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伴我成长作文(推荐15篇)
它是那么的白,那么的美。周围一片的黑暗和那洁白的花苞成为了鲜明的对比。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每一个又嫩又小的花苞隐隐约约的发出一阵又阵的芳香。我忍不住凑上头去看那一个个花苞,它们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好奇的看着那花的顶部。
一分又一分,一秒又一秒……花香梦幻一般的轻轻的笼罩着我,而且味道越来越浓……
终于,昙花绽放了。一个个身穿白色衣服的女孩,争先恐后地跳起美丽的舞蹈,尽情释放自己最美的一刻。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一阵阵花香冲鼻而来,一个个美丽的笑脸印在了我的心上。霎时,被它那美的一刻给迷住了。昙花一现是多么的美啊;昙花一现是多么的香啊;昙花一现,它把最美的一面仅仅留下三小时!
昙花在黑夜里就像另一条银河,在黑夜里闪闪发光。它是那么的独特。
第二天一觉醒来,昙花已经凋谢。在这一年里,它不再绽放了,但他那独特的洁白的美,永远印在我心间。花朵已化为泥土滋润下一代的昙花。所以,我要好好播种昙花,让它那独特的美再一次绽放。
题目:语文课本伴我成长
要求:1.文体自选;2.立意自定;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二.写作指导
审题:“语文课本伴我成长”, 作为一命题作文, 其关键词应锁定为“语文课本”“我”“伴……成长”。从这三个词来看, 学生在考场里扣住题目要求来选材并不是件难事。“语文课本”从考生的实际写作来看, 大多从自己熟悉的课文来体现, 如《童趣》《走一步, 再走一步》《爸爸的花儿落了》《孔乙己》或古诗词等。“伴……成长”主要从不同角度写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也包括联系自己的生活谈对自己的启发。
立意:语文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是一门说不完道不尽的科目, 它不比理科来得系统严整, 不比音体美来得轻松快活, 它更多的是长期的积累, 在积累后受浸润后对它的痴迷。所以, 学生对语文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过, 在考场里, 大多学生还是能写出对语文所怀的特别的好感或兴趣。一般来说, 写出语文学习对自己生活、人生的新的认识即能达到必要的深刻, 联系生活来写, 即能表现出合理的真实感。
选材:语文课本, 是一个具体的概念, 高明的考生, 能写出语文课本的特征, 这一点也正是很多考生所忽略的。材料的选择上, 一般而言, 能写出自己对具体课文的读后感就不错了。当然, 也可以写与语文课本相关的故事, 如语文课本突现自己与某人的交往经历, 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成长与语文课本密不可分。但是, 这方面应合情合理, 如果有同学写作三年来自己一直没有课本, 是爸爸手抄给我, 那这种虚构材料一方面有套用课本材料之嫌, 另一方面也显得很不合乎实际, 减弱了文章的真实性。
结构:从文章的结构上来看, 并非一定用小标题的形式 (包括日记体) , 小标题的形式似乎对于叙写多篇课文学习的感受挺取巧的, 但不如灵活的过渡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技能。为了扣住“伴……成长”, 所以文首与文末常有不俗的语句来体现语文味, 并表明语文课本伴我成长。应该注意的是, 当文章的构架不太清楚时, 任意的铺排来写容易让文章陷入条理紊乱的泥沼中。动笔前, 应作起码的构思, 这样, 文章结构才可能精致, 至少简洁。
语言:本文在写作过程中, 写作功底较好的学生一定会使出自己平生的词汇量编织出华美的词句, 在表达自己对语文的好感与兴趣时, 一定会用上自己的最美的语言。所以, 在所有的作文中, 能够为人所看重的应该是两类语言:一是有真情实感的语言, 即使朴实无华也不显得寒碜;二是经得起细心推敲的语言, 因为语言一华美, 词语的搭配, 句子的连贯, 感情得体就可能出问题。诗意的语句是大家所推重的, 但如果少平日的修练还是应该慎用为好。
三.获奖作文选评
语文课本伴我成长
崭新的封面, 影印着一幅幅典雅的水墨画、几行隐约却透着刚毅的毛笔字。啊, 语文课本。
现在再来看这些语文课本, 感觉已同刚发到手时不一样了。当时只是觉得它很普通:没有绚丽的色彩, 平平淡淡;而现在, 却觉得它如此亲切, 又似蕴藏着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 令我看不完, 悟不尽。轻轻摸着一本本依然留着往昔手指余温的书本, 一段段往事重又浮现眼前, 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涌上心头, 那些成长的经历……
还记得上初一的时候, 有一篇文章叫《童趣》, 我印象犹为深刻。文中的“我”充满着童稚的气息, 他在蚊帐中用青烟来喷蚊子, 那些蚊子“冲烟而飞鸣”, “我”却能把这样一幅画面想象成是“鹤唳云端”。当时我的心里也暗暗叫好, 觉得文中的“我”和我确实有几分相似。文中的“我”还把草丛看成树林, 小土石块当成大山巨壑。于是, 身在山间,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学完这篇文章, 心情也跟着欢愉起来。课堂里, 与同学们一起谈起自己童年的那些趣事, 竟不觉哈哈大笑。那时的我们, 是怎样的年少天真啊!
时光流转, 新年一过, 又大了一岁。我们在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 竟也有了自己的小烦恼小忧愁了。那天, 我们又学了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读着读着, 猛然间, 心头的某一角被牵动, 眼也似乎有了些潮湿。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在拿到毕业证书, 满怀着不安的心理回到家的那一刻, 老高告诉她那个不幸的消息时的英子。此时, 我仿佛就是英子, 英子就是我, 我的泪水不觉地出来了……我暗暗地告诉自己, 我不能哭, 我是大姐姐, 还要照顾弟弟妹妹, 还要去安慰妈妈, 我要撑起这个家。我抹了一把泪水, 竟想立刻起身去, 去医院, 因为妈妈还在那里。当我发现了面前被我泪水淋湿的课本时, 我才反应过来。我想我是深深地被打动了, 忽然之间, 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像英子一样长大了。
现在, 我已经是一名十五岁的学生了。豆蔻年华, 美好的身姿, 青春的色彩。这个年纪的我们, 真的, 有那么一点点任性, 又有那么一点点天真。最近, 《孔乙己》这篇文章又让我有了深刻的感悟。孔乙己好喝懒做, 自视清高又自欺欺人, 最后落得个“大约的确是死了”的结果。是啊, 人的一生绝不能像孔乙己那样活, 我心里暗暗想道。我们虽与孔乙己一样同是读书人, 但我想我们更要注意全面发展, 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我鼓励自己, 一定要有所作为, 有所成就。
依然是那样的封面, 影印着一幅幅典雅的的水墨画以及透着刚毅的毛笔字。望着眼前的语文课本,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走过的那段路, 那段路上满是我成长的脚印。
哦, 语文课本。
点评:本文作者通过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回忆, 叙写自己的学习感想。无论是从时间、背景, 还是从学习氛围、学习情形、学习感悟方面来读这样的文章, 总能让人进入课堂, 进入课本。这一点使文章丰富多彩, 再加上文章首尾的“影印着一幅幅典雅的的水墨画以及透着刚毅的毛笔字”的封面, 使文章显得更加真实。
语文课本伴我成长
以小扣柴扉的心情轻轻打开崭新的语文课本, 迎接我的竟是一个落英缤纷的美丽世界。于是乎, 多少个夜晚, 我掌灯夜读, 袅袅书香伴随着我, 且行, 且歌……
美丽的忧伤
带着淡淡的愁绪翻动尘封的记忆, 我看见一个女子凭栏叹息: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这一段美丽的忧伤, 令我黯然神伤。
在那遥远的时代, 在那男尊女卑的国度里, 是她, 李清照——一位词的精灵, 让我深深迷恋。或许是生长在江南水乡的缘故, 并没长大的我也那么地多愁善感, 每每读到她的词, 心中不禁泛起一圈圈涟漪。这是何等的文笔, 这是何等的忧伤。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在这个多雨的花季里, 我们即使不忧伤, 那也是明媚的愁绪。我吟诵着李清照的词句, 体味着她不同寻常的人生滋味, 说不尽是对她的敬仰还是对她的同情。但是, 我确实走进了她的世界, 穿越漫漫的时光邃道与她相融了。
不屈的灵魂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初识你, 只觉得你是如此潇洒, 如此悠闲。尔后, 拜读了你的《五柳先生传》, 再次深深被你折服, 一朵乱世的冰莲, 一株文坛的奇葩……
我无数次地翻阅, 无数次地被你感动。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你“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我想你应该是那乱世里的一点光明吧。在这现代文明社会中, 你也应该是一盏明灯吧。
命运总是那么残酷, 安排了一个又一个苦难的陷阱, 你坦然地走过去, 不回头, 无怨无悔……你的光芒将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永远, 永远。
豁达的胸怀
生命是什么?就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头顶中考升学的大山的我, 在茫茫学海中苦苦寻觅, 不知春夏, 不顾寒暑。多少次, 我深陷自我封闭的绝境不能自拔, 又有多少次, 我跨越了心理的沟坎面对现实。在他, 豪气冲天的他——刘禹锡。
我翻开课本, 映入眼帘的是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读到此句, 一股暖流缓缓流遍我全身, 令我震撼。我怎么能忘记, 黎明前的黑暗是多么难过啊, 我也明白没有磨难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但我更多的是, 对他产生的如许的敬意。
人生有了豪气, 就不再彷徨, 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 我向刘禹锡敬礼!
尾声
为什么我与你们未能同生于一个时代?为什么我不能当面聆听你们的教诲?我深深遗憾……
不, 这不重要。悠远的文字已超越了千年的时光, 我庆幸, 你我相会在这书香墨香的课本里。
(一)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躲在角落里独自伤心 哭泣时,是谁在一旁支持你,安慰你?是你的朋友。当我失意时,友情就是我的支柱。
考试可能是每个学生 所不喜欢 的,当然我以前不太喜欢考试,但是自从那件事以后,我开始喜欢考试。我也发生过令我一击即沉的事,请你听我娓娓道来。
数学向来是我的薄弱课程,每次考试虽说不会不及格,但也不是很好。有一次,由于我考试前没有好好复习,竟考了七十多分,看着那鲜红的分数,我的眼泪 忍不住从眼眶里流出来。下课了,我的脸上挂满了晶莹的泪珠。坐在我旁边的是我的朋友。她安慰我,鼓励我,使我坚强 的走下去„„ 友情是我的踏脚石;是我在黑夜里的灯光;是我在失意时高大的支柱;是我孤独 寂寞 时最佳的倾诉者;是我在求知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友情伴你我成长,你我的成长离不开你啊!伴我成长作文
(二)人人都向往李白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真理,一点都不假,我们应该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人活一世,快乐地生活也是一世,痛苦地生活也是一世,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有人问我快乐的方法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我的快乐就是读书,其实人的一生就像一首诗,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有人会以他的失败而选择放弃快乐的生活,其实成功与失败都是一种结果,成功了,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这样想,快乐将伴我成长。
当我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会有浓郁芬芳伴我左右,“腹有诗书气自华”。久而久之,便从语言、文字乃至举手投足中发生巨大的变化。正所谓“吐气如兰也”。
快乐伴我成长,我在成长的岁月一直有一个人心路历程在伴随着我,这里面记录的都是一些让人欢乐的事情,因而当我在烦心时,同样也可以笑得灿烂。
妈妈告诉我,说:“人,不应该以钱为本,应以快乐为本”,是啊,钱是身外之物,我们的快乐同时也是无价之宝。乐观的人发明了潜水艇,悲观的人发明了救生圈,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你会要哪一种呢?人们当然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乐观生活。
快乐是一种财富,上帝给予我们嘴,并不是让我们埋怨,而是让我们欢笑。我们拥有这样好的条件,当然要好好利用,不能让它白白地浪费掉啊!
快乐让我们拥有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燃烧起了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
快乐让我成长在拥有款款诗意的金黄麦田。快乐将伴我走向星光大道!
伴我成长作文
(三)我一直都生活在书的海洋里,我是从一本本书中得到了知识;我是从字里行间的字中了解了大自然;我是踏着一本本书的阶梯走向了未来。
小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上了钢琴,我迷上了钢琴那动听的声音便哭着闹着要学钢琴,在我再三请求下,妈妈终于同意了我学钢琴。我便像只快乐的小鸟,来回跳跃着。刚开始我学习兴趣很浓,每天都会弹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钢琴。渐渐的,学习难度逐渐加大,我开始厌烦去弹那些枯燥乏味的曲子,练琴的时间越来越短,我学习钢琴的热情进入了低谷。有时大嚷着说不学钢琴了。这时,妈妈就会鼓励我,我矛盾极了,我也不甘心彻底放下刚琴,不甘心坚持了几年再选择放弃。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去年钢琴过了四级,今年六级。我开始去欣赏钢琴,去迷恋那悦耳淳朴的声音,我开始懂钢琴了,即使枯燥乏味的曲子,我也开始去领会它的美丽,觉得他们也十分有意思。
在家里我和书成了最亲密的知心朋友。各种各样的书籍,都穿着五颜六色的礼服,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我的书架上。每当我走进房间看着它,仿佛在向我微微地招手,让我过去。要认识这位新朋友可难了。我从小就喜欢这位朋友。但是小时候不懂事,常常用手抓破它那光滑的脸,把它心爱的礼服撕烂。所以经常受到爸爸妈妈的责骂。
慢慢地我开始觉得书这位朋友挺有意思的。当爷爷戴着老花镜捧着它时,爷爷时而微微一笑,时而皱起眉头,时而又满脸紧张的神情。当它呆在妈妈怀里时,妈妈又捧腹大笑。大人们的各种神态吸引了我去从它那里寻找乐趣,一看上就是几个小时。起初我知道了很多故事如猫和老鼠、狐狸和乌鸦等,渐渐地年纪大了书也随着深了,我从它那里知道的不仅是一些故事,还知道了许多,比如说:金字塔的建成、电脑的发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等。每次放学回家做好作业,我都捧着它看,看着看着它仿佛在带着我旅行。就这样这位知心朋友把我带到名扬中外的万里长城、古老的金字塔、建筑幽雅的古罗马竞技场,在旅行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各种民族风俗和传统,还了解了土族风情。
2008年9月, 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建立了“个人课题”的网络管理平台, 开始鼓励教师个人以博客的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申报小课题进行研究。巧的是刚听完我校特级教师刘杰老师的讲座“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其中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段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只因当时并没有深入体会, 所以对此句话持有怀疑态度, 心里想, 仅是每周十八节的教学任务就够累了, 还要再花时间搞一课题进行研究, 这不是自己找累吗?还能找到幸福感?可能吗?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申报了第一个“个人课题”, 开始了我的课题研究之路。
第一个课题———雾里看花, 糊里糊涂
第一个课题我没有任何准备, 也不知道怎样选题, 因为那几年一直上公开课, 而且都是关于欣赏内容的, 对欣赏课的教学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教学中也做了大量的实践, 所以我就糊里糊涂地申请了“研究欣赏内容的重构”这个课题, 由于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一些方法, 因此很快就写好了开题报告。现在我再回过头看我曾经写的开题报告, 自己都很纳闷, 当时怎么会这么写呢?研究的过程也是糊里糊涂的, 虽说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 但做起来依然觉得好费劲。一是事先没有可行的计划, 对研究目标没有明确的设定。二是对网络还不熟悉, 操作上总觉得有些麻烦。三是还没掌握研究的方法, 不知道具体怎么研究。现在反思一下, 这个课题只是浮在表面, 没有深入下去, 只停留在了几节公开课上, 缺少对常态欣赏课的研究, 充其量是督促自己完成了一个实践教学总结。
第二个课题———隔江犹唱, 拨开云雾
“万事开头难”这句俗语千真万确。事情一旦开始做了, 慢慢就熟悉了, 况且每个人的第一次都会觉得“难”, 这是正常的, 调整好了心态, 我就耐下心来从容地去做好每件事。在第一个课题的实施阶段便有了第二个课题的雏形。当时适逢我第一次教低年级段, 二年级七个班加两个三年级的班。每个班约五十多人, 在课堂上, 需要我绷紧神经, 竭尽全力, 才能使教学有序地进行下去, 偏偏我们学校用的是五线谱教材, 这简直令我苦不堪言, 一天四节课, 就像上战场, 每天都感觉自己很认真地付出, 收获的却只有疲劳, 最后因为上课不停地组织教学, 慢性咽炎反复发作, 有时就干脆哑了, 开始害怕上课。越是害怕上课越觉得那四十分钟简直太难熬了、太漫长了。这时, 我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究竟应不应该把大量时间用来教他们认识五线谱, 唱五线谱, 他们学得不愉快, 我教得也辛苦。音乐课的核心价值是审美, 音乐课最该让学生享受愉悦, 而我的教学背离了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一首歌曲如果不用感情去演唱, 那演唱出来的声音就是没有“灵性”的, 也不会感动自己, 怎么可能说进行了“审美教育”呢?我确定了第二个“个人课题”———研究指导学生“用情歌唱”的方法, 目的就是重视培养学生情感世界的成长, 指导学生把一首首歌曲“用情”歌唱出来。我开始琢磨怎样的教学指导能带动学生的感情, 在不断反思中开始关注课堂上先前不在意的东西, 关注学生的情绪, 关注我的教学行为。
第三个课题———流连戏蝶, 尽得其乐
第二个课题总的来说做得比较轻松、愉快, 和第一次做课题相比, 我不再认为做课题是个负担, 而是一件有价值有意思的事情。我体会到了研究就像酿酒, 时间越长酒香越浓。品尝到了酒的醇香, 我就主动申报了第三个课题。第三个课题是在学校的国家级课题“自主习得教学模式”这个大的背景下提出的———“引领五年级学生自主欣赏京剧的研究”。适逢2010年11月京剧申遗成功, 作为音乐教师, 我觉得有责任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粹, 起码也要给京剧扫盲。选择这个课题的勇气也来源于刘杰老师的一次讲座, 她就如何选题是这样说的:“你觉得自己教育教学哪个方面弱, 你就研究哪个方面, 深入研究以后, 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听得此话, 我如梦初醒, 我也想验证一下:通过对自己一点都不在行的京剧开始研究, 是不是真的能成为京剧方面的专家。酝酿了两个月, 自己前思后想终于在申报课题的时候下定决心从自己未知的领域开始研究。
母爱宛如春日的阳光,融化冰雪。
步入六年级,学业为重,老师通常会布置许多作业,压力也与日俱增。一次,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我欣喜若狂,一回到家,便打开电脑,准备“冲杀”。
“孩子,你在做什么?快复习,要考试了!”你听你听,他*的高音喇叭又开始了!无奈之下,我只好拿起语文书,自己复习。我总在想:妈妈呀,你天天下禁止令,不让我玩电脑,人也应该休息啊! 不久,匆离去此时,我的心充满温暖,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我流下了泪水。你知道吗?我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连一句谢谢都没说。直到现在,对那位姐姐我心存感激。
记得在我年幼时,爸爸妈妈工作繁忙,为了让他们的工作不受影响,爸爸妈妈牵着我的小手把我送到了住在乡下的奶奶家。懵懂无知的我一声声的哭泣使妈妈也潸然泪下。那时候的我心里只想和妈妈爸爸们在一起,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我,当然我也知道他们也是为了我的美好将来才去努力的工作,希望我可以过上一个舒适的生活。
那一晚我不断的高声哭喊着要找妈妈,以至着凉发了40度的高烧。奶奶匆匆忙忙地打电话通知爸爸妈妈。我被送到了医院,医生给我打了针,输了液。妈妈在一旁轻轻的抚摸着我稚嫩的脸,不时滴下几滴心疼的泪水。爸爸在门边用温和的目光看着我。
而我总觉得相比之下,爸爸没有妈妈更疼爱我。直到那一天我翻开了爸爸那些已散碎的日记,那时我才觉得爸爸妈妈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爱我。爸爸在日记中这样记到:“当我赶到医院时,看见女儿躺在床上,眨巴着眼睛,腮帮烧的像苹果一样红,使我再也不忍心离开我亲爱的女儿。医生对我说‘这是你的女儿啊!真的很乖哦,我给她打针时,一声都没哭。’是啊!我相信我的女儿是天底下最坚强的女孩,不论她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坚信她会像现在一样战胜所有的难关。”
虽然事隔几年,我仍然保存着那些已泛黄的日记,甚至不知那张纸已被泪水浸湿了多少次,因为那是我前进的动力,是爸爸妈妈对的期望与爱。时光已带走了我的痛苦与寂寞,留下来的是无限美好的回忆。
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回到稚气未脱的童年时代。妈妈拉着我的小手, 慈祥般地教我“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我就像一棵沙漠中的小草一样, 贪婪地吮吸着古代诗人的精华, 吮吸着历史的进程, 吮吸着高洁的情操。
书是我形影不离的朋友, 我对它独有情钟。有人说:“读一本好书, 犹如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而对于我来说, 读一本好书, 好像在和一位好友交谈。跟着他漫游, 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广阔。那里有“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那里有“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滕王阁;那里有“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的桃花源;那里有“苔痕上街绿, 草色入帘青”的陋室……
是书把我带回了几百万年前的远古时代, 采集狩猎, 群居生活, 我感到人类原始生活的新鲜, 更为祖先们的团结拼搏的精神所感动。是书让我观看了中国漫长的上下五千年历史。那里, 我见到了尧舜禹的光辉普照, 我看到了“文景之治”人们生活的富足, “贞观”年间百姓粮食的丰收……同时, 我也目睹了商纣王“酒肉成林”的暴行, 秦始皇繁徭赋税的苛政。前车之鉴, 后事之师。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衰, 正是书告诉了我这一切。
“不在沉默中爆发, 便在沉默中消亡。”鲁迅的声声呐喊, 唤醒了我心中的爱国激情。“横眉冷对于天指, 俯看堪为孺子牛。”我仿佛看到了他那犀利的目光以及对国人的 “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伴随着我阅历加深,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成了我新心目中的英雄。其中, 我最喜欢的是海明威的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我明白了许多, 使我改变了自己, 也使我长大了许多。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围绕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三天三夜的打渔活动展开的。打渔在这里既是一种生产活动, 更是人生角斗的象征。从生产活动的角度来看, 主人公是一个失败者, 他在和鲨鱼的海上搏斗失败了。但是, 他不向厄运低头, 面队一群鲨鱼的袭击, 明知必定要失败, 他也无所畏惧, 挺身而战, 他的人生信条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 你可以把他消灭了, 可就是打不败他。”他是精神上的强者, 是人生角斗场上的“硬汉子”。 《老人与海》通过桑提亚哥这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为我们唱出了一首强者之歌、战斗者之歌。困顿中不失信心, 失败了毫不颓丧, 人类社会永远充满光明, 充满活力。
历史的年轮正在飞速向前运转。这时, 我却又迷恋上了 《史记》。难道我的脑子又有什么问题了么?不, 正是我的读书经验告诉我, 《史记》 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看了 《王立群解读史记》中的 《黄石老人:因为你需要, 所以我存在》 和 《李牧:让我打仗?我就“拖”》 真的使我明智了许多———下场悲惨程度和功劳成正比, 功劳越大, 下场越悲惨。古代战乱纷纷, 尸体暴露原野之上, 叫喊声, 短兵交接声像一阵疾风闯入了我的耳边。人这个传说, 使得他得以生存。
与书为友, 使我明白了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 有些实在是极其可贵的。因为他曾经费去许多牺牲, 而留给后人很大的启示。
与书为友, 我可以跨域国界, 横看异域风光;与书为友, 我可以个穿越时光, 纵观古代风韵。因为有了书, 世界才变得伟大, 也因为有了书, 世界才可以尽收眼底。
与书为友, 使我明白了越成熟的谷穗, 越懂得弯腰, 千万不要在无意中摆出盛气凌人的高姿态, 而让人觉得你高高在上, 产生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与书为友, 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成长, 在于学习, 这本身就不是能用价值衡量的。
在我心里, 书是洗涤心灵的源泉, 书是迷雾中的罗盘, 书是困难中给我温暖的一缕阳光。她以渊博的知识滋润我的心田, 给我前行的道路上铺下垫脚石。作为朋友, 她只管给予, 从未向我索取过一丝一毫。
我刚记事,妈妈就开始给我讲故事。那些小故事听得我可入迷了,经常缠着妈妈给我讲完一个又一个。很多时候,我都是在妈妈甜美的故事声中进入梦乡。
五岁时,我开始认字。当我认识了一些字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着自己看书。我看的第一本书是“漫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虽然书中的内容之前也听过不少,但毕竟自己认识的字还很有限,很多字根本就不会读,所以,我的第一本书是在妈妈的帮助下艰难读完的。
但这并没有阻止我读书的兴趣,《西游记》中孙悟空打妖怪的生动故事深深吸引着我,让我体会到书的无穷魅力。
上了小学,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我看的书也越来越多了。渐渐的,我读完了“漫画中国古典名著”系列的另外三本:《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武松景阳冈打虎、诸葛亮草船借箭、黛玉葬花等精彩的故事让我看得着了迷。
九岁时,我的阅读已经基本上没有障碍。这时的我,书不离手,一有时间就捧着书看。有一个月的时间,妈妈忘记给我买书了,很快,我书柜的书都被我看完了。没书看,我整日无精打采,真正体会到了“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味道。妈妈叫我看以前看过的书,我竟然觉得看过的书再看一遍还是很好看,我又体会到了“温故而知新”的道理,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从此,我认识到家里的书已经满足不了我了,我就跑到“乐种子”书屋去看书,把书当做了我真正的老师和朋友。
今天,我更加积极地向这位“老师”请教,我现在不只看故事书,还看各种各样的小说、百科全书、科普书籍等。《十万个为什么》让我知道了许多丰富的知识和科学小道理;从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中我懂得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我还知道了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善待同学,这样,做出的事一定会有回报……
从小我就不爱看书。老妈一拿书给我,我就把它丢在一旁,不闻不问,因为书上的字密密麻麻的,一看就头晕,而且连一个插图都没有,看起书来我都会感觉很烦。后来,有一次,我们班的曹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周末回家看一个小时的书。
我一听,这简直是一个噩梦。我回到家,假装没有这个作业,但老妈早就在“作业群”知道了。唉,真是不得不服从啊,老妈将我关进书房,说一小时后来检查。书房里本来是有漫画书的,但老妈早就知道我的心思,将漫画书搬走了,“苍天啊,还我漫画书!”我大叫一声,接下来只看密密麻麻的书,我反正也没什么事,就看一会儿吧。我随便拿起一本书,慢慢地看,一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竟被书给吸引了,一小时后,老妈大力地打开门,我丝毫没有听到,仍然看着,从那时起,我深深爱上了书。
但家里的书不多,没过一个月就被我看完了,我和妈妈又发起了“买书行动”。到了书店,有几百本书,每一本我都喜欢,我恨不得把整个图书馆搬回家,一次性看个够,但那是不可能的。妈妈问我:“《童年》、《笑猫日记》、《三国演义》……你想看哪本?”我扫视过去,一眼看中了一本很厚的书,它的名字吸引了我,名字叫《一千零一夜》。我指着这本书,对妈妈说:“妈妈,我就要这本了。”我抱着这本书,走向收银台,就连让收银员扫一下,我都有些不情愿松手。付完帐,我回到家,马上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我还经历了一次“读书**”。中午,老妈做完饭,说她有事出去一下,马上回来,要我赶快把饭吃了,如果她回来发现桌上饭菜没有动过,回来就请我吃一顿“竹笋炒肉”。可我正被书吸引着完全没听进去,一小时后,我才想起来楼下的饭菜,我赶忙下楼,但饭菜已经冷了。算了,反正我不饿,就继续看书了。老妈如愿以偿,送给我一顿“竹笋炒肉”。
童年的我, 无忧无虑地跟伙伴们一起追逐玩耍, 品尝友谊的果实……追逐蓝天白云, 让欢笑随风飘荡;又如一匹脱缰的野马, 狂奔在草原上——这就是童年那一曲快乐的乐章。
从小, 爸爸妈妈就教我说话、走路。以后, 我便开始上学, 幼儿园、小学……随着年龄的增长, 伴着老师的栽培, 我的知识量越来越大。一年又快过去了, 我又该长一岁了, 也该开始新的成长。我学会了更多的新知识, 有了自己独特的爱好。
当然, 在成长过程中我也伤心过。但在伤心中我却明白了一些事, 懂得了一些道理, 也因为这些, 我才能更快地成长, 从中得到快乐:我不再孩子气, 懂得了谦让, 勇于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险阻。
在成长的这本故事书中, 学习是最有趣的一页, 也令我最快乐。学无止境, 学习起来必须勇往直前。在遭受挫折时, 想想保尔那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精神, 迈开脚步, 奋力去闯;在遇到苦难时, 想想毛主席艰苦奋斗的精神, 自己的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在学习中, 我们悄然无声地成长, 或许这样的成长只有自己知道, 可往往正是这样, 让我们才更加感到快乐无比。
真正的成长过后, 才会得到锻炼。快乐地学习, 快乐地成长, 快乐地收获着知识和乐趣!
(指导教师:江秀贞)
评委会意见:
在我的课余生活里,有画画、溜冰、跳绳、踢毽子……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读书。
在放学回家时,或是在空闲时,我都会拿出一本《查理九世》。里面的情节十分动人,我常常会被里面的情节带动。读到恐怖部分时心惊肉跳,读到搞笑部分时捧腹大笑,读到感动部分时感动落泪,读到真相部分时拭目以待。让我回味无穷!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每个镜头里面的谜题,有的考智力,有的考思维力,有的考观察力。每个谜题我都会十分感兴趣,因为这样不仅能开发我们的智力,还会让我们养成仔细思考、仔细观察的好习惯。真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呀!当然,我又会读一些关于学习的书,例如《学语文之友》,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里面有许多片佳作,值得一读。也有许多古代的东西、古代的字词都会展现在这上面。学习不少,当然趣味也不会少,在这本书的末页都会有一则或几则漫画供同学们开怀一笑,还有猜字谜、谜语等等,读起来饶有趣味。还比如《放弃,也是一种快乐》《每天一个心灵感悟》里面的每则小故事都告诉我们许多深奥的道理,令人深思。
读书让我着迷,读书让我快乐,书,真是我的好伙伴!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们陪伴着我们,一次又一次让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也让我们幼小的心灵获得了安慰和激励。我感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爱,就如不同的风,引领着我们成长,引领着我们进步。
和风,吹面不寒杨柳风,柔柔的轻轻地拂过脸庞,吹散我心中的阴云,让我的心情重新拨云见日!和风恰如母亲,带着慈祥的笑容,含辛茹苦、无微不至;当我取得一些成绩时,她总是开心地为我举起大拇指;当我遇到困难时,她轻轻的,拍拍我的肩膀,缓缓地对我说:“孩子,慢慢来,妈妈在这儿陪着你,加油,你的身后有我们!”和风伴我快乐成长。
寒风,带着沉重的脚步走来,满脸都是严厉。在我们得意忘形时,寒风总是以风卷落叶之势,呼呼地刮过,让人不寒而栗,让我们立刻清醒!如同我的父亲,慈爱不足,严厉有余,让我从不偏离正确的航道。听,寒风来了,重重的,拍拍我的头顶,生气的对我说:“不对,重来,真是糟糕透了!”
微风,踏着无声的步伐走来,满含微笑,轻轻地,带着久旱后的甘霖,激起我求知的渴望;轻轻吹拂,唤醒我懵懂无知的心灵。你默默无闻的奉献,如同我的老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看,阳光下,老师温柔地摸摸我的脑袋,欣慰的对我说:“同学,你真棒,为你点赞!”
风,充满真情。无论和风、寒风还是微风,吹拂的都是满满的爱。我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还有温柔的老师,他们用爱陪伴着我成长。
一、回忆篇:饲养室里的“育红班”——农村幼教的萌芽
育红班, 老人们亦称之为“育红园”, 对于新世纪的幼教人来说, 这也许是个很陌生的名词, 但对于50后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 那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农村“幼儿园”。
80年代初期, 育红班在当时的农村也算是一件新鲜事物:孩子不必交学费, 不限制名额, 不限制年龄。那时孩子上小学也不像现在这么早, 我二姐八岁还上育红班, 比她小两岁的我自然也跟着“混”进了育红班。当时的育红班设在一个弃用的饲养室里, 饲养室的门朝北, 前面有两个窗, 后面那个窗用青砖给堵上了。育红班的老师是一个扎着粗辫子的本村姑娘, 按辈份我该称呼她大姑, 但是我更喜欢叫她老师。育红班里究竟有多少学生, 现在想来大概连当时的老师也不甚清楚, 因为那时的学生都如流动人口一般, 不是每天都必到育红班的。譬如我二姐, 有时候我不想去了, 二姐便也去不成, 因为父母下地干农活, 二姐就得待在家里照看我。像二姐和我这样的情况在当时的农村并不鲜见, 至今我仍然记得当时有个女学生, 她可能比二姐大一两岁, 手里领着一个和我年纪一般大小的弟弟, 背上还背一个三四岁的妹妹, 她是这个班的班长呢。
偶尔老师不在的时候, 她带领我们这一干人连同她的弟弟妹妹一起做游戏。那时候的游戏真是“纯粹的游戏”——打石瓦、跳房子、掷毽子、顶腿儿、藏猫猫 (即捉迷藏) 、拾八股、扮家家、抬花轿……单单是打石瓦这项游戏, 就有七八种玩法, 可惜有许多玩法现在都失传了。那时班长把我们分成几个组来玩, 像我和她弟弟妹妹等年幼的孩子一般只能充当“扮家家”中宝宝的角色了。当然, 老师在的时候, 也给我们集体上课, 教我们认读拼音、唱歌、算题等等, 我还依然记得拼音是写在一块块十厘米见方的小石板上的。然而印象最深的还是每人发一个拳头大小的皮球, 一支短短的塑料小喇叭, 这大概就是当年育红班里仅有的玩具了。虽然现在看来这么不起眼的一点小玩具, 但在当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长大后才知道, 像我这般年龄的农村人在当时那个年代能上育红班, 就挺让同龄人羡慕了。可惜因为大辫子老师家里尚有六个年幼的弟弟妹妹, 其父亲又早逝, 加之教“育红班”收入甚微, 她只好回家帮母亲拉扯弟弟妹妹去了, 村里的育红班也从此解散了。
最近, 我曾特意去拜访当年的大辫子老师, 问她当年是否也有例如“条例”或是“制度”之类的, 来指导或者约束她的日常工作, 她说没有, 只是“当时觉得孩子们都叫我老师, 便觉得老师就该教大家学点东西, 而我也不过是完小尚未毕业, 现学现卖而已。”
直到8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温暖了我们这个小乡镇的每一个角落。镇上决定在每个行政村设立幼儿园, 从每个村子里选拔招聘适龄女青年任教, 条件是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心灵手巧, 能教孩子们唱歌、跳舞、讲故事即可。同时, 由镇政府统一配备发放全套桌椅和一定数量的玩具教具, 招生年龄限制在学前一年, 名额不限, 学费每人两元钱。一时间幼儿园挤满了为孩子报名的家长。至此, 农村幼儿园已经从当年育红班时代的自发状态发展至自觉状态。
二、亲历篇:90年代的幼教似未熟的青果——有苦也有甜
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当幼儿教师。90年代初期我初中毕业后, 正赶上本村幼儿园的老师结婚出嫁, 不方便再继续干下去, 负责管辖幼儿园的学区校长和村妇女主任一起找到我的父母, 希望我能接任幼儿教师一职。当时, 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可以成为我梦寐以求的教师, 更诱惑我的是当时学区校长说, “幼儿教师满十年教龄之后可以通过考试考取师范学校, 同时可以转为公办教师”。于是我不假思索, 便踏上了这条让我至今也割舍不下的奉献之路。
我记得接任时, 全镇所辖村庄有四十多处村办幼儿园, 由当时的镇妇联部门管辖, 后来镇政府为了使幼儿园管理规范化, 便在当地教委办设立了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幼儿园的办公室, 并在全市率先从当时很有名的青岛市幼儿师范学校“抢”回一名品学兼优的专科毕业生, 负责全镇幼儿园的管理与教育指导工作。从此, 本乡镇幼儿园工作便有了当家人——幼教辅导员。政府部门对幼教的重视程度由此可窥一斑, 幼儿教师聘任制度和职称评定也逐渐走上正规。国家教委于1989年和1996年先后出台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和《幼儿园工作规程》 (以下简称规程) , 进一步强调指出, 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 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还提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形式。自从《条例》与《规程》颁布实施, 幼教工作便有了依据和目标, 大多数农村幼教同行同年轻的我一样, 信心与干劲顿时倍增。
为了跟得上幼教疾速发展的步伐, 我们每个幼教人都自觉报名参加诸如函授、自学考试、电大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以此来提高自我素质与业务水平。“当家人”更是紧锣密鼓地对我们进行各种培训、加强理论学习, 组织技能技巧基本功比赛、观摩学习等活动, 当时我所看到和体验到的农村幼教队伍确实是掀起了一股学习高潮。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内, 有多名农村幼儿教师满十年教龄后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幼儿师范学校, 成为公办教师, 就连我这个不起眼的初中生也取得了幼教专科文凭, 并顺利通过全国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学历。这支年轻的队伍真可谓朝气蓬勃, 充满活力!
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出国的多了, 开工厂的多了, 出门做生意的也多了, 家长们对孩子的早教意识也提高了, 送孩子早点上幼儿园成了各行各业家长们的共识, 他们对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也有了较高的评价与期盼。幼儿园一改当年仅收学前一年幼儿的做法, 扩大了招生范围, 将招生年龄扩到三至六岁, 首次提出了通过改善保教环境、提高保教质量、加大玩具教具投入等多种形式提高幼儿入园率。不过, 国家计生政策的有效性在90年代中后期让幼教人体验最直接、最真切——即使我们想尽办法扩大招生范围, 但每年适龄幼儿数目还是呈现急剧下滑的趋势, 人口少的村庄不得不考虑联合办园, 实行幼儿合并, 师资合并, 办学力量合并, 这算得上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小产物吧。改革开放在农村幼教行业的另一个产物便是私立幼儿园在90年代末的农村已经跃跃欲试, 潜滋暗长了。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与当时幼教的疾速发展不协调的是幼教人的待遇问题, 幼师工资微薄, 待遇低下。1998年后随着农村中小学教师“农转非”工作的结束, 国家取消了“幼儿教师满十年教龄可考师范”这一政策, 让“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奉献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切实体验到了“名不正, 言不顺”的苦涩。
但是无论如何, 回首这十年间, 农村幼儿教育走过的每一步都印满了改革开放的足迹:从狭窄的饲养室到相对宽敞的园舍环境, 从自觉地教点什么到优质的保教质量, 从教师的不稳定到相对高素质的保教队伍, 90年代的农村幼教正如未熟的青果, 虽然有点苦, 但感觉还是甜的。
三、成熟篇:新世纪的农村幼教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我们从来不敢想象, 如果中国没有改革开放, 幼儿教育能否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 落到哪里便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 而中国的幼教先辈们也许从来没有想到过, 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会从当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鼓楼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发展至现在遍地开花的局面。
在21世纪的今天, 先进的教学理念不仅从中国的老字号幼儿园及大城市幼儿园源源不断地渗入到农村幼儿园, 就连外国许多先进的幼教理念也如浪潮一般前呼后拥至中国农村的幼教土地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等指导性文件随即出台颁布, 农村幼教同行们不再只做先进理念的被动接受者, 她们在农村幼教岗位上也不断创造着奇迹: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 主动探索适合农村本土的幼教新思路, 探索适合自己的园本课程、生成课程等。如今在农村的许多幼儿园, 教师们都会因地制宜地将乡土资源用于教育教学, 泥巴、石块、庄稼杆、农作物等天然物品还有民间游戏等, 都成了实现优质素质教育的极好载体, 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也成为了孩子们天然的大课堂。
与此同时, 社会与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幼儿园的教育投入, 我所在的乡镇每处幼儿园现在都搬进了环境优美的新园舍, 购置了孩子们喜爱的大中型玩具设施与图书等。不仅如此,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也在农村蓬勃发展开来, 人们注重早期教育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为此幼儿园设立了早教培训班, 开设0~3岁早教课程等。
农村幼教的另一支奇葩——私立幼儿园, 在新世纪之初如雨后春笋, 蓬勃发展, 与公办幼儿园平分秋色, 形成竞争局面。私立幼儿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办园的发展, 创品牌幼儿园、品牌教师、品牌服务质量成了各园的共同追求目标。一时间农村幼教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这无疑给家长们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幼儿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我五岁的女儿, 有一天突然问我:“妈妈, 我可不可以去上私立幼儿园?”这让作为幼儿教师的我讶异了好长时间。这也算得上改革开放后农村幼教发展的一个重大体现吧。
当然, 我们还得用辩证的目光去纵观这飞速发展的世界。在农村幼教事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 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幼儿教师地位缺乏安全性和保障性。加之时间的推移, 新教师补充不及时, 教师年龄老化的趋势与时代发展形成强烈反差。私立幼儿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幼教的发展, 但在市场经济下, 其以追逐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商业化倾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担忧。个别私立幼儿园为吸引家长, 往往投其所好, 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教原则而使教育方式明显趋于小学化倾向, 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看到:从改革开放至今, 农村幼教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令人瞩目的。
四、展望篇:农村幼教的明天会更好
就在拟此文的过程中, 我在本乡镇幼教行业做了一个小调查。本乡镇在80年代初期有村办幼儿园48处, 招生年龄限制在学前一年, 幼儿入园率为30%左右;90年代全镇村办园合并为28处, 招生范围扩至3~6岁, 全镇入园率在60%~80%之间;跨入新世纪以后, 全镇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 且三岁以下幼儿提前入园的逐渐增多。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农村幼儿园在近几十年的迅猛变化。更令人欣喜的是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的颁布, 在中国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 农村所有的孩子都能沐浴到党和国家温暖而充足的阳光。
与此同时, 农村幼教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水平进一步提高。尽管教师队伍年龄趋于老化, 待遇较低, 但是面对学前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和每一位钟爱幼教事业的同行们更增加了个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了适应未来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们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学习专业理论, 探究不同时期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认知规律, 掌握科学的教育技能。我们已经取得或正在考取国家承认的教师资格证。我们如同银河里那些闪烁的繁星, 在属于我们的季节里尽情地闪耀出自己最亮的光芒。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规划纲要》中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关注更加强了各级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并使之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投入。打造省级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已经不再是口号。有一天, 我所教的小班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对我说:“于老师, 我妈妈说咱们的新幼儿园就建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 我们什么时候能搬到新幼儿园去呀?”“我爸爸说, 我上中班的时候就可以搬到新幼儿园去了呢。”“我爷爷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我们新幼儿园”, 他们天真明澈的眼睛里已经写满了对新幼儿园的憧憬, 童稚纯真的心儿似乎已经飞进了新幼儿园。
【昙花伴我成长作文】推荐阅读:
昙花悄悄地开随笔06-02
优美散文:昙花一现的风景05-31
初中昙花一现说明文600字07-04
孝行伴我成长作文06-01
作文 经典诵读,伴我成长10-06
“雷锋精神”伴我成长作文11-19
经典书籍伴我成长 作文05-25
《三字经》伴我成长作文06-14
书伴我成长-作文200字06-20
经典诗文伴我成长作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