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队伍建设目标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警察队伍建设目标(精选8篇)

警察队伍建设目标 篇1

一、总体目标

全面提升监狱警察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促使监狱警察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自觉把个人的价值、理念、目标融入到监狱建设发展中,全面提升监狱整体实力。

二、总体要求

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强,公正文明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进一步加强。

三、具体目标

(一)开展弘扬核心价值观活动,锤炼警察精神。监狱警察核心价值观提炼定位为“崇文乐道、尚法善教”,为进一步将警察核心价值观内化,促使警察树立起忠于职守、公正执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弘扬核心价值观演讲、征文等活动。

(二)开展“十佳十星”评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注重发掘和培育不同类型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和引导作用,推动监狱警察队伍建设。开展“十佳十星”(公正执法之星、狱内侦查之星、教育改造之星、劳动管理之星、狱政管理之星、政治工作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岗位服务之星、美德之星、后勤服务之星)评选活动。一是由政治处统一制定总实施方案,制定“十佳十星”评选标准,并开展“十佳十星”表彰、宣传、报道等活动。二是各有关部门分别负责。评选每个星的评选活动则分别由刑罚执行科、狱内侦查科、心理矫治科、劳动改造科、狱政管理科、政治处、团委、办公室、工会、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分别制定子方案,并评选“候选之星”6至8人,推荐其中最优秀的1名为监狱“十佳十星”。三是监狱队伍建设以“十佳十星”的评选活动为动力,充分营造警察队伍积极向上的氛围,调动广大警察职工的积极性。

(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推进专业化建设

一是提升菜单式脱产培训的高度。加强与高等院校、专业院校的联合培训,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脱产培训,确保普通警察每人参加一次脱产培训,科级干部参加二次以上脱产或在职培训,每次培训7天以上。二是提升岗位培训的广度。要通过建立岗位练兵和战训队训练长效机制,每年开展由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和实战演练,达到人人经过培训,人人通过考核,人人合格上岗。三是提升学历技能教育的深度。支持和鼓励自主选修和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学位)学习。努力达到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民警察占95%,本科达到“579”工程(普通警察占总数的50%以上,中层领导占70%以上,监狱领导90%以上);法律、教育和监所等专业的占60%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中高、中、处级职称比例整体趋于合理。领导班子至少要有1人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

(四)加强考核制度落实,深化层级化管理

一是政工部门对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与权限进行细化,明确各级管理者在具体事务中的权限和职责,形成指导性文件《监狱执法业务流程手册》。并进行职责和权限的具体培训和指导。二是明确规定日常执法管理工作(非突发或应急处置)“对上不越权,对下不侵权”管理理念,确立“一级领导一级、下级服从上级,只能越级申诉、不能越级报告”的工作原则。监狱长对分管的部门和监区长进行考核;政委对分管的部门和教导员进行考核;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的部门、监区中层干部进行考核。监区(科室)负责人对所属监区(部门)警察进行考核。三是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实绩与岗位考核、评优和工作业绩挂钩。

(五)推进“五好班子”、“五强党支部”活动,建设活力团队

警察队伍建设目标 篇2

警察学校体能教学是警察学院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 体能教学需要新的科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体能教学进行探讨, 已期为体能教学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

以吉林警察学院公安类专业学生的立定跳远 (体能测试项目) 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 (运用相对目标设置) , 对照组 (传统教学) 。两组各有男、女生各12名。

2、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等组教学实验法。 据研究目的、要求, 在吉林警察学院进行为期半学期 (2013年上半学期) 的相对目标设置立定跳远教学等组实验, 共计8课时。相同的教练、在同一教学环境下、运用相同的内容和测试法, 实验组运用相对目标设置教学, 对照组运用传统教法, 对比两组效果。

3、研究结果

3.1、相关理论综述

(1) 相对目标设置法的界定。

相对目标设置教学法, 指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基础上,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阶梯式的设置学生个体相对目标, 激励学生逐步完成并积极反馈, 进而达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2) 传统教学和相对目标设置警察体能教学内容设计。

本研究8次课时中, 传统体能-立定跳远教学和相对目标设置教学的内容相同。具体内容都包括:蹲跳起、单脚交换跳、蹍跳步、纵跳摸高、蛙跳、障碍跳、跳台阶、深蹲起8项针对立定跳远的体能练习内容。 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了四次目标, 且增加了四次小测试和反馈。

(3) 相对目标设置法在警察体能教学中的应用实验设计。

①相对目标设置法在警察体能教学中的应用实验步骤。

研究前测C1→相对目标设置1→体能练习1→立定跳远测试A1、B1, 完成目标1并反馈→相对目标设置2→体能练习2→立定跳远测试A2、B2, ……研究后测C2。

②相对目标设置在警察体能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①相对目标设置要难度适中———“跳一跳摘桃子”;②针对目标完成情况要有一定的奖罚措施。③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励学生达成目标, 要和学生感情交流。 ④每个目标完成后一定要同学生交流, 反馈引导学生正确归因⑤上一个目标完成方可进入下一个目标的设定。

③对警察学院体能教学效果的评价。

根据吉林警察学院2012年公安类专业立定跳远体能测试标准:分为以下几档 (单位:m) :男:≥2.51、2.39-2.51、2.27-2.39、2.2- 2.27;女:≥1.88、1.8-1.88、1.72-1.8、1.64-1.72四档分别对应:优秀、 良好、一般、及格;并赋予分值分析:0-3、3-6、6-8、8-10分。

3.2、相对目标设置法在警察学院体能教学中的运用比较分析

在实验开始前、中、后我们分别对两组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进行了测试分析, 并作图对照二者的教学效果。 结果见下图1:

实验前实验和对照组男、 女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为:5.3、5.2二者相差不大, 都处于及格档次。 经教学试验后, 试验组男、女生平均成绩为8.1, 处优秀档次;对照组男、女生平均成绩为6.2, 处良好档次, 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高出1.9。 也就是说, 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从及格档上升到优秀档, 而对照组平均成绩从及格档仅上升到良好档。故相对目标设置教学实验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提高警察学校立定跳远教学成绩和效果。采用相对目标设置法的警察体能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试验组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有明显提高。

从上图还可看出:实验开始时2组各档分布一致 (两图0点处蓝、红、绿、紫线起点一致) , 4档分布:1、2、9、12———0、5、8、13, 相差不大。 两次课后数据:0、4、10、11———0、4、9、11一般、良好水平出现差别。4次课后各档分布:1、8、7、8和1、5、9、9, 差距加大。 实验组的学生进步福大大于对照组。 最后实验结束测得两组各档分布为:优秀15-4;良好5-6;一般2-8;及格2-6。 经过八课时四次的相对目标设置教学, 实验组优秀人数远多于对照组。 综合上图各曲线走势得出:无论是从实验的过程看, 还是从实验结果看, 相对目标设置法更能稳步大幅提高警察学校学生的立定跳远教学的成绩, 提高警察学校体能水平, 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4、研究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1) 相对目标设置法用于警察学院体能教学, 学生进步快。

(2) 相对目标设置法用于警察学院体能教学可激发学生潜力、 实现自我超越。

(3) 相对目标设置法用于警察学院体能教学, 教学效果好、体能成绩进步幅度大。

4.2、建议

(1) 根据学生特点将相对目标设置法同其他体能教学方法灵活结合。

(2) 教学中目标的设置要遵循反馈、相对和 “跳一跳, 摘桃子” 的原则。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等组教学实验法, 将相对目标设置法用于警察体能教学, 探究其在警察体能教学中的可行、有效性。对其是否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能教学的兴趣, 提高警察学院体能教学效果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能教学,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4) .

警察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警察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

引言

辅导员是现今我国院校教师队伍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警察学院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辅导员队伍承担着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职责,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实施者,是警察学院进行日常管理的核心力量,是帮助学生健康学习和成长和指导人。因此,构建一支具有高纪律、业务精、政治强以及作风正的警察学院辅导员团队是警察学院得以培养出人才的重点。

一、加强警察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是培养优秀警务人员的重要保障

我国警察高等教育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尽管路途坎坷,但是也看到了显著的效果,为我国公安机关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教育机制不成熟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警察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使得警察学院能夠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警务人员,来保障国家安定,居民安居乐业。

2.是新时期落实人才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必要

人才强警、科技强警以及教育强警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对我们的必然要求,而在这个问题上,警察学院在这个方面么富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强警战略到底应该依靠什么?要靠科技、考教育,所以警察学院必须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政治可靠、数量相当的辅导员队伍,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警务人员。

二、当前警察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素质能力有待加强

警察学院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警务人员。现阶段警察院校的辅导员队伍组成人员主要来源于三个地方。第一,来自于普通院校或者警察院校毕业生;第二,来源于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家属;第三,来自于部队转业干部。这些人员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在素质能力等方面也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也没有实践在校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且存在一部分人员不具备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甚至缺乏基本教育知识。由于之前警察学院没有重视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的管理,因此没有为其提供专业的培训计划,也没有给他们提供接受正规专业学习的机会,导致实际辅导工作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

2.激励机制不完善

“整天劳累,身心疲惫”,这是对警察学院辅导员工作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且工作内容繁杂,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各个方面都要负责管理,因此肩负巨大的责任,但是其收入与同等专任教师相比却要少,这对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辅导员岗位的奖励和津贴都缺乏竞争力,且考核机制不合理、不健全,导致考核结果、奖励与辅导员的职务和职称晋升没有形成必然的联系。

三、加强警察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策略

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引进与培养结合起来

警察学院对拟引进的辅导员必须要严格考核其知识结构以及管理能力。按照高纪律、业务精、政治强、作风正、综合素质优良的要求,在结合学校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采取公开招聘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模式,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拟引进的辅导员实施严格规范的考试,对考试合格人员采取“试用期制”,争取为学院筛选出一批德才兼备、潜心教育、乐于奉献的辅导员。

此外,还要努力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公正。警察学院辅导员的工作是一项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公安基础教育、时事政策、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多领域的工作,且面临着各种新的形势和问题。因此,不管经验多寡、学历高低,都必须要接受经常性的专业化培训和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辅导员更加适应自己的工作需要。需要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此外,警察学院也要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和鼓励辅导学积极参加专业进修和学位攻读,并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教师培养计划当中。

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警察院校必须要积极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来提升辅导员的工作地位,加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要对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广泛性以及繁重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工作条件、职称晋升、奖励与津贴以及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学校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切实提高辅导员的薪酬待遇,增加岗位津贴,确保辅导员的授予与同等级别专任教师的收入水平持平。此外,还应当构建完善的考核与职务、职称晋升机制,对辅导员进行多形式、多层次以及全方位的业绩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分配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考虑将职称评聘单独作为学校一个系列的职称评聘,在条件规定、指标分配以及评审导向方面进行一定的倾斜。

3.有效改进工作方法

现阶段,辅导员的工作普遍出现高投入、低回报的状况,在工作过程当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高耗能的局面。那么首先就要在学院形成全员育人的分为,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不断改进辅导员工作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忠诚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及依法管理、按规办事三个方面着手。在实施警务化管理当中,最后一条是关键,必须要将个性发展与严格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结合,并遵循学生成长和大学教育的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警察院校辅导员队伍的打造和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公安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警察学院毕业生的素质要想得到全面的提高,则要求学校必须形成健全的育人机制,将构建一支强有力的辅导员团队作为院校整体教育水平工作提高过程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方式,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吴辰华.新时期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1 9).

[2]许世华.李耀宏.对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6).

浅谈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队伍建设 篇4

莘县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大队 杨少忠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是具有国家刑事法律强制力的司法武装力量,是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政治建警,科技强警,从优待警,努力提高法警队伍整体素质和保障能力,才能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司法警察队伍,才能更好地维护检查工作秩序,预防、制止妨碍检察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和服务检察办案工作。

一、司法警察在检察机关各项检察工作中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要求我国司法制度不断完善,人民检察院各项工作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进一步加快人民检察院改革步伐,全面推进检察工作改革也势在必行。

1、办案的保障作用新时期检察机关办理各类案件,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有的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拒不交代犯罪事实;有的以死相要挟;有的趁办案人员不备逃跑、自杀、自残;甚至用武力袭击办案人员。为了保证办案工作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司法警察运用其警务技能,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办案工作的顺利。

2、法律的震慑作用。《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武器。”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对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检察活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领现场,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强制措施。这些规定赋予了检察院司法警察在一定条件有使用警械、武器的权利,是其他检察人员所不可替代的,体现出司法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特有的对犯罪分子或不法分子的威慑作用。

3、内部的监督作用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为保障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必须加强对自身的监督制约。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实行捕、诉分离,办理自侦案件实行侦、捕、诉分离,各部门既分工合作,又相互制约。司法警察受检察官指挥,将检察决定权与执行权相分离;司法警察在履行职责时,发现检察官违法办案有权提出纠正,这样,既有效地保证办案工作依法进行,又防止徇私舞弊、刑讯逼供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4、有利于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司法警察在办案中,可以运用其警务技能有针对性地将保护现场、看管、执行传唤、拘传、查找当事人、犯罪嫌疑人等工作有序进行,这样能使办案更专业,也能减轻检察官的工作压力,检察官就有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案件的突破口、证据的固定和案件的质量上。检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使办案的效率、质量都得到提高。

二、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目前存在的不足当前,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从总体上来说是好的,能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检查办案工作,在保障和服务检察办案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不足:

1、有的院只重视检察办案工作,而对司法警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时间少,知道少,检查少。

2、部分院在司法警察人员的配备上名额不足,司法警察老龄化,编制不齐,造成警力严重不足。

3、未能严格实行编队管理,警务技能差,警务装备落后,部分法警分散在各业务科室,不能行使其专业职能,直接影响司法警务工作的开展。

4、对司法警察的职能作用认识不到位,司法警察的政治地位和职能作用得不到保障。

三、加强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文化学习和警务技能训练知识文化和警务技能是司法警察工作的基础,强化学习训练是提高法警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坚持定期化、警察化学习训练是巩固提高技能素质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对司法警察的警力需求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司法警察的职能范围不断扩大,积极参加教育训练,提高各方面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司法警察力的工作能力,是检察工作的需要。《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实行专业化的集中管理,既受本院检察长的领导,又受上级检察院法警部门的领导。行使协调警务制度,是上级院对下级院司法警察队伍进行领导的有力手段,可以解决执法过程中警力不足问题,并能集中优势警力进行一些大型的执法活动。同时可以体现司法警察大局意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优良作风。其次要加强警务装备建设和管理,提高保障能力。警务装备是法警执行任务、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只有训练有素的司法警察与精良的装备有机的结合,配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管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再者要加强业务训练,不断提高法警业务素质。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通过网上学习、研讨、组织到公安、监所等单位学习经验,向他们学习警察知识、警务技能,使干警熟练掌握法警职责、检察业务、办案程序等。

警察队伍建设目标 篇5

摘要:警察组织与成员各项素质的提高,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建设先进的警察文化,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客观要求。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作为泉州公安机关,还应发挥优势,努力建设具有泉州特色的先进警察文化。

关键词:警察组织,公共关系,警察文化,科学发展观

警察公共关系是以提高警察自身影响力为基点,为促进警察组织与公众的良性互动而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职能与管理活动。作为警察公共关系主体的警察组织与作为警察组织主体的警察成员的各项素质的提高,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法律机制以及各种相关的管理机制与国际接轨,政府职能的转变,时代的迅猛发展,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对警察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技能素质、体能素质等各项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对于提高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素质以及与入世后社会发展相适应水平,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建设先进警察文化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客观要求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在依法行使治安行政与刑事司法职能和各项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塑造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良好形象的管理活动。而先进警察文化则是指人民警察在自己悠久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在履行职责的同时,积极创造的自己独特的行业文化,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精神内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警察公共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为基点,在公众心目中塑造良好的形象,以提高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在公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获取公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促进自己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以利于各种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此而言,在警察公众关系中,不管是警察组织与警察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或是协调警察组织内部之间、警察组织与警察成员之间、警察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还是在警察组织活动中信息采集传播、宣传、咨询等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先进警察文化给予的推进和支撑。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同样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没有先进警察文化的推进和支撑,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新型的人民警察公共关系,不可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警察队伍。因为警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更是一种承传,一种精神,一种活力,一种风貌,它以警察组织为对象,以提高素质的核心,以警察精神为灵魂,是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象的统一,也是历史精神与时代思想的融合。着力建设这样一种先进的警察文化,有利于全面提高警察组织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增强警察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改善警察组织管理水平,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警察队伍形象。只有在这种先进文化氛围下的警察组织,只有这种先进文化培育下的警察成员,才能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

二、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促进警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人类文化,历来是各民族国家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内外文化的交流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警察文化,它的建设和发展也必须遵循社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固有规律进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公安机关和民警综合素质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长远发展相适应,与我国入世以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和公安机关所承担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相适应,着眼于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深化和发展。警察文化的提出和定位,从根本上来说是警察队伍走向人文管理的深化。它更注重的是对职业习惯和情操的养成教育。贯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教育人的基本原则,强调在人的因素中,哲学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警察文化中的精神因素在公安队伍建设发展和警察公共关系的建立中处于主导作用。认为除了通过必要的组织、制度规章等手段对人实行硬性的管理外,同时更要采取启发、诱导、对话与示范等方法对人进行软性管理,以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民警共同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主体意识、形象意识,增强警察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先进警察文化归根到底是通过文化的熏陶,在无形中陶冶和影响警察的修养和素质,促进警察的全面发展,并且为这个目的创建一个适宜的氛围。奉献、学习、智慧、勇敢、牺牲,这里所蕴涵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特征、价值观念、心理特征,是只有警察这个行业所特有的,应该是先进警察文化的主流。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民警,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民警,以优秀的作品鼓舞民警,以先进的警察文化,影响民警的人生观,改造民警的世界观,抒发他们对警察事业的崇敬之情,激发他们献身人民警察事业的热情和建功立业的事业心,揭示他们对民热情,嫉恶如仇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在工作中勇敢无畏的真实感人的事迹,体现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当今先进警察文化的神奇魄力。在公安队伍建设和建立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中发挥更为突出的支撑和推进作用。

三、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是建设和发展先进警察文化的必由之路

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是建设和发展先进警察文化的必由之路。先进警察文化要在构建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全面提高警察素质中,切实发挥支撑作用,必须打开视野,拓展空间。既立足当代又继承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学习外国,既彰显个性又兼容并蓄,大力推进观点创新,体系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使之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始终富有生机和活力。

一是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继承和创新是文化发展不可分割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没有继承的创新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创新又是继承的发展,离开了创新的继承就意味着停滞不前。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一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织部分的警察文化,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弘扬其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成分,有益于后人前进的因素,如“行已有耻”、“知耻近乎勇”的明耻品格:“砥节砺行”、“舍利取义”的道德修养:“高节不屈”、“尽忠报国”的浩然正气:“当说必说,激浊扬清”的求真态度:“忧国忘身”、“廉洁奉公”的敬业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胸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理想追求等等。同时也要继承公安机关在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如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笃定理想,永葆本色,对党忠诚的崇高品质,牢记宗旨、执法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忠于职守、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胆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崇尚科学,睿智大气,健康向上的文化气质。还要善于从近几年公安机关开展的“创人民满意”、“三项教育”、“大讨论”、“大练兵”的活动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中挖掘符合先进文化要求的崇高思想、价值观念、行为特征、管理方法,使先进警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二是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立足本国与学习外国相结合。一方面,与其他行业文化一样,警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文化分支,天然地具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无法避免地会带有以东方管理文化为背景的色彩。因此,先进警察文化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立足中国,自觉融于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使之置身于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大背景。要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周易》、儒家、道家、释家、兵家、法家有关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合理成份,将其提炼加工成具有明显的现代价值的文化理念。如“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倡导人生健康、成功、自在,实现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和谐一体。提倡“以德为先”思想与“以德治国”方略的内在统一。在现阶段,要将警德教育与警德实践结合起来,用任长霞的品德、精神、人格、正气教育广大民警,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社区警务向农村延伸,更好地接近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推行人性化执法等等,赋予人文管理理念予新的内涵。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空间和领域日益拓展,东方管理文化也在不断地兼收并蓄西方管理核心内核的开放系统,使之的内容更为丰富,体系更为完善。因此,建设先进警察文化,还要继承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善于借鉴国外警察的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随着国际警务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增多,国外警察有许多成功之处是可供借鉴的他山之石,如在素质建警强化训练,减少和避免警察的伤亡方面,在发展警察公共关系,强化社会防控机制方面等等。我们要在开展国际警务合作交流的同时,不断延伸自己的文化触角,拓展自己的文化视角,扬长避短,在吸取国外警察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中提升自我、不断发展。

三是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彰显个性与兼容并蓄相结合。由于警察工作具有开放性,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警察组织在履行职责开展警务工作和组织警察公共关系活动中,一方面积极建设发展自已独特的行业文化-警察文化,并向公众展示出警察文化的独特风姿。另一方面也在与其他行业、部门的交往中,受到其他行业、部门文化的影响。因此,建设发展先进警察文化,不仅要坚持立足自身彰显个性,还要在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背景下,与其他们的行业、部门文化甚至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协调。善于从军旅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其他行业文化中吸取富有各自特色和时代性、先进性的营养,将其转化为警察文化的最新成果,为警察组织的机制改革、内部管理、形象塑造注入新的社会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警察素质、发展警察公共关系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军旅文化中“一切为打赢”“科技练精兵”和企业文化中的效益观、质量观、诚信观等,与警察文化中“破案是硬道理”、“科技强警”、“警务成本”、“执法质量”、“服务承诺”等,既各有特色,又相互包容,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此外,我们还要不断扩大视野和知识面,注重从哲学、管理学、行为学、传播学、信息学、心理学、社会学中学习掌握有助于警察组织和成员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取向、丰富良好的精神内涵、养成高尚的行为品格的相关知识,为警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警察文化以其自身存在和发展规律不断地向前推进,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作为一种强调警察行业个性的新的管理理论,警察文化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研究和建设警察文化时,更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科学务实和开拓创造精神结合起来,敢于突破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旧观念、旧体制、旧做法。既要认真学习外国、外地区好的经验和值得借鉴的理论,又要善于对本国、本地区长期以来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将其升华为理论成果,用于指导新的实践。决不能搞出脱离实践的“玄学”式的学术研究,满足于对概念和原则的理解、背诵,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既要研究警察文化自身存在和发展规律,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实际,立足于中国入世后的具体国情,立足于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客观实际,立足于警察组织建设和警察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性地进行新的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和建设警察文化的路子。

四、发挥优势,努力建设具有泉州特色的先进警察文化

泉州是古老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西文明交汇的海港,改革开放的前沿,当代民营经济的摇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部枢纽。几年来,泉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高扬科学风帆,以大泉州文化的弘扬和创新,撬动大泉州经济、塑造大泉州城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精心打造泉州文化品牌,着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快发展广电卫生体育事业,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古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交融、铸造下形成的宽容、开放、进取的泉州文化风格,与新时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既彰显文化个性,又唱响时代旋律,特别是大力弘扬“求是、团结、务实、创新”的泉州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创业精神,为泉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精神动力。作为泉州的公安机关必须紧密结合泉州实际和新的实践,不断创新,努力建设具有泉州特色的先进警察文化。

一是发挥泉州东西文明交汇海港的优势,学习和借鉴外国、外地区警察优秀文化成果。作为古老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西文明交汇的海港,古泉州胸襟博大,容纳性非常强。泉州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在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具有历史优势。此外,泉州作为旅港、澳、台和旅居东南亚侨胞的重要祖籍地,在与海外的文化交流中又具有“血缘亲、史缘久、文缘深、语缘通、神缘合、俗缘同”的“六缘”特色优势。近几年来,泉州警察在参与国际维和警察、查破刑事、经济、毒品大案时不乏有与外国、外地区警察合作的经典范例,在开展其警务活动的同时也加深了泉州与外国、外地区警察的相互了解。泉州警察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这些历史优势、“六缘”优势以及加强与海外警察交流合作的优势,做好学习海外、文化兼容这篇文章。

二是发挥泉州改革开放前沿的优势。泉州人素以“敢拼、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著称。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公安事业与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一样,发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敢立潮头,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为公安机关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刑侦体制、社区警务、社会防控的改革和探索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例。具有泉州特色的警察文化建设,必须将“晋江刑警”精神、“24小时值日侦缉制”、“凤里派出所经验”、“大型文化商贸活动的安全保卫”、“网上追逃”、“市区治安防控”、“五度修养”等新的经验、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提炼升华为具有泉州特色的警察文化内涵。

三是发挥当代民营经济的摇篮的优势。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泉州的民营经济十分发达,泉州警察组织在借民力于社会治安防控机制上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十厂十店联防,厂企联防、保安联勤,“治安契约化、联防公约化”,出租私房有偿托管,在车辆上安装运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在社区大力推广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多媒体电视监视系统、店铺联网防盗报警系统等等先进的技术防范手段,促使治安防范迈向现代化、网络化、高效化的全新格局。泉州特色的先进警察文化建设,应继续在发挥当代民营经济的优势上下大手笔、做大动作。要积极发展警察公共关系,向公众展示警察良好的文化素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赢得更多更大的民力,为切实履行各项职责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的区位优势。最近,福建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范围,不仅包括福建这一主体部分,还覆盖粤东、浙南、赣南等经济协作区域,成为辐射赣、鄂、湘和浙南、粤东的华东南地区的对外窗口。作为位于这一经济区中部枢纽的泉州,其警察组织建设和警察文化建设势必在与区域内兄弟地区的警察组织加紧警务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日臻完善,实现信息同享、环境同治。泉州特色的警察文化建设,要善于发挥这一区位优势,立更高站位、更高起点、更高平台,在警务交流合作的同时,博采众长,学习兄弟地区各自特色的先进警察文化经验成果,提高吸纳与消化、生成与创新能力。同时也向世人展现泉州特色警察文化的风格和气派。因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全面繁荣,是一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繁荣,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社会主义先进的警察文化是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警察队伍建设目标 篇6

一、当前基层民警队伍现状分析

笔者是一名政工干部,曾长期从事第一线的改造罪犯工作,由于共同的经历和较好的政治条件,有机会,也能很好地同基层民警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呼声。那他们自己眼中的基层民警队伍的现状是什么样子呢?

1、质疑警力资源配置

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团队的力量不是以人数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由人的素质和相互密切配合的程度来决定的。我省2002年底到2003年初的警力资源配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但由于监狱体制的原因加上配置的后续工作未能跟上而显现出很多问题。从表面上看基层分监区民警数量均能达标,有的甚至超标,机关民警的35%也下放到基层,机构得到了精简,女民警深入到管教一线从事内勤工作。但这些分下去的民警能不能适应岗位,愿不愿尽职尽责呢?从配置的结果来看,一部分同志年龄相对偏大,长期脱离一线改造工作,业务生疏,确实力不从心,难以负重。还有一部分同志是从一些中层领导岗位上分流下来的,本来对配置工作就有抵触情绪,加之监狱的思想政治工作未能跟上,激励措施又缺乏,致使他们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带好班,看好人,不出事就行了,平时不问事、不管理、不处理事。还有部分女同志,她们下到分监区从事内勤工作,但由于不能直接接触罪犯,只能从事一些抄抄写写、跑跑腿的工作,一方面不能发挥女民警最大的工作潜能,另一方面也挫伤了她们工作的积极性。更有甚者,明明分监区的民警已调至他处工作,但为了使分监区的人数达标,仍然把“户口”挂在分监区的“户头”上。这一切造成了警力资源配置后基层警力得到普遍加强的假象,实际上基层警力依然严重不足!

2、感叹分监区民警陀螺式的工作机制。

中国有句古话:拳头只有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由于受经济水平的制约,我省监狱硬件设施普遍跟不上,而监管安全压力大,所以罪犯管理还是停留在“死看硬盯”的水平上,为了把罪犯的一切活动纳入民警的视线,做到“七亲自,七到现场”,确保24小时不断线,就要求基层分监区在时间、空间上全方位地布置警力。劳动现场要人,监舍要人,罪犯会见还要人,早、中、晚都不能离人,特别是一些重刑犯监狱,一名民警还不行,两人才符合规定,才能确保民警自身的安全。为了解决警力在时、空上突出的矛盾,分监区纷纷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所谓的科学排班,以求尽可能合理安排警力,确保监管安全。笔者曾在一个分监区工作过,该分监区有6名民警,每天必须要排出主班、副班、次副班、次次副班四个班次,班次之凌乱以至于我半个月都没能搞清楚排班规律。各个监狱的分监区虽然排班的形式不一样但实际内容是相同的。不排好班,分监区的工作就无法开展。所以分监区的民警整天就像小陀螺一样工作、吃饭、睡觉,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天。这样还严重地打乱了民警家庭正常的生活规律,影响了家庭的稳定。所以他们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3、试问从优待警体现在何处

“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早已不是一句时髦话了。最早是由江泽民同志提出来的,体现党和国家对人民警察的关心、爱护和殷切的希望。然而,多年来,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特别是针对基层,从严治警倒是出台了不少规定,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从优待警一直踯躅不前,更多的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喊在嘴上而怠于行动。分监区民警身处管教、生产第一线,任务繁重、体力透支、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他们久久地等待着天洒甘露,润泽枯竭的心田。然而很多作者在撰写这方面的论文时,总是过份强调在经济上要向基层倾斜。笔者认为这是最起码也是最低层次的,民警们应得的钱当然要拿,多劳多得天经地义。但民警们迫切追求的是政治上的进步、精神的抚慰、心理压力的缓解。而在这方面多数监狱是难有为甚至不作为。据悉,某局机关庞大的民警队伍中竟然全部都是主任科员级别以上的,而监狱下面的职数却少得多,特别是分监区民警队伍中几乎没有主任科员,有的民警干了一辈子临退休时才能提个副主任科员,两相对比,很多民警看不到政治前途。机关民警大都住城市,工作时间固定,业务也比较单一,能充分享受到社会公共资源,而监狱地处偏僻,分监区民警又整日缠于事务,不能享受或者以较高的成本享受到社会公共资源,所以机关民警工作、生活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而分监区民警的工作、生活却单调乏味。再比如民警的休假制度,有文件规定而且也鼓励休假,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领导会以种种借口阻碍分监区民警休假,很多分监区同志或面对现实无法休假或不得不考虑到某些影响而放弃休假。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观念问题,美国总统比谁不忙,但他们即使在战争状态依然坚持休假。我想当前强制休假很有必要。

4、思想政治工作占基层工作比重几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一个人的灵魂。当前基层分监区民警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感到很迷茫”。他们思想枯竭、精神空虚,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缺乏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道德品质滑坡,部分民警自唉自叹、妄自菲薄,极少数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是我们长期思想政治工作弱化造成的结果,基层工作再忙、事务再多也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历史早已为我们作出了诠释。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支没有思想的队伍是一支没有灵魂的队伍,那它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近年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坚持执法为民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笔者认为还要结合监狱自身的实际,民警的岗位实际提炼出一种精神,能振奋人心,凝心聚力,使民警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白湖精神”曾激励过白湖几代人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党的监狱事业浴血奋斗,不怕牺牲,创造出了监狱的辉煌。

5、众多“婆婆”难服侍

曾有人很形象地比喻基层分监区:千条线万条线只有一根针。分监区虽小但它是一个实体,它既要带好队伍还要改造好罪犯,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真正是集政工、管教、生产于一身。它直接受监区的领导,还要受各科室的业务指导,正常的指导、检查、考核、评比对分监区而言应该是很有必要的,但过多过滥,分监区这个“媳妇”就难以伺候众多的“婆婆”了。今天去开会汇报,明天来检查指导,后天要评比考核,小小的分监区应接不暇,且还要处处陪着小心,迎着笑脸,稍有不慎,说不准会得罪哪个领导或哪个部门,往后给你小鞋子穿,这些使原本超负荷工作的民警们颇有怨言。

二、民警队伍现状与sars的关联

以上分析的民警队伍现状到底跟sars有什么关联呢!笔者认为正因为是sasr有效地改善了这种状况才产生了前文所说的sars效应。首先,战胜sars,我们难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正是这24字的抗“s”精神,把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筑成钢铁长城,把亿万群众的心凝结在一起铸成斩魔神剑,最终取得了抗“s”的阶段性胜利。此时,我们封闭区的民警也在这24字的号召和激励下,同疫魔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实现了监狱sars零的目标。一个民族生存要有精神,一个人活着要有精神,一支队伍要有活力同样需要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从哪里来,从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当前我们队伍中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凝心聚力、催人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其次,监狱的封闭管理彻底解决了分监区民警陀螺式的工作机制。封闭区的民警们必须24小时呆在监狱里,他们免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真正能做到哪里有罪犯哪里就有民警。而封闭区外的民警可以得到充足的休息,充分的放松,能保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批次的封闭区中更好地开展工作。第三,封闭管理时,每个分监区只有一半的警力,这一半的警力使每个工作岗位上只有一个“和尚”,他们必须要自己去“挑水”,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而且这时候他们“谁也不能缺少谁”,客观上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有效地提高了队伍的战斗力。第四,封闭期间,很多日常工作停滞,各种会议、检查、材料、考核等大大减少了,分监区的民警能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sars的启示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借sars效应来改革我们现有的工作模式呢?笔者设想如下:

(a)、基层分监区实行换岗轮休制。

当前监狱处在转型时期,监管改造工作压力巨大,而监狱硬件设施却跟不上来,监管安全主要靠“人防”,在一些重刑犯监狱暂行换岗轮休制很有必要。本人所讲的换岗轮休制主要运作模式如下:以一个押犯约100人左右的分监区为例,警力按8%配齐,设分监区长、指导员、副分监区长、副指导员各一人,管教、生产民警各二名,根据民警职务、职责分工分成两组,排列如下:分监区长、副指导员、管教、生产民警各一人共四人组成一组作为一个班次,余下四人分成另一组作为一个班次,每班次在分监区连续工作6-10个工作日,每班次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也是下个班次的第一个工作日,这一天分监区召开区务会分析狱情,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两班民警进行业务交接,上一班次交清本班次各方面的工作,建立交接班台帐,明确相关责任人。两班次就这样交替循环进行换岗轮休。分监区两名主管领导可以每季度或半年进行班次轮换。这样,在岗的民警就能根据罪犯的作息时间,全天候开展工作。始终能保证罪犯三大现场均有充足的警力,对罪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也能使分监区民警的分工更加明确,增强民警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他们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在岗的民警可以不受外界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对罪犯的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使分监区的民警们能从长年累月的疲惫应付中解脱出来,能充分地放松自己,及时给自己充电,可谓蓄势待发。诚如此,分监区的民警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一定有所提高。当然实行换岗轮休制度的前提条件是监狱能妥善解决在岗民警的吃饭、住宿等一些问题。我想这不是最重要的,监狱不是不能做到,而只是愿不愿意做而已。

(b)、撤销监区编制,合并分监区。

监区原称大队,在监狱特别是农场初创时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监狱的发展,笔者认为这个中间环节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通过调查,本人发现它的存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一是监区作为分监区的上级领导机关,既进行行政领导也进行业务领导,而在业务领导方面同业务科室职能存在交叉,经常发生碰撞,影响分监区的工作,另外监区在业务方面很大一部分是在重复分监区的劳动,没有实质意义。二是监狱规模相对较小,监区上传下达没有必要,极易造成官僚作风。三是监区也以基层的名义截流分监区的奖金,挤占业务、办公经费,引起分监区的不满,造成行政成本过大。四是以基层的名义占用分监区的职数加之监区领导的职数设置不合理,影响工作效率,造成警力浪费。撤销监区同时要合并分监区,笔者认为分监区的押犯数在200-300人左右为宜,把分监区改为正科级建制,分监区民警最高可享受到处级待遇。这样,一是有利于业务科室与分监区直接进行业务交流,体制畅通。也有利于分监区内部更好地沟通协调,提高工作绩效。二是政治、经济待遇能真正地向基层分监区倾斜,民警的政治待遇也能有所提高,愿意扎根基层,积极开展工作。三是监区警力可直接补充到分监区中去,充实一线的警力。这样对于笔者提出的换岗轮休制也就能更好地实行了。

(c)、切实抓好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点恐怕不知道的人很少,但近些年来,我们确实是讲得多,做得少,搞形式主义的多,真抓实干的少。监狱系统近年来有少数民警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中有的很年轻,很有发展前途,之所以一步步走向深渊,这和一个单位的政治氛围是有很大关系的。阜阳之所以出了那么多贪官,不能说阜阳风水不好,而是阜阳的政治氛围被搞坏了,人们的思想被搞乱了。sars肆虐的时候,党中央为什么提出了24字的抗“s”方针,目的就是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鼓足干劲,积极营造一个抗“s”氛围,最终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一段时间以来,少数监狱民警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向,唯金钱至上,把无私奉献、执法为民等优良传统、良好品质统统抛在脑后,最终走向罪恶的泥潭。《警钟长鸣》中一个个可悲可叹的案件无不在告诉我们,他们的犯罪首先是从思想上开始堕落的。转变思想、拯救自我,对监狱民警而言不再是危言耸听了。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坚持执法为民活动的开展,学英雄见行动的号召固然很重要,但思想教育不能搞运动式的,要建立从学习到考核,从形式到实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建立长效机制。要在对民警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能做到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并得。各级领导机关要率先垂范,积极营造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的良好氛围,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来。

(d)、与时俱进,走科技建警,科技强警之路。

这么多年来,我省监狱对基层分监区投入甚少,他们的工作基本上还处于“刀耕火种”年代。“监管靠人防,台帐要手抄,教育面对面,审批跑断腿”是当前基层民警工作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分监区是监狱的根基,分监区稳监狱固,分监区动监狱摇,分监区的工作是监狱的重中之重,分监区才是监狱最应该投资加固的地方。当前,一是要对分监区罪犯副档进行微机化管理,建立信息平台,规范管理,减少工作失误;二是要实行办公自动化,把分监区民警从各类台帐和材料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使民警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教育改造罪犯中去;三是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变监管安全“人防”为“技防”,向科技要警力,加大监管安全系数;四是运用数字技术拓宽女民警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女民警对罪犯教育改造的特殊作用,充分发挥女民警的工作潜能,开创教育改造罪犯的新局面。

清末警察法制建设述评 篇7

古人云:“治道之裂, 坏于无法。”[1]122法是“天下之仪式, 万事之程表”[2]2243, 是自由、平等、秩序、权利、效率、公平、正义的载体。“国于地球之上, 除野蛮部落外, 都是要有法律的”[3]1, 它不仅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 而且也是社会制度运作的规范, 是制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保证和推进手段。它不但能否定旧的制度, 而且也可以肯定新的制度, 保证其稳定推行, 而且“法律制度一旦建立起来, 就作为制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作用”。[4]因此, 清末法学家沈家本认为, “经世宰物之方, 莫大乎立法。律例者, 治法之统纪, 而举国上下胥奉为准绳也”[5]476。警学专家松井茂先生也指出:“警权之基础, 须求之于法律。”[6]29

众所周知, 警察行政是国家行政的组成部分, 亦是国家权力得以执行的重要途径, 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以法律为准绳, 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警察机关在捍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等活动中, 涉及社会生活甚广, 需要发布各种适当的甚或带强制性的警察行政命令与法规。但警察行政强制权的施行, 务必做到在法定范围内行使, 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现行法规所表示者, 始谓为警察行为, 而现行警察法令所未备, ……皆不得谓为警察行政。”[7]25原因是近代警察的职权“并非基于国家统治权, 而是基于法律所赋予, 也并非对人民有限制、干涉与强制之绝对权力, 只是根据法律与执行法律而已”[8]6, “对法律规定的臣服是警察权威合法化的重要因素”[9]62。

二、清末警察法制建设概况

清末的警察法规几乎是与其警政建设同步的。早在光绪二十四 (1898) 年戊戌变法时期, 湖南维新派在创建保卫局的过程中, 就曾制定过一系列的警察法规, 如《湖南保卫局章程》等。尽管自1901年清廷谕令举办警政后, 并未给予法令配套, 而是以上谕的形式规范各地的建警工作, 但事实上, 在封建社会里, 谕令本身也是一种法律形式。只是随着中国近代转型的加速, 谕令的作用似乎有所淡化, 法律愈加凸显罢了。孟庆超博士对此种状况有所描绘, 称由于前期“清廷仅仅是谕令各地建警, 很少有具体方案、法规出台, 造成各地做法自行其是, 互相抵牾”, 而“在巡警部成立后, 颁行统一警察法规的工作明显加快, 警察法制的专门化初现端倪”[10]158, 警政建设也随之进入统一建警时期。由于“清末中央及地方的警政建设基本上是以警察立法为先导进行的”[11]257, 因而清末警察立法虽不过十余年的历史, 但其法规数量之丰富, 种类之广泛却十分可观。从法规的制定机关和效力等级来区分, 有中央制定的通行全国的法规, 也有由地方制定的在本区域内有效的法规;从法规的名称上看, 有律、条例、章程、规则、办法、细则、简则、告示等等。从法规的内容和性质上区分则有组织法规、行政警察法规、司法警察法规。截至宣统三年清王朝覆灭时, 各有关机构制定的形形色色的警察法规不下千件。其中, 由巡警部、民政部和京师巡警总厅制定发布的治安行政法令不下二百种[12]29。

而且还基于“警察之权能, 广大博泛……遍乎百业, 关乎各政”, “使用苟不当, 其流弊亦不可胜言”[13]2的担忧, 以及基层警察因自由裁量权可视度低, 大量基层警务的操作实况也因此成为行政和法律审查与责任追究的盲点的现实。为了防止警察权力滥用, 清末还规定了严厉的纪律处罚。如袁世凯在直隶办理警政期间, 就主张仿效各国成法, 制定警察法律法规, 用以规范警察行政行为。他指示天津官书局翻译出版了《日本警察法令类纂》, 还制定了《保定警务局巡逻规矩》、《保定警务局站岗规矩》、《天津四乡巡警现行章程》、《警务学堂章程》等规章制度, 对于各项勤务职事作了规定。

三、历史评价与反思

近代警政是依靠法律来体现其合法性和权力的, 它要求警察之行政俱须根据于法律命令以行其职, 借以规范与约束警察行为, 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原因是警察权的发动, 虽渊于国家统治权, 然若漫无限制, 定有违法之虞。恩格斯说:“文明国家的一个最微不足道的警察, 都拥有比氏族社会的全部机构加在一起还要大的‘权威’”[14]172。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曾从国家的角度, 提出过不同观点, 称“不论采用哪种手段, 绝对权力是必须的”, 认为倘若“社会政权没有足够的力量强使全体公民促进公共福利和促进社会的安全保障, 那么社会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计划。”[15]60对于民主制度来说, 警察的权力过于强大固然不好, 但警察的力量不够强大也同样是危险的。这两种极端都会损害公众的自由。为避免此种状态出现, 就需要谋求一个制衡点。这个制衡点就是警察法规。因为法律是“社会控制的最终有效工具”[16]89, “所有其他的社会控制手段只能行使从属于法律”[16]24。

基于此, 清廷在办理警政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局下, 这种警察法制建设的实践, 或许隐含有强化警察政治的动机, 但从法制建警的角度来说, 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原因是警察具有阶级性和公共性的双重属性, 为使二者有一个平衡的支撑点, 就有必要把警察置于法律之下, 用法律来赋予和规范警察的权力。对此, 孟德斯鸠予以了深刻披露, 称“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17]154为使警察权不处于社会之外和社会之上, 就应当设置界限, 将其置于法律之下, 向法律负责, 并且要保卫法律所提供的自由。

当然, 法律不等于法制, 法制不等于法治。法治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 同时也要有法治理念的养成, 缺乏法治理念养成的法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因为控权并不仅仅是“以权力 (利) 制约权力”, 还意味着在法律的驾驭、支配下尽可能地发挥行政权供给“公共产品”的能动作用[18]2。所以, 为确保警察能真正依法行政, 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化身, 不仅需要加强和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 而且更要培养警察的法治理念, 让其树立法律至上的思想。警察行政权的行使必须与警察机关的职能、职责密切相连, 严格按照法定的目的、内容、方式、程序等进行, 不得越权和违法。

警察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篇8

摘 要:在专业建设中如何加大对实训基地开发和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以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司法警务专业为例,总结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开发和利用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最终探讨出适合警察类实训基地发展建设的新路:科学制定规划方案;合理购置设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关注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多元化实训效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67-02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加强。高职警察类院校,毕业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或聘用的方式进入警察行业从事工作,这种特殊的就业面向,给人才培养提出了不同于其他高职院校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到警察队伍的能力。现在各地警察类高职院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高度重视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基础上,把警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通过积极拓展警学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重组课程体系,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建设特色,对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建设也非常重视。在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上,大胆探索,形成了比较合理和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一、现有模式

(一)建立了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内建有警体训练场、模拟法庭、汽车驾驶训练实训基地、刑事照相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基地。同时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西安市公安局、各区县公安分局,咸阳市公安局、天津钢城治安分局,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各区县人民法院,西安市检察院、各区县检察院等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并从实习实训基地聘请四十余位兼职教授。成立了有行业专家参与的司法警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研究。

(二)形成了良好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各实习实训基地及兼职教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和论证活动,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接受本专业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专业认知见习和课程实训,选派兼职教授来校给本专业学生作报告,承担了部分课程教学任务,比如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培训中心的杨文清、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路暾两位同志先后承担了司法警务专业《押解原理与实务》、《法警业务》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路暾同志还牵头开发了《法警业务综合实训指导书》。同时积极利用法院开庭等活动开展押解、值庭实训教学工作。

(三)确立顶岗实习制度

学院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工作,不断深化警学结合,积极探索“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把顶岗实习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促进“院、局”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目前为止,学院司法警务专业2009级5个教学班249名学生,已经全部参与了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其中110人从7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天津钢城治安分局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享受辅警待遇,分别在110指挥中心、治安大队、巡警大队、警卫等岗位上岗。其余139人从4月份-11月份,在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未央分局、新城分局等实习基地的安检、交通指挥、巡逻等岗位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享受辅警待遇。

在顶岗实习制度方面,学院先后制定了《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实施办法》、《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校外实习学生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保证顶岗实习的规范实施。

(四)积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课程实践

一是积极建设校内实践性教学基地,在原有实验、实训设施的基础上,拟建设包括模拟派出所、模拟监管中心、模拟街区等实验室;二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每门课程中的分量,制定了每门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大纲,并据此组织进行实践性教学。如在《治安案件查处》课程的教学中,采用1.6:1:1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16课时理论教学,10课时案例教学,10课时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该课程考核中,采取4:3:3的方式进行考核,即40分期末理论考核,30分平时案例教学中考核,30分实训考核。通过加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量和考核分数,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反映良好。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发展的进程逐步加快。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畅通就业通道,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靠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治校策略外,还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达到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大家已越来越认识到在目前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规划

(一)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致力于创建一个基于真实的职业岗位流程、真实的职业环境、真实的职业标准、真实的岗位制度、真实的岗位管理及真实的岗位需求之上的典型职业活动和职业活动流程,打造与岗位职业环境相一致实训环境,因此,要求场所的设置及设备的配置应贴近行业的主流配置,并配有少量适当超前的设备,以发挥其多元化的服务功能。此外,应当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训的全过程

(二)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注意几点

1.科学制定规划方案

基地建设规划起点要高,定位要准确,有明确的阶段目标和具体的分阶段实施计划,模拟实景要符合实际、有利实训、确保实用。

2.合理购置设备

在设备的选型与购置过程中,坚持紧密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和办学优势,结合行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实现多功能综合效益。

3.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足够的场所和先进的设备是实训基地必备的硬件,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则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必需的软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此,要把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当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条件,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实训教师团队。

4.加强配套实训教材建设

要配合实训基地建设,组织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编写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的校本教材。

5.提高实训基地有效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实训基地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使实训基地做到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运行规范有序、考核办法完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努力提高实训基地有效管理水平。

6.关注职业道德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让学生接受工作岗位环境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以及合作共事、协调关系的能力。

7.建立多元化实训效果评价体系

其一,根据学生所完成的实训内容和成果,按行业标准和要求做出评价。其二,根据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中的表现(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等方面)进行评价。两方面的综合评价最终作为学生实训课程的成绩。

(三)预期效果

1.依托行业,合作共赢

作为警察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学院实践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为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从而实现学院与行业互利双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办学机制。

2.“法庭、派出所”引进校,专业建设见实效

高职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把“真实”的法庭、派出所等岗位情境引入教学,对推动警察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等,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3.更强更宽泛的社会服务能力

以现有服务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开拓服务市场,面向行业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面向在职干警培训及警衔初任、晋升以及多样化继续教育服务。

通过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加大,警察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将会上一台阶,真正的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叙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张宁新.浅析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建设教育,2010,(Z6).

上一篇:建党97周年主题活动下一篇:运营总监个人的述职述廉报告