _________ always late. (2011年北京卷)

A. weren'tB. hadn't been

C. wouldn't beD. wouldn't have been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孩子们在哪里?晚饭要彻底被毁了。——我希望他们不要总是迟到。”分析题干的结构,wish后的宾语从句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愿望,应用动词的过去式,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4:would rather宾语从句中的虚拟

词组would rather后接从句时,从句的谓语用did表示与现在或将来情况相反的事实,用had done表示与过去情况相反的事实。例如:

34. George is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geography of his country, but I'd rather he _________ more on its culture. (2010年江苏卷)

A. focusB. focused

C. would focus D. had focused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乔治打算谈论自己祖国的地理状况,但是我宁愿他多讲讲它的文化。”题干中would rather之后的从句应用虚拟语气,表示与将来情况相反的事实,用动词的过去式,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5:特定宾语从句中的虚拟

在表示“建议、要求、愿望、提议”等词(如advise、recommend、command、demand、desire、insist、order、propose、request、require、suggest、urge)之后的宾语从句中,谓语都用(should) do表示虚拟。例如:

29. Teachers recommend parents________their children under 12 to ride bicycles to school for safety. (2010年福建卷)

A. not allow B. do not allow

C. mustn't allow D. couldn't allow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老师建议父母为了安全起见应不允许12岁以下的孩子骑自行车去上学。”动词recommend表示建议,其后宾语从句的谓语应使用(should) do的形式表示虚拟,故正确答案为A。

76. Mr. Johnson insisted that the problem worthy of attention ________ (讨论) at the meeting. (discuss) (2010年湖北卷)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约翰逊先生坚持要求在会议上讨论这个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动词insist表示“坚持”,其后的宾语从句谓语要用(should) do的形式表示虚拟,又因为problem与discuss之间是被动关系,故答案应为(should) be discussed。

同学们需仔细揣摩以上虚拟语气的考查热点,认真体会其考查途径和方法,记忆相关知识,力争在高考英语虚拟语气的相关考题上不失分。

上一篇:鄂州市2007年网络信息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鄂教版第十一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