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状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现状(精选8篇)

教育现状 篇1

近年来,在商洛市教育部门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引领下,商南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使商南这个商洛市面积倒数第一,人口倒数第二的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全市教育强县。但由于诸多原因,商南高中在提高教育质量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直接制约了处于巅峰时期的教学质量持续稳步发展。

一、当前提高教育质量面临的困境

1、我县初中在校学生数急剧锐减影响高中招生质量,生源竞争导致学校发展生态的恶化。

商南县现有人口23万,排在商洛市六县一区倒数,近几年来,初中在校学生数人数急剧减少,由五年前的近5000人锐减到现在的不足2500人,初中毕业人数的逐年减少直接导致我校高中生源的紧张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逐年下降。以2013年为例,全县初中毕业生不足2500人,而我校招生计划达1100人,录取分数线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后位,导致高中招生质量下滑。

同时,由于家长和孩子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每年中考成绩靠前的考生,进省城西安就读名牌高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再加上西工大学附中和西安高新一中等名校面向全省选拔优等初中毕业生,使得优等毕业生大量流向外地直接导致学校发展生态的恶化。

2、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冲击着校园甚至社会,导致学生及其不再把考取大学当做是改变命运的平台。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不少学生一毕业即待业,让花费巨资供孩子读书的父母大失所望,甚至后悔不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早早弃学打工的年轻人却十分“出息”,不仅找工作相对容易,而且薪酬直逼甚至超过应届大学毕业生。这种尴尬现实,不仅打击了高中学子们的求学热情,也在广大乡村甚至城市底层催生了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很多期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家长认为,与其花费数万元培养一个将来连工作都找不到的大学生,还不如让孩子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挣钱。于是,新“读书无用论”渐渐在校园有 “抬头”的趋势,一些凭借优异成绩考到我校的学生,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不再把考取大学当做是改变命运的平台,在校迷茫彷徨,怕吃苦,无追求,为了寻求精神寄托,再加上人生观、世界观不成熟,导致他们吸烟、上网、早恋以及佩带手机进校园,损害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冲击考风学风,引发诸多不安全事件。

3、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不容乐观,制约着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由于我校高中教育质量和高考综合排名在2000年前后一直处于巅峰时期,导致学校想方设法和其他人口大县的兄弟学校展开超越自我的高考竞争,直接导致一线教师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心理压力大,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外,还要承受关于考试成绩排名、升学率评比等等的考核。经常早上6点20分到学校,一直忙到深夜,疲惫不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之工作繁琐,一些 教师出现了热情消退厌倦冷漠的心态。再加上这几年我校招聘了近百名免费师范生壮大了教师队伍,虽然他们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热情,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胜任教学还需时日。全体教师虽然总量满足教学需求,但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也使得有些学科教学还显得薄弱。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学全面发展。

4、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到初中教学质量。

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注重挖掘教材、不重视常规管理。课前备课不充分,甚至照搬现成的教案。课堂上高投入、低产出,一讲到底或“满堂问”,缺乏互动和交流,学生“问题意识差”等等,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导致厌学现象。

5、学校大规模改造以及软硬件设施升级,负债累累,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为了打造一流的校园环境,学校最近几年投入了7000多万元新建了桃李园、文昌阁、体育运动场、实验大楼、学生餐厅和学生公寓,改造了文化广场、、操场、四栋教学大楼,在每个教室安装了先进的触摸式教学一体机,除了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一部分资金之外,其余的都靠学校自己解决,因此学校负债3000多万元,财务陷入困境。

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

面对以上困境,新一届领导班子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力求挖潜增效,改革创新,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激励 教师德能勤绩创优、提升课程实施水平上求突破。

1.加强教师的敬业勤业奉献精神的教育和引导,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一是克服教师的职业惰性,教学案提前备好,作业及时反馈,试题自己命制,现代教学手段有效运用,不拖堂,不补课,不用一把标尺衡量所有的学生。二是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如上操、课外活动、班团队会和大型集会。三是严禁教师高高在上讲课,教师要随时巡视学生,特别是关注并辅导学困生,使学困生随时感到老师的关爱、关怀、关照,从而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四是改变教师不放心不放手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调控能力,通过互助合作探究,学会知识,会学知识,掌握技能,达到目标。激励教师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教学境界。

2.加强教师岗位练兵活动,要求、督促和激励教师大练基本功。学校积极为教师配置足够的练功用具,敦促教师写规范字,说精炼准确的普通话,自觉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用。定期举办书法、演讲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

3.加强师徒帮教活动,认真落实“结对子”、“师徒制”的“青蓝工程”,造就一流的教师队伍。对新上岗的教师实行见习培训和拜师学艺,以加速成长,实现“一年入门,三年过关,五年胜任”的目标。各组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内容、活动总结,要有“师徒课”的交流记录和教研组的听课记录,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责任感,提升“青蓝工程”名师帮教工作的实效,使教师队伍和学校教育管理同步协调发展。4.加强教法学法的研究与落实。所有教师要把学法指导渗透到一切教学过程之中,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在可用教学时间有所增加的情况下,要控制学科上课时间,改革粗放式教学,不打“疲劳仗”。安排一些自习课,给学生多一些消化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会自习,养成自习的习惯。要充分利用新高考不同“组合”给分层教学带来的有利条件,在教学要求、时间安排和习题训练等方面切实做到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二)、坚持以生为本,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求突破

1.激发学生内驱力。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多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多给学生尝试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经历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使学生学得有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进而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加强学生学法指导。要认真研究学法,科学设计教、学案。要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研讨去读书;教会学生抓住问题重点、关键和本质去观察;教会学生自己探索、寻找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实践,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切实提高学生自学、互学、帮学能力,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3.突出合作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加强合作探究过程的指导,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合理安排探究内容,对确有困难的适时加以指导和帮助,在生生、师生合作探究中,营造师生和谐、合作共享、充满智慧、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力促师生整体奋进。

4.突出当堂达标。教师要按照“以学为主”的教学原则,确立当堂达标的教学方法,或先学后教、或自学辅导、或分组合作、或精讲精练、或探究体验、或讲练结合、或展示交流等等。要按照作业布置的相关要求,做到精选精练,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机械重复和照搬现成资料,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三)、以促教育优质发展为目标,培优补困,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求突破

1.培养名优学生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育学生重视课外发展。优生一般都会自主学习。优生本身就是巨大的学习资源,优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学习效率就可以成倍地提高。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严格要求优生,就像优秀教练员对待奥赛选手一样,经常挑他们的毛病,只有平时对学生严格要求,战时才能打硬仗。平时就要以清华、北大的标准要求他们,高考时才不会失误。教育学生,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优生成为名生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最重要的靠自己努力,这是谁也不能代替的。3学习方法教育方面,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给予学生自己观察、思维、实践的自由和权利,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搞好错题过关;定期开展学生学习反思活动,倡导学生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及时总结、反思学习得失,积淀学习经验,纠正不足,对学生的学习反思笔记等定期展示、评比与交流。在继续转化潜能生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优秀生、特长生的培养力度,定期召开优秀学生会、优秀学生家长会,聘请优秀学生、优秀家长向全体学生、全体家长介绍学习和家教经验。

4.每位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优生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从高一抓起,逐步建立起“全体学生——优秀学生——尖子学生(竞赛生)”分层教学、辅导体系;学校出台对竞赛及成绩优异学生的表彰奖励办法,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崇尚先进,追求卓越”的学习活动。

(四)、以养成教育为平台,狠抓学生品德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上求突破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主要将继续落实三大教育,作好五个德育抓手。

一是继续落实常规教育,二是落实特长教育,三是落实专项教育。五个德育抓手为:一抓德育队伍。本学年学校调整了班主任队伍,选拔有爱心、会做事、肯做事的教师充实德育队伍,同时我们继续加强德育队伍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常识培训。

二抓德育活动:德育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 中感悟,在活动中内化。团委积极配合政教处,开展好理想前途教育、感恩教育、争做文明学生、控烟、禁带手机进校园等活动。

三抓德育阵地:利用晨会、广播、橱窗、黑板报、标语等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注重德育阵地建设。

四抓德育文化:文化是学校的精髓沉淀,一个成功的德育离不开良好德育环境的营造,良好环境的营造可以形成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我们将设法让墙壁说话,让绿树传情。

五抓德育特色:重视学校特色活动教育,特长教育是活力。学校依据学生的特长爱好,组建体育班和艺术班,在健康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素质。

教育现状 篇2

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 必须着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意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统计表明,1个创业者可带动5个就业者就业。可见,引导大学生创业是顺势而为,创业创新工作承载了缓解就业压力,提升中国经济活力的重任。

国外创业教育发展也都是以经济危机影响传统就业为契机,形成了社会和高校一致主导的创业思潮,理论教学辅以实践教学,配备多梯队专业化师资,科学的创业发展中心,强大的资金支持,形成了系统、全面、多层次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我国创业教育开端于1997年 “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目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但是创业现状不容乐观,中央电视台的调研数据显示具有创业理想的学生占80% ,但真正能实践的只占4. 2% ,创业成功率不足30% ,中国创业投资仅占GDP的0. 025% 。创业教育面临诸多问题。

2高等教育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2. 1创业精神缺失

在资本主义国家,创业者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缔造者, 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人民的推崇和追捧,成为青年学习的楷模,如斯蒂夫·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等。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安贫乐道; 封建思想重仕轻商; 新中国成立初期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思想都导致了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较晚,很多行政干预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余威犹在,创业成本偏高。因此,受社会主流思潮和家庭观念影响,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还是稳定压倒一切,使本来的 “精英创业”成了 “无业可就”的毕业生的无奈选择。

2. 2创业教育不是大众教育

我国创业教育源于 “清华大学创业大赛”,只对部分参赛者予以培训和指导,带有明显的精英化痕迹。学校设立创新社团、创新试验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选修课也都是只有一部分群体可以受益,大部分学生只能沦为看客。大学生创业课程未能全面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创业教育成为高校的大众教育。

2. 3创业教育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有几种形式: 选修课程、专家讲座、创业经验交流会、创业比赛。选修课程以管理学等理论课程为主; 专家讲座、创业经验交流会是枚举创业成功案例; 创业比赛也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很少引入风险投资, 进入实施阶段。以上几种形式,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 不能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

2. 4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分离

创业课程在原有培养方案之外,属于 “业余课程”,学生重视不够,不能与学科专业课程相融合,很难从专业找到创业的切入点。例如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的兴起,很多学生选择了电商作为自己的创业选择,有学机械设计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去做电商,虽然进入门槛低,但专业不对口,后劲不足,创业失败,还荒废了自己的原有专业。

2. 5专业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滞后

高校创业导师队伍主要是原从事管理或思政工作的教师,或从事学校就业指导的教师。这两类人员既没有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又没有实践操作经验。这样就变成了没有创业理想者去指导有理想创业者,没有创业实践者去指导创业者实践,完全是纸上谈兵。

2. 6创业教材缺乏特色

现有教材框架相同,内容相似,借鉴其他学科,缺乏针对创业这一特殊情况的深度剖析和技术层面的操作指导。例如,我们都知道创业者应该首先具备创业精神,但是通过什么样的心理干预手段培养团队的创业精神、创业负责人的领袖精神和合作伙伴的协作精神却没有专业的指导教材。

2. 7创业教育环境相对封闭、孤立

创业本身就是一项社会实践,但是高校创业教育却是脱离社会在做创业,把创业教育封闭在校园环境中,这样使得创业教育缺乏良好的成长土壤。创业学子缺少与社会企业家深度接触的机会,缺少到企业实战的机会,缺少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引入社会资金的机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高校没有完全开放创业教育,没有构建良好的机制引入社会资源。

2. 8社会机制不健全

社会机制主要包括国家的优惠政策、风险投资的机制、 资本渠道的畅通等。2015年国家政策把创业工作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政策落地的时间和实施情况都是问题,比如,小额贷款需要担保,如果创业者能够拿出担保还何须贷款? 再比如,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场地,但是放眼望去市中心的好场地是一铺难求,郊区的空场地虽然地方大,但是交通不便、人迹罕至。

3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的途径

3. 1培养高校学生的创业精神

( 1) 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工作,也是社会工作,应该制造持久而广泛的社会舆论宣传创业,让创业观念深入民心,形成一种全民创业的思潮,使高校毕业生将创业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目标。

( 2) 通过职业心理分析,分群体进行专业化的心理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

3. 2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 1) 创业教育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课程提升到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高度,一样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不是一时一事,而是贯穿大学教育四年的始终,改变其 “边缘化”地位。

( 2) 嵌入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应该互相融合、交叉,学生可以利用创业技能,寻找专业创业的切入点,使得创业专业化程度提高,拥有核心技术,存活率高,能够可持续发展。

( 3) 形成完整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应包括培养创业精神、 创业技能,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和整体创业素养,改变课程单一的形式,形成以创业理论教学为基础、创业实践教学为重心、 创业竞赛为辅助、创业社会孵化为目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 4) 提高实践课程比重。 “纸上得来终觉浅”,可以通过创新试验室、创业孵化器、企业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创业实践活动。同时,通过学分互换的形式,加重实践课的比例。

3. 3形成多梯队创业导师团队

( 1) 鼓励创业指导教师到企业实习或以法人身份带队创业。

( 2) 邀请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入校指导学生实践,研讨更新学校课程体系设计,提升实践操作性。

3. 4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互动,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

( 1) 引企入校。允许企业进入校园设立分公司,让学生全面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拥有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研发等多项实践机会。

( 2) 引资入校。欢迎企业家、天使基金等投资支持创业学子的创业项目,定期召开创业项目推介会。

( 3) 转技入企。提高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用新型技术的研发能力,让高校的技术研发迅速转化成企业的产业化技术。

3. 5从国家层面建立创业研究委员会

中国创业教育严重缺失,不是一个高校、一个行业、一个机构、一个行政职能机关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必须要由国家宏观调控、全面实施。像英国在推行创业教育前就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亦应调研世界各国创业环境、创业政策、创业教育,创业对经济发展驱动力的现状,形成全面指导意见。研究委员会通过下设不同的机构形成专业的指导心理、技能、实践的研究小组,研究撰写专业教材、为国家创业政策提供意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大学生创业迎来了黄金时代。当创业成为一种思潮,当创业型就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时,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源动力。

摘要: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做全面、系统的分析,以及对比国外发展情况,探索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途径,形成创业型就业格局,缓解就业压力和经济下行压力。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高校教育

参考文献

[1]庞勃.美国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考察及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傅修远,周凌凤.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概况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2013(1):29-31.

[3]敬阳.德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聚焦[J].环球·焦点,2014(10):108-109.

[4]范锡霞.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116-119.

教育现状 篇3

关键词:校外教育 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素质教育的呼声已经存在很多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重大改革,而校外音乐教育的改革则更加重要,少年宫,本来应该在少年儿童的业余时间内发挥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失去了本来的教育职能。少年宫必须向素质教育发展,实现本身教育职能,在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高质量音乐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才能逐步扭转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薄弱的现状,使少年宫展现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促进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校外音乐课程资源内容

校外音乐课程资源是在校内音乐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内容有家庭音乐课程资源和社区音乐课程资源。

(一)家庭资源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時间都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当中具有重要影响。家庭音乐课程资源主要有:具有音乐专长的家长、有着浓厚音乐氛围的家庭环境、音乐书籍、音乐杂志、音像资料、音乐器材、音乐活动等。家庭中的这些资源,都可以在音乐教育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假如能够得到学生的合理利用,则会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

(二)社区资源

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包括:不同层次的音乐教育人员、从事文艺工作的演员、文化馆工作人员、离退休专业文艺工作者、民间音乐艺人、爱好音乐人员等。物质资源包括:文化艺术馆、礼堂、电影院、音乐厅等。另外还有,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民间歌舞、戏曲等也属于音乐课程资源。在社区音乐课程资源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音乐知识和技术、方法等因素,这些资源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开发,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发音乐课程资源在音乐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校内音乐课程资源对比,校外音乐课程资源具有多种优势,如社会化、生活化、开放性、互动性等。不但可以补充校内音乐课程资源的不足,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在转变教育教学模式、推行新课程改革方面具有极大的支持作用。

二、校外音乐教育策略研究

(一)大力开展基本学科教育

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如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史、音乐美学、民族民间音乐等,不但要进行专业培训,而且还应重视音乐基本学科的教育,如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等。通过这些音乐基本学科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和鉴赏水平,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能力的发展,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乐感、听觉和乐思。

(二)进行各种研究研讨活动,

广泛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使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利用公开课观摩活动,促使教师研究最新教学方法,做到这些,才能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不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而且可以推行素质教育。

(三)杜绝商业性的比赛

高水平的演出和比赛,对音乐教学具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会使不同专业之间开展不良竞争,一是为了在演出和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加班,使原来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了影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了迎合大众需要,只掌握一些音乐皮毛;二为了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在学业上只能应付,导致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所以可以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举办水平较高的专业演出,使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四)秉承教育宗旨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把精力放在经济效益方面,而中国要在世界立足,大力发展经济是正确的。但作为教育部门来说,应该认识到知识的效益,发展社会效益,再顾及经济效益。但在一些学校中,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规定教学目标只是几首歌和几支曲子,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使“教书育人”只能伦为一种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经济效益,但却失去了教育机构的存在意义。

(五)开展素质教育的宣传

当前,我国的适龄儿童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常常是家长,这种现象在校外音乐教育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孩子进入哪一个专业学习、具体应该学什么,都是由家长来决定,每个音乐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家长,在孩子入学时,家长会问:我的孩子能够达到什么水平?能不能象某一个人一样?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并不能用程度来衡量一个人的素质,更不能将某一个人作为标准。程度更不能表示知识含量,因此,要想在音乐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则需为其创造一个广阔的发展环境,使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得到大家的认同,大家共同推广,家长具有关键性作用,一定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结语

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校外艺术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影响,保证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每名音乐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宽广的发展空间,在快乐成长中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人才,是每名艺术工作者的希望,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徜徉,通过艺术教育,形成健康人格和个性,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洪芹.论素质教育在校外音乐教育中的实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8).

[2]马芩.校外教育的理想与现实——新时期校外教育功能的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03).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篇4

摘要:当今社会问题比较多,其中教育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学校,地区投入,师资资源分配,教育制度等进行分析。另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教育现状 师资资源 教育制度 解决方法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人满越来越意识到旧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教育是使人们了解知识,了解社会,成为人才的过程。

然而,一些地区的学校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对学校进行严格控制,对学校进行排名,而排名依据就是学生的排名或升学率,而学校排名也与评优挂钩。学校为了提高名次就对老师严格控制,其依据则是老师所教班级的学生排名和升学率。而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分”,其他的全部抛诸脑后。而这就导致了学生可也负担大、厌学、教师职业倦怠或急功近利而不能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育已经变成了一种产业,尽管国家一直都不承认这个问题,可是教育成了一门产业却已成事实,教育的收费问题是一大顽疾,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在一些大城市里面有高额的择校费、赞助费,据说,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第二:只有奴才教育,没有人才教育。很简单,人才是有人格、思想和思维的,而奴才却简单的多,只教你如何来服从,却不准你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这就是王小波所说的要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猪的理由。

第三:只有应试教育,没有素质教育。这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戕害最大的一种教育,一种失败的教育,从德国、日本的再度崛起,要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教育。

第四:只有专业教育,没有通才教育。学文科不知道理科,学理科不知道文科,现在学校里,只有学理科失败的才学文,导致了整个国家人文水准的不可逆转的滑坡,整个民族道德水准的堕落。一个本科大学生出来,连最起码的历史知识都不懂,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第六:只有精英教育,没有平民教育。本科、硕士、博士连读,屡见不鲜,很怀疑他们的专业水准,在象牙塔中,闭门造车、学术剽窃、职称官本位的今天,这些精英能负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业吗?大学办得像衙门,经费年年倾斜,而乡村中的草根教育却无人问津,投资不足。

第七:只有思想教育,没有伦理教育。教育不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只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反而中国传统中的伦理道德,一个人如何来承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使命,如何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却成为文化断层,如何来处理与国家、民族、家庭、父子、夫妻、朋友却没有定位,造成人心的迷失,造成道德的沙漠。

第八、只有短视教育,没有战略教育。表现为教育被异化。“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事实上只有教条的、模式的、僵化的、断章取义、不合实际与生活脱节的一成不变的教育。

第九:只有阶级教育,没有和谐教育。这和教育的主导思想有关系,五四以来形成的西化教育,孔子成为过街老鼠,直到现在,整个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没有一个认真的、全盘的反思,对中国的沉沦、体制文化、国民性没有彻底的肃清遗毒。

今天中国的教育制度是问题多多,困难重重,许多的利益群体牵扯到里面去,用牵一发动全身可是相当确切啊啊。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制度可谓是十人评价九人摇头啊,我们天天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们的高中教育,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每年一个学校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整天学生是埋首于纸堆之间,做题、做题、还是做题。只要高考资源不能在全国各地相对平均的分配,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

我们的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残害青少年的制度。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糟糕的教育?关键在高考,高考是传统科举考试在当代的一个延续。而科举的源头在哪里?在我们的儒家思想。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目的是培养奴才。儒家思想始终是把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放在第一位的,它是从来不鼓励个性发展,也不注重社会进步。几千年来,儒家教育的目的只是“明人伦”。“明人伦”的意义就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以这个宗旨培养出来的人,只会有对上司的唯唯诺诺,而不会有对社会进步的追求。今天的高考制度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封建科举制度,但显而易见,它受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很大的影响。它的主旨首先不是求真知,它的主旨首先是要求学生做一个顺从的人。这样的教育目标,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难以改变的问题。

现在所学的知识绝大多数对我们来说都是废物,都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再也用不着的东西,教学方法又那么刻板,不能激发人们探索的欲望,我们学它只是为了拿到一块敲门砖。中国的教育是极为刻板的,因为在中国教育首先意味着对权威的顺从。在中国的这种教育制度下,是怎么也出不了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的,因为中国的学生只敢去想老师教过的知识,老师没教过的知识,那是从来不敢想的。如果你自己有了什么新的想法,一定想在试卷上显摆一下,马上就会被打上一个红红的大叉。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有许许多多的大笑话。比如中学的现代文阅读,有一位作家(好像是余华)他的一篇文章被选做了现代文阅读题的材料,他的儿子被题目难住了,就让爸爸帮着做,结果爸爸全做错了!如果去弄一份高考的试卷,把现代文阅读做一下,凭什么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的,全部叫你人仰马翻!老师的答案是不容争辩的。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下,我们怎么能出什么诺贝尔奖?怎么能出“帅才”呢?除了教出一大批亦步亦趋的蠢货之外,这样的教育还能干什么?这一切的根源有在哪里?

根源就是当代的教育制度,中国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了,最荒唐的是他们把几千年的腐朽教育方式,当“传统的教育模式”延续着,什么应试教育,还适用于当今社会吗?如此封建的教育体制还夹着环环相扣的利润链,害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高考于八股文有什么不同?我看没有!都是在压制人性,束缚思想!中国教育的弊端已经暴露成这样,我们还熟视无睹,不去改革,长此以往,国家将无人才可讲!

那么,教育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一)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教育目的

目前,我国出现了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却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最直接的原因。教育公平是人们对社会公平追求的一个方面,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尤其是在教育与个人生活状态高度发达的今天,教育公平已经成为人们对教育发展的一个期盼,公平教育理应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教育的平等,是“中国大教育”的兴旺与发展的原动力,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地认识到教育公平化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牢固地树立“公平教育”的观念,中国的教育才有可能在和谐中生存与发展,否则不论在教育上投入多少,都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无视甚至歧视某些群体和地区,并且不惜牺牲这些群体或地区的利益”这种严重违背教育公平的现象发生。

(二)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

近几年,国家不断地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距离,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不仅是实现教育横向和纵向的平衡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公平得以实现的物质保障。通过法律法规形式确定教育投入的总量和比例,以硬性的政策避免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的虚假投入;调整教育资源结构,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目前,一方面要将教育资源增量部分主要投入到基础教育上,还须将原来用于高等教育的投资和补助部分转向基础教育同时,通过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同时对外要继续争取国际援助(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内要进一步调动全体社会成员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热情。只有内外合力,全民同心,教育的物质储备才有保障,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育费用制度,力惩教育腐败

学校“普九”欠下的债务有政府承担,为学校的正常运转松绑。切实推进和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严格界定基础教育阶段学费和杂费的内容和收费标准,掐断根源,杜绝乱收费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依法处理教育腐败行为,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进一步完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国家助学贷款应向贫困地区倾斜,更多地关注农村大学生的生存状况。

(四)改革教育入学体制,实现入学机会平等

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过分侧重于精英教育,同时在高考制度的某些环节也存在着不合理性。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从效率优先走向公平优先,继而走向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与平衡。首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录取分数线,其次要保证高考录取过程中的透明性,改革原有的志愿填报制度,实现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对称,最后在高考科目和内容改革中适当增加能力和素质测试的比重,维护教育的机会公平。改革现行的择校制度。只要考核方式合理、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主要能力,同时有能保证正确的教育导向。那么,以分择校就不失为当前条件下解决择校问题的最佳方式。但实际上,它是以教育系统内部暂时的不平等换取教育的整体效益和社会的整体公平。确保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对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要实现全部免费,对城市流动人口和农民工子女实现在城镇就近入学,使我国的义务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

参考文献:

郑淮 《略论我国的社会分层变化及对教育公平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2 扬东平《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回顾和展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 胡安刚等《中国地区差异报告》[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分析 篇5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众所周知,无论是经济实力竞争还是综合国力竞争,它们的核心均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便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知识、新理论、新学科、新课题的不断涌现,我们不仅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规划设计的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制造、维修、管理、营销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培养这一层次人才的艰巨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在高职院校教师的肩上。高职教师只有在结合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传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智力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才能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1.2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完成高职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由自身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这一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教育要求以能力为中心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突出技能训练,一般各类实训教学环节的比重要达到40%以上,要求学生毕业后便能顶岗工作,适应期很短或不需要适应期。显然,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没有一支“能讲会做”的“双师型”队伍是行不通的。

1.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改变高职师资队伍现状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一部分是由中专学校转型升格而来,他们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教学技能比较熟稔,但一般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对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理论了解不多的问题;一部分是接纳的对口专业高校毕业生,这些青年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能很快掌握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特别是动手能力较差。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中心工作便是教学,所以,要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4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

高职毕业生一般要在生产现场从事操作和管理工作,如在引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应用先进设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等过程中,都有消化、吸收、改造、创新的能力要求,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践环节来实现的,这无疑对教师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实践,不断培养和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2.1 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学科带头人是指那些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在某一学科的前沿领域取得了创造性的、具有突出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并善于培养青年教师的高职称人员。学科带头人是“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和核心,是学科建设的旗帜和领路人,所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从制度上规范他们履行学科领导职责,又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尽可能保证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担当指导青年教师的重任,以此带动学科学术梯队的形成和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2.2 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根据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到2005年教师队伍的结构与素质方面,教授与副教授岗位占专任教师编制数的比例,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一般为15~25%,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大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读研的老师要积极参与高校的科研课题,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分期分批地派青年教师到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3 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

高职教师不仅要能讲,更要能干,即教师-技师-体型。动手能力是高职教师必备的技能素质,关系到能否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直

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校内外教师技能培训基地,按周期抽调一定比例的教师在校内外基地挂职锻炼,参加全过程(或部分)生产实践,跟踪生产一线新的实用技术,并形成周期性的轮回锻炼机制,鼓励他们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2)对于新参加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安排在校内实习车间和实验室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要求参训教师正确执行操作规程,熟练地使用实训工具和仪器设备,独立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做到能掌握本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内容。

(3)鼓励结合教学需要,自行研制实习、实验设备,即可节省经费,又锻炼了教师的动手能力。

2.4 优化教师结构

针对有的高职院校专业师资起点较低,很难满足双师要求的现状,一方面采取各种途径对现有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又要大力引进“双师型”的专业带头人,以此带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从生产第一线吸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或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

2.5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3. 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1 “双师型”教师的确认

1“双师型”教师的确认,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办法,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规定如下:

2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既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中级以上的专业职称。

3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内部规定和标准,应注意到不要把“双师型”标准看成简单的条文,也不要为了应付评估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权宜之计。

3.2 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

各校应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使“双师型”标准成为专业教师努力的方向。如规定学校认定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具有2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验,有一至二项科研成果,才能获得入选资格;学校对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给予享受学术休假、出国培训、进修和项目开发补贴等优惠待遇;被评为学校学科带头人的“双师型”教师给予专项津贴或报销一定数量的书报费。

技工教育现状优势分析 篇6

晋煤职教中心于2010年4月取得高级技工学校资质,坚持“面向市场,服务企业,注重质量,多元发展”的办学宗旨,秉承“厚德重技,知行合一”的校训,准确把握“职业素养良好、专业理论扎实,操作技能熟练”的培养目标,打造煤炭技工教育品牌,努力为集团公司培养安全型、学习型、复合型、奉献型、团队型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一专多能。

技工部目前有教师71人,其中男教师33人,占教师总数的46.5%,女教师38人,占教师总数的53.5%;研究生学历(包括在读)5人,占教师总数的7.0%,本科学历64人,占教师总数的90.14%,煤炭主体专业本科学历达40人,占教师总数的56.3%;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18人,占教师总数的25.4%,中级职称的教师有24人,教师总数的33.8%。学历优势明显,特别是煤炭主体专业,高职称比重大。

近年来,技工部适应企业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开设了共27个工种,分属六大类别:采掘类包括采煤机司机、液压支架工、综掘机司机、跳汰选煤工、重介质分选工;矿机类包括综采维修钳工、矿井维修钳工、主提升机操作工、车工、电焊工、机修钳工、焊接加工、数控加工;电气类包括综采维修电工、矿井维修电工、采掘电钳工、送配电线路工、矿井维修电工、地面电钳工;通风类瓦斯检查工、瓦斯抽放工、矿井通风工;地质类包括井下钻探工、探放水、煤层气;煤化工类煤化工、煤制油。技工部教师圆满完成了各专业工种的教学任务,其中综采维修电工、综采维修钳工已成为品牌专业,部分教师除胜任本专业工种的教学任务外,还有一到两个跨专业教学的能力,个别优秀教师已成为名师。

技工部71名教师中,有43名教师除承担技工教育教学任务以外,还承担了大量的安全技术培训、职业中专、成人培训、技能鉴定辅导等各类教学任务,教学能力受到学员的肯定。

二、培养模式突出煤炭专业特色,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技工学生入学采用“身份淘汰、体检淘汰、体能淘汰,分数择优录取;入学进行全面复查”的“三淘汰一择优+复查”模式。毕业要求“操行成绩+理论成绩+实习成绩+体育成绩+统考成绩”全部合格方可毕业。

各工种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的不同,分为三种学制:一是高中起点农户三年制高级技工班,即高中毕业入读三年,学完规定课程并合格,参加高级职业资格考核合格者,可取得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二是高中起点农户二年制中技班,即高中毕业入读二年,学完规定课程并合格,参加中级职业资格考核合格者,可取得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三是初中起点子弟三年制中技班,初中毕业入读三年,学完规定课程并合格,参加高级职业资格考核合格者,可取得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外,创新式的采用独特的体能训练模式,适应煤矿井下生产一线需求。为了使技校生到煤矿一线生产岗位尽快适应体能要求,促进岗位成长,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已基本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体系。该体系包括基础体能训练、体能大赛和岗位体能训练,营造了坚持体能锻炼的氛围,体能训练常规化,体能训练贯穿技校学习生活的始终。

依托企业办学,在高中农户生中推行的预分配实习制度。在学生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到相关生产单位实习参观调研都得到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得到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室的大力配合等,学生有充足的生产实习和就业资源,在新编撰的《学生手册》和《学生安全教育读本》中,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融入学生教育中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

三、教学模式先进,教研硕果累累

技工教育基本教学模式为“公共课+技术课+技能课”三段式,近年来,着手推进“理论技能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开发一体化教材、培养一体化教师、推广一体化教法。出版了九本煤矿主体专业一体化教材现已投入使用;开展理论实习教师双向交流、理论教师暑期下矿实习调研、脱产进厂顶岗等方式促进教师一体化能力的成长;充分利用中心现有资源,全面推进一体化教法。

智慧教育现状分析 篇7

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前有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为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促进硬件设备和无线宽带通信成本愈加低廉,技术应用更为方便与普遍。这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们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也为我们智慧教育提供了契机与挑战。

无线网络、传感技术、机器人、3D打印机和多屏技术等,为智慧教室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从而为实现智慧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环境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建设个性化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和服务,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最终达到深度知识建构,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智慧教育正在这一矛盾中孕育而生。

本文拟对智慧教育概念、智慧教育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出智慧学习策略,认为要促进智慧教育与教学一线相结合,必须把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理念相结合[1],这样才能使得智慧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 智慧教育的内涵及现状

2.1智慧教育的内涵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应用与推广,使得我们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征,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分别从各个不同领域开始探究智慧教育的内涵,如教育技术领域研究者纷纷从信息化视角对智慧教育概念进行了阐述。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文章中分析了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 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2]

我国学者靖国平从教育视角提出广义智慧教育,认为智慧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丰富、多元、综合的智慧教育,它主要包含:即理性(求知求真)智慧的教育、价值(求善求美)智慧的教育和实践(求实求行)智慧的教育,这三个既相互区分又彼此联系。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促使受教育者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智慧本质,成长为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统一体。[3]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智慧教育既具有“教育的智慧”属性,还具有“信息技术智慧”属性。信息技术属性是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是促进教育和人的智慧发展。智慧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并创新有效的智慧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和体验化学习环境,形成优质教学内容和合理资源分配机制,多层次培养并提高学习者信息化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字教育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学习者打破时空界限,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在智慧教育的目标:促进学习者的随时随地的深度学习,促进学习者智慧建构。

2.2智慧教育研究现状

1) 国内外智慧教育案例分析

(1)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个性化云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雷汉姆小学开展的教育云计算项目,该项目通过云计算技术,多所学校间实现了互联互通,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为自己设定不同的学习路径,既可以选择本校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其他学校的课程。该州所采取的做法的好处学校就不需要管理云端复杂的技术架构,而只需要提供开放的标准,使得其教学资源、方法、工具能够在网络上被购买支付、被使用。[4]

(2) 新加坡——智慧教育

新加坡在其i N2015计划中提出实施智慧教育计划[5],该计划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学生。在新加坡2015计划中,主要通过Ed Vantage项目的实施来落实,目标是提供一个延伸至课堂以外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包括三部分:(1)Iaccess,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2) Ilearn,为学习者提供交互式数字学习资源,激发学生进行独立的、个性化学习;(3)Iexperince,通过整合各类应用程序和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交互式智能学习,促进师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该项目中特别强调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过程评价。

(3) 韩国——与传统并行的数码教科书

韩国《智能教育推进战略》中指出:自2015年起,韩国将在所有学校建设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环境,在一线学校正式实施“量体裁衣”式的智能教育,用纸张制作的传统教科书将从学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数码教科书,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平板、智能电视等各种数码终端灵活使用。特别强调电子课本的设计与学生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之间的关系。[6]韩国智慧教育战略体系的核心是数字教科书的普及推广,期望通过教材的彻底革新来带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升级改造。

(4) 南京——智慧教育

南京“智慧教育”系统在硬件部署、软件应用、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可以紧密依靠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所提供的Saas、Paas、Iaas服务,进行建设。信息技术应用深入开展,镇海教育门户网站成为全区教育系统信息发布、政务公开、资源共享、业务交流的重要平台,E- MAIL、FTP、DNS、区域版杀毒软件、VOD视频点播、音频点播、网络直播等应用全面展开。[7]

2) 综合国内外我国智慧教育案例分析,智慧教育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视软实力的发展。智慧教育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在智能设备的购买和资源的建设,而对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开发,公共教育资源标准和服务和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资金相对较少,所以有效的智慧教育系统没有被完全建好,这对于实现智慧教育将是一重大挑战。[8]

(2) 信息孤岛,各个学校内容资源可以共享。[9]但是这与我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标校校通还有差距,特别是高校资源的建设,还存在低质量教学资源重复建设,而高质量教学资源不能实现共享。

(3) 目前智慧教育的建设方案主要是由教育资源出版公司和电子学习(e-learning)公司和政府一起合作承建。这相对于智慧教育的目标,这些力量有些薄弱,应该需要更多学科的专家参与,共同建设智慧教育建设方案。

的教育评价体制、教育管理体制等,这些与智慧教育重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9](4) 教育体制保障问题。由于智慧教育从提出到应用时间比较短,目前还只是处于建设和实验阶段,对于教学评价还仍借原有

(5) 我国现阶段智慧教育的建设都是以政府和学校为中心,从上往下的方式。而智慧教育的目标是赋予学生于智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智慧学习环境,实现学生进行个性化、体验式地进行智慧学习,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我们在智慧教育建设时应该从下向上的方式进行建设,充分考虑学生特征与学习方式。

智慧教育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赋予于学生智慧。一个完整的智慧教育系统,必须包括教师、数字资源、信息学习环境和学习者,所以要促进智慧教育向前发展,还需要更多研究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技能、信息化教学策略及信息化学习策略的研究。

3 智慧教育的发展策略

如何使智慧教育的发展促进更好的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一直探究的问题。该文根据钱学森“大成智慧”的理念以及智慧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下往上的发展方式,从知识传递角度出发,结合影响智慧教育环境因素,提出智慧教育发展策略。

在教育系统中,知识的传递是连接师生的桥梁,是整个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因素。知识传递是以学习活动为媒介的,学习活动主要由:学习者、教师、资源、评价、工具五个维度而展开[10],如图1所示。该文分别从学习环境、教师、学习者、工具、评价五个维度提出智慧教育发展策略。

1) 在教育机构中首先建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的、交互式、丰富的学习环境。

丰富的、智能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将能更有效的促进学习者进行学习。在智慧教育发展中,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上下文情景技术、学习分析技术,创造智慧学习环境,能够识别学习者特征,感知学习情景,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并在学习者学习过程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11]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资源的使用变得更加方便。但并不是说拥有了这些技术就有了相关的资源或这些资源就是好的资源。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围绕实现学科交叉,学习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以富媒体和交互性呈现,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例如贾斯珀案例,把一系列的科学、物理、化学等知识设置在具体情景中,培养学生综合问题处理能力。同时在资源中实现语义检索,利用语义网络建构知识体系,可以实现知识化、智能化的搜索。这样同学们平时讨论、发言的资源在合理地组织下也能发挥巨大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资源师生共建。

2)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策略,加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很多人过分强调信息技术使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只是课前的资源制作者和发布者。显然这一观点与智慧教育观念相背。所以再智能的教育,都不能缺乏优秀的教师。祝智庭[2]认为智慧教育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在智慧教育中,教师要更加结合信息技术,建构文化共享(伦理、责任、价值认同、利益观)的学习共同体,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学习工具和实践机会,实现学生进行个性化、自我建构学习。所以在智慧教育中,我们需要更好的发挥都是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引导和推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习者智慧学习的发生和智慧行为的涌现。

3) 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意识,提供信息化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很多文献研究都关注智慧学习产生的条件,而忽视学习是学习者的事,在智慧学习环境中,如何促进学习者智慧学习,创新思维的产生,首先需要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真实感、责任感、安全感,同时还要求学习具备一定的自我组织能力和学习策略。所以在智慧教育系统中,我们除了创建学习体验情境,促进学习者参与式学习,缩短“认知鸿沟”和“经验鸿沟”,调动学习者的情感动力系统和认知意动投入,要根据学习者特征和学习方式,提供具体的学习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好学习。同时为了更好的学习者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还需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体责任意识,认识知识的建构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集体的事,在进行知识建构中,根据个人要不停地向集体知识进行贡献,这也是钱学森所指的每个人贡献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为了能够更好的锻炼学习者的自组织能力,在学习环境中,借助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工具,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架,学习者通过这些帮助服务,渐渐锻炼出很强的自组织学习能力。

4) 建立方便、便捷的协作会话工具和知识建模工具

在智慧学习系统中,工具是师生、生生、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的桥梁。通过协作会话工具和知识建模工具,可以保证学习活动顺利的进行,知识建构。然而在大量的学习资源建设时,大多数都考虑学习内容的视觉化、动态的呈现,而忽视学习工具的建立。如在韩国智慧教育中,有专门研究基于电子课本学习工具的分析,通过分析基于电子课本的注释功能及应用,来探讨学习工具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12]

5) 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袋过程评价机制。

智慧教育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赋予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智慧教育实验基地,要建立符合智慧教育理念的评价体制和评价指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design of a structured plug-in smart education system》文献中,指出智慧教育系统必须包括即时学习评价系统,通过学习评价系统,对存储在数据库关于学习者的学习档案袋(注意力、理解力、参与、交互、答疑等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整体、全面的评价,进而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4 小结

浅析教育现状及对策 篇8

“学生真难教,孩子真难养”当今老师和父母叹息道。下面是几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

1、披着一头乱糟糟的发,被睫毛膏弄花脸的女孩子手握电话气势汹汹的吼着,如旋风一般差点把正进入校门的我撞倒。看那样子真像从鸡窝里惊飞出来的赖抱老母,“咯、咯”叫得震天响,两支手臂犹如旋风中的树枝急速地转动着。第二天市纪委、教育局的同志到学校调查教师殴打学生事件,原来昨天从我身边风驰电掣般闪过的学生,她父母把老师告到市纪委了。

事件起因滑稽可笑:该学生迟到三十分钟,老师请她站着,她扮鬼脸,伸拳头,见引不起轰动,又去掀前桌男孩的衣服,要把男孩的头包裹起来,老师生气的走过去用力拉她,她伸手一挡,在推拉中搓坐在地,老师想把她拽起来,剧烈挣扎的她大哭大闹:“老师打我啦,老师打我啦。”边哭闹边冲出教室。拨电话告诉她家长:因为肚子痛上厕所,上课迟到了一会,老师罚站,还打她,把她当成一条死狗,摔在地上拳打脚踢,手上擦破了皮,手臂肌肉被拉伤,大腿疼痛得走路都困难,犹如蚂蚁咬遍了全身……疼爱孩子的父母听了心急火燎,加之孩子打完电话就关机失踪了,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子夜不归宿,急煞了父母,于是一状把老师告到市纪委……

2、“呯”脆声声击打在门上的巨响惊得正在报名的师生抬起了头。“哪位老师那么牛,居然敢剥夺我儿子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再不给我儿子报名,我就到教育局去告,到市政府、州政府去告。”只见一个长得五大三粗、醉意浓浓、步子踉跄的不速之客闯进办公室,站在中央边捋衣袖边雄纠纠的发话。那模样真像在战场上杀红眼的勇士。

二、教育长河中的纷杂支流、巨石、暗礁简析如下

1、纷杂支流:片面解读法律法规,公民在利用法律法规进行自我保护时,不能全面解读。

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宗旨是保证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学生及家长充分利用了这一条, 认为老师在学生迟到三十分钟后罚站,是老师不尊重学生在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老师不该是血肉之躯,应该是神;老师不该有过急举止,老师的七情六欲应该摒弃。学生是天王老子,老师就该做仆伏在他脚下的臣民。试想学生出入课堂怎能跟进公园一样?就算花钱买张门票可以自由出入,公园里也不得随性攀折花草树木啊;试想大街上的汽车司机如果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出入,那岂不是要在街头表演汽车碰碰会吗?那血肉模糊、尸横遍野的惨境会让观者心花怒放吗?

2、林立的巨石:岗位制改革依据太单一,教师处于尴尬的境地。如“让教师的职称重新打散以提高岗位待遇”的活动,很多学校评定的方案都是以教师的教学成绩为准绳,教的学生考得好,这老师晋级相应分值也就提高了,考砸了这老师就是糟糕透顶,晋级就该与他无缘。老师的含辛茹苦不是关心和爱护学生,而是自讨苦吃。老师天天加班加点为学生补这补那,及时批阅学生考卷忙到深夜的行为被学生诵唱成:“为了职称,大义凛然,昂首挺胸奔赴教育试场——”;当因家访疲惫不堪的身影出现在学生家门前,学生不是热情牵着进屋,反而是当作瘟神一般恨不得遁形逃离。

三、河床拓宽之我见

1.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除了突出必须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外,更应该让孩子学会尊重人。新生入学期间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方式要多样化,比如学生排演小品,家长做知识问答等。让全社会都懂得“互尊”才可能让尊重发挥得淋漓尽致。教育是主观能动性的,教师有权通过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达成教育目的。让全社会的人都来支持教育事业,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让全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的人格和教育成果。而不是让社会中一知半解的人瞎乱起哄,那等于是搬砖头来砸自己的脚。

2.保护教师的人格。国家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却没有颁布维护教师权益法,教师职业道德把教师隔离在空中楼阁中,站在高台上的教师处于“高处不胜寒”的难堪境地,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拿教师示问,搞得教师在教育线上如履薄冰,举步维艰。教育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到千秋万代,按理教师的地位应该很高,可从“教师是盐巴,味道有点咸,家家都需要,就是不值钱”的歌谣中看出教师可任意挥洒消费。难怪有些青年才俊口中念念有词“家有三斗粮,不做教书郞”。在今天,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才量斗高的学子们并没有因为就业难而蜂拥奔赴教师行业,教师待遇低,根本吸引不了社会上的有志之士。

上一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下一篇:日记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