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隐患排查计划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工企业隐患排查计划(精选6篇)

化工企业隐患排查计划 篇1

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缺陷等进行辨识,以确定隐患、危险、有害因素或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或控制隐患和危险、有害因素,保证企业生产安全。2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仓储、乳液生产车间、涂料生产车间、技术、质检、采购、销售等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3定义

3.1 问题是指尚未构成事故隐患的小缺陷或不符合,发现后能立即纠正或整改,即使发生,人员也不会受伤、不会损失工作时间、损失财产,企业内部声誉不受影响,例如:现场卫生。

3.2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包括:

(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

(2)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作明确规定,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等。3.3 安全检查(即隐患排查)3.3.1 综合性检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3.3.2 专业检查主要是指对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3.3.3 季节性检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2)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

(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3.3.4 日常检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3.3.5 节假日检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

3.3.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4、成立组织机构

4.1成立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小组: 4.2各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小组:

各部门按本部门实际情况指定对业务流程熟练人员为隐患排查小组成员,小组成员由部门负责人、安全员及专业人员组成。5职责

5.1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管理机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并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隐患排查治理的落实。

5.2 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5.2.1 主要负责人保证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5.2.2 企业分管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

5.3 企业安全或生产调度部门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各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装置运行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5.4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厂)级安全检查的组织、实施、验证,同时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向从业人员通报;负责公司各类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各单位上报事故隐患的统计、汇总工作;负责定期组织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和各专业技术委员会或人员评审、修订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安全检查表,不断提高安全检查深度和广度。5.5 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整改。

5.6综合检查、节假日检查分别由安全管理部门、各部门组织本部门人员实施。公司(厂)级的由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其它部门配合并组织本部门的检查。5.7专业性检查分别由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部门人员实施(以下由各企业结合实际职责分工实施)。5.8.1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工艺技术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5.8.2 设备部门负责组织设备设施方面、电气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5.8.3 质检部部负责组织仪表等监视测量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5.8.4基建部门负责组织在建构筑物(竣工移交后的建构筑物由使用单位负责检查维修)、外来施工队伍及施工安全措施及物资存放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5.8.5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文件、记录、管理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5.8.6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原料供应、产品销售、车辆运输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5.8.7 安全部门负责组织防火、防爆、应急器材、劳动防护用品、治安防控方面的专业性检查。

5.8.8人力资源、财务等其他部门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9 季节性检查分别由安全管理部门、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组织本单位或本专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

5.10日常检查由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巡回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检查;岗位员工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定期巡回检查。

5.11 事故类比隐患检查由安全管理部门部组织相关单位实施。5.12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保证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及时掌握事故隐患治理情况,督促有关人员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分管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范围、区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6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本要求

5.1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并编制《安全检查表》。

5.1.1 《安全检查表》应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或依据、检查结果等内容。安全检查时应按照安全检查表内容逐项进行检查,建立《安全检查台账》、《事故隐患整改台账》,并与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挂钩。

5.1.2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

(1)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企业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3)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报告;(4)分析人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5.1.3 各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对安全检查表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并做好检查人员的培训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对安全检查表进行修订:

(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2)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

(3)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5)周边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4)危害因素辨识结果有较大变动或识别出新的危害因素。5.2公司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承包、承租单位拒不整改的,按照协议约定的方式处理,或者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5.3安全管理部门每月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形式报送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于重大事故隐患,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交书面材料。重大事故隐患报送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

5.4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各级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及时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5.5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6 事故隐患分类和等级认定 6.1 事故隐患分类

事故隐患按检查内容和专业分为: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标识、建构筑物、储运、劳动防护用品、文件记录、安全消防设施(含消防器材、应急装备)、其他现场问题及管理缺陷11类。6.2 事故隐患等级

企业应该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依据事故隐患的定义,按事故隐患风险程度(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隐患等级认定。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6.2.1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

6.2.2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6.3 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认定

对重大事故隐患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对事故隐患后果进行定性分析,并根据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事故隐患的风险等级。

具有重大及以上风险的事故隐患,应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此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照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1)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装置,仓库、罐区等储存设施,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厂外道路、相邻工矿企业生产储存设施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设施、运输装卸设施、电力线路、办公生活区等,相互之间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3)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储存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和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内设置休息室和非生产直接需要的办公室的。

(5)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6)生产或使用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未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

(7)易燃易爆和有毒作业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通风设施的;未按规定和生产工艺要求设置必要的自动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的。

(8)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泄压面积、安全疏散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仓库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9)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不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等规定要求的。包括: a)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物品露天贮存的;或在潮湿、易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的;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未隔离贮存的;

c)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贮的; d)助燃气体氧气与油脂类物质混合贮存的;

e)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混合贮存的; f)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未单独存放的。

(10)甲、乙类液体储罐区未按规定要求设置防火堤,或防火堤的容量、高度、强度、以及与储罐的间距等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罐区布置(罐区总容量、罐间距、罐排数、罐区间距等)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罐区的专用泵(或泵房)布置在防火堤内,或专用泵(或泵房)和装卸设施与罐区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11)甲B、乙类液体固定顶罐未按要求设置阻火器和呼吸阀的;甲B、乙类液体为喷溅式卸车(进液)方式或进液管伸至罐底的距离不足的。

(12)储罐未按规定设置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的;储罐与罐车之间的装卸管线上未设置止回阀和紧急切断阀的;未按要求设置防超装装置的;未使用万向充装卸车装置的;强腐蚀性介质储罐未按规定设置防护围堰的。

(1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证;超期未检或未按检验要求检修(停用)的。

(14)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压力表、安全阀超期未检,防爆膜未定期更换的。

(15)使用非法制造的压力容器、锅炉等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的。

(1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内的电力装置(电机、灯具、开关等)不防爆,或防爆等级(类别、级别、组别)及线路敷设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1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内生产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车间办公室、更衣室等生产辅助房间的电气设备达不到防爆要求的。

(18)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区、仓储装卸区的厂房、库房、设备、设施未按规定设置防雷设施,或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并符合要求的。

(19)易燃易爆场所的设备、管线等设施未按规定设置静电接地设施;汽车罐车、铁路罐车和装卸栈台未设置静电专用接地线,或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并符合要求的。

(20)未按规定设置水、泡沫、蒸汽等消防灭火系统的;未按标准规定配置消防双电源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管路及消防栓的配置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21)生产装置区、储罐区、仓库未按规定设置固定(或半固定)式水(或泡沫)喷淋灭火系统的,或未按规定设置小型灭火器材,或灭火器材的种类、数量及设置方式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2)厂区内的消防道路(环行通道或回车场地、道路宽度、净空高度、转弯半径)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3)存在其他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4)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液氯、液氨等有毒物质罐区、液化烃罐区、甲类易燃液体罐区,以及大于或等于10Mpa的高压设备(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场所、厂外主要道路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5)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液氯、液氨、液化烃储罐,以及大于或等于10Mpa的高压设备(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证、超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的;未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或未按规定定期检测及检测不合格的。7事故隐患排查方式、频次 7.1 事故隐患排查方式

事故隐患排查可与日常巡查和专项安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7.2事故隐患排查频次

(1)装置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和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

(2)基层车间(装置,下同)直接管理人员(主任、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电气、仪表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

(3)基层车间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并和日常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基层单位(厂)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隐患排查。

(4)企业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5)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业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

(6)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7)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依据实际变化情况确定排查周期,如果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7.3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应及时组织进行隐患排查:

(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2)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3)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应按变更管理要求进行风险评估;

(4)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5)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6)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7.4 企业涉及高危工艺的,应每五年至少开展一次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8事故隐患排查内容

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装置的特点,隐患排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安全基础管理;(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3)工艺;(4)设备;(5)电气系统;(6)仪表系统;(7)危险化学品管理;(8)储运系统;(9)公用工程;(10)消防系统。8.1 安全基础管理

8.1.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

8.1.2 安全投入保障情况,参加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的情况。8.1.3 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主要包括:

(1)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情况。

8.1.4 企业开展风险评价与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主要包括:

(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情况;

(2)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生产设施进行风险评价情况;(3)风险评价结果的落实、宣传及培训情况;(4)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8.1.5 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及承包商的管理情况。8.1.6 危险作业和检维修的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1)危险性作业活动作业前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情况;(2)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吊装作业、设备检修作业和抽堵盲板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作业许可管理与过程监督情况。

(3)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配置、佩戴与使用情况; 8.1.7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管理情况。8.2 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8.2.1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重大危险源储存设施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重要场所的安全距离。

8.2.2 可能造成水域环境污染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源的防范情况。8.2.3 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

8.2.4 企业内部重要设施的平面布置以及安全距离,主要包括:

(1)控制室、变配电所、化验室、办公室、机柜间以及人员密集区或场所;

(2)消防站及消防泵房;(3)空分装置、空压站;(4)点火源(包括火炬);

(5)危险化学品生产与储存设施等;(6)其他重要设施及场所。8.2.5 其他总图布置情况,主要包括:

(1)建构筑物的安全通道;

(2)厂区道路、消防道路、安全疏散通道和应急通道等重要道路(通道)的设计、建设与维护情况;

(3)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4)其他与总图相关的安全隐患。8.3 工艺管理 8.3.1 工艺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工艺安全信息的管理;

(2)工艺风险分析制度的建立和执行;(3)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查、使用与控制;

(4)工艺安全培训程序、内容、频次及记录的管理。8.3.2 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

(1)装置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的部位是否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泄压设施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2)针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设计的安全泄压系统以及安全泄压措施的完好性;

(3)危险物料的泄压排放或放空的安全性;

(4)按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 号)的要求进行危险化工工艺的安全控制情况;

(5)火炬系统的安全性;

(6)其他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方面的隐患。8.3.3 现场工艺安全状况,主要包括:

(1)工艺卡片的管理,包括工艺卡片的建立和变更,以及工艺指标的现场控制;

(2)现场联锁的管理,包括联锁管理制度及现场联锁投用、摘除与恢复;

(3)工艺操作记录及交接班情况;

(4)剧毒品部位的巡检、取样、操作与检维修的现场管理。8.4 设备管理

8.4.1 设备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主要包括:

(1)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本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2)有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人员按要求配备;(3)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及台账。8.4.2 设备现场的安全运行状况,包括:

(1)大型机组、机泵、锅炉、加热炉等关键设备装置的联锁自保护及安全附件的设置、投用与完好状况;

(2)大型机组关键设备特级维护到位,备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转动机器的润滑状况,设备润滑的“五定”、“三级过滤”;

(4)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情况;

(5)设备的腐蚀防护状况,包括重点装置设备腐蚀的状况、设备腐蚀部位、工艺防腐措施,材料防腐措施等。

8.4.3 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现场管理,主要包括:

(1)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管理制度及台账;

(2)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及定期检测检验情况;(3)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管理维护。8.5 电气系统

8.5.1 电气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电气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管理;

(2)电气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规程的制定及执行情况。8.5.2 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及电气安全设施的设置,主要包括:

(1)用电设备的电力负荷等级与供电系统的匹配性;(2)消防泵、关键装置、关键机组等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3)重要场所事故应急照明;

(4)电缆、变配电相关设施的防火防爆;

(5)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6)建构筑、工艺装置、作业场所等的防雷防静电。8.5.3 电气设施、供配电线路及临时用电的现场安全状况。8.6 仪表系统

8.6.1 仪表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

(1)仪表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2)仪表系统的档案资料、台账管理;(3)仪表调试、维护、检测、变更等记录;(4)安全仪表系统的投用、摘除及变更管理等。8.6.2 系统配置,主要包括:

(1)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的设置满足安全稳定生产需要;

(2)现场检测仪表和执行元件的选型、安装情况;(3)仪表供电、供气、接地与防护情况;

(4)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的选型、布点及安装;(5)安装在爆炸危险环境仪表满足要求等。

8.6.3 现场各类仪表完好有效,检验维护及现场标识情况,主要包括:

(1)仪表及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稳定可靠,满足危险化学品生产需求;(2)按规定对仪表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3)现场仪表位号标识是否清晰等。8.7 危险化学品管理

8.7.1 危险化学品分类、登记与档案的管理,主要包括:(1)按照标准对产品、所有中间产品进行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分类结果汇入危险化学品档案;

(2)按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档案;(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

8.7.2 化学品安全信息的编制、宣传、培训和应急管理,主要包括:

(1)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管理;(2)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制度的执行情况;(3)24 小时应急咨询服务或应急代理;(4)危险化学品相关安全信息的宣传与培训。8.8 储运系统

8.8.1 储运系统的安全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1)储罐区、可燃液体、液化烃的装卸设施、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管理制度以及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制定及执行情况;

(2)储罐的日常和检维修管理。

8.8.2 储运系统的安全设计情况,主要包括:

(1)易燃、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的罐区,如罐组总容、罐组布置;防火堤及隔堤;消防道路、排水系统等;

(2)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的安全监控装备是否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的要求;

(3)危险化学品压力的安全控制及应急措施;(4)可燃液体、液化烃和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设施;(5)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储存。

8.8.3 储运系统罐区、储罐本体及其安全附件、铁路装卸区、汽车装卸区等设施的完好性。8.9 消防系统

8.9.1 建设项目消防设施验收情况;企业消防安全机构、人员设置与制度的制定,消防人员培训、消防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消防系统运行检测情况。

8.9.2 消防设施与器材的设置情况,主要包括:

(1)消防站设置情况,如消防站、消防车、消防人员、移动式消防设备、通讯等;

(2)消防水系统与泡沫系统,如消防水源、消防泵、泡沫液储罐、消防给水管道、消防管网的分区阀门、消火栓、泡沫栓,消防水炮、泡沫炮、固定式消防水喷淋等;

(3)油罐区、液化烃罐区、危险化学品罐区、装置区等设置的固定式和半固定式灭火系统;

(4)甲、乙类装置、罐区、控制室、配电室等重要场所的火灾报警系统;

(5)生产区、工艺装置区、建构筑物的灭火器材配置;(6)其他消防器材。

8.9.3 固定式与移动式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道路的现场状况 8.10 公用工程系统

8.10.1 给排水、循环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的设置与能力能否满足各种状态下的需求。

8.10.2 供热站及供热管道设备设施、安全设施是否存在隐患。8.10.3 空分装置、空压站位置的合理性及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各部分具体排查内容详见附件。9 事故隐患的评审和评估

9.1 事故隐患排查工作中发现的隐患,要及时组织评审(参照第6条事故隐患分类和等级认定),确定隐患级别和隐患类别,对于各级隐患进行登记并分别按相应程序处理。

9.2 企业各级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并组织评审评价,结束后要填写《隐患排查评审/评价记录》(附录E),并书面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9.3经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并难以立即排除的,企业应当组织技术人员、专家及时进行评估。,企业应当编制《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类别、等级;

(3)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4)隐患的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9.4 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应及时归入事故隐患档案。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职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事故隐患档案。事故隐患的报告和统计分析

10.1企业各级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各级安全管理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10.2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或有相应职能的部门,负责受理各类安全问题的举报,接到举报后立即核实并予以查处,或移交其他相关部门处理,并做好记录备查。

10.3 对从业人员、群众举报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核查、处理的结果,举报人要求答复的,有关部门应在10日内给予答复。10.4企业各基层单位应当每月对本装置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评审、分级和统计分析,并于每月5日前逐级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工段报车间,车间、科室报分公司,再报企业主管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情况、《事故隐患等级评审记录》和《事故隐患整改台账》。统计分析情况应当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或盖章。10.5各生产装置责任单位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填写《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台账》,并及时上报。上报时间自发现时起不超过24小时,如不能立即消除隐患,须自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之日起10日内,将《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书面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

10.6企业应当自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之日起15日内,将《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报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10.7企业每季度、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情况。统计分析情况应当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11 事故隐患的处理 11.1一般事故隐患的处理

11.1.1现场能够立即整改的立即进行整改。

11.1.2对于暂时不能整改的一般事故隐患,由排查部门对责任部门开具《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责任部门应按要求制定整改计划(整改计划内容包括: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来源、整改负责人、整改期限、整改前采取的防范措施或预案)限期整改。11.2 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理

11.2.1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现场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1.2.2 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本单位负责人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11.2.3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时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企业应按照10.6条要求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11.2.4 上级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由企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特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特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11.2.5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恢复生产书面申请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整改情况贺和相应的评估或评价报告。隐患治理项目的验收

12.1 已竣工并投入正常运行的隐患治理项目,企业应组织本单位工程、技术、设备、安全、环保等部门和生产、维护、施工、安装单位进行考核验收。

12.2 隐患治理项目验收时,施工、安装单位应同时将有关证件和技术管理资料,移交生产、维护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

12.3 隐患治理项目验收后,企业应将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表一并归档。

12.4 对于验收合格的隐患治理项目,企业应制定相应的规程,组织人员学习,并转入正常的维护管理。13事故隐患倒查 13.1 事故隐患倒查要求

13.1.1 凡是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都必须从隐患产生的内部条件、外部因素,实行倒查。在查明原因,积极整改的同时,制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进行治理,防范同类隐患再次发生。13.1.2 事故隐患倒查要从下而上,按班组、车间和公司三级管理权限,逐级进行倒查。属上级原因的,由上级继续倒查,追根溯源。13.1.3 每次隐患倒查后,登入《事故隐患整改台账》,详细记录隐患的分类(设备、电气、仪表、作业环境、安全设施、防护用品、管理缺陷等)和 级别(一般、重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产生的主要原因、整改要求和制定的防范措施。13.2 事故隐患倒查的主要内容

13.2.1 工段(班组)倒查隐患,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凡发生事故隐患,首先在工段(班组)的职责范围内进行倒查,重点查岗位职责是否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工艺安全规程与操作法执行情况,员工操作是否规范。倒查发现属于上一级的原因,则由工段(班组)向车间反映,由上一级继续倒查。

13.2.2 车间、科室倒查隐患,落实现场管理责任。凡发生事故隐患,应倒查现场管理是否到位,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制定和落实,工作任务安排是否合理。倒查发现属于上一级的原因,则由车间向公司反映,由上一级继续倒查。

13.2.3 公司倒查隐患,积极改善安全条件。凡公司发生事故隐患,重点倒查领导责任是否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技术管理和措施是否合理,生产系统是否完善,员工教育培训是否到位,按部门分工制定相应整改措施进行整改。13.3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成因倒查工作进行检查;每月对本单位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成因倒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可与事故隐患总结分析一并进行)。

化工企业隐患排查计划 篇2

背景

新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库尔勒经开区)属于国家级开发区,该开发区成立于2000年,目前已经初具规模。2015年库尔勒经开区重新为该园区做了整体发展规划,由原先的80.66 km2扩展到135.19 km2,目前开发区内共有涉化企业19家,其中美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塔里木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化工企业10家,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库容为7万9 852.571 t,包括液氨、电石、甲醇、液氯、乙炔、二硫化碳、裂化气等,仅库尔勒经开区管委会周边就有多达数十家涉及液氨制冷的冷库。库尔勒经开区管委会下属设安监局,共有在编人员15人,虽然安监人员配置与新疆其他化工园区相比,人员编制数量配置相对充裕(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员配置为3人;伊东工业园、拜城县重化工工业园区管委会下属没有设置安监局,依托县安监局进行管理;同属于国家级开发区的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下属安监局在编人员不足10人),但其配置情况与新疆地广人稀、安监局距离事故现场较远等安全监管工作实际相比,还远远不够。

针对该地区安全监管人手不足、危化品库容较大、且种类较多等特点,库尔勒经开区创建了安全隐患排查系统。

架构及功能设计

架构设计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管理展开库尔勒经开区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据相关要求,将该经开区分为3个隐患管理单元。

第一单元为美克化工工业园区及周边,该单元主要布有新疆美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维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美克美欧化学品(新疆)有限责任公司、巴斯夫美克化工制造(新疆)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洪通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化工企业;第二单元为“冷库一条街”,主要布有数十家冷库,其中涉及液氨制冷的冷库达到10家左右;第三单元为西尼尔镇,主要涉及到使用液氯的纤维素制造企业,以及使用二硫化碳、浓硫酸的纺织企业。

该隐患排查系统由企业隐患自查终端、管委会安监局管理平台、企业隐患报批平台、管委会安监局隐患检查终端、基础数据管理平台等5部分组成。

功能设计

企业信息登记功能主要包括3项:一是企业基本信息登记,如企业资质证件图片上传(营业执照、危险化学品登记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等;二是重大危险源信息,包括危险化学品储罐容量、数量,重大危险源级别及其周边人口分布数量,危险工艺等;三是管理人员信息,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人员及其他部门管理人员信息等。

隐患排查与治理功能需要先将隐患信息进行录入,除公用信息(隐患ID编号、隐患类别、整改时间、相关信息描述、治理方案、使用资金等)外,隐患信息的采集也要因单元而异。例如,一单元主要为化工企业,像美克工业园区的隐患可能存在于空分装置、天然气乙炔装置区、甲醇装置、BDO(化工生产项目)装置、双甲罐区中,则在系统功能上要针对此进行设计。二单元主要为冷库企业,其制冷工艺主要是采用氟利昂和液氨进行制冷,隐患信息就应包括:冷库是否为液氨制冷,液氨罐区容量,液氨循环时间段,涉及到液氨的安全阀、管道是否被腐蚀,液氨罐区是否为室内储罐,室内储罐是否具有喷水稀释液氨装置,是否安装了液氨报警装置等。三单元主要为纺织企业、纤维素企业,虽然该类企业不生产危险化学品,但却需要使用危险化学品,则隐患排查信息可以包括液氯钢瓶的使用时间、运输时间、压力、数量,是否装有液氯报警装置,是否具有液氯泄漏后的应急处置措施等相关信息。

监控预警功能监控预警功能同样因单元而异:一单元大型化工企业发现隐患后,可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设置隐患整改时间段,重大隐患必须及时整改,预警时间较短;二单元氟利昂制冷冷库上报的一般隐患,可适当延长整改时间;三单元由于涉及剧毒化学品且地理位置距离所属安监局较远,应缩短隐患整改时间,做到发现隐患立即整改不留死角。

隐患信息查询功能针对库尔勒经开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专家,组成专家队伍,建立专家库,同时上传相关隐患自查标准。例如,涉及到液氨制冷,可以上传GB50072—2010《冷库设计规范》和《冷库安全管理规定》;涉及液氯的使用以及二硫化碳的储存,可以上传GB 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等相关规范标准。

隐患排查信息统计功能隐患排查信息统计功能十分重要,但大多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单位往往忽视了该功能。虽然目前隐患排查工作已经深入开展,但是对于隐患排查得出的信息没有进行有效的归档整理,往往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隐患排查信息统计可根据库尔勒经开区隐患级别、类别、不同单元、不同时间段进行统计归类,按月生成月报,按季节生成季节报,按年生成年报,并通过逐年积累,将历年的隐患排查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动态监控安全隐患信息。

系统特点

第一,传统的隐患排查系统在设计过程中缺乏针对性,而库尔勒经开区隐患排查系统的设计与该区安全规划高度相吻合,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其操作性及可行性。针对不同的区域单元设计不同的隐患排查内容,避免了隐患排查的形式化,将隐患排查工作落实到实处。

第二,库尔勒经开区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小型企业的隐患排查工作流于形式,以开发区为整体进行隐患排查监管,可以将隐患排查工作统一化管理,全面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监管水平,同时开发区安监局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可以分析统计出辖区内安全隐患来源,促使安全监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化工企业隐患排查计划 篇3

1、隐患排查治理是有效预防控制风险的关键

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状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上的缺陷等。隐患排查治理,首先就是要全面、细致、认真地找出、发现隐患,从公司、矿井到区队直至班组,从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层层发动、着手,做到“三全”。“三全”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范围要覆盖煤矿生产的所有环节、所有过程和所有人员,避免出现安全管理的死角和盲点。

班组级的隐患排查。就是由班长组织的对本班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所在的工作面的不安全状态进行隐患排查,还包括工人自身安全行为及所处周围环境的自查。班前,班长在开班前会时,要对工人的思想状态进行隐患排查,精力不集中、没有休息好、安全意识不够,坚决不予入井作业,要确保当班每位职工都有较好的安全思想状态和安全意识;进入工作面作业之前。要对工作面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只有当工作面的隐患排除后方可带领工人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班中,要关注所在工作面的变化情况,出了隐患要及时处理;班后,要检查是否留下了安全隐患,若有,要及时处理完毕方可下班,来不及处理的要在现场向下一个班交接清楚。

区、队级的隐患排查,就是由区、队长组织的对本区、队范围内的工人不安全行为、工作面及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条件进行隐患排查。

矿井级的隐患排查,就是由矿长或井口主任组织的,更大范围的,对本矿范围内的职工不安全行为、作业场所及环境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和条件进行隐患排查。

公司级的隐患排查,就是由公司领导或公司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最大范围的,对公司范围内的所有职工不安全行为、作业场所及环境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和条件进行隐患排查。

2、隐患排查治理的落脚点和关键点是治理。

如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只停留在隐患排查阶段,不进行治理,那么所做的一切都等于零。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即隐患的治理。

一般隐患的治理。一般隐患就是指可能造成的危害很小,容易处理的隐患,一般在现场就能及时处理解决。当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或是安监员发现一般隐患时。应及时在现场予以处理解决,将隐患直接消灭在萌芽状态。

较大隐患的治理。较大隐患就是指可能造成的危害较大,不是很容易解决的隐患。发现该类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通知隐患所在班组或区队,指定责任人和责任跟班安全员,在责任时间内进行整改落实。

重大隐患的治理。重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隐患。加强对重大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严格按照《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国家局1 33号)进行认定,对该类隐患进行评估、组织管理和整改,按照“五定”制度处理,即定项目、定措施、定资金、定责任人、定时间限期治理。

为了避免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发生事故。应规定每一项安全隐患的治理要做到技术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强制执行措施和安全培训措施四到位,并且在治理过程要由管理人员和安全检查员跟班作业,从而保证安全隐患治理过程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过程。

3、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是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保障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做到环环相扣,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监督一级,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层层传递,层层落实。

首先,公司成立以安全副总经理为组长的隐患排查治理小组。副组长为公司安全监察室负责人,成员为公司各部室主要负责人;组长对全公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责,副组长负责各矿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和安全隐患信息管理;各成员均有各自的职责,如生产部、技术部负责制定安全隐患认定标准以及安全隐患治理各项措施具体要求等。

其次,矿井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隐患排查治理小组。各矿矿长是本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各副矿长,成员为各股室负责人,各专业副矿长对本专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领导责任,安全副矿长对本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监督检查责任。小组对公司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落实治理,并及时反馈。

再次,区队成立以区队长为组长的隐患排查治理小组。各区队长是本区队作业范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分管安全的副区长,成员为各班组长。小组对矿井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落实治理,并及时反馈。

第四,各班长是本班安全隐患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和职工对本班组和岗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并对上级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落实治理。

4、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应规范化

为确保隐患排查工作取得实效,邵武煤业有限公司编制了一系列的有关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规定,明确了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工作程序,规范了安全隐患的认定标准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编写内容,基层管理人员人手一册,对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隐患的分类和认定:公司根据各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矿井《隐患分类和认定手册》,把隐患分为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防治水等6大类,各类隐患又再分成顶板、局部通风、爆破、粉尘防治、设备等若干项细的隐患,以便在隐患排查过程中予以认定;另外还把煤矿“三违”作为行为隐患纳入安全隐患排查的工作范围,研究分析“三违”分布规律,将“三违”分为一般“三违”和严重“三违”两类,并采不同措施进行治理,从而逐步消除煤矿“三违”现象。

隐患未落实整改的处罚,公司制定了《矿井隐患排查治理处罚办法》,对各管理层所查出的安全隐患,各安全管理部门均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任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的,按照公司制定的《矿井隐患排查治理处罚办法》(其中包括“三违”处罚),进行处理。

隐患排查及信息管理。煤矿各生产区队和班组每天坚持对本区队作业范围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每天把排查结果报告矿安监站,安监站要确保每班有一名安监员对各工作面进行巡查;煤矿组织安监部门每周对本矿范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上报公司安监室;各专业副矿长每旬组织对本专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排查结果筛选后报告矿领导同时报告公司安监室;矿长每月组织1次重大安全隐患的专项排查,排查结果每季度由公司汇总并向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室和当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公司安监部每月组织1次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的专项检查,每旬对各矿上报安全隐患信息筛选统计分析并向公司有关领导报告。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规范化,调动了基层区队以及各级管理人员排查治理隐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煤矿“三违”明显减少,矿井作业环境大为改善,各类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实现了安全管理由事后处理向超前防范的转变。

2017事故隐患排查计划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夯实煤矿安全基础,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排查事故隐患,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持续保持我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健康目发展,特制订本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计划。

一、机构设置

为确保公司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取得实效,达到预期目的,特成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组如下:

组 长:矿 长

副组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程师 通风助理、防治水助理、机电副总

副总工程师、后勤销售矿长

成 员:各专业科室负责人、队长

领导组下设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科,办公室主任由安监科长兼任,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日常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本着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体系,以防治重大事故隐患为重点,消除人为导致事故隐患为目标,改善安全环境状况宗旨,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长效机制,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三、工作计划

1、全面检查:由矿长组织,各分管领导、各专业科室负责人、队长参加,针对各生产经营区域的软、硬件,每月一次“全覆盖”性的事故隐患排查。

2、区域检查:由矿方各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相关人员对分管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

1)总工程师组织,抽调专业副总、科室负责人、专业技术员,针对生产系统、地测防治水等各专业软、硬件,每旬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2)安全矿长组织,抽调科室负责人、专业技术员,针对生产系统、机电系统、通风系统、调度信息监测监控中心、安监、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中心、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等的软、硬件,每旬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3)生产矿长组织,抽调专业副总、科室负责人、(区)队长、专业技术员,针对采掘系统、生产系统以及辅助作业岗位的软,硬件,每旬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4)机电矿长组织,抽调专业副总、科室负责人、机电队长、专业技术员,针对各生产经营供电、运输系统、各运行岗位的软、硬件,每旬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5)通风助理组织,抽调科室负责人、通风、瓦斯防治水等,针对分管领域,运行岗位软硬件,每旬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6)防治水助理组织,抽调科室负责人、专业技术员,运行岗位软、硬件,每旬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7)后勤销售矿长组织,抽调相关科室负责人,专业技术员,对地面设施、火工品管理等专业软、硬件,每旬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3、专业性检查:由各分管专业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对本专业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

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与制度是否完善,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是否全面,安全风险管控制执行落实情况,生产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等方面是否存在隐患,安全生产体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是否建立健全、是否严格落实“五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是否实现“五环六步”闭合管理,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监督管理是否到位,保障措施是否到位。

3)通风:矿井、采区和工作面是否具备完善的通风系统。各风门、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是否完好。风速,有害气体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各个作业点的测风、分风按时操作,供风点的风量、风速是否合要求。各区域瓦斯防治措施是否严格执行,是否严格落实“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的瓦斯治理方针。

4)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是否配备矿井、地质、瓦斯、储量管理、矿井测量、井下钻探、物探、制图技术员,是否查明矿井地质灾害隐蔽致灾因素,煤矿测量图纸、资料、记录是否齐全,且真实有效。是否严格落实煤矿防治水方面报告。

5)采煤:基础管理是否达标;是否建立健全岗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作业区域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6)掘进:生产劳动组织情况是否符合要求;设施设备日常检查、保养、维修是否落实到位;矿压观察、分析、预报制度是否详实;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是否采取针对性措施,探放水执行情况,工作面设计、作业规程编制与批复是否符合要求;作业场所施工图版是否规范。现场岗位作业人员操作是否规范,各作业现场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7)机电:各类机电设备产品合格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防爆合格证齐全有效、设备完好率等达到规定要求;各区域机械设备及系统能力是否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求,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各项要求;各类基础管理是否到位,各岗位、场所文明生产能否达标。

8)运输:运输巷道与硐室、运输线路、运输设备、运输设施是否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求;运输管理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制度是否完善,设备设施是否定期检查;现场岗位作业人员操作是否规范,各岗位、场所文明生产能否达标。9)职业卫生: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是否建立健全,是否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是否建立健全;是否对各生产场所、车间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诊断鉴定是否执行到位,工会是否进行监督。

10)安全培训和应急管理: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培训计划是否制建立健全;是否按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定并持证上岗,全员安全培训档案是否建立健全 ;班组安全建设规划、目标、安全建设资金、安全建设措施是否完善;作业 现场管理、安全工作标准各岗位工作流程是否满足要求;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制度是否齐全,岗位职责是否明确;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资源是否能够得到保障。11)调度和地面设施:是否建立健全专门的调度工作机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人员配备是否满足要求,调度工作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按要求装备调度信息化系统,日常管理是否执行到位;地面设施是否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求,各作业人员职责是否明确,各岗位、场所文明生产能否达标。

4、季节性检查:

1)春季安全大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跑漏为重点;

2)夏季安全大检查:以一通三防、防洪、防汛、防雷电、防暑降温为重点;

3)秋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冻保温为重点;

4)冬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冻防凝、防滑为重点。

5、基层区队、岗位检查:每天安排各分管科队长、技术、安监人员对本作业区域进行事故隐患排查。

6、突发性、政策性检查: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针对突发性、政策性进行的事故隐患专项检查活动。

四、检查方式

五、检查计划(附表)

六、检查依据

(一)参照《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排查

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有计划检查、突击检查等。公司各生产经营区域是否存在违法违规事故隐患。

(二)参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排查公司各生产经营区域是否存在重大隐患。

(三)参照各级《“红线”规定》,排查各生产经营区域是否存在逾越“红线”规定的事故隐患。

(四)参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对生产经营区域十一个专业的安全质量标准要求进行达标考评。

(五)参照《作业规程》、《操作规程》检查各生产经营区域各岗位是否存在事故隐患。

七、检查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公司成立专业组织机构,负责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统一布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2、突出重点、全面排查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要以“一通三防”为重点,防止瓦斯事故发生。在此基础上从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环节全面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要立足于杜绝重大隐患,防止较大以上事故,紧紧盯住瓦斯、透水、火灾等重大灾害,强化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的主体作用。

3、强化监管、确保实效

切实加强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监督检查和指导,规范监督检查方法和程序深入安全生产现场督促指导,要建立重大隐患公示公告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制度。

4、加强宣传、广泛动员 要加大对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充分利用班前会学习,张贴标语形式,发动煤矿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安全管理和水平。

5、标本兼治、着力长远

要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为契机,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位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要切实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制度和隐患数据,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础工作,实现本质安全。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西河煤业有限公司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 篇5

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结合我公司具体实际,特制定2012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更好的抓好我公司的安全生产,特成立安全领导组,组长:李苍龙,副组长:龚少帆,成员:赖明达、赖邦杰、赖剑宇,并明确小组职责。

二、排查整治工作范围

所有在建建筑施工工地。

三、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的配备情况,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及从业人员的劳保用品配戴及工伤,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

2、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情况,高空、高温作业等高危项目登记建档、监控管理情况,事故隐患排查及应急救援预案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落实情况。

四、时间安排

第一:

对上学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清理,进一步整改落实到位。

第二:

1、各部门对本部门的安全隐患实行定人、定时、定措施、定目标地完成整治任务。

2、对个别治理难度大,资金投入多和技术要求高的突出问题,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实行挂牌督办,认真研究对策,集中力量功关治理。

第三:

督促安全领导小组组织落实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工作长效机制,并总结和查找薄弱环节,从而形成长效监管体系。

五、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要求各部门落实隐患排查整治责任制,特别是落实负责人负总责的安全负责制,并认真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资金。

学校安全隐患大整治大排查计划 篇6

大排查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县文件精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线,突出“安全伴我在校园”的主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共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中心小学成立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综治办主任和负责私办学校的副校长任副组长,行政人员、值周老师及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祝有清

副组长:黄满诗 李元锋

成员:夏小剑 周海峰 程霞 项余平翁绵忠 施建国纪奀花

值周老师护校队员各完小校长

二、工作目标

一方面,通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明确工作目标,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措施手段,消除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工作,进一步强化我校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将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促进我校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完小(教学点)、幼儿园、年段(年级)、处室自查和学校督导检查相结合,以完小(教学点)、幼儿园、年段(年级)自查为主,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教体局安全隐患排查要求,认真进行全面自查,全面排查完小(教学点)、幼儿园、年段(年级)、处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到位,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避免出现管理真空现象,对监管责任不落实导致的安全事故将依法追究其管理责任。

(二)坚持检查、整改、复查完整闭合原则,切实消除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和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及时复查,实现完整闭合,切实消除隐患。要按照“谁检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对因检查不全面、不彻底或没有及时进行复查验收而导致事故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排查范围和治理重点

(一)检查学校门卫,巡逻,值班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进出校门的门卫查验力度、及时做好外来人口和外来车辆进出校园的登记,防范不法分子和危险物品进入学校。

(二)校舍安全隐患排查:要逐间检查是否存在危房,对学校厨房、餐厅、厕所、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包括网络安全)等各功能室等重点场所给予高度重视,查找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要求:学校的电脑房、实验室、图书室、财务室、储藏室以及教师办公室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必须到位,必须严格执行教师值班,门卫巡逻制度。

(三)设施设备安全排查:对学校的电路、电器、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的储藏、使用、登记等安全措施是否到位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和整改。对各班内部有无制定《严禁学生违章使用电器的制度》等,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以及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教育等问题进行一次严格的检查。

(四)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学校周边有无违反规定在学校附近设置游戏厅、录像厅、网吧、台球室等现象,有无各类流动摊点和零食点,学校周边有无影响师生安全的治安、交通、危险水域等安全隐患。

(五)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各班有无对学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教育学生认识交通标识和安全、文明穿行公路。另外对接送学生的车辆也要逐一登记,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加强车辆管理,严禁“三无”车辆运送学生,杜绝超员、超速现象和酒后驾驶,所有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必须具备合法资质,所有购买或租用专门用于接送学生的机动车辆必须经检验合格并进行定期维护,坚决杜绝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确保学生出入安全。

(六)食品卫生安全排查:检查学校食堂、小卖部是否配备必需的防蝇、防尘、防鼠、消毒和冷藏设备,是否出售劣质、霉烂变质、无合格证的食品,从业人员是否持有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上岗,日常饮用水卫生状况(是否有有关部门出具的质量合格证明)。

(七)对上下楼梯安全隐患的排查:各年段(年级)是否利用班会课开展宣传上下楼梯安全教育活动,上下楼梯是否有醒目的提示标示牌,是否进行排队放学,楼梯间是否有教师值班,是否设立学生监督岗。

(八)防自然灾害漏洞排查:针对台风、雷电、暴雨、洪水等特点,要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落实防洪防汛、防坍塌、防火等各项措施,认真组织开展以“防溺水、防雷击、防洪水”为重点的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开展好防滑、防摔跌教育,严防各类事故灾难。

(九)排查因学生纠纷引发的安全隐患: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及时掌握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结合“校风整顿”及时化解学生间的矛盾,及时调解和处理学生间的纠纷,将学生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十)排查因心理障碍而引起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校内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各年段(年级)要进一步加强

学生的心理教育,配合好学校心理咨询室蒋老师的工作,及时疏导好学生心理,引导好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对有心理疾病和问题家庭的学生进行建档造册、跟踪监管。

(十一)对假期中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各年段(年级)放假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好安全知识教育,德育处要及时印发相关预防假期安全事故的《告家长的一封信》,使每一个学生明白放假前后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切实做到安全放假、安全收假。

(十二)学校传染病等防控制度建立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检查校医室有没有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否及时了解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是否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在传染病高发时期,是否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十三)其他方面:检查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指示标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检查各年段(年级)师生防火安全教育是否落实到位,是否进行了紧急疏散和自救逃生演练等安全教育内容;检查校内教学、生活设施等人员集中场所是否存在火灾隐患,学校消防设施是否完善,消防通道是否畅通;进一步加强同派出所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做好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聘用工作。

五、实施措施

(一)1——4月份

1、学习文件,宣传发动。根据要求,联系实际,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狠抓落实。

2、对照方案,开展自查。坚持“谁检查、谁记录、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治理安全隐患,一时难以治理的要列入计划并及时上报,落实专人,加强监控。

3、邀请县交警大队和卫生监督所同志,就接送学生车辆安全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举行专题讲座。对校车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确保学生出行安全。

4、认真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和“防溺水教育宣传周”活动。

5、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抽查:各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制定情况以及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情况。

(二)5——8月份

1、针对夏季雨水多发,组织人员对校舍安全隐患展开一次拉网式自查整改,切实做到责任清、情况明、数字准。排查出的每项安全隐患都要说明隐患的基本情况、类型、责任部门、隐患形成的原因、需要整改的内容、整改的措施等。

2、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3、暑假前,各单位组织开展以“防溺水、防雷击、防洪水”为重点的安全教育活动。暑假期间,任何学校和教师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举办各类文化补习班、特长班、兴趣班。

4、迎接全县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大检查,并做好本阶段的总结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各完小(教学点)、幼儿园、各年段(年级)、处室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从关注民生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切实把学校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管理,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各班主任、年级组长还要在此次行动中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充分认识各年级组长是各年段(年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班主任是各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要把该行动作为本学期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本方案提出的各项要求,迅速制定完小(教学点)、幼儿园、年段(年级)、本班级的安全隐患排查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凡是马虎应付、敷衍了事的一律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创新工作方法,充分依靠群众,重视舆论监督。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师生参与隐患排查整理工作,努力加强安全长效机制管理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这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大力宣传安全知识和安全隐患排查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大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力度。要大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与经验,普及安全知识,促进校园安全,使我校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严格整治,保证质量。要重点防范消防事故、交通事故、食品卫生事故等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领域。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要逐个整改落实到位,限于条件无法立即整改到位的,要及时上报。对于本次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重在及时整治,各完小(教学点)、幼儿园、各年段(年级)、处室一定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实抓好,确保质量。

上一篇:高中毕业生最精彩的自我评价下一篇:三科教材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