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悟心得体会(通用3篇)
一、在阅读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悟
课文中有许多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悟语言的魅力。如在教学《夕阳真美》中的“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这句话时,后半句学生都能在多次朗读后感悟到夕阳西下时美丽的晚霞,但对于“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还没有完全读懂。于是,我就扣住这充满生活情趣的词语,引导他们联系生活经验讨论:(1)你的脸有没有涨红过或者见过别人涨红的脸吗?那该是什么样儿的?(2)“太阳圆圆的脸涨红了”又是怎样一种颜色呢?你能描述一下吗?通过联系生活,唤醒了学生沉睡的表象,使“涨红了脸的太阳”的鲜艳壮丽之美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这时他们的朗读有声有色,时而高昂,时而低缓,语气中充满了对夕阳之美的陶醉、赞美。
二、在丰富的感情朗读中引导学生感悟
《家》是一首简单易读的儿童诗,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悟文。一开始先让学生自己读文,并思考文中写到了谁的家、分别在哪儿,文中表面的意思学生一读就懂了,找得很快,可儿童诗所蕴涵的情感一下子是悟不出来的。我深情地对学生说:“看,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这是白云的家,朵朵云儿在这美丽的家园自由地飘荡,多舒畅、多自由、多快乐呀。谁将自己化作白云来读一读这句话?”在我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学生进入了情境,开始美美地读起来。小脑袋随着音律一扭一晃,他们早已被课文吸引,美的语言使他们陶醉。在教学中还应抓住文章重点的句、段或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推敲语句,在品味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韵律美。学生不仅能学到优美的语言,还能增长语言鉴赏能力。
三、在关键词语的品味中引导学生感悟
如《狐假虎威》一课有这样一句:“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为了让学生领悟这只狐狸当时的心情,我抓住一个“窜”字进行引导。
师:你能试着说说“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说“逃”、“跑”等。)
师:你平时什么时候会跑?什么时候会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体会用词。)
师:“窜”、“跑”、“逃”三个字哪个最能表达狐狸此刻的心情?
在反复的比较中,学生理解到“窜”是逃和跑的意思,更是慌慌张张地跑、害怕得到处乱跑的意思。学生的感悟实现了由语言形式到情感内容的过程。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假设人脑中存在遗传的语言习得机制,在儿童接触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潜在能力,须通过后天的教育挖掘出来。通过充分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读”的有序性、目的性。在语感训练的诸多方法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达到“彼之气机,为我之气机,彼之句调,为我之句调”的境界。学文时,在初步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境的基础上,可通过表情朗读、反复品味,并使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语感),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四、在快乐的演练中引导学生感悟
课文教学中,在学生基本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适当组织他们动手演演做做,他们获得的感受会更具体、更直接,获得的感悟也更深刻。如:教学《雨点》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表演雨点落在不同地方所产生的不同形态,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等动作姿态。通过表演,学生就仿佛身临其境,情趣盎然,都沉浸在活泼生动的语言氛围中了。再比如教《夕阳真美》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画画,画出太阳下沉时自身及其落山后留在天边的霞光的“灿烂”景色。在画画过程中学生就表达出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从而能够自由地、美美地读课文,感悟到夕阳之美。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演练的方法很多。比如做一个动作、画简笔画、组织观察、演课本剧,都可以有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语言。
五、在大胆的想像中引导学生深化感悟
让学生感悟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我们要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推动他们的情感活动得到自由的扩展和抒发。因此,在学生感知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感。如在《夕阳真美》这一课中,夕阳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可启发学生想象省略号所表达的作用:夕阳还把身边的云染成了别的哪些颜色?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在想象中,学生收获着各自对语言的独特感受。最后我再将学生引回课文,进一步感悟课文的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畅想,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又与作者的情感及课文的意境产生了共鸣,读来情真意切,思维、想象、情感都得到了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有效方法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说明了倡导大家熟读多记,在读与写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作用,阐述了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写作的技巧和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大都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由此可见,小学作文中的读与写有效结合,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在阅读中丰富写作积累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写作的目的是写出文章,供大家阅读,阅读的对象是文章,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小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大量的词汇,并且将这些词汇量运用于写作中,才能得心应手。因此,语文教师要提倡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适当地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增加学生知识量的积累。当看到好的词句时要做笔记记下来,平时多读多看,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老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课文片段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来模仿,进行片段训练,学生之间小组进行训练,逐渐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为今后写作做好铺垫。
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们虽然没有去过桂林,但是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或者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学习作者描写桂林山水的美妙句子,作者是如何描写桂林山水的美?针对一些好的句子要求学生背诵,例如文章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老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手法,结合一些实际生活模仿造句。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有特色的景点参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文章,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通过不断地积累知识,学生能够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更多的素材,对今后写作有着很大的帮助,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以读促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语文教育是表现自我的天地,但在以往写作文时,小学生往往总是无话可写,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在写作时思路往往打不开,也不懂审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读写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的写作思路,在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达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的目的。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能够想到写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写作水平,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也能提高阅读能力,使得整个语文教学能够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老师通过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且介绍每段的中心思想,作者是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积极地提出问题。当学生把文章大致了解之后,老师再进一步地给予指导,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结合实际运用简单的方法把家乡的美景或者校园的美景介绍给大家,表达内容贴近生活,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在描述的时候也会容易得多,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从生活中寻找课堂中的出发点,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所收获,在有趣的实践中得到更多的知识。
三、以读带写,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文章句子简短,语句精美,适合儿童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词汇进行分析比较,适当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思想,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强化积累词汇量,使学生养成善于阅读、喜欢阅读的习惯,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读与写互相结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材中很多精美的语言和词语为学生模仿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其中的格式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语言和表达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学会造句子,老师经过不断地修改加以改正,学生之间互相修改作文可以促进共同进步,这也能为学习写作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精华内容,配合好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培养写作,在写作中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中写作与阅读之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写作和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互相进步、相互融合,这样阅读与写作都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郑建华.以读促写读写结合[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2).
读中生情
——《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 邝凯仪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朗读。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中创新教育已成了诸多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掌握文章的语言,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从中领会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并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在悟性的层面上开发灵性,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执教《你,浪花的一滴水》的课堂教学来谈谈语文课堂中“以读促悟”教学的点滴感受。
一、结合背景,自主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针对本课非常适合诵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突出以读为本,在读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这篇课文是一首雷锋的赞歌。该诗言简意赅,以流畅明快的诗句,生动形象的比喻点明了雷锋年轻、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热情歌颂了雷锋忠于党,大公无私的崇高精神。如何上好这一堂课?关键在于学生个体情感能否与文本的情感达到某种程度的共鸣,感染学生,从而 触动学生用心去品读课文。
“雷锋”是大家都熟识的名字,每到三月学生都知道学雷锋,一提起做好事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雷锋,但雷锋到底为何人,他到底做过哪些事情,学生都一片模糊,因为,这些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因此,课前,我通过针对我班学生设计的自主学习笔记本,通过第一环节引导学生去搜集更多的资料,让他们从大量的资料中追寻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内心,继而感受雷锋的精神,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他的身影,以至于产生深深的感悟。通过第一课时让学生充分交流雷锋的事迹、雷锋精神的内涵,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去自主朗读课文、小组互读,给诗歌定下基本的感情基调——颂扬。
二、创设情境,范读促悟
朗读是一种用富有个性化的声音来表达文章内容的过程。指导朗读,如果过分重视技巧,势必只让学生产生一种统一的而不带个人感悟的声音。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是朗读要求的重、难点。学生只有进入情境,感情才容易激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情景,并使情景具有形真、情深、理念寓于其中等特点。在《你,浪花的一滴水》第四节的学习中,我首先联系上下文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是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全国人民如此深切的怀念着他?他是党最忠诚、最无私的战士,是人民的好儿子。看看诗人怎样赞扬他,我们又应 该用什么语言什么情感来颂扬他的伟大,大家赶快读读第四节吧!”这一段情境交融的导语,把学生的思绪牵引到雷锋的生活之中。接着,可以让学生倾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充分地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通过这一范读过程,让学生充分领悟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熟读精讲,读中生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是为学生的读服务的,就是指导学生读通、读懂、会读。离开指导学生读书这个目标,讲得再动听,也不能说是成功的,在讲与读的关系上,应该是以读为主,以讲为辅。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当然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和必要的讲解,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词句所在段,篇的含义,真正体会到词语运用的准确,句式的优美,篇章的严谨,不读或不反复多次地读,是不可能领会到的。(1)抓关键性词语,读出重音,读中理解。在教《你,浪花的一滴水》一文第二节中,我首先问学生:“对于这一节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是哪个?”学生很容易就找出:“平凡,年青,小小的春雨,渗透。”我马上指导:“把这些词语读得重些,以突出对雷锋的赞扬和无限的敬意。”经过教师的点拨,抓住了这个关键语,学生得到了要领,有意识读出适当的重音。通过教师讲、学生读、读后再讲,讲后再读,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2)指点句子,理解内容,感知情感。在教第六节时,通过教师对句子结构的指点,然后进行改变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雷锋为 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大公无私的品质,继而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读,以讲导读,使学生感知其感情,发出内心的赞叹:雷锋真是英雄!
四、熟读成诵,增强语感
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的方法。许多人对背诵不以为然,以为这是“死记硬背”的读法,这是一种误解,小学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学习语文时,尽量发挥这些优势,多背一些,效益无穷,也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本课时,由于读的方式多,读到要领,读到实处,所以课文教学结束了,学生也就能深情地诵读出来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悟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09-12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的心得体会07-16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07-21
小学语文复习方法心得06-24
小学语文阅读的心得体会11-27
暑期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06-23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07-11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06-27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0-12
学习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心得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