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共3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通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听、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片段。
二、欣赏
1、介绍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3、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
(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
(2)唱a主题,讲故事。
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歌曲《念故乡》就是由这个主题发展而来,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演唱并感受一下。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三、课堂小结
一、创作背景
1865年, 德沃夏克的第一交响曲《茨洛尼斯的钟声》问世, 此后他便开始了源源不断的音乐创作。1878年, 《斯拉夫舞曲》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从此奠定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 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 无论在歌剧、交响乐还是室内乐作品中, 他都努力把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 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他在美国任教期间, 以美国黑人音乐为素材, 创作了著名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 (黑人四重奏) 和光辉的代表作《第九交响曲》 (自新大陆) 。德沃夏克一生的作品很多, 体裁也很广, 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 大约在1893年5月完成的作品。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 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 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 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二、创作技巧
这首交响乐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 作者在这里指美国。他踏上美国国土, 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 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 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 百感交集, 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第九交响曲》 (自新大陆) 。
《第九交响曲》 (自新大陆) 是他所有交响曲中最伟大的一部之一。德沃夏克并不是抄袭黑人和印第安人的主题, 他受到黑人和印第安人音乐的启发, 创作出自己的主题。在第一和第三乐章的欢快的曲调的闪现中, 我们甚至能不时瞥见美国移民者们朝气蓬勃的谷库舞和碾米时闲谈的景象。第二乐章那段美妙的“慢板”也许是所有交响乐中最动人的旋律, 它表现了黑人灵歌的精神, 并且人们唱“念故乡”这句歌词的时候往往也把它唱得像一首灵歌。1892年, 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 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 大约在1893年5月完成的作品。1893年12月16日《第九交响曲》由翟多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首演。
三、作品分析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乐曲以大提琴独奏的引子开始, 宁静的旋律富于沉思色彩, 随后各种乐器竞奏出强烈的节奏, 似表现了新大陆繁忙和紧张的节奏。第二乐章极其深情, 英国管吹奏出异常感人的旋律, 表达了曲作者对故土的思恋。谐谑曲乐章引入乡村舞曲旋律, 散发出乡土气息。火热的终乐章, 激荡着如火如荼的热情, 表达了对新大陆的向往和热爱。
第一乐章:序奏, 慢板, e小调, 4/8拍子。序奏部分颇为宏大, 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 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 甚至可称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 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 这个主题被认为和黑人灵歌《流吧, 约旦河》有连带关系。也有人认为, 切分音与五声音阶的进行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 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第二乐章:最缓板, 降D大调, 4/4拍子, 复合三段体。这个乐章原有《传奇》的标题, 一连串庄严的和弦引出《回家》的旋律。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 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 其浓烈的乡愁之情, 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 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 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 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 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 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事实上, 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 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 曾被后人填上歌词, 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 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 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第三乐章:谐谑曲。作者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 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 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 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 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终曲, 快板, 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 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 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 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 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 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 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 形成辉煌的结尾。
四、艺术特点
这部交响曲是德沃夏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 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 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 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 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 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他的交响曲不但能充分地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 而且在乐器的组合运用方面具有无穷的妙味。
摘要: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 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 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其中以《第九交响曲》 (自新大陆) 最为著名。本文对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德沃夏克,捷克民族乐派,《第九交响曲》 (自新大陆)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2]杨儒怀.音乐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
姓名:张皓鹏 学号:201221232206 摘要:这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乐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在第四乐章,当“欢乐颂”出现的时候,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世界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贝多芬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他一生都在为之奋斗的理想。贝多芬从没有向黑暗的统治势力低过头,因为他说“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关键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又名,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生平最后一部交响作品,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听过这部作品后,我着实被它深深吸引了。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读着贝多芬的生平,每一乐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仿佛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二。
第一乐章低沉压抑,曲中充满威严,气势恢弘,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将“斗争”的主题融入进来,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反复表现的,体现了斗争过程的艰辛;第二乐章开始变得轻快活跃,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给人以鼓舞,却在乐章的最后透露出不安的气氛;第三乐章满怀着沉静和思考,在激烈的斗争之后,给人以平息。虽然我真的不能说,我可以将那些贝多芬用了近十年的心血融入进这部作品中的情感都细细的品味到,但我真的被它打动。尤其在第四乐章,在经历了前三乐章的铺垫之后,当那段熟悉的宏大的旋律出现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得震撼与感动。阴霾许久的大地终于被光明突破。当大合唱出现,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在经历了压抑,斗争,不安,沉静和思考之后,一片自由、平等、博爱的世界景象,尽管时而乐曲中出现了急促不安,但最终还是光明战胜了一切。“欢乐颂”唱出了贝多芬一直以来理想的世界。这是一首自由的颂歌,最终,整部乐曲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对自由的无限赞美中结束,给予人们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
听完乐曲后我仍久久不能平息,不仅是因为乐曲带来的震撼,贝多芬带给我的感动甚至更多。在完全失去听力,疾病缠身的时候,贝多芬仍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为人类留下了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当这首伟大的交响曲第一次公诸于众的时候,贝多芬由于失聪严重,甚至已经无法亲自担任指挥,只能背对观众站在台上进行指导。他无法亲耳听到曲子结束后,观众给予他的最热列最尊重的掌声。在同伴的提醒下,他才转过身,当看到那一幕时,激动的泪流满面。
“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为了心目中理想的世界,为了战胜命运,贝多芬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用自己的一生,通过向全世界一样渴望着自由的人们传达着信念。《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永恒的,贝多芬是永恒的。向这部伟大的乐曲致敬,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致敬。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推荐阅读:
大班音乐活动厨房交响曲教案06-22
光影的交响教案01-22
师生幸福交响曲03-30
乡村交响曲小学作文09-11
考试交响曲叙事作文10-04
冬天的交响曲作文12-27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01-13
考试交响曲的作文04-13
家庭交响曲作文500字07-15
关于命运交响曲作文集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