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全面小康工作总结(精选8篇)
“>全面建设小康乡镇经验总结材料2007-02-06 09:59:0
4全面实现小康乡镇经验总结汇报
挖掘自身优势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全面实现小康乡镇
我们界牌镇位于天长市东面高邮湖畔,与江苏省菱塘回族乡毗邻。距县城25公里。三面环水,水资源非常丰富。全镇共有11个行政村,其中南尖村是全市唯一的回民村,1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294人。辖区内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达3万亩,可水产养殖面积万多亩。全乡境内有5个自然形成的小湖泊和2个人工小水库,总蓄水面积1800亩,容量500万立方米。
全镇水资源丰富,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土质肥沃,尤其是水资源在全市
28个乡镇中条件得天独厚,适应鱼、虾、蟹、田螺等各类水产养殖以及粮食、制种、蔬菜、花卉等多种农作物生长。
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程,我们利用自身优势,水陆一起来,搞两栖作战,党委政府主要起到了引导、组织、协调、服务的作用,以专业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建设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村级集体积累和乡级财政收入为目的,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了我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探索,不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一级机关要继续按照依法行政、精简、效能的要求,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办事程序,增强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做好政府该
做的事。要积极稳妥地开展区划调整工作,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乡镇区划,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乡镇行政管理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事业职能运作模式创新、所有制形式创新和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对于那些承担社会公益职能,必须由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要坚决稳住,政府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重点保障;对那些可由市场配置资源、社会力量承担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要坚决放开,促使其与财政脱钩,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决不能再走全部由政府包揽的老路。通过机构改革,我觉得我们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创新了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步伐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在理顺职责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机关、事业机构运行体系,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步伐,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提高了行政效率。一是机构交叉重叠问题得到了有效解
决,部门职能界定明晰、工作职责明确。二是实现了精兵简政,提高了工作效率。经过了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竞争上岗磨练,乡镇机关干部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上下一致的服务意识、只争朝夕的效率意识明显增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蔚然成风。三是乡镇工作节奏明显加快,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改革后,乡镇行政机关和事业站所减人不减事,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一人身兼数职,每人每岗都有明确的职责、严格的考核,容不得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从而加快了工作节奏,提高了工作效能。
2、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有效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有调查材料显示,我国目前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1%,但县乡两级财政供养的人员却占了全国财政供养人员总数的71%,乡镇平均每68个农民就要供养一名机关干部或事业人员,农民负担由此可见一斑。乡镇综
合配套改革后,乡镇减少支出超过20万元。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调整优化了干部队伍,激发增强了乡镇发展活力
长期以来,乡镇机构设置过多过滥、领导职数设置过多过滥、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过滥,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在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镇发展的快慢,直接决定全市发展的快慢。本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在调整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队伍的基础上,建立充满活力的乡镇行政、事业管理运行体系,使得乡镇行政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使得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活力得到全面激发。乡镇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强了,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团结拼博的干劲更足了,乡镇统筹协调、快速发展的势头更猛了。
二、强化村民自治,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相继推出了诸如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推行村民自治、实行税费改革等重大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其中,村民自治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村级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而农村村级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以什么组织形式为基础,针对哪些事务,由谁来主导。但在国家《村委会组织法》修改之前,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民自治组织没有摆脱政府附属的性质,国家仍可直接具体管理、控制自治组织的活动。在这种体制下搞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目的当然是保障和维护这种体制。1998年修订了《村委会组织法》,把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领导”关系改为”指导”关系,政府不再干预村民自
治范围内的事务,彻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自治组织民主决定自治范围内的各项事务。这一修改肯定了广大农民的自治实践,为推动新型的村民自治提供了政治体制上的条件和法律上的保障。至此,村级民主法制建设的切入点和基本途径就找到了,即建立于村民自治这一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建立自治性质的民主组织形式,主体是全体村民,重点是关于自治的制度建设,主要任务是农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主要目标是扩大农民的直接民主权利,为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根据广大农民的自治实践,需要特别强调两个问题。第一,民主组织形式是个关键。虽然土地承包关系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及农民的承包化经营,为农民自我管理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体制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由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特点,特别是乡镇一级习惯于任免村干部、下
达各种指令干预农民承包关系和生产经营活动,农民以个人力量保障其经济利益是十分困难的。我国农村的生产力还处在不发达阶段,而农民的民主权利则更落后一些。他们不仅离参与国家管理尚有很大差距,甚至还没有真正达到管理自己事务的程度。之所以如此,关键就是没有建立起实现农民民主权利的组织形式,使农民的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无法具体落实。因此,应当依照法律把村民自治组织建立起来,把素质高、能力强、有水平、有威信的人推选进村委会,这是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提。第二,强化直接民主是个核心。虽然有自治组织形式,但不能实现村民的直接民主权利,也是徒有其名,没有民主的作用。例如有些村委会还是个别人说了算,甚至理解成村民自治就是村主任自治或村委会自治,这就偏离了自治的性质。必须把”四民主两公开”作为实现村民自治的基本标准,让农民通过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自治的形式下统一起来,克服分散性,积聚群众的力量,切实管理自己的事务。有了村民自治这个基础,才能为农民进一步介入管理国家事务提供政治条件,发挥农民在国家政治和决策中的作用。这就是村民自治在国家整体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伟大意义。以上说明,村民自治不仅是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途径,而且搞好村民自治对于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村民自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这几年的村民自治实践证明它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农村经过20多年改革,确立了集体土地家庭承包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等伟大成果。为了保障农村经济改革的成果,控制政府过度干预农民的权利,防止退回计划经济的老路,抵制少数农村干部违背党的政策的官僚主义和违法行为,必须强化农民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
权利。另外,因共同的土地和经济关系而联系起来的农民,受深厚的农村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影响,比城市居民更容易接受社区自治所形成的权威,也更倾向于经济和社会关系的稳定。由于这两个因素,农民有自发组织起来的强烈愿望,共同保护其经济利益。这种背景使村民自治必须要把农村一些最重要的权利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资格和权利;自行决定其市场活动的权利;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民主管理的权利;作为农村社区成员有管理本社区事务的权利。显而易见,村民自治是农民要求在市场经济中身份独立的一个明显标志。村民自治保障了农民的这种独立,也就保障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因此,村民自治不仅是农民追求民主权利的活动,而且还是把民主权利作为保障其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一旦经济权利成为村民在自治组织中的基本权利,村民自治的框架就基本建立起来了,因为自治组织统一承担
了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有条件使农村实现协调发展。
根据这些情况,评价一个村的村民自治搞得是否成功,不是只看其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关键要看它对农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这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否巩固了农村改革的成果、稳定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维护了农民的利益、理顺了农村的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其次,是否巩固了农村家庭承包制度、保障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保证了农民的市场主体的权利、分散了农民的市场风险、深化了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第三,是否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改革提供了宽松的环境、鼓励农民为发展农村生产力创造新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看,实行村民自治的最重要意义是为改变政府以各种形式直接管理农民的传统模式提供了新的经验。我国两千多年以来,这个传
统模式基本上处于一个超稳定状态,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即使最近20年农村实行经济改革,人们已经发现这个传统模式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却仍在普遍沿用,这已成为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村民自治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树立了一个严格法律实施或把法律作为治理工具的典型,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在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应当指出,搞依法治村是把实行村民自治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和主要标准之一。在这个特定实践范围内,依法治村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手段,是通过依法建立村民自治为农民的直接民主创设一种组织形式。由这个视角观察,依法治村显然比依法治县或依法治省的口号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因为后两者没有为社会提供新的民主组织形式,也没有改变组织法所设定的国家管理体制,主要是强调国家行为以法律为依据,其重点对象是国家行为的规则和方式,如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等等。可见,它们与村民自治基础上的依法治村模式有明显区别。一种是国家行为方式及其观念的转变,一种是农民民主组织形式的转变。前者属于国家管理体制问题,后者是社会政治基础建设问题。总之,村民自治顺应了我国农村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代要求,农村基层由国家管理向社会自我管理转变已成必然趋势,村民自治将成为农村基层社会自我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这种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出现是农村社会形态已处在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农村家庭承包制在我国农村将作为基本经济关系长期存在,它为实行村民自治提供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因而在农村从温饱到小康再到现代化的长期历史过程中,村民自治型社会管理模式都具有普遍适用性。村民自治的实践为正确处理农村中国家管理模式与自我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促进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非常成功的经验。
三、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引导农民入市场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这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最终使农产品由商品转化为货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专业化生产,专业化技术服务为合作基础的,要起好步,开好头,强筋壮骨,加快发展。一是要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长期以来,农产品卖难始终是农民群众头疼和担扰的一个问题,农民开发市场的能力低,农户分散经营,抵御商场风险的能力差,也始终是众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可能形成强大的市场开发,产品推销,价格协调能力,让千家万户的农产品集合成大批量市场畅销货源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获取较高的利润。“农合会”要
增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建立农民利益保护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在市场的浪潮中做好“舵手”和“航标”。强化销售手段,不断加强销售网络建设,培育起一支实力强大的农民经纪人队伍,担负起及时销售农产品的责任,切实解决好农产品卖难问题,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通过交易的联合形成“航母效应”,实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对接,提高农民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对外开放的步伐。二是实现企业和农户的有效对接。发展行业经济和特色区域性产品,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在联合会与有实力龙头企业对接的同时,注重农民企业家的培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中,由于经营条件不同,经营内容不同,经营的方式也不同;至于什么样的
经营规则能把双方的博弈关系处理好;全凭企业家,特别是农民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与农民在多次的市场交易中磨合确定的。在实践中,农业产业化出现的特点之一是,很多龙头企业由过去带动千家万户,逐渐变成带动大户、优势农户、企业与大户之间分工分业,许多大户在这种分工与协作中成长为企业家。在农业产业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有强大的优势力量,知道怎样和农民打交道。合作经济组织在培养农民企业家的过程中,便能逐步形成行业发展的壮大。使农民在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中获得利润,促进农民增收。
建好一个“桥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合等的市场主体,成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的体制创新。造成新的市场主体,一靠市场,二靠政策。靠市场就是靠利益机制。只要
有利可图,农民就会在技术,信息产品销售等方面自发地合作起来。而靠政策就是要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环境。进一步鼓励农民和企业创新农业经营机制。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正是有效地把这些组织融入到这个阵营里最好时机。也是政府和农民沟通、协商的“桥梁”性组织,它们都是代表农民的利益的,而在我国正是缺乏这样一个好的“桥梁”。为此,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心声与利益的代言人,与政府一道共同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业产业化的各个行业都融会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来,不断壮大行业发展的队伍,开创出一条形之效的,真正有内容的合作经济组织与大市场的对接之路。
四、从当前乡镇角度看存在的几个问题
1、乡级财政基础薄弱,运行极度困难。
在财政运行方面,由于受地理区域
限制,我镇乡镇企业发展还不十分令人满意,农业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历年陈欠债务给乡镇带来了非常大的负担;乡镇机构改革后政府机构虽然得到了精简,但是文教口仍然存在人员过多、人头费用基数大,加之近年来逐步提高工资、补贴,乡镇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涉农收费,农业税逐步降低以致全面取消,对乡镇财力影响很大。乡镇财政赤字增多,有的乡镇负债重重,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县市补贴长期拖欠,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2、优化乡镇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与投入。
目前,我国乡镇初级卫生保健条件得到了基本的改善,乡镇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而计划生育服务设施的建设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现象,96年我省开始建立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为了迎接各级考核检查,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每年要花好几万的投入,有的几
乎成了一所小医院,与现有的计划生育服务所工作人员不配套,每个乡镇只有两至三名计育员,又要人流、上环,还要承担大量的生殖健康检查及孕环检工作任务,试想,一所医院只有两名医生,工作又能如何循环?县级要求乡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乡镇计生服务基础设施达到一定的要求,并纳入年终乡镇人口目标考核,致使乡镇每年在计生投入上达到了乡镇财政无法承担的程度。我们认为此类重复建设的现象完全可以避免,乡镇应利用现有的医疗条件,在医院开展生殖健康及育龄妇女的生殖技术服务,避免乡镇服务所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
强化功能,推动改革。本着“少花钱、多办事,重管理、求实效”的原则,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投入效益,克服过去项目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实现运行效益最大化。以体系建设推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切实解决现
行管理体制存在的层次过多、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积极探索提高体系运转效能和支撑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径,合理调整管理机构和职能,理顺相互关系,提高运行效率。
3、建立和完善与村民自治相配套的法律制度
为规范国家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应尽快通过立法建立并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例如,乡镇政府指导村民委员会的方式有哪些,”指导”的非强制性应如何规范,对超范围的指导行为如何确定,村委会对不属于其”协助”范围之内的事情可否拒绝,应当协助而未协助的是否导致强制性的法律后果,自治组织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必要性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助推器。
高等教育将逐步成为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青年大学生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从而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使学生产生民族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 大学生群体的规模不断壮大, 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 在急剧变化的历史潮流中找到准确的方向, 领会党的一系列政策, 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竞争和压力, 维护社会和谐的发展。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使大学生立足本专业, 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 学会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强化自我创新能力,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法制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知,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思想多元化的环境中,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从而促使他们去克服一切困难,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认知不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认知不清, 自身没有能够加强个人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也没有在意识领域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一定的认识, 更不可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老师由辅导员、行政人员等兼职, 日常被繁琐的事务缠绕, 根本没有时间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 也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成培养大学生信仰的基本工作。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过于陈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很多都是陈旧的, 不更新的, 无论在国际形势如何变化的背景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总是一成不变的学文件、念报纸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机遇下, 社会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产生很多困惑和压力, 问题层出不穷, 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靠着过去简单的传统的理论, 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必须认清形势, 转变观念, 探索新的教育思路。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不得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还是沿袭传统的、单一、机械的, 没有新的形式。主要以“老师教学生学”的灌输的形式为主, 学生没有主动性, 老师教的内容学生能接受多少, 老师并不能准确地知道。一味的传授知识, 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 学生不再满足单纯的灌输知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思考新的形式和方法来让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越性,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
(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不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 而大多数高校还是将其列为选修课, 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只是重视专业课的传授。在选修课上, 很多老师也是选择只教书不育人的形式, 老师重视不足, 学生就更不会重视, 甚至只有很少的人去上课。同时,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少, 很多老师即使想好好教育学生, 但是苦于没有教育资源的支持只能选择单纯的教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缺乏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很多高校没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 只是辅导员、行政人员或者其他政治老师兼职教育, 这就使得学生无法获得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 无法满足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认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大学生培养目标, 要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吻合。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大学生只有接受了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确立正确的人身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新形势, 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
在瞬息变化的环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 及时丰富大学生的培养内容和方法, 更好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一是要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这是思想基础, 当然要在学习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二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 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认识。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路径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弘扬民族精神, 开阔视野, 甘于奉献。
(三) 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一是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专业水平, 要有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 可以更好地钻研本专业的理论, 同时关注前沿动态, 才能更好地把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二是要加强辅导员队伍, 让辅导员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密切联系, 关注学生的动态, 更好地为学生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三是要适时聘请校外思想政治领域的先锋人物到校演讲或指导, 言传身教, 使学生感同身受, 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更好地参与教育过程, 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
四、结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培养好当代大学生, 才能肩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要完成这一重大的任务, 首先要改变观念, 明确目标, 完善机制, 改进方法,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下, 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好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11
[2].胡人平, 姜迎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3].陈莹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7, 3
思想政治工作有力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的有机结合必将对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生产力最核心、最关键因素在人,而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主要是靠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劳动者能力的发挥程度,决定其劳动态度的好坏和劳动纪律的强弱,关系到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团队意识、集体精神的形成,以上种种因素又直接决定着生产力的提高。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必然会有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保障。
政治发展的有效保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不断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党的政策宣传、法制教育宣传,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增强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实现依法治国,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文化发展的有力保证。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精神文明建设又是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其根本要求之一。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文化的不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作用,帮助人们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保护环境意识的宣传和引导,使全社会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优势,深入、广泛、持久地将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到广大的群众中去,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人们思想意识和外部行为状态出现不良反应之前,对人们进行有效调节,减少社会动荡,保证社会安定有序地向前发展。
有利于社会控制手段的顺利实施。借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宣传法律,增强人们的法纪意识,有效地预防犯罪,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但这些矛盾从性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将我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向人们讲明白、讲透彻,争取人民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矛盾和问题,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竞争和压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全面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而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需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教育和引导功能,用科学理论武装和教育广大群众,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加强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科学技术成果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加快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功能,在全社会进行深入、广泛的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人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雷锋精神”“汶川精神”等民族、时代精神,使全国人民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激起人们为共同的民族利益作出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需要正确认识机遇和挑战,深入分析、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第一、在总结思想政治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内容、形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坚持“以人为本”,适应和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第二、增加感情投入,以情动人,真诚地尊重人们的情感,加强感情沟通,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第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和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注意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过程中,帮助人民群众分清是非、提升觉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第四、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多媒体电视网络高技术手段,能迅速及时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给人民群众,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影响力。最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把握不同对象的特点,增强针对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实效性、创新性。
(责任编辑:陈海峰)
需求选派精准。一是因村选派。该县将组织部、纪委、宣传部、政法委、财政局、农牧局、茶叶办、烟办等15家党群、政法、经济、农业系统单位安排到15个弱村、乱村、穷村、产业村开展帮扶,提高帮扶针对性。二是因职选派。按照“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无钱无人出智”,“重点职能部门既出钱又出人”,“特殊行业部门结合单位实际,以特殊形式开展帮扶”的原则,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帮扶合力。三是因需选派。对村级班子运行较好、总支书记能力较强的村,选派“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协助总支书记主抓精准脱贫工作;村级班子运行较差、总支书记能力不强的村,选派的“第一书记”直接代行总支书记职责,切实做到精准选派、因村施策。
派驻对象精准。一是挂帮村精准。对发展较好的25个一类村,不再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对发展一般的30个二类村,只选派驻村工作组,不选派“第一书记”;对发展落后的31个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同时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二是选派干部精准。除省、市明确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选派的条件外,该县还明确规定近期拟推荐提拔的干部和后备干部,必须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同时对今后凡是要提拔的干部,原则上要有1年及以上的“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工作经历,并且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否则不予提拔。
挂帮方式精准。一是县级领导挂帮乡镇。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为牵头领导,其他县级领导协助牵头领导开展工作,督促指导乡镇完成县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按时序要求推进小康创建工作。全县共有14名县领导牵头和24名县领导协助挂帮乡镇。二是县级领导结对帮扶贫困村。该县要求县级领导带头结对帮扶1个贫困村,确保贫困村在规定时间内出列。明确了35名县领导分别与30个贫困村、5个二类村结成帮扶对子。三是重点职能部门出力。民政局等61家重点职能部门选派了“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同时还要开展各类帮扶。四是特殊行业部门出资。县移动公司等22家特殊行业部门不要求选派干部驻村,但每年必须向帮扶村进行资金或项目帮扶。五是社会群团部门出智。对县妇联等6家社会群团部门,不要求选派“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但每年要将本职工作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在全县贫困村开展形式多样的以项目为主的智力帮扶。
管理措施精准。一是强化日常管理。该县在严格执行省、市有关“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管理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在第一季度开展履职培训和扶贫知识抢答赛、第二季度开展“我与扶贫微故事大赛”、第三季度举办示范观摩晒成效、第四季度进行总结考核表彰的“四步走”战略,进一步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管理。二是明确工作职责。要求“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围绕“宣传党的声音、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维护和谐稳定、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确保工作精准度。三是注重指导帮扶。该县要求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每月深入挂帮村开展帮扶指导1次以上,切实解决“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及基层的实际困难。四是加大教育培训。全年围绕“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工作职责,举办“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精准扶贫攻坚能力培训班2期以上。五是强化工作保障。除按省市要求给与生活和交通补助外,为挂帮点协调工作产生的费用,派出单位核实后给予报销;明确各乡镇各驻村单位必须为本乡镇、本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毕业生、农村知识青年购买赔付金额不低于1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还要定期安排“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体检。
翻开泛黄的书页,浏览着那一幕幕辛酸的历史。才赢取了我们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安康与伟大复兴。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接班人,作为中国未来的最大希望,就要为梦想而一直努力奋斗!英才小学特举办了这场“百年追梦 全面小康”讲故事比赛。
本次比赛的参赛对象是五,六年级的全体学生。在决赛前。各班已经组织学生们认真阅读了《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本,并结合读本利用班会课进行了初赛,各班从中选出1名优秀选手参加学校决赛。小选手们,娓娓动听、惊心动魄、声情并茂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好像一条条小溪,在这里汇集,在这里流淌。选手们参赛的故事内容和形式也是各有千秋,让在座老师和同学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变强了。在他们的精彩演绎下,栩栩如生的故事人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发在场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百年追梦 全面小康”故事中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山要绿起来,民要富起来,家也要美起来。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都有一个美丽的中国梦,都有一份对天蓝、地绿、水净的向往和憧憬。让我们把梦想的种子和希望的花朵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建角落。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创一个“和谐中国、美丽大方、全民小康”而努力奋斗吧。
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战略收官之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结合部门职责,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扶贫专项方面
作为扶贫专项部门之一,全局牵头负责农村土地整治扶贫专项。加强与省自然资源厅、州自然资源局对接,积极争取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因达不到申报标准,2020年省、州级农村土地整治扶贫项目不涉及市。
二、相关业务方面
(一)开发地质灾害监测公益性岗位。我市属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域,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职监测。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公益岗位xx个,助力贫困人口增收。责任领导:局长分管领导:副局长责任股室:地质环境股工作时限:2020年
(二)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我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分批实施。经与州自然资源局对接,未向市分解目标任务,全局继续做好剩余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三、驻村帮扶方面
(一)“三个一”方面。全局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新镇村和村农牧民群众。一是利用村和村的区位优势明显,继续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帮扶措施;二是按照“一超六有”标准,结合贫困户实际,持续做好贫困户帮扶工作,并积极帮助非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谋发展,使帮扶工作更均衡。责任领导:局长分管领导:副局长责任股室:帮扶责任人工作时限:2020年
(二)“五个一”方面。全局下派1名党员到贫困村乡村担任“第一书记”。
为强化贫困村退出后的帮扶工作,进一步压实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责任,认真履行好“五大职责”,同时加强“第一书记”管理,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分析、研究帮助解决存在问题,督促落实各项工作。
要找准十八大精神与质监工作的结合点
十八大报告令人鼓舞, 催人奋进。报告中的许多战略部署, 都和质监工作息息相关。报告指出,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特别强调“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走质量和效益型道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质监部门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 质监部门的质量安全监管、行政执法等职能将为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各项技术手段将在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技术保障;报告指出,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 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 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 质监部门就是要以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服务为主题, 充分发挥部门技术优势, 找准节能降耗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帮助企业节能降耗, 提质增效, 收到好成效。报告指出, “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等重要论述和要求与质监工作相关, 就是要求质监部门要健全监管机制, 强化监管措施, 完善应急体系建设, 认真履职, 抓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做到质量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的质量问题, 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奋斗。总的来讲, 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就是要求每一位质监干部要以实际行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做好质监各项工作, 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质量监督和技术支撑作用。
要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质监各项工作中去
红河州质监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 自觉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 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务求实效, 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结合起来, 与科学谋划好明年工作结合起来, 做到“五结合五狠抓五提升”, 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
(一) 结合将“科学发展观”
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新定位, 狠抓质量建设, 提升全州经济发展质量。十八大报告提出,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 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一重大决定, 对质监工作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指明了方向。要紧紧抓住“质量兴州”工作这条主线, 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进一步深入宣贯《质量发展纲要》, 凝聚人心、扩大共识, 动员全社会力量抓质量, 全面实施创建质量走廊“13310”行动计划, 广泛开展“质量四兴”活动, 建立政府质量奖, 将“质量兴州”工作引向深入。坚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 每半年向各级政府提供1份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向有关部门、行业、企业通报, 向社会发布。健全质量激励考核机制, 加大对质量工作的奖励力度, 大力表彰奖励质量管理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实行质量问题约谈制度, 促进各方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深入开展质量宣传活动, 营造质量第一、安全至上、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氛围。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加大质量失信惩戒力度。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在重点行业推行企业关键岗位质量工程师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 重点围绕食品、儿童用品、质量问题较大的工业产品、农用物资, 以及学校、公共场所的特种设备, 市场商品等开展质量提升活动, 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二) 结合由“四位一体”到
“五位一体”的新布局, 狠抓质量安全监管,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同时也对质监工作抓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全面加强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切实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 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坚持“一取缔二转产三确认四到位五联盟六联动”的原则, 继续推广“一书二证明三台帐六严查五定”的监管模式, 整合资源、技术、资金等要素, 做强做大食品生产企业。严厉查处无证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切实转变监管方式, 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内在特点, 有针对性、有轻重缓急地组织监管工作。二是继续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把安全宣传、人员培训、现场检查和行政执法有机结合, 切实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和作业人员规范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持续保持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运行态势, 确保不发生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深入开展特种设备试点单位评价工作, 认真做好特种设备节能降耗工作。三是加大重点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完善区域监管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的区域监管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督抽查绩效评估, 结合全州产业特点及质量安全形势发展需要, 科学制定2013年度定期监督抽查及专项监督抽查工作计划, 对抽查计划实施进行监督;加强健康安全类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构筑政企信息交流平台,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强化执法打假执行力度。要紧紧围绕食品、建材、农资、家电、电梯、压力容器、游乐设施等重点产品, 突出生产加工环节, 严格市场准入, 加大监督抽查的力度和频次, 严密防控质量安全风险, 深入开展“质监利剑行动”, 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 努力创造安全可靠的生产环境和质量放心的消费环境。要突出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 强化突击检查, 加强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进一步完善12365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12365系统的举报投诉、应急处置、咨询服务、指挥调动功能。
(三) 结合从“建设”到“建
成”的新目标, 狠抓标准化和品牌建设, 提升红河经济竞争力。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建设”到“建成”, 一字之变, 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这一新目标, 对质监部门进一步抓好标准化发展战略和品牌培育、发展优秀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要紧紧围绕服务红河经济转型升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服务产业结构优化。一是深入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 强化政策激励, 形成条块结合、各方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以制定和推广实施产业联盟标准为重点, 积极申报各级标准化重点项目、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鼓励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等标准创新活动, 积极争创各级标准创新型企业和标准创新贡献奖。二是深入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积极鼓励和引导、扶持中小企业创造自主品牌, 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提升品牌数量。三是夯实企业质量提升基础。加强企业质量、标准化、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技术基础工作, 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继续“推进诚信计量, 建设和谐城乡”主题活动, 组织开展诚信计量自我公开承诺活动;要紧紧围绕红河州主导产业的提升和发展, 着重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农用产品、节能环保产品、食品等涉及安全产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建立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区域公共检测平台, 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做好国家有色及稀有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各项工作, 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抓好红河州特种车辆检测站项目建设各项准备工作, 开展云南省豆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检测工作。围绕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 进一步加强农产品、食品、工业产品等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升检验检测技术服务能力, 通过开放实验室、专家技术服务等方式, 帮助企业解决质量提升技术难题, 促进产业升级。四是强化节能减排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能源计量在促进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深化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 推动实施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特种设备节能帮扶作用, 深入企业指导, 加强企业产品质量成本控制, 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四) 结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24个字的新概括, 狠抓大质监文化建设, 提升质监发展软实力。这一新概括, 为推进大质监文化建设指明了思路和方向。全州质监系统将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推进大质检文化建设的要求,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和教育质监系统干部, 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深度挖掘系统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搭建质监文化的多元载体, 努力打造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人民质监。
(五) 结合对“党的执政能力
时至今日,“十三五”规划已经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进行审议,作为迈向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关键五年,这一规划方案备受海内外关注。
然而,当我们在翻阅有关全面小康社会的有关标准时却惊讶地发现:我们已经小康了?
“数据小康”
我们将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大基本标准,与2014年和近期宏观经济数据进行比对,结果如下: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D00美元——目前,这一数据已经远远超过,2014年已达到7485美元;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一目前已达标并且超出1万元左右;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D00元——2014年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92元,因此也已达标;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年来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均有下降,目前两者都低于3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一尽管在过去数年里,中国多个主要城市的房价节节攀升,但是这一指标仍在2012年时就已完成;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目前也已达标,当前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54.77%: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率下跌其实体现出产业发展的变化:
八是大学入学率20%——如今远远超过,达74.3%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部分东部发达地区已超过4人,但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仍待提高;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低保覆盖已基本完成。
从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经济增长还是国民生活,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成就,“全面小康”的十大基本标准中已有八项达标并且超额完成。可无论是百姓心里还是决策层的脑中,“数据小康”和“全面小康”似乎总是差了些什么,差在哪呢?
民生平衡的小康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份在贫苦地区调研时明确指出,这就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地区老百姓生活特别关心,同时也体现出总书记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难所在的深刻认识。
事实上,中共十八大上已经对人均GDP和居民人均收入定下了新的目标:到2020年时两项指标较2010时翻一番。按此计算,到2020年时农村居民纯人均收入应为1.18万元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接近4万元:而人均GDP的目标也要达到9200美元以上,也就是进入“一万美元”区间。
从当前情况来看,尽管农村家庭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接近十八大所定下的目标,而且增速高于城镇人口,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部分中西部、西南部地区的仍处于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欠完善的现实依然存在。
身为“十三五”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之一的迟福林曾公开表示,今后应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设施基本完备,作为衡量省、市、区是否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未来应更加突出民生保障,逐渐使政府从经济运行的第一线抽身出来,切实成为公共事业的推进者。
蓝天白云的小康
“举头望明月,低头吸雾霾”,华北等国内多地区民众深受空气污染的困扰。众多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指标当中,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最难用单一标准来衡量的。
“我们已经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2013年两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这样说道。
近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高层对节能减排的决心更是多次彰显。
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今年9月10日表示,“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目标、任务、制度等,全面体现到“十三五”有关规划中,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与“十三五”规划的深度融合。
9月14日,工信部节能司副司长毕俊生透露,为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工信部将尽快编制出台“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1+X”方案中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
从数十年来的社会发展来看,“小康”是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和赋予新内涵的动态目标,不仅是收入的提高和产能的提升,而且还是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幸福感平衡共进的发展规划。
【乡镇全面小康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全面小康作文素材07-10
奔向全面小康上11-18
全面小康社会标准12-0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讲稿06-06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2-28
决胜全面小康党员心得体会10-23
荣光百年全面小康征文500字11-04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2-22
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06-11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演讲稿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