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精选9篇)

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 篇1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背景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球囊扩张治疗、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和药物洗脱支架系统三个阶段。1977年Andress Gruentzig教授首次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了球囊扩张,向人们展示了人类首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此后PTCA手术被人们逐步的接受,经过十余年的技术改良和应用拓展,形成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手术从单一的球囊扩张发展为扩张后再置入金属支架,以防止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血管狭窄的回弹,血管再狭窄率由40%降至20%左右。由于PCI手术创伤很小,时间短,病人恢复快,目前已经在发达国家广为接受。随着2003年美国强生(Johson&Johson)Cordis公司第一个药物涂层支架的上市,使得支架置入后冠脉的再狭窄率进一步降低,由20%降至5%左右,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新的里程碑,也使得支架置入手术较心脏搭桥手术的优势更趋明显。

二、药物洗脱支架的介绍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支架内再狭窄率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随着DES的广泛应用,DES术后晚期支架内血栓(Late stent thrombosis,LST)问题出现,尤其是200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议(ECC)/世界心脏病学会议(WCC)上,瑞士学者Camenzind

和荷兰学者Wenawesor分别报告的两项分析结果,引发了一场有关DES支架晚期血栓的大范围讨论与研究。现有资料显示,与金属裸支架(BMS)相比,DES的晚期特别是晚期ST发生率是增加的,每年的发生率大约为0.5%左右,而且晚期血栓发生又与双抗血小板治疗过早停用有关。恰当的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可解决这一问题。所以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等5个专业学会的联合建议,DES置入后,只需将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延长至1年,即可有效预防晚期血栓。

美国FDA还在适应症范围内使用DES进行了专门论证,指出:证据表明,与BMS比较,强生Cypher和波士顿Taxus置入1年后出现支架内血栓的风险增加幅度很小;与BMS比较,支架内血栓增加的风险与死亡率或心肌梗死风险的增加无明显相关。鉴于最近一些试验并没有发现DES增加总体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FDA循环系统器械顾问委员会认为DES的益处大于其血栓形成的危险。

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 篇2

1 手术前的护理工作

1.1 心理疏导

多数冠心病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恐惧[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项较新的技术, 多数患者对此治疗的基本知识还不够了解, 所以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顾虑。大量文献也表明, 心理护理对于介入治疗手术非常重要。张梅玲等[2]报道有1例患者术前非常紧张, 导致在术前股动脉穿刺时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因此, 作为护士, 我们应该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做好其心理护理, 然后做好家属的工作, 避免高度焦虑造成的心理障碍等。同时我们可以根据术后康复患者的正面事实影响来消除患者恐慌紧张情绪。并采用心脏解剖示意图及介入术图片等讲解手术的原理和大致操作过程, 进一步向患者说明该手术的特点, 告知患者该手术的特点是创伤小、危险性小、愈合好, 以解除患者的疑虑,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对患者进行介入手术的健康教育后, 患者均能了解检查、治疗的相关知识, 主动地接受并配合治疗。

1.2 手术前告知患者流程

手术前夜根据医嘱用药并充分休息, 手术当天早晨禁食, 术前要排空尿液。手术是在装有血管造影机的DSA室完成, 护士应告知患者手术程序。患者只需躺在手术台上并适时根据医生的嘱咐调整呼吸就可以了。患者本身无痛苦感觉, 手术时, 医生会在患者的大腿根部或手腕处, 先局部麻醉后作穿刺, 并通过该处将各种导管插入直达心脏进行造影或治疗, 手术时出血很少, 患者不会感到导管在身体内的移动。在做造影时患者有时会有心前区不适或发热感, 进行治疗 (扩张血管或放支架) 时可能会有类似心绞痛发作的胸痛感。这些是正常的, 但一有这些感觉就立即向医生说明。

1.3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如:胸片、扇扫、心电图、血常规、血凝检测、梅毒、人体免疫缺陷及生化检查等;术前进行双侧腹股沟备皮, 防止术后感染;静脉留置套管针, 保持有效静脉通路;术后不需或不适合应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者, 术后需平卧24h, 术前练习床上排尿、排便, 以免术后出现尿潴留及便秘;术前禁食6h, 禁水4h。急诊手术者嚼服阿司匹林片300mg,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mg;了解患者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以利于术后对比, 讲解术后的有关注意事项;术前询问药物过敏史, 做青霉素试验, 阴性方可使用;次日手术者保证患者充足睡眠, 术前遵医嘱给予安定10mg, 肌内注射。

2 手术中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应充分考虑到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或不良后果, 做好各种应变保障措施, 将除颤器、临时起搏器、急救药品等安放在固定的位置,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 确保抢救时反应迅速、准确且有效, 做到分秒必争。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协助医生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监测其面色、呼吸、血压、脉搏的变化, 随时主动询问是否有不适, 出现问题及时处理。随时安慰患者, 对情绪紧张的患者, 观察病情变化的同时, 通过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 另外也给患者以心理支持, 减少患者因情绪紧张而造成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使手术能顺利进行[3]。

3 术后护理工作

3.1 术后常规护理

严密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尿量, 观察有无术区出血。术后常规心电、血压监护24h (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至少监护1周) ;观察有无胸痛、胸闷, 心律失常等出现, 要及时汇报医生处理;穿刺部位的观察局部加压包扎, 沙袋压迫12h, 右下肢制动24 h, 咳嗽或排便时用手按压穿刺处, 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是否干燥, 有无渗血渗液, 同时观察足背皮肤湿度, 颜色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按医嘱用药严格抗凝治疗, 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急性和亚急性血栓的形成, 术后注意合理抗凝治疗, 护理中按医嘱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术后4h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或达肝素钠5000U或低分子肝素钠40mg每12h1次, 皮下注射, 应用1周, 同时观察有无皮下血肿及出血倾向;鞘管的护理妥善固定鞘管, 保持下肢伸直制动状态, 术后4~6 h采血, 水温保持在37℃, 准确记录1, 2, 3管血的凝血时间;拔管的护理拔管前准备好弹力绷带, 无菌敷料, 还要准备好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药物, 因为有些患者在拔管时存在心理上的紧张和拔管时的疼痛, 易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恶心、呕吐等, 所以不仅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还要准备好药物[4]。

3.2 术后基本生活护理

冠心病患者应尽量使自己的体重保持在理想体重的+10%之间, 肥胖者应该减肥。否则会造成血容量增多, 增加心脏负担。应控制钠盐的摄入:钠盐摄入过多, 会使水钠潴留, 加重心脏负担。平时食盐摄入应控制在5g左右, 不但应控制食盐、酱油、味精等各种含钠调味料的摄入量, 还要尽可能少吃咸菜、咸蛋、皮蛋、火腿等含钠高的腌制品。生活要有规律, 可以做些轻微适度的运动, 不论是工作还是家务都要量力而行, 不要过度劳累。保证睡眠充足。睡觉时, 枕头稍微高一点, 可略微减少下身的回心血量, 减轻心脏负担。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 避免情绪激动等各种诱因。严格遵照医嘱服药, 定期去医院检查随访。一般术后1周可以正常活动, 1月内避免做核磁共振检查, 出院后根据医生的医嘱回院随访。同时一定继续控制冠心病的诱发因素, 治疗相关疾病。

参考文献

[1]郭加强, 误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53-654.

[2]张梅玲, 王芳, 喻敏玲, 等.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干预[J].宜春学院学报, 2005, 27 (4) :92-93.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篇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人类现代医学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辉煌贡献,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有人称支架治疗是“全球性”的,这里有两个方面含义,一个是全世界、全球性地在做支架治疗,另外,一个人从头到脚都可以做支架治疗。

冠脉介入的快速发展与其安全性及显著的优点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它的技术难度不像搭桥那么大,所以在全世界能够普遍开展。在国内,不仅北京的大医院在做,各地的县市医院、地市级医院都在开展。现在我国每年可以做到二三十万例介入治疗,美国每年都要做到一百万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手术每年都在以10%到20%的速度在递增。

其次,介入治疗是一种心脏导管技术,不是外科手术,不需通过外科开胸手术和全身麻醉,所以治疗的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确切。现在大部分是从手腕部分穿刺进行支架植入,病人做完手术可以步行活动,不需要卧床休息,恢复快,术后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介入治疗方法简介

介入治疗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在X线下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他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治疗,使血管管腔恢复,血流重新畅通,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目的。最常用的是球囊扩张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

球囊扩张术是将球囊送到冠脉狭窄病变的地方,用压力泵加压使球囊膨胀,挤压狭窄的斑块,使管腔扩大、血流通畅的方法。

支架置入术是在球囊扩张后,将支架送至血管病变处,用以防止动脉回缩,保持管腔通畅,增加血液供应。支架置入术是目前冠脉介入治疗最常用的方法。

支架置入的简单过程是:局麻后,医生将导管(一根长的、中空的、柔软的管道)插入患者股动脉或桡动脉,在导丝的引导下穿过动脉,定位在梗阻或发生狭窄的冠状动脉处进行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学上的又一次革命。其原理是在裸金属支架表面涂上微量药物,这些药物在血管壁组织中慢慢释放,阻止重新阻塞动脉的疤痕组织的生成,进一步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冠脉介入术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1.如何预防再狭窄

和金属裸支架相比,药物涂层支架由于在支架上放了预防再狭窄的药物,所以出现再狭窄率是比较低的。但是完全预防再狭窄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放了支架后还要按医嘱继续吃药。其一是防止支架上长血栓。因为支架是一个异物,放了以后上面可能长血栓,这种发生率是1%~2%。其二,其他的血管也可能已经发生动脉硬化,但是还没有堵塞,吃药治疗有助于延缓病情,避免动脉硬化更加严重。

2.再狭窄了怎么办

对于介入术后再狭窄病变比较轻、比较局限的病人,还是建议先做支架。如果病人病情比较复杂,三支病变,而且有分叉,又有糖尿病,或者病人已经得过心肌梗死或心脏功能差,这样的病人应该选择搭桥。总而言之,病变比较轻、比较局限的病人首选支架。如果比较严重,还是选择搭桥。

3.心绞痛急性发作怎么办

冠脉介入术后如有心绞痛急性发作时,要保持镇静,停止一切活动,就地休息,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速效救心丸10粒。如效果欠佳,应每隔5分钟再含服一次。如连用3次仍无效,提示您有可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应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去医院。如服药后心绞痛自行缓解,也应尽快去医院复查冠脉造影。如心绞痛发作症状和术前相似,应考虑有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如症状与术前不同,可能有新发冠脉病变。

4.遇到重要事情前如何避免引发心绞痛

在遇到重要事情前,患者经常会因为精神紧张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为避免由此引发心绞痛,患者可根据当时的血压和心率情况加服消心痛2~4片、倍他乐克半片或1片。如仍有心绞痛发作,应就地休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如服药后心绞痛迅速缓解,可办完事后再就医,复查冠脉造影。如发作症状比以往剧烈,并伴大汗、心慌等症状,应停止一切活动,迅速就医。

5.外出旅游需注意哪些问题

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应自备急救的药盒(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和日常的口服药,尤其是介入术后服用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千万不能忘记。外出旅游时,饮食起居经常不规律,一定要记住按时服药。有心绞痛发作时如口含药物不能缓解,应立刻前往当地最近的医院就医,途中可每5分钟含服一片硝酸甘油,如自测脉搏较快(>70次/分钟)可口服或嚼碎含服倍他乐克一片。心绞痛急性发作后如药物控制良好,未再发,可回家后就近住院,复查冠脉造影。如心绞痛频繁发作,或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前往最近的有介入条件的医院积极控制病情,避免回家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6.会影响夫妻生活吗

夫妻生活对体力消耗比较大,介入术后如支架没有再狭窄,冠脉没有新发病变等情况,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但患者应根据自身条件酌情进行。如担心诱发心绞痛,也可事先服用消心痛和(或)倍他乐克,对预防心绞痛的发作会有效。

7.支架会否脱落?能够存留多长时间

支架在置入过程中有脱落的危险,主要是由于血管弯曲、钙化严重等情况。但当支架成功放入体内后,不会再发生脱落现象,即使参加活动或行心外按压、电击除颤也不会导致其脱落。支架也不会与人体存在明显的排斥反应。

当支架成功地置入患者体内大约4周后,支架表面就会被新生内膜完全覆盖而融入患者血管中,成为血管壁的一部分,起到支撑作用。因而,支架将伴随患者一生。植入后,它们不会在身体里移动。患者也不会感觉到身体里有心脏支架的存在。

(编辑/吉梅)

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标准 篇4

(试用稿)

为了规范临床介入治疗工作,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和卫生部有关法律与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临床介入诊疗质量控制标准。

一、开展临床介入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1、开展临床介入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独立的临床介入治疗医师、护士办公室,诊疗室,介入手术治疗室;医疗机构要有重症监护室;开展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医疗机构有胸外科;

②有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心导管室;临床介入治疗手术间面积最低标准为50m2,并配备手术控制室、医生办公室、器材储备间、手术准备间、料理间等。

③医疗机构临床介入治疗室要求配备有心血管造影机、具有记录功能的心电及压力监测设备、除颤器、高压注射器、供氧设备、各种介入治疗的常用药品及急救药品箱;符合放射防护条件,机房内不应有非相关家具及器物,机房X线防护应大于0.5毫铅当量,控制室面积应能满足日常工作及机器维护要求,周边防护应大于1毫铅当量。

医疗机构拟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当配备8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最好数字化)的心血管造影机;医疗机构拟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当配备八导联或以上的多导生理仪。

④具有临床介入治疗技术资质的医师。

⑤单独设置介入病房的医院要求至少配备病房主任1名,负责医生1名,经治医生1到数名,病房主管护师1名,护师及护士多名。

2、新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向省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提出专业技术评价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①开展临床介入诊疗项目申请; ②《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③已经具备的人员、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情况; ④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3、根据湖南省具体情况,一级医院目前暂不宜开展临床介入治疗工作。

二、开展临床介入治疗人员的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开展临床介入治疗需配备一支专业的、经过培训合格的医、技、护队伍。独立从事临床介入治疗的医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②具有主治或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③经过卫生部门认可的培训基地(或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的系统培训并考试、考核合格;

④在培训基地(或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完成培训后1年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继续在符合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术者至少完成与培训期间要求相同的病例数;

⑤经2名具有临床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推荐;

⑥所在医疗机构同意;

⑦在境外接受临床介入治疗系统培训6个月或6个月以上的医师,具有培训机构出具的证明,并经相关考试、考核,可申请开展相应的临床介入诊疗工作。

2、新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的医师应当向省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提出专业技术评价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①从事临床介入诊疗活动申请表; ②有效身份证明;

③《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④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⑤临床诊疗工作经历证明;

⑥卫生部认可的培训基地(或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系统培训证明和考试、考核合格证明;

⑦符合开展临床介入诊疗技术要求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该名医师完成介入诊疗规定病例数的证明;

⑧2名具有临床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的推荐书; 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3、临床介入手术室配备主管或者主管技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主管护师或者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二级医院开展临床介入治疗工作原则上要求技师、护师在培训基地(或三级医院临床介入治疗相关专业)系统学习培训半年以上,并经考试、考核合格方可开展临床介入治疗工作。

三、开展临床介入治疗的执业要求

1、不具备上述临床介入诊疗技术条件的医疗机构和医师不得开展相应的临床介入诊疗工作。

2、医疗机构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介入诊疗器材,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介入诊疗器材。

3、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资质、能提供良好培训和售后服务、严格执行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生产经营企业采购相应的临床介入诊疗产品。

4、实施临床介入诊疗应当与患者或其委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与患者直系近亲属或其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5、从事临床介入诊疗的医师发生二级以上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应当接受再次相关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独立从事临床介入诊疗工作。

6、开展临床介入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介入诊疗器材管理制度和比较完善的数据库;使用后要求将植入体条形码(产品编号)贴于病历或介入手术记录以备查;认真执行介入器材的处置制度。

7、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独立从事临床介入诊疗的医师每年至少取得国家一类继续教育学分8分或二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

四、临床介入治疗科室管理制度

1、各级医师(主任、副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医士、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及技士)岗位责任制度,职责明确。

2、急诊病人术前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查房制、术前讨论制、疑难会诊制,层层把关,必要时组织省介入治疗质控中心专家会诊或省外专家会诊,急诊病人执行报告制。

3、临床介入治疗工作制度,坚持介入手术前访视病人制度、手术前对病人病情评估记录,有介入手术前与病人、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的制度;对危重疑难病例有手术前讨论或向上级医师、机构咨询的制度;交接班制度,定期质量评估 制。

4、诊断结论报告审核制:临床介入手术后由主治医师或主治以上医师审核后作出结论,疑难病例须经科室讨论。

5、资料借阅工作制度。

6、严格选择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遵守操作常规,严格履行无菌操作原则。

7、坚持手术病理追踪制度与随访制度,提高临床介入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随访要有书面记录,资料齐全、真实可靠。

8、建立差错事故登记,严重不良事件的讨论和报告制度。

9、临床介入治疗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技术组长、护士长等人组成的医疗质控考评小组。

五、医德医风建设要求

从事临床介入治疗的工作人员要求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具体要求参照1988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1、严格按照医疗操作技术规则执行。

2、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疾痛。

3、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履行告知义务。

4、文明礼貌服务,遵纪守法及规章制度,拒收红包、礼品及回扣。

5、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六、临床介入治疗各专科的医疗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与评价办法由省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另行制定。

附件一:临床介入工作室工作制度

1、临床介入治疗室工作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作风严谨,反应灵活,有较强的应急能力。

2、值班者严守岗位,随时准备接受紧急手术,病人入手术间后,手术间不得离人。

3、临床介入工作室护士负责导管手术的配合工作。

①了解介入科手术操作方案及步骤,准备术中全部手术器械,导管及附件等; ②准备必要的药物及造影剂等,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抢救工作; ③术后手术器械、导管清洗、整理和消毒。

4、临床介入工作室技术员需受过DSA的专业技术培训,熟悉造影专业知识,熟练掌握X线机、电视录像机的操作,熟练掌握工作站的操作、胶片的冲洗技术及高压注射技术,负责机器的维护与保养,做到专人专责。

5、严格控制介入室内人员的密度与流量,进入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换鞋入内,进入手术间需戴好口罩。凡进入介入室的见习参观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介入室的参观规定和接受介入室人员的指导,不得到处走动。非值班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手术间,一切私物不得带入工作区。

6、临床介入工作室内一切物品、仪器、药物等物应分类,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检修,以保证使用,用后及时补充及归原,剧毒麻醉药品需加锁保管。

7、临床介入工作室随时保持整洁,清洁工具分区使用,手术间每日湿式打扫两次,紫外线照射一次,每周彻底清扫一次,药物薰蒸一次,每月无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灭菌后的物品、工作人员的手等)。

8、无菌物与有菌物严格分开,一切无菌物品必须专柜专室存放,标签清晰,并放有无菌效果指示卡,物品灭菌后一周未用者须重新消毒,各类浸泡盆及持物瓶每周消毒一次及更换消毒液,敷料贮槽每天消毒,泡手液每周测定浓度与清洁度1~2次。

9、做好X线防护,工作人员进入机房上台工作时须穿好铅衣,戴好铅围脖,工作人员尽可能采用远距离操作技术,认真贯彻执行保健条例,定期监测所接受的X线剂量,定期体检,同时做好患者的X线防护。

10、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对一切违反无菌消毒原则的现象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不得将就马虎。

11、手术时严格认真,不得闲谈,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一切口头医嘱须经复述核对后方可执行,使用剧毒麻醉药及静脉用药时须经两人核对。

12、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情况,随时报告医生,集中精力注意手术进展情况,准确及时地供应所需物品,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13、做好手术室的料理消毒工作,非一次性用物均需消毒→清洁→灭菌程序处理。

14、做好手术登记与统计工作。

附件二:临床介入手术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1、紫外线灯功率两月测一次,50~70um/cm2以上有效,新管100um/cm2,酒精每周测比重1~2次(加至75%),“84”消毒液每日测浓度一次(2~5‰)。

2、消毒灭菌物品内放化学指示卡,外面贴有化学指示胶带,有打包者,质检者,灭菌日期标记,化学指示卡变成黑色,灭菌有效期七天。

3、工作人员的手及物品表面细菌学检查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菌。

4、每周空气细菌学检查,手术间细菌数<200个/cm3。

5、一切无菌物必须保存在清洁、干燥、密闭的柜内,离地面不得少于25cm,离天花板不得少于50cm,离墙不得少于5cm。

6、配制各种消毒液应有量器,泡手及泡用后物品的消毒水每日更换。

7、换下的脏被服不得随地乱丢,应在指定处存放及清点。

8、介入手术间应有专人管理,所用之物,应做到定点、定位、定数。

9、进入手术间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10、保持手术间整齐清洁,每晨术前用0.2~0.5%“84”液做平面清洁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一次。

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心理护理 篇5

一、临床资料

肝癌患者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在43~73岁,平均年龄为56岁,所有病人均经临床影象学确诊,治疗方法按常规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法进行。2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32次,其中25例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7例次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化疗药物常规为5-fu 1g,卡铂400~600mg,吡柔比星40~50mg或丝裂霉素10~20 mg,超液化碘油和哔柔比星混合乳剂10~20ml,以及明胶海绵栓塞剂。

二、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当患者被确诊为肝癌时,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常同死亡发生联系,有的出现自暴自弃,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有的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们把生命完全寄托于治疗当中去;另外癌症患者除了面临死亡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和恐惧外,还要忍受癌症的疼痛折磨以及治疗的痛苦。故在介入治疗中表现为精神异常的紧张、恐惧和痛苦。所以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变化,进行认真分析,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可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三、患者心理表现

(一)恐惧型  患者在患病后心理表现为求生欲望加强,对各种具有一线希望的治疗都想去尝试一下,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上。但又怕治疗上带来的痛苦及可能会出现某种并发症的心理变化。

(二)绝望型  此类表现常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他们体质虚弱,情绪低落,丧失了治疗信心,有的甚至想拒绝治疗,但是考虑到家属的心情而勉强配合。

(三)悲观型  癌症是公认的难治性疾病,患者在患病后精神上,心理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的心理表现。患者来治疗时,一付愁眉苦脸,心情极度不快。

四、护理体会

以上几种心理表现,如不及时进行疏导,往往给治疗上带来极大的不利。

(一)术前心理护理  作为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心理,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应具有深厚的同情心和理解。并以高度的同情心安慰家属,首先使患者家属克服悲观情绪,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另外,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简单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药物的副作用及防范措施与注意事项,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以取得密切配合。

(二)术中心理护理  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反应及时处理,主动关心体贴和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多作解释以防止患者情绪波动,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总之,术中适时的关切询问、简单亲切解答询问,尽量用语言安慰病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平衡,使手术顺利进行。

(三)术后心理护理  我们把对患者的同情和关怀延伸到介入室之外,通过随访,了解患者使用造影剂及化疗药物后的反应,经过相互交谈加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理解、信任、完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五、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来说是整个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方面,它不但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还可以使患者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介入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篇6

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心内科接受介入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中男49例, 女29例。年龄36~85岁, 平均年龄62.5岁。其中, 施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21例,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22例, 冠状动脉造影术35例。所有患者在经系统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均康复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据文献报道, 术前患者心理状态与手术中应激反应呈正相关, 术前患者由于对手术操作不了解, 担心疼痛、费用及手术效果, 易产生焦虑情绪[2]。 (1) 手术知识指导: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与介入手术相关的知识, 主要包括介绍护理原理、手术的可靠性及各种安全措施。 (2) 了解患者需要, 针对不同患者担心的各种问题给予恰当的解释, 可让成功病例现身说法, 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术前精神紧张。

2.1.2 术前准备

术前1d常规对手术区 (双侧腹股沟区) 行皮肤清洁备皮, 并做青霉素及碘过敏试验, 如患者紧张可给予镇静剂, 如安定等。患者手术前应禁食4h[3], 行PTCI的患者, 术前应嘱其遵医嘱口服抗凝药物。

2.2 术中护理

在治疗中, 常出现患者心电图和血压的改变, 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 因此, 医护人员应做好术中的各项监护, 术中多与患者交谈,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了解患者有无胸前区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建立左下肢静脉通道, 常规予以低流量吸氧,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在对比剂使用后, 嘱患者剧烈咳嗽几次, 以促使对比剂迅速从冠状动脉中排出, 减少并发症。除此之外, 应备好抗心律失常及升压药, 并做好除颤等准备工作。

2.3 术后护理

(1)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护理:患者造影完毕后, 拔出动脉鞘压迫20min, 采用绷带“8”字法加压包扎, 患侧肢体制动12h, 无异常12h下床活动, 严密观察伤口处有无出血、渗血情况及足被动脉搏动情况, 对于制动的患肢肌肉进行按摩,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于术后4h拔除动脉鞘管, 手压迫20min, 采用绷带“8”法固定, 加沙袋压迫6h, 患者制动12h, 无异常12h下床活动。术前低血压不能纠正者, 术中、术后给予适量补液, 必要时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行PCI术患者术后极易发生低血压, 这与患者情绪紧张、禁饮食4~8h、术中失血、术中及术后应用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及含镁液体等原因有关。术后4h内至少保证两条静脉通道, 及时补足血容量, 再应用血管扩张剂,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应用多巴胺。

2.4 出院指导

(1) 日常护理:首先患者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这其中包括积要有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心态, 做人处事要做到心平气和;饮食要清淡, 注意饮食结构的搭配;适当运动, 增强身体抵抗力;工作生活做到劳逸结合。第二是要注意, 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疾病, 从而早期治疗, 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2) 合理饮食:术后患者饮食须低盐 (每日食盐限制在5~6g) 、低脂低胆固醇, 少进甜食, 不进食肥肉和动物内脏、蛋黄, 宜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瓜果蔬菜, 尤其是洋葱、大蒜、绿色蔬菜、海带、木耳等。同时, 患者须戒除烟酒, 同时注意高危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指标的控制 (血压宜控制在135/85mmHg范围内) 。 (3) 运动康复:患者术后1周可以正常活动, 但术后活动应循序渐进, 从轻工作逐渐过渡到较重工作, 最大工作量最好不要超过术前的70%~80%, 因为减少精神和体力的负荷对防治冠心病非常重要。活动内容可坚持游泳, 步行, 慢跑, 慢速跳舞, 骑车, 打太极拳等。一般患者可胜任出差, 出国等工作。并时刻观察血压和心率, 以自我感觉不疲劳, 舒服为原则。 (4) 定期体检:一般患者术后1、3、6个月需复查。但如患者有心前区疼痛或不适等症状时, 应嘱其及时来院复查。患者术后9个月做造影复查。并保持精神愉快, 减少精神刺激和紧张, 保证充足的睡眠。

3 护理体会

心脏介入治疗方法是心脏病诊断及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 它拓展了心脏病内科护理的范围, 且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它具有疗效明显、创伤小、风险小、术后康复时间短等优势, 使冠心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到患者康复出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加之手术和手术后工作很多, 因此, 护理人员应具有丰富的护理知识和强烈的责任心。手术前护理人员需做好充分的专业准备, 并根据患者的心理差异加强患者个体的心理护理;手术中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积极应对其不良反应;手术后主动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并完善术后护理, 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这些措施有利于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齐艳, 吴美福, 金红梅等.冠心病患者应用介入诊疗术的护理进展[J].山东医药, 2004, 44 (2) :62-63.

[2]郭斌, 郝小云.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J].护理研究, 2005, 19 (8B) :1567-1568.

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 篇7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43-01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占4%-7%,而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冠心病患者介入是冠状动脉动脉内注入造影剂,是心脏的表浅的动脉呈影的方法,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为可靠的方法和主要手段之一。笔者现将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7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60-88岁,平均年龄在(65.29±1.02)岁。其中冠心病介入技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患者有23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15例;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3例,PTCA+支架置入术(STENT)的患者有16例。

1.2 方法 此组患者均经过有效的术前准备给予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密切的病情观察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心理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讲解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相关基本知识,使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要注意些什么。讲解患者患有此类疾病采取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愈后的效果等,讲解介入手术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疗效好、恢复快的手术特点,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手术成功率高。告知患者愈后可以正常工作,不影响日常当中的各项基本生活,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任以减轻心理负担。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即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但避免过饱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加强生活护理,协助日常生活的各种需要;24小时候指导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床、下蹲时动作缓慢,不要用力过猛,术后一周避免抬重物,防止穿刺部位再出血。

2.2.2 病情观察及监护 持续心电监护可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术后患者应进入ICU观察24h.监测患者的神志、体温、心率、血压;进行心电图监测和记录,严密观察有无频发房早、室早、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出现异常告知医生处理。注意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情况以及肢体的颜色、温度和感觉,了解其血运情况。

2.3 伤口护理 患者安返病房后,制动卧床休息,经桡动脉穿刺需卧床制动6-8h,进行穿刺点压迫止血,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以及血肿等,观察患者穿刺侧肢体末端皮肤温度,有无感觉障碍以及血液循环情况。仔细观察血管方向有无包块发生,对于出现血肿的要观察血肿是否出现扩散,可在血肿局部用硫酸镁湿敷或者马铃薯切面后覆盖消肿。

2.4 并发症的护理

2.4.1 出血及血肿 一般见于术后4小时拔除动脉鞘管,按压时间不够导致出血,一般按压穿刺点15到20分钟。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六小时,右下肢限制活动24小时,可防止出血。如病情严重,一般拔管后一小时根据凝血时间决定使用肝素抗凝治疗[2]。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穿刺点渗血、牙龈出血、血尿、便血等,指导患者不要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或耳道。指导患者咳嗽、排便时按压穿刺点,预防血肿出现。发现血肿时,可进行硫酸镁湿敷或理疗以缓解症状[3]。

2.4.2 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一方面是手术的应激反应,机体自身产生激素使心律加快、血压升高、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量明显减少,导致心肌供氧不足,最终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律失常。另一方面是因为手术过程中神经丛的损伤,迷走神经改变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4]。因此在患者手术后要充分准备抢救心律失常的药物及抢救设备如:除颤仪、气管插管包、药品抢救车等,出现心律失常遵医嘱迅速准确的给药,以抢救患者的生命为主要任务。

3 结 果

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6例,包括出血及血肿的患者3例,低血压患者2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应1例,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

4 讨 论

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手术治疗在临床上以及广泛开展,此手术作为一个有创的治疗措施,无论是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均可以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严密观察患者的状态,不能因一时疏忽而引起并发症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护理人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要熟知心电图的变化及相关体征,尽早发现病情,及时报告医生采取预防和有效的救治工作。熟练掌握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苏兴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手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3(8):718.

[2] 王瑛.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10(3):371.

[3] 刘洋兵.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同卧床时间的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33(9):552.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几个问题 篇8

通常所说的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医学专业上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下简称冠脉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等技术。

国际上于1977年首先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应用于临床。我国在1984年开始进行第一例PT-CA。20余年来,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其简便、安全、无痛苦、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成为广大冠心病患者乐于接受的治疗技术。

PTCA技术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基本技术,是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穿刺大腿窝部的股动脉或手腕部的桡动脉部位),将带有球囊的扩张管插入到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然后充气加压,使球囊扩张,通过对冠状动脉壁上粥样斑块的机械挤压及牵张作用,减少血管狭窄的程度,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局部心肌血液供应,从而使心肌缺血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胸痛和/或胸闷减轻或消失,达到治疗的目的。

PTCA术后,少部分患者被扩张的冠脉血管因各种原因(血管弹性回缩、血管内膜增生、血栓形成等)致血管重新发生狭窄(称再狭窄),从而导致胸痛和/或胸闷症状再出现。为减少PTCA术后再狭窄及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在狭窄血管被扩张后,于被扩张的血管部位再放置一个支架。支架多是由合金制成的非常精细的呈网状管柱样的形状。支架大小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狭窄病变血管段的直径及其狭窄病变的长度而决定的(如选择一个直径为3毫米,长度为20毫米的支架等)。近些年来,由于冠脉介入治疗的设备条件日趋改善,性能良好的新器材(如支架)等大量问世及医生操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一些冠脉狭窄病变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不预先扩张狭窄病变段血管,而直接把支架放置到狭窄血管部位,即所谓的“直接支架”置入技术。需要指出的是,支架植入术后,仍有少数患者在支架植入部位发生再狭窄(支架内狭窄)。为此,近些年来研制出“药物涂层支架”(或称“药物洗脱支架”,DES)。该类支架的表面涂有一种特殊药物,可防止或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目前,临床研究认为,药物涂层支架对于多支冠脉血管病变,其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的金属支架(即“裸支架”)。由于药物涂层支架价格较为昂贵,因此,对于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尤其是比较复杂的病变,且病变数目在3-4个以上,究竟采用“冠脉支架植入术”或选择“冠脉搭桥术”(CABG),要认真权衡费用/效益比后再作决定较为合适。

哪些冠心病患者适宜于介入治疗?哪些不适宜于介入治疗?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往往涉及到“急性冠脉综合征”(简称ACS)这一概念。临床上把不稳定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合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因为它们共同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且有相同的病理基础(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并血栓形成)。简单的说,“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但由于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还要有所区分和选择。

1.各种类型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该类患者临床上有中度或重度心绞痛发作,工作及生活受限制,特别是安静状态下或夜间也常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多端而且需及时、正确处理的急症。急性心肌梗死是否需要作介入治疗,除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以外,还要根据发病时间、就诊医院设备条件和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水平情况而决定。

(1)发病(发生胸痛后)6~12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般认为在这个“时间窗口”内作所谓的“急诊冠心病介入治疗”(可直接作PCI),可把已闭塞的冠状动脉“打通”,恢复其缺血、损伤的心肌的血液供应,抢救濒临坏死的缺血损伤心肌,对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很多研究报告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PCI治疗,疗效显著好于通常所用的“静脉溶栓疗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有些心肌梗死面积较大,尤其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危重患者,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在具备各种条件时,也是进行急诊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2)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失败的患者。该类患者由于“溶栓疗法”失败(或者说不成功),因此仍有明显胸痛或有反复的心肌缺血表现(如心电图显示抬高的ST段无显著回落,心功能状态不好甚至有心源性休克等),提示闭塞的血管未通或者有再梗死发生。对此类患者可进行所谓的“补救性PCI”治疗(溶栓失败后48-72小时可常规进行)。

(3)急性期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类患者多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周~1个月甚至是3个月之内的患者。如果在这一时期内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区相关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特别有心肌缺血相关征象者,进行PCI治疗对于预防梗死区扩张与膨胀、心室重塑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都是有益的,也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

(4)近些年来,有些学者提出“易化PCI”的概念。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联合应用“静脉溶栓疗法”和“PCI治疗”。该方法有助于充分发挥“静脉溶栓疗法”即时、易行的优点和克服血管开通不充分、不能完全达到梗死血管再通的缺点。同时,也有助于发挥PCI治疗“机械血管开通”、进行有效再灌注的优势,克服其有可能发生的梗死血管“无复流现象”的局限性。目前,有关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有待积累更多的经验。

(5)作过PCI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如果出现再狭窄病变,临床上就会有相应的表现,对这类患者也可进行PCI治疗。

冠心病的类型较多,其临床表现形式也各式各样。因此,不是所有被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都适宜作介入治疗。例如,有些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其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病变也不甚严重(狭窄小于70%);还有些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很差(有明显心衰症状)或者合并有较复杂的心律失常,或者冠脉造影显示冠脉有复杂、严重甚至是多血管弥漫性病变。这些患者需权衡介入治疗的利弊,不一定都适宜于作介入治疗。或选择药物治疗,或选择外科搭桥,均需深思熟虑,慎重处理。

介入治疗是否为冠心病的病因性根本治疗?其治疗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有风险性?

介入治疗不属于冠心病的病因性根本治疗,仅属于冠心病整体治疗环节(或综合性治疗)中的一部分,其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和消除症状,减少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例如,对于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确实可消除或明显减轻心绞痛症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

治疗也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减少并发症。但是,如果忽视或不加强调脂、抗凝、抗血小板及保护心肌等治疗措施,有可能在其它未作介入治疗的血管部位,甚至在已作介入治疗(植入支架)的血管部位发生新的血管病变,仍然可以导致心绞痛复发或/和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因此说,冠脉介入治疗不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对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冠心病介入治疗,总的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绝不等于没有风险。介入治疗过程及其术后会发生诸如:血管内膜撕裂、血管痉挛、血栓形成、造影剂过敏、各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会发生威胁到生命的并发症。尽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但仍需保持警惕,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冠心病介入治疗应注意哪些事项?

1.作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必须先做冠状动脉造影,即应用心导管技术,把造影导管放置到冠状动脉开口部位,再把造影剂直接注入冠状动脉内,从而非常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性质等方面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再选择治疗的方法(药物治疗、冠脉介入治疗或者是外科冠脉搭桥治疗)。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方法,以往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2.作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均应按照医生的要求服一些必要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常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噻氯吡啶等)、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其目的是稳定病情,减少或避免术中和术后缺血性并发症,增加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3.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特别是植入冠脉支架的患者,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再狭窄的发生。此外,还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决定是否服用或怎样服用抗心绞痛之类的药物。

4.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加强术后的随访工作也十分重要。

(1)加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包括控制血压、治疗糖尿病、戒烟、规律锻炼、体重不要超重,特别要注意合理使用调整血脂药物,严格控制血脂水平。除非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他汀类调脂药物及A-CEI类药物应长期服用。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2012年到本院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 其中男64例, 女36例, 年龄49~68岁。在进行手术之前, 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 证实100例患者均为冠心病患者。

1.2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状态

1.2.1 术前心理状态

首先患者在手术前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是恐惧和焦虑, 这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病情是一种发病比较迅速的病情, 而且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不深, 对于疾病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再或者就是担心病情治疗效果不好, 容易出现并发症[4,5,6]。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悲观以及抑郁的心理, 这种心理主要是由于疾病本身, 患者对自己的工作以及生活丧失了信心, 心理承受比较大的压力。还有就是一种自卑的心理, 这种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患者本身家庭条件无力承担昂贵的手术费用, 怕由于自己的病情从而拖累到家人, 最后就是一种依赖的心理, 这种心理的产生是因患者本身缺乏主见, 一切都依赖于家属, 在患病的同时渴望得到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更多的安慰[7]。

1.2.2 术后心理状态

通常情况下, 患者在手术以后, 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首先是心理负担过重, 这种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担心手术是否成功, 或者是进行手术是否达到了应有的目的。再有一种心理就是由于手术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症导致的难受心理, 这一点主要是由于进行手术的时候要长时间的保持抑卧的姿势, 这种姿势会导致患者肌肉出现酸痛, 患者排便也会是一个问题, 所以这对于患者来说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难受的心理[8]。

1.3 心理护理方法

1.3.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主要就是针对手术之前患者出现的一些比较常见的心理, 针对这些心理进行相应的护理, 首先要针对的就是患者恐惧以及焦虑的心理, 这个时候, 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需要, 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 及时为患者排除困难, 在患者入院期间, 向患者宣传入院的一些知识, 让患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医院的环境, 相应的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了解患者的背景、文化程度以及相应的社会地位, 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理治疗, 制定一套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这个时候要尽量避免跟患者说教,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对于抑郁以及悲观的患者, 要耐心做好讲解工作,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与勇气,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承受能力, 让患者充分意识到自己对于社会的存在价值。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这个时候最有用的就是动用家属的力量, 让患者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是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 患者一般为老年人, 所以相应的护理人员要尽量配合患者的子女尽到义务,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压力, 让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如果遇到有困难的患者, 最好是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或者是举办募捐等, 主要是让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再有就是相应的护理人员, 应该以宽广的胸怀来对待患者, 理解患者, 在患者情绪不好的时候, 谅解患者的言行, 真诚的为患者服务。让患者能够轻松地面对手术以及疾病[9]。

1.3.2 术后心理护理

一般情况下, 患者术后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患者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疲劳以及不适感, 这个时候就要了解患者的心理, 通常情况下, 由于术后患者会出现疼痛的现象, 很容易让患者以为手术没有成功, 所以在这个时候要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 了解其情绪波动, 在心理上给予患者支持, 多运用聊天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 使患者有安全感, 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 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这样才能更好地渡过手术之后的反应期[10,11]。

1.4 观察指标

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 比如紧张、焦虑、恐惧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的数据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院2010-2012年进行心理护理的10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仅有3例, 分别为冠状动脉痉挛2例, 冠状动脉夹层1例;且术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推荐阅读:

冠心病讲座计划07-11

冠心病社区健康教育05-30

冠心舒通胶囊说明书09-06

肺心病病例分析06-20

上一篇:预验收汇报材料下一篇:闻一多的人物传记范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