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梅花的名篇散文(通用6篇)
篇一:坚毅·梅花
当寒流入侵之时,你以刚毅的身躯挺立在大地上,绵延不断的繁衍着。
终于,你把大地的光彩占为己有。
或许只有在这一独特的时期你才能占领头风。
在那和风煦煦的季节,任由奇花异朵怎样炫耀,你也不出来享受享受人们赞许的目光,躲起来干什么?在那夏日炎炎的季节,任由参天大树怎样遮阴纳凉,你也不出来挑战挑战它们的本领,躲起来干什么?在那秋风习习的季节,任由各种果实怎样香气四射,你也不出来领略领略它们的风采,躲起来干什么?
对于你的不解,今日甚是豁然开朗。你不争不斗,喜欢一枝独秀;你看淡世俗,不愿同流合污;你淡泊名利,傲骨高洁;你不随波逐流,个性独特。因为你明白,在这争妍斗艳的人世中,即使你不逊色与别的花,到头来还不是有化作春泥的一天;与其和一群繁杂的花流芳百世,倒不如以自己的过人之处永垂不朽。
于是你选择了沉默,养精蓄锐,为的是能在这冰天雪地中将自己的独特之处展现得无与伦比,让别人将你的完美永远镌刻在心中,让别人心中完美的花也带上了瑕疵。你的毅力,你的坚强,都无不令人深感佩服。走这条路的风险,就好比登山队员想要挑战珠穆朗玛峰的极限一样。一不小心就会丧失自己的性命。狂风肆虐,大雪纷飞,寒霜降你包裹。但你不畏惧,不可怕,越是这样,你就越有干劲,拼命地生长,越长越红,越长越鲜艳,仿佛全世界都能感觉的到你那炽热的上进心。
其实,任由这些外界因素对你怎样干扰,都是小菜一碟,反而越挫越勇。狂风肆虐,为的是将你挺直的身躯更加显得引人注目;大雪纷飞,为的是让你能更加适应这冷酷无情的世界,提前对你的人生考验罢了;而寒霜,尽管他怎样野心勃勃企图将你显露的光芒吞噬,但也只不过是物极必反,从而更为你光辉的一面增添光彩,使你看起来更加璀璨动人。就是在这样残酷的磨练下,才能造就出今天的你—以坚毅不拔的不懈精神,其次是美丽的外表永垂千古。
所谓百炼方能成钢,你的坚强毅力让你从黑暗浑浊的世界走向光明灵澈的天上人间,从而你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从古自今,多少诗人将你赞颂,多少名人将你作为前进的榜样,你的身影,你的内在美,都被画家跃然于纸上,被作家挥动于笔下。然而,尽管这些你的仿制品多么逼真,多么传神,多么独具一格,但还是无法呈现出你那独特的深邃。因为,在我心中,你的完美无人能及。
篇二:梅花如知己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是不惧风霜的一派气节,是赛过百花的一抹清丽;是挺立严寒的一种意志,是与世无争的一片高洁;是与月相伴的清雅,是伴雪而生的芬芳;是清纯秀美的寄托,也是孤独心事的低诉;是独傲世间的勇气,也是苦苦绽放的思念。
可柔、可刚;亦柔、亦刚,这便是梅花,古往今来,在千万诗人的笔墨中,蘸成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浓淡,不同的爱恨情怨。我生在江南,我喜欢梅,不是因为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亦不是因为那些流传千载的诗文,我只是喜欢。喜欢她断然的清绝与令人不敢逼视的风雅,喜欢她素瓣掩香的蕊,喜欢她团玉娇羞的朵,喜欢她横斜清瘦的枝,更喜欢她是月色黄昏里一剪闲逸。那一剪寒梅,从三千年前的诗经走来,穿过依依古道,穿过魏晋玄风,穿过唐月宋水,落在了生长闲情的江南,落在了我的心里。踏雪寻梅,仿佛是宿命的约定,这约定,期待了三生,穿越万水千山,才与我悠然地邂逅。
我踏雪而来,没有身着古典的裙衫,没有斜插碧玉簪儿,也没有走着青莲的步子。我寻梅而来,没有携带匆匆的行色,没有怀揣落寞的心情,亦没有心存浓郁的相思。我只是来轻叩深深庭院里虚掩的重门,来寻觅纷纷絮雪间清淡的幽香,来拾拣惶惶岁月里繁华的背影。我拾径而上,漫步在幽静的梅园,立于花影飞雪之间,恍若隔世遥云,浮游仙境。百树梅花,竞相绽放,或傍石古拙,或临水曲斜,那秀影扶风的琼枝,那暗香穿盈的芳瓣,无须笔墨的点染,却是十足的诗味沉酣。人入梅林,絮雪埋径,又怎会在意红尘的纷呈变化?又怎会去计较人生的成败得失?如果你选择了宁静,浮华就会将你疏离。雪中寻梅,寻的是她的俏,她的幽,她的雅。那剪寒梅,是青女轻捻玉指,散落人间的思绪;是谢娘彩衣倚栏,观望吟咏的温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暗香,如此高雅的意境,暗合了林和靖悠然隐逸的恬淡情怀。林和靖一生隐居孤山,依山种梅,修篱养鹤。他淡泊名利,绝意仕途,梅为妻,鹤为子,清莹的冰骨,宛然的风节让后人称叹。
苦短人生,有几人舍得轻轻抛掷;锦绣年华,又有几人不去孜孜追求。纵有高才雅量,也未必能看淡世事的消长,悟出生命的真意。雪落人间,舞弄如絮的轻影,穿庭弄树,推窗问阁。我飘忽的思绪,在无岸无渡的时空里回转,我恬静的心怀,在花香酣梦的风景里吟哦。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花宛如知己,将某个温暖的瞬间凝望成永恒。一枝梅花,牵引出云梦般的往事,试问那位遥远的故人,是否还会记得这个素衣生香的女子?折一枝寒梅,寄与故人,若干年后,如果再度相逢,是否还会记得曾经青翠的记忆,记得昨日遗失的风景?天地间,雪花以轻盈的姿态做一次洁白的回想,追思过往,那些苦乐的年华,在寻梦者的眼睛里演绎着生命最初的乐章。
行走在幽境之中,所有的浮躁都会随之沉淀。见地上雪色晶莹,残香如梦,不由想起陆游笔下的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这里,梅花曲折的命运,如同陆游坎坷仕途的剪影,这位失意英雄因为梅花的别有韵致而显得更加高洁深沉。哪怕零落成泥,也不会忘怀她冰雪的容颜,哪怕碾作尘土,也会记得她翩然离去的背影,哪怕繁华落尽,也会永恒留存她淡淡的幽香。亭阁楼台,可见人间春意;清风寒雪,自引庭院幽香。
我仿佛行走在千年的风景里,在曲径通幽处寻找古人散落的足迹。冰洁无尘的梅花,以超然脱俗的气韵在翰墨里飘香,以轻逸若仙的风骨守护人间至真的纯净。那执手相看的身影,与世无争的高雅,感动着我踏雪寻幽的心灵。也想学古人寻觅清幽之处种梅赏梅,也想在匆匆流淌的时光里写出千古文章。
此处,却成了无字之诗,任由思绪在梅与雪的呼应中,畅意游走。那一片冰雪的世界里,有红装绿裹的孩童,在晶莹的冰层上追闹嬉戏,尽情地滑翔。那天真无邪的笑容,那忘乎所以的快乐,是一幅意趣盎然的生活画卷,舒展着他们飞天的梦想。不知谁家的孩子,他年还会来寻觅今日宛转的童贞,不知谁家的孩子,还会记得这一次追风逐云的冰上舞蹈。
我从来没有这样向往远方,我希望借着鸟儿的翅膀,在碧空无垠的天际,在浩瀚清澈的冰雪中,做一次忘我沉醉的飞翔。踏雪而来,乘风而去,离合的光影在明亮的阳光下升腾灵魂的舞蹈。或聚或散的梅花沉睡在冰雪的梦呓里,引领我年轻的生命到达春意盎然的地方。寻思古人,同样的赏梅,却有诗人把酒而吟的雅致,却有离人见梅思物的忧伤,更有老者抚今追昔的感慨。一缕诗心,穿越楚辞汉赋,流经唐诗宋词,飞度千山碎雪,抵达繁华的今世。
江南梦逸,云水声寒,今生,我愿意做一剪轻逸的梅花,在风雪中傲然地绽放,带着今生的夙愿,带着隔世的梅香。
篇三:看梅花
离家不远,有一条河。这条河,石砌的,挺深,也挺宽,环绕着城池,只是年代久远,不知道它何时开凿,只知道河的水,是很多的泉,咕嘟出来的。
过了河,是一座湖。这座湖很大,大得能淹一城的山色,浸了半个城。湖的水,也是泉水汇流而成的,使得这湖,水波澄碧,鱼儿跳波。湖边有座石桥,拱形的,接着曲水亭,连着百花洲,如神佛妙手出来丹青,特别好看。桥下不远处,近靠着湖畔,有很多绿树、花树。其中几棵,是腊月里才开花的梅树。因了湖水的“倒影摇青嶂,澄波映画楼”,几乎天天都有画家前来写生,摄影家前来撷影。我本是俗人一个,却时常捡拾一份闲情,攀龙附凤,附庸风雅。
闲来无事时,常常踱过这条河,或沿着湖岸走走,或随便找块石头,盯着那几棵梅树,一坐就是半天。而昨晚一场大雪,覆盖了一冬的萧索,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睡不着,忽然想起湖畔的梅树。心想,雪中的梅花是什么样子?第二天一早,推开家门,见天蓝地白,阳光还有些刺眼。心想,今天的梅花定会更好看。
于是,急急踱出家门,踩着厚厚的雪,过了河,上了桥。不曾想,“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一行清晰的脚印,深一脚、浅一脚地迤逦在桥上,蜿蜒到了不远处的湖畔。
我有些奇怪,有些诧异:是谁有这么大的兴致,跑到这里来赏雪观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顺着那串清晰的脚印,加快了脚下的步履。
“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 冰雪不能掩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刚刚过了小桥,费玉清的《一剪梅》,时断时续地传进了我的耳畔,但不是“金嗓歌王”的原唱,而是女声的婉转悠扬。
我把紧盯雪地的眼睛,从近处移到了湖畔,四处寻找人间天籁的渊源,只见那梅树下,支起了一块画板,一位红衣女子伫立在树前。
天,一片的蓝;地,一片的白;湖,一片的静。那几棵“不同桃李混芳尘”的腊梅,在这片素衣白纱上,独享着清孤的妖娆。而那位“不为繁华易素心”的红衣女子,不失清雅,清丽,不失清秀,袭一身长裙,如下凡的仙女,孤傲地飘逸在这纯净、纯真、纯清的白色世界里,定格在这天蓝地白的人世间…… 我看呆了,看傻了。
我无法想象,一个孤身的女子,何以有这样的雅兴,这样的情趣,在这样一个天气里,跑到这里来写生作画,独享短暂的素颜?心里想着,脚上又轻移步履,走近那几棵俏立的花树前,只见她一物扶着画板,一手挥着画笔,在一张素纸上轻点抹画,那一招一式仿佛是小泽征二,指挥着泛湖水中的冷波,跌落在雪地里的暖光,指挥着俏立枝头的花朵儿,奏响一曲天地合一的妙曲。而那块画板,却遮住了她的半张脸。也许我的脚步不拘细行,过于轻率,未及跟前,惊扰了湖畔的宁静。先是脆生生的歌声嘎然而止,紧跟着飘来一缕淡淡的清香。我不知这清香来自于梅花儿,还是来自于红衣女子的身上,只听她猛一回头,惊讶地“啊”了一声,把我也吓了一跳。我歉意地冲她点了头,算是打个招呼。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放下了手中的画笔。这时候我见到了她的的容颜。
但见她:瓜子脸型,妩媚着高雅;栗色的短发,卷曲着华贵;一付金丝眼镜,架在高挺的鼻梁上,张扬着她的恬静,掩去了双颊的泛红。而圆纯的鼻尖下,薄薄的嘴唇,透出了矜持的孤傲。她搓了搓冻僵的手,放在嘴边轻轻地哈了几口。我明知故问,纯粹是没话找话,问道:“天寒地冻的,还来写生作画?”“哦,为了教给孩子画画,只好不避严寒,不避酷暑啦。”她看似随意的回答,让我听出了她对孩子的关爱,却又找不到下一句的话茬,不觉有些尴尬。没想到她打破了沉默,问道:“这么冷的天,你来干嘛?”
“哦,我是来看梅花的。
因为我与梅花有个约定!”
“哦,原来如此!”
篇四:赏梅花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家院的花园时赏梅花。
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感到无比的快慰。
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了出去。
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他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过梅花的芳香呢?
于是,他小心翼翼的,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了梅花似地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储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了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了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
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口味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一个人的品质其实与梅花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赏花的外形,就很难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人格的香气。最可叹的是,很少有人能回以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芳香。
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梅花具有坚强和高雅的气质,居二十四种花信之首,色、香、姿、韵俱佳。特别是梅花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为人们所敬仰和珍视。梅花与雪花,如影随形,相互激励着,在冬天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梅树苍劲,曲枝横斜,在寒冷的冬天,梅花点点怒放,愈寒愈艳。若单株孤植,可尽呈英姿秀气;成林成片,则现白云挽霞奇观。
人们喜欢梅花,把松、竹、梅称为岁寒叁友,把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梅花的相关习俗,有梅具四德五福之说。四德,即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等。但人们更喜爱梅的风骨,她独步早春,不惧严寒,在百花凋谢之时,依然迎风斗雪、生机勃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她被誉为报春的使者: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报春花。
由于梅花傲雪绽放的个性和纤尘不染的高洁,因此梅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可供观赏的花卉,而是人们心中的高洁象征和志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梅花开在冬春之际,或生长于高山幽谷,或独立在村落庭院,无论身在何处,她都清香依旧、不随俗浮沉,始终保持着真我的个性。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她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她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她的,不是灿烂明媚的阳光,而是冬天严寒里的一缕残阳。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含笑绽放;面对凛冽刺骨的寒风,她坚贞不屈。她喜欢挑战困难、挑战自我,她认为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才是美好而有意义的。它不与百花争春斗艳,也不故弄玄虚;不嫉妒别人的美丽,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始终保持着自己特有的一副傲骨。梅花也知道春天的种种美好,但她不愿随俗,觉得寒冷的冬季也需要鲜花和美丽,所以就在风雪中绽放,给大地和人间一个惊喜。
自秦汉以来梅树诞生至今的四千年间,上自显达,下至布衣,很多人对梅花深爱有加。她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坚贞不屈的品质和气节,激励着一代代有骨气的中国人奋力开拓。在我国艺术史上,有众多才子佳人、骚人墨客,以梅花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梅诗、梅画、梅文,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相传隋代有个叫赵师雄的人,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典雅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并有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嬉戏欢唱。塬来,那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怅惘不已。他回忆梦境,写下了梦游梅树下,幸得仙女痴这样的诗句,也算是一段佳话。
古代爱梅的文人多为独具风骨之人,其爱梅咏梅的理由,也正是他们立身处世的准则——维护道义,高标立世。在这梅花中处处渗透出他们理想中的气质和追求。他们的精神化作优美的文字,散发出传世的芬芳,花中有人,人中有花。梅花圣洁、高雅的品质已与他们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了。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堪称古人咏梅诗的代表作: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寥寥四句诗,略略几枝梅,恰好把梅花的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他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具有特别意象的梅花,令人叹为观止。而北宋林逋《山园小梅》中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传神佳句。疏影参差,横伸斜曲,梅姿的这一风骨神韵,尽在疏影横斜四字中道尽矣。它不仅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姿态,还营造了一种超凡入圣的审美意境。在古诗人的笔下,梅花被赋予了德的品性。诗人寄予了梅花高洁的人格美和各种各样的文化内涵,或咏其意志坚强,或吟其君子之风,或颂其贞节情操,或赞其冰清玉洁。如苏东坡的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王冕的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魂儿也终是被雨声勾去了,放下拿在手中许久的笔,揉一团酸困的眼眸,该是给自己一个接触自然的机会了。
是夜,四周已陷入寂静,无色亦无影,雨滴落在树梢,又慢慢滑落,像多帧的老电影,在月光下折射出珍珠般的细腻光泽,跌落到小楼的青石台阶上,有如琴弦拨过的余音,留下淡淡的痕迹。
喜爱雨后,万物洗净铅华,空气中有树叶与泥土混合湿润的味道,让人无比安心。
细雨时,不必躲在伞下,而是去静静地感受雨的魅力,花盆里有棵小小的枝芽,那是今年才结的种子,迫不及待地落进花盆,前几天才刚发出来的,小叶片嫩绿嫩绿的,这场雨是它的第一场音乐会。
雨轻轻敲击窗,我想,我真的遗忘了许多,春的第一抹绿,便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下成长,夏的第一株荷尖,便拥有清澈的雨珠在莲叶间流动,秋的第一垄庄稼便在斜雨中饱满成熟,冬的第一朵雪花,也是雨露不变的陪伴。
细雨唤清愁,饶是有故事的人都会唏嘘不已。还记得断桥旁撑着雨伞的白娘子吗?还记得当年雨巷里走出的丁香一般的姑娘吗?故事里的人物从细雨中次第走来。
细雨总会让人想起孤单寂廖,一生不短亦不长,却很少有人陪你走过天涯海角,所谓海誓山盟,有时也抵不过时间,雨水的冲刷洗去了岁月的灰尘。
滴答滴答,不仅是雨声,思绪也走进了心房,多像时间的记载,看似漫不经心,却能改变季节,我们无法控制,却能用心灵去感知。
放飞心情下乡踏青,踏上乡土那一刻,我有如释重负之感。踏着松软的泥土,走过就留下串串脚印,这脚印和儿时留在乡土里的脚印重叠在一起,在乡土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眼望着葱茏的山林,碧绿的原野和蓝天白云,自己仿佛年轻了许多。轻轻地走上老河滩,丝丝杨柳拂面,美丽的翠鸟不时尖叫着划过水面,溅起点点水珠,它们在觅食鱼虾。白鹅们在河里凫水嬉戏,梳妆打扮。麻鸭们在河里倒着身子,它们从水底觅食,只见屁股不见头,这种奇特的觅食方法可谓一绝。静听小河在歌唱,捧起小河的春水洗把脸,乡土气息沁人心脾,故乡的春水哟,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牵连着乡土儿女的心。我是喝小河的水长大的,小河是我儿时的乐园,春日在小河边钓鱼虾,夏日在小河里戏水洗冷浴、摸蚌、摸蛳螺,秋日里在小河边捉蟛蜞,冬日里在小河厚厚的冰面上滑冰,小河在我的印象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江南农人离不开小河,小河是农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命脉。
漫步原野,欣赏春天的美景,河边的野蔷薇花开了,一团团洁白的花朵如阳春堆雪,馨香四溢。随手摘下一根野蔷薇窜出的茁壮嫩枝,撕去外皮塞进嘴里品尝,感觉甜甜脆脆。细看河边绿茵茵的`水草从中,一群群黑色的带着小尾巴的青蛙蝌蚪在缓缓游动,充满了无限生命力。在山野里拔野笋,摘枸杞头,采香椿,挑马兰,挖野蒜等,简直是野趣无穷,这些名副其实的无毒无污染的绿色野菜,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农家屋檐下房梁上,燕子窝一个又一个,只见燕窝内探出一堆小脑袋,那是小燕子,它们正眼巴巴地等待着父母刁回美食充饥。突然一羽紫燕飞上燕窝,小燕子们伸长脖子“叽叽喳喳”,但只有一只小燕子能吃到食,其余的还得耐心等待燕子夫妇就这样一天到晚穿梭于田野和屋檐房梁间,捕捉昆虫养儿育女。
春风扑面,乡音浓重,乡亲们的笑脸,让人倍感亲切。叫一声公公婆婆,大伯大妈,叔叔婶婶,人们总会热情地回一声“多住几日再走吧,乡下的空气比城里新鲜得多”,热情好客的乡音直扑心窝。尝一个用新鲜麦叶浓汁做的青团,吃一口地道的乡土菜大蒜炒马兰,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村里不见炊烟,农人一日三餐做饭炒菜,用的都是液化气和电。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党的好政策,才迎来了自己真正的春天。他们冲破旧传统观念的束缚,放开手脚,甩开膀子,搞起了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他们开作坊办工厂,经商做生意,农人们赚了钱脱贫致富了。于是他们就开始起楼房,造别墅,买汽车,日子过得就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城里人看见了乡村那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感到惊讶,再就是自叹不如了。
——席慕容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 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春天吹着口哨
刘湛秋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地成长。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层中去了。
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犁铧地镜面滑过去了。呵,那里面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得啼啭?可有牛的叫?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它悄悄的掀开姑娘的头巾,从她们红润润的唇边溜过去。它追赶上了马车,围着红缨的鞭子盘旋。
它吻着拖拉机的轮带,它爬上了司机小伙子的肩膀。
呵,春天吹着口哨,漫山遍野地跑;在每个人的耳朵里,灌满了一个甜蜜的歌声——早!
金色花
(印度)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橡树
(意)费拉里斯
——生与死相互交替的规律
初春,大地从沉睡中苏醒。田野里飘来一阵阵泥土的清香;草儿吐露出娇嫩的幼芽,好奇地窥视着人间;姑娘们穿着艳丽的衣裳,在碧绿色的草地上欢快地歌唱。
万木争春,小溪哗哗作响,两岸铺上翡翠般的地毯。举目眺望,大自然一片生机,令人陶醉,使人神往。
只有一棵橡树默默地站在一旁。它没有穿上新装,它那饱经沧桑、满是皱纹的老皮一丝不挂地袒露着;它雄伟、挺拔、巍然屹立,干枯的树枝直拂天穹,犹如高举双臂,祈求上帝怜悯。可是它的血液已经凝滞,生命的火花已经消失,严酷的寒冬结束了它的残生。
不久前,它还神采奕奕,英姿勃勃的。然而自它睡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几天之后,来了几个人,七手八脚把它锯断,又把它连根刨出,装车运走。在生长过它的地方,只剩下一堆黄土。
橡树啊,我童年的伙伴和朋友,你曾赋予我多少甜蜜的幻想!我喜欢在你高大的躯干上攀登,在你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树枝上尽情地悠荡。
多少次,我在你那幽静、凉爽的浓荫下悠闲地歇息,自由地畅想。如今,那些甜蜜的时光同你一起离开了我们可爱的故乡。
幼小的橡树长出第一批嫩叶,又把枝条向四处伸延,转眼之间填补了你留下的空间。茁壮的幼苗变成参天大树,孩子们又会在它的树荫下嬉笑、玩耍,成年人又会在那里歇息、畅想。
雨之歌
([黎巴嫩]纪伯伦)
我们是上帝从天上撒下的银线;大自然将我们接住,用我们来美化山川。
我们是从阿斯塔特女神王冠上落下的美丽的珍珠,早晨的女儿抢走了我们,将我们撒遍大地。我在哭,一个个小山丘却在笑;我往下掉,花儿们却高高的昂起了头。
乌云和大地是一对恋人,我同情他们,并为他们传递书信。我倾注着冲淡了他们俩中间的这一个强烈欲念,抚慰了另一个受创心灵。
雷声和闪电预示着我的到来,天空的彩虹宣布了我的终结。生活就是这样,他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谧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
我从海里升起,在太空的羽翼上翱翔。看到美丽的花园,我就下降,我去亲吻鲜花的嘴唇,拥抱树木的枝条。
万籁俱寂,我用纤细的手指敲着窗上的水晶玻璃,这声音组成了歌曲,使多愁善感的心灵沉醉。
大气的炎热生育了我,我却要趋散这炎热的大气,正象女人一样,她们总是从男人那里取得了征服他们的力量。
我是海洋的叹息,是苍穹的眼泪,也是大地的微笑。爱情也是这样,它是感情的海洋里发出的叹息,是沉思的天空滴下的泪水,是心田里浮出的微笑。
白鹭
(郭沫若)1942年10月31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赏析]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不是吗?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文末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多彩的森林
柴徳森
大自然中最神秘的莫过森林了,森林里最丰富的莫过色彩了!
清晨是苏醒的色彩。远山从青白的天宇隐约透出轮廓,嫩绿的林木披着晶莹的露珠,曲曲弯弯的河水沏了浓酽的香,澄黄而又清澈。雪白的卵石铺了一层河底,河水静悄悄地走过。苏醒的色调需要音响作陪衬,一只翠鸟叽叽喳喳地在树头上唱着歌„„
正午是奔放的色彩。
黛色的山峦把湛蓝的天宇勾出波纹的花边,浓绿的林木郁郁葱葱深邃悠远,河水快步流淌,泛起刺眼的银色波光,护河红柳搭了一条朱红的长廊,暴马丁香白花绽开了,白得耀人目光。
奔放的色调恰需音响作烘托,一只桦皮船飞来了,桨翅儿把河水拍响了„„
傍晚是沉思的色彩。
褐色的峰巅托着瑰丽的夕阳,夕阳把余热蒸腾为斑斓的云霞,云霞轻轻地把墨绿的林木遮掩,微风不起,水波不惊,凝重的乳白色雾气在水面上轻柔地飘动。沉思的色调更要音响作启迪,嘎嘎嘎的拖拉机履带声带着欢笑的勘测队员归来„„
森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灵感!
色彩是森林的生命!
天窗
茅 盾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虎虎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的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片;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其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明月夜
(台湾)席慕蓉
很晚了,她才和母亲从台北回来。车子开上了乡间那条小路的时候,月亮正从木麻黄的树梢后升了起来,路很暗,一辆车也没有,路两旁的木麻黄因而显得更加高大茂密。一直沉默着的母亲忽然问她:“你大概不会记得了吧?那时候,你还太小,我们住在四川乡下,家在一个山坡上,种着很多松树,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就像今天晚上这样„„”
那么,妈妈,那多年来的幻象竟然是真实的了!
她怎么会不记得呢?心里总有着一轮满月冉冉升起,映着坡前的树影又黑又浓密,记得很清楚的是一个山坡,有月亮,有树,却一直想不起来会在哪里见过,一直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你大概不会记得的了,你那时候应该只有两三岁,还老是要我抱的年纪。”
那么,妈妈,那必定是在一个满月的夜晚了,在家门前的山坡上,年轻的妇人抱着幼儿,静静地站立着。
那夜,一轮皓月正从松树后面冉冉升起,山风拂过树林,拂过妇人清凉圆润的臂膀。
在她怀中,孩子正睁大着眼睛注视着夜空,在小小漆黑的双眸里,反映着如水的月光。
原来,就是那样的一种月色,从此深植过她的心中,每个月圆的晚上,总会给她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给她一种恍惚的乡愁。在她的画里,也因此而反复出现一轮极圆极满的皓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在画面下方,总是会添上一丛又一丛浓密的树影。
妈妈,生命应该就是这样了吧?在每一个时刻里都会有一种埋伏,却要等待几十年之后才能够得到答案,要在不经意的回顾里才会恍然,恍然于生命中种种曲折的路途,种种美丽的牵绊。
到家了,她把车门打开,母亲吃力地支着拐杖走出车外,月光下,母亲满头的白发特别耀眼。
月色却依然如水,晚风依旧清凉。
榕树
(印度)泰戈尔
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会忘记了那小小的孩子,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 你不记得是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
妇人们常到池边,汲了满罐的水去,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像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两只鸭子挨着芦苇,在芦苇影子上游来游去,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
他想做风,吹过你的萧萧的枝杈;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论求知
(英)培根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的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朝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上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偶而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说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石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喜欢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农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问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之好”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地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希望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上都有一株百合花。
高处何处有
(台湾)张晓风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正病危。他找来村中最优秀的三个年轻人,对他们说:“这是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了,我要你们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你们三个都是身强体壮而又智慧过人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尽其可能的去攀登那座我们一向奉为神圣的大山。你们要尽其可能爬到最高的、最凌越的地方,然后,折回头来告诉我你们的见闻。”
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衣履我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那地方真不坏啊!”老酋长笑笑说:“孩子,那条路我当年也走过,你说的鸟语花香的地方不是山顶,而是山麓。
“你回去吧!”一周以后,第二个年轻人也回来了,他神情疲倦,满脸风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我看到秃鹰盘旋,那是一个好地方。”
“可惜啊!孩子,那不是山顶,那是山腰。不过,也难为你了,你回去吧!”一个月过去了,大家都开始为第三位年轻人的安危担心,他却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但是,我该怎么说呢?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
“你难道在那里一无所见吗?难道连蝴蝶也没有一只吗?” “是的,酋长,高处一无所有。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只有想起千古英雄的悲激心情。”
“孩子,你到的是真的山顶。按照我们的传统,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长,祝福你。”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
梨花
许地山
她们还在园里玩,也不理会细雨丝丝穿入她们的罗衣。池边梨花的颜色被雨洗得更白净了,但朵朵都懒懒地垂着。
姊姊说:“你看,花儿都倦得要睡了!” “待我来摇醒他们。”
姊姊不及发言,妹妹的手早已抓住树枝摇了几下。花瓣和水珠纷纷地落下来,铺得银片满地,煞是好玩。
妹妹说:“好玩啊,花瓣一离开树枝,就活动起来了!” “活动什么?你看,花儿的泪都滴在我身上哪。”姊姊说这话时,带着几分怒气,推了妹妹一下。她接着说:“我不和你玩了;你自己在这里罢。”
妹妹见姊姊走了,直站在树下出神。停了半晌,老妈子走来,牵着她,一面走着,说:“你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在阴雨天,每日要换几次衣服,教人到哪里找太阳给你晒去呢?” 落下来的花瓣,有些被她们的鞋印入泥中;有些粘在妹妹身上,被她带走;有些浮在池面,被鱼儿衔入水里。那多情的燕子不歇把鞋印上的残瓣和软泥一同衔在口中,到梁间去,构成它们的香巢。
信 念
张歧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只彩色的大翅膀。
幽蓝的大海给了它那么些自由,又给了它那么多惊险,于是它一会儿腾跃,一会儿打旋,一会儿倾斜。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
我替哥耽心,手心捏一把湿漉漉的汗。
哥哥上岸了,身上的汗比我手心捏的多得多;可脸上挂着笑——爸爸闯海归来那样的笑。
我问:“那么急的海风、海流,帆板为什么不倒,难道它乖乖听话?”
哥哥点头:“驾驭者是帆板不弯的脊梁,帆板是驾驭者踢波踩浪的脚丫,驱使帆板听话的是直往无前的信念!”
“信念是什么?”
This, then, was my grandmother at the time of the infamous pea incident.
It took place at the Biltmore Hotel, which, to my eight-year-old mind, was just about the fancies place to eat in all of Providence. My grandmother, my mother, and I were having lunch after a morning spent shopping. I grandly ordered a salisbury steak, confident in the knowledge that beneath that fancy name was a good old hamburger with gravy. When brought to the table, it was accompanied by a plate of peas.
I do not like peas now. I did not like peas then. I have always hated peas. It is a complete mystery to me why anyone would voluntarily eat peas. I did not eat them at home. I did not eat them at restaurants. And I certainly was not about to eat them now.
“Eat your peas,” my grandmother said.
“Mother,” said my mother in her warning voice. “He doesn‘t like peas. Leave him alone.”
“My grandmother did not reply, but there was a glint in her eye and a grim set to her jaw that signaled she was not going to be 14)thwarted. She leaned in my direction, looked me in the eye, and uttered the fateful words that changed my life: “I‘ll pay you five dollars if you eat those peas.”
I had absolutely no idea of the impending doom. I only knew that five dollars was an enormous, nearly unimaginable amount of money, and as awful as peas were, only one plate of them stood between me and the possession of that five dollars. I began to force the wretched things down my throat.
My mother was livid. My grandmother had that self-satisfied look of someone who has thrown down an unbeatable trump card. “I can do what I want, Ellen, and you can‘t stop me.” My mother glared at her mother. She glared at me. No one can glare like my mother. If there were a glaring Olympics, she would undoubtedly win the gold medal.
I, of course, kept shoving peas down my throat. The glares made me nervous, and every single pea made me want to throw up, but the magical image of that five dollars floated before me, and I finally gagged down every last one of them. My grandmother handed me the five dollars with a flourish. My mother continued to glare in silence. And the episode ended. Or so I thought.
My grandmother left for Aunt Lillian‘s a few weeks later. That night, at dinner, my mother served two of my all-time favorite foods, meatloaf and mashed potatoes. Along with them came a big, steaming bowl of peas. She offered me some peas, and I, in the very last moments of my innocent youth, declined. My mother fixed me with a cold eye as she heaped a huge pile of peas onto my plate. Then came the words that were to haunt me for years.
“You ate them for money,” she said. “You can eat them for love.”
Oh, despair! Oh, devastation! Now, too late, came the dawning realization that I had unwittingly damned myself to a hell from which there was no escape.
“You ate them for money. You can eat them for love.”
【描写梅花的名篇散文】推荐阅读:
描写梅花的抒情散文09-11
关于描写梅花的散文随笔02-16
描写梅花的优美语句05-28
描写梅花的诗句素材06-05
关于描写梅花的句子12-07
描写冬日里梅花的段落12-25
描写春天梅花的诗句古诗01-18
描写梅花样子的优秀作文05-27
描写梅花段落07-11
高二关于描写梅花的作文800字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