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题库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药用植物学题库(精选8篇)

药用植物学题库 篇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叶绿素 a、叶绿素 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为()主含的四种色素。A.叶绿体 B.有色体 C.植物色素 D.前质体 2.金毛狗脊属于()A.石松纲 B.水韭纲 C.真蕨纲 D.木贼纲 3.绿藻门含有叶绿素()光合色素。A.a,b B.a,d C.a,c D.a,e 4.根有定根和不定根之分,定根中有主根,主根是从()发育而来。A.直根系 B.不定根 C.定根 D.胚根 5.唇形科的拉丁科名是()A.Rosaceae B.Labiatae C.Magnoliaceae

D.Liliaceae 6.植物器官通常由()组成。A.4 个部分 B.6 个部分 C.7 个部分 D.5 个部分 7.瓠果是()的主要特征。A.桔梗科 B.葫芦科 C.忍冬科 D.菊科 8.苔藓植物有配子体和孢子体两种植物,其中孢子体()于配子体上。A.腐生 B.共生 C.寄生 D.借生 9.银耳担子纵裂为四个细胞,横切面上呈()字形。A.日 B.目 C.田 D.由 10.大豆的果实是()A.蒴果 B.瘦果 C.荚果 D.角果 11.次生射线,位于木质部为木射线,位于韧皮部的称为韧皮射线,两者合称为()A.髓射线 B.维管射线 C.初生射线 D.额外射线 12.柑果、核果、浆果、瓠果属于()A.单果 B.干果 C.不裂果 D.聚合果 13.啤酒酵母、麦角、冬虫夏草、竹黄为()植物。A.担子菌亚门 B.半知菌亚门 C.子囊菌亚门 D.藻状菌亚门 14.葡萄的卷须属于()A.叶卷须 B.茎卷须 C.托叶卷须 D.不定根

15.地衣植物是藻菌()A.共生复合体 B.寄生体 C.附属体 D.腐生复合体 16.茜草科的植物,大多数位于叶柄间的托叶,常()A.合生 B.缺乏 C.延生 D.须状 17.杜鹃花科植物的花药为()A.顶孔开裂 B.顶端瓣裂 C.顶端侧裂 D.顶端横裂 18.胚珠裸露于心皮上,无真正的果实的植物为()A.双子叶植物 B.被子植物 C.单子叶植物 D.裸子植物 19.龙胆科的子房 2 心皮组成 1 室,有()A.3 个侧膜胎座 B.2 个侧膜胎座 C.4 个侧膜胎座 D.1 个侧膜胎座

20.双悬果为伞形科的特征,其分果有()条棱。A.4 B.3 C.6 D.5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 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6 分)1.苹果为()A.干果 B.假果 C.复果 D.浆果 E.单果 2.颈卵器植物有()A.藻类 B.苔藓 C.蕨类 D.菌类 E.地衣 3.属于蓼科的药用植物有()A.黄连 B.大黄 C.何首乌 D.当归 E.人参 4.十字花科植物大多有()A.四强雄蕊 B.二强雄蕊 C.花托隆起 D.假隔膜 E.花萼二枚 5.心皮是构成雌蕊的()A.变态叶 B.大孢子 C.小孢子 D.大孢子叶 E.花药 6.根的内皮层上有()A.中柱鞘 B.凯氏带 C.木质部 D.韧皮部 E.通道细胞 D.韧皮部 E.通道细胞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 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4 分)1.锦葵科植物大多有()A.单体雄蕊 B.花药二室 C.有副萼 D.花药一室 E.花粉有刺 2.无限维管束中有()A.纤维 B.束中形成层 C.泡状细胞 D.导管 E.凯氏带药用植物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A 2.C 3.A 4.D 5.B 6.B 7.B 8.C 9.C 10.C 11.B 12.A 13.C 14.B 15.A 16.A

17.A 18.D 19.B 20.D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6 分)1.BE 2.BC 3.BC 4.AD 5.AD

6.BE

药用植物学题库 篇2

1 根据教学内容, 精心组织理论教学

1.1 传统教学方法的取舍、组合

讲授法、启发引导法、现场教学法、归纳比较法、演练法和课堂讨论法是6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课程内容, 结合学生具体特点对其加以取舍、重组和运用, 能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 可灵活选择、重组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但最关键的是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及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来选定。

例如:根和茎的解剖构造是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的重点, 也是难点, 学生理解困难且容易混淆。事实证明, 突破该难点的较好方法是整合运用讲授法、启发引导法、归纳比较法、演练法和课堂讨论法5种教学方法。首先, 详细讲授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根解剖构造, 之后布置作业, 让学生编制根的初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比较表, 找出不同点, 通过课堂讨论补充完善, 最终达成共识。然后, 让学生自学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 找出异同点并列出根和茎的初生构造归纳比较表、根和茎的次生构造归纳比较表, 再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学生提出问题、探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能引导学生学会用归纳比较的方式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 加深理解, 突破难点。该课程中其他器官的构造、相似科的特征等内容, 也可采用类似方法教学。

1.2 收集资料, 制作课件

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高效、内容丰富、表现力强的优点, 特别适合药用植物学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将植物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抽象枯燥的理论、概念变得直观、生动。特别是动画的引入和使用, 更清楚, 能将各类植物很好地集中展现, 使学生直接感受到知识源于生活, 体会药用植物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体验学习的乐趣。因此, 笔者平时注意收集与课程相关的图像资料, 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 为教学提供优质的多媒体课件。

例如:形成层、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是该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以往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讲解, 先弄懂书本上的知识, 再把整个形成层、木栓形成层的活动过程串起来, 在大脑中把整个过程呈现出来, 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而课件中动画的引用解决了此项难题, 学生听完讲解后一看动画便可理解。

2 以实验为抓手,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实验教学面对的是大专一年级新生, 他们掌握了一定生物学常识, 求知欲和学习能力较强, 但动手能力参差不齐, 总体偏弱。需在课程开始前做好实验安排表并发给实验教师和各班, 以利于学生提前准备, 上好实验课。

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是该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之一, 植物内部构造的显微观察是学习的难点。对于较为熟悉或易观察的构造特点 (如细胞、各器官形态特征的观察描述等) , 鼓励学生对实验材料先观察描述, 教师后补充、概括并规范描述。让学生在描述中体会习惯描述和规范描述之间的差别, 如规范描述的叶脉被习惯称为筋筋、花梗被称为花把等, 体会到这种差别后学生就能发自内心地认可专业术语准确、规范、交流方便的优点, 从而养成规范观察、规范描述植物的习惯。

对一些较难观察描述的构造, 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先结合教材、多媒体课件及观察要点进行讲授, 而后让学生观察描述。学生观察、操作时, 教师要细心观察, 及时指导学生, 纠正错误操作, 多与学生沟通, 鼓励其多提问题, 督促学生完成每次的实验任务和实验报告, 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 突破显微观察的学习难点。

增加实物教学内容, 可把多种器官的实物带入实验室,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并掌握单听讲授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收集实验材料, 在完成规定实验的基础上, 对自带的材料进行观察、描述和解剖,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学知识、技能是有用的, 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 使知识和技能有延伸的空间和时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每个实验完成后, 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操作过程, 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让学生经历思考、探索、对比、交流、推理、反思和提炼。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赋予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学习的权利, 在交流评价中发展思维, 提升能力。

3 整合现有资源,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是通过参与学习活动逐渐形成的。学生只有在学习实践中才能获得对理论、技能的运用以及自学能力的加强。只有多实践、多观察、多思考才能掌握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因此, 鼓励学生经常观察校内外各种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落叶等自然变化, 使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校园、中药标本馆、百草园均可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我校中药标本馆有各种标本1千多种, 百草园中药用植物种类维持在140种以上, 校园中约有38科74种以上的云南常见栽培植物。可结合课外科技活动布置作业,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百草园和中药标本馆, 增强学生对中药生药标本、饮片、蜡叶标本、浸制标本、名贵中药的感性认识。“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突破识记常用药用植物的难点。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高黎贡山药用植物名录》中记载的药用植物达200科1 298种。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小黑山自然公园是我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在那里可完成中药专业的野外综合实习。实习课目包括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 实习内容涵盖对天然药物的形态识别、分布环境的了解, 采收加工、标本采集制作、引种栽培等实地技能训练。

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 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求知欲和求知能力, 形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传承了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树立起热爱中药事业、爱护药用植物资源的专业思想。无论作为专业人还是社会人, 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 注重课后反思和教学反馈

4.1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课后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个总结, 是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反思教学方案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寻找学生的兴趣点, 为以后设计教学方案准备好综合素材。

4.2 教学反馈

采用口头和书面两种方法收集学生的教学评价, 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 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综上所述, 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 知识更不是只凭强加外在力量获得的, 只有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才能实现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药用植物学题库 篇3

关键词:药用植物;教学方法;野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35-02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的基础课。是否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将直接影响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商品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内容分为上篇植物组织学和下篇药用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我校自中药学专业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在神农架、九宫山、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要求同学们识别200种以上常见药用植物,掌握这些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识别要点,以及一些重点科的特征;熟悉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主要功用;了解植物形态的描述方式及其生长习性、生境和分布,等等。为保证野外药用植物实习的质量,同时在野外教学的过程中保护好当地野生资源和植被,要求我们对野外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周密的设计和准备。下面介绍我们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掌握重点科的特征识别植物

药用植物有成千上万,学习只能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重点。药用植物常集中分布在几个重点的科,通过观察具体药用植物的形态掌握重点科的特征,又在掌握科的共性特征的基础上掌握识别一些具体的药用植物的个性特征。在现场的教学讲解中,要力争少而精,重点讲解那些最关键的识别特征,而其他的特征只作一般的了解。例如蓼科植物的重要识别特征为:草本,茎节常膨大,单叶互生,全缘;具膜质托叶鞘。小坚果,部分或全体包于宿存花被内。其中膜质托叶鞘是观察的重点。在掌握了这些共性特征后,就容易区别开当地各种蓼科植物,如虎杖:直立草本或小灌木状,茎中空,全身有紫斑;戟叶蓼:叶戟形;金线草:叶大阔椭圆形,花序长如金线;何首乌:缠绕草本,叶片心形长柄;掌叶大黄:多年生粗壮草本,基生叶大型,有长柄,掌状中裂;荭蓼:托叶鞘上部革质外展成环状,有缘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穗状,花色粉红或玫瑰红色。豆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荚果。其中最重要的是荚果。根据花的形态和花瓣的排列又分为3个亚科:含羞草亚科(花辐射对称,雄蕊常多数),云实亚科(花两侧对称,花瓣上向覆瓦状排列);蝶形花亚科(花冠蝶形,常二体雄蕊,花瓣下向覆瓦状排列)。在掌握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亚科的药用植物。如含羞草亚科的合欢,二回羽状复叶,小叶线状矩园形,头状花序,花萼、花瓣小,花丝细长,淡红色。云实亚科的紫荆,单叶,圆心形,假蝶形花冠,簇生茎杆,枝上;决明,羽状复叶具小叶3对,种子近菱形。蝶形花亚科的药用植物特别多,达200种以上,相似性也高,要一一区分。如乌拉尔甘草为多年生直立草本;茎带木质,奇数羽状复叶,两面被白色短毛和腺体;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紫红或紫蓝色,旗瓣有短柄,翼瓣和龙骨瓣具长柄。荚果弯曲成镰刀状或环状,外面密布刺毛状腺体。膜荚黄芪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上面近无毛,下面伏生白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至淡黄色,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膜质,有长柄,被黑色短伏毛。槐为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顶生,荚果念珠状;苦参为半灌木,主根粗壮、断面黄白色、味苦,奇数状羽复叶,总状花序顶生并于顶部腋生,雄蕊10枚、离生、仅基部连合,荚果圆筒状,种子间缢缩,呈不明显的念珠状;其他如田皂角和山扁豆的雄蕊不成束,田皂角荚果节落,山扁豆的荚果从腹缝线裂开等。再如唇形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茎方形,叶对生,无托叶,花冠唇形,2强雄蕊,4枚小坚果。”在此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种植物的特点,如黄芩为草本,叶狭披针形,全缘,下面有腺点,花序顶生,密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半枝莲小草本,叶卵状披针形,有齿,花单生于茎枝上部的叶腋,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花萼上唇背部有盾片。丹参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下面密被毛,轮伞花序组成顶生总状圆锥花序。夏枯草的花聚积呈穗状,风轮菜的花聚生叶腋呈轮状。

二、掌握特殊繁殖器官的形态特征识别植物

某些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彰显了它们鲜明的个性,在野外实践的期,如果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非常醒目和特殊的,可充分运用这些繁殖器官的特征来掌握药用植物的识别。例如:虎耳草科的落新妇,长圆锥花序顶生,密生褐色长毛,开白花,很远就能发现。报春花科珍珠菜,总状花序顶生,倒圆锥形,向下微弯,开白花,似狼尾巴。虎耳草科黄水枝,总状花序顶生,长达20cm,花白色或淡红,硕果两片不等大,长的似勺状。人心药,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二型,孕性花白色至淡紫色。伞形绣球,伞形花序式聚伞花序顶生,花异型,放射花具4枚大的白色萼片。百合科萱草,花茎从叶丛间抽出,高于叶,顶端成疏生圆锥花序,鲜黄色、紫红色、漏斗状两性大花。大戟科铁苋菜,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合时如蚌。

三、掌握营养器官的特殊特征和重要共性特征

在野外实践时期,如果药用植物没有繁殖器官,需要单纯凭营养器官进行识别,常必须逐一介绍和掌握这些植物的识别要点。如果营养器官的特征是特异的,便于识别,就需要掌握。例如:蔷薇科龙牙草的叶为参差羽状复叶,棣棠花的叶狭卵形,叶脉下凹,有重锯齿;木兰科鹅掌楸的叶似马褂;唇形科长管活血丹的叶对生,似铜钱,等等,这些特征有利于这些植物的识别。还有很多营养器官的特征是具有较大范围共性的,例如茎是直立还是匍匐或攀援,是方茎还是圆茎;叶是单叶还是复叶,是互生、对生或轮生,是网脉、弧形脉或平行脉;有无乳汁;有无毛绒或腺体;有无特异气味,等等。虽然这些特征非某一种植物特有的,但在一个具体的地区和具体的植物群落,也能依据这些特征把一些药用植物与常见容易混淆的其他植物区别开。如聚花过路黄是直立或斜升的茎,过路黄是匍伏的茎;徐长卿、毛茛等的根是马尾状,天门冬、百部等的根是快状,桔梗、沙参等的根是圆锥状,麦冬、淡竹叶等的根中间膨大呈肉质等等;唇形科、玄参科、爵床科及马鞭草科等部分植物的茎方形,其他大部分植物的茎为圆形;黄精、玉竹的地下茎为根状结节,百合、石蒜为鳞茎;马鞭草科大青、臭牡丹等有特殊臭味等等,这些特征针对特定形状的植株,也能识别很多植物。在多数情况下,还需要有选择性地把这些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某些植物较特殊的特征。但在实际实践中,需要掌握的和记忆的特征宜少不宜多。如萝藦科耳叶牛皮消单叶对生,叶基心形,有乳汁;大戟科白乳木叶呈不对称倒卵形,背面边缘有腺点,有乳汁;省沽油科野鸦椿小枝及芽红紫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边缘有细锯齿,白色,枝叶揉碎后有臭气。这些特征组合,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四、对易混药用植物分组进行比较

蛇莓、三叶委陵菜和蛇含等属蔷薇科药用植物,均为复叶,花黄色,5瓣,叶形极为相似。其中蛇莓和三叶委陵菜均为掌状三小叶,蛇莓茎匍分枝,花单生叶腋;三叶委陵菜茎直立,聚伞花序;蛇含为掌状五小叶,茎直立或斜上,聚伞花序。多花黄精与玉竹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均为单叶互生,茎直立,植株较相似,其中多花黄精伞形花序腋生,有花3~5朵,根茎不规则结节状;玉竹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根茎细长圆柱形。菝葜与牛尾菜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叶和叶脉较为相似。但菝葜为木质攀援小灌木,茎上有刺,叶柄扁,上端有卷须;牛尾菜为草质攀援藤本,茎上无刺,叶柄基部有卷须。牛尾菜又与粉背牛尾菜较为相似,但牛尾菜叶下表面绿色,全体无毛;粉背牛尾菜叶下面苍白色,有微柔毛。紫萼与玉簪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和叶形极为相似,但紫萼叶较窄小,花紫红色,较小,苞片1枚;玉簪叶较宽大,花白色,较大,苞片2枚。通过分组比较使共性和个性更加明了清晰,进而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五、运用图片库进行复习和预习

紧张的野外实习结束后,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和内容会逐渐遗忘。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应用和教研室老师多年的努力,我们已建立400余种1200余张图片库,这些图片有花、果实、种子、叶及重要特征的特写及植物的全景,有利于同学们预习和复习。

通讯作者:陈科力,男,博导,教授。

药用植物学论文 篇4

摘 要:该文介绍了牛大力的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从牛大力的化学成分、作用和功效、牛大力的组织培养等方面概述了目前牛大力的研究概况,为今后牛大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牛大力;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牛大力(Millettia specisoa champ)是豆科崖豆藤属植物,又名血藤、血风藤、倒吊金钟、甜牛大力、甜牛力、美丽崖豆藤等。牛大力适合于肾功能不好,血气不旺,风湿骨痛,经常咳嗽以及抽烟和长期吸入厨房油烟的人士。牛大力在我国海南、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湖北、贵州、江西等地均有分布,在国外则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越南北部等地[1].牛大力因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以及药用价值,目前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最近这几年,牛大力被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等地的居民大量地用于食补药材,并且其用量已经远远超于制药企业。目前,上述地区的野生牛大力资源几乎被消耗得所剩无几,原材料出现了极大地短缺,生态环境也被极大地破坏。因此,对牛大力进行相关的研究就显得特别的有必要。

1 牛大力的基本情况

1.1 生态特性 野生牛大力喜20~25℃的阴凉沙土坡地,相对于向阳坡而言,生长于阴凉沙土坡地的野生牛大力的长势更好、根系更发达;牛大力不适于生长在阳光充裕的山顶或是水分充沛的小溪、阴沟等地[2].

1.2 形态特征 牛大力是一种攀援灌木树种,高1~2.5m,嫩枝的表面上覆盖有褐色的绒毛。牛大力根的特征有很多种,按照它的膨大程度,可以分成膨大根、毛根及梗根;根的色彩因品类、土质及养分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在黄褐色至黑褐色之间,表层覆盖一定数量的毛根,毛根的多少因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茎是木质化的,根据它是否能够直立分为直立茎和蔓生茎因品种和苗龄的差别,茎的颜色不尽相同,老茎紫褐色,幼茎银灰色,茎上有芽眼;牛大力的叶片数为3~17片,叶的长度为4~9cm,宽度为1.5~4cm,叶全缘,奇数羽状复叶,叶的形状分为长椭圆形、披针形、卵圆形和椭圆形等,叶尖部分为钝形或短渐尖形,底部部分为钝形或者是圆形,叶色为深绿色或者是黄绿色,叶的表面从无毛至疏毛,甚至是密毛,干时则变为粉绿色。牛大力花期为7-10月,花长20cm~30cm,有顶生圆锥状花序和腋生总状花序之分;冠长2~2.5cm,一般集中于花序上;牛大力果的表面有密集的绒毛,果瓣是硬木质化的,开裂后为扭曲状,种子的形状为卵形,每荚4~6颗[3].

2 牛大力的化学成分与作用

2.1 化学成分

2.1.1 牛大力根的化学成分 王祝年等从牛大力的根中分离提取获得了7个化合物。经判定,这7个化合物的结构依次为:3′,7-二羟基-2′,4′-二甲氨基异黄酮、紫檀素、2′,4,4′-三羟基查耳酮、β-谷甾醇、豆甾醇、胡萝卜苷和高丽槐素[7].后来又有人研究发现,从牛大力块根的95%酒精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可以分离提取获得18种化合物,分别为3′,7-二羟基-2′,4′-二甲基异黄酮、2,4,4′-三羟基查耳酮、高丽槐素、芒柄花素、2,5-二羟基甲酸、3,4,2′,4′-四羟基查耳酮、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丁香脂素、圆齿火棘酸、豆甾醇、高丽檀素、美迪紫檀素、β-谷甾醇、α-甲氨基-2,5-呋喃二甲醇、胡萝卜甘、5-羟甲基糠醛、紫檀素和豆甾醇-3-ο-β-D-葡萄糖苷[4-6].

2.1.2 牛大力茎的化学成分 王茂媛等[7]通过研究发现牛大力茎95%酒精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含有7种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β-谷甾醇、高丽槐素、4-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4,2′,4′-三羟基查耳酮、β-胡萝卜苷和谷甾-5-烯-3,7-二醇。王金花等[8]通过实验得出牛大力茎中的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3.06%、1.76%、52.26%、1.12%、1.32%.牛大力所含粗纤维和粗脂肪的量均比块根性饲料木薯干高;粗纤维的含量比豆粕和鱼粉都高,但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与豆粕和鱼粉相比都比较低;水分和粗脂肪的量跟玉米相比都较少。

2.2 作用

2.2.1 抗疲劳抗应激作用 黄翔等[9]通过试验发现:牛大力可以明显增加小鼠在负重游泳试验等各种试验存活的时长,拥有特定的抗应激能力与抗运动性疲劳的效果,且当水煎液的密度增加时,小鼠的存活时长也相对的增加。

2.2.2 牛大力的保肝作用 周添农等研究了牛大力对CCl4和乙醇所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所能够起到的功能,结果表明,牛大力能够降低ALT以及AST的活性,致使小鼠含肝组织丙二醛(MDA)的比率和肝脏指数的降低,最终导致胸腺指数的增加,证明牛大力具有较好的肝保护功效[10].

2.2.3 牛大力的免疫作用 目前各位研究人员对牛大力免疫作用的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3 牛大力的组织培养

3.1 牛大力组织培养研究的必要性 大力因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同时也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目前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野生牛大力资源几乎被消耗得所剩无几,原材料出现了极大地短缺,生态环境也被极大地破坏。但由于其花多果少,种子稀缺,且种子萌发速度慢,发芽率低,种子苗植株分布稀缺,生长缓慢,为此,牛大力的组织培养应运而生。

3.2 种子与带芽茎段的组织培养研究 韦莹等[15]以种子与带芽茎段依次灭菌10min与15min达到最佳效果;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1.5mg/L 6-BA+0.5mg/L NAA+0.3mg/L IBA;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1.5mg/L NAA+1.0mg/L IBA,生根率高达70.8%;最好的移栽基质为等体积混匀的泥炭、河沙和黄土,移栽90d后成活率为73.3%.

3.3 成熟茎段的组织培养概况 黄碧兰等[16]研究发现成熟茎段消毒相对艰难,用0.1%的氯化汞处理20min,污染率为60%,成活率为50%;以MS+6-BA 1.0mg/L+IBA 0.1mg/L作为启动培养基效果相对较好,诱导率可以达到100%;以MS+6-BA 2.0mg/L+IBA 0.1mg/L为增殖培养基,培养30d后增殖系数可达7.0;以1/2 MS+IBA 0.5mg/L+IAA 0.5mg/L组合长根效果最佳,生根率达80%,且根的成长速率迅速、形态也很正常。

3.4 幼嫩茎段的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陈石等[17]以牛大力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结果表明:0.1% HgCl2消毒20min时,外植体的污染率为42%,萌芽率为39%,说明茎段消毒相对艰难,这与潘颖南、黄碧兰等的报道相似。

4 结语

有关牛大力生态特性与形态特征、牛大力的化学成分与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这些都为牛大力的运用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有关牛大力组织培养方面也有相关的研究,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外植体的消毒依然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课题,尤其是茎段的消毒。有研究人员提出过猜想:茎段的污染率居高不下可能与其表面覆有绒毛有关,这有待今后的研究去进一步地证实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韦玉燕,巫繁菁,曾海生,等.牛大力研究概况[J].广西科学院学报,,26(3):380-382.

[2]杨增艳,滕红丽,梁定仁,等.广西龙虎山地区野生牛大力的资源调查[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2,21(5):23.

[3]段左俊,曾祥全,陈飞飞,等.牛大力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J].热带林业,,39(4):22-25.

[4]王祝年,赖富丽,王茂媛,等.牛大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2):2378-2380.

[5]王春华,王英,王国才,等.牛大力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8,39(7):972-975.

[6]宗鑫凯,赖富丽,王祝年,等.牛大力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32(4):520-521.

[7]王茂媛,赖富丽,王建荣,等.牛大力茎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1):53-55,91.

[8]王金花,李丽,张琪,等.牛大力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对珍珠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2(12):30-33.

[9]黄翔,王晓平,陈晓白.中药牛大力抗疲劳抗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35(2):55-58.

[10]周添浓,刘丹丹,唐立海,等.牛大力对四氯化碳及酒精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0):2585-2587.

[11]韦翠萍,刘丹丹,唐立海,等.牛大力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6):539-542.

[12]郑元升,蒲含林,麻建军.牛大力多糖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1):58-61.

[13]石焱,弓小雪,那婕.牛大力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530-532.

[14]吕世静,黄槐莲,吴宋厦.牛大力对抗体及IL-2产生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17(1):56.

[15]韦莹,马小军,董青松,等.牛大力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条件的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499-5502.

[16]黄碧兰,徐立,李志英,等.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3993-13994.

[17]陈石,杨兴玉,陈秀龙,等.牛大力外植体灭菌和增殖培养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12):17-18,150.

药用植物学复习重点 篇5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三 判断与改错(每题1分,共15分)

四.选择填空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二)(配伍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三)多选题(每题2分,多答、少答均不得分,共14分)

五.简答题(共21分)

其中:形态解剖部分占65左右,分类部分占35左右。

按照我讲过的要求,对于名词部分,可以重点掌握下面内容:

药用植物学试题B 篇6

一、选择题(共30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根的周皮起源于:C

A.表皮B.表皮下层的薄壁组织C.中柱鞘D.内皮层

2、原生木质部的导管类型主要为:D

A.网纹、孔纹B.螺纹、梯纹C.梯纹、孔纹D.螺纹、环纹

3、人们常吃的红薯是植物体的:A

A.块根B.圆球根C.块茎D.球茎

4、单子叶植物不具有的特征是:C

A.平行叶脉B.有限维管束C.周皮D.须根系

5、油松的木材主要是由组成的。C

A.导管与纤维B.管胞与纤维C.管胞D.导管与管胞

6、被子植物的胚乳由胚囊中的经受精发育而来:C

A.卵细胞B.助细胞C.中央细胞D.反足细胞

7、以下那种物质不属于细胞后含物:B

A.花青素B.酶C.淀粉D.草酸钙结晶

8、下列植物中具有无胚乳种子的是 C

A.小麦B.玉米C.花生D.蓖麻

9、花粉成熟时对花药壁的开裂起关键作用的是花药的:B

A.表皮B.药室内壁C.中层D.绒毡层

10、茎的次生结构产生时,由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形成束间形成层。C

A.皮层B.髓C.髓射线D.中柱鞘

11、下列哪个科具有乳汁: C

A.茄科B.玄参科C.桑科D.葫芦科

12、下列哪个科具有骨突果:B

A.桑科B.木兰科C.茄科D.十字花科

13、下列哪种植物具有地下变态茎:C

A.何首乌B.益母草C.黄精D.党参

14、下列哪个科的果实具有宿存萼: C

A.十字花科B.禾本科C.茄科D.蓼科

15、甘草的果实是: B

A.角果B.荚果C.骨突果D.瘦果

16、人参的花序是 D

A.总状花序B.伞房花序C.复伞形花序D.伞形花序

16、由五心皮合生形成的复雌蕊,具有五个子房室,其胎座类型为:B

A.边缘胎座B.中轴胎座C.特立中央胎座D.侧膜胎座

17、根的向地性主要与根尖的有关。A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根毛区

18、凯式带是在内皮层的垂周壁上发生的带状加厚。B

A.木质化B.栓质化C.角质化D.硅质化

19、顶端优势明显的植物茎(如银杏)常形成:B

A.合轴分枝B.单轴分枝C.二叉分枝D.假二叉分枝

20、不属于表皮附属物的是:D

A.腺毛B.非腺毛C.气孔D.皮孔

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何首乌花的特征是 ABE

A花被外侧3片背部有翅B花被5裂C花被6裂

D花被外侧3片背部无翅E花白色

2、花两侧对称的科或属是 AE

A乌头属B唇形科C百合科D木兰属E忍冬科

3、具油细胞的科是 BDE

A罂粟科B木兰科C石竹科D芸香科E姜科

4、具有子房下位的科是 ADE

A菊科B木兰科C忍冬科D葫芦科E百合科

5、桔梗科植物的特征是 ACE

A草本植物B木本植物C有白色乳汁D花3基数E蒴果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东汉时期的,第一部国家药典是唐代的,享誉世界的本草学宏篇巨著是明代的。

2、草莓的主要可食部分是;西瓜的主要可食部分是;菠萝的主要

可食部分是。

3、高等被子植物在开花后,经传粉、受精,由生长膨大发育形成果实,而发育形成种子,其中,发育形成种皮,受精极核发育形成,发育形成胚,胚由、、、四部分组成。

4、姜、牡丹和枸杞的药用部位分别为、、。

5、按照真花学派的观点,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科为,最进化的科为。

1、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8、花托,胎座,花序

11、子房,胚珠,珠被,胚乳,受精卵,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1、根状茎,根皮,浆果

2、木兰科,兰科

3、向日葵茎中输导水份的细胞是,输导有机养料的细胞是;油松茎

中输导水份的细胞是,输导有机养料的细胞是。

6、心皮边缘相联合的部分称为;而心皮背部相当于叶子中脉的部分称为。

7、植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与。

3、导管分子,筛管分子,管胞,筛胞

6、腹缝线,背缝线

7、线粒体,质体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伴胞存在于管胞旁边,其细胞质浓稠、细胞核大,呼吸作用旺盛。√

2.单子叶植物根的维管束为辐射型维管束。√

3.大黄根状茎的髓中具有异型维管束,形成药材断面的“星点”。√

4.甘草、黄柏和葛根中具有晶鞘纤维。√

5.厚角组织具有不均匀加厚的次生壁。√

6.百合科植物如洋葱、贝母具有假鳞茎。×

7.木兰科植物玉兰的花由多轮花被组成,每轮3枚所以称为重被花。×

8.藻类植物均具有细胞核。×

9.菊科植物头状花序在开花期间花轴形成花序托不能伸长所以是有限花序。×

10.麻黄科植物的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输导组织是管胞。×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凯氏点

2.纹孔

3.聚合果

4.菌核

5.假果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指出次生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与射线细胞在形态、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别。

导管分子:轴向伸长的管状细胞,次生壁有不同程度的木质化加厚,成熟后死亡,具缘纹孔。轴向水分运输。

射线细胞:径向略伸长的薄壁细胞,细胞壁木化程度低,生活细胞,单纹孔。径向物质运输通道。

2、在向日葵茎的初生木质部中,靠近形成层一侧的导管分子与靠近髓侧的在形态结构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靠近形成层:导管分子孔径大,次生壁加厚程度高,常为梯纹、网纹与孔纹导管。靠近髓侧:导管分子孔径小,次生壁加厚程度较低,常为环纹、螺纹导管。

茎中初生木质部成熟方式为内始式,靠近髓侧的为原生木质部,在茎伸长过程中形成,靠近形成层的木质部为后生木质部,在茎伸长基本停止后形成。

3、杨树茎的伸长与加粗在发生部位与程度上和玉米茎有何不同?各与那些组织的活动有关? 杨树茎的伸长生长主要发生在顶端,与顶端分生组织有关;可有多年的次生加粗生长,与木栓形成层与维管形成层的活动有关。

玉米茎的伸长发生于茎端和节间基部,与顶端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有关;仅有有限的初生加粗生长,与初生分生组织有关。

4、比较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异同

厚角组织:为生活细胞,具有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既有一定的硬度,又富有柔韧性,可以随细胞生长而生长,主要在植物体的地上幼嫩部分(如茎,叶柄等处)起支持作用。

厚壁组织:成熟时为死细胞,具有均匀加厚的次生壁,强烈木质化,比较坚硬。主要在植物体的成熟部分起支持作用。

5、那些形态特征表明菊科比毛茛科进化?

菊科形成头状花序,具有两侧对称花,花冠合生,聚药雄蕊,2心皮合生,子房下位,瘦果。以上均为进化性状。

毛茛科具单生花或形成花序,辐射对称花,花各部多数离生,雄蕊心皮多数,螺旋排列,子房上位,骨突果或瘦果、浆果。以上为原始性性状。

3、比较木兰科与菊科在形态特征上的原始性与进化性。(5分)

木兰科原始性状:木本,花单生,辐射对称;花被多数,每轮三片。雄蕊、心皮多数离生,螺旋排列在柱状花托上,子房上位。骨突果或浆果。

菊科进化性状:草本稀木本;头状花序有总苞;花冠舌状或管状,常5裂;雄蕊5,聚药;

2心皮合生,1室,子房下位。连萼瘦果。

六、论述题(共1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有何区别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根直根系须根系

茎维管束成环状排列,维管束成星散排列,有形成层无形成层

叶具网状脉具平行脉或弧性脉花各部分基数为5或4各部分基数为3花粉粒具3个萌发孔

胚具2片子叶

药用植物学教法改革探索与实践 篇7

在当前中职教学中, 许多教师仍采用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 缺少学生动手、合作讨论等环节, 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以能力为本位是中职教育改革方向, 而为生产企业培养生产一线工人是我校中职中药专业的目标定位。为此, 我们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达到此教学目的,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药用植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 将课堂延伸到大自然及实训室, 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练,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完成了角色转换, 从“独奏”到“伴奏”, 从“传授”到“引导”, 从而实现了一体化教学的目的[1]。笔者现将自身实践简述如下。

1 教学计划准备

当前药用植物学学科内容分为3部分, 即显微构造部分、器官形态部分、分类学部分, 共76学时。在教学计划中, 笔者针对各部分特点, 安排了大量实训课学时, 如显微构造部分为30学时, 其中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别为14和16学时, 理论课和实训课学时比约为1∶1;而器官形态部分的理论课和实训课学时比例高达1∶2, 分类学部分则为1∶1。通过这样的安排并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条件准备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很多直观教具。因此, 除了直接采集药用植物新鲜材料外, 笔者还通过上网搜索、自拍录像等方式, 收集了大量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以供上课使用。例如, 讲授细胞后含物中草酸钙晶体和碳酸钙晶体的区别时, 由于晶体是微观结构, 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因此, 笔者事先做实验, 将鸭跖草叶片中的草酸钙方晶和穿心莲叶片中的碳酸钙晶体 (钟乳体) 置于同一装片中, 并加入醋酸, 使得2种晶体与醋酸的反应能够同时进行, 便于比较, 并将此过程进行录像, 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讲授理论课时便可播放课件, 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感性认识。最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 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此外, 由于受季节变化影响, 有时学习该项知识时没有新鲜材料。因此, 笔者还同实训教师一起制作了浸泡标本。我校药用植物标本馆的中药标本室有各类中药标本近万份, 其中腊叶植物标本室馆藏标本5 334份, 模式标本48份, 珍藏了多个世界珍稀药用植物标本, 该馆藏资源为实践教学创造了条件。此外, 我校地处南宁市东郊, 毗邻亚洲第一大药园——广西药用植物园。该园按照《本草纲目》编排方法, 把植物按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进行种植, 有“立体本草纲目”之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将该园作为学生学习植物分类知识的实训基地, 深受学生欢迎。

3 教学过程的实现

药用植物学是来源于大自然的学科, 把学生带入自然环境中学习植物知识, 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真实而生动的感性认识, 还能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将药用植物园作为教学基地, 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例如, 讲授植物根、茎的形态区别时, 笔者带领学生在园中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 并挖掘其根及根茎部分进行观察分析, 让学生判断所挖掘的材料是植物的根还是茎, 并说出判断理由, 该方法可以强化学生对各种器官特征知识的认知。在讲授叶与花的形态时, 将多媒体教学与到植物园实训2种方法相结合, 使学生既能看到各种复叶及花序的图片, 又能亲眼观察部分复叶及花序的类型, 增强感性认识。

案例一:根与茎的区别。

分组挖掘鱼腥草、麦冬、肾蕨等植物的地下部分, 提出问题:所挖掘的部分是什么器官?如何判断?有何特征结构?

小组1结论:鱼腥草地下部分为茎 (根状茎) , 麦冬为根, 肾蕨地下的块状结构为茎。

小组2结论:鱼腥草地下部分为根, 理由是该结构细长、多条。麦冬地下块状结构为块根, 肾蕨为块茎。

由于出现了不同结果, 双方展开了激烈辩论。最后, 教师总结:鱼腥草地下部分为根状茎, 其形态与根极为相似, 但该结构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 为茎的特征结构。麦冬地下部分为块根, 是侧根的变态。肾蕨地下部分为块茎, 其有芽眼, 可以萌发形成新的植株。

由此, 学生初步掌握了根与茎的区别, 之后教师布置课外作业, 让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查询各种变态根及变态茎的特点, 并罗列出校园中具有上述结构的植物。在该知识点的实训课中, 教师将采摘来的各种植物一一展示, 比照其作业中罗列的植物, 并给予点评。

案例二:单叶、复叶的比较。

摘取桑叶、五爪金龙及鸭脚柴的叶, 将学生分组对3种植物的叶作出比较, 每组选派代表陈述对3种植物叶子的判断结论, 最后由教师总结单叶和复叶的区别: (1) 一个叶柄上只着生一张叶片的为单叶, 着生多张小叶片的为复叶; (2) 五爪金龙看似复叶, 但并未生成小叶柄, 故而是单叶全裂。

4 教学效果测评

传统教学测评是通过笔试实现的, 很多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死记硬背, 无法真正掌握知识。因此, 笔者对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

针对药用植物学每一部分的不同特点, 笔者采取了不同的考核方法, 即实践操作与口试、笔试相结合。

在显微构造部分, 由于要求掌握的细胞后含物、各种植物组织等结构都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因此, 考核采取实践操作的方法, 让学生先抽取要考核的目的物, 然后让其在1~10号显微镜下找出目的物, 最后将试卷交给监考教师, 并陈述目的物的特点。

在器官形态部分, 教师事先设计好要考核的器官形态, 如根系的类型、叶的类型、花序的类型、果实的类型等, 然后采集适合的植物材料, 标好编号, 同样以笔试加口试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识别植物材料掌握各种器官的形态特征。

该考核方法基本上将器官形态部分的知识点全部包括在内, 由于学生随机抽题, 因而复习时会全面、系统地掌握各个知识点。

教师亦可采取开放式考核方法, 即仅提供植物材料, 由学生自由发挥, 将所观察植物的各部分特点一一概括。这样更能考查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但难度增加, 可以酌情选择。

在分类学部分, 要求学生分小组自行采集校内外常见植物, 制作植物标本, 并标明该标本的科别、植物名等。将制作好的标本张贴于教室, 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观察, 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分类学知识的认识。同时, 进行组间互评, 评价标准包括标本采摘的完整性, 标本制作的美观性及标本标注的准确性等, 平均分即为该组学生本项目的得分。该考核方法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分类学知识掌握的程度, 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各个常见科的特征及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提高其自学能力。

5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 笔者对前后2届学生进行了测评, 学生成绩见表1、图1。

从表1可知, 2008级50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6.90分, 2007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3.46分。经t检验, 2008级学生成绩明显优于2007级学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图1可知, 2008级学生的成绩比2007级学生均衡。

同时, 与中药鉴定学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对考核方法的看法、意见及教学建议。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6份, 收回85份, 其中有效问卷83份, 有效回收率为96.51%。调查显示, 86.70%的学生认为通过考核, 能识别周边大部分药用植物;78.60%的学生能辨认大部分药材粉末中的各种结构;而选择能从外观上识别大部分药材所处部位的学生有93.00%。学生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 如在器官形态部分的学习中, 希望与中药鉴定学知识相结合, 即除了识别新鲜植物的器官形态外, 最好还能识别药材的形态。如校园中有桑树, 可识别桑叶的各部分结构 (叶脉、叶序、叶缘等) , 再从实验室取桑叶药材, 将药材与原植物相比较, 更利于学习。

综上所述,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方法更形象、更直观。在考核方法上, 更能体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更能学以致用。本教学方法亦已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使用, 并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实践性教学。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教法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神奇的药用植物——天麻 篇8

天麻别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为兰科天麻属植物,以块茎入药。性平味甘,具有熄风定惊的功效。主治小儿高热惊厥、肢体麻木不仁、偏头痛、眩晕、高血压、头晕失眠等症。天麻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陕西、安徽等地,其中以四川分布最广。此外河北、河南、山东及东北各地也有少量的栽培。天麻为多年食菌草本,叶片褪化成膜质,全株几乎不含叶绿素,属典型的异养型植物。它与担子菌纲伞菌目由蘑科密环菌互为“食科”,共生共处。密环菌不但能附于天麻球茎上,并从生长点和附贴麻体的菌索上种出多量菌丝侵入天麻的表皮组织吸取养分。但当密环菌进入皮层后,遇到天麻分泌的溶菌素被溶解吸收,就变成了天麻的营养。

2 生物学特性

天麻为多年生寄生草本,高30~150 cm。地下块茎肉质肥厚,长圆形,有不很明显的均匀环节。块茎项芽成熟期生出直立的地上茎,高约100~15O cm,红棕色。叶退化成膜质鳞片,基部呈鞘状抱茎。立夏至小暑间开花,总状花序,花黄绿色,歪壶形。蒴果长圆形,熟时开裂,种子多而细小,粉末状。

野生天麻喜欢生长在气温较低的常年多雨、雾、湿度大、有着腐殖质厚的黑沙土、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年平均气温10 ℃左右的被砍伐杂木林或竹林地中。特别是砍伐烧山之后的二荒地,树桩下面较多。天麻无根又无叶,主要靠密环菌供给养分,而密环菌喜欢生长在疏松、透气好的沙质壤土中,密环菌丰富的地方,也是天麻集中生长的地方,所以要栽培天麻,首先采集和培育密环菌。

3 我国古代医药文献对天麻的记载和论述

我国历代传统药物学本草医书中对天麻均有精辟的论述,至今为中药利用所广泛运用。最早记载天麻的是成书于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之后的各代古籍医药书中都对天麻有专门论述。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集以往之大成,对天麻等作了系统概述。

最早记载天麻与密环菌关系的论述见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此草为物,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去大魁数尺,皆有细根如白发,虽相须而不相连,但以气相属耳。”文中的“根”指天麻块茎,“大魁”指箭麻,“游子”为白麻及米麻,而“细根如白发”则为观察到的密环菌菌索。南北朝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对天麻形态的描述为:“茎赤、如箭杆,叶生其端。根如人足,又云如芋,有十二子为卫。有风不动,无风自摇。”记述了他对天麻的地上部分及块茎的观察结果,其“如人足”、“无风自摇”之记载,则使天麻神秘化,其说流传至今。唐《新修本草》(公元659年)在其注文中写到:“茎似箭杆,赤色。端有花、叶,远看如箭有羽。根皮肉汁与天门冬同,惟无心脉。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卫,似芋。其实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肉如面,日曝则枯萎也。”该论述对天麻形态的记述已比较准确。明朝《本草纲目》对天麻形态、生长发育方面的记载更加详实:“春生苗,初出若芍药,独抽一茎向上,高三、四尺,如箭杆状,青赤色,故名赤箭芝。茎中空,依半以上,贴茎微有尖小叶。梢头生成穗,开花结子,如豆粒大。其子至夏不落,却透虚入茎中,潜生土内。其根形如黄瓜,连生一、二十枚,大者至重半斤,或五、六两,其皮黄白色,名曰白龙皮。又名天麻。”对天麻的茎、花、果实、块茎均有准确描述。

4 天麻药用价值

在我国,天麻入药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它的药物作用有以下几种。

4.1 镇痛作用

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明显的镇痛效果。近年来,经一些医疗单位1 000多例患者的临床试用,有效率达90%。

4.2 镇静作用

有的医疗单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病人,有效率分别为89.44%和86.87%,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效应。

4.3 抗惊厥作用

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有的一定疗效,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心绞痛、胆绞痛的作用。

4.4 降低血压作用

天麻能治疗高血压,久服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4.5 明目、增智作用

天麻尚有明目和显著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食品或脑保健药物。还有资料显示用天麻注射液治疗老年痴呆症,有效率达81%。

5 天麻的生存现状以及人工栽培

上一篇:聆听心灵的对话下一篇:郑州市申请办理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